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心得

2024-09-01

几点心得(精选12篇)

几点心得 篇1

素质教育的今天, 数学差生是否会增加呢?这是老师和家长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学生自我学习的时间增多了, 利用这些时间学生都去做什么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全程监督和引导。

教育心理学认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这是一种需要, 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 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 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习动机是在不同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现象。

一、端正办学方向, 排除心理障碍

要唤起差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在于端正办学方向。首先, 教育部门要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 不以各种形式对校长和教师施加压力, 不下达升学指标, 不以升学率高低对学校和教师进行奖惩。

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国家合格人才, 是学校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差生不是不能转变的, 教师在差生转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学习条件、智力发展特点和学习基础的不同, 学生学习进度就存在阶梯, 其成绩就存在差异。教师对于那些思想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积极地接近他们, 善于和他们谈心, 在交谈中帮助他们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 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使他们感情上得到安慰, 理智上得到调整, 自尊心获得补偿。

二、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在于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 把学习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而对于思想和学习不太求上进的差生, 又必须把社会需要与他们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使他们有一种“危机感”, 以促使其逐步产生学习动机。例如, 为了帮助一名身残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班主任与他多次促膝谈心, 启发他认识到, 当今时代需要有理想、有知识、身体健壮的人。身残无法挽救, 只有刻苦学习好文化知识, 获得一技之长, 弥补身体上的缺欠, 将来才可能符合社会需要, 才有出路, 要向张海迪学习。与此同时, 通过多种方式给他补课。结果, 这个学生确立了一个初步奋斗目标。

三、组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化知识的作用, 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 从而引起学习的需要, 产生学习动机。

四、帮助积累知识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当某一方面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水平时, 就会产生对这类知识的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差生积累知识。

五、利用原有动机迁移

在学生没有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 利用他们所喜欢的其它活动动机, 使这种动机和学习发生关系, 把它转移到学习上去, 从而产生学习要求。

例如, 某位差生, 喜欢画画, 当班内开设“字画栏”时, 他积极投稿, 为鼓励他, 教师特意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在他画画兴趣达到高峰时, 教师启发他说, 画画与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很有关系, 大的画家都是知识修养很高的人, 你要想在画画方面有所长进, 有所建树, 就必须好好学习。教师的一番教导, 使他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 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转

六、制造“饥饿感”, 培养学习动机

所谓制造“饥饿感”, 就是使学生从“饱食终日”的心理状态下摆脱出来, 使之感到某种精神上的“饥饿”。

现代的学生一般都过着优裕的物质生活, 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有的无所用心, 不思进取, 甚至精神萎靡。对于这种学生, 恢复制造“饥饿感”的教育, 乃是重要的课题。信息如洪水汹涌而来, 不知“知识饥饿”的学生是很多的。例如觅书的需求源于知识的饥饿。对于不知“知识饥饿”的学生来说, 书籍不可能是需求的对象。当教科书及其它书籍源源不断地提供在他面前时, 他是不会主动地寻觅书籍的。这样, 信息过多剥夺了知识饥饿感。因此, 提供给学生的书籍不能过滥。即使教学上必要的读物, 也应当等待有其必要时予以提供, 无论在学校、在家庭, 不宜提供过多过滥的参考书籍。再者, 作为积极的动机, 应通过种种的体验, 使之意识到“未知的世界”, 培育求知欲。觉悟到无知, 是制造“饥饿感”的契机。在这里, 必须使学生直面未知的世界, 如果把学生紧紧捆在课桌上, 这种体验就少了。从广泛的体验中培养兴趣和爱好乃是培养动机的重要教育。

七、成功率与差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1.布置适于学生能力的难度恰当的课题。课题不能过难, 也不能过易, 以成功率符合要求左右为宜。遵循这一原则选择学习课题, 会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不过, 现实的状况并不可能那么理想化。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 面对数十名学生布置同一课题,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成功率在1/2者, 仅仅是其中极少数的学生, 对于其他学生来说, 要么太难, 要么过易。在学习课题和学习时间上对全员提出统一化的要求原本是不合适的。因此, 需要在现行制度条件下, 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谋求个别化。

2.引导学生拥有适于自身能力的要求水准。成功与失败, 是受达成水准与要求水准之差所制约的。如果达成了要求水准以上的成绩, 应判断为成功。

3.使学习课题与学科的价值判断多样化。无论什么课题、什么学科, 在能够达成的场合, 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考试体制下的学校里, 只要取得了高分, 而且主要学科取得了高分, 就被认为是成功了。

总之,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关注, 与关心差生, 要努力培养差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差生转化。

几点心得 篇2

短线出击一定要赢,而且要赢得漂亮,卖出时要“恩断义绝”。一年200多个交易日,你打算出击几次短线呢?大可不必每个交易日都冲冲杀杀,笔者是一个股市中的新手,鼓足勇气在这里写出自己的短线操作体会。

一、买在强势股调整的第一个小平台神秘的第五、六根线的底部,第七根线必是大阳。

二、强势股的第一个涨停,第二天回踩不破三个点,可在底部买进。

三、强势股第一个上冲涨停的8个点左右横盘时可买进。

四、强势股连续三天跌停,在跌停位置可买进。

五、近期热门板块中最强势的那只股票出现第一根阴线时可逢低买入。

六、5日均线向上且有一定斜率的,中长阳放量创新高回抽至5日均线企稳时可买。

七、权证串阴洗盘结束时,第一根小阳线的底部可进场。

八、每日量比榜和成交金额榜是短线的黑马榜。

九、强势上攻的股票出风险公告时,开盘打下去就买。

十、ST股票摘帽那天买入。

十一、5分钟涨幅榜上出现过的小盘股可重点关注。

十二、白线和黄线距离突然垂直向上拉大时可卖出。

十三、反弹超过三根阴线的15%—20%应卖出。

短线卖出后就不必期期艾艾,卖出的股票就是第二天飞上了天也没什么可后悔的。短线就是“绝情剑”,一买一卖的任务完成后,何必管其后的结局呢。我的短线故事就是每天在开盘前把上面的总结背一遍,然后忘掉所有一切,在这张网里等着鱼上钩,今天没有就等明天,一周没有就等一月,期待中的那条鱼上钩就全仓杀入,不符合条件的一概不加以理会。

教育“问题学生”的几点心得 篇3

第一,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慈母心,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要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他们。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给一些有学习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随意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其实,犯错的孩子迫切想得到的是宽容和帮助而不是粗暴的批评和处罚。他们正是通过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不断成长的。诺贝尔生物奖的获得者,发现糖尿病的克星是胰岛素的英国生物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就是 问题学生 ,那时他偷偷的杀死了校长家的狗。原本会因此遭到严重的处罚,但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的校长,把处罚变成了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圖,这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成为了伟大的生物学家。所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也是老师用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学生,使他们向上向善的时候。

第二,教学过程中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 问题学生 的主动性,让他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因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人公意识淡漠,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自我约束意识不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他们的主人公意识,让他们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调动他们去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使他们的素质有所提高。

第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班集体是学生乐于参加班级教学活动的前提,而问题学生?在思想上、学习态度上、学习方法上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所以,作为老师不仅要尽力热爱他们,尊重他们,而且应尽力做到态度温和,多鼓励表扬,少批评压制,讽呈现民主、平等、信任的气氛,提供给学生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竞争,争取表现,这样才能实现提高他们的目的。

第四,让问题学生体会成功是培养其自信的最好办法。大部分的 问题学生因在成长中屡遭失败,容易导致自我否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局面。这时只用?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方式引导他是不够的,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成功是成功之母?的理念,让学生享受成功,从而树立自信,以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所以面对学生的失败教师最应该做的是安慰或鼓励,是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是让学生从教训中得到经验,是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强学生成功后的信心。而不是责难、挖苦,使他们形成自卑的人格,产生自我否定的倾向。达、芬奇画鸡蛋画了一百次都没有成功,如果不是老师的鼓励就成就不了这位世界大师。这就是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培养其这自信力的最鲜活的例子。

第五,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同学生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师生变成朋友,学校变成乐园,让学生不觉得你是老师,你才成了正真的老师。而问题学生由于或胆怯或自卑或厌世或浮躁或资质不够等原因,所以特别渴求和珍惜老师的关爱。老师每一个关爱的眼神,每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会产生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他们自觉的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愿意接近老师,希望跟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心迹。所以,老师要先成为他们的益友才能成为他们的良师。老师用心灵感受其心灵,用感情赢得其感情,也就赢得教育、提高、发展他们的机会。

所以,只要不存在单一、呆板、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就不会存在所谓的问题学生。因为是泥土就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就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会发光。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

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篇4

讲台是教师的舞台, 教师要想把这台戏唱好, 必须预先进行创作、设计。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的过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 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学生才有了安全感, 才能充满信心, 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 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 敢于质疑。这样, 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 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即亲其师, 信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 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的希望,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 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二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 一个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数学课中, 如何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 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 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 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 尊重需要, 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 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平行线时, 利用多媒体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起欣赏, 当可移动平行线呈现在学生眼前时, 我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未知的知识了!我适时地提出:“你们想问平行线什么呢?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数学之中, 也就是“融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 有了它, 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理解佳境。

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表明, 教师给学生自信, 学生就会有很高的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 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 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 而教师的作用, 就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 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 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 注重实践, 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 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 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 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 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 推荐给学生阅读。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 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理解和思考把感情表达出来, 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 在生活中学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一直以来,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离我们很近。这样, 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应用数学的地方。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眼里有资源, 心里有数学, 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五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 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 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 淡化分数的概念, 使“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 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原则。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 会不断地追求, 不断地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原创)工厂管理几点心得 篇5

1、一切管理措施必须公司和职工双赢为目的(现实的和长远的目的)

2、一切基于维护公司大利益前提下争取职工小利益(必须把握的尺度)

3、尽量公平、公正、公开(详细的制度制定和坚决不懈的管理落实以及完善的控制机制、细节的生活措施)

4、多下现场(发现问题、体会情况、随时身体力行)

5、不摆架子,努力合群(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平易近人)

6、给予小恩惠,小福利(夜宵、重要岗位保险、奖励、培训)

7、给予人文关怀(电视、卡拉OK、阅览室、羽毛球、网吧、表扬公告、疾病关

护)

8、完善激励机制(工资体系、奖惩体系、激励机制)

9、完善现场环境(5S、标语口号、消防、卫生)

生物教学的几点心得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30-01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此说。我是这样来理解这句话的: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善”、“美”,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热爱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下面我就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促使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 关爱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成为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愿意亲近老师,相信他讲的道理,喜欢听他的课。 如生物复习课,单靠教师的讲评,很多时候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并产生厌烦情绪,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不但能激活思维,展现个性,还能拓展知识领域。如高三总复习开始,即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所学每个章节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形成体系,同时提倡用图、表等表现出来,并要求一组学生评价其他组的成果,与老师的归纳结果进行比较等,最后完善自己的总结。这种复习策略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在增强生物学知识同时,情感交流也得以较好的实施。

2 激情昂扬,感染学生

教师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试想,一个教师上课表情平淡冷漠,严肃有加,那么必然会产生冷淡、沉闷的课堂气氛,必然会抑制学生学习兴趣,窒息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必须让课堂充满激情,焕发生命的活力。 当教师面带微笑的站在讲台上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当学生精神不振时,我就暂时停下来,讲个故事给他们听听,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发挥集体的力量,启迪每个同学的思维;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会用微笑来鼓励他,唤起他前进的力量;当学生有了进步,哪怕是细微的进步和变化,我都及时地给予赞许的目光……在这样洋溢着激情,充满着情感与智慧交织的课堂上,学生学会了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知识的惊喜,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就会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美好境界。

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

第一,教师要加强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思考,刻苦钻研,发掘教材中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掌握的教材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第二,教师要研究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的个人特点,进行学科教学与情感教育。只有了解他们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了解在讲课与科学实验中认知规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应用,激发其活跃的思维,使之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学生充满真挚的爱。第三,提高教师自身语言修养。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感情,生动形象,能感染每一个学生。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着重知识的传授,忽略情感的培养。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要启动学生的真情,课堂教学语言至关重要。

4 实施多元评价

生物学科在课堂教学外,还可采用多种实践手段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如组织野外考察可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调查中学生视力,培养保护眼睛意识;还可通过制作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课外教学方式,开展情感教育。另外必须重视实验,通过实验,学会科学、客观地认识自然与社会。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智,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可见,由于生物教学的多样化,以单一考试评价学生能力是难以实现其教育的全方位作用的,只有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才能达成教育目标。教师评价:教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水平是否提高,教师的评价应该多激励,少批评或不批评,立足于班级,既要将学生放在一个班级中做横向对比,同时与其本人的过去作纵向对比,找出优点加以表扬。学生自评:学生要自我反省,看自己的情感品质是否进步,存在哪些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过程评价:教师既要关注教育结果也要關注情感的形成过程,摸清情感发展规律。

结果评价:教师通过分析、比较学生的情感状况,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5 结语

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心得 篇7

一、巧用古典诗词诠释化学概念

在许多情况下文科与理科仿佛是两条不会相交的平行线, 但是, 如果你能恰到好处地使它们相交, 那就会收到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快乐学习的效果。例如, 学生在初中化学开篇就碰到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 过来人会觉得是小菜一碟, 但对初学者而言, 却如雾里看花。这时教师如能拿出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两个几乎人人皆知的主角——孙悟空和猪八戒来比喻: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就像孙悟空翻来变去, 到头来还是孙猴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就像猪八戒由天蓬元帅变成丑猪头后, 就再也变不回去了。又如学生对混合物和化合物也经常分不清, 教师应告诉学生:混合物重在“混”字, 是指不同的几种物质简单地混在一起, 彼此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可用物理方法把它们分开, 它们各自的性质还保持原状, 是一种陶渊明《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关系;而化合物重在“化”字, 是指不同的几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后生成的一种全新、稳定的纯净物, 用物理方法再也不能把它恢复成原来的物质。

二、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 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 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 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 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 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 否则学生就容易将一些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当成是单质 (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白磷与红磷的混合物) , 因为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同时也可能将食盐水、糖水、碘酒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 (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 氧化反应的槪念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在授课时就要特别强调该概念中“氧”字后面没有”气”字, 这个氧既包括氧气也包括后面将学到的氧元素。

三、剖析概念, 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 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 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 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 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 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 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个要点剖析清楚, 归纳成四个要素,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 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 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 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 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 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要点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 缺一不可。

四、形象比喻, 浓缩精华

在学习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等概念时, 可以根据它们的内涵特征, 分别用几个字来记住它们:化合反应——“多变一”, 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分解反应——“一变多”, 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催化剂——“一变二不变”, 能改变反应物的反应速率, 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又如在教元素符号时, 可以打些形象的比喻, 使学生容易记住这些符号。例如:氧O——被蚊子咬时很“痒”, 同时长个圆圆的“0”, 硫S——一条“S”形弯弯曲曲的小河在“硫”淌。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 有不少学生总是忘记配平和标上气体号“↑”、沉淀号“↓”, 为此可以提醒学生要“左顾右盼”, “上蹿下跳”, 既形象又贴切。在讲到离子符号与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时, 学生对二者很容易混淆, 可以告诉学生从三个方面去区别:其一方位不同, 离子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放标记;而化合价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放标记。其二标记的顺序不同, 离子是先数字后正负号 (且数字为1时不用写) ;而化合价是先正负号后数字 (且数字为1也要写出来) 。

班级管理中的几点心得 篇8

一、“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要抓好班风学风就要做到:“手勤”,平时看到班级里有垃圾出现,不是批评学生,而是亲自伸伸手、弯下腰,把垃圾清除掉,以自己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来感染、感召学生;“腿勤”,有事没事经常到班级里去转转,早晨的第一件事去看看教室,看学生是否到齐,和学生交流几句;“口勤”,多与学生进行生活上、心灵上的对话交流,多关心学生学习以外的生活,多鼓励学生,多以善意的口吻提醒学生,叮嘱学生时刻注意安全。正是班主任的“勤”,为班级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然条件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立规矩。立规矩,就要把握一个“严”字。“从严治班,从严治学”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有纪律、守秩序、懂礼貌”。其次是立制度。要结合班级的特点、各位学生的个性,制定出班级的管理制度以及班规。“严并不等于严酷、苛求,应是严而有情,严而见爱,刚柔并济”。要有严格的要求,严格执行,班级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前行。

三、“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核心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的爱远比对学生的说教有效果。对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一是用爱心去打动学生。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必不可少的就是真诚地付出。以心换心,跟学生以朋友的方式交流,消除师生之间原本由不信任衍生出的鸿沟。其实只要和学生成为朋友,放下教师的身份,就会发现学生的精神世界很简单,彼此信任,教师帮助学生,学生体谅教师,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特别是住校生,除了要在学习上关心他们,更要在生活上对他们嘘寒问暖,“你今天吃饱了吗?”“今天天冷,睡觉请盖好被子。”虽然只是几句叮咛,却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打动了学生的内心。其次,用耐心去感化学生。我班有一学生,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我一次一次地观察,一次一次地鼓励,一次一次地与其家长联系,终于他主动找我谈心了,谈自己的想法、谈自己的理想,一学期后,他对自己的改变很惊讶,家长很高兴,我也感到很欣慰。

四、“细”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还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就要做到事无巨细,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

一是细节处鼓励,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哪怕是教师及家长公认的“学困生”,班主任教师也要善于从细节处入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鼓励,定会让他们找到自尊,树立信心。我班的一名学生,进校时在班里成绩不佳,但这孩子做事认真。在班会上,谈到做事的态度时,我以他为例,并列举了他做事认真的范例,希望全班学生以他为榜样。这一次鼓励,让他在短短的一学期中进步很快,现已被评为学校“文明标兵”。

二是细节处鞭策,学生都会犯错。假如班主任教师不注重细节,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可能就会失去教育的良好契机,再去“矫枉”必须付出“过正”的精力。

三是细节处安慰,学生在成长的各个时期,喜怒哀乐悲恐都很正常,班主任应该在孩子情绪出现波动时,及时疏导,哪怕是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呢?

五、“巧”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捷径

提高英语教学的几点心得 篇9

一、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 在我国, 英语的讲授和学习大部分通过课堂进行, 不像我们学习自己的母语时有自然的语言环境。而将多媒体手段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就会解决这一难题。

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的厌倦情绪, 大多源于教师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能够自如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便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记忆课文, 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习的动力。据此, 我在英语教学中大量制作教学课件、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将抽象的课文内容变成形象的画面,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促进了课堂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教学难度。既可以缩短教学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记忆效果, 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外语环境, 提高学生感知的自觉性,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都参与活动, 把英语教学变得更生动、更形象, 不仅有助于学生不通过翻译手段来理解所学内容, 而且促使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 加深学生的印象, 强化学生的语感。这样, 便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大幅度增加学生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机会, 有利地促进了英语知识的巩固和英语语言习惯的形成。因此,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二、英语教师的各种素质对英语教学起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应具备多方面的素养。

1. 语言准确。

在这一点上, 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比对其他英语工作者的要求要高得多, 因为教师是要将知识授予学生的。教师的英语不准确, 学生的英语必不准确, 以讹传讹, 遗患无穷。同样教师对学生英语的错误也不可放任纵容, 特别是书面作业, 更要一丝不苟地批改。

2. 知识丰富。

教师仅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 但没有书本知识就算不上一个好教师。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 丰富自身, 提高修养, 读书还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乐趣。作为英语教师, 应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也读杂书的习惯, 真正成为“博学之士”。英语课本知识涉及方方面面, 和各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有了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 对英语课堂教学会有很大帮助的。作为英语教师还应具有丰富的电脑知识, 这对于教学课件的制作非常有帮助。能熟练地操作电脑, 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做出非常理想的教学课件, 促进英语的教学。

3. 行为模范。

教师要为人师表, 不仅应“言传”, 还要“身教”, 以自己的行为做学生的楷模。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低级庸俗的笑话, 在课堂上攻击贬低其他教师, 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榜样”作用, 应尽量避免。

4. 幽默感。

教师不是喜剧演员, 但有一点幽默感对教学显然是有益的。在课堂上, 幽默的语言可以感染学生, 使课堂气氛紧张中有松弛,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5. 不偏不倚。

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 公平对待, 师生关系中不能分远近亲疏。教师因某些原因与某些同学交往多一些, 与另一些同学交往少一些, 这无可非议。但不能因此而表现出好恶, 特别是在考试评卷等方面。

6. 满腔热情。

英语教师要精力旺盛、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工作。应当热情开朗、朝气蓬勃。性格内向的人某些科目可以教好, 如逻辑学、语言学等, 但教人用英语交流就勉为其难了。因此, 性格外向、长于交流的人更适合做英语教师。

三、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非智力因素刺激下, 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知识掌握、智力发展和学科能力的提高等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启迪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核心。

1. 转变教育观念, 是学生接受创新教育的前提。

转变教育观念不应当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而应当具有具体的内涵。学生学习的兴致应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教师应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向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有中国特色, 又要广纳国外先进经验。这些方法都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品德为出发点, 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2.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接受创新教育的保证。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培养创造型人才, 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内外要采用肯定性和鼓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 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 要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关爱学生, 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 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使学生身心愉悦, 有安全感, 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在这种情形下, 学生才会思维敏捷, 才可能去探索、创造。

3. 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空间。

加强课堂讨论, 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疑惑是学生的本能,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沉闷, 创新又从何谈起呢?教师每讲一个问题都要给学生留出讨论的余地, 通过学生的说, 能及时地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创新。将英语游戏引入课堂, 在游戏中按照学生的想象力、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开展group work, team work, pair work等教学活动,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谈论、评价、反馈、倾听, 激励、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们课下搜集相关的内容知识, 互相展示, 扩大知识面, 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4. 重视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是学生接受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不教是为了学生养成一辈子自学的能力。”未来的文盲, 不是没有知识的人, 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 指导学生选择准确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钻研中学体育教材的几点心得 篇10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材,钻研,任务

1、钻研中学体育教材, 首先要钻研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性、科学性、目的性、任务及教学方法等

体育和其它课程一样, 总任务是教育和教养。各种练习主要是通过各自不同的内容、性质、特点来保证体育任务的完成。例如用来组织学生的队列练习和体操队形的练习, 学生身体负担并不太重, 技术也不很复杂, 但精神负担较大。进行练习时不但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 而且要全队整体协调一致。因此, 这个练习的特有任务是:在促进身体一般发展的同时, 巩固改进和提高队列练习和体操队形练习的技能;培养正确的姿势、自觉的组织纪律性以及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注意力和对时间空间的判断力以及集体动作的协同一致能力。

各种身体练习本身的特有任务虽然已固定, 但具体运用到不同年级中, 则又各有任务。以队列和体操队形两个练习为例, 在初中应熟练地在原地和行进间完成“圆形行进”、“队形变换”、“疏散和集合”的练习。而在高中年级则主要是在复习提高初中已学动作之外做较复杂的动作。具体任务的确定在不同学校, 甚至同一学校同一年级, 因班级不同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同年级的甲班的耐力较强而速度较差, 乙班则速度好而耐力差, 那么两班采用同一练习, 前者的任务应是发展速度, 而后者则是发展耐力。

如何把教材内容更成功地教给学生是极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 必须钻研教材的教学方法。好的教法不仅应贯彻各种教学原则, 还应适应教学的各方面情况。在运动技术方面,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整体法和分解法两种。

一般说来, 技术较简单的动作应该用整体法。较复杂的动作在不破坏技术完整性的前提下, 应该用分解法。不过这些方法用于具体教材时也会发生困难。例如教授“横跳箱的分腿腾越”, 一般教法都用分解法, 即先教分腿跳上, 再教分腿腾越。理由是可以“逐步地”掌握比较复杂的动作。后来有的教师主张用整体法, 开始就教“腾越”, 其理由是分两步教会破坏技术的完整性, 以至形成不良的动力定型。两者的优劣都不能机械地判定, 最重要的应该是了解学生。如果学生体能, 特别是支撑和弹跳能力较好, 又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那么整体法的教学效果会较好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力量和循序渐进原则, 主观机械地采用整体法或分解法, 不但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还有可能发生其它事故。

2、钻研中学体育教材, 其次要懂得如何钻研。要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阅读有关参考书刊。与教材有关的参考书刊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明确教材的任务、系统和教学方法, 使我们不致或少走弯路。中学体育教材最好的参考书是《中学体育教学参考书》, 关于教材任务有详细全面的阐述。但是要解决教材的一系列问题, 特别是教学问题, 还必须参考其他有关项目的理论和技术书刊。这些书刊的内容, 多是国内外专家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技术研究心得和科学实验工作的成就, 可以作为教学的借鉴。

预习教材。理论的讲解和技术的示范, 是教好一堂课的两个重要方面。一堂成功的讲解或示范, 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熟悉与掌握程度。因此, 在上课之前必须对教材进行预习。有些教师认为教材的动作简单, 或者认为自己有把握, 因而就凭经验上课, 这是不对的。要知道, 所谓学问特别是技术动作, 不经常锻炼便容易荒疏。“一曝十寒”、“临渴掘井”不仅不能“得心应手”, 还可能有错误, 甚至发生事故。教师因某种正当原因, 不能示范, 指定学生代做示范也是可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预习教材。所以, 在任何条件下只要教师的身体允许, 就应该充分预习。预习教材不仅能保证正确进行示范, 并且也是深刻领会教材、创造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过程。一般的身体练习都应预习。当然象游戏等技术要求不高的教材就不一定要预习。

思考分析研究。看参考书和预习教材, 只是理解教材内容和钻研教学法的步骤之一, 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看参考书和预习教材之后, 问题会接踵而来, 因此, 必须多加分析研究。预习教材是一种实践, 阅读参考书是“寻理”, 而思考分析研究则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唯一“桥梁”。例如, 某一教材的任务问题在预习中可能发生, 参考书也可能没有详尽阐述。这时, 就需要教师从教材的意义、系统和动作结构等方面结合预习中的问题和参考书里的理论原则, 加以反复思考分析和多方研究。而参考书里没有, 或者“语焉不详”的东西, 就需要教师用些工夫, 发挥智慧, 通过思考分析研究后加以创造。

钻研的方式, 可以个人单独进行, 也可以集体进行。个人钻研时间、方法等比较灵活, 集体钻研则可以集思广益。教材很多, 不可能短时间内一起全部钻研。因此, 首先应先从自己任教年级和当前必用的教材着手, 以后再按需要进行。如果时间允许, 把所有男、女生的教材都进行钻研, 那是最理想的。

透析渐变构成的几点心得 篇11

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形的变化。渐变的程度在设计中非常重要,渐变的程度太大,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了渐变所特有的规律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的感觉和视觉上的跃动感。反之,如果渐变的程度太慢,会产生重复之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设计时应考虑好渐变的骨式变化,让它既有规律性很强的节奏感,又有连贯一气的韵律美感。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思维匮乏、行动能力差、思路不集中等症状,针对这些经常出现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些办法,来改善这些问题。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具有创造性。在解答问题时,启发、鼓励学生采取一些新的思路或方案,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思维。

1.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在创造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灵活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也不能忽视聚合思维的培养。

1.3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创造想象对于各种创造活动都极为重要。也是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所必须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轰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启用新的教学方法

2.1旧有经验联系法

我首先应用了经验联系法,从生活中常见的渐变事物入手,讲解渐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觉现象,和透视一样,具有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视觉感受,同时具有空间的延伸感。使大家集思广益积极的去回忆生活中什么事物具备渐变的特征,例如:音乐运用渐变使音阶从弱到强,或从一个音阶渐变到另一个音阶;教材中层层梯田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语音室内电教器材有大到小的渐变;还有同学们在放学的路上,路旁的树木由高到底的渐变;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大地由暗到亮染上一片金黄的色彩的渐变,等等,都给我们带来有顺序、有节奏的形式美感。

2.2提问法

进一步使用提问法进一步进行引导,这些学生回忆出来的事物中,哪些事物属于大小渐变,哪些渐变属于方向渐变、位置渐变、形状渐变和颜色渐变。在这些问题中,除了形状渐变以外,其他种类都理解的比较到位。形状渐变属于旧有经验与科学概念发生了消极影响,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虽然从字面理解两个不同的基本形从一个形自然地渐变成另一个形。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应用的时候常常不知如何下手。不知道怎样从一个形体向另一个形体转变。这是渐变学习中的一个瓶颈。解决的办法是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对知识点先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演示手法讲述如何一步步从一个事物渐变到另一个事物的具体过程。

2.3鼓励、打压,鼓励法

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训练,使学生在勾勒草图过程应用形式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思考比较快,但不认真研究的同学,进行打压方法,对于自信心较弱,但愿意思考的同学,进行鼓励方法,从整个项目的思考来说,采取否定之否定的方法,也就是先鼓励、打压,最终鼓励的教学方法。

2.4手把手教授法

另外加强草图辅导工作,采取手把手教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重点及难点内容;

2.5以快带慢

由于有些难点内容不容易理解,出错率较高,要多进行分析总结;在学生中间采用以快帮慢的学生教授学生的方式,既提高了快同学的表达能力,又帮助了慢同学,对接受能力过慢的学生还要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直到化解难点内容为止。

3.设计过程

3.1课内实践

多媒体内讲完渐变的理论基础后,根据内容要求,让学生进行本构成形式的训练,以草图的形式快速地把这一构成形式表达出来。

3.2课外实践

课下在生活中去提取素材,找到自己的感受,然后回到课堂进行资料整理,运用所学的构成的相关知识,去表现这种感受,从而学会如何去创造形象。

3.3项目教学过程

让学生进行课程任务训练,根据构成的相关的知识点去完成课程任务,此课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并且与实际设计紧密相关,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1)将学生分为每六人一组,布置任务,明确要求。2)绘制草图。要求每位学生都对渐变内容进行素材分析和整理,小组讨论画出草图,每位学生独立尝试各种造型方法,再通过讨论找到最佳的草图意向(必要的时候由教师进行适当提示和启发)。每位学生都要先找老师审阅草图,草图通过才能进行最终的作品绘制工作。3)最终绘制出符合要求的平面构成作品。4)评论分析。通过以上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摆脱了以往依赖书本,完全地模仿别人的作品,而没有真正地掌握实际设计的方法,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的设计语言,即设计方法和程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结语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对于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和拿捏,通过不同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每个同学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教学相长,我在教学的同时也在不断总结经验,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并不断向教研室内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自己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伟,刘媛媛,顾万方.《平面•构成•设计》.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郑美京.《二维设计基础》.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关于后进生转化的几点心得 篇12

一.形成后进生的主要因素

1. 智力因素

部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差, 思维缺乏灵活性, 观察力低, 分析问题存在片面性和表面性, 常把现象当本质, 往往只抓住几个明显条件而忽视隐含条件, 从而导致错误。平时学习机械模仿, 生搬硬套数学公式, 靠“死记硬背”、“生吞活剥”, 知识“消化不良”。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先天智力的缺陷。

2. 思想品质因素

科学研究和无数事实表明, 大部分学生的智力差别并不大, 导致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包括思想品质。中下生并非都是智力差, 有一部分中下生智力并不亚于上等生智力, 只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想品质, 影响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上等生的智力也并非都好, 甚至有的上等生智力低于中下生的一般水平, 他们的学习成绩之所以突出, 是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的, 浓厚的兴趣, 坚强的信念, 顽强的意志, 刻苦钻研的精神, 即用良好的思想品质因素弥补了自己智力上的不足。而部分中下生思想素质差, 缺乏自强自立积极主动进取的精神, 没有长远的理想目标, 不能形成正确的动机, 对学习不负责任, 对作业马虎了事, 有时虽然认识上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但是他们怕苦怕累怕麻烦, 缺乏兴趣、不爱学、不愿学。

3.学习方法中下生数学学习方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不会阅读数学课本内容, 总以为阅读课本就是看结论, 呆读硬背, 不仅没有读懂读透, 而且应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都较差, 严重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

(2) 不能充分认识到老师讲课的重要作用, 听课抓不住重点, 导致顾此失彼, 精力分散, 听课效率较差, 部分学生又因知识缺漏较多, 往往听到一半就听不懂或似懂非懂, 有的因此走神, 瞌睡打盹, 有的干脆不听, 做小动作。

(3) 不懂不问, 一知半解。在学习数学过程中, 对某些数学概念、公式、定理, 一知半解, 对一些数学题的解法似懂非懂, 而这些疑难问题又不及时向教师同学请教, 结果疑团一个接一个, 日积月累, 问题成堆, 造成恶性循环。

(4) 识记知识多是机械记忆, 理解记忆少, 满足于记住结论, 而不立足于去理解、概括、联想, 导致知识网络不能完整地建立。思考问题常常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和影响, 不善于分析、转化和进一步的思考, 其思路狭窄、滞后, 甚至受阻。

(5) 作业怕难怕烦, 一抄了事。下课后不看书就做作业, 遇到容易的题目, 草草完成, 万事大吉, 遇到较复杂一点的问题, 就怕难怕烦, 抄别人的作业, 应付了事, 或者干脆不做、不交。作业或试卷做错了, 既不查问为什么错了, 及时加以纠正, 又不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评分析, 搞清错误原因, 以致一错再错。

4.环境因素在学校, 由于受升学率影响, 教师工作忙碌, 中下生较易受到同学和教师的冷落、批评;在家里存在家长期望过高, 中下生精神压力很大, 而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举动, 产生厌学或弃学。

由于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出现了初中学生从初一到初三数学后进生有逐年增加的现象。

二.转化后进生的途径

1.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激发兴趣, 形成正确的动机。具体做法如下:

(1) 利用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及一些数学史知识, 如《高斯童年的故事》、《勾股定理》、《房间装饰与几何学》、《陈景润中学时代的故事》等, 激发他们向数学家学习, 提高学生对学好数学的认识。

(2) 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 结合课程知识穿插讲述数学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和国防中的应用, 使学生感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懂得数学知识的重要, 并经常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使他们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和数学的美感, 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形成要学好数学的强烈动机。

2.从培养学生意志和毅力入手, 帮助中下生排除自卑感, 树立自信心。

由于数学连贯性很强, 而且需要一定推理演绎能力。中下学生往往是多次受过失败和挫折, 自卑心理严重, 信心不足。为此用历代科学家历尽艰辛, 百折不挠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教育学生, 使中后进生从中受到感触。同时改进教学方法, 进行分层次教学, 把学生按数学成绩从低到高分为A、B、C三组, 对A组学生放低起点, 多设台阶;对B组学生适度变化, 稳步前进;对C组学生注重综合, 发展能力, 在全局设计中既体现了层次鲜明, 又体现了相互承接, 使B组、C组学生可克服困难拾级而上, A组学生也能在老师指导和B、C组学生的牵带下上台阶。并创造一些让A组学生思考、运用和表现的机会, 他们一有进步就适当表扬鼓励, 从而使后进生驱散那枯燥烦闷的心境, 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产生能学好数学的信念。由于后进生心理素质差, 对困难承受能力弱, 受到任何一次挫折, 哪怕是一次测验的失败, 都会引起心理波动, 产生自卑, 丧失信心, 瓦解已经形成的正确动机。因此, 一方面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外科学家坚韧不拔刻苦成才的故事, 使他们懂得自信和毅力是科学家成才的基础和关键, 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确定适宜的留有余地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使他们在实现“近期目标”的成功感的推动下, 增强自信心。

3. 加强情感教育, 爱护他们的

自尊心, 使他们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教。

后进生自我防范心理较强, 一般对批评比较敏感, 受委屈易认为人家有意与其过不去, 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 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 要热爱学生, 以实际行动关心他们的成长, 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 及时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为他们创造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民主气氛, 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提问的场所、时间和机会, 使他们切身感到老师对他们是热情的、信任的和尊重的, 从而受到鼓舞和激励, 即使他们提的问题是多么地简单可笑, 也要鼓励他们把问题提完, 切不可泼冷水, 讽刺挖苦。实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要求作业, 对中下生作业批改多打√, 少打×, 在错处划红杠, 画圈圈, 批记号, 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 并要求其立即订正, 对问题出现较多的作业尽量面批, 当着学生的面找出问题给予及时辅导, 帮助其订正。每次作业批改时, 附加评语, 特别注意鼓励性评语。

4.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加强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指导, 从课本的各个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本内容, 做到:一粗读, 即边读边圈、点、勾、画, 大体弄懂教材内容, 对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二精读, 即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细嚼课文, 把握重要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及方法;三研读, 即当每章节内容学完后, 整理学过的知识, 弄清体系, 小结归纳要点, 形成知识网络。

(2) 抓教学过程听的指导。教师首先要重视知识形成阶段的教学, 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 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 打开“听门”, 专心听讲, 其次, 指导学生听课,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是注意听教师每一节课开始所讲的教学内容, 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及重点;二是注意听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关键部分的剖析和处理;三是注意听教师对概念要点的评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连;四是注意听教师每一节课的小结和对某些较难习题及例题的提示等。

(3) 注重学生记忆的指导。在数学教学中, 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传授记忆的各种方法:理解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 比较记忆法, 要点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 实验操作记忆法, 还应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尽可能利用手、脑、眼、耳等各种器官的作用, 促进记忆的深化。

(4) 严格学生纠错的指导。教师对中下学生作业可降低要求, 但对做错的作业的纠正则不能降低要求, 要严格纠错。要防止抄作业现象, 要指导学生搞清错误发生的原因。

5. 优化环境, 减少中后进生的心理压力。

在学校, 实行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减少升学对中下生的压力。对家长和社会宣传素质教育的好处和重要性, 使家长能正确理解和要求自己的子女, 对中后进生有更多的尊重和鼓励。另外, 应促进社会对优生优育的理解, 减少弱智儿童的比例。

上一篇:智能基函数下一篇:评估平台设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