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税务管理

2024-12-01

企业的税务管理(精选12篇)

企业的税务管理 篇1

摘要: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税收法规对企业的约束最强、最经常,因此企业税务管理应该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从加强企业税务管理,降低税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出发。着重指出企业涉税的主要领域,进一步阐述加强税务管理降低税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税务管理,低税务风险,企业

一、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意义

1、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降低税收成本。企业的税收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税收实体成本,主要是指企业依法应缴纳的各项税金;二是税收处罚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因纳税不当而征收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

2、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和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偷、逃税现象越来越少。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过程,实际就是税法的学习和运用过程,有助于提高纳税意识。

3.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如目前国家鼓励使用国产设备,允许在技术项目上采购国产设备价款的40%抵免新增企业所得税;企业在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上应最大程度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分析企业主要涉税领域

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守国家税法、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筹划,实现税负最低。可见,税收筹划是一项系统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阶段和各环节。

税收筹划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特别是企业集团,经营范围很广,涉及地域多,如果产品本身属于应税消费品的,不仅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范围,还属于消费税的应税范围,这就增加了税务管理的复杂性。因此,笔者认为税务管理应从公司主要涉税领域来考虑:

(一)增值税方面

1、销售给关联企业的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应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作价,并以此价格计算收入和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如果价格(不合理的低)不公允,账面收入和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基数就低,应补缴增值税。

2、如果存在将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原料(或商品)退还给销货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应冲减退还当期的进项税额,否则造成当期少缴增值税,产生税务风险。

3、将产品作为福利分给本企业职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如果未记收入,未按照规定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也会造成少缴增值税。

4、取得的随同产品销售收取的逾期包装物押金扣款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应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

5、存在转供其他单位自来水、热气、电力等收入,本公司福利部门耗用电力、煤炭等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应计提增值税及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

(二)消费税方面

如果产品属于应税消费品,在增值税环节,同时考虑到消费税。存在视同销售的情况,就要考虑消费税的缴纳问题.如产品福利分配给本企业职工,实现收入,应按照规定计提消费税。

(三)企业所得税方面

1、“营业外支出”账户,列支报废包装物等损失,应按照规定报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在税前申报扣除,否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营业外支出”账户,列支行政罚款支出,不得在税前申报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所以要加强管理,减少行政罚款支出的发生。

3、“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账户,应杜绝或减少白条列支费用,为其他单位列支各种费用,否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加强“预提费用”账户管理,年末不留余额,否则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预提费用或准备金在计算所得税时应如何列支问题的通知》([84]财税外字6号)的规定,申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6、加强以物抵债的业务管理,按准则规定核算纳税,否则按调增调减相抵后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几方面都是企业税务管理应加强的业务领域。

三、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税务风险是指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比如企业被税务机关检查,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或是引发补税、罚款的责任,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税务风险控制的目的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不承担本不应承担的税收负担,缴纳合理税负;第二层次是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纳税筹划,降低税负。

税务风险不可回避,但可以控制,可以采取有效的税务管理措施,降低税务风险:

1、建立必要的财税政策信息收集和学习制度。企业在加强税务管理中,建立这样的制度,保证相关人员掌握和跟踪财政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特别是本行业及本地区的税收规定,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

2、设置税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企业内部应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可设在财务部),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好、用足,并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3、做好事先预测和协调工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多种多样,经营活动不同,纳税人和征税对象不同,适用的税收和税收政策也不同,必须在实际纳税业务发生之前,与涉及到经营活动的各个部门协调好,对主要涉税领域及各项活动进行合理安排,适用税法允许的最优纳税方案。如果企业在经济活动发生后,才考虑减轻税负,就很容易出现偷、逃税行为,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4、建立公司纳税自查制度。防止忽略地方特殊纳税规定;检查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公司是否按照税法要求完善了各项制度,防止影响一般纳税人资格或年度检查等风险;自查纳税申报,通过公司账证报表与纳税申报表的对照,检查是否足额如期申报税款;检查账簿报表勾稽关系,检查公司明细科目、账表勾稽关系检查,了解是否存在税务计算错误和明显不合会计核算原理和常理的异常情况;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分析,对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指标进行指标间比较、与本地区同行业比较,检查有无异常以及异常的原因,并进行相应调整或研究合理解释。

5、利用中介机构,争取税务部门帮助。社会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可以聘请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税务代理或咨询,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同时,要与税务部门协调好关系,争取得到税务部门在税法执行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充分运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税收义务产生的过程来考虑企业的税务管理,针对企业主要涉税领域,加强税务管理,采取适当措施,降低税务风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企业的税务管理 篇2

企业税务管理中税务师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转型及政府全面依法治国的法制化进程,企业的并购、重组、上市等行为越来越多,企业的税务管理为了遵从政策导向势必发生相应改变。

政府部门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法制化转型,全面依法治国的新举措将会越来越完善,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大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相应的税务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规范化、专业化、法制化,税务师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将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发挥越来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从税务师的业务范围及大型企业税务管理中对税务服务的需求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充分发挥税务师作用的对策思考。

一、税务师的职业定位与业务水平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90号】,

税务师应具备财会、税收专业理论与方法,能独立解决涉税服务业务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是面向社会提供涉税专业服务的专业人员,税务师应具备较高的财务与会计知识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知识。

由于税务师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和相关法务部门人员相互协作、密切配合,要求税务师的职业定位不仅税收专业技能应用,更是社会(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及个人)的税收治理参与者、税法实施监督者和税收法治推动者。

二、企业税务管理中的税务政策需求

(一)企业内部需求

相对于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一般采取多元化发展,业务范围涉及多个不同行业。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号召,实施“走出去”战略,跨国大型企业数量逐步增加,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模式不再单一,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为适应国家职能机关的管理需要,

大型企业都有单独的税务管理组织如税收管理部,税收管理部与企业的财务部门、法务部门紧密联系、密切协作是企业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

企业的设立、改制、重组、上市、资本运作业务均涉及复杂的管理知识和许多政府部门的政策,业务繁杂且耗时较长,各个部门的政策环环相扣,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既成损失。

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如果在上述业务的决策阶段及时收集并熟练运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对接,就会为企业合理规避税收法律风险保驾护航。

伴随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转变,大型企业日常税务管理难度也在增大,各种税收核算的前期规划也要适应政策的需要,如“营改增”政策的前期业务流程规划,

企业从事符合节能节水、环境保护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的准备工作、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应具备的前提条件等方面,都需要企业的税务管理部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为达到政策要求的条件,还要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方式或业务流程。

不同行业的企业对税务管理侧重各有不同,譬如钢铁行业,受近几年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环境保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运用较频繁,但对房地产行业来说,“营改增”政策及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政策则更重要。

近年来,大型企业的税收管理部门的很多管理人员积极学习税务师的各项知识并通过考试取得国家认证的职业资格,证明企业对税务师的知识需求日益迫切,也是企业为了规避税收法律风险,依法经营的需要。

(二)企业外部需求

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承担着依法组织财政收入、调控经济的职能,各级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依法监管的同时,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业务、新问题,难免出现法律规定空白或税务机关与企业对相关法律理解不一致的情况,

客观上还存在管理机关与被管理者地位不对等的现状,税务师作为涉税专业服务的评价人员,运用税务相关法律有理有据地进行专业判断,维护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落实纳税人的税收监督权、陈述与申辩权、税收法律救济权等项权利,通过促进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发现切合实际的商业和经营现状,征收最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款,这一工作的正确处理,

是税务师赢得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信赖的前提,是税务师社会价值、社会地位的直接体现。

三、发挥税务师更重要作用的对策思考

截至底,全国税务师从业人员105800人,比上年增加3.9%,其中具有税务师职业资格的人员为40776人,比上年增加5.62%,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律师专业服务资格的从业人员8133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69%,从上述数据看到,

税务师人员总量尚不足,且增长较缓慢,这与近两年国家简政放权改革和宏观经济不景气有关,也与税务师工作机构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有关。

1.加快立法,确立和提高税务师的法律地位在国外,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涉税服务法律法规,为完善管理,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尽早出台具有普遍指导性的行业法律,明确税务师及其工作机构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促进行业的制度化发展打好基础。

2.健全政府部门采购机制涉税服务的市场化进程与税务机关的依法行政具有密切关系,税务部门依法购买涉税专业服务,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涉税服务的市场化发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完善税收司法救助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税务师及其工作机构是司法救助制度的主体,法律援助制度亦需健全和完善。

完善税务师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惩戒制度为发挥税务师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起到重要作用。

4.加强税务师自身修养,提升业务水平随着国家法律政策的逐步健全,全面依法治国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为了更加主动灵活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高层次复合型税务师、营销型税务师将大幅增加,税务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机制将更顺畅,税务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将会空前提高,大批具有注册会计师、法律职业资格的其他人员也会积极加入到税务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当中,税务师的社会贡献度也将会大幅提高。

康德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法则”。

对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的思考 篇3

一、某市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主要做法

1.成立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中枢

大企业经营范围广泛,涉税事项复杂,对税收管理与服务的要求高。某市通过遴选的方式,在全市国税系统选调12名人员,组建市风险监控中心,负责任务的整合、分发,起到风险管理中枢的作用。成立情报管理、风险分析识别和风险应对管理三个紧密型团队,明确各团队的岗位职责,在县局把情报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管理由征管科扎口管理。

2.成立专业化风险应对分局,构建大企业风险应对系统

大企业作为重点税源户的典型部分,其税务风险天然地与其他重点税源户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某市设立风险应对实施分局,专门负责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下发的典型户应对、行业解剖性应对和重大风险应对,形成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和行业性应对指南,并承担重点税源户的应对实施管理。在县局通过职责调整,组建2个专业化应对分局,分别负责重点税源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风险应对;在市区分局组建3-4个税源专业化应对科,以此形成网状结构系统,全方位锁定大企业税务风险。

3.成立重点税源管理机构,扁平化实施大企业风险管理

在属地管理模式下,总局、省局、市局、县(分)局均对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业务边界不清,效率低下且很容易影响纳税人的遵从度。某市国税局由国际税收管理处上收原先分散于各地管理的大企业风险管理事项,承担全市列名所有大企业的税收服务、风险分析与识别、评定审计和反避税为主的风险应对实施职责。市局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处和省局大国处对口,对下级风险应对分局具有指导职能。明确各级大企业管理机构业务边界后,市局直接实施管理的大企业占全市税源总量60%以上。

二、大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5年来某市对大企业风险管理的探索过程来看,笔者认为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1.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对大企业管理的基础薄弱

某市国税系统目前有在职干部1015人,比1994年仅增加169人,而管辖的纳税人有近70000户,比1994年增加53400户,特别是“营改增”实施以来纳税人增加7694户,大企业的户数也是连年增加,采取以往“人盯户”“以票管税”的方法越来越管不了,大企业的隐藏在巨大业务量下的细微风险很难被及时发现。

2.大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日趋提高

大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大,业务复杂,资产重组、股权投资活动频繁,产业结构呈现多层级、跨行业等特点,基层干部风险管理能力与这些大企业财务人员及其税务中介机构的财务水平差距很大,也就很难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弱对强”越来越不好管。

3.税企双方层级管理及信息不对称

对于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地区经营集团企业、股份公司、跨国税源等,不同层级的税务机关在大企业管理过程中很难取得全面的信息和类比分析数据,尤其是在对大企业分支机构实施税源管理时,基层主管税务机关普遍存在“管得着看不见、看得见管不着”现象。

三、进一步优化大企业税务管理的思考

目前,税务机关对于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力推进以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等为主要内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强化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前进方向,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转换工作重点,建立平等互信合作的新型税企关系

将过去事后的监督检查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向预防和及时发现事前事中风险延伸,做到最大力度地预防风险发生,最快速地发现潜在的遵从风险,最大限度地以共赢方式解决已出现的税务风险。大企业一般内控较强、财务核算健全,纳税遵从能力较高,税务机关应依据大企业的上述特点,促进其主动提升纳税遵从度,以求从一定程度上走出税务管理人员“人少事多”的管理困境。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纵向推进内部职能调整

坚持以解决大企业复杂问题为突破口,提升大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区别于中小企业的显著特点是涉税问题的复杂性,集中体现在大企业跨国交易、税收筹划和内部交易等方面,因此建议压缩管理层级、上升管理重心、优化职能配置,合理划分大企业风险管理职能,进一步实现大企业管理的扁平化。成立针对大企业复杂问题管理的专业化应对团队,上收管理下级重点纳税人的重大复杂涉税事项。同时分级组建大企业风险管理团队,专门负责大企业的风险应对,以及时有效地预防、化解大企业税务风险。

3.以信息化管税为依托,提升大企业风险管理和纳税服务的信息化程度

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大企业风险分析识别系统,以此为平台,整合大企业的各类涉税事项,同时,强化国地税、工商等部门的联网和信息交换,通过第三方数据的信息共享机制,定期采集用水、用电、进出口等第三方情报信息,作为参考信息与大企业的涉税风险信息配合使用,各级税务机关均可在权限范围内调阅查询,切实提高大企业基础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率,为风险防控奠定数据基础,从而实现对大企业规范性、系统性管理。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篇4

目前许多企业缺乏系统的控制税务风险的机制, 应对税务风险的方式基本上是被动的。许多企业仍是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出现的税务风险。作为新生事物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 目前还没有被所有税务人员接受认可, 税企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 部分税务机关思路仍徘徊在事后管理的层面, 部分税务机关与管理人员居高临下的管理角度, 以及事后的管理检查为主的管理理念一时难以转变。我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税务风险管理理论成果。税务总局目前依托的“三大系统”实现了风险管理主要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但仍需要通过实践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税制复杂, 要素关联性强形成风险。政策的多变、调整幅度过大给纳税人造成不适应, 使纳税人难于理解消化, 从而造成风险。

税务机关现有条件难以满足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需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需要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而目前税务机关税收信息化还处于建设完善进程中。企业税务工作正面临税务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的挑战。由于目前我国税收人员素质、税收征管条件、税收体制等因素, 使税务机关很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财务核算、工艺流程、政策法规、达到充分了解的程度。

2 针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2.1 加强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一直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 大多数企业不重视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内控系统对于税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企业通过节税管理降低税负是非常必要的, 但节税管理一定要以风险控制为前提, 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整体谋划和统筹安排, 争取涉税零风险, 制定周密慎重的节税筹划方案, 切忌为盲目节税而把企业置于巨大的税务风险之下, 不但不能降低税负, 反而加重税负。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应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走向、产业政策变动、会计制度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密切关注, 收集并整理与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信息、新的税收法规信息等, 对于企业适用的税收政策进行分析研究, 一方面可以预防并减低因税收政策变动导致的税务风险, 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企业错用税收政策而带来的税务风险。企业需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 企业能了解税收政策, 及时得到税收征管部门的提醒, 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 不但有效预防税务风险的发生, 而且在企业不慎发生税务风险时, 可以通过及时主动的沟通, 说明原因和表明主动承担风险的态度, 避免事态恶化, 从而使风险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2.2 实行信息管税须建立和完善综合工作体系

2.2.1 建立和完善综合工作体系就要深刻认识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

一是数据信息采集归类不规范, 采集标准不统一, 应用标准不一致。目前, 综合征管软件中所采集的数据单一、不全面, 仅局限于纳税办证或资格认定过程中所必须提供的初始化信息, 而后继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以及与税收管理需求和与社会关联度高的信息采集不到位、不及时, 甚至难以正常采集, 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是数据信息的分析利用率偏低, 缺乏深度的分析水平。现行的信息化应用软件和相关的信息资源应用对现有数据信息的分析频率偏低、质量不高, 仅就某些或部分数据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性分析比对, 削弱了信息管税的能量。

三是数据信息来源狭窄, 税源监控薄弱。目前, 涉税数据信息仅限于纳税人自行申报或纳税人的表象信息的收集, 对纳税人深层的信息或第三方信息获取力度不大, 条件局限明显。

四是信息管税理念滞后, 氛围欠佳。信息应用仅局限于现行的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和征管软件的机械性使用, 存在着重计算机应用、轻运行效能, 重硬件投入、轻管理使用, 重信息系统应用、轻数据资源系统管理的现象。缺乏信息管税复合型人才。善长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人才缺乏, 税收征管队伍中面向社会阶层科学严谨采集、分析、应用多方涉税数据信息的综合能力偏低, 缺乏信息管税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分析应用能力。

2.2.2 建立和完善综合综合工作体系就要有效完善信息管税措施

一是要建立信息管税的良性互动机制。实施信息管税是一项复杂而多样化的税收管理服务系统工程, 必须大量采集、归类、分析、应用各类涉税信息, 需足够的人力精力, 需广泛的社会合作, 需广大纳税人的积极配合。

二是要构建信息管税的互动体系。建立和优化信息采集互动体系和信息互动分析体系是实现信息管税的基础工程。第一, 信息采集互动体系。多渠道、多类别的信息采集、录入是信息管理的核心。第二, 信息分析互动系统。信息分析, 要立足客观分析、微观分析、行业分析、项目分析、属地分析、市场分析等基本点。

三是要搭建行业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管税应突出行业税收管理的重要地位和行业的特性。具体而言: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风险高危行业应建立社会化信息管理主体平台, 不仅要纳入国税机关的重点管理范畴, 而且要纳入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管理范畴;对小型企业应侧应重视规范财务建设, 纳入查账征管, 注重对其生产经营额度及利润情况信息的采集监控;对个体税收、零散税收应从建立社会化护税协税信息平台出发, 把握“双定税负”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利用, 公平税负、公正税负;对税负率明显偏低的企业, 应注重偏低成因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 着重采集企业的“最低能耗和最低限支付能力”等信息的收集分析应用, 从而, 建立“最低能耗控税”、“最低税负率风险预警”等信息管理措施。

四是要推进信息管税基础建设。要建立信息管税纵横向联动机制。进一步细化部门、岗位工作职责, 突出专业化信息管税岗责体系, 使具体的税收专业与信息管税完全整合衔接。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 建立经济税源、经济社会指标、社会经济交往等信息共享机制, 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机制, 提升信息管税社会化进度。要建立信息管税岗责绩效考核机制。按照信息管税的客观需求,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岗责体系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将“数据信息采集质量、风险信息预警、风险识别应对、行业税负水平、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监控、行业分析报告质量、评估稽查质量”等要素作为信息管税的岗责体系之一, 建立和健全与信息管税相适应的监督、评价、考核机制。同时, 以税收服务为着力点, 切实做好信息采集、索取、归类、分析、应用等各环节的服务工作。

摘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通过对企业税务风险识别、评估、决策的管理方法, 避免或减少企业因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或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形成的税务风险。对企业实行税务风险管理, 能正确引导企业利用自身力量完善自我管理, 实现税务管理重心前移, 促进企业自我遵从。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 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同时, 企业做的越大其经营风险也就越高, 随之而来的税收风险也日益加大, 如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增强控制能力、防范税收风险, 势必会给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 实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关键词:税务风险,税收政策,信息管税

参考文献

[1]朱超华.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分析[J].天津经济报, 2010 (5) :25-29.[1]朱超华.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分析[J].天津经济报, 2010 (5) :25-29.

[2]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 (试行) .国税发[2009]90号.[2]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 (试行) .国税发[2009]90号.

企业的税务管理 篇5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性,企业的交易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存在诸多潜在风险。相应地,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也越来越复杂,使得企业税务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税务问题已成为企业风险的制造者,稍有不慎,企业就会产生涉税纠纷,使企业利润遭受损失,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及相关应对措施,望各企业单位能重视税务管理,积极防范税务风险,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税务风险;税务管理;相关措施

一、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

因税务造成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涉税行为未能正确遵守国家税收法规规定而给企业带来利益损失。在企业经营中税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具体表现为:政府机关检查、稽查时发现企业漏税、逃税等,或是引起补税、罚款等,更有甚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内因造成的税务风险。这部分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原因而造成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纳税意识淡薄,部分企业纳税意识淡薄或者对税务筹划认识不足,认为筹划的目的是少纳税、不纳税,导致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进行非法经营、投资活动,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这类事项活动风险较高。

(2)企业办税人员素质不高,由于企业内部办税人员对国家相关税法法规的认识不明,不能及时依据税法变动做出调整,使得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未能完全按照相关税法的要求操作,引起了企业事实上的偷税、漏税行为,给企业运营带来了隐形风险。

(3)企业税收筹划不当,企业税收筹划是合法的节税筹划活动,是纳税人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以降低税负为目的,对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筹划安排,选择有利于节税的生产经营方案。企业是可以通过合法的税务筹划来进行节税的,但由于部分企业税收筹划计划的不规范,不仅没能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反而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致使企业内部经济混乱,最终加大了企业经营的潜在风险。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经常忽视筹划的机会成本,招致税负抑减效应过度,最终得不偿失。部分企业对筹划目的认识不清,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造成企业持续亏损。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最终只会导致企业整体利益受损,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受阻。

(4)错误运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国家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会依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发展目标,颁布不同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做出调整,依据国家新政策的要求提交相关数据材料,在具备一定条件和资格的条件下,享受国家税收优惠。若企业不能及时调整,故步自封,不能在政策实行时效内正确行使权利,就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例如某企业错将非科研研究直接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薪酬当作科研研究费加计扣除政策的部分,最终被税务机关查处罚款。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国家政策内容,熟知操作程序,以免错误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5)企业兼并、合并和收购活动带来的风险,企业在兼并重组时,往往只重视被兼并方的资产负债情况,而忽略了被兼并方的税务核查。而被兼并方如果存在潜在的税务纠纷或是严重涉税违法事项,那么在兼并结束之后,这些隐患将由兼并企业承担,这会给兼并企业带来极大的税务风险。

(6)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个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必须依靠企业内部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现行国内仍有众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残缺不整,缺少全面系统的税务管理体制,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效益,许多税务风险问题无法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这直接拖慢了企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2.外因造成的税务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潮流来袭,企业的交易行为越来越复杂,所面临的外部风险种类越来越多,潜藏风险愈来愈大。由外因所造成的税务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市场经济变动引起的税务风险,经济全球化从潮流的冲击引起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荡,在不稳定的经济大环境下,国内各种涉税事项多而杂,且变动频繁,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日益上升。

(2)税法体系不完善,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在市场经济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税法体系仍处于完善阶段。因此而出现了税法法律法规变动频繁,若企业不能及时依法变动,则很可能导致企业违规操作、违法涉税现象的出现。税法体系的不完善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税收风险。

(3)税务监督检查机关执法不规范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由于我国税法体系的不完善,税法法规的频繁变动,部分执法机关未能严格遵照国家最新颁布的税法法规办事。且部分税务执法部门之间存在重叠现象,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执法力度不一致等因素,都会增加企业的税收风险。

二、控制税务风险的相关措施

1.增强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税务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不会因人们的主观意识增强而消失,但是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增强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在企业发生税务纠纷是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分散税务风险,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增强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要求企业相关人员做到诚信纳税、熟知我国的税法章程、及时依据税法政策变动作出相应地调整、在企业内部建立完整的会计核算体制,只有企业认真落实税务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完善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相关制度。在日常管理中,企业应注重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包括税务筹划、税务风险分类、应对不同风险的措施、风险控制系统四大类。部分企业还可以借助外部税务中介机构或引进税务专家来帮助解决企业内部的税务问题。总之,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税收筹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管理。

3.合理避税。企业可以加大税收筹划的投入,通过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等方法实现企业合法合理的节税。企业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考究,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计划,减少企业税收压力,通过规范合理的操作,降低企业避税的风险。

4.提高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是决定企业日后发展情况的决定力量,因此提高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来控制税务风险的至关重要的。因为防范税务风险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阶级力量的协调统一、相互配合,企业管理层在进行税务风险预估和做决定时,一定要全面的考虑各种方案的成本代价,谨慎防范各种情形下的风险,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降低税务风险,提高企业收益。

5.创建良好的税企关系。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必须要熟练掌握税务机关的工作流程,在日常交往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树立良好的纳税人形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遇到意外事件时,争取到相关机关的信任,为解决问题争取时间。企业只有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在某些弹性较大的税收政策中享受更大的税收优惠。企业制定的税收筹划计划必须得到税务机关的批准才得以实施,因此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是防范税务风险必要手段,但在日常经营时,企业经常忽略这一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要明确企业税务风险来源,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正确控制税务风险,从而缓解企业税收压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变化蓬勃发展。笔者建议,企业要重视税务风险防范,树立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并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控制税务风险。当前,随着国家税务机关稽查力度不断加强,以及国家xx对反腐事件打击力度的加大,企业更需要谨慎守法,依法缴税,避免偷税漏税事件给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虎段学仲张佰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识别、评估与控制》(9).

企业的税务管理 篇6

【关键词】大企业;税务风险;措施

企业的税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的涉税行为而产生的风险,近年大企业的税务案件频频出现,因此政府也加强了对企业的税收检查,发现很多的大企业在税务管理上都存在漏洞,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对社会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本文进行如下分析探讨。

一、当前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大企业经营规模大,管理体系复杂,企业的管理层更加注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业务开展,管理中也集中在如何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上,企业领导层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一般都缺乏管理的意识,他们对于涉税内容也往往交给下属部门办理。由于领导层的不重视,财务部门在处理涉税事务时认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财务核算与纳税申报即可,只要不存在虚假账就不会引起税务风险,因此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对税务管理意识较为薄弱。这种观念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2.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经过调查发现多数大企业都设置了有关税务的部门或者专职岗位,但从执行方面来看,这些部门或岗位一般只包括纳税申报、缴纳税款以及与国家税务部门进行其他税务的沟通。税务部门不包含对税务风险的管理,对企业的經营活动与税务风险也没有相应的分析掌控机制,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也存在着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大企业的防范税务风险能力。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与税务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的税务风险管理应当包括风险防范、预警机制的建立。

3.税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衔接沟通不畅

税务风险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企业的经营信息来预测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并进行有效的防范的措施,但是大多数的大企业其税务部门都存在着信息不畅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税务部门或岗位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衔接沟通不畅。在大企业中部门众多,分工细化是十分常见的,各部门的财务核算都与税务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税务部门对企业各部门的运行情况并不了解,掌握的信息也不充分,难以从企业各部门经营中获得有关的信息就无法提高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能力。

二、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强化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首先要在意识上进行强化,只有企业的领导管理层重视税务风险管理,才能自上而下更好的执行税务风险管理。由于企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一旦发生税务风险就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有必要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更有必要将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企业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中都融入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只有全面的重视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才能有效的防范风险。

2.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水平

现代企业的管理强调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也当如此。在大企业的制度建立中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贯彻落实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和保障,此外还要单独建立起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也是国家税务机关进行对企业的风险评价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同时税务部门也为企业建立这一体系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大企业可以据此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建立起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为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做出努力。

3.加强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通过税务部门或岗位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够帮助税务部门获得全面的涉税事务信息,在充分的信息中也能够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水平。现代企业各部门之间在信息共享方面可以依托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当前各大企业都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关键是税务部门要融入这一系统并从中获得信息并进行整合,从而加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

大企业除了采取上述措施来防范税务风险,还要按照国家的税务要求,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融入税收因素的考量,根据上述措施制定更为可行的实施细则,将防范税务风险管理落实到实践中。

三、结语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正在深化,税收政策上的调整对于大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大企业要全面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税务风险管理,从而保障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爱珍.加大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应用经济学评论,2011

浅析加强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策略 篇7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目标,原则,策略

所谓企业税务管理, 主要指企业根本其涉税业务以及纳税事务所进行的分析研究、计划筹划、监控处理、协调沟通、预测报告等整个过程的管理行为。其包括的具体内容有:税收政策和法规应用研究、依法避税的方法技巧, 组织实施事前筹划计划, 以及企业涉税业务流程的规范与管理, 防止违规受罚以及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由此可知, 企业税务管理主要分两个部分, 其一是根据法律规定要求, 合理地安排相关交易行为, 开展税务筹划工作, 全面利用好税收的各项优惠政策;其二是对纳税风险做好防范、化解以及控制工作。这样就可以实现企业税务结构的优化, 税收成本的降低, 盈利能力的增强, 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企业税务管理是合理合法的, 国外经过多年发展现已较为成熟, 然而由于我国特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 企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十分关键。认清我国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 明确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同时有针对性的采取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策略, 于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一、我国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

在国外西方发达国家, 他们的法制建设已有几百年历史,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大都有依法纳税意识, 也懂得如何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进行合理避税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然而在我国,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利改税”以后税务体制和税收法制体制等才真正意义上有了较快发展。因为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速度较慢等因素影响, 使我国企业税务管理问题始终未给予足够重视, 绝大部分企业只是依法执行国家税务制度, 而对税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研究很少开展。总体而言, 我国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现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1. 管理观念不新

目前, 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还比较繁杂, 企业进行税务申报的程序还比较麻烦, 需要填写许多税务表格, 而作为企业经营者及财务人员因为接触税务管理时间短, 其对税务管理工作认识不深, 同时可能存在畏难心理。所以, 很多企业只是按时报税、缴税, 且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少缴税或者晚缴税, 他们对税务管理之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缺乏认识, 许多企业投资经营前没有做好筹划安排工作, 自然也无法减少应税义务。

2. 法律意识不足

许多企业进行纳税时往往想尽办法少纳税、迟纳税, 却从未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 对于很多通过合理规划即可实现的目标和想法, 却通过偷税漏税的方式来实现, 如此一来企业通过合理税收规划的财务目标就无法实现, 同时也给企业声誉带来不良影响。

3. 税收业务不强

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合法的, 但如果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 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不列或少列收入, 接到税务机关申报通知却拒不申报或者虚假申报, 不交、少缴应纳税款等都属于违法偷税行为。现实当中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偷税和税收筹划无法有效区分, 因此导致了部分企业财务人员“被迫”从事一些违法活动。

二、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 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

(1) 准确纳税。所谓准确纳税的内涵, 要根据税法有关规定来理解, 就是必须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要求, 及时足额上缴税款, 并且确保企业享受相应的政策待遇。

(2) 规避税务风险。主要包括规避处罚风险和遵从税法成本风险。所谓处罚风险指企业因未根据规定按时纳税而被税务机关处罚等风险;所谓遵从税法成本风险指因外部环境和资源差异而导致的遵从成本不确定情况。

(3) 税务筹划。主要指尚未纳税前保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条件下, 针对纳税主体的投资和经营活动等涉税事项进行合理安排规划, 从而少缴税款或者递延缴纳税款的谋划活动。归根结底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只有一个: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 企业税务管理的原则

(1) 合法。我们说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循法律法规规定, 税务管理工作同样如此。企业税务管理活动必须在税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企业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帮助企业节约税款, 从而降低企业税负。但绝不能有伪造、变造、隐匿、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 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不列或少列收入, 少报或者虚报以及欠缴税收等违法行为。

(2) 诚实守信。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准则。某种程度上企业纳税就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如果企业诚信纳税, 就能够减低博弈成本而使合作收益增加。同时其诚信精神可能对公司利益相关者 (例如股东、企业管理层、合作伙伴) 产生积极影响, 有效降低企业合作成本, 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3) 成本效益。企业税务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节税。因此必须注重企业的成本效益。企业的税收成本降低后, 才能在同行业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按照企业成本效益原则, 作为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必须熟知税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案例等知识, 并且对业务活动熟练掌握, 从而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 提供更好的节税方案。

(4) 事先筹划。企业要在尚未纳税前做好事先筹划安排工作。企业的纳税行为一般发生在纳税义务之后, 这就为企业筹划创造了条件, 可以通过筹划合理规避税负以及降低税负水平。如果企业已经纳税后再少缴税款, 就已不再是税收筹划活动。

三、加强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策略

1. 进一步完善税法体系建设

税收基本法、实体法以及程序法构成了税法体系。由于我国税收法制建设尚未完善, 税收基本法等法律法规虽经多次提议却仍未立法, 导致许多涉及税收原则和政策的问题无法可依, 税务机关的权力和义务界定也只能通过学术讨论来进行, 税法权威性缺乏。此外, 我国的税收实体法也大都为暂行条例或者条例, 权威性也不强。因此, 制订税收基本法以及进一步完善税法体系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应该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这对于规范征纳税行为, 促进税制改革的发展, 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2. 进一步发展税务代理机制

我国税务代理机制刚刚起步, 市场占有份额不高。如今, 许多纳税人在税务管理方面理解不清重视不够, 这就需要税务代理机构加大宣传力度, 以多种形式推销这种“产品”。同时加强税务代理机构的自身建设水平, 实现资金、人员和财产税务部门彻底分离, 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独立开展税务代理活动。特别是发展初期必须明确和规范代理范围、服务质量以及收费标准等内容, 逐步将税务代理机构打造成能够独立执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社会中介组织。

3. 进一步加强税务管理水平

企业要想加强税务管理工作, 必须首先在企业内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由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税务管理工作, 要求其熟练掌握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 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灵活应用, 同时对企业纳税行为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再有必须按照税法规定办事, 一方面作为企业业务人员要掌握税法内容, 做到不偷税逃税, 以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可以在税法规定范围内进行合理避税, 利用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还有, 企业必须与税务管理部门建立良好关系, 通过税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能够更好地运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通过发挥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 有效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家贵.企业税务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祝瑜;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会计师;2009年05期

[3]陈洪喜, 潘江红, 邓守利.浅谈加强企业税务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01期

[4]曾毅玮;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之我见[J];民航经济与技术;2000年04期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篇8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税务筹划的工作的开展旨在合理安排企业经营活动, 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各企业为达到价值最大化, 对税务筹划工作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笔者将分别从: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企业税务风险、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也逐渐增多, 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为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 维护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减少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财政税收制度也在进行创新, 具体改革内容有:对各类不同的企业, 税收制度也进行了划分, 退还出口商品的在国内各生产环节产生的间接税, 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等政策, 这些政策有效的将税收制度完成了转型, 优化了预算体制, 改进财政支出体制, 很大程度上使预算体制和转移支付更加完善和规范, 提高了税收执法的层次, 解决税收中出现的执法不健全以及无信用可言之类的问题, 使得税收制度能够更好的服务企业, 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 从而发展国家经济。

二、企业税务风险相关研究

1. 企业故意违反税法产生的税务风险

经笔者分析, 目前很多中企业管理者对于纳税工作缺乏一定意识, 从而导致很多会计人员利用虚假资料来骗取国家退税, 这些不良行为的出现都会为企业纳税工作带来许多风险, 以上行为一旦被查处, 便会构成犯罪。例如:1998年1月7日, 某企业涉税案被查处以后, 不仅需要对之前的欠税行为进行补缴, 还必须收滞纳金, 总计金额为1.08亿元。

2. 企业非故意违反税法产生的税务风险

其次, 非故意违反税法所产生的税务风险也相对频繁, 这主要是因为税法理解差异所引发。例如:某企业老总读EMBA学费税前扣除问题。企业内部人员认为学费属于教育支出, 应在税前扣除, 然而相关人员认为这一费用应在税前扣除。关于这一问题, 在相关文件中提及到:凡是参与岗位培训、技能人才培训这类的活动都可以从企业经费中扣除, 然而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教育活动则不属于其范围。如果企业对税法的理解不够全面, 便会带来许多风险, 不利于企业税收工作的有序进行。

3. 税收政策调整或主管税务机关责任带来的税收风险

众所周知, 税收是一项重要的调控手段, 税收项目的开展或取消、税率的增或减, 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在整个税收工作中, 税务机关作为执法部门, 具有一定权威性, 据此企业为迎合税务机关, 不得不服从于税务机关各项决定, 这一问题为税务机关不作为创造了可乘之机, 增加了税务风险的产生, 这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作用。

三、如何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综上, 笔者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了一一分析, 为了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企业必须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 例如:及时树立税务风险意识、完善税务筹划机制、提高涉税人员业务素质、构建健全企业税收控制制度、营造良好的税企沟通机制, 笔者将从这五个方面着手研究。

1. 促进税务风险意识的形成

为应对税务风险, 提高企业竞争力, 首先应树立税务风险意识。税务风险意识的形成是促进税务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 企业管理者必须予以重视。其次, 对于企业税收工作, 企业内部应采取领导负责制或专人负责制, 同时实行责任奖罚制给予激励, 带动企业上下提高税务风险意识, 积极学习税务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总而言之, 税务风险意识的树立是税务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

2. 对税务筹划机制予以完善

在时代发展背景下, 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完善其税务筹划的机制。首先要合理分配自身资源, 以当前的企业状况和发展目标为出发点筹划固定资产的进购量和成本;然后要协调财务部门做好申报工作, 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最后是尽量降低人工的成本, 为税收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基础。

3. 对税务管理人员素质加以强化

企业高标准的发展需要一只高水平的专业队伍。税务风险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企业税务风险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且也是企业税务风险充分发挥其智能的保障。要培养具有高水平计算机技术、较高层次财务学和管理学的知识人才, 对其岗位工作做专业培训, 使人才与岗位更匹配。加强企业税务风险人员对本企业税务风险工作的重视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维护好自身税务风险者的形象和企业形象。要加大对于年轻税务风险人员的培训力度,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年轻税务风险储备干部加强学习, 有条件的尽量让税务风险人员学习更多更先进、更科学的税收风险预防方法。

4. 对企业税收控制制度予以健全

一项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每个单位得以规范运行、良好发展的基础, 没有完整的制度作纽带, 企业也会变成一盘散沙。要根据企业长远发展规划、近期发展要求、现实发展情况来制定、完善企业税务风险制度。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垂直的税务风险组织体系。要遵从统一性、科学性、专业性的原则来要求税务风险。因此在制度建设上, 要注重税务风险制度的统一、科学和专业并存。建立统一的企业财会制度, 由税务风险中心制定统一的税务风险标准, 统一规范下属子公司的税务风险活动, 使子公司的政策、制度、活动都与企业管理中心保持一致, 也有利于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企业税务风险事项众多, 科学划分企业税务风险事项, 做到行政分权。

5. 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确保企业的经济活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机制, 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会计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机制, 是促进企业对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手段。首先, 企业要根据经济活动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目标建立一套规范会计内部管理的法律法规, 让内部的会计人员按照新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自我, 加强对会计内部的审计和执行监督, 不能让法律条文成为空头文件。坚决杜绝会计人员的徇私舞弊、做假账、违反会计事例的行为, 企业的管理者成为会计内部的监督者, 保证企业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其次是要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在财务出现问题的时候依法承担责任, 对企业和法律负责, 保证企业会计内部监督工作的正常运行。此外要完善审计准则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赏罚分明, 加强对会计内部的管控, 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进而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监管,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6. 对税企沟通机制积极营造

最后, 企业应构建良好的税企沟通机制。众所周知, 税法主要依靠税务部门落实的,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税务机关拥有巨大的全力。为了促进企业税收工作的有效开展, 企业必须与税务部门及时沟通, 并协调相关工作, 通过这一措施, 企业不仅能及时获取税务信息, 在税务问题的处理时还能得到税务部门的支持, 营造良好的沟通机制有利于税务风险的有效化解, 有利于企业税收工作的有效进行, 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 笔者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了分析, 为了更好地防范税务风险, 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有效树立税务风险意识、完善税务筹划机制、提高涉税人员业务素质、构建健全企业税收控制制度、营造良好的税企沟通机制, 通过诸多方面来保障税收工作的有效实施, 提高企业竞争力, 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国强, 吴春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综述与框架构建[J].会计之友, 2012, (31) :65-69.

[2]王玉兰.构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探讨[J].税务研究, 2013, (4) :82-85.

[3]金翔.浅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 2015, (9) :223-224.

[4]黄丽青.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探讨[J].知识经济, 2015, (9) :133-134.

企业的税务管理与内部控制 篇9

一、加强税务内控管理必须加强单位内部组织机构和管理

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 需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 配备具有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人员。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 国家的税收政策还是存在差异的, 税收征管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税收管理人员熟悉当地的税收征管方式, 掌握好税收优惠政策, 为企业的领导层出谋划策, 便于企业进行统筹管理, 最大限度地为企业争取利益。

对大型企业来说, 比如说集团公司要实施有效的税务内控管理, 就必须设立有效的税务管理架构及岗位职责。集团公司和下属子公司都需要参与到税务内控管理里面来。集团公司设立税务部, 然后层层下设税务主管、税务会计等职位负责具体事务。集团税务部负责建立税务管理制度, 承担重大税务事项的沟通解决;下属子公司负责税务管理制度的实施, 税务事项的上传下达, 使各项制度和具体的税务风险控制措施实实在在地得到执行。

集团公司在设立税务管理架构及岗位职责以后, 还必须制定统一的内部税务管理标准。内部税务管理标准既包括日常税务申报、缴纳管理流程, 也包括奖惩制度、绩效考评等考核管理。通过建立内部税务管理标准, 使企业各环节的涉税链条得到完善。

与此同时, 对集团公司来说, 建立税务风险测评制度也同样重要。企业可以通过设定风险预警指标, 评估涉税风险的高低程度、发生的几率, 根据风险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控制机制, 如预防性控制机制、偶发事件的应对预案、外部税务专家协助机制以及重大事件的处理机制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 把税务风险纳入到企业整体管控机制的体系之内, 实现企业税务价值的最大化。

另外,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 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间横向和纵向的信息共享与沟通体系的完善。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特别是这样的大企业内部, 为保证税务处理所依赖信息的真实、及时、完整和准确, 必须建立税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而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 可以保证集团公司及时了解子公司的税收管理现状, 为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让子公司能更好地与税务机关沟通。

二、加强税务内控管理, 对企业的内部产品结构的组成及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 税务筹划涉及到企业筹资、投资、经营的各个环节, 在企业的创立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等不同阶段来说, 经营风险由大到小, 税务战略有也所不同, 除了创立期的融资以权益资本为主外, 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都涉及到企业利用负债筹资这一筹资手段。既然是负债筹资, 必然会有利息支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通过负债筹资增加利息支出获取相应的所得税利益, 从而增加股东财富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高财务杠杆比率还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激励动机, 促进其创造足够的利润以支付高额利息。当然, 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 我们还是先要厘清企业的经营状况, 因为财务杠杆的应用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

这种通过合理的手段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的观念, 也逐渐为企业接受。就是因为观念的改变和创新, 税务内控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 企业价值最大化离不开一个企业的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动力。为了考核人才, 留住人才, 在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中, 经济增加值 (EVA) 这项指标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导向性。税务内控管理对业绩目标的实现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指标避免了会计利润指标评价的局限性, 较全面地考虑了企业的资本成本。EVA可以促进企业资源得到更有效配置以及促进资本使用率得到提高。而税务内控的目标正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努力, 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上创造税务价值。成功的税务内控管理, 可以将控制风险与创造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保障企业经济的安全运行。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各有不同, 而且各种税收政策和筹划的条件也在变化当中, 比如说现在在有些试点城市已经推行的“营改增”的税收政策, 就是税收征管方式的一个重大改变。这就要求企业保持灵活性, 利用合理的税务筹划手段和严谨的内控制度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与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blog.sina.com.健全内控体系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大企业税企e家.

[2]http://www.kj580.com.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企业的税务管理 篇10

关键词:“走出去”企业,税务管理,战略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总体的不断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外开放脚步的逐渐加快, 当前我国的各大企业正在大力的开展着国外领域市场, 到迄今为止, 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了“走出去”的原则, 通过进行大量的海外投资手段来获取国外市场;这些海外投资手段一般包括有:海外投资办厂、建设国外子公司等, 更有一些企业直接在海外承包了大量的工程项目;总而言之, 这些秉承着“走出去”原则的企业已经在当前的国际市场当中立稳了脚跟, 同时它们也在密切的关注着国际市场与税收等问题。

一、我国“走出去”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管理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内部坚持“走出去”原则的企业数量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的处于增加趋势当中, 国内的大中型企业通过了解与实现“走出去”这一重要原则, 在国际市场的浪潮当中站稳了脚跟, 获得了大量新的机遇;然而, 海外市场除了为我国这些“走出去”企业带来了机遇与发展外, 也为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新问题;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走出去”企业正面临着现行的税制所带来的风险, 接下来本文将专门针对当前我国“走出去”企业所存在的税务管理问题当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一) 我国对外投资税收政策规划不完善:

当前我国在对外投资税收政策上严重缺乏总体性与系统性的规划, 很多对外投资企业在投资计划上, 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有待于进行完善;此外, 这些对外投资企业, 对于海外市场的实际情况的了解还不够详细, 因此导致企业进行投资的政策与规划工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当中, 大多数的“走出去”企业都普遍的存在着过于重视本国内部的经营而忽视海外市场经营的思想, 更多的企业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 往往更加倾向于“引进来”的经营模式, 以便于本国内部的企业能够得以发展, 而却忽略了对“走出去”原则的坚持, 在这方面上, 多数的海外投资企业到现今为止, 仍然没有制定出较为完整的制度策略;由于制度的不完善, 因而也就使得这些企业在海外进行经营的子公司与国内的总公司之间, 各级部门难以完成协调统一;除此之外, 我国的国际税收管理规定大都还以规范性的文件的形式而存在, 不但法律层次较低, 而且企业在进行管理经营与税收的相互仍存在着大量不统一的情况还没有得到解决。

(二) 企业的对外投资缺乏风险预防措施:

在国际上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中, 为了鼓励本国企业能够实现“走出去”这一目标, 因此这些国家都实行了海外投资亏损准备金制度, 例如在法国, 其国内的税收法典中有着明文规定, 一切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 都有权利按照企业所进行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来提取亏损预备金, 其金额数量不会超过企业在此期间对外所进行投资的总额, 在企业期满后, 政府将会把准备金所剩的余额按比例归纳到每年的利润中充当企业的纳税;而日本方面则规定:凡是本国内部具备相对能够对外实行投资条件的企业, 将在一定年限之内享受免税待遇, 剩下来的税费将被用于作为企业的亏损准备金, 以便于企业能够在发生损失时, 不至于被击垮;由此可见, 制定合理的投资亏损准备金制度, 可以帮助实行“走出去”政策的企业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损失, 减小企业所可能承受的风险, 从而鼓励企业发展, 带动国家建设;而在我国, 大多数的企业在进行国外投资方面上, 都不具备较为完善的投资风险预防机制, 在面临投资出现亏损的情况发生时, 这些企业往往因为没有成熟的投资亏损预备资金, 因而十分容易遭受重创。

(三) 企业的税务信息管理较为滞后:

我们国家的税务登记与日常申报等环节的建设还不够完善, 国家的税务机关到目前为止, 仍然还没有全面的掌握我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各大中型企业的相关信息, 这样的迟钝僵化的税务机关环节, 直接导致我国对境外投资的企业信息以及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 尽管这些在外进行投资的企业在工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以及外汇管理局等部门有具有着完善详细的备案, 但我国的税务机关却并没有与这些部门之间达成联系往来, 没有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制度, 因而也就失去了对那些海外进行投资的企业信息的实时掌控, 这同时也体现出了我国税务机关环节在监管上所存在的明显不足。

二、“走出去”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我国当前的发展已经逐渐的占据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上了, 截止到目前, 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三大对外施行“走出去”原则进行直接投资的大国了;对于当前国际市场上的主流投资形式, 我国过去所施行的传统税务管理制度已经明显无法在继续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新模式;国家想要得到发展, 就需要企业大量的进行海外市场投资, 与国际接轨;而企业想要实现“走出去”原则, 真正的与世界接轨, 共同实现进步与发展, 就需要我们的税务管理机构, 采取新的政策, 只有税务机构的制度不断与时俱进, 我国“走出去”企业与国家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发展。

(一) 优化当前的税收服务体系:

海外投资企业想要得到有效的发展, 就需要当前我国的税务机构建立起较为全面且完善的税收服务体系, 只有这样完善的税收服务体系, 才能够为这些“走出去”企业提供可靠完善的市场信息;此外国家的各级税务部门还应该加大对税收新政策的宣传力度, 并在各城市地方的税务网站上建立起专门独立的境外投资税收宣传专栏, 全面的为我国这些坚持“走出去”原则的企业尽量的作好税收政策宣传与服务工作;另外, 国家的税务机关还应该尽量的对有关工作流程实行精简化制度, 进而为这些“走出去”企业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经营环境。

(二) 加强对外投资的税收管理工作, 完善海外投资税务登记制度:

我国的各大中型企业想要在进行海外市场投资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所需要承担的税收风险, 就需要我们的税务管理机构加强自身对“走出去”企业都税收管理工作, 真正的与相关部门实现海外企业信息共享, 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海外投资企业税务登记制度, 从而有效的掌握我国各企业在外投资经营利益的获取与相应的纳税情况, 并为海外投资企业建设起企业境外投资税收户籍管理制度, 同时将“走出去”企业的相应信息进行涉税归档管理;与此同时, 税务管理机构, 还有义务协助企业进行风险识别, 通过与国际税收交流平台的合作, 尽可能的帮助企业渡过危险难关, 从而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因税收所带来的冲击。

(三) 完善具体税收优惠政策:

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 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逐渐的向外进行投资扩张了, 而伴随着“走出去”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增多, 境外所得税收抵免也应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之中去了;当前我国的税收机构, 应该充分的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为海外投资企业所施行的优惠政策以及准备金制度,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完善, 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使我国“走出去”企业能够有效的避免因海外投资危机与税收政策不合理导致的损失, 甚至是破产;此外, 我们还应该尽量的加税收饶让、延迟纳税、境内外盈亏互补等政策的出台与实施, 为我国“走出去”企业在国际市场当中的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四) 寻求专业中介机构的支持:

我国的“走出去”企业, 在税务上经常会碰到很多问题, 因此我们的企业在面对一些不确定方案以及关系到企业全局具体的涉税事项等问题无法解决时, 企业可以寻求较为专业的中介机构来提供支持, 通过专业中介机构的协助规划与调整, 企业可有有效的控制自身在纳税时所可能承担的风险, 并进行更为细致的规划方案制定, 使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对税务所可能承担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规避, 使企业在海外所进行的投资建设能够创建更大的市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 完善“走出去”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 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减低税收成本控制, 避开纳税可能承担的较大风险, 以便于企业能够有效发挥自身价值;企业应该时时刻刻的把握好税收制度改革动态, 并对政策变化所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充分的预计, 再以此为基础, 对企业所进行的投资经营策略进行宏观的调整, 使企业的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企业的税务管理 篇11

关键词:税务审计;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30-2

0 引言

税务审计是税务机关使用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在税收企业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和考核,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国际税收的实践过程看,税务审计其实是从发达国家传播过来的一种方式,为了能够让一些大型企业遵纪守法,督其正常纳税,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这已经成为经济合作以及组织发展的核心管理手段之一,因此很多大型企业在这方面也有审计职责。

1 对大型企业进行税务审计实践的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很多企业在税收管理方面都做了突破性的改革工作,也不断地对一些国际大型企业进行借鉴,因此结合我国的国情需要对税收审计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索,本文主要以国内某知名大企业为案例,对税收管理工作的流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

1.1 对于风险评估的分析

此集团是国内的大型企业,因此缴纳的税款比较多,纳税规模比较大,针对于此集团的发展情况,首先需要分析的就是销售过程中的收入比例、税收的比例以及业务上的比例等。每个业务板块纳税占比较大的有两百多加子公司,在税务风险的判断方面使用了人机结合的方式,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性的评估,然后选择80家比较突出的,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人工方式的评估。对于企业所填报的税收风险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此分户、分版块地做出整体性的评估报告[1]。

1.2 风险自查阶段

风险的自查主要是向69户企业以及当地的税收机关进行自查数据包的派发,然后按照数据包中的具体要求和问题进行培训项目的开展。也可以召开自我检查和监督会议,让企业对于自己重点的区域进行多项性实地调研,然后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税收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案头审计阶段,风险的评估和自我检查需要选择的业务板块是对2010年到2014年之间的企业电子财务数据,其中包含集团内部具有代表性的30家企業骨干集合而成的审计工作团队。针对所收集到的企业税收材料,然后使用电子数据导出以及筛选和构建表格的方式进行企业税收风险的评估,以此发现企业风险自查过程中的多种疑点[2]。

1.3 现场审计阶段

在现场审计阶段主要是针对案头审计过程中的多种疑点进行全面的组织检查工作,逐步逐户的进行企业的调查和核实,工作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有询问的方式,程序分析的方式以及业务循环的方式,从每一个疑点出发进行审计工作的管理,也可以通过查阅企业相关文件和记录的方式对企业存在的风险疑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以此印证以及核实企业的税收风险。给规范化的企业审计提供思路,对于审计以后的资料要和其他企业进行意见的交流,以此形成一个确定性的结论。在审计以后还要进行反馈工作,反馈工作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方面是对工作的梳理以及总结,然后询问可能发生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措施,提出进一步的税收发展建议。引导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利用风险管理建立建议书的方式向集团总部进行报告,从个体经验上给集团一定的建议,避免税收风险的发生。还要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税务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对税收的监督,并且对税收业务的流程进行细化性的控制,增强内外部的沟通,这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创新的要求所在[3]。

2 建立健全企业税收和审计的建议

2.1 确定税收得到法律地位

我国在税收方面需要法律的维护和保障,现行的法律对于税务审计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并且相关的执法行为也正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从税收的长远发展过程来看,需要加快税收的审计立法工作,确定税收审计在法律上的位置,增强税务审计的相关性表述,让税务机关的审计能力也不断地强化,以此规范税务审计流程和具体的操作办法[4]。

2.2 审计流程的完善

制定出标准化的审计流程是规范税收工作的一项突出性成果,在这方面可以指定比较标准的底稿税收制度,并且编纂出税务审计工作方面的流程手册,对税务工作进行审计流程方面的规范,完善工作的方式方法。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审计技术,不断地提升抵御风险以及审计选案的能力,也可以增加一些测试,可能是实际性也可能是税收统一抽样方面的测试。审计的程序也需要严格地加以规范,不断地进行项目的优化管理,以此实现选案、审计以及处理相关细节性的分析和研究。对于细节性的处理要有分离性思维,不能因为税务审计太过于随意因此出现应付形式,腐败以及偷税漏税的行为,这样也是对于资源的浪费。税收管理方面可以建立起绩效体系和制度,使用较为合理化的办法,从科学的税收指标出发,强化对审计人员的约束能力。技术方面的支持也需要不断地强化,技术强化是深化税务审计信息建设的一个途径,在软件平台开发的过程中能够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自动排序,从工作底稿出发进行技术上的突破,对工作加以创新,可以针对大型企业的情况研究出ERP税收系统进行财务审计工作的进行,也可以使用这系统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税务电算化的研究,让审计实现智能化的发展,减少税收过程中的风险点,也可以使用穿行测试以及分析性测试的方式不断地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让企业对税收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对于一些常见的税收风险在生产和经营领域中研究,创建出满足财务核算的相应模块,让税收风险能够自动化能够被系统自动化地识别出,进而提出解决对策[5]。

2.3 专业化团队的构建

审计税收的方式需要专业化的团队,也需要合理地对一些信息技术和数据统计进行分析,这样就要不断地提升人才的素质,强化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人才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提升税收统计以及风险识别能力,做好相关的业务培训工作,创新人才机制,引进优秀的人才在软件的开发以及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运用,以此突出审计行业的骨干性作用,用科学严谨的思维创建新的工作方式。对于人才技能的提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一种是内部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另一种就是到先进的企业中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对经验的借鉴以及对先进税收方式的学习,不断地提升最新审计的应用能力[6]。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税务审计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分析,一共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的论述。第一部分是对大型企业进行税务审计实践的分析,其中包含对于风险评估的分析、风险自查阶段、现场审计阶段。第二部分是建立健全企业税收和审计的建议,其中阐述了确定税收得到法律地位、审计流程的完善、专业化团队的构建。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在税务审计风险方面的防范能力,减少风险的发生,保障税收的顺利性,让企业在完善的税收制度下不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因素的产生。

参 考 文 献

[1] 贾勇,赵勇敏.跨国税源的税收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J].税收经济研究,2014,11(5):36-42.

[2] 李敏.在烟草行业视角下浅谈影响税务审计质量的因素[J].现代商业,2014,12(14):201-201,202.

[3] 卓越.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几点认识[J].审计与理财,2014,17(11):42-43.

[4] 谭青,鲍树琛.会计—税收差异能够影响审计收费吗?——基于盈余管理与税收规避的视角[J].审计研究,2015,25(2):81-88.

[5] 黄盈盈,洪本芸,彭萍祥等.企业雇用兼职会计潜在的税收风险探析[J].审计与理财,2015,17(9):34-36.

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想 篇12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缺陷分析

(一) 控制环境薄弱, 无力支撑内部控制框架。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首要因素, 包括法人治理、组织结构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和组织文化、领导人的经营风格和风险意识等。内部环境决定了一个组织的基调, 影响着组织成员的纳税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一般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是防止企业“内部人”舞弊, 股东可以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安排, 对内部人的行为从企业内部进行约束, 并为内部控制提供治理平台。而税务风险控制的目标主要是保证企业遵循税法, 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税务机关不能像股东一样向企业委派自己的代表, 只能依靠法律手段对纳税人的税务违法行为进行外部约束。缺乏内部治理平台, 决定了企业税务控制环境建设的艰巨性。

(二) 风险评估专业化程度低, 缺乏系统性。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价机制, 识别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的风险, 并对其加以评估, 以采取应对机制和策略的过程。税务风险是影响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因素, 因此, 税务风险评估对单位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 我国企业目前普遍没有设置专业化的税务管理部门, 税务管理通常依附于财务部门, 并由财务人员兼任。由于财务部门管理层次低, 不可能也没有能力从企业战略高度对税务活动进行规划和协调, 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信息收集、交换和沟通机制, 风险评估的系统性、科学性得不到保证。

(三) 控制层次低, 控制能力薄弱。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采用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的活动, 控制活动由一系列不同的活动, 如授权批准、职责分工、预算管理等政策和程序构成。控制活动作用于组织的各个层级和业务单元, 控制的效率与其层次的高低直接相关, 控制层次越高, 效率越高;反之, 效率则越低, 越容易被规避。目前,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大都是围绕财务活动安排的, 税务风险控制只是依附于财务控制, 很容易为其他业务部门所规避。例如, 受部门利益驱动, 销售部门为了扩大销售, 不按规定时间开具增值税发票;采购部门采购物资, 不按规定取得增值税发票。

(四) 组织结构模式落后, 信息沟通存在障碍。

信息与沟通系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 它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反馈机制, 控制系统借此进行系统改进。信息与沟通包括信息处理和信息沟通两个子要素, 前者负责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后者负责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相应的部门, 用于风险识别和评价, 为风险应对提供信息支持。目前, 大部分企业领导出于集权考虑, 习惯采用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模式管理企业, 信息处理和沟通都是通过纵向渠道进行的, 信息处理效率低、传递层次多, 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各部门之间缺乏信息联系和交换, 不能有效帮助组织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五) 内部审计服务不到位, 内部控制循环不完整。

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它通过持续性的自我监督和评价, 改进自身缺陷, 使内部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所以, 内部控制评价是保持内部控制与企业内外部环境协调一致的重要机制。这就需要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专门的评价, 并督促企业改进其控制缺陷。目前, 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监督过程中, 虽然也会涉及到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 但是这只是出于提高审计效率的需要。也就是说, 从内部审计视角看, 还没有把内部控制视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手段, 尚没有对内部控制开展独立的评价, 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没有提供预期的帮助。

二、税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基本架构

(一)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支持税务风险管理。

内部环境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首要因素, 是风险管理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 从而成了内部控制框架的“短板”。也就是说, 内部控制整体质量取决于其中最薄弱的一个要素的质量。内部控制的这一特征说明了内部环境建设的先导性。

1. 优化法人治理结构, 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制度基础。

法人治理产生于两权分离, 其核心是控制权配置, 以达到所有者控制资源和经营者的目的, 这一特征决定了内部控制是组织治理结构的监控系统。由于内部控制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建立并组织实施的, 其执行效力主要集中于组织的业务层面, 它并不能约束最高管理者的行为。也就是说, 法人治理属于基础性的控制手段, 内部控制只有以治理环境为平台才能发挥作用。

2. 设立专业的税务管理部门, 为税务风险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企业税务部门负责制订和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影响分析, 提供税务风险管理建议;组织实施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 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组织税务培训, 并向本企业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

(二)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及时识别和应对风险。

价值链理论为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税务风险管理本质上属于价值链中的质量保证活动, 它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一是通过介入式风险管理, 对影响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从而预防税务损失;二是通过流程式的税务监督, 对企业税务活动进行纠错以及对税务损失进行事后补救。

1. 以战略为导向, 识别税务风险。

以战略为导向意味着要提升税务风险的管理层次, 将税务风险纳入战略, 提升到企业决策层面, 以保证企业任何一项决策均要考虑税收利益因素。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运用税务思维考虑企业战略问题, 在战略目标设定时, 就要识别税务风险, 并且要在战略执行过程中, 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税务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企业税务人员应深度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 包括参与重大投资、并购与重组、重要合同签订等活动, 使企业战略和经营决策从一开始就考虑税务风险。

2. 以战略为导向, 评估税务风险。

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企业及其环境的了解, 识别组织战略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 然后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 评估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和不利后果的严重性, 并按照风险的大小进行排序, 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评估税务风险要坚持以战略为导向, 避免因短视行为而陷入“税务陷阱”, 因为暂时的税务损失, 可能是为了谋取长远的税务利益。

3.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是指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 对税务风险采取接受、回避、分散等控制策略。例如利用税务代理 (业务外包) 进行纳税申报, 以降低错报风险;放弃某些业务, 以规避税务法律风险等。应该注意的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 税务风险是不可规避的, 因为依法纳税没有可选择性, 不能以成本效益为原则去评估违法行为的可行性。税务风险评估的意义在于如何妥善安排控制资源, 提高控制资源利用效率, 而不是规避税收法律。

(三) 完善控制活动, 约束潜在风险。

1. 加强流程管理, 对税务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

风险寓于流程, 一些业务流程会导致潜在的税务风险, 如混合销售、兼营业务等。因此, 有必要在税务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 以建立起完备的业务流程, 使税务风险管理渗透到业务活动的各个层面和全过程。

2. 建立自动化控制方式, 提高控制的有效性。

人工控制的效率取决于控制者的业务素质和对控制的态度, 存在容易被规避的缺陷, 因此, 企业应尽可能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 提高控制的效率。对于具有重复性、常规性的涉税事项, 如发票开具、税金计算等, 尽可能采用自动化控制方式, 但是, 对于特殊的涉税事项, 如收入确认、兼并重组等, 仍然有必要采用人工控制系统。

3. 根据税务风险特点, 建立分类控制制度。

我国税法具有鲜明的管理型特色, 征纳双方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税务机关和人员具有一定的税收裁量权。这一特色主要起因于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 采取正确的风险应对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常规性涉税事项, 企业可以通过常规性控制系统予以控制, 对于特殊且重大的涉税事项, 必须要引入特殊的控制程序, 保证其税务处理方法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 或者按照税务要求进行处理。

(四) 加强信息与沟通, 为风险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信息与沟通是控制的基础,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有助于组织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 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1. 改善组织结构, 提高系统信息传递能力。

内部控制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 要求组织能够及时地获取风险信息以识别和应对风险。这就要求组织管理层级简单, 避免信息多次传递而失真;加大管理幅度, 通过横向协作和交流, 保证组织能够及时地获取和传递风险信息。所以, 内部控制必然要求扁平化组织结构与其相匹配。扁平化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少, 可以降低信息耗散和沟通成本;它以任务为导向组建工作单元, 从而提高了信息横向沟通的效率。

2. 建立内部沟通机制, 寻求业务部门支持和配合。

企业的纳税义务产生于业务活动, 税务风险也产生于业务活动。所以, 加强信息沟通, 实现资源共享, 将有助于识别风险, 并争取业务部门的支持。例如,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销项税票是由销售部门开具的, 进项税票是由采购部门向其他企业索取的, 增值税发票开具时间是否符合要求, 进项税票是否能够抵扣, 取决于业务部门的工作质量是否符合增值税法的要求。因此, 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必须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层面。企业税务风险部门可以利用调研报告、办公网络等渠道, 对各业务部门的涉税业务予以指导, 帮助业务部门丰富税法知识, 并提高涉税业务水平。

3. 建立外部沟通机制, 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

税务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为此, 企业应当加强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 并争取就所有重大税务处理方法与税务机关达成共识。例如, 当企业因内部组织架构、会计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时, 应当主动向税务机关备案;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应当及时与税务局沟通;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应当事先取得税务机关认可。通过“企税沟通”, 在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就“不确定性涉税事项”建立事前的协调机制, 以避免事后争议, 化解税务风险。

(五) 拓展审计服务职能, 强化内部控制监督。

上一篇: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下一篇:儿童艺术与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