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2024-11-27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共12篇)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篇1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问题, 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进而会影响到教书育人的质量。因此, 研究教师的心理问题, 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探索出一条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 这必将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心理问题,成因,解决的途径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新课程、理解和认识新课程, 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实施推进新课程, 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前提条件。这一核心理念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和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社会公民, 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新课程力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最终成为对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才, 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去引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要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位学生, 因此,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问题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所在。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心理健康与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势在必行。

一、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不良“现象”

作为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名同事, 如果不从“教师的身心健康”角度去认识和发现问题的话, 一般不会发现或认为有“问题”存在。可以用“司空见惯”去概括和形容。反之, 如果真的用“健康”视角去审视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人和事, 则会发现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就在我们眼前, 可说是历历在目, 比比皆是。

[案例1]学生不完成作业是常有的事, 时常会看到走廊里站有三两个或十多个学生, 有站着的、有趴在窗台上写什么的、有面壁的、还有趴在地上写作业的, 这种做法对老师来说, 美其名曰“帮助和教育学生加强学习, 完成作业”。

[案例2]坐在办公室里, 本想办公, 却被走廊某处某个老师的高嗓门“教育学生”而打断备课的思路。据了解, 是班主任老师在教室门口“教育”因迟到而“遭难”的学生。训斥声不绝于耳, 教室内的其他学生也不得不聆听老师的教诲。

[案例3]课堂上, 教师不顾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 而在严厉批评某个学生或是全班学生, 有时是几分钟, 有时将近一节课。

[案例4]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是每班都有的, 有的老师因为某个学生多次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私自做主开除学生, 不理智的时候还会说“这样的学生我不能要, 有我没他, 有他没我”等等。结果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而不好收场。

[案例5]同一个学年办公室的教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A老师到校长办公室告状B老师的不是;B老师反过来到校长办公室诉说A老师的过处。结果两个人长期不说话, 或是面和心不和, 以至于影响了教学工作。

[案例6]年轻教师因学生与自己顶嘴而动手打了学生, 师生各不相让, 直至闹到学校校长处, 家长也参与进来, 使得师生矛盾冲突, 无法再正确面对。

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类似的案例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深刻剖析上述案例, 问题的实质在哪里呢?

二、教师心理障碍的产生及成因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但总体来说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 教师无法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工作要求。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进程的加快、多媒体教学、新课程改革等问题日新月异, 加之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生中“独生子女群体”的呈现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这些变化都会给教师队伍带来挑战。教师在面对这些新环境、新要求、新问题时, 如果不能及时适应、有效化解, 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不适, 从而造成自卑、抑郁、焦虑等症状。另一方面, 教师无法应对职业压力。由于受到教师编制限制等因素的影响, 连轴转的工作方式, 激烈的就业竞争以及社会对教师行业特殊的、较高的价值取向要求等, 都使教师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负重前行, 长此以往, 心理被挤压出“毛病”也在所难免。具体剖析有以下几方面成因。

(一) 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压力是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进行全面改革, 教师在应试教育的进程中思维已形成定式, 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和思维方式都已成形, 有了固定的模式, 立刻转轨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方式上来, 一时还不能适应, 需要有一段历程的过渡, 难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情形下, 心理本身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往往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危机。

(二)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要知道教师也是人, 不是神, 也需要宽松的生活环境, 良好的工作氛围。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 教师常常扮演着为人师表的角色。许多美称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 这种角色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真是强人所难, 受制于人。同时,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多数家长都抱着“望子成龙, 盼女成凤”的愿望, 渴望教师在他们的孩子身上下到工夫, 尽到力。学校以升学率高低评价教师的价值, 还有社会的沉重期望。在这种情形下, 有不少教师不堪重负, 往往呈现出“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久而久之, 产生心理疾病。

(三) 我国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所致。从古到今, 中国文人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重义轻利, 安贫乐道, 耐得住寂寞和清苦。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转型以及教师工资待遇的上浮、社会地位的提升等方面因素的转变, 这一情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的变数, 由此而来的是一些教师的孤独、无助、焦虑、抑郁、自卑及至绝望等不良心理, 也使教师无意识地产生心理问题或疾病。

(四) 教师面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工作状况, 不能够一分为二地正确面对所导致。有两种情景, 即顺境和逆境。

1.顺境中的教师在个性得到顺利发展的同时, 也会出现偏颇而产生如下的问题:

(1) 自闭心理。顺境使其感到工作稳定, 人际关系和谐。但从负效应看, 顺境也会使其缺乏朝气和勇气。在保守心理支配下, 不再追求向上, 而是因循守旧, 求稳怕改。这种心理障碍会影响进取心, 使工作效率低下。

(2) 自负心理。教师在学识和才能受到领导肯定、同行钦佩、学生敬佩的同时易产生自负心理, 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以“一得之成”而自居, 听不进意见和忠告, 导致自己退步。

(3) 自躁心理。这类教师往往会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躁者一般由骄而生。傲气会引起心理躁动不安, 易向他人发泄, 动则指责他人。这是不良心理作祟, 结果不是提升自己的威信, 而是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影响合作共赢。

2.逆境中的教师在个性受到制约的状态下会产生以下不良心理

(1) 沮丧心理。无端指责、灰心丧气, 产生自卑、空虚、苦闷、消沉情绪。往往感到失落, 常会陷入深沉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2) 抱怨心理。教师会感到怀才不遇, 心态失衡, 人际关系紧张, 影响到工作的开展。

(3) 嫉妒心理。长期的“大锅饭”使一些业务能力差、处境不佳的同志对工作勤勤恳恳、业绩突出者冷嘲热讽、讥笑挖苦、诽谤报复, 这种心理导致同事不团结, 使之心灰意冷, 影响工作顺利开展。

(4) 紧张心理。常处逆境的刺激, 会出现思想活动激烈, 心理上产生压力, 会因成绩不佳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更加紧张。往往出现焦虑、波动、发脾气等心理反应, 造成注意力分散、记忆力衰退, 处事不利。

(5) 分心弃教心理。久处逆境, 不被人认可, 则会出现弃教改行的想法。

三、减轻压力, 消除心障, 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要想在新课程理念下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中学生,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采取有效途径解决这个难题, 使我们的教育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 教师的生活空间大半在学校, 因此,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并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1.创建和提供优美的办公环境, 让教师的心情舒畅, 有一个“心境”。

2.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 管理者要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去制订工作计划和对教师提出他们能够接受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要从教书贵在育人的角度出发, 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要把教师从“为了学生的考分而天天疲于奔命”的桎梏与束缚中解脱出来, 不能只用升学率来衡量教师的工作质量, 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 从多个角度来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使教师能够身心愉快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应从教师的工作态度, 是否敬业, 对学生是否倾注爱心, 转变了多少待优生, 班集体的凝聚力如何, 学生的身心是否积极向上, 是否学生认可、家长满意等。

3.管理者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联谊会”、球赛、演讲赛等活动, 让教师在活动中增强沟通意识, 相互了解, 强身健体, 缓解压力。

4.还要开辟“教师心理咨询室”, 听教师倾述心里话, 释放心中的不快, 为教师排忧解难, 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

(二) 加强社区宣传, 争取社会的大力支持和理解

1.教师是人不是神。因此, 学校要加大力度利用召开学生家长会和家访的时机, 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事例, 善于与他们沟通, 让家长和社会真正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和复杂性, 减轻社会对教师的人为压力。

2.学生是教师一生的财富。有些学生家长不乏各级各类的领导干部, 因此, 学校和教师要主动与其沟通, 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们的影响和力度会为教师营造宽松的社会生存环境, 从而使教师产生自信。

(三) 自我调适, 笑对人生

我们可以说“教师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应该名副其实。教育是为了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为了人的终身幸福, 如此看, 作为教师应该自豪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1.教师要树立“淡泊名利, 宁静致远”的人生观, 只有这样才能安心于教育工作, 才能感悟其中的幸福和快乐, 最终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 所从事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 只要我们爱心永驻, 持之以恒, 我们将心安理得, 成败自有公论。

3.教师要关注社会, 与时俱进。教师在工作之余要正确评估自己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耐受力和控制力, 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调节能力, 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培养自己坦荡的心胸、宽厚的性格、饱满的热情、渊博的学识, 做好“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工作, 铭记“心底无私天地宽”, 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篇2

A、情绪的主观体验 B、情绪的调节 C、情绪表现 D、情绪的生理基础

正确答案:A, C, D

42、通常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般将情绪的状态分为()三类。A、心情 B、激情 C、心境D、应激

答案:B,C,D

43、性格()。

A、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B、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C、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 D、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答案:A,D

44、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中,()。

A、A代表诱发事件 B、B代表信 C、C代表行为结果 D、A是引发不良情绪的根源

答案:A,B,C

45、哪些是积极的情绪宣泄?()A、幽默 B、助人 C、打架 D、砸摔

答案:A,B

46、一般认为:“情商”包括哪些能力?()。

A、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B、情绪促进思维过程的能力

C、理解情绪与情绪识别的能力 D、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答案:A,B,C,D

47、()是嫉妒产生的重要原因。

A、内向B、虚荣心过强 C、自私狭隘 D、斤斤计较

答案:B,C,D

48、积极性的挫折反应主要有()。

A、坚持目标、继续努力B、降低目标、改变行为 C、改换目标、取而代之 D、放弃目标,不再努力

答案:A,B,C

49、怎样才能加强对人生事件的预期?()

A、心理预期经常化,定期对一段时间的人生事件进行预测和期望 B、事事都可预期,事事都要预期

C、心理预期全面化,在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 D、心理预期应恰如其分,不可随心所欲,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答案:A,C,D 50、下列有关精神病人的看法,正确的是()。A、精神病人都是疯疯癫癫、乱喊乱叫的

B、多数精神病人除了发作期间,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C、精神病人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辅之以心理治疗 D、精神病是不治之症

答案:B,C

51、怎样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猜疑心理?()A、要培养理智,切忌感情用事

B、用“自我开脱法”暗示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C、不听信流言D、增强自信

正确答案:A, B, C, D

52、关于人际吸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人们在社交初期,社会性的相似因素起着显著的作用 B、经过一段深交之后,两个人个性的相似起重要的作用 C、对于伴侣而言,互补因素起决定作用 D、人际吸引力与时空因素无关

答案:A,B,C

53、下列表现属于不好的交谈对话方式的是()。A、不要随便打断他人谈话,扰乱人家的思路

B、不要因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迫使他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 C、不要连续发问,以致他人难以应付

D、不要老是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

答案:A,B,C,D

54、对于不怕吃亏,甚至甘愿吃亏的人,下列哪些说法是恰当的?()A、他们一定是人际交往中的弱者 B、他们往往有较好的自我评价 C、他们往往更自信 D、他们一般都很自卑

答案:B,C

55、如何给人留下良好的每一印象?()A、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B、微笑

C、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 D、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

答案:A,B,C,D

31、情绪的三要素包括(ACD)。

A、情绪的主观体验 B、情绪的调节 C、情绪表现 D、情绪的生理基础

32、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是(ABC)。

A、生理的自我状态 B、心理的自我状态 C、社会关系的自我状态 D、道德的自我状态

33、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ABCD)

A、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 B、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C、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自我体验 D、来自他人的评价

34、按个体独立程度可以将性格分为(B C)。

A、理智型 B、独立型 C、顺从型 D、情绪型

35、人类的表情包括哪三种?(ACD)

A、面部表情 B、说话表情 C、体态表情 D、声调表情

36、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BCD)。

A、外貌 B、能力 C、性格因素 D、相似互补

37、下列行为表现,哪些是健康的?(BD)

A、年轻人过于幼稚 B、能接受他人,认可他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 C、经常悲伤不能自已 D、对自己的优缺点能有恰当的评价

38、如何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BC)

A、加强身体锻炼 B、必须了解各类心理疾病的一般性病理性知识

C、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测试,及时了解自我和他人的身心状态 D、少与人交往

39、角色扮演有助于人们维持选择平衡,其原理是(ABCD)。

A、通过扮演做决定的角色,设想决定后的结果,决定者更加彻底地搜索有关信息,迫使选择者更审慎地寻找更好的活动方案 B、角色扮演调动了决定者的情绪与情感,使决定者在想象中体验到成功决定的快乐与失败决定的痛苦

C、角色扮演技术使决定者更全面地考虑决定过程的前后联系,从多角度、多方位重新考虑所选择的方案

D、角色扮演技术有助于决定者为应付决定的消极反馈作准备

40、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风格,如何改进生活风格,使之得以优化?(ACD)。

A、提高自主性 B、拥抱挑战 C、选择优化的组合 D、学会正确的归因

41、躁郁性气质的人具备的特点有(AC)。

A、情绪不稳定,有攻击倾向 B、为人善良,待人和气

C、有时有明显的忧郁表现 D、喜社交,开朗、活泼、感情外露

42、过度情绪反应的结果有(ABCD)。

A、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 B、能使宣泄酣畅淋漓 C、阻碍创造力的发挥 D、可能导致各种神经症

43、(BCD)是嫉妒产生的重要原因。

A、内向 B、虚荣心过强 C、自私狭隘 D、斤斤计较

44、有关挫折的内郁的压抑反应主要表现为(ABC)。A、冷漠 B、焦虑 C、逃避 D、幻想

45、下列有关精神病人的看法,正确的是(BC)。

A、精神病人都是疯疯癫癫、乱喊乱叫的 B、多数精神病人除了发作期间,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C、精神病人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辅之以心理治疗 D、精神病是不治之症

46、日本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是(AC)

A、顺其自然 B、清静无为 C、为所当为 D、有所为有所不为

47、下列哪些是有积极意义的人际互补关系?(BCD)

A、施虐狂和受虐狂 B、独立性强和依赖感重的人 C、脾气急躁和有耐性的人D、内向和外向的人

48、C型性格(癌症性格)如何进行心理调适?(ABCD)

A、充分肯定自己和信赖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 B、当他人的要求干扰了自己和工作或生活时,学会坚决地拒绝 C、以坦然的心态接受别人的帮助 D、让自己具备一些幽默细胞

49、情绪调控的内涵包括(ABC)。

A、了解自己的情绪 B、驾驭自己的情绪 C、识别、接纳他人的情绪 D、调控他人的情绪

50、帮助别人的心理意义在于(ABD)。

A、更容易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B、可以赢得别人的信赖与尊重

41、情绪的三要素包括()。

A、情绪的主观体验 B、情绪的调节 C、情绪表现 D、情绪的生理基础 正确答案:A, C, D

42、通常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般将情绪的状态分为()三类。A、心情 B、激情 C、心境 D、应激 答案:B,C,D

43、性格()。

A、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B、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C、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 D、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答案:A,D

44、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中,()。

A、A代表诱发事件 B、B代表信念 C、C代表行为结果 D、A是引发不良情绪的根源 答案:A,B,C

45、哪些是积极的情绪宣泄?()

A、幽默 B、助人 C、打架 D、砸摔 答案:A,B

46、一般认为:“情商”包括哪些能力?()。

A、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B、情绪促进思维过程的能力 C、理解情绪与情绪识别的能力 D、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答案:A,B,C,D

47、()是嫉妒产生的重要原因。A、内向 B、虚荣心过强 C、自私狭隘 D、斤斤计较 答案:B,C,D

48、积极性的挫折反应主要有()。

A、坚持目标、继续努力 B、降低目标、改变行为

C、改换目标、取而代之 D、放弃目标,不再努力 答案:A,B,C

49、怎样才能加强对人生事件的预期?()

A、心理预期经常化,定期对一段时间的人生事件进行预测和期望 B、事事都可预期,事事都要预期

C、心理预期全面化,在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 D、心理预期应恰如其分,不可随心所欲,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答案:A,C,D 50、下列有关精神病人的看法,正确的是()。A、精神病人都是疯疯癫癫、乱喊乱叫的 B、多数精神病人除了发作期间,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C、精神病人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辅之以心理治疗 D、精神病是不治之症 答案:B,C

51、怎样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猜疑心理?()

A、要培养理智,切忌感情用事 B、用“自我开脱法”暗示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C、不听信流言 D、增强自信 正确答案:A, B, C, D

52、关于人际吸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人们在社交初期,社会性的相似因素起着显著的作用 B、经过一段深交之后,两个人个性的相似起重要的作用

C、对于伴侣而言,互补因素起决定作用 D、人际吸引力与时空因素无关 答案:A,B,C

53、下列表现属于不好的交谈对话方式的是()。A、不要随便打断他人谈话,扰乱人家的思路

B、不要因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迫使他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

C、不要连续发问,以致他人难以应付 D、不要老是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答案:A,B,C,D

54、对于不怕吃亏,甚至甘愿吃亏的人,下列哪些说法是恰当的?()A、他们一定是人际交往中的弱者 B、他们往往有较好的自我评价 C、他们往往更自信 D、他们一般都很自卑 答案:B,C

55、如何给人留下良好的每一印象?()

A、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B、微笑 C、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

D、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 答案:A,B,C,D

41、情绪的三要素包括()。

A、情绪的主观体验 B、情绪的调节 C、情绪表现 D、情绪的生理基础 正确答案:A, C, D

42、通常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般将情绪的状态分为()三类。A、心情 B、激情 C、心境 D、应激 答案:B,C,D

43、性格()。

A、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B、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C、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 D、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答案:A,D

44、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中,()。

A、A代表诱发事件 B、B代表信念 C、C代表行为结果 D、A是引发不良情绪的根源 答案:A,B,C

45、哪些是积极的情绪宣泄?()

A、幽默 B、助人 C、打架 D、砸摔 答案:A,B

46、一般认为:“情商”包括哪些能力?()。

A、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B、情绪促进思维过程的能力 C、理解情绪与情绪识别的能力 D、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答案:A,B,C,D

47、()是嫉妒产生的重要原因。A、内向 B、虚荣心过强 C、自私狭隘 D、斤斤计较 答案:B,C,D

48、积极性的挫折反应主要有()。

A、坚持目标、继续努力 B、降低目标、改变行为

C、改换目标、取而代之 D、放弃目标,不再努力 答案:A,B,C

49、怎样才能加强对人生事件的预期?()

A、心理预期经常化,定期对一段时间的人生事件进行预测和期望 B、事事都可预期,事事都要预期

C、心理预期全面化,在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 D、心理预期应恰如其分,不可随心所欲,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答案:A,C,D 50、下列有关精神病人的看法,正确的是()。A、精神病人都是疯疯癫癫、乱喊乱叫的 B、多数精神病人除了发作期间,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C、精神病人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辅之以心理治疗 D、精神病是不治之症 答案:B,C

51、怎样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猜疑心理?()

A、要培养理智,切忌感情用事 B、用“自我开脱法”暗示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C、不听信流言 D、增强自信 正确答案:A, B, C, D

52、关于人际吸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人们在社交初期,社会性的相似因素起着显著的作用 B、经过一段深交之后,两个人个性的相似起重要的作用

C、对于伴侣而言,互补因素起决定作用 D、人际吸引力与时空因素无关 答案:A,B,C

53、下列表现属于不好的交谈对话方式的是()。A、不要随便打断他人谈话,扰乱人家的思路 B、不要因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迫使他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

C、不要连续发问,以致他人难以应付 D、不要老是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答案:A,B,C,D

54、对于不怕吃亏,甚至甘愿吃亏的人,下列哪些说法是恰当的?()A、他们一定是人际交往中的弱者 B、他们往往有较好的自我评价 C、他们往往更自信 D、他们一般都很自卑 答案:B,C

55、如何给人留下良好的每一印象?()

A、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B、微笑 C、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

41、情绪的三要素包括()。

A、情绪的主观体验 B、情绪的调节 C、情绪表现D、情绪的生理基础

正确答案:A, C, D

42、通常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般将情绪的状态分为()三类。A、心情 B、激情C、心境D、应激

答案:B,C,D

43、性格()。

A、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B、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C、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 D、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答案:A,D

44、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中,()。A、A代表诱发事件 B、B代表信念

C、C代表行为结果D、A是引发不良情绪的根源

答案:A,B,C

45、哪些是积极的情绪宣泄?()A、幽默 B、助人 C、打架D、砸摔

答案:A,B

46、一般认为:“情商”包括哪些能力?()。A、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B、情绪促进思维过程的能力 C、理解情绪与情绪识别的能力

D、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答案:A,B,C,D

47、()是嫉妒产生的重要原因。A、内向B、虚荣心过强 C、自私狭隘D、斤斤计较

答案:B,C,D

48、积极性的挫折反应主要有()。A、坚持目标、继续努力 B、降低目标、改变行为 C、改换目标、取而代之 D、放弃目标,不再努力

答案:A,B,C

49、怎样才能加强对人生事件的预期?()

A、心理预期经常化,定期对一段时间的人生事件进行预测和期望 B、事事都可预期,事事都要预期

C、心理预期全面化,在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 D、心理预期应恰如其分,不可随心所欲,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答案:A,C,D 50、下列有关精神病人的看法,正确的是()。A、精神病人都是疯疯癫癫、乱喊乱叫的

B、多数精神病人除了发作期间,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C、精神病人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辅之以心理治疗 D、精神病是不治之症

答案:B,C

51、怎样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猜疑心理?()A、要培养理智,切忌感情用事

B、用“自我开脱法”暗示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C、不听信流言 D、增强自信

正确答案:A, B, C, D 52 A、关于人际吸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人们在社交初期,社会性的相似因素起着显著的作用)

B、经过一段深交之后,两个人个性的相似起重要的作用 C、对于伴侣而言,互补因素起决定作用 D、人际吸引力与时空因素无关

答案:A,B,C

53、下列表现属于不好的交谈对话方式的是()。A、不要随便打断他人谈话,扰乱人家的思路

B、不要因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迫使他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 C、不要连续发问,以致他人难以应付

D、不要老是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

答案:A,B,C,D

54、对于不怕吃亏,甚至甘愿吃亏的人,下列哪些说法是恰当的?(A、他们一定是人际交往中的弱者 B、他们往往有较好的自我评价 C、他们往往更自信 D、他们一般都很自卑

答案:B,C

55、如何给人留下良好的每一印象?()A、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B、微笑

C、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 D、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

答案:A,B,C,D

41、情绪的三要素包括()。A、情绪的主观体验 B、情绪的调节 C、情绪表现

D、情绪的生理基础

答案:A,C,D

42、心理健康测试的主要作用有()。A、人才招聘与选拔

B、测查人的心理素质水平 C、评估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D、评价智力

答案:A,B,C

43、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主要有()A、统计标准

B、临床症状的标准 C、内心体验的标准 D、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

答案:A,B,C,D

44、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是()。A、生理的自我状态 B、心理的自我状态 C、社会关系的自我状态 D、道德的自我状态

答案:A,B,C,D

45、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中,()。A B、、AB代表诱发事件代表信念

C、C代表行为结果)D、A是引发不良情绪的根源

答案:A,B,C

46、消极性挫折反应主要有()。A、改换目标、取而代之 B、外泄的形式 C、内抑的形式

D、降低目标、改变行为

答案:B,C

47、有关挫折的内郁的压抑反应主要表现为()。A、冷漠 B、焦虑 C、逃避 D、幻想

答案:A,B,C,D

48、暗示疗法适用于哪类来访者?()A、场独立型的来访者 B、场依赖型的来访者 C、顺从性强的来访者 D、暗示易感性的来访者

答案:B, C, D

49、下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中,哪些是属于人本主义的方法?()A、放松疗法 B、交朋友小组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支持疗法

答案:B, C, D 50、日本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是()A、顺其自然 B、清静无为 C、为所当为

D、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案:A,C

51、在人际交往中,怎样认可别人,使别人觉得自己重要?()A、聆听他们

B、赞许和欣赏他们

C、尽可能经常使用他们的姓名和照片

D、关注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只是领导或发言人

答案:A, B, C, D

52、下列哪些是有积极意义的人际互补关系?()A、施虐狂和受虐狂

B、独立性强和依赖感重的人 C、脾气急躁和有耐性的人 D、内向和外向的人

答案:B,C,D

53、C型性格(癌症性格)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A、充分肯定自己和信赖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 B、当他人的要求干扰了自己和工作或生活时,学会坚决地拒绝 C、以坦然的心态接受别人的帮助 D、让自己具备一些幽默细胞

答案:A, B, C, D

54、情绪调控的内涵包括()。A、了解自己的情绪 B、驾驭自己的情绪

C、识别、接纳他人的情绪 D、调控他人的情绪

答案:A, B, C, D

55、帮助别人的心理意义在于()。A、更容易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B、可以赢得别人的信赖与尊重

C、可以使别人一定程度上消除对你的防卫心理 D、缩短心理上的距离感

答案:A, B, C, D

41、教师小王常常拿自己的短处与其他教师的长处作比较,结果越比越没了信心,请问小王犯了什么错误?()A、自我认识上有问题 B、自我评价上有问题 C、社会比较不妥当 D、自信心不足

答案:A, B, C, D

42、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主要有()A、统计标准

B、临床症状的标准 C、内心体验的标准 D、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

答案:A,B,C,D

43、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是()。A、生理的自我状态 B、心理的自我状态 C、社会关系的自我状态 D、道德的自我状态

答案:A,B,C,D

44、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A、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 B、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C、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自我体验 D、来自他人的评价

答案:A,B,C,D

45、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区分为()。A、中心特质 B、次要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答案:C,D

46、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A、外貌 B、能力

C、性格因素 D、相似互补

答案:A,B,C,D

47、()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A、红色看起来觉得暖和

B、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C、声音停止后,觉得耳朵里还有其余音在萦绕 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答案:A,B

48、过度情绪反应的结果有()。A、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 B、能使宣泄酣畅淋漓 C、阻碍创造力的发挥 D、可能导致各种神经症

答案:A,C,D

49、具体()性格特点的人易在挫折打击下产生冷漠反应。A、内向 B、固执 C、外向 D、心胸狭隘、思维方式片面

答案:A,B,D 50、有关挫折的外泄形式的反应主要表现为()A、直接攻击 B、焦虑 C、逃避

D、间接攻击

答案:A, D

51、下列哪些症状是癔症的解离症状?()A、局限性遗忘 B、失音 C、耳聋 D、多重人格

答案:A, D

52、癔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A、感觉障碍、运动障碍 B、意识状态的改变 C、焦虑 D、失眠

答案:A,B

53、暗示疗法适用于哪类来访者?()A、场独立型的来访者 B、场依赖型的来访者 C、顺从性强的来访者 D、暗示易感性的来访者

答案:B,C,D

54、下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中,哪些是属于人本主义的方法?()A、放松疗法 B、交朋友小组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支持疗法

答案:B,C,D

55、C型性格(癌症性格)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A、充分肯定自己和信赖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 B、当他人的要求干扰了自己和工作或生活时,学会坚决地拒绝 C、以坦然的心态接受别人的帮助 D、让自己具备一些幽默细胞

答案:A,B,C,D

41、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主要有()A、统计标准

B、临床症状的标准 C、内心体验的标准 D、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

答案:A,B,C,D

4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A、外貌 B、能力

C、性格因素 D、相似互补

答案:A,B,C,D

43、下列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正确的是()。A、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不是一个泾渭分明的对立面,而是一种连续状态 C、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D、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永恒的、不变的答案:A, B, C

44、心理状况的三种等级是()。A、心理正常状态 B、心理不平衡状态 C、心理疾病 D、心理失衡

答案:A,B,C

45、正确的自我意识具体体现为()。A、对自己的认识应该比较接近现实

B、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狂妄自大 C、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 D、自信乐观,不苛求自己,能扬长避短

答案:A,B,C,D

46、怎样区别理想的自我和纯虚幻的自我?()

A、学会区别现实中的真实需求和过去挫折所带给你的失落 B、冷静地估计自己的特长,包括个性特点和职业专长 C、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D、确定自己能做的和不能做的界限

答案:A, B, C, D

47、有关气质的论述,正确的有()。A、气质决定性格 B、气质无所谓好坏

C、不论何种气质,都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D、气质一生不变

答案:B, C

48、具体()性格特点的人易在挫折打击下产生冷漠反应。A、内向 B、固执 C、外向

D、心胸狭隘、思维方式片面

答案:A,B,D

49、有关挫折的内郁的压抑反应主要表现为()。A、冷漠 B、焦虑 C、逃避 D、幻想

答案:A,B,C,D 50、怎样才能加强对人生事件的预期?()

A、心理预期经常化,定期对一段时间的人生事件进行预测和期望 B、事事都可预期,事事都要预期

C、心理预期全面化,在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 D、心理预期应恰如其分,不可随心所欲,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答案:A,C,D

51、癔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A、感觉障碍、运动障碍 B、意识状态的改变 C、焦虑 D、失眠

答案:A, B

52、下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中,哪些是属于人本主义的方法?()A、放松疗法 B、交朋友小组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支持疗法

答案:B,C,D

53、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孤独心理?()A、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B、多参加集体活动,打破孤独的僵局 C、练习自我表达能力

D、练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尊重大家一致达成的决定

答案:A,B,C,D

54、在人际交往中,怎样认可别人,使别人觉得自己重要?()A、聆听他们

B、赞许和欣赏他们

C、尽可能经常使用他们的姓名和照片

D、关注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只是领导或发言人

答案:A,B,C,D

55、情绪调控的内涵包括()。A、了解自己的情绪 B、驾驭自己的情绪

C、识别、接纳他人的情绪 D、调控他人的情绪

答案:A, B, C, D

41、制约情绪的因素主要有()。A、外部事件 B、生理状态

C、情绪的生理基础 D、认知过程

答案:A, B, D

42、人际关系的作用主要有()。A、影响团体凝聚力 B、影响个体活动效率

C、影响人的个性形成与发展 D、影响个体身心健康

答案:A,B,C,D

43、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主要有()A、统计标准

B、临床症状的标准 C、内心体验的标准 D、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

答案:A,B,C,D

44、与接近外界事物的愿望有关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有()。A、惊奇 B、兴趣 C、害羞 D、厌恶

答案:A, B, D

45、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A、外貌 B、能力

C、性格因素 D、相似互补

答案:A,B,C,D

46、()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A、红色看起来觉得暖和

B、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C、声音停止后,觉得耳朵里还有其余音在萦绕 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答案:A,B

47、心理问题的一般特征有()。A、心理疲劳 B、一般性焦虑 C、一般性抑郁 D、自我关注

答案:A,B,C,D

48、社会化情绪主要包括()。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责任感与义务感

答案:A, B, C, D

49、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有()。A、改变生活情境 B、倾诉、哭泣 C、升华法 D、放松法

答案:A,B,C,D 50、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A、生活的自理能力 B、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C、工作、学习与从事事务的能力

D、遵守道德、行政、法律和风俗的能力

答案:A, B, C, D

51、下列关于交际心理的说法,正确的有()。A、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因心理比较明显 B、在对熟悉的人的认知中,近因心理更为明显

C、第一印象不会形成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因而不必在意 D、刻板印象心理都是消极的,应该避免

答案:A, B

52、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羞怯心理?()A、培养自己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长处 B、努力丰富自身的涵养 C、要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

D、增强交往的锻炼,多创造一些交往的机会

答案:A,B,C,D

53、如何有技巧、有艺术的批评别人的错误?()A、直截了当,想批就批 B、要注意适当的场合 C、要从赞赏开始

D、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要侮辱人格

答案:B,C,D

54、对于不怕吃亏,甚至甘愿吃亏的人,下列哪些说法是恰当的?()A、他们一定是人际交往中的弱者 B、他们往往有较好的自我评价 C、他们往往更自信 D、他们一般都很自卑

答案:B,C

41、教师小王常常拿自己的短处与其他教师的长处作比较,结果越比越没了信心,请问小王犯了什么错误?()A、自我认识上有问题 B、自我评价上有问题 C、社会比较不妥当 D、自信心不足

正确答案:A, B, C, D

42、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主要有()A、统计标准

B、临床症状的标准 C、内心体验的标准 D、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

答案:A,B,C,D

43、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是()。A、生理的自我状态 B、心理的自我状态 C、社会关系的自我状态 D、道德的自我状态

答案:A,B,C,D

44、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A、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 B、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C、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自我体验 D、来自他人的评价

答案:A,B,C,D

45、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区分为()。A、中心特质 B、次要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答案:C,D

46、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A、外貌 B、能力

C、性格因素 D、相似互补

答案:A,B,C,D

47、()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A、红色看起来觉得暖和

B、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C、声音停止后,觉得耳朵里还有其余音在萦绕 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答案:A,B

48、过度情绪反应的结果有()。A、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 B、能使宣泄酣畅淋漓 C、阻碍创造力的发挥 D、可能导致各种神经症

答案:A,C,D

49、具体()性格特点的人易在挫折打击下产生冷漠反应。A、内向 B、固执 C、外向

D、心胸狭隘、思维方式片面

答案:A,B,D

50、有关挫折的外泄形式的反应主要表现为()A、直接攻击 B、焦虑 C、逃避

D、间接攻击

正确答案:A, D

51、下列哪些症状是癔症的解离症状?()A、局限性遗忘 B、失音 C、耳聋 D、多重人格

正确答案:A, D

52、癔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A、感觉障碍、运动障碍 B、意识状态的改变 C、焦虑 D、失眠

答案:A,B

53、暗示疗法适用于哪类来访者?()A、场独立型的来访者 B、场依赖型的来访者 C、顺从性强的来访者 D、暗示易感性的来访者

答案:B,C,D

54、下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中,哪些是属于人本主义的方法?()A、放松疗法 B、交朋友小组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支持疗法

答案:B,C,D

55、C型性格(癌症性格)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A、充分肯定自己和信赖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 B、当他人的要求干扰了自己和工作或生活时,学会坚决地拒绝 C、以坦然的心态接受别人的帮助 D、让自己具备一些幽默细胞

答案:A,B,C,D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22

41、人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有的人积极面对,有的人消极应付。下面哪些应对方式是积极的?()

A、否定

B、升华

C、幽默

D、退行

正确答案:B, C

42、人际冲突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会经常发生,造成人际冲突的原因主要有()。

A、信息沟通不良

B、归因

C、稀有资源的竞争

D、人际障碍

答案:A,B,C,D

43、教师小王常常拿自己的短处与其他教师的长处作比较,结果越比越没了信心,请问小王犯了什么错误?()

A、自我认识上有问题

B、自我评价上有问题

C、社会比较不妥当

D、自信心不足

答案:A,B,C,D

44、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主要有()

A、统计标准

B、临床症状的标准

C、内心体验的标准

D、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

答案:A,B,C,D

45、人类的表情包括哪三种?()

A、面部表情

B、说话表情

C、体态表情

D、声调表情

正确答案:A, C, D

46、一般认为,()是人类最基本的原始情绪。

A、喜悦

B、愤怒

C、恐惧

D、悲哀

答案:A,B,C,D

47、心理咨询终极目标的概念包括()。

A、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B、充分实现人的潜能 C、充分达到人格完善

D、符合完美个性标准

正确答案:A, B, D

48、正确的自我意识具体体现为()。

A、对自己的认识应该比较接近现实

B、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狂妄自大

C、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

D、自信乐观,不苛求自己,能扬长避短

答案:A,B,C,D

49、哪些是积极的情绪宣泄?()

A、幽默

B、助人

C、打架

D、砸摔

正确答案:A, B

50、()是嫉妒产生的重要原因。

A、内向

B、虚荣心过强

C、自私狭隘

D、斤斤计较

答案:B,C,D

51、消极性挫折反应主要有()。

A、改换目标、取而代之

B、外泄的形式

C、内抑的形式

D、降低目标、改变行为

答案:B,C

52、怎样才能加强对人生事件的预期?()

A、心理预期经常化,定期对一段时间的人生事件进行预测和期望

B、事事都可预期,事事都要预期

C、心理预期全面化,在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

D、心理预期应恰如其分,不可随心所欲,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答案:A,C,D

53、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A、生活的自理能力

B、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C、工作、学习与从事事务的能力

D、遵守道德、行政、法律和风俗的能力

答案:A,B,C,D

54、在人际交往中,怎样认可别人,使别人觉得自己重要?(A、聆听他们

B、赞许和欣赏他们

C、尽可能经常使用他们的姓名和照片

D、关注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只是领导或发言人

答案:A,B,C,D

55、帮助别人的心理意义在于()。

A、更容易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B、可以赢得别人的信赖与尊重

C、可以使别人一定程度上消除对你的防卫心理

D、缩短心理上的距离感

答案:A,B,C,D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18

41、情绪的三要素包括()。

A、情绪的主观体验)B、情绪的调节

C、情绪表现

D、情绪的生理基础

答案:A,C,D

42、心理健康测试的主要作用有()。

A、人才招聘与选拔

B、测查人的心理素质水平

C、评估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D、评价智力

答案:A,B,C

43、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主要有(A、统计标准

B、临床症状的标准

C、内心体验的标准

D、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

答案:A,B,C,D

44、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是()。

A、生理的自我状态

B、心理的自我状态

C、社会关系的自我状态

D、道德的自我状态

答案:A,B,C,D

45、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中,()

A、A代表诱发事件

B、B代表信念

C、C代表行为结果

D、A是引发不良情绪的根源)。答案:A,B,C

46、消极性挫折反应主要有()。

A、改换目标、取而代之

B、外泄的形式

C、内抑的形式

D、降低目标、改变行为

答案:B,C

47、有关挫折的内郁的压抑反应主要表现为()。

A、冷漠

B、焦虑

C、逃避

D、幻想

答案:A,B,C,D

48、暗示疗法适用于哪类来访者?()

A、场独立型的来访者

B、场依赖型的来访者

C、顺从性强的来访者

D、暗示易感性的来访者

正确答案:B, C, D

49、下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中,哪些是属于人本主义的方法?(A、放松疗法

B、交朋友小组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支持疗法

正确答案:B, C, D

50、日本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是()A、顺其自然)

B、清静无为

C、为所当为

D、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案:A,C

51、在人际交往中,怎样认可别人,使别人觉得自己重要?()

A、聆听他们

B、赞许和欣赏他们

C、尽可能经常使用他们的姓名和照片

D、关注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只是领导或发言人

正确答案:A, B, C, D

52、下列哪些是有积极意义的人际互补关系?()

A、施虐狂和受虐狂

B、独立性强和依赖感重的人

C、脾气急躁和有耐性的人

D、内向和外向的人

答案:B,C,D

53、C型性格(癌症性格)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A、充分肯定自己和信赖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

B、当他人的要求干扰了自己和工作或生活时,学会坚决地拒绝

C、以坦然的心态接受别人的帮助

D、让自己具备一些幽默细胞

正确答案:A, B, C, D

54、情绪调控的内涵包括()。

A、了解自己的情绪

B、驾驭自己的情绪

C、识别、接纳他人的情绪

D、调控他人的情绪

正确答案:A, B, C, D

55、帮助别人的心理意义在于()。

A、更容易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B、可以赢得别人的信赖与尊重

C、可以使别人一定程度上消除对你的防卫心理

D、缩短心理上的距离感

正确答案:A, B, C, D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24

41、教师小王常常拿自己的短处与其他教师的长处作比较,结果越比越没了信心,请问小王犯了什么错误?()

A、自我认识上有问题

B、自我评价上有问题

C、社会比较不妥当

D、自信心不足

正确答案:A, B, C, D

42、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主要有()

A、统计标准

B、临床症状的标准

C、内心体验的标准

D、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

答案:A,B,C,D

43、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是()。

A、生理的自我状态

B、心理的自我状态

C、社会关系的自我状态

D、道德的自我状态

答案:A,B,C,D

44、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

A、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

B、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C、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自我体验

D、来自他人的评价

答案:A,B,C,D

45、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区分为()。

A、中心特质

B、次要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答案:C,D

46、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A、外貌

B、能力

C、性格因素

D、相似互补

答案:A,B,C,D

47、()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

A、红色看起来觉得暖和

B、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C、声音停止后,觉得耳朵里还有其余音在萦绕

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答案:A,B

48、过度情绪反应的结果有()。

A、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

B、能使宣泄酣畅淋漓 C、阻碍创造力的发挥

D、可能导致各种神经症

答案:A,C,D

49、具体()性格特点的人易在挫折打击下产生冷漠反应。

A、内向

B、固执

C、外向

D、心胸狭隘、思维方式片面

答案:A,B,D

50、有关挫折的外泄形式的反应主要表现为(A、直接攻击

B、焦虑

C、逃避

D、间接攻击

正确答案:A, D

51、下列哪些症状是癔症的解离症状?()

A、局限性遗忘

B、失音

C、耳聋

D、多重人格

正确答案:A, D

52、癔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

A、感觉障碍、运动障碍

B、意识状态的改变

C、焦虑

D、失眠

答案:A,B)

53、暗示疗法适用于哪类来访者?()

A、场独立型的来访者

B、场依赖型的来访者

C、顺从性强的来访者

D、暗示易感性的来访者

答案:B,C,D

54、下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中,哪些是属于人本主义的方法?()

A、放松疗法

B、交朋友小组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支持疗法

答案:B,C,D

55、C型性格(癌症性格)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A、充分肯定自己和信赖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

B、当他人的要求干扰了自己和工作或生活时,学会坚决地拒绝

C、以坦然的心态接受别人的帮助

D、让自己具备一些幽默细胞

答案:A,B,C,D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20

41、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主要有()

A、统计标准

B、临床症状的标准

C、内心体验的标准

D、解决问题能力的标准

答案:A,B,C,D

4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A、外貌 B、能力

C、性格因素

D、相似互补

答案:A,B,C,D

43、下列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正确的是()。

A、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不是一个泾渭分明的对立面,而是一种连续状态

C、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D、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永恒的、不变的

正确答案:A, B, C

44、心理状况的三种等级是()。

A、心理正常状态

B、心理不平衡状态

C、心理疾病

D、心理失衡

答案:A,B,C

45、正确的自我意识具体体现为()。

A、对自己的认识应该比较接近现实

B、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狂妄自大

C、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

D、自信乐观,不苛求自己,能扬长避短

答案:A,B,C,D

46、怎样区别理想的自我和纯虚幻的自我?()

A、学会区别现实中的真实需求和过去挫折所带给你的失落

B、冷静地估计自己的特长,包括个性特点和职业专长

C、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D、确定自己能做的和不能做的界限 正确答案:A, B, C, D

47、有关气质的论述,正确的有()。

A、气质决定性格

B、气质无所谓好坏

C、不论何种气质,都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D、气质一生不变

正确答案:B, C

48、具体()性格特点的人易在挫折打击下产生冷漠反应。

A、内向

B、固执

C、外向

D、心胸狭隘、思维方式片面

答案:A,B,D

49、有关挫折的内郁的压抑反应主要表现为()。

A、冷漠

B、焦虑

C、逃避

D、幻想

答案:A,B,C,D

50、怎样才能加强对人生事件的预期?()

A、心理预期经常化,定期对一段时间的人生事件进行预测和期望

B、事事都可预期,事事都要预期

C、心理预期全面化,在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

D、心理预期应恰如其分,不可随心所欲,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答案:A,C,D

51、癔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

A、感觉障碍、运动障碍

B、意识状态的改变

C、焦虑

D、失眠

正确答案:A, B

52、下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中,哪些是属于人本主义的方法?()

A、放松疗法

B、交朋友小组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支持疗法

答案:B,C,D

53、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孤独心理?()

A、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B、多参加集体活动,打破孤独的僵局

C、练习自我表达能力

D、练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尊重大家一致达成的决定

答案:A,B,C,D

54、在人际交往中,怎样认可别人,使别人觉得自己重要?(A、聆听他们

B、赞许和欣赏他们

C、尽可能经常使用他们的姓名和照片

D、关注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只是领导或发言人

答案:A,B,C,D

55、情绪调控的内涵包括(答案:,ABC D)。

A、了解自己的情绪

B、驾驭自己的情绪

产妇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篇3

分娩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強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产妇的这种情绪改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受阻,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产科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影响分娩的因素,除了产力、产道、胎儿之外,还有精神心理因素,可见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重要性,如何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1、了解产妇心理 产妇害怕和恐惧分娩的一切过程,怕陌生的环境,怕自己不能坚持,怕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难产,怕胎儿性别不理解,怕胎儿畸形,怕有生命危险,致使产后情绪紧张,常常处于焦虑,不安,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表现出听不进医护人员的解释,不配合相关的分娩动作。

2、给予精神鼓励 护理上应做好产妇思想工作,做好心理护理,给予孕妇无微不至的关怀,鼓励和帮助产妇,共同以科学的方法,减轻分娩时的疼痛,同时需要家庭的参与,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产妇的家庭宗教和文化需要,因为产妇作为一个具体独立人格的社会人。期盼维护自身尊严和得到应有的尊重,心理护理可以弥补传统观念的缺陷,使产妇愉快,无痛,向上充满信心地度过产程。同时鼓励产妇多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并注重摄入足够水分,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及时排便,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增强,向产妇讲解疼痛的原因及疼痛与分娩的关系,疼痛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让产妇有充分的思想。使产妇得到生理、心理、体力和精神上的全方位支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分娩过程。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篇4

何谓心理健康, 英文表达为mental health, 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指心理健康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 ,面对现实 的、发展变 化着的自 然环境、社 会环境和自 身内在的 心理环境 ,具有良好 的调控能 力、适应能 力 ,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指维护心理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和措施 ,营造良好 的家庭环 境、学校环 境和社会 环境 ,通过各种形 式的宣传 、教育和训 练 ,以求预防 心理疾病 ,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一、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

(一 )社 会 因 素

1.社会条件 的限制。 由于缺乏 语言沟通 ,听觉障碍儿 童在学习或生活上常常受到挫折。一些健全人对他们有所偏见,持有异样的眼光,不愿和他们交流做朋友,甚至对他们讥讽和嘲笑。例如,称呼他们做哑巴、哑子、聋子……

残疾人教育落后于普通教育影响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缺乏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社会上成年残疾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听觉障碍儿童有着一定的影响和诱惑作用。

2.不良信息 的影响。当 今知识信息时 代 ,人们获取各 种信息的渠道便利快捷,孩子们深受影响。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娱乐生活的同时,一些言情戏说的影视作品、打打杀杀的动画是孩子们在电视上常常看到的节目。由于听力有障碍,听觉障碍儿童的眼睛就成为最主、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他们从外界获取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视觉, 而且视觉记忆保持得比较好。内容低劣粗俗的图书、光盘充斥听觉障碍儿童的眼睛和心灵。对身心稚嫩、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儿童来说,很难忘掉内容不良的视觉信息, 对他们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 )家 庭 的 影响

1.家庭教育 方式。部 分家长出 于失落感 、低下感等 心理 ,有意无意地限制儿童外出, 力图使儿童处于自己的安全保护下不受外来“欺负”、“污染”,使听觉障碍儿童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阁楼儿童”,实际上是堵塞儿童认识自我,发展和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家长限制听觉障碍儿童的活动,使他们的生活范围狭窄,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经验。又由于听觉障碍和语言发展迟缓的特殊性,导致听觉障碍儿童与健听儿童相处时说不清、听不懂,无法与人沟通,会出现经常无意识违反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现象。他们的交流方式与行为方式是大多健听儿童不能理解和接纳的, 所以听觉障碍儿童很快被孤立于伙伴范围之外。逐渐丧失对活动或事情的兴趣, 没有自信,进而自我封闭。

2.家长的态 度。家长 对孩子听 觉障碍的事实 要么过多 地把注意力放在听觉障碍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上, 忽视听觉障碍儿童个性发展,要么不愿承认听觉缺陷的事实,希望他们像健听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较为突出的教养态度是:我的孩子和健听孩子一样,甚至比他们还要好。在解读家长这种教育态度时不能一味赞同,需要从两个方面理解:首先,听觉障碍儿童与健听儿童一样具有心智发展的潜质;其次,由于听觉障碍儿童在感知和接受外部信息时受到一定限制, 他们在完成生活和学习任务时需要更多努力和帮助。有的家长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具有听力缺陷, 在牺牲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帮助孩子康复的时候,同样抱着望子成龙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克服听力缺陷,像健听孩子一样完成各种生活和学习任务。他们急切想要看到每次语言训练之后的进步和变化, 一旦短期内不能看到进展,就急着给孩子换另一个“更好”的教育机构。家长和孩子就在各种机构之间周转,孩子一边要完成语言训练,一边要适应新的环境,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3.自身生理 缺陷带来的认 知障碍、交往 障碍。由于自身 听觉缺陷和语言障碍使他们不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语言交往,他们不但无法与健听人建立适当的关系, 而且容易对人产生误解。例如:有的听觉障碍儿童当自己的生活用品用完了,看到别人那里有, 不征求他人同意就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用,认为:“我的没有了,他有,我拿了他的来用是应该的。这样才叫公平。”可见他们对“公平”的理解是多么肤浅。

听觉障碍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听觉缺陷、语言障碍等生理缺陷会对其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水平造成消极的影响,他们很容易产生自我贬低、恐怖、焦虑、过敏、行为不当和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

二、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 )听 觉 障 碍 儿 童 的 主 要 心 理 问 题

听觉损害和语言缺陷对听觉障碍儿童的学习和认知活动及个性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在情绪、个性及行为等方面都会出现一系列障碍。

1.对 自 我 的不 良 认 识

自卑而孤僻,由于听觉能力一定程度上的丧失,影响听觉障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障碍重重,使他们觉得很难融入社会生活,进入同龄人圈子,导致他们喜欢独处,形成不合群的性格。

2.对 外 界 事 物 的不 适 当 反 应

(1)敏感而多虑。他 们对周围 事物非常敏 感 ,不管与自己有关无关,都会表现出猜疑和焦虑情绪。

(2)任性而依 赖。这是 大多数听 觉障碍儿童 共同存在的不良心理特征。 由于听觉障碍儿童在家中作为弱者总是受到过多照顾,一部分父母对孩子听力的残缺有负罪感,认为孩子的耳聋是自己疏忽造成的,就千方百计地补偿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放纵。导致他们执拗任性,爱干啥就干啥在生活上、心理上总是依赖父母,即使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做。

3.不 良 的情 绪 体 验 。

听觉障碍儿 童如受到不公 正的对待或曲解其原意时,就过分激动,态度生硬,乱发脾气,不听劝告,甚至大打出手。

(二)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聋校对心 理健康教育 的认识。 唯有个性良 好、心态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因此开展聋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加强聋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应该在聋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先行。

2.聋 校 心 理 健康 教 育 目 标 。 目 标 就 是 培养 听 觉 障碍 儿 童良好的心理素质。

3.聋校心理 健康教育 内容。由于 听觉障碍儿 童有特殊 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需要进行专门研究和开发。

4.聋校心理 健康教育 方法。聋 校在心理健康 教育方法 上可以借鉴普校现有的教育模式, 根据听觉障碍儿童的特点进行内容、组织形式、方法上的探索。

三、维护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提高聋校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要想让听觉障碍儿童身心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 教师首先要保持心理健康。

(二)教给听觉障碍儿童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常用方法有:

1.积极参加 学校集体活动 , 从中表现自己 的才能获 得集体认可;

2.珍视友谊 有几个知 心朋友 , 时常将自 己的心事 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看法;

3.学会利用 保持心理 平衡的宣泄 方法 ,如可以写日 记、写作文、给亲人或朋友写信;

4.开展适当 的体育活动 ,发展特殊 的兴趣爱好 等 ;适当的时候接受心理咨询。

(三)营造促进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环境

1.心 理 健康 教 育 是 一项 系统工 程 ,需要 环 境 系统 支 持 。

环境支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的协作和支持。

2.加 强 学 校教 育 环 境 建设 。

(1)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例如,营造语言环境,设置音响环境,开设生理补偿的特殊课程,张贴激励听觉障碍儿童自强奋发的名言……

(2)重视心理健康环境建设。心理健康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游戏等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活跃的教学环境, 充分运用听觉障碍儿童心理补偿功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

(3)努力营造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学校应该有计划地组织听觉障碍儿童走出孤独世界,参加社会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如去参观、访问、为社会服务,和健听儿童开展手拉手活动,参与书画、舞蹈、体育等各种竞赛。

3.加 强 学 校 心 理 健康 工作 。

(1)建立心理档案,分类辅导。

(2)开设心理健康活动区。

(3)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

(四)通过团体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团体咨询活动能有效提高聋生的社交能力和社交主动性,使聋生取得社交成功,增强社交自信,促进健康心理品质形成。

(五)满足青春听觉障碍学生同伴交往的需要

1.青春期听 觉障碍学生 同伴交往 特点有 :(1)选择同伴具有一定的盲目性;(2)有迫切与他人交往的需要;(3)在同伴交往中感情投入大。

2.创造 能 让 听 觉 障碍 学生 与 各 种 人交 往 的 机 会 。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篇5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心理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各种机能能够适应生存的需要,并在适应中不断发展的协调状态。心理卫生就是利用人类已经发现的身体和心理规律,运用预防、锻炼、治疗等手段,维护健康、保护生命为人类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基本条件的工作过程。心理素质就是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机能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行为品质。心理教育是利用教育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和塑造学生的各类认知、情感、意志品质的活动过程。心理健康标准应当是卫生学角度的标;隹,心理素质标准应当是教育学角度的标准,心理学可以分别制定心理健康标准和心理素质标准。在心理健康标准和心理素质标准测验的编制和具体测量中,要以心理健康标准和心理素质标准为依据,分别编制心理健康测验和心理素质测验。在心理健康卫生和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要分别建立工作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是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公民的心理素质。具体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1、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于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

3、根据受教育者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具体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帮助他们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的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学会认识环境,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更好、更快地适应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掌握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适应学校生活,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每项工作的开展都应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心理健康教育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主题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适宜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重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促进”的功能。

4.差异性原则。不仅要尊重个体差异,还应尊重年级差异。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

5.活动性原则。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心理教育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

(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误区的剖析

误区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误区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

误区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心理课

(三)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初步构想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等的矫正与治疗,这一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少。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中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为提高民族素质,应从小加强重视中小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培养。因此,心理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1)帮助教师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师生交往的观念

(2)和教师一起把好教学的三个关---备课关上课关课外应用关

(3)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

2.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1)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四.学校心理辅导

(一)分类

按辅导涉及的学生活动领域,分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按辅导涉及的心理与行为的性质,分为情绪辅导、智能辅导、人格辅导、自我意识辅导、社交行为辅导、耐挫力辅导、性问题辅导等。

按辅导对象的人数,分为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

(二)目标

1.学会调适。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适应”处理的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调整的重点是人的行为。

2.寻求发展。就是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

(三)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⒈)心理辅导应在学校教育的早期阶段就开始进行。

(⒉)心理辅导工作应取主动态势,宜未雨绸缪,注意防微杜渐。

(⒊)对于那些社会处境不利的学生、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的学生、自我期望偏高而又屡遭挫折的学生,应及早发现征候,重点实行早期干预。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⒈)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

(⒉)尊重学生的选择。

(⒊)运用同感的态度和技术加深对受辅学生的理解。

4.学生主体性原则

(⒈)心理辅导要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

(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唱主角”。

(⒊)以开展活动为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形式。

5.个别化对待原则

(⒈)注意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

(⒉)对不同学生实行区别对待。

(⒊)认真做好个案研究。

6.整体性发展原则

(⒈)树立学生全人发展的观念。

(⒉)不宜把心理辅导课程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

(⒊)采用综合辅导模式。

(四)途径

1.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5.个别辅导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篇6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措施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的、和谐的精神状态,健全的人格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好地适应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1999年11月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说:世界上使人失去劳动力的主要疾病是精神疾病。另外,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精神障碍排名居首。儿童的行为问题明显增多。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经过实地调查后,总结如下:①有适度的安全感;②适度地自我批评;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④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⑦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⑧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小学生由于心理发育较稚嫩,情绪不稳定、性格不坚强,自控能力较差,因而不善于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种种心理冲突问题。在遭受外部刺激或挫折时,往往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对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和作业的错误率较高。②逆反。对外部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离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教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与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而导致关系紧张。③易怒。在受到轻微或一般的刺激时,情绪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④恐慌。总是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遇事稍有不顺,便陷入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教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应。⑤嫉妒。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仅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挖苦讽刺,严重的甚至会干出损害他人的事情,成为学校不安定的因素之一。⑥孤僻。不爱与人交往,容易看电视、玩游戏上瘾,甚至有逃学的行为发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⑦胆怯。缺乏竞争意识,害怕考试,考前焦虑、紧张和烦躁,影响考试发挥。⑧自卑。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自我评价消极,对学习竞技活动缺乏信心。⑨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甚至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主体借助于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方面的理论,按照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发展的规律,借助于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小学生对心理健康产生初步的认识,并形成自我保健和自我认识的意识,从而为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成长奠定基础。

二、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措施

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增知识、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关键时期,维护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很多学校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虽然曾经学习过心理学的知识,但并不专业,对小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和研究并不透彻,在教育过程中如果粗心,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甚至会造成伤害。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除了选用高素质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师外,同时还应该对原有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养,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手段。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心态,加强心理咨询能力,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供教学保证。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影响,具有很强的教育示范作用,学生对教师形成的好感会使得他们爱屋及乌,自觉形成好的心理素养。

2.了解小学生心理特征,尊重学生

教师要掌握与小学生心理特征相关的心理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是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最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受到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感情基础。它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教育方式不当,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枯燥的说教往往容易事倍功半。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3.在小学生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德育的主要课程有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小学思想品德课主要是针对儿童各个年龄阶段开展的一门专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它的任务是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分行教育和一般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祖国。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思想品德是能够比较集中地、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其重点是系统地提高认识、培养情感、指导行为。它是学校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社会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社会并更进一步强化思想品德的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现象和风貌,初步了解家乡、祖国及世界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常识,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法制观念的启蒙。这两门课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小学德育教师在思想品德和社会课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等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校正和心理训练等,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主体自我调节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心理机能,进而愉快地学习,从而达到发展其个性,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和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德育教学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特征,集中面向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文道德、价值走向等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文精神教学,这就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先天资源。

4.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干预,加强心理引导

学校和教师应组织各种心理学知识讲座,向小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是学生减轻心理负担的基础。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建立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倾听心理专家顾问的辅导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和别人进行感情和思想交流,通过正常的心理发泄,如运动等,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为学习知识和健康生活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基础。

三、总结

小学阶段是心理发育的初期,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小学生的情绪、人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将在这一阶段形成,他们的潜能也在这一阶段初步开发。只有重视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证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林金芬.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成才之路,2011(8):22.

[2]张爱萍.小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湖北教育,2004(23).

[3]杨忠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科学,2000(4):55-58.

孕产妇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疏导 篇7

1 妊娠妇女常见的心理问题

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层次的孕产妇, 虽然她们的妊娠情况和心理情况各有不同, 但心理问题出现较多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1 对妊娠分娩的认知缺陷

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 妇女妊娠后,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机体各系统的功能, 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 以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一般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 但其同时也会给身体增加负担, 带来例如恶心、呕吐等不适。有的孕妇对妊娠后的身体不适缺乏正确认识, 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及照顾;有些孕妇过分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稍有不适就产生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 在我国目前的人口政策下, 孕产妇在家中成为全家重点保护的“核心人物”, 更增加了心理上的压力, 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 例如:因负性情绪导致或加剧妊娠呕吐, 不能正常进食, 将妊娠过程中的生理现象视为疾病。因对孩子的健康、智商期望值特别高, 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大大增加了孕妇心理负担, 使她们出现了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从而加重了早孕反应的症状。

1.2 对胎儿性别及发育状况的焦虑

尤其在农村生男还是生女是妊娠妇女及其家庭极为关注的问题, 孕妇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 终日为胎儿性别焦虑不安。此外, 大多数妊娠妇女普遍为自己所怀的孩子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生理缺陷、将来是否聪明等产生焦虑情绪。

1.3 对分娩过程的恐惧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分娩阵痛对一个正常的孕妇一般是可忍受的, 但由于占比例大的80后孕妇缺乏应有的承受能力, 以及影视作品过分渲染分娩痛苦的误导, 使妊娠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对分娩产生害怕和恐惧, 有的时候感到悲喜交加, 不知所措。

1.4 产后由谁来帮助其照看孩子的担忧

很多产妇的母亲及婆婆还在工作, 没有时间帮其照料孩子, 而产妇也缺乏照顾孩子的经验。

2 对妊娠妇女进行心理疏导的对策

2.1 创建以人为本的产科服务新模式

产科实行“以产妇为中心”为服务理念, 导乐分娩方式凸显了它对于现状下的围生期模式的积极影响。从孕妇第一次产前检查开始, 应做好宣传工作, 热情向孕产妇介绍医院的医疗条件和环境, 讲解分娩知识, 使她们更多地了解分娩是正常生理现象, 让她们有承受分娩时疼痛的心理准备, 消除孕产妇对分娩产生的恐惧心理, 增强对分娩的自信心和控制能力。告知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 助产人员都会陪伴和守护在产妇的身边, 细心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儿变化, 检查时操作轻柔, 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注意休息, 保持安静, 正常饮食以保持体力, 在临产时可促进产程进展, 减少产后宫缩乏力造成的产后大出血, 教给产妇如何配合规律性宫缩时的正确动作。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过程, 孕妇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 使她们比孕前更需要亲人的关爱, 在医院特别渴望得到医务人员的照顾。因此, 创建以人为本的产科服务,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并根据孕妇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疏导, 可有效地消除孕妇心理上的焦虑、恐惧等问题, 对保证孕产妇分娩的安全与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加强围生期管理, 重视妊娠妇女的心理疏导

分娩以及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 无疑是一种较好的举措。我科办有孕妇学校、准妈妈培训班, 这样孕妇会了解怀孕对身体所产生的影响是正常的, 只要对症缓解就会减轻痛苦。这一措施对安全分娩、科学育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从实际需求看, 仅有对妊娠、分娩常识的了解还不够, 它不能对孕产妇的心理起到疏导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还要适时地对其具体心理问题作出相应的疏导。重视孕妇的心理疏导, 对于预防难产、产后出血、产后精神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医护人员在每周的业务学习中也会学习心理学知识, 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帮助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孕产妇, 使她们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 使孕产妇都能获得良好的心理指导, 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 顺利度过围生期。

2.3 注意消除性别歧视

部分妊娠妇女由于过分看重胎儿性别而顾虑重重, 特别是一些希望生男孩的产妇, 分娩后一听说是女孩就表现情绪低落, 影响子宫收缩, 造成产后大出血[2]。因此, 在对孕妇进行疏导中, 还应重视来自社会文化中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 要引导和帮助孕产妇及其亲属, 让他们明确知道, 生男生女是由男方决定而不是由女方决定的科学知识, 男孩女孩都是家庭的主人、国家的栋梁, 都能为家庭和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 帮助产妇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 以尽可能减少不良因素对产妇的影响。

2.4 产后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与指导

产后及时给予母婴皮肤接触和早吸吮, 指导产妇哺乳的时间与姿势。要把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及简单易行的处理方法告知产妇及其家属, 这样就可以减少产妇在照料婴儿的过程中焦虑的发生。

总之, 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 新世纪的产科医学对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越来越重视, 而做好孕产妇的心理疏导对优生优育和母婴身心健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不仅医疗保健人员要掌握和运用, 还应普及到广大孕产妇及其家庭中。我们要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1) 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的三级管理; (2) 孕早期建立保健手册; (3) 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及管理, 积极治疗合并症, 以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 使其健康、顺利地度过妊娠期。

参考文献

[1]张志诚.临床产科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67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篇8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的、和谐的精神状态, 健全的人格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更好地适应社会,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1999 年11 月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说:世界上使人失去劳动力的主要疾病是精神疾病。 另外, 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精神障碍排名居首。 儿童的行为问题明显增多。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经过实地调查后, 总结如下:①有适度的安全感;②适度地自我批评;③在日常生活中, 具有适度的主动性, 不为环境所左右;④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 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 ⑥有自知之明, 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 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⑦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⑧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小学生由于心理发育较稚嫩, 情绪不稳定、性格不坚强, 自控能力较差, 因而不善于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种种心理冲突问题。 在遭受外部刺激或挫折时, 往往容易导致心理失衡, 对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当前,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厌学。 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兴趣, 注意力分散, 上课不认真听讲, 作业敷衍了事, 学习效率低下, 考试和作业的错误率较高。 ②逆反。 对外部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离的心理反应, 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对教师的教育感到厌烦, 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 与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而导致关系紧张。 ③易怒。 在受到轻微或一般的刺激时, 情绪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 ④恐慌。 总是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遇事稍有不顺, 便陷入痛苦之中。 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 对教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 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应。⑤嫉妒。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 不仅不学习他人的长处, 反而挖苦讽刺, 严重的甚至会干出损害他人的事情, 成为学校不安定的因素之一。⑥孤僻。 不爱与人交往, 容易看电视、玩游戏上瘾, 甚至有逃学的行为发生, 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⑦胆怯。 缺乏竞争意识, 害怕考试, 考前焦虑、紧张和烦躁, 影响考试发挥。⑧自卑。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 自我评价消极, 对学习竞技活动缺乏信心。 ⑨自私。 以自我为中心, 占有欲强烈, 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 甚至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

教育部颁布的 《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 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主体借助于心理学、 社会学以及教育学方面的理论, 按照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发展的规律, 借助于各种有效的途径, 使小学生对心理健康产生初步的认识, 并形成自我保健和自我认识的意识, 从而为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成长奠定基础。

二、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措施

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增知识、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关键时期, 维护心理健康, 培养健全人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 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很多学校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虽然曾经学习过心理学的知识, 但并不专业, 对小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和研究并不透彻,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粗心, 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甚至会造成伤害。 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 除了选用高素质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师外, 同时还应该对原有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养, 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手段。 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保持良好心态, 加强心理咨询能力, 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供教学保证。 另外,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影响, 具有很强的教育示范作用, 学生对教师形成的好感会使得他们爱屋及乌, 自觉形成好的心理素养。

2.了解小学生心理特征, 尊重学生

教师要掌握与小学生心理特征相关的心理知识。 在教育过程中, 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是要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最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要充分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 应时刻牢记,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 但人格上是平等的。 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受到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感情基础。 它是学生积极向上、 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 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如果教师教育方式不当, 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 枯燥的说教往往容易事倍功半。 实践表明, 只有从尊重出发, 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 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3.在小学生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德育的主要课程有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 小学思想品德课主要是针对儿童各个年龄阶段开展的一门专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它的任务是进行以“ 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分行教育和一般的政治常识教育, 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祖国。 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培养道德情感, 指导道德行为, 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思想品德是能够比较集中地、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 其重点是系统地提高认识、培养情感、指导行为。 它是学校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社会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社会并更进一步强化思想品德的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现象和风貌, 初步了解家乡、祖国及世界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常识,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法制观念的启蒙。这两门课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小学德育教师在思想品德和社会课教学中, 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 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等理论, 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校正和心理训练等, 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提高主体自我调节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开发心理机能, 进而愉快地学习, 从而达到发展其个性, 提高学习效率, 全面发展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和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性, 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德育教学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特征, 集中面向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文道德、价值走向等进行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文精神教学, 这就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先天资源。

4.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知识讲座, 开展心理干预, 加强心理引导

学校和教师应组织各种心理学知识讲座, 向小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 是学生减轻心理负担的基础。 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建立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倾听心理专家顾问的辅导等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和别人进行感情和思想交流, 通过正常的心理发泄, 如运动等, 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 为学习知识和健康生活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基础。

三、总结

小学阶段是心理发育的初期, 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 小学生的情绪、人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将在这一阶段形成, 他们的潜能也在这一阶段初步开发。 只有重视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保证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 才能更好地创造美好的未来。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为学生健康发展与成长奠定了基础, 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为心理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方法。简单分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措施

参考文献

[1]林金芬.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成才之路, 2011 (8) :22.

[2]张爱萍.小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湖北教育, 2004 (23) .

中专生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教育 篇9

一、中专生的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 中专生正处在14~18岁的青春期, 而这个阶段正是他们身心急剧发展、情感丰富强烈、情绪波动大的时期, 在心理发展上也体现出变化显著、可塑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厌学情绪严重。中专生容易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学习效率低, 对学习采取无所谓态度, 考试作弊, 甚至旷课、逃学。

2. 人际交往能力差, 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互助和团队精神。

中专生往往过分地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 甚至形成社交障碍并为此感到苦闷、自卑。

3. 性意识迅速觉醒, 使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

受公共场所的不良刺激, 家庭影响和不健康文化的熏染, 中专生的性意识觉醒, 而青春期特有的逆反心理, 使个别学生自控能力差。

4.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有强烈的成人感, 但是又带有盲目性和封闭性。

具体表现在他们对父母、师长常常产生对抗情绪, 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 造成自我意识的冲突。

5. 自我控制能力差。中专生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上不良嗜好, 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6. 情感易冲动, 喜欢模仿。

这一时期的中专生较初中时虽然意志品质有了很大提高, 但常感情用事, 盲目崇拜, 有时还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二、中专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 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 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的环境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 使子女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许多家长由于历史原因形成较为复杂的人生经历, 文化水平反差大, 不能以身作则,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 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家庭教育的不当和缺少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学校教育的影响。

目前, 中专教育体制只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较少。有些中专学校的教育理念落后及教育方法不当, 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再加上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 一些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加剧了中专生找工作难或升学困难的状况, 导致他们出现紧张、悲观、失望思想, 产生厌学甚至辍学的念头。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各种新的理念、思潮都在不断冲击人们的生活。在此影响下, 许多中专生走进了由网络构筑的虚拟社会, 并认为在那里找到了人生“乐趣”, 由于缺乏成人合理正确的引导, 网络中一些不健康的精神污染会对中专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刺激和影响。

三、加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 提高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真正懂得一个教师能给予学生的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是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 塑造学生。

2.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的教育网络。

创设以学校为中心, 家庭为基础, 社会为依托的多渠道、多功能的教育网络。学校、社会、家庭3方要热情地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激发他们的潜能;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心理知识, 了解中专生心理发展规律, 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 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使其树立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自信心, 从而在复杂、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鉴于职业类学校的特殊性, 学校更应发掘隐性教育资源, 扩大学生的生活空间, 丰富其生活内容, 使学生增强参与意识, 学会相互交往, 并在交往中培养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

4. 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建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 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要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 适时地对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耐心帮教, 加强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身心发展特点, 掌握避免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保持身心健康和平衡, 具备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篇10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发展,全面发展

正文:

心理健康是成长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所关心的是学生适应环境, 适应社会, 以及适应人际关系等操作性能力。在社会实践和学校生活中通过心理训练并反复强化, 形成并内化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心理发展就是个体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在一生中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 是在各种先天, 后天, 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交互影响下, 个体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个体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 主张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心理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人们重视。心理健康与否, 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学业发展, 乃至职业生涯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有课题组在东北地区的18所中学和5所小学采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 随机抽取30000余名学生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约32%的中小学生存有心理异常表现。1994年, 黑龙江牡丹江市报告:1414名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在所有的心理疾病中, 神经衰弱, 强迫症, 人际关系紧张, 考试焦虑等占相当高的比例。个别学生因为适应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离家出走或自杀。研究表明, 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存在着隐患和危机, 同时, 这也说明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1946年,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确切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 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个人心理发展成最佳状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 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二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 心境良好。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 开朗, 自信和满足的心情, 情绪稳定性好。

三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自制力好, 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 又能坚持实现目标的愿望, 动机和行为。

四人际关系和谐。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 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客观评价别人, 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现象各个方面的发展与变化的研究探索, 主要探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之间, 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所有心理变化。包括动作, 认知, 情感, 人格, 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变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正确的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发展的现象和规律, 从而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作出预测, 积极的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这些问题的探讨过程, 为更深入的认识心理学, 认识人类自身提供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的对个体的影响活动。它是由心理健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员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 根据预先设想的目的, 通过系统的, 有组织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有意识的对个体产生影响的活动, 对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有益的调节。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帮助我们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象, 提高认知水平, 促进青少年的心理积极, 全面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而且丰富了发展个心理学学科本身。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个体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 主张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密切结合, 是发展我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特色。

三、青少年期的过渡性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教授曾对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问题提出了如下假设:如果将青少年问题看做一种病态的现象, 其病因根植于家庭, 病态显现于学校, 病情恶化于社会。而少年犯罪是青少年问题恶化的结果。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过渡阶段, 一方面保留着儿童的幼稚, 另一方面出现了成人的成熟。

过渡性决定了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指出,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疾风怒涛”时期, 充满了内部和外部的冲突。这些特定的矛盾, 使他们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而有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得以疏导解决的社会群体。

从本世纪九十年代, 随着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在转型时期, 无论家庭, 学校还是社会环境, 都出现了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因素, 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危害。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显得重要而迫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M], 1995

[2]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M], 1998

[3]3仇忠海李敬.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M], 2008

[4]孟莉.发展心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M], 2005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篇11

关键词 心理障碍 心理训练 竞赛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1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

(1)动机障碍

动机障碍是指最适宜动机水平以外的其他动机状态。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使学生和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

(2)情绪障碍

分析引起学生或运动员竞赛成绩下降的心理原因,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

(3)心理饱和障碍

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饱和是影响竞技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在竞赛中,学生和运动员有时要长时间的持续努力,付出极大的心理能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灵活的思维反应、精细的感知、敏锐的观察,但当运动竞赛的时间持续时,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使会产生心理饱和状态,逃避参加比赛和厌倦体育运动。

(4)激活障碍

在临赛前使学生和运动员处于斗志高昂,信心十足,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的良性心理激活状态,是竞赛中充分调动生理机能潜力、适应比赛环境、发挥技能水平、排除各种干扰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2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

2.1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1)转移注意力训练

竞赛前后的体力,脑力恢复措施有所不同,前者须用运动心理学的方法,后者只需保证休息、睡眠和营养就可以了。学生和运动员在紧张剧烈的竞赛期,如果吃不好、睡不着,体力不仅得不到恢复,反而会提前开始消耗,尤其是心理能量消耗更大。

(2)肌肉神经放松训练

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最佳方法是使学生和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心理训练方法是让学生和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的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3)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可采用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即采取卧姿来放松和调节呼吸,结合个人睡卧习惯,适当变更个别动作,使学生和运动员由被动的自然睡眠改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

2.2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过程,而且也是智力的训练过程。有些技能动作不能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而是大脑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为了提高学生和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

2.3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1)参加竞赛

由于不断参加竞赛而获得了实战经验,学生和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可因不断适应而逐渐降最后达到正常状态。但是,比赛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地进行,重在帮助运动员通过比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目的。

(2)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

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是教师或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学生或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自我调节手段,在正式竞赛中运用。

(3)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紧张情绪的转移足让学生或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如教练员和队员谈话、替换队员下场休息、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看看書报或听听音乐等等。总之,要因人而异,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必须贯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之中,使学生或运动员既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4)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

①赛前动员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或运动员认识竞赛的意义和有利条件,从而确立信心。要求谈话者具有权威性,谈话内容具有针对性,论据充足,符合实际,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种心理训练手段进行起来比较方便,可以采用集体或个别的方法进行。

②结合赛前测验进行信心训练。通过赛前测验的分析,可以改变期望过高或信心不足的非良性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或运动员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自己的优势所在,对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建立坚定的信心提供可靠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某些方面的补充训练,在心理上做好调整,使自己对比赛的估计切合实际,把比赛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运用这种方法时,测验的项目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对象要进行具体分析,测验形式应有一定的规格。

③增强信心的自我训练。这是一种借助于自身内部力量激励信心的方法,可在训练中修正或重建自己的形象。具体做法是;学生或运动员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在恢复身心力量的基础上诱导他们回忆最佳比赛情景,回忆自己的运动生涯成长史,使他们在回忆中重新认识有利的各方面因素,找出自己潜在的优势,使暂时被失利而压抑的内心力量焕发出来,达到提高竞赛欲望,增强竞赛信心的目的。

广播编辑心理与听众心理吻合分析 篇12

1 听众的心理需求类型

1.1 求知心理

听众接听广播的一个普遍心理就是对未知的好奇, 假设正在播放的广播是听众听过很多次的内容, 那么听众可能在收听中产生厌烦感, 而失去了新闻消息的探索性。但是广播中向人们播放的是当今最为流行的消息以及咨询, 那么, 听众将会在听的时候津津乐道。换言之, 新鲜的咨询以及广播内容能够满足听众的求知心理。但是在进行知识传播中, 不能将广播内容编辑的过于深奥, 应该使其内容平易近人, 幽默易懂。例如, 在进行新闻报道时, 需要注重知识与报道的内容相互结合与延伸, 讲究新闻传播的科学性[1]。

1.2 选择心理

美国科学家在进行广播方面的研究时, 对听众的选择进行详细的心理分析, 阐述了听众的三个选择上的心理:第一, 听众总是对其喜欢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的注意;第二, 听众一旦投入到广播收听中, 便会对与自身精力相似的内容上选择;第三, 听众总是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的记忆, 也就是对自己喜欢的内容比较容易获取, 并消化为自己内心意义上的讯息。当听众打开收音机时, 总会从众多的广播内容中选择一个进行收听, 在此环节中, 听众实现了心理定向, 那么广播为了实现在听众中的选择几率, 需要突出其播音风格和节目特点, 使得节目能够达到听众的心理趋向。

1.3 求实心理

听众对于广播的求实心理主要表现在对于新闻事件的获取上, 听众常常希望可以通过广播获取一些新闻消息, 从新闻消息中实现了与生活接轨, 并在从其他人的生活轨迹中找寻生活态度。新闻广播就是将不间断的新闻事件进行更新传播, 能够在听众的记忆中形成短暂的模式, 该种模式是事件的真实性。即使广播的事件是痛苦的也是对事件情感的真实流露, 或多或少的能够能为听众带来一些启示。

2 广播编辑心理需求分析

听众群体是广播播出的成功关键, 同时也是衡量广播的最佳标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 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 如何让广播在听众的众多信息收集途径中脱颖而出, 需要对广播编辑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2]。

2.1 掌握听众需求动向

节目是广播传播中重要内容, 是增加社会听众的关键吸引力。因此, 要想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 首先从广播的内容上进行分析。广播的内容形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内容形式:广播的内容形式是吸引听众的关键所在, 由于不同的听众对广播内容的需求不同。因此, 广播编辑在进行广播内容收集时, 需要注意一点, 就是保持鲜活特色, 拒绝雷同。不同个性、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的听众在广播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广播编辑在实际内容编导时, 不能够完全的满足所有听众的心理需求, 而广播内容的特殊性需要在不同听众中展现。只要一个广播节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就能在听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说, 广播的内容要具有特色, 不埋没于众多广播中。

2) 播出时间段:从播出时间段方面来对广播编辑心理进行分析, 主要考察的是其对社会听众的心理调查是否全面。在清晨时, 人们在上班的路上, 心情比较清新, 是新一天的开始, 在广播内容的选择上杜绝沉重新闻, 以及消极情绪传播。例如, 播放一些晨间天气以及交通路况等。而在中午时间段, 人们心里状态比较轻松, 因此将广播信息的容量增加一些。在晚间时候, 人们的心理处于极度放松的时候, 此时的广播新闻适合增加一些丰富度, 可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甜点, 供人们相互谈论。例如, 开设一些谈心类的节目能够实现听众之间的相互参与, 在娓娓道德的环境下实现文化的积极传播。

2.2 以听众为核心, 增加广播节目选题亲民性

广播节目的内容是广播行业竞争的关键, 如何提高听众对其的关注度, 首先需要广播编辑在进行题材选择时, 注意题材的亲和力与亲民性。选用题材需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并能够完全反应出老百姓的心理呼声, 只有节目做到这样, 才能够增加听众对其的关注度。在节目选题上多从民生、创业、就业、生活趣闻等方面入手, 切实满足听众的生活需求。

3广播编辑的素质拓展

广播编辑是广播能够在听众中获得好评的关键人物, 而提升广播节目的灵活度、增加广播选题的亲和力, 是一个广播编辑职业素质的具体体现。身为一名广播编辑, 首先, 不仅是媒体传播中行家, 同时也要是听众生活中的杂家。在广播表编辑的知识积累方面, 不仅要有“上得厅堂”的社会、生活以及学习的阅历, 还需要有“下的厨房”的民间习俗的感悟。从政治、经济以及文学等方面都要有深刻的了解, 才能够从将广播内容编辑的入情入理, 不至于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其次, 广播编辑需要对社会时事清晰把握, 了解社会发展动向, 从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层次等方面进行新闻传播;第三, 广播编辑是新闻消息的传播者, 在面对听众时, 同时也是倾听者, 一名合格的广播编辑需要对听众的观点、意见以及建议认真听取, 并在实际的工作中积极改正。听众是广播新闻的动力, 没有听众的支持, 广播将在新闻传播中上演一场独角戏。

广播编辑在实际的新闻传播中不仅要有独到的见解, 还需要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听众, 并对党的方针进行积极宣传。第一, 在广播节目中尽最大可能采取社会听众比较容易接受的语言形式, 编辑一些听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在广播的语言形式上要具有地方特色, 注重语言的简洁并具有画面感;第二, 在实际的节目播出中避免节目的都市化以及概念化, 鼓励广播节目能够将人们生活中的细节呈现出来, 强化新闻中的特殊性以及吸引听众特点;第三, 广播新闻在与报纸等文字的新闻传播等形式相比, 具有很多的特殊性。由于广播是一种真实的声音消息传播, 因此更加的人性化, 广播编辑在进行节目播报时, 需要注意报道的重点突出, 语言流畅, 避免口语化, 树立正确的语言宣传榜样。

4结论

在广播行业发展中, 听众是其发展的动力, 如果没有听众的支持, 广播行业发展举步维艰。提升广播节目的听众量, 需要广播编辑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听众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 使得广播编辑的心理与听众定理相吻合, 才能够做出既满足听众心理需求的节目, 还能够发挥广播编辑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悦.广播编辑心理与听众心理吻合初探[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7, 5:48-50.

上一篇:创新与实效下一篇:轻量级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