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法语言教学

2024-12-10

交际法语言教学(精选3篇)

交际法语言教学 篇1

一、交际法教学

交际法: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对转换生成语法创始人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 的语言能力 ("Linguistic competence") 于1971年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理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知识 (Linguistic competence) , 社会语言能力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 篇章能力 (discourse competence) 和对应能力 (strategic competence) 。这些能力已经成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 韩礼德 (M.A.K.Halliday) 的功能理论和Wilkins意念说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交际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成为外语教学的主流。

二、交际教学法在音体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小组活动, 二人活动或分角色活动、对话、专题讨论等, 可以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活动, 始终把学生当作语言实践的主体, 教师起着组织、启发、评判和归纳的作用。交际法要求我们尽可能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实践和创造的环境,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受力和语感, 利于增强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力和创造能力。交际法注重教学材料要源自现实生活, 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 取材范围广泛、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科技、经贸等各个方面。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及语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各种场合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能力都是很有利的。

三、交际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习者自身素质的差异妨碍交际活动正常进行。交际法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进行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但由于学习者语言基础的差异, 学习动因的差异, 学生认知水平和智力准备 (intellectual readiness) 的差异, 学生的情感因素、个性差异等, 都严重妨碍交际法顺利进行, 影响教学的顺利展开。

由于师资水平的限制,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与其他教学法相比, 交际法更强调教师自身的素质。而我国目前教师的情况是, 多数教师是土生土长的, 甚至可能未曾跟native speakers说过话, 往往不能胜任课堂交际活动顾问和组织者的角色, 及不利于造成“逼真”的交际环境, 特别是课堂气氛, 如若勉强行事, 常会捉襟见肘。

它打破了语法教学的系统性, 从而不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语法知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基本方面, 除非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驾驭一种语言的语法体系, 他才能真正获得使用这种语言的交际能力。

四、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 交际法教学中, 师生间的伙伴关系尤其重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差别时刻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能够熟练运用与掌握这门语言的强方, 而学生则是刚入门或处于学习这门语言的弱方, 互动与交际因而严重受阻。教师从单一的教师传授角色转换为学生的伙伴, 去辅助、引导学生, 与其共同探讨, 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将课堂变成他们学习、认识操练与运用语言的实践场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退位于辅导者, 促使学生与其共同负起教学的责任, 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信。在课堂实际教学中, 其工作的重点是组织、激发、鼓励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五、交际互动课堂

学生为主体的交际互动课堂, 教师成为伙伴与辅助服务者, 也意味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改变, 教学活动不再由教师单向传授组成, 因而教学的准备活动也随之改变。课堂活动及活动形式的取舍与选择是围绕着教学目的如何能最有效地完成来进行的。因而对于教师来说, 吃透教材, 领会教学意图, 明确教学目的是关键所在。如果是提高听力, 学生的活动应该是听, 而实际能力的提高则应通过唤醒交际意愿、创造实际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等来实现。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必须对课堂组织形式做出选择, 是一对一, 还是小组进行, 是独立完成, 还是全班共同探讨。而且, 教师的课堂用语、学习任务的设计、提问方式、何时介入、怎样评估学生、下达意图是否明确等, 也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结论

广大音体美大学英语教育者应不断研究推广交际法,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体系。交际法教学的倡导, 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方面, 还必须落实运用到教学课堂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将教学的新理念和新知识运用到课堂中去。教师要明确交际法的基本准则,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大胆实践。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年。

[2]辛斌:《交际式语言教学:问题与思考》,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3) 。

[3]金国芬:《交际能力与交际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5 (1) 。

[4]王丽萍:《外语教学如何进入交际互动课堂》,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10) 。

[5]顾芸英:《交际能力与语用学原则》,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6 (3) 。

[6]严进:《交际法语言教学实施困难探因》,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3 (1) 。

交际法语言教学 篇2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Chomsky) 在1965年首次提出了“语言能力” (Linguistic competence) 这一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语言行为比动物的行为要复杂得多, 语言是人类生来便天赋具有的某种能力。语言能力是某种远比语言本身抽象的知识状态, 是一套单独的原则系统, 一种先天的理解和创造系统, 甚至也不是一种组织句子和理解句子的能力, 将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做了彻底的区分。1971年社会语言学家海默斯 (Hymes) 发表了著名的《论交际能力》一文, 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这一概念的缺陷提出了相对立的“交际能力”这一概念, 把如何在社会环境中有效地、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了进去。他认为, 交际能力是指:能否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地使用某种语言的能力, 以及在不同的场合、地点对不同的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的内容包括:1.语法上的可能性程度, 即从词汇、构词规则、语音、句法等语言系统本身的角度来判断某种说法是否正确, 即字面上说的遣词造句的能力;2.实施上的可行性, 指的是语言使用者个人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等等;3.在交际中能否被接受, 意即表达行为在当前语境中是否得体, 能否被接受, 是否合乎社会文化习惯;4.言语行为是否是现实常用的, 在现实中究竟能不能发生。用海默斯自己的话说, 就是“何时说, 何时不说以及关于何时何地以何方式与何人说何内容”。这一概念的提出, 对语言教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许多语言学家、语言教师纷纷从传统的侧重模仿的教学方式转变到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角度来重新考虑进行语言教学。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与海默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 加上后来的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一起, 为后来的交际语言教学法奠定了直接的理论根据。

二、交际语言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根据海默斯等人所提出的理论而随之产生的交际语言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根据交际能力的要求, 交际语言教学法将语言当成是一种交际用的工具, 学生学会一种语言不仅需要掌握词汇形式和语法规则, 还需要学会如何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具体应用, 还要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这样的运用方式才是合理的, 最终达到能够利用语言作为工具来顺畅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目的。

三、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交际法认为语言是交际中使用的起着传递和负荷信息的工具, 而语言能力则是“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合二为一, 即一方面教师要教授给学生词汇, 语法等的使用规则, 一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使用的实践活动。传统的翻译教学法等方法只注重语法规则和词汇的使用, 结果导致学生能够做到语法熟烂于心, 考试无往不利但是到了实际应用中却处处碰壁, 无法适应社会所提出的交际需求。

首先, 语言交际不是静止的、抽象的, 而是相对动态的、具体的实践活动。这首先需要从实际环境出发, 让学生能够自然的融入进去从而自由的使用语言来进行交际。这就需要在教材的编排上下工夫, 需要选取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所熟知的片段来构建场景, 如校园生活, 上课学习, 休闲娱乐, 出游购物等, 从而调动学生的交际积极性。在日常的场景中学生很容易放松下来, 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交际的欲望, 想要知道“如果有这个意思需要如何用外语来进行表达”, 自发的产生想要用语言来与人进行沟通的愿望, 进而获得真实有效的交际能力。这种学习模式被英国语言学家W.Littlewood称为自然学习模式 (Natur Learning Model) 。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将集中在获得交际能力上, 而不仅仅限于习得语法和词汇相关知识。教材内容也将从以语法内容为中心来安排课时转变为以交际内容为中心来划分。

其次, 教师角色的转变也体现了交际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不同之处。教师由教学指挥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辅助者, 负责激发学生的交际愿望, 在实践活动中引领学生自主进行寻找发现语言运动规律的活动。学生是舞台上的演员, 负责进行语言运动活动, 而教师则扮演着导演的角色, 通过给学生设定好不同的任务场景, 在学生在实际解决任务过程中, 独立完成交际过程。以德语中情态动词的使用为例, 德语中共有6个不同的情态动词, 用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 但表达方式和所附带的感情色彩不尽相同。教师在课程开始时不讲授任何与情态动词的有关知识, 而是让学生通过听和阅读一篇具体文章, 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这个交际场景出现的情态动词的用法。文章内容是精心设置的, 其中多处都应用了情态动词来进行表达, 之后学生需要完成教师设置好了循序渐进的问题和任务, 开始可以是“母亲过生日需要选购礼物”, 接下来是“询问他人意见购买何种礼物比较恰当”, 最后进阶到“与朋友一起在商场里进行购买活动”。通过解决这几个学生平日熟悉的任务, 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情态动词的具体使用规则, 不同场景下不同情态动词的恰当选用, 同时还能够理解这些动词所附带的不同的感情色彩。这些细心地为学生准备的新鲜有趣同时又切合教学目标的学习任务, 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增加他们对自身语言应用能力的自信。

交际法语言教学 篇3

一、高职法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导入的必要性

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语言的表达呈现出来,所以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表达、评价身边发生的事情,语言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所以要想很好地运用语言就必须对语言的文化非常了解。所以说在高职法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完成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更加侧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讲解,通过对这方面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交际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样学生再加上课堂的法语学习就能很好地将法语运用到交流中。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法语教学的目的。相反,如果老师不注重这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就会使学生陷入学习语言的被动境地,致使大部分学生对语言失去兴趣,最终达不到法语教学的目的。

法国的文化在人类历史的文化中也有一定的地位,法国文化历史悠久,在不断变化的西方文化中,法国文化起到了带头作用,甚至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欧洲的文化交流中心。法语和法国文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高职日常的法语教学中,法国文化方面的详细介绍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法国,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法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从而快速、全面地学好法语。

在高职日常的法语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让学生了解法国的各方面文化,而忽略对本国文化的输出。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法语教学中就会涉及跨文化的层面,跨文化知识的导入在高职法语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日常的高职法语教学中将这些知识进行高效的导入呢?

二、高职法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知识的导入途径

虽然学习一种新语言时,语法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在日常的学习中,只学习语法知识,会使得教学枯燥乏味。如果在这种无趣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文化因素的导入就能使无趣的学习很快地变得生动、活跃。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社会活动的结晶,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背景文化的影响。而我们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社会活动来掌握了解的。中国和法国的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高职日常的法语教学过程中,在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侧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习语与法语教学

习语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也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重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它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文化。所以说在高职日常的法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先通过对法国习语的学习及对习语的解读了解法国的文化背景,学生只有全面地了解法国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语言,不至于因为自己的断章取义造成对法国文化的错误理解。

(二)文化价值观与法语教学

法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促进,法国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在文化的熏陶下也使法国人的性格有自己的特征,一般我们经常提起浪漫就会想起法国人,所以说这就是法国的一大文化特征。在文化价值观上,中国和法国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的法语教学中应注重对文化价值观的介绍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法国的文化价值观,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法语。

(三)思维方式与法语教学

中国和法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文化差异,中国受东方文化体系影响较大,而法国受西方文化体系影响比较大,所以在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审美习惯等方面。思维方式是人们在思考问题和办事前的一种脑力活动,因此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就造成人们的办事方式和方法的不同。例如,中国人在说话的时候都是比较委婉的,但是法国人却不一样,一般说话都是直截了当的。所以在日常的高职法语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对中国、法国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进行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日常的法语教学过程中加以讲解和完善,使学生能够很快地接受法国的思维方式,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法语。

(四)本土文化知识与法语教学

跨文化知识不只局限于对法国文化的全面讲解和认识,老师应该在完成法语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本土文化知识的讲解,这种方式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对于法语的了解和认识比较全面,而对一些本土文化不是很了解,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的困难,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去。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在教学外国文化的基础上也加强对本土文化的教学,例如通过阅读一些外文版的本土优秀的作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重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一味地注重法语的文化的传授和引导,而忽略对本国文化的表达,就会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只有对外来文化的输入和吸收,却缺少对本国文化的输出和传递,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交流,无法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这样会造成在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文化无法更好地发展和传承,从而在跨文化交际的大环境中失去自我,造成中国文化的缺失,所以说老师在法语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本土文化知识的学习。

三、结束语

高职学校之所以开设法语专业就是为了使跨文化交际更加畅通,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的法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知识的引导,加强对跨文化知识的重视。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法语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无精打采,从而在法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法国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学习法语的热情,从而主动学习,实现了高职法语教学的目的。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人类的生活和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任何语言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特定的氛围,所以在高职法语教学中,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导入,分析和研究在高职法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导入的重要性,并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其导入的途径。

关键词:语言,高职法语,跨文化,交际知识,导入途径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中国对外出版公司,2003.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薛建成.大学简明法语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上一篇: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下一篇:韭菜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