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雌生殖

2024-06-29

孤雌生殖(精选12篇)

孤雌生殖 篇1

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是玉米育种的基础和关键。传统育种方法选育自交系, 获得一个纯系平均需要6个世代左右, 而单倍体育种可以在2个世代内得到纯系, 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目前, 获得玉米单倍体的主要途径有花药、花粉、子房、雌穗等组织培养;温度、射线、药剂等处理;远缘杂交诱导;孤雌生殖诱导系 (以下简称诱导系) 诱导等。目前, 国内外各大育种公司和科研院所进行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主要利用诱导系诱导[1]。本文综述了利用诱导系进行玉米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旨在为玉米单倍体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1 基础材料的选择

根据育种目标组配基础材料。理论上, 作为母本的基础材料可以是任何基因型和世代的玉米种质。如果以选系为目的, 应尽可能选择产量高、农艺性状和综合抗性好的材料如果双亲遗传差异较大, 后代分离较广, 可以在F2代或更高世代进行诱导;而对于遗传基础偏窄的材料则可以在F1代进行诱导[2]。

2 杂交诱导

单倍体诱导系可通过有性杂交诱导产生较高频率的单倍体种子。1959年Coe选育出第1个玉米单倍体诱导系Stock6, 但Stock6在诱导率、自交结实性、抗病性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制约了该项技术的应用[3]。因此, 国内外许多育种家相继对其进行了改良并已在商业化育种中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诱导系有农大高诱1号、吉高诱系3号、RWS、MHI、KMS、EMK-1等。通常诱导系的生长势较弱、花粉量较少、花期雌雄不协调、苞叶过长、自交结实性差等特点, 因此在繁殖诱导系时一定要精细管理。一般诱导系的花期较早, 为了获得充足的花粉, 需适时晚播且分2~3期播种。诱导规模要根据基础材料的遗传关系远近、诱导系诱导率的高低、诱导后标记性状是否明显来确定。诱导系与基础材料杂交授粉的方法同常规杂交方法。

3 单倍体籽粒的挑选

单倍体子粒挑选的基本方法是利用A1A2C1C2BP1R-nj显性遗传标记系统。其中包括2个标记性状:籽粒Navajo, 由R-nj互补基因控制;紫色叶鞘紫色植株, 由ABP1互补基因控制[4,5,6,7]。籽粒一般包含3种类型: (1) 胚芽和胚乳糊粉层均显紫色; (2) 胚芽和胚乳糊粉层均无色; (3) 胚芽无色、胚乳糊粉层显紫色。 (1) 和 (2) 类为杂合二倍体, (3) 类占比例较少, 为单倍体籽粒, 一般胚面较小且凹陷较深呈三角形。

一般来说, 单倍体植株生长势较弱、叶片狭少且偶尔有白斑。有些材料着色浅, 难以辨别, 可根据出苗后植株性状进一步确认。为了避免籽粒着色程度差异带来的影响, 可利用高油型诱导系进行诱导, 根据单倍体籽粒与普通杂交籽粒油分含量的差异, 用核磁共振仪进行鉴别[8]。

4 单倍体的加倍

目前, 在育种实践中主要是利用自然加倍。自然加倍操作简便, 省工省钱。但不同来源的基础材料、不同环境条件和种植时间单倍体自然加倍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 自然加倍只适用于自然加倍率高的背景材料。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单倍体植株的自然加倍。一般认为, 北方春播和三亚冬播更有利于单倍体的自然加倍[9,10]。

有些材料不发生自然加倍, 而且大多数存在雌雄不协调的现象, 仅仅依靠自然加倍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商业化育种的需求。目前, 主要利用秋水仙素和除草剂进行单倍体的人工加倍。秋水仙素法较为成熟, 但毒性大、残留期长。利用一些类似功能的细胞分裂抑制剂如甲基胺草磷、拿草特、氟乐灵和安磺灵等除草剂也有很好的加倍效果。处理方法包括浸种法、浸芽法、浸根法、注射法、滴心法、组培法等。

5 DH系的筛选与鉴定

通过自交系的多点表现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筛选, 对筛选出的DH系, 进行配合力测定, 配制杂交组合。

6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单倍体由于没有显性基因的掩盖, 可对具有不良隐性性状的个体进行淘汰、消除致死基因。因此, 单倍体加倍过程也是选系淘汰的过程, 一般能够加倍结实的材料都应该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 但是获得单倍体的基因型不一定符合育种目标的需要。因此, 只有掌握大量的基础材料、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形成规模化、工程化的育种模式才能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黎亮, 李浩川, 徐小炜, 等.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加倍技术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 2010, 18 (1) :12-14.

[2]陈绍江, 黎亮, 李浩川.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

[3]才卓, 徐国良, 任军, 等.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选育自交系技术规范 (修订版) [J].玉米科学, 2013, 21 (2) :1-5.

[4]韩学莉, 唐祈林, 荣廷昭, 等.用Stock6杂交诱导的单倍体鉴定方法初探[J].玉米科学, 2006 (1) :64-69.

[5]蔡泉, 曹靖生, 史桂荣, 等.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4) :15-17.

[6]马骏, 姜敏, 刘欣芳, 等.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技术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42 (10) :135-139.

[7]李杰文, 刘长虹, 刘治先, 等.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规范[J].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 (10) :121-124.

[8]陈绍江, 宋同明.利用高油分的花粉直感效应鉴别玉米单倍体[J].作物学报, 2003, 29 (4) :587-590.

[9]段民孝, 赵久然, 刘新香, 等.春夏不同播期对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 2011, 19 (5) :39-42.

[10]王文洁, 周联东, 孙佩, 等.玉米单倍体加倍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25) :8542-8543.

孤雌生殖 篇2

(授课老师:金章菊)

第一课时 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认识男、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男、女性生殖器卫生与保健; 了解女性乳房的结构和功能及保健。

二、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软盘、幻灯片、投影片和彩图。

四、教学过程

引言:大家知道,生物的“生”一是指有生命,能够新陈代谢,而另一方面是指种族和生命的延续,或称之为繁殖。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生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要产生新的个体,但人是如何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产生新个体的呢?新个体又是怎样由小到大逐步成熟的呢?这节课首先初步了解一下有关生殖的一些问题。

师:首先了解什么叫生殖?

生: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

(一)男性生殖系统和功能

师:人类的生殖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人类的生殖系统。人体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展示:男性生殖系统挂图(侧剖图)。

师:首先请大家观察图中各部分的位置,并想一想他们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一起归纳如下:

1.内生殖器:

(1)睾丸:一对,位于阴囊,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3)输精管:输送精子的通道。2.外生殖器:阴囊、阴茎。

师:从图上可以看出:男性输尿管长,它有排尿和排精双重作用。男性的生殖细胞是精子,精子很小,长约60微米(千分之一毫米等于一微米),有长尾,形如蝌蚪,能游动。

(二)女性生殖系统和构造。

师:下面再一起来看看女性生殖系统和构造。

展示:女性生殖系统的挂图(侧剖图)。师生共同归纳:

女性生殖系统的各器官的功能如下:(用投影幻灯片)。1.内生殖器:

(1)卵巢:一对位于盆腔子宫两侧,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2)输卵管:输送卵子的通道。

(3)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倒置梨形,平滑肌组成,正常重量50克,分娩时净重1500克,腔容量增加500倍等。)

(4)阴道:胎儿产出的通道。阴道时,阴道口外的处女膜问题,未婚女子从事剧烈运动也可破裂,因此不能根据处女膜是否完整,判别是否为处女。

2.外生殖器:(外阴)。

师:由于女性在生殖过程中有妊娠、分娩过程,因此结构要比男性生殖系统复杂。女性的生殖细胞叫卵细胞,直径0.1毫米以上,几乎用肉眼可以看到。在正常情况下,两侧卵巢每月有一枚卵细胞成熟,卵细胞是一个带放射冠的球体。它的细胞质里含有丰富的卵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第二课时 新生命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

二、教学重点:

在性生理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性心理、性道德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

1、互动式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和动物的一生要经过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人类是属于脯乳动物,是胎生的。那么,被胎生出来的小宝宝是怎么来的呢?xx同学,你知道吗?

生:我的出生是和父母有关,但具体怎么来的,我不知道。

师:我想,xx同学的想法恐怕和在座的各位同学差不多,大家都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2、人的生殖系统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精子和卵的结构及作用,那精子和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里面来的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男性生殖系统与女性生殖系统。大家先读图P86,看看男女的生殖系统有什么不同,然后很快的记忆一下,等会我们来玩一个填图游戏,先请男生女生分别描述填自己的生殖系统。再互换,男生描述女生的生殖系统,女生描述男生的生殖系统。

生:游戏中„„(一边游戏一边老师说明各个结构)

师:刚才两位同学完成的很出色,那么,我们前面讲的精子和卵分别又来自哪个生殖器官呢?

生:男的是睾丸,女的是卵巢

师: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一个健康的成年男子的睾丸一天可产生上亿个精子,非常的慷慨。而一个成年女性的卵巢,大约一个月才排出一个卵细胞,就显得有点吝啬了。

师:除了这两个,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男女生殖系统里面的其他器官分别又有什么作用。先来看看男性生殖系统:课件一个个点出(强调膀胱不是生殖系统,师泌尿系统),然后请学生综合起来说明精子产生到精液排出体外的过程。

生:睾丸产生精子,然后通过输精管,输送到前列腺,这时候,前列腺和精囊分泌出一种黏液,和精子结合形成精液,再从尿道排出体外。

师:女性的生殖系统书上只给出了内生殖器,用课件点出各个功能。

师:了解了男女生殖系统的功能后,我们知道了精子是由男性生殖系统里的睾丸产生的,卵是由女性生殖系统里的卵巢产生的,我想同学一定会问,精子和卵子又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呢?

生:笑„„„„„„

3、精子和卵子

师:大家已经知道,新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那么,受精卵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生:是精子和卵相互结合产生的

师:很好,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精子和卵的结构(看课件,点出精子和卵的视频),大家看书上P85,比较一下精子和卵的结构,然后完成P86最上面的表格。

学生讨论填表,然后请学生回答,学生补充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小结。(1)基本结构相同,有细胞质和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组成(2)大小悬殊,卵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直径约为0.1毫米,精子约为0.05毫米长,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3)形状不同,卵是球形的,而精子象只小蝌蚪,大的那头叫头部,还有一条尾巴,精子就是利用这条长尾才能灵活游动,有利于受精作用的进行。

第三课时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

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

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

4.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

1.识别人体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变化。

2.举例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的突出。

3.关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互动式导入

师:有人说,新的生命是从母体分娩时开始的,大家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人体生殖系统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新生命的诞生,你们赞成这种说法吗?

生:不赞成,新的生命应该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师: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个体发育成熟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人的生长发育

师:我们通常所说的生长发育,主要是指从婴儿出生到发育为成年人的这一阶段。同学们观察教科书中图8-7,想一想,人的生长发育分为几个时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1)学生4人一组,每个同学将自己的各个时期照片拿出来,请另外3个同学猜是哪个时期。(可参考照片背面的年龄,判断回答是否正确)

(2)将家中长辈各时期照片拿出来交流,分析成年期又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生讨论并上台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并小结

小结:人的生长发育包括5个时期:婴儿期(0-1岁)、幼儿期(2-6岁)、童年期(7-11岁)、青春期(12-23)和成年期。青春期以后,人体发育成熟,人的身高、体重达到稳定水平,具备了繁殖后代的能力,神经系统发育完善,能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那么通过上面的活动谁能告诉我成年期又分为哪几个阶段?

生:青春期后还有成年期,可以分为青年期(老师)、中年期(爸爸、妈妈)和老年期(爷爷、奶奶)。

师:成年期是人一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青年人身强体壮,精力充沛,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担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四五十岁以后进入中年阶段,身体代谢速度逐步减慢,有些人身体渐渐发胖。60岁以后进入老年阶段,肌肉萎缩,视力下降,行动迟缓,头发花白。

师:根据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得出:要尊老爱幼,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减轻父母的压力,关注长辈的健康。

(三)青春期发育

师:同学们步入中学,已告别了童年时代,进入了青春期,身体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生的旅途上既然有成长的喜悦,也有烦恼,而其中的很多都与我们的身体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青春期的变化吧!

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的表8-1,指导学生讨论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也可看媒体素材中的图片(青春期身体的生长发育、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

师: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除此以外,青春期的功能发育也很显著,肌肉的力量突增,心脏的收缩能力大大提高,肺活量显著增大,脑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和发展,其调节功能大大增强。因此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除了身高、体重的变化外,你还发现了哪些变化?

学生发言。

师:青春期除了性器官的发育外,还出现了第二性征。我们把人出生后生殖

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第二性征是指除了两性性器官以外的男女两性的特征。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第二性征是由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引起的。

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青春期。

小结:青春期发育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由于此时性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出现了男女第二性征。经过了青春期的发育,女生会显得体态丰满,妩媚动人;男生则肌肉发达,英俊潇洒,因此青春期是人生的“花样年华”。这个时期大家将要迎接自身生理和心理的一系列巨变,大家要特别关注和了解自己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四)青春期卫生

师:通过观看青春期的录像,男女生进入青春期后各自会出现什么生理现象?

师: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且出现了一些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当你首次月经或遗精时,是否告诉父母?

师:平时大家要注意和父母多交流、多沟通,可以把你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父母交流一下,你会得到更多的知识。男孩子出现遗精,女孩子出现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标志着一个人的成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有些国家的人还要举行庆祝仪式呢!请大家不要因此而烦恼,希望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注意青春期阶段的卫生保健。

师:青春期是个体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心理特征既有童年期的痕迹,又有成年人成熟心理的萌芽及性意识的萌动。你们觉得应该如何与异性朋友交往?

学生各抒己见,达成共识:男女生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鼓励,要关心爱护女生。

师: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迅速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我们用脑的黄金时期,营养尤其重要,我们在饮食卫生上应注意些什么?

师:进入青春期后,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作用下,身体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代谢旺盛,因此,人体对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等的需求量都相应增加,同学们一定要保证青春期营养的充足、全面和合理,才能使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使身体正常发育、体格健壮。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生殖文化流变史 篇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嫁人要罚款

《孟子·离娄上》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的生育文化推崇早婚早育。

中国古典医典《黄帝内经》中认为,男子16岁,女子14岁就具备生育能力。公元前六七世纪之际的政治家管仲甚至提出通过官方为那些鳏寡孤独婚配,并安置他们生活的主张。公元前5世纪越国的国王勾践规定:“女子年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公元前2世纪的皇帝汉惠帝也曾下令凡是家中有三十岁仍未出嫁的女儿的家庭,要缴纳平常家庭5倍的赋税。

结婚,就是为了生育。因为对于生育的重视,中国人对于性也存有很素朴的观念,并没有特别的禁忌。孔子认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成书于西汉的一部记载礼制 、解释仪礼的书籍《礼记》中明确规定,在妻子50岁之前,丈夫有义务满足妻子的性需求,每五天与之行一次房事。当时,为了保证子嗣的正统性,中国人又是以存在于夫妻间的性行为为正统的。

越过国王勾践更是通过鼓励百姓生育的策略达到消灭敌国的目的。他规定,生一个男孩,政府奖励两壶酒,一只狗;生一个女孩奖励两壶酒,一只猪;生双胞胎,国家负担抚育费;生三胞胎,国家为其配备乳母。妇女临产时,政府提供免费的医疗。对于那些孤老、寡妇、贫困无依无靠的人家,政府就派人收养他们的孩子。如此经过20年的努力灭了自己的敌国吴国。

在上古历史图腾中,我们找到了古人家庭涉及中的孩子数量答案:六个。加上父母,正好是四男四女。这就是“八卦”留给我们的谜底。“五子登科”是古人在生育问题上的又一个梦想。“八卦”和“五子登科”之间,在生育观念上绝对是数量和质量的完美统一。

优胜劣汰的生育文化:

从斯巴达克教育到“求子无门”

现今,中国大陆家庭绝大多数为三口之家,而台湾较为常见的是四口之家。生育政策为一,生育质量也成为一个重大命题。

涉及到婴儿的生育质量,最不近人情的极端展现在古罗马。斯巴达克的儿童一出世,都要抱到长老那儿受到严格挑选,只有被认为体质合乎健壮标准的,才准许留下来,身体虚弱的,便弃之荒野,任其死去,母亲只对七岁前的孩子有养育的职责。

斯巴达克为战争的民族,这种挑选制度在其民族侵略和古代奴隶制度中起了决定作用。虽时过境迁,但生育质量仍旧是个值得考虑的民族问题。

李银河在《生育与村落文化》中谈道,“在农村,人们的全部活动就是为了攒那一份养活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必需品,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创造性的工作可做。于是,他们把生育子女一方面当作养活自己的手段,另一方面也当成生活中唯一可以做成的事业。”

一度,受到干涉的生育政策颠覆人们的生活观念。然而这些人口控制的困惑在近年开始朝着反面的方向发展:从节育到求子,获取人口才成为最大的命题。

近年来,围绕着生育困难的各种词汇频繁亮相。西方国家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已从上世纪60年代的7%—8%,上升到近年来的15%—20%。我国男性的精液质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降幅达40%以上。女性更为月经不调、排卵困难等因素困扰。

试管婴儿、冷冻精子、定制双胞胎、代孕……医疗技术进步,游曳冲锋的精子却失去其战斗本性,所谓的竞争,当你还没出生时就已不存在了。婴儿甚至成为一个科技左右的果实。创造生命的能力,好似天赋人权,可我们于我们这种人权甚至需要和我们自身的能力做斗争,才能将祖先赋予我们的任务艰难地执行下去。求一个都不得,还有什么优胜劣汰?

人口控制的真正要点,是减少生者的不幸

1832年,美国人诺顿出了一本书《哲学的果实》,被认为改变了历史。书刚面世之时,美国的生育率开始下降。诺顿的书对传播“性与生育可以分开来”起了一定作用。换言之,对于是不是要孩子,人们可以加以选择。

加拿大哲学家奥弗奥尔发现,大部分要孩子的理由从哲学上来说也不够充分。有人说,为了家族的延续或基因的传递要生孩子。奥弗奥尔问:“谁的生物学成分重要到必须延续下去的地步了?”有人说,公民有义务维持群体的延续。奥弗奥尔说,这种义务会把女性变成生育的奴隶。还有人说,人们应该生孩子,这样老了才有人照顾自己。奥弗奥尔说:“所有为了养老而生孩子的人也许都上当了。”

但人口控制的灾难在于经济层面上的负担,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何亚福在《人口危局》中指出:“一些行业的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体系逐渐不堪重负,‘421’家庭生活压力增大,性别比失衡严重……”还有那些“失独者”,他们的命运更值得同情与关注。

或许美国学者加勒特·哈丁所呈现的观点最为中肯:“人口控制的真正要点——批评者时常忽略的要点——不是减少人口本身,而是减少生者的不幸。”

孤雌生殖 篇4

为进一步探究家蚕孤雌生殖诱导技术,为今后简化育种制种技术,提高蚕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加快其实用化进程,本实验采用Astaurov的诱导方法对温汤处理诱导孤雌生殖的适宜人工取卵时间,进行探讨。关于此方面的现有报道,只阐明了自然产卵比人工剖腹取卵孤雌生殖的发生率高,但未见人工取卵时间差别对孤雌生殖发生率的影响报道。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峨·眉×风·光”一代杂交种。

1.2 试验地点

四川省苏稽蚕种场。

1.3 试验时间

2015年夏季。

1.4 试验方法及设置

1.4.1 试验设置:

处女蛾从羽化到人工剖腹取卵时间,设置A:2-4h、B:12-14h、C:24-26h、D:48-50h等4组取卵时间;每组取24个单蛾重复,单蛾分别装袋。

1.4.2 取卵及浸汤方法:

处女蛾直接人工剖腹取卵,将卵清理干净后,25℃保护10-12h,用46℃的温汤浸渍15min,再放入25℃的清水中过渡3-5min,取出晾干后,在15-17℃、80%湿度条件下保护72h,同常规即浸方法浸酸处理。

1.4.3 调查方法:

蚕种即浸后直接催青直至孵化,期间调查总卵数、着色卵数、蚁蚕孵化头数,计算着色良卵率、着色良卵孵化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不同取卵时间与孤雌生殖发生率的关系见表1。

注:表中数据为24蛾重复平均值。

从表中可以看出,着色良卵率和着色良卵孵化率均以羽化后48-50h取卵最高、12-14h取卵其次、2-4h和24-26h取卵最低。

2.2 结果分析

用WPS表格中TTEST函数对不同取卵时间A、B、C、D组间孤雌生殖发生率进行两两差异性分析,百分率大于70%和小于30%的值用ASIN函数转化为反正弦数,结果如表2。

注:表中着色率和孵化率为24个重复平均值。

分析结果表明,着色良卵率B组和D组差异不显著,A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B组和D组均极显著高于A组和C组;着色良卵孵化率A、B、C三组间差异不显著,D组显著高于A、B、C组。

3 结论与讨论

雌蛾羽化后不同人工取卵时间,温汤浸渍孤雌生殖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在设置的羽化后2-4h、10-12h、24-26h、48-50h四组取卵时间中,以羽化后48-50h取卵,孤雌生殖发生率最高。

试验中有许多蛾区孵化率为零,可能与品种未经温汤浸渍选择有关。羽化后离取卵时间越长,孤雌生殖发生率是否就越高,如将取卵时间设置60h、72h甚至更长,需进一步通过试验证明,找到温汤浸渍孤雌生殖方法的最佳取卵时间。本试验未进行养蚕试验,其孤雌生殖的蚁蚕是否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产卵,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永强等.温汤处理诱导桑蚕孤雌生殖适宜条件的探讨.蚕桑通报[J],1998,29(4):30-31.

生殖类型教案 篇5

(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无性生殖的概念、方式和实例; 2.了解有性生殖的概念和意义; 3.理解卵式生殖的过程、概念和实例。

(二)能力训练点

1.从几种无性生殖的概念、特点和实例的比较,训练学生比较分类的能力。2.以团藻为例阐明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以及卵式生殖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

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按照生殖方式进化顺序先讲无性生殖再讲有性生殖,让学生感知事物方向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归纳、比较、分类。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有性生殖。

[解决方法] 用仔细阅读方法感知重点,用点拨方法讲清重点,用练习题的方法巩

固重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卵式生殖。

[解决方法] 用多媒体教学将图34团藻的卵式生殖过程的活动课件投放在银幕上,讲清卵细胞、精子、合子(或受精卵)、受精作用和卵式生殖。

3.教学疑点及解决方法 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缺点。

[解决方法] 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讲清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缺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目标导学法为主。

五、教具准备

动物世界的录像片段──不同动物在自然界生殖状况的录像带;图34团藻的卵式生殖过程的活动课件,以及多媒体教学器材。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导以目标并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学并阅读理解,自主性的回答目标的知识教学点所提出的问题。2.学生练习:P100-P101中复习题。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创设情景]:用多媒体教学放映动物世界录像片段,通过不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殖场景,让学生感知后老师再提 问:

同学们已经看到了不同动物在自然界的生殖状况,请大家思考一下:一般说来,生物的种类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物种的灭绝,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生殖和发育的作用。

出示课题: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接着出示课题:第一节 生物的生殖 2.[依标导学]:用多媒体将素质教育目标的知识教学点以表格的方式投放在银幕的左边(见投影一),同时,将学法指导放在银幕上的右边(见投影二),并讲清投影二:阅读思考的要求,根据学习情况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投影一:

投影二: 阅读思考:

①要求学生将书中有关内容用浏览的方法看一遍,再仔细阅读P99中第二自然段至P100中第二自然段为止。注意识图

29、图30、图

31、图

32、图33和图34。②根据投影一的表格知识点的问题,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并用不同的标记勾划出来,并眉批其疑问和自己独立思考的问题。

3.[反馈点拨]:

将投影一列表所提出的问题全面反馈,在反馈过程中要特别回答学生在阅读思考中的疑难问题,并点拨以下问题。

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抽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根本区别是前者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者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

合,成为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②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用多媒体教学将下表投放在银

幕上,抽学生回答,老师给予纠正。

③什么是卵式生殖?什么是精子和卵细胞?什么叫合子(受精卵)?要完全理解并回答这些问题,请大家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

老师用多媒体教学将图34团藻的卵式生殖课件逐步投放在银幕上,并根据银幕出

现的活动投影图示顺序一一讲解:

团藻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能够游动的藻类植物。团藻的直径只有1~2毫米。一个团藻由几百个到几万个细胞构成,这些细胞都排在团藻的表面,其中只有少数的细胞

具有生殖的功能。

在进行有性生殖时,有的细胞长得很大,失去鞭毛,不能游动,这种大的配子叫卵细胞;有的细胞能够产生大量的小细胞,小细胞生有两根鞭毛,能够游动,这种小配子

叫做精子。两者大小悬殊。

精子成熟时,游到卵细胞近旁,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这种合子也叫做受精卵),合子外被厚壁,这种合子可以发育成新的个体──团藻。这种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

式叫卵式生殖。

接着,老师强调:卵细胞和精子的根本区别是:

卵细胞:细胞体形较大,呈球形,不能游动;含卵黄多,营养物质丰富,保证受精

后发育成新个体。

精子:细胞体形较小,有鞭毛,能游动,其特点是保证受精作用的实现。

④用多媒体教学银幕投放一组题:(1)在单细胞中普遍的生殖方式是____;(2)生物界中普遍的生殖方式是____;(3)高等植物和多数动物所普遍具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是____。

参考答案:(1)分裂生殖;(2)有性生殖;(3)卵式生殖。

待学生依次回答后,老师重点强调三个题的题目的区别:即“在单细胞中”,“生物界中”,“高等植物和多细胞动物”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区别,并体验到审题的重要性。

(二)总结

让学生自结后,老师将下列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投放在银幕上并作强调: ①无性生殖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等四种。虽然生殖的特点各有不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有性生殖主要是配子生殖,它必须经过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而配子生殖中最高级的生殖方式是──卵式生殖。

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相比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从进化的观点看生物的生

殖方式是由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的过渡。

(三)布置作业 P100-P101中复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生物的生殖

一、生殖种类(一)无性生殖 1.概念 2.类型(二)有性生殖 1.概念 2.特点

八、参考资料 团藻的生殖方式

生殖保险知多少 篇6

根据自精保存的目的及相关的规定,其适用于以下几方面的患者及个人:

①癌症患者在进行癌症治疗前(化疗或放疗)。

②使用对精子生成有影响的药物前。

③进行可能影响睾丸、前列腺或射精功能的操作前(如前列腺切除术、结肠手术、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等)。

④患有可影响射精能力的疾病(如多发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时。

⑤进行男性结扎术前。

⑥进入有生殖毒性的工作岗位前,包括军人、有睾丸损伤风险的职业运动员、暴露于周围环境的毒素中,如化学试剂、除草剂、杀虫剂、铅和放射线等。

长期以来,先天畸形、营养不良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是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我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人类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肿瘤已逐渐演变成威胁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严重问题。发达国家和我国较发达地区的流行病学统计发现,肿瘤已经成为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

尽管很多青少年肿瘤患者能够长期存活,但是肿瘤治疗对其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丧失生育能力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影响之一。肿瘤及其治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主要是对性

腺轴和生殖腺的损伤。在女性主要表现为卵巢早衰和子宫功能损伤,在男性则主要表现为少精症、

弱精症甚至无精症。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经治疗后可以长期存活且情况良好。这些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刚组建或者还未组建家庭的年轻人。对这些患者来说,将来拥有孩子的可能性非常重要。

很多发达国家相继发行了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的临床指南,但是并没有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临床工作中。有调查显示,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并未被告知治疗可能损害生育力,仅有很少的患者接受过生育咨询。而我国的现状是,患者和家属几乎只关心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而对肿瘤本身及其治疗的远期预后,特别是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关注度较差。很多患者在肿瘤治疗结束后发现自己的生育能力大幅下降,甚至已经无法生育,悔恨不已。

对于性成熟的男性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可以选择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通常可以立即实施这一干预措施而不会延误抗癌治疗。目前我国部分发达城市已建立精子库,这将为癌症患者精子的保存提供便利。对于儿童与青少年患者,在患儿及其家长均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青春期患者可选择冻存卵子或精子。

家畜生殖免疫 篇7

1 生殖激素免疫

哺乳动物的生殖内分泌调控包括脑、垂体和性腺间的激素信号。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 (LHRH) 释放于下丘脑基底的正中隆起, 刺激腺垂体分泌促黄体激素 (LH) 和促卵泡激素 (FSH) , LH和FSH共同调节睾丸和卵巢的功能。性腺将分泌一系列蛋白质和类固醇激素, 性腺类固醇激素通过反馈机制调节LHRH、LH和FSH的分泌、刺激性行为以及维持附性组织和第二性特征。激素在全身血液循环中易获得抗体, 特定的激素在血液循环中能结合特定抗体, 阻断其生物行为;但性腺类固醇激素和LHRH不能产生免疫原性, 必须结合抗原免疫载体蛋白才具有免疫原性[1]。促性腺激素在体内专门使用时具有免疫原性, 不需要结合抗原。

1.1 LHRH免疫

LHRH可以作为生殖激素级联反应的触发点, LHRH的免疫中和阻碍垂体分泌LH和FSH, 造成性腺发育静止。动物在发情期前免疫抗LHRH能维持发情期, 而性成熟的动物基本能恢复到发情期前的状态。家畜免疫抗LHRH对控制性别和性行为以及繁殖十分重要。无论是舍饲还是放牧条件下, LHRH均能抑制母牛的繁殖。热带环境下, 小母牛体内潜在的LHRH免疫可以延迟发情期[2]。青年公牛免疫LHRH同样也延迟了发情期, 性成熟公牛的睾丸发生萎缩, 血液循环中睾酮浓度下降到去势水平。

1.2 促性腺激素免疫

LH、FSH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 CG) 的α亚基相同, 而β亚基不同, 可以使用含有α和β亚基的纯天然激素进行免疫, 单独使用含β亚基的激素只增加抗体的特异性[3]。对雄性免疫FSH可能会扰乱精子发生, 但不影响类固醇激素的正常生成, 由此可以向动物提供避孕疫苗维护性功能。发情期间FSH启动精子发生过程, 但可能无法保持睾丸的生精功能。不管是什么物种, 在发情期前免疫FSH可能会诱导精子发生周期的一个永久性损害。对于雌性动物, FSH能刺激卵泡的早期发育, 免疫FSH可能潜在地造成雌性避孕。然而, 雌性免疫FSH由于缺乏足够的雌激素, 可能不能维持第二性特征。卵泡的成熟和排卵需要LH, 对奶牛[4]和青年母牛[5]免疫接种LH卵清蛋白偶联物能持续抑制卵巢活动, 而小母牛发情期可以延迟长达8个月。母羊免疫牛LH出现不排卵现象;青年公牛免疫LH阻碍睾丸生长, 血清睾酮浓度类似于阉牛的水平。用h CG卵清蛋白偶联物免疫青年母牛, 可以诱发一个排卵条件的产生, 主动免疫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能诱发不排卵现象[6]。

1.3 性腺类固醇激素免疫

性腺类固醇激素对性行为、副性腺功能以及妊娠的建立和维持尤为重要。雄性免疫睾酮能减少促性腺激素的反馈分泌, 能增加绵羊和公牛的睾丸大小, 促进睾酮的分泌, 不影响其性行为或睾丸及副性腺的功能。虽然雄性免疫睾酮可使血液循环中睾酮水平升高, 但可推测抗睾酮抗体能中和性行为和躯体组织中睾酮的作用。免疫睾酮可能与促繁殖有关而与抗繁殖无关。母羊和小母牛免疫睾酮可以刺激卵巢活动, 过量会造成卵巢周期异常、卵泡囊肿和发情率降低[7]。绵羊和牛免疫雄烯二酮能增加排卵率和繁殖力[8]。然而, 免疫雄烯二酮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数排卵和卵泡囊肿。高抗体浓度可能与排卵障碍、卵泡囊肿和发情率降低有关。雌二醇-17β刺激雌性发情行为, 触发排卵前LH峰, 母羊免疫雌二醇-17β会造成不排卵和不发情。雌性免疫雌二醇-17β也可以引起卵巢活动异常包括卵泡囊肿[9]。雌二醇-17β和雄激素相同, 不可能成为避孕疫苗, 孕酮对建立和维持妊娠、启动动物性行为至关重要, 是最有可能成为雌性避孕疫苗的性腺类固醇激素。免疫接种抗孕酮限制其对子宫的作用, 防止受精卵植入, 也可能直接影响胚胎发育。母羊主动免疫孕酮后繁殖力下降, 其卵巢功能和发情异常;但发情周期或受孕率没有被影响, 因此免疫孕酮作为家畜避孕疫苗也可抑制家畜发情行为和受孕。

1.4 催产素免疫

卵巢分泌催产素开始于排卵前卵泡, 黄体阶段仍继续分泌。催产素刺激子宫前列腺素 (PGF2α) 的产生, 从而引发黄体溶解。绵羊和山羊免疫催产素能延长发情周期[10], 母羊主动免疫催产素能显著降低受孕率[11]。

1.5 PGF2α免疫

PGF2α由子宫分泌, 能诱导黄体溶解。因此, 中和内源性PGF2α能维持黄体。小母牛主动免疫PGF2α延长了发情周期, 有些动物主动免疫PGF2α, 避孕期长达4个月[12]。然而, 妊娠动物不能免疫抗PGF2α, 这会影响产犊。

1.6 免疫抑制素

抑制素由哺乳动物性腺分泌, 是一种非甾体类糖蛋白性腺激素, 主要作用是通过垂体前叶负反馈调控FSH, 转而调节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功能。内源性抑制素的分泌减少会使FSH浓度升高, 从而潜在地增加了卵巢的排卵卵泡数量。免疫抑制素能有效减少家畜多排卵, 抑制素也被认为是卵巢和睾丸旁分泌的调节者, 并在子宫胎盘中有多种旁分泌作用。

2 免疫配子抗原

参与受精的卵子和精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两性配子表面的特异性抗原。免疫配子表面抗原是指雄性在成熟或射精期抗体结合精子, 雌性在发育过程中抗体结合卵子, 或被释放到生殖道内结合精子或卵子。抗体结合的精子或卵子将阻碍配子受精所需的相互作用, 从而达到避孕效果。

2.1 免疫精子抗原

精子抗原包括繁殖性抗原-1 (FA-1) 、PH-20、SP-10、乳酸脱氢酶C4 (LDH-C4) 、FA-1和生殖细胞抗原 (GA-1) 。最初从豚鼠精子中分离得到精子表面抗原PH-20, 这对这个物种的受精必不可少, 主动免疫PH-20能减少雄兔和雌兔的不孕不育总数[13]。PH-20广泛存在于兔、公牛和人类, 这表明PH-20在进化过程中是保守的, 可能是蛋白-精子相互作用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抗原。SP-10作为人避孕疫苗的主要成分存在于顶体, 顶体反应后存在于精子表面, 在受精中极为重要。雌兔免疫LDH-C4后生育力、繁殖力降低[14], 雄性小鼠免疫LDH-C4后受精率降低[15]。

2.2 免疫卵透明带抗原

卵透明带 (ZP) 主要由3种糖蛋白ZP1、ZP2和ZP3组成, 形成一个包绕卵的涂层, 在穿透透明带过程中参与精子结合。糖蛋白ZP3是主要的精子受体, 是最有可能定向用于避孕疫苗的雌配子抗原。雌性免疫整个ZP和ZP抗原能降低一些物种的繁殖力。用飞镖枪远距离对野生母马免疫接种ZP能防止大多数免疫母马怀孕[16]。

3 胎体免疫

哺乳动物的胎体经历着功能性免疫系统的发育。妊娠早期活动涉及母婴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及组织和细胞的发展,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免疫机制。滋养层细胞本身包含不同类型的细胞, 这些细胞表达不同的抗原, 能通过抗体进行潜在定向[17]。胎体 (胚胎/胎儿和相关的胚胎膜) 最初在子宫内膜上的生长和发育是独立的, 一旦受精卵在子宫内膜和胎盘上着床, 怀孕中期的胎盘就形成了[18]。组织营养主要来自子宫腺的分泌物, 分泌物浸泡胎体被胎盘绒毛膜吸收。血液营养来自母体血液, 很大程度上受子宫血流量的影响。对绒毛膜 (猪) 或结缔组织绒毛膜 (羊、牛) 胎盘的家畜来说, 胎盘形成后对营养素的需求仍然至关重要。组织和血液营养影响胎体的发育、妊娠识别信号的启动和蹄类动物胎儿胎盘的生长。胎盘激素在子宫内以一种旁分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生产组织营养素。

4 结论

季节变化与生殖 篇8

关键词:季节变化,生殖,人类

经过长期进化, 居住在季节性变化环境中的哺乳动物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殖策略, 就是将生殖季节限定在一个适宜的时期, 以确保母体正常分娩、泌乳并使后代能够顺利地生长和发育, 机体生理功能与季节变化同步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季节变化和生殖的关系在哺乳动物中已广泛研究, 但在灵长类和人类中研究较少。现将季节变化与生殖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动物繁殖的季节性

哺乳动物包括季节性繁殖动物和非季节性繁殖动物。

1.1 季节性繁殖

根据繁殖与光照时间长短的关系, 可将动物分成“长光照动物”和“短光照动物”两大类群。如绵羊属于“短光照型生殖动物”, 绵羊的生殖季节多在秋冬两季, 此时环境光周期正在逐步缩短, 短光照刺激其生殖活动、而长光照抑制其生殖活动。目前普遍认为, 光周期是影响绵羊季节性生殖的主要环境因子。虽然营养、温度及社会因素等也协同调节绵羊生殖周期的季节性变化, 但生态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光周期的生殖效应上[1]。

1.2 非季节性繁殖

在灵长类中, 非季节繁殖动物有猿、恒河猴、狒狒和人类。对灵长类猴和猿每年生殖周期的研究显示出生率明确的季节趋势, 其生育高峰似乎会随地理纬度而变化, 随距离赤道远近的变化而发生显著性变化。

食物、压力、降雨量、分娩时间间隔及产后闭经时间是这些动物中雌性生育力的主要决定因素。食物来源和栖息地有很大程度的季节依赖性, 如占据较好地盘的长尾猴群初次生育年龄平均会提早6~12个月[2]。在干旱炎热季节, 食物缺乏、承受饥饿、竞争有限的食物、受到较多的攻击和较差的生理状态产生的生理压力, 触发内源性阿片肽的产生, 抑制生殖。

影响灵长类出生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幼崽死亡率。幼崽早期死亡会使母亲的生育间隔大大缩短, 如果食物供给稳定且相对充分, 生育间隔缩短为12~18个月较普遍。

社会因素也大大影响灵长类的生殖力, 大族群和雌性较高的性别比例增加攻击和压力水平, 相反会影响繁殖力。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绒猴和小绢猴每一族群中只有1只雌性生育, 在这种猴群中, 次级的雌性生育功能完全受到抑制。此外, 成熟的小母猴如果留在出生的族群中甚至会发生无月经来潮。

2 人类生殖的季节性

人类生殖的季节性变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精子质量; (2) 排卵率; (3) 种植前卵子和受精卵的质量; (4) 子宫内膜容受性; (5) 自然妊娠率和分娩率; (6) 辅助生殖技术的季节性。

2.1 精子质量

精子质量的季节变化在许多物种中有详细记载, 夏季精子数量、容积和活力最低, 显示与繁殖季节无关。人们观察到公牛精子质量夏季显著下降, 冬季升至最高。最近, 来自德克萨斯的一个研究, 对131例男性精液回顾性研究发现, 夏季精液浓度、数量和活力均明显下降, 而且, 受检者平均精子浓度和活力越低, 下降越严重[3]。不仅如此, 性交频率的季节变化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

在温暖地区, 特别是湿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已证实精子的产生受到抑制。体内平衡机制为女性生殖器官对抗环境温度变化提供最大保护, 而阴茎的温度调节容量则有限。大多数哺乳动物, 当阴茎温度升高到体温时, 精子成熟停留在第二次精母细胞发生阶段。在人类, 甚至温和的阴茎加温也能暂时性降低今后几周的射精数量。在北半球的许多地区, 夏季人类精子计数减少, 恒河猴试验提示这种季节变化可能是由于每年白昼长度变化, 内在的生物钟重新设置引起。

季节变化、光周期、温度以及地域变化, 对男性生殖过程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已明确证实。Smas等[4]观察15例24~44岁荷兰健康男性四季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 结果显示血清睾酮水平在7、10月份较高, 而在1、3月份较低, 表明健康成年男性激素分泌存在季节性变化。罗卫芳等[5]对男性尿睾酮水平四季变化的观察结果显示, 尿睾酮水平在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 提示健康成年男性生殖功能可能存在季节性变化, 睾酮的反馈作用可能是这一季节性变化产生的原因之一, 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排卵率

目前普遍认为, 光周期是协调哺乳动物季节性生殖与环境条件同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而松果腺分泌的MT则在这个光周期感受过程中, 处于神经内分泌调控系统的中枢位置。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 绵羊生殖周期通过MT作用与环境光周期同步变化。夜晚和冬季人工光照可增加家禽产卵。光作为诱发排卵的因素参与影响动物和人的月经周期[1]。

光照对人类有类似促性腺激素作用。在黑暗冬季, 垂体-卵巢活性受抑制, 子宫内膜增生发生率增加, 无排卵月经周期发生率增高[6]。有研究人员调查光照对人类月经周期的可能影响, 通过对16例女性月经周期中第14~17天进行持续低水平夜晚光照, 发现受检者月经不规则且无排卵;11例受检者中, 9例不止一个周期处于连续夜间光照, 结果显示周期缩短变规则, 波动于29~31 d。

2.3 种植前卵子和受精卵的质量

季节变化影响灵长类卵子的成熟率。动物生殖研究显示, 高环境温度和湿度导致牛卵子质量和试管内发育能力明显下降。Chan等[7]证实灵长类IVF松鼠猴卵成熟率3~6月份明显高于其他月份, 动物被养于室内光照∶黑暗周期 (12 h∶12 h) 及在21℃室温下也很明显。这种季节性影响似乎并不依赖于光周期、温度甚至促性腺激素或类固醇激素, 恒河猴卵子试管内成熟的季节性变化也有相似结果。

2.4 子宫内膜容受性

来自北欧的研究报道发现每年黑暗季节子宫内膜增生发生率增加, 无排卵月经发生率增加。Yie等[8]观察到秋冬季 (黑暗月份) 卵泡液中褪黑素和孕酮浓度明显高于春夏季 (光亮月份) , 雌二醇浓度在黑暗月份也明显低于光亮月份。卵泡液中褪黑激素与孕酮浓度呈正相关, 与雌二醇浓度呈负相关, 提示女性子宫内膜容受性可能有季节性变化。有学者将种植率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非直接指标, 研究577个IVF治疗周期, 发现种植率有较大程度变化, 但分析变化无季节性, 这一研究不支持卵巢反应性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季节变化, 但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得出肯定的结论[9]。

2.5 自然妊娠率和分娩率

女性自然妊娠率的季节变化有详细记载。全球亚热带地区在冬季是妊娠高峰, 亚赤道地区春季分娩率下降, 近北极地区妊娠和多胎妊娠春季是高峰, 南半球与北半球每年的出生率也不同, 随纬度变化的出生率峰值揭示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活动增强。有研究证实, 长光周期的起始与血清FSH和雌二醇水平增加和卵泡生成增加有关, 其次, 温度和其他因素有参与作用。

对北欧的人群研究提示, 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活动和妊娠率在每年的黑暗月份下降。黑暗季节褪黑激素分泌增加, 雌二醇和雄激素活性下降, 黄体促性腺激素浓度增加, 排卵时雌二醇浓度低是颗粒细胞活性下降的迹象, 提示可能是卵泡发育异常。血清中垂体和卵巢激素浓度的季节变化与芬兰、瑞典及挪威观察到的在黑暗月份妊娠率下降一致。

当代社会出生率的季节变化受多种复合因素影响, 例如避孕、家庭计划、日常饮食及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压力变化使季节影响的评价更加复杂, 如高强度运动、压力、体重下降、素食者饮食和营养不良。素食者饮食通过粪便雌激素排泄增加参与不孕的发生, 导致雌激素血浆浓度下降和月经中期LH值降低、黄素化紊乱。

这些变量可能通过一个共同途径影响生殖:内源性阿片肽。在运动、耐久和高能量消耗中血浆内啡肽水平升高是特征性表现, 与生殖缺陷有关, 包括月经初潮延迟、黄体期缩短和闭经。身体和心理压力激发下丘脑内源性阿片肽释放, 调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的分泌及后继FSH和LH的产生。

2.6 辅助生殖技术的季节性

对不孕症人群的治疗, 当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果逐步提高时, 医学家、流行病学家开始调查实验室以外的相关因素, 有报道IVF-ET的结局可能与季节变化及天气影响相关或不相关, 结论不一。

Paraskevaides等[10]用新鲜的或冻精行人工授精后的256例妊娠有显著季节性, 冬季是妊娠高峰, 最高的精子数量出现在春季。对496例5年宫内人工授精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研究, 发现精子量、pH值、精子浓度和妊娠率并未受季节影响, 然而, 精子活率、射精的活动精子和精子直线速率及精子形态被季节改变, 但不足以改变妊娠率。

Charlotte[9]及Wunder等[11]对IVF治疗周期的研究中未发现受精率、卵裂率或种植率受季节变化影响, 而Nathan Rojansky等[12]证实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有显著季节性变化, 春季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最高, 秋季最低, 这些变化与光照时间有关, 与温度、湿度及其他环境参数无关。Shiuh等[13]评价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热带气候对有不同卵巢反应性患者的影响, 发现在第3天和第5天移植的优质胚胎率与气温、湿度、气压有明显相关性。累计光照时间与第3天胚胎移植的植入率及妊娠率成负相关, 与第5天胚胎移植的植入率及妊娠率呈正相关, 表明气候可以对辅助生殖技术的结局产生影响。

有关IVF-ET周期结果的季节变化的文献, 研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由于采用的促排卵方案及患者被纳入相应季节的标准不一致, 各项研究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进行, 宽泛的研究环境有不同的温度和光照变化, 不同研究无可比性。关于多种研究结论, 观察到的季节影响很复杂。

3 季节影响生殖的介质

季节变化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松果体或肾上腺输出产物的波动发挥作用, 也可能通过脑神经递质例如5-羟色胺、多巴胺和内源性阿片肽作用。

1958年, Lerner等首次从牛的松果体中分离并鉴定出褪黑激素, 它是一种可使蛙皮肤变白的高活性物质, 因而命名为褪黑素 (MT) 。MT由松果体合成和分泌, 是联系机体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重要因子之一, 对于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 如抗衰老、免疫调节、抗肿瘤、镇静镇痛、睡眠调节以及对生殖系统的作用;可与下丘脑和垂体结节部褪黑激素受体结合, 通过神经递质和激素途径发挥作用。将MT注入啮齿类动物下丘脑后, 可刺激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引起FSH和LH的分泌发生变化。

季节变化对血清中MT和LH水平有显著影响。夜间MT血清浓度在月经周期第2天和第10天冬季比夏季分别高27%和49%, 月经中期夜间血清LH水平夏季比冬季高76%。研究人员提出可能是冬季卵泡期高水平的MT对血清LH水平有抑制作用[14]。夏季, 褪黑激素水平较低, 对LH分泌抑制较轻, 导致女性生殖力兴奋。Webley等[15]报道MT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有直接刺激作用, 认为增强了HCG对培养的人颗粒细胞产生孕激素的刺激作用。Yie等[8]报道秋冬季 (黑暗) 卵泡液中MT和孕酮浓度明显高于春夏季 (光亮) , 雌二醇浓度在黑暗月份明显低于光亮月份。卵泡液中MT与孕酮浓度呈正相关, 与雌二醇浓度呈负相关。研究结果提示MT可能通过卵子参与调控类固醇生成, 继而参与调节人类的生殖过程。

人类的居家性消除了季节和昼夜变化对自身稳定和生殖过程的影响。食物供应、房屋、人工光照、保暖和社会暴露提供了接近于稳定和无季节性的条件, 这些条件允许人类持续性进行活动, 免除了自然周期的影响。但研究表明季节变化对人类生殖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辅助生殖技术与自然流产 篇9

1 不孕症原因与自然流产

不孕原因包括年龄、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异常、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异常、感染性疾病、PCOS、男性因素不育、卵巢储备功能和卵巢反应性低下等,因部分原因与自然流产的关系,该期专题讨论有专门题目讨论,此文仅涉及以下内容。

1.1 ART夫妇年龄与自然流产

进行ART治疗的不孕妇女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自然妊娠的妇女,欧美国家进行ART治疗的年龄为35岁,50%的患者年龄>35岁,在中国为32~34岁;而自然妊娠的女性平均受孕年龄为27~28岁。在ART治疗中,<35岁的流产率15%以下,40岁时为29%,43岁以后为50%,增加3倍以上。而在赠卵IVF、ICSI治疗中,ART治疗的活产率与受者年龄无关,流产率为13%左右,因为赠卵者的年龄均小于35岁,大多在30岁以下。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子宫纤维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输卵管疾病等的发生风险增高,亦会对生育力产生不利影响。对IUI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表明,随着男性年龄的增加(>45岁),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增加,男方年龄在30岁以下和45岁以上妊娠率分别为12.3%和9.3%,流产率分别为13.7%和32.4%,该研究未适当控制和矫正混杂因素的影响,但提示男方年龄可能亦是导致ART流产率增加的因素。

1.2输卵管因素不孕与自然流产

盆腔输卵管因素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不孕症的30%~50%。生殖道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手术等常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炎症而发生输卵管远端闭锁积水,无论是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均可间断或连续倒流至宫腔中,最终形成超声下可见或不可见宫腔积液,对胚胎产生损害、降低子宫内膜的接受性,影响胚胎着床,降低ART临床妊娠率、增加早期自然流产率。文献报道输卵管积水对IVF临床妊娠率降低约50%,自然流产率增加约2倍。故对胚胎移植前(鲜胚或冻胚)输卵管积水的处理对妊娠结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部分输卵管远端梗阻积水难于应用超声检查识别,应该进行输卵管造影以了解输卵管远端闭锁及积水状况。在胚胎移植前行近端输卵管结扎术、远端造口、输卵管切除或经宫腔镜下近端粘堵可以解决输卵管积水反流至宫腔,可提高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降低流产率。

1.3卵巢储备功能和卵巢反应性与自然流产

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卵巢低反应的不孕女性,获卵数降低,可用胚胎减少,而相对质量较差的胚胎也进行了移植,故流产率增加。但年轻者的卵子质量仍然相对优良,虽然临床妊娠率下降但是流产率可能不升高,而高龄者由于获卵数减少、卵子质量下降,可用胚胎数减少、胚胎质量下降,故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增加、活产率减少。2014发表的有关英国人类生殖与胚胎管理局(HFEA)402185周期COS分析,发现获卵数与流产率密切相关,当获卵数达到一定水平,流产率从20%降至13%,按照获卵4个、10个和15个分组,流产率逐渐下降,而大于20个卵的流产率并不增加。故认为卵巢低反应包括卵子数量和卵子质量的下降,导致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增加。

2 辅助生殖技术操作与自然流产

2.1 IUI、IVF和ICSI

IUI主要用于轻度的男性不育和需要供精的患者,也用于不明原因不孕和排卵障碍的患者,可在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进行。尚无大数据研究比较不孕夫妇的自然妊娠流产率与IUI的自然流产率。IVF广泛用于治疗输卵管因素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度男性不育、排卵障碍经多次促排卵治疗仍然不孕的患者等。ICSI则用于严重男性因素、受精失败、附睾或睾丸来源的精子。ICSI逃避了自然选择过程,可能增加非整倍体和新发性染色体异常,ICSI操作是否对胚胎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报道不一。

研究表明,矫正年龄的影响,IVF及ICSI导致的流产与自然妊娠的流产率相似,约在15% ~ 20% ,IVF与ICSI早期流产率无显著差异,约在15% 左右; l VF单胎妊娠早期流产率与ICSI单胎妊娠早期流产率相似,提示ART治疗未对早期自然流产有负面作用。亦有几项研究表明ICSI自然流产率低于常规IVF,可能与大部分男性因素不育的妻子年龄较轻有关。目前资料表明ICSI和IVF的早期妊娠结局相似,无证据表明ICSI会导致早期流产率增加。IVF及ICSI在临床常规应用的是经COS获得的成熟卵子,而仅有少数IVF中心采用未成熟卵体外培养( IVM) 。大多数文献报道,与IVF及ICSI相比,IVM的临床妊娠率较低、而流产率较高。2013 年的Meta分析表明,与自然妊娠早期流产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相比,ART治疗不增加早期妊娠流产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 非整倍体的发生与年龄相关,35 岁以上妇女非整倍体发生率增加。有研究比较ICSI和IVF胚胎非整倍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ICSI用于非男性因素不育与对照组相比,自然流产中的非整倍体和染色体异常亦无显著差异,证实ICSI技术自身不会增加胚胎非整倍体发生的风险。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ICSI获得妊娠的后代异常,主要是父母双方自身潜在的风险增加了胚胎异常的几率,而非ICSI操作所致。

IVF、ICSI的自然流产率与卵子年龄和不孕夫妻直接相关,ART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并不能改善年龄对卵子胚胎的影响,仍然不能够降低早期自然流产率。2. 2 促排卵药物IVF及ICSI治疗中常规应用促性腺激素( Gn) 进行控制性促排卵治疗,Gn是常用药物,少部分应用氯米芬( CC) 或来曲唑,Gn和CC是否影响IVF及ICSI的流产率? 由于IVF及ICSI治疗涉及的环节太多,难于分析某项因素的影响。文献报道不孕妇女应用CC或Gn进行促排卵治疗,< 35 岁以下的自然流产率为18. 8% ,而> 35 岁的流产率为26. 8% ,与普通人群相似,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近期的多中心队列研究表明,不孕患者经过各种治疗获得第一次临床妊娠的自然流产率为15% 左右,自然妊娠的流产率为14. 5% ,认为外源性CC、Gn并不增加自然流产率,需要进行更多的前瞻性研究以得出结论。

2.3控制性促排卵方案

IVF、ICSI中最常用的COS方案是GnRHa(长效制剂或短效制剂)长方案和GnRH拮抗剂(GnRHant)方案。2014年Meta分析表明,卵巢正常反应者采用GnRHant方案组的Gn应用天数、Gn量、获卵数、OHSS、临床妊娠率低于GnRHa长方案组,但是继续妊娠率、流产率、周期取消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比较应用两种COS方案的后续全胚冷冻后冻胚移植(FET),每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显著差异。近年的几项前瞻性随机研究则报道两种方案的鲜胚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COS是卵巢高反应、OHSS的高危人群,Meta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鲜胚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相似,而GnRHant方案明显降低了重度OHSS的发生,故对PCOS妇女进行IVF及ICSI治疗应该首选GnRHant方案。2013年对卵巢低反应者的Meta分析表明,与GnRHa长方案比较,GnRHant方案的获卵数、E2峰值、子宫内膜厚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取消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报道流产率的差异。有研究者比较GnRHant方案与GnRHa隔日给药的短方案,表明GnRHa短方案的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增加。但是比较随后的冻胚移植,则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显著差异。在GnRHant方案中,应用GnRHa促卵子成熟和激发排卵(trigger),明显减少甚至消除了中重度OHSS的发生。与应用绒促性素(HCG)激发排卵相比,由于黄体功能的缺陷和对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影响,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增加,但是强化黄体支持方案,包括激发排卵日加用低剂量HCG、在取卵日给予HCG、黄体期加用小剂量HCG、用雌激素加孕激素进行黄体支持等,可达到与HCG激发排卵相同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亦无显著差异。GnRHa激发排卵与HCG激发排卵相比,后续FET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显著差异。

总之,应用GnRHa长方案与GnRHant方案进行IVF、ICSI治疗的临床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相似,GnRHa短方案的临床妊娠率较低、流产率较高。

2.4新鲜胚胎与冻融胚胎移植

早期大多数文献报道冻胚移植的流产率高于鲜胚移植,认为冻融过程与流产率增加有关。近年来由于冻融胚胎技术的改进,文献报道冻胚移植与鲜胚移植的早期自然流产率相似。虽然并不是所有冷冻的胚胎都能耐受冷冻及解冻的过程,但经历冻融的胚胎可能有更高的活性,胚胎的质量不比新鲜周期的胚胎低,这可能是两组流产率无差别的原因之一。近期有些文献比较<35岁妇女的鲜胚与冻胚临床结局,表明冻胚的临床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均高于鲜胚移植,认为冻胚的胚胎与内膜协同性更好,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而鲜胚期移植由于COS导致的高雌激素水平降低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减少了临床妊娠率、增加了流产率。冻胚移植中常用自然周期或激素补充治疗(HRT)方案准备子宫内膜,大多文献报道两种方案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显著差异;亦有研究比较在冻胚移植周期应用HRT治疗较自然周期(黄体期给予孕酮或HCG)的流产率增加,但临床妊娠率相似。因此尚需要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3 不孕患者进行ART治疗影响妊娠及流产的其他因素

3.1多胎妊娠

由于超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和接受ART治疗的患者常规移植2~3个胚胎,多胎妊娠率较自然妊娠显著升高,双胎的晚期自然流产率是单胎的2~3倍,约50%的双胎和几乎全部的三胎妊娠均在37周前分娩。

3.2肥胖和超重

文献报道随着BMI的升高,因卵巢反应不良的周期取消率增加,每周期Gn用量增加,BMI与获卵数、发育胚胎数呈负相关。超重和肥胖妇女的可用胚胎数较少,生化妊娠率随BMI升高而增加,继续妊娠率较低,周期活产率较低。但也有文献报道认为超重和肥胖对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继续妊娠率无明显影响。Meta分析肥胖妇女接受赠卵的IVF治疗结局,表明着床率、流产率和活产率与非肥胖者相似,肥胖对接受赠卵的生育结局无明显影响,认为肥胖主要影响了卵子发育而非子宫内膜。

3.3心理因素与自然流产

不孕症患者常有巨大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情绪较普遍,侵入性及复杂性的辅助生殖技术、对治疗的高预期值以及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亦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部分文献报道认为IVF-ET的女性患者在治疗时明显的焦虑及抑郁将降低临床妊娠率,而对IVF流产率的影响尚缺乏文献报道。

高龄妇女与辅助生殖技术 篇10

1 年龄是引起高龄妇女生育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导致高龄妇女不孕的影响因素有:①卵巢储备能力下降, 卵子的非整倍体率增加, 是造成高龄妇女尤其是40岁以上的妇女生育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②盆腔炎性反应、输卵管炎性反应的可能性增加;③输卵管的内膜功能因年龄增加而下降;④子宫内膜血流减少;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率增加, 病情加重, 影响妊娠;⑥与内膜有关功能结构如内膜的顶端小体等的功能退化, 子宫内膜的接受性下降。

研究发现[3,4], 年龄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影响最终的妊娠结局。目前认为, 导致高龄妇女生育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除卵巢储备 (获卵数来反应) 外, 还包括卵子的质量 (受精率来反应) 及子宫内膜容受性 (种植率来反应) 两方面。前者主要由于细胞内积聚的过氧化物, 如氧自由基等对处于第1次减数分裂静止期的卵子有破坏作用, 且随着年龄的增加, 这种作用越明显, 可引起卵子非整倍体增加[5], 降低卵子及随后形成的胚胎的活性。故高龄妇女的受精率虽无明显下降, 而且胚胎的形态学评分也高, 但其妊娠率却下降, 流产率则增高[6]。另一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加, 子宫内膜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一系列变化, 如基质细胞中DNA含量降低, 内膜细胞中雌、孕激素受体减少, 子宫内膜血流量减少, 子宫内膜一些病理性改变增加等, 均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明显下降。Abdulla等[7]发现, 当供卵者年龄是20~40岁时, 受者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增高, 提示卵母细胞的质量降低是引起高龄妇女生育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2 高龄妇女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必要性

女性的年龄是影响女性生殖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面临生殖力下降的高龄女性是否均需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来获得妊娠呢?欧洲一项由医学机构、人口统计机构和流行病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中, 根据育龄妇女每个月获得妊娠的概率, 流产的风险以及因为年龄因素造成的永久性不孕的概率, 用计算机生成模拟人类生殖的模型。结果表明:辅助生育技术在正常妊娠妇女中作用并不大, 因此, 我们不主张对所有高龄妇女进行治疗, 尤其是年龄<40岁的妇女。但建议对经过2~3年不孕症治疗、年龄>40岁不孕症的妇女尽早采取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3 高龄妇女行辅助生殖治疗面临的医疗问题及其对策

3.1 卵子数量过少或无法获得卵子而不能完成本周期的治疗

高龄妇女卵巢储备能力下降, 在超排卵过程中可能由于卵巢反应不良, 导致卵泡数目过少, 获卵率低以及在受精和胚胎培养过程中出现胚胎损耗而最终无法完成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全过程。增加获得卵子数目的办法主要是改变患者的超排卵方案。已经明确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促排卵药物的剂量能够提高卵巢的反应性;其次是通过调整使用不同的降调节方案来增加获卵数。总之, 增加促排卵治疗获得的卵泡数能够使高龄患者得到更高的妊娠率。对于经过足够的卵巢刺激卵巢反应仍然不良的患者以及已经绝经的患者可以直接进行供卵治疗。2卵子质量下降, 胚胎发育潜能差, 种植率低。

3.2 研究发现, 高龄妇女卵子的线粒体变异增高, 线粒体数量和功能异常。

卵子的线粒体为受精卵的第2次减数分裂和胚胎种植提供重要的能量来源。卵子线粒体数量和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高龄卵子中的氧自由基增加造成卵子线粒体的损伤。这也是高龄妇女受精卵的非整倍体率增加, 胚胎的种植率低下的重要原因[8]。

由于高龄妇女非整倍体卵子及胚胎明显增多, 非整倍体种植前诊断可在种植前通过筛选非整倍体, 仅移植双倍体胚胎, 从而提高种植率和妊娠率, 减少自然流产率。这已成为提高高龄妇女妊娠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此外, 近年来有学者尝试用年轻妇女卵子的胞浆替换高龄妇女的胞浆, 以消除可能因胞浆带来的不利因素及生殖泡期卵子核移植 (卵子重建) , 以提高高龄妇女的妊娠率。可望在不远的将来, 通过该技术帮助高龄妇女无须通过赠卵, 而能成为孩子的生物学母亲[9]。

3.3 高龄妇女助孕妊娠后流产率明显升高

妇女随着年龄的增加, 其流产率逐渐升高。其流产的主要原因是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改变。单条染色单体异常分离是卵子发生与年龄相关的染色体不分离的重要原因。其机制主要是高龄妇女卵子的姐妹染色单体的内聚力异常, 可能与高龄患者卵子的线粒体异常有关。解决的方法:理论上对高龄妇女进行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 (PGD) , 挑选出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会有帮助, 但是高龄妇女往往存在获卵率低、形成胚胎少的情况, 加上活检对胚胎的损伤, 极有可能无法选择到染色体正常的胚胎供患者移植, 这是阻碍这项技术在高龄妇女中运用的主要原因。

4 高龄妇女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时面临的心理及伦理问题

与年轻妇女相比, 高龄妇女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进行进行辅助生殖的监测和治疗;而且成功率比年轻妇女低一半以上;有些高龄妇女还经受过多次的妊娠失败甚至根本无法获得可供移植的胚胎;还有些妇女由于多年不孕, 来自家庭的压力也不可避免。所以, 高龄妇女进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需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而沉重的心理压力也会造成胚胎的种植率下降和胚胎的流产[10]。对高龄不孕症妇女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意义重大。

对高龄妇女是否合适妊娠的伦理讨论牵涉的社会问题较广, 包括高龄妇女身体条件是否适合妊娠, 妊娠并发症增加医疗负担和医疗风险, 生育不健康孩子给社会带来负担等, 而采用供卵的妇女将面临更多更大的社会伦理压力。

面对越来越多的高龄要求妊娠的妇女, 我们应该深知高龄妊娠的风险和不良后果, 根据高龄妇女的身体状况和卵巢储备情况等做出综合评估, 并为具备生育条件的高龄妇女选择合适的辅助生殖治疗手段, 帮助她们实现生育健康后代的梦想。

参考文献

[1]Van Noord-Zaadstra BM, Looman CWN, Alsbach H, et al.Delaying childbearing effect of age on fecundity and outcome of pregnancy.BMJ, 1991, 302:1361-1365.

[2]Belaisch-Allart J, DevauxA, Ayel JP, et a1.Women of40and older in IVF and ICSI.Gynecol Obstet Fertil, 2004, 32 (9) :730-736.

[3]Schwartz D, Mayaux MJ.Female fecundity as a function of age results of artificial in semination in2193nulliparous women with azoospermic husband.NEngl J Med, 1982, 306 (7) :404-406.

[4]焦泽旭, 庄广伦, 周灿权et al.高龄妇女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局.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 37 (4) :223-226.

[5]Benadiva CA, Kligman I, Munne S.Aneuploidy16in human embryo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maternal age.Fertil Steril, 1996, 66:248-255.

[6]Lim AS, Tsakok MF.Age-related decline in fertility:a link to degener-ative oocytes.FertilSteril, 1997, 68:265-271.

[7]Abdalla HI, Burton G, Kirkland A, et al.Age, pregnancy and miscar-riage:uterine versus ovarian factors.HumReprod, 1993, 8:1512-1517.

[8]Bartmann AK, Romao GS, Ramos ES, eta1.Whydo olderwomen have poor implantation rate.A possible role of the mitochondria.J Assist Reprod Genet, 2004, 21 (3) :79-83.

[9]Zhang J, Wang CW, Krey L, eTa1.In vitro maturation (IVM) of hu-man preovulatory oocytes reconstructed by germinal vesicle transfer.Fertility and reproductive medicine.Proceeding of the XVI world con-gress on fertility and sterility.1998, 629-637.

女性生殖大讲堂 篇11

一、女皇武则天不老的传说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尽快将国色天香的寿王妃杨玉环占为己有,便让她以母亲窦德妃祈福为名,令杨玉环到骊山出家为道士,赐道号为太真。一日清晨,太真道士见骊山女娲宫前紫气升腾,霞光万道,云气之中有女子临风起舞,衣袂飘飘,肌肤似冰雪,绰约如处子,恍若神妃仙子。舞罢,太真(杨玉环)急前与之语,语毕大惊。此女竞已年过六甸,乃一代女皇武则天侍女,武氏灭族后,辗转隐身于此几十年。闻此太真愈惊,因问其不老之谜,女子曰:“天后(武则天)居洛阳时,养一男宠,名薛怀义,为京兆鄂县人。此人原名冯小宝,精通岐黄之术,秘术回春方,可使女子回春,宛如少女,天后(武则天)每日用此丸,皆由奴婢伺候调制,幸得此方。”原来,武则天晚年直用“御巢丸”,直到神龙元年(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去世,身边一直有多名男宠陪侍。天宝四年(745年)杨玉环受戒期满,带此女一起回到长安,从此留在身边专心调制养巢秘方。同年,杨玉环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由于杨玉环喜获养巢秘法,加之天生丽质,唐明皇便与杨贵妃终日缠绵恩爱,很快便使“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使这位绝世美人的“香消玉殒”。“御巢丸”从此由宫庭御医秘藏,而仅传于嫡亲子孙之手……

二、现代医学解密女性衰老之谜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内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和人体各个器官的老化进程密切相关。女性生殖系统是发育最晚的器官,但35岁后,女性生殖系统功能就开始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内分泌荷尔蒙紊乱,免疫力下降,引起生殖器官病症。武则天直到80多岁仍能保持不老容颜的主要原因就是她懂得保养自己的子宫,愉悦地享受性生活。有效阻止女性生殖系统细胞代谢功能衰退,提高内分泌荷尔蒙机能,阻止免疫力下降,才是留住女性年轻态、青春体的本源。

女性生殖系统从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卵巢以及整个系统的表面都是一层具有分泌能力的粘膜细胞组织,是天然保鲜剂、修复剂、防御剂,同时更是肌肤美丽及各个器官健康的源动力。因此女性生殖抗衰就是有效维护生殖系统细胞代谢功能,提升粘膜细胞分泌力,减缓生殖系统细胞衰老进程,才是保持青春不老的科学依据。

三、御巢之美古法传承制造

从女性生理角度来说,如果从30岁开始补充女性荷尔蒙,女性的青春起码可以延长10年以上。而专注于女性生殖健康与抗衰的“御巢之美”的研制正是基于此。

“御巢之美”延续武则天时“御巢丸”的宫廷秘方,并和现代高科技生物材料融合,让古老穿越变成现实,让普通女性也能享受到皇家的不传之秘。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场关于年轻和健康的变革,也不只是次关于生命科学、关于生物工程的突破,而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女性革命。

敬请关注下期话题:市场上主要存在几种形态的生殖项目对照

PAC公益项日政策推进暨建设交流会

在湖北武汉举行

2014年7月1日,“伊爱基金”(PAC)公益项目政策推进暨建设交流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妇联领导及PAC项目负责人近40人参会。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秦国英表示,PAC项目实施近三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各省妇联、医疗卫生部门、项目执行医院等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下,大批医院都加入到开展流产后关爱服务的队伍中来,截至目前,项目覆盖范围已扩大到全国1 23个地级以上城市,“伊爱基金”资助规模达314家医院,53家医院通过了严格的复审和现场考察,取得“PAC优质服务医院”称号并挂牌,受益人群逾百万。

鉴于我国女性非意愿妊娠率、重复流产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为改善女性健康现状,提高生殖健康水平,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近年来一直积极倡导在我国推行PAC(流产后关爱,即Post-Abortion Care)项目,旨在降低我国女性的流产率以及重复流产率,减轻流产对女性生殖健康的伤害。随着“关爱至伊·流产后关爱”等PAC项目的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功。

为更有效的开展和落实工作,应以女性在生殖健康方面新的需求为出发点。基于女性婚育周期的变化,她们需要了解更多的生殖健康及科学避孕知识,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调整避孕计划,做出适合自己婚育状况的避孕选择。鉴于此,我们需要因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宣传教育推动的策略方法》,联合政策研究、科学技术、公共宣教以及相应的服务提供机构,合力共同支持“中国女性生殖健康促进项目”,以期通过优化计生服务内容,提升计划生育服务专业服务水平,并通过提高宣传与教育的效果,实现中国女性人人享有避孕知情权及生健康优质服务。

会议上,来自上海的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原主任委员程利南教授给大家介绍了中国人工流产现状、挑战与应对:项目执行主任张彦明详细介绍了PAC公益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广西妇联田维副主席表示PAC公益项目已经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人工流产率,尤其是重复流产率明显下降:湖南省妇联卢妹香副主席介绍了PAC项目的湖南模式,已经把PAC项目作为湖南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的主要工作,计划由省妇联与卫生厅联合发文,在今年内实现14个地州全覆盖,同时带动区域内医疗机构开展流产后关爱服务。来自湖南省和上海市的PAC优质服务医院妇产科主任介绍了PAC项目给医院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是降低了重复流产率,带动了科室的发展,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医患纠纷,从而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

会议结束后,秦国英秘书长与大家一同参观了PAC优质服务试点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现场倾听了PAC咨询员的集体宣教,详细地了解PAC的服务流程,各省妇联领导、项目负责人对PAC项目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特约供稿: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母猪生殖性感染的防治 篇12

1 母猪生殖性感染的临症特点

母猪生殖性感染是指参与繁殖活动的重点器官(子宫、卵巢、生殖道)被病原微生物侵损,引起炎性水肿病变及全身性继发症,症见发情延迟或不发情、屡配不孕、流产、产死弱胎、产仔率及成活率低下、排血尿或浑浊尿液、排尿不畅、尿淋漓不尽及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等。该病统属于母猪三炎症(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腺炎)范畴,是导致能繁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随着近年规模化生猪养殖的快速发展,频繁的引种及交易,导致该病发病率增高、危害程度增大,病毒和细菌交叉混感现象极为普遍,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极不利于自繁自养猪场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规模猪场必须重点防范的疾病之一。

2 致病因素

该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相关病原体而引起,临床上主要包括: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细小病毒、乙脑病毒、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脑心肌炎病毒及肠道病毒等)、致病细菌(布氏杆菌、李氏杆菌、胎儿弯曲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嗜水气单孢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脓棒状杆菌、钩端螺旋体及衣原体)和血液原虫(猪附红细胞体、弓形体),上述病原体是引发该病的重要致病原,临床上常相互影响,呈交叉和混合混感。因此,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养殖环境不良的猪场,最容易发生该病。

3 临床症状

病初多表现为二便异常(便秘或腹泻、血便、血尿、浊尿等),阴户流出污物是最常见的症状。少数病猪呈现急性、热性和败血性症状,多数母猪仅表现为乏情、流产、早产、产死弱胎及木乃伊胎、畸形胎、弱仔、少仔等。阴道流脓多见于产后和发情期,包括发病的后备母猪发情期也常见流脓。

4 病理变化

病理剖检主要见妊娠母猪孕育死弱胎、木乃伊胎等,子宫内膜和泌尿道(生殖道)出现明显的炎性病变,常伴出血、水肿和流出脓性分泌物等。

5 鉴别诊断

(1)传染性病因与非传染性病因。前者引起的繁殖障碍多见于头胎母猪,以后由于产生免疫力而恢复正常生产。后者除非饲料配方或饲养方式改变,环境卫生改善,否则不但不会减少发病,反而对第二胎仔猪影响更加严重。

(2)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前者主要表现为流产,并且可发生于怀孕的任何阶段,但无木乃伊胎,如果发生在怀孕后期,则可能产死胎或产弱仔。病毒性感染一般不出现流产,主要特点为木乃伊胎,如果一窝仔猪有4头或4头以下的仔猪为木乃伊,则被认为是病毒感染的特征。

(3)混合感染。表现复杂,更应认真全面观察,深入分析,目前有的猪场出现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的状况,有的细菌与病毒,甚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一起感染,导致临床表现更加复杂。

6 综合防治

(1)预防措施。首先是强化相关重大疫病的疫苗免疫,结合地方流行病学调查及本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和猪细小病毒病等高危害性繁殖障碍性疾病疫苗进行接种,确保母猪机体产生有效的被动免疫抗体,可对母猪和胎生仔猪提供良好的保护性,大大降低发病及死亡率。其次是合理淘汰劣质母猪。适时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年老、病、弱、残母猪及患有严重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母猪淘汰,可以有效降低母猪三炎症发生率。第三是加强引种及外购猪的检疫检验。坚决剔除阳性个体,从源头上杜绝引入“三炎”母猪,并随时监测种母猪当前体况指标是否合格,原则上使用3~4年的母猪应作淘汰处理,以降低三炎症发病风险。第四是不断改善饲养管理。规模猪场尽量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及时对猪舍开展清扫、保洁及消毒灭源工作,长期保持温度湿度适宜、空气质量良好的养殖环境,必要时实施带猪消毒。在配种期及产前、产后对母猪外阴部认真消毒,严防外源性感染引发该病。第五是善用保健预防程序,防患于未然(治未病)。笔者推荐采用复方黄芪多糖散(主要含黄芪多糖、板蓝根、青蒿素、鱼腥草提取物、氟苯尼考和其他增效因子等),按0.5%~1%拌料投喂,每天1~2剂,连喂5~7天,可有效净化母猪三炎症。

(2)治疗。笔者采用本场经验方治疗该病取得理想疗效。代表处方为:黄芪多糖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0.2m L/kg)+鱼腥草注射液(0.1~0.2m L/kg)+头孢噻呋钠粉剂(或氨苄西林钠、复方青霉素0.05~0.1g/kg体重),混合颈部肌注,必要时于另侧颈部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0.05~0.1m L/kg体重)1~2剂帮助病猪尽快恢复饮欲和食欲。

7 小结

(1)该病的致病因子与饲养管理不善密切相关,重点在于防止内外源性病原体感染。因此,应对猪舍定期开展保洁、消毒灭源工作。合理采取母猪三炎症药物净化手段,是预防控制该病的关键性措施。

(2)为了提高药物防治的实效,应优选高敏制剂,尤其是病猪出现全身症状时,要及时喂服或注射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并善用协同增效的组方来提高疗效,比如“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黄芪多糖+鱼腥草”。

(3)给怀孕母猪用药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因此要精心筛选抗菌药物,当病猪呈现全身症状时,应及时注射高效广谱抗菌药物,抗菌素首选头孢噻呋钠(注射)、氨苄西林钠(注射)和可溶阿莫西林(注射或口服)等。如果仅见生殖道感染流出脓液,则考虑进行子宫冲洗,常用的冲洗液有0.1%~0.2%高锰酸钾和4%宫炎清。冲洗后必须将残存的溶液排出,然后再向子宫内注入敏感的药物。中草药散剂首选母子康散、益母生化散、白头翁散及黄芪多糖散等,上述药物毒副作用最小,不会对母仔健康构成影响,是安全高效的处方药物。

(4)经笔者临床实践验证,母猪生殖感染用药,抗菌素首选复方青霉素或氨苄西林钠(0.1g/kg体重),稀释剂首选鱼腥草注射液(0.2m L/kg体重)+黄芪多糖注射液(0.2m L/kg体重),重症不食病例再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安乃近注射液适量(小剂量),诸药混合均匀后肌注,每天1剂,连注3天。该处方作用于母猪生殖系统效力强,是治疗该病的最佳用药方案。

(5)微生态制剂是防治人类和动物某些疾病的一类新产品,应大力推广。宫康素是提高母畜繁殖性能的一种新型微生态制剂,这种制剂具有六大功能:治疗生殖道炎症、不孕症、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和预防产后感染,以及提高受精率和产仔数。

【孤雌生殖】推荐阅读:

上一篇:采矿作业安全对策下一篇:矿井定位系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