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特点

2024-09-24

检验特点(共7篇)

检验特点 篇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而且要求安全、健康。微生物指标作为评价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食品微生物包括两类,一类是有害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会使食用者发生食物中毒或者引发某些传染病;一类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可以用于面包、奶酪等食品的生产和加工。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判断食品卫生情况[1],评价食品受污染的程度,避免不安全的食物流入市场,从而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群健康。为此,笔者总结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特点和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如下,以更好地开展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提高食品卫生质量。

1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食品的基本要求是无毒、无害,保持原有营养成分。以此为依据,食品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2方面内容:

1.1 致病菌的检测:

在检测致病菌时,主要是测定和检验空肠弯曲菌、李斯特氏菌、霍乱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生物。在对食物中毒进行研究时,除了要对致病菌做定性检验外,还要做定量检验,这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必要部分。

1.2 判断食品微生物污染程度指示菌的检测:

判断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是主要的指示菌。大肠菌群与粪便污染有关,通常被视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大多用于日常饮水和食品卫生质量的评价,且其具体含义不同。细菌总数又称为菌落总数,是指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1 m L日常饮用水或1 g食品在37℃的恒温条件下,经过24 h培养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是判断食品和饮用水受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2]。

2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

2.1 法律性:

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不容乐观的现状,很多国家都制定并颁布了很多检验法规,详细规定了微生物检验的内容、程序等。检验人员必须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否则不仅不能保证食品安全,而且会受到法律法规的惩罚。

2.2 细菌数量少,难以检测: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食品中往往有大量需要被分离的杂菌。相对来说,细菌的数量很少,这无形中增加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难度。

2.3 准确性和快速性:

所谓准确性是指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可靠性和预测值,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保证检验的快速性,以便尽快确定食品是否安全,确定食品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便采取得力的措施避免和降低食物中毒及其传染病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为早期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依据。

2.4 样品采集要求高:

食品微生物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食物为媒介传播疾病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较多,是引发人类和家畜疾病的罪魁祸首;二是食品工业微生物,如果不定期检测这类微生物,会发生变异而演变为病毒;三是可以使食物发生腐败变质的微生物;四是可以引发人类食物中毒的微生物。与其他较为专业的微生物检验相比,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其检验过程肯定非常繁琐复杂,相应样品采集要求也很高。

3 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存在而建立的操作程序体系,是保证食源性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试验等的准确性,避免因操作变化导致检验结果错误。它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3.1 室内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内部采取的以对比分析、跟踪以及对实验室工作的连续性控制计划。

3.1.1 人员:

实验室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要求其具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强烈的质量意识,并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和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干扰。操作要求:(1)操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整个过程要求无菌操作,严格按照GB/T4789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操作。(2)用无菌工具无菌操作取样。(3)按照GB/T4789标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同时,检验人员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责任心。检验人员要经常参加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前瞻性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3]。

3.1.2 设施和环境:

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属于特殊实验环境,也是实验结果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室应具备进行微生物检验所需的适宜、充分的实施条件,包括检测设施(专用于微生物检测和相关活动)和辅助设施(大门、走廊、管理区、样品区、清洁间),特殊的设备要在特殊的环境下放置和操作。同时应制定合理的环境监测程序,并对其记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要规划好实验室布局,减少样本污染和人员危害,具体的操作区和办公区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根据实验室所涉及微生物检验的种类和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确定实验室属于何种防护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其基本配置是否满足该等级微生物检验的要求和生物安全要求。

3.1.3 检测设备:

实验室应具备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设备/仪器,并制定和实施相关设备/仪器的维护、校准和性能验证的程序,以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并根据使用频率在特定时间间隔内进行维护和性能验证,并保存相关记录。

3.1.4 培养基及试剂等的质量要求:

GB/T27405-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理解与实施》中明确指出了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对培养基进行评估。因此微生物实验室对每次购进的培养基必须采用标准质控菌株或生化反应等措施来进行必要的技术验证,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

3.1.5 检验过程的质量要求:

(1)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2)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3)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4)对留存的样品进行再检测。在整个检测过程中,要设立阳性、阴性对照,这项工作实际上是对操作过程的质量控制,也是对人员能力、仪器设备、培养基以及环境设施的间接控制。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排除。

3.1.6 实验室安全要求:

实验室应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相关防护屏障要符合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为确保微生物检验人员不受危害,应规定微生物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和检验人员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同时,微生物实验室应有警示标识,以警示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了解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必须进行相关防护后才能进入。加强检验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对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通过一定的灭菌处理后才能废弃。

3.2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室间质量要求:

室间质量评价是通过互相校准和(或)检验对实验室的操作和结果所进行的评价,一般性检查项目主要包括:(1)仪器设备的操作书,使用、保养、维修记录。(2)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记录、培养基的保存方法、灭菌质量、有效期。(3)室内全面质量控制的建立,工作人员熟练程度的考核和盲样试验的进行情况,检验操作手册及操作规范性[4]。

总之,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对于提高生活质量,保障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食品种类越来越多,意味着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这要求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时应遵守职业道德,保持严谨科学态度,注意各个环节来确保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采用快速和大批量的检验方法,来提高检验效率;形成标准化的实验条件;提高和保证检验的精度和灵敏度。

参考文献

[1]邢秀英.如何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J].科技传播,2011,(4):70.

[2]盛东.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10(2):230-231.

[3]李志勇,谢钧宪,许龙岩,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检验检疫科学,2004,21(4):5-9.

[4]王国琴.食品微生物之水产品中的微生物检验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116-117.

检验特点 篇2

【关键词】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

1.引言

实验室中常存在一些易燃易爆、强氧化性溶液或者气体,一旦保存或者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安全威胁,危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因此,检验人员必须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掌握和了解防爆防火的避免措施,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2.防火与防爆

2.1 起火和起爆的预防措施 可燃性物质本质就是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的氧化反应,发生燃烧和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可燃物质的存在、氧气以及达到的着火点。根据这三个引起燃烧的基本条件,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起火和防爆。防范措施如下:

2.1.1预防加热起火 (1)在有电源或者火源的周边,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在实验操作完毕后,记得关闭所有的电源和火源。(2)严禁在实验台上放置灼热的药品,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附近不得有明火。(3)在操作蒸发蒸馏,加热回流装置时,实验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擅离职守,避免危险的发生,不得用明火直接对试剂加热,根据溶液的沸点高低,选择合适的水浴、油浴。在操作时,注意通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4)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的易燃易爆药品,注意药品的性质,用棕色瓶存放见光易分解的药品,不使用磨口塞的玻璃瓶存放易燃易爆药品,避免在开启时,因为摩擦作用引起发热,导致爆炸,因此在使用时,必须配合使用软塞或者橡皮塞,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

2.1.2预防化学反应热起火和起爆 (1)实验室操作人员在进行化工产品质量检验时,必须了解该反应的性质,所用到的实验药品,理化性质,必要的防护措施,一旦事故发生时知道怎么处理。(2)规范实验室的操作,严禁将各种性质的实验药品堆放在一起,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每一种药品都要做好标签,严禁使用没有标签的药品。(3)在通风厨里进行易燃易爆的操作,在进行有危险的实验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具,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当实验结束后,及时收拾实验台,清理干净,按照规定处理废液,不要直接倒入下水道,污染管道。

2.2 实验室灭火

2.2.1实验室灭火的紧急措施 (1)当遇到实验室着火时,应该冷静分析,首先切断电源,关闭所有的加热设备。将易燃易爆物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关闭通风装置,避免火势蔓延。(2)当发生的火势较小时,可以借助现场,使用抹布沙土等熄灭火焰,当发生的火灾较大时,就要及时报警,疏通工作人员,将危险降到最低,保障人身安全。

2.2.2实验室灭火的注意事项 (1)用水灭火注意事项:水作为常用的灭火材料,有气独特的优势,水资源丰富且便宜,用起来方便等。但是,当实验室发生火灾时,用水有时就会很危险,不合适,因为实验室起火一般和电源或者药品等有关,所以在处理实验室着火时,应该谨慎用水灭火,除非确定用水是安全的,才可以使用。(2)当实验室中的电气设备着火时,就避免使用水灭火,最适当的做法就是及时果断地切断电源,之后用四氯化碳灭火剂进行灭火。

3.防止烧伤以及割伤

3.1 预防烧伤的措施 烫伤和火伤是实验室烧伤的两个主要因素。烧伤是由于接触到高温物质、过冷物质以及腐蚀性的化学物质造成的。所以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取用强酸强碱以及氨水的过程中都要带好橡皮手套以及其他的保护措施。强酸必须在密闭瓶内保存,在取用的过程中要保证安全,可以采用提筐或者其他的器具进行提拿,这样才能防止瓶子跌落在地上。如果在取用的过程中不慎将酸液滴到身上的某一个部位,应该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但是如果酸液溅落到眼里的时候,冲洗的过程中要保证水不能直射眼球。在移动加热中的液体时,应该使用隔热的护具轻拿轻放,力求稳定可靠。在进行对化学药品加热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器皿的平稳放置,禁止将加热的瓶口对准操作人员,防止事故的发生。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实验室备份一些急救的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3.2 割伤的预防措施 玻璃、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害称之为割伤。在实验室进行玻璃仪器的安装过程中要用布包裹手或者戴上手套。在玻璃管上套皮管的时候必须选用口径差不多的橡皮管,也就是选择型号差不多的,插套的时候可以选择用水润湿后在进行插塞的方法。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的内孔的时候也尽量的将玻璃管润湿,一手握住塞子的侧面,一手将玻璃管慢慢的插入内部。在插塞的过程中要避免用力猛插的現象发生,减少玻璃管折断戳伤手部的现象发生。

4.防中毒

为了保证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偶然的中毒事件,所以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章程,遵守规章制度。

4.1 预防措施 实验室内的一切试剂都要有明确的标签。必须将毒性药品与其他药品分开,而且还要设立专门的柜子来保存毒性药品。在分析人员使用具有很强毒性的药品之前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按照实际的需求来领取药品,而且管理人员也要及时的做好领用记录。在进行有毒物质的实验时候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并且保证实验室内的通风良好。在实验室禁止饮食,而且禁止用实验器材作为饮食的工具。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实验人员皮肤出现伤口,应该及时处理并且停止有毒物质的操作,其他工作人员也应该穿戴防护用具来操作,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经过皮肤来对人体造成伤害。

4.2 妥善处理有毒废弃物 对有毒废弃物的处理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投入焚烧炉以及三废桶来进行统一的处置。在处置之前需要将有毒废液进行解毒,稀释后才能倒入废桶。对于废弃物的处置要按照企业以及环保部门的统一制定地点进行处理,保证处理后的物质能够达到三废的排放标准,防止环境污染的现象发生。

5、结束语

化工产品的质量是关乎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检验化工产品质量是操作人员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对检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直接关系检验的质量,因此,要求实验室人员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严格遵守实验室规范和规章制度,以便创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

参考文献

夏季儿童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特点 篇3

关键词:儿童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特点

儿童腹泻是临床常见症状,发病原因较多,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过敏等。最为主要的病因为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由于儿童的身体各项功能发育并不完全,同时儿童的身体抵抗力较低,因此腹泻会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腹泻会导致患儿出现发热以及腹痛等相关症状,甚至会出现脱水症状,患儿若不能接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会对患儿生命造成威胁[1]。常见发病机理为产生肠毒素、刷状缘分解、细胞毒性、侵入上皮内、穿透黏膜以及全身感染[2]。通过分析显示,目前儿童腹泻在发生的原因上,以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病原微生物因素为主。因此,对儿童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夏季儿童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腹泻患儿均为我县人民医院内科门诊于2012年7~9月、2013年7~9月、2014年7~9月、2015年7~9月收治的患儿,患儿年龄3~7岁,男27例,女25例。取患儿自然留取的粪便3~5ml进行临床检验.

1.2 方法

1.2.1 标本保存方法:

用于病毒检测的粪便标本:标本采集后30min内立即将标本放置在-20℃冰箱中,如有特殊情况未能及时放入-20℃的冰箱,标本可在4℃短期储存,不能超过48h,保存期内避免标本发生反复冻融[3]。用于细菌检测的粪便标本:如不能立即送检,标本需保存于4℃冰箱或冷藏包,但不应超过24h。

1.2.2 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

(1)直接涂片检验:

直接涂片检验可以从形态学上初步的对细菌种类以及细菌量的多少进行观察,通过这种手段可以选择合适的筛检目标,并确定致病菌的培养方向。

(2)快速筛检和增菌培养:

通过患儿的临床症状结合形态学的观察结果,能够迅速的做出判断,分别进行相应的快速筛检以及增菌培养[4]。在方法上,快速筛检的方法为免疫胶体金分析方法(GLISA)、免疫磁性分离法(IMS)、自动酶联荧光免疫检测系统(VIDAS)筛选法。增菌培养的方法为根据临床症状开出检验项目,依次用不同的增菌液进行增菌。

(3)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是一种准确程度较高的检验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特有生理生化反应,针对性选择合适的底物和显色指示剂加入培养基中,使培养基中的指示剂产生颜色变化,以将目标菌与其他菌区别开来。分离培养时使用改良的特定显色培养基是在原选择性培养基的基础上经过改良,使目标菌在此培养基上的菌落显示出一定的颜色,可直观的鉴别菌落,便于识别。

(4)纯培养或接种三糖铁:

由于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特点,若使用纯培养或接种三糖铁的方法能够起到更好的检验效果。例如沙门、志贺、致泻大肠、副溶血性弧菌、耶氏需要接种三糖铁、3%NaCL三糖铁、改良双糖铁,然后NA纯培养。

(5)微量生化鉴定:

一般从样品中分离出的细菌是通过它们的生化特性或血清学实验来进行鉴别。典型的生化实验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确定细菌各种酶的活性和相关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情况,实验耗费大量人力和培养基[5]。而微量生化鉴定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微量生化鉴定系统是在生化试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将原先用试管进行的系列生化反应,压缩整合到一组含有供不同生化试验用的脱水底物的小管组合装置内,可鉴定一组特定的菌属或菌株。

(6)血清学试验:

用含已知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诊断血清)检测患者标本中或者培养物中的未知细菌及细菌抗原,以确定细菌的种或型。

2 结果

52例患者中,致病原因为病原微生物感染的45例(86.5%),药物过敏2例(3.9%),其他致病因素5例(9.6%)。细菌性腹泻患者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18例(34.6%),沙门菌感染9例(17.3%),志贺杆菌感染7例(13.5%),副溶血性弧菌感染6例(11.5%),其他细胞感染5例(9.6%)。

3 讨论

儿童腹泻已经成为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在儿童腹泻实际的发病过程中,夏季最为常见的是细菌性腹泻,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腹泻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患儿生命。因此对于儿童腹泻的发生原因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从我县的腹泻发病情况入手,分析了儿童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包括自动酶联荧光免疫检测系统(VI-DAS)筛检法、荧光酶免疫分析筛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金标免疫分析方法、DNA探针检测法、聚合酶联反应(PCR)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的缩短了检测时间,并且提高了致病菌的检出率,为临床病原微生物检测提供了参考资料。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细菌性腹泻发生率最高,天气炎热致病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会导致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进而引起严重的腹泻。细菌感染性腹泻多出现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时节,与患儿在炎热季节好食生冷食物有关,致使许多不洁食物由口腔进入肠胃,导致肠胃功能紊乱,进一步造成腹泻。家属应注意食物的卫生,不要食用病死牲畜肉、加工冷荤食品一定要生熟分开,低温冷藏食品控制在5℃以下最好不超过一周、加工肉类和海产品一定要烧熟煮透。注意培养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少食生冷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抵御细菌的侵袭。在检测方法上,目前对儿童腹泻原微生物检验的方法较多,需要分析致病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并找出相关防御机制,降低儿童腹泻的发病率,这对控制儿童腹泻以及对腹泻患儿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阳正东.0~5岁小儿急性腹泻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18(8):1107-1109,1110.

[2]夏伶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J].延边医学,2015,21(11):123-124.

[3]宋丽华.婴幼儿腹泻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9(6):307.

[4]王森,王永全,苗元,等.2013年北京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原学研究[J].疾病监测,2014,29(5):344-348.

检验特点 篇4

1港口航道测绘产品质量检验的作用体现

港口航道测绘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及航道开发建设工作, 只有符合质量要求的测绘产品才能用于港口航道测绘工作, 质量检验则成为保证产品质量的一道门槛[1]。质量检验是按照相关标准或合同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采用专业的检测手段对待检产品进行度量来判断产品质量符合性的一系列流程。对港口航道测绘产品来讲, 质量检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质量把关, 二是质量预防和改进, 下面本文将对这两方面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1. 1质量把关作用

质量检验作为产品工序的重要一环, 其最显著的作用就是质量把关作用, 通过质量检验, 可以对符合要求的港口航道测绘产品予以放行, 截留不合格产品, 使不合格产品接受返工处理, 这样就可以严格把握住产品质量关。港口航道测绘产品的质量检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完成, 一个是进货阶段的质量检验, 二是过程阶段的质量检验, 三是完成阶段的质量检验, 这三个阶段环环相扣, 共同为港口航道测绘产品的质量保驾护航[2]。进货检验可以在第一时间截留不符合客户测绘要求的产品或次品, 过程检验包括通过产品设计、外业测量、内业编绘等共同检验产品的合格性, 保证产品一直处于受控状态, 防止上一阶段的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阶段, 完工检验可以防止不合格产品交付给客户或直接流入市场。通过环环相扣的质量检验流程可以保证最终生产的测绘产品符合客户或技术标准要求。

1. 2质量预防和改进作用

质量检验不仅具有质量把关作用, 而且还具有预防和改进作用, 虽然上述三个质量检验阶段也可以预防不合格产品转入下道工序, 但是质量检验的质量预防和改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质量信息的利用方面。 质量检验中所发现的问题和瑕疵会被反馈给其他部门, 包括产品设计、 外业测量等部门, 从而督促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防止再次出现类似的质量问题, 从而起到质量预防作用。通过分析各种质量信息资料也可以将设计因素引起的质量问题直接反馈给产品设计部门, 使设计部门能够据此作出改进, 设计出更加高标准的产品方案[3]。

2港口航道测绘产品质量检验的特点

虽然港口航道测绘产品的质量检验与其他产品的质量检验在流程、方法上存在许多相似性, 但是港口航道测绘产品的特殊性使其质量检验工作表现出诸多特点。港口航道测绘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化产品, 它是一种复杂且包含特殊知识的高科技产品, 因此其质量特性值的度量难度较大。与其他产品相比, 港口航道测绘产品质量检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 1多级重复检验

在质量检验中, 不同的检验机构需要对港口航道测绘产品进行重复、独立的检验, 虽然检验内容大同小异, 但是各级检验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港口航道测绘产品的质量检验项目较多, 包括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地形、助航标志、磁差等, 这些项目资料都是检验的重要内容[4]。 由于检验项目及检验资料众多, 在实际检验中难免会出现漏检或错检问题, 只有多级重复检验才能避免发生这种问题。多级检验不包括上文所讲的进货检验, 但增加了验收检验环节, 过程检验、完工检验和验收检验共同构成三级检验体系。过程检验是专职检验人员对过程产品进行的第一级专职检验, 具体检验方式包括自检和互检两种, 这个过程需要对全部的过程产品进行检验保证100% 检验。完工检验指产品生产结束后质量检验部门所从事的第二级专职检验, 该级检验需要在第一级专职检验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细致的检验, 验收检验是由上级部门委派的检验部门对测绘产品进行第三级专职检验, 之所以进行第三级专职检验, 是因为港口航道测绘产品属于国家指令性强制检验产品类型。

2. 2物理结合感官检验

港口航道测绘产品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质量检验工作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才能完成, 除需依靠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检验经验进行物理检验外, 还需要进行感官检验, 也就是判断测绘产品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单凭物理检验或感官检验均无法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只有同时结合两种检验方法才能对产品质量作出准确而客观的判断。

2. 3全数检验

全数检验即100% 检验, 不能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港口航道测绘产品并不是简单重复的单品, 每个产品都有其特殊的性能和属性, 此外, 每个产品所适用的水深、潮流、助航标志等自然环境特征都不同, 因此不能抽检某一个产品, 需要对全部的测绘产品进行严格检验[5]。港口航道测绘产品的质量检验不具有破坏性, 这也为全数检验创造了有利条件。任何一件港口航道测绘产品质量都关系到用户安全, 必须要做到全数检验, 避免因遗漏某一件产品而造成严重后果。

2. 4逐步改善检验

港口航道测绘产品的质量检验并不是单纯的排查不合格产品, 最重要的是对不合格产品根据检验结果提出针对性返修或整改意见, 使产品质量得以改善, 缺陷逐渐缩小。产品生产完成之前的质量检验工作都可以将不合格产品逐渐变为合格产品, 将不合格产品数量和规模逐渐缩小, 从而逐步改善整体产品质量。

3结语

港口航道测绘产品的特殊性使其质量检验不同于一般产品, 这也决定了质量检验在港口航道测绘产品生产中具有质量把关和质量预防改进的双重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 检验人员应当注意把握港口航道测绘产品的质量检验特点, 提高觉悟认识, 不断提高质量检验工作水平, 为提升港口航道测绘产品质量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陆永强.沿海交通水域测绘行业管理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海事, 2013 (03) :52-54.

[2]李学祥, 严新平.基于在航船舶动态信息的长江航道要素感知方法综述[J].水运工程, 2014 (12) :31-36.

[3]周立, 赵新生, 蒋廷臣, 等.港口航道陆域形变监测动态空间基准框架构建[J].测绘通报, 2015 (04) :22-24.

[4]张旭巍.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内河航道中的需求及选型分析[J].中国水运, 2011 (08) :36-37.

检验特点 篇5

关键词:生化检验,肝硬化,特点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病, 其引起的主要原因是肝脏细胞损坏导致的肝小叶出现、肝硬变以及血液循环路径更改等, 而且极易引起并发症, 如肝腹水、继发感染甚至癌变等, 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1,2]。西方国家中, 肝硬化的发病率比较高, 应为西方人中酗酒的较多, 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就得消耗量的明显增加, 我国的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率也有明显的增高。该病在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 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就已经是肝硬化晚期甚至肝癌[3]。所以在早期进行生化检验项目、肝功能试验、血常规等方面的检查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 (观察组) 以及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人员100名 (对照组) 。观察组:男性共有64例, 女性有36例, 年龄41~71岁, 平均年龄 (54.9±9.8) 岁, 病程在3个月~7年, 平均病程 (2.2±0.9) 年;对照组:共有男性66名, 女性34名, 年龄在40~70岁, 平均年龄 (55.9±9.1) 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生化项目检验之前, 患者在检验前晚20时之后就严禁进食, 以达到次日早上检验时患者处于空腹状态, 检验时抽取患者的静脉血5 m L, 在检验的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把好每一关, 做好每一步,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高水平的专业素质, 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后期肝硬化的诊断做出正确有力的参考依据。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尿常规以及免疫功能等常规检查。对于其中伴有腹水的患者, 要对其进行穿刺腹水常规检查, 对于门脉高压患者, 对其进行X线或者纤维内镜检查。所有的研究对象, 在次日早上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5 m L, 并对其进行无菌保存, 以保证样本的质量。所用的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其转速为3000 r/min。对血液标本进行3 min左右的离心, 使血清被彻底的分离。然后进行各项生化项目的检测, 包括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总胆红素 (TBIL) 、碱性磷酸酶 (ALP) 、γ-谷氨氨酰转肽酶 (γ-GT) 、直接胆红素 (DBIL) 、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以及胆碱酯酶 (CHE) 等。在对两组患者以上的生化检验项目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天冬氨酸转氨酶以及丙氨酸转氨酶比值等于2或者>2, 则患者为肝硬化;如果患者的γ-谷氨氨酰转肽酶越高, 则说明患者的酒精性肝硬化就越严重;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指标数值和干细胞的算上程度成正比。

1.3 统计学分析:

文采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17.0统计学软件, 在分析中,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本文中, 以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生化项目的检验, 结果显示为, 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在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氨酰转肽酶以及直接胆红素等几个方面的数值要比对照组人员明显的更高,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在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胆碱酯酶这几个方面的数值要比对照组的人员要低,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篇幅所限, 现给出部分项目的检验结果对照, 见表1。

3 讨论

肝硬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是一种慢性病, 其发病率高, 病死率高, 而且该病并无特异性, 发病年龄主要在40~50岁, 男性居多, 其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 最为常见的, 是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与饮酒时间的长短成正比, 每天饮含酒精80 g的就即可引起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的升高, 持续饮酒15年以上, 75%可发生肝硬化[4]。该病的早期主要症状为疲倦乏力、腹胀便秘等, 这主要是体内的激素紊乱所造成的。肝硬化在患病前期的症状并不明显, 所以许多患者在诊断结果出来之后, 已是肝硬化晚期或者肝癌, 有些患者甚至是在其死亡之后, 对其进行尸解时才发现的, 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对其生命质量造成威胁[5]。所以定期体检, 如发现有肝硬化症状时进行生化项目的检验就很有必要, 而且意义重大。生化项目检验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 指的是通过利用化学或者生物的方法手段对人体进行检查。生化项目的检验中, 白蛋白、胆碱酯酶等反映的是干细胞的合成代谢功能, 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反映的是肝细胞的受损程度,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反应的是肝脏胆排泄、分泌以及解毒功能。其中胆红素的检测可作为肝硬化疾病的主要标志。

在本文的研究中, 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的生化检验项目进行了检验, 发现肝硬化患者比正产的健康人在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氨酰转肽酶以及直接胆红素等几个方面的数值要明显的高 (P<0.05) 。从文中的表中可以看出来, 肝硬化患者的生化指标均发生了变化, 明显与正常数值有所差异。因此, 这些生化项目的检验就可作为肝硬化诊断的重要依据。基于以上的描述, 在生化项目的检验过程中, 提高检验的准确率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晓雯.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19) :133-134.

[2]毛诗海, 程训民.四项生化指标检验在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中的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3, 28 (4) :124-126.

[3]谢舒.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22) :99.

[4]吴永岳, 曹龙翎, 吴华美.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36) :10-11.

检验特点 篇6

受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物流多样化以及气候异常变化等因素影响, 动植物检疫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责任更加重大, 任务更加艰巨。江苏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进出口货物、运输工具大出大进、快出快进, 企业和国际贸易要求越来越高, 通关条件也越来越苛刻。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江苏口岸的动植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迫切需要认真研究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特点, 把握其发展规律, 寻找不足, 提出对策, 提升动植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 回顾前期工作的经验

1.1 加强交流合作, 推行联防联控

近年来, 通过建立联防联控协作组, 强化区域间、省际间联防联控机制, 促进了疫情监测与阻截防控并重, 加强了技术和学术的交流合作, 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入蔓延, 大幅度提高了江苏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能力。

1.2 强化制度建设, 规范疫情管理

通过建立疫情应急管理制度, 提升了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建立疫情上报与发布制度, 提高了动植物检疫工作的针对性。科学合理的制度使得江苏口岸的疫情截获率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

1.3 注重人才培养, 提升队伍素质

近年来, 江苏省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上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和创新, 把激励人才创新、重视人才素质和水平放在最重要位置, 建立了学科带头人制度, 积极引进生物技术领域高端人才, 注重发现和用好现有人才, 加大了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力度,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才生存环境和条件, 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骨干队伍。

2 新形势下江苏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面临的严峻形势

江苏省是一个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 农业基础薄弱、环境脆弱。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省对优质种质资源和粮食、木材、羊毛等资源性农产品的进口呈快速增长的态势, 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 抓质量、保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同时, 由于省内高速公路和各种运输渠道众多, 使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漏检和逃检现象有所增加, 加大了植物检疫防控工作的难度, 也为植物检疫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3 面对新形势江苏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不适应

3.1 法律、法规的不适应

目前, 欧美及亚洲周边国家农业生产国都相继颁布了植物保护或植物检疫方面的专门法律, 而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 植物检疫工作还主要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植物检疫条例》。该条例已有近20年没有修订, 许多方面都严重滞后, 检疫执法的刚性不足, 自由裁量权过大, 早已经不适应当前植物检疫工作的需要。法律问题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很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法律问题。

3.2 动植物检疫队伍的不适应

江苏口岸进出口植物产品数量巨大, 但部分口岸植检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数量达不到要求, 一些植检人员的专业技术薄弱, 执法服务意识淡薄, 加之检疫手段落后, 这样的队伍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动植物检疫工作的要求。

3.3 工作条件不适应

目前, 全省系统由于缺少动植物检验检疫设施设备的配置标准, 相关口岸开放时难以提出配套建设的依据。有的口岸设施设备非常先进,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的口岸设施设备陈旧或缺乏, 相对落后。尤其在动植检实验室建设上, 一是发展定位不清晰, 二是投入不足, 三是缺乏激励机制。

4 应对新形势江苏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工作思路

4.1 加强动植物检疫队伍建设

动植物检疫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强制性, 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法体系和一支高素质的检疫队伍。在今后的检疫执法培训中, 专业法应作为培训重要内容, 提高检疫法规实施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要建立动植物检疫人员考核制度, 强化在岗培训, 提升应对突发疫情和重大检疫事件的能力。

4.2 加强口岸动植检初筛实验室检测鉴定

实验室检测能力是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础。在口岸动植检初筛实验室的建设上, 全省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应加强统筹管理, 推动基础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协作机制。一方面, 合理规划、配置, 引进、培养对应的人才, 切实加强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建设。另一方面, 创新思维, 合理利用资源, 通过远程鉴定等, 实现实验室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4.3 加强动植物检疫宣传普及工作

为使动植物检疫工作让社会了解、让执法对象理解、让相关部门配合、让领导重视, 必须加强宣传普及工作。全省各级检验检疫部门要上下协调配合, 利用多种途径, 如电视、报纸、网络等, 宣传普及植物检疫的有关知识。

4.4 加强动植物检疫法规和保障能力建设

做好动植物检疫工作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在当前我国动植物保护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全省动植物检疫机构应当借鉴国外检疫管理通行做法, 积极采纳动植物检疫的国际标准、指南, 使动植物检疫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结合本地实际, 加快检疫标准的制定, 构建动植物检疫标准体系, 提升动植物检疫规范化水平。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江苏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前期工作的经验。对新形势下江苏口岸动植物检疫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动植物检疫,特点

参考文献

[1]冉俊祥.新时期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新特点[J].植物检疫, 2009 (z1) :4-6.

检验特点 篇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 图像日益深入人心, 读图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传播符号和方式。数码相机和具有强大拍照功能的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必备的消费电子产品。人们可以使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拍摄照片, 并通过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方式发布在网络上。相机、手机的普及, 图像处理技术的运用, 对图像的内容进行增减、挪位等已经变得十分简单。在光线较暗的环境拍摄照片时, 人们经常使用闪光灯来增强光照。闪光灯是最常用的人工摄影光源, 不同品牌或型号的相机, 其闪光灯相对于镜头的位置各不相同。这种位置差异会造成拍摄时照片上所形成的阴影的位置差异。对于司法检验来说, 这就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征。目前还没有公开发表的的学术文献对这一特征展开系统研究。同时, 数字图像技术正逐步渗入刑事摄影领域, 并在侦破各类刑事案件中, 发挥了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打击犯罪的巨大作用。

不同品牌或型号的相机, 其闪光灯相对于镜头的位置各不相同。这种位置差异会造成拍摄时照片上所形成的阴影的位置差异。这实际就是该种品牌或型号相机的一个种类特征。因此, 进行拍摄实验, 分析不同相机闪光灯摄影照片的投影分布特点, 通过分析计算总结其规律, 并探究利用该规律进行数码照片来源设备确认及图像伪造篡改检验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

1实验器材和方法

1.1实验装置

尼康D7100相机, 镜头:适马17-50mm 1:2.8 EX HSM。内置闪光灯。

佳能EOS 700D相机, 镜头:佳能EFS18-55mm。内置闪光灯。

佳能EOS M3相机, 镜头:佳能18-55mm。外置闪光灯:佳能90EX。

尼康CTX560三脚架。

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

光影魔术手软件。

1.2实验方法

利用三台相机和其相应的内置闪光灯、外置闪光灯, 分别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通过成像画面中心位置与反光中心点、物体拍摄时形成的投影分布情况, 对三台相机的闪光灯在照片中的投影特点进行归纳。定量分析通过相机对固定位置处的光滑球体进行拍摄, 根据球面的反光以及所形成的投影判定光照方向。并根据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Hany Farid所提出的分析原理 (相似三角形原理构想) 进行计算。

实验中所有的拍摄均使用闪光灯, 所有相机的拍摄均用Av档 (即程光圈优先模式) 进行拍摄, ISO均设置为100。拍摄地点在室内, 光照来源均为闪光灯和日光灯。

2实验内容

2.1定性实验

1) 对一定距离的黑墙拍摄, 看不同相机闪光灯 (含外接闪光灯) 中心反光点与画面中心位置的联系与区别。

实验步骤:

(1) 距墙3m, 相机高度1.65m;

(2) 三台相机, 焦距定为50mm, 对焦在墙面上, 光圈优先模式, 分别开闪光进行拍摄。

2) 对标准物 (杆状) , 在一定距离上拍摄, 看不同相机 (闪光) 拍摄时投影在地面上的分布情况。

实验步骤:

(1) 扫帚竖直放置 (距墙1m) , 相机距墙3m (相机高度为1m) 。扫帚相机连线垂直于墙面;

(2) 三台相机, 焦距定为50mm, 对焦在扫帚上, 光圈优先模式, 分别开闪光进行拍摄。

3) 闪光拍摄光滑球体, 看其反光点的情况 (位置、形状、大小) 。

实验步骤:

(1) 光滑球体放置于桌面上 (距墙0.5m) , 相机距墙3m (相机高度为1.5m) 。球体相机连线垂直于墙面;

(2) 三台相机, 焦距定为50mm, 对焦在光滑球体上, 光圈优先模式, 分别开闪光进行拍摄。

4) 相距一定距离拍摄人物, 观察眼球反光情况, 头颈在地面的投影情况。

实验步骤:

(1) 人 (1.71m) 以墙为背景, 距离墙1.5m, 相机距墙3m (相机高为1.2m) 。人与相机的连线垂直于墙面;

(2) 两台相机 (尼康D7100和佳能700D) * (外置闪光灯在拍摄人体距离太近的情况下没有现实意义, 所以不在实验范围内) , 焦距定为50mm, 对焦在人眼睛上, 光圈优先模式, 分别开闪光进行拍摄。

2.2定量分析:以光滑球体为被摄物

实验设置:

1) 固定光滑球体的位置, 设置好拍摄距离、球和墙的间距;

2) 固定拍摄距离, 分别使用三台相机进行拍摄。

实验步骤:

1) 光滑球体放置于板凳 (高42.0cm) 上, 距墙面42.0cm, 相机 (高42.0cm) 距墙150.0cm。球体与相机的连线垂直于墙面;

2) 三台相机, 焦距定为50mm, 对焦在球体中心上, 光圈优先模式, 分别开闪光进行拍摄;

3) 对三个画面中的不同投影进行计算。

3实验结果讨论与初步运用

注:下列所有图中, A:尼康D7100拍摄;B:佳能700D拍摄;C:佳能M3拍摄。

1) 对一定距离的黑墙拍摄, 看不同相机闪光灯 (含外接闪光灯) 中心反光点与画面中心位置的联系与区别 (见图1) 。

实验结果分析:

(1) 三个相机的反光中心点与画面中心点均不在一点上, 其中佳能M3因为是外接闪光灯, 相距最大;佳能700D和尼康D7100相距较小, 但相比之下佳能700D点相距更小。

(2) 反光中心点都在画面中心点的正上方。

2) 对标准物 (杆状) , 在一定距离上拍摄, 看不同相机 (闪光) 拍摄时投影在地面上的分布情况 (见图2) 。

实验结果分析:

(1) 杆子在背景上形成的投影符合镜头成像的规律,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计算原理得出的数值与实际实验所得数据相差在合理范围内。

(2) 佳能M3因为是外接闪光灯, 光量较大, 阴影处的反差先对较小。佳能700D和尼康D7100的成像基本符合。但是, 杆子上形成的反光中心点上有差异, 尼康D7100的更聚集更亮。

3) 闪光拍摄光滑球体, 看其反光点的情况 (位置、形状、大小) (见图3) 。

实验结果分析:

在此实验条件设置下, 佳能M3的投影最长, 因为是外接闪光灯, 光量较大, 阴影处的反差先对较小, 其闪光中心点距画面中心点的距离最近。佳能700D和尼康D7100的成像基本符合, 但是, 水杯上形成的反光中心点上有差异, 尼康D7100的更聚集更亮。

4) 相距一定距离拍摄人物, 观察眼球反光情况 (见图4) 。

实验结果分析:

在此实验设置下, 两图中的闪光灯亮点均在眼球上部, 但尼康D7100内置闪光灯在眼球上所形成的亮点形状近似于锐角三角形, 佳能700D内置闪光灯在眼球上所形成的亮点近似于圆形。且, 尼康D7100的亮点面积稍小, 佳能700D的亮点面积稍大。

在上述实验中, 我们可以发现, 不同的相机因为其闪光灯与镜头相对位置的差异而引起的成像画面中的闪光灯亮点与画面中心的位置的差异是由相机本身决定而不是摄影角度、被摄物体所决定的。所以, 通过对相机闪光灯位置差异的研究可以倒推处照片是否为同一相机所拍摄, 也可以根据照片中阴影和亮点的位置来推断拍摄相机的型号。根据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Hany Farid曾在他的个人博客中提出过基于闪光灯投影进行图像检验的设想中提到的相似三角形原理的构想, 对拍摄照片进行定量计算, 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4实验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 实验人员运用了尼康、佳能单反和佳能微单, 分别对应运用内置闪光灯和外置闪光灯, 选取的实验设备具有典型性和差异性, 拍摄以相机内的全局平均测光、光圈优先模式进行拍摄, 在曝光正确的基础上, 对闪光灯在成像照片中形成的亮点和阴影的分析是具有科学性和稳定性的, 所以通过对闪光灯的研究是可以正确真实的判定照片的真伪和认定照片是否为同一相机所拍摄。

根据教授Hany Farid提出的理论我们在把具象的图片转化为抽象的数据时, 运用相似三角形理论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从而相互印证。在图像检验中, 相机闪光灯摄影照片的投影分布特点, 通过分析计算总结其规律, 并探究利用该规律进行数码照片来源设备确认及图像伪造篡改检验, 是可行且科学的。

摘要:关于数码照片来源设备的确认, 目前主要有基于数码照片EXIF信息的方法 , 基于相机传感器固定噪声的方法 、利用相机镜头像差的方法等。这些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 但各自也存在相应的缺陷。如EXIF信息容易修改, 提取相机固定噪声需要大量出自同一相机的照片, 许多种类相机 (如单反、微单相机) 的镜头可以更换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丰富相关检验的技术手段。不同品牌或型号的相机, 其闪光灯相对于镜头的位置各不相同。这种位置差异会造成拍摄时照片上所形成的阴影和亮点的位置差异。这实际就是该种品牌或型号相机的一个种类特征。在实验过程中, 实验人员运用三台具有典型性的相机进行对照实验, 在定性实验中, 分别设置不同的情境, 通过多次重复的实验后, 发现了闪光灯相对于镜头的位置的差异所造成拍摄时照片上所形成的阴影和亮点的位置差异是不会因拍摄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因而, 研究相机闪光灯在照片中的投影特点, 可以保证影像证据的合法性、证明影像证据的真实性、提升影像证据的关联性, 最大限度的发挥影像证据的价值, 对刑事侦查中证据的合法性的确认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图像检验,闪光灯投影,相似三角形

参考文献

[1]倪前兵.图像证据的合法性[C].江苏警官学院院报, 2002 (9) .

[2]黎智辉, 许小京, 王永强, 李志刚.影像证据探讨[J].2015 (2) .

上一篇:亮点报道下一篇:缺氧与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