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点

2024-05-13

踩点(共7篇)

踩点 篇1

“候课”之意是指教师在上每节课之前,提前几分钟到所要上课的教室门口等待上课时间的到来,上课铃声响起就能准时走向讲台;“踩点”之意是指教师将走向上课教师的时间拿捏到上课铃响,踩着上课的铃声走向教师的讲台;“压堂”是指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教师还没有结束讲课之意,仍在滔滔不绝地讲述,尽管学生们都已经坐不住凳子了,课教师似无察觉,执意要将自己的讲述进行到底。

身为教师,根据笔者的体会:“候课”是老师的良好教风,表现出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尊重,能够引发学生的亲近感和敬重感,调动学生认真上好这位老师所讲授的每一堂课的积极性;“踩点”的做法尽显弊端,匆忙急促情态下进入教室和进入授课之中,会对教师和学生同时造成课堂初始的紧张感,也可能带给教师因课前准备不足的麻烦;而“压堂”则带给学生听课的疲惫感,教学效果不佳,还会影响到后续学生听这位老师讲课的焦虑感。再具体地分析教师“候课”“踩点”“压堂”现象,笔者的认识和体会是:

一、“候课”当肯定和提倡

“候课”对学生来讲,首先会感到教师的职业操守是可敬的,教师很重视给学生授课。教师的“候课”会让学生感受到上好这堂课的思想上的暗示和鼓舞,以饱满的精神集中的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也就是说,教师对待一堂课的认真和热情会传递给学生,学生同样会产生要认真积极地上好这堂课的感情。这样的心理效应符合心理学所阐述的情绪和行为会受到环境中的榜样人物的“感染”的道理。“候课”老师虽然只不过是提前了几分钟到教师门前等待上课,但就是这样一个似乎很不起眼的小节就给学生释放了一种信号,老师是敬业的,是对学生上好这堂课很负责任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视程度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要认真对待这堂课,甚至会影响学生也“候课”,逐渐地形成“候课”习惯。

“候课”对教师来讲,更能体现“有备而来”和“有条不紊”,有了较为充足的课前等待,可以对这节课的备课“过下电影”,检查下教具是否准备齐备,和同学做下交流,回答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观察学生准备上课的情绪,学生中有无异常的表现,控制学生课间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让教师不必因为时间紧迫、匆匆忙忙地进入课堂而产生进入授课过程的忙乱感,带给学生稳重、彬彬有礼的良好印象。

因而,教师的“候课”理当肯定和提倡,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双赢的效果,有益于稳定师生的授课和听课的情绪,和谐师生的教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踩点”“压堂”当否定和规避

其一,“踩点”存在弊端。来之匆匆,教师忙乱的紧张感会带给学生,教与学双方的情绪均不能很快集中起来,影响授课伊始的教学质量。同时,“踩点”的老师虽然能够立马开始授课,但由于学生也是急匆匆地从玩闹中进入课堂学习的,情绪的调整需要有一个暂短的时间,影响这个时间的听课效果。正如有些时候,上课伊始老师向学生提问时,被提问的学生站起来后会张口结舌,不知道老师提出了怎样的问题。还有时,有些“踩点”的老师由于来得匆忙,往往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不是忘带教具,就是忘记带仪器或者U盘,课前准备不充分,课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学生对老师“踩点”上课普遍会持反面看法,如有的同学这样说:“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要遵守时间,不许我们迟到,迟到了还要惩罚,但老师自己却违反这一纪律……”学生这些反应,都不是空穴来风,实实在在的是他们不愿意看到在任课老师的身上出现这些问题,学生希望老师给自己做出榜样。

其二,“压堂”存在弊端。“压堂”常常很集中地出现在某些老师的身上,学生们往往都很打怵上这些老师的课,因为学生打心眼儿里不喜欢被老师“压堂”。不可否认,有时候教师的“压堂”似乎是有情可原,因为课程没有按时结束下来,要通过这样的形式把课讲完。但是,出现“压堂”的问题确实是教师的责任,甚至于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教师教学“失误”。从教育心理学讲,只要下课铃声一响,学生就会形成下课了的条件反射,会立马走神,处于不得已的必须听课的状态,即使在这个时段中老师的讲课再精彩,学生的听课情绪也热烈不起来。

因而,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踩点”“压堂”的做法当否定和规避。

摘要:“候课”“踩点”“压堂”的现象反映在高校教师的教风中,影响到的是学生的听课情绪和听课效率。本文就“候课”“踩点”“压堂”的利弊予以分析,目的是警醒教师对这些方面的认识,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进一步端正自己的教风,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候课,踩点,压堂,教师教风

参考文献

[1]柏纪荣.有效教学,从候课开始——关于数学课前两分钟候课活动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9,09:21.

[2]孙河川.我国教育效能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35(05):39-43.

踩点 篇2

珠海5月23日消息虽然距离高考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但为了安排好一切“后勤保障”工作,让孩子休息好,考好,许多家长都忙着提前“踩点”高考房。近日,记者走访一些考点附近区域的酒店了解到,不少酒店已经启动“高考房”预订业务,预计到这个月底会迎来订房高峰。

“按照往年家长们的经验,临近考试的一个星期,考点周边的酒店午休房都会比较紧张,所以提前预订心里踏实些,还能选个条件好一点的房间。”家住吉大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儿子能以最佳状态应考,妻子已经请了半个月的公休假,全心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而他的任务就是提前找个安静舒适的“高考房”,保证儿子考试期间的午间休息。但也有家长表示,珠海并不像一些大城市,要在路上浪费很多时间,所以如果是住在市区,中午还是吃饭,回家休息比较放松舒服。

记者“踩点”发现,集中在各考点附近,比较受家长们青睐的“高考房”包括市一中高中部附近的`红山楼、西藏大厦,市二中高中部附近的酒店、六和商务酒店,以及市一职中附近的好时光酒店和U派酒店等。多数酒店都已经进入高考订房期,价格方面未有明显变化。但据称,届时将会按照往年的“惯例”为考生提供新鲜水果、鲜花、矿泉水等。

梅华路红山楼酒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年高考临近时,酒店的“高考房”总是供不应求。目前的预订价格就是午休房的价格138元,已经有家长前往预订,有的甚至预订了3天的全天房。至于稍后会不会有优惠,或者涨价尚未知晓。西藏大厦的前台人员也称,有不少市民来电询问“高考房”的价格,现阶段还是按照平时午休房168元接受预订。相较之下,六和商务酒店88元的午休房则显得比较经济。而去年推出“免费高考房”的20大酒店则表示,虽然每天都接到不少咨询电话,但酒店今年还没有相关优惠服务推出。

直译踩点才能获高分 篇3

一、解答例析

[例1](2008年高考湖北卷第13题第1小题)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3分)

[提示]“或”“且”译对一处1分;译出大意1分。“或”可译为“有的”“有的地方”等,“且”可译为“将近”等。“通都大邑”不译不影响大意;“至近”要理解为“最近”,不能理解为“到达最近的地方”;“半之”要译成“一半的距离”,不能译成“半天”“一半的人”或“半途而废”等。

[示例]①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很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3分。标准答案。)

②与通都大邑距离十分遥远,有的地方有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将近一百五十里。(3分。符合标准答案。)

③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距离很远,或许有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2分。“或”译错。)

④与通都大邑隔得比较远,有的地方有二三百里的路程,即使是最近的,也有一半的路程。(2分。“且”未译出。)

⑤去大邑那么远的路程,有二三百里路,就算走近路也有一半的路程。(1分。大意对,“或”、“且”未译出。)

⑥这儿和都城大邑相距很远,和有的城市相隔二三百里,虽然很近,但也要半天时间。(0分。大意有误,“或”、“且”未译出。)

[例2](2008年高考湖北卷第13题第2小题)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3分)

[提示]“所”、“复”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1分。“所”可译为“地方”、“处所”等,“复”可译为“再”、“又”、“还”等。“译出大意”指对原句理解大体正确。一是要表达出设立义塾教育陈家小孩之意;二是“石华、象溪”应理解为地名,不能译为人名。

[示例]①在石华、象溪两个地方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3分。标准答案。)

②石华、象溪两地又建设了别的私塾,用来教导陈家后代中的幼子。(3分。符合标准答案。)

③石华、象溪两个场所再次被作为别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的年轻孩子。(2分。大意有误。)

④石华、象溪两地也设立了别的私塾,用来教导陈家后代中的幼子。(2分。“再”译错。)

⑤石华、象溪两所学院设立了特别的塾院,教导陈家的孩儿。(1分。大意对。)

⑥石华、象溪两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的小孩。(0分。基本未译。)

[例3](2008年高考湖北卷第13题第3小题)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4分)

[提示]“夙夜”“为”和“丰己”泽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1分。“夙夜”可译为“早上和晚上”“时刻”“时时刻刻”等;“为”可译为“作为”“当作”等;“丰己”是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富足”“让自己丰裕”等。“译出大意”一是要表达出章君的子孙后代继承他的志向办义塾;二是“若孙”要理解为“或者孙子”,不能理解为“像孙子”等。

[示例]①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4分。标准答案。)

②章君的儿子和孙子,应当不分早晚去继承他的志向做事,不要使自己丰裕而让自己获私利。(4分。符合标准答案。)

③章君的子孙,应当早晚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让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3分。“夙夜”译错。)

④章君的子孙,应当时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3分。“豐己”译错。)

⑤章君的儿孙,应当把继承章君的志向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自私自利。(2分。“夙夜”“丰己”未译出。)

⑥章君的儿子或孙子,应当把章君韵义举继承下去,不要以自私的心来丰厚自己。(1分。大意对。“夙夜”“为”“丰己”有误。)

⑦章君的儿子假若生的是孙子,当夜就可以继承章君的大志管理国事,不要丰富自己,这样很自私。(0分。大意错。“夙夜”“为”“丰己”有误。)

二、备考建议

1.熟读课本,夯实基础,强化文言知识积累。要熟读课本中的文言文,牢固掌握课本上的文言词语和几种常见句式,尤其是120个实词、18个虚词和几种句式。

中考数学后期“踩点”复习 篇4

一、舍弃三种消极做法

复习备考, 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 更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还必须要克服几种错误的思想:

1. 切忌书到临尾渐渐松。

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 中考复习阶段要让学生紧张起来, 要强化时间观念, 前期大多数复习工作都能紧张有序, 殊不知后期更是松懈不得。老师松一下, 学生松十分。这时候的教师, 不能流露出松懈的状态, 相反要多和学生谈心, 排遣其心理负担和考前焦虑,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和学生共同分担忧虑。教育学生要勇敢面对考试, 保持适度紧张。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以一颗平常心投入复习, 不到最后不要放松, 放松的时候就是所有考试结束的时候。

2. 切忌过度重文轻理。

不少老师认为中考复习后期, 应该多投入时间在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学科上, 数理化等科目让一让, 多让学生记忆一些内容, 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一些老师甚至一些学校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 时间投入的比例差别太大, 有些失衡。这样容易导致在考前对理科类科目产生陌生感, 考试时不在状态。事实上, 理科类科目好多内容也需要考前记忆和强化, 比如科学记数法、方差公式、幂的运算等诸多公式。长时间不见, 到时候就会记不准。所以说, 时间分配要适度, 不但让文科有进步, 而且理科类的东西也不能生疏, 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务必引起教师们的重视。

3. 切忌大搞题海战术。

复习期间, 时间是紧的, 首先在时间上题海战术就不适合, 现在好多试卷源源不断, “模拟考试”、“联考试题”等多有剩余。试卷繁多, 质量也参差不齐, 如果不认真筛选, 让学生没完没了做所谓“加强”练习, 就会出现很多重复性试题, 甚至还有错题等。这种滥用试题必然会花费学生宝贵的时间, 就更谈不上什么效果了。这时候我们应该回归教材, 巩固基础的东西, 要精心选题, 精心练习, 严格筛选, 提高复习的效率, 不能搞题海战术。

二、注重对策

“踩点”复习其实就是准确把握考点, 按照“中考复习指南”的要求开展复习, 大胆舍弃不考的内容, 紧紧抓住考点。这样的做法特别适应复习的后期, 对提高效率大有益处。

1.“踩住知识点”。

要求教师有较深的基本功, 对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胸有成竹, 能把握住知识的重难点, 注重对学生进行分类, 对于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 要毫不犹豫地舍弃后面的难题, 在此花费大量的精力就没必要了, 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基础题上。再者, 教师要学会归纳概括, 关注知识的通性通法, 通晓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等腰梯形各边中点连线围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这是一道选择题也可以是一道填充题。这道题其实就是涉及到一个知识点。教师在讲解这道题的时候要系统地帮助学生梳理一下。可以设计几个问题: (1) 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围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2) 矩形各边中点围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3) 菱形各边中点围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正方形各边中点围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4) 根据你的发现, 围成的图形形状和原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你的发现。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探讨, 最后师生交流, 形成结论:新生成的图形取决于原图形的对角线性质, 即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衍生成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衍生成矩形, 一般四边形衍生成平行四边形。这样复习, 这个知识点就很透彻了, 学生再遇到这一类问题, 就会迎刃而解了。再比如:非负数的有关问题, 教师同样可以把它归类, 提炼出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式。这样的问题很多, 需要教师烂熟于心, 信手拈来, 才能决胜中考, 从容不迫。

2.“踩住得分点”。

有经验的教师在复习时, 除了在梳理知识时候下功夫, 还特别重视研究中考试卷的评分标准, 按照评分标准分步讲解每一种类型题的得分点, 也就是要“踩住得分点”。要严格按照规范化答题要求, 做到会做的一定得分, 不能因为不规范而失分。解题时, 要注重过程的步骤, 步骤不能少, 少了步骤就是少了得分点, 但是太多了也不行, 所以说这一点要好好把握。比如我们遇到计算题时, 它的评分标准是“找点给分”。做出来一点就给分, 所以不论学生成绩如何, 老师可以告诉他, 能做一点也不要放弃, “付出总有回报”, 给学生增加信心。

踩点 篇5

四、各种“水”汇集

1. 纯净物

蒸馏水——H2O

水银——Hg

2. 混和物:重水——D2O水晶——SiO2超重水——T2O

—双氧水——H2O2的水溶液氨水——分子(NH3、NH3·H2O、H2O);离子(NH4+、OH、H+)

氯水——分子(Cl2、HClO、H2O);离子(H+、Cl、ClO、OH)———

王水——浓HNO3 : 浓HCl = 1 : 3(浓溶液的体积比)

硬水——溶有较多Ca2+、Mg2+的水

暂时硬水——溶有较多Ca(HCO3)

2、Mg(HCO3)2的水,用加热煮沸法可降低其硬度(软化)。永久硬水——溶有较多Ca2+、Mg2+的盐酸盐、硫酸盐的水,用药剂或阳离子交换法可软化。软水——溶有较少量或不溶有Ca2+、Mg2+的水

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卤水——海水中提取出食盐后含有MgCl2、CaCl2、NaCl及少量MgSO4的水

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水晶——高纯度二氧化硅晶体

烟水晶——含有色金属氧化物小颗粒的二氧化硅晶体

踩点投资型保险之分红险 篇6

险种特点

分红险在传统寿险基础上增加了利率分红的功能,具有最低基本保障和增值保障的双重功能,能够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冲击,并且还有投资功能。保险公司也在分红险上做足了文章,开始只是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有分红功能,后来又嫁接到养老险上,甚至出现了分红健康险。

适合人群

分红险比较适合在保障的同时又想获得一定投资收益的投资者,特别是那些“懒汉”型投资人群,这类人希望借助保险公司进行低风险的专业理财。同时投资者要具备保险投资要求的共性特征:有较稳定的收入,以便能够定期缴纳保费。

投保策略

投资分红险要有长远眼光,因为分红险主要收益率来自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很容易随着大环境的变好而咸鱼翻身。例如今年保险资金的投资环境继续趋好,有望改变其低收益率的状况。

选择保底利率高的产品

大多数分红险是根据公司经营情况进行分红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理论上收益率为零也可能存在。但为了扭转分红险的不利局面,保险公司开始设置保底利率,从而避免收益率过低。目前,分红险的保底利率在1%一2%之间,比如中国人寿的鸿丰两全保险5年期的保底利率为1.26%,海尔纽约5年期分红险的保底利率为1.8%。投保分红险,保底利率越高越好,能减少收益率过低的风险。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去年和今年新成立的寿险公司较多,他们通常以分红险为突破口占领市场,既然带有打市场的任务,同时轻装上阵,就有可能提供较高的分红率或者以较低价格销售。投资者可关注这些公司的分红险,如合众人寿、花旗人寿等都有分红险上市。

选择最大收益的分红方式

目前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即当年红利以现金形式派发。主要有4种形式:第一种为直接领取现金,到合同生效对应日,由保险公司通知投资者领取现金。第二种为累积生息,红利由保险公司保留,按照保险公司公布的累积利率以复利方式累积生息。第三种抵缴保险费,红利用于抵缴续期保险费,若抵缴后有余额将按累积生息方式办理。第四种是购买缴清增额保险,根据被保险人当时的年龄,以当年度红利作为保险费一次缴清,购买增额保险。增额部分不参加分红。上面四种方式中,对于投资者来说采取累积升息方式能够获得最大收益。

另外,还有一种保额分红,在整个保险期限内,每年以增加保额的形式分配红利,增加的保额可以作为下年分红的基础再度分红,且不需要核保,在合同终止时还将以现金方式给付终了红利。这种分红方式适合有养老需要的投资者。

选择保障程度高的产品

投资者既然选择保险这种投资方式,说明还是看重保障作用的,所以应尽可能选择保障高的分红险。分红险的保障不高曾一直备受诟病,甚至被认为只是保险的泡沫。确实,同一家公司相同保费的分红险和定期寿险,前者的保障额度只是后者的百分之一。但随着保险公司不断反省,分红险的保障功能在加强,而且朝养老金的方向发展,如国寿今年年初推出的“金鑫两全保险(分红型)”,该保险除每年分红外,加大了生存金返还功能,每5年给付一次,其比例为基本保额的18%,本金提前到75周岁时全额返还所缴保险费,风险保障功能加强,死亡保额为基本保额的5倍。

另外,目前保险公司推出了短期分红险,如3年期、5年期等,虽然能在较短时间内看到收益,但同时保障期也很短,如果没有其他保障,投资者还是应选择保险期间长一些的分红险以保证基本的保障功能。

风险提示

相对来讲,分红险是投资型保险中风险最小的,不管分红低到哪里去,都不会损失保费,所要担负的只是银行利率风险。不过,仍有两点还是要注意的。

短期收益有限

不管哪种分红方式,分红险短期收益都是比较有限的。现金分红的依据是现金价值,而分红险前两年的现金价值比较小,甚至少于所缴纳的保费,因此分红也少。随着年数增加,保费按照复利计算,分红的基数增大,收益才会越多。因此,投资分红险时,要做好长期投资准备。

资金流动性差

踩点 篇7

一、关注词类活用

作为文言文中一种特有的语言现象,词类活用主要表现为名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几种情况,翻译的时候需要我们根据它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它的语法功能等,确定它的词性和词义。例如2上海卷“皆袖瓦砾遮道伺之”中的“袖”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把……藏在袖子里”全国卷“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的“廷”和“面”分别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后面动作行为的处所或方式,意思是“在朝廷上”和“当着面”,再如: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吾当死之(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帝,名词作动词,称帝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2)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20015年年北京卷。峰,名词作状语象峰一样)

(3)日月无私烛也。(2015年北京卷。烛,名词作动词,照耀1

(4)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意动用法,使……富有,使……贫穷)

(6)污者洁之,怒万乘之主。(2015年湖南卷。洁,使动用法,使……清洁)

(7)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2015年重庆卷。师,意动用法,以为……老师拜……为师)

(8)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舁,户口殷实。(20015年广东卷。惜,为……感到惋惜,为动用法)

(9)社稷安危一在將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2015年山东卷“臣”名词作动词臣服)

二、关注特殊句式

这里的“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几种情况,翻译的时候要体现出它的结构特点,同时要和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相符合。例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金人虽不吾索”一句,“不吾索”即“不索吾何”,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现象。2015年年天津卷“般为断一手,”,“为断一手”是省略句“断”后省略宾语“木人或木仙人”。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现象。2015年上海卷“彦光弗之最,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这一句的“彦光弗之罪”属于否定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当是彦光弗罪之意思是彦光没有判他罪”。

其他如:

(10)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何为攻之?(2015年浙江卷。何为攻之,即为何攻之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可以翻译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1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不足为也!(2015年安徽卷。“誓于神属于状语后置“自污”属于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不会因为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12)岩居而川观,而求哀请命于勾践。(2015年福建卷。“岩”“川”名词作状语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

(1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2015年湖南卷我救即救我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句,意思是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15)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20015年湖南卷。不能我救,属于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式)

(16)“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乃止。(2015年重庆卷“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属于定语后置意思是“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一句有价值的见解必定携重今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它才罢休必重币为略句重币前省略谓语动词“携带“意思是必定携带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

三、关注固定结构

例如全国卷“其李将军之谓也”中的“……之谓也”就是古代汉语中的固定结构,可翻译为“说的就是……”。又如,上海卷“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奈何,意思是对……怎么样或对……怎么办。20湖南卷“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这里的“十之六”属于古代汉语当中数词的习惯表达方式,意思是十分之六。其他如:

(16)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2山东卷。已而,不久)

(17)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2辽宁卷。俄而,一会儿)

(18)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浙江卷。岂…一耶,难道……吗)

(18)令欲降之西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天津卷。无乃……乎,恐怕……吧)

(20)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2浙江卷。岂……耶,难道……吗)

四、关注通假字

通假字作为古汉语当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高考翻译的句子当中不时出现,也是重要的得分点之一,同样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例如2000年春季上海卷“竞不索其直”,“直”通“值”,表示钱财。2004年卷“他日,董祁想于范献子日:‘不吾敬也。”“‘想”通“诉”,表示诉说。再如2001年夏季上海卷“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这句中的“支”通“肢”。2002年春季上海卷“知者创物,能者述焉中”的“知”就通“智”。

其他如:

(21)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竞日亡所获也。(2上海卷。“亡”通“无”)

(22)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2全国卷。“裁”通“才”)

(23)故乐与乡党宗族飨其赐。(2全国卷。“飨”通“享”)

(24)土工涛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20江苏卷。“罢”通“疲”)

(25)因思余于书,诚不异怜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2江西卷。“畔”通“叛”)

(26)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2四川卷。“申”通“伸”)

(27)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2006年江苏卷。“振”通“赈”)

五、关注双音节古今异义词

古汉语当中有一些双音节词语,由于时代的变化导致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过程当中很容易古今混为一谈,这一点在近年高考翻译试题当中也是屡屡出现。例如1999年全国卷“在郡多有出息”,这里的“出息”与现代汉语中表示“有前途、有志气”的“出息”不同,它表示在某个方面的收益。又如,1999年上海卷“卒以为将”,“以为”即“以之为”,“把……当作”。2004年重庆卷“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妻子”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汉语中只表示妻子,没有子女的意义。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当中就要了解这一特殊现象,注意区别古今意义的不同。

其他如:

(28)奚足以语文事。(湖南卷。语文,谈论文学的事情)

(29)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全国卷。所以,……原因)

(30)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2006年四川卷。非礼,不合乎礼义)

(31)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2四川卷。及其,等到他)

(3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20天津卷。户口,老百姓)

上一篇:高原医学下一篇:信息安全防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