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度

2024-05-18

四个度(共4篇)

四个度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主要从事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高校辅导员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把握好“四个度”, 即“高度”、“深度”、“广度”和“气度”。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把握的“四个度”进行了阐述, 并提出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四度”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个度”

当前, 在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剧变、国内经济社会转轨和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新一代的大学生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注意些什么呢?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最频繁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辅导员主要解决大量的、即时性的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结合工作实际, 我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四个度”, 即“高度”、“深度”、“宽度”和“气度”。

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

所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 就是辅导员要理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 具备宏观的视野。2004年8月中央在出台16号文件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从战略的高度和宏观制度、政策的层面明确了新时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辅导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 即辅导员要具备宏观的视野和思维。不少辅导员认为自己从事的日常工作是琐碎的、无关紧要也无关大局的, 在繁忙的工作中满足于应付, 效果往往不好。

从不同的“高度”来看自身的工作, 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辅导员只有站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高度, 才能冷静分析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 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性, 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当前辅导员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把握平凡和琐碎的日常工作背后的意义, 才能始终保持工作的热情和创造性, 也才能保证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性、理性和人性。

以具体的辅导员工作——贫困助学为例。这项工作就不仅仅是发放助学金、减免学杂费这么简单的事, 辅导员从不同的高度去做这项工作就会收到截然不同的工作效果。因此, 辅导员要在工作中严格贫困助学的程序, 并善于将具体工作的解决与当前我国特殊的历史国情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培养受助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注意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

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有“广度”的工作, 它不仅是指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还包括工作内容的广泛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都承担着远远大于这个数字的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面对庞大的受教育群体时, 许多辅导员要么将工作标准降低, 停留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稳定上;要么采取“抓两头, 促中间”的工作方法, 即抓住所谓“好生”“差生”, “以少带多”“以点带面”来开展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毋庸讳言, 当下, 由于辅导员师资缺乏, 这种现象在辅导员中广泛存在。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改变, 这种方法不仅与“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相违, 还与迅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不相适应。所以辅导员要把握工作的“广度”, 尊重学生个体发展, 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因此, 在当前背景下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极其重要。除了充分利用传统的班团建设、讲座等形式外, 辅导员还要充分利用BBS、QQ、手机等现代通讯传媒作为新的教育载体;除了要抓住学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外, 辅导员还要在隐性教育环节,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和形式上下功夫, 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有突破。

辅导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还包括把握辅导员工作内容的丰富性。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 对辅导员的职责要求越来越高,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迅猛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改革在发展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作为社会人的大学生本身就纠结着转轨时的矛盾和问题。身处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每天都在面对着大量的学生问题。2006年5月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4号令》中明确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辅导员除了承担传统的学生党团工作、班级建设、学生素质测评、评优、奖惩等职责外, 还逐步增加了资助、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工作。但在现实中, 由于部分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本应由学校某些部门履行的管理职责往往也由辅导员承担。结果凡是涉及学生的所有事务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 远远超出其职责范围。辅导员职责不明, 工作内容泛化。

在16号配套文件中之所以有辅导员配备比例的要求, 主要是针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广度和教育内容广度而言的。而这绝不是辅导员靠一己之力就可完成的。因此, 学校应该从政策和宏观的层面解决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2006年4月, 陈至立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要“鼓励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人才”。[1]2006年7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进一步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八项工作职责, 涵盖了“三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校园安全和稳定、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社团活动、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众多方面。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工作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是从共性群体的角度来讲, 是由全体辅导员来共同承担的职责, 绝不是要每一位辅导员承担起全部工作。因此, 学校在工作安排时要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方向, 要进行科学分工, 清晰地划分出辅导员工作的范围, 把握住每一个辅导员工作中核心的内容, 让辅导员工作具有规范性和稳定性。由此才能谈得上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发展, 才能谈得上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才能谈得上在工作中贯彻“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 也才能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

三、注意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告诉我们, 要摆脱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低层次应付的被动局面, 让辅导员把工作做好、做精、做得有效, 我们就要在辅导员工作的“深度”上下功夫。教师要注意把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 就是要把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瞻性、理论性和创新性。

1. 前瞻性就是辅导员工作要有预见性。这种预见性建立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建立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把握的基础上。没有对大学生心理生理变化的深入分析和了解, 没有对科学教育规律的把握, 辅导员工作就只能被认为是一个经验性的“浅度”工作, 停留在常规性的事务性工作的水平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不到“事前料”, 只能表现为“事时慌”和“事后补”, 教育被动, 效果不佳。

2. 理论性就是辅导员工作要摆脱经验性, 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依托, 提升辅导自身的理论水平。许多人认为这项工作是不需要多高的理论水平的, 这种思想不仅不再适应高校新的教育形势, 而且在现实中阻碍了辅导员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能力的提高和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多年来,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理论成果, 培养了一大批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 但学科进步和理论的建构没有相应地培养出大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家。这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 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 长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 每天与学生接触, 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为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提供新的动态、新的养料。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实践推行和理论研究的双重优势, 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与现实结合的枢纽。此外, 他们面向学生,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检验着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效果。所以注意把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时代变化要求,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突破口。因此, 辅导员工作要在注意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下功夫。辅导员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总结, 逐步向“专家型”发展, 使自己不仅成为学生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 而且成为教育科研的专家。

3. 创新性就是指辅导员工作要随着大学生心理身体的变化,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工作方法, 总结新的经验, 创新理论, 不断进取。

首先是加强业务能力修养。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入的过程中, 工作在高校教育管理一线的辅导员要面临很多困难, 处理很多问题, 因此辅导员要学会“弹钢琴”, 始终把握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脉搏, 认真钻研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业务, 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出现的新情况, 发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问题, 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教育管理的能力, 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其次是加强理论知识修养。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型的“跑腿”和“传声器”, 要自觉塑造学习型辅导员的形象, 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 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辅导员广泛涉猎经济、法律、政治、科技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增强观察力、分析力和说服力, 从而更好地与学生交流, 增强做好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的本领。

四、注意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气度”

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相比较而言,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更依赖于辅导员自身的个人修养和个人魅力, 依赖自身的“气度”。辅导员每天都与学生生活在一起, 往往是通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所谓“气度”, 就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的个人素养和“气场”, 在工作中辅导员要力戒“霸气”“痞气”“俗气”, 养成一身“和气”“正气”“书卷气”, 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以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自强不息的精神当学生的模范和表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尤其是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没有得到充分理解和重视。辅导员本身对自己的工作也存在误解:要么在工作中妄自菲薄, 自认为低人一等, 工作没有“含金量”, 没有创造性, 没有成就感;要么在工作中面对学生霸气十足, 盛气凌人。

16号文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明确要求, 即“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除了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共性外, 还应具备突出的职业特点和要求, 具备独特的“气度”。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阐述辅导员素质时往往对各种不同类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要求进行累加, 好像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当辅导员。完美的职业期待无形中增加了辅导员的压力, 容易造成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因此我认为辅导员并非越完美越好。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伯鲁关于教育者威信的阐述更能突出辅导员的职业特点。伯鲁认为教育者的威信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对人的态度 (即可信性因素) 、业务水平 (即专业性因素) 、表达能力 (即表达效果) 。参照这三个方面, 我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气度”归纳为三个方面, 即“做人有魅力, 说话有底气, 做事有正气”。

“做人有魅力”。这是由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 是辅导员从事工作的基础, 也是确保其工作有效的前提。不同性格特征的辅导员都可以以自己的性格优势成就事业。“做人有魅力”, 就是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为人处事作风正, 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的态度正确和行为规范。辅导员工作是以人为工作对象, 直接针对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具体思想问题而开展工作。在辅导员的言谈举止中, 学生能深刻地领略辅导员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其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所以, 在工作的过程中, 辅导员要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 正确对待工作, 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学生, 把握好自己的位置, 把学生的尊重和爱当作一种激励, 把别人的误解和轻视当作一种挑战, 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以出色表现树立自己的职业形象, 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 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赢得学生,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说话有底气”。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是辅导员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保证。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辅导员不仅是组织者和管理者, 更是一名教育者和宣传者, 往往通过语言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学生中去, 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因此, 辅导员要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讲话, 违背原则的话不讲, 不负责任的话不讲, 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讲。说话要有理有据、实事求是, 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能信口开河、随口乱说, 不能盛气凌人、强制硬灌, 更不能唯唯诺诺、冷眼旁观。

“做事有正气”。辅导员工作不仅要说, 而且要做。“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辅导员的工作就是体现在日常平凡的小事中, 体现在与学生相处的每分每秒中。辅导员必须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为人师表, 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 从而树立辅导员的职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 2006-4-29, (1) .

四个度 篇2

2.把握自主活动的精度

品德与生活这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本身所承载的“外显化”的系统知识并不多,而更多的知识是以“内隐化”的形式蕴涵于教材所设计的各种活动之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挖掘,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考虑到活动精确的“活动点”,把活动设在与本课学习关键有关、对本课理解有困难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以及需要探求处。有时候必须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来充实和丰富,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但一定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跟教学内容有关和符合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实际,能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的内容设计活动。例如,教学《春天来了》(一年级下册)一课,在引导孩子们找春天、赞春天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在语文、自然、音乐、美术、劳动等多种学科中去寻找,让学生从多种学科已有的资源中,通过颂、唱、跳、画、剪、贴等形式获取有关春天的知识,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如果活动安排过多的画春天,还在绘画技巧上进行指导,这就不是品德与生活课,而是美术课了。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注意克服那种为了片面追求活动形式丰富新颖,而忽视了活动的精度,使活动内容既缺乏逻辑联系,又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3.设置生活实践的坡度

品德与生活最主要的教学特征是,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使教育变成“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习做人。挡一节课的活动设计不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盲目设置,会适得其反。因此在设置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拾阶而上;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并从中受到教育。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生理发育、心理发育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完成。例如,教学《我为家人添欢乐》(一年级下册)一课,可以给学生布置活动任务:每个人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长辈做一件有益的事情,比如洗菜、盛饭、打洗脸水、洗脚等,使他们初步体验到父母等长辈们的艰辛,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等长辈们对自己的养育和关爱之恩,在为家庭增添乐趣的同时增进他们与家人的血肉情感,提高他们适应生活、参与生活、建设生活和创造生活的能力。像这类活动的坡度缓些、难度不大而又非常实在有效的实践活动,学生乐于去做,也能够做到。但如果教师选择不当,设置坡度过高的活动——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家里开展诸如烧菜、做饭、熨衣服等难度比较大、比较累且有危险的实践活动,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难以承受而不愿意去做,或者是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做而使这种活动难以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以说谎来应付老师的检查,教学得不到家长应有的理解、支持与合作,教师也无法掌握学生活动的真实情况而失去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的意义。

4.关注师生活动的角度

每一节课的活动应该注意角度的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活动设计时认真琢磨推敲,注意每个活动间的联系与变化。使每个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师生共同提高、共同建构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师生关系以全新的内涵。品德与生活作为活动型综合课程,这种理念体现得尤其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活动带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但在认识上不能存在偏差,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甚至完全把“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对立起来,因而导致了教学活动陷入了新的“误区”——过于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敢进行大胆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对违反纪律的学生不敢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教育,使教学由“自主式”变成“自流式”,由“开放式”变成“放羊式”,致使教学在混乱无序的状态下进行,使活动失去了实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有独立尊严、有独立人格和丰富情感的社会人,充分尊重他们的活动热情和兴趣,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一年级下册《夏天,我们注意什么》一课中需要学生了解防中暑的知识,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什么是中暑,或中暑的症状是怎样的,学生说不好,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或引导。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意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关注师生活动间的角度,以确保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沿着良性轨道持续健康发展。

推行电子政务要把握“四个度” 篇3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部署,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使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电子政务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服务不够,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足,电子政务促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步伐缓慢,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成绩不明显,等等。“十二五”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服务型政府对电子政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力推行电子政务,要特别注重电子政务的“广度”、“深度”、“融合度”和“满意度”。

广度——提高政务部门业务信息化覆盖范围和电子政务服务对象的覆盖范围

政务部门业务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业务信息化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子政务的总体水平。“十一五”末,中央部委和省市县级政府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分别达到80%、BO%、40%和25%。未来,要特别重视市县等基层政府与企业发展、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行政审批、业务办理、生活出行等具体服务事项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只有扩大了各部门政务业务信息化覆盖范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政务的后台支撑问题。同时,要加快提高电子政务服务对象的覆盖范围,将电子政务服务延伸到基层。我國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國家,基层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是國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也是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最直接的渠道。实际工作中,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大多数由基层政府提供。从这个角度来说,基层电子政务直接决定了我國电子政务的整体水平。大力推进基层电子政务,改善政府内部行政效率,提升政府外部的服务效能,让更多公众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是基层政府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深度——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一是要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开发的深度,特别要重视政务信息资源的二次、三次开发利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同部门和区域之间的业务协同愈来愈广泛,迫切需要打破行政管理区域划分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从不同角度、不同分类为用户提供多途径、多人口的信息检索。满足不同用户对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为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奠定基础。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是提高电子政务综合效益的需要。政务信息资源的快速发展,必然形成庞大的、海量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二是要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环节之间的电子政务业务协同。我國政府部门是以职能为中心设置的,各部门之间、各地方政府之间、垂直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各行政层级之间政务服务相互分散与分割。这种碎片化的分割模式降低了政府整体效率,给公众办事造成了极大不便。提高政府的整体效率,就要从行政审批人手,加强各个审批环节的网络化协同,实现跨部门网上一条龙协作审批,提高审批效率,促进效能政府的建设。

融合度——大力推进技术与政务,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

一是推进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改革的融合。政务始终是电子政务的主体、内容和靈魂,而信息技术只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手段。目前很多地方把电子政务当成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简单地将政策、法规放到政府网站上;不重视政府业务流程的改造,忽视对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行政业务流程的整合,使实体政府与虚拟政府形成了“两张皮”。要提高电子政务水平,关键是要认清电子政务是一种新型政务形态的本质,注重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改革的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优化政务流程,改变现有政府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促使政府由传统金字塔式结构向网络状水平式结构转变,由手工政府、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转变,根本破解行政管理体制中的“程序迷宫”和“规则迷宫”问题,为阳光行政、依法行政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二是推进管理与服务的融合。受历史传统和现有官僚科层制影响,我國政府“重管理轻服务”的社会管制思想相当严重。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不论是國家推动的“金字”工程,还是各部门、各地自主建设的业务应用系统,从投入规模、应用深度来看,多重视电子政务的管理功能而忽视公共服务功能,管理与服务不协调,客观上导致了公众无法充分享受到电子政务所能带来的便利。以政府信息公开为例,北京大学曾对2008年度省级政府和相关部委的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只有29.03%的省份和15.79%的部委被认定及格。此外,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往往带有选择性,针对性不强,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和公众需求之间存在着错位,公众关注度很高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内容,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办事服务相对缺乏。”十二五”期间,要加快电子政务管理与服务的融合,将电子政务作为为民服务的祈方式,将网上办事和网上为民服务有机结台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眼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满意度——电子政务成败的最终标准

政府工作的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公众的满意度,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由用户来评价是最有说服力的。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提高办事效率,即利用电子政务,将政府工作人员从繁冗庞杂的文件中解脱出来,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保证政令畅通,降低重复作业。二是提高便捷性,即公众通过电子政务方便快捷地处理各项事务,通过政府网站提交各种文件,轻松地办理信访、纳税、医疗社保、教育行政等事务。三是提高公众参与度,即通过电子政务提高公众与政府的双向沟通能力,让公众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管理中来,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来,实现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总之,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要注重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电子政务综合应用水平,以电子政务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走一条立足國情、讲求实效、面向未来的电子政务科学发展之路。

四个度 篇4

一、加大密度

所谓加大密度就是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 用多种方式对某一新授内容集中进行有效的训练。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怎样利用这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外语实践能力, 是重要而严肃的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对每节课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认真备课,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使用率和课堂教学效率, 围绕一个教学内容进行密集、快速而有效的操练, 如词组、造句、问答等。在教学句型时, 我采用替代法进行操练;在教学词汇时, 采用比较法和造句法;在教学课文时, 则更多地采用问答、阅读理解、表演、复述、翻译等方法。例如, 在教句型“Have you seen the film?”时, 要求学生对画线部分进行替换练习, 以培养灵活运用该句型的能力;在教“开会 (have a meeting) ”这一词组时, 要求学生比较运用“开”的各种不同表达方式, 如:open the door;drive a car;turn on the radio;work/run the machine;operate on sb.等语言间表达的异同。这样就能够充分、密集地训练学生, 学生注意力集中, 兴趣浓厚, 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达到了加大操练密度的目的, 保持了课堂气氛的持续高涨和活跃。

二、注意广度

课堂教学的广度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课堂活动的覆盖面要广, 要消灭“死角”。当前中学班级的人数一般偏多, 在每班五十多人的情况下, 如何让每个学生在45分钟全都有个别练习的机会, 这是教师时刻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来说, 在教授新课时, 课堂学生的活动人数要占85%左右;复习课和练习课, 学生课堂活动人数比例还要高, 达到100%。在教学实践中, 我采用了四种课堂操练方法来克服班级学生数偏多的不利因素: (1) 分排练习 (row work) ; (2) 两人小组练习 (pair work) ; (3) 小组练习 (group work) ; (4) 分行练习 (teamwork) 。我的做法是课堂上始终注意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相结合, 做到两者兼顾。个别练习要根据不同的目的, 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想要得到满意的回答, 就可用自由举手的方式让学生回答, 想要检查教学效果, 就可依次序快速进行提问, 想要进行大面积的操练, 可在课堂上给出一定的时间, 以同桌的两个学生或前后同桌四个学生为一组, 按所学的内容分组操练。学生在练习时, 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操练, 50个学生可能有50个不同的答案, 对“优等生”应高标准、高要求, 对“差生”则应降低要求, 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每成功一次我都及时给他们以精神鼓励,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上进。对部分不爱活动的学生, 在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想方设法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这样课堂教学就能人尽其才, 因材施教, 就能促进全班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

其二是教学内容的涉及面要广。教学内容要在保证中心的前提之下, 温故知新, 以旧带新, 新旧结合, 并尽可能用圆周式的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内容。比如, 学习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时, 先复习比较级;学习现在完成时, 就可以结合一般过去时来进行引导、推出;学习过去进行时态时, 可以由现在进行时引导推出。同样, 学习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可由已学的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态导入, 甚至可由宾语从句中的主语从句的时态变化而推出。

三、发掘深度

课堂教学的深度就是指课堂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达到一定的难度, 否则学生就会产生骄傲情绪和厌学情绪, 削弱学习兴趣。当然难易的比例不能过大, 一般达到1∶3即可, 也就是“一难三易”。根据学生当堂的实际情况, 做到量力而行, 因材施教, 这样让学生易于掌握, 而且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新的语言点上。例如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时, yes-no question或true-or-false statement应是wh-question的三倍, 即是非判断题应相应地多一些, 综合评价题或分析题则可少一些, 且提问的对象应是能力相当的学生, 这样就能激发优等生不断前进, 鞭策和鼓励后进生, 使他们感到学习英语并不难。只有让他们不断看到希望, 不断满足心理上的要求, 才能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 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 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四、把握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量和度, 量变则引起质变。对量的把握是关键所在, 处理得好, 事半功倍;否则, 事倍功半, 欲速而不达。课堂教学的适度是指:一, 适量;二, 适时。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观察、搜集反馈信息。在学生情绪高涨时, 增加、补充练习, 甚至加大练习的难度, 学生较容易接受, 但如果学生情绪低落、厌学, 再去增加练习的数量和难度, 势必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信息反馈情况良好, 已达到预期目标, 再去增加练习的数量, 就没有必要了, 应恰到好处, 否则会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对课堂教学的适度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四个度】推荐阅读:

上一篇:网络平台下生态经济下一篇:钢筋握裹力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