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语文课

2024-11-27

如何上好语文课(共12篇)

如何上好语文课 篇1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能成为称职优秀的尤其是受学生们喜欢的语文教师, 如何上好语文课, 这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的大问题。想要上好语文课, 首先要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其次, 充分备好课是保障, 灵活地驾驭课堂是关键, 重视塑造学生价值观是内在要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语文素养,备课,驾驭课堂,价值观

曾经有人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就该是一曲余音绕梁的歌, 是一首涵义隽永的诗, 是一幅意境悠远的画。”语文课可以冷静含蓄, 也可以热烈奔放;有时如小溪淙淙, 有时如大河滔滔。

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今天, 广大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们越来越迫切地意识到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并大胆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对此进行探索和总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成为称职优秀的尤其是受学生们喜欢的语文教师, 如何上好语文课, 这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的大问题。

我结合这些年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依据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 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语文教师储备于平时, 不断提高个人魅力, 尤其是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是上好语文课的基本前提。想要上好语文课, 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 首先就要让他们喜欢你。

“给人一碗水, 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在我看来, “一桶水”恐怕还是不够的, 我们要把自己当成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流。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大“杂家”。仅仅只是掌握教学所用的语文专业知识, 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 还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对其他各门类的知识也有所涉猎, 最起码要懂得皮毛。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不被学生淘汰。叶圣陶、夏丏尊、于漪这些语文大家是我们这些后来者精神世界里永恒的指引。魏书生、李镇西、韩军、李海林这些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是我们学习模仿的榜样。语文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 不仅要阅读有档次的语文专业杂志, 比如《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 随时掌握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 还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了解天下时事。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焦点。这不是迎合学生, 而是教学实践的需要。一旦在教学中有适用之处即可信手拈来, 让知识服务于教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库。你的语文课要有时代感、要有新鲜感, 学生才能觉得亲切、有感觉。另外, 师生之间也要注重情感的交流。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 也是彼此情感交流与升华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来面对学习。教师要放下架子, 把学生放在心上, 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良师益友。更进一步, 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 故“亲其师, 信其道”。

二、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充分备好课是上好语文课的保障。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教学活动也是如此。课前充分的备课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犹如枕木之如铁轨, 基石之于大厦。充分备课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这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保障。当然, 备课的内容是很宽泛的, 它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备课是需要教师花费一定时间好好去钻研的。

教师首先是要备好教材、学生用书、教师用书。文本教学, 要求我们一定要参透文本。每次上课前, 我们对于所要教学的内容都要做到熟稔于胸, 绝不打无准备的仗。我总是在课前反复诵读所要教授的知识或文章, 仔细揣摩, 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 结合编者的选篇意图, 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 确定自己导课的方向, 设计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此外, 大量阅读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及其他介绍, 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教师备课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一点上, 语文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尝试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所要学习的文本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做猜想。学生们的生活经历若是对所授内容产生共鸣将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在职业类学校中, 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而言普遍不高, 教师们采用做游戏、竞赛、分组、才艺比拼等方式也许比传统的讲授法更能使学生们接受。面对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思考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因材施教, 让学生更好地步入文本去欣赏, 去感悟。总之, 只有在课前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内容进行预设思考, 教师才能成竹在胸, 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三、游刃有余, 从容不迫

灵活地驾驭课堂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语文教师每节课面对的都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个体。在大力倡导平等、民主、和谐、尊重的师生关系的今天, 在努力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今天, 教师是没有办法预料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结果的, 也是没有办法预知在课堂教学互动中会产生怎样的变化的。这就要求每一个老师, 无论在面临什么样的新问题时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并了解学生, 运用我们的教学智慧, 冷静面对, 正确引导, 巧妙处理,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们不同的阅历和个性, 对课文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经常提醒自己, 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观点,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的理解, 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因为我深信“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苏霍姆林斯基语) 。当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到师长的肯定时, 他们就会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 从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这将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僵死模式。

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由浅入深式的缓缓行进, 带领学生进入文本,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领他们主动地进入到文本情景中去品位、去感受。教师通过逐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探究答案, 并达到学习目的。下面我以经典篇目《项链》的教学为例来谈一谈。

正式授课前, 我先让学生做好预习。上课开始后让几名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 比一比谁知道得多, 记得准确。接着我提出较易的问题: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然后提出深层次的问题:玛蒂尔德是个怎样的人?小说的高潮在哪里?文中的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你怎样看待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的局限性体现在哪里?由浅入深地逐一提出问题, 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 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在导学过程中,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因势利导,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 教师进行巧妙的点拨, 从而营造民主的课堂。

四、温故而知新, 巩固于课后

语文学习必须掌握知识, 语文教师要准确而科学地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课后时间。

教师依据教材上的练习题及其他相关的资料, 设计精当的作业, 这是为巩固知识而做的努力。写作类的习题有两种巩固模式, 一种是片段练笔, 另一种是根据所学的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命题写作练习。从文本出发,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鼓励学生多读书,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 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下面以经典小说《项链》为例来谈一谈作业的设置。学习完本文后, 我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第一, 查找阅读莫泊桑的作品, 课下去图书馆或者上网寻找相关的作品, 对莫泊桑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第二, 布置一篇命题日记:“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展开丰富的想象, 进行续写, 尤其要注意人物心理描写。

五、教育育人, 育人在前, 教书在后

重视塑造学生价值观是上好语文课的内在要求。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 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灿烂的中华文明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曾经诞生那样多伟大的先哲, 孔子、孟子、荀子、屈原、司马迁、曹雪芹……在《论语》里, 我给学生们讲什么是“安贫乐道”;在《劝学》里, 我给学生们讲什么是“学不可以已”;在《送东阳马生序》里, 我给学生们讲什么是刻苦学习……今时今日、此地此刻, 教授知识似乎已抵不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得更重要了。这些熠熠生辉的灵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 将永远照亮人类的精神家园。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 鼓舞。”

语文教师们, 我们所做的是多么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当我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文本中去研读, 去探索, 去发现, 去把这种收获和体会延伸拓展在学生们身上时, 是多么令人惬意。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一个能够张扬个性、交流情感, 充满智慧与灵性、充满活力与艺术的场所, 是动态的、双方的、发展的过程。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真、善、美的健康人格, 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 又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

特级教师王菘舟曾感慨:一堂好的语文课, 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 课在人中, 这是第一种境界;人如其课, 课如其人, 这是第二种境界;人即是课, 课即是人, 这是第三种境界。境界越高, 课的痕迹越淡, 终至无痕。看来, 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无课, 也就是感觉不到自己在上课。在课堂中, 师生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也许在上课, 也许当时的课堂就是真实的生活, 忘了时空, 忘了身份, 课即是人, 是现实……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想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将是我们毕生的伟大事业, 它需要吾辈上下求索, 不断前行。

如何上好语文课 篇2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

文 张海周

摘 要:对于一名致力于语文教育工作事业的老师来说,上好语文课是他们终身的追求。而想要上好语文课,首先就要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能够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探索、研究、前进、提高和完善,能够形成具有自我独特教学个性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课堂上独领风骚。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氛围;艺术;活动

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认为要想上好初中语文课,就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良好的素质修养是前提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既包括了教师渊博的学识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还包括了他们高尚的道德和艺术修养。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和身份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简单知识传授者,成为给学生指点迷津的引路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感染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他们的语文课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课堂的教学效率。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七尺的讲台也不是说站就能站上去,也不是说站就能站好的。

二、课堂和谐民主的氛围是关键

民主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得他们在愉悦和满足的同时接受知识,活跃思维,陶冶性情。例如,在九年级上册教授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就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能够更直观的感受、了解和把握所扮演角色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此同时再追加几个小问题:“你现在作为课文的主人公,怎么理解爸爸妈妈的行为态度呢?”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还发挥了主导作用,重点突出。

三、教学巧妙的应用艺术是手段

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而是需要教师在课下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和积累,对教学过程的`巧妙设计和组织,在课上对教学情况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对教学时机的准确把握和巧妙引导,只有这样,教学才会像是吸铁石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引向教学深处,激起思维的层层涟漪,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学生的兴趣。

四、活动课的丰富开展是根本

“生活即教育”,丰富的课外活动课是学生体验生活、创造生活的最佳机会。生活是语文的不竭动力,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只有将语文和生活融合,才能让语文焕发生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课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86-01

我们教育的改革就是为了还学生以自主、时间、主动。改革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大家都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提高,我们的争鸣才更有价值。下面我就本学科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工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1 了解语文课的性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贡献这个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社会交际的言语必然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这个语文的新性质给语文学科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

2 语文课的任务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3 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性的策略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 高效课堂实施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篇4

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 引领学生学好语文课程, 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那么,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呢? 我从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知识产生于情境, 最终又会运用到情境中。特别对于目前还处于知识经验存在一定程度欠缺、掌握理性知识的能 力还不太强、多数凭直觉和情境获取知识层次的小学生来说, 利用情境进行教学就显得意义非同寻常。通常情境创设, 给小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性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激发他们的求知探索欲望, 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情境教学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产物, 而是教师主动设计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 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借由事先创设好的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 凭借自己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 在极大程度上感染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 激发他们学好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陶冶情感, 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 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对什么都好奇, 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叛逆心理相对较强。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把价值观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这需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与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有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沉浸”其中, 接受正确价值观教育, 感受美好的情感陶冶。

总之,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运用情感教育学生, 与学生民主平等地交流思想、探讨问题, 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 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 把正确的价值取向渗透到孩子们的心中, 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贴近生活, 引领学生学习语文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 语言文章是彼时彼地生活在作者头脑里的反映。学习语文离不开生活, 对生活语言积累相对较少、实践知识不多的小学生来说, 光靠课本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文章中反映的生活, 知道作者的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 领略作者表露的感情, 感受真、善、美的熏陶。所有这些都要有一定的现实生活、社会知识为铺垫, 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 强化他们的体验, 增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正因为如此, 教师要多带领和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 观察周围的一切, 培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让他们从小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 语文离不开生活。久而久之, 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他们学习语文、用好语文的丰富资源。

四、走下讲台, 充当学生

实践证明, 师生关系越融洽, 教学效果越好,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相互心灵交流的过程。根据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本身的特点, 我们应当思考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 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学相长”, 教师也可以走下讲台, 让学生充当老师, 老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引导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比如在生字教学中, 鼓励学生上台识字, 带领学生一起学习, 不但课堂气氛活跃, 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成功感, 体验到快乐, 在学习中无形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让他们认识到:只要努力, 自己也可以当小老师, 从而增强对自身的自信与认可。

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当然,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 我们要不断总结探索最合适的方法, 并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朱玉香.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J].青少年日记 (教育教学研究) , 2013, 08:24.

[2]刘铭.新课程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J].学生之友 (小学版) (下) , 2011, 04:31.

[3]冯晓丽.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9, 07:181.

浅谈如何上好语文课 篇5

赵鑫

时光流逝,岁月流转,转眼间本学期已过大半,期中考试我班语文成绩优异,我即意外又感到欣慰;意外的是成绩名列前茅,欣慰的是自己的一番付出,终有收获;此次考试总结自己,颇多感悟。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先从教师本身做起。先通过言传身教展现个人魅力,让学生喜欢老师、敬佩老师。为此开学前几天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试着做朋友,再聊对语文,对老师的看法,真正意义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下一起交流,关系融洽;课堂一齐学习,做到共同进步,无拘无束。再者潜移默化,参透语文学科重要性,让学生理性认识到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总之,尽一切可能,从主观上客观上两方面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严格要求,布置作业,留适当时间后,必仔细检查,表扬批评相结合。课堂教学中尽量营造愉快的氛围,但绝不完全放任,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每分钟有事做,有题练,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

三、培养自学习惯,自学是一种习惯,学会自学,终身受益,特别是语文,每节课都要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安排下一节的任务,比如,下一节课的字词、作者简介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指导方法,加强监督,完成任务,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篇6

一、备课重实际,预习是关键

1.对教者来说要备好课

备课要针对教学目标掌握好轻重,还要针对学生实际抓好重难点,多找资料,做到胸有成竹,一堂语文课成功的第一步就在于备课是否充分。

2.对学生来说预习是关键

如果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起课来犹如听天书。因此,指导学生预习好课文也是上好一堂语文课重要的一关。预习前要指出预习的方法,预习应达到的要求,使学生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

二、上课重精讲,落实是成功

“把时间还给学生吧”这是21世纪教育战线上的一个呼声。因此,教师上课就应精讲,长话短说、干净利落,讲到点子上,那种唠唠叨叨,一讲到底的做法早已不受学生欢迎。老师要从宏观和微观上对学生进行调控,自己上课学生是否欢迎,从学生表情可知,从个别提问可以知道,如果达不到要求,需临时补救措施。

说到精讲,就涉及老师水平问题,也就是备课的熟练程度问题,如果备课充分,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精讲难道还成问题吗?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精讲实际上是引导的过程,是指明道路的过程。方向走对了,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便轻而易举了。

三、作业重理解,记忆是补充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成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并不是不要负担。我认为,语文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即理解能力。语文作业往往答案各式各样,只要中心意思没有答错都认为是对的,那种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后让学生去背、去记,往往需要花很多时间也未必理解。因此,语文作业应重在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中心意思就算完全掌握,是不是理解了什么都不用去记呢?对语文学科来说,背诵是必不可少的,背哪些内容呢?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文,背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段落,从而积累写作语言,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是不是死记硬背呢?不是。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只有这样才会记得深、记得牢。

因此,语文作业应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理解透彻,背下该背的和自己感兴趣的。对有些难理解的句子,教师要换个说法,甚至可以用方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复习重巩固,扩展是升华

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语文知识重在当堂理解、当堂巩固。学生在理解本节课内容及作业后,就要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复习巩固应落到实处,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自己在这堂课上学到的知识点,一方面训练了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复习巩固了当堂所学的内容。

对能力有限的学生,把这个作业放到课后完成,让他到课后补充。对能力过大而“吃不饱”的学生,让他课后进一步加以扩展、补充,使学习成为下无底线,上不封顶,甚至可以介绍有关的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一堂语文课从备课到下课,注重的不外乎就是精讲、

精练、理解、落实。

浅谈如何上好语文课 篇7

一、教师自身要有渊博的知识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必须具备很多知识, 尤其是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教学用的语文专业知识, 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向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 读专业书刊, 订阅一些语文专业杂志, 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 使自己的学识更加渊博, 这样一旦有教学需要即可信手拈来, 让知识服务于教学。

二、认真备课

每次上课前, 对于所要讲授的内容都要熟稔于胸, 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反复诵读所要教学的知识或文章, 仔细揣摩, 全面地、多方位了解知识点, 结合编者的选编意图, 提炼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除去充分准备所要教学的内容之外, 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语文的课程资源丰富而多样, 广泛而富于变化。语文教师要能够积极主动并有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学会把各种资源充分利用于语文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平时要善于开发, 善于积累, 在必要时为我所用, 为语文课所用。

四、善于写作和善于指导学生写作

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更是检验学生学习语文效果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有感而发, 进行写作, 在写作中进一步充实、丰富和巩固基础知识。因此, 教师自己必须善于写作, 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如何上好第一堂语文课 篇8

1. 第一堂课前, 教师要适当修饰一下自己, 一定要使自己显得

干净利落、精神焕发, 衣着稍显时尚、阳光, 努力在年龄上缩小与学生的距离, 千万不要以邋遢、不修边幅的形象示人。

2. 第一堂课要精心备课, 精选要讲的内容并烂熟于心, 所举事

例涉及面要广, 最好能举一些跨学科的例子, 有雅有俗, 但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讲课时显得信手拈来, 挥洒自如, 让学生觉得教师知识渊博、满腹经纶。

3. 作为语文教师第一次亮相, 语言的表达一定要准确、生动、

精练、幽默、诙谐、亲切, 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抑扬顿挫、胸有成竹, 具有难以抵挡的感染力与亲和力, 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二、上好第一堂语文课的基本内容

1. 做自我介绍。

2. 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3. 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4. 学好语文的基本要求。

三、明确学习要求, 传授学习方法

做好了前面两步, 我想, 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怎样才能学好语文了吧。好, 抓住时机, 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 让学生明确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做什么?该如何配合你的教学活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也一样, 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后的教与学就会轻松许多了。所以, 把你积累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力权交到他们手里, 让他们做知识的主人。最后, 别忘了布置作业:“你在新学年有什么新设想?你学习语文的弱点在哪里?什么原因?想怎么解决?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结合你的情况, 选择其中一两个问题谈谈。”而教师一定要及时阅读, 且在阅读后一定要有回复, 这样, 既促进师生交流, 同时进一步摸底, 以便在今后教学中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以上是我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恳请各位专家评委给予批评和指导。

摘要:当新学期开始, 不少教师迎来了又一批初一新生, 或者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 学生还不熟悉教师, 对新任教师有一种神秘感, 师生初次相识的第一堂课该怎么上, 教师给学生留下一个怎样的印象非常关键。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第一堂课的重要性, 一见面就争分夺秒地给学生上课, 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篇9

一、创设好语文学习的情境

新课改以来, 以学定教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学生的语文学习、问题思考、语感培养以及兴趣调动的一系列过程和情境是紧密联系的。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围绕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文章的价值取向来创设适合的情境。课堂情境创设越独特、越新颖、越生动, 学生的学习就会越有兴趣, 学习能力就能得到相应提升和发展。

二、基于问题的现实关注

什么是一堂好的语文课?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我想, 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课堂上积极参与, 具有问题意识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称得上是评判的一个标准。俗话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课堂上, 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 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只有基于问题的现实关注, 才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与作者产生共鸣, 活化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三、精心设计课堂生成

大课无形, 生成和预设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如车之两轮, 鸟之两翼。充分的教学预设是课堂生成教学的基础, 只有课堂备课做到精心设计, 才会对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及时捕捉, 处理运用起来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有人说, 教师在预设上多花一分钟, 就可以节约所有学生的一分钟。因此, 精心预设不但能提高课堂实效、尊重学生生命, 而且让学生思维得以发散, 语文能力得到扎实训练。

四、基于内涵的教师个人风采

新课程要求以学为主, 但基于教育的双边关系,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没有一个有内涵的教师引领是很难成就的。教师不但能还学生于课堂, 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语文课的滋养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所以说,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成熟的学科素养、亲和的教态、机智的问答是成就一堂语文课的关键所在, 如果我们能在这个起点上不断思考、改进、践行, 就会打造出充满智慧与灵动的理想课堂。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上好职高语文课 篇10

如何上好职高语文课,首先要明确给职高学生上语文课的目标。职高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接受完两年的学校教育后,直接面临的不是升学,而是就业。所以给职高学生上语文课,语文教师应有不同的定位。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给职高学生上语文课,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 语文课要与专业课相结合,强调实用性

笔者是教幼师班的语文课。幼师班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是去当幼儿园的教师。要当好幼儿园的教师,除了要能跳会唱,多才多艺外,还要求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师在语文课上很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平时上课,教师都会在正式上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朗诵自己喜爱的诗歌、散文以及其他文学作品。在课堂上,我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浓厚了学习兴趣。笔者除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外,也会在早读时亲自督导学生进行普通话的练习,纠正他们的发音、指导他们把握正确的语速,培养他们的语感。练好普通话是做教师的必备基础,幼儿园教师也不例外。能否说好普通话关系到幼师班学生毕业后的前途,所以学生们学得也很起劲。

2.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养。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课文的教学,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调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提高素质、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的目的。教师应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激发起他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教育他们养成助人为乐,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使他们和睦相处,为以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分辨是非,审视生活中美丑,能自觉地抵御邪恶,发扬正气。

3. 传授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在职高生的发展中,语文知识是形成各科技能的基础。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理想、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热爱劳动,善于劳动以及各种文明行为等,没有语文知识是不可想象的。在职高语文学习中,学生应对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做到熟练的掌握,如一定的汉语知识、文体知识、语法常识、文化常识等,为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备好课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一环

1. 教师如何备好课,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知道自己的学生心里在想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厌恶,知道学生的语文水平,智力情况,这样就能处于主动,每一步的教学就有了依据。了解学生是备课的第一步,不了解学生,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

2.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备课

教师一定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备课,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让学生有所收获,难度要合适,太难学生会失去兴趣,太简单学生又不屑一顾。要多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能力。

3. 备课既要备得详细周密,又要突出重点

备得详细,教师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课堂上出现的不同情况,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案应对。在备课时只有备好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开展深入地讨论。那种蜻蜓点水式的什么问题都提到,什显然是失败的。

三、课堂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上语文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灵活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如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有画面、文字、音乐,学生能接收到多种感官的刺激,听起课来也更轻松、更明白易懂,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比较浓厚。笔者曾经在多媒体上演示了李煜的一首词《虞美人》,雅致的背景图片配上《虞美人》的唱词,引起了学生的新鲜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地提高了。又如上幼师班的课时,也可以发挥幼师班能跳会唱的特长。选一篇较有故事性的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下,上课时分组到讲台上来用歌唱和舞蹈的形式来叙述故事。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不但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上语文课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水平差异、个性差异和兴趣差异。有些学生本身比较喜欢上语文课、有些学生上课喜欢发言、有些喜欢朗读、有些喜欢阅读、有些喜欢写作等等,教师上课时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上语文课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如何上好第一堂语文课 篇11

关键词:基本功;内秀;语文课

播种、收割;播种、收割。每次播种都是一次新的开始。新学期,新班,师生彼此都充满着新奇:要来的是怎样一位领我们登堂入室的老师呢?要教的又是怎样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呢?

第一堂语文课,大幕拉开的时候,就是播种开始的时候。这一犁铧下去,深浅浓淡,学生明眼可鉴,触须会感,寸心能知。是失望吗?叹息、昏昏欲睡、悬念被揭破后的“不过如此”;是希望吗?讶异、跃跃欲试、迷宫正在穿行的“有趣有型”。是后者,正像微风轻拂过平静的水面,荡起了层层涟漪。犁铧让田地如同被搔痒般地舒服,只要再多加爱抚管理,你还会担心将来不结硕果吗?

那么,如何才能收到这种效果呢?

先问问自己:“我有基本功吗?”

何谓基本功呢?一步跨入教室:会站吗?会说吗?会写吗?

也许有人要掩口葫芦了:这有何难?可是还是设想一下的好:你是猫着腰羞涩忸怩地站(年老者不算)还是双手撑在讲桌边沿上站呢?是习惯性地摇摇摆摆地站,还是仪态端方地站?或许不能“站如松”,但也要竭力挺拔啊!何况肢体也有语言,总不能过于呆板和僵直吧!

“说”呢?台下面静静期待着你的第一声“金口玉言”,说什么?怎么说?确实是个问题!慢声细雨,听者着急;慷慨激昂,又非国难当头。虽不是演讲,但亦要会调动;可能五音不纯,不过吐字需清晰明白。

至于“写”,或许要求就不敢随意适性了。洁洁净净的黑板,写什么?往哪个方位写?怎样写?也是个问题!捏笔,落板,是遒劲?是娟秀?还是蝌蚪、爬虫?学生看在眼里,日后的孕育熏染在瞬息间扎根。你总不能说“我是用惯了电脑不惯于写字”吧?你也不能迁就自己说只要读好说好写的能辨认就行了吧?

上面说了基本功的重要性,下面再说说内秀的展示。

你站有仪态,说有中气,写得潇洒,这些仅是你身为国语师傅的基本要求,而更重要的则是内秀的展示。内秀如何展示呢?

问问自己:墨水多吗?有格调吗?境界是什么?

或许有人要说了:我走过的桥比学生行的路还多,再说了,我大学四年,工作数度春秋,见多识广,还能说没有墨水嗎?人格也不坏,十分想把书教好,怎么还要拷问境界呢?话是没错,有些存疑也是应当的。可是再过十多年或者更长时间,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那时可就境界毕现了。所以还是问问自己的好。

那好,就先说说墨水吧。

墨水者,知识也。人皆懂得。评论人时,总会听到:“某某肚里有墨水!”“某某没有几滴墨水!”这知识化成的墨水多寡浓淡,你自己也许不善于张扬炫耀,而学生一听,自会掂量感应,以之当做新闻到处播放;你的教学效果或许短期内不显山露水,但到一定时候,必能让人爱憎由心。

那么,学生喜欢有怎样墨水的语文老师呢?是教案背得滚瓜烂熟吗?是问题一个又一个解题一套又一套吗?是幻灯课件炫美夺目吗?我想,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而真正有趣味的语文老师不只是专业知识足够用,教学环节不逾矩,这第一节语文课你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广阔的“美”了没有?充分调动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了没有?

怎么做,练达者自有机心。

比如说,由“语文”二字触机,谈造字法,“发声为语,成画为纹”。最好用许慎《说文解字》的篆隶板演,探求汉字音、形、义的特点;或者以春节贴对联为内容,借《笠翁对韵》指引学生对句游戏;或以四时八节融《易经》智慧,由学生感受炎黄祖先天文地理历算的神奇精密;或以翘首窗外,引领学生到室外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汲养自然营养熏陶、人文情怀……文史哲包融,天地人贯通,立足课堂,放眼室外。如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滔滔“墨水”虽非甘霖,亦似雨露播撒在一寸寸求知若渴的心田,激起层层涟漪,再假以时日,你还怕这些心田不长出绿苗香满四野吗?

只是,以上“墨水”,你有吗?

至于语文教师的“格调”,便是教师自身所具备的涵养、气质、风格。言有准,行有格,教有法。一举手一投足皆要儒雅而不粗俗,自然而不做作,真诚而不伪装。如同鸟在枝头轻吟,月自东山渐润。其实,这种“人师”能耐就是做人的端方,语文教师先要自己是饱受经典熏染身正品高之人,如此才能根深枝茂,若仅有学而无品行“格调”,纵育苗也旁逸斜出了!

“境界”即理想、目标。志高者境必大、远;志狭者境必小、近。圣人本未欲成“圣人”,而所求高远,所作有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终如磁场般吸引众人捧扬成大境界;语文老师要代“圣人”言,就必定要效仿前人,作有格调之人,方可令诸生受益,影响深远,不言境界而境界自成了!穷其钻研历程,终其积淀一生,或可愈老而弥香,成果卓著,桃李满园,让师生敬爱,社会认可,自心安慰,其境界能说不大吗?

第一节语文课,是一见倾心,相看两不厌呢?还是意兴索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呢?是“倾心”,因爱慕而成情,田野一派生机勃勃;是“索然”,被动地亦步亦趋,甚至于还得用鞭子驱动,田地里杂草纷纷,谈何乐趣境界啊!

第一节语文课,岂不大哉!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东高级中学)

新形势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篇12

一、 理念先行, 积累于平时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信生教授说:“深刻的教育思考, 先进的教育理念, 开放的育人视野, 成功的实践经验是课改成功的基石, 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也有人说:“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可以看出这只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尤其是语文教师, 应该是一个“杂” 家, 不但要有专业知识, 还要有教育学、 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而且还要博采众家之长, 在音乐、 书法、 演讲、 管理等方面有一技之长。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多读书、 读好书、 多学习、 学好技; 要向当代优秀的语文名家如钱梦龙、魏书生、 李镇西、 李海林等取经; 平时还要订阅专业书刊、 文学杂志如 《语文报》《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中小学语文教学参考》 等, 一边了解语文教学前沿的一些最新动态, 一边还要大量涉猎非专业的一些书籍、 世界名著等。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一本好书, 能成为你心灵的灯塔, 人生的伙伴, 能改变你的劣性乃至左右你的命运。” 读好书既是更新思维的载体, 也是充实自己、 挑战自我、 超越自我的需要。 一位知识渊博、 于诙于谐、 风趣幽默的语文教师, 学生要不喜欢才难, 正可谓“亲其师, 信其道”; 墨子曾说:“人性如素丝, 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荀子也说“人之性恶”, 主张“化性起伪” ; 《说文解字》 又说:“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 可见, 古人对教育的习染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对施教者的教育理念也有更高的层次要求。

二、 功在课前, 站在学生的角度预设问题

兵法云:“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每次上课之前, 都要对所要学的内容了然于胸, 不想失败就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课前教师对所学文章, 应仔细揣摩, 查阅资料, 结合学情, 编者意图, 提炼导学目标, 而非学习目标。 笔者曾听过一节 《将心比心》 语文公开课, 至今如鲠在喉, 课后和教师交流, 笔者建议适时渗透德育教育, 尤其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吐露真情实感, 从而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写有血有肉的文章。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专家精选的美文, 没有比这更好的范文了, 可惜教师课前没有充分预设, 就课讲课, 将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语文课是一门语言课, 其功用重在交际, 其形式无非听说读写训练。 大语文观提倡教师从课堂外挖掘素材, 如每天观看央视《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感动中华》 等优秀节目, 关心天下大事, 听央视节目的精彩评论; 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 锻炼口才, 培养胆识。 教师若能站在学生的立场, 考虑他们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对提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 如课堂活动是做游戏、 分组竞赛、 小组合作、独立展示, 还是教师点拨, 每一个环节要留多长时间, 由几个人完成等, 都能做到提前预设,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学生带着兴趣走进书本, 感悟生活, 陶冶情操, 这才是一节纯粹的语文课。

三、 魅力课堂, 把时间还给学生

上一篇:辅助元素下一篇: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