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企业

2024-12-01

村镇企业(共12篇)

村镇企业 篇1

所谓小企业, 一般是指那些固定资产少于1, 000万元, 年营业额数3, 000万元以下, 企业员工不足300人的企业。据统计, 我国小企业接近1, 000万家, 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接近50%是由小企业创造的, 并且其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创造就业机会、活跃市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等。但由于小企业自身特性, 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 融资难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此次金融危机对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大批小企业因融资难而倒闭, 虽然政府为了减小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而增加了信用贷款, 但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 在2009年一季度我国人民币新增的4.58万亿贷款中, 大部分的信贷资金流向了“铁公基”和一些大型企业, 真正需要资金的小企业所得到的贷款少之又少。因此, 加大力度解决我国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建立村镇银行缓解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必要性分析

(一) 缓解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需要。

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也是阻碍我国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在我国, 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自有资金;二是向民间非金融机构借款;三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由于自有资金有限, 向民间非金融机构借款成本太高, 所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成为我国小企业的主要融资途径。小企业一般规模小, 抗风险能力差, 与银行存在“信息不对称”, 银行获取必需信息的成本过高。此外, 大多数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大轻小的倾向, 贷款偏重支持大企业、大项目;对于管理成本大、综合收益小的小企业贷款则没有积极性, 小企业成功贷款的可能性很小。总之, 由于我国小企业自身因素和我国银行机构普遍存在的“傍大款”现象, 我国小企业是融资难, 难于上青天, 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主要针对小企业融资的村镇银行。

(二) 推进银行体系改革, 加快金融创新的需要。

我国的银行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三类构成。目前, 只有商业银行广泛的面对企业办理业务, 政策性银行目前正在进行商业化改革, 但在企业贷款方面尚未有根本性突破。尽管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总分行制组织结构, 按省区设置分 (支) 行, 但是其分支机构并未延伸到基层乡镇。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较少, 布点多在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 一般地级市及县级市则几乎不涉及, 地方性商业银行则只在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开设。根据国际经验, 中小银行特别是地区性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主渠道。而在我国目前的银行体系中, 设立在县域及县域以下的小银行极少, 这是我国银行机构体系的一大空缺。

而从目前整个金融体系分析, 在小企业融资方面目前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鉴于成本和风险控制等原因, 目前银行业存在严重的“傍大款”现象, 加之对中小民营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 仅靠现有银行体系难以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和高门槛以及小企业自身经营规模、资信等的限制, 使得小企业不可能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从政策性金融机构扶持小企业发展的角度看, 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已在内蒙、江浙等地与地方商业银行合作试点, 但建立针对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或专业银行还需假以时日。因此, 建立主要针对小企业融资的村镇银行不仅是金融改革的紧迫任务, 也是推进银行体系改革、加快金融机构创新的需要。

二、建立村镇银行缓解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可行性分析

(一) 理论上的可行性。

1.政策方面。

2005年5月, 中国人民银行“只贷不存”小额信贷机构的试点叩响了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的大门;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近期, 银监会也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和规范村镇银行建立及运行的若干意见及通知;同时, 其他监管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 政策的扶持是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09年5月20日, 财政部正式发布《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上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上年末存款比高于50%且达到监管指标要求的村镇银行, 按其上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财政补贴, 这对村镇银行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

2.小企业自身。

或许有人担心小企业信用状况不良会影响小银行的运营和发展, 然而小企业并非就代表信用水平不高, 毕竟没有多少小企业愿意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 因为前期不良的信用记录会影响其后期的再融资。国内外的实践证明, 小企业往往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资金来源, 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 及时足额偿还借款,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小企业具有更高的还款愿望, 其还款率不一定低于大企业。

(二) 实践上的可行性。

1.国内建立村镇银行的试点。

自2006年以来, 我国已经开始进行针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村镇银行试点, 其中以广东省的小榄村镇银行试点最为成功。小榄村镇银行开业以来运行良好, 并取得了骄人业绩。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3月末, 小榄村镇银行资产总额达49, 623万元, 各项存款余额24, 822万元, 各项贷款余额14, 780万元, 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8, 200万元,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5.54%,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榄镇及其周边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小榄村镇银行之后, 很多省份纷纷进行了村镇银行的试点, 如四川省的浦发村镇银行, 浙江苍南建信村镇银行,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长兴村镇银行等。目前, 大约有100家村镇银行正在营业,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今年的“两会”中指出, 全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 000家左右。村镇银行的试点经验必将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推广, 为小银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

2.国际经验借鉴。

从国际经验看, 以中小企业和居民为服务对象的小银行以美国的社区银行最为成功。社区银行凭借其深厚的信息积累和优良的服务, 深受美国下层社会和中小企业的欢迎。在美国, 资产规模在5亿美元以下的银行 (大多是社区银行)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占其总资产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占其贷款的比重达到50%~80%;而资产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的上述比例分别为2.3%和15.6%。正因为社区银行始终坚持为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服务, 牢固确保了忠实的长期客户群, 从而不但巩固了在地方信贷市场上的地位, 而且取得了优良的业绩。据《美国银行家报》近期的调查, 在全美的“特优银行”中, 社区银行就有206家。所以, 从建立小银行的国内和国际经验以及我国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看, 建立主要针对小企业融资的村镇银行将是解决我国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推广村镇银行小企业贷款试点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宏观层面。

1.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 加大政策的扶持和引导。

一是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有关建立村镇银行的法律法规;二是政府应出台一些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 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如可以对村镇银行的营业税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 并在小银行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其脱离困境等。另外, 为弥补大中型商业银行机构设置的不足, 银监会应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县域以下设立主要针对小企业的分支机构。

2.加快金融机构体系改革。

加快金融机构体系改革, 建立主要针对小企业的村镇银行, 将对小企业的发展起一个助推器的作用, 而小企业的良好发展反过来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起到推进作用。为此, 对大中型商业银行而言, 应尽快在县域以下设立针对小企业的分支机构, 在大中城市的分支机构中设立主要针对小企业的信贷部门。同时, 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过程中, 一是要注意与大中型商业银行“错位竞争”, 贷款向小企业倾斜。我国大中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也比较稳定, 政策性金融机构与他们竞争的难度很大, 因此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找准小企业这个切入点, 与大中型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二是要加强与小型的地区性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 国家开发银行与包商银行的合作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包商银行自2005年开启小企业贷款项目之后, 很快在全国树立了小企业贷款典范性银行的地位。

(二) 微观层面。

1.小企业自身角度。

建立主要针对小企业的小银行是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了使村镇银行能成功推广, 小企业应努力改进自身不足, 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重视企业的信用水平, 努力缩小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降低银行的放贷成本。

2.村镇银行角度。

尽管建立主要针对小企业的村镇银行的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这并不代表对小企业的贷款没有风险。据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的贷款不良率平均水平为11.92%, 天津地区为21.43%, 情况最好的浙江地区也达到了1.62%, 可见对小企业贷款也是有风险的。因此村镇银行应加大力度控制放贷风险, 以提高收益。一是做好信贷调查, 村镇银行应对小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并用合理的方法判断其发展状况, 比如信贷员可以通过查看小企业的电表、水表和资产负债表来判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二是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信息监测系统包括贷款跟踪状况与其他各个类型的金融业务的相关信息, 有必要开发一个优秀的信息管理系统, 定期为高级管理人员、投资者、小额贷款的户外职员、审计人员、顾客等做出跟踪信息分析报告。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建立针对小企业的小银行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并被国内外的成功实践所证实, 在这一金融机构创新过程中政府、村镇银行和小企业都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相信只要措施得当, 村镇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将是一种双赢的结果。但要彻底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题, 还必须与其他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相配合。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和国内外经验的借鉴, 分析了建立针对小企业融资的村镇银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从政策扶持、加快银行体系改革、小企业和村镇银行等角度为推广村镇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试点经验提供建议, 以缓解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企业,融资,村镇银行

参考文献

[1].周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J].理论与实践, 2008, 12

[2].崔萍.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 2008, 10

[3].王泽鹏.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再认识[J].当代经济, 2008, 12

[4].李文新.公益基金应在微小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投资[J].财会月刊, 2008, 6

村镇企业 篇2

我行致力于扶持当地小微企业发展为目的,且为进一步提高为小微企业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根据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银监发【##】59号)》和《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银监发【##】9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现将我行对小微企业服务工作的问题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我行基本情况分析

我行成立以来,立足当地经济,坚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优先发展战略,注重业务创新,破解融资难题,积极拓展小薇企业信贷市场,全心全意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富有特色的金融服务,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截止##年8月末,我行小微企业授信户

户,较##年初增加户,增长

%。其中信贷支持小微企业用户

户,累计投放贷款

万元,贷款余额

万元。小微企业逾期应收贷款

万元,较年初减少

万,不良贷款余额

万元,较年初减少

万。

二、支持小微企业的服务措施和开展情况

(一)信贷业务开展情况

结合我市域内经济发展情况和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少、需求小、用款急的特点,我行细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限,通过评级、授信、抵质押品评估和贷款审批“四合一”流程,随贷随评,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度,提高了贷款发放效率。同时管理层以及信贷队伍积极深入有信贷需求的小微企业,帮助小微企业客户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为企业提供发展建议。截止1季度末,我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万元,扶持个体工商户

户且无不良贷款。已确立与4家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的合作意向。

(二)我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特点

1、谋划战略布局,注重意识提升。我行为推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快速发展,专门成立了小微企业信贷机构,配备优秀专业人员,主攻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拓展。通过做好全辖小微企业客户的勘察界定,细化并分类,统一规划小微企业的信贷发展战略布局,牢固树立起“抓住小微企业就抓住了未来,得小微企业者得天下”经营理念,明确拓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是优化经营结构和未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战略重点,增强全辖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

2、结合企业特点,注重业务创新。我行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调研,根据不同小企业的经营特色、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资金流状况,一企一策,一户一案,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适合其需求、经营实际的融资产品,解燃眉之急,深受小微企业欢迎。

3、整合优势资源,注重提高效率。我行充分利用全辖资源优势,实现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的整体互动,确保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处于优先地位。进一步优化流程,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小微企业“快查、快审、快放。”保证业务办理流畅,以满足小企业“短、频、急”的特点。

4、强化内功锻炼,注重团队建设。我行着力在客户经理建设上狠下功夫,针对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从业人员的状况,把强化理论学习、建立学习制度,对客户经理在职业操守、信贷政策和制度、融资品种及特点、操作流程、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组织深入小企业生产一线调查研究,并在业务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导,以提升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适应业务发展需要。

三、改进措施及建议

(1)科学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根据我社自身发展战略、风险防控能力制定季度小微企业投放计划,确保信贷投放平稳增长,防止大起大落。

(2)从严把握信贷政策界限。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要求的一律不得授信。重点支持对“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

村镇银行升级应变 篇3

今天,村镇金融机构的范围很广,从大规模的金融机构到仅仅立足于单一社区的小型机构。日本农林中央金库(Norinchukin Bank)扮演着近5000家合作社组织的“中央银行”的角色,通过其16000家网点和多级系统提供存贷款业务的支持。中国农业银行则拥有遍布农村及城市地区的近25000家分支机构。而在欧洲,至今还有规模各异的4500家合作银行及其60000多家分支机构遍布在农村地区。

许多大规模银行已经将他们的业务拓展到更广泛的地域,但仍然在村镇社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19世纪德国合作银行业的先驱Friedrich-Wilhelm Raiffeisen命名的奥地利中央合作银行(Raiffeisen Zentral Bank Austria),积极地在中欧和东欧地区的新市场上拓展其业务,为1200万客户提供服务。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 Agricole)通过2003年与里昂信贷(Credit Lyonnais)合并,扩大了自己的规模,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全球综合性银行,但同时仍然保持其在法国村镇地区的强大市场地位。

但他们能否适应农村地区的新变化呢?

全球趋势不断强调为村镇经济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重要性。谷物和粮食价格逼近历史高位,全球的消费者对粮食产量的需要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对生物燃料需求的不断增长也为农村地区的生产潜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过去十年中投资的注意力和资金大部分都转向了科技领域,这些需求所处的是一个对农业生产投资不断下降的时代。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需要有一场新的农业革命来改变现状的呼声——同时需要有关机构为此提供贷款。

这一切,已将村镇银行推到升级换代的前沿。

村镇银行处境不利

村镇银行有别于城市银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客户及其需求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从定义上就能看出,农村地区的人口更加分散,更难以联系,总体而言,收入水平更低。储蓄资金来源、贷款的需求和偿还的能力最终都与农业问题相关,仍受到农作物周期、天气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法律架构和土地所有权的分配形式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形成也至关重要。

所有这些说明,相对于城市银行业务而言,村镇银行业务可能成本更高、收入更低而风险更大。因此,在很多国家,不管是本地银行还是外埠银行,都宣布将以更高收入的城市群体业务为重点进行拓展。政府和社会对农村地区缺少资金支持、缺乏对农村人口等问题的关注这样一些可能暗示商业机会的事实,也渐渐被金融机构所遗忘了。

当然,情况也不尽如此。毫无疑问,自从Friedrich-Wilhelm Raiffeisen (1818年-1888年)在欧洲农村地区推行合作银行获得成功后,有些银行正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农村地区独特的需求,并且获利颇丰。

他们通常在其他银行不提供服务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并将当地社区视为主要关注重心。员工对于当地需求和环境有充分的理解,贷款发放能够建立在对个人认识和了解农业情况的基础上。而这正是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

正是由于对当地社区的关注,许多银行以合作社的形式组建,使得银行的经营利润得以回哺社区。因而,长期范围内,银行收益水平能够很好地与社区其他的需求形成平衡。此外,由于当地社区担心外地金融机构可能以损害当地利益为代价谋利,因此,当地合作社的认同度和荣誉感会得到增强。

但是,在过去的20年中,相对于利润更丰厚的城市业务及全球机遇,村镇银行业务通常被视为停滞不前,处境尴尬。竞争的压力促使收益率成为关键的绩效衡量指标,但所有银行都面临着重组村镇网点网络以优化利润的难题。这些金融机构通常会在其他领域寻求增长机遇。而农村合作银行也很难迅速地作出应对并击败竞争对手的创新行为。

农村地区遭遇全球化

现在,农村地区已经重新成为关注的焦点。村镇银行业务正随着农村地区一起经历全球化的历程。

推动商业全球化的动力,同样为村镇金融服务带来新的机遇。人口、资本和理念的流动改变了客户的需求,并激发了创新方式来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国内外的业务和价值链正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信息技术和网络连接降低了成本并改善了实时信息的获取。农村地区与外界的隔离正在慢慢消失,并且逐渐与外界融为一体。

移动电话、互联网、电子邮件等低成本的信息及通信技术,使建立新的村镇银行渠道模式成为可能,这种模式能提高村镇银行收益率以及覆盖范围。通过正确的设计,它还可以提供低成本的大范围运营风险监控方式。例如,中国或印尼的银行信贷员能每天远程汇报他们的活动,而过去这些信贷员只能每周甚至相隔更长的一段时间地返回最近的分行以汇报情况。随着将越来越经济的移动电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一些印度的小额信贷机构能每隔数小时将遍布印度的各个分行的贷款组合数据进行整合。

移动电话、低成本的互联网接入及社会网络覆盖站点,也提供了一种新式且经济的农村社区联系方法——数百万进城或出国务工人员可以与家乡保持联系。随着科技成本的不断降低,这种即使是最贫穷的务工人员也能使用的功能将继续迅速发展。这项科技还使得农村地区与全球金融市场和信息相连。农民们现在可以无需中间商而直接获知市场价格。如中国云南的蘑菇种植者可以在一天内通过移动电话数次了解日本市场上野生松茸的价格,以确保他们能得到最好的价格。

市场管制解除,市场新晋企业以及创新行为,可以为村镇银行带来满足农村需求的新业务模式,并确保成功的模式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大规模开展。诸如印度的SKS小额信贷(SKS Microfinance)这样的机构正在运用从星巴克和沃尔玛处学得的工厂式招聘、系统培训及标准化运营模式等经验来推动迅速增长和大规模展开。这些使得成立于1998年SKS小额信贷在印度2万个村庄成立了700家分支机构,覆盖160万用户,并以每月新开30处分支机构和新增13万用户的速度大规模地发展营业网点。每个国家的村镇银行都能借鉴在不同国家已经获得成功的多种业务模式,并且因地制宜地加以采用。

与此同时,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食品需求的增长。在过去的一年中,谷物、大米和其他软性商品价格的大幅攀升就是很好的佐证。这也显示,针对农业生产力和农商发展进行持续投资存在良好机遇。随着农商组织在本国及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以满足这些需求,融资成为越来越关键的因素。

变身“村镇银行2.0”

农村地区的全球化为村镇银行的彻底改造提供了基础。我们将升级后的村镇银行称之为村镇银行2.0版。这种新的“平台”有三个要素:一、创新以社区为重心的可持续性银行服务。二、扩大并促进网络价值。三、从银行服务演化为金融解决方案。

村镇银行的整体成功将取决于对当地社区的成功选择。然而,现在村镇银行有了新的途径来扩大其业务并巩固其在当地社区的核心地位。通过将不同的社区联系起来并扩大社区的覆盖面以包括那些移居到新工作地点的客户,大型银行能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一套网络提供的价值高于各单个社区的价值总和。同样,银行能利用其在社区和客户中的强大地位,将其简单的银行服务扩展成金融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网络价值和提供更广泛的解决方案都能巩固其在客户和社区中的最初市场地位。村镇社区中最成功的银行将同时使用以下三种策略以相互巩固。

创新以社区为重心的可持续性银行服务

历史上,许多银行发现在农村地区难以获得高额的回报。由于面对着更大的信贷风险和运营风险,这些银行将风险管理集中控制并实施相应的流程。但是,这些流程通常没有充分认识到村镇信贷的独特特征。

首先,必须认识到农村地区信贷风险及运营风险的关键信息来源与城市不尽相同。例如,花些时间与当地有影响力的人物一起在村里散步,可能会获取很多关于人们真实情况及商业关系的信息(由此获知他们的信贷风险),而这些信息比通过信贷申请表上的问题设计获取的信息更为准确。而且通过先进的科技以简单、经济的方式追踪还款行为,从而迅速计算出可靠度评分,也为在风险可控下提高贷款额度提供坚实的基础。

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未来更多的是靠移动电话推动业务,而不仅仅是靠个人电脑)已为更快捷、成本更低的沟通提供了基础。全球的银行和电信公司正在试验将移动电话与银行服务结合的新业务模式。在肯尼亚,沃达丰的M-Pesa服务吸引了230万用户,这些用户可以通过他们的移动电话和移动电话代理网络进行汇款。尽管这些服务模式仍面临着客户阻力、政策障碍和运营风险的挑战,但是阻碍正在逐步被解决。而且,在客户接受新的服务模式之前,银行也能通过内部使用同样的技术,以取得比传统系统更好的沟通和控制。

仔细地设计流程和角色以及最终会涉及的所有权结构,能够切实加强社区重点并使银行能满足当地社区的需求。在美国,诸如五三商业银行(Fifth Third Bank)这样的金融机构,通过赋予分行经理更多的权力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些分行经理能根据当地的需求制订上班时间和服务水平的等级,并且与客户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印尼人民银行(Bank Rakyat Indonesia)这样的村镇银行也采用了这种模式。

随后,银行可以通过采用透明的信息汇报、合适的激励措施和严格的内部审计来控制风险。澳大利亚的Bendigo银行已经完善了其社区银行服务模式,来巩固其在众多当地社区中的关系和地位。Bendigo银行通过一种授权经营的模式向当地社区提供基础设施及技术,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银行,这些银行的法人是当地组建的公众公司而非Bendigo银行。而收入则由Bendigo银行和当地公司共享。对于一些金融机构而言,这种当地社区中的强大地位可以被进一步开发,为提供其他非银行服务(如移动电话甚至是食品等)打下基础。

当然,尽管许多不同的银行为怎样创新以社区为重心的可持续性银行服务指明了道路,但是这些道路并不平坦,尤其是对复杂程度和成本的控制仍十分重要。众多村镇客户的低收入可能与分行经理们提供定制服务的理念存在冲突:定制服务可能会产生额外的成本和复杂性,而这些往往不能被村镇低收入户所接受,因此损害了赢利能力。而村镇业务中大量信息只是存在于人脑中而不是中央数据库中,风险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

扩大并促进网络价值

全球化意味着国内和国际上的农村地区都在发生显著的变化。

对于离开农村地区进入城市的流动务工人员而言,他们在工作地有汇款回乡和银行服务的需求。在中国,估计离乡务工的流动人员有1.5亿至2亿。在国际上,流动务工人员也有较大的规模,估计在海湾地区务工的印度籍劳工有近500万。

随着农商业务在农村地区发展,并为传统的农产品带来增值,他们也在寻求在大城市扩展营销的方式。事实上,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农业贸易。非洲农民生产的新鲜农产品每天都会被送至英国的超市出售。一份近期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预计,未来十年内,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出口量将迅速增长。以牛肉出口为例,预计出口量将增长50%。同时,农商业务也将更多地参与进口业务。预计至2017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油籽和植物油进口国。

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主要的海外市场,所有这些趋势都提升了村镇银行分支网络的价值。关键的挑战就在于如何建立或者是获得合适的分支网络,并最大化地取得投资回报。

要建立合适的分支网络,首先必须对当前客户的流动和联系,以及农业市场趋势作出分析:人们会从哪些地区迁移到哪些城市?特定农业价值链中的不同从业者处于哪些地域,会有哪些变化?哪些国家将是农产品最重要的出口和进口市场?这种分析突出强调了最重要的某些关联,以及应该在哪些环节集中力量来获取网络价值。

在建立网络的过程中,银行需要从增加现有网点(通过建立新的网点或通过收购方式)和建立合作关系实现网络扩张这两种方法间做出进一步选择。对于小规模、区域性银行而言,可行的增长方法就是建立合作关系和网络共享的方式——一种加强的“代理行”形式。这种方式也可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在主要地区进行并购及展开业务更具吸引力。

在建立符合未来农业及村镇发展方向的合适网络后,银行需要致力于实现盈利、获取价值。流动劳工对于他们工作的城市感到陌生,需要寻求与家乡的联系,并需要有人为他们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指引方向。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技术以低成本的方式为这些远离家乡、甚至是最低收入的劳工提供了扩大“社交圈”的方法。在企业领域,将客户经理组合成团队,在不同地域内,为特定的价值链(如大米、水果或牛肉)提供服务以确保整个网络的无缝连接。这将有助于改善客户服务、 确定价值链中的新的业务机遇;同时,还可以为风险管理提供帮助;最后,这还能明确客户对新产品的需求,例如应收账款融资和贸易融资,以及客户随着业务的增长产生的并购咨询需求等。

不过,获取完整的网络价值往往很难实现。这需要在地域上相隔甚远、而且可能从未尝试过一起合作的不同组织单位和部门间进行协调。而成功往往源自对流程、衡量标准、激励制度、培训和沟通等的变革。

同样,当高级管理层作出重点战略选择——即具有最大网络价值的领域——并且致力于首先实施这些战略选择时,金融机构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没有做到这点,复杂性和风险将会同时上升。那种冒着陷入僵局的风险而一次性实施过多举措的机构,将会以一事无成而告终。

从银行服务演化为金融解决方案

村镇金融不再仅仅是存贷业务。金融市场在村镇经济的各个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农产品在全球交易所内的交易日趋频繁,吸引了那些希望从价格波动中获利的机构投资者的兴趣。印度在2003年成立了多种商品交易所,而中国的大连商品交易所也是玉米期货交易的主要中心。

与此同时,随着诸如嘉吉(Cargill)、邦基(Bunge)和ADM等主要公司的拓展,许多农商业务本身也在经历着自身的发展和全球化。这些变化使得客户对财务顾问、资本市场和创新型财务技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即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服务技能,还对投资银行等服务技能提出了要求。客户还越来越多地寻求新的金融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以管理现金流和定价风险。

这些变革,还增强了大银行拓展海外网络(或是小银行寻求外国合作者)的需求。在海外设立业务机构不仅可以为扩张至海外的客户群提供服务支持,而且还为接触到专业的资本市场和人才提供一个平台。

在这些新兴的市场和业务中取胜,需要全面的财务技能、对于商品行业动态的精确知识以及在不同市场上可以成功运营的管理文化。

例如,在商品风险管理及对冲中,嘉吉公司就通过其商品专业知识,与拥有金融传统的高盛相抗衡。

村镇银行拥有独特的传统,通过利用他们在农业领域的经验,这些传统能帮助他们在新兴市场上获得成功。

当然,在迈向新业务的时候,他们也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特别是新业务成功所必需的快速反应以及追逐适度风险的文化,与村镇银行那种更倾向于一致性与合作式的决策过程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平衡承担的风险,还需要有更为成熟的风险管理能力。此外,由于资本在获取市场支配地位时的重要性,因此这些机遇更有利于大规模的村镇银行。

在过去的十年中,受到需求增长、管制放开和私有化的推动,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迅速增长。澳大利亚的麦格理银行(Macquarie)利用这种趋势建立了独特、增长迅速且高利润的业务模式。它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从第三方投资者处筹集资金并管理基金,利用自有资本、有价证券及基金进行投资并且开发了许多创新型的金融产品——所有这些都建立在以基础设施业务为重点之上。

简而言之,麦格理银行就是通过明确基础设施价值链上的不同金融需求,从而开发了多种收入来源,并确保对风险的严格控制。随着发展中国家对食品更多元化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府和农民不断寻求农业领域的劳动生产力提升的可能,成功对接“2.0版”的村镇银行,也将成为农业领域的“麦格理银行”。■

作者为博斯公司大中华区金融业务负责人

中央财政新拨10亿元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据《财经网》报道,中央财政近期新拨10亿元,专项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这些资金将以无偿资助的方式,用于弥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今年累计提供此类资金18亿元。

目前不少担保机构都是由政府设立的,而且设立或者变更跨省区或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都需要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审批。

今年以来,不少中小企业在出口下降、成本上升等多种压力下面临倒闭,融资渠道也受阻。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安排专项基金、补贴担保机构、加大出口退税等方式,希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村镇企业 篇4

发展村镇小企业,是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基于村镇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小企业而言,融资困难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小企业贷款是开展村镇金融服务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村镇小企业一般规模小、经营状况不稳定,客观上导致小企业的综合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信息的不规范记录和不完全披露,对银行主动识别和评估小企业的偿债能力形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村镇小企业贷款业务,必须以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合理定位、科学决策,积极建立健全银监会倡导的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努力探寻适合自身实际的小企业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合理确定小企业贷款客户的目标定位

(一)找准特色目标客户群,突出小字

面对众多的小企业客户,商业银行应该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从而突出特色,形成有效的目标客户群体。按照中国银监会的标准,小企业是指单户银行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及年销售总额3000万元以下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或单户银行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及资产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

目前在金融机构相对集中的区域,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存在高度同质化,面对大企业金融服务与竞争相对饱和,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愈加通畅、间接融资条件苛刻,而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金融服务严重不足的市场环境,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实施差异化战略。在开展传统公司业务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发展小企业贷款特色业务,目标锁定授信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客户群,培育自身的特色业务与忠实客户。

确实,与大公司业务相比,小企业业务的客户资源、业务资源积累过程缓慢,但小企业客户面广量大、可选择性强,资金需求刚性较强、利率敏感性差,同业竞争不充分等优势亦十分明显。在当前宏观调控、银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重点发展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客户,既符合银监会小企业贷款政策导向,得到政策层面的支持,又能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成功实施差异化市场定位与错位竞争策略,从而提高贷款银行的资本回报率。

(二)做好现有银行资源的开发利用,强调熟字

依托村镇经济发展的小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较普遍,从小企业贷款最近几年发生的真实案例来看,小企业贷款最终产生较大损失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帐外经营。小企业往往采用现金交易,不少小企业经营资金与生活款项混用,规模越小、越是城郊、越是面向消费者、交易对手越小的小企业,销售收入不入账的比例越高;几乎所有小企业的会计报表都未经审计,财务报表不规范具有普遍性,尤其是销售收入少报,企业真实的现金流难以掌握;抽样调查显示,村镇小企业经营者对于小于500元的销售收入未入帐的比例高达77%,对于在500-1000元之间的销售收入未入帐的比例也达50%多。

第二,经营者赌博或吸毒。不少企业主由于文化程度低,具有大学学历的微乎其微,在经营管理上往往一竿子到底,相对简单、粗放,自我控制与风险防范能力较弱,一旦陷入赌博或吸毒,难以自拔,最终必将是倾家荡产。

第三,为民间借贷进行隐性担保。经济发达省份民间资本市场一直存在,虽然人行信贷登记系统可查询企业担保情况,但是小企业或企业实际控制人有时会出面为民间借款做私下的隐性担保,这种民间借贷风险较高,担保损失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借债人出现问题,担保人必将被牵涉进去,造成自身财产损失。

第四,盲目的规模扩张。由于小企业经营者决策的随意性较大,具有一定的市场盲目冲动性,往往会在未告知银行的情况下,预订新设备上新项目。这种重大的投资一旦遇到市场行情发生重大变化,设备可能会变成废铜烂铁,企业出现重大亏损,形成财务危机。

上述这些信息在风险暴露前往往是隐性的,一般情况下银行难以掌握实情。对此,商业银行在拓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时,必须强调对客户的熟悉了解程度,以现有存量客户为纽带发展新客户,挖掘客户经理在当地的人脉资源,重视运用本地化客户经理发展当地小企业客户的原则,既有利于方便客户、提高服务质量、培养忠实客户,更有利于全面掌握小企业客户信息,在第一时间发现风险信号,控制风险,防患于未然。

二、高度重视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防范

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积极拓展村镇小企业贷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小企业贷款风险的防范,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

(一)强调有效的抵押担保

村镇小企业大多经营内容单一,以养殖业、服务业及简单的加工业为主,不象大企业,对单笔生意有一定的抗损补亏能力,向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其风险往往与该企业单笔生意的成败紧密相关。很多小企业是家庭作坊模式,银行向一户小企业发放贷款用于购买原材料,其贷款的风险就与该小企业这单生意的成败紧密相关了。银行不是搞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可能会血本无归,也可能会获利几倍、十倍或者上百倍,银行追求的是风险适度、可控情况下的合理回报,银行要与小企业共成长,但其经营的最终风险应由可能获取更高回报的小企业股东承担,因此银行应该通过抓住实物来控制最终风险。以抵押为主要方式做小企业贷款业已成为银行和小企业主的共识。象浙江台州商业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等小额贷款的担保比率分别达到了80%和90%以上,不良贷款率均控制在1%之内。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深入,资金供应趋紧,一方面小企业客户的情况变化会加大,另一方面银行选择授信客户的主动性有所增强,所以必须重点发展不动产抵押类业务。例如,借款人的自有房屋、厂房、土地等不动产都可以成为有效抵押担保的来源,一旦经营者出现资金困难,有效的抵押担保可以成为保障信贷资金的一道屏障。

(二)创新小企业信贷担保协会等联保贷款方式

小企业“贷款难”主要表现为“担保难”,一些小企业厂房权证不齐或厂房系租用,无法办理抵押贷款;一些小企业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大企业一般不愿为其提供担保。当小企业无法提供有效担保时,以一定范围小企业或个人经营者联合起来组成担保协会,据此银行发放联保贷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联保贷款的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中国人乡土观念较重,可以组成老乡联保贷款协会,由同一个地方的小企业或个人经营者共同、自愿组成联保体;做生意需要多方合作,由相互有经营往来关系的小企业或个人经营者共同、自愿组成生意圈联保体等。

小企业联保贷款可以营造银行与借款人双赢的局面,由于联保方式下所有的联保成员客观上形成了一个风险共同体,企业间因此相互监督和制约,同时通过对不同成员之间所收集信息进行交叉验证,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方便贷款的后续管理。联保贷款为一批无抵押物的小企业客户提供了融资可能,该类客户积极在其所在的生意圈和老乡圈内寻找和组织类似客户共同组成联保体,银行可以进行批量营销,成本低,小企业客户欢迎,银行效益明显。当然,信贷担保协会下的联保贷款在担保协会成员个数、联保单户最高额、具体客户贷款金额上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总额控制,本着风险可控的原则开展业务。

三、完善小企业贷款的制度建设,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小企业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靠很好的制度、很好的机制来经营、占领和巩固市场,并且要在结合当地实际的同时逐步向国际的通行规则靠拢,从而寻求小企业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实行专业化经营

银行对小企业贷款进行专业化经营,有助于挖掘小企业客户的共性需求,建立专业、高效的客户需求应对平台和解决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发特色产品,从而提高银行的小企业金融创新能力。小企业客户综合抗风险能力较大公司弱,淘汰率更高,财务信息更不规范,产生信用风险的概率更高。实行专业化经营,可使客户经理、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人员技能更专业化,更容易识别、化解和有效防范风险。银行对小企业贷款进行专业化经营,能确保充分理解小企业客户需求,进而有针对性进行业务培训、设计激励机制、优化审批流程,从而真正有效地服务小企业。

(二)注重培育、巩固优质客户

优质客户对于银行而言,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激烈的市场竞争直接的体现就是优质客户资源的竞争。作为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积极稳妥开展小企业贷款的同时,也应积极培育巩固潜在的优质客户。

小企业客户中也有法人治理结构清晰、企业股东及主要经营层关系稳定,基本面较好、具备良好成长性的优质客户。这些小企业第一还款来源充足,有较强的信用意识,还款意识强,产供销渠道稳定、贷款期限和资金回笼期限相匹配、负债率低(首次融资)、盈利水平较高。争取这部分企业的融资业务最大的好处在于,在降低贷款风险、减少业务成本的同时,通过积极的培育扶持,寻求长期的合作与效益增长,最终形成一批优质小企业客户资源。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村镇经济的发展本身也主要依靠当地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村镇两级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已紧密相联,在贷款安全基础上注重二者之间的联动效益,取得地方政府对银行开展小企业的支持,可以进一步巩固优质小企业客户,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双赢发展。

(三)建立专门的小企业客户经理责任追究制度与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后续管理模式

小企业贷款的基础信息依靠于小企业客户经理,现有的客户经理责任管理制度,适合于大中型公司业务,但某些方面不能更好体现小企业业务的特性,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小企业贷款经办人员的心理压力,如不能有效解决,不利于小企业贷款的创新和探索。风险补偿资金是一项政府鼓励和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小企业贷款的引导性专项扶持资金。其主要用于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小企业贷款而产生的风险进行补偿,同时也可以用于对小企业增加贷款较多、风险控制较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奖励。

根据村镇小企业贷款的特点,在强化对小企业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的前提下,建立专门的小企业客户经理责任追究制度与风险补偿机制,在区分贷款风险成因的基础上,实行问责免责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小企业客户经理的短期盲动行为,减少不良贷款对银行产生的不良影响,完善小企业贷款的后续管理工作。

(四)适应小企业特点,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探索

商业银行争取优质客户的根本在于以个性化的服务满足每个客户的需要,而前提是银行有丰富的金融产品,能够根据每个客户的需要,进行灵活搭配组合。

小企业贷款业务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小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商业银行要深入研究小企业特点,在业务创新上作一些探索和尝试,如针对小企业的小额票据贴现业务、小企业应收帐款担保贷款业务、循环贷款、存货融资、仓单质押贷款等,可以是多种形式、多样组合,有效满足小企业贷款需求。通过不断的业务创新,在点上进行扩展,在面上进行累积,点面结合,创造小企业贷款业务新的增长点。

总而言之, 立足区域经济, 找准目标小企业客户, 创新产品与服务, 抓住风险控制环节, 大力开展村镇小企业贷款业务, 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合理进行市场定位、不断提升自身发展新层次、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明康:《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小企业贷款工作》, 200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会议上讲话, 2006年8月

[2]、中国银监会:《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 2007年6月

[3]、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 (试行) 》, 2006年9月

村镇企业 篇5

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尽职免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规范贷款风险管理机制,促进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检查履职尽责,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及本行《小企业授信管理办法》和有关新产品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授信工作尽职免责是指在辖内机构授信出现风险后,按照本办法规定,对授信工作各环节进行尽职调查,并根据尽职调查结论对授信工作人员作出是否追究责任的处理。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贷款责任人,包括客户经理、审查人、审批人。

第四条 贷款风险责任认定的范围和程序

(一)贷款风险责任认定的范围按贷款五级分类由正常、关注转入次级以下的贷款。

(二)总行风险合规部负责贷款风险责任认定工作,解决有争议的责任贷款; 根据对贷款风险的责任认定,提出对贷款风险责任人实行责任清收的具体方式,并根据责任清收完成情况,提出对贷款风险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第二章 贷款风险尽职要求

第五条 贷款主办调查人对借款人、担保人或其他还款义务人调查的信息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按规定对借款人的贷款用途和经营动态进行跟踪监测,发现影响贷款安全的情形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对贷款监督检查的有效性负责;贷款辅助调查人对贷款主办调查人在调查期间的真实性负次要责任。

(一)贷款主办调查人具体尽职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负责受理借款申请和调查借款人、担保人和其他还款义务人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现金流量信息、非财务信息等,收集的信息资料需完整、有效;

2.对借款用途和收集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初审,对借款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品行、经营管理状况、资产负债(含或有负债)情况、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及保证人或抵押人、出质人、抵(质)押物等方面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3.根据调查核实情况,对借款人、担保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等级、偿债能力、经营效益以及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等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提示贷款风险程度;

4.将核实情况、分析结果形成书面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对贷款方式、金额、用途、利率、期限、偿还方式、担保条件等提出调查结论和风险防范的措施。

5.严格执行贷后检查制度,对贷款用途实施跟踪监督检查,提示贷款用途是否真实、合法,是否符合贷款合同约定;对借款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品行、或有负债进行检查,提示对贷款偿还的负面影响程度;

6.采用现场实地检查,按照规定的频率和内容对借款人的合同履行情况、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7.定期(按季)、不定期的对保证人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核实保证人的财务和经营情况等,确认保证能力;

8.定期(按季)、不定期地检查抵(质)押物,确定抵(质)押合同的有效性,核实抵(质)押物真实、完整,评估抵(质)押物价值,确认抵(质)押物完整无损;

9.根据检查分析情况,对发现的贷款潜在风险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风险预警提示并形成检查报告,向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二)贷款辅助调查人具体尽职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负责受理借款申请和调查借款人、担保人和其他还款义务人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现金流量信息、非财务信息等,收集的信息资料需完整、有效;

2.对借款用途和收集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初审,对借款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品行、经营管理状况、资产负债(含或有负债)情况、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及保证人或抵押人、出质人、抵(质)押物等方面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3.根据调查核实情况,对借款人、担保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等级、偿债能力、经营效益以及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等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提示贷款风险程度;

4.将核实情况、分析结果形成书面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对贷款方式、金额、用途、利率、期限、偿还方式、担保条件等提出调查结论和风险防范的措施。

第六条 贷款审查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对客户经理提交的贷款资料进行审查,对审查的贷款业务的合规性负责。

贷款审查人具体尽职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对贷款调查人提供的贷款资料、调查报告等进行审核,确定提交审查的材料是否全面、完整,调查人提出的观点是否有充分的佐证材料,是否客观合理;

2.审查贷款是否符合国家经济金融方针政策以及系统内部信贷政策和制度的规定要求;

3.对贷款调查人提供的借款人资产、负债、经营情况、资信情况、抵(质)押物或保证情况及其他非财务信息等进行分析评价,对贷款调查人提出的贷款方式、金额、用途、利率、期限、偿还方式、担保条件等的合理性进行确认;

4.按规定对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可行性和资料完整性进行审查,有效识别和充分提示风险,提出明确的意见和防范控制风险的措施。

第七条 贷款审批人在授权范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对贷款进行 4 审批,对贷款决策负准确性责任。

贷款审批人具体尽职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审批发放符合国家方针政策、金融法律法规和信贷规章制度的贷款;

2.在授权范围内审批发放贷款; 3.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审批发放贷款; 4.对关系人申请的贷款业务,应申请回避;

5.应严格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受外部因素干扰明确决策意见。

第三章 贷款风险责任界定

第八条 除“三违”(违法、违规、违程)贷款责任追究另有规定外,对其他每笔贷款风险责任人追究责任时,根据其在信贷业务中职责的不同和过失的大小,可将其责任划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四种。

(一)贷款主办人及其责任界定

1.贷款主办人对贷款及其他授信业务提出同意发放的建议并经有权人批准而发放贷款形成风险,应负主要责任,审查人、审批人负次要责任;

2.贷款主办人在贷款手续上明确签署“不同意发放”字样的,而贷款审查人、审批人同意发放所形成贷款风险的,贷款审查人、审批人负主要责任,客户经理无责任。

(二)贷款继办人及其责任界定

贷款继办人,指原贷款主办人因工作变动而对该笔贷款进行接收,并承担管理和催收责任的现客户经理。

对贷款主办人、继办人交接的贷款,出现下列情况的,由贷款继办人承担完全或主要责任:

1.贷款接管后,因贷款继办人管理和催收不力造成贷款损失或丧失胜诉权的。

2.贷款接管后,继办人对原贷款主办人所移交的贷款风险没有在书面移交中提出异议的贷款形成风险(主办人的三违贷款除外)。

对贷款主办人、继办人交接的贷款,出现下列情况的,由贷款主办人承担完全或主要责任:

1.冒名贷款。

2.违法、违规、违程办理的贷款。

3.贷款主办人在办理贷款移交时,为逃避责任,故意隐瞒风险事实的贷款。

4.丧失贷款胜诉权的贷款。

5.在贷款办理移交时,没有按规定办理书面移交、界定手续的。6.移交时贷款已逾期或欠息的。

(三)贷款审查人及其责任界定

贷款审查人明确提出同意发放该笔贷款的建议并得到有权人批 6 准,而形成的贷款风险的,贷款审查人应负次要责任;对审查人签署不同意发放意见,审批人决定同意发放贷款而形成风险的,贷款审查人不负任何责任。

(四)贷款审批人及其责任界定

除贷款主办人签署不同意发放贷款的意见后,贷款审批人却签署了同意的意见,对所形成的贷款风险由审批人负主要责任外,其余贷款审批人只要在贷款手续上签署了同意的意见,对形成的贷款风险的只负次要责任;签署不同意发放意见的,不负任何责任。

第四章 贷款风险免责条件

第九条 在贷款真实、合规、准确和有效的前提下,贷款发生风险,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依法追究后剩余部分,根据贷款责任人在自己岗位的尽职情况,可予以贷款责任人全部或部分免责:

(一)自然人借款人信用记录良好,无主观逃废债意图,还款期内由于重大疾病、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导致伤残、失踪、死亡的;

(二)借款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实际主要经营者(或实际控制者)信用记录良好,无主观逃废债意图,还款期内意外死亡或发生重大疾病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的;

(三)由于国家行业产业政策调整,使整体行业、产业出现风 险,导致借款人经营困难的;

(四)国家政策性贷款出现贷款风险的;

(五)抵(质)押物因市场原因自然降价或因不可抗力致使抵(质)物全部或部分灭失的,经依法处臵抵(质)物所得价款或保险赔偿的金额不足以补偿抵(质)押贷款本息的部分;

(六)落实债务贷款,贷款风险较原来没有增加的;

(七)其他因外部客观非正常原因造成的贷款风险;

(八)其它认定免责的情形。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贷款责任人不得免责: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地方产业政策的贷款;

(二)授信决策过程中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审批的;

(三)违规发放的以贷收息、以贷还贷的贷款;

(四)借名、冒名的贷款;

(五)未对客户资料进行认真、全面和准确核实的;

(六)未按照规定时间和程序对授信和担保物进行授信后检查的;

(七)授信客户发生重大变化和突发事件,未派员及时实地调查的;未根据预警信号及时采取必要保全措施的;

(八)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提供虚假信息的;

(九)未按规定依法办理抵(质)押登记或抵(质)押登记手续不全的贷款;

(十)超规定抵(质)押率的贷款或抵押物评估严重失实明显偏高的贷款;

(十一)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同类借款人贷款条件的贷款;

(十二)其他违法违纪和严重违规的贷款。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2014年12 月31日后发生的小微企业问题授信的责任认定。

村镇银行很缺钱 篇6

在各商业银行纷纷捧出亮丽财报的同时,另一个群体却处在几乎被遗忘的角落。《新商务周刊》记者近日了解到,截至2013年3月,开业已经一年半的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华润村镇银行存款仅为1.4亿元,约占当地70亿元存款总额的2%。相比之下,只比它早成立两个月的华润银行深圳分行,目前存款总额已突破200亿元。

作为2007年诞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形式,村镇银行承担着为农业经营提供金融支持的重任,相比同时出现的农村信用联社、小贷公司,其最大魅力在于可以吸收公众存款,从而获得更大的贷款规模。但是,据记者了解,实际运行过程中,村镇银行由于知名度小、网点不足、业务单一等先天性缺陷,吸储、经营举步维艰。

盈利受阻:存款制约贷款

当前,村镇银行大部分存款依然倚靠当地政府及股东机构支持。以广东省首家村镇银行中山市小榄村镇银行为例,其发起行九江银行占25%的股份,其余股份由当地8家国有企业持有,股东企业存款在发展初期占该行存款总额80%以上,目前依然在50%左右。据德庆华润村镇银行行长朱士升介绍,该行的存款中有50%来自德庆县政府存款及几位股东——当地的六家民营企业,另有25%来自华润水泥厂上下游企业存款,其中政府财政存款属于“专款专用”,不能挪为他用,这也限制了资金使用效率。其余的个人储户有1,500户,户均存款仅2万多元。

“村镇银行的知名度小,存款主要靠授信业务拉动。”中山市小榄镇村镇银行副行长陈灿明认为,村镇银行作为独立法人,审批层次较少,效率高是最突出的优势。他要求每个客户每月做三笔小额贷款的“三当业务”(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到账)。相比之下,其他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流程一般在半个月以上。小榄村镇银行除了股东存款,绝大部分的存款都来自贷款客户。

在去年《珠三角金融改革方案》中重点提及的宅基地抵押试点中,村镇银行同样有自己的做法。不同于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以担保公司作为媒介中心的“宅基贷”,华润村镇银行则以保证贷款的形式开展。朱士升告诉记者,农户贷款需要与银行签订一份“象征性”土地流转合同,一旦违约,保证人将赔付贷款,宅基地的处理方式由贷款人与保证人自行协商。目前,华润银行70%以上的贷款无须资产抵押,主要采用这种保证贷款。而陈灿明则希望通过出租方式获得宅基地的收益。如果农户出现违约,银行获得宅基地30年或者更长的使用权,以其经营效益偿付贷款。

但是,今年对于小榄村镇银行,这种贷款优势却很难释放。考虑到村镇银行初期发展的困难,银监会给予村镇银行开业五年不纳入存贷比监管的政策支持,成立于2008年12月的小榄村镇银行即将在今年底结束宽限期。但它去年存款11.94亿元,贷款达13亿元,存贷比远高于100%,距离银监会75%的存贷比监管红线更是遥远。

“客户对村镇银行的好感主要源自效率快。但纳入存贷比监管,贷款总量却需要放缓。”陈灿明无奈地表示,小榄村镇银行遭遇“有钱不敢贷”的尴尬,这反而使其资金充足率达25%,无形中加重了账面资金成本。

再考虑村镇银行不能涉足理财、投资等其他业务,盈利空间更加有限。去年,小榄村镇银行利润2,100万元,股东回报率仅为6.7%,而当地的小贷公司因为贷款利率更加灵活,股东资本回报率均在15%以上。更有甚者,深圳龙华国安村镇银行2011年全年仅盈利360元钱,而梅州客家村镇银行在2012年则象征性盈利1元钱。

吸储新招

面对“吸储难”的老问题,村镇银行各出奇招,不乏亮点但同样存在争议。

梅县客家村镇银行在村级单位设立金融自助设备,这是广东省内首次金融机构“进村”的创新。这个自助设备不同于银行的ATM机,仅承担小额存取款,村民通过设备将存取款金额输入系统,由当地村委会选派的管理员收支现金及签字确认,超过3万元则需要上报总行报备,由总行押钞。不同于ATM机25万元的布设费用,这台设备的成本仅需3万元。而据设备提供商光辉科技副总裁韩艳表示,其与山东农信社从2010年开始合作,一台设备一年可以增加近3,000万存款。

广东省政府对此项目高度肯定,并于去年底给客家村镇银行颁发年度广东省金融创新奖。但另一方面,据村镇银行业内人士透露,广东省金融监管机构银监局对这个创新的态度则仍存疑虑。“这种自助设备实质上是‘离行营业点’的性质,像ATM机一样需要报银监会审批,但客家村镇银行并没有报批。”上述人士认为,边缘村落的长途押钞与这种自助设备的敞开式营业特征都面临安全性问题,即使向银监会报批,获准的概率也很小。

小榄镇村镇银行副行长陈灿明告诉记者,小榄村镇银行也曾考虑布设类似营业点,但中山市银监部门告诉他,这类似于邮储银行的农村代办点,而这种业务是不规范且要逐步取缔的。你还新增更是不可能的。小榄村镇银行现在尝试在新社区服务大厅租用窗口进行宣传,但仅提供咨询,没有现金交易或者办卡开户等实际业务。

还有一些村镇银行则通过股权认购的方式拉拢居民。该行将其20%左右的股份向社区居民出售,每人最高认购2,000元,共2万多名居民参与,股份由市区政府代持。入股居民无需签订任何协议,仅缴纳认购金额,领取股份存折即可。这个股份不能变卖,居民每年获得股息分红收益。

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也有类似策略。其94%的股份由数十万名贷款者及存款者持有,让用户认可它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银行,这也是其作为“穷人银行”的精髓所在。但是这种模式在国内的推行却困难重重。

德庆县华润村镇银行行长朱士升告诉记者,他也曾考虑过通过这种居民持有股份的方式提高银行认可度。但是村镇银行的股权转让需要经过董事会、上报银监会、发招股说明书等流程,最后认购结束还要到工商局登记股权变更,流程十分烦琐。而上述银行则以内部发行的形式避开了这一套程序,某种程度亦有“违规操作”的嫌疑。

另一方面,不能跨越县域经营的硬性要求则使其布设网点时存在天然缺陷,但较发达市区庞大的存款总量依然诱使村镇银行想方设法“进城”。据朱士升透露,去年华润银行在广西百色市成立的村镇银行就位于地级市区中心,该行以“右江区”的名义避开了区域限制。华润银行今年计划以同样方式在肇庆市区成立第三家村镇银行,与德庆县村镇银行形成业务呼应,也提高知名度。从外界看上去是“同一家银行”,但彼此之间却是独立的法人单位。这种模式的扩张已经类似于以前的城商行模式,实质上却已经偏离了村镇银行“支持三农”的政策初衷。

深圳许多村镇银行则更是采用变相提高利率的形式来揽储。目前国家允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可以浮动高于基础利率10%,但微小的上浮无法满足储户的需求。一些村镇银行推出“七天通知存款”的利率政策,以七天为一个结息周期,存款到期利息自动转为本金,进入第二个存款期。该政策使原本金年化利率达1.48%,比0.35%的活期存款利率高出数倍,这种复利滚动方式的政策暂为空白。更有甚者,在定期存款的3.3%利率外,还返给储户1%的手续费,这其实相当于4.3%的年化利率,而这种直接返现的方式更是监管部门所明文禁止的。

“村镇银行是区域性银行,放开利率限制对整体金融不会有太大影响。”朱士升同样希望政策能允许村镇银行获得更大幅度的存款利率浮动。

表外业务:存贷比外的突破

票据贴现业务是村镇银行除了传统的存贷业务外,为数不多可以涉足的盈利渠道。而它对村镇银行的意义不仅是让其获得金额较大、周期较长的存款,更重要的是,村镇银行可以将贴现而来的票据转卖为他行的理财产品,从而剔除出传统存贷的银行业表内业务,不受存贷比监管,而对于他行,也只是增加了理财产品的表外业务,同样不占用其信贷规模。因此,票据成为村镇银行突破存贷比高压的重要途径。“倘若剔除3亿多元的票据贴现量,经营性贷款总额9亿多元,已经接近75%的存贷比指标。”陈灿明如是表示。

简单说来,票据是指企业主给客户开具一定面额的远期承兑票据,到期银行兑付,并向出票企业主收款。获得票据的持票人如果在票据到期前有资金需求,可以向银行要求变为现款,银行收取票据,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先行付予现款,这就是贴现。

贴现是解决企业主对流动性资金的需求,村镇银行的“快”优势体现无遗。“很多大行开票及贴现一般需要3天,支行没有审批权,需要到分行报备。而我们作为独立法人,贴现一般当天完成。”据陈灿明介绍,其存款总额在小榄镇排名第七,而发行票据量则在前三之列。票据是中小制造企业云集的小榄镇重要的流通工具。相比11.94亿元的存款,小榄村镇银行去年发行了7亿多元的票据。

但是由于票据在不同银行间流通,贴现银行对出票人的真实背景及信用资质并不了解,风险难以估量。去年就曾发生了“杭州900亿票据案”等票据中介诈骗案件,而国家监管部门也开始收紧票据业务,在去年7月银监会下发的通知里,就禁止村镇银行收取他行流转而来的转贴现,这很大程度也限制了村镇银行的票据业务发展。但另一方面,没有禁止直贴现与售出还是给村镇银行在表外放大信贷规模留了余地。

而在农村地区的村镇银行,票据业务则面临没有票源的困难。“德庆县的主产业是农业,经营主体一般是自然人。而开票人必须是法人单位。”朱士升如是表示,华润村镇银行贴现量仅为200万,占贷款规模4%左右。而支农再贷款则成为其突破存贷比的重要手段。去年,人民银行给予华润村镇银行5000万支农再贷款授信额度。根据银监会2010年颁布的《关于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支农再贷款不占用信贷规模,同样属于表外业务。按其目前1.4亿的存款规模来说,这笔再贷款相当于将其贷款规模扩大了50%。

小榄村镇银行则不可能获得这个再贷款支持。据人民银行2009年颁布的关于支农再贷款的政策规定,申请支农再贷款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需超过70%,而小榄村镇银行的涉农贷款仅有14%,远没达标。对此,陈灿明无奈地表示,小榄镇的农业GDP仅占比0.3%,14%的涉农比已属很高。“涉农贷款不应该仅限于农林渔牧的农业行为。”陈灿明希望政策制定者能放宽涉农贷款定义,如把农民创业贷款亦纳入。

政策福利:得到的好处有限

尽管村镇银行是国家力推的农村创新金融服务形式,但是相比农信社及邮储银行等原有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实际获得的政策福利并不多。

首当其冲是税收方面。相比于农信社3%的营业税以及免征或半征的企业所得税,村镇银行的营业税为4%,而所得税与其他工商企业无异,同为25%。“去年我们盈利2,100万元,但扣除770万的税,净利润不到1,500万元。”陈灿明说,去年,小榄村镇银行获得国家1,300万的财政补贴,但是地方政府并没有提供相应的配套补贴。

另一方面,村镇银行没有获得政策性业务倾斜。以德庆县为例,党委组织部设立的5,000万元“党员贷款贴息”政策,以及与团委、妇联合作的青年、妇女贴息贷款均在农信社办理;而新农保、新农合等业务则在邮储银行办理,村镇银行并没有类似业务。在《村镇银行暂行管理规定》中,村镇银行可以承销政府债券及国库券,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广东省尚无一家村镇银行获得承销权。“国库券在大银行都不够卖,怎么会轮到我们小银行。”陈灿明如是表示。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村镇银行仅能以间接代理的形式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这也使其汇款等程序存在障碍。“我们当时曾经到中央银行申请直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但是央行以‘没有这个先例’回绝了我们。”陈灿明说,目前小榄村镇银行以兴业银行间接代理人身份加入大额支付系统,每年的系统端口使用费就要高达150万元,每一笔超过100万元的对外汇款都需要提前一天到兴业银行报备,这也影响了村镇银行赖以生存的效率。

据媒体表示,间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每一笔汇款需多支付45%?135%的汇费。由于兴业银行没有小额支付代理,小榄村镇银行还无法加入小额支付系统,对于当地普遍使用的支票无法受理,同时,每一笔小额汇款都走大额支付途径的话,无疑进一步加重了银行的汇款成本。

村镇企业 篇7

村镇集群指在当地农民主导下自由发展而成的集群,并容易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1]。改革开放以来,村镇集群的发展为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前它们正面临着严峻的“低端锁定”困境。因此,该类集群并不能像集群自组织进化模型所描述的 “自发地由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 [2]”。纵观当下,引进外来龙头企业已逐渐成为集群通过外生力量实现自身升级的一种普遍做法。

龙头企业,在其他文献中也被称为领导企业、核心企业、焦点企业等[3]。目前,理论界对外来龙头企业与当地集群发展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分歧。一方面,王凯、吴波等认为引入外来龙头企业有利于集群建立全球知识管道,避免地方集群“锁定”和“过度嵌入”的风险[3,4]。唐华指出,有选择性地吸引关键龙头企业落户本地并积极引导,可培育并发展集群[5]。付涛也认为,将持有关键技术的外部企业引入本地集群是集群创新网络体系建立的最优选择[6]。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飞地效应”使得外来企业对当地集群的技术溢出极为有限[7,8]。为尝试解决这一争论,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深刻剖析了外来龙头企业对村镇集群驱动效应的静态结构,并用流图仿真分析了龙头企业转移程度、政府配套政策强度和集群学习能力三个变量对龙头企业驱动效应的影响方向及程度,为西部地方政府应该如何理性引进龙头企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模型边界的界定

Marshal指出集群外部经济的三个解释:共享劳动市场、共享基础设施和知识溢出[9]。因此,本文用由外来龙头企业带来的外部经济表示它对当地村镇集群的驱动效应,简称龙头企业驱动效应,并将龙头企业驱动效应系统相应地分为人才效应、知识效应和物流效应三个子模块。而从要素上看,该系统主要包括由外来龙头企业所带来的能导致集群效应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集群吸引力、外来知识引进量、相关企业的数量、专业人才数量等。

2 因果回路图及因果关系分析

2.1 人才流

随着外来龙头企业的入驻,集群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加,集群内及周边的培训机构也会增多,这从两个方面增加了集群内的人才数量,使龙头企业人才效应增加。但同时,集群吸引力的增加也引起集群企业数量的增多,导致人才需求的强化,减少龙头企业人才效应。

2.2 知识流

外来龙头企业通过向集群引进外部知识可增加集群的可吸收外部知识,同时知识溢出势能也增加,在考虑到村镇集群传统产业所涉及的知识都较易学的情况下,我们可假定知识溢出率始终与知识势能成正相关[10]。因此,这将促进集群外部知识吸收量的增加、集群技术水平提高,龙头企业知识效应也就增加了。但知识溢出率并非越高越好,当它超过一定界限时,搭便车现象的增多必然挫伤其自主创新的动力,也就减少了龙头企业知识效应。

2.3 供应流

外来龙头企业的入驻使集群更具投资吸引力,这使相关企业和同质企业的数量随之增加。相关企业的入驻可完善集群的产业链,也降低了集群企业的运输成本,使龙头企业物流效应增加。但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强化要素市场的竞争,使得生产要素价格上扬,同时,同质企业的进入还可能引起产品市场的恶性竞争,这都减少了龙头物流驱动效应。

3 流图构建与仿真分析

以三个因果回路图的定性描述为基础,将其整合为系统动力学流图模型,详见图4:

3.1 主要变量说明

此模型包含4个流位变量、7个流率变量、11个辅助变量,并设定3个控制变量:(1)龙头企业转移程度指外来龙头企业将生产基地、销售拓展部、产品研发部移入村镇集群的情况,当它分别为1、2、3时,依次表示仅将生产基地移入、前两个部门同时移入和三个部门完全移入。(2)政府配套政策强度指当地政府为促进集群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的力度,其值设定得越高表示政府对集群的扶持力度越大。(3)集群学习能力指集群吸收知识的能力,它与知识溢出率正相关,其值设定越高表示集群学习能力越强。

3.2 主要方程式及相关说明

(1)龙头企业驱动效应=INTEG(流入,100)

(2)人才效应=INTEG(流入1-流出1,10)

(3)知识效应=INTEG(流入2-流出2,10)

(4)物流效应=INTEG(流入3-流出3,10)

(5)流入=人才效应*0.2+物流效应*0.2+知识效应*0.6

引入龙头企业主要在于建立全球知识管道,因此设置知识效应占60%,其余各占20%。

(6)流入1=专业人才数量

(7)流出1=要素市场竞争*0.4

(8)流入2=外来知识吸收量

(9)流出2=自主创新减少

(10)流入3=产业链完善度

(11)流出3=产品市场竞争+要素市场竞争*0.6

要素市场的竞争引起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设定要素市场竞争所带来的负效应的40%导致人才效应流失、60%导致物流效应流失。

(12)专业人才数量=集群吸引力*0.01

(13)产业链完善度=相关企业数量*0.5

(14)要素市场竞争=(同质企业数量+相关企业数量*0.1)*0.5

相关企业所带来的要素市场竞争远比同质企业少,因此,设定相关企业所引起的要素市场竞争仅为同质企业的10%。

(15)产品市场竞争=同质企业数量*0.5

(16)外来知识吸收量=外来知识引进量*知识溢出率

(17)外来知识引进量=龙头企业转移程度*龙头企业驱动效应*0.01

(18)知识溢出率=IF THEN ELSE(集群学习能力*外来知识引进量*0.1<=0, 0, IF THEN ELSE(集群学习能力*外来知识引进量*0.2<=1 , 集群学习能力*外来知识引进量*0.2, 1 ))

(19)自主创新减少= IF THEN ELSE(知识溢出率<=0.3, 0, IF THEN ELSE(知识溢出率<=0.6 , 知识溢出率 , 知识溢出率*1.5))

(20)集群吸引力=龙头企业驱动效应*政府配套政策强度

(21)相关企业数量=集群吸引力*0.1*龙头企业转移程度

(22)同质企业数量=集群吸引力*0.1/龙头企业转移程度

3.3 仿真及结果分析

3.3.1 龙头企业转移程度对驱动效应的影响。

为分析龙头企业转移程度对龙头企业驱动效应的影响,将政府配套政策强度和集群学习能力设定为1,再将龙头企业转移程度设置为1、2、3依次进行仿真运算,结果如下:

当龙头企业仅将生产基地移入集群时,龙头企业驱动效应虽然刚开始有小幅上升的趋势,但最终逐渐下降,因为生产基地的移入加剧了当地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竞争。而后两种情况都使其逐渐上升,并且,当龙头企业转移程度为3时,上升速度最快。因为当销售拓展部移入时,销售知识的引进使产品市场得到改善,而当产品研发部门移入时,创新知识的引进使村镇集群的产品更具竞争力,这使知识效应不断增加。另外,龙头企业转移程度的增加使集群的专业人才数量增多,这就增加了人才效应。同时,相关企业的入驻,也使村镇集群的产业链日趋完善,同质企业的减少还降低了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竞争,这都将使物流效应增加。因此,随着外来龙头企业逐渐将销售拓展部和产品开发部移入村镇集群,龙头企业驱动效应的发展趋势由下降扭转为上升,且上升速度逐渐增加。

3.3.2 政府配套政策强度和集群学习能力对驱动效应的影响。

为分析政府配套政策强度和集群学习能力对龙头企业驱动效应的影响,本文分别考虑将龙头企业转移程度为1和2两种情况,然后将配套政策强度(或集群学习能力)设定为1,再将集群学习能力(或配套政策强度)依次设定为1、2、3进行仿真计算,结果如下:

由图6和图7可看出:当外来龙头企业仅将生产基地移入时,集群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政府配套政策的强化不但没有改变龙头企业驱动效应下降的趋势,反而使之加剧。这是因为集群学习能力的提高加速了生产性知识流入集群,从而使集群陷入恶性竞争的状态。而配套政策的强化在此时也会引入大量同质企业,同样加剧了集群盲目扩张产能的势态。

由图8和图9可以看出:当外来龙头企业的市场拓展部也移入当地村镇集群时,集群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配套政策的强化将加速龙头企业驱动效应的上升。这是因为集群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此时加速了销售知识流入到集群中,而配套政策的强化增强了集群的吸引力,加速了相关企业入驻的步伐,这无疑促进了集群供应链的完善。同理,当外来龙头企业将产品研发部一并移入时,这两个变量的强化也必然会加速龙头企业驱动效应上升。

4 模型的应用——重庆市壁山县鞋业集群引入奥康

重庆市璧山县鞋业集群是一个典型的西部村镇集群,形成于1994年,到二十一世纪初已经基本实现了原始积累,但由于自然条件、企业家素质以及基础设施的限制,集群只能靠简单的扩大再生产以实现自身的发展,有严重的“低端锁定”趋势。为摆脱这一困境,璧山县政府于2003年引进奥康集团,并启动建设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的计划,希望在奥康的驱动下实现自身的升级。

在工业园区建设的初期中,奥康仅将生产基地移入集群,并带领十几家温州比较大的制鞋企业入驻壁山,这使当地的工资、地租和原材料价格都一定幅度上涨,还加剧了产品市场的竞争,引起了当地企业家的不满,甚至有媒体报道戏称这是“中国东部鞋王带领诸侯去攻打西部”。但随后,奥康集团渐渐引入销售拓展相关部门及人员,并与当地政府政策协力开展“鞋博会”,向集群输入了销售知识、开拓了新市场,受到当地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另外,在各参与方的积极配合下,鞋材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物流方面提高了集群的竞争优势。不仅如此,奥康老总王振滔亲自到工业园区为当地企业家现身说法也跨越了隐性知识难以转移的障碍,让当地企业家受益匪浅,改变了之前陈旧的经营理念。目前,当地集群十分祈盼奥康集团产品研发部门的引进,希望在奥康集团的驱动下实现产品创新,从根本上摆脱“低端锁定”的困境。总之,笔者的对壁山鞋业集群的走访调查结果基本与仿真结果相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模型与实际系统历史行为的一致性。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龙头企业转移程度是决定龙头企业驱动效应的关键因素。由仿真分析可以看出:当外来龙头企业仅将生产基地移入村镇集群时,龙头企业驱动效应会最终趋于下降,而当其将销售拓展部或产品研发部移入时,龙头企业驱动效应则成指数增长的趋势上升。因此,村镇集群在引进外来龙头企业时,应将龙头企业的转移程度作为一个核心指标,而不应盲目追求所引进龙头企业的规模或是名气。

第二:政府配套政策强度和集群的学习能力虽不能改变龙头企业驱动效应的发展趋势,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其上升或是下降。因此,在积极促进龙头企业销售拓展部和产品研发部移入的同时还应确保政府配套政策的实施和集群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三:外来龙头企业与当地村镇集群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即引进外来龙头企业可以但并不必然推动当地村镇集群升级。龙头企业驱动效应的发挥还受龙头企业转移程度、政府配套政策强度以及集群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龙头企业转移程度决定龙头企业驱动效应,政府配套政策强度和集群学习能力同向强化龙头企业驱动效应。因此,龙头企业、村镇集群及当地政府这三个主体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共同推进龙头企业对村镇集群的驱动作用,最终实现村镇集群升级。

参考文献

[1]王磊.论我国企业集群类型的划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6):117-119

[2]井然浩.基于自组织协同论的企业集群系统发展机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2):52-54

[3]王凯.基于焦点企业驱动的集群开放知识网络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9(8):418-420

[4]吴波,杨菊萍.区域龙头企业的知识溢出与本地中小企业成长[J].科学学研究,2008(2):130-136

[5]唐华.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促进机制和效应解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4(12):59-62

[6]付韬张永安.我国核型产业集群演进过程的系统建模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9):75-81

[7]KINDLEBERGER C.American business abroad[M].New Haver: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8]ANDERSON U,FORSGREN M.The strategic impact of external net-work:Subsidiary performance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n the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11):979-996

[9]马歇尔.经济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27-230

村镇企业 篇8

镇平县地处河南省南部地区, 是河南省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县, 为能够有效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指导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以及为村庄整治、迁村并点等工作提供现实依据, 对村镇建设用地之间的平衡和节约土地, 以及城镇、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进行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镇平县村镇体系规划概况

(一) 村镇体系现状

至2010年末, 全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 (涅阳、玉都和雪枫) 、11个镇 (石佛寺、晁陂、贾宋、侯集、曲屯、枣园、卢医、高丘、老庄、遮山和杨营) 、8个乡 (柳泉铺、彭营、安字营、郭庄、张林、马庄、王岗和二龙) , 计409个行政村, 2168个自然村。全县平均每个乡镇 (街道) 有100个自然村, 每个行政村平均有5.4个自然村、2112人, 每个自然村平均有394人。

(二) 村镇体系规划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状况和规划期发展趋势, 采用极核与轴带空间发展模式, 重点发展中心城区、重点镇和中部经济发展带城镇, 合理发展一般镇。遵照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生态保护原则, 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等级配套为手段, 创造集聚条件, 集约利用镇区土地, 引导分散的居民点逐步向城镇和中心社区、基层社区集中。

根据镇平县域的发展条件, 影响城镇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与交通条件, 确定镇平县域将形成“一带两轴三点”的城镇和中心社区、基层社区组成的村镇体系空间等级结构。

“一带”即为县域中部东西向的城镇发展带, 包括县城、遮山、柳泉铺、晁陂、曲屯以及石佛寺、杨营等7个乡镇;“两轴”即为县域中部南北向的207国道沿线城镇发展轴和县域南部从彭营集镇到枣园镇区大体与中部城镇带平行的东西向沿县乡公路分布的城镇发展轴。包括老庄、石佛寺、县城、杨营、张林等5个城镇;“三点”即县域西北部的高丘、卢医镇区和北部的二龙集镇。

中心社区指现状基础好、村庄规模较大、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等优势条件, 规划要对周边农村具有一定服务功能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确定全县中心村81个, 规划人口12.27万人, 占规划县域总人口的11.57%, 规划期末平均每个中心村1500多人。中心村建设要配套建设比较齐全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服务于周边若干个行政村;“基层社区”是保留的规模较大的自然村, 一般现状人口规模大于200人, 并考虑合理的耕作半径和交通条件来设置, 以农民从住宅到耕作农田单次出行在半小时左右为宜 (今后农民的自行车和摩托车作为从事农业生产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则耕作半径将扩大) , 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集中居住地。根据镇平实际情况, 共设置670个基层社区, 规划期末基层社区人口约有37.44万人, 占县域总人口的35.32%, 规划期末平均每个基层社区500多人。

二、镇村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据上, 确定镇平县需要的撤并村庄多达1500多个, 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68.9%。将分散的自然村落逐步进行撤并是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撤并自然村, 加强中心村和基层社区建设, 有利于基础设施的集中配套建设, 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

从镇平县的实际出发, 按照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 并根据河南省和南阳市城镇建设标准进行调整, 对城乡居民点和农村社区建设标准从规模和设施配套建设等两方面提出规划原则和实施策略。

按照国家《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80—98) 》和《村镇规划标准 (GB50188—93) 》将镇平县的村镇分为5个等级, 即县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中心社区和基层社区。

规划期末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5万人,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118平方米, 按照国标规定的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应控制在100~110平方米之间。

石佛寺、贾宋和侯集3个重点镇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在2.4~3.6万人之间, 其中石佛寺和贾宋为大型镇、侯集为中型镇。其余11个建制镇区人口在0.7~1.8万人之间, 其中晁陂、卢医、柳泉铺—遮山、曲屯和杨营人口超过1万人, 为中型城镇;其余皆为小型城镇。各城镇应按不同等级标准进行建设。

2010年末建制镇建设用地1439.02公顷, 平均每个镇建设用地130.8公顷, 建制镇区总人口12.03万人, 人均119.6平方米;8个乡政府驻地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83公顷, 平均每个乡47.88公顷, 总人口3.25万人, 则人均117.9平方米, 乡镇镇区人均建设用地118.75平方米, 属于《镇规划标准》中的三级指标, 可以调整的范围为减0~10平方米/人, 确定建制镇镇区人均用地指标控制在100~120平方米。

规划中心社区平原地区在1000人以上, 按特大型村庄标准进行建设;丘陵山区一般在500~1000人之间, 按大型村庄标准进行建设;规划基层社区一般在200~1000人之间, 按照大中型村庄标准进行建设;丘陵山区部分村庄小于200人, 但不低于100人, 按照小型村庄标准建设。

全县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为12585.69公顷, 约有2168个自然村, 共计65.49万人, 则人均建设用地为192平方米, 规划期中心社区按100~120平方米/人控制, 基层社区按照100~110平方米/人控制。

各城镇、村庄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规模有一定控制标准, 根据标准, 规划期末镇平县村镇建设用地达到一定总规模 (见表1、表2) 。将来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 城镇建设用地大量增加, 预计要新增用地25.05平方公里, 其中县城要占将近69.2%。而村庄顺应城镇化进程经过撤并整合, 其用地锐减71.79平方公里, 总计可以节约46.74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这其中有村庄人均用地指标降低的原因, 现状村庄人均用地多达192平方米, 减少至人均106.2平方米;也有村庄人口减少的原因, 乡村人口从现状的86.37万人降至规划期末的50.88万人, 村庄人口净减约35.49万人。顺应发展趋势, 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村庄整治, 可以有效地调整出城镇建设需要的大量用地, 还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独立工矿用地建设项目, 以实现集约土地、节约土地的目标。

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标准

村镇公共设施配套包括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两大部分, 乡村的公共设施配套明显落后于城镇, 要加大村镇居民点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力度, 力争实现城乡比较均等化的公共设施服务。

(一) 公共基础设施

村镇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设施 (公路、城镇道路和站场等) 、供排水设施、供电通信设施、环卫设施等, 是全县村镇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

中心城区交通发展的目标是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网和公共交通网络, 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 与镇平交通需求协调匹配、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体系, 形成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有机衔接。城镇区内部道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建设, 以满足城镇发展需要。一般建制镇镇区要有二级公路通过, 中心社区通三级公路、基层社区通四级公路。

中心城区和中心镇应设长途汽车站、水厂、污水处理厂、高等级变电站、电信局 (支局) 、邮政局 (支局) 、天然气站、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一般乡镇应设乡村客运站、水厂 (水塔) 、简易污水处理设施、35千伏以上变电站、电信所、邮政所、燃气供应站、中型垃圾中转站等设施。

乡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给排水、供电、电信、环卫设施等, 这类设施应根据村庄规模、区域位置以及村庄的类型等条件进行合理配置, 以满足村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一般平原地区中心社区、规模较大基层社区和邻近城镇的农村社区应通过城镇水厂供应自来水;农村社区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点选择排水体制。新建农村社区宜采用有污水排水系统的不完全分流制, 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可采用雨污水排水系统的完全分流制。靠近城区、镇区的村庄污水宜优先纳入城区、镇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特点, 确定污水排放标准。结合周边电信、邮政交换中心和局所的位置及主干光缆的走向确定村庄光缆接入模块点的位置及交换设备容量, 合理配置中心社区、基层社区的邮政、电信代办点。与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结合, 采用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广播电视技术手段, 提高广播电视农村综合覆盖率, 实现所有规划基层社区通电视广播。

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应实行垃圾袋装化, 按照“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和中心镇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置模式, 结合村庄规模、集聚形态确定生活垃圾收集点和收集站位置、容量。结合村庄公共设施布局, 合理配建公共厕所。1500人以下规模的村庄, 宜设置1~2座公厕, 1500人以上规模的村庄, 宜设置2~3座公厕。公厕建设标准应达到或超过三类水冲式标准 (见表3) 。

(二) 公共服务设施

城镇和乡村应按照不同的人口规模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标, 根据相关规范和镇平县的实际情况, 镇平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3~16%, 人均14~17平方米, 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设施等7类用地,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建设应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 全面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重视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和生命健康的需要。县城应规划建设为整个县域服务的行政中心、商业金融中心、综合性医院、疾控中心、图书馆、影剧院、体育中心、科技馆、大型综合市场、社会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也要建设为本地居民服务的居住区 (片区) 级和居住小区 (组团) 级的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科教文体卫和商饮服务等各个方面。

注:表中●应设项目, ○可设的项目, ×一般不设的项目。

根据《镇规划标准》将公共设施按其使用性质分为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和集贸市场六类。规划重点镇和一般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规划建设用地的比例分别控制在12%~20%、10%~18%, 人均分别为15~20平方米和13~18平方米。一般镇应建设银行、信用社、商业网点、科技站、文体中心、初级中学、完全小学、中心幼儿园、体育场、卫生院 (包括保健站) 、敬老院、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和广播站等设施, 中心镇除了要建这些设施外, 还要设置高中或职中、标准体育场馆、中心卫生院等设施, 同时银行、工商、税务和商业网点规模都应比一般镇的标准要大些, 镇级公共设施应考虑周边村庄和镇域的需求。

乡村公共设施包括村委会、商服网点、科技服务、小学、幼儿园、全科医疗站、文体活动站等, 应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和产业特点确定,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公共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在村民方便使用的地方 (如村口或村庄主要道路旁) 。根据公共设施的配置规模, 其布局可以分为点状和带状两种主要形式。点状布局应结合公共活动场地, 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带状布局应结合村庄主要道路形成街市。中心社区一般应配置完全小学、幼儿园、文体活动站、全科医疗站、农贸市场等设施;一般人口规模在300人以上的基层社区应配置幼儿园、卫生室、文体活动室、商服点等设施 (见表4) 。

四、小结

城乡统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节约利用土地和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均等化, 在此大背景下, 村镇建设的重点是公共设施水平, 村镇的公共设施的发展水平不仅能反映其整体经济实力、建设管理能力, 也是体现地区良好居住环境、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村镇建设面临着地区财力还不够雄厚的重大问题, 应当最优化、最大化地进行公共设施大规模的建设, 可采用以下措施。

(一) 明确政府定位

分析公共设施项目和该领域的投资规律, 可以将公共设施划分为:纯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政府可以分别采取不同行动方案参与其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应是:总体规划者、法规政策制定者、补贴资金提供者、行业监管者。

(二) 进一步发掘资金来源, 多元化、多渠道引进投资资金

加快改革公共设施项目的投资管理体制, 打破垄断, 实现可经营项目的投资主体多元化, 同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承担风险, 真正建立对投资风险的约束机制, 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 融资渠道多元化和商业化, 利用好政府直接投资和民间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手段。

(三) 合理安排公共设施项目建设

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其规模应依据地区实际需求, 就近地区可实现共建共享。公共设施的选址布局应最大化的符合公众的利益, 符合大多数人利益。集中力量建设县城、重点镇等大型公共设施项目, 优先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较高投资回报的项目, 从而带动其他项目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兵弟.中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探索[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葛丹东.中国村庄规划的体系与模式[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3]金兆森.农村规划与村庄整治[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4]刘继斌, 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研究[J].经济地理, 2011 (10) .

村镇企业 篇9

2008年, 经潍坊市银监局和山东省银监局批准, 在寿光市设立组建了寿光村镇银行。寿光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1亿元。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为发起单位, 占股比例71%。山东寿光农村合作银行占股19%, 山东乐义金融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占股10%。到2010年10月底, 寿光村镇银行存款余额达4.02亿元;贷款余额突破4.09亿元, 累计发放各项贷款6.6亿元, 实现盈利905万元, 在促进辖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健康发展。

2 寿光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注册资本少, 抗风险能力差相对四大国有银行及区域性商业银行来说, 寿光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很低, 抗风险能力差。

(2) 资金短缺, 贷款业务受限。村镇银行吸收资金较其他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要困难得多, 吸收存款速度远低于发放贷款速度。村镇银行因只大多只有一家网点, 存取钱不方便。作为独立法人, 在老百姓心中信用度远低于四大国有银行。在对寿光村镇银行的调查中发现, 同一时间, 中农工建和农信社存款人满为患, 寿光村镇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的顾客寥寥无几。且农村闲置资金总额有限, 在农行和邮政及农信社早已瓜分的情况下, 村镇银行从农民手中获取资金的额度有限。

(3) 营业人员素质不高。村镇银行位于农村县域, 机构小, 发展潜力小, 如果不是高收入, 很难吸引吸收优秀专业人才。同时, 村镇银行小额大款数量多, 情况复杂, 需要大量专业人员进行贷前调查、贷后管理。村镇银行因盈利有限, 人员有限, 很难承担对员工长期的专业培训。这就使村镇银行面临现代化管理与低成本运作之间的矛盾。

(4) 国家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小。与农信社同性质的村镇银行定位是服务“三农”, 但准备金缴存比例高于农商行;村镇银行的营业税率高出农信社1.7%;财政对农行、农信社发放农业贷款进行贴息, 但对村镇银行发放贷款没有明确规定进行贴息, 这些都提高了村镇银行的营业成本, 限制了其发展。

(5) 盈利能力有限。从总体上说, 因为注册资本金总额的限制, 导致贷款主营业务盈利有限。国家金融政策的不支持导致了较高成本。占据较大比例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利润率低、风险高。农民居住偏、散, 也会提高村镇银行的业务经营成本。且低利润与企业追求高利润的矛盾容易导致村镇银行偏离为“三农”服务的原则。

(6) 金融服务受限。部分村镇银行没有单独的行号, 不能在人行开立清算账户, 不能进行结算业务、参加同城票据交换、参加大、小支付系统结算、办理银行卡、转账兑汇、办理房贷、开展基金理财, 并且无法进入银联, 这样就丧失了大量客户和资金来源。

3 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

3.1 深入农村加强宣传

村镇银行应当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和渠道, 深入农村宣传, 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 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大力宣传支农惠农的特色贷款种类。增设新网点, 方便群众, 以贷引存, 以贷吸存。

3.2 合理设置、布置网点

农村信用社是村镇银行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信用社设立多年, 机构网点布置较多。村镇银行应主动在信用社覆盖较弱的区域设置网点, 优势互补, 有利于弥补寿光金融的空白, 也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

3.3 加强自身建设

(1) 大力培养基层专业人员, 提高业务素质, 同时引进有经验的高管, 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2) 加强内控建设, 健全规章制度, 用制度堵塞管理中的各种漏洞;

(3) 借鉴其他商业银行和国外村镇银行的先进经验, 并与其他银行合作, 利用其网络设施和网点, 提高自身业务运作能力;

(4) 开发出与“三农”服务要求及自身相符的金融产品, 弥补农村金融空白, 拓宽自身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渠道。

3.4 完善自身服务能力

尽快取得行号, 加入人民银行征信业务查询系统、人民币银行结算帐户管理系统等, 降低风险, 同时能提供更多的中间业务, 吸引客户, 获取资金。

3.5 向有关部门申请优势政策支持

一方面向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申请相应政策, 享受准备金、税收、缴费等方面的优惠。另一方面, 村镇银行要主动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 扩大自己的资金来源。同时村镇银行应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 争取获得当地政府部门财政和政策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学春.乡村银行运作模式及其借鉴[J].东岳论丛, 2009, (4) .

[2]李晓春.我国村镇银行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0, (3) .

村镇企业 篇10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旨在解决农村地区的“三农”问题。

在实践层面,自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关于从制度或政策层面支持村镇银行建设的各种规章条例便层出不穷,有力地从制度层面上保障了村镇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在学术层面,学者们对村镇银行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村镇银行的绩效、[1][2]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及对策、[3][4][5][6]村镇银行的地区性等等。[7][8][9]

但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也存在异质性,致使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层次不齐的现象。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地提出符合地区特点的对策或建议。

二、当前村镇银行发展的困境

(一)定位偏离

村镇银行的产生旨在解决农村的“三农”问题,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提供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的金融服务,但在现实中,村镇银行的发展却偏离了这一目标定位。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村镇银行的商业化定位

村镇银行的性质,大多遵循的是主发起行的性质,多数情况下倡导其发展的是“商业化的制度逻辑”,即追求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10]相应地表征为村镇银行的商业化定位,而通常情况下的“三农”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其能够带来的利润或效益,则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并没有一种主导其发展的商业化利益驱动。因而,村镇银行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寻找能够带来利润的领域。

村镇银行的贷款发放对象,主要体现为商业性质。比如,浦发村镇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企业客户,而农户贷款占比偏低。[5]在一项以全国村镇银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大足汇丰村镇银行贷款余额的1649万元中,个人贷款和农户贷款金额为0。[4]这些案例均表明,村镇银行在利益驱动下的定向选择。

2.“三农”自身的弱质性

(1)贷款信用问题。银行与农户之间缺少支撑信任机制,在无可信任的担保机制情况下,村镇银行由于担心资金的回收问题,不敢向农户发放贷款。

(2)农业生产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低收益性、资金回收期长的特征。若按照政策要求,将大部分资金投向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则村镇银行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盈亏平衡,甚至面临倒闭。[11]在这种情况下,村镇银行便会选择“弃农从商”,违背了建立的初旨目的。

(二)公众认同度低

村镇银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加之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格局,致使其在公众心中的品牌认同度,较之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偏低,这一结果也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

在一项对天津市某村镇的36名访谈对象的调研中发现,仅有3人表示知道该村镇银行,其中只有一位表示曾经在该村镇银行办理过储蓄业务,但是现在也已转到农村商业银行办理了。在谈到自己选择办理业务的银行时,有27个被访者选择了农村商业银行;当问及偏好原因时,有16个被访者表示,地理位置方便是选择的决定因素。此外,有7个受访者表示,选择特定银行的关键因素,在于自己的一些特殊需求,如养老保险在特定银行,则选择该银行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村镇银行目前无法在农村普及,开设网点数量远远比不上农信社,知名度也无法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相比。想要获得农村居民认可,村镇银行还有一段路要走。[12]另外,村镇银行业务量小与其网点少也密切相关。由于营业网点少,且所在地多在县城,其业务范围至多只能覆盖县城周边农村,而对其他偏远乡镇、村的农民来说,指望其去村镇银行办理业务不太现实。[4]

现有研究也发现,村镇银行市场认同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村镇银行目前还是一种新设的金融机构,公众对其认识不够,部分村民甚至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不愿意到村镇银行办理存贷业务。[13]因此,提高公众认同度是村镇银行面临的又一重要实质问题。

(三)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其在业务创新能力上明显不足。

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大多数的村镇银行还未参加人民银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结算、征信系统和支票影像系统、不能发放银行卡。[14]村镇银行因为受到资金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其主要业务还集中在存贷款等基本传统业务上。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金融服务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而村镇银行的电子银行功能欠缺、银行卡业务单一,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需求。[13]

朱乾宇等在湖北省8家村镇银行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村镇银行还无法查询贷款征信情况,并且强调国家应加强村镇银行的诸如再贷款业务、银行卡准入、营业税优惠等措施,也是其他村镇银行发展中难以回避的问题。[15]

业务能力不足直接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能力。比如,随着信用卡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超前消费,特别是年轻一代,村镇银行如若不能紧密结合时代特征,推出相应的信用卡业务,未来便会流失很大部分客户。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地区和主发起行的差异性,各村镇银行的业务能力也存在差异。

从目前学者们的研究来看,上述业务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依然明显存在,成为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三、天津华明村镇银行的发展经验

(一)华明村镇银行产生的背景

2012年,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由20%降至15%。在这条监管部门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铺平的道路上,天津市按照“村镇银行要突出本地化,多吸收当地的企业和个人参股”的要求,对东丽区村镇银行进行改制,成立了天津华明村镇银行。

华明村镇银行是全国首家股本改革试点的村镇银行。在其改建之前,股东中仅有一家本地企业,且本地企业入股的积极性不高。在此背景下,政府制定了“本地化、民营化、股权分散化”的改建方案,由政府推荐符合资质的民营企业和股份改造后的村级经济组织参与,按照“五有一低一无”(即有意愿、有品牌、有实力、有知名度、有持续注资能力;资产负债率低;无不良信息记录)这个原则来挑选股东,并且地方政府扮演的是“支持发展”的角色,不参与管理,不干涉经营。

华明村镇银行是本地化、民营化、股权分散化、监督政策导向和农村改革在华明镇的完美结合,发展至今,华明村镇银行已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截至2016年2月29日,各项资产总额36.5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4.74亿元,各项贷款20.79亿元,现已成为天津市资本规模较大、业务品种最丰富的村镇银行。[1]

(二)华明村镇银行的发展特色

1. 坚定服务“三农”理念

华明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并未一味追求商业化的利润导向,除了抢抓中小企业的客户之外,也在积极履行着服务“三农”的义务。其推出的“新农村居民消费贷款”和首创的“农民入股”模式,就是服务“三农”的具体体现。

(1)“新农村居民消费贷款”,是华明村镇银行在“还迁房”政策期间,为满足新农村居民消费性贷款需求、推动区域业务发展过程中,为符合规定条件的借款人发放的保证担保贷款。为方便村民办理业务,军粮城支行每天安排5—6名员工在村委会设立咨询台,每2名客户经理为一个信贷业务小组,分别负责贷款咨询、登记基本资料工作。另外有1—2名业务人员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各项工作分工明确,打造出贷款流程化的业务模式:村民咨询→客户经理记录贷款村民基本情况,提出贷款所需基本资料→村民和保证人准备借款材料→客户经理受理贷款申请,并在现场进行初审,完成面签等相关手续。

(2)首创农民入股,这在全国尚属首例,是民间资本和农民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积极实践,也是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的有益探索。农民入股模式强化了农户的信用意识,建立了农户和银行之间的信任纽带。

2. 信贷品种“微创新”

华明村镇银行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客户,结合华明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按照贷款对象的不同需求,研发了“金惠农”助农贷款系列、“自由薪生活”个人商务贷款系列、“新生活运动”个人消费贷款系列、“金助力”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系列、“联盟金生”信用联盟贷款系列五大系列28种信贷产品。

(1)常用的信贷产品中,个人贷款项目有5种,分别是:个体工商户贷款、个体抵押贷款、社区居民“一户多保”贷款、个人“一抵通”贷款和“白领通”贷款。这5种个人贷款项目可以满足普通工商户、有抵押物的贷款人、无抵押物但是有担保人的贷款人等多种类型贷款人的需求。

(2)公司贷款有3种,分别是: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中小企业信用联盟贷款、小企业“一抵通”贷款。这3种形式的贷款,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信贷业务问题和生产经营的资金问题。这些信贷产品上的创新,既扩大了华明村镇银行的知名度,同时也强化了其定位“三农”的服务目标。

(三)突破行号限制,拓宽结算渠道

与其他村镇银行相比,华明村镇银行具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渠道。

1. 纳入了人民银行的支付系统

由于华明村镇银行的硬件设施、技术力量、软件网络、风险控制和费用支付,均达到了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接入标准,因此,经过人民银行批准,华明村镇银行获得了行号,纳入了人民银行的支付系统,可以正常办理汇款、转账、跨行支付等业务,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直接办理而跳过第三方,结算环节少,划款速度快。同时,华明村镇银行可以进入全国拆借市场,与只能向当地金融机构拆借资金的村镇银行相比,降低了运行成本。

2. 开通了大额支付系统,实现了跨行实时结算

华明村镇银行开通了大额支付系统,实现了跨行实时结算,并开通了“银银平台”支持与商业银行全国网点的通存通兑。

所有网点全部安装了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能够实现全国实时收汇款;面向社会公开发行首款借记银行卡———同心卡,可办理存取款、行内转账、跨行取款、POS消费等多种业务。针对村镇银行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特点,华明村镇银行的银行卡与短信通、网银等业务均免费办理,开卡费、年费、跨行取款手续费等各项费用全免,真正实现“零费用”优惠,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享受费用低廉的金融服务。在银行卡上线的同时,ATM自助设备也实现了同步运行。

如今,华明村镇银行的经营范围更具有多元化,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

四、解决村镇银行发展困境的对策

华明村镇银行作为一个与其他村镇银行具有同样性质的农村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自身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其相关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也为其他村镇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一)完善政府对村镇银行的配套政策支持

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特别是在村镇银行发展认可度较低的情境下,政府的政策支持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是华明村镇银行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1. 宏观层面

(1)政府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相应政策的顶层设计,解决政策性与盈利性之间的矛盾,营造一种正向激励的环境。例如,适当对村镇银行进行税收优惠,政府可借助第三方平台,免费为村镇银行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还可通过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减少村镇银行在贷款业务中的风险性。

(2)为村镇银行的业务服务,提供疏导机制,贯通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方便其业务对接,实现村镇银行效率提升。

2. 微观层面

(1)政府对一些与“三农”相关的服务,如农村养老保险业务、医疗保险业务,均可交与村镇银行实施,在农户与村镇银行之间构筑起一条连接纽带,让农户在慢慢与村镇银行的接触中提高对其的认可度。

(2)对一些与政府相关的业务,可下放到村镇银行。

(3)政府可定期举办金融超市,让各种农村金融机构汇集到这一平台,介绍自身的服务业务,既有利于扩大村镇银行的知名度,也有利于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做到“一箭双雕”。

(二)从自身实践中挖掘村镇银行的发展潜力

政府的政策优惠仅能给予村镇银行一时的支持,村镇银行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要明确定位、加大宣传、应对需求。华明村镇银行的具体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折射。

1. 明确自身定位,推出与服务“三农”相关的产品

例如,华明村镇银行首创的农民入股模式,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银行的建设中,让农户感到自己是该银行的一份子,从而可有效避免因信用问题而出现的信贷资产流失的问题,既保障了村镇银行本身的利益,也增加了入股农户的收益。

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知度

(1)可通过银行人员“下乡”的形式走访宣传,在农村地区开展一些与金融相关的讲座。例如,如何预防金融诈骗、如何有选择性的投资理财产品等措施,这些举措较适合农村偏远地区。

(2)可借助媒介平台,如网络、电视、LED等现代设备扩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村镇银行。此外,一些村镇银行可在特定季节,推出特定的服务,如夏季“送清凉”活动,冬季“送温暖”活动,真正深入到农户中,让更多的人从知道该银行变成认可该银行。

3. 积极应对农户个性化需求

由于各村镇银行所处地区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地区的农户对银行业务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性。例如,对一些拥有大量闲置资金却失去土地的农户,应实施能够促使其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的利益机制;而对一些以土地为生的农户,则需要考虑为其农业生产提供一种便利的信贷服务。如此,方可真正扎根于“三农”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向根植于村镇的其他金融机构学习和借鉴

相比于其他发展历史较长的村镇银行,如邮政储蓄银行、农信社等金融部门,一些优秀的经验可供村镇银行学习和借鉴。例如:

1. 在人员队伍发展上,可借鉴邮政储蓄银行的经验

邮政储蓄银行建设之初,其人员队伍主要是来自原先的邮政储蓄,具有较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和对金融产品的认知能力,人员业务素质较高。而对村镇银行而言,在人才招聘上,可聘请一些具有相关银行工作经验的人员,快速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生人才在业务上的能力不足。

2. 成立专营信贷网点

邮政储蓄银行在各地市分行成立了335个小企业信贷中心,[16]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贷款。村镇银行可以以人员分配的形式,指定到服务的地区,开展对农户的储蓄和信贷业务,既减少了实体网点设置的成本,又加强了与农户之间的联系。

五、结论

村镇银行的发展,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规律,在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和主发起行的性质差异,村镇银行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战略,切实践行好为本地“三农”服务的宗旨。

摘要: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为解决农村地区的“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天津华明村镇银行的发展经验,为其他村镇银行突破发展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重建塬上的村镇 篇11

电影背后的故事

2012年9月,由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改编的电影《白鹿原》(White Deer Plain)火热上映。随着电影热播,影片展现的厚重关中文化,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然而,电影背后的故事却不为人知晓。

电影《白鹿原》于2010年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陕旅集团”)投资拍摄,期间历经几番蹉跎,于2012年9月在中国大陆全面公映。电影《白鹿原》杀青后,陕旅集团投资修建白鹿原文化产业基地(以下简称“白鹿原景区”)。那么,陕旅集团为何要不惜风险以重金投资电影,并斥巨资建设影视文化旅游区?

这要从陕旅集团的经营理念开始讲起。陕旅集团一直尝试将传统旅游业与文化结合,成为一家多元化、多功能的旅游企业。纵观国内各旅游景点,缺乏文化资源支撑、缺乏差异性往往会使它们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寻求文化差异,给游客不同的文化体验,才能发现更多的旅游需求。

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就文化资源来说,陕西旅游无法脱离地域历史与民族文化而存在。到陕西省旅游的游客更注重领略陕西文化,欣赏诸如兵马俑这类富有历史与文化底蕴的风景。陕旅集团决定将文化作为游客体验之旅的核心,在此理念之下,陕旅集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中国第一家剧院餐厅——唐乐宫、在华清池上演的实景舞剧《长恨歌》,以及在延安圣地大剧院常态化演出的大型红色历史舞剧《延安保育院》是最为典型的几个案例。

正是在以“文化为核心,开发体验式旅游”的战略思想之下,陕旅集团萌发了投资影视旅游基地的想法。

陕西有着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可谓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故事中,主人公六娶六丧,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极具震撼力。陕旅集团选择投资拍摄电影《白鹿原》,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影视文化旅游区,展示白鹿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带人们去真实体验关中文化。

陕旅集团的主业并非投资与制作电影。陕旅集团董事长张小可先生表示:“这部戏组合了陕西的作家、陕西的故事、陕西的投资、陕西的导演、陕西的美术。”陕旅集团投资1.2亿元拍摄《白鹿原》,作为投资方,陕旅集团一方面确保资金到位并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融入剧组管理中,一方面尊重导演和演员的艺术创作,并不干涉。同时,陕旅集团深度参与宣传发行,组织观影、学术讨论等活动,而不是简单地委托给发行公司。截至2012年10月31日,该电影票房总额为1.4亿元。

电影《白鹿原》在全国的热播只是一个契机,而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白鹿原影视文化旅游区来更好地展示关中文化,如何给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机会来体验关中文化。陕旅比其他制片人付出更多努力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描绘中的白鹿原景区

陕旅集团总经理周冰先生指出,白鹿原景区是要探讨这样一种模式,即,如何通过文化传播景区知名度,如何通过旅游延长文化产业链。

从地理位置来看,白鹿原项目场地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前卫镇杨木寨村何家沟,距离蓝田县城16km,距离西安40km(见图1)。项目所在的白鹿原南部区域,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是深深浸透关中文化的典型区域,也是西安-白鹿原生态旅游观光带和南部秦岭生态旅游带的交汇区域。从文化背景来看,白鹿原地区呈现的是一种典型的关中农村文化,是完整的中国农耕文化聚落,崇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红楼梦》成就了大观园,白鹿原景区如何才能取得比大观园更好的效果?

作为人文主题景点,白鹿原景区的目标是每年接待5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来参观、游览和消费。其次,白鹿原景区意在填补关中文化特色建筑的空白,可以作为影视剧拍摄场地。日本环球影城在开发刺激性、艺术性项目活动,打造文化产业链上的成功,杭州宋城景区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为白鹿原景区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前,陕旅集团将景区规划为五部分(见图2),其中,占地190亩的白鹿村、白鹿镇,占地400亩的滋水县城构成白鹿原影视区;另外,综合服务区、欢乐体验区、关中文化区、生态休闲区也都在建设中。目标是集中展现以关中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

白鹿原影视区作为主题景区,将向游客生动展示《白鹿原》中涉及的场景及文化,使游客有机会体验电影角色,感受电影拍摄的魅力;而作为影视基地,景区内利用电影工艺做旧的建筑又将为剧组服务。欢乐体验区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关中传说传奇、乡村童趣游艺文化为核心,打造多种游戏供游客体验。关中文化区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利用建筑、美食、店铺等载体演绎关中文化,让游客感受关中文化的厚重。生态休闲区对何家沟北坡地现有水塘、荒坡地进行改造,供游人休闲观光及影视拍摄所用。综合服务区的功能定位为:停车公交、售票补票、导游咨询、引导聚散、餐饮购物、办公保障等。

白鹿原景区项目规划时限分为两个阶段:近期为2012-2017年;中期为2018-2023年。其中,近期建设目标为:建设白鹿原影视区、综合服务区、欢乐体验区、关中文化区等相关项目,带动整个旅游区开发的良性循环,塑造白鹿原影视文化整体环境。中期发展目标为: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影视基地+主题景区”特色旅游目的地;争取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实现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nlc202309020940

白鹿原的营销战略

现在已经不是“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年代,“酒好更要吆喝响”才能将好酒卖出去。纵然有优良的产品设计,完备的基础设施,如果没有合适的营销策略,景区影响力的提升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那么,白鹿原景区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游览与合作?如何创造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面对众多优势对手,白鹿原品牌如何突围,成为独树一帜的强势品牌?

客源分析与预测

目前,中国旅游业发展到了黄金发展期,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中国国内旅游将超过5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到4.5万亿元。2011年,陕西省接待境内外游客1.8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325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1.04%。而西安市,2011年旅游人数突破6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了530亿元人民币。(数据来源:《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2011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11西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陕旅集团将目标市场分为三类:一级市场,即西安市及周边城市,预计开业后第一年客流量可达84万人次;二级市场,即陕西省及周边省份,预计开业后第一年游客潜力可达21.7万人次;机会市场,指京津唐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成渝城市带。西安与京津唐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成渝城市带这四个经济圈带交通联系十分紧密,这些区域也可以成为白鹿原景区的机会市场、并提供高端消费群体。

定位与竞合分析

影响景区客流量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客源市场的繁盛并非景区客流量的保证。白鹿原作为休闲旅游的主题景点和影视基地,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挑战来自其他影视基地。如,宁夏镇北堡影视城、横店影城、曲江骊山影视基地、西咸影视产业园区。与这些影视城相比,白鹿原景区可挖掘的影视素材较少,暂时未能形成规模影响。曲江骊山影视基地一经建成,将与白鹿原景区构成直接竞争关系。另一方面,竞争压力来自与其同类的景区。如,大唐芙蓉园、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秦岭欢乐世界。

西安精品旅游景区众多,白鹿原作为以休闲旅游为主的新兴主题景区,必然面对相关竞争和分流。面对这种分流,白鹿原景区该如何积极应对,这是他们面临的严峻问题。

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

在旅游产品规划上,白鹿原景区确定了几条原则:市场导向,适应需求;突出品牌建设;有序开发,突出重点;系统开发,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白鹿原景区将旅游产品分为影视专题、欢乐体验、生态观光三类。

影视专题旅游产品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产品,以《白鹿原》小说和电影为基础,凸显“情景再现”及“参与性”。陕旅结合对关中文化的理解,以及游客的娱乐需求,将影视专题旅游产品分为场景再现、影视演艺、影视互动等类型。

欢乐体验专题旅游产品以动感基调的互动体验为主,将白鹿原以及关中文化的典型事件融入旅游项目中。陕旅将这类产品分为视觉感官体验、参与性互动体验、乡村童趣体验、温室体验。

生态观光专题旅游产品根据将军岭隧道出口及S108道路上的视线角度,作展示性的景观处理。生态理念的融入,根据植物的季相变换选择相应(开花、常绿、色叶)植物,以混交林的方式种植,随着季相的变换,产生不同的植被景观效果,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视觉感观体验;同时,适当考虑经济果林的种植,在果实成熟期可增加游客的参与性。

此外,根据白鹿原景区特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陕旅集团认为,根据春节、元宵、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元旦等国家法定节日的文化内涵适应安排活动,将给旅游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事实上,不管是旅游产品设计,还是营销战略,其目标都是为了将白鹿原景区打造成国内知名旅游品牌、陕西省旅游新的亮点、西北旅游板块中最具盛名和最有特色的影视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此,陕旅集团聘请了华侨城团队做营销与管理顾问。但是,白鹿原景区与文化产业紧密相关,其营销方案也需要从用多视角、多维度去分析。

在中国旅游业,盲目扩张项目规模、重复建设、营销滞后、品牌形象差等问题,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困扰。一份旅游规划动辄投入成百上千万甚至上亿元,加之旅游市场瞬息万变,考验着中国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战略规划与营销模式。“成王败寇”,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并积极进取的企业值得我们去尊敬,陕旅集团的实践探索也可以给我们更多学习和思考。

村镇企业 篇12

在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 2006年12月2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对所有社会资本放开、对所有金融机构放开的政策基础上, 全国各地开启了村镇银行的建设阶段。村镇银行的成立宗旨在于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 作为独立法人机构, 村镇银行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村镇银行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地区金融行业竞争机制不强、金融服务不充分的问题, 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覆盖率不足的现状,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对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舒兰吉银村镇银行成立于2011年12月22日, 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由吉林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目前舒兰吉银村镇银行是舒兰市唯一一家村镇银行, 舒兰吉银村镇银行旨在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更好的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以便对舒兰地域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特色支柱产业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 进而探索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农的新思路、新途径。

二、村镇银行的竞争环境分析

(一)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随着我国政府逐步对金融行业准入门槛的放低, 筹建村镇银行的主体会变得越来越广泛, 外资银行、非金融机构、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业日趋合法化。也就是说村镇金融行业的进入障碍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新的进入者必定会对现有的市场份额提出重新分配的要求。在农村金融的环境下, 客户主要是面向农民、小微企业, 这类客户的特征使得客户忠诚度很难建立起来, 如果新进入的金融机构利用原有的影响力和各类资源, 会导致村镇银行严重的客户流失。

(二) 潜在替代品的威胁

在金融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 随着近几年国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很多信用公司、担保公司以及小额贷款公司出现在了乡镇地区。其中很多金融机构也同样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开发了很多贷款产品, 包括抵押、信用贷款计划。村镇银行的优势在于相对其他商业银行, 办理贷款业务流程便捷, 放款速度快, 在客户手续齐全的条件下甚至可以做到在极短的时间内放款。而上述的金融机构在小额贷款业务上同样具有效率优势, 这就使得村镇银行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容易出现客户流失情况的发生。另外一方面, 在现有的监管制度下, 村镇银行目前没有宽松的产品开发自主权, 在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的开发处于滞后状态, 这同样不能适应农村金融的发展需要,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就针对农民开发了理财产品, 抢占了部分客户资源。

(三)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问题主要表现在存款来源有限, 原因是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 还属于新生机构, 在金融行业中信誉不高, 尤其是农民对国家政策了解不够, 导致群众认知度低。在实际抽样调查中, 很多农户由于对村镇银行的机构特征缺乏认识, 所以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去成立时间长、公众知晓度高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这样的老牌金融机构, 这直接导致个人储户非常有限, 舒兰吉银村镇银行的存储业务绝大部分来自对公存款, 个人存储也局限于行内员工的存款任务额。这使得村镇银行在资金来源上面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他们只能通过一定的优惠手段吸收存款, 这无疑会使银行的运营成本提高, 在行业内竞争力下降。

(四)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舒兰吉银村镇银行所在地吉林省舒兰市农业经济发展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 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没有高效益的项目, 如果主动降低利率吸引贷款客户将直接导致盈利空间缩小。并且贷款客户多为农民, 且种植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从而导致贷款风险较高。同时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客户群体定位于当地农户、个体商户和小微企业, 在贷款业务上看与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的涉农业务重叠性较高。

(五) 现有的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在舒兰吉银村镇银行网点所在吉林省舒兰市当地分布有农村商业银行 (农信社) 、邮政储蓄银行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截止2013年6月的统计数据表明, 舒兰市地区存款数额占前三位的银行分别是农村商业银行 (农信社) 、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贷款数额占前三位的银行分别是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农信社) 和农业银行。舒兰吉银村镇银行在当地存款数额合计占比9.95%, 贷款数额合计占比7.81%。统计数据表明, 舒兰吉银村镇银行在当地的主要竞争对手依然是发展时间长、信誉高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支柱机构, 他们的品牌效应强大, 是农村客户的首选信誉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 (农信社) 深入农村发展几十年, 通过近年的股份制改造、完善产权制度和内控机制, 也成为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一支生力军。邮政储蓄银行通过网点布局上的完善和涉农业务方面的改进, 同样也在为农村金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村镇银行作为新的品牌, 在综合实力的竞争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尤其是在金融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 客户明显选择偏向具有品牌优势的机构。

三、提高村镇银行竞争力对策建议

(一) 增强社会知晓度

对舒兰市平安镇随机走访的200名农户调查显示, 超过三分之二的农户对村镇银行的机构特征、业务开展等知之甚少。村镇银行的发展初期要加强对自身宣传力度, 尤其是在乡镇地区, 目标客户群体为农户、个体工商户等, 他们对金融行业并不了解, 要积极向其宣传村镇银行的开办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所在, 将村镇银行与他们切身利益相结合, 让他们从了解村镇银行开始, 逐步增强他们对村镇银行的认同感。可以积极与当地的种植大户、农业资料站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可以获取优质的客户资源, 另外一方面可以从侧面扩大对广大农户的影响。

(二) 拓宽存款来源渠道

由于缺乏社会认可、支付结算系统落后等客观条件影响, 目前舒兰吉银村镇银行存款主要来自对公存款, 个人储蓄存款占比比较低, 这就很容易受机构领导更迭和政策风险的影响, 存款稳定性差。尤其在时点考核的时候容易受到存款撤出的冲击, 导致银行资金流动性受限制。这就要求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拓宽存款来源渠道, 首要目标是发展个人存储, 增加物理网点、提高支付结算系统效率, 同时争取利率浮动上的政策支持, 加强村镇银行的竞争力。

(三) 努力做好信贷产品创新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 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民生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村镇银行要抓住这一机遇, 在传统涉农信贷继续发展的同时开发新的业务模式, 解决农户缺乏信用担保和抵押物的问题, 在广泛的涉农客户中寻找潜在客户, 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四) 加强团队建设

舒兰吉银村镇银行目前的组织架构上看, 中高层管理人员全部供职于金融行业, 管理经验丰富, 熟悉业务开展流程。基层员工大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 业务能力尚有欠缺, 尤其负责信贷业务的员工谈判能力不强经验不够, 在与贷款顾客谈判过程中缺乏清晰的思路, 对自身信贷产品属性的把握不是很到位, 容易丢失潜在客户。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 开展岗位培训, 用以老带新的思路使新晋员工迅速适应岗位需求,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村镇银行发展壮大最切实的保障。

(五) 加强风险管控

由于农场信用体系的滞后性, 涉农贷款的服务对象信用意识不高, 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 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反应灵敏度高。虽然舒兰吉银村镇银行从开业截止到2013年6月份, 贷款不良记录为零, 但仍然不能放松风险控制的要求。要继续坚持控制额度、分散风险的原则, 注意防范风险集中, 对单个借款人或企业严格控制授信和贷款比例, 同时严格遵照村镇银行涉农贷款比例要求发放贷款。及时对贷款客户进行跟踪回访, 根据其还贷的情况适当的调整其授权额度, 村镇银行应发挥贴近“三农”的特点, 打开在农村的知名度, 提高贷款项目收益, 并且尽快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风险测度、预警和村镇银行内部的信用评级体系, 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摘要:村镇银行作为面向当地“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 近几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村镇银行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 触发农村金融行业的竞争机制, 有利于通过良性竞争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更好的惠及“三农”及小微企业发展, 对当地经济、农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提高村镇银行竞争力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增强社会知晓度, 拓宽存款来源渠道, 努力做好信贷产品创新, 加强团队建设, 加强风险管控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村镇银行,舒兰吉银村,村镇金融,竞争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赵志刚, 巴曙松.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J].新金融, 2011 (1) :40-44

[2]蒋玉敏.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为例[J].浙江金融, 2011 (5) :43-46+16

[3]金峰.我国村镇银行金融产品的现状、问题及优化[J].企业经济, 2012 (10) :173-176

[4]程昆, 吴倩, 储昭东.略论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发展[J].经济问题, 2009 (2) :97-99

[5]吴玉宇.村镇银行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08 (1) :61-62

上一篇:饮食保障下一篇:配合面积锻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