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学生(精选12篇)
对待学生 篇1
考试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最直接的方法。有的学生或许平时学习很不错, 可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 这可能是经验不足。考试不仅仅是考查知识, 更是检验自己的心理素质。那么该如何对待考试呢?
首先, 考前复习应给自己树立自信心。复习应以基础知识为主, 看书和笔记也很重要, 尤其应该重视老师给出的或是自己进行的总结, 这样有助于从整体上理清知识的脉络, 防止由于过分重视零碎的知识而使脑子里一片混乱。考前做的题目与平时并不一样, 主要是为了保持一种应试的状态, 培养一种自信。因此, 做题的类型也与平时有区别。对于大部分的同学, 考前不应再接触新题;对于错题, 不要仅仅满足于能够做对, 关键应该找到错误的原因, 加以总结, 避免在考试时再犯。如果有的同学在平时已经完成了这些工作, 那么可以适当做一些题, 但难度一定要较小些, 因为考前的自信对考试水平的发挥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本来复习已经很好了, 可由于做不出一两道题而打击了自信, 很不值得。
考前有一部分知识来不及复习是很正常的现象。复习不完的危害并不在于考试时有一部分知识不会, 因为并不是全部的知识都会体现在一份试卷之中。真正的危害在于影响考试的自信, 使自己的心理产生不必要的压力。其实复习不完没有什么关系, 关键是真正掌握好已经复习过的知识。发现自己有不会的知识也不要太担心。如果只是几道题, 弄懂它的答案就可以了, 反正同样的题目也不会再出现;如果是概念或方法不明白, 应该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不要因此觉得自己学得不好, 而应该庆幸自己在考试前找到了这个漏洞, 考试就不会丢分了。有了自信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第二, 考试中如何对待不会做的题?考试过程中的“完美主义”害人不浅, 坑害的对象大多都是平时学习不错的同学。因为学习越好, 越不允许自己放弃, 而面对难题不能及时放弃, 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要给每道题规定思考的时间, 超过这个时间, 一定要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 否则只会是“米没拿到口袋也丢了”。一味的追求完美, 只会加快自己的心理负担, 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
还有一点应该补充。考前不应该自己强制规定某一类题用多少时间。比如选择题一定要在三十分钟内完成。因为每次考试的难易不同, 以往的时间只是一种参考, 否则会加大考试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第三, 考试总是马虎怎么办?马虎”似乎是我们不可克服的障碍。有时我们轻视它, 觉得下次认真一些就行了, 可下次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其实, 大部分错误的产生都是因为自己的依赖心理, 总是觉得做完后可以通过检查找出错误。是否有检查的时间暂且不论, 即便进行了检查, 思维也会不自觉地进入前一次的定式, 很难查出自己的错误所在。因此, 一次做对十分重要。做题时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 尤其是比较简单的步骤。平时也可以进行此方面的训练。有一个避免马虎的方法:每天花二十分钟的时间按顺序从一写到五百, 什么时候可以不出错误, 细心就养成了。
最后, 考试中或考试后要调整好心态。前两门考试过后, 发现错误百出, 考得很不理想, 怎样放下压力对待下面的考试呢?其实, 一门考试的成绩并不能决定全部考试水平。况且, 我们经常发现实际比我们料想的好得多。所有人考试都不能发挥得十全十美, 每个人都无法避免错误。你认为自己这一科失误, 肯定比不上同一水平的同学了, 其实, 别的同学也和你一样的想法。关键是放下压力, 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下面的考试。沮丧和灰心于事无补, 我们要做的是把下面的考试发挥好。良好的心态是考试取胜的前提。
那么, 你又该怎样面对考试的结果呢?考试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表现在为学习提供反馈信息, 不同学生对反馈信息利用与否以及利用程度如何将对其后续学业产生影响。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考试结果中判明自己在所考查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着的问题, 能够借此了解自己学习上的优缺点。若充分地利用这些反馈信息, 客观地进行分析, 有的放矢地改进自己的学习, 那么这次考试必将会对下次考试产生积极影响, 否则便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对同学们而言, 应当学会客观、准确地分析自己的考试成绩, 尤其应当避免归因方式。若将成绩差的原因总是归于外部因素, 理怨老师教得不好、试题太难等, 这无助于准确地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如果找不出真正的原因来, 那么自然没有办法寻找到更正确、有效的学习途径来。一次考试的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自己这一段的学习状态, 因为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题目的难易、别的同学的发挥、身体、环境等等。可以这样说, 考得好是给你自信, 考得不好是给你动力。坚信这两句话, 你就能乐观地对待每一次考试了。
对待学生 篇2
学生厌学是当今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令教师和家长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厌学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有时甚至是一种十分痛苦的事情,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不写作业,包括上交作业。
导致厌学的原因有各方面的,作为班主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厌学的学生:
1.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读书与求知、求知与成才的关系,让学生懂得从小树立起正确的读书观和人生观,养成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不会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并不厌其烦的为其讲解。
2.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给学生较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教育周围学生不歧视他们,能主动和他们一起玩。
3.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厌学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分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4.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只有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才会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5.老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到原来老师没有放弃自己,用爱心感动他们。
宽容对待学生 篇3
关键词:宽容
目标环境作业测试成功
减轻负担,体会学习乐趣;宽容待人,营造良好环境。语文教学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激励学生的创造。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面向新世纪的人才教育。所以我提倡“给学生一块蓝天,让学生自由飞翔”,抓住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手,让学生们动起来,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回顾自己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深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的重要。
一、目标定位——宜少不宜多
课堂教学目标,传统的做法是面面俱到,全面完整,有阅读写作的要求,有认读字的规定,还有感受思想意义的目标。如同除夕的菜肴:丰盛齐全,短短50分钟,常常是蜻蜓点水,顾此失彼,或是程式化的教学,全无新鲜感觉。教师的“四步曲”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成了一种负担。因此,减轻负担首先应从“目标”上着手,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目标,同一篇课文的不同课时应有单一的目标,让学生对单一的目标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感觉语文挺容易。
二、环境设置——轻松和谐
教师既是严厉的,又是温柔的,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课堂上,教师总希望学生安静严肃、鸦雀无声、专心听讲。殊不知长时间注意力集中,会使大脑疲劳,抵触新知识的输入,所以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微笑着走下讲台。和学生对话,共同讨论、交谈,学生可以自由地阐述观点。积极争鸣,学生个个把自己当作主角,尽情地表现自己。在一个轻松愉快地课堂环境中,感应灵敏,顿悟迅捷,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成为主动自觉的行为,质量也就提高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兴趣倍增,就会事半功倍。
三、布置作业——有的放矢,灵活多样
一讲到作业,自然就想到动笔书写,一天之中各门课的作业合在一起,该要书写多少?难怪令学生头疼。机械地重复抄抄写写,早就使他们兴趣全无。其实,作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必每次都动笔,动口的口头作业可能更有效果,既节省时间又不乏兴趣。如读读报纸,读课外书。假期可以读字典、词典都是一些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
邹静之说:“我一直把家里深夜还有一个在写作业的学生当成是这个家庭的灾难。”有识之士的警示,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切实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减轻课业负担,教师布置作业应少而精,有的放矢,灵活多样。
四、检查测试——让人人能成功
考试测验,对学生是一种灾难,特别是后进生,犯有考试恐惧症的比比皆是。长期持续的低分严重损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负荷很重,所以除了学校组织的大型考试外,我很少自己组织考试。看到别的班学生三天两头被拉到楼道里接受严峻的考验。我们班学生感到的是幸福,他们开玩笑说:“最理解我们的人是你,最关心我们的人是你。是你,还是你——”即使是组织测试。我也想办法,让那些“丑小鸭”享受到愉悦和学校的温暖。考试前对后进生“开小灶”,让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他们自然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感觉到老师的信任,学习自觉性增强,自然成绩也就提高了。同学们自己也说:“我们班作业不多,考试极少,但成绩却是最高!”究其原因就是“乐学”的缘故。
平等对待学生需细心 篇4
开学不久,我在高二(11)班上课,课堂秩序良好,气氛活跃,中途当我面向黑板画图时,奇迹出现了:一声尖叫,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哄堂大笑,我转过身盯住两名学生(这两名学生平时好做恶作剧),严厉地批评了全班学生,但这两名学生中的一人咬牙切齿,全身像一个快要吹爆的气球,表现出很不服气的样子,当时,我好生气,这节课上得也很一般,且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下课后,生物科代表来到我办公室低着头说:“老师是我用圆规时不小心,圆规掉下, 扎在同桌同学的脚上,他喊了一声,不是王某某、张某某的错,是我错了,老师。”顿时,我一下子尴尬了。之后,课余时间我还在班级其他同学中做了调查,这个同学讲得确实是事实,下午,我主动找来我自认为捣乱的两名学生进行谈心,并向他们当面道了歉,第二天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又一次向他们道了歉,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终期考试,这两名同学进步很大,进入班级的前二十名。我看了成绩,肯定成绩真实性的情况下,我思考了很多很多!
这件事中,由于我没有仔细调查情况,深入同学中了解真正的原因,而是妄加指责,武断批评,我的教育并没有达到目的,却让学生认为老师不公平。所以我的教育、严厉批评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使得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对抗情绪。这也是教育学生的大忌。 其原因:一是没有将自己融入学生中,高高在上,盲目地横加指责, 教师与学生不平等;二是先入为主,好学生永远是优生,差学生永远是差生,学生与学生不平等。
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圣经》的“马太福音”中有一个典故:“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叫他一无所有。”后来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罗伯特·默顿发现了这种现象,即对做过贡献并有相当荣誉的科学家,给予的荣誉过多, 而对无名小辈的科学家,对其做出的成绩、成果、贡献不予承认或不能给予应有的重视。他于1973年借用《圣经》中的上述典故,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优势积累的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篇5
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与思想上的误区,教师不仅要理解问题学生的这种心理与思想的矛盾,而且还要精心教育培养和引导他们,使之顺利渡过这一关键时期。我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一般是这样对待问题学生的:
一、道理说服:晓之以理,挖其思想,促其改变。
以前在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时,往往花费很多时间,也收集了大量的文章资料,或者利用课本故事,或者在班会上反复讲解,并制订许多规章制度,可谓苦口婆心,耳提面命,用心良苦,但到头来,还是觉得收效甚微,为什么呢?深奥的道理往往不能被学生迅速有效地接受。从心理学角度讲,通过娓娓道来的情真意切的生活故事,可以营造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相容相通的情境与气氛,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能够迅速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良知,震撼学生的心灵。所以,最好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来讲道理。
我们班上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从我接这个班一开始,就经常和同学打架。为此,他没少写检查、保证,还有一次,我被逼无奈,将他家长请来,让他家长也写了保证书,保证他若再打架,就自动退学,但都毫无效果。上个月,他又和同学打架了,虽然这次性质不很恶劣,但却促使我想法改变他的这个劣性。一次班会,我让每位学生讲一个小学生打架的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别人的事。很多学生都讲了,可就是他不愿意上讲台,我没有逼他,而是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本校和附近学校学生打架的恶性事件罗列了出来。这些事例虽然都是学生熟知的,但拿到班会这种正式场合来讲,还是能起到极大的作用的。事后,我没有布置写感想,但该同学在日记本上写道:“通过这次班会,我深刻认识到打架带来的危害,今后,我再也不打架了。”
确实,从那时起到现在,他再没和别的同学打过架。可见,教育学生,必须挖其思想根源,一定要让他从本质上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才能有效地促其改变。
2、把个别学生放在全体中一起进行教育。
把个别学生放在全体中一起进行教育,通过集体的帮助,是改善问题学生所处的社交环境的一种方法。因为这些问题学生大都是后进生、差生,而他们的周围有大量的中等生、优等生,教育管理好这些同学,就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就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必然会对他们产生一种积极有益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其次,要让同学多和问题学生接触,切忌采用孤立政策,使他们游离于集体之外。要经常和他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让后进生感到自
己也和其它同学一样是集体不可缺少的一员。满足他们的归属感,他们就会从心理上和同学融为一体,愿意顺集体潮流而上。再次,还可以通过先进帮后进的办法,指定一名或几名品学兼优的同学共同帮助一个后进生,让他们多接触,一起参加活动,在自然的接触中,潜移默化的就可以帮助后进生解决思想、心理上的问题。还可以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解答他们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同学们的帮助可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给他们树立起了一个个看得见的、学得了的示范。
三、“爱心+信心+耐心”,源头活水要长“流”。
“爱心”德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反复提到,人格平等、富于爱心的交流对话是全部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出错是难免的。用宽容对待学生身上的出错,用爱心对待学生生命个体之间的差异。用爱感染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班主任努力去付出,您的班级中再差的学生也会产生内疚并寻求改变。而如果你为了班级的平均分高些,追求分数的话,您所出发的角度和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就会是拼命地从“问题学生”身上去“挤”去“压”,这只会给“问题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障碍,给教育工作带来更多的烦恼,使“问题学生”增加更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做班主任的在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应当允许学生出错,要知道出错也是教育。让学生的“问题”在师爱中融化,在不断注入的人文气息中溶解。
“爱心+信心”坚定信心,迂回作战。在教育和等待中求得问题学生的转化。要知道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件十分细致而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他们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心灵就变得像是一块发脆的玻璃,经不起风吹雨打,更经不起别人对他们的言行中伤,所以一旦有人有意无意地触及他们的痛点,他们便会旧病复发,甚至变本加厉,而此时,我们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如果把他们渴求得到尊重的表现看成是“孺子不可教也”而撒手不管的话,那么无疑,我们的教育就会在此时画上一个失败的句号。而伴随孩子一生的则是永远的“问题”和永远的“痛楚”。所以转化问题学生除了有良好的愿望和有效的方法之外,还要正确认识问题学生转化的过程,认清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不断地按可行的方法教育他们,抓反复,反复抓。在不断的教育和等待中求得转化的进度。
“爱心+信心+耐心”“遵循制度,掌握尺度。”
对问题学生奖罚时一定要掌握好尺度,一般来讲,问题学生违纪行为较多,因此受惩罚的次数也比较多,但过多的惩罚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为逃避惩罚而学会说谎、欺骗,以此来保护自己,在行为上造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养成虚伪的不良性格,或者使学生产
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作为班主任,我们对待问题学生的这种不良性格,要能够在爱心+信心的基础上再+耐心。给问题学生以足够的耐心。但要注意对他们的一点点好的表现应该表扬,但是不能夸大表扬,对待他们违纪行为更应该耐心教育。不能置之不理,“奖罚有度,耐心引导”我相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一定会感受到班主任您对他的好。
正确对待学生的早恋 篇6
以前笔者曾在报纸上读过一篇报道,说某校一名13岁的小女孩生下了一个男婴,经调查,男婴的“父亲”竟然是小女孩的同班同学,和她同岁的一个小男孩,这则消息令人咋舌。最近不是也有许多类似事件发生吗?两个男生为争一名女孩大打出手,甚至伤人性命;有的女孩不堪忍受“失恋”的痛苦和耻辱,走上了绝路;有的因无知或不慎而怀孕,但无法承受因此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而选择了轻生;有些本来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处理不好学习和感情的关系而名落孙山,造成了终生的遗憾。无论是那位校长还是班主任,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学生身上,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思考与关注。
作为教育工作者,着实感到了肩上担子的重量。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一个人生理、心理逐渐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中学生就是处在这样一个懵懵懂懂的特殊时期。恐怕每个人的中学时代,除了汲取知识外,最大的收获就是交友了,同性之间是铁哥们儿、好姐们儿,而异性之间就是所谓的“早恋”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学生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明白父母的血汗、老师的教诲都是为了谁。学生想一想自己的明天,就该知道,学生时期应把什么放在首位,聪明的人就应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一生。
在此基础上,还应教育学生懂得,异性之间的交往要把握一定的度,这个度包含三层意义:尺度、温度和风度。尺度是指距离,也就是说,异性之间的交往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太远,也不可太近。因为太远了显得你清高,孤傲,不合群;太近了,又显得你随便,轻浮,不自重。温度是指程度,就是说,异性之间的交往一定要把握适当的火候,不可太冷淡,也不可太热情。太冷说明你孤芳自赏,不屑一顾;太热了,说明你激情四射,但行为不端,毕竟“男女有别”。试想,同性之间,手拉手,肩并肩,甚至是勾肩搭背,楼肩抱腰,关系再亲热都无可厚非,如果换成异性,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以上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引来人们异样的目光。风度就是指待人接物的态度,一个有风度的人,不仅应该具备言谈举止端庄大方的外在气质美,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勤奋、善良、诚信、宽容的内在心灵美。因此,中学生异性之间的交往,应保持一定的尺度,把握一定的温度,具有一定的风度。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多用心,一旦发现青春男女之间尺度过小、温度过高、风度过好的不良现象时,既不可坐视不管,也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雷霆万均,大声斥责,甚至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批评。而是要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应像对待知心朋友一样,诚心诚意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肯定异性之间产生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是正常的,这种感情是纯洁、美好的,不带有任何利益色彩的,是人一生中最初的美感,因此是宝贵的,是不容亵渎的,宽慰学生不必自责,更不必有犯罪感。在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与理解中,学生也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这样,他们才会把内心的真情实感倾诉出来,也会把内心的困惑和迷茫吐露出来。获得学生的充分信任后,接下来的一步是要与学生一起研究良策,帮助他们走出感情的泥潭。
学生的“早恋”问题,没有洪水猛兽那样可怕,学校领导也不必如惊弓之鸟一般,大造舆论,使那些本来不知道什么是“早恋”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结果适得其反。而应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科学地育和引导。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在举手投足中,在耳闻目染中,在潜移默化中,将一名教师的爱与责任全部倾注到他们身上。教师真诚的爱,就像习习春风和丝丝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受到启迪,走上正路。
合理对待学生的插嘴 篇7
这是一堂七年级的历史课——《辽阔帝国的统治》。当介绍到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时,我告诉学生,马可·波罗17岁跟着父亲和叔叔来到了中国,在中国各地游历。在他回国后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马可·波罗游记》是引发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重要诱因,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我之所以花了不少时间介绍马可·波罗,本意是留下悬念,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没想到,我话音刚落,小A突然插嘴:“老师,马可·波罗没来过中国,也没在中国做过官,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恼火,我刚想严厉地批评他违反纪律的行为,但却看到全班学生都鸦雀无声地看着我,顿时冷静了下来,决定改变预设的教学安排。首先,我肯定了小A肯动脑筋。接着,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书上说马可·波罗在中国做过官,而小A却说没有?小A说是从电视上看来的,电视上出现的是真实的历史吗?”通过几分钟的讨论,大家达成了共识:由于每个人占有资料的不同,个人立场和所处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观点,关键在于我们要用真实的史料说明我们的观点;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与真实的历史是有差别的,文艺作品取材于历史,但带有较多虚构、夸张的成分,文艺作品不能等同于历史。最后,我鼓励小A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查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课后,我对这次事件进行了反思:学生鸦雀无声地望着我,说明他们的思维正在接受碰撞。尤其当这种挑战来自同伴,而不是教师的时候,这种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正是由于我及时抓住了这一教育的契机,才使得学生的思维通过讨论得以激活。学生插嘴是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它带给我们的或许是担心,或许是困惑,但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当学生的插嘴具有挑战性时,应如何应对,如何让学生的插嘴变成一种学习资源,才是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正确对待学生的“告状” 篇8
那么, 要想正确对待学生的“告状”, 就必须辨析不同类型学生“告状”的心理, 找出各自的原因和动机, 然后对症下药, 逐个解决。
第一类是班干部履行职责, 关心班集体的“告状”。
这部分班干部, 他们是同学们选举出来的, 是同学们心目中最信任的人。平时, 老师把管理班级的任务交给他们, 让他们注意班级的思想动态和同学们的表现, 而他们责任心较强, 能主动配合老师管理班级, 把班级同学的不良表现及时反馈给老师, 让老师掌握情况, 及时解决问题。这类学生的“告状”, 其实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 老师很欢迎, 对班级的管理也很有利。近几年, 我担任五、六年级班主任, 在开展工作之前, 先组建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每天让他们各履其责, 他们很能干、很得力, 特别是几个女班长, 个个雷厉风行、泼辣能干, 常被同学们称为“女魔头”, 但却把班级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第二类是表现欲很强的学生想引起老师注意的“告状”。
这部分学生, 他们因为学习积极性不高, 成绩不突出, 为了引起同学们和老师的注意, 他们常在课堂上折腾, “告状”就是引人注意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 他们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黑板、老师身上, 而是游离于同学之间。一有风吹草动, 有人就会说:“老师, 我看见××看课外书了”、“老师, ××做数学作业”, 或者下课后老师在办公室休息时, 他也跟着来, 向你告这告那。我留心观察了一下, 发现对这类学生的“告状”, 一些老师大多采取敷衍的态度。例如课堂上的“告状”, 常听老师这么说:“你管好自己, 老师就满意了”。课余时间的“告状”, 一些老师会这么说:“哦, 老师知道了。”就这样, 没有给学生明确的答复, 没有着手去处理。这不仅冷落了学生管理班级的情绪, 也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我认为对于这类爱“告状”的学生, 我们应该以表扬为主。首先肯定他们敢于说真话, 表扬他们关心集体, 帮老师分忧, 再接着委婉地说:“有些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试着解决, 不必告到老师这儿。”把自主权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学着应对, 这样, 既回应肯定了他们关心集体的热情, 又启发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第三类属于无事生非型学生“爱管闲事型”的“告状”。
这些学生, 整天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而是寻思着向老师打小报告。例如, 我校四年级有一位男生, 他一下课就在校园各处走走, 发现什么, 马上跑来办公室向老师报告, 他的“告状”让班主任不胜其烦, 其他老师听了也烦了, 都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校警”。像这样的学生, 说真的也是让人头痛, 但我们如果能正确接纳并开导他, 我想效果一定会好。记得有一次他跟我“告状”, 说又有同学扔纸屑了。我听了, 先表扬他说:“你反映的情况老师知道了, 你很关心我们的校园卫生情况, 这一点值得表扬。但是, 老师还更想表扬你的是另一点。”这下子, 他注意力来了, 他急切地问:“老师, 你还表扬我什么呢?”我说:“如果你能亲手把纸屑捡起来或上前告诉扔纸的同学主动捡纸的话, 那不是更值得表扬了吗?因为你亲自动手去处理了, 帮老师、学校分了忧, 老师能不表扬、感谢你吗?”那位同学听了, 羞惭地笑了。从此, 看到他行动多了, 而上办公室“告状”少了。
第四类是缺少沟通、交流的学生渴求关爱、引人注意的“告状”。
这类学生, 大多数由于家庭和学习等原因, 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平时性格怪僻, 不懂得谦让, 他们坚守“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人若犯我, 我必犯人”。所以他们一旦有同学不小心惹了他, 他必反击。他们与同学发生矛盾时, 就常告到老师那儿。记得我刚送走的那一届毕业班有一个叫林明颖的同学, 刚开始接触他时, 他天天与同学打架, 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结果又哭哭啼啼到老师办公室“告状”。起先, 我很厌烦, 但随着对这个学生的深入了解, 发现他“告状”的根本目的是想获得老师的援助和关心。因为他父母离了婚, 与老奶奶生活, 邋遢肮脏的程度不用说, 同学歧视他, 不想与他玩, 可他偏偏又是一个好动症者, “人不犯我, 我要犯人”, 但又打不过人家, 所以常常被别人打哭。了解这些情况后, 一方面, 我对班上的同学进行教育, 让他们学会宽容, 学会互爱;另一方面, 我找他谈心, 告诉他老师与同学都视他为班里的一分子, 想关心他, 要求他也要学会尊重别人;同时, 我把他的父母找来, 共同商量如何关心这个孩子, 让他能融入正常的集体生活。后来, 这个同学在课堂上真的变乖多了, 课后也不再惹事。关于他的故事, 有些孩子还写成了作文《林明颖的故事》, 在双快作文中获一等奖, 当我们把这篇作文向全班朗读时, 林明颖哭了。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篇9
教师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心理挫折,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呢?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结合学生心理特征,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心理挫折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总是难免的,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受挫折的原因及心理状态,掌握时机,适当给予鼓励。鼓励学生可采用多种方式,而用伟人、名人作为榜样来引导学生,效果更佳。如讲述古今中外伟人们的坎坷经历及成功之道,引导学生应克服困难、正确对待挫折、经受各种考验等,使学生去深思、自省、锻炼自制力,在遇到挫折时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耐心
挫折耐心是一个人对挫折的承受力,也叫耐受力。学生受挫折后的表现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其挫折耐性是有差异的,所以,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耐心就显得极为重要。
培养学生挫折耐心首先要从陶冶学生的性情和情感入手,培养学生形成理智的性格特征。这就要求班主任需创设特定的教育环境,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学生,让学生逐渐杜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减少过分依赖父母的懒惰性。
为了不让学生事事“一帆风顺”,班主任更要让学生懂得“在逆境中奋进”的道理,进行挫折教育。学生经受过挫折,知道在挫折中如何成长,他们才能更加正确、沉稳地面对挫折。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始终用成人的爱心和情感去对待学生,使他们早日成熟起来,避免因过分幼稚和脆弱而经不起挫折的打击。这也可以有效地预防学生出现过激的想法和做法。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学生遇到挫折后自尊心多少会受到伤害,这时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和保护。对学生受挫后的不良情绪,班主任要有一个宽容的态度,把受挫学生看成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切忌简单处理和粗暴处理,以免使他们的自尊心再次受到伤害。
只要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也就有健康的心态来应对了。而这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因为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原因,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所以,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每一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教给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方法
学生的生活经历是有限的,当他们面对挫折时,可能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不知所措。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教给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发泄法。让学生不要把受挫后的不良情绪压在心里,而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方法将情绪发泄出去。比如遇到了困难、麻烦,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时,可以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谈一谈,把内心的冲突和忧伤倾诉出来,也可以向家长、教师倾诉,以释放心中不快的情感。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善于倾听,尽可能地让学生把内心的悲伤、委屈、苦闷、烦恼理智地发泄出来,以求心理的轻松,从而能合理地处理冲突。
升华法。学生受挫折后,教师需正确引导,让他们把自己心中的需要、动机、情感、欲望转移到其他有益的活动中去,抛开各种杂念与烦恼,在活动中进行自我安慰、劝解,从而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自激法。面对挫折,班主任要鼓励学生鼓足勇气,自我鼓励。比如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动作解释自己的行为,激励自己;找到逗趣的借口,让自己在挫折中看到光明,看到美好的前景,从而使自己变得心安理得、乐观开朗,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妥善对待学生的敌对情绪 篇10
一天, 我正给学生上课, 忽然门外传来“报告”的声音。一听声音就知道这是勒小东, 我想:这课都快讲完了, 他怎么才来呀?正在疑问中, 这位学生没等我说话就直接推门进来了。当时我特别生气, 觉得扫了我的面子。就让他在前面站着, 一直到下课。下课后, 我叫他到办公室。他特别激动, 到了办公室后, 冲我直瞪眼睛, 我让他把帽子摘下来, 他一把就把帽子摔在地上。当时我有点愣了,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们学校的李主任看到这情形, 走上来捡起帽子, 轻轻地戴在学生头上说:“勒小东, 去给我打盆水。”说着把盆递给他, 他很不情愿地端盆走了。过一会儿他端水回来了, 李主任把他叫到跟前, 说:“勒小东呀, 你是个好孩子, 跟老师摔帽子对不?”“不对”他迟疑地说了声。“那你去跟老师好好说说情况, 好不好?”“好。”说完勒小东就走过来, 我看他这次情绪明显好了许多, 向我说明了情况。原来他走路时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了, 那人跑了, 他去追没追上, 所以迟到了, 本来就一肚子委屈, 又被我误解。我安慰了他几句, 领他去医务室包扎一下, 后来我们还真成了朋友。
从这件事的处理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李主任有两点做得非常好, 一是他给我们这个“两边上火”的人浇了水, 让我们都冷了下来, 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和谈”的机会。二是李主任首先肯定他是个好孩子, 这样勒小东想的是自己给老师的印象是“好孩子”, 而“好孩子”是不能胡来的, 不能跟老师顶撞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这一下子就平定了他的情绪, 让他抱着一种愧疚的心态跟我交流, 而最终我们成了朋友。
所以说, 我们当老师的不要以为学生年龄小就把自己凌驾于他们之上。要知道他们是人, 是有情感的人, 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怎样正确对待问题学生 篇11
一、单亲家庭的学生
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和意外因素,单亲家庭的子女日益增多,我们学校也不例外。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偏差,往往表现出一些消极情绪。他们有的自卑孤独,有的自大自私,有的对前途感到渺茫,有的充满逆反心理。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来医”。知其心,必先救其失。沟通是解决人与人之间误会的最好办法。学校内的许多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心。对于这一类学生,首先要理解他们。只有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多与他们促膝谈心,沟通思想,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关注,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用爱心抚慰其心灵的创伤。对离异家庭的学生来说,最受伤害的是心灵与情感。教育他们,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首先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让他们把失落的爱捡回来,鼓励他们走出人生的阴霾。帮助他们找回自尊,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学习中,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还要多加肯定,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温情,少一点冷漠。
二、家庭贫困的学生
对于贫困学生,在国家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的基础上,学校按照他们的贫困程度以各种形式减轻他们的负担,给他们创造尽量多的勤工俭学的机会。应该说绝大多数贫困生身心都很健康,但也有个别学生有怨天尤人的心理,总觉得低人一等。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贫困并不可耻,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消极心态。只要正视现实,努力拼搏,认真学习,拥有一技之长,将来才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学生小A,他的家境很贫困,每个学期的学费都不能按时交纳,针对他的情况,学校及时给他减免了一部分学费。笔者还经常跟他谈话,帮他解决学习思想上的困惑。把文章《没有雨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推荐给他,告诉他:“你是个没有雨伞的孩子,下大雨的时候,人家可以撑着伞慢慢地走,但你必须跑……。”让他明白,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慢慢地,他思想开朗了许多,并参加了市级技能大赛,取得了二等奖的好名次。
三、男女交往过密的学生
随着青春期性心理的发育,学生难免萌发对异性的向往情愫。对于男女交往过密的学生决不能视作洪水猛兽,既不能横加阻拦,也不能歧视孤立。“存在即合理”,要尊重他们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赢得信任。以爱和尊重为纽带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关爱他们。在班会上公开点名批评指责,或者不点名则实有所指的暗示批评,或者向家长告状等等做法均非上策。这些方法简单粗暴,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更为严重者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所以,班主任发现学生有异常迹象时,先不要急于处理,应该先冷静分析,在尊重他们的隐私、保守秘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区别对待。奉劝学生“莫在春季挥霍夏季”,对男生多讲责任,讲人生前途;对女生讲自尊、讲自爱。动之以情,晓以利害,以朋友的身份帮助他们走过这一段青涩期。笔者曾开展“走过青春的困惑,远离早恋”的主题班会,与学生沟通交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要提醒家长,应积极与学校配合。
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
所谓的“心理特殊生”是指,因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心理不健康的群体。他们行为上往往表现为:自暴自弃、性格内向、爱猜忌、善妒忌、离群、过度敏感、钻牛角尖等。这种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排解,累积到一定程度定会爆发,严重的将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有这样一名学生,平时表现不错,热爱劳动,也乐于助人,专业技能强,特别对服装设计很有创意。但他脾气爆躁,留怪异发型,时常顶撞老师,上课睡觉,开小差,私自外出回家几次。笔者首先了解其他同学,却发现他与同学关系处得较好,而且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再了解家庭,发现他父亲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笔者先与家长沟通,劝其改正原来的粗暴做法,多与孩子交流;然后让他的好朋友,多做他的工作,同龄人交流起来比较容易。此外,还教给他控制情绪的一些方法,比如,每天起床前先心理暗示自己不要发脾气,并要在头脑中显现发过脾气后的一些严重后果。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再也没有做出出格的事情来。
五、轻度“网瘾”学生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网络世界里,有好多可以谈心的朋友,尽管真假难辨,所以很多学生都有轻度“网瘾”。对于他们,笔者多关注其内心世界,投其所好,加学生为好友,让学生知道网络并不神秘,而是一种工具;同时,发展学生其他特长,让其有事可做。
如何对待“刁难”老师的学生 篇12
1. 好奇型学生被好奇心驱使, 有意去为难老师, 与老师开玩笑。
这有两种情形:一是对老师的表面特征好奇, 如老师的穿着、言行、生理等, 都有可能引起学生逗弄取外号的行为;二是学生对老师的内在好奇, 想试探老师。刚带一个新班的老师, 成了这些顽皮学生的目标。他们试探的方法很多:有为一点事情怪叫的, 有回答问题时怪声怪调的, 有故意要小便的, 还有在你眼前有意打闹的等等。他们这样做, 无非是想看看你这位新老师如何处理眼前发生的事。探探你的底, 这时老师如果不理不睬, 或者大发脾气, 那么学生也许会跟你对着干, 还不如把自己的底亮相出来, 学生的好奇心既得到满足, 也不会给你下不了台, 经验丰富的教师刚接手一个班就非常重视第一次见面, 重视第一堂课。一名小学生能当众对老师火力侦察, 至少说明他有胆识和智谋。目光远大的老师, 会感到高兴, 而不是把他们的胆识和智谋消灭在萌芽之中。
2. 好胜型学生的自信心很强, 甚至有些自负, 他们的成绩大多较好, 即使成绩一般, 但擅长于某项技能。
他们小瞧老师, 想与老师一较高低, 即使输了也不服, 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对待这样的学生有这些对策:一是提高老师自身的知识面, 让学生无法难倒老师。二是承认自己的不足, 对于当场回答不出的问题, 不能随意回答, 待找到答案后再作答也不迟, 老师的威信不仅不会失去, 而且全体学生还会给予更高的好评。老师还要表扬“刁难”者认真听课, 头脑灵活。三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上课内容无关紧要的问题, 可以下课后给他解答。
3. 好动型学生到处惹事, 当面批评他, 他能够当场
答应改正, 一会儿工夫又犯事了, 常让老师无可奈何, 这样的学生好像很难管教, 其实, 这类学生的神经都比较亢奋, 他们也想控制自己, 但最终无法控制自己而失控。教育这类学生的方法是让学生的感官得到恰当的释放。我曾让两个精神极度亢奋的高年级学生在下课10分钟内, 到二十米远的地方打水, 供办公室的老师煮水用, 一上课就表扬了他们。课堂上还让他们适当地表现, 这堂课他们的自我控制非常好, 因为满足了他们身体运动的兴奋需要。
这类学生最怕安静, 最怕没事做, 老师如果善于利用他们的这一点, 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但会迅速提高, 而且还能为老师分担事情。
4. 对抗型学生的刁难行为是由老师引起的, 老师如
果学识浅薄, 或感情淡薄, 或处事不公, 或态度粗暴, 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厌恶。对前两种老师, 他们采用不公开的对抗形式, 他们不指名嘲笑, 抓住老师的外貌特征取外号、画漫画来丑化你。学生对处事不公平并且态度粗暴的老师, 采取公开的对抗形式。因为老师没用公正的眼光看待学生, 眼里只有优生, 差生在排座位、评理、提问等等事上, 都不如优生, 处处爱“优”厌“差”;其次是老师处理问题时态度粗暴, 没有调查就把过错强加给差生, 造成学生的公开对抗。对待对抗型学生的方法是老师改正自己的错误。对于不满原任老师而把对抗情绪迁移到现任老师的学生, 现任老师的绝妙对策是反其道而行之, 你与我作对, 希望我出丑, 我却和颜悦色地表扬你, 使学生措手不及, 觉得在感情上突然欠了老师一笔债, 对抗就会自然消失。
5. 依赖型学生主要是家长有钱有势, 对自己的孩子极少过问, 出事了, 就拿钱去办事。
【对待学生】推荐阅读:
对待学生的厌学08-08
对待学生的错误12-10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08-22
学生如何对待爱情10-28
正确对待犯错的学生08-23
怎样正确对待问题学生09-06
正确对待学生的早恋10-11
谈用宽容对待学生05-09
如何对待不同的学生09-05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