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3作

2024-06-22

2年3作(精选6篇)

2年3作 篇1

据报道, 从涂料生产和消费量来看, 中国已成为全球涂料行业的领导者, 预计未来3年销售额还将以2.4%的年均增长率继续增长。

据涂料行业的专家透露, 由于国内装饰涂料需求等因素的推动, 到2012年中国涂料销售额将达1130亿美元, 随着城市化进程继续发展, 中国涂料需求继续增长, 2009年中国共计生产了760万吨涂料, 较2008年增加了14%。目前, 中国涂料市场的需求大概是日本涂料市场需求的6倍, 这是由于我国家庭室内装修涂料的需求旺盛导致的。 (来源:中国建材网)

2年3作 篇2

为使新教师们更快地适应幼儿教师的工作、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我们除了新老结对外,还鼓励她们积极参加园内举行的活动。在为区观摩活动选择教学活动时,我们鼓励每个教师积极、大胆地参与,以锻炼自己,让她们不放弃每一次锻炼的机会。通过她们自身的努力,在学期末对新教师考核中,她们的教学能力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多相应地进步了许多。

在平时,哪个班级或谁有事情,大家都会一起帮助着干。本学期,苗一班为园开放了一次区域活动,我们其他三个班级的老师都帮着一起为她们制作区域中的操作材料,我在区开课前,组内的老师利用空课时间一起为我准备教具。大家都把整个年段当作一个大家庭。

我们在各种活动中尽情地发挥每一个组员的特长,在这次五彩折纸的设计、制作时,我们以苏老师为组长,在她的带领、指导下,大家共同完成了两幅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好几天做到天黑,并且在一个星期天大家来园加班制作,可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都是那么自觉地留下来工作着。真实“工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作品在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市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在元旦来临之即,园内有一个与社区共同举办的亲子活动,主要由我们组负责。我们大家从家中找来资料,寻找、设计最有趣、最适合宝宝们活动的游戏,在全园每个教师的协助下,制作了宝宝们喜欢的活动道具,使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

通过小结,我们发现本学期由于宝宝小,我们没有组织宝宝们的外出活动,年段组的集体活动也较少,基本上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着活动。在下学期,宝宝们 逐渐地长大,我们还应都设计一些幼儿集体活动:如外出参观,让宝宝们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以更好地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幼儿园年段工作小结(2):

国外2014年2~3月展讯 篇3

新加坡MOCA当代艺术馆

扩延——李山个展

李山的作品《扩延》所表现的生物性,相对于西南地区的“生命之流”绘画中的生物性,显得更加“科学”或者“理性”一些。此次将展出1980年代被破坏的一批重要抽象作品,此系列曾在尤伦斯夫妇收藏展出现过,至今从未集体展出。

1月18日~2月16日

英国 伦敦

英国国家美术馆

异样的美——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

本次展览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国家美术馆收藏的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以便让我们洞察这些作品在它们所属的时代、近现代史中以及今天是如何被看待的。它将侧重于展示那个时期最为知名的一些艺术家,突出他们绘画、素描和版画的艺术手法和创造性是如何被评价的。

2月19日~5月11日

美国 旧金山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转变的艺术”瑜伽作品展览

这个展览超越了对动作姿势的解释,通过回顾瑜伽在视觉表现上的不断更新深入探究了瑜伽如何演变成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本展览展出的艺术作品来源于欧洲、美国和印度的25个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时间跨度从第二世纪到20世纪。

2月21日~5月25日

美国 休斯敦

休斯敦美术馆

“约翰·辛格·萨金特”水彩画作品展

想要欣赏美国镀金时代艺术家约翰·辛格·萨金特创作的20世纪早期水彩画作,这次展览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超过90件让人眼花缭乱的水彩作品皆来自萨金特独特的水彩创作工艺。

3月2日~5月26日

法国 巴黎

法国巴黎大皇宫

视像先驱比尔·维奥拉法国首场回顾展

美国明星视像装置艺术家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在过去40年创作的20件大型视频作品和装置作品将呈现在观众面前,包括了《Reflecting Pool, 1977-79》 、 《The Sleep of Reason, 1988》和《Going Forth By Day, 2002》。

3月5日~7月2日

英国 伦敦

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

“亨利·马蒂斯”彩色剪纸个展

约120件马蒂斯后期制作的彩色剪纸艺术品将第一次集体亮相此次展览,包括“The Snail (1953)” 、 “Memory of Oceania(1953)”以及长约10米的“large composition with mask (1953) 等。这些作品富有非凡的前瞻性,与其说它们是绘画作品,还不如说它们是当代装置艺术品或环境艺术品。

3月17日~9月7日

2年3作 篇4

2,3-环戊烯并吡啶(2,3-cyclopentenopyridine,简称CPP)又称6,7-二氢-5H-环戊烷并[b]吡啶(6,7-dihydro-5H-cyclopenta[b]pyridine),分子式为:C8H9N,工业品常温下为无色至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易溶于二氯甲烷等溶剂,纯品沸点为87-88℃/1466Pa、200-201℃/1atm,熔点181-182℃,CAS No:533-37-9。CCP具有抗溃疡、抗癌等生理活性,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和有机碱,也用于制备植物保护剂和合成树脂、防老剂等。目前主要用于合成第四代注射用氨基噻唑类头孢菌素--头孢匹罗(Cefpirome,CPR)的侧链,CPR别名HR-810,其广谱、高效、耐酶均优于第3代头孢,最早由法国罗塞尔·尤克拉夫和德国Hoechst开发研制成功,1992年后相继在墨西哥、瑞典、英、法、德、日、韩销售,现已在几十个国家上市,日本以前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国,目前中、印等发展中国家成为重要的市场,近年需求增长较快。

抗生素在我国医药市场约占35%,2000年销售137亿。我国50个畅销药品中头孢类占1/3,年均递增速度约30%,具有重要的市场地位。CPR的特点是其化学结构3位上铵盐和环戊烯吡啶基,7位上氨噻唑和甲氧亚氨基,它能迅速穿透细菌的细胞壁与细菌细胞1个或多个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阻断细胞壁多聚体--聚糖的合成。它穿透革兰阴性细菌的外膜比头孢噻肟、曲松快5-7倍,血脑屏障穿透力比其它抗的维菌素强,对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稳定且亲合力低,又具强大的抗厌氧菌活性,为药代动力学优良的持有效血药浓度时间更长的长效药物,它对金球菌、表葡菌、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除外)、肠球菌、多重耐药肠杆菌、克雷伯菌、枸橼酸菌、革兰阳性菌、链球菌、脑膜炎菌、肺炎球菌活性和对败血症、菌血症、复杂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重度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未明腹腔感染、获得性重下呼吸道感染、白细胞减少感染、ICU重症监护严重感染等均比第三代头孢抗菌作用更强,抗菌谱更广。因此,随着国内Cefpirome工业化工艺开发日趋成熟,CPR的市场潜力巨大。

2,3-环戊烯并吡啶是头孢匹罗的最重要中间体,其研发生产对匹罗的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预计近年2,3-环戊烯并吡啶全球总需求量在120-150吨/年,国内需求将在较短时间内达到50-80吨/年。根据我们的国内外客户名录,有大约150家左右的大学、研究所、工厂在研发头孢匹罗及其下游衍生产品制剂等,在国外,2,3-环戊烯并吡啶仅有日本大冢等少数几家公司实现产业化生产,因环保问题、成本竞争压力等准备停产,现印度、韩国、巴西等国多家公司正准备进行研究开发和组织生产,中、美、日有关头孢匹罗及其侧链小环CPP合成的论文和专利很多[],由于2,3-环戊烯并吡啶中间体合成难度大,目前国内可以工业化生产的技术还未见报道。我们于2005年6月中旬完成小试,随后进行了1吨/年规模的中试研究,经过不断探索,CPP工业化工艺开发日趋成熟,20吨/年的生产试验也获得成功,各步收率较为理想,通过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考核,可以组织批量生产和大量向国内外供货。

2 2,3-环戊烯并吡啶生产工艺流程与反应原理

2.1 2,3-环戊烯并吡啶成为一时期竞相开发的热点,研究开发有许多路线[],主要有以下十四种:

(1)、尼龙-66中间体己二腈的副产品1-氨基-2-氰基环戊烯(1-ACCP)经乙酰化、闭环得4-氨基-2-氯-6,7-二氢-5H-环戊烯并[b]吡啶,水解得4-羟基-6,7-二氢-5H-环戊烯并[b]吡啶-2-酮,苯基膦酰二氯或三氯氧磷高压或常压氯化或Sandmeyer溴化和氢解脱氯得CPP,总收率58.5%;

(2)、二甲亚砜溶剂中3-氯丙烯滴加至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无水碳酸钾中,生成N-烯丙基氧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后与水合肼作用得O-烯丙基羟胺。O-烯丙基盐酸羟胺和环戊酮、无水乙酸钠、在30%氨水下在乙醇中回流2hr得O-烯丙基环戊酮肟,收率20%,无须分离直接用氧气密闭加热42hr热解得5,6,7,8-四氢喹啉、重排得CPP收率30%,反应机理复杂,副产物多且不易分离,收率低;

(3)、环戊酮与四氢吡咯在苯中回流除水生成烯胺直接和丙烯腈反应生成2-(2-氰乙基)环戊酮。在120℃3.3MPa,Raney Ni氢压7hr得八氢-1,5-环戊烷并吡啶,用30%Pd/C310-350℃脱氢得CPP,收率32.77%;

(4)、三乙胺和乙酸哌啶为cat,环戊酮和3-氨基丙烯醛经Friedlander于120℃缩合24hr,脱水得CPP,原料氨基丙烯醛合成副反应较多,产品精馏等分离提纯比较难,收率35%;

(5)、2,5,6,7-四氢-2-氧代-3-氰基-1H-环戊烷并吡啶(环戊酮与甲酸乙酯在乙醇钠中反应成的2-甲酸乙酯基环戊酮与氰乙酸胺缩合得)酸性水解、脱羧得2-羟基环戊烯并吡啶再氯化、脱氯得CPP,收率55.7%;

(6)、无水乙醇溶剂中分别以离子液体载氯化铜、廉价Cu(NO)2或氯金酸钠为cat炔丙胺和环戊酮回流缩合4.5hr得CPP,条件温和、收率较高85%,但炔丙胺和金催化剂价格昂贵,不利于工业化;

(7)、采用固定床反应器,使环戊酮、丙烯醛混合蒸汽与氨在Mg-F/Al2O3/TiO2/TiF4固体催化剂作用下流化床反应器中高温(>420℃)气相合成收率64%-87.4%,含量50%,反应条件较难;

(8)、十氢喹啉催化脱氢裂解法制CPP,收率36%;

(9)、二嗪Diels-Alder反应法,收率63%,较高。但原料结构复杂,难于制备;

(10)、1,2,3.三嗪和烯胺Diels-Alder反应法制CCPP,收率38%;

(11)、己二酸二乙酯经缩合、氨化、闭环、水解后脱羧、氯化及催化脱卤得CPP,原料五氯化磷危险,路线长,改进后收率31.4%,仍偏低;

(12)、l,5-二羰基化合物的环合法;

(13)、4,6-二羟基-(2,3)-环戊烯并吡啶-5-甲酸乙酯水解脱羧、氯化、氢化法;

(14)、γ-(3-吡啶基)氯丙烷通过Grignard法得CPP,收率50%,产物多而复杂,分离难;

综上所述,较有可能进入工业化生产的合成路线较少,主要有1-氨基-2-氰基环戊烯法、N-羟基邻苯二甲酰胺法、丙烯醛法和己二酸二乙酯法等四条,但在关键技术上均未获突破,实际上至今未看到上述技术路线实现工业化的报道。我们研制的方法经20吨/年工业化生产表明:原料易得,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收率较高达62.3%,产品GC纯度大于99.5%,获得成功,该方法未见报道。

2.2 20吨/年2,3-环戊烯并吡啶生产装置采用的合成路线、反应原理及方程式

2.2.1主反应为:

2.2.2其主要副反应为(其余及后续副反应可类推):

2.3 20吨/年2,3-环戊烯并吡啶项目的生产工艺

2.3.1第一步,苄胺和环戊酮缩合生产N-环亚戊基苄胺:清洗1000L缩合釜,通蒸汽烘干,须降到常温,检查反应釜、计量槽及附属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分析各原料含量后,按照摩尔比1:1.15计算重量精确投料。投料:甲苯500L、107kg苄胺,环戊酮98.3kg。加完后先通N2约40min,升温回流分水,回流可以小一点,防止反应过快,使副反应发生,分水约4hr,分出水约15kg。防止环戊酮聚合。反应完毕,蒸出85%甲苯380kg,可进一步处理后回收套用于本步反应中,降到常温得缩合物N-环亚戊基苄胺溶液,转料到酰化釜。

缩合反应终点分析:检测苄胺是否反应完毕和检测主峰≥95%,INJ温度:230℃,检测温度:DET250℃,进样量:0.2μl,(采用程序升温,在110℃保持2min,30℃/min升温到250℃,保持15min,停止。毛细管为:DB-5),该步收率96.7%;

其中,副反应1、2、3在同步产生,我们简化了缩合工艺,加快了反应进程,把反应好的溶液直接转入酰化釜,这就既简化了操作步骤,也有效减少了该步三个副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少了对后续成环反应收率的影响,避免产生众多杂质,对后续反应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重用。

2.3.2第二步,N-环亚戊基苄胺经醋酐酰化合成酰化物N,N-环戊基乙酰基苄胺:

一工序:酰化,在N2保护下,把第一步反应得到的溶液降温至20-25℃,往溶液中补加甲苯280L,加入三乙胺122kg(1.2kmol),三乙胺加入速度可以稍快,再滴加121kg醋酐,滴加时控制反应温度在20-25℃,滴完后,使反应混合物升温至40-45℃,在此温度下搅拌12hr,准备进入下道工序;

二工序:水洗、分层,在混合物在水洗釜中用水洗两次(150L×2),仔细分去下层水层,去除醋酸和三乙胺,把上层的甲苯层(含酰化物N,N-环戊基乙酰基苄胺层)在N2保护下共沸分水6hr,分水后再蒸出85%的甲苯,回用于上步反应中,然后仍在N2保护下降至室温,待用。

三工序:三乙胺回收,在三乙胺回收釜中加入NaOH使得CH3COOH反应生成CH3COONa,后蒸出回收三乙胺,醋酸钠溶液回收用于后续反应中。

酰化终点分析:检测主峰≥65%,则反应完毕。INJ温度:250℃,检测温度DET280℃,进样量:0.2μl,(程序升温,在130℃保持5min,30℃/min升温到280℃,保持15min,停止。),该步收率93.3%;

第一、二步反应周期约为18-24小时

2.3.3第三步,N,N-环戊基乙酰基苄胺与三氯氧磷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闭环合成氯化物6-氯-2,3-环戊烯并吡啶:

一工序:闭环,检查密封、止回阀、HCl尾气尾气管道及吸收是否正常。投料:把第二步得到的酰化物溶液转料至3000L闭环反应釜中,加入甲苯1500L,冷却至0℃,进行N2保护,搅拌下加入DMF113kg后缓慢滴加三氯氧磷254kg,滴加温度控制在10-15℃,滴完后,升温至55-60℃,搅拌6hr。然后将反应物升温回流16hr左右,过程中产生的HCl用水吸收成稀盐酸,导出HCl和N2要加缓冲罐,防止碱液和水倒吸从而导致危险。体系降温后,在N2保护下,减压蒸馏,蒸出甲苯和大部分氯苄后,把反应产物冷却至10℃,待用。

二工序:水解除杂,上述体系中,缓慢滴加约100L水,再加入600L水,升温回流12hr,水解除杂;

三工序:水蒸气蒸馏,蒸馏釜中先蒸出含部分第三步产品于其中的氯苄,后蒸出2-氯-5,6-环戊烯并吡啶(氯化物、CCPP)。往CCPP粗品中加入500L水,加热,使固体熔融,搅拌下冷却。CCPP析出、过滤、离心,得到白色2-氯-5,6-环戊烯并吡啶固体约95.3kg,含量98.5%,收率71.04%,把氯化物冷却到5℃以下,待用,前三步收率合计64.10%。

第三步反应周期约为19-24小时。

2.3.4第四步:6-氯-2,3-环戊烯并吡啶经Pd/C催化加氢脱氯制得2,3-环戊烯并吡啶:

一工序:氢化,检查设备密封和防爆膜、计量槽、氢尾气排放是否正常,投料:30.6kg氯化物CCPP(0.2kmol),三水乙酸钠16kg,投原料的6%的5%Pd/C专用还原催化剂1.8kg,乙醇160L,加入到500L高压釜中。用N2分四次充分置换出釜中空气,通入H2至12atm压力,升温至70℃,加氢反应8hr,保持压力至不再吸氢。反应结束后,泄压、过滤,甲醇洗涤滤渣,催化剂回收再生套用,蒸去乙醇,经脱水后回收套用。

二工序:蒸馏、精馏,加N a O H水溶液,洗后用乙酸钠溶液再洗,以除去Na OH,然后在108-110℃/66mm Hg减压蒸精馏得到产品2,3-环戊烯并吡啶(CPP),含量99.5%。收率97.2%。

第四步反应周期约为10-12小时。

四步反应总周期约为60小时。四步总收率62.3%。2.4 20吨/年2,3-环戊烯并吡啶生产装置工艺流程图、方框图

3主要原料单耗、中间体、副产物物化数据、主要生产设备

4 2,3-环戊烯并吡啶小试、中试、工业化生产收率,投资及经济效益核算

4.3 20吨/年规模2,3-环戊烯并吡啶生产装置投资估算、经济效益

规模估算:在水、电、汽、冷等公用工程具备时,不含土建,20吨/年生产装置的设备投资约100-150万元。主要生产技术指标:20吨/年规模化工业生产的合成总收率由中试的42.4%提高到62.3%,但和小试稳定性试验的平均69.3%相比尚有12%的空间。工业化规模生产的主要原料成本为157980元/吨(不计催化剂、氯苄的回收和甲苯等溶剂回收利用较少时),总成本约380000元/吨,而2006年时市场售价平均2500/kg,后逐步降低至1500/kg到1100/kg,因此,按市场价800/kg计,项目经济效益良好。由于该生产装置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故在本次工业化生产中未计催化剂、氯苄、甲苯等溶剂回收利用,而甲苯等溶剂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当计入该项回收套用节约的成本时,即使当2,3-环戊烯并吡啶市场价格为200/kg时,项目仍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5结果与讨论

(1)20吨/年规模2,3-环戊烯并吡啶装置的先进工艺路线的创新是技术的核心,该路线原料易得、成本低、反应工艺稳定可靠、条件温和、可操作性强,是目前国内报道的唯一可工业化生产路线,与N-甲基吡咯烷一样首次推进我国第四代头孢吡肟和头孢匹罗早日参与国际竞争,较早赢得了国际竞争力;

(2)工业化生产的过程放大是关键,生产工艺优化了各步中间体的工艺条件,强化实践、规范运作,达到一次投料即避免“放大效应”的产生,总收率从中试的42.4%提高到62.3%,产品质量99.5%以上;

(3)20吨/年规模化工业生产经稳定运转和成本核算,原材料成本16万元/吨,若计入催化剂套用、氯苄、甲苯等溶剂回收时,成本低于12万元/吨,按市场价800/kg,销售约1600万元,净利润840万元,装置设备投资少,仅100-150万元,投入产出比高,产品竞争力强、投资回收期短、抗风险能力强,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

摘要:环戊酮和苄胺缩合生成的环戊酮叉苄胺经三乙胺和醋酐酰化生成酰化物N,N-环戊基乙酰基苄胺,酰化物经与三氯氧磷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闭环生成氯化物6-氯-2,3-环戊烯并吡啶,氯化物经水蒸气蒸馏、重结晶提纯加氢脱氯制得6,7-二氢-5H-环戊烷并[b]吡啶。20吨/年生产工艺优化,装置运行稳定,总收率62.3%,产品纯度≥99.5%。

2年3作 篇5

【关键词】“2+3”五年一贯制 中等教育阶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慕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111-03

“2+3”五年一贯制,是我国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项目,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通过考核后,可以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习,进行两年中职、三年高职的一贯制培养,学业期满颁发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专学历。由于生源特点、高校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特点,加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课)本身理论性强,内容繁杂等,思修课在“2+3”五年一贯制的中职阶段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一、“2+3”五年一贯制学生中等教育阶段思修课学习现状

(一)生源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2+3”五年一贯制主要招生应往届初中毕业生,这个生源具有以下特点:

1.年龄偏小。与高考过后考入高职院校同学相比,年龄要小3岁左右,在人生阅历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相比更加不成熟,部分从未离开过父母的“2+3”五年一贯制学生甚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兴趣不浓、纪律性差。报考“2+3”五年一贯制的同学往往在初中阶段成绩不够理想,或是家庭贫困,无力支付长期的教育投资,而父母往往缺少指导与管教子女的能力,从而使得报读“2+3”五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具有懒散、纪律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特点。

3.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教学模式的认知偏差。很多学生与家长误认为在高职院校主要学的是实践技术,只期望学一门“手艺”,对类似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因而学生对课堂教学与传统考试产生抗拒心理,不愿遵守纪律,课堂频发的违纪事件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造成严重影响。

(二)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导致教学效果差。近年来实行的“2+3”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得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职院校部分生源紧缺的难题,更得到广西教育机构的认可,认为是减少辍学率、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据了解,“2+3”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在很多院校并不成规模,这就导致很多教学问题凸显出来。具体如下:

1.笼统运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导致“2+3”五年一贯制学生前两年学习生活不适应。高等教育特点,使得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和时间,而“2+3”五年一贯制同学前两年与高职生相比,年龄小,心理素质不够好,阅历少,在涉及竞争、竞赛等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参与率低。

2.过于宽松的自由支配时间,以及欠缺的计划能力,使得“2+3”五年一贯制学生在与高职学生同样的课业要求情况下,在业余生活方面显得无所适从。

3.“2+3”五年一贯制学生,入学之初更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来自老师、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照,而到了“2+3”五年一贯制模式下,基本运用的是高校管理模式,不再有班主任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照,而是辅导员粗放型的管理和引导,生活上没有了父母的呵护,而是自食其力,自己料理生活。遇到困难、困惑往往难以解决,或是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解决。以上原因,导致“2+3”五年一贯制模式下,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三)思修课本身的课程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思修课的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学政治课、品德课中已经学过,缺乏新鲜感。由此,很多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这些已经学过的课程上面。还有同学认为某些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缺乏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学了也无用武之地。当前,思修课欠缺教学主体意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学生机械式学习方式等,导致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学生学习状态差,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上常常出现睡觉、玩手机甚至厌倦的现象,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手段往往采取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文字过多,缺少新意,导致学生产生应付式、懒散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以机械记忆为主,目标是考试及格,没有达到消化吸收、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综上,“2+3”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下,学生本身的原因、高校的原因,以及思修课本身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原因,都导致“2+3”五年一贯制下前两年的中职阶段的思修课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部分群体学生的思修课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近年来,慕课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尝试不断取得新进展,给“2+3”五年一贯制的思修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二、慕课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是指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这些课程的范围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授课形式是网络授课,学生在线研讨和考试。所谓慕课模式,是指综合利用镜头语言、技术手段和教学理论,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点,将传统的课程内容重新分解、整合、再造,编排成一个个内容丰富、有机组合的学习模块,而后通过互联网技术展示给学生,让其进行学习体验、互动等进而汲取知识的教学模式。

(一)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有利于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传统课堂是封闭式的,不同层次的学校师资力量不同,思修课作为必修课,面临学生众多、资源分配不均、师资配备不足的现状,学生只能享用与之相应的教育资源,往往无缘名校名师名讲堂。与传统教学相比,慕课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受教育者不受时空、地域限制,只要有电脑或手机网络就可以免费或花少量的钱享受名家名师名校的教育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也促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广泛、最有效的利用。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降低教学成本。传统课堂上经常出现老师对着电脑念课件,学生对着屏幕看课件,师生、生生间很少有互动和交流,再加上学生对课程缺少兴趣,常常出现缺课或上课玩手机、睡觉、溜号等现象。慕课课程教学质量高,互动多,教学设计更加以学生为主体,选材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社会实际情况,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从引进慕课高校来说,由于借助网络平台即可外聘名校名师、获得众多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减少学校师资、教室、设备的浪费,进而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

3.有利于缓解师资压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思修课作为必修课,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上课的任务繁重,而重复性的教学加重了他们的职业倦怠感。慕课教学使教师从繁重的知识性教学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扮演激励者、启发者的角色,从而缓解了师资压力。同时,学校教师团队也可以借慕课引进之机,当作一种师资培训,借鉴名师学识和教法,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从而提高学校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

4.慕课可以发挥团队优势,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和互动等环节;还可以后期制作,随时纠错改错,做到优中取优,把最好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而传统课堂是单人作战,并且是现场直播,如果出现失误或错误,便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以及所传授知识的可信度。

(二)慕课教学模式的劣势。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慕课的考核结果很难确保公正、客观。慕课的教学特点是线上进行,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与节奏进行线上学习,整个过程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有严格的学校管理、教师指导和监督制度,而是完全靠学生的自觉自律。一旦学生缺乏自律精神,就会出现线上缺课、替代上课、偷懒、投机、作弊等行为,这些很难得到监控。因此,考核过程和结果也很难确保公正和客观。

2.受设备和网络限制,部分学生和高校也很难开展慕课教学。大规模网络课程需要有网络和设备支持,对于落后地区的学校,很难满足这些条件,从而限制了慕课教学的开展。

3.慕课资源的名师专家效应,并不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同层次的学校开设的同一门课,教授和学习的侧重点可能不同,教法和学法可能因此不同,如重点大学的本科生主要在基础科研方面有所建树,而二本、三本、高职院校往往在实践技术层面略高一筹。

4.慕课更适合“授业”而不是“传道”,不利于商谈式教学,不易动之以情,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三、“2+3”五年一贯制中等教育阶段思修课慕课教学模式的改进意见

(一)开发适合本校校情和学情的思修课慕课。“2+3”五年一贯制,教育方式与内容更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和岗位性,与地方经济发展更为紧密。同一行业、发展状况相似的地方,对学生的政治素质、职业操守方面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要求,因此,可以尝试团队开发,分工负责,按照本行业、本地方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开发适合校情、学情的特色慕课。

(二)坚持线上慕课教学为辅、线下翻转课堂为主的教学原则。“2+3”五年一贯制的生源特点,决定了这部分学生年龄小,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更多的师生、生生面对面交流。“2+3”五年一贯制下的学生更容易接受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状态,从而获得师生情、同学谊。线下翻转课堂可以弥补线上难以实现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充分回答学生的提问,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还可以及时更新知识,拓展新热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发展;可以点拨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要分清主次,二者地位不能等同和颠倒,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教学过程的重心,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保障机制。当前,“2+3”五年一贯制学生往往具有学习兴趣不浓、纪律性差的特点。而慕课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因此,慕课的教学内容应努力增强教学的情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例如,通过创设叙事情景、活动情景和虚拟情景等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教学中身临其境,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情景,融情于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同时,还应加强班级学习委员的引导和培训,使之督促班级同学及时完成线上课程学习和课上作业,及时收集学生问题并反馈给任课教师。诚然,如果慕课技术能够发明出如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的功能,那么慕课教学模式在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方面将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夏永英.浅谈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现状与教育管理工作[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272)

[2]胡立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原则[J].统计与管理,2015(12)

[3]余丽云.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探索[J].教育观察,2015(25)

[4]张丽.2012—2014国内MOOCs文献研究综述[J].青年学报,2014(4)

[5]李曼丽,张羽,黄振中.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N].中国青年报,2013-05-23

[6]曹迪.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慕课的排斥之处[J].台州学院学报,2015(5)

[7]刘志山,滕永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理论性与趣味性关系探讨[J].伦理学研究,2014(1)

【作者简介】王亚丽(1981— ),女,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在职研究生,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历史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莫意清(1983— ),男,壮族,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学。

2年3作 篇6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正式起步于1984年,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 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省、市文件精神, 各地医学院校先后开办医学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 其中很多学校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选择了“3+2对接模式”。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改革职业教育, 建立和完善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 但教育与管理模式各有不同。因此, 基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指引下, 我们认为系统开展医学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3+2对接模式”有效衔接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 医学五年一贯制“3+2对接模式”的建立

“3+2对接模式”是指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与管理采用“3+2对接”, 是我国中、高职教育的一种衔接模式, 即初中毕业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 然后经考核部分或全部转入挂靠的高职院校深造两年, 毕业以后享受与三年制普通高职毕业生同等待遇的一种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办学模式。

中、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办学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健全领导负责制。高职院校应强化“牵头”意识, 中职院校要增强合作意识。建立健全领导定期磋商、教学进度统筹安排、检查考核共同参与、办学工作会议制度和各级领导调研制度, 并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共同研究制订培养目标, 统一制订中职与高职相衔接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不断完善“3+2对接模式”, 最终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无缝衔接, 推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3 医学五年一贯制“3+2对接模式”的有效衔接

制订和实施五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是开展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3+2对接模式”的核心内容。

3.1 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开办五年一贯制教育的关键在于统筹管理, 中、高职院校一定要考虑5年的时间跨度, 统筹考虑人才培养。根据区域产业需求及“3+2对接模式”分阶段培养的特点, 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即中期目标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目标, 它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中等技术人才;最终目标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目标, 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想做好“3+2对接模式”的有效衔接, 就要将其中期目标与最终目标有效结合, 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中、高职两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向, 保证五年一贯制目标的一致性, 有效解决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 保证教育质量。

3.2 课程设置

针对职业教育既具有职业性又具有教育性的特点, 在设置课程时, 既要兼顾职业性又要兼顾教育性。首先, 根据岗位需求和学生发展确定课程, 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同时满足职业发展需求和学习者个体发展需求的目标。其次, 要以执业 (职业) 资格考试为衔接依据, 建立将学历证书与执业 (职业) 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 以“双证书”制度为依据开发职业教育课程, 实现两者的有机衔接。再次, 制订多层面参与的课程开发制度, 从政府、行业、学校等多个角度考虑课程需要满足的岗位需求。在此基础上, 构建“以分析职业岗位 (群) 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基础, 以执业 (职业) 资格为标准”的“联通式、模块化”理论教学体系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全程互动”实践教学体系。“联通式、模块化”课程模式的核心是“模块化”, 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面向职业、注重能力培养的特点, 根据岗位需求将培养目标与执业 (职业) 资格证书要求相结合构建的课程模式。“联通式、模块化”课程模式的特点是“联通式”, 是针对“3+2对接模式”分阶段培养的特点, 根据中、高职培养目标的阶段特点, 统一规划设置课程, 建立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联通。中、高职课程体系均由“专业社会人文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执业能力”3个模块构成, 中、高职相同模块之间采取立体式联通方式进行融合, 即中职阶段学习掌握的内容在高职阶段以复习为主, 高职阶段的课程主要为中职阶段未讲授的内容。其针对学生已经接触临床实习的特点, 采取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式, 解决了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叠、技能训练重复的问题, 减少了上课时数和课程门数, 保证了教学质量, 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3.3 质量监控体系

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具有分段培养的特点, 因此, 构建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重点就在于高职院校如何掌控中职阶段以及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质量。第一, 要健全中、高职院校合作的基本教学文件和工作制度, 中、高职院校必须遵守并相互监督。第二, 构建“中、高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高职院校要定期对中职院校办学情况进行评估检查, 提高中职院校的重视程度, 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改善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条件, 优化师资队伍, 切实提高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第三, 定期组织召开中、高职办学工作会议, 集中学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最新的相关政策、文件, 讨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落实情况, 及时解决教务、考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习以及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四, 制订每学期主干课统一考试制度, 将统考作为中、高职办学的重要监控机制。每学期抽取两门主干课程作为统考科目, 由高职学院统一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命题及阅卷, 并亲自带题到考点监考, 保证考试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分专业、分课程进行试卷分析, 对成绩不理想的课程要及时与各单位沟通, 认真总结不足并及时加以改正。第五, 实行中职学生中期分流制度。高职院校根据省、厅文件精神, 制订“高职五年一贯制‘3+2模式’学生分流规定”, 学生如达到分流标准, 将被分流至四年制中专的相同或相近专业。严格的分流制度, 保证了办学质量。第六, 每年对毕业生进行一次跟踪调查和社会需求调查,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对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使教学质量监控有章可循。

3.4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不仅是实现教育教学计划的关键, 更是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能否确保质量的关键。因此, 中、高职院校要有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 要注意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通过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如在职攻读硕士, 脱产进修, 定期组织中、高职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培训, 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水平;定期到医院学习, 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 建立高职可持续发展的“131”师资队伍体系, 即每个专业1位专业带头人, 3位中青年骨干教师, 1个稳定的教师团队。专业带头人至少由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 3名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作为梯队和一支由具有企业经验、熟悉行业知识与方法、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教师组成的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 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

3.5 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动体系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这就要求医学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不仅关注知识、能力的传授, 同样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五年一贯制“3+2对接模式”的学生特点, 经过5年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讨论—实践—检验”四段式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活动体系。从学生入学开始, 即在该体系的指导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以人为本, 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让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3.6 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全程化就业指导要始终贯穿于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过程。从学生入学开始即系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择业观和就业观, 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学生选择理想职业做好充分准备。对二、三年级的学生注重就业能力的提高。对毕业生注重择业观、就业技巧和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建立“新生就业指导平台”、“职业素质就业指导平台”、“实习生就业指导平台”、“就业工作六项工程平台”, 使就业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始终, 扩大就业指导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更好地适应就业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不断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为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年3作】推荐阅读:

上一篇:创新与策略下一篇:硬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