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的毕业教育论文(精选10篇)
高职学生的毕业教育论文 篇1
1 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和最后环节, 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实际问题的一个实践过程;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对其本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检验, 也是全面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 毕业设计质量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客观、全面地反映了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 反映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 高职学院目前在毕业设计方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课题选择。
长期以来, 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一般是由教师自拟的, 毕业设计不能与企业实际很好地结合, 理论脱离实际、闭门造车, 只起到了一个巩固所学知识的大作业的作用, 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提高。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这种毕业设计方法导致学生参与意识和责任心不强, 对数据的准确性、结构的合理性经济性、功能的实用性、可行性等根本不予考虑。他们认为所设计的产品反正不投入生产, 设计得好与坏无所谓。所以有大量的学生在设计中不动脑筋, 抄袭其他同学的图样和设计资料。这势必会使毕业设计失去其价值。
2.2 设计条件。
由于学生实践经验和设计经验不足, 在设计中遇到问题较多, 又无实物和实验进行比较参考, 这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树立是一个极大地打击。
这两个问题归纳起来, 事实上就是一个问题:毕业设计没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与企业相结合, 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进行毕业设计, 不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而且也能解决学校经费紧张、设施不足的困难, 而且对提高学生设计质量和学校的社会效益都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这是高职学院毕业设计方式改进的重要方向。
3 改进后的毕业设计
3.1 选题原则。
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宜选择研究型课题和开发型的产品设计, 应选择正在生产的中、小型产品的改进设计、工艺规程的改进、工装夹具的改进作为课题, 即设计的量要适当, 应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全部内容或者能有阶段性的成果, 既不使学生承担的任务过重, 结束时遗留很大的尾巴, 又不因任务过少, 造成学生空闲, 以致达不到基本训练的要求。
3.2 选题类型。
(1) 真题真作。把毕业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对企业现行产品、工艺规程或工装夹具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设计。 (2) 假题假作。按传统方式, 由教师自拟课题分组进行毕业设计。
4 对原产品的改进设计
学生在熟悉设计程序、学习设计方法的同时, 还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对现行产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找出产品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改进后的产品要比原产品更优化, 其技术性、经济性、工艺性、可靠性、安全性更好。
4.1 课题的选择。
我院2004级学生确定的毕业设计课题, 就是与南浦机械厂压力容器分厂联系, 在与企业充分协商后, 将其正在生产的三种产品 (管壳式换热器、卧式贮氨器和可倾式夹层锅) 分成了6个课题, 每小组 (4~5人) 设计一个课题。
4.2 改进设计。
在夹层锅的设计中, 学生运用外压球壳设计理论对夹层锅锅内壳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讨论, (夹层锅主要用于蒸煮食品, 锅内壳必须使用价格昂贵的不锈钢材料。而锅内壳受的是外压, 其破坏形式是失稳, 造成失稳的主要因素是壁厚) , 认为原设计计算书的许用外压力[P]远大于设计外压力P, 说明设计是不经济的。因此建议减薄设计壁厚, 由4mm减少为2.5mm再进行计算。可以节省材料, 降低成本。
通过改进计算, 许用外压力[P]=0.334MPa>设计外压力P=0.32MPa, 合格。经改进后, 每台产品节约不锈钢材料33kg。学生通过这次改进设计, 对外压球壳设计理论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总之,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 要结合工厂的具体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凭空想象。只有这样, 设计才有价值。学生才会真正受到锻炼, 才能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5 改进后毕业设计产生的效果及效益
5.1 经济效益。
毕业设计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 所以企业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 降低了设计成本, 而且还可以通过对产品的改进设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如上例中学生对夹层锅的改进设计就很有价值。在和该厂技术人员一起认真分析、讨论之后, 又对该产品作了如下改进: (1) 将设计壁厚2.5mm的0Cr18Ni11Ti材料改为3mm的I-Cr18Ni9Ti材料, 这主要是根据市场的供应情况确定。因为壁厚为3mm的ICr18Ni9Ti材料, 供应较为普遍。其次是根据焊接的工艺性以及该厂的模具确定。根据这一改进, 锅内壳材料为60.5kg, 和原产品83.5kg相比, 节约了23kg。按市场价不锈钢3万元/吨计, 每台节约690元。 (2) 对产品的图样、技术资料进行重新整理, 然后投入生产, 该产品经制造、检验, 最后作水压试验, 没有出现失稳, 完全合格, 这说明对该产品的改进设计是合理的 (每年生产一百台, 一年为企业创造了六万多元的经济价值) 。
5.2 社会效益。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敢于创新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高了设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养成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设计时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特别是对设计后的产品加工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能结合实际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 巩固和提高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如上例中我院学生的毕业设计, 刚开始时学生没有信心, 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 毕业设计太难了, 望而生畏。但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 参观的次数增多, 学生对产品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兴趣一天比一天高, 劲头一天比一天足。他们认为自己每天都能学到很多知识, 也解决了很多问题, 认识到高职学生也能搞设计。看到经自己改进后的产品正在源源不断的生产, 其成就感实在是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GB150-89, 钢制压力容器[S].北京:学苑出版社, 1989.
[2]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计分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设计指南[S].1993.
[3]国家劳动总局发.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S].1988.
[4]化学工业部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化工设备标准手册 (第七卷) [Z].1988.
[5]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上、下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6]陈国理.压力容器及化工设备[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9.
高职学生的毕业教育论文 篇2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第三方评价体系建立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毕业生参与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对毕业生参与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Abstract] At present,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conducted extensive research,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But in the third party evaluation system is still not perfect, especially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research is less.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useful explora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高职 质量评价 质量保障 第三方评价 毕业生
[Keyword]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Quality assurance The third party evaluation Graduate
中图分类号:G712
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质量评价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毕业生参与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意义
1.1是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方式包括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种。其中内部评价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自我评价。外部评价则是独立于学校的社会评价。毕业生评价是第三方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开展毕业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对完善和充实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2能够客观反映高职教育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客觀评价教育水平,对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毕业生是一个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潜在力量。高职毕业生经过三年的教育经历,熟悉学校的教学环节,亲身体验教学过程,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最有发言权。毕业生走到社会以后,经受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考验,使毕业生能够对自己所学与社会需求进行对比,形成张力,进而反思,容易对学校教育质量做出客观评价,并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意见,进而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有利于加深学校与社会交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是目前高职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高职学校是社会高技能人才的有力孵化器,是企业技能型优质劳动者的主要来源地。高职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人才力量。有效开展毕业生参与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让一代又一代的毕业生参与到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活动中,让毕业生更加了解、关心并支持高职教育发展,有利于加深学校与社会交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2.毕业生参与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现状
2.1毕业生参与率低
毕业生参与率低是开展毕业生参与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评价过程中,毕业生是主体,如果没有毕业生参与或参与率低,开展评价工作就失去了根基。然而,由于学生毕业后与学校没有了直接利益关系,使得目前毕业生参与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热情度不高。
2.2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现场采访、邮件调查、座谈、专题会议等几种方式。其共同特点是一般由学校主动发起,毕业生被动参与。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毕业生被动参与的评价方式,收集到的信息质量不高,深度也不够,参考意义不大。
2.3评价内容片面
评价工作的主要侧重点仍是对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缺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评价。众所周知,人才质量的构成是多方面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只是其中之一。
3.毕业生参与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实现
3.1内抓管理,外造气氛,提高毕业生评价参与率
提高毕业生评价参与率,是开展毕业生参与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针对目前毕业生参与率低的现状,应当通过学校和社会两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从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实施分阶段评价的方式来提高毕业生参与率。第一阶段是学生完成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到办理毕业离校手续阶段。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在半年的顶岗实习中,可以检验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同时也必定能够感受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的内容和环节。因此,学校可以考虑在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后,由教学部门统一组织毕业生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虽然此阶段的学生未必能提出全面、深入的建议和意见,但却能保证很高的参与率,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二阶段是从学生毕业到毕业后的5年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已脱离学校走向社会,学校方面与学生保持联系的主要是辅导员,因此,此阶段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应当主要由辅导员来实施。学校教学部门可以设计一些统一的调查表格,并考虑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委托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毕业生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第三阶段是学生毕业5年后。在这一阶段,少部分优秀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专家,对社会人才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有价值的建议。因此,学校可以考虑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这些毕业生回校交流,召开座谈会或举办讲座,加入专业建设委员会,甚至聘请为兼职教师,深度参与教育质量评价和建设工作。
其次,从社会方面,政府、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企业等应当提高责任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支持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教育是全民族的大事,做好教育评价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离不开全社會的支持。全社会应当努力创建一个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支持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从每个毕业生做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3.2搭建面向社会的网络评价平台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网络交流成本低、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等特点,有利于使分散在各个行业、不同地域的毕业生有效参与到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中。因此,学校应当考虑搭建基于网络的方便毕业生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平台,提高毕业生参与率及参与深度。目前,很多学校已对教育质量评价系统的开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针对在校学生的居多,面向已毕业学生的较少。另外,少数系统设计的内容还不够合理,参与方式单一,如简单的以“问卷调查表”来获取信息,调查内容深度也不够。因此,建立基于网络的评价平台,开发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是当前做好毕业生参与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3实施全面评价
在我国,毕业生参与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内容还比较片面,其评价仍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缺乏全面评价。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有益做法。如,英国的基本评价内容包括关键能力、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三方面,其细分的指标更多;美国的评价内容考虑的更广泛;等等。衡量人才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在引导毕业生参与教育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科学设计评价模块,才能获得好的效果,真正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发展。
总之,毕业生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是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完善和充实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开展毕业生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还存在着毕业生参与率低、参与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片面等诸多问题,但只要学校重视,社会支持,搭建面向社会的网络评价平台,开展全面、多样的评价模式,就有望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绪娟.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2013年14期.
[2]王育仁. 第三方质量评价运行机制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2012年第6期.
[3]刘志峰.高职教育实施第三方评价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33期.
谈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开题 篇3
开题的必要性
在顶岗实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对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等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论文选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没有实际的科研经验。所以,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帮助学生判断选题有无研究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可行,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究竟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若分析之后觉得还存在问题,则可以马上调整选题。二是通过做开题报告,学生们一起论证选题,集思广益,互相启发,达到提高学生论文整体水平的效果。
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研究内容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预期目的;课题进度计划;参考文献资料。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谁是我们研究的特定对象———课题研究的对象;通过研究试图实现什么———课题研究的目标;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课题研究的内容;决定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课题研究的方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时间怎样安排———课题研究的计划;需要哪些工具和资料,如何得到这些工具和资料———课题研究需要的资源;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研究报告、实物,还是其他———课题预期的成果。
开题的要领
高职学生论文的开题报告不一定要遵循查阅文献———文献综述———发现问题———确定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方法———展开研究的步骤。一是高职学生论文时间短,学生一边实践,一边做毕业论文,没有很多的时间查阅过多的文献;二是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定位在技术应用层面,以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所以,高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首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查阅相关文献或做企业调查,看目前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其他企业是怎么做的。如果文献中对此问题已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或其他企业已有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则可以放弃,重新选择研究的对象和课题;如果文献中对此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或其他企业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自己的想法又有一定的改进之处,或自己觉得有需要做的工作,则可以确定为选题。选题确定了,然后确定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方案。这种逆向选题方法可以节约选题的时间,容易选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选题,也容易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得到企业的支持。
科学研究起始于问题,止于问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实习过程中,就要树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观念,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以问题为中心的习惯。将论文选题与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以满足实习单位的要求。选择有应用价值的选题,使选题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建工系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到企业要采购新的脚手架设备,但市场上的脚手架有很多种类,而且适用范围、价格、性能都有所不同。这位学生就以此为选题,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文献都是对单一的脚手架的价格和施工方法等有介绍,但对各类脚手架之间的对比和选用则没有论述。这位学生就以这个问题为选题,对目前市场上的各类脚手架的价格、使用效果进行了调研,对性价比、施工工艺、施工特点以及使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写出了《高层用脚手架的对比和选用》的毕业论文,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创造性。还有一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企业经常要进行一些简单的结构计算,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长期从事工程实践,运算能力较弱,而且笔算常常容易出错,且速度较慢,购买专门的设计计算软件价格比较昂贵。
这个问题引起了他的思考,他想起在校时学过的结构力学求解器能进行常用的结构计算,于是,他就以此为选题,撰写了《结构力学求解器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列举了求解器在脚手架设计、塔吊设计、基础设计等计算中的应用,解决了企业面临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开题报告撰写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
(一)题目
存在问题:题目过大,过于笼统。
对策:合适的题目应当是对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的高度概括,题目要简明扼要,体现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一般有三种类型:(1)直截了当点明主题。如《人的因素是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2)最常采用的是只点明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如《框架结构轻质砌块填充外墙渗漏成因及施工技术》。(3)用副标题对题目进行补充,说明研究的原因、主题、内容范围等。如《监测与动态施工技术在内撑式软土基坑工程中的应用———以某某工程为例》。
(二)研究目标
存在问题:目标过大。
对策:研究目标要说明做什么和解决什么问题。如探索……问题,明确……关系,揭示……规律,阐明……原理(机制),建立……方法等。目标要有限,与研究内容相呼应。对高职学生来说,能解决实习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就可以,能够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和新颖性就足够了。
(三)研究内容
存在问题:内容过多,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内容分散,不能集中阐明研究目标。
对策:研究内容是依据研究目的而开展的具体研究工作,内容要适当,不宜面面俱到,重点要突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目标相符合,为研究目标服务,注意与技术路线相区别。
(四)研究方法
存在问题:过于简单,只有方法名称而无具体步骤;过于繁杂,大量罗列一些常规的实验方法。
对策: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过河”,那么,研究方法就是“过河”的工具。研究方法要与研究目的相一致。常用的应用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模型法、转换法、类比法、比较法等。尽量采用目前先进、实用的方法和手段,并将操作步骤和关键环节体现在技术路线当中。
(五)技术路线
存在问题:不清楚,不详细。
对策:以时间顺序或以研究内容为主线设计技术路线,详细地写清楚每个具体步骤;区分大小标题,突出逻辑关系;对复杂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采用流程图或图表来说明。
总之,一篇好的开题报告实际上就是论文的雏形,在开题报告中,不仅明确了研究的问题,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开题报告讨论通过后,便可进入写作阶段。
摘要:高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近年来实践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高职学生的论文开题应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查找文献确认选题的新颖性和可行性, 最后确定研究方法并展开研究。此外, 还要注意开题报告撰写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1]李艳, 董良飞.试论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7, (6) .
高职学生的毕业教育论文 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 毕业生实习 管理研究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可知国家对高职学生毕业实习工作的重视,也要求高职院校工作者组织好、管理好学生毕业实习工作。然而,高职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问题,给辅导员管理工作提出新课题。
一、高职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实习分散,管理难度大。目前用人单位一般不接受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即使现在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单位,招聘的人数也较少,大部分学生还是要靠自己进入社会,通过人才市场等方式找单位实习。因此,职业院校大多数采取分散实习的办法,主要安排大三第一学期后半学期开始实习,学生分布较为分散。分散实习无法保证辅导员发出的信息能够通知到每位同学,辅导员要进行逐一核实是否通知到位,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增大。
2. 部分学生不正确认识毕业实习。部分同学刚开始认为毕业实习可以摆脱枯燥的专业知识学习,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之后,学生发现实习单位与自己理想的有较大差距,如:工资较低、工作时间长、轮班制、工作辛苦等。慢慢的,部分学生开始中途换岗、换单位的情况。这种由于换岗、换单位造成的学生流动量为本就困难重重的高职学生毕业实习管理带来了更为严峻的调整。
3. 部分学生自我解放。部分学生进入单位实习之后,以为摆脱了书本、辅导员、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大学生活熬到头了。学生不认真实习,不按时提交学校布置的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这导致辅导员要一一查收未提交实习报告或者毕业论文学生名单,并打电话催促学生,避免因学生不按时提交导致学生不能顺利毕业的情况发生。
4. 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实习指导。担任学生实习指导的教师,多数实习指导教师在学校还担任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既要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又要担任校内教学任务,大多数教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导致指导缺乏效果。学生不能得到实习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咨询辅导员怎么办?怎么做毕业实习,辅导员工作量增加。
二、学生毕业实习期间辅导员管理新思路
1. 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学生毕业实习前,首先,将每个班级自由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6-8名同学,辅导员在每个小组中挑选1名比较负责任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然后,组织小组长进行组织管理能力培训,落实工作职责和要求。小组长不仅要将辅导员发出的信息通知到自己小组每位同学,还要积极主动关心帮助小组内成员。同时,小组长将小组情况要及时反馈辅导员,让辅导员能随时掌握管理学生的动态。
2. 做好毕业实习动员教育。毕业实习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起跑线,要让学生在这一起跑线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是毕业实习工作的第一要务。辅导员按照学校要求,协调好学院领导、学生指导教师做好动员教育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毕业实习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对毕业实习产生认同感,明确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并结合以往毕业生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向学生提供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毕业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从自身的思想上重视毕业实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挑战。
3. 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学生在实习期间,辅导员要定期记录并更新学生实习信息,每周更新一次学生的联系方式及实习单位的信息,定期与不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并记录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期到实习单位走访,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情况,对实习岗位及条件提供情况;提醒学生撰写毕业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按时提交材料。
4. 强化制度约束,提高安全意识。所谓“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完善学生实习的相关制度,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强调实习期间的重要注意事项,如维护权益、辨别是非能力等。同时,学生在实习期间可能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人身安全事故;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复杂等心理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等等,作为高职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都要反复的提醒和引导,防患于未然。
5. 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中都是靠自我管理。企业的规章制度能够直接约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变,使学生提前明白自己已经是一名单位员工,要明白社会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辅导员要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实习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制定奋斗目标,实现自我提升。
总之,高职学生毕业实习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辅导员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过硬的技能水平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素养,顺利完成毕业实习。
【参考文献】
[1]李爱军.浅析高职学生校外实习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
[2]刘晨.王丰.烹饪旅游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和成效研究[J].职业与教育.
[3]张影.浅析高校大学生校外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青年与社会.
高职学生的毕业教育论文 篇5
由于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 推行的是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因此毕业实践环节在高职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而且毕业实践环节各方面的情况都不同于校内教学, 探索毕业实践环节学生的思想教育对高职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毕业实践环节学生思想问题分析
毕业实践时学生大多离开了校园, 到了企业或用人单位, 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管理制度, 使生活或工作受到诸多约束或限制, 思想上往往容易出现问题。同时这一阶段往往安排在毕业前半年, 学生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 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思想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表现:
1. 不适应工作环境
毕业实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是初次离开校园, 走进工厂、企业。刚开始很多学生比较有新鲜感, 但工作一段时间后, 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严格的管理, 就会感觉一些美好的愿望逐渐破灭, 适应不了工作环境。究其原因:一是环境发生了变化。学生从学校走向企业, 从原来一个相对狭小封闭的“小圈子”进入开放的社会, 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一旦现实与预想有差距, 就会觉得不适应;二是身份发生了变化。从学生变成了准职业人或社会人, 由于对角色的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 身在企业, 心为学生, 自己的角色没有转换过来。三是时空发生了变化。学校生活丰富多彩, 个人的自由度相对较高, 弹性空间也较大。到了企业或用人单位, 学生的生活或工作的规律性强, 受到诸多约束或限制, 个人的空间相对缩小, 难以忍受。如果不能正视这些变化, 思想出现波动就在所难免了。
2. 期望值过高
学生对毕业实践的期望值过高, 急于展示自己的能力, 认为毕业实践一定要与所学专业对口, 要做一番事业。而且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成长过程一直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呵护, 普遍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 如果企业安排一些临时性或琐碎与技术不沾边的工作时, 学生往往缺乏工作热情, 产生抵触情绪, 结果是学生对这些工作不认真完成, 给企业留下不好的印象, 影响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3. 不能正确处理毕业实践与找工作的关系
绝人多数学校把毕业实践选择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在这一阶段, 学生由于就业心切, 急于想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往往从思想上放松甚至忽略了毕业实践期间多种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使实践活动走马观花, 严重影响效果。
二、解决学生毕业实践思想问题的方法
毕业实践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先行, 要对毕业生在企业实践期间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进行预测, 提示学生作好心理准备。要想做好毕业实践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既要把工作做到思想问题出现之前, 又要紧随已发生的思想问题, 及时地开展疏导工作, 绝不能让矛盾升级, 影响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1. 把思想教育做在矛盾形成之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学生思想问题也是如此。我们在做工作时必须注重细节、对症下药, 创建和谐的师生、师徒关系是学生能否学习好技术、安心工作、爱岗敬岗的基础, 如果学生带着情绪和思想问题在企业实践, 这些问题指导老师又没发现, 势必会造成或出现事故。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采用有针对性的、快捷的思想教育求真务实地解决学生的切身利益问题, 把思想隐患解决在萌芽阶段, 把问题逐个消化在隐微之中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兔矛盾的激化以矛盾的源头来消化分解矛盾, 把产生的矛盾加以解决, 那么, 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重视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教育非常重要, 学生从学校走向企业, 从原来一个相对封闭的学校进入开放的社会, 容易把问题想得简单、天真、美好, 一旦遇到挫折, 又以偏概全走“极端”, 而且进入企业后, 学生会感觉到人际关系比较复杂, 难以应付。按照我校的经验, 心理疏导教育工作可以落实到指导老师身上, 指导老师必须和学生打成一片, 和他们谈心、交朋友, 掌握贴近的第一手资料, 把理想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用唠磕的方式进行灌输, 针对苗头早做工作, 赢得工作的主动权, 掌握思想教育的超前功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和沟通技巧,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抗挫折的的能力。工作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学会运用多种沟通方法, 特别是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手段做为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有些不善言谈的同学, 可能更愿意在网上交流, 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困惑, 对他们加以引导。
3. 科学安排毕业实践环节时间
首先是转变观念, 鼓励学生在暑期寻找临时工作, 积累工作经验, 为毕业实践工作早作准备, 并将这种经历视作毕业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既解决了集中实践的具体困难, 又让学生提前掌握了本应在实践中掌握的技能。为学生顺利毕业, 尽早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再者毕业实践的安排时间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 可将毕业实践安排适当提前, 近两年我校都是从从第二学年末的暑假开始毕业实践, 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在较长的教学与实践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工作能力。
结束语
总之, 毕业实践阶段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必须是全过程、全方位的, 多层次与多途径及多形式相结合, 这样毕业实践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有成效, 才能够真正提高实践工作的质量。
摘要:分析学生毕业实践环节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 探索该环节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
对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论文的初探 篇6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不重视, 时间紧, 过分依赖指导老师
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所以, 许多学生就片面地认为只要会做, 会操作就可以了, 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因此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根本就不重视, 认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况且毕业论文写作通常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临近毕业, 学生既要完成实习任务, 又要忙于联系工作, 须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 面试等。时间非常紧, 所以, 对写毕业论文, 往往采取应付的态度, 不愿花太多的时间去做。平时不注意知识的积累, 不注意论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等到论文马上要交的时候才仓促上阵, 大量摘抄拼凑成篇, 有的连自己都不甚理解, 更有甚者直接网上下载一篇完成任务。对指导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也不予理睬。许多学生甚至认为只要交上一篇给指导老师就算完成任务。至于论文的好坏就是你指导老师的事情了。把毕业论文的写作当作了指导老师的任务。
2、写作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欠缺, 论文质量差
许多学生由于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 写作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较欠缺,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以至于毕业论文的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论文选题盲目。不少学生不知如何选题, 选题的随意性较大, 有的选择的题目竟然是与所学专业无关, 自己又不熟悉的内容, 因此, 完成起来就非常困难, 并且也不符合要求。 (2) 论文中心不突出, 结构不合理, 论据不充分。有些论文非常散, 一会讲这样, 一会讲那样, 中心思想不突出, 不知道他到底要讲的什么。有些论据不充分, 所列举的事例不能对论点进行有力的论证。有些论文只是大量材料的堆积, 各部分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有些论文只是为了完成规定的字数, 论文段落划分生硬, 拼凑痕迹很明显。 (3) 论文专业性不够强, 凡是牵涉到专业知识了一般都不能深入地论证下去, 只是简单阐述, 草草收兵。 (4) 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规范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 但少数论文也存在语句不通顺, 词不达意, 误用标点符号, 错别字较多等问题。
3、指导老师待遇低, 任务重, 没有积极性
指导老师待遇低, 任务重, 没有积极性。我校规定指导老师指导一个毕业生按1.5个学时计课时。老师指导毕业生的论文工作量很大, 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指导, 这个待遇实在太低了, 况且由于毕业生人数太多, 往往一个老师所带的学生有时多达十几二十个人, 压力相当大, 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严重倒挂, 老师没有积极性。同时, 指导老师教学任务重, 学生不能与指导老师及时沟通, 得不到及时指导。指导老师一般只能在学生完成初稿后就事论事进行论文修改的指导, 很难做深入的指导。
二、对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几点建议
1、建议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培
训
由于许多毕业生缺少系统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 往往对毕业论文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 心中无数, 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写, 不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怎样去组织文章, 怎样去论述。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所以, 我认为在写论文之前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专题讲座培训, 使他们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是非常必要的。那么, 毕业论文写作的总体原则是什么?在写作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毕业论文写作的总体原则:客观公正, 论证翔实、严密等是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基本原则。
总体来说, 毕业论文在写作时要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 理论客观, 具有独创性。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 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 论据翔实, 富有确证性。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 多方佐证, 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 有主证和旁证。 (3) 论证严密, 富有逻辑性。作者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4) 体式明确, 标注规范。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 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 (5) 语言准确, 表达简明。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 文章想的清, 说的明, 想的深, 说的透, 做到深入浅出, 言简意赅。
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序论, 本论, 结论三段式: (1) 序论。毕业论文的序论, 在写作上也应包括下列内容: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提出问题。这是序论的核心部分。说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将要使用的方法。 (2) 本论。这是展开论题, 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 (3) 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写论证得到的结果。这一部分要对本论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 引出基本论点, 及注意事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
写毕业论文的基本步骤: (1) 选题。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 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 (2) 搜集资料。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网上的资料, 做实地考查等。
2、提高指导老师待遇, 调动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提高指导老师待遇, 调动指导老师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如果指导老师能在论文写作的各个阶段及时给予学生以针对性的指导, 就可避免学生写作时少走弯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指导老师应该不断提示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习岗位选择课题, 要针对实习过程中的突出疑难问题收集资料, 要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作为写作毕业论文的动力, 写自己较为熟知的内容。这样的论文才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才有实际的价值。
高职学生的毕业教育论文 篇7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 高校学生总体质量下降, 特别是作为最后批次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这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 同时也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总体成绩下滑, 考试不及格人次增多、学生中途退学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 不能按期毕业人数增多, 这已经是高校共有的现象, 高职院校生源的特点, 决定了高职院校不能按期毕业现象尤其严重,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本人在教务处从事学籍管理多年, 每年都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按期毕业, 这给他们与用人单位签约、就业、落户等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些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通过延长学制, 参加课程重修, 有的在规定时间内尚可以完成重修任务, 取得毕业资格, 领取毕业证书;有的则难以完成重修任务终生结业, 以致给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社会都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此对某高职院校近四年的毕业生毕业率及其不能毕业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从毕业年份来看, 某高职院校近几年的学生按期毕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不能按期毕业的原因可以看出, 该校学生不能按期毕业的原因依次为必修学分不够、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较低、选修学分不够、专业技能、汉字录入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未能取得。学生不能按期毕业, 甚至终身结业, 一方面, 从学校来说, 学校没完成一个教育机构应该完成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 每一名毕业生都是一个无形的广告, 这些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必然会对学校产生怨恨心理, 他们遍布全省甚至全国各地, 他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 会对学校的招生、就业等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这些本来不具备毕业资格的学生一旦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 很可能不能发挥一名合格毕业生应有的作用, 这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 也影响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 给学校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从学生及其家庭的角度来看, 学生用最宝贵的两三年的青春年华, 花费家庭几万元费用, 有的家庭甚至是倾其所有, 却换不来一张毕业证书, 影响学生就业落户等, 更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学生自己深感内疚, 父母痛苦不堪, 这是我们每一个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所不愿看到的现象。因此, 针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率问题开展教研教改研究, 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课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不能按期毕业的原因分析
(一) 学生自身原因
1.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主动性。
这是高职院校学生不能按期毕业的最主要原因。从调查中得知, 该校有33.26%的学生不能按期毕业, 是因为学分没有修够或英语等级没有通过。高职学生的主体是“三校生”以及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上比较欠缺, 并可能有较多常见的心理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就读高职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 而是无可奈何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 对自己所学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 自信心不足, 自制力也比较弱, 缺乏刻苦钻研精神, 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 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浑浑噩噩, 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多少, 经常是上课时看小说、玩手机、聊天、睡觉, 甚至逃课;考试时抱侥幸心理, 企图蒙混过关, 甚至考试作弊等等, 导致考试不及格, 拿不到学分, 不能按期毕业。
2.没有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当前在高校大学生中活跃着一批“当官族”, 这些人根本不把学习当主业, 却醉心于当学生干部。一些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把主要精力用在当官上, 千方百计, 托人找关系也要弄个一官半职的。在这些人看来, 当学生干部要比学习更重要, 认为当干部可以出风头, 出名儿, 全面公关, 广交朋友, 既可以锻炼工作能力, 还美其名曰:提前锻炼,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一种负担, 而对当官却有着一种强烈的欲望。这些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干部, 整天忙忙碌碌, 陷于事务之中, 把干“工作”当主业, 把学习当副业。有时课可以不上, 但会不能不开, 这些学生由于没有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等到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 造成他们不能按期毕业。
3.没有正确处理好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关系。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该校有10.51%的学生不能按期毕业, 是因为计算机等级、汉字录入考试和专业技能未能通过。一些高职学生还沉浸在中学的学习模式中, 只注重理论学习, 应付考试, 却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 不重视实验实训课, 上机操作课时他们往往不听老师的讲解, 只顾自己埋头上网、聊天, 甚至玩游戏, 导致技能考试无法通过, 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很多高职院校将通过各种技能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必要条件。
(二) 学校本身的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原因
1.教师教学方面。
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关键。部分教师仍然固守传统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单一、古板, 讲课艺术欠缺, 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少数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 备课不认真, 对学生要求不严, 导致学生逃课或者人在课堂心在外的现象, 使得他们经常成绩挂红灯, 影响其按期毕业。
2.部分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高等教育越来越与市场紧密结合,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和专业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需求, 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和专业, 但往往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时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 使得在这一方面不尽如人意,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造成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另外一些特殊专业, 如艺术类、烹饪类等, 由于在招生时生源文化基础较差, 加之他们进校后自身不够努力, 使得他们除了所修学分不够外, 还没达到英语和计算机等级等公共技能要求, 也是一些学生不能按期毕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学生管理方面, 扩招后各高职院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但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数有限, 且队伍不稳定, 还有很多省市建立高教园区, 学校所在地与教师居住地相距甚远, 这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 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学生管理的真空地带,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做得不够细致, 不够到位。由于对学生管理不够到位, 影响了学校良好校风班风形成, 造成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 影响其毕业率。其次是学籍管理方面, 一些高职院校借用别的院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而没有将制度本土化, 造成管理脱节, 还有一些规章制度只是纸上的东西, 根本没有真正落实, 缺乏对学生学业、纪律的及时监控和反馈系统, 使得一些学生盲目学习、盲目选课, 等到发现自己所修学分不够时为时已晚。
三、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率的路径选择
(一) 学生学习驱动力教育教学改革
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学习原动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为提升学生毕业率奠定主体动力条件。
学习动力, 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力量。它由学生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各种非智力因素以及对其学习活动起促进作用的外部因素或情境等构成。研究表明, 学生只有在学习动力充足的情况下, 学习的效果才会明显。高职学生不能毕业的最主要原因是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就要分析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这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也有学校和教师以及外界环境方面的客观原因, 其中主要是学生自身原因。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率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 在他们刚进学校时就要让他们知道整个高职期间的教学计划和学习内容, 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安排, 哪些是本专业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心态, 目前其具体的努力方向, 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载体,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并以此为切入点,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也可以列举目前社会上一些在本专业本行业有显著建树的成功范例, 来激励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学一行, 爱一行”, 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条件, 引导学生将自身条件与即将从事的职业的从业者的专业素质比较, 在比较中寻找差距, 以树立奋发向上的信心,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 高职学生专业教学内容调整与改革
针对少数专业学生毕业率较低的情况, 适当调整一些不适应高职学生特点和水平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选用和编制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课件, 为提升学生毕业率提供有效的教学条件。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技能性、应用性特点, 高职院校要按社会需求原则, 针对性、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专业, 适当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在课程设置与内容上应围绕社会的需要, 坚持以职业对技能和知识的实际需求为课程设置的依据, 注重课程的职业功能性;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按社会需求原则, 针对性、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设置专业;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增加技能实训。在教学方法上应当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组织教学,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选用和编制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课件,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 强调因材施教, 追求实效, 以使更多的学生能按期毕业。
(三) 理论技能测评考核方式改革
加强课程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 探索和实行测试高职学生“理论够用、技能优先”的考试考核新举措, 为准确测试高职学生知识与技能状况提供合适的评价依据。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试, 主要考核对知识的记忆量, 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 学生必须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 临考时心理压力较大, 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对此必须加以改革。首先是考试内容的改革。学校应给予教师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不要过分强调试卷的题型数和试题数, 教师除了给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上做一定的测试之外, 还应给学生在能力、素质、应用方面及对最新科技知识的了解上做一定的测试和考核。减少记忆性试题, 增加能力性试题, 注重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其次是考核方式的改革, 实现考试方法的多样化。除传统的闭卷笔试外, 还可以采取笔试、口试、操作、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 这些考试方法既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又能有效克服学生靠突击、取巧、作弊来应付考试的倾向。并且在课程考核过程中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多种考试方法相结合, 平时与期末相结合, 分阶段、多站点进行的考试成绩评定模式, 一改传统的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模式, 以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
(四) 学生管理、学籍管理和预警机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学籍管理机制, 及时进行学生学分情况信息反馈和监控, 加强班主任管理, 督促学生学习进度, 为提升学生毕业率提供信息预警机制。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学校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 应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复杂性, 通过分层次分阶段,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实施相应的管理办法。对那些行为习惯差、自控力较差、纪律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够的学生, 落实专人进行成长指导, 定期对学生进行帮助教育, 实行检查通报制度, 严格日常管理, 有效地规范其行为, 并实行定期与家长联系制度, 让家长知情, 争取让家长共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避免其无法按期毕业的现象。对一些“不务正业”的学生干部, 班主任、辅导员要加强对其正确引导, 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 做到既能做好本职工作, 又不影响自身的学习, 真正成为同学的楷模。
学籍管理是通过对学生的入学、成绩考核、编班、休退学、奖励与处分毕业、结业等一系列规定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制约。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 对提升学生的毕业率有着重要意义。实现科学化、人本化管理, 对一些确实需要转学转专业的学生允许其转学转专业;对一些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其休学;进一步完善学分制, 让学生可以更自主地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老师和课程, 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学或缩短其在校学习时间, 以他们为榜样促进一些后进学生,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行学籍预警制度, 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和监控, 对那些成绩较差, 不及格学分较多, 旷课较多的学生及时提出预警告示, 并与其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及时沟通, 联合多方力量教育感化他们, 使得他们及时调整心态, 改进学习方法, 督促他们及时补缺补差, 以便他们能够按期毕业。对那些已经离校尚未毕业的学生, 班主任应与其保持不间断的联系, 及时提供重修补考信息, 使他们能够尽快取得毕业资格。
总之,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率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它需要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按期毕业, 为社会培养出更好更多合格人才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摘要:学生不能按期毕业是当前高等学校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高职院校更是如此。剖析高职院校学生不能按期毕业的原因, 探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率的路径, 应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课题。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全面改革, 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毕业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率,原因,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永跃.高职生源不整齐的教学管理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6, (5) 88-91.
[2]李觐, 周导杰.对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06, (6) 26-27.
[3]董光, 李铄.浅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J].农业与技术, 2006, (4) 191-193.
高职学生的毕业教育论文 篇8
一、儒家传统文化中关于诚信的阐释
在中国传统诚信观中, 诚信是具有基础性地位的重要道德范畴之一, 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诚信, 就是诚实、诚恳和信用、信任。诚与信从道德意义上理解, 意义相同。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此作了解释, 指出诚就是信, 信也就是诚。由此可知, 诚与信可以互训, 两者都包含着人与人相处时应当诚实无欺、信守诺言的内涵意义。
在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中, “诚”、“信”作为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历代思想家所重视。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至诚则无它事矣。”表里如一, 坚持原则, 不掩过失, 这就是“诚”。对于“信”, 陆九渊说:“信者何?不妄之谓也。”言行一致, 不说谎话, 这是“信”的一层意思。荀子也说:“信信, 信也;疑疑, 亦信也, ”相信可信的人和事, 是“信”, 怀疑可疑的人和事, 也是“信”。这是“信”的另一层意思, 也就是说“信”是要辩证地分析。“诚”与“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班固指出:“信者, 诚也, 专一不疑也。”张载也说:“诚固信。”不难看出这种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实好善”为内容的“诚”“信”规范, 正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诚信是做人处世的根本道德, 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人无诚信难立足, 家无诚信不和睦, 业无诚信不兴旺, 国无诚信不稳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诚信是商业运作的道德要求。市场经济讲究公平竞争、以质取胜, 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虚伪欺诈的行为最终会受到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制裁。大学生要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的影响,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小胜靠谋, 大胜靠德”。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人格, 是大学生实现人生远大理想的根本保证。
二、高职毕业生诚信缺失现象表现
关于毕业生的诚信品质, 笔者对某高职院校2006级205个毕业生进行调查问卷时, 呈现出以下数字:“你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什么素质”中, 道德品质占47.2%;外语、计算机能力, 以及各方面能力70.7%;各种奖励, 是否是党员17.6%;团队精神45.4%。“你认为诚信品质重要吗”这道问题中, 重要占96.1%;不重要0.9%;无所谓3%。在回答“大学生四年中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是否发生变化”时, 72.3%的学生答有变化, 4.3%的学生答没变化, 22.4%的学生答变化不多。“大学生的政治理论课对塑造良好道德品质重要吗”这一问题中, 重要占50.2%, 不重要9.3%, 无所谓39.5%。对作弊的看法中, 49.3%的学生平时不努力, 4%的学生为了奖学金, 39%的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 22%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诚信品质在毕业生的道德观中还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这种道德观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却出现了一定的脱节。下面, 我们将看一下诚信缺失在就业过程中的表现。
(一) 毕业生恶意拖欠学费
学生拖欠学费是全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高额的欠费让学校计划建设的一些教学设施因此无法建设, 甚至连教师的课时费都不能按时发放。隐藏在恶意拖欠学费背后的, 是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随着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通过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困难补助、奖学金, 尤其是国家助学贷款等各种渠道,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困难, 真正交不起学费的学生本应逐渐减少。但实际上, 拖欠学费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据称, 拖欠学费主要来自有能力交费却不交的学生。高职院校对于毕业生拖欠学费一般采取毕业证暂时不发放的措施, 但这一措施还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学生四年学费一分未交, 毕业后采取作假证的手段, 即使已经有能力偿还学费也不回学校补交。另外, 虽然国家对全国高校实施了助学贷款, 但是在具体落实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如在考核贫困生贷款时, 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 有些学生根本就不困难, 但却有贫困证明, 各种手续都合格。学生工作者如果认为他不贫困不让其贷款时, 该生很可能就会恶意欠缴学费, 造成学校损失, 但如果同意其贷款时, 会因为不还贷款为国家造成损失。
(二) 制造虚假履历
1. 制造虚假材料。
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 入党、评优、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 虚荣心严重, 在就业问题上更为突出。有一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 收到某学校同一班级多名学生的自荐材料, 结果发现许多证书或获奖证明都是经过“克隆”的。同一个班上, 竟有多位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
2.“包装”简历。
一些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认为, 有时候, 用人单位的一些过高的要求使自己不得不在简历上加点“包装”。有学生认为, 造假的确错误, 但是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 如实说明情况常常难获考官垂青, 而一些制造假简历的学生反而顺利就业, 客观上让人觉得诚实的不如弄虚作假的。另一方面,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抬高招聘条件, 这样做不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也在一定程度上诱使部分大学生假造履历。
(三) 违约毁约随心所欲
高职学生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心态, 为保险起见, 遇到合适的单位马上签约, 然而一旦遇见更好的单位并且被录用, 便有了违约之举;还有的大学生是在择业与升学之间徘徊不定, 在拿到录取通知书也便有了违约之举。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2006年用人单位选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 在参加调查的用人单位中, 每次批量招聘应届毕业生到岗率不足70%的将近一半, 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位率不足50%。到岗率低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大学生的主观违约, 带来不良影响。
(四) 高年级学生抄袭现象严重
在校高职大学生出去能否找到好工作, 很大一部分是凭其在校学业成绩, 所以, 为使成绩更加优异, 许多大学生在考试时, 把平时所讲的诚信抛诸脑后, 不择手段。大学生在刚刚入学或低年级时, 一般对考试作弊还有所顾忌, 但随着年级的增高, 考试中开始出现不诚信现象。高年级的学生逃课现象非常严重, 学生经常会以找工作为理由旷课, 导致考试前突击, 造成了作弊成风。除此之外, “枪手”在考试中屡见不鲜。他们或为了钱, 或为了所谓的义气, 而不惜铤而走险, 混迹于英语四级和六级考场, 甚至研究生考试的考场。虽然“枪手”的行为都会给自己带来各种麻烦, 甚至身败名裂, 遗憾终身, 然而大学校园里的作弊之风却也是“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由于成绩不仅直接与学位挂钩, 而且是学生入党、评优及就业的主要依据, 所以不仅平时成绩差的学生想作弊, 蒙骗过关, 而且平时学习成绩优良、各方面表现不错的学生也想作弊。
三、如何将儒家传统文化运用到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中
我国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中表现出来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的诚信问题, 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所以, 发扬儒家传统美德, 将其融入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去是十分必要的,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一) 加大就业指导力度, 将儒家传统的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中
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在三四年级的毕业生中开展, 指导工作要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要启动。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 增加就业指导的力度。不但要多渠道地为学生拓展就业机会, 联系用人单位, 更重要的是把儒家传统的德育教育贯穿学生的四年学习。以下几方面道德教育在职业生涯设计中尤为重要。
1.“天下为公”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传统道德十分关切个人与国家的密切关系,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天下为公”、“修身治国平天下”被历代传统道德视为“大节”。在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下, 为了国家和民族, 一个道德人格高尚的人应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尽忠报国”、“先公后私”、“一心为公”, 这样才能成为人们尊奉的道德楷模。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中普遍缺乏这种伟大理想的追求, 缺乏发人振奋的爱国情感。通过传统道德的爱国思想的熏陶, 可以激励当代大学生以历代爱国英雄为道德人格塑造的榜样, 继承爱国主义传统, 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刻苦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用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 更能充实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2. 仁爱精神让大学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终身奋斗目标。
儒家伦理的创始人孔子最早提倡“仁”, “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君子的道德人格体现在“仁”与“礼”的和谐统一, 他把“仁”解释为“爱人”。他主张对人要有爱心, 要有尊重之心。孔子的“爱人”思想, 强调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 而且还要仁爱百姓、爱万物。当代大学生的一些道德人格的不足之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缺乏对人和社会的普遍关怀, 没有远大的理想等, 这正是因为大学生缺乏仁爱精神。如果大学生只关注自己, 不懂理解、宽恕, 就很难与人共事, 也不会对他人给予仁爱的帮助和关怀, 更不可能对家庭、对事业、对国家有责任感。良好的情感是良好性格的基础, 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我们发扬传统的仁爱精神。“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是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 是我们处理个人和他人关系时所依据的根本原则, 是维护社会人际和谐的有力保证。由此可见, 传统的仁爱思想对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道德人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自强不息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在成就事业、奉献社会中努力奋斗。
自强不息、勇于进取, 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 是横贯古今的高尚民族精神。它要求人们自强不息, 同时也勉励人们发愤图强。《周易》说:“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要求人要刚健有为, 奋发图强, 不论遇到什么情况, 都不能迷失方向。正如孔子所说:“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代思想家把志向看做是自强不息的思想基础, 志向坚定才能学有所成, 功有所长。当今,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大大提高, 大学生的物质生活环境更是大为改善, 这无疑是社会的巨大进步。然而, 富裕的物质生活也造成一些大学生懒惰、自私、脆弱、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等。为此, 我们的大学生应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道德中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用刚健有为、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健康高尚的道德人格。
4. 勤俭廉洁可以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道德与金钱的关系, 为反腐倡廉作出贡献。
“勤俭”是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尚书》载, 在舜帝所赞扬的大禹的道德品格中, 就有“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在当代许多大学生的物质生活丰厚, 缺乏勤俭的美德意识, 提倡这个传统美德,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求实敬业的优良品德, 对抵制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 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传统道德中, “廉洁”被视为“政之本”、“化之本”、“人生大纲”而为历代思想家们所注重。“廉”指不贪财货, “洁”指立身清白无辜。这些品质在我们当代大学生中日渐缺乏, 提倡勤俭廉洁思想对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培养有重要意义, 儒家尚廉观念培育了人们廉洁奉公的精神。
(二) 重塑儒家传统诚信精神, 多渠道拓展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新途径
1. 将儒家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融入到“两课”中去。
通过“两课”渗透, 将诚信教育与专门课程相结合。“两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在学校课程设置中, 诚信教育是以“两课”的形式进行。在教育中加强思想理论教育, 将传统文化、美德融入到课堂, 注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结合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 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提高诚信教学效果。可以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有关必修课程中强化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 在日常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渗透。鼓励学生课后读一些儒家传统文化的书籍, 与学生交流心得。
2. 诚信教育必须通过各种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落实。
学校应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寻求新的有效教育途径和活动方式。学校德育要注重发展校园文化, 并立足于校园文化。文化环境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德育教育者应从客观实际出发, 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充分利用学生第二课堂的空间和作用。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生践行诚信道德品质、实现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诚信的意义和价值, 提高践行诚信的自觉性。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诚信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如三下乡活动、寻访优秀校友、为贫困生创造岗位等活动, 还可以通过征文、演讲、对话、辩论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在实施中要不断总结经验, 逐步形成各校开展诚信教育的特色。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娱乐、消费、审美、择业等方面进行引导, 充分发挥辅导员及党员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牵引作用, 给他们以情感教育和爱的教育。建立内外结合、纵横交错、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思想品德教育机制。
3. 开展对大学生个人诚信状况的评价、奖惩、监督管理, 使大学生在诚实守信方面有章可循。
学校通过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诚信监督、诚信信息查询和诚信奖励制度, 将学生在校期间各种遵章守制的行为进行归纳分析, 确立相应的评估标准, 逐步探索出一套量化考核标准, 并在每学年对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 以其作为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研究生保送、三好生评选、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发放助学贷款等内容的重要依据, 从而形成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刚性约束。信用档案是个人的第二身份证, 建立信用档案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诚信教育方式。学校应力倡“珍惜信誉如同珍惜生命”这样的理念, 引起学生对诚信度的关注, 并根据学生的表现, 结合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等, 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考评机制, 定期、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 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 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这样, 才可以把学生的信用评价作为个人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向用人单位推荐, 不仅鼓励学生在求职中讲信誉、守信用, 还能够大幅度减少就业中容易发生的诚信缺失现象。
摘要:儒家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是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汲取的几乎唯一的精神源泉。诚信并非只是一种个人美德, 它是建立校园、社会文明和秩序的绝对必要条件, 也是一名合格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面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现象, 儒家传统文化将发挥其特殊的德育教育作用, 为诚信教育带来新的面貌。
关键词:儒家道德教育,高职毕业生,诚信缺失,教育
参考文献
[1]么峻洲.论语说解[M].济南:齐鲁书社, 2003.
[2]李申.四书集注全译[M].重庆:巴蜀书社, 2002.
[3]孟子.离娄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11.
[4]张觉.荀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5]陶国富.诚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J].社会科学, 2002, (12) .
试述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篇9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教育服务体系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是“大学生就业难”社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高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如何破解就业难,成为社会、高职院校共同关注探讨的热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用工单位、学生家长、高职院校、社会、国家的普遍共识和强烈要求。也是破解“就业难”的关键问题。因此,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的提出,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1做好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意义
“90后”的青年是高职院校的主力军,短暂的两、三年学习后就将进入就业时期。这一代青年人思维活跃,思想上追求独立,追求个性化,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更期望自己有成功的职业生涯。因此,做好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意义重大。
1.1科学有效的大专学生职业规划有助于高职学生提早确立学习工作生活目标
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高职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除了“第一课堂”对于专业知识、政治素养的培养,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更多依靠“第二课堂”。科学有效的大专学生职业规划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合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
1.2科学合理的大专学生职业规划有助于职业目标的实现
通过从宏观上对实施策略予以调整和掌控,能让大专学生少走弯路。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的完成,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并根据不同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实时调控。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像一只“有形的手”,指引学生不断迈向成功。
1.3科学务实的大专学生职业规划有助于激发大专学生学习、实践的动力
大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专学生的积极指导,能够激发大专学生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不断进取。
2高职院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生涯辅导已成为西方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说,在学校中有专业的生涯辅导团队,协助和促进学生就业和生涯发展方面发挥较大作用。我国高职教育中生涯辅导起步较晚,只是近几年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才开始探索,无论是理念、理论、方法,还是人员层次结构都与西方国家相去甚远。
2.1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高校对职业生涯教育认识不到位,不论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发展、职业化和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还是工作场所及经费投入,都存在问题,职业指导理论尤其是配套服务体系的研究较为欠缺。
2.2职业规划教育手段、方法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采用就业指导课、 政策咨询等形式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内容也多是一些就业信息、求职技巧的传达,缺乏针对性的内容。许多学校尚未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也没有纳入教学课程体系。因此,不能给与学生科学合理的大专学生职业规划指导。
2.3对于大专学生职业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缺少专业化的测评工具。
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有理性的自我认识和分析,但目前的测评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测评工具是针对社会群体开发的,不适用于大学生群体。
2.4大部分学生对于人生职业规划的认识粗浅。
被动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不能清晰地评估自我和分析环境,造成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认知模糊,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模糊也导致了其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科学。多数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过于注重个人的自我感觉,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人生的发展规律。
3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的有效路径
3.1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系统的产品
一方面,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测评系统。自我认知测评系统可进行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倾向性测试,通过即时测评、即时报告,既有助于学生有效认知自我,准确进行自我定位;也有助于学校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从而为学校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另一方面,构建和完善积极有效的职业导航系统。职业导航系统可通过对社会各行各业的深入调查,为学生提供各类职业信息,对相应的职业岗位进行详细描述,有助于学生了解职业分类,洞悉行业与职业环境,把握职业标准,明确职业要求,从而为其职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3.2拓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有效服务方式
在课程面授中,组织培养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纳入教学体系,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
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网络化辅助解决方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与传统书面教材、课程面授有机结合,构建立体式的服务体系。
因材施教,做好学生的个性化咨询与辅导。借助测评技术和方法,提高大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的实效性。可针对某个特殊群体的学生,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师或者邀请行内知名专家,组织专题讲座或单个咨询活动,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从而使共性和个性问题都得到解决。
开展职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应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的教育效果,通过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让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同时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为下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指明方向。
3.3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的组织机构
一方面,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和统筹协调机构。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是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关键。这支队伍必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了解其指导的学生专业和职业方向。除专任教师外,还应有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在市场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应该有企业的参与协作与支持,尤其需要各行各业工作背景的人员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指导,充当职业辅导教练。在可能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设立相应机构,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各方面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并建立严密的考察考核办法,统筹协调各方面人员的教育教学活动。
另一方面,建立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部门,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服务,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应设置合理,权责层次明晰,既有院校级组织,也有系级组织,各部门之间要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
大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新的工作,在理论体系建构和实践环节形成等方面都是刚刚起步,为了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实效,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配备必要的研究人员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俊.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0):36-37.
高职学生的毕业教育论文 篇10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问题,对策
实施高等教育改革以来, 高职教育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现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为了引导高职教育走发展内涵之路, 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2000年以来, 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文件5个。特别是“16号文件”, 事关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 在2004年教育部的1号文件解决高职教育办学定位的问题上, 把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的位置。要求不断加强专业和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最终使得学生到工作单位能够用得上、顶得住。
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毕业设计是实践性、职业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是对学生两年多学习的综合应用和提高。该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这个环节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部分, 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专业和课程改革, 都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落脚点。因此抓好毕业设计对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学生的顶岗实习,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习中的问题。这样的毕业设计不仅符合教育教学改革还有利于学生就业选择, 能够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帮助学生实现从课堂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高职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 影响到日常教学的质量。特别是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性和职业性教学甚至就业质量,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师资力量不足与毕业设计的实践性要求的矛盾
当前高职教育中出现师资力量不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 师资的数量不足, 高职办学规模的扩张, 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一些学生数上万人的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仅300多人, 一些系部毕业生有700多人, 而老师只有50多人。平均每位老师就要指导10几个学生, 甚至一些老师达到30多个, 这样的量超过了老师指导的限度。 (二) 教师的实践不够, 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很大, 普遍周课时在20左右, 少数甚至更多。在这样精力和时间不足的情况下, 教师很难再有精力来参与企业实践。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教师也很难结合实践应用来出题, 往往容易造成学生的毕业课题脱离实际应用, 失去毕业设计的意义。因此, 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必然要求有足够数量并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 才能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
2. 毕业设计内容脱离应用与工学结合的矛盾
由于各方面因素, 高职院校部分老师参与企业一线的实践不够, 不能跟上知识和应用的变化。直接导致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不能围绕企业的需求出题, 背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使得毕业设计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毕业设计内容与实践脱节, 影响到学生的职业性教育, 以及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
3.毕业设计质量与管理不严的矛盾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由于脱离实际应用, 出现了形式化的矛头, 学生也忙于应付。而且师资力量的不足, 使得一个老师指导的学生过多, 造成管理不到位。加上学校其他方面的管理不足, 学生以及老师对毕业设计认识不够, 重视不够。在学生中, 毕业设计就成为形式, 很少有学生花精力去认真完成, 多数学生就是胡混了事, 有的甚至一点都不做, 直接在网上下载或请人代做, 最终也能毕业。由于各方面的管理不严, 严重降低了工学结合模式下毕业设计的质量, 失去了该环节的教学意义。
高职学生毕业设计问题解决的对策
高职学生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不仅达不到毕业设计环节的要求也不遵循“16号文件”所要求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影响了高职的教育教学规律和质量。针对问题的分析, 学校和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切实提高质量。
1.深化校企合作,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校企合作, 把合作平台再赋予实际意义。通过制度和措施的引导, 分批次将专任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 创造条件来提高教师参与一线实践的积极性, 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帮助教师更新知识, 掌握应用。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合作, 聘请企业技术一线人员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增加指导老师的数量。只有增强老师的实践能力, 才能结合应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2. 遵循工学结合, 提高课题的应用水平
毕业设计一定要遵循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选题要紧紧围绕企业的需要, 确定学生的课题。将学生学习的知识通过实践与企业需求结合, 真正做到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这有利于把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岗位所需无缝对接。只有不断提高课题的应用水平, 才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能力, 这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工作岗位, 提高就业质量。
3. 加强过程管理, 提高设计的质量
做好选题工作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基本环节。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的习惯和特点, 院校和指导老师要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过程指导, 做好督促工作, 做到跟踪指导, 准确了解学生的完成进度。从严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督促和指导, 有利于学生自觉、独立完成毕业设计, 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符合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
结束语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到了关键的节点, 加强内涵建设已经拉开序幕,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其重要。毕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 培养学生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能力, 实现从学校到岗位的无缝对接。要切实做好毕业设计工作, 针对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高职学生的毕业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论文08-26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09-30
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教育10-08
高职学生思政教育08-29
高职校学生论文06-23
高职学生创业教育07-05
高职学生创新教育10-07
高职学生篮球论文12-10
高职学生法制教育07-06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