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简意赅

2024-06-01

言简意赅(精选8篇)

言简意赅 篇1

广告是推销商品的理想媒介, 它以各种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广告不但是一种促销手段, 而且是一种高品位的策划行为。好的广告英语语言优美, 生动形象, 简洁精练, 幽默风趣, 集意念与美感于一身, 蕴藏着高度的艺术性。而各种修辞手段的运用, 是实现广告语言魅力与商业推销有机结合的关键, 能使广告语收到言简意赅的作用, 体现语言的无穷魅力。

一、广告英语运用修辞手法的理据

1.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语言活动牵涉到心理活动。

修辞运用联想作为心理活动的背景和桥梁, 可以起到“指物借意, 言此意彼”的效果。芝加哥的Norther Trust Bank的广告用了这样一个标题:

(1) A Bank is a place where they lend you an umbrella in fair weather and ask for it back again when it begins to rain.

这是Robert Frost给银行下的定义。此广告正文大意为:我们信托公司96年以来一直保护客户免受“雨天”侵扰, 我们的服务保证使您“雨天不受淋”……在此, 广告制作者用Robert Frost的话作了一个“反衬”, 标题的暗喻恰到好处, 既消除了客户防范、迷茫的心理, 又增加了公司的信誉。

2.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语言的有限性可通过适当的修辞手法来实现别具风格的语言无限性。

如: (2) Pepsi-Cola hits the spot

Twelve full ounces, that’s a lot

Twice as much for a nickel, too

Pepsi-Cola is the drink for you

这是一则百事可乐的广告。广告运用了语音修辞, “spot”与“lot”同韵, “too”与“you”构成耳韵, 匀整和谐, 格调优美。

3.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 广告文体是一种商业价值很高的信息传播文体。

对于发话人 (广告人) 来说, 英语语符系统在承载表层信息的同时, 也承载了与表层信息在形式上有关的蕴含语义, 只有当被接受信息与承载信息等值或近似等值时, 才会产生成功的广告效应。广告英语属于鼓动性语言, 在社会效果上要有强烈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需具备推销能力、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就修辞而言, 语意的等值理解就需要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语境的丰富性, 而修辞可以加深读者对宣传品的印象, 具有一定的劝说功能。如:

(3) 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atin on your lips.

这里, 作者借satin (丝绸) 和lipstick (口红) 的相似之处, 用了一个转喻:涂上此口红, 好似穿上柔顺光滑、细薄透亮的丝绸一般。女士们有谁不为之心动?

二、广告英语中的主要修辞形式

1. 双关 (pun) 。

双关是巧妙地利用同音异义现象使一个词语或句子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双关的运用使广告显得含蓄委婉, 且十分幽默新奇, 有助于加深记忆。如:

(4) 一家眼镜公司以OIC为商标, 即“Oh, I see!”风趣地点出了眼镜能增加视力的特点。

英国是礼仪之邦, 素以含蓄著称。而党派之争毫不留情, 甚至恶语伤人。一家叫Butlin’s的旅游公司利用双关语大做广告:

(5) Butlin’s———the Right Choice

Don’t labour the point, or be conservative in your choice, or liberal with your money.Come to Butlin’s for the real party.

这则广告左侧画了一个投票箱。广告中labour, con servative, liberal的用法是双关 (Labour, Conservative和Liberal是英国的三个政党) 。这几个词用来劝人们在选择旅游公司时做明智的选择。party的用法也是双关:“政党”、“聚会”。

下面几则广告也都运用了双关语。

(6) Make time for Time.《时代》杂志广告语:请你腾出时间阅读《时代》。

(7) I’m more satisfied!It’s more you. (More是香烟商标。)

(8) 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某海水浴场广告) 你的儿子 (son) ———未来的继承人 (heir) 一定会大受裨益, 所以一起来阳光 (sun) 宜人、空气 (air) 清新的浴场吧!

2.拟人 (personification) 。

拟人是把所宣传的商品人格化, 赋予其人所具有的情感和形象, 使人倍感亲切。拟人的手法有时使广告有幽默感, 同时有助于消除读者的戒备心。例如:

(9) You’ve come a long way, Baby. (Virginia Slims) 你来得不易呀, 宝贝! (维吉尼亚, 苗条烟) 。直到20世纪初, 妇女抽烟仍为社会所不容。这里将烟称为“宝贝”, 并用“你来得不易”给烟以人的称呼和动作, 意指从禁止妇女抽烟到女性拥有自己喜爱的苗条烟, 是女权运动者长期努力的结果, 更应珍惜。

3. 重复 (repetition) 。

在广告英语中, 为了强调某种感情, 常有意识地重复某些关键词和语法结构, 这种修辞手段能使广告的主要信息得到充分强调。

(10) When you are sipping Lipton, you’re sipping something special.

这是一则果茶广告的标题。“Lipton”是果茶的牌名。通过反复使用“you’re sipping”的语法结构, 突出了Lipton正是“something special”。

4. 押韵 (rhyme) 。

押韵是广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段。它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的音乐性质结合起来, 使广告语具有节奏, 音调铿锵, 读来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

(11) Let the train take the strain.让火车带走您的紧张和疲劳。 (火车运输公司广告)

(12) A soap so special it’s made for just one part of your body———your face.这是一则肥皂广告。其中“a soap so special”三个头韵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突出了肥皂的非凡和与众不同之处。

5. 对比 (contrast) 。

押韵注重的是形式, 对比注重的是内容。在广告英语中, 对比是利用词义间的相反或相对照来突出品牌及商品。

(13) Cancer is often curable.The fear of cancer is often fatal.

这是美国癌症协会的公益广告, 它告诫人们癌症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害怕癌症。通过对比的运用, 号召人们要与癌症作斗争, 一切都事在人为。

(14) The best British clothing for the worst British weather. (英国Habour牌乡村服广告)

(15) Slow cooked taste for your fast paced world. (Ceontadina) 为您紧张忙碌的世界提供慢火烹调的美味。 (康迪那罐头)

(16) Tide’s In, Dirt’s Out. (汰渍洗衣粉广告)

6. 排比 (parallelism) 。

排比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能使句子上下相连, 语气贯通, 音律顿挫, 念起来节奏感强, 语意丰富, 力量集中, 帮助广告突出产品质量, 使商品性能跃然眼前。

(17) M&M’s melt in your mouth, not in your hands.

这是M&M (玛氏) 巧克力的广告标语。玛氏巧克力以干净方便著名。1959年, 贝茨广告为它打出这条标语, 以宣传它的独特点, 可翻译为“只溶在口, 不溶在手”。又如:

(18) I beat him at the country club.The grass was too long.

I beat him at pebble.The grass was too short.

I beat him at St.Andrews.There was a rock in the way. (酒广告)

7.设问 (rhetorical question) 。

设问是广告制作者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从心理学角度看, 通过问句制造悬念可以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 而答句的内容往往可以变为消费者的行为, 从而达到了制作者所期望的目标。例如:

(19) Godiva巧克力广告

Have you ever noticed what a remarkable effect Godiva chocolate has on people?

———The mere glimpse of that Scintillaling gold box foretells of many luscious moments to come...

你可曾想到Godiva巧克力对人们的影响力有多大吗?

———只要瞥一眼那金光闪闪的盒子, 立刻就会感到香味诱人。

8. 明喻 (simile) 。

明喻表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道出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明喻用于广告, 能使读者在了解商品, 熟悉品牌的同时, 形象地了解所宣传商品的具体性和翔实性, 颇感亲切。

(20) Like a good neighbor, State Farm is there. (State Farm Insurance)

句中将保险公司比为好邻居。《圣经》以“love the neighbor as yourself” (爱邻如己) 来训导世人, 在美国这种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 自然人人皆知, 就是在中国, 也有“远亲不如近邻”之说。因此, 这句广告语意为:有州农场保险公司为邻, 随时为您服务, 您会倍感亲切。

(21) Cool as a mountain stream, cool as fresh Consulate. (Consulate牌香烟广告)

9. 暗喻 (metaphor) 。

暗喻是明喻的隐含形式。主要区别在于:暗喻中无明显的诸如as, like等词, 但从中读者也能了解到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及其所表达出来的形象性。在广告英语中, 暗喻的运用增强了广告语言的美感和力度。纽约市的一则旅游广告这样写道:

(22) All of New York is stage.

整个纽约成为一个大舞台, 哪位游客不想去表演一番, 风光风光呢?

(23) Kodak is Olympic color. (Kodak Film) 柯达就是奥运色彩。

这是柯达胶卷为1988年汉城奥运会所拍的广告。运动场上角逐激烈, 瞬息万变, 力与美的精彩画面不易捕捉, 可是柯达不仅捕捉精确, 而且色彩传真, 令人信服。

1 0. 引喻 (allusion) 。

引喻又称典故或暗引, 指引用成语、格言、俗语或引用神话传说、寓言、文献名著、历史人物、事物等。

(24) I know you have egg and bacon for breakfast at home, but you are on the continent, you will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and take coffee and rolls. (一则饮食广告)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来自谚语, 意为入乡随俗。动用引喻可以使表达更有说服力, 从而令人印象深刻。

(25) Kangaroo Island...you can escape from the rush of life and become a modern day Crusoe.

这是摘自一则招揽游客的广告, 意为:“在袋鼠岛———你能逃避喧嚣的尘世, 成为现代的鲁滨逊。”

1 1. 仿拟 (parody) 。

广告中的仿拟并非随意模仿, 生搬硬套, 而是严格遵循广告创意原则。广告商在进行广告宣传时, 努力创造既能塑造产品形象又能为客户所喜闻乐见的词句来打动人心。有在广告中照搬政治熟语的, 有仿拟英文诗句、谚语的, 目的是让消费者在心中产生共鸣,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6) 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 (三菱汽车公司向美国市场倾销产品时的广告)

《美国独立宣言》中第一句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广告制作者将原句中的men改成cars来突出广告目标, 将原来的肯定句式改为否定句式。这一则广告令美国人拍案叫绝。

1 2. 倒反辞格 (irony) 。

倒反辞格即反语, 它表示言者之意与心中之意完全相反。在广告英语中, 广告制作者常采用倒反辞格, 让消费者从反语中领悟广告中的含义, 明辨真理, 从而达到制作者的真正目的。例如:

(27) If people keep telling you to quit smoking cigarett es, don’t listen...they’re probably trying to trick you into living.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如果有人苦口婆心地劝你戒烟, 不要理他们———他们大概是想骗你活得长久些。 (美国防癌协会)

例 (27) 是反语的绝佳运用。它采用了广告创意的逆向思考法, 打破了正面说教的传统方式, 让烟民们去领悟其中的含义———只有戒烟, 才有利于健康, 因此才能活得长久。

13.夸张 (exaggeration) 。

为了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商品形象, 广告词有时难免要“言过其实”。实际上, 广告语言中夸张的运用很广泛。但夸张的“度”要把握好, 要尽量接近事实, 靠近并能有效地描述所宣传的商品或品牌, 不可无中生有。

(28) If you’re looking for the place that has everything there’s only one place to visit.And that’s New York.It’s a whole world in a city.

这则广告的用意在于让人们到纽约来游玩, 除了纽约你别无选择;游遍纽约, 就等于周游了全世界。虽然有点夸张, 但却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使人们产生渴望与向往。

当然, 在实际撰写广告的过程中, 不应仅局限于上述几种辞格。根据创意的需要, 还可采取其它辞格,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转喻、仿词、叠韵等。往往一则好的广告, 制作者常常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段, 以使广告新颖别致, 引人注目。例如:

(29) One man’s disaster is another man’s delight.

The sale is now on.

在这则大削价广告中, 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对照, 接着是对谚语“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的仿拟;与此同时, 头词又增添了几分幽默情趣。似乎店老板果然是真心让利, 乐意酬宾呢!看罢这则广告读者想忘也忘不了。这就是修辞赋予广告的魅力。

三、广告英语修辞的效果

通过对以上常见修辞手段的语言特色进行粗略分析得出, 广告英语修辞鲜明、独特的语言形式已构成了广告英语的一方独特标志, 修辞的运用大致能收到如下几种效果。

1. 使广告语言凝练、生动、含蓄。

(30) Make you every hello and real good buy. (电话安装广告)

在这则广告中, good buy (价钱划算的买卖) 与goodbye (再见) 谐音, 广告制作者在此处暗示装电话的好处———每个电话都将可能给你带来一笔价钱合算的买卖。

(31) Ludanlan———love me tender, love me true.

绿丹兰系列化妆品的这则广告, 源于美国民歌“Love me tender, love me more”。这则广告采用回文风格, 突出其让人爱不释手的效果。

2. 使广告语言新颖别致。

(32) Hardware, software and business expertise combined to help meet your toughest problems.

这是一种牌名为Businessware的计算机广告。牌名是套用hardware和software造出来的, 意为:解决企业难题靠硬件、软件和业务专长, 而Businessware牌计算机就是解决难题的好帮手。

3. 使广告语言诙谐机智, 富有情趣。

(33)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这是可口可乐的广告。句中的can可以看作是句中的情态动词, 又可作名词, 意为装饮料的铝罐。这一则广告一语双关, 诙谐机智, 富于文字情趣,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广告英语离不开修辞, 没有修辞格的广告如同炎热的中午没有一丝风, 使人感觉不到凉意。所以, 在各种类型的广告中, 特别是在大众消费品的广告中, 广告撰写人应充分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设计出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广告作品, 以激发人们的购买欲。衷心希望英语广告的设计者们在广告英语中将修辞用好, 使广告语言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而不仅是一则流水帐似的简单描述。

摘要:修辞的运用能赋予广告语言形象生动、简洁幽默、新颖别致、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等特点, 是广告英语魅力的重要源泉。恰当地运用修辞可以帮助树立产品形象, 博得消费者的垂青。本文从广告英语修辞运用的产生理据、主要形式和效果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广告,广告英语,修辞手法

参考文献

[1]杨玉兰.广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J].重庆商学院学报, 1999, (2) :68-70.

[2]李丽敏.广告中双关语的多维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 (1) :124-126.

[3]吕煦.实用语言修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26.

[4]陈丽娟.浅析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与翻译[J].今日南国, 2009, (12) :114-115.

[5]胡曙中.现代英语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362.

[6]王朝晖, 刘刚凤.英文广告中修辞的运用与赏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9, (8) :131-135.

言简意赅 篇2

一、岳仇见此,有点宠辱若惊,向前一步,便言简意赅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其中把王力想要做的龌龊事情也一并说出,更是直言不讳的说起王斌的护短霸道。

二、而我的启蒙老师教的却是言简意赅、朴实无华为上,词能达意、华中有实为中,词不达意、言语沉长为下。

三、昆仑子言简意赅,立刻长身起立,飞身赴西北方向而去。

四、先贤圣人的微言大义本就言简意赅,譬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也可断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五、鲁迅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同于谋财害命。”一代文豪言简意赅地阐释了珍惜时间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他把浪费时间比作了谋财害命,可见对他人最好的尊重是珍惜他人的时间!

六、毛主席说过:一切不是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言简意赅,入木三分,大浪淘沙,始见真金;亲爱的,你对我耍过流氓吗?

七、比如公益设施,就是对事物性质的明确概括和提炼,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八、他不喜欢装假、做作,或是八面玲珑,作为职业军人,他的信条是:表里一致,言简意赅。

九、句句都要得要领,巴三览四、不知所云、数东瓜,道茄子之类的话有什么好说的?中国人说话就是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提纲挈领。

十、在短短的应聘中,现场写就的一篇文章,层次分明,可以看出逻辑思维能力,言简意赅,可以表现出组织表达能力,深入浅出,对工作的总结,对专业的精通程度。

十一、下官佩服直至,这首诗言简意赅,非忠臣义士不可得,非安邦治国者不可得,非忧国爱民者不可得,见其诗如见其人,当真是难得的……

含蓄凝练 言简意繁 篇3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诗人以第三者的视野,在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基础上,细腻而充分地表达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突出了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诗的语言是凝练的,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者由于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古诗文中常采用一种“互文”的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理解这种诗句时,要把上下文的词语结合起来,以体现原意。据此,这里的“迢迢”“皎皎”,就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也并非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而是它们皆遥远又明亮。然而细究起来,似乎又不那么简单。因为这一二句诗为后面的情思描写张了本。以“迢迢”修饰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让人联想到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而以“皎皎”修饰织女,既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如此说来,“互文”似乎又不像并列结构那样能够互换。试想,如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则意趣大减——写法不同,艺术效果迥异!诗不用“织女星”而代之以“河汉女”,也显得活脱。一方面避免了与上句“牵牛星”相配的单调,同时又是押韵。“河汉女”可理解为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

以下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纤纤擢素手”是倒装,意谓擢纤纤之素手,为了和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札札”是机杼之声。“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神态毕现。“纤纤擢素手”,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如闻其声。

诗的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因思念着牛郎,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诗歌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写景。“古诗十九首”擅长借景抒情,情寓景中。“河汉”既“清”且“浅”,而且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本可以涉足而过,但织女却感到“迢迢”,可望不可即,咫尺胜天涯。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的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思慕情意。这里的“盈盈”不是形容水,它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的。《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脉脉”,郭璞注曰:“脉脉谓相视貌也。”“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与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诗句委婉含而不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无限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去想象、去体味“河汉女”思念的凄苦。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迢迢牵牛星》看似写神话传说,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多从征服役,人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离,夫妇团聚就成了人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相关链接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娟娟净,雨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互文的判断主要依据语境和文意。阅读杜甫《狂夫》诗,谈谈你对第三联“风含翠娟娟净,雨红蕖冉冉香”的理解。

参考思路

言简意赅 篇4

小品画的题材较为广泛, 包括了人物、山水、花卉、翎毛、走兽等等, 形式手法灵活多样。潘天寿的小品画是以写意为主, 强调趣味性, 以画寄情寓意、在文人画的基础上, 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的特点。在画面中除内容、印章外, 诗词题拔也成为画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体现了画家的独俱匠心和灵动的趣味性。

“小品画”一般在一尺或者数尺之内, 比较简练、概括、小中见大, 趣味隽永也是“小品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张大千也曾说过“小品应该有大寄托”, 体现出小品画的本旨, 即小品不是随意的小画, 而是有思想、有技巧、有表现力的心灵之作。

潘天寿曾说:“我的画是‘短篇小说’, ……是小构图布大幅。”他表现的题材有小情小景、诗情词意等等。因其小, 所以一石一花、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均可入画。题材也极为广泛, 如梅、兰、竹、菊、石、石榴、水仙、雏鸡睡猫、樱桃荸荠、白菜丝瓜等等均可入画。潘天寿在画上或者只画极少的对象, 或者是画对象的一个局部, 以少胜多, 从局部见全体。因此, 潘天寿的小品画意境清新, 形象鲜活生动, 由生活中体验而来, 它具备着独特的艺术生机和艺术感染力。

二、潘天寿写意小品画的构图布局

潘天寿的作品汲取众长, 学习朱耷、石涛、吴昌硕的绘画及构图特点, 特别吴昌硕以石鼓文入手具有金石味道的绘画特点影响了潘天寿的绘画艺术, 但是潘天寿效法前人, 又从前人的绘画图式中超脱出来, 自成一格。

其一, 大开大合。“起、承、转、合”——这就是所谓“开合”。开即开放, 合是合拢。一是开头, 一是收尾, 中间有承转曲折。大开大合是古人概括而成的构图经验, 而潘天寿则将其深化发展了, 使作品更为严整, 也更为舒展。他的构图往往呈现出一种大开大合的关系, 作品厚重、雄阔、霸气, 表现了一种坚实的力量感。这与潘天寿主张“意境求静、气韵求动”的思想有关。写意小品画《设色花卉册选一》中的一幅《塘栖名种》只画两片叶子, 连着三只枇杷, 从枇杷的阔树叶到枝梗到枇杷果, 再接提款, 很整体, 其余部分留有空白。《夕雨红榴木斥图》中, 红石榴开裂硕大一只, 置于画面的左边, 三片叶子, 右边全部留出空白。右上方写上题跋文, 使构图在视觉上不至于偏差, 又体现出大开大阖之意趣。《牡丹图》一画, 牡丹占据了画面的二分只一, 左上角盖上印章, 其余留白, 体现出小品画的空灵之气。

其二, 疏密虚实。《潘天寿话语录》中提到“画事之布置, 极重疏、密、虚、实四字, 能疏密, 能虚实, 即能得空灵变化于景外矣。花卉中的疏密主要是线的组织, 成块的东西较少。当然, 有的画也能讲虚实。”如这幅小品画《竹图》, 从整体上看, 线条交叉, 有疏有密。左边的墨竹局部画到了画外, 右边的竹子以淡磨描绘, 通过线条交叉、浓淡结合, 右下方题字, 构图明朗简洁。

其三, 计白当黑。清代邓石如称:“字画疏处可使走马, 密处不使透风, 常计白以当黑, 奇趣乃出。”凡作书, 既要注意黑的部分——字形笔画的密 (实) 处, 也要注意到字画间及行间之白的疏 (虚) 处。黑处要精心结撰, 而白处——字里行间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 使疏密有致, 两者相映生辉。在这幅《雏鸡图》中, 全图只画雏鸡两只, 以浓墨表现, 其余一片空白。左下方附上题跋“闲向阶前啄苔绿, 寿”。厚重的隶体书法, 加上名章。作品完全体现出书法精神中的计白当黑之法, 表现的趣味性极强。

其四, 边角处理。潘天寿极为讲究整幅画面的四边布局。画面既要相互独立, 又要相互联系。潘天寿构图经常只选取选取景物的一部分, 甚至是一个局部, 而这一局部又可以让人联想到画外的景物, 意趣盎然。《农家清品图》似乎看去有些零散, 但从全图看, 四边四角的处理虚虚实实, 二三只荸荠疏密排列, 极有变化, 画面左上方题上一排横字“农家清品“, 右下方为了让构图饱满, 盖上闲章。这样一来严谨慎密, 却又不失空灵。樱桃和荸荠清纯质朴, 又体现了农家的闲情逸致。潘天寿的写意小品画故意安排的不平衡, 然后再去补救其平衡, 就这所谓“造险、破险”利用线条的搭配, 块面黑白的对比让画面充满韵律、节奏和变化。

这些是潘天寿写意小品画构图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 正如他又说的“八大山人是个优秀的‘短篇小说家’, 短篇小说要取其一点不及其余, 选其精彩部分, 把其他丢光, 言简意赅, 回味无穷, 笔墨少而气韵足。”总之, “画须站得住。故不可不重布局结构, 亦即取舍、虚实、主次、疏密、穿插、掩映、斜正、撑持、开合、呼应等等原则。如孙武论兵: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 战势不过奇正, 奇正之变, 不何胜穷。要之, 须得智勇之将, 远虑深谋, 统御全局耳。”可见, 潘天寿的绘画构图严谨而灵活。不仅在巨幅作品中体现出来, 就连写意小品画的构图都讲究细节, 体现清新自然之意。

三、潘天寿写意小品画的笔墨语言

纵观潘天寿的作品, 笔墨语言既果断而强悍, 又静练而有控制, 具有雄健、刚直、凝练、老辣、生涩的特点。潘天寿绘画作品在用笔上, 以大笔粗线为主, 是“大写意”, 而在小品画中, 把大写意的精神和力度灌入到小品画中, 尽管小品画尺寸较小, 但是力量感却丝毫不减, 反而更能以小观大。小品画中的花花草草、平常生活题材都以大笔粗线表现出来, 每一笔都内涵千均之力, 他深入体会和吸收了古人的笔墨精华, 又溶入了强烈个性, 尤其是在气势和力量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笔墨传统。潘天寿的作品中还大量出现的方形体块, 方形的特点是稳定、饱满、沉重、坚实, 这样就更好的体现了阔大沉雄的力量感。

潘天寿绘画作品在用色中, 以古雅为主, 不浮躁也不浑浊不俗气也不死气, 作品中的色彩对比强烈、视觉效果强烈。

笔墨是写意画的精髓, 潘天寿非常注意到用笔的讲究, 注意用笔的枯湿浓淡。并强调书法中“屋漏痕”、“折钗骨”, 以书法入画, 但他多以隶书与魏碑运笔, 在画面中用书法式用笔把画面写出来, 体现出他的审美追求──以骨气、骨力取胜。不论书、画, 也不论构图、用笔, 都追求雄强、豪壮、气势、刚阳之美。他还强调“强其骨”, 强其骨即讲求力之美, 画面以书法用笔, 作品给人感受更多的是雄怪、势壮力强, 博大而静穆之感。

《诚斋诗意》中描绘了蜻蜓翅膀竖起, 立于莲藕之上, 莲叶两瓣, 后面用淡墨润染。《丝瓜》图中叶子以浓淡相宜的墨色表现, 用大粗线缠绕丝瓜, 附色淡雅脱俗。《五月篱边鞠尚存》表现了琵琶和菊花, 体现出农家的一抹清幽。《水云图》则表现了“水中仙子”的超凡脱俗的气质, 叶子以淡绿色染为住, 花蕊点上黄色和朱砂, 左边题字。这些小品画色彩丰富但又不失刚直之气。正是潘天寿笔墨语言的一种体现。

四、潘天寿写意小品画的审美修养

潘天寿主张中国画家“不须三绝, 而须四全”, 即在文人画里寻求达到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潘天寿的绘画作品在表达这一中国传统绘画独有的美学原则的同时, 更做到了前所未有的的统一与完整。

《诚斋诗意》中描绘了红色蜻蜓, 立于莲叶之上, 可爱之极, 体现出“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意与清新。这幅小品画提炼出古诗中的意境美, 真可谓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简意教学:生态课堂的表现与存在 篇5

一、教学目标简明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语文习作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一样。与其蜻蜓点水般面面俱到,不如引导学生静下来,彻底解决需要解决的一两个核心问题,给学生真留下点东西。

一堂课如果我们面面俱到,时间不允许,而且不深刻。蒋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遵循一课一得,将写作教学的重点落在写好“好像在说”上。通过抓住这个核心写法,开了一个好头,让写作指导课能整个过程有了抓手和切入点,不但有了抓手,而且抓得很牢固,口子很小、很实在、很有效。那么,为什么蒋老师会另辟蹊径,选择将写好“好像在说”作为本次习作指导的核心目标呢?经过思考,我认为作为一篇通讯报道,应倾向于语言表达的真实性。此篇报道的主角恰好是一群鸭子,学生普遍会走入一个描写误区——拟人化过度。以蒋老师在自己班的前期习作实验为例,一个特级老师的班中就有12人直接把鸭子当人来写,该比例之高可见一斑。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拟人化的写法已经根深蒂固甚至到了运用泛滥的程度。而“好像在说”这种写法能非常巧妙地将写作者的个人情感嫁接到动物身上,又显得自然且真实。蒋军晶老师正是基于以上学情考虑,紧扣本次习作表达的难点,制订了一个简单明了且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环节简约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学得最有效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特别关注学生受益终身的又需要老师引领的核心知识与技能。

教什么?源于蒋老师对本课写作素材与文体解读的独特视角。课堂上蒋老师非常巧妙地设置情境:你猜我们班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写了哪几个画面?学生的思维自然地被挑拨起来,想象故事情节发生的五个画面,这样便很轻巧地梳理出了本次习作的整体脉络:(1)漫步温哥华街头;(2)小鸭跌入下水道中;(3)小鸭子向巡警求救;(4)巡警救小鸭子;(5)目送鸭子过马路回家。教学至此,仅花费了7分钟的时间。随后,整堂课的重心都是紧密围绕核心话题——如何写好“好像在说”展开。蒋老师通过精心铺陈,巧妙设计,使学生对于如何写好“好像在说”的理解,历经了四次循序渐进式的感悟历程,且一次比一次清晰透彻:(1)对比(拟人化写法与“好像在说”)两种写法,初步达成一个共识“通讯报道更倾向于真实的表达”。(2)引用《鸭子与爱》全文中出现多处的“好像在说”引起学生的共鸣:一篇文章如果都用“好像在说”就显得重复累赘。(3)通过观看视频,想象“鸭子好像在说什么”,再顺带出示作家的佳作,体会写好“好像在说”的基本要义是着重写好说话前的“铺垫”,并尝试迁移运用。(4)话锋一转,让学生思考在结尾处如何不出现“好像在说”,又能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纵观整个习作指导环节的设计,主旨鲜明、内容聚焦、环节简约,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去揣摩、比较、理解,进而习得写作方法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简便

但凡做一件事情,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时的方法,去收获最大的效果。教学亦是如此,我们追求的是最简洁、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最简便的方法也恰好是学生所喜欢的,也是学生所能接受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的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在此课教学中,蒋老师非常注重对比这一教学手法的运用。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通过援引蒋老师自己班里两篇字数截然不同的文章,以289和971两个数字的直观对比与视觉冲击,带给学生非常强烈的阅读期待。随即,很巧妙地将话锋一转,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两段文字的不同表达上。让学生谈谈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很明显,一种是动物直接说话,富有童话色彩。而另一种是用了“好像在说”,更富有真实感。那么,写通讯报道更倾向于哪一种表达呢?学生自然就达成共识,选择第二种“好像在说”的表达方法。其次,在这个对比感悟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一个细节。当对比两种表达效果时,第一个女生很本能地认为更倾向于第一种“动物直接说”的表达,因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她比较欣赏。蒋老师则相当巧妙地运用替代法——用“蒋军晶妈妈”与文本中的“鸭妈妈”进行替换,伴随着学生的一片笑意,其中的用意不用言说,学生早已悄无声息地得以接纳与消化。对比与替代的交替运用,简便有效,学生乐于接受。

其次,“佳作引用”法在本课教学中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写“好像在说”环节,先让学生观看“牢笼里的鹅看到大雁飞翔,嘎嘎乱叫”的视频,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了“好像在说”的无尽想象之中。蒋老师先后叫了七位学生发言,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鹅好像在说:“我想飞出牢笼”。此时,蒋老师评语的指向非常明确:从哪里看出来?一下子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了鹅的神情、动作、叫声甚至周围的环境上。基于学生对“鹅好像在说”有了一个感性的认知与体验之后,顺势出示作家对此段视频的描写,让学生一下子有了阅读期待,他们特别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与作家不谋而合。但是,在此处引用佳作的过程中,蒋老师一反常规的做法再一次破坏了学生的心理预期。他刻意分五次间隔来呈现文本,当最后终于出现鹅好像在说:“我要回家,天空才是我的家。”时,学生得以长舒了一口气。纵观这个环节的设计十分吊人胃口,学生在几次三番的预期不中之后,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全新体验,那就是作家真是沉得住气,一个“好像在说”前竟能铺垫这么多的文字,酝酿如此多的情绪,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基于以上深刻体验,学生对自我创作有了期待,再放手让学生试写“跌入、求助、感谢”三个场景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蒋老师本着践行“简简单单教作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习作教学理念,为我们呈现了一堂“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环节简约、教学方法简便”的简意习作课例。其实,简单并不是一味的省略,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萃取与组织,一种“化繁为简”的教学智慧。纵观整个作文指导课教学的实际运行轨迹,我们亦可清晰地看到蒋教师对教材的独特解读,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取舍,对学生的智慧引导。

让写作教学回到原点,回到生态的需求,自然就很容易被人接纳、认同与借鉴。简意作文教学,简约而富含意蕴,看似简化的设计换来的是学生言语表达的丰盈,这就是对生态课堂最好的诠释与印证。

参考文献:

詹志英.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生态课堂[J].语文天地,2009(17).

言简意赅 篇6

凝聚了无限情感

松石山水

沉淀了二十风华

纵逸豪放中

彰显阳刚雄健磅礴

行云流水中

笔触婉约意趣盎然

青春的写真

生命的骨感

全部浇铸成笔简意繁

我寻我路是你的阳刚

我行我素是你的执著

墨人墨雨

演绎了笔墨情怀

竹鸡雄鹰

展现了男儿心象

凌空站立中

渗透古法独辟蹊径

回首俯视中

笔力遒劲拙里寓巧

成功的标识

艺术的攀援

全部描绘为创新超前

我寻我路是你的阳刚

我行我素是你的执著

孙辉1965年出生与山东鄄城, 后来定居北京, 别号墨人、清水农夫, 斋号农夫草堂。

孙辉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等前辈的技法, 并融中西技法于一炉, 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 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特色。孙辉先生笔下的花鸟世界, 浑厚、平实而妙得天趣。他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雄鹰、八哥、以及鸬鹚等等作为题材作画。他用自己独到的审美观点与丰富的表现手法, 创造出许多形神兼备、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他笔下的花鸟, 既有一定写实的成分, 但又不是对自然物象纯客观的描摹, 而是高度凝练之后的再创造。在看似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 在自然含蓄中蕴含着阳刚之气, 他的运笔线条如行云流水, 苍劲朴拙, 笔法凝练简约, 却意趣盎然。笔墨纵逸豪放、雄健磅礴。他驾驭笔墨的能力, 驾驭写意技巧的能力是惊人的。对于他来说, 画幅越大就越能自由挥洒。他的作品返朴归真, 雄健苍劲, 笔墨挥洒中已经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孙辉先生很早便与笔墨丹青结下不解之缘。20多年来, 他忘我地投入中国画大写意的探索之中, 追求“妙在不似之似, 意为之”的境界, 从而在当今画坛独树一帜。

应当说, 孙辉先生是崇尚写实的画家, 只不过他的作品之写实并非刻意对实的摹仿, 而是源于实、实于实,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艺术表现形式上, 他常常将传统的勾勒手法与没骨的技法融为一体, 主次异形、工写对照, 表现出画面的流动感、层次感和光影感。

孙辉先生创作的大写意中国花鸟画中的《雄鹰》、《竹鸡》、《荷花鸳鸯》等各自成趣。艺术评论家管桦 (著名作家、北京市文联主席) 看到孙辉先生画的鹰说:我认为他是生命激发的状态诗, 看他的鹰, 使人感觉精神为之一振。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对人心灵的感染, 心灵的振奋, 给人引导以向上。“凌空站立在青松树, 回首万里风云路, 莽苍苍正是搏击狂雨处”。

孙辉先生的艺术创新, 主要是靠笔墨、韵味, 而不是靠色彩, 把大写意花鸟画的特殊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例说解析几何中的解题求简意识 篇7

所谓求简意识, 是指在求解过程中, 全面考查题设条件以及条件和结论的联系, 经过分析、比较, 选择最佳的求解过程的意识.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 若使用方法不当, 往往会使解题过程繁琐冗长, 以至很难解答出问题结果.因此如何选取合理解题途径与方法简化运算, 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具体问题, 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强化求简意识, 提高解析几何的求解能力.

一、回归定义意识

波利亚曾说过:“当你不能解决一个问题时, 不妨回到定义去!”利用定义解题是一种最直接、最本质的方法,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确理解概念, 掌握其本质属性, 并在运用中不断加深认识, 是强化求简意识的必要前提.

例1:已知点P (1, -1) , 曲线C:的右焦点为F, 点M在曲线C上运动, 求2|MF|+|MP|的最小值.

分析:如果以动点M的坐标为变量, 建立函数关系式, 求函数的最小值, 思路易得到, 但运算较困难, 如果能正确理解椭圆的定义, 将2|MF|转化为|MN|, 再利用几何性质|MN|+|MF|≥|M0N0|+|M0P|, 则能简捷地求出最小值, 即|PM0|=3.

点评:凡涉及焦点坐标、离心率、准线、焦准距、焦半径等问题, 往往与定义有关, 求解时采用回归定义策略能避开复杂的运算, 使问题巧妙获解.

二、巧设方程意识

根据题设条件特点, 选用恰当的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是强化求简意识的重要手段.

例2:求渐近线为x+2y=0且与直线5x-6y-8=0相切的双曲线的方程.

分析:若设双曲线方程为标准方程, 由于焦点位置不确定, 则需分情况讨论.但如果根据渐近线方程和双曲线方程的关系, 把双曲线方程设为x2-4y2=λ (λ≠0) , 则可避开讨论.设切点为 (x0, y0) , 通过双曲线方程又可把切线方程巧设为xx0-4yy0-λ=0, 它应与5x-6y-8=0重合, 得λ=4, 从而双曲线方程为, 整个解题思路体现出简洁之美.

点评:求曲线方程时, 若能根据题目的特点, 采用相应的设法, 则可达到避繁就简的目的.

三、整体推进意识

在解析几何学习中, 若把要解决的某些数学问题当作一个整体, 对其进行整体分析, 整体变换, 整体转化, 能起到以简驭繁作用.从整体入手处理问题是强化求简意识的重要思想.

例3:已知点P (a, b) 是圆C:x2+y2=r2外一点, 过P点引圆C的两条切线, 切点为A、B, 求过A、B两点的直线方程.

分析:若按常规思想方法, 则先求出A、B两点的坐标, 再求出直线方程.本题由于是字母运算, 计算繁杂, 学生往往望而生畏.如果运用“设而不求”的整体思想:设A、B两点的坐标A (x1, y1) 、B (x2, y2) , 但不急于去求A、B的坐标, 再充分考虑题中条件的内在联系, 整体推进, 使问题解答趋于简洁.事实上, 设A (x1, y1) 、B (x2, y2) , 则切线PA、PB的方程分别为x1x+y1y=r2, x2x+y2y=r2, 由于PA、PB都过P点, 所以有ax1+by1=r2, ax2+by2=r2, 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直线AB的方程为ax+by=r2.

点评:通常所说的“设而不求”是整体解法的具体体现.当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 常用“韦达定理法”设而不求, 其中涉及中点弦问题、平行弦问题还可用“代点法”设而不求.

四、借助平几意识

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在平面几何中望尘莫及的问题, 用解析几何来解决往往出奇制胜.另外, 有些解析几何问题借助平面几何知识则可优化解题过程, 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解题是强化求简意识的重要途径.

例4:已知圆C: (x-3) 2+ (y-4) 2=4, 直线l1过点A (1, 0) , 且与圆相交于P, Q两点, 线段PQ的中点为M, 又l1与l2:x+2y+2=0的交点为N.求证:AM·AN为定值.

分析:若设l1方程为y=k (x-1) , 代入圆方程C, 用k表示出弦PQ中点M的坐标, 再求出l1与l2的交点N的坐标, 最后代入计算AM·AN的值.则显得比较繁冗, 如果能充分考虑题中条件的平面几何背景, 注意到AC所在直线与l2的垂直关系, 利用△AMC∽△ABN, 由, 得AM·, 则显得非常简便.

点评:注意发掘平面几何知识, 并巧妙地加以运用, 就会摆脱常规解法的束缚, 得到简便易行的解法.由于在初中平面几何中详细介绍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圆的一些性质, 所以在解圆的有关问题时更要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 这样必将大大减少运算量.

五、向量渗透意识

向量具有代数与几何的双重身份, 向量和解析几何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解析几何问题用向量法来解, 思路清晰, 过程简洁, 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在解析几何中树立运用向量意识是强化求简意识的一剂良药.

例5:椭圆的焦点为F1, F2, 点P为其上的动点, 当∠F1P F2为钝角时, 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

分析:F1, 设P (3cosθ, 2sinθ) .

∵∠F1P F2为钝角,

解得:

∴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点评:解决与角有关的一类问题, 可以从数量积入手.本题中把条件中的角为钝角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负值, 通过坐标运算列出不等式, 简洁明了.另外解析几何中的一些平行、垂直、共线、轨迹等问题也可从向量入手来解决.

六、结论应用意识

除教科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外, 从某些例题、习题或某些概念性质延伸后得到的结论也可用来帮助解题.尽管起点高, 但思维线路短, 可以简化求解过程, 这是强化求简意识, 增强解题实力的有利武器.

如:解完习题“对于抛物线y2=4x上的任意一点Q (x, y) , 点M (a, 0) 都满足|MQ|≥|a|, 求a的取值范围”后, 从中可以得到一般结论“抛物线y2=2px (p>0) 的对称轴y=0上的点以M (p, 0) 为分界点, 以点M (p, 0) 及其左侧的点为圆心画圆, 最先与抛物线顶点相切;以点M (p, 0) 及其右侧的点为圆心画圆, 最先与抛物线上的两点相切.其他抛物线类推”.

在解决有关问题时, 若能选择使用, 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6:抛物线上到A (-1, ) 的距离最近的点的坐标是.

分析:抛物线即 (x+1) 2=4 (y-1) 的对称轴x=-1, 顶点 (-1, 1) , p=2, 又有点A (-1, ) 在对称轴上, 焦点M (-1, 3) 且<3, 由结论知, 最近的点应是顶点 (-1, 1) .

言简意赅 篇8

一、教学目标简明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语文习作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一样。与其蜻蜓点水般面面俱到,不如引导学生静下来,彻底解决需要解决的一两个核心问题,给学生真留下点东西。

一堂课如果我们面面俱到,时间不允许,而且不深刻。蒋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遵循一课一得,将写作教学的重点落在写好“好像在说”上。通过抓住这个核心写法,开了一个好头,让写作指导课能整个过程有了抓手和切入点,不但有了抓手,而且抓得很牢固,口子很小、很实在、很有效。那么,为什么蒋老师会另辟蹊径,选择将写好“好像在说”作为本次习作指导的核心目标呢?经过思考,我认为作为一篇通讯报道,应倾向于语言表达的真实性。此篇报道的主角恰好是一群鸭子,学生普遍会走入一个描写误区———拟人化过度。以蒋老师在自己班的前期习作实验为例,一个特级老师的班中就有12人直接把鸭子当人来写,该比例之高可见一斑。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拟人化的写法已经根深蒂固甚至到了运用泛滥的程度。而“好像在说”这种写法能非常巧妙地将写作者的个人情感嫁接到动物身上,又显得自然且真实。蒋军晶老师正是基于以上学情考虑,紧扣本次习作表达的难点,制订了一个简单明了且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环节简约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学得最有效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特别关注学生受益终身的又需要老师引领的核心知识与技能。

教什么?源于蒋老师对本课写作素材与文体解读的独特视角。课堂上蒋老师非常巧妙地设置情境:你猜我们班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写了哪几个画面?学生的思维自然地被挑拨起来,想象故事情节发生的五个画面,这样便很轻巧地梳理出了本次习作的整体脉络:(1)漫步温哥华街头;(2)小鸭跌入下水道中;(3)小鸭子向巡警求救;(4)巡警救小鸭子;(5)目送鸭子过马路回家。教学至此,仅花费了7分钟的时间。随后,整堂课的重心都是紧密围绕核心话题———如何写好“好像在说”展开。蒋老师通过精心铺陈,巧妙设计,使学生对于如何写好“好像在说”的理解,历经了四次循序渐进式的感悟历程,且一次比一次清晰透彻:(1)对比(拟人化写法与“好像在说”)两种写法,初步达成一个共识“通讯报道更倾向于真实的表达”。(2)引用《鸭子与爱》全文中出现多处的“好像在说”引起学生的共鸣:一篇文章如果都用“好像在说”就显得重复累赘。(3)通过观看视频,想象“鸭子好像在说什么”,再顺带出示作家的佳作,体会写好“好像在说”的基本要义是着重写好说话前的“铺垫”,并尝试迁移运用。(4)话锋一转,让学生思考在结尾处如何不出现“好像在说”,又能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纵观整个习作指导环节的设计,主旨鲜明、内容聚焦、环节简约,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去揣摩、比较、理解,进而习得写作方法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简便

但凡做一件事情,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时的方法,去收获最大的效果。教学亦是如此,我们追求的是最简洁、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最简便的方法也恰好是学生所喜欢的,也是学生所能接受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的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在此课教学中,蒋老师非常注重对比这一教学手法的运用。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通过援引蒋老师自己班里两篇字数截然不同的文章,以289和971两个数字的直观对比与视觉冲击,带给学生非常强烈的阅读期待。随即,很巧妙地将话锋一转,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两段文字的不同表达上。让学生谈谈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很明显,一种是动物直接说话,富有童话色彩。而另一种是用了“好像在说”,更富有真实感。那么,写通讯报道更倾向于哪一种表达呢?学生自然就达成共识,选择第二种“好像在说”的表达方法。其次,在这个对比感悟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一个细节。当对比两种表达效果时,第一个女生很本能地认为更倾向于第一种“动物直接说”的表达,因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她比较欣赏。蒋老师则相当巧妙地运用替代法———用“蒋军晶妈妈”与文本中的“鸭妈妈”进行替换,伴随着学生的一片笑意,其中的用意不用言说,学生早已悄无声息地得以接纳与消化。对比与替代的交替运用,简便有效,学生乐于接受。

其次,“佳作引用”法在本课教学中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写“好像在说”环节,先让学生观看“牢笼里的鹅看到大雁飞翔,嘎嘎乱叫”的视频,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了“好像在说”的无尽想象之中。蒋老师先后叫了七位学生发言,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鹅好像在说:“我想飞出牢笼”。此时,蒋老师评语的指向非常明确:从哪里看出来?一下子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了鹅的神情、动作、叫声甚至周围的环境上。基于学生对“鹅好像在说”有了一个感性的认知与体验之后,顺势出示作家对此段视频的描写,让学生一下子有了阅读期待,他们特别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与作家不谋而合。但是,在此处引用佳作的过程中,蒋老师一反常规的做法再一次破坏了学生的心理预期。他刻意分五次间隔来呈现文本,当最后终于出现鹅好像在说:“我要回家,天空才是我的家。”时,学生得以长舒了一口气。纵观这个环节的设计十分吊人胃口,学生在几次三番的预期不中之后,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全新体验,那就是作家真是沉得住气,一个“好像在说”前竟能铺垫这么多的文字,酝酿如此多的情绪,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基于以上深刻体验,学生对自我创作有了期待,再放手让学生试写“跌入、求助、感谢”三个场景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蒋老师本着践行“简简单单教作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习作教学理念,为我们呈现了一堂“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环节简约、教学方法简便”的简意习作课例。其实,简单并不是一味的省略,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萃取与组织,一种“化繁为简”的教学智慧。纵观整个作文指导课教学的实际运行轨迹,我们亦可清晰地看到蒋教师对教材的独特解读,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取舍,对学生的智慧引导。

【言简意赅】推荐阅读:

上一篇:虚拟在线包装系统下一篇:水泥处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