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中职学校(共12篇)
卫生中职学校 篇1
一、中职卫生学校忽视人文教育的原因
1. 注重职业技能培养, 忽视人文教育
长期以来, 中职卫生学校由于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原因, 一些学校将培养目标仅仅简单地定位于“胜任某种岗位需要”, 以此安排教学内容, 设置课程, 并在实际教学中只强调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卫生学校属于中等职业学校, 单一的专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更为突出, 专业设置过窄, 人文素质教育只是点缀。面对就业压力, 学校要求学生考“资格证”, 考“等级证”, 考了“初级证”, 再考“中级证”。由于过分夸大了操作技术的价值, 忽略了文化修养, 再加上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 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人文书籍资料的需求, 从而导致毕业生缺乏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 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潜力。职业教育这种人力教育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者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 使他们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这一根本目的。
2. 学生对人文教育不感兴趣
近年来, 由于高校和普通高中不断扩招,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大幅下滑。目前中职学生的主体是普通高中招生后剩下的学生和其他各类学校不愿收的“双差生”。对他们来说, 一方面入学的文化课成绩很低, 文化基础非常薄弱, 再加上入学后思想认识上的不足, 对文化基础课程表现出一种不重视、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 于是导致文化素质愈加低下;另一方面专业课程比较难学及学习任务相对较重, 文化基础课程安排相对较少, 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 使得不少学生文化课成绩愈来愈差, 对人文知识的了解就更欠缺。
二、中职卫生学校人文教育不足导致的问题
1. 导致专业水平下降
比如护理学是以人的生命为对象, 研究人类生命过程及如何同疾病作斗争, 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另—方面, 护理学同时又是人文科学。其一, 护理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 人的健康状况与人的精神活动以及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护理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必须以人文为基础, 其二, 人文科学也是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工具。作为一门应用科学, 护理学依赖于人文社会科学, 如果学生的人文素质低, 其护理效果就差, 会严重影响其专业技能水平的发挥。
2. 影响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个学生走出中职卫生学校校园的时候, 可能成为一名护士、药剂师或者康复理疗师, 但是, 首先必须是一个健全的人, 否则教育就是失败的。人文教育在现代卫生职业教育中陷入了困境, 卫生中职教育不但缺乏人文知识, 更缺乏人文精神, 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 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 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用人单位对一些学校学生的评价是:有知识, 缺文化;有技能, 缺修养。我们的教育培养了“才”, 却丢失了“人”。
3. 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随着对医护高层次人才的大力培养, 城市综合型医院对初级卫生技术人才的需求已近乎于零。近年来, 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岗位情况, 医疗相关行业 (医学美容、视力矫正、药品及医疗器械营销、家政服务、医疗食品保健) 和非医疗行业 (电信、物业管理、商场收银) 对卫生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占总需求的90%。而这些行业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但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更要具有相关的人文素养, 卫生中职教育应着眼于农村、社区、家庭、老人院, 顺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转变培养观念, 调整培养目标, 加强人文教育, 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后续的发展。
三、中职卫生学校实施人文教育的建议
1.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紧密结合
作为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医学事业, 集科学、艺术、人文于一身, 理应对医护人员有更高的要求, 即以人为本, 人性化服务。然而, 现实中却常有不和谐音符出现:如病人的权益被忽视, 人格被不尊重, 医患纠纷不断, 甚至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因此, 必须改变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状况, 实行教育体制的改革, 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的选择上, 改变那些过分强调专业课, 忽视人文教育的思想, 从而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多地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达到培养“人”与培养“才”的完美结合。
2. 人文教育应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 教师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法就是为人师表。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 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 一位潇洒正直的老师, 一位善良真诚的老师, 会让同学从心底佩服, 会成为学生做人的楷模。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修养。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其他文化课的教师都要以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以做人的启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师必须具有高深的人文素养, 要敬业。敬业与学生爱学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把教学看作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那将会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痛苦, 如果把教学看作是探索真理, 追求真理的人生经验, 那将会创造和谐、积极的境界, 将会通过这个载体, 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 教师要把自己化作一种生活的感召, 去启示学生追求健康幸福的人生。
3.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中职卫生学校在进行人文教育时, 采取灌注式教学方法比较多, 以抽象的道德规范说教为主, 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思想变化和情感体验。所以,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人文教育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而不是将所学的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其结果往往与人文教育的目的相悖。所以, 人文教育应避免空洞的说教和脱离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学校要创设条件, 将人文教育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课内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选择、全身心投入、身体力行,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各项实践活动中, 从而把活动的结果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中职卫生学校应该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如参观人文风景、参加社团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社会服务等, 使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 提高自身修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促进人文精神的养成。
4. 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对卫生中职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课堂, 在培养、提高卫生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卫生中职学校的校训、校风、师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业余活动等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人文气息, 并以其独有的美感熏陶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的人文素养, 因此卫生中职学校应结合学生的特点, 努力营造百花齐放、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在校园内成立各类社团与兴趣小组,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性情, 丰富和发展个性, 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卫生中职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让人文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民主、和谐的人文氛围,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又有利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
摘要:中职卫生学校普遍存在人文教育缺失的问题, 学生存在人文素质薄弱的现象, 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因此, 我们应深入剖析中职卫生学校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 并提出有效改善这种状况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卫生学校,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吕颖, 王晓莉.浅谈中职卫生学校的人文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2) :314.
[2]李丽, 王筱楠.浅谈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 2009, (1) :10.
卫生中职学校 篇2
一、引言
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说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学情分析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达到有效学习的教育目标非常重要,是教师课前备课、课程教学及课后反思的系统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学情分析决定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考核、学生反馈的设计。摸准学情才能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教学依据。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兴趣、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等要素讨论和分析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卫生统计》的学情现状。
二、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卫生统计》课程分析
1.教学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课程在设置时按照卫生部颁发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卫生统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而设置。根据“具有必须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卫生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力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卫生统计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解决统计计算的问题。
2.课程内容设置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特别注重了可操作性,并结合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强化了卫生业务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卫生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医院统计、疾病分类等基础知识、技术操作方法、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要求,综合如表1所示。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自我评价过低,自卑情绪较重
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不理想,厌学情绪严重,学习兴趣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他们都是所谓的“失败者”。大部分中职生都是中考失利的学生,不得已才选择了职业教育这条路,看着离“天之骄子”的梦想越来越远,致使学生产生了自卑失落、悲观失望的心理。甚至有不少的学生沉浸在这种中自卑失落的情绪中,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处理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中考失利变成了心里最大的阴影,时常否定自己,认为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长此以往,循环往复,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有部分学生更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学校混日子,找不到学习动机,降低学习兴趣,更降低了学习效率。
(2)对数学发“怵”
卫生中职学校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现状;改革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与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饮食的营养和健康,这也就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食品营养与卫生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关键的地位。结合课程教学现状来看,无论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还是考核评价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中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传统
当前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材落后,同我国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相脱节,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此外,自从我国成功加入WTO后,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开始同国际要求接轨,人们的膳食指南也被赋予新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很少体现。
2.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
当前,很多中职专业课教师仍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思想,不仅教学理念落后,而且教学方法依然沿袭传统的满堂灌法,导致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动力,职业素养难以提升。很多教师将重点放在食品标准概念、用途、内容、技术指标等问题的讲解上,缺乏生动、形象的实践支持,导致理论知识的学习枯燥乏味,学生学完后不知如何运用,学习热情不高。
3.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教学考核仍采用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验。这种单一化的考核方式不仅难以全面、综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难以明确学生的学习弱点,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不利于教学方式的改善,导致教学考核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
二、中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建议
针对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改革思路和建议,以便对症下药,促进专业课教学水平的提升。
1.结合学生需求,优化教材与课程内容
该课程属于一门应用型课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及需求,优化教材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补充,以便学生更易接受。同时,注重选择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或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解五谷杂粮营养价值时,可增加面食的烹调、加工方法,如何做更好吃,哪种方式能够更好地保存营养价值、更易吸收等。加强同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2.运用多种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必须加快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思路,灵活运用讲导结合、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同时,增加讨论环节,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重难点知识的讨论,引导大家互助交流,合作完成知识的探索。以情境教学法为例,教师课前应搜集教学素材,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对如何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讨论“如何评价保健食品中膳食纤维的营养价值”“营养缺乏症包括什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踊跃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或小组讨论,总结结果,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上台就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加以引导、总结。
3.优化考核制度
教师应转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中及期末考试等都纳入考核中。可以将学生的考勤、发言、讨论等情况作为成绩的20%,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40%,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总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考查其对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题型应尽量采用无标准答案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结语
当前中职学校所开设的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加快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活跃地参与到讨论和自我探索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成就感。当然,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障碍也不容小觑,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促进教学改革的持续、健康、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周永,韦娜.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1,23(5):139-140.
浅析中职学校体育卫生教育的特点 篇4
1. 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1.1 骨骼
青春期骨骼、脊柱、盆骨、长骨的生长发育都与正确的姿势有密切的关系,正确姿势由于内部器官的正常发育有关。体育锻炼可以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并促进血液循环,骨细胞可以获得充分的营养,有效的促进骨的生长,促使骨的结构改变,增强隔得负重和抗压能力。
1.2 肌肉
骨骼肌的发展是缓慢的,在达到峰值约30岁,根据不同时代的发展情况安排适当的体育活动。对低年级要强调课外休息的户外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应运动量的能力也逐渐提高,但仍需注意强度的合理安排。态的青少年做太大强度、长时间运动负荷是不合适的,因为那时的纵向生长的骨骼和肌肉,固定关节力量还比较薄弱,过重的负担会引起关节损伤和阻止骨生长。16——17岁是力量增长较好的时期,负载和成人接近但尚未成熟,尚未达到最大肌肉活动,因此不能进行最大负荷的练习。在肌肉的发展过程中大肌肉比小肌肉发达,所以青少年增强肌肉的活动,应随着年龄的增长促进小肌肉的运动。
1.3 机能方面
青少年的心脏工作能力还较差,血压较低,肺活量小,速度快,浅不均匀,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因此,在这个时候不适合大负荷训练,耐力和静力拉伸练习,用手臂支撑身体重量的运动和呼吸和动作都不适合长时间。
1.4 神经系统方面
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差,兴奋性强,抑制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易于分散,可塑性较大,容易形成条件反射,也容易消失,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耐力素质不稳定。因此不能以运动成绩作为青少年训练负荷的依据,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身体做培训计划的反应。可以以练习和强度较小的游戏交替进行,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切忌盲目追求成绩,对身体形成伤害.
2. 青春期男、女生发育特点
在青春期前,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小,青春期开始后区别会越来越大。由于女孩青春期较男孩大概早两年开始,女孩在体格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方面领先,但最后,无论形态发育,功能开发,男性优于女性。
2.1 身体形态方面
在身体形态方面,男生比女生的平均身高要高,肩宽,盆骨窄,下肢长;女性平均身高低于男生,肩窄,下肢短。男女各区分为三态,即男性为典型男性、一般男性和接近女性;女性分为典型女性、一般女性和接近男性。根据不同的身体形态,确定不同实践内容。
2.2 身体机能
从青春期开始,男性的肌肉力量渐渐超过女性,而且越来越明显。女性肺活量小,肺功能较差,心脏小于男性,血容量较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都较低。
2.3 女生生理期的体育锻炼
对于女生生理期能否进行体育锻炼的问题,要因人而异,对于月经期自我感觉良好,能够继续训练而且没有不良反应的可以继续参加体育锻炼,但仍然要避免剧烈的跑跳及增加负压的练习。可以安排较轻松的活动,比如慢跑、徒手操等。但对于平时身体较弱,月经反应明显,或有痛经问题的同学,在体育课上就要暂停体育练习,但需要轻微的活动,比如慢走,这样可以改善盆腔内血液循环,调整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以减轻症状。
对于学生运动员,应了解运动质量的变化,性能和月经规律。月经失调应考虑调整运动量过大或是运动时间过长。有些学生的训练,在月经期间表现为兴奋性升高,这种情况可能比平时的运动成绩好些,一般情况下还应坚持不在月经期做剧烈运动,尤其是激烈的竞赛日程。
3. 青少年心理特点
由于无论在身体形态和机能方面,男生都占有优势,所以青春期男生在速度、力量、耐力上都会优于女生。所以在安排体育练习的内容和方法上要有所区分,不能强求一致。要向学生适当讲解身体发育规律和现象,鼓励女生积极锻炼,正确对待,促进腹肌和骨盆肌的发展,使全身得到发展。另外青春期男生倾向于强烈的独立愿望,喜欢模仿成人,他们往往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活动量大,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对他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预防伤害事故,鼓励他们全面发展,避免过度迷恋比赛。
总之,体育课上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体育卫生方面的教育,多讲解体育锻炼方面的常识,以及对运动损伤和运动疾病的预防及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对学生多观察、多询问,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等,以保证体育的卫生监督。
摘要: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都有其年龄特征,男、女同学的生长发育也各趋于不同,利用好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会使体育锻炼呈现更好的效果,反之,如果没有控制好练习内容、强度以及手段,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发育,还有可能引起运动损伤等负面的问题。
关键词:青春期,生理,心理,体育锻炼,卫生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华忠.如何上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J].青海教育,2010,Z3.
[2]吴振.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1,04.
[3]左安池,李润梅.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1,06.
中职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 篇5
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二、先修课程:无
三、学时:68学时(其中活动课10学时)
四、课程概述
《幼儿我是想》是研究保护和增进幼儿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幼儿卫生学》是以幼儿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与教育、保育、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各种环境因素对幼儿健康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为制定卫生标准、提出卫生要求,采取相应的卫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幼儿卫生学》是幼儿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以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研究与幼儿健康有关的各种问题,为幼儿教育专业提供理论依据。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又与幼儿教育的其他学科一起,丰富了幼儿教育的内涵。
五、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幼儿卫生保健领域内存在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初步具备从事幼儿卫生保健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幼儿创设良好地发展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了解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应注意的生理卫生问题;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影响因素及调查研究评价方法;掌握幼儿心理保健的知识技能;掌握关于幼儿营养调配,预防疾病,病儿护理及意外事故急救等知识技能;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和教育观,正确处理幼儿教育保育过程中的各种卫生问题;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及社会保健服务的相关问题等。
六、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地讲述教材内容,阐明各知识点的关系,展示各章节的知识框架结构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讲解相关原理、理论,帮助学生排除理解问题时的障碍。
2、讨论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材料准备、陈述己见并讨论,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3、案例分析法:联系实际,从典型事例入手,启发学生思考,从中推演出一般原理。
4、实验法:进行实验室和幼儿园的现场实验与测查,以理解相关知识并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状况与环境的测查与评价技能。
5、实践操作法:对于幼儿卫生保健实践问题及相关技能进行操作训练和相互观摩,以解决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卫生保健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6、自学指导法:知道学生课外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并写出读书笔记,扩充学生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
七、实验见习实习:
1、幼儿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学习脉搏、近视及远视、血压、肺活量、听力、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能正确记录和评价。(2学时)
2、幼儿健康检查与评价:学习淋巴结、沙眼、龋齿、扁桃体、脊柱、扁平足的正确测量方法,并能正确的记录和评价; 掌握晨检的内容及方法。(1学时)
3、幼儿园膳食调查与评价:学习集体儿童膳食调查与评价的方法。(2学时)
4、幼儿意外伤害的处理、急救与疾病的护理:学习人体体温的测量方法;掌握冷热敷的处理方法; 学习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方法; 学习异物入体、外伤出血、及烫伤的处理方法。(1学时)
5、见习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3学时)
6、幼儿园环境测量与评价:学习测量幼儿椅子、桌子、床等各部分的尺寸,会计算并分析幼儿活动室的采光系数是否科学。(1学时)
八、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
教学要求:初步了解幼儿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意义;掌握幼儿卫生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重点:幼儿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内容 教学难点:幼儿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幼儿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二、学习幼儿卫生学的意义
三、幼儿卫生学的内容
四、幼儿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观察法
3、实验法
第一章
幼儿的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教学要求:了解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各功能活动规律,掌握相应的卫生保健要点和方法。
教学重点:幼儿身体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教学难点:大脑神经活动规律、人体血液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实验法 教学时数:15学时(其中活动课1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奇妙的人体
一、人体的基本形态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
1、细胞
2、组织
3、器官
4、系统
三、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
1、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2、人体的生理功能调节
第二节
幼儿各系统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一、运动系统
1、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2、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二、呼吸系统
1、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2、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三、循环系统
1、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2、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四、消化系统
1、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2、幼儿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五、排泄系统
1、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及卫生保健
2、幼儿皮肤的特点及卫生保健
六、内分泌系统
1、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2、幼儿内分泌系统的卫生保健
七、神经系统
1、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2、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八、感觉系统
1、幼儿眼的特点及卫生保健
2、幼儿耳的特点及卫生保健
第二章 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教学要求:理解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掌握幼儿身体健康的评价标准及方法;了解幼儿心理发展评价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幼儿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6学时(其中活动课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的生长发育
一、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
3、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4、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
5、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二、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
2、营养
3、生活制度
4、疾病
5、季节
6、体育锻炼
第二节
幼儿健康检查
一、健康检查的时间
二、健康检查的内容
三、生长发育的测量
1、生理形态指标
2、生理功能指标
第三节
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
一、评价指标
1、形态指标
2、生理指标
3、心理指标
二、评价标准
三、评价方法
1、百分位数评价法
2、等级评价法
3、指数评价法
4、综合评价法
5、幼儿心理发展评价
第三章 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卫生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及热能对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掌握集体幼儿膳食的特点及配制原则,能为幼儿编制食谱并计算、评价营养素的获得;了解幼儿园的膳食卫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幼儿园加强膳食管理、保证膳食质量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各种营养素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三种产热营养素的关系;幼儿园的膳食计划和评价
教学难点:蛋白质的价值评定及蛋白质互补;集体幼儿食谱的编制与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10学时(其中活动课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营养的基础知识
一、营养素与能量
1、营养素
2、幼儿对热能的需要
二、幼儿需要的营养素
1、蛋白质
2、脂肪
3、糖类
4、无机盐
5、维生素
6、水
第二节 幼儿膳食的配制及饮食卫生
一、幼儿的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二、幼儿膳食的特点
三、幼儿膳食的配制
1、科学性
2、多样性
3、季节性和经济性
4、增进食欲
5、清洁卫生
6、有利于消化
四、幼儿膳食的评价
1、膳食调查:现场观察
2、膳食评价
五、幼儿的饮食卫生
1、烹调的卫生要求
2、食物中毒及预防
第四章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 教学要求:学会观察并发现幼儿生病的特殊现象,具备对常见疾病一般症状的初步辨别能力,掌握对患病幼儿护理的基本能力;理解并掌握传染病的特征、发生和流行的环节及其预防措施;基本掌握托幼机构对传染病流行的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幼儿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及预防 教学难点:免疫和预防接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有关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2、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3、传染病的预防
4、免疫和预防接种
二、幼儿常见的传染病及预防
1、病毒性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乙脑、传染性肝炎、狂犬病
2、细菌性传染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痢疾、百日咳、猩红热、急性结膜炎、脓疱疮
3、寄生虫病 蛔虫病、蛲虫病
第二节 幼儿非传染性常见病及其预防
一、常见呼吸道疾病
1、上呼吸道感冒
2、气管炎、支气管炎
3、肺炎
4、扁桃体炎
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腹泻)
三、常见营养性疾病
1、缺铁性贫血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肥胖病
四、常见五官疾病
1、齿
2、近视
3、弱视
4、中耳炎
五、常见皮肤病(痱子)
第五章
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教学要求:了解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急救的基本知识,理解幼儿意外伤害产生的原因及幼儿园采用的防范措施,掌握幼儿意外伤害的种类及急救原则和技能。教学重点:幼儿意外伤害的种类及急救援者技能
教学难点: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方法、止血的方法 教学时数:7学时(其中活动课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预防
一、幼儿常见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
二、幼儿的安全教育
三、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 第二节 常用的护理技术
一、测体温
二、物理降温法
三、热敷法
四、喂药
五、滴药
1、滴眼药
2、滴鼻药
3、滴耳药
六、止鼻血
七、简易通便法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
一、如何判断病情的轻重
1、呼吸
2、脉搏
3、瞳孔
二、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理
1、小外伤
2、虫咬伤
3、异物入体
4、烧(烫)伤
5、扭伤与脱臼
6、中暑与冻伤
7、惊厥(中风)
8、骨折
9、触电
10、溺水
11、煤气中毒
12、误服中毒
13、昏厥
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健康 教学要求:理解幼儿心理健康标志;掌握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极其预防措施;掌握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幼儿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 教学重点: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及预防
教学难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幼儿心理问题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一、动作发展正常
二、智力发展正常
三、具有良好情绪特征
四、人际关系融洽
五、性格特征良好
六、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第二节 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幼儿心理卫生问题的鉴别
二、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表现及矫正
1、幼儿期恐惧
2、幼儿强迫症
3、夜惊
4、梦游
5、遗尿症
6、神经性呕吐
7、多动症
8、攻击性行为
9、学习障碍
10、口吃
11、习惯性性阴部摩擦
12、选择性缄默症
13、孤独症(小儿自闭症)第三节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因素
2、心理因素
3、社会因素
二、幼儿心理卫生的原则
1、预防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指导性原则
4、整体性原则
三、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
1、改善环境
2、开展心理咨询
3、加强保健措施,促进健康
4、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七章 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 教学要求:理解托幼机构的各种卫生保健制度意义及要求;掌握合理组织和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的卫生学依据,并据此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托幼机构的各项保育、教育活动。教学难点:幼儿园生活制度的内容及要求、晨检和全日观察的内容和方法、消毒制度 教学难点:制定生活制度的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7学时(其中活动课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幼儿的生活制度
一、制定生活制度的意义
二、制定生活制度的原则
1、根据幼儿年龄和体质安排
2、根据幼儿各器官、系统活动规律安排
3、注意动静结合
4、结合季节做适当的调整
5、根据家长工作需要
三、幼儿日常生活制度的内容及要求
1、幼儿学年生活制度的内容及要求
2、幼儿周生活制度的内容及要求
3、幼儿一日生活制度的内容及要求
四、幼儿园生活作息制度举例
第二节 幼儿园常见的其它卫生保健制度
一、健康检查制度
1、幼儿的健康检查
2、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
二、膳食管理制度
1、幼儿的膳食制度
2、厨房的管理制度
三、隔离制度
四、消毒制度
五、预防接种制度
六、体格锻炼制度
1、阳光浴
2、空气浴
3、冷水浴
七、环境卫生制度和幼儿个人卫生制度
八、安全制度
第八章 幼儿园的环境卫生 教学要求:理解幼儿园环境卫生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了解幼儿园环境的构成与卫生要求;掌握托幼机构房舍、常用设施设备与用具的卫生要求;初步掌握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构成要素与创设要点。
教学重点:房舍、教玩具的卫生
教学难点:房舍内的通风、采暖和采光照明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时间:6学时(其中活动课1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建筑卫生
一、园址的选择
二、园内布局的要求
1、主体建筑
2、附属建筑
3、活动场地
4、绿化带
三、幼儿园房舍卫生要求
1、活动室的卫生要求
2、卧室的卫生要求
3、盥洗室和厕所的卫生要求 第二节 幼儿园用具设备卫生
一、玩具卫生
二、书籍卫生
三、文具卫生
四、黑板卫生
五、电视卫生
六、座椅卫生
七、其它家具卫生
第三节 幼儿园心理环境卫生的创设
一、重视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质环境
二、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三、树立良好地幼儿群体,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
卫生中职学校 篇6
关键词:食品营养;食品卫生;教师;教学方法;学生
中国分类号:TS201.6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不再是单纯的生存需要,早已经发展成一种文化,人们的用餐意识初步改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合理膳食、营养膳食、健康膳食,这也对我们酒店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食品营养与卫生》作为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无论是在教材安排、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课程特点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实用价值,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它在增强国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程包含了两方面内容,营养品和食品卫生学。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与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科学。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3、教学反思
3.1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
进入21世纪,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科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膳食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出现了许多营养相关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患病率迅速上升,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其次,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更新,加之环境污染严重,从"苏丹红"的警示,到"三聚氰胺"的恐慌,再到"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出现了许多新的食品安全问题。最后,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分子生物学技术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如何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食品营养与卫生领域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面对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方法和新问题,面对人们对食品提出的新要求,我们现在原有的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体系和教学框架已经明显落后和陈旧,教材更新换代速度慢,很多年沿用一本教材,老师上课多年沿用一套教案,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教学内容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否先进和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3.2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和技能
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课教学内容多以理论为主,这就导致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容易照搬课本,单单是老师的"教"与学生机械的"学",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沉闷缺乏趣味。学生的思維也仅仅是围绕着书本,仅仅是掌握了书本知识,虽然能够学校很多专业知识,但是很难应用于实践。久而久之,不仅老师上课缺乏动力和激情,更重要的是,学生也不会重视该门课程,教学效果能难得到保证。
3.3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
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中招考试的失败者,在初中时期也往往被冠以差生的名号,很多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都非常有限,而且也养成了许多不好的学习习惯。加之刚才我们提到的教条死板的教学方式,很显然,我们现在的教学还停留在学生被动接受的阶段,我们的学生没有机会,当然也没有能力去自主探究,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毕业工作后很难把所学的内容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面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也很难有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们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面临的问题,更应该是我们学校教育,我们所有的课程和老师应当考虑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作为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是非常迫切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解决的。
4、教学建议
4.1关注发展,与时俱进
首先,在教材的选取上,可以让任课老师根据自己对本学科的发展和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了解来选取教材,尽量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同时符合中等职业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其次,在教学环节,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应该多关注食品营养、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方面出现的新的法规、政策,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出现的新问题。并且在上课时及时的把这些内容充实到课堂上去,做到以书本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为主线,适当的补充新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时我们的教学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
4.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程讲授水平
教师是实施一门课程的主体,也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教师本身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新方法的尝试,摸索出真正适合我们中职学生的,符合教学规律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味的讲解和灌输很难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适当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情境,向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专题,例如,中职生常见的营养缺乏症有哪些?为什么发芽的土豆不能吃?有哪些食品搭配的禁忌?等等,学生也可以发现并提出更多自己关心的食品营养与安全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作为中职学校,《食品营养与卫生》是我们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绝大多数学校实验设备不足,这就使在我们的实验环节收到了很大限制。根据我们的专业需要和学生培养的目标和反向,我认为可以开展一些参观活动,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到生产车间、检验车间等进行实地参观,包括啤酒生产厂、肉制品加工厂、奶制品加工厂等。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学习来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学习,使理论知识能够鲜活地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体现。
4.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如何学习和老师如何教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这一点和我们再4.2中提到的内容一脉相承,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调查研究,归纳总结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把学生从只注重记忆知识结论的传统学习模式引向注重探究问题所需要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来。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学习不仅是知识,更是如何去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在离开学校以后,没有了老师的讲授和指导仍然能够自己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
5、总结
卫生中职学校 篇7
关键词:中职,医疗服务信息化,医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
医疗服务信息化是国际卫生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正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金卫工程”的实施, 我国的医院正在往医疗服务信息化努力并大力发展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医疗服务信息化提高了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 我国的大部分医院已经实现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 条件较好的大型医院已经实现了全院信息化管理, 全院信息化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全院信息化指医院建设有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一般由管理信息系统 (HIS) 、临床信息系统 (CIS) 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三个方面组成 (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到, 信息技术是医院信息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医护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更好的使用医院信息系统。
二、中职卫生类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必然性
现在大部分的中职卫生类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仅包含计算机软件硬件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内容, 而随着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日益完善, 医疗卫生行业还需要的是也掌握医学信息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卫生类学生来说, 不仅仅要学好医学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 熟练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因此, 为了适应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的迫切要求, 学校必须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 针对卫生类学生, 重新制定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调整教学内容, 精选教材,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使学生学到扎实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具备实用的医学信息技术能力。
三、医学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设计
3.1课程设置的设计思路
信息技术就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中职信息技术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面向市场, 面向社会, 理论和实践性相互结合,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 加强学生的持续发展, 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中职卫生类的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要让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具备实用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能力, 特别还要根据学生以后的岗位需要,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掌握相关医院信息系统的相关操作知识。
3.2基于岗位需求, 深入研究, 精选教材,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卫生部在印发的《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所以学校在教材上应该选择紧跟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在笔者对医学岗位进行充分的调研后, 笔者认为教材可以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卫生信息技术基础》, 主编刘艳梅, 该教材上篇是信息技术基础, 下篇是卫生信息学应用基础。上篇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 下篇是医药卫生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上、下两篇均是典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重在操作。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中职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卫生类学生的工作岗位特点, 主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可对原有的课程标准进行重心调整, 整合相关医学信息知识, 制定如表1所示的教学内容。全学期18个教学周设计, 两学期上课, 第一学期每周3学时排课, 第二学期每周3学时排课。《信息技术基础》56学时, 《医学信息》32学时, 共88学时。
3.3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的实际工作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授课中可以采用传统举例法、对比法、图解法, 也可以采用以实践为主的问题驱动法, 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 (1) 举例法。例如在学生学习word文字格式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看通过样例来让他们对格式有表象的认识。 (2) 问题驱动法。问题驱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前设计好课程开始时的一些先导问题, 这些问题尽量覆盖了课程内容的重点或者难点, 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我探究, 摸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3)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把医疗卫生行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 交给学生研究分析,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要让每一案例尽量覆盖教学内容操作技能要求, 并且明确提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提供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多操作技能方法, 而且, 通过案例涵盖的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满足课程改革需要
课程改革的关键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而中职卫生类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多为计算机专业毕业, 大多对医学信息技术了解不够, 因此要想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医学信息技术这方面的知识。面对新的形式和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除了加强学习本专业的学习外, 还应该去医院或其他医疗行业单位进行学习, 了解医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结出现今医疗卫生行业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 把课本的理论转换成创新实践, 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领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卫生中职学校 篇8
关键词:中职卫生学校,化学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中职卫生学校化学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基础差、教学内容多、教学内容难、教学学时少、教学效果不理想等诸多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化学教学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在教材处理、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进而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在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 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差而教学内容偏多、偏难
目前中职卫生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 不少学生连最基本的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不会写, 再加上教材内容偏多、偏难, 使他们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对所学内容不能理解, 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1.2 教学方法单调, 学生学习兴趣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
目前化学教学依然以讲授为主, 因授课内容多, 课时少, 导致“满堂灌”现象严重, 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昏昏欲睡、思想不集中等现象严重, 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因此大受影响, 难免会影响教学质量。
1.3 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方法比较单一, 不及格现象普遍
现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以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为主, 而学生的平日学习情况为辅。这种评价体系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平日不努力, 到考试时死记硬背, 所学知识不扎实且动手能力差, 达不到教学目标。
2 解决的措施
2.1 调整教学内容
2.1.1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 既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 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中职卫校学生因化学基础差异较大, 比较适合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是新生入学后首先进行摸底考试, 了解学生的化学基础, 进行分层教学。拿出一定的时间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初中化学知识的补习, 使这部分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 树立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
2.1.2 降低难度
课堂教学难度的调控, 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难度过高, 学生不易理解, 学习主动性受挫。我们针对目前中职卫校学生的能力水平, 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 适当删减教材中部分过难的、与专业不相关的内容, 如无机化学原子结构部分、有机化学杂化理论部分等, 而对必修的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细化、分解, 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及其身心发展规律, 将教学编排顺序和内容做适当调整, 使教学内容和知识的逻辑顺序相符合, 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让学生的学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便于其接受和掌握化学知识。
2.2 改革教学方法
2.2.1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转换思维模式等方面有着诸多优势。化学课上引入多媒体课件, 可以通过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化静为动, 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改“灌输式”为“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进行,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2.2 增加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不同于其他实验, 它是由教师进行表演和操作的实验, 它能给学生以生动、鲜明、直观而又深刻的印象, 并在此基础上, 经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加工过程, 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而教材中演示实验内容很少, 理论课和实验课过于分离。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充分准备、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增加演示实验, 甚至有时可以在教师监督指导下, 由学生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有利于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
2.2.3 实验和理论同时进行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及实验技能,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安排上一般是先讲理论后做实验, 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保证每一章节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但这种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不利于分散和化解教学的难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把理论与实验结合比较多的内容安排在实验室中授课, 让学生边学边做, 使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这样可以降低教学难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突出“做中学”和“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如在讲授无机化学中的卤族元素、氧族元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分析化学中的分析天平的使用、常用容量仪器的使用等均可采用这种形式。
2.3 改变评价方式
卫生中职学校 篇9
1 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新生入学礼仪培训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几年来, 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决定加快发展中职教育, 因此, 中职学校招生条件被放宽, 大量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进入中职卫生学校就读, 且绝大部分人选择了护理专业。而护理专业工作需要从业者有较强的自律性, 所以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侧重这一点。通过对护理专业新生进行礼仪培训, 可以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逐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1.2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南丁格尔曾说:“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 是真善美的化身。”人有礼则雅, 礼仪是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美, 护理是与人打交道的活动, 这就说明了护士必须学好、用好礼仪[1]。护理学生是护理行业的接班人, 在入学初期, 让学生接触礼仪、学习礼仪, 在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注意礼仪、使用礼仪, 可以及早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培养新生间的感情
刚入学的中职生离开熟悉的初中教师和同学进入新的学校, 认识新的教师和同学, 适应新的环境, 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进行礼仪培训时, 会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 增加新生之间的互动, 从而培养新生之间的感情, 消除新生之间的陌生感, 让他们尽快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
2 礼仪培训模式
2.1 培训前的准备
2.1.1 招募礼仪队队员礼仪队是我校十大优秀社团之一, 也是每年进行新生礼仪培训的主要力量, 主要参与学校各种颁奖典礼及一些活动的礼仪、迎宾工作, 由学校团委直接管理, 还有专业礼仪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每一年新生入学后, 礼仪队都会招募新队员, 以补充因老队员外出实习或毕业而产生的空缺, 与此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队员招募以自愿为原则, 对身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个人形象、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 层层选拔后挑选出德才兼备、形象靓丽、气质高雅的学生作为礼仪队队员。
2.1.2加强礼仪培训“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为了让礼仪队队员在各种活动及新生礼仪培训中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礼仪到位, 礼仪队队员除了要学习护理礼仪课程之外, 还需进行课外培训。培训以教师指导、老队员带新队员的方式进行。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仪容礼仪、基本行为礼仪 (站姿、坐姿、行姿、蹲姿、鞠躬、握手、指引姿势等) 、言谈礼仪、校园礼仪、接待礼仪等。
2.1.3挑选新生礼仪培训员每一年的新生礼仪培训都是采用礼仪教师对礼仪队队员集中进行指导, 然后礼仪队队员再对新生进行具体培训的方式。因此, 必须从礼仪队中选出优秀的队员担任培训员, 以保证新生礼仪培训时能够不怯场, 很好地完成培训任务。笔者在选拔培训员时, 主要根据队员在参加活动及日常训练中的表现, 挑选出礼仪基本功好、心理素质过硬、责任心及沟通能力强的队员。
2.2 新生礼仪培训方法
2.2.1 按需分配礼仪培训员在分配礼仪培训员时, 笔者主要从班级人数及有无男生这两方面来考虑。班级人数70 人以下的, 安排一名培训员;班级人数70 人以上或者有男生的, 安排两名培训员, 以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完成。
2.2.2 培训时间、地点安排按照近几年来的惯例, 学校都会提前10 天左右开学, 并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礼仪培训在入学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进行, 由礼仪培训员带领护理班的新生在校园操场或者树阴下进行培训。
2.2.3 培训内容培训的内容有仪容礼仪、基本行为礼仪 (站姿、坐姿、行姿、蹲姿、鞠躬、握手、指引姿势等) 、言谈礼仪、校园礼仪等。
2.2.4 培训过程仪容礼仪一般是指人的外貌或容貌[2]。在此培训中, 主要从面部礼仪及头饰礼仪两方面入手。面部礼仪包括面部仪容及面部表情。礼仪培训员以身作则, 将头发梳成发髻或扎成束, 面部整洁, 着礼仪队队服。培训时面带微笑, 要求女生不能披头散发, 前不遮眉, 后不过肩, 头发较长者必须将头发梳成发髻或扎成束, 不宜佩戴夸张发饰;男生头发长短合适, 干净清爽。在此环节中, 注重微笑的练习, 因为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练习微笑时主要采用“e微笑练习法”, 即让新生面对面站立, 发英文字母e的音, 微笑表情要自然, 目光要柔和。面对面站立可让学生互相观察, 休息时互相进行评价, 培训时改正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俗话说“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这是对一个人行为举止的基本要求[2]。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直接反映人的内在素养, 也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要想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 就要求每一个人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举止, 从最基本的站、坐、行、蹲、鞠躬、握手、正确指引等做起。每一种姿态都由培训员讲解并示范后, 学生经过集体、分组或情景模拟的方式练习。如在练习鞠躬、正确指引等姿态时, 可以设置病人就诊、导医导诊的情景进行练习。在此情景中, 需要一部分新生扮演病人, 另外一部分新生扮演导医护士。病人来就诊时, 导医护士应向病人鞠躬问好, 热情回答病人的问题及以正确的指引姿势引导病人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当情景表演完毕, 新生互换角色继续练习, 寓学于乐, 提高新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对每一种姿势, 每一位新生都要反复规范练习, 培训员对错误的姿势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 使新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态礼仪。
校园礼仪的内容有尊师礼仪、同学间礼仪、课堂礼仪、集会礼仪、就餐礼仪等。笔者将校园礼仪及言谈礼仪内容整理并印刷, 发到每一位新生手上, 让其仔细阅读并将内容贯穿于行为礼仪的培训中, 成为文明礼貌的护理专业新生。
3 培训效果
3.1 新生言谈举止注意文明礼貌
经过培训, 绝大部分的护理专业新生能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 交谈时使用文明用语, 排队整齐有序, 上课端正坐姿, 切实做到了“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3.2 增进新生间的感情
刚入学的新生来自不同的地方, 有很多是第一次离开家住校, 这时候特别需要有新的朋友。在培训中, 新生之间互动活跃, 这些细节加深了新生彼此之间的了解, 也增进了新生之间的感情, 稳定了新生的情绪, 使得他们能够逐渐适应新学校的生活。
3.3 实训课展现职业风采, 注重人文关怀
入学时的礼仪培训增强了护理专业学生的礼仪意识, 形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在上专业实训课时, 学生都能按照实验室的学生礼仪、行为规范标准要求自己。在实训过程中, 注重与“病人”的沟通, 态度主动热情、语言文明礼貌, 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为日后的护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 懂礼仪、用礼仪是一名合格的现代护士必备的条件。对护理专业新生进行礼仪培训, 可使护理新生了解礼仪知识, 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 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为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晶.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6.
卫生中职学校 篇10
1 调整教学内容
1.1 根据职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卫生类中职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站立型工作。站立型工作对下肢的力量与耐力, 对曲肌、伸肌的协调和平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而且从事该工种易疲劳, 影响下肢的回心血流。因此, 在体育内容的选择上应偏重于发展下肢力量、耐力的练习, 同时应增加预防职业病的知识与技能[1]。
具体来说, 各个专业又有所区别:护理专业是与病人接触最多, 对礼仪、形象都有较高的要求, 应增加美体运动。例如形体训练、礼仪训练、健美操、瑜伽等项目。口腔工艺专业对从业者手臂、手指、腕关节的灵活性有较高的要求, 应开设羽毛球, 乒乓球等项目。药剂专业对身体的耐力素质要求较高, 可开展篮球, 排球等项目。
卫生类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一般都将从事基础医疗服务行业, 这就要求其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而且要有一定的科学锻炼技能以及体育康复知识。针对这一点, 应开设必要的体育保健理论课程和传统健身保健课。例如: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
1.2 逐渐渗透体育理论知识
体育理论知识一般都比较枯燥乏味, 学生不愿意学习。而且体育教师往往忽视了体育知识的传授, 只注重体育技能的培训。长此以往, 就会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要讲究逐渐渗透,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相应的体育知识。首先, 在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 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 而且要做到简化易懂。例如上球类课时, 可介绍比赛规则;学习中长跑时, 可介绍“极点”现象和“第二次呼吸”。其次, 利用每节课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 简单、有计划地把一些体育常识介绍给学生。例如奥林匹克运动、各项运动的发展史、运动损伤的处理等。
1.3 增加趣味性体育项目
由于多数中职学校的体育课都是室外教学, 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遇到恶劣天气, 很多教师会安排学生上自习课。体育教师应充分地利用恶劣天气时的体育课, 在这个时间段安排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另外可以安排体育智力游戏项目, 例如棋牌类项目, 开展棋牌类课程,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自选项目, 还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作出相应的指导, 在培养学生兴趣、训练技能的同时, 陶冶学生的情操。
1.4 开设新型体育运动项目
由于传统体育教学多以竞技运动为主, 使得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要改变这样的局面, 教师除了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外, 还要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进行创新。根据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 可让大众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民族民俗体育及新兴体育走进中职学校的体育课堂, 满足学生的需要[2]。体育教师应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 系统地学习一些新型体育运动项目, 这样更有利于对新型运动项目的教学和推广, 更有利于学生科学健身。
1.5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其他专业知识
卫生类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在教学组织和安排上, 可以让其他专业课的内容适当走入课堂。例如, 外科护理学中的伤员搬运, 可以安排在体育游戏的搬重物中进行练习。这样的安排, 不仅使学生复习了外科护理学知识, 又锻炼了力量, 同时娱乐了身心。在做力量练习时, 体育教师应适时提及相对应的肌肉名称以及肌肉的练习方法, 这样不仅复习了解剖学知识, 同时传授了肌肉的锻炼方法,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护士专业的形体教学, 应紧扣护士礼仪的要求, 和护理礼仪课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2 改进教学方法
一些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时代体育教学的需要, 体育教师应积极尝试,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的农村教育相对落后于城市教育, 造成中职学校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参差不齐, 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采用分层次教学。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以解决教学中能力好的学生“吃不饱”, 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了”的弊病。
(1)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分层。对教学层次的划分主要依据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及接受知识的能力, 同时还要考虑到其心理发展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 把学生分成相应的练习小组, 或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能力和技术水平, 自己选择练习项目和难度[3]。
(2) 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组的技术技能水平, 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要采用层次名称隐性法, 这样能避免学生心理上的消极因素, 鼓励学生向另一个层次转化。
(3) 设计不同的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设计相应的评价体系, 其关键是以学生的进步程度为考核尺度。
3 改革教学评价
教学改革是一系列活动,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设定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适宜的教学评价会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下面介绍几种比较有效的评价方法。
3.1 巧用即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是指在体育上课过程中, 教师或学生用简洁、针对性的语言对学生和同伴的表现进行表述[4]。在上课的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给出的积极评价尤为重要。学生会在教师的“很好”、“真聪明”、“太棒了”的言语中得到鼓励。
3.2 有效利用平时成绩评价体系
卫生类中职学校女生比男生比例大。由于青春期发育以及女性的一些生理心理特点, 很多女生不喜欢运动。针对这个现象, 体育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兴趣上下工夫。同时可以根据趋利避害原则, 利用平时考核, 来激励学生在体育课上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例如, 只要能熟练掌握当堂课教学内容的学生都能得到一个“小星星”, “小星星”将来汇集成本学期的平时成绩。这种评价体系, 增大了平时成绩的比例。
参考文献
[1]苏学武, 李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探索[J].体育教学, 2006 (2) :7.
[2]袁冲.试论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J].体育教学, 2005 (2) :12.
[3]孙英俊.农村职高体育与健康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体育教学, 2008 (7) :40.
卫生中职学校 篇11
关键词:中职;卫生类;班主任;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班级为基本管理单位的,每个班级安排一名班主任,大部分班主任除了要进行教学工作外,还要进行班级学生的管理工作。班主任要维持班级的正常秩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等,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是由班主任直接决定的。中职卫生类学校主要是针对医药卫生行业的,其中设置了许多和医药卫生有关的专业,比如护理、助产、药剂、医学检验等。在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同样起到关键的作用,中职卫生类学校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班主任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要针对这些特点。下面结合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说一说中职卫生类学校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式单一。卫生类是中职学校中的传统项目,一般的中职卫生类学校都有着较长的办学历史,办学历史长使这些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和教学经验,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班主任管理工作方式的单一化。许多中职卫生类学校要求班主任通过严厉的方式治班,学生在班主任的高压下学习和生活,这种班主任管理方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个性压抑,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班级的凝聚力不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班主任管理松弛,致使班级形成不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班级纪律不好,这种管理方式也影响了中职卫生类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忽视学生心理。中职卫生类学校录取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的热情不高,这些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没有职业意识,不愿意主动地学习专业技能。中职卫生类学校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女生比较多,女生的情绪较容易波动,管理难度大。许多中职卫生类学校的班主任進行班级管理时不注意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对于所有的学生采取相同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方式,比如,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时,往往采用宣读违纪处分的条律和规定,学生违反了纪律,通过扣除常规积分来处理,这些因素导致了班级管理效果较差,学生无法从内心认同班集体。
3、职业导向不足。中职卫生类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普通医药卫生人才,中职卫生类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的培养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但是常常被班主任所忽视。许多中职卫生类学校的班主任只注意对班级纪律的管理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督促,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二、班主任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采用形式多样的管理方式。形式多样的管理方式可以为班级带来活力,保证管理的效率。有些学生自觉性较差,需要班主任对其严格要求,才能保证其在学习中用心投入,班主任对这些学习应该尽量严格要求。有些学生在压力下会产生不好的心理状态,班主任可以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进行管理,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其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有些学生由于遇到一些问题而产生自暴自弃的现象,班主任应该了解学生的问题产生原因,和学生多交谈、多疏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对于全班的管理,班主任可以利用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的方式。集中教育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进行,每一次班会根据班级的需要选择一个主题,个别教育可以通过和学生单独谈心进行。总之,多样的管理和教育方式能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2、利用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中职学生的年龄在十六周岁到十九周岁之间,这个年龄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叛逆,心理状态也不稳定,而且中职卫生类学校女生较多,这种现象尤其突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应该学习心理学有关知识,在工作中利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指导。在平时工作中班主任应该细心地观察学生,和学生多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管理工作中,通过心理疏导来解决学生的问题。总之,利用学生的心理进行管理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3、引导形成明确的职业目标。许多中职学生不喜欢学习,经常做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原因是由于其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造成的。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时间,教学时间以及平时管理时间渗透职业意识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将来工作的作用,自己将来可能从事什么工作,现在应该作哪些必要的准备。学生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后,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会提高,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业会更加容易,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卫生类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班主任能够不断地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做到细心、用心,并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文韬.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05;
[2] 孙宪萍.试论新背景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3] 陈丹丹.浅谈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07;
[4] 蔡玉娜.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7,03.
卫生中职学校 篇12
1 我校开展工学结合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教学理念陈旧
1.1.1 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教育单纯从教学需要出发, 注重理论教学, 侧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只考虑如何把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 忽视学生个人爱好和专业需求,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1.2 偏重本学科教学, 忽视专业体系的整体性
任何一个专业、一门课程都不可能孤立存在, 都应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有些教师没有从专业角度看待本学科, 在教学中很少进行学科间交叉、渗透和联系, 致使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1.1.3只注重理论考试成绩, 技能训练流于形式教师和学生都忽视操作技能训练。学生普遍认为只要考高分就行, 教师则不重视实验课。此外, 实验仪器和设备投入不足, 致使技能训练流于形式。传统的教育理念导致重理论、轻实践, 重讲解、轻训练, 重成绩、轻能力[1]。
1.2 教学和管理模式单一
中职卫生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需求,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而我国职业教育沿用传统教育模式, 采用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主角, 学生是配角。在教学方法上, 采用以课堂为主的封闭式教学, 教师很少参与生产实践, 致使理论教学脱离实践。此外, 面对开展工学结合教育时, 往往因缺乏经验、工作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足, 而难以彻底改变固有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1.3 实践基地不健全
工学结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远远滞后于学校的发展。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专业设置发生变化, 原有的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已不能满足现有专业和招生规模的需要。工学结合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关系到各方利益, 需要社会各界相互配合, 特别是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才能顺利进行。由于学生素质普遍下滑和数量的增加, 给合作单位增加了管理难度, 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另外, 合作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自身建设也直接影响到工学结合教育的稳定发展, 甚至影响到学生学习和专业设置。
1.4 专业课程设置落后
传统中专教育课程设置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缺乏面向生产一线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致不能适应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因此, 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需进行较大调整。
1.5 缺乏“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工学结合教育成功的保证。多年来, 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 很少去临床或生产一线接受锻炼;部分专业课教师虽取得了双师证书, 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 但动手能力不强, 专业知识老化, 不擅长操作新型仪器设备。
2 对策
2.1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只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才能解决当前工学结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摒弃传统教育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把学生的专业需求和社会需要当作教学重点,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教书, 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 要求教师既要通晓本专业知识, 又要精于某种或几种实践技能;要努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2.2 实施新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2.2.1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随着校企结合专业开发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以及校内外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建立, 我校在借鉴、吸收多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逐步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3]。利用学校、企业、医院的资源组织教学, 让学生分别在学校、企业或医院完成理论和实践学习。通过一年的学习,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或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并为企业或医院提供了择优录用毕业生的机会, 为学生开拓了就业空间, 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零试用期”[3], 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2.2.2采用订单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拓展办学模式, 广泛开展工学结合教育, 我校采取订单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先后与多家医院及香港口腔器材公司、广州伊丽莎白美容连锁机构、广州宏光经络健身连锁机构、中山中智连锁药店、药品生产企业等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 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为他们输送了大批人才, 实现了与岗位职业“零距离”的培养目标, 顺应了市场变化, 满足了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合作, 通过工学结合方式分别在学校和医院、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 并定期邀请医院或生产一线的专家、能手来校传授经验。学生毕业后, 用人单位根据学生表现择优录用。通过工学结合教育, 扩大了学校办学规模, 提高了学校教学效果和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深受医院、企业和毕业生的欢迎, 达到了“多赢”的效果[4]。
2.3 开展工学结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2.3.1 成立实训中心, 建立学校模拟实训基地
学校十分注重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先后制订了基地建设规划、学生实训管理制度、设备及行业技术标准等, 成立了学校实训中心, 建设各专业实验、实训室36个, 实验动物房1个。基地建设和布局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原则。根据教学需要相继建立了模拟药房、模拟制药车间、模拟病房、中药标本馆和药用植物园等, 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验教学环境, 保证了各专业工学结合教学的需要。
2.3.2 大力开展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合作
多年来, 学校本着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 不断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步伐, 逐步建立了系统、完整、规范的校外实训基地。各合作单位均与学校紧密配合, 实行联合教学、统一管理的方式, 取得理想效果。为加强实训教学管理, 各实训基地均成立了专门机构, 下设办公室, 建立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宿舍等。设专职教员和管理人员, 负责教学、实习和日常管理。学校管理人员定期下实习基地检查学生实习、实训情况, 及时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从而有效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 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 学校不断加大对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 进一步提高各基地合作办学的积极性。目前, 学校实训基地初具规模, 有3所附属医院, 并与珠三角地区约90多家医药卫生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其中有10几家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2.4 优化工学结合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机制
在课程设置上, 要突出技能培养, 使学生有一技之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不能完全局限于课堂, 要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实践。与专业技能相差甚远或无关的基础文化课课时可适当减少, 并适当增加专业技能训练课课时。为此, 学校成立了由学校、主管部门领导, 企事业单位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对教学计划的制订、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问题进行论证, 保证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 形成了学校与合作单位共同参与专业建设与开发的运行机制。定期邀请合作单位专家来校共同协商培养目标, 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 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5]。根据医疗卫生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 我校在原有中药、药剂、护理、助产、中西医结合等几个专业的基础上, 又增设了中医美容、中医康复保健、英语护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技术、卫生保健、口腔工艺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其中, 中药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示范专业。
2.5 工学合作, 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为建设一支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 学校有目的、按计划安排一线教师到临床或生产一线挂职锻炼, 强化实践能力, 更新知识, 增长才干。其次, 青年教师有干劲和工作热情, 但缺少实践经验。为此, 学校与实训基地共同制订教师培训计划, 以老带新, 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提高, 成为合格的工学结合教育工作者。再次, 为全面提高工学结合教学效果, 挖掘实训基地教学潜力, 聘任各单位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 以充实学校教师队伍。他们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 可参与制订教学计划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建设与开发, 是学校实验教学的中坚力量, 还可承担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艾旭光.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创新[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7) :35~36.
[2]张继红.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保证高职教育健康发展[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7) :11~12.
[3]王庆.工学结合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7) :5~8.
[4]柯连安, 刘翠萍.加强产学研结合服务地区卫生事业[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9)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