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输数字电视(精选11篇)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 篇1
1、数字电视的概念
(1) 数字电视的定义。数字电视正在逐步的进入全新的数字网络化。其数字电视主系统, 是通过电视节目的采集、编辑、制作、播出、传输、接受、显示等全过程实施数字化而实现的。最简单的解释可以说成上述的全过程是由“0、1”等数字共同组合转化而成的。数字电视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 而是从整个图像、数据、语音效果、清晰度等全方位的进行改善与提升的有效融合。它是利用了计算机、传输媒介、电子平台等三方面共同而成的。
(2) 数字电视的优势。1) 传送速度快:现在的数字电视的模拟信号占带宽为8MHz, 由于数字电视的应用, 这样的带宽数可以同时接受八套数字电视节目, 大大的提升了接收信号的频率。2) 高HD清晰画面:数字电视的整体性能具有高清晰度、占频效果好、抗干扰性能强、影音文件的接受率速度加快。3) 便携式的接收:由于现代的数字电视不仅具有高性能、高清晰的画面与音效, 更加完善的是其可移动接受信号, 便携程度逐步加强。4) 可与计算机相连接:新的数字电视接收主要是依靠着计算机网络服务与应用, 这样在链接计算机时, 可以整体的提升其使用性能, 还能够不断的根据需求进行升级、更新。 (5) 易于信号储存:新型的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的应用, 很方便的实现了接收信号的储存, 致使接收不再受到储存的时间、信号等影响, 更加快速的易于多种业务的开设。
(3) 数字电视应用范围。1) 基本业务:数字电视现在的基本业务已经由以往的收看几十套电视节目等, 升级为能够观看数百套的数字电视节目, 并且还增加了相应的广播节目、时尚、旅游的那个节目。2) 扩展业务:数字电视新的扩展业务包含着加密、点播、电视会议等多方面的使用需求。而且, 新的扩展业务不仅是更加的完善了数字电视的娱乐性, 更加在功能上进行了补充, 例如远程遥控、医疗、接收邮件、监控等多项多媒体信息服务。
(4) 数字电视的弱点。我国的数字化电视网络传输还处在于发展中的阶段存在着一些弱点, 例如在进行接受的过程中会存在着误差、解析碼的错误、语音与图像不同步等现象。因此, 我们必须逐步的分析数字电视传输网络的技术分析, 力求能够逐步的完善我国数字电视网络服务效能。
2、数字电视网络支持与传输
(1) 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通过电视台指定的高点进行天线发射无线电波, 让已经被数字电视覆盖的电视用户, 通过接收数字化的信号及转化而实现收看电视节目。这种是数字电视传输的最基本的形式。由于现在的数字模拟信号对于电视的传输网络有时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通过利用光纤为干、同轴电缆为支的树形光纤分布, 进一步的完善混合型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的分析与使用。让其能够逐渐演的进化成为脱离地面电视系统而独立存在的数字电视传输网络, 并且拥有绝大多数的使用者。 (2) 数字电视的网络支持。数字电视的传输, 无论哪种形式都是按照实时的方式进行传播的, 其整体的宽带性质始终受于网络的支持, 经过数字化改造后的网络技术传播更加具有意义化的完善性, 其整体的传输效果被进一步的强化了。
3、数字电视传输的网络技术分析
依靠现代国际三大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分析参照标准, 即美国的ATSC、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 而总结我国的自有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以此, 帮助我国逐步的完善与提升自主的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
(1) ATSC技术分析:ATSC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标准在于经由层面的组成与层级的清晰度构成。第一层, 也可以说成是定像层, 主要是通过确定图像的形式。第二层, 整体的图像压缩层是采用了MPEG的模式进行压缩标准的。最后一层, 是经由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后调制而成的。对于地面的数字系统传输模式采用了较高的传输速率, 其速率值可达19.3Mbps。由最高的两层所确定的数据经由数字电视传输网络进行技术运行配置, 例如HDTV、SDTV等形式的具体图像都会被安正的接收与置换、播放。
(2) DVB技术分析:欧洲的DVB技术主要是经由卫星、数字电视、地面等进行交换传输形成的。其除能够接收、传送视频、音频等文件信号外, 还能够接收、传送IRD等节目, 或是字幕、图标、图像等信息。有些DVB业务的传送条件是受到限制的, 其如果想通过接收使用IRD就必须支付其相应的基本费用。这样, 就使得DVB业务的开展与完善既有弊端又有积极的一面。
(3) ISDB技术分析:近年来日本的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正在不断的逼近美国与欧洲。其主体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正在利用网络逐步的趋近于无线技术, 不仅在数字电视传输方面具有新的起点, 在移动业务例如新一代的3G, 乃至4G业务都是超强的, 其整体的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局域网已经开始领导市场, 成为主流文化。
(4) DMB-T的技术优势:我国的DMB-T网络技术具有超标准的比较, 能够较好的调整与完善我国的数字电视的接受与传导。其采用以FJL项为主要技术的同时, 整个数字电视传输网络领域正在逐步的转变成为多载波技术。地面的网络宽带的最大困难在于其频率的选择性逐步的进入衰落, OFDM技术在这方面则具有超独特的优势。然而, 为了能够在多径时拖延其信号的扩散避免乱码的干扰, DVB采用了循环前缀填充的O FDM保护间隔的措施。DMB-T则发明了基于PN序列扩频技术的高保护同步传输技术, 并用其填充OFDM保护间隔, 使数字电视传输的整体利用效率提高10%, 并有20d B以上同步保护增益。
4、结语
综上所述, 经过解析数字电视的概念, 让其明确数字电视的基本内涵。再通过分析数字电视网络支持与传输, 了解数字电视的基本情况。利用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分析, 来对比美国、欧洲、日本与我国之间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差异性。以此表明, 我国的整体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正一步步的提升与完善并逐渐的趋于成熟化。相信在未来的整体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研究中, 我国的数字电视传输能够更上一个新的高度完善其量的积累, 达到质的飞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整体的科教文卫事业正在逐步的提升。针对于新兴的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力求在最大化的程度上普及与完善数字电视网络传输的技术应用与分析。通过新型的网络信号覆盖手段, 让我国的数字电视能够得到大力的推广与百姓的认可。
关键词: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1]郑建国.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与标准[J].科技创新导报, 2007 (29) .
[2]于洋.数字电视网络建设探讨及技术分析[J].数字电视技术, 2008 (15) .
[3]邵旭彤.谈数字电视传输的网络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02) .
[4]黄奕铭, 肖斌, 王军武.数字电视传输中的网络技术[J].中国数字电视, 2007 (11) .
[5]刘瑞明, 孙坤.数字电视的网络传输技术及方案[J].中国数字电视网络运行, 2009 (03) .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 篇2
关键词: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发展趋势
1数字电视传输网络
1.1地面传输网络
地面传输网络传输是前些年最常见的信号传输模式,它在固定的地方建设放射塔,以此发射无线电信号,人们通过接受这种信号来获得电视画面,前提是必须各家各户都有天线。这种信号传输方式因其便捷性很适合农村和小城镇的电视需求,所以在前些年十分流行。其信号覆盖面积较广,实用性也较强,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比如,信号传输极易受阻,在极端天气时易受干扰或有噪音影响,天线只有在四周空旷的室外才有良好的效果。
1.2有线传输网络
有线网络传输不同于地面传输,其主要通过电缆和光缆传输,这种传输方式不需要设置频道和传输波段,就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网络分区传播,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需求,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来构建自己的收视体系,相比较前一种传输方式,更具灵活性。有线传输必须使用机顶盒,通过机顶盒来接收信号,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使用这种信号传输模式,同时,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也使用这种模式,采用的是DVB-C标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DVB-C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技术方面就出现了空白,急需更加适应当今需要的新标准,DVB-C2这一新标准应运而生,它可以大大提高有线网络传输的利用效率。
1.3卫星传输网络的建设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分析 篇3
关键词: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一、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概述
现代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是现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浓缩有现代高科技技术的产物,在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史上,国外的先进国家由于其雄厚的财力和物力,因此在攻坚一段时间之后便迅速掌握了现代电视传输技术的核心部分,并且在掌握核心技术之后通过自身的知识产保护措施不断开拓市场,并且逐渐处于垄断的地位。之后许多先进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一系列标准以期在未来能够占领更大市场份额。
随着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电视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由于我国在数字电视关键技术上的缺乏,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数字电视行业都是处于薄利甚至亏损的一种状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行业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并且逐渐制定一套现代化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标准,努力将我国从原来的数字电视消费大国转变为拥有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技术强国。
数字电视是指从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和接收全部采用数字技术实现的系统。所谓的现代电视传输技术应该是包含调制解调和信道编解码这两部分组成的,现代电视传输技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将信号通过一系列的编码等技术来使信号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然后经过调制技术来为最后的发射做好准备。所谓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是现代数字电视技术的最基础的一方面,现在很多国家由于信号转制方式的不同导致最后制定的标准也相差很大。
二、国内现代电视传输技术的现状
目前,我国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主要分为基带传输和载波传输两种。其中的基帶传输指的是将电视数字信号通过一定方式转换为可用于传输的一种转码,然后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在基带传输中所传输的信号基本是一种二进制型的脉冲信号。但是对载波传输而言则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载波的形式来进行信号传输,并且在传输过程中所用的主要技术是QAM技术和QPSK技术。
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之所以发展的这样迅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对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而言首当其冲的便是传输速度特别快,传输速度快的原因主要是现在数字电视模拟的信号所占的带宽比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带宽越宽所能接收的电视节目也就越多。其次是现代数字电视的画质比较清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受到电视用户的青睐。再次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接收数字电视的便捷性大大提高。然后是现代数字电视可以和计算机通过一定方式相连接,并且在现在计算机发展水平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数字电视的发展。
三、国外现代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
国际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分为两个时代,第一个时代就是第一代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第二个时代就是移动、互联网、无线三网联合的时代。随着美国在09年推出的ATSC-M/H的标准,标志着国外的电视标准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个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用户的可供选择也变的多了起来。并且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这套完美的体系彻底的解决了移动和现代的互联网之间的一系列兼容的问题,在移动和互联网优异的结合之后,移动的用户的实际接收也更加流畅,同时接收的质量也更加优良,并且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移动接收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由于移动的可接收范围比较广泛,并且在车内的应用更加促进了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国外先进国家都已经开发出新的先进的技术,来进一步抢占市场的份额。现在的国外的有着先进技术的很多个国家都已经将目光集中在如何提高数字电视技术的传输过程中的完整的效率,因为在信号的具体传输过程中信道效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成本的问题,因此很多个有着先进技术的国家都对这一领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且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好长一段时间国外的有着先进技术的国家将花费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来投入到这一方面。
四、未来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的数字电视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现在的电视行业也在不断推出新的变革,随着现代数字电视技术媒体的不断发展,国内在不久的将来即会实现全面的数字化模式,并且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享受和拥有先进网络技术带来的成果。随着电视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整合,在不久的将来在国内将会形成一个庞大的电视媒体产业。因此随着现代电视的数字的实现,这在现代历史上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技术变革,并且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带动相关的产业链飞速发展,这将对周边产业产生一个强有力的助推。首先,在不远的将来,国内必将出台相关的产业激励政策,因此在不久的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数字电视媒体行业将会呈现一个爆炸式前进的势头。其次,以前的电视需要一个占空间的机盒,并且不太美观,而数字电视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并且数字电视可以直接接收信号,方便快捷。最后,数字媒体中采用的双向信息交流技术不仅能够方便人们收看电视节目等信息同时还能够方便用户在网上实现购物的功能。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数字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现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门技术,逐渐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课题。现在随着我国在数字电视技术上的不断投入和攻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现代数字电视技术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并且通过不断的完善使现代数字电视技术不断走向成熟,最后实现我国现代数字电视技术实现质的飞跃,在更高技术层次上通过自身技术的成熟完善最后造福国内的用户,可以进一步刺激我国现代自主技术的研发的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匡.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究与进展[A].2003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C],2003:353-355.
[2]毕国辉.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发展趋势[J].华章,2011(12):307.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 篇4
高清数字电视数据传输网络
我国主要城市目前的高清数字电视数据传输网络的模式为:高清数字节目经过数字信号传输到同步卫星,各地方城市通过卫星接收器接收同步卫星转发的数字信号之后,通过光缆和同轴电缆传输到用户的数字接收设备,将数字信号经过转换后呈献给广大终端用户。高清数字电视数据传输网络避免了以往模拟电视信号的转换以及传输损耗,让终端用户可以看到更清晰的电视画面,为更大屏幕电视机的普及提供了应用基础。
高清数字电视数据传输的三个标准
世界各国目前普遍采用的三个信号传输标准为美国的ATSC和欧洲的DVB以及日本的ISDB。
1. ATSC标准
ATSC标准具有频谱效率高和功率峰均比低的特点。ATSC标准由4个分离层级组成:(1)图像层,确定图像包括像素阵列、帧频和幅型比等图像形式;(2)图像压缩层,采用MPEG2标准压缩;(3)系统复用层,按照不同数据压缩到不同压缩包中,采用MPEG2标准压缩;(4)传输层,设定信道编码方式和数据传输调制。ATSC标准采用6MHz的有线信道,可实现38.6Mb/S的数据传输。
ATSC标准由系统复用层和传输层承担数据传输,图像层和图像压缩层确定运行的特定配置(ATSC标准支持18种图像格式,HDTV6种和SDTV12种)。
2. DVB标准
DVB标准支持室内接收和移动接收,包括4个子系统。
2.1 DVB传输系统
DVB传输系统包括卫星、有线电视、地面、SMATV和MMDS等传输媒体,这些传输媒体对应如下DVB标准:(1)DVB-S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该标准的卫星传输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可以实现多套节目复用。DVB-S标准为包括我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卫星广播高清数字电视系统所采用。(2)DVB-C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在64QAM下的PAL通道传送码率达到41.34Mb/S,可以实现多套节目复用;(3)DVB-T数字地面广播系统标准相对比较复杂可以在8MHz带宽内传输4套电视节目,传输质量高但接收成本高。
2.2 DVB基带附加信息系统
DVB基带附加信息系统还可以接收IRD调谐、节目指南、字幕、图文以及图标等信息。
2.3 DVB交互业务系统
DVB交互业务系统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交互业务服务,与其对应的DVB标准包括:DVB-NIP、DVB-RCC以及DVBRCT。
2.4 DVB条件接受及接口标准
在DVB系统中,有些业务需传送加扰信息。这种加扰条件接收是付费电视的基本组成部分,与其对应的DVB标准包括:DVB-CI和DVB-PDH以及DVB-SDH、DVB-ATM、DVBPI和DVB-IRDI。
3. ISDB标准
日本的ISDB利用标准化的复用方案,一个信道可发送不同信号,具有柔韧可扩展以及通用性的特点,可以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记忆其他数据服务。
4. OFDM多载波技术
近年来的研究和技术发展证明,OFDM多载波技术是高清数字电视传输的无线发展方向,同时该技术也是4G通信技术和无线局域网的主流发展方向。
结论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 篇5
关键词:有线数字电视 双向网络 噪声 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49.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c)-0037-02
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它干扰着信号传输的能量场,这种能量场的产生源可来自内部系统,也可产生于外部环境。而针对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络而说,噪声问题是影响其相关运营最大的困扰之一,因此解决双向网络中的噪声问题是保证其正常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
1 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构成
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络一般由前端、用户分配网、电缆接入网,光纤骨干网四个类型构成。为了能更好的结合实际来分析进行噪声及噪声排查工作,可将网络电缆网,光纤网及网络设备三个部分。电缆网(无源电缆网)由各种型号的同轴电缆及网络中的分支分配器和用户终端构成,而网络设备的分别由网管的电源供电设备和混合、调配、上下行发射和接收等设备构成。光纤网和网络设备双向传输主要构成是分纤和分设备传输。所以,排查产生噪声的主要因素则是针对整个有线数字电缆网络进行分析。
2 有线电视双向网络中主要噪声
2.1 光纤链路噪声
光纤链路噪声,在激光器上光节点中调制RF回传信号对光输出信号的相关幅度,前端的光接收机将通过数公里的光纤信号给拦截下来。但在此过程中,会有若干个噪声源出现不良反应,因此称为光纤链路噪声。它的引起由光传输设备和光纤及光纤接头共同组成,分成光纤噪声和激光器噪声。两种噪声都有不同的特性,激光器噪声与光纤长度无关,只是它的强度减弱了光纤内的信号同步作用。
2.2 热噪声
热噪声的产生一般来源于有网管的供电电源设备、上行光发射机等。在导电体内部自由电子做无规则的热运用,其噪声功率与各种工作条件相关,如工作宽带,工作温度等。可以说网络上的有源设备是产生热噪声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上行通道建立后,噪声会随之变小或固定,形成这种情况也能证明上行通道的噪声还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称为稳态噪声。
2.3 系统内部噪声
系统内部噪声,由于在双向网络中元器件性能使用效果不佳,公共路径和电弧噪声失真而导致噪声的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多见于电缆网络内部。网络供电设备内部的电弧放电而产生电弧噪声,其主要因素是螺丝松动,线路不通,终端盒盖松动,电路焊接出现问题等。而公共路径失真则是原器件的金属接头因封装不好而氧化,空气和雨水进入线间,造成松动。
2.4 侵入噪声
侵入噪声(Ingress noise),上行通道受到网络周围环境的电磁波耦合的影响,由于屏蔽器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或不用的用户端口无法链接其他设备,网络线路匹配不好等种种因素使上行通道受到外界各种干扰,从而形成噪声。形成干扰的主要来源:启动日光灯,微波炉等家电。
3 控制噪声措施
3.1 光纤链路噪声抑制措施
光纤链路产生噪声的主要原因在于网络传输系统和光缆施工工艺,因为前后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抑制光纤链路噪声具有以下几种方式:(1)选用优质的光纤材料和光缆;(2)针对光传输设备,采用要选取屏蔽性能好,且结构噪声小的激光器;(3)高性能的光缆熔接设备是提高每个光纤接头制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以此要最大限度抑制由于光缆等结构不统一所造成的光纤噪声;(4)光缆纤芯结构参数的统一是保证光缆质量的前提,因此在进行光缆施工时要采用同一厂家所生产的光缆;(5)消波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激光器上的信号电平过大,从而引起本底噪声的上升,因此,要合理地确定进入发射机的上行信号。
3.2 热噪声抑制措施
热噪声,主要受温度影响,固然存在于电视双向网络系统中,也是网络设备的本底噪声,它只受温度文化的影响,所以抑制网络热噪声,一般采取以下几点具有针对性的措施:(1)尽量将电缆网络改造为无源网络,减少网络中各种有源器件的数量;(2)在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初期,抑制热噪声装置的网络传输设备要选择性能良好且具有制冷效果的;(3)采用光缆传输方式也适用于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干线传输。
3.3 系统内部噪声的抑制措施
电缆网络噪声,是由电缆网络设备材料,施工工艺及日常维护水平决定的,一般抑制系统内部噪声具有以下几点抑制措施:(1)在进行电缆网络敷设时,要确保电缆外皮没有破损和弯曲;(2)网络建设初期电缆传输设备和电缆材料要以优质为主;(3)每个电缆接头在制作安装时都要确保达到相应的工艺标准;(4)对网络测试要有计划的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逐步加强网络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一些锈蚀和接触不良的接头和电缆要及时更换;(6)网络上所有接点尽量采用同一种类型金属制造。
3.4 侵入噪声抑制措施
一般情况下上行传输设备在安装方面没有太大原因,但侵入噪声的干扰还是会影响上行通道的传输质量。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侵入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同轴电缆传输网络,占据用户家庭噪声总量中上行通道噪声就涵盖其中一大部分,尤其是光缆到楼头的网络更是占据双向网络中的八分之一。对系统干扰最为严重的则是家庭用户产生的脉冲噪声。所以针对侵入噪声的抑制一般采用以下几点措施:(1)噪声侵入的根源是电缆网络,抑制噪声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对网络中电缆长度进行适当的减少,光纜在网络建设和改造过程中一般扮演着干线传输的角色,电缆干线传输网络正在逐步被取消。电缆分配网络从光节点引出的同轴电缆中选用,直接覆盖到用户,从而使同轴电缆网的长度合理地减少。(2)劣质的网络器材是侵入双向网络以此产生噪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对侵入噪声对网络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有效抑制,尤其在建设初期电视网络器材的选用,就要以高质量和高屏蔽性能为主。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建设好一条优秀且性能极高的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络,就要先解决噪声危害,随着逐渐老化的网络器件和线路,越来越严重的回传通道噪声会影响双向网络的正常运行,就需要技术人员不定期的对网络测试工作进行细致的排查,转变维修观念,建立可行的维修技术来有计划的维修噪声问题,从而提高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络的运营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乔华,于金良.有线数字电视噪声干扰初探[J].中国有线电视,2010(4):461-464.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 篇6
1 有线数字电视的概念及优点
有线数字电视是一个从节目摄制、节目编辑、发射、传输到信号接收、处理显示完全数字化的电视系统。其具体传输过程是: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有线电缆传送,由数字电视接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它由前端系统、网络系统、用户终端三大部分组成。
与模拟电视相比,有线数字电视有以下几个优点:
1)因为全过程均采用数字技术处理,因此,信号损失小,接收效果好。
2)抗干扰能力强。数字电视不易受处界的干扰,避免了串台、串音、噪声等影响。
3)传输效率高。利用有线电视网中的模拟频道可以传送8套~10套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
4)能提供全新的业务。借助双向网络,数字电视不但可以实现用户自由点播节目、自由选取网上的各种信息,而且还可以提供多种数据增值业务。
2 有线电视传输网络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的做法
2.1 从源头做起,把好设计关
设计采用先进成熟技术的HFC(Hybrid Fiber Coaxial)网,它是一种新型的宽带网络,采用了光纤与同轴电缆混合组成了传输网络的物理结构。比较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当前的先进成熟技术,融数字与模拟传输为一体,集光电功能于一身,同时提供较高质量和较多频道的传统模拟广播电视节目。在有线电视传输网络设计中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根据设备器材的指标特性及矿区用户分布特点合理规划资源,我们在对750 MHz双向HFC网络的设计过程中,会同设计单位详细踏勘现场,针对矿区居住区用户较多并且集中,而工业区用户少相对分散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利用设备的性能。通过分析比较在住宅小区内,以几栋楼的用户组合成200户~300户设一个光节点,工业区按建筑物的集中程度设光节点,然后采用同轴电缆入户。这样住宅区内可基本不设放大器,工业区内根据电平计算局部加设放大器,既满足了用户传输信号的要求,也减少了设备器材的用量。
2)采用集中分配的方式入户,即将一单元的所有用户拉到一起进行集中分配。由于该方式保证了到各用户的下行入户电平一致和各用户上行后汇集电平近乎一致的要求,这样可将这个分配点在整个网络中视为一个基础点,简化了网络设计与调试。
3)网络路由尽量设计为多级星形传输结构。因为多级星形结构由中心到用户的分配过程正是由各用户上行逐级汇集的过程,只要保证了对称性,上行/下行电平必然一致。另外,主干电缆上应尽量少开口,减少接头,以提高网络稳定性。
4)在网络设计时,避免使用分支损耗大于12 dB的分支器。尽量采用分配器作分路器材,以保证各支路上行路由的总损耗之和(电缆及分路器材传输损耗之和)近似相等。由于下行增益可在放大器内调整,在实际过程中采用“按上行传输信号的要求设计网络,下行输入的电平信号可高不可低”的原则进行设计。
2.2 严格执行电视行业标准,在设备器材采购过程中把好质量关
所选用器材必须严把质量关,特别是所选器材必须达标。
1)双向网改造中,分配网所用的-5和-9同轴电缆必须用四屏蔽电缆,并且四屏蔽电缆的两层编织网的编织密度和编织网丝的粗细,都应达到行业标准要求。
2)分配网中的分支器分支损耗应适当的小,以降低反向通道的损耗值。
3)-5和-9同轴电缆的接头必须选用压接式F头,应禁用卡环式接头。
2.3 精心组织施工,保证工序质量,把好施工调试关
古书院矿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施工牵涉到矿区的每个角落,范围大、用户多,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进度及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由于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分布范围大,光缆、同轴电缆线路跨越各种建筑及复杂地形,施工中做好防雷接地工作对保证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电缆网的防雷要从两个方面考虑:a.通过同轴电缆感应使设备受到雷击;b.市电受雷击时,异常高电压产生的脉冲电流对设备造成损坏。防雷措施主要是接地及电源的防雷。施工中保证所有设备外壳均可靠接地,电源侧要加装电源防雷器,将市电因感应雷击而产生的大量脉冲能量释放到接地体上,从而保护数字电视网络及设备,起到较好的防雷作用。
2)注重电缆接头的质量和接头制作工艺。数字电视分配网改造时,电缆接头的质量和接头制作工艺非常关键。否则,一个电缆接头接触不良,就会造成一户或多户不能工作,甚至影响到整个网络。因此,施工时对电缆接头要特别重视,在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a.电缆敷设前后必须用500 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0 MΨ。b.电缆芯线应采用圆套管连接。套管一般分为铜套管和铝套管,铜芯电缆用铜套管压接,铜套管为含铜99.9%以上的铜管制成,壁厚不小于1 mm,长度是套管直径的8倍~10倍;铝芯电缆用铝套管压接,铝套管的含铝应不小于99.6%,壁厚不小于1.2 mm,长度同样是套管直径的8倍~10倍;如果敷设的电缆是铜芯和铝芯电缆的连接,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并且需要对铜铝过渡接头在与导线压接前进行退火处理。c.在地埋电缆线路的接头和转角处必须设置手孔井或标桩,为便于维修和查勘,手孔井的间距应小于50 m。d.电缆连接的中间头或终端头必须密封防水。剖切电缆线是不能将电缆线芯绝缘外皮损伤。每次的电缆线路施工都应有施工的原始记录,这其中包括: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安装日期、中间接头和终端头的编号。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电缆线路的变动和修改,方便地埋电缆线路的查勘和维修。
3)安装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a.安装调试人员接到图纸后应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安装调试。相关数据应作记录。b.调试中要注重各放大器输入和输出电平的调整、均衡和斜率的调整,使各频率的信号电平趋向设计值。c.在宽带网调试中匹配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网络质量的严重问题,频带越宽,匹配越困难,匹配不良造成的影响就越大。调试中应重点注意匹配的调整。
3结语
通过一年多的精心组织建设,古书院矿内生活区及工业区6 000余户均使用上了有线数字电视信号。自改造完投运一年多以来,运行良好,维护工作量小,未出现任何故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建设是一项新型的高科技事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古书院矿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的几点做法,可为今后类似的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改造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摘要:介绍了有线数字电视的概念及优点,通过对晋煤集团古书院矿有线电视传输网络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总结了几点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的做法,为今后矿井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 篇7
现将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成立十多年来,军事节目应急传输系统建设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作一个简要介绍,每个时期列举一个事例来说明。
一军事电视应急传输系统建设的第一时期(1996年~2001年)
此时建设情况是怎么样呢?应急传输装备应战而生,虽不成系统化建设,但已具备通过卫星机动传输电视节目的能力,开创了军事节目卫星传输先河。
举个例子:2001年1月1日清晨,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分南北两路派出近200名记者,从浙江出发,历时213天,途径18个省市自治区;行程6万多公里,对祖国的22000公里陆路边防线,19000公里海岸线做了一次全程扫描,这就是《世纪初年走边关》宣传报道活动,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万里长征”。在这次重大活动中,一南一北两路记者交替传输播发新闻和专题节目,当天拍摄,次日播出,两路记者共传输播放新闻专题共计224条,节目时长2600多分钟,展现了新世纪祖国边疆的巨大变迁和戍边军人的精神风貌,取得了良好收视和社会效益。
如此漫长的行程,遥远的距离,艰苦的条件,要实现当天拍摄、次日播出,节目传输如何实现?怎么解决?大家知道,当时网络速率不够,个人网络还处于拨号上网阶段,宽带网络大部分地区不具备,更别说在边疆地区了,如何实现广播级视音频传输呢?
我们是这样实现的;调用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4所为总装备部设计建设的两辆卫星通讯车,配置了视频编解码器,使用了军用通讯卫星进行联网,组成了一套卫星网络传输系统,卫星通讯车与北京地面站进行文件传输,节目编码为MPEG-2文件,使用的是Ku波段通讯卫星,转码器通道带宽256K,1分钟素材编码完成后需要传输8分钟左右,两路记者完成当天节目编辑制作任务后,开始传输节目,经常传到深夜。但这套系统是当时我们所能找到的最先进、最便捷、最管用的视音频传输系统,它满足了远距离伴随保障,广播级信号传输等功能需求。
从这次重大事件宣传报道,大家来看这一时期军事节目应急传输系统当时的建设情况;应急传输装备因战而生,应战而生,装备配置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开始系统化建设,但依靠军队的强大支持,已具备通过卫星机动传输电视节目的能力,开创了军事节目卫星传输的先河,完成了许多“不可能的任务”。
这个时期就像红军:虽然手中武器主要是汉阳造,一样打了很多胜仗,我们把它比作军事节目应急传输系统建设的“红军时期”。
二军事电视应急传输系统建设的第二时期(2002年~2008年)
此时建设情况是怎么样呢?应急传输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开通了军用网络、视频指挥系统、卫星三种路径的传输,并配备了相应的技术人员,电视节目应急传输展现了强大战斗力。
举个例子: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马上派记者进行抗震救灾报道工作,为保障一线记者的节目传输,我们的军用网络视频传输系统——“视讯通”系统第一时间开始了北京和成都的日夜传输值班,通过总参视频指挥系统也在接收来自各个方面的视音频素材,5月14日我们从北京出发,带着配备不久的一台卫星车和一套便携卫星传输设备,乘坐空军的伊尔76专机,抵达了四川,很快,卫星车在都江堰建立了传输点,便携卫星传输设备搭乘陆航团直升机抵达映秀镇,并建立了传输点,是当时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震中映秀镇的卫星传输点。在救灾后期唐家山堰塞湖报道中.我们的便携卫星设备又成为了唯一一套在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上进行传输和直播连线的设备,并在那个随时都可能溃堤的大坝上坚守了5天4夜。
与此同时,武警部队视频指挥系统的信号通过我们第一时间接入到中央电视台,大量的现场图像通过这套系统不断地出现在4套、新闻频道等,虽然画面质量上有欠缺,但作为灾区实时的视音频信号,成为了当时直播线上非常重要的信号来源,连线达百余次。
这次抗震救灾报道,在央视一套、新闻频道、七套播出抗震救灾新闻1232条,其中新闻联播56条,制作专题节目1 19集,创下了军事节目中心历年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报道的最高纪录,大量的新闻和专题节目都是通过军用网络、视频指挥系统、卫星进行传输和播出的,并与新闻频道、4套等进行了多次的直播连线,同时承担了央视新闻中心部分卫星传输保障任务。
从这次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大家来看这一时期军事节目应急传输系统当时阶段的建设情况:2002年,军队视频指挥系统接入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成为了我们的信号传输通道,视频采集点分布在全军的各大单位,可以实时地传输接收视音频图像;2004年,利用军队网络建立了基于FTP协议的网络视频传输系统——“视讯通”系统,网络覆盖到了每个连队;2007年,我们有了一辆卫星传输车,一套便携式卫星传输设备,有了高带宽卫星传输直播能力,卫星传输网络建设已经开始考察论证。
这个时期就像八路军,已经有了一定武器装备,形成了基本的编制体制,并已纳入国家体系,我们把这一时期比作军事电视应急传输系统建设的“八路军时期”。
三军事电视应急传输系统建设的第三时期(2009年至今)
此时建设情况是怎么样呢?应急传输系统基本形成,实现了多种路径传输,多种方式搭载、多种方向应用,能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节目传输。
举个例子: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安排前后方人员进行网络视频传输系统——“视讯通”系统和军队视频指挥系统的传输值班;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小时,成都战区配置的野战卫星车和卫星设备马上从成都启程前往震中;地震发生不到一天时间,北京派出了技术人员团队携带各类装备,到达震中,建立了3G网络可移动的传输点,并将海事卫星和卫星通讯设备配备给一线记者;与此同时,北京制作基地开始24小时的网络和卫星的传输值班。地震发生一周后,我们通过多种传输方式共接收视音频素材3500分钟,出色完成了节目传输任务。
从这次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大家来看这一时期应急传输系统建设情况:2010年,利用的军队视频指挥系统已经开始进行高清化改造建设,部分方向已具备高清实时传输和接收的能力;军队网络系统大幅升级,带宽进一步加大,原有“视讯通”系统,已具备了高清信号编码传输的能力;2009年开始,我们在原有几套卫星设备的基础上,经过研发和配备,2012年完成并配备了二十多辆卫星传输车,建立一个卫星接收主站,整合军队自购的卫星设备,在全军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可调配、可监控,能传输、能通讯的高清卫星传输网.共拥有几十台套卫星车和便携式卫星设备,已经在境外38个国家和地区执行了卫星传输任务,应该说形成了一个卫星应急传输的航母舰队;2012年,建立了3G网络传输系统,包括两台接收服务器和多台传输终端,可实现3G网络覆盖区域内可移动传输和直播功能;2013年,我们设计配置了依托海事卫星传输的便携式新闻采集传输箱,用于解决重大灾难发生时,头三天内.网络通讯中断,道路损毁情况下的新闻节目传输。
这个时期就像解放军:海陆空天装备越来越先进,整个配备体系建设越来越完善,作战实力大幅度提高。我们把它比作军事节目应急传输系统建设的“解放军时期”。
四军事电视应急传输系统建设情况
我们来看军事电视应急传输系统建设情况:2002年开始,我们接入了军队视频指挥系统、2004年,在军用网络上建立了文件传输的“视讯通”系统;2007年~2012年建设了高清野战卫星传输网;2012年建设了3G网络传输系统;2013年建设了新闻采集传输应急箱等,这五套系统组成了军事电视应急传输系统,它们互为补充、各有侧重。军队视频指挥系统负责实时视音频信号传输;“视讯通”系统负责军用网络文件传输;野战卫星传输网负责机动卫星传输和直播;3G网络传输系统负责网络链路的机动传输和直播;新闻采集传输应急箱负责便携机动简便的新闻节目传输。
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7个军事记者站,师团以上单位1000多名懂军事、懂电视的一线电视采编制作人员,每年拍摄了大量的独家、稀缺、专业的电视军事节目需要传输播出。同时,随着国家周边安全压力增大,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抢占报道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落点,将直接关系到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的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军事节目应急传输系统面临着重大考验。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建设用于行进中、海上传输使用的动中通设备;升级建设高带宽的4G网络移动传输系统;建设单兵可携带的Ka波段的卫星传输设备;建设用于个人视音频信号收集接收的传输系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军事电视应急传输系统,满足军事电视发展和壮大的需要。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简述 篇8
1.1 地面传输网络
地面传输网络传输是前些年最常见的信号传输模式,它在固定的地方建设放射塔,以此发射无线电信号,人们通过接受这种信号来获得电视画面,前提是必须各家各户都有天线。这种信号传输方式因其便捷性很适合农村和小城镇的电视需求,所以在前些年十分流行。其信号覆盖面积较广,实用性也较强,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比如,信号传输极易受阻,在极端天气时易受干扰或有噪音影响,天线只有在四周空旷的室外才有良好的效果。
1.2 有线传输网络
有线网络传输不同于地面传输,其主要通过电缆和光缆传输,这种传输方式不需要设置频道和传输波段,就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网络分区传播,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需求,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来构建自己的收视体系,相比较前一种传输方式,更具灵活性。有线传输必须使用机顶盒,通过机顶盒来接收信号,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使用这种信号传输模式,同时,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也使用这种模式,采用的是DVB-C标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DVB-C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技术方面就出现了空白,急需更加适应当今需要的新标准,DVB-C2这一新标准应运而生,它可以大大提高有线网络传输的利用效率。
1.3 卫星传输网络的建设
卫星传输,就是将电视的数字信号转化为微波形式,发送给太空的通信卫星,然后再由通信卫星对数字信号进行转化并传送回地球,人们就可以通过接收到的信号收看电视节目。但是,电视机用户想要接收到这种信号,就一定要有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和卫星知识机顶盒,二者缺一不可。我国幅员辽阔,农村面积广大,地理位置和地势地貌的差异,使得单一的一种电视信号发送模式很难满足所有农村观众的需求。因此,卫星传输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上两种信号传输的不足之处,并且具备高效率和高覆盖率的特点。
2 数字电视传输的标准研究
地面传输是我国如今应用最广的一种传输方式,这种传输方式同样也是人们接受程度最高的一种传输方式,正因为如此,国家对其工艺技术的采用标准有明确规定,即DMB-T标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使用地面传输信号的人群较为庞大,因此,我们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产权,避免技术上受制,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我国DMB-T标准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外国已经应用多年的标准,但我国在借鉴国外成果的基础上,加强了本国在通信技术上的研发,并最终获得成功,将本国技术融入到标准体系中,使其变得更加完善。因此,我国所应用的DMB-T既代表了国际上的通用标准,又符合我国特殊国情,是最符合我国的通信标准。
DMB-T标准主要包括两个突出技术,其一是时域同步的正交多载波技术,其可以解决困扰地面传输的多径频率选择性衰落问题,其充分利用了TDS-OFDM,将时域和频域的传输结合在一起,使信号更为稳定,同时具备信号跟踪性能。这种技术摆脱了上世纪欧洲的迭代算法和强功率技术,很好地解决信道估计问题和系统同步问题。其二是采用了PN序列填充技术,在解决快速系统同步问题方面有很强的技术性,其能实现同步频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多径干扰问题,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
3 我国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三网融合
近些年,我国大力宣传DTMB,现如今,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但是,其他两种电视技术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不足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论是技术还是标准都有很多不达标的部分,比如,我国很多网络企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出现了各自为政的恶性竞争局面,不仅大大浪费了国家资源,还削弱了自身的综合实力。
3.2 采用高阶调制技术
频谱使用率低是广电行业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如何提高频谱的使用率是未来十几年的研究方向。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高阶调价技术。不过,在使用这种方法的同时会导致一些其他问题的出现,例如,在发射功率同步的情况下,接收机工作门限会上升,继而导致覆盖范围变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确保覆盖率。
3.3 满足3D视觉效果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 篇9
广播电视数字光传输网络从2005年建成至今, 传输的业务量飞速增长, 经过2007年10G速率的中心环网的扩容后, 该10G环网现已挂接2.5Gbps速率终端节点24个。目前数字光传输网络承担了近150个广播电视节目流, 共计近280次业务流交换和传输的任务, 还承担了指挥平台等近百个数据业务的传输任务, 总计传输速率已接近15Gbps。
综合考虑到传输网络的可靠性及灵活交换等因素, 目前大多传输的任务集中在10G中心环网上交换, 中心站的插板槽位已使用了近80%, 环网的交叉容量使用也接近70%, 故数字光传输网络在考虑终端节点增加扩容的同时, 还需及时考虑中心环网的再次扩容, 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终端节点和业务快速增长的需要。
2 数字光传输网络中心环网扩容方案
中心环网扩容的重点工作是考虑网络容量和接入能力的提高, 同时要考虑网络扩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网络应用的一贯性。
如果仅在原10G中心环网直接新增中心节点, 即采用单平面的扩容方式, 在4点环的基础上, 直接扩展为6点环或8点环, 这种方式只增加了中心环网的接入终端的能力, 而10G中心环网的容量却不会提升, 反而会对原本经过优化配置的网络带来影响, 使大量业务传输交换路由变长, 利用率降低、网络结构变得不合理, 造成10G环网负荷大大增加, 并带来业务的主备与光缆的主备无法一致的问题, 在一些特殊条件下, 还会出现业务传输时分交叉, 而导致业务错传情况的发生, 显然该种扩容方式不可取。
最好的扩容方式是:能够建设一个新的不依赖于现网, 并能与现网进行业务交换的新的中心网络, 即新扩容中心网络设备的放置最好能够与现有机房独立, 并新配置供电系统。这样, 新的中心网络将同原网络形成了双层网络的格局, 两个中心环网之间既保持连接, 又相对独立, 能够充分保证安全可靠。
2.1 新扩容中心环网的组网
新扩容B层网络 (蓝色) 的中心环网仍然采用四个中心站点, 可暂定义为中心J、K、L、M站, 采用10G或更高速率复用段环保护方式连接, 组成B层中心环网, 与A层网络 (原网络) 的10G中心环网相对应。在新网络与原网络间再新建两个10G环 (C、D环) , 专门用于两个网络的连接, 以满足两网络间大量业务传输和交换的需要。同原网络一样, 新增加的终端节点将同中心J、K站或中心L、M站连接组环, 网络结构与原网络一致, 仍为具备复用段环保护方式的星型网络结构。扩容后的中心环网框图如图1所示。
2.2 新扩容中心环网终端节点的接入能力
为保证网络设备的一致性以及传输网络网管的统一控制和调度, 新中心环网 (B层网络) 设备最好能够继续采用华为的传输设备, 其OSN7500的插板容量、总线带宽、交叉能力均较强。当然, 如果资金充裕的话, 也可以使用40G容量的设备或者OTN传输设备。
新中心环网按使用OSN7500设备扩容为例, 传输网络中心站J、K、L、M可最多支持12组 (每组4块插板) 2.5G光接口板, 用于接入远端节点, 具备直接接入48个2.5G终端节点的能力。
此外, 中心J、K站和中心L、M站还应各预留一定数量的10Gbps或更高速率的接口位置, 用于未来的扩展使用。
3 数字光传输网络终端节点的扩容方案
充分保证传输网络的安全性和扩展网络容量, 网络中现有的终端节点可以考虑在中心B网络分层中进行同步扩容, 并可按照业务量的大小, 对板卡的数量进行调整, 灵活配置。
3.1 网络终端节点的扩容配置和容量安排
因为广播电视业务发展速度很快, 实际业务的增加速度往往远大于预期, 所以在中心B网络分层中扩容的终端节点将统一按照2.5G的速率接入, 同中心环网进行连接, 继续采用双向双纤复用段环的保护方式。终端节点的设备可以考虑继续使用华为的OSN3500设备或更高级别设备, 该设备的插板容量、总线带宽、交叉能力均应比较富裕。这样, 新扩容的一个分支站点根据插板的不同最多可提供48路以上的DS3信号或16路STM-1信号的传输。
当然, 分支站点的扩容也不用一次到位, 可根据任务需求的紧迫性, 逐步安排。
3.2 网络终端节点的扩容安全可靠性分析
B层网络的中心站点和终端节点的组网方案和安全性分析同现有的A网络基本相同, 这里不再重述。当双层网络实现时, 网络中所有业务便可以均衡地分配在两层环网中传输, 从而使网络层面和设备层面实现了完全的独立, 业务传输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
4 扩容后数字光传输网络的运行方式和任务安排
传输网络扩容完成后, 需尽快对全网业务进行调整, 即将原网络业务的主路或备路调整至新平面网络同时传输, 实现业务的主备路分别在两个网络间的均衡传输。如此调整, 在加强了传输安全性的同时, 还可以释放出原网络部分传输资源, 满足未来业务在双平面网络中同时传输的需要。
4.1 中心节点任务安排
新扩容的传输网络中心站J、K、L、M节点将不再安装用于上下业务的支板, 中心站的业务交换和传输, 可在中心站增加终端节点来实现。这样, 网络的工作模式将进一步明晰, 即传输网络的中心站仅用于组网和业务的汇聚、交换、分配, 而终端节点则用于业务的接入。
4.2 新增终端节点业务分配
未来新增加的终端节点的业务传输应尽可能考虑在B层网络中传输。当新业务同原有网络节点需要进行业务传输交换时, 则通过图1中C环 (紫色) 和D环 (绿色) 进行。业务传输交换方式同现有网络业务的传输交换方式。
4.3 双层网络业务均衡考虑
目前, 传输网络的大多数业务的传输和交换均在A网络 (黄色10G环) 进行, 如B层网络建成后, 可考虑将部分重要的业务逐步在两网络传输, 即部分A网络业务或设备调整至B网同时运行, 这样, 既加强了网络的安全性, 同时又减轻了A网络的业务负担。同样, A网络空闲出的传输资源也可以进一步传输B网络的重要业务。如此调整, 进一步加强了整个网络的安全可靠, 同时也实现了两个网络的业务均衡。这些调整对应的工作量将会非常巨大, 也可能需要临时新增一些设备, 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分步实施, 则可以安全顺利地完成这项工作。
5 数字光传输网络的网管备份
数字光传输网络的网管十分重要, 新建异地备份网管, 可有效地避免因网管的故障而导致网络长时间无法监控管理的情况, 大幅提升数字光传输网络管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异地备份网管的建设可在网络的扩容中同步考虑。异地备份网管的选择同主用网管的选择基本类似, 首先, 网管需要在网络的重要节点处建设, 另外, 备份网管需要与主用网管在位置上要相互独立。综合考虑网络的情况, 备份网管放置在新建的B层网络的中心环网处最为合适。
5.1 数字光传输网现有网管情况
目前, 数字光传输网络的网管服务器放置在中央塔, 中央塔的客户端拥有超级用户权限, 同时, 该网管信息还通过传输网络的E1通道在远端设置拥有监看用户权限的客户端。
中央塔主用网管进行网络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监控, 备用网管则可实时监看网络的情况, 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5.2 对称网管备份方案
备份网管服务器考虑放置在B平面网络机房, 同主用网管的设置完全一样, 备份网管也设置两套客户端, 分别放置在B平面网络机房和中央塔, 通过新建的数据通路连接。主备网管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
对备份网管的工作和运行模式的安排是非常关键的, 如权限设置不当、工作界面划分不清, 则会引起网管间的冲突, 影响网络传输业务, 甚至会导致网络大范围故障。
传输网络主用网管为中央塔现有的网管, 其作用、任务和运行方式不变。备份网管为B网络机房新建网管, 主备网管单独运行, 备份网管需要人工进行同主用网管的数据同步操作。通过对备份网管客户端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 可实现备份网管的多种不同的工作模式。经分析, 备份网管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 日常运行中, 需选择以下一种工作模式。
(1) 中央塔拥有超级用户权限, 对备网管进行日常维护操作, B网络机房仅在应急情况下拥有超级用户权限。
在日常运行维护中, B网络机房的客户端仅拥有备份网管的监看和查询等权限, 不能进行数据上下载和业务配置等操作, 中央塔客户端拥有备份网管的超级用户权限, 备份网管数据日常上载及维护等操作由中央塔的客户端进行。
在应急情况下, B网络机房的客户端可拥有超级用户权限, 即在中央塔主用网管故障和备份网管的中央塔客户端故障时, 方可由其启用备份网管客户端超级用户权限 (权限预先设置, 不需临时开通) , 进行全网管理。
这种工作模式实现了网管异地备份功能, 并可有效地避免备份网管在日常运行时的误操作, 也可防止主备网管系统同时对网元下发指令产生冲突而出现设备死机的情况, 但此种方案的运行模式相对复杂。
(2) B网络机房为备份网管超级用户权限, 中央塔为监看用户权限。
B网络机房客户端拥有备份网管的超级用户权限, 可进行备份网管日常的数据备份、上下载和业务配置等操作。中央塔客户端拥有该备份网管的普通监看和查询权限。备份网管可完成数据日常上载及维护等操作。
日常情况下, 中央塔通过主用网管进行网管运行和业务配置等操作, 备份网管进行网络数据至备份网管的同步操作和数据备份等操作;当主用网管故障时, 由备份网管监控网络。
此种运行模式下, 网管的客户端相对独立, 结构相对简单, 不需要设定在不同情况下的权限切换, 与现有的主用网管的运行结构完全对称。但此方案也有缺点, 两单位间可能存在联络和沟通间的误解, 并存在如果主备网管同时对某一网元进行操作时, 将可能产生冲突而出现设备死机的情况, 因此需要严格限定备份网管的操作范围, 日常应仅限于数据备份操作, 以防出现上述情况。故在实际运行中, 建议使用第一种运行模式。
5.3 网管实时热备份方案
此种方案同前边提到的对称网管备份方案有所区别, 需要在中央塔和B网络机房新建一套异地实时双机热备网管。因为该实时热备网管对硬件和软件都有特殊的要求, 并需要利用Veritas软件实现, 故目前使用的网管服务器和客户端将无法再利用。
5.3.1 备份网管的设置
本方案需要新增服务器两台 (主、备) , 客户端两套 (中央塔和B网络机房各一套) 。双机热备网管实现了数据实时复制功能, 保证了两网管数据同步的要求。两台网管服务器可互为主备, 在用网管故障时, 能够自动倒换至备份网管工作, 倒换后, 两网管服务器仍具备数据实时复制和故障自动倒换功能;此外, 还可以人工选择在用的服务器。
采用这种方案的优势是网络安全级别高, 实现异地网管实时热备功能, 不需要人工定期同步, 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但该网管成本较高, 网管自身的维护工作也较复杂, 目前主要应用于电信、网通的骨干网络中, 其实时热备份网管框图如图4所示。
5.3.2 网管的工作模式
中央塔为超级用户权限、B网络机房为应急情况下超级用户权限。中央塔负责网管的日常维护和操作, B网络机房进行日常的监看, 网管数据在两个服务器间进行自动热备份, 备份网管无需手动更新。当中央塔客户端故障时, B网络机房启用超级用户权限, 对网络进行监控操作。
6 小结
数字光传输网络在广播电视业务的传输和应急调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由于业务量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网络接口容量不足等问题, 网络的扩展和扩容是不可避免的。统筹考虑好网络扩容, 与原网络既能够一脉相承, 又能够扩展创新, 则是首要工作。
摘要:文章对数字光传输网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对数字光传输网的中心环网和终端节点的扩容改造方案进行了介绍, 并阐明了对网管备份的思考。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 篇10
据了解,按照“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同受益”的原则,航天通信中心、二院、三院等航天系统内单位共投资数千万元,联合对原有航天网络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这种联合建设和运营的方式,不但扩大了网络规模,降低了建设运营成本,避免了重复建设,发挥了各自优势,而且有效地加快了北京地区航天电视网络的数字化进程。此项数字化改造采用整体转换方式,初期只保留少数几个模拟频道,当数字机顶盒全部到位后,模拟节目就全部关闭。至于数字机顶盒如何发放,目前正在商榷之中。
建设航天京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是航天专网继电话网络化、数据网络化之后的视频应用网络化,是实现三大通信网络化的重要举措,也是航天两大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航天专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航天专网的建成为打破电视、电信分隔的现状迈出了典范式的一步。(薄家涛)
航天专网是在国家公用通信网难以适应航天科研生产快速发展及军工生产对安全保密的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组建,是整个航天系统的通信及网络中心,在程控交换、卫星通信、有线电视、光纤通信、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和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并承担着航天科研生产通信保障及大型试验的演示任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航天专网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专用通信网之一,成为国防工业系统唯一的专用网络。
从2002年开始,航天专网承担起航天两大集团公司信息化组网任务。2004年底完成的西安地区城域网建设,实现了航天四院、五院、六院、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等单位信息化网络的高速互联,形成了继北京地区后的又一个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的区域性网络,为航天科研生产实现设计、制造、试验、验证一体化,为跨单位、跨地区的型号产品协同研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网络环境。之后,根据当时航天工业总公司的统一规划,京外航天各院、局、基地所在地———遵义、成都、武汉、长沙、呼和浩特等地区也相继建成了航天专网,逐步形成了具有航天特色的通信网络。
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技术分析 篇11
数字电视产业是21世纪发展前景最广阔的产业之一,是整个广电行业的技术转型,数字化给广播影视带来了一场技术变革。目前,很多地区都已经建成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有的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正在积极做这方面的计划和准备。
现在多数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服务区域往往只局限于城域网的范围内,只有部分地区将数字电视信号传送到了县乡以下区域,实现了联网。为实现联网,我们有必要对数字电视信号的有线传输方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找出更适宜本地区的传输方式。
数字电视信号的有线传输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字码流(如ASI数字流等)直接传输方式;另一类是数字码流QAM调制后射频(RF)传输方式,简称QAM调制(DVB—C)后射频(RF)传输。
1 数字电视信号有线传输方式比较
数字码流(如ASI数字流等)直接传输方式一般采用SDH(同步数字体系)传输网络,需要在各个分前端配置QAM(正交幅度调制)调制器,必要时还需要配备数字复用器等设备进行数字码流信号的处理,才可以将数字电视信号在本地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网络中传输。这种传输方式网络造价较高、传输容量较小,一旦网络需要节目扩容,必须在各个分前端分别增加设备,各个节点的SDH传输网络的设备配置也要增加,从而造成网络升级、节目扩容等较为困难、网络维护复杂、管理不方便、运营费用较高。
QAM调制后射频(RF)传输方式兼容HFC传输网络(即DVB—C),短距离采用1310nm光纤传输技术,长距离联网一般采用1550nm光纤传输技术。此传输方式不需要在各个分前端增加任何设备进行信号的处理,就可以将数字电视信号在本地HFC网络中传输。这种传输方式网络造价较低、网络传输容量较大。如果网络需要节目扩容只需要在总前端增加设备即可,1550nm传输网络设备的配置无需任何改变,因此网络升级、节目扩容等很方便,投资较少。由于整个网络中只有一个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因此网络维护简单、管理方便、运营费用低。为便于比较,我们通过表(1)可以看出这两种传输方式的主要区别。
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
1) 在地市以下(含地市)数字电视联网的应用中,QAM调制后射频(RF)传输方式有着巨大的技术、成本等综合竞争优势。2) 数字码流直接传输方式在地市以下数字电视联网应用中不具备竞争优势,只在省级以上数字电视联网中才呈现出无可替代的角色。
2 地市以下数字电视光传输网络架构
地市以下数字电视光传输网络架构图见图1,在该网络拓朴结构中,可以采用1550nm光纤传输技术结合CATV光色散补偿技术,实现整个网络的全光无中继传输,也可以采用其他波长配制和传输方式,如表2。
备注:“★”的多少代表网络架构的先进性
由表2可知,在县乡级环网中基本不采用1310nm波长,这是由于本级网络的传输距离较远,采用1310nm波长传输,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网络成本不经济。
我们推荐尽可能采用1550nm波长全光传输方式。如果非得想中继,推荐在县级分前端中继,不推荐在乡级分前端/站中继。
采用1550nm波长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
1) 1550nm窗口可利用的波长数量很多,可以采用CWDM(粗波分复用)和DWDM(密波分复用等技术)进行网络的升级扩容和业务扩展;2) 在ITU关于FTTP/FTTH(光纤到用户所在地/光纤到户)相关的标准中,只将1550~1560nm预留给图像业务、1480~1500nm和1260~1360nm分配给双向数据业务。FTTP/FTTH近年来发展迅速,商用化近在眼前,采用1550nm波长就为此做好准备;3) 1550nm窗口非常适合长距离和超长距离传输。
3 节目回传技术和网络结构
对于无光电转换的全光传输方式,有人认为各个县本地节目的插播问题不好解决,其实不然。对于县级本地节目的插播可以有以下办法解决:
1) 将县级本地节目上传到地级总前端,再向整个地区广播,见图2。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原有的网络无需变化,网络的指标有保证,同时由于节目在整个地区而不仅是本县传播,还会促进整个地区的文化、信息交流,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比较推荐此种方式。
至于回传网络和通道的实现,我们可以使用另外1芯光纤、也可以与下行1550nm网络共用(采用单芯双向技术或WDM(标准波分复用)/CWDM(粗波分复用)/DWDM(密波分复用等技术)同1芯光纤,采用广播级数字视音频光端机回传信号(适用于制作节目设备是模拟的),也可以采用ASI/SDI光端机(适用于制作节目设备是数字的,与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信号兼容)。
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IP网络或SDH通道等方式回传节目。
2) 如果节目不上传到地级总前端,可以用DWDM技术在本地插播一个光信号将本地所有节目向下传送,见图3。这样网络变得有点复杂,处理不好会影响所有信号质量。
由于节目只在本县传播,对促进整个地区的文化、信息交流,促进整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利,网络也比较复杂,因此我们不推荐此种方式。
4 结束语
通过在实际中的应用,我们发现一般的市县之间有线数字电视联网,采用QAM调制后射频(RF)传输方式,用1550nm波长全光传输,完全可以满足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要求,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减少网络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在省市之间或传输距离较长的地区进行有线数字电视联网,我们应采用网络造价较高的SDH传输网络,用数字码流直接传输的方式,以满足不同的技术需要。
摘要:主要介绍了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中的数字码流直接传输方式和QAM调制后RF传输方式,通过进行分析和比较,前者适合省市以上有线数字电视联网的应用,后者适合地市以下有线数字电视联网的应用,从而为不同地区制定数字电视建设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线数字电视,数字码流直接传输方式,QAM调制后RF传输,SDH
参考文献
[1]刘修文.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9.
[2]李同忠.1550nm与1310nm传输系统的分析比较[J].有线电视技术,2004(3).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推荐阅读:
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技术01-18
电视数字微波传输05-25
无线数字传输07-17
电视传输干扰05-31
数字音频传输06-15
数字微波传输07-31
数字基带传输08-11
同步数字传输08-23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06-05
数字电视传输系统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