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措施

2024-07-24

竞争措施(共10篇)

竞争措施 篇1

1 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早由两位美国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学家帕拉哈德和哈默, 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某一领域 (行业、产品) 市场竞争中所有的独特的、其对手难以获得的、能够使其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竞争对手保持优势地位并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能力”。笔者认为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理解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乡镇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所拥有的独特的核心能力。如地处西部的直辖市重庆, 以乡镇企业居多, 是西部重工业基地, 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乡镇企业曾经有力地支持了重庆市国民经济的建设。那么重庆市乡镇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从事国际化经营所拥有的独特的核心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2 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主要来自产权、技术、规模经营、财务管理和人才等几个方面。如:一些地区的乡镇企业在体制和运行机制上, 存在着产权不清、责权不明, 导致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产权主体缺位或虚位、政企含混不分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利益分配的公正性。产权模糊是影响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深层次的原因。

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很低, 企业主要依靠外延式扩张和专业户投入, 企业技术落后、设备大都比较陈旧, 很多都已属该淘汰的旧设备范畴, 真正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很少。这样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特别是在当今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 企业有被淘汰的危险。乡镇企业的技术优势往往体现在技术专利、技术诀窍、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上, 这些构筑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优势, 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乡镇企业以小型为主, 比较符合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简单的实际, 但分散投资, 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乡镇企业还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善的问题。财会人员素质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不严格、会计核算不科学等。例如:一些企业收款、出纳、会计一人承担, 钱帐不分管, 更没有复核制度;会计科目设置、使用不当, 随意增设、简化科目和核算环节, 不按核算规章全面系统地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等。

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的时代, 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目前如重庆市乡镇企业还是以农民工为主, 人才问题显得很紧缺。开发自然资源离不开人力资源。乡镇企业高水平技术、科学管理的缺乏, 是制约乡镇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严重障碍。

3 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措施

3.1 以技术创新提高乡镇企业产品质量

重视科技, 加大科技投入, 进行技术创新是转变乡镇企业经济增长方式,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选择。只有运用节约资本的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来推动乡镇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企业效益才能确保经济持续的增长、企业才能获得强大的发展后劲和旺盛的生命力。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乡镇企业融资渠道, 重产学研一体化, 如像重庆市荣昌县的乡镇企业发展, 县政府搭台, 充分发挥县域内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养殖技术学科优势, 使畜牧及其相关乡镇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乡镇企业在重庆很有名, 其核心竞争力得到巨大提升, 走出了一条县域畜牧特色经济的乡镇企业发展之路。还有技术创新应选好切入点, 而且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

3.2 充分发挥乡镇企业中人的作用

人和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充分发挥组织中人的作用对构建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人才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和确切的含义。对于企业来讲, 人才是那些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具有职业素养和较高工作技能, 能够持续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一个员工能够安心本职工作, 持续不懈地提高工作效率, 产生出高绩效就是人才。以此标准衡量, 企业中人人都是人才, 人人都可能成为人才。关键在于企业能否通过有效的管理将其协调和整合起来, 发挥其潜能。要建立适宜的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我国企业缺少的不是优秀的人才, 而是培育与牵引人成才的机制与制度, 缺乏的是优秀人才成长的土壤与舞台, 缺少的是优质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应学习世界先进企业接轨的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 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是由诸多因素共同组成, 但其中起到根本作用的还是人, 无论你是要树立品牌也好, 搞技术创新也罢, 搞管理也行, 都不能抛开人的因素而言其他。企业制定适当的人力资源战略, 借助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最终能综合企业各方面因素, 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3.3 提升乡镇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最具挖潜价值的富矿。企业文化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企业文化是万万不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总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它是企业在多年运作中逐步形成的甚至是固有存在的东西。根据调查显示, 重庆市乡镇企业的企业文化大都停留于口头。总以为口号喊喊、写写, 墙上挂挂, 激扬一番, 就是企业文化了。其实不然, 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样需要精心设计, 认真地施工, 有耐心、有眼光地培育。企业文化建设和提升包含对人的关注, 承担责任等。重庆市的乡镇企业应向那些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一流企业学习。如学习海尔倡导社会责任第一, 利益、利润第二, 坚持真诚回报社会, 长期对股东负责, 对客户负责, 对社会负责, 对员工负责, 与整个社会融为一体。履行社会责任, 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应坚持履行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优质回报、持久发展等社会责任。

3.4 重视乡镇企业的核心产品开发

企业要生存, 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 并研发出自己的核心产品。例如, 格兰仕作为一家乡镇企业, 生产的微波炉, 凭借独特的技术和比国外产品低得多的价格最终占领了国外市场, 并打垮了很多国外著名品牌。从此格兰仕具备了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以重庆为例, 乡镇企业可以从旅游、农产品、畜牧业等方面开发自己的核心产品。具体作法可以是:分解现有技术组合, 判别关键性技术, 延伸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它在企业开拓新产品领域中的作用, 用核心技术来支持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创新核心技术, 要坚持不懈地对核心技术进行创新, 使其在本行业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核心技术的创新工作包括:对构成现有核心技术组合中的成分不断更新, 保持它们的先进性;紧跟不断出现的革命性新技术, 不断分析未来环境可能出现的有潜力的新商机, 吸纳新技术, 淘汰旧成分, 对企业核心技术进行改造、充实和提高。

3.5 乡镇企业的相关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诺斯认为,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的发展虽起重要作用, 但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制度, 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更多财富的保证。因此, 制度必须紧随技术创新不断做出变革。以完善的创新机制作为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突破口, 以高效的产权制度创新作为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突破口, 以乡镇政府灵活的职能转变作为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助推器。政府推进是乡镇企业一大特色。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 乡、镇政府应主要扮演宏观调控的角色, 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引导乡镇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为创业资本提供合理的退出机制, 减小乡镇风险型企业的发展风险, 为乡镇产业结构的升级铺平道路。

3.6 建立乡镇企业市场信息化平台

信息是商品生产的先导, 是无形的财富。由于科技革命, 现代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因此, 构建信息体系来获取、处理、利用信息成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有效地开展和实施电子商务。可以通过企业的内部网、外部网或互联网与国内外市场发生业务关系。不仅能获得大量信息,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而且有助于增加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同时尽可能优化乡镇企业管理。如今管理已成为每个企业注重的话题, 但据调查部分乡镇企业管理水平都很低, 这是造成其竞争力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要: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产权、技术、规模经营、财务管理和人才等, 乡镇企业应采取技术创新, 充分发挥乡镇企业中人的作用, 提升乡镇企业的企业文化, 重视乡镇企业的核心产品开发, 相关制度创新和建立乡镇企业市场信息化平台等具体的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措施。

关键词: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措施

参考文献

[1]丁开盛, 张学渊.协同竞争:企业竞争新战略[J].中外管理, 1998, (4) :24-25.

[2]王秉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应用的探讨[J].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2) :32-36.

[3]陈清泰.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思考[J].管理世界, 2006, (7) :1-3.

[4]沈忠明.用企业文化提升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J].渝西学院学报, 2005, (5) :49-51.

[5]德.索尔.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3, (3) :12.

竞争措施 篇2

[摘要]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本文以海尔为例指出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说明了企业文化对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据统计,世界500强的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0%。大大高于中国企业的平均比重。2001年当国内各彩电品牌在大打价格战时,沉寂多年的索尼在中国市场仅50万台高端彩电的销售量所获得的利润就相当于国内所有彩电品牌的利润总和。“技术的索尼”的威力显露无遗。

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忽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在R&D方面的投入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满足于以OEM方式赚取微利,动辄打“价格战”。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许多企业还未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工厂”的角色中完全脱胎出来,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上,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

值得欣慰的是,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已初见成效,海尔集团是很好的典范。海尔的技术创新实现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结合,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结合,原创创新和改进创新的结合。海尔将自主创新和市场全球化目标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面向世界的技术创新体系。其自主创新以增量创新为主,以发展创新为辅,既符台中国国情,又符合家电业的实际情况。海尔在无氟节能多元替代电冰箱技术上的突破,可以视为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发展创新的尝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以信息化为动力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全球最大的商业零售商沃尔玛就是一个主动型信息化的典型。1969年它租用了IBM360型计算机进行货物配送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花费2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企业自己的人造卫星,用于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据说,沃尔玛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电信业巨头AT&T公司。沃尔玛在信息化上的巨大投入为其带来的是更大的回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按营业额排序)排行榜上,沃尔玛于2001年、200

2年连续两年高居榜首。

在我国,也有许多主动型信息化的企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成功,如联想、海尔、邯钢等企业都通过信息化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0年联想集团实现利润8亿多元,一半以上是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实现信息化以后。存货周转天数从72天降为22天,年降低成本1.2亿元;产品积压损失从2%降到0.19%,年降低成本3.6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8天降到14天,年降低成本4700万元;坏账占总收入的比例从0.3%降到0.05%,年降低成本5000万元。这几项加起来,年节约费用6亿元,效益相当可观。

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呢?信息化涉及的环节很多,但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

许多成功企业的信息化都是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沃尔玛的核心业务是商品零售,主导流程是货物配送,因而它不惜花巨资来“化”它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又如,海尔是一个加工型企业,它们在国内率先上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海尔全面实行了“索酬、索赔、跳闸”的内部市场链(SST)管理制度。海尔的“市场链”就是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简称OEC)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运营零成本)目标的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倒那座以计算机技术为界的无形的城堡,使城堡内外的人们消除彼此在认识上、知识上和语言上的障碍很好地融台在一起。即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学习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化知识,最终成为行家里手;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要学习各方面的业务知识使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争创名牌为手段

当今世界,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创立名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进行成功的CIS设计。通过企业规范化管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能有效地运作,通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关注,建立理想的企业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深入调研海尔成功导入CIS理念,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以英文“Haier”为主识别文字标志,实现了商标标志与企业简称的统一,在设计上实现了简洁、稳重、大气、信赖感和国际化,建立起了长期稳固的视觉形象,为海尔名牌战略的实施及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形象基础。

第二,恰当的品牌定位。品牌所表明的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品牌定位的目标在于使品牌所体现的价值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吻合。品牌不应只反映产品的特性或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要赋予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从而引起共鸣,实现相互间的沟通,最终作为可信赖的印象沉淀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第三,注重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长期以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形象是质次价低,这与中国企业落后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体制不无关系。注重产品质量对正处于品牌经营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有着尤为重大的意义。

第四,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在国际市场上,不少工程项目的招标、主要

物资的采购和贸易洽谈,都日益以取得ISO9000和ISO14000认证为前提条件。因此,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是中国企业创世界名牌的必由之路。1992年,海尔在全国家电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认证。1996年8月,海尔冰箱又通过了ISO14001环保认证。在过去的近20年中,海尔先后通过了美国UL、德国VDE和GS、加拿大CSA和EEV、澳大利亚SAA、中东SSA、欧盟TUV和CE、日本S-Mark等十几项认证,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国际市场上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名牌是一种富含品质、文化形象与承诺的品牌,它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个性魅力代表了一个品牌核心的且不具有时间性的要素,是品牌价值的灵魂。例如,摩托罗拉的“飞越无限”,带给消费者的是随时随地的通讯方便和自由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的核心价值以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

第六,进行成功的品牌宣传。享誉世界的名牌,无一例外都具有成功的品牌宣传。中国企业中也不乏成功的品牌宣传的案例,海尔通过“砸冰箱”等典型案例以及“海尔,真诚到永远”等广告的宣传使“海尔”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以企业文化为后盾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模式。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中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企业文化还能保证企业一般员工积极性和知识系统的充分发挥。

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如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发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它对全体员工有一种内在的号召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

2.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能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内耗,形成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把精力花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上。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就是企业文化凝聚功能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

3.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努力工作。

4.规范功能: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能约束企业职工的言谈举止,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竞争措施 篇3

[关键词] 库存记录系统市场需求预测ABC分类法

现代企业的物流成本主要包括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而库存成本在一个企业中的物流成本构成比例相当大的,一般在40%~70%,因此,库存成本的降低对于公司获取竞争优势来讲意义非常重大。那么,企业应该如何降低库存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先进的库存记录系统

良好的企业库存管理应做到能合理地确定企业的安全库存。因为如果安全库存量太高,将积压企业资金,并会提高市场风险;安全库存太低,则有可能出现供货不稳定。为了合理确定企业安全库存量,企业应该进行一系列的市场需求预测,它主要包括产品需求的确定性、需求的模式(稳定的,有发展趋势的)、需求频率(规则的或不规则的)、需求水平、成本水平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指标。而这些预测的准确性依赖于企业有一个先进的库存记录系统。

那么,企业如何保持一个先进的库存记录系统呢?企业需要准确记录商品同期(年、季、月、旬、周等)的进出库数量的绝对历史数据和各时期相互对比的相对历史数据。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比较准确的确认每一产品需求的分布规律。但 准确的库存记录需要及时的对进入库信息进行登记,成千上万的物料品种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账薄记录将不能满足企业对物料信息的共享性、准确性与及时性的要求,所以,现在许多企业纷纷采用条形码技术与ERP管理软件系统。采用条形码技术自动记录物品的出入库信息,减少劳动量;ERP管理软件系统提供现有的、历史的库存进出库分析数据让相关负责人随时随地取用。这样大大方便了安全库存的制定,有利于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不僅改善了库存管理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随着市场的波动不断的变动安全库存量。

二、较准确的市场需求预测

企业为了保持合理的安全库存,另一个关键措施是进行准确的需求预测。预测越准确,就越可以避免库存的盲目性,从而降低库存成本与资金积压,并使客户的订货变得更加容易。

在现实中,大部分企业是基于工作经验对企业库存进行定性分析,但这往往带有一定主观性,因此,为了提高其准确性,企业还要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主要依据一些科学的计算公式,把ERP管理系统里以往的进仓与出仓等库存的账面数据加以整理,得出最近的预期需求。这些方法分为短期的,中期的与长期的。最基本的两种预测方法是:时间序列模型与因果关系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有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与指数平滑法。他们的计算公式如下:(1)简单平均法下的平均需求=∑Ni/总期数(Ni表示i期间的需求数量,i表示第i期);(2)加权平均法下的平均需求=(总需求*权重)/总权数;(3)移动平均发下的平均需求=期间总需求/期间总数;(4)指数平滑发下的平均需求=旧的平滑平均+a(新的实际需求-旧的平滑平均), a为平滑常数。因果模型又分为回归模型、经济计量模型与拖入产出模型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需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每种模型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预测的误差,不可能有精确的预测。

三、分类订货

分类订货主要是指在采购成本与储存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确认不同的采购的方法。它是库存分析货物状况的常用工具。其存在的原因是帕累托原理逻辑:少数的具有最重要的作用与多数具有不重要的作用的逻辑,即80/20原则。其具体的应用方法是找出占大量资金的少数物质,对其加强控制与管理;对那些占少量资金的大多数物资,则对其进行比较轻松的控制与管理。它是针对价值的不同或者重要程度的不同将其分类(见表),并分别采取不同的采购管理方法,以达到既满足市场的需求,又降低整个库存水平,节约费用的目的。

ABC分类法的操作非常简单,实践证明,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对于A类产品实施尽可能紧的控制,按订单采购,没有订单就实行零库存,不予采购。对于B类产品实行经济批量采购法(EOQ)采购,其采购量=(2DS/H)1/2其中D为年总需求量;S为每次订货费用;H仓储费用。对于C类则简单控制,采用固定的数量采购或者固定的周期采购都行。

四、库存水平对比法

库存水平对比法是指企业将库存水平同竞争对手和客户服务目标进行对比。具体的做法是:建立客户服务目标后,将降低的库存水平与目标进行对比,看这种水平是否对目标造成影响,并对影响的情况进行监控和及时的报告偏差,然后确定原因完成修订;同时,与同行业进行对比,以确认是否已经具备了这种优势,找出成绩与不足,实行持续的改进。

那么如何进行对比呢?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是运用最终产品值与一年的销售费用进行比较,以确认库存涵盖的周数(库存的水平),用这个周数与具有代表性的同行业水平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差距,分析原因,进行改正。例如:某公司一年的销售费用为900万元(A),最终的库存价值为300万元(B),库存涵盖的周数=(B/A)*52(一年52周)=17.3周,这个结果的是好还是坏?主要依赖于企业的类型,以及同行业最好企业的库存水平。对于顾客服务水平很高,市场需求的种类很多,持有大量的库存可能是必要的,17.3周或许是一个满意的绩效;对于零售商来讲,公司一般的库存大约为两周,这就是一个很差的绩效。通过与同行业比较,确认自己库存绩效的优劣,进行改进。这种水平对比对于一个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来讲是必需的。

竞争措施 篇4

第一, 把安全卫生质量放在畜牧业发展的首位。首先, 要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一是加强畜禽产品药物残留的检测, 通过严格的质量卫生安全检查执法, 防止药物残留超标的畜产品上市;二是加强畜禽的疫病检测与防治工作, 及时发现疫情, 控制疫情, 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三是加强畜禽产品进出口检测检疫, 把好国门, 严禁境外不安全食品和动物饲料入境。其次, 要大力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饲料安全工程项目, 控制动物疫病、饲料品质和饲养、加工、运输等生产过程, 使畜产品做到无疫病、无污染、无激素和无药物残留。在此基础上, 按照国际通行的有机食品标准组织高档畜产品的生产, 扩大营养、安全、特色产品的生产规模, 瞄准国内外市场的潜在需求, 加快结构调整, 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 逐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第二, 积极培植龙头企业, 实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具有市场前景的畜产品加工企业, 通过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加工技术标准, 坚决关闭不合格的加工企业, 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 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加工企业集中, 把优势加工企业培育成畜产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 把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经营, 通过产业链把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 使之上联市场, 下联基地和农户, 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销衔接、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 从而增强整个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 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追溯制度。目前, 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都强调“从农田到餐桌”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 监管环节包括生产、收获、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和销售等;监管对象包括化肥、农药、饲料、包装材料、运输工具、食品标签等。通过全程监管, 对可能会给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危害的风险预先加以防范, 避免重要环节的缺失, 并以此为基础实行问题食品的追溯制度。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是当今世界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个发展方向。欧盟规定牲畜饲养者必须记录包括饲料种类及来源、畜禽患病情况、使用兽药种类及来源等在内的信息并妥善保存。屠宰加工场收购活体畜禽时, 养殖方必须提供上述信息的记录。屠宰后被分割的畜禽肉块, 也必须有强制性的标识, 标识包括可追溯号、出生地、屠宰场批号、分割厂批号等内容, 通过这些信息, 可以追溯每块畜禽肉的来源。目前,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也开始有了可喜的进展。今后, 随着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的全面实施, 我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将得到可靠的保障, 而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大大提高。

第四, 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 增加畜产品附加值。在畜产品的加工方面, 我国应不断提高产品的综合利用率, 扩大产品品种, 使粗加工逐渐向精、深加工转变, 形成高附加值出口系列产品, 满足不同消费类型和消费层次的要求, 以增强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应变能力。

第五, 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 不断改善动物福利。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过渡的过程中, 发展有机农业, 改善动物福利, 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可以有效抵御动物疫病的发生, 提高畜产品品质及安全性。

第六,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实行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要提高我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 扩大畜产品出口, 还需进一步实现对外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我们既要巩固日本、韩国等与我国相邻国家和地区的畜产品市场, 又要拓展对独联体和东欧、中东国家的出口, 同时还要积极扩大在北美和西欧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抓住市场时机, 通过创办跨国公司和畜产品出口企业集团等方式, 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开辟国际畜产品市场。

第七, 调整优化畜牧业经济结构、畜产品出口结构。在充分发挥我国的资源优势的前提下,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相应调整优化畜牧业经济结构、畜产品出口结构。继续巩固和扩大活畜禽、肉类和禽蛋出口;发展经济价值高的畜产品, 如羊绒、山羊板皮、羽毛、蜂蜜等的出口;发展具有独特资源的名、优、新、特畜产品的出口。

竞争措施 篇5

来源: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发布时间:2010/6/30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记者 程婕 报道:航空运输业是国家基础性产业,其具有的特殊地位、特殊价值,在推动国际贸易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社会融合地区稳定和民族团结、外交、军事均有显著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航空运输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约3万亿美元,对GDP的影响力高达8%。行业研究表明,全球每年搭乘飞机的旅客有20亿人,国际贸易中40%价值的货物是通过航空运输的。民航业每一个工作在更宽泛的行业内创造出了15个工作机会,直接和间接地创造了3000万就业。

在前不久举行的政协民航调研座谈会上,国航股份公司副总裁樊澄表示,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国际竞争力。航空运输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以美国和欧盟为例,2007年美国民航业的影响力达到9000亿美元(占GDP 8 %),1000万个工作,占就业率的7.4%。民航业对美国经济贡献巨大。民航对美国经济、整个国家、大众的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从911事件中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911导致了民航业、其供应商、旅游业和以及更宽泛的经济行业的大量裁员和经济损失,仅旅游业就丢掉46万个工作。欧盟的民航业创造了280万的直接工作机会(占欧盟3%),前30家航空公司雇佣36万人。

樊澄表示,发展航空运输业是每个国家都高度关注的国策。其核心是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和强大的航空枢纽机场,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制高点。

行业研究表明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建设的大型中枢机场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极大。根据中国民航局安技中心的报告,国航建设北京枢纽仅在2006年对全国的合计效应达到2020亿元,其中对北京市的总效应为637亿,占北京市GDP

8.1%,为其他省市创造1383亿效应;首都国际机场为北京直接和间接创造了59.6万个就业岗位,平均首都机场1个直接就业岗位为北京市其它行业带来14个就业岗位。

中国航空运输行业正面临严峻的国际挑战

目前世界航空运输业的竞争格局正出现巨变:欧美跨国性的大型航空公司控制全球航空运输业的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航空公司跨国并购更是成为航空运输业发展的主要潮流。其中,天空开放协议是加速全球航空业业已开始的整合的最大驱动因素。

在欧洲,处于第二阵营的载旗航空公司如今纷纷重组和破产。如瑞航和奥地利航已被汉莎兼并,荷航已被法航兼并,西班牙航已被英航兼并,同时,意大利航空被包括汉莎、法航在内的9家公司竞购,北欧航空公司未来很可能被汉莎兼并。

在美国,美西北和三角航空公司、美联航和大陆航先后宣布合并。美国联合航空与大陆航空的合并-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全球性的航空公司。新合并的公司将拥有包括美国四个最大城市在内的10个航空枢纽。目前,两家公司每年运送超过1.44亿名乘客飞往全球59个国家的370个目的地。根据2009年度财报数据预测,合并后的公司预计将拥有约290亿美元的年收入。

樊澄表示,“天空开放”未来对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压力可以从中国目前的国际航空货运所处的困境看出端倪。在过去几年中,在中方货运航空公司应对能力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实行航空货运开放政策,其结果是中方承运人的国际市场份额急剧下跌,从2001年国际货运市场份额从38.6%到2008年快速下降到18%,外航几乎垄断了中国航空货运市场,中方未来在国际货运市场争夺中面临全军覆没的局面。如果客运继续保持现在的状况,未来客运也可能重蹈覆辙,中国航空运输业面临自诞生以来最严峻的局面。

各种基础性资源短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缺乏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在航空发达国家,民用航空均使用了国家空域的大部分资源。如美国供民航使用的空域达82%左右,而目前我国民航使用的空

域仅为全国空域的22.9%。2008年我国航空运输规模基本上与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末相当,但那个时候美国的飞行员总数达到50多万名。而2008年我国拥有的飞行员总数才1.6万人,机务维修、空中管制人员、管理人员也严重短缺,人力资源跟不上民航飞速发展的矛盾相当突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用机场数量少、密度低。目前我国每万平方公里只有0.23个民用机场,美国为5.98个。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巴基斯坦等,其机场密度也大于我国。目前我国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的雷达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导航台站等空管设施,只能达到美国本世纪初1/4-1/6的水平,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流量管理能力、气象服务水平和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樊澄表示,解决上述瓶颈问题,长期推动此战略性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高效决策和协调机制,制定行业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短期内,需要重点放在提高效率、有序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上面。

美国为实施“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相应成立了由七大政府机构组成的“联合计划发展办公室”,以提高决策效率和政策执行力,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推进。相比之下,我国民航业决策分散,协调难度大。如空域分配、航权谈判、飞机引进、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制定、机场建设、国有航空企业的资产管理等,分别由军队、外交部、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国资委等以及民航管理部门行使或参与决策,又没有综合协调机制,影响了决策效率和政策执行力。这也是我国民航发展战略规划长期缺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行业目前处于同质化、非良性竞争的内战状态。航空资源分散,形不成拳头。三大航总体规模偏小,不足以与世界超级承运人相抗衡。国航的客运规模只有法航的33%,难以与外航抗衡。欧洲和亚洲主要国家的民航产业政策是扶持一家代表国家的载旗航空公司参与国际竞争,为确保这些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这些国家的国家航空公司在各自国家市场份额在所在国家占有50%以上份额。相比之下,按

总周转量计算,2008年在整个行业市场份额中,国航是25%,南航是19.7%,东航是17.4%,行业的集中程度相差巨大。

由于单方面强调竞争、关键资源短缺、结构性不平衡和供需矛盾交织在一起,导致竞争过度。另外我国三大航空公司在战略定位上没有拉开差距,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经营特点的商业模式,市场重叠、航线网络发展趋同,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状态,联合、联营意识淡薄,进行低效率的规模和势力扩张,处于同质化竞争的状态。在国际航线上中国往往是一条国际航线多家国内公司同时经营,对内竞争胜过对外竞争。航空公司竞争层次日趋低下,降价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由于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之中,还没有真正做到优胜劣汰的良性发展,目前同质化的竞争并不能产生世界级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公司。

中国是世界排名第二的航空大国,前两大问题导致中国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无法形成。

客观地评价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的竞争力,需要从规模与网络、枢纽运营能力、运营效率、服务质量、成本控制及利润水平、联盟合作能力、品牌影响力、市场控制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这九个方面进行对标。总体而言,除较低的人工成本带来的低廉的运营成本以及相对稳定的市场竞争环境所带来的较强的国内市场控制力外,尚处于成长期的中国航空公司在这九个方面都与世界主要航空公司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竞争力较低。

中国三大航目前处于定位趋同、同质化、非良性竞争的内战状态,潜伏着巨大危机:国内三足鼎立,没有一家具备国际竞争力;远程国际航线很难飞出去,国际竞争力没有形成;像欧美各自定位不同、分层次的竞争格局没有形成。从全球来看,中国航空公司的问题是集中度不够,远不是垄断问题。

把航空运输业发展纳入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战略

樊澄表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公司”是民航强国的首要标志。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公司”必须加强建设软硬两方面的实力。

“硬实力”包括:高效充足的机场设施、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具有世界竞争力的IT服务提供商、强大的航空维修能力、发达的通用航空;“软实力”包括:高效有序的竞争环境、民用航空的人才培训机制、民航政策的决策支持体系。

航空运输业发展实质是国家发展战略问题。借鉴世界上民航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国家战略高度自上而下地制定民航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将民航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法律形式提供制度保障。明确未来10年或20年航空运输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保障,提出实现民航强国的路径,确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的改革方向,引导国家优势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促进我国航空运输也业跨越式发展,以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全球战略服务。

在形成大的国家航空运输业发展规划后,大的战略和注资方案要符合此规划。樊澄建议以发改委为主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建立高层级的综合协调机制,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建议国家成立高层级的民航发展综合性协调机制,其内容包括:应急机制、重大任务运行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安全协同机制、发展规划投资机制、科技创新机制、外交协同机制等。建立包括总参、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交通运输部、海关和国资委等在内的部际协调机构。对于关系国家安全、大规模非战争军事行动以及民航发展的重大问题,如反恐、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空域管理与使用、机场布局规划、国际航线网络规划、财税政策和重大重组等,由部际综合协调机构来进行讨论和审议,广泛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向国务院提交重大决策建议。

改革空管体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空域结构,提高空域使用效率。总体思路是:国家统一管理空域资源,军、民航空管指挥独立运行,建立军、民航空管指挥的有效协调机制,待条件成熟时,军、民航统一实施空中管制。

优先扶持一家以多枢纽、大网络为运营模式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载旗航空公司。国家对航空公司的注资政策缺乏透明:连续持盈利、处于行业领头羊地位的航空公司却难以得到注资,这种产业政策明显违背了市场经济优势劣汰的基本原则,将对整个民航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的误导和逆向激励。

提升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措施研究 篇6

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重要金融机构,对于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金融行业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对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应对金融行业市场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农村信用社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信用社竞争力主要是指农村信用社在金融行业市场中,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凭借着信用社的产品、市场层次等获取利润,并实现自身长远稳定发展的能力。影响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规模。信用社的资产规模是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基础,这也是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资产规模越大,信用社越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同时也更容易增强农村信用社抵抗风险的能力。

(2)盈利能力。只有较高的盈利能力,才能实现信用社的良好运转,这也是提升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关键,特别是对于资金规模相差较大的情况,盈利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

(3)人才支撑。人才资源是保持农村信用社长期稳定发展的一项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各类外部因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人才资源支撑强,有助于提升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

(4)决策能力。现在金融市场的波动起伏较大,在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经营运转过程中的决策能力,将会直接关系到信用社的发展,也是影响信用社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2 当前农村信用社提升竞争力面临的制约因素分析

(1)农村信用社的创新能力不强。现阶段很多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意识较差,特别是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缺乏主动性,普遍存在着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多样化不足的问题,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方面,产品的同质化问题非常突出。

(2)农村信用社的市场控制能力不强。目前,有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在信用社经营过程中,吸储以及贷款能力较差,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自然而然也会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

(3)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能力不强。风险问题对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风险控制管理能力不强,一旦出现过信用风险或者是操作风险问题,会直接造成客户对农村信用社信任程度的降低,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

3 提升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的措施研究

(1)加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关键是要进一步的强化农村信用社的安全性,这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特别是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进一步的完善农村信用社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尤其是对贷款风险进行严格控制,并加强贷款审批关口的管理,创新各类贷款的担保机制,不断地扩大信用社担保品范围,以防范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问题发生。

(2)强化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农村信用社要想提升市场竞争力,也必须进一步的强化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满足金融市场的实际需要。农村信用社应该不断地夯实银行卡业务,特别是将银行卡与货币市场基金、与医保卡结合等。同时,还应该不断地发展网上快捷支付业务,发展代收代付业务、自有理财产品等,不断地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吸引更多的客户。

(3)不断地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质效。金融产业本来就是服务产业,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也需要农村信用社不断地提升服务质效。在具体实施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地域性差别较大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对金融产品的额度、业务结构、服务形式等进行丰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营销能力,强化农村信用社自身形象以及金融产品的宣传,不断地吸引客户,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水平;提升农村信用社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农村信用社的员工特别是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并通过加强大堂经理服务,改善服务环境等措施,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进而提高信用社的竞争力。

4 结语

进一步的提升农村信用社在金融行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作为农村信用社应该注重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并加强风险的控制,不断提高服务质效,这对于促进农村信用社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竞争力提升相关问题,首先简要分析了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农村信用社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并就改进提高农村信用社竞争力提出了几项建议措施。

竞争措施 篇7

物流专线运输, 是指在两个特定的城市间以公路货物运输的方式所构建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 包括普通货物运输和异城快递。随着运输市场的竞争, 现代物流理念的灌输, 传统运输企业逐渐转型为物流企业, 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纷纷开设专线运输, 把没有竞争力的运输线路剥离, 形成专线运输。近年来, 随着我国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道路运输网络的形成, 城市间建立起了快速通达的运输通道,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生产和生活需要双向交换的商品越来越多, 也推动了物流专线运输的发展。可以看到, 现在几乎每家运输型物流公司都会开设专线运输。

二、专线运输市场现状

1. 竞争激烈。

首先表现在, 中小物流企业成立物流联盟以提高竞争力。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于2006年6月成立上海物流专线联盟, 以应对竞争。该联盟统一了会员企业的运作模式, 降低中小型物流企业专线运输风险, 保护企业和客户的利益, 提高了企业的诚信度。其次, 各地邮政纷纷开通物流专线。如, 浙江邮政于2004年1月开通四条省内物流专线, 以促进物流业务更快更好发展。2007年11月1日, 陕西省铜川市邮政局正式开通“铜川——西安”物流专线。各地邮政纷纷开通专线运输, 也为物流企业开展专线运输带来更大竞争压力。再次, 国外物流企业进入国内市场, 其规范的管理, 先进的设施, 极大的赢取了专线运输的市场份额。

2. 物流专线运输企业良莠不齐。

物流专线运输企业中, 不乏有一些较大的企业, 但更多的是一些小企业, 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模式单一、运力结构不合理、运输网络覆盖面小的现象。

3. 物流专线运输企业服务功能单一, 服务质量落后。

近年来, 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纷纷进入我国, 但很少有我国的物流企业为其提供原料供应或商品销售运输服务。这些企业只建立自营物流。主要因为我国的物流专线运输企业服务质量落后, 服务功能单一, 很难提供增值服务;厂商的很多业务很难由一个专线运输企业全权负责, 将业务分拆, 又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衔接工作, 工作量加大。

4. 普遍存在员工忧患意思不强, 服务意思差的现象。

虽然物流专线运输市场竞争激烈, 但员工的竞争意思不强, 工作责任心差, 服务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 更体现在不可估算的企业形象上, 会造成恶性循环, 客户的大量流失。

5. 大型物流专线企业运作不灵活。

虽然大型物流专线企业有自己的优势, 比如网络覆盖面大, 信息系统完善等, 但和中小物流专线企业相比, 服务时间、价格等远远没有中小企业灵活。

三、提升物流专线运输竞争力的措施

1. 加强同业间的合作。各物流专线运输企业应认识到协同运

输的重要性, 与同业间实现“既竞争又合作”的共存关系。通过各物流专线运输企业的合作往往可以实现运输方式的互补, 有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对中小专线运输企业来说可以扩大经营网点, 赢取更多客户, 对于大型专线运输企业来说, 可以借鉴中小企业的运作, 提高灵活性。各物流专线运输企业之间的合作, 也可在深层次上实现社会资源与企业资源的融合与运用。

2. 提供增值服务。

提供对应的增值服务, 并以增值服务来强化核心竞争力。如运输巨头, 联邦快递集团不仅为其全球客户及企业提供最安全的运输, 还提供最全面的电子商务和商业服务。物流专线运输企业也要依托专线运输, 向货物托收两端客户延伸, 寻求更多的增值服务, 不断扩展企业运输物流增值服务的功能, 以一专 (专线运输) 为基础, 向多能 (代收货款、代购货物等) 方向发展, 从深度与广度扩充物流服务的内容, 后者对企业而言往往有着更大的利润空间。

3. 加强服务承诺, 赢取货主信任。

与货物商品不同, 物流服务商品的质量是无形的, 货主在使用物流产品的同时, 即意味着货物已经托付给专线运输企业。在商品质量日益重要的今天, 对运输、物流产品的质量作出承诺已经成为国内外物流企业的成功标识。专线运输企业要赢得和留住客户就要敢于对自己的物流服务做出承诺, 尤其要对送达时间和货损、货差的赔偿承诺。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承诺, 承诺的兑现就是信用。不管客户货物量的多少, 都要珍惜客户每一次的委托, 做到一站式服务, 赢得每一位客户的信赖。

4. 提升企业形象, 加强内部管理。

对物流企业而言, 通过品牌塑造, 既向社会展现企业良好的形象, 又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物流专线运输企业必须制定与其物流服务功能相对应的服务标准, 并根据服务标准制定服务规范, 向社会公开和承诺。同时要制定出落实这些服务质量标准的具体措施, 其中最主要的是制定出各业务岗位工作人员的服务规范, 通过严格的业务流程和质量管理, 确保服务质量, 提升企业服务品质。

5. 提高企业信息化。

物流专线运输企业间的合作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企业之间的合作层次和效能, 最终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另外, 开展增值服务也离不开完善的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潘锦忠:道路货运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J].现代企业, 200610) :15~16

[2]许金花等:专线运输物流模式研究[J].现代物流, 2007 (8) :52~53

[3]李俊军:沪上首艘民营物流专线航母正式起航[J].物流, 2008 (1) :22

竞争措施 篇8

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科学方法使企业的人与事作适当的配合, 发挥最有效的人力运用, 促进企业的发展。简单地说, 即为“人与事配合, 事得其人, 人尽其才”。

一、积极招募人才, 夯实发展基础

首先确定人才供需状况, 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源计划。要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各行各业现状和实际需要, 通过未来中长期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岗位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等内容, 制定出适宜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计划。在保持团队与职工个人利益相平衡的条件下, 使团队拥有与工作任务相称的人力。

第二要制定合理的招聘政策, 招到理想的人才。企业的成败, 关键在于职工队伍的素质, 只要恰当投入并善加利用, 就能给企业带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因此, 制定一个合理的招聘政策成为了招聘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人才竞争的本质是选人用人制度的竞争。没有好的制度, 有了人才也会很快流失。

二、科学配备人员, 保持团队高效

传统的等级式管理模式, 严重阻碍了人才的发挥。企业应当打破领导和职工之间的分界线, 群策群力为企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尽量给职工积极参与领导决策的机会, 让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使领导和职工和睦相处, 团队充满了生机活力, 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相。现代科学管理要求领导善于区分具有不同才能和素质的人。每个人的能力都有所不同, 不同水平的能力对每个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及工作绩效如何, 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绩效考评是一种对的职工评估制度, 它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职工在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绩效考评是领导与职工之间的一项管理沟通活动。绩效考评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资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职工的自身 利益。除此之外, 绩效考评还可以让职工明白自己在单位的真实表现和单位对职工的期望, 并且能成为职工晋升和降职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四、用先进的科学经验管理员工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程度的不断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 企业职工的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强职工的规范化管理, 明确岗位职责和岗位目标, 做好设备和办公用品的管理, 加强管理沟通, 建立意见反馈机制, 进行书面工作评价, 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 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全面的人办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宣贯, 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 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

五、了解职工行为动机, 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

根据工作中的探索, 激励概括地归纳为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和民主激励四类。

精神激励是一种深入细致、复杂多变、应用广泛、影响极大的工作, 它是管理者用倡导企业精神,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职工队伍的有效方式。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表现出的一种感觉的态度。把情感的激励贯穿于激励的全过程, 把对职工的情感直接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有机地相联系, 以促进工作效益的高水准。

追求生活的需要, 是人生存的本能。单位从具体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性质的需要特点, 引导职工对目标需求所肩负的责任及工作效果的客观认识, 不要超越客观现实, 把需要放在现实的基点上。物质激励要向一线、营销、科技和有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 以适当的物质的手段来刺激工作人员, 唤起人们对欲望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并激发人的上进心, 促进人们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认识。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在企业中, 每个职工都充当一定的工作角色, 但都是处在同一环境中共事。应在集中的原则下体现最大限的民主, 维护和尊重工人主人翁的地位。要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必须激励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 刺激职工提高其献身精神和工作能力, 为集体目标服务。

六、注重人才培养和培训, 保证企业发展后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信息和知识是企业前进的推动力, 而培训通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它旨在为组织成员创造学习的机会, 使他们通过培训学习过程, 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提高团队及其内部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效率, 增加人才的数量, 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加快了科学技术特别是应用技术的更新步伐,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 这就要求企业职工必须不断的更新思想观念, 使职工的自身素质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

七、结论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制约。其中, 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 他们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 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只有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加强人力资源整合, 用先进的科学经验管理职工, 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 引导员工为企业的目标服务, 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迎风破浪, 开创新的辉煌。

摘要:通过明确地、有意识地、系统地提高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绩效, 有目的地引进人力资源的整合, 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潜能, 和谐处理企业经营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并对相应的各种管理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 从而促成企业革新、提高企业组织效率,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整合,人才,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朱启臻张春明主编.《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6月

[2]郑绍濂陈万华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3]《企业竞争力》.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9月

竞争措施 篇9

一、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及品牌建设现状

吉林省是著名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主产地,是东北山珍的主产区,长白山地区被誉为中国三大天然药材宝库之一,按地域特点不同特色农产品的分布现状是:

(一)吉林西部特色农产品及品牌

吉林西部地区是高粱、荞麦、葵花、花生、芝麻、绿豆等无污染的杂粮杂豆生产区。白城燕麦、白城绿豆、白城油葵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的使用标志。注册为绿色食品的花生品牌有:今品质、盛华、山水井泉等,粘玉米的绿色品牌有年香玉,德伟等。全省优质绿豆以“白城绿豆”为代表,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产品远销日本、美国、韩国、印度、加拿大、非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规划在吉林西部区域种植葵花,并配置建设相应的加工厂,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有机葵花生产基地。

(二)吉林中部的梅花鹿产品生产区及特色农产品品牌

吉林省是梅花鹿的故乡,长白山是野生梅花鹿的家园,梅花鹿茸是东北三宝之一。吉林梅花鹿养殖历史较长,规模较大,产量和质量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市场稳定而成熟,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从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角度看,鹿业是一种高附加值产业,其前景十分广阔。吉林省以鹿茸生产及鹿事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厂家达80余家,生产品种近百种。长春市双阳区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唯一的“中国梅花鹿之乡”。2008年4月,“双阳梅花鹿”被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打造“中国梅花鹿之乡”品牌、加速鹿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吉林东部森林特产品生产区及特色品牌

在吉林东部地区,围绕长白山资源,重点开发人参、林蛙、山芹菜、木耳、猴头、松茸、金针菇,松子仁等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吉林省是全国乃至世界的人参主要产区,多年来,吉林省一直是全国乃至世界人参市场的主要供应地,产量分别占全国和全球的85%和70%以上,人参出口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吉林省的优势还不只体现在资源上,就产业而言,吉林省还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参种植技术,最强的人参种植技术队伍和人参深加工科研优势,不少人参加工企业还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加工设备。目前吉林省人参产业年产值为6亿元人民币,年创汇3000万美元左右,主要有新开河人参、皇封参、长白山人参、久盛堂等品牌。吉林省是长白山林蛙的主产区,林蛙资源分布在蛟河、桦甸、敦化等23个市县。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已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的使用标志。吉林省的食用菌栽培生产近来发展迅猛,已成为吉林省区域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长盛不衰。各类食用菌协会组织相继成长起来,公司加基地、协会加农户等产业化生产方式初步形成。

二、吉林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意识不强

有的地方和部门只注重增加品牌数量,在培育名牌和推动名牌发展方面思路不新、办法不多,对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重视不够,优势特色资源没有得到及时开发和有效利用。吉林蛟河黄松甸品牌木耳,质量不错,销路也很好,但是在销售时基本是装在一个大的编织袋中买,根本看不出是好的产品。不少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对发展名牌缺乏长远规划,不注重自主品牌的开发培育和发展壮大,争创名牌的积极性不高。

(二)特色农产品牌总量偏少

目前吉林省特色农产品有一定数量的品牌,但是总量还是不多,如木耳生产的地方不少,可是品牌没几个,且影响都不大,距相邻的省份还有一定的距离。吉林移山参是人参品质不错的产品,但基本没什么品牌,包装各式各样的,让消费者无法鉴别其质量的好坏。吉林省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占全国的5%,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也在全国处于较好水平,但从数量上看还远远未体现出吉林省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

(三)特色农产品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品牌知名度

尽管政府与企业非常重视对于品牌的推介力度,如在中央电视台做长白山品牌的广告,举办农博会,发放宣传单等,但力度还是不够大,不能让本省消费者了解什么样的品牌好,更别说让全国的浪费者了解产品的品牌。黑木耳产品在吉林与长春的大超市货架都是大小安岭的产品,虽然有的产品生产地是吉林的,但品牌也是别的省份的,说明本省消费者对于本省产品的认可程度不高。韩国高丽参的产量不到吉林省人参的三分之一,且有30%的原料来自吉林省,我国人参的出口量是韩国高丽参的30倍,但出口创汇额却只有高丽参的十分之一,原因是吉林省人参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知名品牌不多,产品影响力也不够,其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到位,产品在市场没有知名度,使得需求量少,产品形不成规模,结果使生产成本增大,使产品在竞争中缺少优势。

(四)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品质得不到保证

吉林市场的特色产品,主要是以原材料出售为主,主要经过简单的包装就出售了,木耳,人参等深加工的产品都较少,部分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生产企业现代技术和传统工艺融合不够,产品的品质特色不够鲜明。

(五)龙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对于品牌推介力度不够

吉林省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达800多家,产品初加工产值过25亿元,但总的来说企业规模较小,对生产基地及农户的带动作用有限,还不具备创名牌的实力,这些企业作为特色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作为品牌推介的主体的实力还不足,使吉林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较少。

三、提升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措施

(一)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创立知名品牌

当前,市场竞争不再是过去单一的价格或质量的竞争,而是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代表企业产品的质量、售后服务、消费者的信赖度,是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志。目前,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多而杂,著名品牌少,多数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要充分利用吉林省的农业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速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集中人力、技术和资金,努力研发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对现有的一些小品牌进行整合,做好特色农产品的定位,包装设计要美观、绿色、特色,以提升特色品牌的知名度,从而提高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扩大特色品牌的知名度

吉林省对特色农产品广告宣传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吉林省特色产品牌的认识与了解。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宣传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可以由政府出面举办农博会,特色农产品节,进行各种知名品牌的评比工作,与一些事件相联系,进行事件营销,如指定为旅游产品等。加大媒体的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产品,提高人们对于特色产品的了解,从而提高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三)培育龙头企业,搞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保证特色农产品的质量

龙头企业是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的主体,是实现特色农产品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的基础,是特色农产品质量的根本保障,所以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龙头企业的培育与扶持力度,对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与意义。同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是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前提和基础。在发展特色农产品的过程中,要加强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杜绝掠夺式开发,一是要保护特色产业发展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并与周边地区建立良好、协调的共生关系;二是保护特色农产品生物资源,对主要物种的种质资源要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退化;三是在特色农产品发展区域内要禁止使用有毒农药和有害化肥、薄膜、激素等化学产品,减少对土壤、水质和空气等污染,提倡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走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道路,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可持续生产。

(四)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特色农产品牌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特色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特色农产品牌的创建需要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进行科技攻关,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一是产前围绕市场的需求,要在特色农业的优质、高效、安全等新品种选育上重点突破,培育新品种,做好新品种的推广,无污染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产后围绕保鲜、加工、贮运,包装,营销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开发出不同档次的产品,促进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

(五)提高生产、加工、营销人员的素质,建立品牌信誉

特色农产品是受特定条件赋予区别于其农产品属性的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质量由众多分散农户(加工户)生产产品的平均质量共同决定的,而不像工业产品那样可以完全标准化,因此要保证特色农产品的质量,需要提高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人员的科技素质与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生产,诚信销售的理念,才能保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信誉,促使特色农产品产业长期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致萍,张风芹.对甘肃特色农产品牌建设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7(9)

[2]汪希成.基于SWOT模型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2006(8)

竞争措施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层次分析法,评价标准,权重,招生

近年来, 我国高考报考人数呈逐年下降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币不断升值, 越来越多的家庭倾向于让子女出国读大学。这加剧了高校间的生源之争。2012年, 山东省本科二批录取招生中, 许多独立学院遭遇了“零投档”。在福建省, 公办本科高校生源爆满, 而独立学院的生源缺口比较大, 需要征求志愿录取和降分录取来完成招生计划。对于没有国家财政拨款的独立学院而言, 生源的多寡决定了其生存或死亡。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服务, 学校的教学过程, 既是教师生产教育服务产品的过程, 又是学生消费教育服务产品的过程。[1]因而学生选择就读哪所独立学院的过程, 实际上是消费者扩展型决策的过程。该类型决策的显著特点是, 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 并对各种备选产品作广泛而深入的评价、比较。评价标准, 是指消费者在选择备选产品时所考虑的产品属性或特征, 这些属性或特征与消费者在购买中所追求的利益、所付出的代价直接相关。[2]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独立学院学生择校的评价标准权重, 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以提高独立学院对生源的吸引力。

独立学院学生择校评价标准权重的层次分析

上世纪70年代, 美国T·L·Saaty教授提出了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其思路首先是先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 其次是根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定量表示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然后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 最后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 从而得到最低层 (方案层) 相对于最高层 (目标层) 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 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3]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被国家授予首批“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的浙江K独立学院, 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N大学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课题组在整理高校竞争力的相关文献和对K独立学院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得到了独立学院学生择校评价标准体系。独立学院学生择校评价标准体系分为3层, 其中, 目标层是独立学院学生择校评价标准A;准则层包括, 独立学院因素B1、母体高校因素B2两项指标;方案层包括师资水平C1在内的7项指标 (C1-C7) 。具体见表1。

(注:2%的机会, 是指浙江省部分独立学院每年可从低年级在籍学生中, 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保送进入母体高校相关专业继续学习, 成为母体高校的在籍学生, 推荐名额为当年在籍同级学生数的2%)

2.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各元素针对上一层次某个元素建立起同一层任意2个元素之间评比的数据矩阵, 如表2所示。

矩阵bij表示相对于Ak而言, Bi和Bj的相对重要性, 通常取1, 2, …, 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 [4]标度的定义如表3所示。

根据表1, A-B判断矩阵, 设A= (bij) 3×3称为目标层判断矩阵;B-C判断矩阵, 设Bs= (Csij) 6×6称为准则层判断矩阵 (s=1, 2, 3) 。任何判断矩阵都应满足bij=1 (i=j, i、j=1, 2, …, n) 。判断矩阵中的指标数值可以根据调研数据、统计资料, 以及专家意见综合权衡后得出。本文中所采用的标度是根据调研数据权衡后得出。课题组向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发放“独立学院学生择校评价标准调查表”800份, 回收780份, 占全部发放调查表的98%。在回收表格中又剔除了填写质量较差的调查表, 最后实际有效调查表为762份, 占全部发调查表的95%。所得出的标度能够反映独立学院学生对择校评价标准的共识。

3.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 是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 本层次与之有联系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 它可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和特征向量问题, 即对判断矩阵B, 计算满足BW=λmaxW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并将特征向量正规化, [5]将正规化后所得到的特征向量W=[W1, W2, Λ, Wn]T作为本层次元素b1, b2, …, bn对于其隶属元素Ak的排序权值。

由于受诸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判断矩阵很难出现严格一致性的情况。因此, 在得到λmax后, 还需要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 定义CI= (λmax-n) ÷ (n-1) 。[6]当CI=1时, 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λmax-n愈大, C.I.就愈大, 那么,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就差。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需要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RI的取值如表4所示。[7]

如果判断矩阵CR=CI÷RI<0.1时, 则此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否则, 就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在这里, 具体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 一般通过调查访问法、专家咨询法进行。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进行计算, 所得结果如下:

(1) 二级指标B1、B2相对于一级指标A的权重 (相对于总目标“独立学院学生择校评价标准A”而言, 准则层指标“独立学院因素B1, 母体高校因素B2”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 。并检验其一致性, 通过一致性检验。如表5所示。

(2) 三级指标C1、C2、C3、C4、C5相对于二级指标B1的权重 (相对于“独立学院因素B1”而言, “师资水平C1、所选专业是重点特色专业C2、校园环境C3、食宿条件C4、独立学院的名声C5”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比较) 。并检验其一致性, 通过一致性检验。如表6所示。

(3) 三级指标C6、C7相对于二级指标B2的权重 (相对于“母体高校因素B2”而言, “有2%的机会C6, 可以共享母体高校教学资源C7”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比较) 。并检验其一致性, 通过一致性检验。如表7所示。

4.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根据以上计算的B1、B2以A为准则的权重, 以及C1、C2、…、C7分别以B1、B2为准则的权重, 依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原理, 可以计算出C层相对于A层的总排序, 并检验其一致性, 通过一致性检验。如表8所示。

建议

通过层次分析法可知, 独立学院学生择校评价标准的权重由高到低依次是:师资水平C1的权重为30.2%, 食宿条件C4的权重为18.3%, 有2%的机会C6的权重为16.7%, 所选专业是重点特色专业C2和独立学院的名声C5的权重均为10.3%, 可以共享母体高校教学资源C7的权重为8.3%, 校园环境C3的权重为5.9%。

根据上述分析, 独立学院要想提高招生竞争力,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改善师资水平

与传统大学相比,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构成多样化, 独立学院的师资通常由学院自有教师、母体高校委派教师和短期外聘教师构成。自有师资是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主体, 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高级职称教师, 加大自有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力度, 着力构建基于教学技能和绩效的薪酬体系等措施, 都有助于提升独立学院的自有师资水平。母体高校师资在独立学院办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吸引、激励母体高校中高水平教师来独立学院承担教学工作, 独立学院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并据此给予富有竞争性的报酬。独立学院一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而且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明显偏重实用。所以, 独立学院要尽可能聘请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作为兼课教师。

2.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

独立学院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方便的用餐环境, 制作美味可口、品种多样的饭菜, 扎扎实实地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 提高学生对食堂服务的满意度, 还要改善宿舍硬件, 增加体育和娱乐设施, 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意识, 完善服务体系,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学生至上”的服务理念。

3.培育重点优势专业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类似于垄断竞争市场。美国经济学家E.H.Chamberlin指出:“垄断与竞争力量的混合来源于产品差别, 产品差别是造成垄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8]如果高考生偏好的专业是独立学院的重点特色专业, 他显然会更加倾向于选择该校就读。在当下专业设置无法做到“人无我有”的情况下, 独立学院在专业建设中要根据3个原则, 培育重点优势专业以形成“垄断”力量:一是错位发展, 设置新专业的原则;二是专业教学贴近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三是根据培养目标,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原则。

此外, 独立学院还要为学生创造进入更好高校学习的机会, 运用多种公共关系策略以提高独立学院的美誉度, 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各种资源, 着力美化校园环境以增加对高考生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袁曦.教育服务对大学生择校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分析[J].高教探索, 2009 (4) .

[2]迈克尔·R·所罗门.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赵达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营销绩效评价[J].科技与管理, 2010 (1) .

[4]方永恒.层次分析法在公务员绩效评估指标权重设定中的应用[J].理论与改革, 2007 (3) .

[5]秦飞.电子政务背景下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07.

[6]马雁军.政府绩效定量评估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 2006.

[7]黄贯虹, 方刚.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当代行政下一篇:出口贸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