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共12篇)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篇1
摘要:基础英语作为英语专业低年级的一门主干课, 是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积累的关键课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一理论要求英语教育要打破以往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语言教学模式, 一方面有节制地让步, 去分析并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另一方面积极转变教师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策略,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从而给与学生最大程度的学习自主性,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英语,建构主义,自主式学习模式
1. 引言
基础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低年级本科阶段的英语主干课程, 是一门知识性强、语言内容丰富的必修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于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 指出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 旨在“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 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 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 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00) 。学生在完成高中基础阶段的学习后, 已经积累了必要的语言知识, 基础英语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综合英语的开端学习, 可以使学生对英语的认识和掌握有一个新的跨越, 提高其各种语言交际技能。但目前基础英语的教学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不能满足新世纪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本文拟就基础英语课程自主式学习模式构建进行探讨。
2. 基础英语教学的现状
基础英语课程所讲授的教材文章大都取材于英美作者的原作, 多为未经删改的国外原版教科书、报刊杂志和其他读物。这些文篇类型多样, 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论证问和描述文;所涉及的主题也很宽泛, 涉及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科技, 以及人文修养、人际关系、伦理道德、性格塑造等各个方面, 加上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 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都比较被动, 教师主要依靠讲解文字教材中的内容来处理和传递信息。教师的讲解仍停留在句面的层次, 如分析句法结构、解释生词等语言点, 往往是教师讲、学生记 (罗媛, 2006:7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灌输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而不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 尽管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很累, 但由于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语言的“无规则性”——创造性, 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学生难以将书本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地运用于现实的交际中。
3. 基础英语自主式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是近一、二十年才兴起的理论, 是认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发展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 西方兴起了建构主义心理学, 其创始人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 (J·Piaget) 。后来在维果茨基 (Vygotsky) 、奥苏贝尔 (Ausubel) 、布鲁纳 (Bruner) 等人的推动下, 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是由人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是在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人的心灵内部建立起来的 (郑金洲、王新燕、吴希红, 2004:36-39)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 从而获取、建构新知识。这一理论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 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认知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心智活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习惯形成过程。学习者要主动参与学习语言并使用语言, 学习过程也是个思维、感知、理解、记忆和学习等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必须成为思想者与问题的解决者。“学校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段满足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调查与质疑的时光。” (转引自范玮, 2005:11)
长期以来, 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因此有必要对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新的尝试, 以改变原来被动的教学模式, 从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出发,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实行自主式教学, 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学习自主性, 更加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4. 采取自主式英语教学模式
面对学生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对语言点、习题训练的满腔热情和对教师鼓励参与的冷漠寡言, 外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在这样的情景中, 借鉴以认知主义、人本主义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英语教学观不失为走出困境、师生双赢的解决途径, 对解决上述矛盾, 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4.1 满足学生需求
需求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心理学理论指出, 需求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 它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在人脑中的反应, 通常以缺乏感或丰富感被人体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虽然广为人知, 但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自身的需求分析均少而又少。事实上, 英语教师倡导学生自主、参与式地学习是源于其对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交际者这一期望值的美好需求, 而学生偏爱语言点、习题则是迫于教育评估体制的压力和对于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的无奈需求。除此之外, 对于学习情景的创设、学习风格的选择、学习内容的喜好、评估方式的变化、学习策略的取舍等或主观或客观的需求都被无论是外语教师还是学生淡化, 甚至遗忘。而这种忽视“教什么”、“怎样教”、“何时教”的语言学习因其置人的本能的、社会化的乃至精神的需求不顾, 其结果必然是短视、失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要素就是要充分满足并发挥学生的精神需求,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帮助其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让学生身心愉悦的真实学习情景。“人类生来就具有学习的潜能, 当学生察觉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 (需求) 有关时, 便发生了意义学习。” (Rogers, 2001) 罗杰斯这一学习观点提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在课堂内容中兼顾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也是目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活动性课程开设的心理依据。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压力适中时, 其学习效果就容易得到提高, 倘若能调节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目标需要) , 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其学习。除此之外, 培养构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也非常重要。对于外部评价应当注意分寸, 不恰当的外部评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任何组织的首要功能, 不管这些组织是宗教的、政治的、工业的或学术的, 都应该是去满足人们为享受美妙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 (Frederic Herzberg, 1996) 显而易见, 语言学习也不例外。语言学习中若没有情感的需求就无法谈及语言学习的成效。满足学生各种合理的需求是实现基础英语自主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
4.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 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它提倡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师生间的交流是双向的交流, 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与学的关系并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建构主义教学观要求教师放弃所谓确切答案的观点, 教师必须认识到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有可能有多种答案,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的多种观点。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关键就是包容、发展、培育学生个性的完善,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具体到外语课堂上学生中心地位的确立, 外语教学的总体趋势是以交际法为功能、学习者为中心、任务性学习为载体。对于学习者为中心, David Nunan (1999) 提出了以下构建步骤, 其本质意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不谋而合, 其步骤为:
Step 1:Make instructions clear to learners.
Step 2:Allow learners to create their own goal.
Step 3:Encourage learners to use their second language outside the classroom.
Step 4:Help learners identify their own preferred styles and strategies.
Step 5:Encourage learners to make choices.
Step 6:Allow learners to generate their own tasks.
Step 7:Encourage learners to become teachers.
Step 8:Encourage learners to become researchers.
很明显, 按照Nunan的学习观, 拥有主体地位的学生应该是学习者、决策者、互助者、研究者和自我教育者的组合体。
4.3 情境建构不排斥知识传授
现代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教学不应是如何控制学生来实现传授知识的多少, 而应是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 以支持和帮助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在这个观点的指导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建构知识框架、思维方式、学习情境而不是知识的多少。其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知识习得零散杂乱甚至错误, 而且学习者个体因自身差异性很大, 共性的、经典的、必备的知识难以有效传承, 因此在这种知识传播途径上的情境建构学习, 固然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但这种创新与发展的基础和系统却是令人生疑的。实事求是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承认其差异性, 而事实上建构情境并不妨碍知识传授, 因为教师应该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也因该是学生知识习得的指导者、判断者。倘若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情境建构而忽略正确的、系统的知识对其整体体系的支撑作用, 其过程及结果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4.4 主体学习并非削弱协作学习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绝非要求学生简单化地独自学习, 而是要努力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 力争通过个体知识外化来构建整体, 进而实现自我反馈、自我评估。对教学而言,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同时, 还应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群体中学生全方位的参与学习只是主体学习的一部分, 精讲多练不是主体学习, 课堂气氛热烈也非主体学习, 主体学习, 强调个体自主学习的同时又兼容个体和群体的互动参与, 从而让整个学习群体的思维与智慧被所有学生 (包括教师) 来分享, 以两人对子或四人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论证、陈述、辩论、查阅资料, 巩固已学习的语言知识, 同时着重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演讲与阅读、交际与沟通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多重性的能力。
5. 结语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的重要课程, 其教学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概念,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 在理论与实践上对英语教学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不难想象, 在语言课堂上, 当学生的需求与情趣既能被分析又能被满足, 当教师既能灵活输入而非灌输, 又能创设情境、激活内容、注意交际时, 我们的英语教学必将迎来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革命, 英语教学的效益必将产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Nunan, D.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Richards, J.&T.Rogers, D.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3]Brooks, J.G.&M.G.Brook.范玮译.《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罗媛.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在高级英语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 2006.
[6]郑金洲、王新燕、吴希红.《自主与引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篇2
山东省青州市北关初中
张风吉
E-mail :***@163.com
邮政编码:262500
联系电话:***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
复习课模式初探
山东省青州市北关初中
张风吉
摘要:
“自主、互助、学习型”复习课的构建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延伸;
二、课内探究;
三、课后提升;
四、展示——展示质疑,反思点拨;
五、训练——典题引导,巩固拓展;
六、检测——当堂达标,反馈提升。关键词:
自主、互助、学习、引学、合作、展示、训练、检测
在物理复习课上,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这个题我讲了很多遍了,学生还是不会,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与教师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思路有关。如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理解就会透彻,学到的知识自然就会牢固,课堂的效率自然会提高。
那么如何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复习课模式呢?结合现在的最新教学模式和实际情况,下面谈谈复习课构建的几个环节:
一、引学——利用导学案,确认学习目标
导学案的编写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照顾学生学习水平,立足基础,突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目标的表述要避免使用知道、理解、掌握等笼统的字眼。导学案的形式最好是问题式,表述时要把问题说具体,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要求干什么。
二、自主——自主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学生按照导学案看书、看笔记,把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完成对本部分知识的梳理,写出知识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再组内交流,准备小组展示。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逐步引导学生熟练完成知识的梳理。对于初二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
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应该尽量把知识构建的机会留给学生,不取代学生网络知识结构。
三、合作——组内交流,研讨“三点”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和教师预设的问题,结合自己对本节或本单元知识的把握,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重点研讨。
组内研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交流知识构建的情况;二是对自主复习过程中发现的个别问题,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三是教师在“学案”中应该依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将“知识”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准备展示。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和同学共同研究,从而了解学情。研讨过程以学生合作交流形式为主,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四、展示——展示质疑,反思点拨
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在“学案”上预设的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
展示过程中或展示之后,应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质疑释疑。问题的提出,不但要依据教师的预设,还要注意采集学生中新生成的疑难。展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的方向性和顺畅性。应遵循“有疑则教”,“先自主、后合作、再展示”的原则,将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留给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的时间,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复习内容进行梳理、反思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实际,一般一节课重点研讨2~4个问题为宜。
五、训练——典题引导,巩固拓展
选择典型试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例题可以分为基础性的和能力性的。点拨的重点是回扣知识、点拨迷津、培养能力(特别是审题
能力)。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答题规范的指导。选题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变式训练、多解多变、多题归一。一般基础题由学生自己解决,中档题教师要给予点拨,讲要讲透、指导到位。
六、检测——当堂达标,反馈提升
针对本节课复习目标,进行当堂测试。试题的命制原则是依据复习目标、针对复习内容,复习什么就测试什么,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和疑点。测试题的容量要适中,最好控制在5分钟能够完成,2分钟批阅,并搞好反馈评价。下面就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为例来说明试题命制方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1.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这样的情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中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3.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A.用电话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信号,却听不到声音 B.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敲鼓时看到泡沫球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4.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首先按甲图方式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音叉以及泡沫塑料小球放好,当他按照乙图方式用小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新课改;自主学习;课堂模式
一、研究背景
元江是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哈尼族、彝族和傣族为主。元江民中的学生以山区少数民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75%以上。受语言、民族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表现出极大的腼腆性格,课堂中很少主动参与,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下是两节常规语文课堂的听课记录,其中5、6班为平行文科班,7、10班为平行理科班。四节课中,教师都设置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互动环节,分别是抢答问题和小组讨论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缺少主动学习是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因此造成了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在高考中语文“拖后腿”严重的现象。
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挥主体认知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宰者,老师是辅助者。学生自主参与,充分发挥课堂主人公的作用。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鼓励、引导、表扬、肯定的方式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此让学生从内心对学习怀有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信心,积极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能切身体会到合作及创新的重要
新课改要求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老师传授知识也不再积极主动传授,而是以引导为主。课堂中,老师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而后互助学习,互相解决疑难,形成你帮我、我帮你,彼此监督互助的学习模式。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变得很重要,在接受别人帮助时,也激起帮助别人的强烈愿望。新颖的观点、创新性的思维等,成为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3.学生全程参与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重点的明晰、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参与、学习情况的反馈再到学习成果的总结反思,学生都作为主体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引导,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生,而不是主宰学生。学生的全程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教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1.教师破除陈规,敢于放手
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性和主动性都已得到提高,确定目标的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显著增强,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老师作为主体的满堂灌教育方法,会滋生学生的惰性及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思想,让很多学生成为课堂的旁观者。因此,教师应选择相信学生,放手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成为主要辅导者。
元江民族中学的“352”教学模式,把时间真正还给了学生,一节课中,30%的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思考,50%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合作探究,20%的时间由老师指导、解决疑难。在整堂课中,教师已由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主要辅助者,而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参与者与组织者,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课堂睡觉、发呆的情况得到改善,每一个环节都在认真配合,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2.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教师虽是课堂的主要辅助者,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说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因为对课堂的设置、对课程知识的引导以及对课程目标的制定,都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确定课堂目标,制定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课前,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深入研究,设置适合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还要设置好课堂流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语文课为例,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思考后由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请小组代表展示结果。每组成员为六个学生,分别按成绩由先到后编排为①②③④⑤⑥六个号。每次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展示结果。推荐①的,结论合理,可加小组考评分1分,推荐②的,结论合理,可加2分……以此类推,编号越靠后,结论合理,为小组争取的小组考核分越高。这种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相互监督、互助,在整个探究合作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3.让评价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评价。课堂中适当、正确的评价,能让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及优点、特点、缺点、弱点,能为以后的学习找出更好的方向,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能让老师及时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效率,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做出课程设置调整。
教学案例:9班是高二年级的理科班,刚开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极其被动,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成了课堂中真正的“陪衬者”。在形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形式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老师针对班级情况,在展示结果后,制定了学生互评、教师再评的评价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发现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提高,对语文课有了期待,课堂中普遍学生变得比以前更勤奋、更踏实。
新课标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那就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要辅助者,在整个课堂中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袖手旁观;既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又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既要信任、放手于学生,又要让自己成为整堂课的参与者……因此,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引导,对课堂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反思,对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创新,才可能把课堂搞活,把学生教好。
参考文献: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篇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特别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发展现代教育”, “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保证。
近几年来, 各大学的校园网络建设趋于完善, 电教设备和多种媒体的建设也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所以, 随着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多渠道、多方面获取知识的欲望的增强, 高校目前“数字化”学习态势业已呈现。但高校现有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因素不利于“数字化”学习的开展因素。所以, 研究、分析基于“数字化”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并构建学生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数字化学习的要素构成与特点
(一) 数字化学习构成要素
1. 数字化学习环境
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 (1) 设施, 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 (2) 资源, 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3) 平台, 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 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 (4) 通讯, 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 (5) 工具, 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 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2. 数字化学习资源
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 等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 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切合实际、即时可信, 可用于多层次探究, 可操纵处理, 富有创造性等特点。
3. 数字化学习方式
数字化学习方式具有多种途径: (1) 资源利用的学习, 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 (2) 自主发现的学习, 借助资源, 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 (3) 协商合作的学习, 利用网络通讯, 形成网上社群, 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 (4) 实践创造的学习, 使用信息工具, 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
(二) 数字化学习特点
1. 学习内容和资源的获取具有随意性
事实上只要网络系统具有较理想的带宽, 学生和教师就能够在网络和资源库上获得所需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和传递呈现方式的限制, 通过多种设备, 使用各种学习平台获得高质量课程相关信息, 可以实现随意的信息传送、接收、共享、组织和储存。
2. 学习内容具有实效性
通过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当前国内、国际现实世界中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 并融入课程之中, 让学习者进行讨论和利用。这种以现实为基础的信息利用, 将有助于学生发现知识并加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3. 对学习内容探究具有多层次性
数字化资源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共享性, 把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内容, 对相同的学科主题内容,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的难度水平进行探索。
4. 学习内容具有可操纵性
数字化学习过程, 既把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 同时又利用共享的数字化资源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这些数字化学习内容能够被评价、被修改和再生产, 它允许学生和教师用多种先进的数字信息处理方式对它进行运用和再创造。
5. 学习内容具有可再生性
经数字化处理的课程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采用新颖熟练的数字化加工方法, 进行知识的整合、再创造, 并作为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数字化学习的可再生性, 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而且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三、学生自主学习货币银行学的困难与成因分析
1.学习需要不明确, 学习动机有待进一步加强
少数学生学习货币银行学需要不明确或根本没有自主学习需要, 在这种状况下, 谈学习动机则缺乏基础。学习需要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 少数学生本身就没有学习需要或者根本就不想学习。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家庭方面的占绝大多数, 他们在学习上的盲动和无奈, 我们从以往的一系列的座谈中就能明确体会到。 (2) 一部分学生本身有需要, 但需要不明确, 这也不能使学生产生大的学习动力。 (3) 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存在的, 但学习需要不端正, 这导致了学习动机的不端正, 同样也不能产生学习动力, 从而不能引发自主化学习的行为。
2.对现代教育和自主学习的认知和适应尚需提高
有少数学生对现代教育和自主化学习货币银行学的认知和适应程度不够。有调查显示, 调查样本中有291人不太喜欢甚至不喜欢上网学习这种学习方式, 占样本量的27.6%。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宣传和教育不到位。对自主化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和教育不够广泛、深入; (2) 传统学习方式的禁锢和少数学生自主化学习素质低。师传生受、耳提面命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已经存在几千年, 并且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要想在短时间内提倡和养成自主化学习习惯, 不是件容易的事。
3.对资源的整合意识不强, 利用效率应最大化
调查样本显示,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利用多媒体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而且利用的种类多、学习时间长。但是, 仍有小部分学生自觉利用的多媒体学习资源种类少、学习时间也少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 学生素质方面的原因。少数学生对新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水平低, 且存在着适应能力差的缺陷, 这些学生不可能自觉地花费较多时间学习多种媒体; (2) 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有些地区的学生还不具有自主化学习的起码条件; (3) 自主化学习资源的数量和功能也影响了学生的使用。
4.学生间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不多
在参加现代教育学习的学生中间建立和重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调查样本表明, 少数学生间交流、相互学习机会不多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原因有: (1) 对交流和相互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传统思想认为学习基本上是个人的行为, 没有必要去与同学就学习进行交流; (2) 缺乏交流学习的一些基本条件。
四、自主学习货币银行学模式构建
针对货币银行学的教学特点, 根据自主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网络教学要求, 在金融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在课程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 以先进的校园网系统为依托, 形成了Blackboard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和货币银行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http://www1.aufe.edu.cn/college/jrxy/jing.asp) 形成三位一体、相互补充、互相依赖的网络教学特色, 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弥补了课堂教学的某些不足。
参与安徽省教育厅教研课题《基于数字化的我省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2007jyxm287) 和安徽财经大学教研课题《数字化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构建》 (ACJYYB200609) 的研究认为,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远程教育信息化进程迅速推进的要求, 目前应加快校园网络以及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步伐, 结合自身现有条件积极有效地开展“数字化”学习,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办学水平。
在今后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要做到:
1.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积极引导, 提高学生自主化学习货币银行学的认同感
从学生开始接触本课程的第一天起, 就要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货币银行学的课程特征、学习形式、教学过程、使用的教学媒体和教学环节等。在此基础上, 抓住时机, 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强化其自主化学习观念, 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货币银行学自主化学习习惯。
2.进一步加强货币银行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和整合, 引导学生自觉使用
在注意货币银行学课程资源建设的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使用适合货币银行学课程自主化学习的多媒体资源, 使货币银行学课程资源建设发挥最大效用。
3.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 侧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 仅有知识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来自于知识的创造力。在货币银行学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学生能力尤其是创造力的培养, 而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播, 还应进一步探索出更科学、更有效的货币银行学等课程教学模式。
4.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和老师间的对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的交流和沟通
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相对枯燥的说教而言, 具有无抵抗性、直接感动等特征;同时, 情感是培养学生对教师、现代教育和货币银行学自主化学习方式的归属感、认同感的重要因素, 不容忽视。增进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学习小组并使之良好地运行, 从而更好地进行协作学习, 共同提高。
摘要:目前, 高校学生“数字化”学习态势业已呈现, 但高校现有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数字化”学习的开展因素。根据数字化学习的要素构成及特点,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货币银行学的困难和成因, 提出自主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构建模式。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自主学习模式,数字化
参考文献
[1]孙莱祥, 张晓鹏.我国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 2001, (1) .
[2]葛晓春.基于Internet的远程学习模式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11) .
[3]朱安安.高校网络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探索, 2003, (3) .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篇5
湖北省嘉鱼县城北中学 陈宏阳 邮编437200 [摘要] 导学案自主学习模式,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快速的获得知识,实现了语文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导学案 导学 预学 研学 反思 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落实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阵地,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追求课堂效率,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获得新知识。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课题,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求,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下面结合语文导学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激情导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明确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成功与否,首先要看教师能否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激发调动学生,引导学生。在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我用东晋桓温带兵入川,士兵捉只小猿猴不放,老猿猴跟踪几十里,哭断肝肠的典故导入课文,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了诗的意境,然后我及时明确文本的要求,以导学案的形式指导学生自学文本。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要求学生齐唱《该出手时就出手》,使鲁提辖嫉恶如仇伸张正义的侠义性格在课前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探讨,为下一个阶段的预学做好铺垫。
二、课前预学——提纲引导,独立为主,合作探究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而不在于把知识背一遍”,学生只有成为主人,拥有尊严,感觉自信才能做好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主性的探索,课堂教学目标才能落实。当然自学环节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首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以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走进文本,导学案应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同时教师在学法上指导学生怎样阅读课文,把握重点、关键点,如何在课文中做笔记。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进行个别指导,及时点拨和释疑。
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重难点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这样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结合疑问及导学案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自学应以独学为主,对于一些探究问题采用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的方式。
例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经过导学环节后,我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自学提纲问题:
1、浏览课文,标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速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并理清故事情节。
3、品味语言 ○1跳读课文找出描写镰刀头羊外形、动作、神态的语段。(通过分析,归纳镰刀头羊的形象。)
○2品味斑羚飞渡的场面(思考其作用,品味其壮烈。)○3找出描写彩虹的语段。(讨论分析归纳三次对彩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感悟: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的?
学生以这组问题链为思考主线,通过自己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等几个环节完成,这样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自我感悟、自我探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三、课中研学——知识运用,能力提高,思维拓展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理解了文本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过程。
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经过导学预学两个环节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是否也是儿童的乐园?
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投入到了阅读之中,交流探究的气氛很热烈:有的说“百草园”的景很美,有的说“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虽很枯燥,但也有趣„„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氛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通过讨论比较,学生体会到了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心,从而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研学环节主要是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在研习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把文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补充探究结果,让他们各抒己见,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更正道理。
四、课后反思——当堂训练,类文反馈,及时评价
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布置导学案作业并督促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能当堂完成学习目标。
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求: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类文选择要有代表性,作业要有典型性;课堂作业要有层次感,适度和适量。
学生在课堂作业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应集中讲评,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然后请学生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感受,教师点评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篇6
一、转变观念,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应让位于学生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指导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宰,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
学生要转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不能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必须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也就是说学生要学到扎实的知识,首先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可能是什么,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在学习中,学生要主动选择和探究,要增强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动机的重要原因,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创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一)融洽关系
学生喜欢的老师一走进教室,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习积极性就容易调动。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注重沟通师生情感,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
(二)活用方法
吕叔湘先生曾说:“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的限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整理相关资料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见解,让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学。
(三)积极评价
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要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如在每节语文课开始讲课前,给学生三分钟自主活动时间,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由学生自己决定,有讲演、朗读、名篇推荐、成语赏析、学习经验交流等。人员安排采取轮流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展示完,要组织学生对展示活动进行评价。当上台展示自己的学生获得同学的掌声时,他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三、加强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建立一套自主学习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规范,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自主学习制度
学生往往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可以从学生入学起就抓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制定“课堂自主提问评价办法”、“自主预习制度”、“自主复习制度”、“自主读写制度”等,这些制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内容、目标、要求等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为了使这些制度能顺利执行,还可以采取督促和鼓励的办法。
(二)循序渐进培养习惯
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能一蹴而就。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只能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培养。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采取分年级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法。高一学生自主学习基础薄弱,可以着重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逐步了解、认识自主学习。在行为习惯方面,从容易做到的先做起。高二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自主学习后,动机和信心都有所增强,又积累了一些自主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具备了更上一层楼的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促使学生掌握一些自主学习方法。高三年级才是自主阶段,高三学生已经能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则重在指导,重在培养学生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能力。
四、优化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若能优化课堂教学,则有助于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鼓励学生自我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已经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总要等着别人解决,学习缺乏主动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自信心。
(二)指导学生自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指导课前预习: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从预习方面入手,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指导课内质疑解疑:大胆生疑,勇于解疑,有所创造,是从小就应注重培养的一种宝贵的品质。让学生提出学习困惑与障碍,然后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解决,那么,在课堂上讨论的、解决的就是真正的“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有关句段,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找出答案。
注重课外生活应用: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课后学习才是学生消化、吸收巩固的重要环节,切不可忽视。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学习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
高中生物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篇7
关键词:自主,预习,复习,检测
一、让学生树立“学习是自己的事”的观念
新课程理念提倡“不是逼迫学生学习”, 而是强调运用一切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角色, 自主、自觉地学习。因此, 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在上第一节课时, 我就跟学生约法三章:1.上课时大家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比如, 学习其他科目或者看课外书等。2.上课时大家可以自由地争论和争吵, 当然是为了讨论某个问题。3.如果实在感到课堂是无聊的, 可以从课堂上走出去, 但是前提是不要打扰和影响了其他同学。可以猜想得到, 当我宣布这些要求时, 学生都会一片嘘声, 表示不敢相信, 到了高中后还能遇到这样的有个性的生物老师。事实上, 我之所以敢这样和大家做出这样的要求, 就是我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地认可到这一点, 教师再费力效果也是很差的。那么, 有的教师要问, 既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那么, 教师要做些什么呢?答案很简单, 首先要让学生认可这样的观念, 其次, 引导学生爱上这个学科, 最后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实际上, 我的约法三章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 事实上, 生物课上并没有发生我所说的这些事情:大家做自己的事情, 或者感觉无聊然后自主地溜出教室, 却经常为了一个问题大家进行争论的场景还是经常遇到的。
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包括预习、课堂学习、复习和自我检测等几个环节,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从这些环节入手。
1. 让学生学会预习。
我的生物课是十分重视预习这样一个环节的, 并且预习的任务都要在前一天完成, 学生要及时把预习环节发现的问题反馈到我这里。为了大家顺利完成预习任务, 我提前给大家准备好预习提纲, 提纲基本上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 实际上就是自我解决一些问题的过程。如果大家对某个问题产生了疑问, 就及时地反馈给我。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我基本上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在这些问题中, 自然会有很多种类和层次,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通过其他同学自主预习所获得的知识或许就会解决, 这就是生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学生自主预习, 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那么, 剩下了一些比较具有难度的问题, 需要教师进行点拨, 那么, 教师就针对这些问题给学生点拨即可。这些问题多数是普遍性的问题, 对于一个具有求知欲的学生来讲, 在这样的过程中, 大可以充分争论、辩论甚至争吵, 但很少有人做些无关的事情或者是走出教室。那就意味着他失去参与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从而会与他人拉开距离。
2. 让学生学会自我复习和检测。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基本上是两种方式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一种是生生之间的互助, 另一种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大家自主地探究然后发现答案。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课堂学习完成后, 要告诉学生自主复习和检测的重要性。因为遗忘是避免不了的, 因此, 要注意及时复习, 在复习的过程中, 尤其要注意自己通过他人和教师的帮助才解决的问题, 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并试图用回放的方式把解决问题的思路重新过一遍。复习结束后一定要做适量的练习题进行检测。有时候, 觉得自己掌握得差不多了, 实际上一旦到了做题时, 才发行并不是这么回事, 学习是一回事, 真正应付考试又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 我教育学生重视平时的自我检测。自我检测后, 我都是让学生自己订正答案, 在自我订正答案的过程中完成第二次教育。
我的生物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模式是这样的:课前,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 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重点难点;上课时, 学生认真听讲, 大胆提问, 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课下, 及时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 自主练习、自主作业, 自主测验、自主订正、自主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学习时热情高涨, 兴趣浓厚, 自觉主动。
最后, 需要澄清一个错误的观点并不是学生自主就是不再需要教师的帮助了。这种观点之所以错误, 是因为错误地理解了自主的内涵。实际上,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由幕前走到幕后, 不过仍然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导, 发挥着组织者的作用。因此, 自主的课堂学习也是离不开教师发挥其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刘中标.如何构建高中生物课堂自主学习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1) .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篇8
一、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 结合数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认为自主探究性学习应具备以下特点。
1.其教学目标是开发、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从教育对象看, 要求全体学生自主参与, 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3.教学关系为民主、互助、合作、协调发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 而不是指挥者。
4.问题情境、自主探究、交流反馈、启发导学、强化训练、迁移应用, 是其主要的教学程序和方法。
5.教学要素包括语言、教具、形象、价值、人际关系等。
6.评价方式是不仅仅关注结果, 更应关注学习过程。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十分密切。从教学角度讲, 所谓教学的结论, 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 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 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因此, 必须注重结论。但是, 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 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 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 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 结论就难以获得, 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化、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培养。所以, 不仅要重结论, 更要重过程”。[1]基于以上分析, 新课改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操作流程
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切入点,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 创设情境, 确立目标, 激发动机, 培养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使学生产生对具体学习目标的认识需要, 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望, 产生认知冲突。
【案例】在学习方程一节, 引入新课时, 教师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请学生想一个数, 不讲出来, 把这个数乘以3, 再减去4, 然后把运算的结果报出来, 老师即可猜出学生所想的数是多少。第一位学生报出的数是5, 老师就答“你想的数是3”;第二位报出的得数是0, 老师就答“你想的数是。学生顿感神奇, 于是对求出这样的数兴趣大增。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然后鼓励学生讨论, 若设这个数为x, 列出方程分别为3x-4=3, 3x-4=0, 从而可按等式性质求出x的值。学生需要学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 并为顺利进入后续内容的学习作了铺垫。
再如:在“有理数的乘法”一节中, 教材首先给出一系列算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中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使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当一个因数减小1时, 积就增大了。由此学生便可以自己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学生通过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还能感悟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 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使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 “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 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 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
不过,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 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 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二) 反馈交流, 点拨导学, 释疑解难。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通过多维互动 (同桌互动, 小组互动,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等形式)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获取反馈信息的途径主要有课堂提问、小组研学、启迪助学、点拨导学、学情检测等多维互动方式。让学生充分显现思维过程, 暴露问题, 以便教师适时点拨, 并具针对性, 从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课堂上注重设计诱发性问题, 引发灵感, 以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
(三) 强化训练, 总结巩固, 迁移应用。
这是对前三个环节的评价、发展和延伸。教师可以紧扣教学目标, 设计一些能顾及全体学生并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和设计巧妙、形式灵活、综合性强的应用题, 通过对这些题目的练习,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设计一些容易出错的题目, 旨在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对自己学习严格要求, 并时常进行反思, 这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实施纲要.
[3]王磊.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P89.
[4]曹炎.劳伦斯中学“自主研究”课程设置.外国中学教育, 1997, (3) .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篇9
2007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 (以下简称《课程要求》) 指出,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程要求》的指导下, 全国各高校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纷纷建设网络自主学习中心或者自主学习平台, 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普遍开展的自主学习, 多数实质上是局限于依托网络和多媒体教室的自主学习, 这只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忽略了课堂外教学的其他环节和媒介。我国学界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自主学习研究也局限于网络自主学习方面, 这与自主学习理论的本质偏差较大。
韩清林 (2000) 认为,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 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 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 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本文根据大学英语的《课程要求》, 结合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 构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第二课堂活动+学生自办媒体”三维立体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 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二、自主学习的本质
上世纪50年代以来, 学界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学派认为,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 是个体利用内部语言主动调节自己学习的过程;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 是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三个子过程;现代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 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 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刘昕2012) 1。2007年教育部颁布《课程要求》促使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 我国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内涵与本质也相继提出了各种主张。
杨明等 (2012) 、杜顺 (2010) 及谭小平 (2009) 探讨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岳好平和施卓廷 (2009) 进行了元认知实证研究和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以“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为关键词在知网上搜索2007年至今的期刊论文数达到548篇, 涉及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策略、模式、监控和评价等多方面内容, 但是对于大学英语课程非网络自主学习的其他形式和媒介研究较少, 这与自主学习理论的本质相去甚远。
三、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 激发学习动机
目前许多高校都有自主学习中心,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 但是网络学习环境不同于师生面授, 缺乏情感交流和及时反馈, 自控力差的学生往往不能合理利用网络中海量的信息, 反而在自主学习时间进行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等与英语学习无关的事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并非一日之功, 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的初期, 实施一些硬性措施杜绝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心聊天、玩游戏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利用多维度的自主学习活动创设丰富的情境, 通过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学习,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创设情境时, 一是注意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出发提出问题, 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提高网络学习的技能。二是考虑学习者的知识及经验基础, 使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目标, 增加学习者的信心。同时, 问题也要具有挑战性, 既可以启发学生思维, 也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三是考虑到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 设计的问题应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 让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亲自去体验和发现新奇、有趣的东西, 并主动探索答案, 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同时, 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思考和表现的机会, 小组成员在相互依赖的学习环境中接受新信息, 既锻炼了思维又开阔了视野。
(二) 加强学习者的控制权
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师生的角色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首先, 自主学习的教授方式应由“控学”转向“导学”, 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引导者和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和促进者。其次, 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变思想, 着重培养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适应无教师监督的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利用QQ、BBS、MSN、E-mail等网络工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再次, 将英语教学模式革新、学习资源利用与建设、教师与学生关系等融合到系统之中, 为学生提供与课堂教学同步的教学资源如优秀课件、教学参考资料及练习题等, 以便学生自主学习。最后, 在自主学习任务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 增强自主学习的灵活性、多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三) 打造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和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 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多但课时少, 高效的课后学习方法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在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时, 教师既要提供一些具有共性的学习方法, 又不能忽视个体差异, 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程度和自学能力, 采用课内教学与网络课后自主学习接轨、分级和大小班教学相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加自办媒体、学习型社团加群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充分拓展教学空间, 丰富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 为学生提供真实、丰富、多层次的学习资源和情景, 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三维立体”的自主学习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单纯以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和评价依据, 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监管难度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情况, 严重影响了自主学习的效果。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 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特点, 兼顾语言学习的灵活性及特殊性, 融合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既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又适应不同的教学实际情况, 从而较快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 开展分级教学和依托群组的自主学习
实施分级教学和群组学习教学,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感受和体验教学内容, 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 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教育理念, 同时发挥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两者的主观能动性, 优化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教与学的协调有效发展。
我国高校招生规模扩大, 大学英语课程呈现大班化的趋势, 班额普遍为60人以上。由于受地区和城乡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谢春林 (2008:89-90) 认为,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就是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 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 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 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学生管理制度等,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在讲授、辅导、练习、检测和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
采用大班小班结合的模式, 大班着重语言知识点的讲解, 提高读写课的教学效率;小班授课注重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兼顾语言输入的量和语言输出的质。大班教师应组织能力强、课堂驾驭能力强, 而小班教师要口语流利、善于与学生沟通。
建立群组自主学习机制, 每个班可以下设多个小组, 以每组10~15人为宜, 既可以方便老师调控又能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小组的建立兼顾优、中、差学生, 要遴选出一名精干、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全班选出两名优秀学生担任科代表, 在教师和各个组长之间起到很好的上传下达和协调的作用。群组学习机制能够加强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管, 引入群组间竞争和增强学生在群组内的贡献意识和自豪感, 将提高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第一课堂形成有益补充。
(二) 精心打造第二课堂活动
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 弥补第一课堂课时有限、语言输入不足、班额过大的缺憾,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放、灵活和广泛的优势特点,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第一, 开展各类英语竞赛活动。例如, 英语朗诵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电影配音大赛、英语话剧比赛、英语翻译大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辩论赛、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大奖赛、手抄报比赛、英语写作大赛、英语书法比赛、单词王大赛等。力争每月组织一次竞赛活动, 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第二, 组建各种英语社团, 定期开展活动。举办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文化节、诗歌朗诵会等活动, 特别是在西方传统的圣诞节和万圣节, 举行圣诞晚会、化装舞会, 让学生亲身感受浓浓的西方文化。第三, 开设英语读书会, 每月一本双语读物或者一篇美文, 由任课教师推荐给学生阅读, 每月末主办读书会活动, 集体讨论该书或者文章。教师作为嘉宾参与讨论, 学生分班轮流主持该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根据学生的兴趣也可变通成为英文影视欣赏俱乐部。第四, 开设英语讲座,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束定芳和庄智象 (1996:134) 指出,
要想学好一个民族的语言, 就必须了解一个民族的脾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面信息。而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仅靠课堂的语言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使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总之, 第二课堂活动由社团统筹安排, 学生分班轮流组织,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开设自办媒体
将学校调频台与大学外语教研室进行优化组合, 建立校英语广播台, 利用网络开办英语学习报 (网络版) , 由学生分班轮流播音和采编广播台节目, 学生分班分小组负责英语学习报纸的各个板块, 形成学生当主编、教师负责定稿和监管的模式, 教师将完成的情况作为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评价依据之一。将自办媒体的规划和建设的工作纳入推进大学外语教学计划之中, 拓展应用范围, 发挥更大作用, 使英语广播台和英语学习报纸工作成为大学外语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内容丰富多样的英语节目和贴近学生生活的英语文章, 为语言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轻松有趣的环境, 不但充实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又培养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多渠道的, 同时自主学习依托班级和小组完成, 可以增强学生的群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五、结语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言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解构, 也是一次教学观念的洗礼” (朱玉梅2007:49)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整合优势教学资源, 融合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创造性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台和自办的英语学习报, 建构能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三维立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该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和多元文化思辨能力, 增强其语言应用能力, 还能有效地促进提高其文化功底和对目的语的文化认知, 造就其强烈的跨文化意识, 从而切实帮助学生建构其语言体系、发展其语言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 使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杜顺.2010.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 (24) :145-146.
韩清林.2000.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若干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 (5) :55-59.
束定芳, 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谭小平.2009.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成人教育 (13) :119-120.
谢春林.2008.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法探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14 (3) :89-90.
杨明, 张兴梅, 韩梅.2012.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教师角色转变[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4) :110-112, 116.
岳好平, 施卓廷.2009.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J].外国语文, 25 (5) :157-160.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篇10
关键词:自主学习,历史教学,交流反馈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为教学活动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 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它深深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此背景下,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历史老师必须摆正师生位置,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他们能发挥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素质, 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作为新课程重要的课程目标而备受瞩目。
一、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问题。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 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 与他人互动, 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布鲁克斯提出的建构主义课堂教学原则是:1. 课程应当采取整体到部分的转化, 亦即着重核心的概念, 并且使用第一手材料与亲手处理材料的课程;2.学生角色转变为思考者;3.教师角色是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生的问题及见解的传递者与调停者;4. 评价是基于教师对于学习状况的观察和学生作品的展现。
二、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内涵
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 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 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 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 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 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三、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环节
自主学习模式一般包括情境引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交流反馈等四大环节。
1.情境引入环节。
良好的情境教学, 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认识活动, 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 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一环节的主要作用便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情境, 明确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有序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通过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背景资料, 营造一种乐学的氛围。比如说可以结合时政热点, 引出历史问题, 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自觉地进入自主学习。如在《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这一课的教学时, 我先投影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候选人克里和布什电视辩论的新闻图片, 要求学生讲出图片反映的时政事件后提出问题:“从这则新闻图片中, 同学们可以知道美国总统是怎样产生的吗?美国总统有哪些权力?总统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处于什么地位?”在整个过程中, 老师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 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敢于学、乐于学、全身心学。
这一阶段,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编写自学辅助提纲的方法, 让学生知道该学什么, 学习应达到什么程度。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学习。如在学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节时, 可以设计以下一些问题: (1)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而不是其他国家? (2) 你能简要叙述一下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吗?在工业革命进程中, 各个部门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3) 法国和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如何?影响其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4) 试从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5) 工业革命对中国有何影响?
2.自主学习环节。
自主学习模式的最基本环节是自学学习。即根据第一环节所确立的目标与任务, 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学习提纲的指引下,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对照教材, 收集材料, 逐一解决问题, 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活动,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过程, 而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这样, 就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一次深刻的锻炼。
3.小组合作环节。
这是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在自主学习阶段, 有些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已经达到了某些目标, 有些可能没有达到。有些问题学生已经解决, 但有些疑难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时候教师先不要讲解,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通过集思广益, 互相合作, 引导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 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行讨论、辩论, 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相互补充、启发, 使学生在讨论中逐步弄清问题的思路和结论。在小组讨论中,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反馈情况, 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 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正确结论, 及时给予个别辅导和点拨。经过小组的讨论与总结, 在自主学习环节中所出现的零散问题得到了集中, 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
4.交流反馈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可就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与同学交流, 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同时教师要适时引导, 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 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 通过师生互动, 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要针对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 给予适当的评价, 对不正确的观点要及时更正;对有疑问的同学要给予及时指导;对新颖、独特的观点要及时鼓励。这样, 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成果得到了分享, 知识得到了掌握,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自主学习模式的关键
1.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高质量完成的保证, 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家长式教学法, 教师是课堂的“家长”, 学生完全处于从属地位,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 学生只能顺从, 没有学习自主权。而自主学习需要有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 创造以尊重、民主、发展为原则的师生伦理关系。教师真情对待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 公平地对待学生, 不能厚此薄彼, 这样学生才能最大程度地投入自己的学习热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的真情投入, 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2.要建设“有力”的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 也是自主课堂模式成功的关键。科任教师应该和班主任协调配合抓好小组建设。组的划分应以“优势互补、民主集中”为原则, 合理规定人数, 充分考虑学生基础、性别、个性、爱好等多方面因素, 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尽量平衡。教师推选每个小组的学习组长, 学习组长确定后要进行定期培训。明确组长的工作职责, 合理调配组员, 培养合作氛围, 落实“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管理模式。科任教师要和班主任一起做好小组建设工作, 针对小组成员的特点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定位, 让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学科的科研组长, 积极参与管理。
3.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奖励机制。
评价奖励机制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长期顺利推行的保障。为了有效推进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过程性、鼓励性、鞭策性、合作性、差异性原则, 以小组为评价单位, 用量化的方式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当然, 量化的过程必须是公平、公正、公开的, 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 起到“奖优罚懒”的作用。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篇11
一、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其显著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学生由于年龄,情感,意志,兴趣和能力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课堂教学实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不能一刀切,应该有不同的阶段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强中高年级学生随着年纪的升高,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自主性有了发展,依赖性逐步减弱,初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实施时要视年级的不同,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主从关系. 尽管学生学习有依赖性,但绝不能包办代替,要尽可能让他们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主能力不断提高和发展,为以后的独立做好铺垫. 同时,“主导”和“主体”又要具体落实到训练这条“主线”上,离开这条主线,“主导”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就会偏离教学目标.因此,每节课都要求教师依据大纲、教材以及学生实际来确定课时训练目标,重视训练设计,训练时间,有效地增强效果.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个体的自尊心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实践学习和生活培养起来的.教师要以良好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清除学生畏惧,紧张的学生心理,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议、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重要.另外,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每个学生的心里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佳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2. 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就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学时不要做过多的铺垫.形式和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知识实际,让学生通过旧知识联系迁移到新知识.这样能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3. 提供自主学习的形式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所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做到七个让,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学具让学生操作,算理让学生讲述,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推导,难关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全过程.而且参与要多样化.例如质疑问题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当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参与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不同的.
三、改革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1.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主动地学习数学.如在新课的导入上,应充分考虑鲜明的形象性、内容的新奇性及与生活密切相关性等.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安排上,教师抓住“求平均数”的意义便于比较,采用“猜一猜”的方法,让学生说出哪个小组学生成绩好?学生积极动脑,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第一小组学习成绩好.理由:高分在他们组;有的说:第二小组成绩好.理由:他们总分多.有的逐个比较,也很难说清哪个小组的成绩好一些,于是产生认知结构内部的不平衡.这时,教师提出:想知道比较的方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设计,既从知识上起到辅垫作用,老师使学生懂得了“求平均数”的意义,又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更从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上引发了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建立了“求平均数”的概念.学生思维积极,课堂气氛活跃.然后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为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认知环境.
创设情境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创设悬念.
例如,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时,安排一个“猜纸牌”的游戏:请学生把手中的纸牌乘以8,再减去4,然后叫他说出所得结果,依次猜出其手中牌,倘若某学生所得结果是60,通过解方程8x-4=60,即猜出这张牌是8.这个游戏对初一学生来说,在老师“猜”对几个学生手中牌后,学生对老师“本领”甚感惊讶,此时教师顺势推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生求知欲也大大激发.
2. 注重合作交流,促进自主发展
如何加强生生,师生及组际间的合作,讨论与交流,加强反馈与调控,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吸引到积极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活动是由众多的个体活组成的.课堂上,鼓励学生把尚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老师不要急于讲解,而应请组内或班上学习较好的同学上台做“小老师”,大胆讲清自己的思路,这样成绩好的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有一种成功感,自豪感和荣誉感,而台下的学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带着“看你讲的,我能不能听懂,我来评价一下你讲得好不好,对不对”的心理听课,从而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增加了分析的能力.此时,教师不仅要当好虚心求教得“学生”,还要做好导演工作,及时加以启发,点评,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与讲解,调整好课堂的学习氛围,避免出现“你讲你的,对了与我无关,错了我也不管”的局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教学中来,使整个班集体的气氛达到促人奋发,紧张而不失热烈.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篇12
一、构建自主学习课堂的必要性
1. 革新教育模式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展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是不利的。因为现代知识更新速度逐渐加快,科技发展也越加迅猛,单纯靠老师讲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如果继续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势必会造成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缺乏未来的竞争力,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对于课堂模式进行改革。
2. 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随着新课改力度的加大,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要求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呼声越来越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贯彻新课改政策的基础上必须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起来,这样看来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则是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3. 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科学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而在这个时代单纯靠老师来传授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这个时代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自主能力。小学基础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学习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
1. 把握教学的主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功,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应有整体把握,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掌握教材所讲授内容的要点。这样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课堂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就能做到游刃有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会更有侧重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高效提升,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课堂的高效性。
例如,笔者在讲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四季》一课时,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仔细研读,并针对课程内容设计了很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卡片,在教学的时候适当通过教学的小卡片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自身去探索教学内容,从而完成自主学习过程。
2. 尊重学生的需求
在构建自主学习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正确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正确引导,还应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通过教学设计逐步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独立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多起到的是指导作用,而不能过多干涉学生。
例如,笔者在讲授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这一课时,在让学生进行了自主预习以后,在课堂上自主讨论,让他们评判各个动物的做法,然后以小组形式让其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再把难以解决的问题放到班级里解决,然后我再就他们的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他们可能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样整个课程的连贯性就得以达成,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3. 平等的交流
在构建小学自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授课时,在维持教学主线的情况下要更多让学生为学习做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和学生平等交流。教师在交流时不要总想着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哪怕在教师听来再不成熟都应该耐心细致地听完,并和他们耐心交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笔者在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时,很多孩子在讨论的时候各自侧重点不同:有的认为哪吒太可怜了,有的认为小白龙太可怜了,这样在学习时就会出现分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从小朋友的角度出发,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讨论。
小学是学生开始正式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习行为以及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于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因此,教师要想办法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从自身做起,提升能力,尊重学生的需求,努力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模式,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如何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毅.在语言的丛林中穿行:谈小学语文品词析句的实施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2).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推荐阅读:
自主构建模式05-19
构建自主学习力09-19
构建小学英语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05-24
化学自主课堂的构建10-19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力08-26
教是为了不教--浅谈自主探索学习式教学的构建策略(教学论文)07-13
学习模式构建08-29
政治自主学习模式07-06
自主学习课堂模式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