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学专业案例教学

2024-05-09

非法学专业案例教学(通用10篇)

非法学专业案例教学 篇1

一、案例教学在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法律对于经济的引导与规范作用, 作为与经济联系最紧密的法律, 经济法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经济法课已经成为经济学专业、管理专业、文科以及理工科的专业基础课。同时, 在众多的职业资格考试, 如国家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师资格考试中, 经济法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由于法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法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在于提高学生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案例教学法对实现这一目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法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中, 通过分析和研究现相关案例, 解释成文法内容并推动成文法的发展与完善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与法学专业相比, 在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 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合于采用案例教学方式

由于经济法课在大部分非法学专业院校都是以专业基础课的形式设置的, 因此相对于其自身专业而言, 学生缺乏相应的兴趣点, 在课程学习上花费的精力也无法与法学专业的学生等同, 在重视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外, 很多学生感到法律条文比较枯燥, 学习起来很难找到条理。因此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 是经济法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案例教学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和概念具体化甚至生活化, 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法律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从而能够很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设置特点更为适合案例教学方法

作为专业基础课, 经济法的课程设置特点是课时少, 课程紧、知识量大是经济法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单纯采用讲授的方式显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而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容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吸收, 或者将案例提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准备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在课堂上只需要将不容易理解的知识讲授给学生, 并结合案例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介绍大量的信息, 使教学进度大大加快, 也会取得比传统的单纯讲授制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 案例教学方法更为适合非法学专业学生进行应用型学习

非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决定了其学习经济法的目的并不是掌握专业的法学理论或者培养法律操作能力, 他们的学习目的更有实用性———通过所学到的法律知识为自己的专业服务。比如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事前防范交易风险, 规范经营, 出现纠纷了解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增强其法律意识。案例教学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个目的。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 学生既掌握了法律的基本原理, 又能够了解如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防范相关的风险, 培养学生在不确定的状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并可以大大开拓他们的视野。

在案例讨论中, 学生组成相应的小组, 互相评论, 并且在公众场合进行发言和辩论, 学生的沟通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这些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的影响应当远比学习单纯的法律知识更为深远。

很多非法学专业的学生由于要参加各种资格考试, 因此他们对经济法课的学习还带有一定的应试性质, 这些学生往往已经在自我认真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法律原理, 他们更希望能够从课堂上进行更多的案例分析, 了解案例分析的方法, 从而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案例教学非常适应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的教学特点, 但如果采用不当, 也会出现大量的问题。

(一) 教学需求的差异性与教学案例内容的雷同性出现矛盾

非法学专业学生由于专业背景不同, 其对案例教学的需求呈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求案例内容相对简单, 以理解各类法律条文为主, 也同时适应其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需求,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希望案例内容相对灵活, 以真实案例为主, 讨论的空间比较大,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则要求案例应更多结合贸易实务操作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法律问题。如果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案例, 不仅学生会感到针对性差, 难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应当说, 在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中, 对学生案例教学需求呈现出的差异性特点增大了教学的难度。如果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忽视了不同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 相同的教案轮流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 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的差异性, 从而无法达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另外, 由于案例教学法律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不少法律专业院校都编写有专门的经济法案例教材。这些案例也被许多教师在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中进行使用, 但必须注意的是, 由于这些案例汇编的教学对象是法学专业学生, 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法律知识水平与其具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直接使用, 学生会感到法律专业性过强, 难以理解, 往往无法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二) 忽视“判例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方法之间的差异性

我国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最初来源于英、美国家的判例教学法。判例教学法是一种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 由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在判例教学法中, 教师上课不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 而是直接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 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 学生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判例教学法的操作具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 英、美、法系国家遵循先例的原则以及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法律教育的目的都为这种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属于大陆法系, 制定法一直是我国的主要来源, 法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知识的法律人才, 特别是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 了解法律法规的直接规定比让其从判例中思考再得出结论要更实际, 更有价值, 是如何应用现有的法律规定去预防和解决在管理、经济或者是相关行业中实际存在的法律风险与纠纷。这种法律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我们在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经济法教学中不能完全采用判例教学的方式, 单纯采用判例教学法既不现实, 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应用的思考

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一书中曾将教师教学的专业特点概括为:“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和不可复制性。”应当说, 非法学专业学生对经济法课的学习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充分地考虑到授课对象的特点, 利用案例教学方法的优势。

(一) 教师在选择案例方面应更加适应学生的专业需求

案例教学法是从案例入手, 并以案例为对象, 以有关法律为准绳, 经过分析研究, 最后得出结论, 因此案例是这一教学法的核心。案例选择是否恰当对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对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的案例教学中, 应注重从以下方面对案例进行选择:

1、选择针对教学对象专业特点的案例。

针对非法律院校学生在经济法学习中对案例教学所呈现的差异性特点, 教师必须不断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并针对这些需求采用不同的案例, 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2003年, 德国颁布了《法学教育改革法》, 这一法案的第7条指明了法学教育改革的目的:“教与学———应该使大学生对职业活动领域有所准备, 并按照每一学期的课程设置传授给他们这一领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方法, 以使其能够从事科学性或者是艺术性工作, 以及在一个自由的、民主的、福利德、法治国家中做出负责任的行为。”因此, 在案例选择上注重与学生自身的专业结合, 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法律知识相互衔接, 融会贯通。

2、尽量选择真实发生并相对容易理解和分析的案例。

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法律的理论知识不强, 他们更注重于实用性, 因此要求他们对于法律知识过于专业的案例分析是不现实的, 真实的并相对容易理解的案例可以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风险的了解并容易使他们运用已有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

3、尽量选择针对某一知识点的案例。

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的特点, 针对特点知识点的案例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原理、法律适用的方法和原则, 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 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应具备交叉学科的知识

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教师, 大多是从专业的法律院校毕业, 因此从思维方式以及教学方式上大都带有传统的法律专业教学特点, 但这种教学特点并不能完全适应非法学专业希望能够将法律的基本知识与自己的本专业知识结合的学习目的。

因此, 作为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的教师, 不仅应精通法律专业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了解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 如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等, 这样不仅在案例选择方面能够更适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同时还可以运用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案例, 使案例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应当说, 在法律课的案例教学中使用大量的非法律材料也是国外法律判例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20世纪20年代, 哥伦比亚大学的现实主义法学家尝试着将社会学法学运用到法学教育之中。法律作为社会科学, 可以从其他社会科学那里得到帮助, 这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先后开设了贸易法规、产业关系和商法。这些课程不是根据法律条文来组织材料, 而是根据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来组织材料。同时, 授课教师强调与他们的课程的一些非法律材料的关联性, 比如劳动法案例时常出现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材料。这些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从此, 美国的法学教育, 出现了不是学法律的教授在法学院执教的情况, 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完善了法学院学生的知识结构, 体现了美国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法学教育的特色。法学不再是一门可以自给自足的学科。”

(三) 充分认识案例教学的局限性, 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法之一, 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 但由于案例与案例之间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无法完全实现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特别是对于非法学专业而言, 由于其对经济法课的学习时间比较少, 基础的法律知识并不具备, 课前预习少, 同时由于是专业基础课, 因此大班集中上课的状况比较多, 案例讨论时只有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 而大部分学生则一言不发, 往往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的教学中, 不能取代和排斥其他教学法, 课堂的讲授、案例讨论和分析甚至举例说明都应当在非法学专业的教学中都应当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吕世伦, 付池斌.现实主义法律运动对美国现代法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法理网, 2004 (12) .

非法学专业案例教学 篇2

2013-03-12 14:12.cn

(1)忽视及缺乏对学生有关经济法应用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非法学类专业的经济法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经济法在很多非法学类专业中并非核心课程,所以很多专业队经济法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许多非法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没有提及经济法律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经济法时缺少法律实践活动,经济法律应用能力就很难提高。

(2)教学方式和手段与培养目标相背离

由于教授经济法的教师大多毕业于法律专业,所以大部分独立学院非法学类专业经济法的教学虽然有一些变革和创新,但主要还是沿袭了法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系统讲授为主,稍加些案例进行教学。目前的经济法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完全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二是根据教师和学生喜好跳跃式教学;三是对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多讲,内容多,案例也多;与学生联系不密切的少讲甚至不讲。这几种方式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学生没学到经济法知识,也没培养经济法律应用能力,与培养目标相背离。

(3)学生学习经济法的主动性不足

大部分学生学习经济法都是被动地来课堂听课,即使有学生发问,也是针对课堂上老师讲的某一个知识点问的相关问题,不会主动地思考老师即将要讲的内容跟生活或未来工作的相关度;或者不会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用经济法怎么去解释去思考。

独立学院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的对策

经济法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的关键是树立重兴趣、重创新、重实践的教学理念。

(一)经济法教学密切联系社会现实以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主动性

对于非法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法律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工具,重兴趣就是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加强师生的互动性和交流。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把法律看做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努力使经济法还原到社会现实之中。使法律的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经济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提高了。

要使经济法教学密切联系社会现实,需要创建并实时更新庞大的经济法案例库。对入选案例库的案例有一些要求:一是客观发生的案例,有确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实、矛盾和利益冲突、争议的解决程度及结果、社会评价等要素;二是要有一定的影响力,要在全国知名的媒体上进行过追踪报道;三是要在经济法发展历程中有转折性或决定性的影响;四是最好是最近三年发生的案例,除非是一些经典的案例不受三年的限制。有了这样的案例库,才有条件说能调动学生学习经济法的兴趣。

(二)运用范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学生对经济法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运用范例教学法,经常性的对学生布置一些跟课程有关的案例及案例分析或理论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演示。使学生能由点到面,并能够产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且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建立经济法律诊所和法律援助中心实现学生学习经济法的实践性

通过建立经济法律诊所和法律援助中心让学生感受到真实案例。经济法律诊所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件。学生通过办理真实的案件,可以切身了解案件的全部过程和细节,学习处理经济法律纠纷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和训练处理经济法律事务的能力。这样既学到了法律知识,也学到了社会知识,更学习到了解决法律问题的技巧。

法律援助中心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直接面向社会,为符合条件的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常见的有,在教师指导下,给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理诉讼。这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非法学专业案例教学 篇3

【关键词】非法学专业 法律课程教学 情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0-0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法律及其社会规范效应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一方面,要了解与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的基本法律常识,树立“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并且能够自觉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掌握与其所修习专业密切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拓展其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为将来走上相应的职业岗位打好法律知识基础。在向大学生普及基本法律常识的任务主要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承担的情况下,各专业再根据本专业的理论特点与知识结构,开设相关的法律课程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的教学目的

非法学专业开设法律课的目标不是培养律师、法官或检察官等法律职业者,而是使他们了解并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本专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的教学目的应突出其专业性和特殊性,强调课程内容必须与所学的专业领域密切相关。

1.1掌握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法律知识并运用法律知识为其专业领域服务。首先,了解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法律有哪些,法律对本专业领域影响的程度有多大,从而了解本行业所处的法律环境。其次,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领域内相关法律活动的具体要求,尽可能避免因法律文书的缺陷或法律知识的不全导致潜在的纠纷。

1.2强化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具体案例实务的能力。法学专业的法律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法律基础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其法律思维方式与法律推理能力,运用法律条文,原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将来并不从事法律职业,学习法律知识只是为了能够就某一现实问题或争议提供妥当的法律解决方案,所以,并不需要培养他们的法律推理技能。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的教学的功能主要体现为预防功能,即通过为学生提供相关法律信息,使他们对所从事职业将要面临的涉法问题有清楚的认识,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知识性教育,以传授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主。同时,还要告诫他们,将来从业时,一旦遇到重大复杂的法律情形时,应当及时地寻求和获得法律专业人士的建议与帮助。

2.当前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教学情况

虽然高校中非法学专业开设法律课程已相当普遍,但在有关其教学特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在课程内容和教材的选择上,大多照搬法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其次,在教师的配备上,对教师的选任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校法律专业师资力量缺乏,就由上思想道德修养公共课之类的老师承担。而各门法学都是专业性、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各院校应当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师应当提高专业能力水平,培养一批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再次,在教学方法上很多仍然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法研究,缺乏有特点的教学模式。

总体而言,非法学专业的法律课程教学往往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沦为专业课的附属,没有能够发挥其在特定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3.深化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的改革、构建法律课程教学

针对当前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教师配备不合理、学生多且以大班授课为主、课时少但法学内容多、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突出等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强化和提高教学效果:

3.1点面式的法律课程内容调整。通常为非法学专业开设的法律课程学时较少,如经济类学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通常只有32学时左右,但经济法的内容较为庞杂。教学时若面面俱到,则容易导致主次不分,使学生难以掌握,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若要详细讲解,则学时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筛选和编排,既照顾到教材的全面内容,又注重特定知识点的教学效果,做到点面结合。

3.2对比式的法律知识讲授。法学是一个逻辑体系很强的学科,各部门法之间有相应的内在联系。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是在不具备法学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孤立地学习法学中某一个方面的知识;他们的法律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相关法律课程的难度非常大。为便于非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法律课程的内容,可以在课程开始时适当讲解一下相关联的法学基本知识。如在讲授合同法的过程中,可以将民法的很多知识点结合起来对比讲授,这样一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既容易理解,又印象深刻。

3.3情境式的案例教学法。法律条文通常比较枯燥而死板,案例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准确运用法律条文、法律精神解决问题。在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应有所偏重: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使用案例教学旨在通过案例来加深或帮助学生对于所讲授法律规则的理解,认识到如果忽视或违背法律可能产生的实际后果,而不宜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为主。二为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在案例的选取上,尽可能创设其所学专业领域的法律事件情境,将法律放在该领域的专业背景中进行深入讲解。

3.4参观与观摩法。法律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学习起来比较抽象,法律课程的教学若只限于课堂讲授,不仅教学方法显得比较单一,而且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播放经典法律影片,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法律精神的理性之美,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通过举办模拟法庭大赛,让学生参与到法律审判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了解法庭审判的运作程序,同时锻炼他们运用法律进行思考和辩答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审判案例,让他们实地感受法庭氛围的庄严肃穆,体会法律的公正严明,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结语:列入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法律课程,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是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这些法律课程的作用,使学生系统化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并切实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是高校法律课程教师及理论工作者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我们要加大力度钻研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柯湘 《试析非法学专业法学基础教育课程之教学》,《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11月,第75页.

2.何自荣 《工科院校法学教育目标的定位和教学体系的优化》,《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11月,第139-140页.

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探讨 篇4

一、关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体例和内容的思考

在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体例设计和内容编排上, 笔者以为, 不能完全按照某些法学类经济法教材的体例安排和内容选用。教师应区分不同的授课对象因材施教, 即使使用的教材相同, 也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把握好不同的侧重点。即是说,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要因专业不同而异。

(一) 经济法教材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出版的各级各类经济法教材来看, 不管是体例的编排还是经济法律内容的选用, 都不尽相同, 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内容庞杂。笔者在给经济贸易专业学生讲授经济法课程中选用的经济法教材先后有: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的《经济法》, 杨紫煊、徐杰主编的《经济法学》, 李昌麒主编的《经济法学》, 漆多俊主编的《经济法学》。另外, 为教学的需要, 本人还持有其他多种经济法教科书。比较这些教材, 可以看出它们呈现出的种种特点:

一是经济法体例架构基本都包含了经济法总论、经济法主体、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 但彼此体例上还是存在差异。例如, 上述教材中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的《经济法》分为经济法总论、经济法主体、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杨紫煊、徐杰主编的《经济法学》分为经济法总论、经济组织法、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李昌麒主编的《经济法学》分为经济法的一般理论、经济法主体制度、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经济监管法律制度;漆多俊主编的《经济法学》分为总论、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宏观调控法。可见, 体例的略微差异反映出学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认识的大同小异性。

二是经济法内容的选择显现出极大的差异。表现为受“大经济法”观点的影响, 把许多民商法的内容纳入经济法的教材内容中。如杨紫煊、徐杰主编的《经济法学》之第二编经济组织法, 有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民商法法律制度。北京大学教授高程德在其所著《经济法》前言指出:“民法也可以说是经济法, 而且我认为是最基本的经济法。”[1]因此, 该《经济法》前六章是民法的内容, 其他经济法教科书也有类似的情况。当然, 这个“大经济法”观点在早年的经济法教材中表现得很明显, 随着经济法学的研究深入和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的共识, 近些年来法学专业经济法教材对此作了修正。

三是各种经济法教材对基本概念的定义表述不一。研究经济法的不同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个概念下定义。如什么是“经济法”, 不同的教材给出不同的定义: (1)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 (2)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国家意志预期目标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些表述不一的定义让学生感到困惑,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以评析, 引导学生理解。

(二) 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体例和内容编排构想

鉴于以上经济法教材体例和内容存在的现状, 在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中, 笔者的思考是:经济法既然是法律的一个独立部门法, 在教学中就应该保留经济法的特色和理论体系, 其体例应当由经济法总论、经济组织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等四个部分组成。在具体内容选用上,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 虽然从法学的角度说, 在经济法教学中应彻底消除“大经济法”观点的影响, 所有民商法的内容不应纳入经济法的教学内容中, 因为法学专业的学生通过民法、商法等部门法学习掌握系统的市场主体组织法 (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 和行为法 (如票据法、证券法) 。但是, 由于在非法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未必开设公司法、票据法等法律制度的课程, 而这些法律制度的了解与掌握对于学生来说, 无论是从学习经济法的角度还是学习经济管理或者贸易的角度来说, 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如果完全按照当前法学专业经济法教材的编排来授课, 无疑不适用非法学专业学生, 易造成学生理解知识上的困惑和所学课程之间的知识脱节。因此, 笔者在设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大纲中既注意到经济法是国家调整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围绕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的三个方面 (即调整经济主体的组织管理关系、经济主体在经济行为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来编排内容, 也顾及到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 把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票据法、贸易法等法律制度编排进去。当然, 囿于课时有限 (有72学时的, 有54学时的) , 相应地缩减经济法抽象理论的讲授, 如经济法的地位, 因为这些理论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不大。

对非法学专业经济法的教学体例和内容以及各章的先后顺序排列, 笔者以市场经济组织、经济行为和国家对经济行为的宏观调控为依据, 按照一定的逻辑性提出如下构想:第一编经济法总论, 分为三章:第一章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第二章经济法津关系;第三章经济法的责任制度和实施机制。第二编经济组织法, 分为两章:第四章企业法概述;第五章公司法。第三编市场规制法, 分为四章:第六章反垄断法;第七章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章产品质量法。第四编宏观调控法, 分为九章:第十章计划法;第十一章产业政策法;第十二章国有资产管理法;第十三章国家投资法;第十四章财政法;第十五章金融法;第十六章价格法;第十七章票据法;第十八章对外贸易法。

诚然, 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 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的条文一一介绍清楚, 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 有选择、有重点的加以介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 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地设计与安排, 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关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 高等教育中课堂讲授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在经济法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对经济法的理论和法律制度的讲解, 阐述自己所认同的经济法学精神, 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上面讲和写, 学生在下面听和记。实际上, 衡量经济法教学的效果, 不在于给学生传了多少“死知识”, 而在于使学生面对理论的阐述时能够理解通说, 在学习法条时, 帮助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去理解, 所以教学应该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客观的分析事物的思维习惯。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沟通, 而不是单纯的仅用理论教学或是案例教学。

理论教学的好处是能使知识之间有一个逻辑的联系, 让学生概念清晰, 在经济法语境中对所学知识有整体性的认识;其弊端是枯燥难理解。案例教学的好处是可以克服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的单调, 用案例吸引学生, 课堂上注意力集中, 也有兴趣, 但案例教学的弊端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案例的内容, 可是找不到分析案例的切入口, 更困难的是, 他们无法用经济法术语或是一般的法律语言去表达对案例的思考过程。于是, 学生们便会向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案例好像与经济法没什么紧密的联系, 经济法究竟是什么?因此, 教师应当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 避免只注重法律概念的讲解和法律条文的阐述, 适当地引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课堂互动起来, 以实现教学目的。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 发现把理论讲解与案例相结合, 能让学生感到抽象的理论如何得到具体地应用, 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 在讲具体的法律制度时, 结合法律条款, 尽量地附上相应的练习题, 有的练习题选自司法考试试题, 实践性很强, 克服学生对法条应用的心理障碍, 保持激发学生对经济法学习的兴趣。因此,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能够达到向学生讲授知识的系统性也能够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 非法学专业经济法具体教学方法之建议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对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有如下建议:

第一, 教学方法以具有知识性、思考性、启发性为指导原则。例如, 在讲解诸如上文提及的“经济法”等重要基本概念时, 教师可以把几本通用教材的观点都给以介绍, 启发学生找出各个定义之间存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教师再加以评析,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样在案例教学时, 更要融知识性、思考性、启发性为一体, 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采用讨论法教学时亦可根据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 以研讨为形式, 与学生同步思维。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应讲究一定的技巧。如上文分析, 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很必要的。那么, 如何使得教学方法的运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则是教师注意的关键, 在具体运用某一方法时应讲究一定的技巧性。比如说, 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过程中, 笔者认为对于案例的选择及教学运用, 教师应在备课时根据所授内容认真选取有代表性的、说服力强的典型案例, 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 可以采用留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 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或答案, 在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争辩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个练兵场所。

第三, 多与学生沟通, 注重教学相长。 (下转第98页) (上接第158页) 笔者认为, 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是否得法还应当考虑经济法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差异, 考虑学生的听课感受。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当加强联系, 避免“一言堂”现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法的教学效果。笔者曾要求经济贸易专业学生对经济法的教学提出书面建议。学生提出的代表性建议有:教材中基础原理繁多, 案例不多, 无趣味性, 让我们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融合;所教法律知识应与贸易行业中的经济问题结合;教学中多一些民商法知识;希望能开展模拟法庭;配以练习思考题, 如选择题、填空题、案例分析题, 可提高学习效率, 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适当增加趣味性的图片、漫画;法律法规能用于实际生活中;等等。可见, 教师应适时地与学生沟通, 采纳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进一步改革完善教学方法, 促进教学相长。

诚然, 教师还可根据情况引入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式的教学, 促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在教学资源丰富的情况下, 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 变黑板教学为CAI课件教学, 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有机结合,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 而采用CAI课件教学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 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此外, 法律知识日新月异, 发展较快, CAI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 增长学生的知识, 开拓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高程德著.经济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5.

[2]潘静成, 刘文华主编.经济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

[3]杨紫煊, 徐杰主编.经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

[4]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M], 法律出版社, 2007, 1.

[5]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1.

[6]史明灿.谈谈案例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06) .

非法学专业案例教学 篇5

1.劳动立法的发展阶段及其规律和趋势。

2.如何理解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从属性?

3.劳动法上的劳动者有哪些特征?

4.建立劳动关系时劳动者资格可能受到的合理限制。

5.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和联系。

6.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的内容。

7.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有哪些?

8.《劳动合同法》上的试用期制度。

9.《劳动合同法》上的服务期制度。

10.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1.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12.《劳动合同法》上规定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3.《劳动合同法》上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4.《劳动合同法》上规定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非法学专业案例教学 篇6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传统行政法学课程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五大部分, 分别为导论、主体论、行为论、程序论和监督与救济论。导论主要讲授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主体论主要讲授行政主体、受委托组织、行政相对人概念和制度;行为论主要讲授行政立法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程序论讲授行政程序法制的一般理论、行政程序的分类。监督与救济论讲授行政复议、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和行政诉讼。

在上海海洋大学, 公共管理系行政法学是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的, 于第6学期开课, 3学分, 48学时。从教学时间角度看, 覆盖以上全部内容并不容易, 从教学需要角度看, 学生多希望能够学习到可以直接应用的内容。因此,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点式扩散的选择方法。在每一论中选取了若干点进行讲授, 其他内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以作业形式布置。在进行删减的过程中, 主要将行为论中的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命令、行政规划等涉及较多理论争议或实务操作难题的部分剔除。选取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征收为教学内容。其他部分以概念和制度操作层面的内容为讲授重点。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行业院校, 本专业的行政法学应与海洋执法、海洋管理相结合。作为上海海洋大学公共管理系的核心课程, 行政法学设置方向具有明确的海洋行政执法特色。本课程作为海大的法学课程, 一直力图做到具有行政法学课程本质与海洋大学学科特色紧密结合的特点。在历年的教学实践中也一直秉承这一理念。在此基础上本课程总结出了两点教学原则,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二是行业特色与行政法学一般制度相结合的原则。

在日常教学中一般运用如下教学方法:讲授、讨论、问答、小组汇报、辩论、模拟法庭的形式。

讲授主要是在学生课后预习的基础上, 对重难点的讲解。本次建设的重点是将“微课”理念纳入到教学实践中。具体做法是, 课下录制10-15分钟基本知识点的学习指引, 要求学生课前观看, 并按照指引学习。对需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微课”讲解。对已经录制过“微课”的知识点课堂上主要采取提问形式进行检查和考核。

讨论主要以教师作为核心主持人, 本课程一般每年修学学生数量在170人左右, 可以分成10组, 每组选举一位组长进行组织协调。教师按照课后布置的背景资料选择讨论的主题, 并预先设置3-5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每个问题讨论的时间可以限定在8-15分钟不等。每组讨论后推选一位同学回答问题, 回答效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主要标准为:回答是否主题明确、观点是否正确。因为时间所限, 每节课不能所有组别一一回答, 但是教师随机选取2-4个组别的方法, 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危机意识。

问答主要作为对学生课后资料是否学习理解的考核工具, 以及学生上课是否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的方法。教师提问学生能够听懂听明白、学生回答是否流畅正确, 都是平时成绩给予的依据。由于课堂学生人数众多、时间有限, 因此教师打分的过程要客观而且迅速。初步设想的方法是选取6人作为学生助理, 每人分管20名学生名单, 教师根据回答表现给予A/B/C三个等级的打分, 6名助理, 辅助记录。6名助理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预, 也可以最快地记录学生课堂表现。这将成为学生成绩的非常客观合理的依据。

学生汇报发言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 15分钟以上的发言将被强行停止。学生汇报发言的内容是教师课堂上课前预先布置的网络平台的内容。初步设想为“问题-对策”模式发言, 即教师提出一个现阶段社会存在的行政法问题, 学生经过准备给出解决对策。这一方法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一般情况下, 网络平台布置的作业应先于上课时间的5天以上, 以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思考。发言的内容根据当堂课所处模块的不同而不同。第3、4、5编所涉及的内容适合本教学方法。这三编都有当今我国或者世界上发生的最热点的管理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和经济问题存在, 具有较大学习价值。

辩论是考查学生法学逻辑思维最好的工具。“程序正义VS实质正义”是法学家一直争论的焦点, 让同学们以行政法学案例作为佐证, 抽签决定正反两方, 在课堂上进行辩论, 有利于考查学生理论知识运用的能力, 也可以提高思维反应、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

模拟法庭是让学生了解诉讼程序最好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学生一个案例, 学生自己分析管辖法院、受案条件是否具备、自己写作诉讼状并自己安排模拟法庭角色和程序, 最后做出判决。整个过程的进行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知识的最好总结和考查。模拟法庭将安排在接近期末阶段进行, 可以起到对行政法学课程的回顾与复习的作用。

三、实践教学的探索

《行政法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学科, 法律实践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合格的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一个必经环节。通过亲自参加司法实践活动, 可以使学生了解行政诉讼案件审理的实务操作流程, 并可以在实践中体验如何运用理论原则、如何选用方法技巧, 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行动, 把在课堂上掌握的价值观念内化为指导行动的意识, 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据此教学目的, 目前本课程设置了两块实践教学模块:行政诉讼庭审的旁听和模拟听证会。

在行政诉讼庭审旁听活动中,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至上海市任一人民法院的行政庭旁听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 并填写“行政诉讼案件庭审旁听记录表” (用A4纸打印后于第15周周一中午12点前提交电子版于EOL平台“作业提交区”, 电子版、纸质版交课代表转交于任课教师。图1为记录表) 。实践时间是第1周至第15周的任何时间, 视法院庭审时间而定。学生自主选择。实践主体是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集体行动, 提交一份记录表。此次实践活动占总成绩的10%, 满分10分。评分标准为: (1) 小组全体成员在法院门前留影。全体成员得分一致, 未去成员0分。也可自己提交一份记录表。 (2) 记录表提交得10分, 填写优秀得11分。

模拟听证会实践学习是由同学们自己组织一场模拟听证会。听证会的主题是“《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草案) 》的立法听证会”。模拟听证会将在公共管理实验室进行, 全程录像。希望通过模拟过程达到以下学习目标:一是使同学们了解听证的程序过程;二是探讨生活垃圾分类应否以法律形式约束及就《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草案) 》的内容分析探讨。实践时间是第11周第一次上课、地点是公共管理实验室。所有同学发言电子版、纸质版均于11周周五12点前交给课代表转交给任课教师。同样, 截止时间同时上传到EOL系统的作业提交区。实践主体是将整个班级分成2大组, 每组内部分工自己分配。此次实践活动占总成绩的10%, 满分10分。评分标准为:所有发言、程序内容电子版、纸质版内容优秀5分、良好3分、及格1分。模拟过程表现优秀5分、良好3分、及格1分。

四、总结与反思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对于本门课程, 过程考核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但如果设计不当会导致主观评分色彩过重的问题。因此, 课程设计了以下的评分模块, 试图做到相对合理、科学、公平——基本概念抽查随堂考、小组报告发言、开放式问题讨论观察、出勤率、辩论表现、模拟法庭参与表现、期末闭卷考试7大部分, 做到主客观评分标准相结合。具体方案如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 (60%) +期末考核 (40%) .平时成绩60分=随堂抽查10分+小组发言10分+开放讨论10分+出勤率10分+辩论表现10分+模拟法庭表现10分。从以往修学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知道, 本课程内容在公务员考试、升学考研和公司入职考试中都有较大比例的涉及。因此, 在日常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们会适当涉猎以上考试内容。

另外, 教学中任课教师还发现, 行政法学中大量的专有术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距较远。在讲授中将术语转化成日常用语解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改善理解效果。如行政主体可以替换为政府、行政相对人可以替换为百姓。如此概括虽略显不严谨, 但在和同学们解释他们之间的具体差异后, 学生反而记忆更深刻。因此, 将术语生活化、简单化之后, 再解释分析是本课程教学的又一经验总结。

摘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 非法学专业的行政法学课程应与法学专业行政法学课程存有不同。上海海洋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行政法学课程将实践性、行业结合性贯穿课程教学整个过程。通过行政诉讼庭审旁听、模拟听证会等实践教学方式达到使同学们掌握并运用行政法学基本概念和制度的目的。

关键词:行政法学,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房文翠.法学教育中的法学实践教学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06) .

[2]田宏伟.诊所式法律教育:法学实践课改革新尝试——美国法律实践教学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 2007 (01) .

[3]王颖敏.非法学专业行政法学课程的教学分析[J].南方论坛, 2014 (04) .

[4]冯林林.论高校非法学专业行政法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J].南方论刊, 2009 (07) .

非法学专业案例教学 篇7

一、经济法教学理念的更新

由于非法学专业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学理论基础, 若以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学理念面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 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均面临着教与学的难题, 也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 对于非法学专业应当采取有别于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学理念。一是针对非法学专业特点, 更侧重其应用性和实用性;二是在传授法律常识的基础上, 还要传播法治文明及其治国理政的游戏规则, 尤其在中国当下语境下。而且, 笔者更看重师生法治文明的对话, 不断地鼓励后生对治国理政的游戏规则的推陈出新, 以彰显知识的创新与现代化的价值理念。

在当下中国语境下, 中国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文明的启迪、法治的对话显得尤其重要, 而教师尤其大学教师特别是法律教师尤其要肩负起这份使命!对于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而言, 经济法教师责无旁贷!

无论高校还是教师要有适应市场经济及与其相应的现代化教学理念, 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 倡导教学求真;不唯书, 不唯上, 只唯实。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求课堂教学的真实, 不要违背人性, 实施人性化的教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满足于照本宣科, 甚至是“掩耳盗铃”式的教学, 传授一些陈旧甚至错误的知识, 或是违背人性的道德说教, 说些违背良心和事实的“假话、大话和空话”, 那么, 既不利于学生“做人”, 无助于培养学生的诚实品格, 有违“真人教育”, 容易扭曲人性, 使道德变得虚伪;也不利于学生“做事”, 理论脱离实际的教育结果便是导致学生走向社会无所适从, 要么成为“书呆子”, 要么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下的偏激与极端。

基于此种理念, 教师力求做到“真人教育”, 法律教学时不设置框框条条, 社会问题讨论时不预设标准答案, 允许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人性的回归。比如关于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 笔者告知学生没有标准答案, 也不要有思想顾虑, 关键要说心里话, 要说出自己答案的理由, 只要言之有理, 均可以得分;允许不同的观点, 即使教师的观点也仅是一家之言, 不强制学生接受与服从, 让共识通过辩论、对话与交流得以形成, 共识是建立在差异存在的基础上。秉承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 唯有争论中形成的共识!创新即源于此!

二、经济法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处理

无论何种专业课程, 一门好课必然要求教师对所授课程有着充分的掌握, 并有自己的见解。对于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也是如此。唯有如此, 教师才能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自由发挥, 不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 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的视野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视野的广度和深度。这就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应的教学能力, 还要具有相应的科研能力。教学与科研不仅是教师本身, 也是大学的生命线。

或许有人认为, 对于重点综合性大学, 科研才显得重要, 而对于普通应用型大学, 尤其对于非专业课程, 科研无所谓。笔者不以为然。首先, 科研是大学的生命线, 是衡量大学的关键指标。如果大学仅仅满足教学, 那与职业技术院校或中学有何区别呢?大学只有在科研的基础上, 才会形成大学意义上的教学。普通大学与重点大学或二本与一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要不要科研, 而在于专业设置的差异 (前者往往侧重应用型专业) 以及科研水平的高低 (前者往往科研水平较弱) , 但绝不是否定科研。其次, 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是相对的, 市场竞争的结果都有可能会出现:今天是重点大学, 明天可能变为普通大学;今天是普通大学, 明天可以变为重点大学。市场竞争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结果!教育也是如此。如果失去了这种可能性, 那便是教育行政化的恶果。因此, 科研对于普通大学同等重要, 甚至对于有志向的普通大学显得更为重要, 否则就面临着被兼并或沦落为职业技术院校的命运。再次, 虽然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并非一定能胜任教学, 但教学名师或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一定是有科研基础的。在大学, 教师要想把课上好, 除了好的教学方法外, 如若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知识, 是不可想象的。没有科研基础的教学, 无论教学效果好坏, 均不是大学教学, 而是职业技术院校或中学的教学。大学教学不在于满足课堂教学, 不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 而在于思想的启迪与创新。而这取决于科研带来的学术氛围及其整个学风。进而言之, 大学有无知名教授、学者、思想者及其相应的专业学科团队, 关系到有无良好的生源, 两者的互动是大学学术氛围及其学风的关键。此乃是大学意义上的教学!

三、经济法教学内容的调整

首先, 从经济法教材角度来看, 一是要结合学校定位、非法学专业和学生特点, 使用适应非法学专业及其社会需要的教材;二是要求教材内容的更新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即便如此, 考虑到社会大环境, 我们也难以保证所有教材内容都能适应社会需要, 甚至还有存在谬误的可能性。对此, 如何传授科学知识的重任留给了教师。

其次, 教师要根据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适时地调整经济法授课内容。对于法学专业和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 应当采用不同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和授课内容。对于法学专业, 采用的是纯粹部门法意义上的经济法课程。但对于非法学专业, 采用的则是兼有民商法等部门法内容的广义上的经济法实务课程, 即在保留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经济法体系内容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属于民商法体系的实用性内容, 比如企业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 减少一些非实用性的部门法意义上的经济法体系内容, 比如经济法总论、经济法责任及其诉讼程序、计划法、产业政策法、国有财产法、会计审计法、金融财税法等。

即使对于非法学专业, 比如中文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经济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等, 也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 经济法授课内容也应有所调整和侧重。比如在前已述及的经济法实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中文专业适当补充一些知识产权法尤其著作权法等知识;行政管理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适当补充一些计划法、产业政策法和国有财产法等与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经济法知识;经济学专业适当侧重反垄断法、合同法、企业公司法等, 再适当补充一些产业政策法、金融财税法等与经济学相关的经济法知识。

与此同时, 鉴于不同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诸如自考、考研、公务员考试、各种职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往往涉及包括经济法在内的法律知识, 以及考虑到学生就业去向和学生兴趣爱好等因素, 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学内容还要紧密结合上述因素作出适当地调整, 或针对特定学生进行适当地补充。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把课程设置的上课时间与各种考试的时间等相衔接, 从而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尽管这样做非常复杂繁琐, 但教师教学一切都要围绕着服务学生为宗旨, 尤其对于普通应用型专业的大学更是如此,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及其就业能力。如果在此方面力求做到这一点, 那么学生学习就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不至于有些学生容易存在迷茫与困惑, 甚至自暴自弃的现象。

再次, 根据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内容的调整, 经济法课程还要相应地做好如下两项工作:一是要调整课时安排。对于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 许多学校往往安排总计36课时的授课时间, 这种授课时间无论对于部门法意义上的经济法还是对于广义上的经济法实务课程均显得不够, 尤其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广义上的经济法实务课程。因此, 应适当增加课时, 至少达到54课时, 最好达到72课时, 才能充分达到授课效果。二是要调整考试内容。首先, 根据不同专业的经济法授课内容的差异, 经济法考试内容要有所变化。其次, 大学考试只是形式, 不是目的。衡量学生的标准不是单纯看考试成绩, 更应侧重于综合素质, 包括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善于思辨的能力、创新能力及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等。考试内容也应侧重于此。对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考试尤其如此。

非法学专业案例教学 篇8

一般地, 法学教育具有二重性, 即职业培训性和学术研究性, 这实际上反映了法学教育的两个方面的目的:职业培训性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 其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实务型的专业人员;学术研究性则注重向学生传授完整、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 其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从事法学研究和进行法学教学工作的理论型的专业人员。

显然, 这里所说的法学教育的二重性, 是针对法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所具有的二重性, 这两个方面的目的也是法学专业的教学所追求的目的。对非法学专业来说, 虽然往往也会开设法学课程, 但是非法学专业所开设的法学课程的科目少、课时短, 其开设法学课程的目的是为本学科服务的, 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一些与其专业有关的法学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而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法律实务工作者或者从事法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法学专业人员, 因此,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 就必须考虑这方面的教学目的。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比较切实可行的教学目的, 是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有关国际商事法律的基本知识, 重点掌握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 增强其法律观念, 为将来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签订涉外合同及解决涉外经济纠纷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国际贸易专业中, 国际商法的课时比较少, 如我校为48课时。为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国际商法的教学任务, 使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实现国际商法的教学目的,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在借鉴法学专业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为此, 我们首先要了解法学专业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1 法学教学方法的种类

关于法学专业的教学方法的种类, 人们有不同的观点, 如有的认为法学教学的方法有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三种。讲授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理解法律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模拟审判、模拟听证等形式进行法学教学的方法。有的认为科学的法学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和诊所式教学等五种。其中,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讲述、解释、提问等方法,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诊所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直接参加实践活动, 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的教学方法。有的认为法学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法、模拟教学、讨论法、对话法、直观教学法等六种。其中, 讨论法是指教师事先将问题、案例交给学生, 学生先行准备, 由学生通过自由讨论、争辩, 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对话法是指课堂上师生之间问答式的口头交流。直观教学法是指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用于法学教学的教学方法, 这也就是上述的多媒体教学法。还有人认为, 世界上各国的法学教育方法, 可以分成两类: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要形式的英美法教学方法和以讲授法为主要形式的大陆法教学方法。英美法系国家之所以采取案例分析法进行法学教学, 是因为英美法系国家以判例法为法律的主要渊源;而大陆法系采取讲授的方法进行法学教学, 则是因为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渊源以制定法为主, 法律规则比较抽象, 法学教育强调对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阐释。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 法学的具体教学方法、手段可以有多种形式。但是, 法学的教学内容只有两个方面: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因此, 可以根据法学的教学内容, 将法学教学方法分为理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两大类型。理论教学法, 是指以法学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体现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 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法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以及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理论总是比较抽象、枯燥的, 有时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 如果过分注重理论学习, 从而导致对法律实践的忽视, 会使得学生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会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法, 是指通过对法律实践的参与, 使得学生了解、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这里所说的法律实践, 包括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如分析法律条文、分析案例、模拟法庭等, 都属于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法比较直观、生动,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但是, 实践所能够涉及的法学知识是有限的, 如分析法律条文、案例、开设模拟法庭, 只能了解与该法律条文、案例及模拟法庭有关的知识, 有的法学知识在法律实践中无法体现, 因此仅仅通过实践教学法, 是不可能将一门学科的全部知识系统、完整地向学生传授的。因此, 更好的做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 在讲授理论知识时, 加入实践的内容;而在实践过程中, 同时传授理论知识。

2 确定非法学专业教学方法需考虑的因素

前面简单介绍了人们关于法学教学方法的各种观点, 这些观点, 对非法学专业的法学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 教学方法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问题, 它与教学的其他各种因素密切相关, 如教学的目的、内容, 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 学生的知识结构等。在选择法学教学方法时, 必须考虑教学方法与上述各项因素的关系, 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 教学目的。

如前所述, 法学专业的教学目的有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或者学术研究能力进行培训。而对非法学专业来说, 进行法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与此不同。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商法课程, 其教学目的既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法律实务工作者, 如法官、律师;也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工作的理论工作者。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基本法律知识, 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识, 在将来进行国际贸易工作时能够从法律的角度考虑问题, 依法签订合同, 合法开展经营活动, 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国际贸易中发生的纠纷,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

一般地, 教学课时的多少, 与课程的重要程度有关。如果课程比较重要, 则课时一般也就比较多;反之, 则课时就比较少。但课程的重要程度是相对的, 需要根据专业的性质确定。如国际商法课程, 在法学专业中, 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在国际贸易专业中, 其重要性就不突出。因此, 国际商法的教学课时就比较少, 如我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商法的教学课时只有48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处于核心地位, 教学内容是否适当, 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一般地, 教学内容就是教材的内容。但从实际情况看, 如果教材内容过多, 则在教学时, 就要有所取舍, 有的应当详细讲解, 有的稍加介绍即可。就课程的内容看, 国际商法的内容比较多, 一般有三大部分:①国际商事组织法, 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②国际商事行为法, 如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代理法、票据法等;③国际商事仲裁法。在法学专业中, 这些课程有些都是单独开设的, 如公司法、合同法、票据法等, 教学时间一般是54课时。而在我院的国际贸易专业中, 包含有这些内容的国际商法的教学时间却仅为48课时。在这么短的教学时间内, 要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 显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 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学生的知识结构。

对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其在学习国际商法之前, 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法学课程, 如民法、合同法、公司法、票据法等, 具有了一定的法学知识, 掌握了一些法学概念、原理。在对法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国际商法的教学时, 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国际商法的法学基础知识, 所以可直接向学生讲授国际商法的知识。而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其法学知识几乎是空白, 尤其是其没有学习过民法。这种情况对他们学习国际商法很不利, 因为民法和商法的关系非常密切: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 商法的调整对象是民法调整对象的一部分、商法的具备原则来源与民法的原则、民法中的一些基本制度是商法的依据、民法的许多制度可以适用于商法等。因此可以说, 民法是商法的基础, 要学好商法, 必然要求具备民法的知识, 但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却不具备这些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就必须考虑到这种情况。

3 非法学专业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上面的分析, 我认为, 非法学专业中法学课程的教学, 应当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突出重点的教学方法。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商法为例, 如前所述, 国际商法的内容繁多, 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包含有公司法、合同法等一系列的内容, 而国际商法的教学课时又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 仅靠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 是很难将教材的全部知识讲深讲透的。如果面面俱到, 不分重点地将教材的内容都向学生介绍, 则学生很难掌握所讲的知识, 学习效果必然不理想。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突出重点。那么, 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呢?

首先, 从内容的重要性上确定教学重点。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商事组织及其进行的国际商事活动的法律, 关于国际商事组织的法律和国际商事活动的法律是国际商法的主要内容。而在国际商事组织中, 公司是最主要的一种;在国际商事行为中, 则以合同行为最为重要, 其他国际商事行为大多是因合同行为而产生, 如国际货物运输行为、保险行为、票据行为等。因此, 公司法和合同法应当是需要重点讲解的部分。

其次, 从内容的难易程度上确定教学的重点。一般来说, 法律规范都比较通俗易懂, 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 一般都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法律的规定。但有些法律规范, 按照日常生活的思维是不太好理解的, 甚至是不可思议的, 如票据法的一些规定, 尤其是涉及票据无因性、文义性、票据行为的独立性等方面的规定。因此票据法也应当是需要重点讲解的部分。

(2)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法学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国际商法属于应用法学, 它是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很多制度来源于国际贸易实践;而国际商法的很多规范也是直接针对国际贸易的实践制定的。当然, 国际商法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但如果只是向学生传授国际商法的理论知识, 而不将国际商法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则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 虽然能够对国际商法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却很难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即利用所学的国际商法知识解决国际贸易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国际商法的教学中, 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这样, 才能实现国际商法的教学目的。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所说的实际, 包括两个方面:国际商法的立法实际和国际商法的司法实际。

国际商法的立法实际, 就是指各国关于国际商法的法律规定, 及关于国际商法的国际条约。当然在教学中, 不可能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法律都介绍, 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法律向学生讲解, 如大陆法系的法国和德国、英美法系的美国和英国, 及中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在介绍各国法律规定时, 可以根据国际商法的理论, 分析法律的规定, 从而准确把握法律的内容, 为运用法律建立合法的贸易关系、解决各种贸易纠纷打下基础。

国际商法的司法实际, 是指各国司法机关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活动。司法机关就国际贸易纠纷所作出的裁决, 也就是案例。通过向学生讲解、分析案例, 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国际商法的理论, 并且能够掌握将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途径,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补充教学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简称为“补充教学法”。前面已经说过,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缺乏法学的基本知识, 尤其是缺乏民法知识, 而民法的许多制度是直接适用于商法的, 因此民法是商法的基础, 当然也是国际商法的基础, 不具有民法的知识, 是很难学好国际商法的。为了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国际商法、深刻掌握国际商法, 需要在教学时适当增加一些民法的基本知识, 如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债的概念与特点等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 实际上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论述的。除此之外, 还可以从纯技术的角度提出一些教学方法, 如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 等。本文限于篇幅, 在此就不一一予以论述。

摘要:在教学中, 教学内容是第一位的, 但教学方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 教学方法适当与否, 决定了教学内容能否顺利被学生掌握。而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措施, 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要根据一定的因素确定。对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国际商法课程来说, 在教学时需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学生的知识结构等因素, 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有:突出重点法、理论联系实际法、补充教学法等。

关键词: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罗福午.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点和要领[J].中国建设教育, 2006 (3) :37.

[2]王晨光.法学教育的宗旨[J].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2 (6) :33.

非法学专业案例教学 篇9

关键词:非法学,大学生法律素质,困境对策

一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涵

法律素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法律素质仅指法律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其要素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中,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素质的核心。而广义的法律素质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自然人在接受一定法制教育和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实践,从而达到的识法、守法、用法、护法等相对稳定的心理认知和行为状态。与狭义的法律素质相比,广义的法律素质包含的要素显然是不同的,广义的法律素质要素包含:法律知识、法律观念、法律信仰和法律实践能力。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社会主体中特殊的一类群体———非法学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问题。

(一)法律知识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础

法律知识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也是衡量我国法制教育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法律知识的核心是,掌握基本的法定权利和义务、了解基本的救济途径。它是社会主体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前提,离开法律知识谈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则如同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难以有成效。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我们不可能要求其像法律人一样具有系统的专业素质,但是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和就业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必备的法律知识是大学生尤其是非法学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础。

(二)法律观念是大学生良好法律素质的核心要素

法律观念是指社会主体在进行一定的法律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理性的思维定势。法律观念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核心要素,法律观念属于思维意识范畴,法律观念的最终目的是指导社会主体进行法律实践。树立健康的法制观念,不仅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核心要素,更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只有树立了健康的法律观念,大学生守法、用法才会成为社会常态。只有树立了健康的法律观念,才能引导大学生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

(三)坚定的法律信仰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灵魂

信仰是社会主体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是个人的意识行为。它是一个主、客观的结合体。而法律信同信仰一致,也是融合了主观与客观的概念。它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体在坚定的法律信仰的指导下,将法律规则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在严格的法律规则的支配下进行社会活动。坚定的法律信仰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灵魂,一旦形成很难被打破。但是由于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观念意识薄弱,导致法律信仰不坚定,常常会因社会上出现的“罪而不罚”等现象而摇摆不定。这类问题在任何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但是我们要坚信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卢梭说,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四)法律实践能力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归宿

法律实践能力是社会主体在具有法律知识的前提下,将法律运用到自己的活动中,以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行为准则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马加爵故意杀人案、复旦大学投毒案、云南大学学生碎尸案等让人震惊,有调查显示,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了社会刑事犯罪中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7%,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程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大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二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方式单一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在课堂上往往是通过以下形势进行法律基础知识学习的: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基础课上;高校设置的公共选修课;法学双学位教育。在前两项中,非法学大学生接触的法律知识是有限的,一方面是基于课时及教学内容的限制,大学生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加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无,可想而知根本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法学专业双学位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为要缴纳一定的学习费用,故选择此教育方式的非法学大学生数量有限。

前文中提到,法律实践能力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归宿,但是我国非法学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提升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缺少法律实践经历,即使掌握了丰富的法律专业基础知识,如果实践能力欠缺,也达不到我国提倡提高公民尤其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应有之义。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课堂设置上,法律基础知识并没有单独设置,而是和思想道德修养一块作为教学的“基础课”,一方面,课程本身设置的课时较少,导致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而且法律基础知识往往是设置在思想道德修养内容之后,加之课时较少,教师经常做到了前面详细讲解,后面一带而过的现象;另一方面,“基础课”设置后,师资专业比例并没有多大改变,这导致“基础课”教师大多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专业教师,对法律知识的研究并不深入,在教学时难免“顾此失彼”,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生自身重视不够

我国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问题并不是现今社会出现的问题,而是由来已久,在古代,学生的学习完全取自“四书五经”,学习的是“六艺”,这和当时的社会形态有着根本的关系,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彻底的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而依法治国也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重视不够,不少大学生对法律素质教育存在片面性,他们认为只要具备了必备的专业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里素质就完全符合了社会需求的人才标准。法律虽然不同于专业知识、道德和文化,但是法律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现今,我国相继出台政策文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使得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上会偏向自己本专业学科或者能辅助其就业的学科,从而忽视自身法律素质的提升,即使学校开设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基础课程,上课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形同虚设。

三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当前困境的政策探讨

(一)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要切实改变我国当前非法学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现状,首先应从教育理念上入手,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非法学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要将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尤其是非法学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纳入到教学总体目标上来,区别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在师资投入上,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识基础教育的教师应同时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水平,授课要规范,内容要系统,教学方法多样化。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对法律有正确的认识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立法与执法的“脱节”,法治与人治的矛盾冲突等消极现象,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要特别注意大学生对法律态度的转变,增强其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育其在生活或学习中要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时效性

认识指导实践,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大学生尤其是非法律大学生在实践中遇到法与人的欲望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应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并且能恪守法律行为准则。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尤其是非法学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时效性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增加法律实践课程,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真实事例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法律情形模拟,例如模拟法庭、案情再现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而且能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之外,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习,例如法庭旁听,可以切身的让大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庄严和神圣,树立法律的权威,提高法律信仰,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警醒作用,使大学生尤其是非法学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

2法学双学位是学生了解法律基础知识及拓展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往往由于需缴纳的费用过高且并没有强制性,导致大学生选择这一途径增强自身法律修养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高校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法学双学位的花费,以吸引更多的非法学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徐祖才.试论大学生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01,1(01).

[2]李喜,范利国,姬翠梅.医学专业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01).

非法学专业案例教学 篇10

关键词: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创新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指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此可见, 就高等院校而言, 开展法学教育, 其培养对象已经不能仅仅限于法学专业的学生, 而应该全面覆盖所有专业的学生, 培养和树立所有学生的法治意识。十八大四中全会同时指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这就要求高等院校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法学教育, 创新法学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让法治理念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头脑, 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

1 独立学院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的必要性

经济法不同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学, 其理论研究和教学的起步相对较晚。经济法作为一个重要的法学部门, 其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专”, 其内容一般涵盖银行法、证券法、财税法、竞争法、劳动法等。学习者除了需要基本的法学基础外, 往往还需要其他专门的知识才能够对课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1 社会经济的发展, 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法律意识的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 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不仅仅是某个领域专业技术的专家, 而必须是具有强烈法律意识的专业技术专家。例如高科技领域的技术人员, 除了在其领域内能够做出技术创新以外, 还应当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 至少应该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考虑到该创新是否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因此, 法学教育的对象已经不仅仅限于法学专业的学生, 而应是每一个专业的学生。而经济法又正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起来, 以其作为非法学专业法学教育的课程则正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需。

1.2 经济法课程内容覆盖面广, 能够成为各不同专业学生法学教育的切入点

不同于宪法、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学, 经济法的内容较为庞杂, 覆盖面较为广泛, 正因如此, 经济法能够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与其专业相匹配的课程内容。

我国不同学者虽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着不同的认识, 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

1.2.1 国家规范经济组织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这方面的法律有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投资法等;

1.2.2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这方面的法律有证券法、票据法、破产法、金融法、保险法、房地产法、环境法、自然资源法等;

1.2.3 国家管理、规范经济秩序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产品质量法等;

1.2.4 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如财政法、税法、计划法、产业政策法、价格法、会计法和审计法等。

而对于非法学专业所开设的经济法课程, 其内容除了上述基本内容外, 不同的教材往往还覆盖民商法的相关内容, 如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

正因为经济法内容的覆盖面广,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适合其专业要求的内容,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进而能够获得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 为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法律意识的人才奠定基础。

1.3 相较于法学专业学生, 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对经济法的相关内容反而能够有更好地学习效果

经济法的专业性, 使得很多法学专业学生难以有效的理解相关内容, 原因在于经济法的诸多内容需要不同的专业背景知识。例如, 证券法相关内容的学习, 需要有证券相关的背景知识, 否则连法条中与证券相关的专业术语都无法很好地理解。因此, 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 能够为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法律意识的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

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 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2.1 学生法学基础薄弱

经济法作为一门非法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其教授和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基础法律知识。虽然各院校针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 但往往授课的重点和主要课时均分配在了思想道德修养这个部分, 而留给法律基础的课时却少之又少, 甚至出现完全没有法律基础课时的教学安排。除此以外, 由于多数思修课程的教师本身非法学专业出生, 这就使得其在教授法律基础这部分课程的时候无法有效的传递课程的知识。

2.2 专业覆盖面狭窄

目前, 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主要集中在经管类专业, 而其他诸如语言类、艺术类以及理工科专业等开设经济法课程的却是少之又少。笔者认为, 针对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正是实施法治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只有全面开设经济法课程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国民法治教育, 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的专业化人才。

2.3 教学计划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缺乏创新

由于对教学目的认识的差异, 因而, 不同院校所制定的经济法教学计划也存在千差万别。例如有的院校开设经济法课程, 其目的集中在专业证书的考试上, 因而其教学计划偏向于应试教育, 而有的院校则将经济法教学的目的简单地定性为普法教育, 其教学计划很可能会是对经济法课本内容全面覆盖而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缺乏针对性。

在教学方法上, 虽然近年来多数院校在经济法课程教授的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设备并引入了诸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 Moodle辅助教学, 甚至是经济学方法等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采用无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法律课程学习就是枯燥无聊的潜在意识。然而, 由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课时量的限制以及考核方式单一, 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教学改革, 将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3 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创新改革思路

针对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创新改革, 应符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 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的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同时, 又不能完全脱离高等院校课程体系及培养目标的要求。

3.1 明确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适当的教学目的的设定, 我们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探索未知领域的方法。结合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 在非法学专业制定课程的教学目的时, 应明确以下两个问题:

3.1.1 应如何确定经济法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

应以树立法治意识为基本出发点, 将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树立作为经济法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 已经不再是一个缺乏游戏规则的经济, 任何一个经济人都应当是具有强烈法律意识的经济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法课程作为非法学专业为数不多的法学课程, 应以此课程作为树立学生法治意识的最佳契机。

3.1.2 学生有了法治意识是否已经足够?

显然, 仅仅有法治意识还是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在人才, 这就要求其学生能够将其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所谓知识的应用诚然应是以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为主体, 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

由此, 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的或许可以总结为:在树立学生法治意识的基础上, 培养了解本专业相关法律, 能够读懂本专业相关法律文本并知晓如何获得相关法律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3.2 进行适当的课程设置

在明确了教学目的后, 如何进行课程设置便是另一个重要的工作。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3.2.1重视法律基础课程。经济法课程本身非法律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有效进行, 应以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为前提。如前文所诉, 高校虽然在学生一年级时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 但效果甚微。因此, 重视法律基础课程就必须要合理安排《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课时量并由专门的法学课程教师承担该课程中有关法律基础部分的授课。

3.2.2经济法课程设置应覆盖所有非法学专业, 将经济法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切入点, 以贯彻“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

3.2.3将经济法课程定位为专业课, 并在高年级开设。经济法课程内容中涉及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 如证券法的学习需要学生有证券 (投资) 专业的相关知识, 因此, 在大学高年级开设经济法课程,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相关知识。

3.2.4经济法课程内容应进行模块化设置。经济法内容本身比较庞杂, 而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经济法课程内容更是涉及民商法相关内容, 虽然这并非严格法学意义上的经济法部门学科, 但这样的内容覆盖面却更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经济法内容模块化可以分为基本模块和专业模块, 其中基本模块是所有专业学生均应学习的内容, 而专业模块则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内容选择。例如笔者所在的温州商学院就将基本模块设置为与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而专业模块则针对不同专业另行安排2至3部法律, 如针对投资学专业选择证券法、商业银行法;针对市场营销专业选择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专业相关度,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将来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奠定基础。

3.3 创新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良好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能够形成积极的师生互动, 克服教师一言堂的局限, 最终达到学生“无师自通”的教学效果。笔者对于如何进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创新有如下思考:

3.3.1 教学课件化繁为简。

自从多媒体教学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以来, 越来越多的课程课件被过于艺术化、复杂化。通过电子化课件来进行教学, 固然是一种教学手段的更新, 然而, 过于唯美甚至另类的课件, 虽然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但是, 难以达到吸引学生思考的效果。一个好的课件, 应该简单而提纲挈领, 它是教师授课内容的引子或者总结, 而非课程内容本身。

3.3.2 选择适当的案例辅助教学。

并非所有的案例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而只有发生在身边或者与热点时事密切相关的真实案例才能最大限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去发掘新的真实的案例, 不断的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

3.3.3 利用新媒体新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教师意识到许多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都在手机或者其他移动互联设备上, 而常常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既然如此, 何不将这些移动设备纳入教学方法的创新范畴呢?例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设置经济法课程微信公众账号, 将课程相关内容, 包括课件、时事、案例等推送到学生的手机上, 让经济法课程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存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4 创新考核方式, 不以期末的纸面考试为唯一的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也应当随着教学方式的创新而创新。

例如, 可以让学生走进法院的审判庭去真实感受和了解案件, 去领会法律的存在, 学生可在听审后形成一篇观后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这种考核的方式不需要教师去组织,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各法院的庭审公告,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由进行安排, 从而避免集体组织时学生时间冲突以及法院接待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运华.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三维模式探讨[J].肇庆学院学报, 2009 (1) .

[2]赵岚蔚.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8 (9) .

上一篇:传统工业下一篇: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