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道尔

2024-09-13

柯南道尔(精选12篇)

柯南道尔 篇1

提到后殖民主义, 从文本分析角度来说, 不得不提康拉德。康拉德写了大量有关英国海外殖民的文学作品, 他从一个波兰移民的角度上来客观看待帝国主义, 带有一种神秘倾向的讽刺和反思。相对来说, 同时期的柯南·道尔在对待殖民主义的态度上明显是积极的, 他有在西非海岸行医的经历, 还曾自诩英国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同时期的还有福斯特、吉卜林, 其中福斯特对于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有着清醒的认识。《印度之行》所展现出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对立令人深思。吉卜林是柯南·道尔的好友, 这个印度裔英国人站在帝国主义的立场, 对殖民主义进行美化, 所以备受诟病。

柯南·道尔并没有像吉卜林那样敏感和直接, 他显得更为理性。事实上, 除了福尔摩斯侦探系列, 他还写了很多其他类型的作品, 如《失落的世界》描写英国人远赴亚马逊探险猎奇的故事, 这可以看做向殖民主义经典文本《鲁滨逊漂流记》看齐的尝试。在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 柯南·道尔始终站在大英帝国的立场上来进行叙述, 这种叙述流露出浓厚的帝国情结, 在他笔下, 殖民地往往代表着落后、野蛮和恐怖, 而英国则是世界的中心, 代表着先进和文明, 这种无意识的写作态度异化了“东方”。正如赛义德在《东方学》中所强调的, “东方”是西方人自己构建出来的名字, “这些作品都认为, 世界上有意义的行动和生活的源头在西方”。 (1)

柯南·道尔对美国怀有特殊的情感, 他希望看到曾经作为殖民地的美国变得强大, 反对两者钩心斗角, 他说:“这个母国 (英国) 是个帝国, 而你们 (美国) 不久也会成为帝国。” (2) 在对英国人和南非布尔人 (荷兰、法国等后裔) 之间的布尔战争问题上, 柯南·道尔表现得最为直接, 他说:“战争爆发前, 我还有很大的怀疑, 但战争一爆发, 我就确定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值得为之做出牺牲。” (3) 为此, 他不仅亲自组织并参加布尔战争志愿医疗队, 而且写了一篇文章——《伟大的布尔战争》来颂扬这场殖民争夺战, 并在面对国外媒体谴责英国军队强奸妇幼的压力之下, 发表《布尔战争:南非的起源与行动》 (The War in South Africa:Its Cause and Conduct) 为英国做辩护, 由此获封爵士。在这本小册子中, 他写道:“The revolt of the Boer States against the British suzerainty is much more like the revolt of the Southern States against the Government of Washington.” (4) 俨然, 英国成了南非法定的统治者, 布尔人因为英国统治者要解放奴隶而造反。在布尔战争期间, 看到柯南·道尔积极救助伤员, 有人说:“有很多人使英国变成伟大的国家, 他是其中的一位。” (5) 毋宁说, 柯南·道尔参与了殖民战争。布尔战争造成南非大量土著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官方只有白人伤亡情况的统计, 土著伤亡数字被忽略, 你会发现, 在各种文字作品中, 他们总是缺失的。帝国不仅用武力征服了被殖民者, 而且用文化上的统治力撰写甚至篡改了土著的历史。

在维多利亚后期, 帝国的触角已经无所不及, 到1914年, 欧洲占有总面积大约为地球85%的殖民地、保护地、附属国、自治领和联邦成员国。十九世纪末的欧洲, 几乎所有生活层面都被帝国主义所囊括。在这样的背景下,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殖民主义的印迹和作者根深蒂固的帝国主义世界观。

同许多欧洲现实主义小说一样,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也达到了它的主要目的之一, 即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维护社会对向海外扩张的赞同。在这部作品集中, 柯南·道尔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 很多人物如商人、官员、军人等大多跟帝国游戏和密切的联系——华生医生曾参与英国对阿富汗的殖民战争;《红发会奇案》中的威尔逊先生是共济会成员, 有海外中国的背景;《铜山毛榉奇案》中的福勒先生在毛里求斯岛政府部门供职;《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的巴斯克维尔少将曾在西印度群岛任职, 而罗杰·巴斯克维尔背负恶名, 远走南美;在《空屋奇案》中, 梅努斯伯爵是澳大利亚殖民地的总督, 等等。在伦敦这个五百万人口的城市, 汇聚了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 它也是当时世界的中心, 所以, 我们看到, 福尔摩斯穿梭于欧洲大陆各国之间, 帝国主义的确把世界缩小了。

从人物形象上来说, 那些从海外归来的人往往充满了神秘色彩, 他们也多与犯罪和恐怖有关, 这些人物总体上构成了小说中负面人物的基本特征:神秘、凶狠、贪婪、怪异、野蛮。在《红宝石奇案》中, 没落贵族罗伊洛特去印度加尔各答行医, 原本品行高尚, 但多年后回到英国后就变得极其怪异, 孤僻、阴郁, 令人毛骨悚然。罗伊洛特利用印度沼地蝰蛇 (一种剧毒蛇) 谋杀了斯托纳小姐的姐姐, 企图继承一笔丰厚的遗产。福尔摩斯说:“使用难以被任何化学实验检验出来的毒液害人, 这种念头正是一个在东方待过的狡诈而冷酷的人很容易想到的。” (6) 这句话耐人寻味, 它指出, 东方是一个蛮荒地带, 在科学大行其道的时代, 科学在东方行不通;而且, 东方人狡诈而冷酷, 东方那样的环境很容易让人变得险恶。《驼背者奇案》中, 117兵团的亨利·伍德和巴克利同时爱上了陆战队上士的女儿南希, 结果, 上士将女儿嫁给了巴克利。伍德被巴克利设陷阱落入了叛军手中, 多年没有见到一个白人, 他多次逃跑多次被抓回, 受尽折磨, 结果变成了一个极其丑陋、可怖的驼背人, 回到伦敦设计谋杀报复巴克利。《士兵变白奇案》中, 在南非布尔战争中, 英国人詹姆斯·多德受伤逃命, 但“我不仅没有进入一个健康的世界, 反而像走进了一个奇怪的梦魇中……我面前站着一个侏儒似的小个子, 圆球似的大脑袋, 正在用荷兰语含糊不清地飞快地说着什么, 两只可怕的手不停地挥舞着, 看上去像两块棕色的大海绵……他们好像不会说英语, 可视情况又需要解释清楚, 因为大脑袋怪物变得非常生气, 像野兽似的喊叫着, 他用变了形的手拉着我, 把我拖了下来, 也不管新鲜的血液正从我的伤口处往外流。这个小怪物力大如牛”。 (7) 结果, 多德在南非得了麻风病。还有不少从澳大利亚归来的人, 他们大多是被流放到那里, 在那里发了横财, 回到英国遭到仇人报复、暗杀。赛义德分析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时引用的一段话能够深刻地说明宗主国对于殖民地所具有的意义:“狄更斯在英国人关于这些罪犯在澳大利亚的定居的推想上做了一些编排。他们可以成功, 但是他们很难在真正的意义上回归。他们可以在技术和法律的意义上赎罪, 但他们在那里遭受的一切将他们扭曲成永久的外人。” (8) 小说划分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环境差别, 殖民地代表着野蛮、罪恶、肮脏, 无论你在那里积攒了多么大的财富、获得多大的成功, 目的都是回到宗主国, 赎回自己的身份, 获得宗主国的认同。从这方面来说, 柯南·道尔的作品可以看做是殖民进程的一个明显的组成部分, 我们无法忽视作品所在其中的社会的现实。

从地理空间上来说,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涉及世界各地, 多个国家, 但凡是涉及殖民地, 总是呈现出一种暴力、恐怖、混乱无序的描述, 对于金钱和权力的争夺更是骇人听闻。英国人是统治者和镇压者的身份, 在印度或者非洲发生的大事件, 当地土著是缺失的, 偶尔出现也是反面而又可怖的形象。在作家的叙述中, 殖民地不仅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 而且在文化上被“从属”, 被言说, 被塑造, 他们在西方也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和历史。赛义德在分析奥斯汀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时认为, 小说中呈现出一定的等级观念, 而拥有殖民地资产的权力直接有助于建立在本国的社会等级与道德优越感。在这些作家的作品中我们随处可见帝国的背景, 其中, 赛义德也提到了柯南·道尔。帝国的种种事实是与被保有的属地、远方的有时是人所不知的空间、古怪的或令人难以接受的人、聚敛财富或移民、挣钱和冒险中的离奇活动连在一起。犯了错误的年轻人被送到殖民地去, 贫贱的老年亲属到那些地方试图找回失去的财富, 冒险者去冒险、猎奇, 等等。总之, 殖民地充满了机会。这种对殖民地的差异化描述, 在《四签名》和《圣佩德罗之虎》中表现得较为充分, 后文将会详细阐述。

另外, 小说中随处可见的日常用品、奢侈品很多都来自各个大洲殖民地, 英国在19世纪末成为真正意义上“日不落帝国”, 殖民地为宗主国输送着后者赖以生存的原料、手工制品, 福尔摩斯抽的是印度雪茄, 华生医生多次提到了他所挚爱的波斯拖鞋, 还有加勒比的古玩, 中国的瓷器, 日本的花瓶, 印度的水烟台, 摩洛哥的皮包, 等等。在《布鲁斯·帕廷顿计划奇案》中, 福尔摩斯跟华生的聊天, 随口一句:“在谋杀成风的拉美国家没有这样的大雾天。”流露出伦敦人所具有的优越感。至少可以说, 福尔摩斯这个当时英国的“万人迷”是一个忠于帝国的人。在《空房奇案》中, 福尔摩斯介绍莫兰上校说道:“莫兰上校曾经在女王陛下的印度陆军中效力, 也是我们东方帝国所造就的最优秀的射手。”东方俨然成为帝国的一部分。

赛义德倡导对位法阅读, 他指出:“在读一篇文字时, 读者必须放开性地理解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写进文字的东西, 另一个是被它的作者排除在外的东西。” (9) 事实上, 柯南·道尔在写作中无意识地表现出对东方和西方叙述上的差异, 小说中来自殖民地的土著较少, 有三个令人印象深刻, 一个是无名无姓, 文中称其为“印度无赖”, 一个是可怕的混血儿, 最后一个便是来自南亚嗜杀成性的土著。即便是白人, 从殖民地归来, 一般都要背上一段惨痛而罪恶的历史, 回到英国试图重新做人, 结果往往得不到认同, 走上犯罪道路, 最终受到了英国法律的制裁。我们重点分析两篇小说:《四签名》和《圣佩德罗之虎》。

《四签名》的故事很精彩:英国人乔纳森·斯茂在印度暴乱期间, 联合三个印度人抢夺了价值五十万英镑的财宝, 但四人皆因涉嫌谋杀被捕入狱, 财宝暂时埋在阿格拉城。随后, 斯茂在被囚安达曼群岛期间跟看监狱官员舒尔托少校和摩斯坦上尉达成协议, 后者帮助前者越狱并取回财宝, 然后六人平分。但舒尔托一人独吞了财宝, 斯茂辗转潜回英国, 企图夺回财宝并报复舒尔托, 由此导致舒尔托长子巴托洛梅被杀和财宝被盗。最终, 斯茂被捕, 财宝被他撒入泰晤士河, 华生医生成为最大赢家, 获得了摩斯坦小姐的芳心。如果我们采用赛义德所说的对位法阅读来分析的话, 就会发现, 柯南·道尔的写作呈现出两个层面的差异化对比———殖民地混乱无序、野蛮凶险, 充满了诱惑和陷阱, 宗主国制定的法律制度难以有效实施, 人们更倾向于用原始和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斯茂来到印度参军, 不久就被恒河鳄鱼咬掉了一条腿。后来, 他在一个种植园做监工, 亲眼看到了黑人将管家妻子撕成碎片的惨状。再到后来, 他参与抢劫杀人, 跟狱警达成分赃协议, 尽管舒尔托独吞了财宝, 他还是越狱成功, 并回到了英国。一个装有一只木腿的白人能够有此一系列的奇遇, 实在是由殖民地那样一个特殊的环境所造就。但是, 回到英国, 这里井井有条, 信息畅达, 跟印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斯茂再也无法神通广大, 很快就被代表着先进、科学和法律的福尔摩斯擒获。斯茂在殖民地人性遭到扭曲, 回到英国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罪恶, 为托格杀死舒尔托而懊悔, 被捕后更是积极配合调查, 坦白了一切。这种人性上的变化在暗示:殖民地使人烙上了原罪, 只有回到宗主国才能获得救赎。由此可知, 殖民地意味着犯罪, 而宗主国意味着赎罪。

小说中, 福尔摩斯随手抽出一本最新的地名词典, 读道:“安达曼群岛的土著人, 以世界最矮小的人种而著称……他们生性凶狠残暴, 极难相处。但一经取得信任, 就可以和他们建立最忠诚的友谊。他们天生可怕, 长着畸形的头颅, 凶恶的小眼睛, 相貌怪异。他们的脚和手都异常短小。因其凶蛮, 英国政府竭尽全力也未能争取到他们。他们是遇难船只的水手们最危险的敌人, 他们会用镶着石头的木棒打碎幸存者的头, 或是用毒箭将其射死。这种屠杀最后常以一场人肉宴告终。” (10) 这段话清晰地表明第三世界是如何被表述的, 并且, 柯南·道尔用极其生动的故事来佐证西方对东方人的见解之“英明”———斯茂在流亡期间, 维持生计的方法是把托格当做吃人的原始黑人向人们展览, 他吃生肉, 跳土著舞蹈。同时, 作者还将谋杀罪推到了托格身上, 是托格擅作主张毒杀了舒尔托。此前, 作者在讲述斯茂的冒险故事时, 就在极力维护白种英国人的美好形象, 如在抢劫杀人时, 告诉读者, 斯茂先是被迫的, 在协助杀人时也动了恻隐之心, 相比之下, 那三个锡克兵却显得异常凶残;如斯茂在越狱时, 被杀的那个看守是个“可怕的帕坦人” (分布在阿富汗东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民族) , 那人曾经常侮辱他。正如作者所暗示的, 殖民地到处都是痛苦, 谋杀和暴乱, 但白人斯茂从未主动参与谋杀。

《圣佩德罗之虎》是篇小作品, 中美洲地区的独裁者穆里略曾以文明的名义统治过某小国, 因荒淫无耻和残忍嗜杀而臭名远扬。在整个中美洲地区, 人们提到他的名字无不色变。在他统治的后期, 各地纷纷起来反对他, 但他早早就将财产转移到国外, 最后挟着巨款逃之夭夭。穆里略逃到伦敦, 隐姓埋名, 过着蛰居的生活, 但最终因谋杀而暴露。小说中一句话很有意思:“他只是欧洲报刊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人们无法想象, 文明之外还有这样野蛮的独裁者, 于是圣佩德罗之虎的恐怖统治成为赞同殖民政策的理由之一。康拉德对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持有怀疑态度, 但他并不知道西方如何与东方相处, 所以, 《黑暗的心》最后, 逆流而上深入东方文明中心的克鲁茨不停地说着:“真恐怖, 真恐怖。”柯南·达尔在小说中问道:“英国的法律管得了多年前在圣佩德罗的血流成河吗?管得了载着这个人偷来的财富的船只吗?”潜台词是, 如果纳入英国的殖民版图, 这样的惨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圣佩德罗之虎》中的混血儿被作者称作荒蛮丛林中出来的“原始蛮人”, 他活剥白公鸡用来祭奠, 对此, 福尔摩斯评价说:“荒唐。”事实上, 在柯南·道尔的笔下, 第三世界的文明跟西方文明对比, 无处不荒唐。

参考文献

[1][英]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贺天同, 等, 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3.

[2][英]柯南.道尔.失去的世界.戴欢, 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7.

[3][美]赛义德.东方学.王宇根, 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

[4][美]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 译.北京:三联书店, 2003.

[5][美]约翰.迪克森.卡尔.阿瑟.柯南.道尔爵士.季昂, 译.北京:作家出版社, 1986.

柯南道尔 篇2

里面包含了九个故事,分别是“蓝宝石之谜”`“显贵的主顾”`“爬行人”`“铜山毛榉案”`“绿玉皇冠案”`“肖斯科姆别墅”`“潜水艇计划”`“吸血鬼”和“雷神桥之谜”。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在福尔摩斯探案的过程中和福尔摩斯一起思考,最终达成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的好处。而且这本书还写出了福尔摩斯探案时的端庄和仔细。

在“吸血鬼”中,福尔摩斯连一条看起来和案件无关紧要的病狗也不漏掉,最终根据病狗这个线索破了这个案。所以我们也应该向福尔摩斯一样在学习上端庄和仔细。从书中我们还能体会到华生他对朋友福尔摩斯的相信和忠实,就算福尔摩斯受伤躺在床上华生也还要协助好友判案。

柯南·道尔和他的福尔摩斯 篇3

在浩瀚的世界文学长廊里,曾涌现出无数经典人物形象,著名侦探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夏洛克·福尔摩斯无疑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个。

柯南·道尔一生共创作了4部长篇、56篇短篇的福尔摩斯系列小说,从最早在1887年的《血字的研究》中出现算起,福尔摩斯迄今已有近130年的历史了。但岁月的流逝,不但没有让这位神探的形象消失或模糊,反而历久弥新,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

据最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显示,福尔摩斯是史上被最多人扮演的人类文学角色。自黑白电影时代开始,这位侦探已经被254次搬上银幕或荧屏,至少有75名演员饰演过他。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影响广泛、深受观众喜爱的福尔摩斯影视剧的诞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柯南·道尔,走近夏洛克·福尔摩斯。

1887年,柯南·道尔在长篇小说《血字的研究》中,首次塑造了夏洛克·福尔摩斯侦探和约翰·华生医生这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首次把放大镜用作犯罪调查工具。《血字的研究》并未引起世人关注(其续集《四签名》同样如此),直到道尔在《斯特兰德杂志》1891年7月号上发表了首篇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的短篇小说之后,这位大侦探才一炮走红。即便早期的读者也想知道这个全新的通天神探原型是何人。道尔不可能凭空捏造出这样一个性情古怪、聪明绝顶、擅长逻辑推理的人物,不是吗?福尔摩斯在刊物上首次亮相已有一个多世纪,其原型到底是谁,证据主要指向两个人,也许再加上作者本人。

1877年,18岁的道尔在爱丁堡大学学医。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正处于易受影响的年纪,一位名叫约瑟夫·贝尔的教授立即引起了他的关注。贝尔医生的讲座高谈阔论,寓教于乐,引人入胜。他能运用惊人的推理能力,对病人做出迅速而准确的诊断。

据道尔本人在其自传中描述,贝尔教授的“强项是诊断,不仅针对疾病,而且包括一个人的职业和性格”。道尔在自传中提到一个著名的例子,说一名男子走到贝尔面前,并未说出任何关于自己的信息,但贝尔仔细端详了他过后,便对这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得出如下结论:

“好吧,伙计,你参过军……刚退役不久……参加的是高地团……当军士……驻巴巴多斯……”

贝尔的所有推论都完全正确。他是这样解释的:

“你们看,先生们,该男子彬彬有礼,但并不脱帽致敬。军队官兵没有这个做法,要是他退役时间长的话早就学会了。他看上去挺有权威,是苏格兰人。至于巴巴多斯,他得的病(他来看医生的原因)是象皮肿,这种病源自西印度而不是英国,而苏格兰军团目前正在那个岛上驻扎。”

柯南·道尔在提及贝尔的这种剖析时说:“对像华生一样的听众来说,一切仿佛都那么神奇,但是一经解释,就很简单了。”

道尔上大学的第二年,他被贝尔教授“单挑”出来做门诊书记员,这意味着他需要先把患者的基本情况记录下来,然后交给贝尔。从根本上说,他成了贝尔的华生。10年后,当道尔提笔进行创作时,这种从小处和细节着手,并据此得出准确结论的独特迷人的技能,在福尔摩斯身上有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道尔坦率地承认这一点。据传记《故事讲述者:阿瑟·柯南·道尔的生平》记载,在晚年一次接受采访时,道尔声称:“夏洛克·福尔摩斯,也许我可以这样说,是我记忆中爱丁堡大学一位医学教授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此外,在给贝尔的一封信中,道尔告诉他,“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形象我肯定要归功于你。”

虽然夏洛克·福尔摩斯主要以约瑟夫·贝尔医生为原型,但贝尔医生并非柯南·道尔唯一的灵感。著名的爱丁堡法医科学家、公共卫生督察和人体解剖专家亨利·利特尔约翰也被认为赋予了福尔摩斯一些个性。利特尔约翰主要对当时爱丁堡发生的意外事故、惨死或凶杀案展开调查。他率先在犯罪调查中使用指纹检测和照片证据,彻底变革了侦查案件的方式,此时正值19世纪八九十年代道尔构思福尔摩斯形象的时期。

1893年道尔在创作《最后一案》时,阿德拉蒙特谋杀案正在进行审判。阿尔弗雷德·约翰·蒙森被指控在一次狩猎旅行期间开枪打死了他20岁的学生塞西尔·汉伯洛夫。被告声称汉伯洛夫是不小心击中了自己的头部。据《爱丁堡新闻》称,利特尔约翰根据伤口的位置、子弹烧焦的痕迹、受害者的头骨伤情以及受害者的气味,证实这是一起谋杀案。

有趣的是,贝尔医生也被请来作为专家证人。他运用极其缜密的逻辑推理,最终对利特尔约翰的判断表示同意。但遗憾的是,陪审团最后仍做出无罪判决。不过,道尔受这次审判和亨利·利特尔约翰的法医学的启发,将科学精神注入到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性格中。

最后,就是道尔本人。贝尔曾写信给道尔说:“你自己就是福尔摩斯,这一点你很清楚。”试举一例。1908年12月,马里昂·吉尔克里斯特在一次持枪抢劫中被殴打致死。一名德国犹太移民奥斯卡·斯莱特受到指控,最后被定罪。1909年,他被判处死刑。次年,苏格兰律师威廉·拉夫黑德撰文《奥斯卡·斯莱特的审判》,在阐述本案时指出斯莱特是无辜的。

1912年,柯南·道尔希望重新审理斯莱特一案,判其无罪释放,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奥斯卡·斯莱特之案》的长达100多页的案情陈述,精心用各种细节和事实来证明斯莱特的清白。其中,在斯莱特的旅行箱里发现的被认为是杀人凶器的工具,“非常轻而脆弱,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根本不可能造成重大伤害,更不可能敲碎老太太的头骨”。

当然,这也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到底是夏洛克·福尔摩斯先激发了道尔的侦探热情,还是道尔的推理能力和激情为创造福尔摩斯带来灵感,这个问题就不得而知了。不管怎样,奥斯卡·斯莱特于1928年被无罪释放,其中有道尔的部分功劳。

至于“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名字,据说姓名各有起源:“福尔摩斯”来自道尔一位著名的医生同行奥利弗·温德尔·福尔摩斯,“夏洛克”则来自道尔最喜欢的音乐家阿尔弗雷德·夏洛克。

避税天堂安道尔 篇4

安道尔公国位于西班牙和法国之间,高山峡谷遍布全境,平均海拔1100多米,是欧洲地势最高的国家。总面积为468平方公里,是欧洲四个“袖珍国”之一。安道尔没有政党、没有军队,只有近100名警察,各行政区视交通情况再设数名交通警。安道尔甚至没有航空和铁路运输,只有公路通往法国和西班牙。由于税收极低,首都安道尔城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城内主要大街商店林立,有上千家左右。不仅商品齐全,世界各类名牌产品应有尽有,而且价格亦比原产地低了不少。旅游者除游览外,就是采购。汽车离去时,大多满载而归。安道尔城外的山谷湖泊景色如画,有羊群、草原,有渔村、农舍,有过去的古堡和披着雪冠的远峰,给长居闹市的人以一种清新之感。冬天白雪皑皑,夏季草密林茂,是天然的滑雪场和狩猎场,一年四季游人不绝。安道尔城长期与世隔离,因而比其它欧洲国家保留了更多的中世纪风貌。建筑典雅质朴,装潢古色古香。

柯南道尔 篇5

我今天看了一集《名侦探柯南》,可好看了,里面的剧情很精彩,同时也令人有些害怕。

开始时,先出现黑幕,然后放出了很可怕的声音,接着,柯南就登幕了。这集柯南讲的是一个神偷手“怪盗基德”发来了一份帖子,说要把一颗宝石偷走,柯南看了上面的图案,觉得有些奇怪,经过他的一番思考,他明白了基德要把一位女明星手上的一颗戒指偷走,而这位女明星正好约柯南和他的叔叔“小五郎”去参加庆功宴,在去庆功宴开展的地方时,那位女明星却在飞机上被人投毒害死,于是柯南展开了他的推理,认为是女明星的一个助理把她害死了,就在女明星的尸体运往火葬场的时候,柯南意外发现戒指不见了,于是柯南的思路又转向了基德,认为是基德假装扮成一个工作人员,把女明星的戒指趁机偷走,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柯南,柯南想了一个好办法,让基德自己把戒指还到警察手中。

名侦探柯南 篇6

“我叫工藤新一,是个侦探!”一个很酷的男生总是爱这样说。

One day, he was turned into a seven-year-old boy.

有一天,他被变成了7岁左右的孩子。

But, he still finds the truth in the name of Conan. Then, “TheStories of Conan the Detective” begins.

但是,他仍旧以小学生柯南的名义,继续寻找真相。“名侦探柯南”的故事就这样开演了。

毛利兰:

拥有全国柔道冠军头衔的女生。一夜之间,她从小到大的伙伴工藤新一失踪了,毛利兰隐约觉得自己身边这个孩子柯南有新一的影子,却又不敢肯定。不过尽管如此,她还是数次以自己矫健的身手救了柯南。

毛利小五郎:

毛利兰的父亲,又被称为“沉睡的毛利小五郎”。每次他出场的任务只有三个:

1.案件在他身边发生。

2.给案件胡乱下结论。

3.被柯南麻醉,假借他的声音说出案件真相。

Since 1996, Conan has won the hearts of a number of fans. Are you dreaming of yourself to be a detective as Conan one day?

柯南自1996年“出道”以来,立刻拥有了无数“粉丝”。大家是不是也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像柯南那样,做一名侦探呢?

柯南道尔 篇7

在化工生产中,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分离设备也就自然成为分离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在化工分离操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良道尔澄清桶是一种新型分离设备, 在氯碱行业中广泛应用。

盐水精制是氯碱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一次精盐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隔膜电解槽的隔膜使用寿命和离子膜电解二次过滤的正常运行。精盐水中的固体悬浮物(SS)含量是盐水精制工序的主要工艺指标之一,道尔澄清桶的澄清效果直接影响到精盐水中的SS含量。澄清桶是氯碱厂盐水精制的关键生产设备之一,其性能决定了精制盐水工序除钙、镁及其他固体悬浮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氯碱厂隔膜电解槽的运行状态以及离子膜电解二次精制盐水的初始质量,影响电流效率、隔膜更换周期、二次精制盐水生产成本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为保证道尔澄清桶的正常安全运行,轴的安全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道尔澄清桶的基本原理与结构[1]

道尔澄清桶是利用重力沉降法的原理设计的一种分离设备。一般为钢制或混凝土制结构,桶底约8°~9°的倾斜角,桶的中央有一个中心筒,筒中有一根长轴,轴的两端连接泥耙。长轴上端与传动装置相连,泥耙每隔6~8 min转一圈。桶上部有一个环形溢流槽。粗盐水由中心筒上部进入,中心筒实际上是一个旋流式凝聚反应室,粗盐水入口呈S形,使进入的盐水作旋转流动。进口管埋在液面以下0.5~0.7 m处,中心筒下部可装设整流板,以减轻水的旋流作用,以免影响盐水中杂质的沉淀。整流板呈井形方格,高0.8 m,每格大小为0.5×0.5 m。中心筒下部出口处有扩大口,以减慢盐水流速,避免破坏泥层。粗盐水出中心筒扩大口后,经过泥浆沉淀层,悬浮颗粒被截留并渐渐沉到桶底,缓缓转动的泥巴集中在排泥口,泥浆定时排出。清液则不断上升,经过泥浆层、混浊层、清液层从上部经溢槽汇集后流出。道尔澄清桶结构如图1所示。

2轴的设计

采用空心轴,材料为Q235 A,电机功率P=4 kW,机械效率η=80%,经摆线针轮减速机减速后轴的转速为 n =1/8 r/min。

转速之所以要慢,是因为若轴的搅拌速度过快,则会改变盐水的总体流向,致使盐水产生一定程度的扰动,以至于清液夹带部分固体颗粒上升,不利于沉降。过慢也不好,会使固体颗粒粘在道尔澄清桶的底部,以致盐泥上泛,降低盐水透明度。所以,转速宜选用1/8 r/min。设ϕ=152 mm×25 mm。

有效功率 Pe=Pη

水流最大阻力偶矩 M=9 550Pe/n=9 550×[(4×80%)/(1/8)]=244 480(N·m)

则截面上最大扭矩 Mnmax=244 480N·m

抗扭截面模量

Wn =πD3[1-(d/D)4]/16

=π×1523×[1-(102/152)4]/16

=549 437.5(mm3)

最大剪应力 τmax=Mnmax/Wn=44.55 MPa

材料的扭转许用剪应力[2][τ]=110 MPa

则τmax<[τ]

所以,搅拌轴的强度足够,选用符合要求。

3轴上联轴节螺栓的安全设计[3]

采用凸缘联轴器(GB5843-86)。

螺栓的规格 选用YL17. YLD17型螺栓,直径M24,6个螺栓轴孔直径为120 mm。此时,公称扭矩T0=14 000 N·m;而M= 244 480 N·m,远大于公称扭矩T0。所以,当扭矩达到14 000 N·m左右,剪断螺栓时,从另外一个角度能保证轴的安全,也能保证生产的安全运行。

4结果与讨论

轴的设计选用空心轴,材料为Q235 A,ϕ=152 mm×25 mm。

螺栓的设计:采用凸缘联轴器(GB5843-86) ,选用YL17. YLD17型螺栓,直径M24,6个螺栓轴孔直径为120 mm。

实际中有厂家采用实心轴的设计。扭转变形中一般采用空心轴的设计,在可以保证强度的同时又减少钢材的用量,并且在安装上调校垂直度比较方便。

传动采用摆线针轮减速机,可以使传动比很大,减小设计难度;在联轴器上有意识地采用薄弱环节设计,当出现异常操作时可保护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氯碱生产技术编审组.氯碱生产技术[M].北京:化工部化工司,1985.

[2]王绍良主编.化工设备基础(第2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柯南道尔 篇8

关键词:微博,传播学,Twitter,新浪微博,做啥网

一、微博的概述

虽然新浪微博目前正在内测, 可这一消息炒得沸沸扬扬, 反倒吸引了一大批好奇人士的加入, 除了一些本在新浪开博的博主之外, 另有一些人完全是冲着微博这个新鲜玩意而来。除了邀请一些名人在新浪微博落户, 如李开复、李宇春、易中天、赵丽华等, 还有一些传媒机构的捧场, 如《中国新闻周刊》、《北京青年杂志》、《外滩画报》、央视的《艺术人生》栏目等。

“微博”这一词, 在国内已被网友简写为“围脖”。微博, 这一概念译自英文单词micro-blogging, 顾名思义, 就是微型博客, 传统博客的一种变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IM (如QQ、MSN、Gtalk等) 、Em ail、w e 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客发布短消息, 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140个字符 (70个汉字) 之内。

微博概念, 最早来自美国人埃文·威廉姆斯 (Evan William s) 。2007年3月, 一个名为Tw itte r的网站在埃文的策划下正式上线。网站的首页有一句很醒目的问句“What are you doing?”, 博友把自己所思所做的内容以简短语句的形式回答并发布, 这正是微博所追求的实时性和动态性。

Tw itte r的英文原意是形容小鸟叽叽喳喳地叫, 而Tw itte r确实使人们的交流犹如小鸟一样畅快、活泼、七嘴八舌。埃文把Twitter上每条信息的大小严格限制在140个字符以内。这限制看似束缚了功能, 实际上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妙招——不仅与博客、Facebook之流区分开来, 更重要的是, 使用户不假思索地用最简短的文字, 回答“正在做什么、正在想什么、正遇见了什么?”等问题, 这就大大节省了沟通的时间成本。 (1) 据称, 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时, 在Twitter上开辟了个人网页, 并形成15万follower (跟随者、粉丝) 的规模, 进一步塑造了其亲民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形象。

作为社交网站的龙头老大, Facebook最先感受到了Tw itte r的锋芒。在2008年秋天, Face book砸出5亿美元, 企图收购Twitter, 但被Twitter一口回绝。2009年3月初, 埃文为Twitter装上了搜索引擎, 锋芒直指搜索业务的霸主——谷歌。更令谷歌如芒刺在背的是, Twitter染指搜索业务, 带来了一场“从静态到动态”的搜索革命。在一场突发事件刚刚发生时, 人们可以在Twitter上搜到大量的实时消息, 而在谷歌上将一无所获。 (2)

Tw itte r带来的强劲势头使得多家网络巨头想与之结盟, 然而, Twitter坚持独立发展, 已获得大笔风险投资的Twitte r, 对埃文来说有太多的可能。

Tw itte r之后, 国内也掀起了一股微博热。国内的微博网站, 有做啥、嘀咕 (关闭) 、叽歪 (关闭) 、饭否 (关闭) 、滔滔、贫嘴、新浪微博等;可以说是Twitter的山寨版。

笔者以亲身使用做啥和新浪微博的经历做总结, 将其和传统博客相比较, 分析微博的特性。

二、微博的特性

和传统博客相比, 笔者认为, 微博有以下几个特性:

1、碎片化写作, 可辐射更多的博客使用者

在传统博客上, 有如马未都记录的和收藏有关的那些事儿, 又如郭敬明记录的采访黄永玉的随笔, 无不是洋洋洒洒上百字或上千字的博文。而在微博上, 如在做啥网上一名微博网友写道:“闲着没事做, 拿着安东尼的书, 用重庆话一字一句的读。看来重庆话速度真是比普通话快多了, 一眨眼就读了一页。囧。。。白瞎我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了”, 这就算是一条微博, 不超过140个字, 却记录了博主的心情感悟。

和传统博客相比较, 微博最大的特点在其“微”, 用户每次发布的内容不得多于140个字符。在传统博客的写作中, 博主习惯于长篇大论, 或思想深邃, 或叙事丰富有趣, 这在无形中设置了博客的门槛, 那些有简短语句灵感的人只能徘徊在博客之外, 虽说可以通过博客发布, 但内心顾虑碎片化的所思所想会使自己相形见绌。相反, 微博以简单的问句发出, 如新浪微博的“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做啥网的“你在做啥?”, 这都是用户们可以轻易简单回答的问题。微博的碎片化写作, 是传统博客系统化、长篇大论写作之外的一个写作天地。无须精湛的写作技巧, 只要是会识字写字的任何人, 都可以在使用微博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给沉默的大多数, 带来更多的发声机会

在传统博客上写作的人士, 尤其是那些点击率高的博客, 往往会成为网络上的意见领袖。一些博客更为这些意见领袖开设专栏, 提供更好的平台, 例如博客中国的口号是“汇聚万名意见领袖, 中国第一思维集散地”。这一博客无疑把那些无法发布具有深刻思想的博客排斥在外, 而这些不具有深刻思想的博客往往就是那沉默的大多数。

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 声音强势者越是大声疾呼, 那些劣势者则越是沉默, 呈螺旋式的扩展过程, 直至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诞生。这些意见领袖的观点阐释是通过洋洋洒洒的博文实现的, 显然这一形式将那些无法进行长篇大论写作的人群排斥在外。正如上面所述, 微博的碎片化写作带来了这一机遇。在微博写作中, 沉默的大多数有了更多的发声机会, 不论是传统博客中的意见领袖还是那些原本沉默的人群, 在微博中大家都是在140个字符以内表达自己, 为自己大声疾呼。

3、手机成为最佳终端, 发布更具便利性、易得性

几乎所有的微博都提供了手机绑定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发布自己的微博, 并且只需按照移动短信收费标准支付普通短信费用。传统的博文, 一般是博主在一番苦思冥想之后, 将自己的观点、感悟, 用深邃精美的文字展示出来, 一篇优秀的博文需要博主费上一番脑力, 并且端坐在电脑前专注于写作。而微博的发布, 简单的140个字, 只需通过便携性最强的手机这一媒介来轻松发布, 便利性更强, 同时, 对于购置不起电脑的使用者来说, 也更具易得性。

4、话题市场的设置, 使公共领域得到构建

新浪微博在首页有热门话题的设置, 9月18日的热门话题包括有:“九一八、周笔畅、放假、建国大业、李宇春、李章洙、股市、地铁”八个话题, 微博条数排在前三位的是:李宇春、股市、建国大业。有关李宇春的话题是由微博上的一批“春迷们”发起, 一直在新浪微博占据首位;股市, 则是当前很多人士所关心的就炒股、股票发起的话题讨论;《建国大业》, 则是最新上映的影片, 成为近几日的热门话题。用户们尽可围绕这几个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更可以自己发起话题。

哈贝马斯在1964年给出了一个公共领域比较规范的定义:所谓公共领域, 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 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 (3) 传统博客成为话语的公共领域已逐渐成为共识, 而微博的兴起更是给“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带来更为贴近的诠释。与传统博客相比, 在微博上以寥寥数语进行话题的讨论, 更类似于生活中民众在市场上的倾吐, 公共领域的性质得到构建。

5、简短写作和快捷发布, 实时感和动态感更强

以2008年11月底发生在印度孟买的一次恐怖袭击事件为例, 一位名为蒂娜的女商人将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通过手机源源不断地发布到Twitter上, 与此同时, 也有其他目击者和蒂娜一样成为了现场记者。一时间, 关于恐怖袭击的消息如潮水般涌出, 新增消息速度一度达到每秒钟上百条, 路透社、彭博社、CNN等传统新闻媒体被抛在后面, Twitter一战成名。在媒体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 以最快的速度抢到新闻成为各大媒体觊觎的目标, 无疑, 微博的实时感和动态感为这一目标提供了诸多便利, 难怪Twitter成为几大知名网站意欲合作的伙伴, 也难怪有那么多的传统媒体甘愿俯身进驻微博。

传统博文发布之后, 经过网站博客编辑的审阅才有可能把优秀的博文放置到网站博客首页, 博文才会被更多人关注到, 除此之外, 用户只能关注到自己好友的更新, 而微博的发布, 不但能关注到自己的好友, 还能关注到所有人的最新信息更新。例如, 做啥网有“大家在做啥”的选项, 新浪微博有“随便看看”的选项, 用户只需点击该选项, 便能关注到自己好友之外的“围脖”们所做的最新更新。新浪微博将更新的速度精确到分钟, 而做啥网更是将更新的速度精确到秒钟, 也就是说用户能在几秒钟之内知晓“围脖”们所发布的最新信息, 同时进行回复。

在微博有诸多显著特性的同时, 它的一些缺陷也暴露无疑。

1、多无意义的言语, 少思想的火花, 容易沦为网络垃圾

上文所论述的微博的几个特征, 来自其“微”的特性, 由此造成微博在写作上的简便。一个微博的博主可以在一天进行频繁的多次更新, 由此在微博网站每天所更新的微博总条数相当浩繁。

同时, 也由于微博之“微”, 一些真正灵感闪现的语句, 一些有新闻价值的言语较少, 而更多的是无谓的倾吐, 因而容易产生更多的网络垃圾。然而, 当我们置身于汪洋的信息网络之时, 那些毫无价值的网络垃圾成为困扰我们精神的一大问题, 无疑, 微博上所产生的这些网络垃圾也是我们所不耐其烦的。

2、微博的写作方式, 不利于思想的阐述, 容易助长写作的惰性

用140个字写博文, 是一个发布简短信息的途径, 但不应当成为网络写作的主要方式。微博毕竟是寥寥数语的表达, 不可能成为思想智慧的主要载体, 因而, 对于致力于以文字给人带来思想启迪的用户来说, 微博这样的“懒人写作”不应当成为首选。幸运的是, 在新浪微博和做啥网都有关联博客的设置, 输入传统博客地址, 微博会自动将其更新到微博。一般是以博文标题和网址的形式出现, 感兴趣的用户可点击进入详细阅读。

三、结语

继Twitter之后, 在国内掀起的山寨版微博, 为言论发布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通过对其特性的分析, 我们可知这一新的媒介形式更多的价值在于其发布信息的时新性上, 而不是思想的深刻性上。如何充分开发微博的这一潜能, 各界媒介机构正摩拳擦掌。

注释

1 曹一方:《微博客风暴》, [J].《商界》, 2009, 6:101

2 曹一方:《微博客风暴》, [J].《商界》, 2009, 6:102

柯南道尔 篇9

一自发性在感受性中发挥作用

如康德所说, 经验知识是认知主体运用感性直观形式和知性范畴整理由感受性得来的表象而形成的。康德在分析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将经验与概念作了时间和逻辑上的双重分割:先有被给予的经过直观形式初步整理的却是非概念的杂多, 再由逻辑在先的知性范畴的进一步规范而形成知识的对象。从外在关系看, 康德将经验与概念相关联是希望表明, 只有具备概念能力的主体所产生的感知觉才能被称为经验, 而感知觉本身的内容并不因概念能力是否存在而受到任何影响。简言之, 在康德那里, 知觉经验的内容是非概念的。麦克道尔认为, 康德主张“经验知识导源于感受性与自发性的合作”是有道理的, 因为他看到了“思想无内容则空, 直观无概念则盲”, 知识的构成离不开两者的合作关系。

然而, 康德的立场会导致许多理论难题: (1) 自发性与感受性不同, 一个是知性范畴所属的概念系统, 一个是概念系统之外的未被概念化的感知经验, 二者的质性差异使之无法真正结合; (2) 康德联结知性范畴和感性直观的中介是先验统觉, 而先验统觉最终诉诸内在的自我意识即“先验自我”, 麦克道尔认为这种先验化的解释缺乏说服力; (3) 未被概念化的知觉经验不借助于语言和概念便不能呈现也不能被表达, 而成为私人的主观意识, 其意义也就无从展示。因此, 麦克道尔为了避免上述诘难, 重新审视了经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他认为, 经验知识虽是感受性与自发性的合成, 却不是自发性运用于感受性带给我们的东西之上, 而是“相关的概念性能力被运用于感受性之中……我们不应该把康德所说的‘直观’ (经验性的输入) 理解为只是得到一个非概念的所与, 而应将其理解为已具有概念内容的事件或状态”[2]9。感性与知性不是截然分开的, 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我们关于世界的经验;概念性能力从一开始就在感受性中发挥作用, 事物由此才得以呈现, 我们才能作出判断或拥有某种信念。

为了理解麦克道尔的观点, 笔者将补充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经验一定承载着具体内容, 就能获得这些内容而言, 概念性能力已在我们经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否则我们无法得到相应的知觉内容。正如布兰顿所言, “麦克道尔将经验理解为完全是概念的实现。因此他坚持认为, 任何不具有概念的事物也不可能具有知觉经验”[3]。在这里, 经验与概念的关系发生了质变。麦克道尔的立场与他反对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有关。根据古典认识论, 认知主体之外存在一个实在世界, 他拥有某种成熟的概念系统, 概念系统具有一个外部边界, 实在在边界之外通过经验由外向内作用于我们。这种作用方式要么是符合论的, 世界既对我们产生因果作用又能辩护知识;要么是融贯论的, 实在只对我们的信念构成因果关系而不具有辩护效能。麦克道尔认为这两种方式都是错的, 实在不可能在概念系统之外作用于我们, 我们也不是通过外在的概念来述谓实在;实在一定是可思的和被概念化的, 我们所能认知与把握的只能是概念系统之内的经验世界, 实在通过经验呈现的就是它向概念系统的一种开放, 开放的同时概念也把实在是什么展现出来, 所以感受性不再是非概念的直观, 而是概念化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 “概念性能力不仅在判断中发挥作用, 而且已经在自然事务中发挥作用, 这些事务是由世界对主体接受能力的影响形成的, 即由对具有相关概念的人的影响形成的。”[2]xx因此, 概念性能力在感受性中的作用保证了我们能获得反映世界的经验内容。

其次, 自发性的运用一直扩充到世界影响我们的感性所产生的内容中, 同时, 扩充的自发性必须受到来自思想之外的制约, 否则它的运用就如虚空中没有摩擦力的旋转, 而能保证这种外部限制的是经验。虽然概念已在经验中发挥作用, 但仍要承认概念能力的运作是被动地。麦克道尔以内部经验如颜色为例, 认为“尽管判断某物是红色的这一活动是主动的, 是对自发性的运用, 但像任何判断一样, 它也几乎没有摆脱经验的被动性”[2]。在这里, 他要表达两层意思:第一, 我们谈论内部经验需要借助概念, 而概念一定是公共的;他赞同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批判, 认为内感官的判断最终诉诸单纯的呈现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 因为通过与单纯呈现的确证关系来构造的任何概念都是没有公共意义的私人概念。所以, 要表达“我痛”的内部经验就必须知道“某人处于疼痛之中”这样一个一般的概念表达式, 我们在表达它的同时也把痛的经验建立起来了。可见, 概念的运用使内部经验得以确立并为我们所理解。第二, 概念的这种运用必须是被动地, 因为内部经验是被动地, 是一种发挥作用的感受性, 这样才能确保合理性的外部限制。总之, 内部经验的印象与外部经验的印象一样, 都是概念性能力被引入其中并开始运作的被动事件或状态。

最后, 经验由于在感受性中发挥作用的概念能力而获得内容, 这种能力属于自发性;同时, 同一能力也要在主动的思想中运用。这需要该能力与一个完整的概念系统理性地连接, 在此系统中, 拥有这些概念的主体从事着调整自身思想去适应经验的持续性活动。因为只有具备概念能力的主体才能接受理性关系, 将经验判断的内容与其他可予判断的内容联系起来, 使这些概念成为关于世界观点中的构件。麦克道尔举例说, 在关于颜色的判断中包含了我们一系列的概念性能力, 这些能力都松散的纳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中。但他又认为, “如果没有任何一种背景足以确保我们把颜色理解为事物的可能特征, 那就没有人可以被认为作出了关于颜色的直接的观察判断”[2]12。换言之, 如果我们不具备关于对象可见表面的概念, 不具有通过观察某物来表述它是什么颜色的合适条件的概念等背景性知识, 就不能创造正确的颜色词汇以便对视觉系统的输入作出应答并使这种输入呈现给我们。所以, 在经验构成过程中运作的概念性能力应同时与自发性思想所蕴涵的自由相连接, 而且要以共同体的概念系统作为背景。从这个角度讲, 麦克道尔是一个整体论者。

二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

麦克道尔赞同奎因的最低限度的经验论:“经验必定构成一个法庭, 它就我们的思想可以对事物情况如何这一问题作出回答的方式进行裁决。”[2]xxi而经验要为我们的知识进行辩护就必须处于规范的逻辑空间中, 只有当经验内容是概念性的时候, 它才能进入理由的逻辑空间。所以, 经验必须具有概念性内容。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是概念论的核心主张, 作为概念论主要代表的麦克道尔与布鲁尔等人将概念论的论证概括为如下的推理形式:

(1) 感觉经验能够为经验知识或信念提供根据或理由;

(2) 只有当感觉经验具有概念内容时, 它才能为经验知识或信念提供理由;

∴ (3) 感觉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4]

前提 (1) :感觉经验能够为经验知识或信念提供理由。经验知识或信念是思维运作的结果, 思维的空间是自由的领域, 它似乎与世界没有任何关联。但根据麦克道尔的理解, “如果我们在经验思想和经验判断中的活动被认为与实在还有关联, 那就必定存在外在的限制。不仅是自发性而且是感受性都要起作用”[2]9。所以思维必须受到来自世界的外部限制, 否则思维就是空洞的。为了使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发生必然的逻辑关联, 就需要世界对思维施加限制, “如果我们在经验性思维中的自由是绝对的, 特别是如果这种自由不受来自概念范围外的限制, 那么这似乎会威胁到这种可能性———关于经验判断的根据可能以某种方式将自身与外在于思维的实在联系起来”[2]5。可见, 思维的自由不是绝对的, 而是受到经验限定的自由。

另外, 经验对思维自由的外部限定要以辩护的方式实现, “我们的自由受到思维之外的东西的限制, 这种限制必须是我们可以借之以表明这些判断是得到辩护的”[2]8。也就是说, 感觉经验必须为主体就世界中的事物如何作出的判断或持有的信念提供理由, 这就要确定主体周围环境的某些特征, 从而使主体的相关判断或信念具有合理性。在麦克道尔看来, 我们的信念或判断得到辩护至少要与周围环境中合理发生的东西相似。[5]因而, 要使事物成为可理解的就必然涉及一种有效的演绎论证或某些其他的推理, 这些论证或推理可以清晰地阐明理性责任的来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麦克道尔将理由和概念性能力与推理联系在一起[6]131。由此看来, 提供理由需要确定某些相关的命题, 而扮演推理前提和结论角色的命题内容就要表达相关的推理知识;只有当感觉经验与命题 (命题与信念的内容在逻辑上相关) 有着恰当关系时才能为知识提供理由。就此而论, 麦克道尔提出前提 (1) 的意义是“在知识辩护中为经验争得一席之地从而使得我们的知识系统开放于外部世界”[7]。

前提 (2) :只有当感觉经验具有概念内容时, 它才能为经验知识或信念提供理由。由于提供理由必然涉及确定有效的推理, 而有效推理又要求命题与经验内容之间具有某种逻辑关联, 要保证这一点就必须使经验处于理由的逻辑空间即“对某人所言说的东西进行辩护或有能力为之辩护的空间”[8]。麦克道尔坚持知识的辩护在理由的空间内进行, 这表明他是一位内在论者。他指出, 只有被主体理解和把握的事实才能确证知识;要辩护经验知识, 主体的信念必须与其得到的信息相一致并为之所支持。麦克道尔与一般的内在论者如塞拉斯的不同便在于他并未忘记强调知识的外在因素, 因为在理由空间占有一席之地是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其自身不能构成经验知识, 还需要世界的帮助。

麦克道尔认为, 既然经验已处于理由的空间, 而且能为知识提供辩护, 那经验内容就预设了概念性能力。所谓概念能力是具有概念内容的心灵状态, “一种心灵状态是概念性的当且仅当它具有表征内容, 这种表征内容只有按照主体自身拥有的概念才能刻画, 这些概念具有一种形式, 这使它能够作为演绎论证或某些其他推理 (如归纳推理或溯因推理) 的前提或结论”[9]。这种心灵行为由于对正确记录事物如何之规则的关注而成为有效推理的前提, 同时它们自身也受到这些推理的影响。因此, 就一种概念状态而言, 认知主体事实上拥有清楚表达推理前提与结论的构成性概念, 主体通过这些概念作出合理判断的内容就是概念化的心灵状态, 因而经验内容是概念性的。综上所述, 如果麦克道尔关于前提 (1) 和 (2) 的阐述成立, 那我们便可以接受这个推理的结论: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希望概念化的经验具有知识论的优势。

三理论效应:消除知识辩护的困境

麦克道尔对概念化经验的阐释消除了所与论和融贯论在知识辩护问题上的困境。所与论将知识的辩护诉诸基础所与, 即“对判断基础的追溯可以指及一个单纯的呈现而告结束”[2]39, 这单纯的呈现就是在概念领域之外的纯粹所与, 它既是知识的内容之源, 又是知识辩护的终极基础, 成为终结辩护序列无限后退的基石。因此, 所与论关于辩护知识的图画是这样的, “来自外界的限制被施加在扩张了的理性空间的外部边界之上, 而我们在其中则致力于将其描述为来自外界的一种非理性的影响”[2]8。既然是非理性的影响, 那就无法进入我们的认知序列, 无法与概念系统发生关系。麦克道尔认为融贯论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我们绝不能在概念领域周围画出一个外部世界, 实在处于边界之外并对系统产生向内的影响。任何穿越这个外部边界的影响都只是因果性的而非理性的”[2]34。所以, 所与论在辩护经验知识过程中的麻烦就在于, 它在我们需要提供理由的地方最多提供了无罪开脱的推辞。

所与论虽未化解知识的辩护困境, 但融贯论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后者的做法是, 既然非概念的所与不能进入认知序列, 那就将其逐出知识辩护的领域。经验所与在形成知识的过程中仅起到因果作用, 在辩护知识时则不能提供我们相信某一信念的任何理由。信念的辩护依赖的是信念系统内相关信念之间的协调一致, 它不像所与论在真理观上必然陷入符合论, 而符合论的困难在于客观实在的非语言性和非命题性特征无法对符合作出合理解释。融贯论没有这方面的困难, 但如果知识的辩护仅依靠信念系统内相关信念之间的融贯, 那我们的知识是关于世界的思想这一看似明显的论点在哲学上就成为有问题的了。因此麦克道尔认为, “戴维森的融贯论反映了一种障碍, 使我们不能看到概念性能力的作用可以是被动的。”[2]62换言之, 我们的经验知识从此便缺失了来自外部世界的理性限制。

所与论和融贯论之所以在知识辩护问题上先后遇到麻烦, 原因是双方都以二元化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经验。而麦克道尔对经验概念化的诠释却能避免这种困境。经验是感受性与自发性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的, 概念能力自一开始便在经验中发挥作用, “当我们追溯经验判断的基础时, 最后的步骤将我们引至经验, 经验已经具有概念性内容, 所以此步骤并未把我们带到概念空间之外。”[2]10这样就不会出现所与论担心的情况, 概念化的经验既是认识的逻辑前提, 又是知识的辩护能进入认知序列的保证。同时, 麦克道尔主张:“经验就是发挥作用的感受性;因而它们能够满足对我们在经验思想中的自由进行外在限制的需要。但是, 属于自发性的概念性能力已经在经验自身中发挥作用, 而不只是在以经验为基础的判断中发挥作用;因此, 经验可理解地与我们对暗含在自发性观念中的自由的运用具有理性的关系。”[2]24由此可见, 麦克道尔的经验概念超越了传统哲学对经验的理解, 经验内容的概念性不仅保证了知识的可靠来源与构成, 而且保证了知识的确证。知识既能受到世界的理性限制, 由此确保了知识与世界之间的逻辑关联;同时又能在知识辩护问题上真正将其纳入理由的空间加以考量。

麦克道尔通过概念化的经验来化解知识辩护困境的努力之所以有效, 这和他将概念能力与合理性的观念相联系有关。他认为, 我们把知觉经验看做是概念性能力的一种实现, 而概念性能力“在相关意义上归属于其拥有者的合理性观念, 所谓的合理性就是对理由的一种反映”[6]129。麦克道尔关心的不是为作出判断或持有信念提供一种可能的描述, 而是关注主体做出这些事情并将其看做是相信它们如此这般的理由。这一定是主体在感觉经验的状态中提供的理由。而合理性观念的支托是推理, 推理是主体考虑他要相信什么和需要做什么的一种行动, 他在推理过程中能为决定他的信念或行动提供一种具有合理根据的说明。所以, 经验与信念之间的理性关系是通过复杂的感觉经验与某些推理形式的结合来刻画的, 而且经验的概念内容通过它们在演绎推理和其他推导中的作用被确定下来;经验的概念化正是借助其背景中的意象推理的能力来实现。通过这种转换, 具有概念内容的经验在推理系统的帮助下就能为我们的信念或知识提供理由。举例说明, 一个人看见A和B两个图形, 然后作出一个判断:如果通过某种方式的旋转和调动想象地将A转换成B, 那么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就是相同的。认知主体关于A和B的感觉经验能否为这个信念提供理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 这种意象推理之所以被主体默认为正确的原因是什么;其次, 这种正确性在何种意义上能为主体的信念提供正当理由, 从而确证这个信念。站在麦克道尔的立场上,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应遵循如下规则:判断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是相同的, 这一意象推理的正确性取决于演绎的有效性。

前提1:如果两个图形通过某种形式的旋转或调动由一个移动到另一个并完全吻合, 那么它们在大小和形状上就是相同的;

前提2:图形A通过某种方式的旋转和调动可以转化成图形B;

结论: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是相同的。

正是因为这一推理的有效性, 主体所采取的经验操作 (通过某种方式的调动和旋转使图形A转化成图形B) 才使判断 (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是相同的) 成为可理解的, 这是主体经验为其信念提供的结果。主体的感觉经验要为其信念提供正当理由, 使他相信“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是相同的”这一判断是合理的, 仅让他在想象力中随意操作或调动经验的图形并发现自己在头脑中相信它们在大小和形状上相同, 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只有当主体具有关于意象推理的正确认知时, 才能为他的信念提供理由, 这是辩护信念的必要条件。因此, 在主体从意象的操作到相信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相同的转化过程中, 他对这两个前提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必然具有有效性。这里的关键是主体事实上赞同前提2, 并在背景知识即前提1的语境中有效地得出结论, 这是他操作相关意象推理的意旨所在。这个过程不是一种没有内容的虚妄操作, 而是根据前提1对作为结论基础的前提2的直接赞同。所以, 为其信念提供理由的感觉经验恰恰具有了前提2的内容, 根据之前的定义, 这种感觉经验的内容就是概念性的。如此一来, “图形A通过某种方式的旋转和调动可以转化成图形B”既是我们感觉经验的内容, 同时也蕴涵着我们在此内容中的命题态度, 只要背景知识没有出错, 这种经验状态就可以为结论提供合理依据。也就是说, 感觉经验的概念性内容就能为我们相信这一信念提供理由并使之得到确证。

四小结

经验的概念化说明经验本身是在自我批判的思维中所表现出的概念性能力的实现, 它既是被动的, 是接受性的运作;又是主动的, 是自发性运作的结果。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不仅体现在我们对经验的表达需要动用已有的概念, 更体现在建立经验的过程中概念性能力已然发挥了作用。这种概念化的经验不是联结心灵与世界的中介, 而是世界向心灵的呈现, 经验主体可以非经中介直接面向世界。麦克道尔的经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非概念性的、直接构成知识要素的质料, 而是自发性能力已经运用其中的概念化的经验。这种经验具有不同于传统经验的新特征———经验与世界是一种双向的合理的意向性关系;经验的内容即判断的内容;经验是被动性与主动性的合一;经验弥合了传统哲学二元本体论的鸿沟。新经验消除了自休谟以来由于经验的不确定性和中介性所导致的怀疑主义, 从认识论上消解了主客二分, 从本体论上消解了心物二分, 同时有效解决了知识的辩护问题, 所以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 为新经验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方向。

摘要:麦克道尔发展康德关于经验知识的观点, 指出自发性从一开始便在感受性中发挥作用, 自发性运用于感受性之中形成的经验已经具有概念性内容, 由此才能为我们的知识和关于世界的信念提供合理性根据。概念化的经验消解了所与论和融贯论在知识辩护问题上的理论困境, 既保证了世界对知识的理性限制, 又能为知识的确证提供理由, 这种对经验的新阐释体现了麦克道尔对传统经验概念的超越。

关键词:自发性,感受性,概念化的经验,麦克道尔

参考文献

[1]Putnam H.McDowell’s Mind and McDowell’s World[C]//Smith N H.Reading McDowell:On Mind and World.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002:175.

[2]McDowell J.Mind and World[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Brandom R.Non-inferential Knowledge, Perceptual Experience, and Secondary Qualities[C]//Smith N H.Reading McDowell:On Mind and World.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002:92.

[4]Brewer B.Perceptual Experience Have Conceptual Content?[C]//Steup M, Sosa E.Contemporary Debates in Epistemology.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5:218.

[5]McDowell J.Functionalism and Anomalous Monism[C]//Lepore E, Mclaughlin B.Actions and Events.Oxford:Blackwell, 1985:389.

[6]McDowell J.Having the World in View:Essays on Kant, Hegel, and Sellar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7]唐热风.关于概念论的知识论优势[M]//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第十八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166.

[8]Sellars W.Empiric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Mind[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76.

柯南道尔 篇10

1.1简述对“道尔顿计划”的理解

道尔顿计划英文原名全称为 “The Dalton Laboratory Plan”, 这项计划让人们开始思考并且探索以 “自由与合作 ”为基本理念的教育实验。

与其说道尔顿计划是一种教学法或制度, 不如说它是一种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 而且道尔顿制是一种非常开放, 一种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打破了传统的年级制, 让学生拥有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意志。 当然, 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并不摒弃一切传统教育, 而是保留了一些传统规则,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正如舒新城 (1924) 在著作中提及的“道尔顿制承认学生有被正确引导的可能以及教师拥有的主导作用”[1]。

简言之, 道尔顿计划是一场较为保守的较为稳健的改革, 它试图让学校成为学生的生活实验室, 让学生带着自信和责任获得学习进步。

1.2简述对道尔顿计划中“作业”一词的理解

正如陈金芳与赵钰琳 (2005) 在《道尔顿教育计划》一书中提及:道尔顿学校的训练方法包括三根独具特色的支柱:实验室 (laboratory) 、研究课题或者叫做目标明确的功课任务 (assignment) 和教室 (house) [2]。 而道尔顿计划恰恰是以“作业的布置”为核心的, 仔细阅读书本第五章《如何布置作业》发现:这里所谓的“作业”和平日谈及的“作业”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传统意义上, “作业”被认为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练习, 是用来加强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或者形式。 这种所谓“作业”更像是英文中的“homework”。

而道尔顿计划中的“作业”实质上更像是一种阶段性的课程大纲, 一份阶段性教学计划, 一份要相对自主完成的契约, 其实这里的“作业”更适合对应英文中的“assignment”。如果在http://dictionary.com中输入“assignment”就会出现如下三种解释[3]:

1.something assigned, as a particular task or duty;

2.a position of responsibility, post of duty, or the like, to which one is appointed;

3.an act of assigning;appointment.

从上面的英文解释中, 我们不难看出, assignment赋予了任务执行者“责任意识”, 正如道尔顿计划的设计一样, 如果赋予了学生自由和责任, 他就会为了自主独立地完成assignment, 克服各种困难, 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这种完成任务的体验 (或者叫经验) 将促进个性的发展与塑造。也就是说, 从严格意义上讲, 《道尔顿教育计划》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如何布置作业”的翻译存在些许问题, 有待考量。 或许, 改为“如何布置任务”会更合理, 更恰当。

1.3简述对《道尔顿计划》“如何布置作业”的理解

首先, “如何” 一词说明这里着重强调布置作业的方式方法。 道尔顿计划中的作业布置, 就是一个“清楚地向学生阐明他们的任务到底是什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 有一些共性的地方, 比如:第一, 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都是编写成教学纲要似的书面材料, 它明确指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第二, 作业要包括一些适当的“兴趣袋”, 为了使作业变得生动活泼, 又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 最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天天进步;第三, 作业的布置强调各门课程的学习相互渗透;第四, 作业的安排常常按月工作量计算, 有时针对低年级学生, 也会细分为周工作量, 等等。 简言之, “布置作业”其实就是要指明一段时间内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指南, 同时给出适当的工具和途径, 让学生自由地、充满兴趣和自信地完成任务。

其次, “布置”一词涉及主体和客体的问题。 第一, 谁布置作业? 毋庸置疑, 是教师。 其实这也是道尔顿制保留课程权威性的一个有力证明。 第二, 谁来完成作业? 是学生, 更准确地说是老师辅助, 学生拥有相对自由。 道尔顿计划对老师有很高要求, 老师必须明确希望学生做什么,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 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学科功底。 再比如, 要想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天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发展状况。 简言之, 作业就是高质量的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布置的。

最后“作业”一词, 其实应该理解为“任务”或者是“合同”, 具体内容已在1.2中阐述, 这里就不再赘述。

2.对《道尔顿计划》的评价— ——只针对“作业布置”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道尔顿计划打破了传统的“讲授-记忆-练习”的教学模式, 学生所获的知识不再是由教师拼命灌输来的, 而是来自于学生的探究活动。 辛朋涛 (2006) 曾提出:道尔顿制是以“价值→需求”为取向的, 即教师先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再引导学生追求。 这种取向下的道尔顿制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多读书、少走弯路[4]。 教师提供的有价值的东西和学生要求追求的东西就体现在作业内容中及体现在探索这些内容的过程中。 从这一点看, 道尔顿制的作业布置给教育提供了实现自由与合作的良好平台。

同样, 反过来讲, 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但是道尔顿制保留了课程的权威性, 也就是说作业的设置全由教师负责, 这样思考的话, 一些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比如, 这样的作业在多大程度上能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知识需求? 是否高年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学科知识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有学者曾担忧“道尔顿制许多不好的现象, 或者为一般人现在没有感触到;倘若任它这样下去, 于它的前途很有妨害”[5]。 当然, 世界上不会存在一种完美的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 每一个教学理论都有一定局限性, 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结合具体的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总之, 就像徐彪说的那样:“虽然道尔顿制在中国没有扎下根来, 但并不能抹杀它的进步性。 ”[6]至少我们承认:道尔顿制下的作业布置还是很有意义的。

3.《道尔顿计划》 对中国式作业的启示 (assignment对homework的启示)

虽然此作业非彼作业, 但是道尔顿制中对assignment的布置会给我们带来对中国式homework新的认识, 就中国式“作业布置”而言, 要究其有效性, 至少需要以下三点改良。

3.1作业必须有针对性, 基于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较窄的角度说, 作业需要解决学生的知识问题, 所以传统意义上的英文作业的形式很多都是背诵短文、 抄写单词、套卷练习等。 事实上, 这种机械性地练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禁锢了想象力。 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可以采用分层作业, 适当给予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 既要让那些好的学生有自主发挥的空间, 又要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在通过努力后获得相应成就感。

从宽泛的角度说, 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知识上的、技能上的, 还有心理情感上的, 等等。 在这一点上, 作业应该趋于生活化、趣味化、个性化。 英语学科的作业也可以做到结合生活, 个性开放, 这不仅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 更是对学生成长的一种引领, 点燃他们心中求知的欲望。 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比如, 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看英文电影, 并让学生做英文点评; 根据一个拟定主题, 设计英文个性手抄报, 课后小组短剧表演, 等等。

3.2作业必须具有启发性, 难度适中。

道尔顿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律性和判断力,

而中国式的作业很难达到这一点, 比如预习, 中国式的英语老师会和学生说: 请同学们利用晚自习时间预习一下第18页的课文。 其实, 学生根本不知道具体任务是什么, 更谈不上有启发性。 相反, 可以把这项作业布置成这样:本周我们将一起探讨第二单元的课文———有关林巧稚的一篇人物介绍。 请在×月×日前完成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1林巧稚一生有哪些重要成就, 至少说三个。 2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在林巧稚那个年代女孩子上学很不容易吗? 3在班级书架上有一组彩色图片, 每张图片都配有少量文字, 配合图片好好读一读, 和同桌用英语谈谈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并在班会课上演示。 4请用英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一位伟大的女性, 字数不限, 本月中旬将会进行人物介绍方面的写作指导, 到时候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润色, 最后艺术班的学生将对我们文章的内容进行解读并且进行绘画, 这将非常有趣。

3.3作业必须及时反馈、有效反馈。

其一, 及时反馈。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一些所谓“学困生”思维节奏稍慢, 来不及将思维中疑问的信息反馈给教师时, 教师已经进入下一阶段的讨论。 教师很难准确知道他们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 相反, 如果及时反馈作业, 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减少作业量, 教师依靠作业得到的信息就会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学习情况, 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从而有的放矢地设计相关作业, 这将大大降低作业重复概率。

对于学生而言, 作业被及时批改了, 问题就会被及时发现, 这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把错误降到最低限度。 相反, 如果反馈不及时, 这种错误知识的“痕迹”已经存在, 再去矫正, 相对而言就会产生很多困难。

其二, 有效反馈。 很多时候, 传统的作业评价都是分数或者等级。 实质上, 这样的评价标准相对片面, 容易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当然也不能准确地衡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作业批改不能仅限于对或者错, 不能仅限于“已批阅”。换句话说, 作业反馈的信息量要大, 要适当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要多元化。 比如说, 普遍错误可以在课堂上集中反馈学习, 个别错例可以在评语中进行记录并且分析, 精彩解答要及时点明并作鼓励。 其实很多时候, 建议老师可以为学生写一写评语, 适当增添一些“兴趣袋”。

总之, 关于《道尔顿计划》, 不得不承认这个“作业”和平日里谈及的作业不能等同, 但是道尔顿制下的这种理念可以为中国式的作业布置提供很好的借鉴。 如何将道尔顿计划中好的教育理念、 好的组织形式运用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环境中值得每个人思考, 值得每个人为之努力。

摘要:作为一场较为保守的改革, 道尔顿计划使人们开始思考并且探索以“自由与合作”为基本理念的教育实验。《道尔顿教育计划》一书谈及“作业布置”, 这里的“作业”实质上更像一种阶段性课程大纲, 一份阶段性教学计划, 一份相对自主完成的契约, 这与平日里所谓的作业不是一个概念。在真正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承认道尔顿制下的作业布置很有意义, 但它面临诸多问题, 如何让道尔顿计划和中国特色相结合更是值得思考, 尤其是就如何布置中国式作业的问题, 文章给出建议。

关键词:《道尔顿计划》,中国式作业,启示

参考文献

[1]舒新城.道尔顿制浅说[M].上海:中华书局, 1924:25.

[2]陈金芳, 赵钰琳.道尔顿教育计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

[3]http://dictionary.reference.com/browse/assignment?s=t.

[4]辛朋涛.道尔顿制与“菜单式”班级授课制的结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05) .

[5]王建军.毛姆.趋新与教学改革———舒新城对道尔顿制教学实验的忧虑[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05) .

我当了一回“柯南” 篇11

望着认真读书的学生,我有了主意。“上课!”我装着若无其事,像往常一样发出指令。随着值日生一声响亮的“起立”,全班孩子不约而同地停止了朗读,“刷”地站了起来。师生互相行礼后,我并未叫学生坐下,而是静静地望着他们。孩子们都怔怔地望着我,不晓得我“葫芦里卖什么药”。我很平静地问学生:“今天是从走廊一直走到教室门口,走进教室,走进座位的,站好!”学生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无一例外,一个也不敢坐下。我朝着门口的那个白色口袋望了望,严肃地说:“同学们,看看教室门口吧。我敢肯定那个袋子是今天早上才‘长’出来的。”学生的目光投向了门口。我继续道:“我们要做文明的小学生,我敢肯定,这个口袋一定是我们班的同学干的‘好事’,我不相信那么多同学走门口过会没有看见,你们怎么会乱扔垃圾,又怎么能对垃圾视而不见呢?”

学生们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人都会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承认错误,不改正错误。”我继续“攻心”,希望有孩子主动去捡垃圾。学生听了我的一番话,除了表现出愧疚之色,就是没有谁主动承认错误,或者去捡起垃圾。

软的不行,何不用激将法?望着沉默不语的学生,我提高了八度声音说:“给你们3分钟时间,如果3分钟之内没有人去捡起垃圾。那就每个人轮流打扫全校卫生。”此话一出,教室里起了微澜。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垃圾仍旧躺在门口。我大声道:“还有1分钟。”孩子们坐不住了。有的学生嘟嘟囔囔:是谁扔的,快点去捡起来啊!有的东张西望,似乎在寻找 “犯罪嫌疑人”。一时间,教室里议论纷纷。“还有50秒——”我向学生报告着时间。突然,角落传来一个声音:“小龙今天早上买了叶儿粑吃。”大家的目光投向了小龙,有的直叫:“小龙,你去捡起来嘛!”小龙呢,则极力辩解:“不是我扔的。”学生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筹莫展的样子。“还有30秒了——”我拖长了声音。看来,这招激将法也要失灵了。突然,坐在第一排的小毅“噌”地一下站起来,径直走到教室门口,弯腰捡起地上的口袋,然后不声不响地迅速回到座位上。呵呵,真没料到,这个平时有点调皮的孩子,关键时刻却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不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吗?

我望着小毅,激动地说:“同学们,如果门口的口袋是小毅同学扔的,他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如果不是他扔的,那么他主动去捡起垃圾,用自己的行动为你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都值得大家学习。你们面对他这样的行为,没有一点掌声,简直不可思议。”话音未落,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今天当了一回‘柯南’,虽然没有破案,抓出乱扔垃圾的人。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教室门口的垃圾已经消失了,地面变干净了。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做一个讲卫生的人,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但愿今天的‘戏’以后不再上演。”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脸上写满了如释重负,也包含着些许愧疚。我从学生的脸上读出了一种心灵受到震撼后悔过自新的神情。

柯南道尔 篇12

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 学会认识自己的优点, 正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人在不同场合扮演的角色也不同, 懂得按角色行事。

活动年级:三年级

活动方法:

1.听故事

2.讲述与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5-6人为一小组)

3.角色扮演

4.学生自我欣赏与相互欣赏

活动前准备:

1.课件准备 (小柯南漫游快乐岛)

2.填句游戏“我是谁”

3.作业设计“进步的我”

4.名人格言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动画片《柯南》都看过吧, 今天, 小柯南要带大家去旅游, 同学们, 你们高兴吗? (课件展示:快乐岛漫游)

谈话引导:那是一个很远的地方, 我们要乘坐轮船去, 让我们整理好自己的行装, 出发吧。

(放音乐, 模拟柯南声音描述) 啊, 船起航了, 驶向蓝色的大海。天空是那么蓝, 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一群群海鸥在自由地飞翔, 一阵海风吹来, 真舒服啊!船靠岸了, 让我们下船, 看看到达了哪里? (课件展示:快乐岛)

师:你们喜欢这儿的景色吗?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快乐岛, 这儿不仅景色优美, 还有许多“快乐果实”, 你们想不想尝一尝?

显示问题: (1) 同学们你们做过的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请这名同学说说自己做过的最得意的事。 (2) 请班里最爱笑的同学来采“快乐果实”说说自己身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师:经常想想快乐的事情, 我们就会有快乐的心情。快看, 快乐岛上的居民跳跳龙, 还要带大家到岛上去漫游。让我们跟随它出发吧!

二、认识自我

(一) 讲故事, 明道理 (5分钟)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匹小马在干什么?

1. 课件展示:寓言故事:《小马过河》

2. 引导学生讨论: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后来为什么又敢过河了?

学生讨论后指名2-3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一个人正确地认识自己很重要, 因为小马不了解自己, 所以才不敢过河。同学们, 你们了解自己吗?下面我们做一个“我是谁”的游戏, 来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

(二) 活动:“我是谁” (7分钟)

示例:“我是谁?”答:“我是XX小学的三年级学生”

“我是谁?”答:“我是小画家, 我画的画参加绘画比赛获得一等奖”

1. 自我5问填句游戏 (课前发给学生表)

现在填充句子, 问5次“我是谁”, 自己回答。

我是谁:我是

巡视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示:

可以从家庭、学校、性格、兴趣、自己满意的方面和自己不满意的方面回答。

2. 指名学生自我介绍:把优秀的我介绍大家。

(三) 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

课件展示:“发现你自己, 你就是你。记住, 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 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 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绘画。你是你的经验、你的环境、你的遗传造就的你。不论好坏与否, 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园地;不论好坏与否, 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音符。”哪一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四) 引出课题:我和别人不一样

下面我们一起探寻一下我们每个人的特别之处。

三、夸夸自我

(一) 活动:聪明的我 (6分钟)

每个人以“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因为我在XX方面做得比较好“夸夸自己做得好的3件事, 小组间互相介绍。

优点轰炸

1. 小组交流, 相互之间找优点。

2. 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刚才的优点自察和优点轰炸, 你有什么感受?

(二) 活动:我的特别之处 (8分钟)

多方面夸夸我自己

学生从能力、品德、学习、身体素质、性格等方面夸赞自己

学生举例:我会讲故事, 我尊敬老人, 我作业从不拖拉, 夸身体素质, 我的手指灵活, 我很细心等。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优点的发掘, 你已经知道自己是多么的独特了。你一定更爱自己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要看到并学会发扬自己的优点。你有很多长处是别人没有的。

(三) 展示优点, 发扬优点。

(5分钟)

师:我们今天很幸运, 快乐岛上正在召开运动会, 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展示《森林运动会的启示》)

引导学生讨论:兔子和乌龟都得了第一名, 你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待别人要宽容, 多看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8分钟)

教师:在我们做的“我是谁”活动中, 我们发现, 我们在生活中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

出示课件:在不同的场合中我们扮演的不同角色。

在家中———我是小主人在学校———我是好学生

在路上———我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我讲公共卫生

师:说说, 我们还在其他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要懂得按角色行事, 做好自己。

结束语:正确地认识自己, 不但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 还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就能反展完善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 接纳别人, 你就会拥有快乐的人生!

离开快乐岛, 让我们一起驶向成功岛。在成功岛上你可以找到成功的喜悦。

课件展示“柯南”寄语:

看到自己的进步了吗?为自己喝彩吧!

只有想不到的, 没有做不到的!

相信自己我能行!

附表格 (发给学生每人一张表, 课后补充)

进步的我

上一篇:英国诗歌下一篇:泄漏危险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