光纤局域网论文(精选3篇)
光纤局域网论文 篇1
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 对网络设计和系统安装来说, 满足同一规格要求不止有一种解决方案。正因为如此, 使得编制产品清单这一环节愈发凸显其灵活多变、耐人寻味的特性。不过, 只要深谙光纤基本器件和具体性能要求, 无论是谁, 都能够简单快捷地编制出产品清单, 从而抓住随时出现的商业机会。
应用环境
首要前提是了解清楚系统网络所处的应用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1) 该网络所设计的长期服务目标是什么?
(2) 是新建一个从基础设施而起的网络, 还是对现有网络进行搬迁、扩容及改造?
(3) 空间环境的大小是否存在限制?
(4) 采用现有技术还是新技术?
(5) 在哪些方面有预算限制?
(6) 项目所要求的时间节点?
(7) 用户对网络如何安装有何特定要求?
(8) 网络所要求的当前带宽和未来10年的带宽各是多少?
以上问题将决定最终选材。
光纤类型
光纤分为单模和多模两大类。TIA 568C.3建议采用单模色散非位移光纤和多模50μm/62.5μm两种芯径光纤。50μm多模光纤有两大类:普通光纤和激光优化光纤。对于现有基础网络中的移动、扩容和变更, TIA 568C.3不允许混用不同类型的光纤或部分升级原有光纤系统。基于该准则, 系统网络的一致性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长期指标。新建网络基础设施的设计要求必须满足当前和未来应用需求, 必须要求采用更高性能的光纤。在两种情况下光纤已指定选型:一是已购买系统设备;二是项目之初已充分了解系统设备。
在TIA 568C.3中, 多模光纤是按照带宽承载能力以OM来命名分类的, 分别是OM1光纤, OM2光纤以及OM3/OM4光纤。光纤的等级越高则带宽越高。TIA 568C.3所定义的单模光纤以OS命名分类, 分为OS1/OS2。另外, TIA 568C.3定义了光纤的最大衰减和最大模式带宽的具体数值。
其次, 成本考虑。单模光纤收发器远贵于多模光纤器件。除非系统设备指定采用单模, 否则将花费较大开销, 因此必须在性能和成本两方面做出平衡。虽然单模光纤系统具备无限的扩展能力, 但具有成本效益的多模光纤解决方案, 对于当前和不久将来的应用领域, 是能够完全胜任的。值得一提的是, OM3/OM4光纤可用于廉价的多模光纤收发器且具备高带宽能力。
最后, 网络覆盖。单模光纤在长距离传输中具备优势, 而多模光纤适用于短距离场合, 因此应当基于网络需求, 灵活组合单/多模光纤。针对当前网络, 单模光纤多用于园区主干, 多模光纤多用于建筑物主干。
纤芯数量
要确定光缆中的纤芯数量, 首要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应用环境, 以及线缆路由和桥架走向在哪里, 冗余要求是什么, 审视当前形势, 并研究网络未来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一个设计精良的系统可以持续运行20~25年, 可通过预留纤芯这种简便而经济的方式, 实现冗余以备日后扩容之需。一般而言, 光缆芯数从6或12的倍数开始, 可多达144芯或288芯。选定实际数量时, 尽量向上取到标准芯数, 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虽说技术上完全能够做到线缆纤芯的定制化, 但从备货、生产等若干环节来看, 往往造成交货时间延后且成本提升。
光缆类型
光缆选型一定是基于工作环境和应用需求的。有三种基本类型可供选择:室内光缆、室外光缆和室内/外通用光缆。室内光缆不能用于室外, 是因为线缆外护套不具有防止紫外线能力, 且会在长期光照环境下降解, 另外也不具有防水功能。基于美国国家电气规程指导方针, 在室内距离大于50英尺的情况下, 不适用室外光缆, 而应当采用室内光缆, 是因为室外光缆在室内环境若遭遇燃烧, 将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雾。室内/外通用光缆因具备室内应用的阻燃性能, 可直接路由至各个区域。
在室内光缆中, 紧套缓冲光缆是最合适不过了, 因为它具备现场直接端接能力。在建筑物的竖井中布缆一定要选择Riser (垂直) 级光缆, 而在有人员活动的水平环境, 则一定要选择Plenum (增压) 级光缆。Plenum光缆因阻燃等级最高, 可以取代Riser光缆。另外, 从电导性来说, Plenum光缆和Riser光缆都具有金属和非金属两种类型。
再次重点强调一下, 一旦敷设环境由室外转换到了室内, 且长度超过50英尺, 一定要将室外光缆转接为室内光缆。
在现场面对由250μm光纤所组成的松套光缆, 一样可以采用现场端接方式, 只需要一个缓冲套管的分支套件, 即可采用与900μm光纤一样的方式便捷安装接头。注意分支套件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类型, 确保适用环境。
非金属铠装光缆
铠装光缆仍然基于应用环境来决定是否选用。在可能遭受恶劣因素影响的环境, 诸如碾压、啮齿类动物干扰或者需要一种特别保护时, 铠装光缆是一种理想之选。接下来就是确定铠装光缆的类型。传统的金属铠装光缆已经走向没落, 取而代之的是非金属铠装光缆, 因其结构没有任何金属, 可免去接地环节且具有轻型的特点。当然, 需要抵抗更大压力时, 金属铠装光缆中的联铠光缆是不错的选择。采用铠装光缆时, 无需穿管。如图1所示。
端接方式
光纤端接方式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果成本优先, 则选用初始价格低廉的树脂/研磨型光纤接头, 只要做好了定期补货准备, 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安装队伍。另一方面, 对于没有现场端接经验的团队而言, 尤其是身处狭小拥挤环境中, 就需要更好的选择。这基于两个重要原因:其一是工程人员为熟悉树脂/研磨型接头的现场端接方法, 满足产品技术要求, 而花费大量时间;其二是为摆放树脂/研磨型接头的制作套件, 诸如研磨砂纸、环氧树脂等端接的工具, 施工现场必须准备一个足够大的空间。
如果时间优先, 则无树脂/研磨接头应该是最佳选择。这种接头的光纤端面已在工厂完成研磨, 并且现场所用的工具包使安装简单易行。这种小巧的安装工具不仅保证快速安装, 而且提供实时的可视化监测, 确保零返工。无树脂/研磨接头与树脂/研磨型接头相比, 初始投资成本可能大一点, 却省去了繁琐的补货, 且安装时间大大缩短。
光纤熔接
如果您已经拥有光纤熔接机, 无疑选用尾纤熔接方式。因为尾纤一端的接头由工厂完成端接, 因此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高品质。需要注意, 这种方式的适用范围是宽敞的摆放和操作空间, 周边环境干扰少。
如果要在一个狭小空间熔接或没有现成的外接电源供熔接机使用, 则情况将变得非常困难。如果您没有自己的光纤熔接机, 即使可以租用熔接设备, 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另外, 别忘了采用熔接方式, 您还需要购买诸如熔接盘以及热缩套管等相关保护熔接点的相关部件。特别是存放于熔接盘中的线缆必须保持松弛状态, 要事先订购足够大的熔接盘。使用熔接机需要足够的训练, 务必由经验丰富的人员使用。
连接器类型
最常见的连接器类型是SC、LC和ST。影响连接器选择的因素有很多:技术规格要求、设备端口密度、接口类型等。若要实现最大密度且节省空间, LC连接器是正确的选择, 因为LC连接器的大小只有SC连接器的一半。双工的LC连接器可通过翻转套管的Trigger随意管理极性。
无树脂/研磨的LC光纤连接器
SC或ST连接器在没有密度要求的时候可以选用。SC连接器具有一个简单的推/拉式锁定结构且有单/双工形式供灵活选择。ST连接器通过螺旋弹簧结构保证连接器与适配器的有效固定, 但只有单芯形式。因此, 我们可以看出无树脂/研磨的LC光纤连接器所独有的优势所在。如图2所示。
光纤配线硬件
在确定光纤硬件之前, 请考虑系统网络的占用空间。若是狭小的封闭空间, 我们推荐墙装式配线箱。如图3所示。
如果有现成的机架或者说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光纤, 机架式配线箱因其坚固且操作方便成为最佳选择。机架式硬件有1U、2U、3U和4U可选择, 1U等于1.75英寸。机架式硬件可支持多种光纤配线方式, 诸如现场端接连接器方式、熔接方式或端接/熔接混用方式以及本文未提及的预连接系统MTP-LC光纤转换模块方式。机架式硬件的光纤容量非常灵活, 可支持从6芯到288芯。
无论选用何种配线箱还是任何的光纤端接方式, 请不要忘记关注配线箱体内的光缆状态:一定要释放张力, 且对金属铠装缆做好接地。
十大重点问题回顾
最后, 通过10个问题来回顾编制产品清单的要点:
(1) 什么是您最先需要和最为重要去做的事情?
(2) 您的系统网络所处的应用环境是什么?
(3) 您对系统网络的带宽性能和实现时间如何要求?
(4) 您需要什么类型的光纤?
(5) 您需要的光纤数量是多少?
(6) 您需要室内光缆、室外光缆还是室内/外通用光缆?
(7) 您需要非金属光缆还是金属铠装光缆?
(8) 您选用的光纤端接方式是什么?
(9) 您选择机架式安装还是墙装式配线箱?
(10) 光纤硬件安装的位置抑或有特殊的环境要求?
校园光纤局域网的建设方案研究 篇2
(1) 光纤局域网简介。
光纤, 一般都是由石英 (Si O2) 拉制而成, 和传统介质利用电子信号来传输数据不同, 它是利用光脉部来传输信号。光纤通信具有传统传输介质不可比拟的特性, 概括地说, 有以下优点: (1) 带宽高、传输容量大; (2) 抗电磁干扰强; (3) 信号损耗低; (4) 传输距离长; (5) 线径细、重量轻。
(2) 光纤局域网在校园网中的优势。
建立校园光纤局域网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它可以优化学校整体管理进程, 实现自动化管理, 现代化管理, 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学生而言, 校园光纤网络服务的建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使学生学会独立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方法,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教师而言, 光纤网络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便于教学和研究活动。
2.校园光纤局域网组建的设备材料
(1) 光纤。
根据允许传输模式的多少, 光纤可分为单模和多模2种, 一般情况下使用多模光纤进行信息传输。一根光缆可以包含有2芯、4芯、8芯等不同种类的光纤。计算机网络中仅需使用2根光纤来传递信息, 因此, 一般情况下使用2芯光纤进行信息传输。但保险起见, 一般使用4芯光缆, 2根作为备用光纤, 这样可避免由于一根不能工作而使整体不能工作的情况发生。
(2) 路由器。
LAN路由器是一个重要的设备, 发挥网络管理、管理疏通网络的作用, 还能实现重要设备的网络资源共享。路由器有一个静态IP, 动态IP和PPPOE网络配置模式, 这3个参数的配置也有所区别。连接路由器时, 首先设置IP地址, 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不一样的路由器设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配置路由器时, 还要了解路由器的型号, 进而对路由器进行配置。
(3) 交换机。
交换机是一个计算机网络如校园网络, 使用数量最大的网络设备, 选择标准就是实用性和稳定性强, 在这2者满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扩充配置和功能。每个建筑一般接入层交换机, 采用每秒100Mbit/s的普通2层交换机就可以, 物廉价美, 完全满足需要。当然, 在网络中心需要安装一台3层交换机作为中心交换机, 其他各栋楼的接入层交换机都需要接入到中心交换机上。
(4) 光纤收发器。
光纤收发器, 也被称之为光电转换器、光纤转换器, 是一种短距离的双绞线, 电信号和光信号长距离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单元。使用范围必须在使用光纤来有效地扩展光纤传输距离的网络环境中, 因为这时以太网电缆已经无法全面覆盖了, 通常位于宽带城域网的接入层应用, 如宽带接入层应用的大都市区;在连接光纤最后一公里线路到城域网和更外层的网络上也有一定的作用。
(5) 协议转换器。
接口转换器, 工作在传输层或更高以上, 它促进通信网络中的主机采用不同的高层协议进行合作, 完成各种分布式应用程序。接口协议转换器通常使用ASIC芯片来完成, 可以转换以太网IEEE802.3协议和标准G.703 V.35数据接口协议的2M接口。
3.光纤局域网组建方案
(1) 光纤局域网的组建流程。
(1) 前期规划。校园网的形成之前, 首先对网络进行前期规划, 要确保校园网的需求, 如校园网的用户需要连接到哪种网络上, 什么网络需求等。所以应该首先确定校园网的需求, 选择网络解决方案, 购买设备, 然后得出网络预计规划的拓扑结构。
(2) 网络设备选择。对于网络设备的选择首先应考虑选择可以实际应用的, 其次应该是稳定的、经济的和易于维护的。比如常见的HUB, 粗电缆收发器, 转动粗光纤收发器, 中继器, 双绞线接口传输细电缆, 光纤尾线, 还有选择性能高、成本低, 容易采购台湾网络D-Link系列设备。
(3) 布线。在光缆的两端预留一定长度, 以防以后位置发生变化。把光纤的预留部分绕成一个圈。在光纤的拐弯处, 一般应弯成大于0.5米直径的圆弧, 防止内部的光纤断裂。整个光纤应悬挂在下面的绳子或地下管道, 避免直接受到拉力。
(4) 局域网的互联。进行局域网的互联首先要计算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物理距离, 选择有一定深度的光缆线路, 在电缆的表面设置警示标志。以防万一, 在光纤两端利用光纤熔断机各做2对接头, 其中1对作为备用。2个光纤收发器放在网络两端, 在光纤收发器中放入光纤接头, 利用直通电缆将光纤收发器连接到各自网内的交换机或集线器上。通过这些步骤就能通过光纤从物理上将2个局域网连在一起。一般情况下, 采用TCP/IP协议。
(5) 系统测试。网络和系统测试是在每个站点系统安装完成后必须要进行的步骤, 以确保正常使用。从顶部拓扑图到底部进行一段段的测试, 包括静态测试、线路的损耗测试、环路的电阻值测试、正常上网的测试。
(6) 系统维护。在系统维护过程中故障率比较低, 因为实现的是局域网的互联, 属点对点的互联, 很多情况下网络出现故障原因一般只是软件故障, 可能是操作系统和协议方面的问题, 比较常见的问题如与广域网络连接断开。当有一个网络出现故障时, 首先要确保自己的一段没有出错, 可以重新启动路由器, 并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检查路由器状态和参数。可按照本地服务器、本地光端、远方光端、远方服务器, 这些段点进行一个个查找和排除, 同时可以利用光端室配合扯断、自环光纤、协议转换器进行检查。
(2) 适合校园的光纤局域网组建方案。
学校占地面积19.6125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2.9728万平方米, 生均建筑面积27.3平方米。校园网基础建设、外部网络状况:学校接入互联网主要采用电信光纤200兆, 以及无锡市教育城域网100兆, 共计带宽300兆;校内情况:校内网络采用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方式;学生寝室:宿舍网络全部采用百兆到桌面方式, 如图1所示。
楼宇布线系统———各建筑物如办公楼内部, 利用室内光纤进行垂直子系统的传输, 采用AVAYA超五类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进行水平子系统的传输。
(1) 校园主干网方案。采用AVAYA室外多模4芯多模光纤作为主干网子系统的传输介质, 以达到防干扰, 抗老化, 并且尽可能减少传输距离和经济开销。采用AVAYA公司的产品作为接插件、安装工具。在学校网络系统主干光纤网的设计中, 主要考虑建筑群的特点及各建筑的功能实现。因为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职能, 如学生公寓可以远离中心, 而教学楼需要处于学校网络的中心。
(2) 接入网方案。学校网络布线工程计划设置300个数据信息点。其中主要分布在教学楼共需180个点、学生公寓共120个点。
开放式布线系统NETCONNECTOpen Cabling Systems是美国AVAYA公司的高科技产品结果, 它设计研发出了最高端的布线方式, 颠覆了传统布线的方法, 为现代化大厦的设计提供了非常稳定和切合实际的线路方案, 促进智慧型楼宇的创新。在局域网布线子系统中, 选用的是AVAYA布线产品。数据传输介质采用优质并且物廉价美的AMP超五类双绞线;接插件均采用积木式标准器件与材料, 整个布线系统的管理采用两级双点管理, 双交连的方式。
摘要:随着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校园教育和管理对校园网络的应用有许多进一步的要求。光纤局域网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校园综合数字网络的需求, 保证了信息的传递和速度。文章介绍了光纤局域网在校园的优势, 然后围绕如何制定一套适合校园的实用光纤方案, 对光纤局域网组建所需要的设备材料、组建的过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光纤局域网,组建方案,校园网
参考文献
[1]叶卓栋.光纤局域网的建立及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4) .
[2]张建.光纤局域网的组建及其应用技术分析[J].金田 (励志) , 2012 (10) .
[3]陈晓桢.光纤局域网的组建与应用技术[J].中国有线电视, 2010 (2) .
[4]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光纤局域网论文 篇3
经过多年业务发展,管线公司的公共光纤城域网的规模已达数千公里,网络范围覆盖至上海市各个区县,拥有数百个光交接箱及接头盒设备。原先公司一直通过AUTOCAD及EXCEL表格进行光纤资源管理,但随着网络规模日益扩大,依靠传统的手工作业和分析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为能将光缆、束管、纤芯、光交箱及接头盒等基础数据全面直观地在地图上进行显示,并能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就需要利用GIS技术开发带有地理信息的资源管理系统,根据实际需要图文并茂地输出结果,为公司工程、维护等部门提供业务辅助。
1 系统需求情况
1.1 基础光纤网络设施管理
在光纤资源管理系统中实际需要管理的网络设施如下。
(1)机房:在通信管线网的拓扑结构中,机房是光缆和管道的源或目的点。需要管理包括公司自有机房及客户机房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应的门牌号、楼层、房间号、机柜号、光纤熔接及使用情况等信息。
(2)管道:管道是整个通信网络中光缆的支撑和承载通道,需管理光缆经过的详细管道路由走向及实际穿放的管孔资源等信息。
(3)光缆:需管理包括光缆型号、纤芯数量、束管数量等信息。
(4)光缆交接箱:需管理交接箱的地理位置、型号、光缆穿放信息、光纤熔接及使用情况等信息。
(5)光缆接头盒:需管理接头盒的地理位置、型号、光纤熔接及使用情况等信息。
上述设施的具体信息,在新建或改扩建光缆工程完成后,必须及时地录入光纤资源管理系统,通过系统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有效管控。
1.2 光纤资源分析及应用
随着业务的发展需要,公共光纤城域网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相应的光纤资产包括光缆、光交箱、接头盒及机房等数量已十分庞大。目前,公司各部门对于光纤资源的分析、应用、维护管理及展示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光纤资源统计报表、光纤网络规划及方案设计、光纤网络维护管理、光纤网络展示等新需求均希望能通过该资源管理系统来实现。
1.3 兼容性及可扩展性
目前公司已建成了销售系统、建设平台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等多个平台,因此光纤资源管理系统应考虑与上述平台的兼容性及数据共享问题。同时,对于一些潜在的新应用需求,应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
2 系统设计方案
2.1 系统软件平台
本系统是基于组件式的二次开发,以ESRI公司的Arc GIS的产品作为二次开发的组件。使用Windows Server 2008作为服务器平台,用Oracle 10数据库做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2.2 系统结构
由于公共光纤城域网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数据量很大,为确保管理者能高效地维护及使用各类地图数据,系统采用了三层C/S结构(应用层/基础管理层/数据层)。查询系统、统计系统处于系统的应用层,权限管理系统和信息维护系统处于平台的基础管理层,而数据库是属于基础的数据层。
应用层是一般用户进行系统应用、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可以方便的进行关心业务的浏览和使用,而不需要管线底层的数据关系和结构。
基础管理层是平台数据维护和管理的枢纽,用于维护和管理平台数据生产和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信息维护系统是对不同图形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维护的平台,权限管理系统对于管理人员和用户定义不同功能的权限,从而保证系统的有序运转。
数据库系统是平台所有相关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来源,包括空间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和元数据库,其中主要是前两个数据库。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涉及的基础地理地图数据、业务管道网络数据、多媒体数据等;业务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平台日常的工程数据、销售数据、管道材质等的属性数据。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3 系统基本功能
2.3.1 地图服务
系统提供交互式工具,对地图进行缩放、拖拽、平移、漫游等操作,可进行地图常用的面积与距离测量等。
2.3.2 资源维护
系统通过图形化接口,实现可视化地对机房、光缆、光配线架、光交接箱、接头盒等网络设施的日常维护(增加、删除或编辑);通过直观的拖拽就可以完成纤芯之间的熔接关系。
2.3.3 信息查询
提供对网络资源实体的查询,显示其属性并可以在地图上定位。系统提供单点查询、拉框查询、快速输入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
2.3.4 资源统计
提供对机房、光交箱、接头盒、光缆段关于数量、长度、纤芯使用情况等信息的查询统计,并以Excel表格方式给出明细信息和汇总数据。
2.3.5 设计辅助
支持光纤链路的设计。能够以形象、直观的方式,给规划设计人员全面、快速地展示相关信息,为准确地进行光缆建设提供路由、容量、位置等方面的决策支持。既可指定路由选取策略,通过系统分析选取光缆路由,也可手动选择光缆路由。
2.3.6 资源调度
对于既有的光纤资源,能根据申请光纤链路的起止点,基于选定的光缆路由,输出光纤链路途经的机房、光交接箱、接头盒等各光缆段占用的光纤纤芯序号,并生成标准格式的工单及施工图纸。
2.3.7 系统管理
通过对不同的用户设定资源的不同访问权限,以保证系统使用的安全性,包括:增加权限、删除权限、修改权限、查询权限。
3 系统在光纤城域网中的应用
3.1 光纤资源的全过程管理
光纤网络建设过程中,对光纤资源数据在路由设计、纤芯资源分配、项目实施、工程验收等环节进行全程管控。光纤数据在设计阶段即录入系统设计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应的图纸、文档和工作任务按照公司既定的规则流转,不同部门管理人员间协同工作,系统保持动态数据更新,实现光纤资源数据的全过程管理。
3.2 光缆故障辅助分析
当发生光缆阻断时,维护人员在就近的机房端通过光时域反射仪(OTDR)检测光纤,获取光缆故障距离,然后可通过系统平台计算出故障路由点并在地图中准确定位故障点位置。这样可以迅速找到故障点,及时进行抢修,缩短故障时间,提高运维服务质量。
3.3 光纤网络专题展示
3.3.1 工程建设状态专题展示
工程建设状态分为:设计、在建、竣工三种状态,系统可针对这三种状态进行专题展示,在地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加以区分,并显示三种工程状态分别对应的光缆公里数等数据,主要供公司工程部门相关人员查阅、分析。
3.3.2 光缆维护状态专题展示
光缆维护状态分为:自建、合建、代维三种状态,系统可针对这三种状态进行专题展示,在地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加以区分,并显示三种维护状态分别对应的光缆公里数等数据,主要供公司维护部门相关人员查阅、分析。
3.3.3 光缆利用率专题展示
光缆利用率专题展示旨在从地图上展示光缆利用率情况,提醒相关部门人员对利用率超过预警值的光缆段及时进行网络优化,其中利用率的预警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3.3.4 客户信息专题展示
可支持通过客户名称进行筛选,在地图上显示该客户的光缆分布及使用情况,也可同时显示多个客户的光缆分布及使用情况。对于具有多个层网络结构、网络节点数量众多的客户,该功能可非常直观地显示客户光缆分布情况,对其后续的网络扩容、优化等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4 结语
随着公共光纤城域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基于GIS的光纤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通过该系统的部署及应用,可以同时满足多个部门的管理要求。系统在光纤网络资源全面管控、网络结构深度优化、网络安全有效保障、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等课题中发挥的作用已无可替代。
摘要:随着公共光纤城域网络建设规模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关于光纤数据分析、资源可视化管理、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维护辅助等方面的要求。而基于GIS的光纤资源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难题,实现对光纤网络的空间及属性数据的科学管理,极大地提高光纤网络资源的管理效率,为工程建设、网络维护、市场销售等部门的日常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
关键词:GIS,光纤,城域网,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苏辉,吴立新,陆镇虹,等.GIS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及需要解决的问题[J].电信科学,2002(2):28-31.
[2]赵鹏苏.电信网络资源信息化的管理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4.
【光纤局域网论文】推荐阅读:
光纤局域网组建方案12-20
计算机局域网论文局域网论文:小型局域网组建方法探讨06-26
无线局域网安全论文07-06
局域网安全保密论文01-24
无线局域网论文全文08-01
无线局域网技术简介论文10-12
高速光纤网络论文10-15
光纤无线系统论文10-16
荧光光纤测温论文09-14
实验室局域网建设论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