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

2024-08-26

《论美》(共6篇)

《论美》 篇1

本节课是由年轻教师贺俊上的, 是一堂督导评估课, 课文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读书 (三) 学学牛吃草》第十二课《论美》 (培根) 。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美。

出示投影1:四幅画面。

师:同学们看了四幅画面, 能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生1、2:……

师: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你心中的美是什么?

生3:鸟语花香。

师:美是自然和谐的。

生4:美是宁静的湖。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哲学大师培根《论美》的世界, 来发现美, 欣赏美。

点评:教师通过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引导学生表达对美的理解导入课文, 一方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美, 另一方面从初步的理性上感受美, 从而带着自己对美的感受, 与作者的美进行比较, 设置了思维冲突, 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出示投影2:走进培根

生: (读培根简介)

出示投影3:感知大师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结合课后习题, 谈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本文语言精美凝练, 富有哲理, 请反复咀嚼体味, 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理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集体朗读P131习题一

师:谈谈作者的主要观点。

生5: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师: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5:形貌是外在美, 德行是内在美, 只有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美。

师:如果一个人没有外在美怎么办?

生5:内在美。

师:美德最美。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话?

生6:第1小节“美德好比宝石, 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6:比喻。

师:作者运用比喻手法, 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7:强调内在美最重要。

……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美的语句, 课后请同学们制作格言卡。

【点评】学生对于任何课文的学习与理解都是建立在充分感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的, 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本环节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以整体把握课文的中心内容。

同时,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教师设计了“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理解”, 引领学生自己去感受、发现、探究,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真正改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一环节中,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在学生发言后, 教师注重进行适当的评价或追问, 发挥了教师评价的激励和指导功能, 做到平等交流、师生互动。

但在教学的细节上, 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在学生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后, 应该追问“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在讲议的基础, 应该涉及一些文体知识, 便于学生从文体上理解文本。

2.当学生谈最喜欢的一句话时, 教师不要过早介入, 应该让他们说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当学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时, 应该让学生再读课文, 这样的处理更符合本单元“学学牛吃草”的主题。

3.本环节最后, 教师提出“课后请同学们制作格言卡”, 可以放到后面作业布置中正式提出, 否则, 若一带而过, 就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

出示投影4:与大师对话

培根的《论美》写于400多年前的英国, 是针对当时贵族物欲横流, 注重外在美而忽视内在修养写的。此刻, 当我们用一个当代中国青年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培根的观点, 你认为它过时了吗?请说明理由。

示例:作者的________ (这一观点) 是过时的, 生活中或某些文学作品中的_______ (举例) 就可以证明。

请大家思考1分钟回答。

生8:“美貌的人不都具有才能”过时了, 如周恩来。

师: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8:他有爱心。

师:还有在政治上……

生9:“美是不能制订规范, 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 而不是公式”过时了, 如长城是靠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生10:我不赞同生9……

师:我们可以这样说, 美是不能制订规范, 创造它的不常常是机遇, 也不常常是公式。

生11:第2小节“美貌的人不都具有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 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如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 我们就可以用现代科技使它美。

师:“美德最美”这一观点大家都认同吧?

【点评】怀疑是建立一切新学问的基础。“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是否会疑、是否敢疑正是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最佳体现, 而现在的学生似乎都已习惯于从教师、书本这些“权威”那里照单全收式地接受知识, “疑”的精神、“疑”的能力正在从他们身上消失。这一环节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质疑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很有启发。

但话又说回来, 培根是英国哲学家, 《论美》一文睿智的语言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从哲学本身来看,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离开了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 任何一句话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培根的睿文哲语, 如辩证地看问题、整体地看问题。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虽然敢于对伟人的语言进行质疑, 但从学生的回答来看, 他们大都没有辩证、整体地看培根表达的观点, 存在断章取义的现象, 我们培养学生“疑”的精神, 不能走向“怀疑一切”的极端。因此, 笔者建议这一部分这样处理:

“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再次感悟美的真谛, 铭记那些充满哲理和智慧的格言警句。并把你不理解的语句划出来, 我们共同交流探讨。”

这样做, 一方面更符合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单元提示这样说:“学学牛吃草——读书要讲求智慧, 读书有精读与泛读, 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 反复品味, 如同牛的‘反刍’一样, 含英咀华, 直至得其精髓。”在对文本有一定感知的基础上, 反复品味,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厘清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会疑、敢疑的能力, 并通过探讨交流,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从而更好地体现教学的核心价值。

出示投影5:探寻美

生活中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你觉得下列五幅画面中哪幅最美?可以用文中的语句说明理由。

第一幅画面:两位老人, 男的用自行车载女的

第二幅画面:一群小朋友在广场喂鸽子

第三幅画面:千手观音图

第四幅画面:公交车上售票员为让座的人献花

第五幅画面:汶川地震中, 女同学被困在废墟中, 男同学为她拿吊瓶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生12:千手观音。

师:人性美。

生13:一群小朋友在广场喂鸽子, 纯洁和谐。师:和谐美。

生14:公交车上售票员为让座的人献花。师: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

生15:汶川地震中, 女同学被困在废墟, 男同学为她拿吊瓶。是坚强的美。

师:虽然家没了, 但依然坚强。

生16:看到第一幅画面中的两位老人, 我想到了我外公和外婆的故事。

师:夕阳美。

师:让我们把视线扩展到身边的同学、老师、亲人身上, 寻找身边的美。

师:我先说, 我觉得全班44位同学瞪着求知的大眼睛是最美的。

生17:贺老师最美, 贺老师都带着笑容给我们上课。

生18:我们的郑老师最美, 我们是见证她三十年辉煌的学生, 她不但教我们知识, 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生19:我班的××同学是最美的, 虽然他成绩不好, 但他能为班级服务。

生20:我觉得自己最美, 每个人都应该赞美自己。师:我们也可以把视线转到我们的家庭。

生21:我妈妈最美, 她为社区做好事。

生22:我母亲最美, 因为她每天为我准备早餐。

【点评】本环节教学把文本阅读引向生活阅读, 实现了情感态度的价值观目标。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兼顾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在学生懂得了美的真谛以后, 如何在生活中识别美、发现美、创造美, 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尤为重要了。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同学、老师入手, 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这必将在学生的心里建立起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 引领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趋美避丑、趋善避恶、趋正避邪, 从而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由此引出的“我觉得自己最美, 每个人都应该赞美自己”,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肯定自我、发现自我的平台, 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乐观、积极的人格。此外, 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动尝试, 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出示投影6:我也来说美

经过美的探讨和鉴赏, 我们对美应该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我们不妨将它诉诸笔端, 来写一写你心中的美, 可以是一两句格言、小诗、随笔。

师:我也和你们一起写。

边播放音乐, 边创作。

展示交流:

生23:美是一抹笑容……

生24:朴素是美的条件, 纯洁是美的表现

……

师:想不想知道老师心中的美?美是一种心灵的语言, “沉鱼落雁”是倾国之美, “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从容之美,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是执著之美,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烈之美。不管时光任冉抑或岁月变迁, 只有美德才能将有限的生命之光流传到遥远的后世!

希望大家能“以内养外”, 成为真正美丽的人!

【点评】这一环节教学, 把文本阅读、生活阅读又扩展到了心灵阅读。教学形式由动到静, 由有声到无声胜有声, 通过播放音乐营造氛围, 为学生进行心灵的自我对话提供了环境, 使教学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中, 教师同学生一起创作, 体现了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共同体, 对学生的尊重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高水平的示范, 体现了语文教师的素养。

总体来看, 如果说文本充满着睿文哲语, 以“美”为特色, 那么课堂教学充满着真情流露, 以“情”为特色。其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

1.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并重,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兼顾。这一节课把文本阅读、生活阅读、心灵阅读联系起来, 学生锻炼了概括、质疑、表达等语文能力与素养, 了解了美的真谛, 陶冶了情操, 并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而且, 可以说, 这些都落到了实处, 而绝非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2.教师用尊重、真诚、欣赏、倾听以及自身的亲和力和高水平示范构建了一个师生互动、交流、对话的和谐融洽的氛围, 在此基础上, 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调动和激发。

3.教学环节的设计科学、严谨、合理, 从整体上看, 正符合“感知―品味―探究―迁移”的学习规律。

4.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又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严密;同时, 也运用得适度, 恰到好处, 不喧宾夺主。

但在细节上还有待改进: (1) 没有涉及到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特征的内容。语文教学还是要让学生学到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掌握作文的道理。 (2) 对于学生对本文提出的质疑, 教师的解释略嫌简单、肤浅。教师应该加强学习, 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论美》 篇2

昨日,余尝与家父赏一文,乃一幼童所作,文曰《美说》。余不才,然观其文章,词藻非通古上下之华丽,意境亦无声东击西之绝巧。余今献丑,尝使胸中点墨,书余心中些微感触。

美者,古今有二,一曰外美,二曰内美。

外美者,有西施之“娇柔羸弱,万物犹怜。”,亦有妲己之“妖媚风骚,绸缎外饰”。所谓外美,乃受之父母,外力无所改。西施,助夫勾践一雪国耻,巾帼不让须眉,为史家之称赞;然妲己,虽有绝世之貌,怎乃心如蛇蝎,红颜终为祸水,助纣为虐,武王缢死其于破城之日,红颜为千古骂名。

内美者,纵外表平平,然心中怀仁义之德,岂不美甚于外美者乎?唐雎之貌,无史料记之,但其忠其君,心有忠魂。以命换秦嬴政惧色,破秦王吞安陵之美梦,令秦王色挠而谢之。岂不美乎?

问曰:岂非外美者,令人心旷神怡乎?对曰:否也。所指外美,若无内美作魂,犹令人觉之肤浅。内美者,处之长久,则觉如饮醇酒,欣然若醉。问曰:内美者,外表与常人无二乎?对曰:否也。内美之人,立人群中如鹤立鸡群,气质昂然,谈吐优雅。虽衣饰或简,但其面容若明月,皎皎如镜,竟若仙人。

问曰:岂非内美者,不常人者乎?

对曰:否也。世不少美,但少觉美之慧眼。人生在世,当追内美,如衣冠、面容,但凡可讲究,至少不使其凌乱,实为最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余却无半分舍外美全追内美之意。衣冠端正,端庄得体,为人之基本。且夫少年时,爱上华丽之服,脂粉之饰,掩其纯真美,则为愚蠢之至。缘何西施美,乃其内美作魂。故余曰:外美之美依附于内美作魂。若人内美之里与外美之表,则可谓人中龙凤。

浅论美剧中的中国形象 篇3

一、美剧中的中国形象

(一) 传统中国元素的植入

美剧中汉字以各种书画形式出现在镜头中, 最多的形式就要数文身了。最有名的中文文身应该是贝克汉姆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引发了一股外国明星秀中文文身的热潮。热门美剧“迷失”中杰克的文身“鹰击长空”四字就令人过目不忘。“绿箭侠”里男主角奥利弗·奎恩身上的汉字文身“鼠姜姚猪”也被不少网友各式猜解吐槽, 但实在无法理解造型师的用意。传统的中国武术在美剧中出现的次数也不少, “神盾局特工”中的特工梅的一大爱好就是打太极, 她剧中的不少打斗动作也被融入了中国武术的元素。同时, 在美剧中, 我们时不时可以看到剧中人去中餐馆吃饭。“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绯闻女孩”中的演员都经常叫一种包装类似肯德基劲爆鸡米花的白色纸盒的中餐。快餐盒上面的红色宝塔标志在美剧中的出镜率非常高, 可见这家中餐馆在美国很有影响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 国际影响力的逐渐增强, 我们的文化宣传软实力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和好莱坞电影一样, 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被搬到了大屏幕上。但是西方世界对中国形象的了解仍然停留在文字、武术、中餐等浅层次的文化符号及东方文化的奇观性展示上, 其中包含一种窥秘和猎奇心理, 在这种情绪下认识的中国形象肯定不够真实。

(二) 中国人形象的歪曲

在中国元素逐渐被接受和认同的同时, 我们却看到华人的形象在影视剧中一再被矮化和歪曲。具体而言, 一部分美剧不仅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的倾斜, 甚至存在歪曲事实的现象。美剧中出现的华人几乎都以负面形象出场,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中国人自私贪婪、任意妄为的虚假形象成为一种惯例。

在好莱坞的影视剧中, 华人面孔主要出现在动作、惊险及警匪片中, 剧中他们往往饰演胆大包天、肆意妄为、不守国际惯例的角色。比如, “神盾局特工”中野心勃勃愚蠢疯狂的中国街头杂耍者陈浩然。“‘单身父亲’、‘带枪绅士’等剧中的华人单身男性, 他们没有性格, 更无喜怒哀乐, 是白人生活中的装饰品, 成为十足的摆设。此外, 部分美剧将华人男性去性别化, 刻画了华人男仆形象, 他们没有家庭, 从而不得不依附于当地白人, 通过这种方式, 将社会中的不公平合理化。”[2]

华人形象在“老友记”这部情景剧中多次出现, 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这部剧集多次得到“艾美奖”提名, 是很多美剧迷的启蒙剧, 被称为“教科书式的情景喜剧”。但是在这本“教科书”中出现的华人面孔大多数从事外卖、护士和女店员之类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职业。而且在剧中, 华人饰演的角色大多爱占小便宜, 行为也比较滑稽可笑, 甚至华裔教授的行为同样如此。[3]不排除部分中国人确实存在这样的缺点, 但是这些作为人性中的弱点被一味地扣在描述中国人形象的头上是对中国人的矮化。

(三) 中国的政治形象

“美剧反映的是生活, 传播的是文化, 背后站立的却是美国的国家利益。”[4]前文提到的美剧“老友记”将中国描述为专制、落后和愚昧的地方, 直接表现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和政治的偏见, 反映了它对中国国情及价值观的是非颠倒, 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国际地位的蔑视。

在“生活大爆炸”中的谢尔顿眼中, 中国政府蔑视人权, 而中国人的规则意识完全来自于政党的压制而不是个人素质, 通过这样的讽刺博得观众一笑的喜剧演员吉姆帕森斯连续获得五年艾美奖“最佳喜剧男主角奖”。中国政府不仅在喜剧中被调侃, 在一些动作剧中也被作为邪恶势力的最高来源。如, “尼基塔”中, 女主角就曾警告队友, 如果他们的目标对象一旦落入中国政府手中, 那么即使最厉害的“组织”也没法把他捞出来。

总体来说, 在美剧中中国人的形象通常是丑陋的、地位低下的, 甚至是邪恶的。因此, 通过一系列贬低华人形象的电视剧的传播, 会让敞开大门接受美剧的中国普通受众认为广大华人的形象、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就是如此低劣、落后。这对当代青年塑造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无疑是具有巨大的负面效应的。更让人担心的是, 如果往这种情况发展下去, 总有一天, 美国影视剧中的中国人形象也会成为“全球标准”。

二、美剧文化对中国形象的影响

据伊甸园论坛的初步统计, 有75%的美剧迷年龄在19岁至40岁, 71%至85%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4]可见在中国, 美剧的受众主要是青少年, 这种现象是由中国独特的网民结构所决定的。根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 截至2008年年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人数最多的三个年龄段分别是10—19岁占35.2%, 20—29岁占31.5%, 30—39岁占17.6%。[5]美剧凭借其新鲜的题材, 紧凑的剧情, 吸引着广大青少年的眼球, 然而面对这种文化入侵我们似乎无能为力。美国的影视剧生产总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 却占据了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4]从1998年开始, 美国的影视信息产品就代替航空产品, 跃居美出口产品第一位的好莱坞电影占欧洲市场份额70%, 中南美洲80%, 日本45%~50%, 美国自身进口电影只占电影总数的3%。在全球电视10强中, 中国只有中央电视台1家进入, 而美国占了前10强的半壁江山。[6]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美剧的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 原汁原味的美剧以其广泛的题材、紧凑的情节、幽默诙谐的格调, 伴着一种异域文化的魔力和东西方文化巨大差异所产生的距离美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爱好者, 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并追随了美国文化。

现如今, 看美剧成为一种时尚, 而绝大多数美剧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美国自由民主的思想和发达尖端的科技。在美剧的影响下, 青少年们容易在一种自觉自愿的氛围下认同美国的主流价值观, 乃至向往美剧中的那种尽管可能不现实的生活。铺天盖地涌来的美剧, 几乎是大部分青少年们了解美国生活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 没有人会像看待新闻或时事评论一样带着批判和质疑的眼光审视它的真实性。正是这种带有文化入侵性质的文化传播方式继承了好莱坞电影, 对中国乃至世界, 灌输着美式思维。

美剧中的中国人粗俗保守, 政治黑暗, 反观中国电视剧, 在这方面不仅没有好好发扬中国文化, 在矮化自己的方面反而推波助澜, 把中国塑造成了一个可怕、邪恶的国家。在当今中国的影视剧中, 剧情与国家形象仍存在形式与内容的不统一, 穿越、浮夸、脱离现实等现象仍然严重。古装剧盛行, 一方面表明中国大众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好奇与关注, 可以在中国观众中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有益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 由于胡编乱造, 现在的宫廷剧完全脱离了文化传统的内涵与历史的实际, 其着重描画的不是文化, 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和尔虞我诈。通过广泛传播到国外, 必然会使得国外社会产生误解, 有损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的建构。[7]比如前段时间流行的古装剧“甄嬛传”, 里面的宫廷嫔妃为了争权夺利抛弃友情亲情爱情, 尔虞我诈;剧中的皇帝则不顾兄弟情谊, 利欲熏心, 为了几封可疑的信件就杀害了自己的亲弟弟;主角甄嬛, 凭借着狡诈的心机一步步从小宫女当上了皇太后……看似励志的剧情, 背后其实是在鼓动受众接受想要成功就必须学会伪装和欺骗的哲学, 正迎合了这两年“厚黑学”在国内变态盛行的风潮。诸如此类的宫斗剧在中国盛行不衰, 几乎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描绘成了充满脂粉气的宫斗史。随着“甄嬛传”的输出 (它能否被西方世界所接受不说) , 中国不正常的国家形象不仅在西方人的印象中会越来越深刻, 而且会直接误导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

三、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的影视文化策略

在西方媒体的描述下, 中国的国际形象被误读、歪曲和丑化。无论是被妖魔化、被潜规则, 许多时候, 都源于中国没有掌控文化方面的话语权。而国际话语权竞争的背后, 也是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竞争, 中国文化想要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就必须重视借助影视传播的途径。

获得中国青少年的心理认同感和自豪感, 矫正不正确的心理感受是建设中国强大未来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在青少年心目中建立一个强大的健康的国家形象, 必须提高我国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水准, 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方面做好改进:

(一) 中国影视剧不能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故意夸张失实地表现中国形象。当代中国有一批受到西方电影界追捧、颇有成就的导演, 为了能让其电影在国际上得奖, 一味迎合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固有模式, 在电影中描绘的中国人往往落后粗俗或者封闭偏执, 给国际电影节留下了糟糕的中国形象。在电视剧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 比如无休无止的婆媳问题和现代职场中落后的官本位思想, 这些问题只是“中国特色”中的一小部分, 不能老是揪着这一点不放。相比婆媳问题, 中国人传统的大家庭观念和尊敬长辈的思想难道不更值得弘扬?事实上现代中国的形象已经非常现代进步和开放, 很多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早已为现代人所摒弃。反思是必要的, 但是为了得奖而迎合西方影评人的刻板成见的行为必须制止。

(二) 中国需要拍摄好影片矫正西方世界的刻板成见, 这些影片可以通过喜剧灰色幽默的方式反映出当代人对中国社会现状的不满, 甚至批判, 而不是一味地表现声嘶力竭的中国或是鸡毛蒜皮的中国。写喜剧的编剧都是非常容易愤怒的、脾气不好的、愤世嫉俗的人。但是他们没有泼妇骂街, 而选择了让我们发笑。好莱坞编剧大师麦基这样说过, 如果中国连续推出六部有影响力的喜剧, 可能会改变中国的国家形象。他说, 全世界以前也很怕美国, 但美国大量输出喜剧后, 全世界开始看到美国人幽默、聪慧、人性化的一面, 而不是强大的张牙舞爪的形象。喜剧对人们观念的影响相比一板一眼的纪录片和科教片更深远。

(三) 从广受欢迎的中国元素入手, 以影视剧的方式对内对外推广中国元素以进一步宣传中国健康的国家形象和政治哲学。“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影视宣传实例, 像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在收集和统计中国传统美食的同时介绍了中国民间艺人的传统形象———勤劳乐观、手艺精湛。通过描绘中国劳动人民对待食材和饮食的态度, 反映了中国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的哲学。这样的影视元素不仅可以收到广大受众的欢迎, 也可以向中国乃至世界传播中国形象中包含的“正能量”的东西, 让世界了解到真正的中国形象。

和现在的好莱坞一样, 美剧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人和各种中国元素, 一方面是制作方为了拉拢中国市场, 迎合中国观众的大中国情结, 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中国影视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下, 目前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广受欢迎的电视剧, 如反映现实问题的“士兵突击”、“裸婚时代”等, 但是这些电视剧中在真实反映问题的基础上没有完全把电视剧作为一种向外推广国家形象的载体。虽然电视剧的主要功能是娱乐, 但是中国形象需要每个人尤其是影视艺术工作者的维护和推广, 通过影视作品塑造中国形象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 将成为影视工作者在全球化语境中艺术创作中的重大使命。这一宏大使命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需要影视工作者积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加富有价值的东西, 将其呈现在镜头之上。创作者要加强国际性和现代性的创作意识, 要以国家营销的意识塑造国家形象的品牌。大力开发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素材, 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融合, 只有这样, 才能在影视作品中真正体现出中国的国家形象, 使其更加鲜明与突出。

摘要:近年来, 美剧 (美国电视剧的简称) 的流行在中国愈演愈烈, 流行范围主要在高校青少年当中。美剧在中国的广泛流行, 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其内容对中国青少年文化认同感的动摇, 尤其是美剧中越来越多地出现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在青少年中, 乃至国际文化市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文化传播, 尤其是影视文化中的传播是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的关键。

论美教学反思 篇4

《论美》是一篇杂感,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找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并就观点说出自己的理解,能够自主地发表见解,能够尝试写一小段有观点,有见解的文字。我在这课的设计中,有几个方面处理的比较满意:

第一,选准关键知识能力点,教学目标明确。我们班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低,我意在指导他们在学议论性文章的时候不要有畏难情绪。整堂课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学生的读、写、感受、说、听的训练很扎实,很好的完成了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第二,在问题预设和生成方面,这节课显得比较突出,在设计问题时,本意是将“美的言行与美得德行结合起来才是最美”作为引导,然后强调“美德最美”的主旨,但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主旨的把握比较到位,一下子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也有同学将课文的第一小结作为文章主旨的,这就表现出对文章内容的不熟悉,鉴于这种情况,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生成教案,让同学们寻找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激烈的探讨过程中,学生对美也有了新的感受,在请学生谈感受时,有的学生想的更多,感受更深刻,还有同学提出“和谐也是美”的看法,这就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了。

第三,这节课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都很充分。这节课根据需要安排了几次讨论,基本上都是在先自己准备,然后讨论的形式,因此能做到每人都有话说,每个问题都有价值,在每次讨论结束后,能够选出中心发言人发表小组意见,其他组成员能认真倾听,并对不同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论美债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 篇5

1.1 美债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国持有美国国债1.27万亿美元。如果美债违约, 我国巨额投资将面临的风险一是持有的美债不能按时获得还本付息;二是美国国债价格大幅下跌带来的账面亏损。

美债危机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将大大缩水, 进出口贸易也将受到重大影响, 我国经济增长将放缓。从长远看,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将受到负面影响。

1.2 美债问题的实质与内涵

美债问题出现的实质是美国还有没有、还有多少“提高负债能力”的空间。这场危机的实质是美元泛滥的危机, 是美国一直奉行的“债务经济模式”走到尽头的危机, 是美国政府破产但全世界都不允许它破产的危机。从更深层次来看, 美债危机表明美元作为世界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优势将进一步被削弱和动摇。

美国之所以欠了这么多债还能生存而且安然无恙, 就是因为美元是国际计价和结算货币。又因为美国控制着极大一部分全球的资源。尽管美国债务违约将会使美元信誉受到一定伤害, 但仍改变不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维系美元霸权的不是信用, 而是美国对全球资源的占有。当今世界,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无法找到一个可以替代美元的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也还没有得到经济大国们的广泛认同, 所以短期内美元独霸的地位无法改变。这也是美国坚持通过举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不变的原因所在。

2 美国债务危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2.1 对政治关系的影响

美国政府以削减联邦财政赤字作为遏制债务急速上升的主要措施之一。但作为维护美国霸权的最后手段———军事能力对美国仍至关重要。加上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军费及军力的增长, 美国相对优势下降的形势下, 削减国防支出就必然引起了美国政界及利益团体的极大关切, 必然加剧其对“中国威胁”的担忧。

罗伯特·卡根在对中国问题方面指出:中国的迅速崛起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威胁。中国希望将美国在该地区军事存在阻挡在夏威夷以外, 中国利用近年来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树立霸权, 带来了该地区国家担心美国影响力是否会消退, 要求美国给予可靠的安全保证。如果美国由于削减军事能力而无法保证这些国家的安全, 那么这些国家可能会被迫接受中国支配, 也可能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或拉帮结派或发展核武器和中国斗争。

奥巴马执政后推出的美国军事战略东移、重返亚太, 可以看出美国已经从军事上加强了对中国的战略围堵。2012年1月初美国发布的《国防安全纲要》中提到, “美国的经济、安全利益与从西太平洋、东亚到印度洋地区、南亚这一弧形地区的发展密不可分, 因此, 美国必须调整亚太地区军事部署。”

由于长期以来美国和中国的政治体系不同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使得两个国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存在着体制性的矛盾。美国的一些政治家们高度关注中国会不会通过最大债权国地位从经济角度来获得支配美国的权力来提高中国对美国的影响力。他们认为:中国这些年来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不单单是经济方面的考虑, 还隐含着更多的政治动机。他们认为中国政府手中的巨额美国债券比军事装备对美国的威胁还要大, 中国政府只要削减美元外汇储备、抛售美债就能给美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凡是只要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的问题上, 他们都会牵制中国。

2.2 对经济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 中国已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 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基地和向美国提供日用消费品的最大供应国。美国则通过高科技、金融业等手段来回收贸易支出的美元, 并以此获得美国的利益。

金融危机爆发后, 美国的经济同样受到严重的冲击, 他们开始否定经济全球化, 而政治家们参加选举时则以对中国的强硬作为自身的砝码。在这种强硬政治的背景下, 美国涉华贸易摩擦有增无减。由于美国造成的中美贸易失衡无法扭转, 使得中国作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国和第一债权国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他们就会继续制造对华贸易摩擦。另一方面, 美国不愿承认巨额贸易赤字背后深层次的问题, 反而强压中国调整汇率。

2.3 中美债务关系将长期依存

由于全球经济格局以及中美政治经济实力悬殊, 造成了中美两国相互依赖的债务关系。两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不同, 美国难以消除对中国借贷的依赖。美国对中国的债权地位既进行攻击, 又拉拢中国继续购买和持有美国国债。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特殊性产生的大量外币的合理投资选向极少, 相对比较购买了美债。但是, 只要购买了美债便难以在短时间内减持, 这就使得中国对美国国债市场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

3 如何正面利用美债问题来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3.1 深化改革, 调整我国经济增长布局

从我国经济总量全局上看, 保持我国经济持续高中速度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由经济转型带来的投资和消费对GDP增长的率越来越高, 贸易往来占我国GDP中的比重相对呈下降趋势。所以说美债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有限。也不会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

当美欧债务危机阴云密布之时, 可以利用美欧债务危机的“倒逼效应”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的换代升级。从根本上说, 我国未来要进一步在扩大内需上下功夫, 加快培育内需市场, 践行经济转型战略。我们应该认清外向型经济的潜在风险。如何拓展应对空间、这才是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的课题。美债风险的出现倒逼我们要更有效地加速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相关制度的改革。大力推行外部风险和内部资源的约束, 我们的经济应该也必须更多的转型为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模式。这也是中国避免风险的根本之策。

3.2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推进国际货币改革体系

美元一家独大的背景仍将持续, 我们要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尽量避免因美元波动给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这是中国未来经济的主要出路。

利用这次美债危机, 中国应该发挥和调动全球力量来推动和加快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加速提高和巩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积极扭转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 不断增强和完善国际货币体制。我们要在危机面前看清形势, 看到机遇, 以经贸活动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与他国签订本币互换协定。促进贸易向着有利我国总的经济改革总布局方向的转变, 确保我国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我国经济的持续高中速度发展。

总之, 美国国债问题实实在在已成为当今和以后中美两国政府无法逃避且必须正视的问题。可以预见,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美经济失衡的问题和原因都难以改变的现状, 我国仍将长期依赖美国市场;另一方面, 美国也将长期依赖我国的借贷和中国的出口。也就是说, 中美债务关系将长期维持且无法改变。

相比之下, 美国更不愿意失去中国以及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市场。尽管中美债务问题会衍生出各种争议, 产生各种摩擦, 但它不可否定的增加了两国各自利益上的相互依赖, 这一点就更有利于中美政治经济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由于美债问题给双方带来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必将长期制约中美关系的发展, 这也将考验两国领导人的全球政治应对能力, 从而使得美债问题成为中美关系长期稳定的联系纽带。

摘要:当前美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 此次危机一旦发生, 将会对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奥巴马政府虽然采取了削减预算赤字等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国债剧增的压力, 但积重难返的美债问题给中国等债权国的资产安全带来巨大的隐忧。我国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 同样使美国产生了国家安全会被制约的担忧。美债问题又牵制了中美政治军事等方面问题的摩擦及人民币汇率等经济问题。毋庸置疑, 中美债务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中美两个大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如何利用美债风波机遇, 运筹帷幄, 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实力, 不断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作用和地位, 寻找对策, 这才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美债,美元,中国政治经济改革,中美关系

参考文献

[1]孙海泳, 李庆四.美债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教育与研究, 2012, (10) .

[2][美]罗伯特·吉尔平.杨宇光, 杨炯译.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

论美诉中海关措施中我方的抗辩点 篇6

在当前的美国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行措施案中, 美方主要向争端解决机构针对中国提出三项指控:其一是中国对具有商业规模的蓄意仿冒商标和盗版行为的刑事程序和处罚的门槛太高, 不符合TRIPS第41条第1款和第61条的规定;其二是中国对海关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的处置不符合TRIPS第46条和第59条的规定;其三是中国对未在其境内获准出版和发行的作品拒绝提供版权和相关权利的保护, 违反TRIPS第9条第1款、第14条、第41条第1款、第61条、第3条第1款的规定。本文将就美国的第二项指控进行分析。

第二项指控的具体内容是:按照中国的相关规定, 海关将优先考虑让没收的侵权货物进入商业渠道, 无法按照TRIPS第46条设定的方式进行处置, 从而, 造成这种状况的相关规定违反了TRIPS第59条。因此, 这里的关键是我国的相关规定是否符合TRIPS第46条的要求。只要论证了海关的相关措施符合TRIPS第46条的要求, 那么违反TRIPS第59条的指控也就不攻自破。

二、“非商业渠道”和“例外”抗辩的困境

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我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抗辩:“非商业渠道”和“例外”。我方可以辩称, 由海关进行的拍卖与一般经济学上的拍卖有本质的不同, 海关的拍卖活动不以赢利为目的, 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履行其行政执法职责。因此, 我国法律规定中的海关拍卖不应视为TRIPS协定所说的“商业渠道”。即使将海关拍卖归入“商业渠道”, 我方仍可以利用TRIPS第46条和第59条提及的“例外情况”进行抗辩。虽然协定并没有详细规定这里的“例外情况”具体指哪些情况, 但由于海关拍卖的特殊性, 我方可以提出海关拍卖属于例外情况进行抗辩。显然, 从逻辑上讲, 这两个抗辩点不能并存, 在抗辩中只能选其一。如果以“非商业渠道”进行抗辩, 就不需要使用“例外”;如果使用“例外”抗辩, 其前提应该是承认海关拍卖属于商业渠道, 这两个抗辩点也难以成立。

首先我们看一下海关拍卖能否不视为商业渠道。不把海关拍卖视为商业渠道的理由是它不以赢利为目的, 属于行政执法行为。从海关这一方来说, 确实如此。但如果考虑到拍卖的另一方, 情况会有所不同。海关拍卖中的买方是出于两类目的参加拍卖:一类是把物品买来自己消费;一类是买后转手出售并从中赢利, 或作为生产原料生产出产品后出售并从中赢利。由于海关拍卖物品的数量往往比较巨大, 在现实中恐怕第二类情况居多。在拍卖中和拍卖后, 海关是无权过问买方的购买意图的, 对于买方是否直接出售或加工后出售当然无权干涉。也就是说海关无法控制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在拍卖后不进一步在商业渠道中流通。而且, 即使是第一类情况, 海关拍卖从买方角度说也属于商业交易。另外, 考虑到美国在其指控中的陈述是“中国海关被要求优先使用让此类商品进入商业渠道的选项”, 所以对抗辩点这样陈述可能更为合适:“海关对没收的侵权商品进行拍卖不属于让其进入商业渠道的措施”。然而, 根据刚才的分析不难看出, 即使作这样更有针对性的调整, 此种抗辩也难以成立。而且, 美国指控中国让海关没收的侵权商品进入商业渠道的措施不止海关拍卖这一项。美国在指控中使用的是复数options, 也就是说, 美国认为中国让海关没收的侵权货物进入商业渠道的选项不止一项, 显然, 有偿转让给有收购意愿的知识产权权利人这一选项也被美国视为这样的措施。因此, 如果要从“商业渠道”这一点进行抗辩的话, 应该进一步将抗辩点改为“海关对其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进行的有偿转让或拍卖不属于让其进入商业渠道的措施” (下文简称为“未进入商业渠道”) 。然而, 知识产权权利人收购海关没收的侵权商品显然大多是为了出售赢利。因此, 也很难将其不视为让没收的侵权商品进入商业渠道的措施。总之, “非商业渠道”或“未进入商业渠道”的抗辩无法成立。其次, 能否把海关拍卖作为例外。在TRIPS协定中多次提到“例外”,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其一, 引入巴黎公约 (1967) 、伯尔尼公约 (1971) 、罗马公约及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已规定的例外情形;其二, 明确规定例外的内容, 这只是出现在第73条“安全例外”中, 该条明确列出某些涉及成员方实质安全利益的情形, 明确规定对TRIPS协定所做的解释不应损害成员方的这些安全利益;其三, 只提到“在例外情形下”, 而没有明确其具体内容, 出现在第46条 (in exceptional cases) 和第59条 (in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其四, 对成员方使用例外进行规范, 强调成员方使用例外时, 不得损害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并且要顾及第三方的合法利益, 至于成员方到底可以使用哪些例外, 在这些地方并没有明确, 但大多都是为了保障协定的宗旨和目标的实现而设定的 (比如第17条、第24条、第30条) 。TRIPS第46条规定:“对于假冒商标的商品, 除在例外情形下, 仅将非法附着在商品上的商标拿掉, 尚不足以允许这类商品投放商业渠道。”海关拍卖以及向知识产权权利人有偿转让是否可以算作例外情形协定并没有明确规定, 但从以上所列举的TRIPS协定设定例外的几个角度看, 可能也无法将上述措施作为例外。因此, 试图从“例外”这个角度进行抗辩也是难以取胜的。

三、从TRIPS宗旨和立法精神中寻找抗辩点

1.TRIPS第46条的立法精神

对于法律条文中的模糊之处进行解释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立法精神或立法原义, 也就是说根据当初确定该条文的出发点来给出解释。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TRIPS第46的立法精神是什么。第46条“其他救济”规定:“为了对侵权活动产生有效威慑, 司法当局应有权在不进行任何补偿的情况下, 以避免对权利持有人造成任何损害的方式, 将已经发现的正处于侵权状态的商品排除出商业渠道, 或者, 只要不违背现行宪法的要求, 应有权责令销毁该商品。司法当局应有权在不进行任何补偿的情况下, 以尽可能减少进一步侵权危险的方式, 责令将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商品的原料与工具排除出商业渠道。在考虑这类请求时, 应顾及第三方利益, 并考虑侵权的严重程度和所下令使用的救济之间相般配的需要。对于假冒商标的商品, 除了个别场合, 仅将非法附着在商品上的商标拿掉, 尚不足以允许这类商品投放商业渠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该条规定采取这些救济措施的目的是“对侵权活动造成有效威慑”, 采取措施的方式要“避免对权利持有人造成任何损害”以及“尽可能减少进一步侵权的危险”。

2.TRIPS协定的宗旨

TRIPS在其序言中“承认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包含的潜在的公共政策目标, 包括发展目标和技术目标”。在第7条“目标”中申明:“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权利行使, 应有助于促进技术进步、技术转让和传播, 以有利于社会及经济福利的方式去促进技术知识的生产者与使用者的相互利益, 并促进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从中可以看出, 促进成员方的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 促进其社会经济福利的增长, 是TRIPS协定的宗旨之一。根据这个宗旨, 第8条“原则”第1款规定:“成员方可在其国内法律及条例的制定或修订中, 采取必要措施以保护公众的健康与营养, 促进对其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至关重要的领域中的公共利益, 只要该措施与本协议的规定一致。”

3.我国的相关规定与上述宗旨和精神的符合性

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是符合上述宗旨与精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 经海关调查后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的, 由海关予以没收。海关没收侵犯知识产权货物后, 应当将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有关情况书面通知知识产权权利人。被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货物可以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 海关应当转交给有关公益机构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知识产权权利人有收购意愿的, 海关可以有偿转让给知识产权权利人。被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货物无法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且知识产权权利人无收购意愿的, 海关可以在消除侵权特征后依法拍卖, 侵权特征无法消除的, 海关应当予以销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对海关没收的侵权货物, 海关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处置: (一) 有关货物可以直接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或者知识产权权利人有收购意愿的, 将货物转交给有关公益机构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或者有偿转让给知识产权权利人; (二) 有关货物不能按照第 (一) 项的规定处置且侵权特征能够消除的, 在消除侵权特征后依法拍卖, 拍卖货物所得款项上交国库; (三) 有关货物不能按照第 (一) 、 (二) 项规定处置的, 应当予以销毁。海关销毁侵权货物, 知识产权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协助。有关公益机构将海关没收的侵权货物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以及知识产权权利人协助海关销毁侵权货物的, 海关应当进行必要的监督。

海关总署2007年第16号公告申明: (一) 海关拍卖没收的侵权货物, 应当严格按照《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 完全清除有关货物以及包装的侵权特征, 包括清除侵权商标、侵犯著作权、侵犯专利权以及侵犯其他知识产权的特征。对不能完全清除侵权特征的货物, 应当予以销毁, 一律不得拍卖。 (二) 海关拍卖侵权货物前应当征求有关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意见。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 TRIPS的宗旨以及第46条的立法精神是得到充分体现的。

首先, 对确认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 海关予以没收, 此时已经将其清除出商业渠道。而且, 没收侵权货物以及在《条例》其他条款和其他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惩罚措施将对侵权活动产生有效威慑。

其次, 在对没收的侵权货物的后续处理中, 也尊重了权利持有人的相关权利, 避免了对权利持有人造成任何损害、尽可能地减少了进一步侵权的危险。按《条例》规定, 对没收的侵权货物的处置有一个优先顺序。权利持有人享有部分处置权, 可以选择是否收购侵权货物。如果权利持有人收购了货物, 货物也就重新进入商业渠道, 这是权利人自愿选择的结果, 没有损害其权利。如果货物可以用于公益事业, 海关在将货物移交给相关机构后要进行必要的监督, 保证侵权货物不以任何形式流入商业渠道。例如海关总署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对红十字会系统分发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侵权货物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保证不损害权利人的利益。如果货物不能用于社会公益事业而且权利持有人也无意收购, 若能完全清除侵权特征, 则海关将货物依法拍卖。此时, 虽然货物重新进入商业渠道, 但由于侵权特征完全清除, 不会对权利持有人造成损害。如果货物不能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权利持有人无意收购且侵权特征无法完全消除, 则必须销毁货物。此时, 货物也就永久地退出商业渠道了, 也不会对权利人造成损害。

最后, 我国的相关规定是符合TRIPS宗旨的。由于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人均资源匮乏, 目前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状况仍很不平衡, 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而且有些货物的销毁会污染环境。海关将没收的侵权货物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既可以帮助贫困者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又可以节约社会资源, 避免浪费。在权利持有人有意收购时, 将货物有偿转让给权利人, 既尊重了权利持有人的处置权, 又节约了资源。海关在清除侵权标志后拍卖货物所得款项上交国库, 由国家财政统筹, 也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这与TRIPS的宗旨及其第7条、第8条第1款的相关规定是完全相符的。

4.中美两国相关规定的差异及其含义

不妨把美国对于海关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货物进行处理的相关规定与我国进行对照。美国法律规定, 侵犯著作权的货物一律予以销毁。侵犯商标权的货物一般也应当予以销毁, 但如果确定货物对健康不存在不安全或危险的情况, 且经权利持有人同意, 海关可以在清除侵权标识后按以下顺序处理货物: (1) 将货物移交给联邦、州或者本地其他政府机构; (2) 将货物捐赠给福利机构; (3) 自没收后超过90天的, 可以拍卖。

可以看出, 美国的规定要严于中国。美国明确规定侵犯著作权的货物一律销毁。如果不销毁侵犯商标权的货物,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 确定货物对健康不存在不安全或危险的情况 (这一点也许值得我国借鉴) ;第二, 权利持有人同意不销毁, 从而赋予权利持有人更多的处置权。这种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差异是中美两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的。对于权利持有人的处置权, 中国作了一定的限制, 这主要是考虑到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目的是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该说, 美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度要高于TRIPS的要求。即使是这样, 在满足一定条件后, 美国也是允许侵犯商标权的货物通过拍卖重新进入商业渠道的。虽然其一般规定是销毁, 拍卖等处置方式是特殊规定, 但在执行中特殊规定肯定优先于一般规定。因此, 美国法律也要求其海关在处理没收的侵犯商标权的货物时候, 在一定条件下优先考虑让其进入商业渠道。美国无权要求中国实行比TRIPS要求更高、甚至比美国法律更高的保护水平。这种要求不符合TRIPS第1条第1款的规定:“成员方可在其法律中规定比本协议要求更广泛的保护, 只要其不违反本协议, 但成员方没有义务非作这类规定不可。成员方有自由确定在其法律制度及实践中实施本协议的恰当方式。”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我方可以使用的抗辩点是TRIPS宗旨及其第46条的立法精神。我方可以从TRIPS宗旨及其第46条的立法精神出发, 阐明我方相关规定符合TRIPS第46条、第59条的要求。对于第46条中的“例外情形”可以不用, 因为按照我国相关规定, 对于仿冒商标货物, 海关在拍卖前不仅仅是清除其侵权标志, 还要征求权利持有人的意见。当然, 如果美方进一步指控我方没有赋予权利持有人充分的处置权, 我方也可以根据前面分析的理由, 依据TRIPS第1条第1款提出抗辩。

参考文献

[1]海关总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EB/OL].2004.

[2]海关总署.海关总署公告2007年第16号 (关于没收侵犯知识产权货物依法拍卖有关事宜) [EB/OL].

[3]龚柏华, 张伟华.美国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特定措施”与中国WTO磋商案评析.国际商务研究, 007 (4) .

[4]杨荣珍.中美知识产权争端评析[J].国际贸易, 007 (11)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EB/OL].2003.

[6]WTO.1994.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EB/OL].ttp://www.wto.org.

【《论美》】推荐阅读:

上一篇:政策指派下一篇: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