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死亡事件

2024-12-03

意外死亡事件(精选9篇)

意外死亡事件 篇1

5月28日凌晨3点左右, 天津市东丽区津塘公路滨海钢材市场某商户, 发生一起疑似一氧化碳中毒致人死亡事件, 事件造成2人死亡, 2人住院治疗。

事件发生后, 死者家属和亲友近百人赶到现场, 认为此事件滨海钢材市场方面应负全部责任。死者家属在滨海钢材市场的办公大楼搭建灵堂, 将市场出入大门堵住, 强烈要求市场方面负责人进行赔偿。由于市场大门被堵, 严重影响了正常经营活动, 滨海钢材市场其他商户强烈要求死者家属一方停止堵门。双方矛盾尖锐, 随时可能发生冲突。

为防止事态扩大, 东丽区司法局新立司法所工作人员赶到事发现场, 配合街道对死者家属和其他商户进行疏导安抚, 反复告诫双方一定要依法解决问题。经过调查, 工作人员了解到:因滨海钢材市场拖欠供电公司3个月电费, 供电公司于5月23日下午4时停止向滨海钢材市场供电, 部分商户开始租赁柴油发电机发电。家属认为, 正是由于使用发电机, 造成了死者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工作人员建议立刻给死者做尸检, 但遭到了家属的拒绝。

工作人员又进行了更深入的走访调查, 得知市场商户普遍晚上11点左右关闭柴油发电机, 而当晚11点过后, 亡者家里曾经用液化气罐做过饭。因此, 死者死亡真正原因, 应该是不规范使用液化气罐造成的一氧化碳中毒。6月1日、2日, 工作人员反复做家属思想工作, 客观分析了死者死亡的真正原因, 同时指出钢材市场在商户安全监管上也存在一定漏洞, 应当对死者家属进行抚恤。

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对当事双方反复做思想工作, 最终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了协议, 钢材市场方面给予死者家属人民币10万元的抚恤, 死者家属将灵堂撤走, 大门恢复畅通。最终, 这起一氧化碳中毒致人死亡的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意外死亡事件 篇2

为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甲方与亡故者家属(以下简称乙方)就补偿问题,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自愿私了,并达成以下协议:

甲方:北辰新村美华宾馆

当事人:王xx 男,出生于1972年9月19日

身份证号码:xxx

委托代理人:段xx 男,出生于1948年10月11日

身份证证号:xxx

乙方:亡故者家属

父亲:姜xx,男,出生于 1962 年 2月 24 日

身份证号码: xxx

委托代理人:姜xx,男,出生于 1958 年 1月 25 日

身份证证号:xxx

一、双方责任:

1.甲方一次性支付乙方补偿金共计人民币¥60000.00元(大写:陆万元整),并承担在协商期间乙方在甲方指定的宾馆、饭店所花费的食宿费用约10000.00元。

2.乙方负责处理亡者拉运、丧葬等其他一切相关善后事宜,并不得再向甲方主张任何赔偿或补偿费用。

二、自甲、乙方双方签订本协议,乙方收到甲方60000.00元补偿款之日起,甲、乙双方同意终结本次事件赔偿纷争,乙方及其所有亲属自愿放弃主张赔偿的权利,自愿放弃基于本事件所产生的各项权利及所享有仲裁、诉讼的权利,并不得在以后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干扰甲方的生活和经营。

如乙方违反上述约定,则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三、付款方式和付款时间

甲方于20xx年12月24日前支付乙方全部补偿金60000.00元,支付方式为现金支付,乙方开具收款收条。

四、乙方自行负责补偿款依法合理分配,如由此引发争议,概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

五、乙方保证在签署本协议时,确认其为姜升奎的全部直系亲属,并已得到所有亲属的授权及认可,已清楚了解自己在协议中的权利义务,已就协议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及其他问题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并清楚明白,甲、乙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本协议。

六、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内容,则构成违约,违约方需支付守约方人民币60000.00元(大写:陆万元整)作为违约金,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其他

本协议共三页,自甲、乙双方(或授权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协议一式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乙双方执壹份,西安市徐家湾派出所存档壹份。

附件材料:1、双方及授权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复印件(7页)

2、补偿金收据

甲方委托代理人(签字摁印):

乙方(签字摁印): (死者姜xx之父)

(死者姜xx之三伯父)

意外死亡事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所有意外伤害住院死亡病例和急救中心院内、院前意外伤害死亡登记病例共1 239例。

1.2 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系统第10版 (IDC-10) 和我国卫生部1987年参照IDC-9分类方法制定的中国意外伤害分类, 分为:交通意外、自杀、意外坠落 (工伤为主) 、溺水、触电、其他 (包含他杀、意外中毒、火灾等) 6类。

2 结果

2.1 1 239例意外伤害死亡病例死因排序

1 239例意外伤害死因排序为:交通意外 (55.9%) 、自杀 (15.9%) 、意外坠落 (12.5%) 、其他 (6.3%) 、溺水 (4.8%) 、触电 (4.6%) 。1999~2007年意外伤害死亡人数逐年增加, 其中以交通意外为主。男性896例, 因交通意外而死亡所占比例较大;女性343例, 因自杀而死亡所占比例较大。男女意外伤害死亡人数比为2.6∶1 (见表1) 。

2.2 1 239例意外伤害死亡病例年龄分布

调查病例中年龄最大78岁, 最小8个月, 平均36.7岁。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 19~40岁年龄段死亡人数占54.3%, 61~80岁年龄段死亡人数最少, 占6.5%。交通意外为各年龄段的第一死因。因溺水而意外死亡的18岁以下少年儿童在该项死因中占79.7% (见表2) 。

2.3 1 239例意外伤害死亡病例死亡地点、时间及就诊状况 (见表3)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有效控制, 但意外伤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愈加严重。分析结果显示, 交通意外死亡居意外伤害死亡病例的首位, 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且相当一部分交通意外死亡病例与酒后驾驶机动车辆有关。死亡年龄段主要以青壮年为主, 且男性多于女性。该年龄段人群所从事的部分职业, 如驾驶员等应视为高危职业。同时应严格执行交通安全法规和安全生产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防护设施, 开展防火、防生产安全事故、防触电的专题教育。对儿童和老人要进行有关意外伤害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如远离危险环境、安全游泳、不滥用镇静和兴奋药物, 以提高人群防止意外伤害的能力。农村自杀病例高于城市, 且女性居多, 自杀病例以农药和鼠药中毒居多。这是由于在我国农村无论农药还是鼠药的存放比例、随意放置比例均显著高于城市, 另外农村农药、鼠药易得也是造成农村自杀死亡率高于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加强农药及鼠药管理, 增强人们的安全存放意识, 不仅是预防自杀的重要措施, 也可以避免意外中毒及他杀等与农药、鼠药管理不当相关的死亡[2]。意外伤害发生时有部分病例在现场和转运途中死亡, 如触电、窒息类病例, 如果现场即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并合理、正确转运, 有些病例是可以获救的。这就要求在高危人群中积极开展现场急救知识培训, 使掌握了急救技术的“现场第一目击人”通过对受害者实施初步的急救措施, 减轻其病痛, 甚至挽救其生命, 为下一步转运和治疗赢得时间。

意外伤害的控制和预防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和配合, 应在工程 (生产、设备) 、经济 (激励、处罚) 、强制 (法律、法规) 、教育方面实施干预措施。建立完善的紧急救助预案, 加大对医院急救设备的投入, 加强急救专业队伍建设, 尽可能扩大急救服务范围, 建立统一、科学、快速的急救服务体系, 提高急诊院前、院内急救能力, 降低意外伤害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肖水源.社会病防治[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意外死亡赔偿协议书 篇4

xxx受雇在甲方船上务工,XX年七月x日不慎意外死亡。乙方系死者xxx的直系亲属。甲乙双方就死者xxx的善后事宜经协商一致,自愿达成条款如下:

一、甲方愿意一次性支付给乙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等共计人民币------万元整(¥:------元),乙方同意接受上述赔偿款额;

二、甲方将上述------万元整(¥:------元)于本协议签订后--日内汇入乙方指定的银行帐号。帐号为:--------------;

三、上述费用支付给乙方后,由乙方内部自行分配、处理,其分配、处理的方式、后果与甲方无关;

四、甲方履行汇款义务后,乙方任何人就此事保证不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就xxx死亡一事向甲方要求其他任何费用;

五、甲方履行汇款义务后,就此事处理即告终结,甲乙双方之间不再有任何权利、义务。以后因此事衍生的结果亦由乙方自行承担,甲方对此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六、本协议为一次性终结处理协议;

七、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每人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xxxx年x月x日

甲 方:东方虹 乙 方:太阳神

甲方:————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职务:————

意外死亡赔偿协议书

乙方:———— ————之父, 身份证号码:——————

———— ,————之母,身份证号码:————

乙方之子————系甲地契位的工人,因工作原因于————年——月——日发生工伤事故,经抢救无效于————年——月——死亡。————,——,————岁,身份证号码:——————,供养支属及直系支属身份情况:

父亲:————,年龄:——岁,出生日期:————年——月——日,家庭住址: ————————;

母亲:————,年龄:——岁,出生日期:————年——月——日,家庭住址: ————————。

为妥善处理————工伤死亡的善后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省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例,现甲、乙双方就赔偿问题,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一次性付出乙方丧葬补助金、供养支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共计人民币————元(大写:————整),除上述费用外,乙方不得再向甲方主张任何赔偿或赔偿费用。

二、自甲、乙方双方签署本协议,乙方收到甲方————元工伤赔偿款之日起,甲、乙方双方同意终结————的工伤死亡赔偿纷争,乙方及其近支属自愿放弃主张赔偿差额的权利,自愿放弃基于————工伤死亡所产生的各项权利及所享有仲裁、诉讼的权利。

乙方及其近支属不得再就工伤赔偿事件向甲方提出任何形式的赔偿要求;不得向有关政府部门投诉本变乱或有任何异议;不得要求甲方将死者————的尸体运回——————市,而应就地在殡仪馆进行火化处理;如乙方违反上述商定,则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意外死亡赔偿协议

协议书格式 甲 方:东方虹 乙 方:太阳神

xxx受雇在甲方船上务工,二零零九年七月x日不慎意外死亡。乙方系死者xxx的直系支属。甲乙双方就死者xxx的善后事件经协商一致,自愿达成条款如下:

一、甲方愿意一次性付出给乙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等共计人民币------万元整($:------元),乙方同意接受上述赔偿款额;

二、甲方将上述------万元整($:------元)于本协议签署后--日内汇入乙方指定的银行帐号。帐号为:--------------;

三、上述费用付出给乙方后,由乙方内部自行分配、处理,其分配、处理的方式、后果与甲方有关;

四、甲方履行汇款任务后,乙方任何人就此事保证不以任何形式、任何来由就xxx死亡一事向甲方要求其他任何费用;

五、甲方履行汇款任务后,就此事处理即告终结,甲乙双方之间不再有任何权利、任务。以后因此事衍生的结果亦由乙方自行承担,甲方对此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六、本协议为一次性终结处理协议;

七、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每人各执一份。

xxxx年x月x日

意外死亡事件 篇5

关键词:意外死亡,家属心理,变化,对策

意外死亡对于家属造成的伤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由于其具备突发性特征, 家属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思想和适应环境, 所以做好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在医学护理上也不可小觑。这样既可以有效避免医患纠纷, 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意外死亡事故导致家属精神上的疾病, 最大限度减轻因意外死亡给家属带来的情感伤害。要研究对于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方法, 首先必须掌握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过程, 做到对症下药。

1 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分析

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是随着事件发展和实践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 应该严格区分为不同的阶段。通常表现为:初始阶段当得知事故发生时, 意外死亡患者家属通常表现为震惊与怀疑, 心理特征是焦躁慌乱, 难以接受既成的事实。在处理问题上不知所人帮助的矛盾心理, 思想和意识多处于模糊的非正常状态。中期阶段是已经接受意外死亡的现实, 但是其极端情绪和行为却是无法接受死亡的表现。极大的不情愿导致其极易发怒, 常常借题发挥, 借助某一件小事而迁怒于别人, 对于他人的帮助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误解, 在行为上表现悲痛欲绝, 常因某句言辞或某个举止而产生过激行为, 有明显的消极动向, 试图对压抑的情感通过某种途径宣泄出来, 容易导致精神上的崩溃。后期阶段是理智逐渐恢复, 常会因回忆起意外死亡患者生前的生活琐事而产生心理焦虑, 由于缺失心理依托而感到对生活前景茫然, 试图在行为上对意外死亡患者进行一种感情的补偿, 因而对死者后事的处理上要求标准提高。同时, 由于对今后生活的考量因素, 在理智上虽然稍有恢复, 但情感上十分脆弱, 希望得到别人的高度同情与理解。

2 意外死亡患者家属心理变化的对策

针对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 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引导和施治, 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悲伤心理。在初始阶段, 医护人员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交流, 一方面讲解有关知识和如何处理死亡事件, 帮助丧亲者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现实, 接受现实。另一方面在心理上进行态度诚恳、语言和蔼的劝解和疏导, 循序渐进地让意外死亡患者家属接受既定的事实。其次在行动上积极帮助家属料理相关事项, 尽量为家属提供一个合理的心理缓冲过程。同时在进行心理疏导过程中, 语言举止上要根据家属的心理变化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适时诱导、适度诱导、合理诱导, 列举一些切合实际的事例来平衡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 进一步缓解思想压力, 开阔思想和视野, 多考虑生活的积极方面和积极因素。在中期阶段, 对于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过激行为或过激言辞, 医护人员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 鼓励他们尽情宣泄悲伤的情绪, 运用眼神、握手等非语言行为, 表达对丧亲者情感的理解和心理的支持。同时要对突发性事件如家属突然昏厥、休克等现象进行及时治疗, 在对意外死亡患者遗体的处理上, 务必遵循尊重的原则, 对遗体溢出物进行彻底清除并做好防治处理, 对肢体进行合理矫正, 达到整体完整的标准, 将死者遗物交由家属妥善保管。在后期阶段, 医护人员要尽量满足家属的合理要求。比如, 家属要求等其最重要的亲人到场后才送往太平间, 或者要求在抢救室为死者更换衣服等, 在协商后可以答应, 既提供给家属与死者遗体的相对空间, 又让家属的感情得到充分释放。

3 小结

面对意外死亡患者家属急剧的心理变化, 医护人员既要做到人性化服务, 又要坚持原则, 才能减轻丧亲者的悲伤心理, 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意外死亡事件 篇6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意外死亡, 主要指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 非因医疗治疗过程中引起的意外死亡, 主要包括突发的心脑血管意外、误吸[1]、自杀等。这些问题的发生, 既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 也加大了护理临床工作的难度和压力。

1 原因分析

1.1 心脑血管意外

进入老年期, 人体的心肺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肌肉运动、骨骼等的各项生理功能都是逐步在减退。多数老年人都有一些导致心脑血管低灌注的疾病, 如心力衰、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当老年人因某种原因患病住院后, 身体受到进一步的打击, 导致原有的心脑血管低灌注更加严重, 甚至堵塞, 有可能突发心脑血管意外, 导致死亡。

1.2 误吸

在临床护理中,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人最易发生误吸[2]。这是由于老年患者的食道下括约肌松弛, 神经反射性活动减退, 吞咽肌群不协调, 致使出现吞咽障碍。因此, 易引起误吸, 使其在进食时出现噎食、咳嗽, 严重的造成窒息。同时, 由于老年患者呼吸、肺功能的降低, 亦可导致排除异物困难, 使患者发生死亡危险。

1.3 自杀

平时, 患病老年患者需要家人照看。一旦罹患重大疾病, 如恶性肿瘤、尿毒症、脏器移植等, 本人及家人将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经济负担。特别像恶性肿瘤, 尚未被当今医学界所攻克, 是位居人类死亡疾病首位的顽疾,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3]。对于罹患此病毒老年患者来说, 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受到双重折磨。由于严重的病痛侵害, 使老年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为求解脱疾病折磨, 以及对家人的拖累, 老年患者极易走上轻生的道路。

2 防范对策

2.1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老年住院患者出现脑血管意外, 如不能及时发现, 很容易失去最佳的急救时间, 导致死亡。因此, 在病区管理中, 护理人员应把安全责任管理放在首位, 在思想上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安全操作规范, 把患者的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2.2 正确评估分级患者

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 首先应根据病人的病情、临床表现, 正确判断患者的危险性, 实行分类护理管理。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提高护理级别。因为此类病人进行有创操作或手术治疗后, 是最易发生心脏功能下降, 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因此, 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病情, 加强常规心电监护, 备好抢救用物。在患者休息、陪护人员倦怠、护理人员减少的夜间, 还要增加巡视频次, 确保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3 做好误吸预防

针对误吸诱因的不同, 老年患者的护理应有差别。日常饮食上, 主要是半流质食物, 通过细嚼慢咽方式, 利于食物下咽、消化, 吞咽切忌快急。对呼吸不畅、痰多气喘的, 进食前采取吸痰、吸氧联合处置, 解决因呼吸道原因引发的误吸。饭后体姿上, 最好采取坐姿、卧姿不少于半小时, 能有效减少食物返流现象。对口内处置、漱口刷牙等动作, 在饭后尽可能规避, 较少对咽喉部位刺激, 克服因恶心造成的误吸事件。

3 开展精神护理

针对患有严重疾病、发病多年、性格内向的人产生抑郁倾向的几率很高的特点, 作为护理人员, 应在加强日常护理的同时, 向患者讲解基本的医疗常识, 助其建立客观的病情识别方法。还要与病患加强沟通, 除了正常的病情交流, 还可以谈天说地, 制造一种融洽、平和的气氛, 实现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另外, 在病区创造近似家庭的护理环境, 舒缓患者自身的精神压力。

4 开发陪护人员护理功能

由于我国的医疗机构现状, 临床护理岗位缺员严重。因此, 开发陪护人员的护理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临床护理压力[4]。对有意外隐患的老年患者, 有针对有目的的向病人陪护人员履行告知制度, 教授相关病情的预防、应急处置等急救常识, 以赢得宝贵的急救治疗时间。因此, 对陪护人员进行宣教, 建立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 对防范心脑血管意外发生非常重要。

总之, 防范住院期间老年患者发生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这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在思想上足够重视, 在措施上有效防范。

参考文献

[1]马珊, 唐伏秋.13例老年病人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55~56.

[2]张晓义.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及防范[J].社区卫生保健, 2006 (1) :53~54.

[3]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 (2004-2010) [J].中国肿瘤, 2004 (2) :3~6.

意外死亡事件 篇7

但许多伤害是可以预防的。本文利用余杭区2007-2009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 对居民因意外伤害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探讨伤害死亡特征, 为预防和控制伤害提供线索及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来自2007-2009年余杭区居民死因报表, 人口资料来自余杭区公安局。

1.2 方法

死因分类采用ICD-10编码进行, 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 通过分析居民意外伤害所造成的死亡, 提出预防措施。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7-2009年全区共发生居民意外伤害死亡1 064人, 死亡率为35.51~48.6/10万, 3年平均死亡率42.65/10万, 2009年比上年明显下降, 意外死亡总数下降了18.30%, 造成意外伤害死亡的死因前5位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淹死、自杀、意外跌落 (详见表1) 。机动车交通事故所致的意外死亡数3年分别为145人、148人、118人, 2009年比上年下降了20.27%, 但仍然占了意外伤害死亡总数的39.46%, 是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全死因顺位中排第五位, 占全死因的2.52%;在自杀死亡中, 2009年的25人比2008年的50人下降了50.00%;2009年意外淹死的人数比上年下降了38.90%。

2.2 性别分布特征

全区3年意外伤害所致男性死亡率为56.66/10万, 女性为28.86/10万, 男女性死亡率之比为1.96∶1, 各种伤害死因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性前5位意外伤害死因分别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溺水、意外跌落和自杀, 占了男性意外伤害所致死亡的89.97%, 女性前5位意外伤害死因分别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溺水、自杀、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和意外跌落, 占了女性意外伤害所致死亡的89.53%。男女性前5位死因基本一致, 但机动车交通事故均位列意外伤害所致死亡第一位。详见表2。

2.3 年龄分布特征

各年龄段均有伤害死亡发生, 婴儿期 (0~岁) 死亡最低, 死亡5例, 伤害原因为意外的机械性窒息和其他意外事故及公害效应。15~60岁年龄组意外伤害所致的死亡数最高, 青壮年期和中年期前两位死因均为机动车引起的事故 (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 , 人群死亡率分别为27.14/10万和54.35/10万, 分别占意外伤害导致死亡人数的29.10%和32.80%, 自杀的人群死亡率4.69/10万, 占意外伤害导致死亡人数的11.00%。详见表3。

2.4 时间分布

分月度时间分布见表4, 2月份的意外伤害死亡数较少, 平均为21人, 死亡率1.24/10万, 与其它月份的平均死亡率相比, 差别具有显著性 (μ=2.55, P<0.05) 。

3 讨论和建议

3.1 伤害死亡流行状况

对2007-2009死因资料统计分析表明, 由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居全死因顺位的第四、五位, 平均减寿年数列第二位, 是人群早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表明伤害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命的公共卫生和安全问题。余杭区从2007年开始, 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 对居民进行健康素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干预影响居民的行为, 促进健康和安全。

3.2 伤害死亡特征

从伤害的死亡特征分析, 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提示男性在伤害暴露机会上可能更高于女性, 特别是高危作业中男性较多。加强对高危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和防范干预, 可以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伤害死亡的年龄段主要发生在15~60岁年龄组, 该人群是主要社会劳动人群, 承担着社会生产和家庭抚养的职责, 该人群的早亡, 无疑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影响, 是预防意外伤害的重点对象。伤害发生的时间, 2月份死亡数较少, 可能与春节休假有关。其它各月基本一致, 表明伤害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 伤害的干预应贯穿全年各个时期。

3.3 伤害死亡原因

分析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机动车交通事故和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构成我区意外伤害所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余杭区地处杭州市周边, 东北西三面与杭州相邻, 区域内公路网络发达, 等级公路里程2 127.03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78.55公里, 公路密度174.35公里/平方公里。全区拥有民用汽车10.76万辆, 每百户居民拥有私人汽车34.84辆, 2009年因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118人, 比上年下降20.27%, 可能与交通设施改善、公安部门加大交通安全整治力度, 严查酒后驾车有关。机动车的迅速增长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通过对道路交通加强管理, 严查机动车违法行为, 加强交通参与人员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十分必要。

3.4 自杀

2007-2009年自杀死亡人数分别为42、50、25人, 2009年明显下降。造成自杀的原因很多, 但其中不少是心理因素的影响, 余杭区从2008年开始心理健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 向群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进行心理健康干预。60岁以上老人发生自杀死亡53人, 占到自杀死亡人数的45.2%, 可能与中、老年人生活中经济压力大、婚姻破裂、病痛折磨, 缺少亲情关怀等因素有关,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现代社会各类人员生活和工作压力普遍较大, 家人、社区、社会各方面要加强对中老年人群的心理和生活关怀, 组织适合中老年人的文化体育活动, 释放生活中的焦虑和压力, 改善和提高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摘要:目的:分析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 提出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方法:通过余杭区2007-2009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析, 发现区域内居民意外伤害致死的主要原因, 提出预防措施。结果:2007-2009年共发生居民意外伤害死亡1 064人, 3年平均死亡率42.65/10万, 造成意外伤害死亡的死因前5位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溺水、自杀、意外跌落, >60岁老人自杀死亡53人, 占自杀死亡人数的45.2%,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结论: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居全死因顺位的第四、五位, 平均减寿年数列第二位, 伤害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命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全民健康促进行动, 对居民进行健康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 干预和影响居民的行为, 2009年因伤害致死呈下降趋势, 表明意外伤害是可以被认识、预防和控制的。

关键词: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析

参考文献

[1]李鲁.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05-211.

[2]王声涌.开创我国伤害控制工作的新时期[J].华南预防医学, 2005, (02) .

[3]周梅, 李艳梅.我国意外伤害研究现状与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9) (综合版) , 95-99.

意外死亡事件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寿光市作为国家疾病监测点,2005 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对所有常驻居民开展连续性死因监测。2013 年合计监测常驻居民1 057 497 人,意外伤害死亡共有459 例。其中监测男性居民533 327 人,女性居民533 327 人。监测0~14岁、15~44 岁、45~64 岁和65 岁以上年龄组居民分别为156 834 人、452 490 人、316 601 人和131 571 人。2013 年意外伤害死亡资料来源于我市的死因监测报告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寿光市公安局。

1.2 监测方法

寿光市建立了完善的市、乡和村三级死因监测网络,各级均有专职人员负责死因卡片的收集登记、死因调查等工作。市、乡监测点专职人员负责通过国家死因监测系统随时对死因卡片直报,市疾控中心专职人员定期对报卡审核,并指导乡镇每月1次与公安、民政、计生和妇幼等部门核对死亡名单,年底组织各监测点进行1次死亡漏报调查,及时进行核实补报。直接死因以高一级医院的诊断为依据,死因不明者由乡卫生院高年资医师协助进行死因推断。死亡原因按ICD-10分类。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国家死因监测系统,按照死亡日期为2013年1月1日至12 月31 日,以Excel形式下载寿光市2013 年意外伤害死亡数据,输入疾病监测软件进行伤害死亡率统计,同时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以2000年山东省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标准人口进行率的标化,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013 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情况

2013 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合计459 例,粗死亡率为43.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14/10万。

2.2 2013 年寿光市不同性别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情况

2013 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男性粗死亡率为61.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31/10 万,女性粗死亡率为25.1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57/10万,男性粗死亡率是女性的2.43倍,男女之间粗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4,P<0.01),见表1。

2.3 2013 年寿光市不同年龄组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情况

2013 年寿光市居民各年龄组意外伤害死亡率以5~岁组最低,为7.77/10 万,85 岁及以上组最高,为130.21/10 万,随年龄组增加基本呈上升趋势。除5~岁组外,各年龄组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男女性意外伤害死亡均呈上升趋势。0~14 岁、15~44 岁、45~64 岁和65 岁以上年龄组居民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0.84/10 万、33.37/10 万、 54.64/10 万和89.69/10 万,各年龄组居民平均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2,P<0.01),见表2。

2.4 2013 年寿光市居民不同原因死亡情况

2013 年寿光市伤害死因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淹死、意外跌落、触电、砸死、火灾、意外的机械性窒息、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被杀、由自然环境因素所致的意外事故,以及由机器切割和穿刺工具所致的意外事故。其中男性伤害死因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淹死、意外中毒、意外跌落、触电、砸死、火灾、意外的机械性窒息、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由自然环境因素所致的意外事故、被杀以及由机器切割和穿刺工具所致的意外事故;女性伤害死因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意外跌落、淹死、触电、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火灾、被杀、砸死及意外的机械性窒息。男性、女性交通事故死亡率分别为33.00/10万、11.83/10万,男性是女性的2.7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6,P<0.01);男性意外中毒、淹死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 16.53, P<0.05);男女性自杀、意外跌落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1.10, P>0.05),见表1。

2.5 2013 年寿光市不同年龄组居民主要死亡原因

2013 年寿光市意外伤害死亡中交通事故为各年龄组居民的首位死因,自杀在15~44岁、45~64岁和65岁以上年龄组居第2位,淹死为0~14岁、15~44岁组居民的第2位死因,意外中毒为45~64岁、65岁以上年龄组居民的第3位死因,意外跌落为65岁以上年龄组居民的第4位死因,见3。

3 讨论

2013 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为43.40/10 万,低于我市2007—2012 年的54.94/10 万[1]、 1993—2007 年的61.06/10 万[2],也低于1986—2005 年上海市卢湾区的47.75/10 万[3]和2011 年昆明市的60.29/10 万[4],但高于广东省1999—2003 年的27.53/10 万[5]。2013 年寿光市居民交通事故、自杀死亡率分别为19.15/10万、6.62/10万,低于我市2012年的3.88/10万、7.42/10万[1]。0~14岁、15~44岁、45~64岁和65岁以上组居民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0.72/10万、33.59/10万、54.33/10万和89.68/10万,与我市2007—2012年(10.56/10万、46.94/10万、64.50/10万和122.78/10万)[1]相比,0~14岁基本持平,15~44岁、45~64岁和65岁以上均有所下降。可见,我市2013年意外伤害死亡继续出现缓慢下降趋势。2013 1 2

2013 年寿光市交通事故、自杀位居死因第1 位、第2位,分别占我市意外伤害总死亡的51.85%和15.25%。男性、 女性交通事故死亡率(33.00/10 万、 11.83/10 万) 较2007—2012 年(49.80/10 万、15.95/10 万)[1]下降,但均高于2011 年昆明市(27.88/10 万、9.07/10 万)[4]和2013年北京市房山区(12.94/10 万、5.11/10 万)[6],而且男性仍然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是女性的2.79 倍。男性意外中毒、淹死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因此,关注男性健康,减少交通事故、意外中毒和淹死等意外死亡的发生仍然是我市意外伤害防治工作的重点。

2013 年寿光市意外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5~岁组最低,为7.77/10万,60~岁组为54.30/10 万,85 岁及以上组高达130.21/10 万。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死亡率均随着年龄组增加而增长。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市居民意外伤害发生的机率增加,可能与随着年龄增加暴露的危险因素增多、而自身防备能力下降等有一定关系。其中交通事故为各年龄组居民首位死因,自杀在15~44岁、45~64岁和65岁以上年龄组居民死因中居第2位,淹死为0~14岁组居民的第2位死因,意外中毒在45~64 岁、65 岁以上年龄组居民死因中居第3 位,意外跌落在65岁以上年龄组居民死因中居第4位。

意外死亡事件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源于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资料积累;人口资料由哈尔滨市公安局提供。

1.2 统计学方法

全部死因均用国际疾病分类进行归类和编码。全部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 并对数据库进行逻辑检查和数据清洗。依据1990年中国人口构成进行各种率的标准化。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

1.3 主要评价指标

(1) YPLL (潜在寿命损失年) =∑[ (L-Xi) ×Di], 式中L-平均期望寿命, Xi-各年龄组组中值, Di-观察人群各年龄组死亡人数。 (2) YPLL率 (‰) =YPLL/N×1 000‰, 式中N-观察人群总人口数。标化YPLL率 (‰) =∑ (年龄组YPLL率×校正因子) , 式中校正因子= (标准人群各年龄组人口数/标准人群总人口数) / (观察人群各年龄组人口数/观察人群总人口数) 。 (3) WYPLL (潜在寿命损失年) =∑[ (R-Xi) ×Di] (若Xi<18则以18计) , 式中R-停止工作年龄, Xi-各年龄组组中值。 (4) WYPLL率 (‰) =WYPLL/N×1 000‰。 (5) 标化WYPLL率 (‰) =∑ (年龄组WYPLL率×校正因子) 。减寿指标的计算年龄域为1~70岁。另外, 尽管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男、女性分别为60岁和55岁, 但考虑到许多人员在退休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仍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家务劳动, 继续创造价值, 故本研究将停止工作的年龄统一按65岁计算。

2 结果

2.1 全死因死亡概率

1988-2011年哈尔滨市区居民全死因累计死亡468 008人, 死亡率为603.87/10万。其中男性居民累计死亡268 694人, 死亡率为688.19/10万;女性居民死亡199 314人, 死亡率为518.27/10万;男、女死亡率比为1.33∶1。

2.2 意外伤害死亡状况

1988-2011年哈尔滨市区人口总数为77 501 583人, 24年间哈尔滨市区意外伤害总死亡数为26 149例, 死亡率33.75/10万, 标化死亡率为29.23/10万。意外伤害死亡率顺位前5位主要死因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被杀、意外中毒、意外跌落, 占总意外伤害死亡人数的79.66%。见表1。

2.3 不同年龄、性别的意外伤害死亡率

0~14岁 (少年儿童) 、15~64岁 (劳动年龄) 和≥65岁 (非劳动年龄) 总体伤害水平分别为10.89/10万、34.80/10万和67.43/10万。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均是造成3组不同年龄居民意外事故的首要原因。见表2。

2.4 不同年度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情况

1988-1999年和2000-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分别为39.56/10万和29.07/10万, 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5.71/10万和24.04/10万。2000-2011年比1988-1999年分别下降了0.10%。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自杀始终居意外死因的前2位。见表3。

2.5 意外伤害潜在寿命损失年 (YPLL)

1988-2011年哈尔滨市区居民意外伤害潜在寿命损失年为774 017.0人/年, 意外伤害潜在寿命损失率为9.99‰, 标化YPLL率为9.65‰。根据YPLL率顺位的前3位意外伤害死因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被杀。说明这3种意外伤害是造成1988-2011年哈尔滨市区居民的主要减寿因子。见表4。

2.6 意外伤害潜在工作损失年 (WYPLL)

1988-2011年哈尔滨市区居民意外伤害WYPLL为483 159.0人/年, WYPLL率为6.23‰, 标化WYPLL率为6.57‰。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被杀、自杀标化WYPLL率分别为1.84‰、1.07‰和0.94‰, 位居其他意外伤害标化WYPLL率的前3位, 说明这3种意外伤害是目前造成哈尔滨市区居民劳动力损失的主要原因。见表4。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伤害是所有地区容易被忽视的较大的健康问题, 1990年已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5%[3]。24年间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哈尔滨市区居民意外伤害的首要死亡原因。总意外伤害死亡曲线随年龄的增高而升高, 除溺水和被杀外, 其他及主要意外死因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人群, 并且各类意外伤害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提示应针对各年龄特征与重点人群, 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 降低人群意外死亡。

减寿分析能衡量某死因对一定年龄内某人群可能的寿命损失或危害程度, 评价某种疾病对人群“早死”的危害[4]。WYPLL与YPLL一样, 突出了“早死”对人群工作年限的损失, 可以评价意外伤害对劳动力人口危害程度的大小。从哈尔滨市区居民意外伤害YPLL及WYPLL分析显示, 造成居民伤害死亡的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 与其他地区报告的伤害死因一致[5]。提示应在哈尔滨市区广泛开展安全交通法规、安全意识教育;加强交通管理, 严格执行交通法规;改善交通安全设施和道路状况等, 降低由于机动车辆事故所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和工作损失。

意外伤害死亡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采取多方面的干预措施, 降低伤害死亡的发生率, 保障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6]。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意外伤害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生长调查下一篇:连续钢结构桥梁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