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梁河县

2024-09-26

云南省梁河县(精选8篇)

云南省梁河县 篇1

摘要:文章简述云南省梁河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状况, 并针对该县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现状存在的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体系不稳和经费不足等问题, 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技推广工作的认识, 加强农技推广部门体系建设的对策及立足生产推广, 面向市场搞服务, 提高农技人员的科技素质, 因地制宜聚合生产要素等建议。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对策,云南梁河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是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技推广工作的一支生力军, 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1]。近年来, 农技推广体系在农业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农民科技培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生态恢复重建、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云南省梁河县乡镇农技机构改革现状

1.1 农技机构改革

1984年3月, 根据中央指示和省、州委安排, 云南省梁河县进行了农村体制改革的设区建乡工作, 将公社改为区, 大队改为乡, 区所在地建立乡级镇。乡设乡长、副乡长及文书、会计、农科、计划生育、蔗茶辅导员、兽医员等专职人员, 各村设村民委员会、村长、副村长, 各社设社长、副社长及会计、出纳、保管员等。

1996年乡镇机构改革后, 梁河全县有9乡、1镇, 61个村公所, 2个办事处。2002年, 云南省政府批准勐养、芒东2个乡撤乡设镇。至此, 梁河县辖7乡 (含两个阿昌族乡) 、3镇, 63个村委会, 381个自然村、672个村民小组。

2002年, 乡镇农技机构改革将农技站、农机站、科委、农经站、畜牧兽医站合并组建农业服务中心。全县实行双重管理, 以县职能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2005年11月, 全县实施撤并乡镇工作。

经过一系列的机构改革, 目前全县共有9个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即遮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勐养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芒东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九保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河西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曩宋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大厂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小厂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平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1.2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2.1 人事制度改革

梁河县首次事业单位职称改革工作从1987年6月开始, 并于1991年12月开展职改, 从“德、能、勤、绩”方面逐个进行人事考核;1998年全县首次推行了公开考试录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2004年3月, 梁河县开展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鉴证工作;2005年7月, 全县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竞争上岗工作。

1.2.2 工资制度改革

云南省梁河县从1985年8月起, 开展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1993年9月, 实施全县工资制度改革工作;1996年1月1日, 执行工资“三项补贴”政策;1998年5月开展了全县工资制度改革调资工作;2006年7月1日, 开展云南省公务员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2.3 劳动关系改革

1986年9月30日以前, 全县用人单位招录的人员统称为固定工;1986年9月30日以后, 用人单位招录人员称为劳动合同制工人;1986年8月开始国营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改革内容: (1) 在新招收工作中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 (2) 招工实行面向社会、择优录取、废除“子女顶替”制度和“内招”职工子女的办法; (3) 给予企业辞退违纪职工的权利; (4) 建立职工待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1995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员工、机关事业工人都必须签订劳动合同, 统称为全员制劳动合同工。

2 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结构情况

机构改革后, 全县设有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9个。目前, 梁河县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达128人, 核定编制数111人, 超编17人, 有专业技术人员79人 (副高级职称3人, 中级职称39人, 初级职称37人) , 工人及其他49人。

3 乡镇农技推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梁河县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边疆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梁河广大农村也同全国各地一样走进了一个新时代。“三农”问题不仅是农业系统的问题, 而且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 而科技的位置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农业科技部门通过现有网络、科学试验、科技培训等方式, 尽快将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到农户手中是非常必要的。

乡镇农科站是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乡镇农技体系工作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力度和进度。农业发展靠科技, 科技推广靠体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的主导力量, 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现行农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 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要求很不相适应, 这不仅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会导致很多不良因素的增多。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普及率高的地方, 农民收入及农民素质较高, 反之则低。

4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存在不足

4.1 人员结构和素质不适应

一是断层现象突出, 科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 素质偏低。

二是专业设施偏少、专业机构单一, 导致掌握露地栽培管理知识的人多, 设施农业人员几乎没有, 同时缺乏市场急需的特种种植专门人才。

4.2 缺乏市场意识

市场经济使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成为必然, 常规产品难卖的问题日渐突出, 与此相反, 优质商品仍然短缺。农村急需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更新, 而科技人员都还未掌握, 更谈不上推广。部分农民、企业家已走在市场的前面, “老”科技人员压力很大。

4.3 体系不稳定带来的思想动摇

2002年乡镇农科部门上划县农业局管理, 而2011年乡镇农科部门下划乡政府管理;乡镇的农技站、农机站、科委、农经站、畜牧兽医站合分频繁出现人事、财务、推广工作、管理制度不稳定, 导致推广人员思想不坚定等情况。

4.4 体系自身建设不够, 实力弱

由于机制的限制, 多年科技队伍只注重常规公益性的推广工作, 轻视自身建设, 造成现在实力的薄弱, 科技推广力度不够。

4.5 农技推广经费不足, 特别是试验示范工作经费更为紧张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公益事业, 社会效益突出, 经济效益不明显, 各级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机构改革的压力下, 大大减少了对科技推广的投资力度, 部分乡镇已没有推广经费, 致使科技人员“心有余力而不足”现象突出。

4.6 缺乏自己的科技示范园

近年来, 新品种、新技术日新月异, 科技推广部门若无一个示范园, 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工作则难以开展, 而直接交给农户种植存在管理问题, 若发生意外赔偿问题也难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推广部门在推广经费很少或没有的前提下, 不敢冒失地引进推广。

5 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对策

5.1 进一步深化农技推广工作的认识

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应认真思考, 注重自身发展, 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梁河农业发展应在稳粮的情况下, 大力发展经济作物, 以提质增效。全县以市场为导向, 效益为中心, 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发展思路,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各具特色, 突出特点。全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仍然要把粮食食品质量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确保农民增收, 针对梁河农业生产实际, 决不能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仍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在农业发展新阶段,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量和质的关系上, 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二是传统服务要向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转变;三是资源开发向与科技和市场开发相结合转变,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四是由县内向县外、县外向州内外市场的转变。

5.2 加强乡镇农技推广部门体系建设

5.2.1 立足生产抓推广, 面向市场搞服务

一是组织保障。依据《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 明确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为独立事业单位。二是政策保障。以提高县级, 加强乡镇级, 巩固充实村组, 发挥劳模和科技示范户, 学科学、用科学的示范作用, 完善推广科技服务网络。三是投入保障。各级政府都应保证科技部门正常经费, 适当增加科研、推广经费, 确保办公地点, 配置科技推广设备, 只有稳定的办公地点才能安心于工作, 才能真正体现“安居乐业”。

5.2.2 从自身着手, 建立积累机制, 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活力

一是树立自我积累意识, 把握自我发展机遇。通过项目储备和技术储备, 不断提高推广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二是发挥自身优势, 打好优势战, 并加强横向联系, 再造新优势, 搞好技术综合配套;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利用梁河农业现有设施开发服务;农工商、技工贸、产供销综合服务;优质种苗产品开发服务;与有关单位联营, 加工服务;动员农户带资、带地、带人入股办科技实体有偿等服务。

5.2.3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应做到“五有”

一是要有一支素质较高, 能讲、会做、会写和经营管理的队伍;二是要有一套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服务设施和手段;三是要有一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特别是新品种、新产业开发更应有示范样板基地;四是要有一个产业化经营公司;五是要有一个与农民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经营组织。

5.2.4 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素质

应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进入新阶段, 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很多变化, 必须及时补充新知识, 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掌握第一手材料, 积极引进新产品、新技术试验、示范, 坚持“走出去, 引进来”的战略, 以请专家专题培训, 到省内外参加培训学习, 不断提高梁河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

5.2.5 兴办科技示范园 (场) , 带动农业科技的推广

一是切合梁河农业、农村、农民实际;二是组织形式以县、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主, 启动资金采取政府投一点, 项目扶持一点;科技人员集一点, 责权与个人挂钩, 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三是开展较强吸引力的农民培训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课程。办好科技示范样板, 以点带面, 是农业科学技术部门必须和应做的一项首要工作;四是抓好技术配套工作, 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做到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 把推广先进科技成果与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相结合。

5.2.6 因地制宜, 聚集各生产要素

把整合农业、扶贫、民宗、发改、财政、经济、科技等项目资金与农业产业开发相结合, 充分利用农业产业开发、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等培训大好机遇, 及时把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到农户手中。

6 结束语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服务体系, 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应把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工作列为工作议事日程, 加强管理, 为农业技术推广营造一个良好发展氛围。农业发展靠科技, 科技推广靠体系, 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克服现有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缺陷, 使其在新时期发挥更大作用, 必须对现有农技推广体系进行改革和加强。

参考文献

[1]郑琼, 董金梅.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 (19) :32-33.

[2]杜华章, 韩春贵, 周鑫, 等.新时期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 2006, 25 (1) :76-78.

云南省梁河县 篇2

项目改造实施计划和方案

按照云教函办【2011】50号《云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基教司关于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做好支持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能力提升工作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能力提升相关工作,结合实际,特制订此方案。

一、基本情况

梁河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按照梁河县发展和改革局梁发改复

【2009】102号文件批复,建于县城遮岛镇勐底路下段,遮岛镇派出所西侧,占地面积8.26亩,建筑面积1376.7由梁河县教育局主管,并拥有其产权。

梁河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在省、州、县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现已全面完成,内部设施安装到位并已通过验收。中心内设音乐活动室、室内体育健身室、美术室、文艺舞蹈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探究室、计算机信息室等八个室。室外有体育健身器材划船器、单双杠、秋千、吊环、篮球场等设施。各活动室及器材已全部达到可以正常开放的条件。但是因遮岛镇南甸路下段正在封闭施工中,我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暂时还不能正常开放。另外,在人员的配备方面,教育局已向上争取编制,待上级部门人员编制的批复下来后将及时调配到位。预计2012年5-6月可以正常对外开放。

我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建设意义重大,家长、学生对中心的建成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认为中心的建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健康生活、快乐活动的场所。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已有家长来中心咨询,要求给孩子报名参加活动及特长培训。目前,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在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学生活动安全预案”,以确保学生活动安全有序,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服务宗旨和任务

1、梁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服务宗旨:坚持公益性原则,坚持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服务。

2、梁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方面是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科技、艺术、体育等活动;二是通过特长培训培养孩子们的特长、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三是通过开展科技文化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四是通过传统性或专题性的校外活动,带动中小学和社区学生校外活动的广泛开展。

三、开展公益活动、特长培训、组建社团的项目

据初步了解,对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学生及家长热情很高,特别希望孩子参加体、音、美、科技方面的特长培训;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孩子能到“中心”来参加各项活动;还有部分家长希望今后能开展文化课(主要是数学、英语、写作)方面的辅导、培训。根据实际,我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准备开展下列公益活动、特长培训以及社团的组建:

1、公益活动项目

(1)小科技制作(小机床、四驱车组装机比赛、编制、缝纫等手 工劳动);(2)机器人组装、编成及比赛;(3)气象观测;(4)棋艺比赛;(5)乒乓球比赛;(6)图书阅览;(7)电子图书阅览。

2、特长培训项目

(1)音乐类:①钢琴;②手风琴;③舞蹈;④声乐。

(2)美术类:①绘画(儿童绘画、素描、水粉画、国画);②书法。

(3)体育类:①武术;②跆拳道;③棋艺。

(4)科技类:①微机;②机器人组装、编程;③数码照相;④电脑基础及绘画。

(5)文化类:①趣味数学;②英语;③阅读与作文。

3、组建社团

(1)合唱团;(2)舞蹈队;(3)气象观测兴趣小组;(4)书画兴趣小组;(5)机器人兴趣小组;(6)数码照相兴趣小组。

四、活动、培训时间

以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为主,活动、培训穿插进行。根据情况也可以在周一至周五下午安排活动。

五、开展活动的方法

1、以公益性活动为主,辅以特长培训,广泛组织社团,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有一个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健康成长的校外活动场所。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贡献力量。

2、“中心”每位教师做到“三个一”:负责一项公益性活动,承担一项特长培训,组建一个社团或兴趣小组。

3、根据“中心”开展活动、特长培训情况,聘请兼职专业课教师。

4、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主要活动阵地,辐射城区初中、小学,并逐步拓展到乡镇中小学,带动全县中小学学生校外活动的广泛开展。

5、在条件成熟时,利用“中心”的设备、器材让“活动”进社区、进校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六、资金保障

为了保障我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正常运转,教育局将根据中心现状及发展思路,积极向上级行政、财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确保人员经费,工作经费的按时、足额拨付。目前,预计需要中心工作人员名,人员经费元/年(其中:工资福利元,工作经费元);另外,为了保证设施的管理规范,包括一些低值易耗品的正常更新及设施配备、维修的支出,预计每年需要资金元/年。这些资金还请县委、人大、政府给予支持,将资金纳入全县财政预算。

七、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1、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我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每次只能容纳150-200人活动,还不能完全满足我县广大青少年开展校外活动的需求。今后将根据中心运行实际情况提出调整的方案。

2、因南甸路下段道路修缮至使青少年活动还不能正常开展,下一步将根据施工进度做好计划,待条件成熟将及时把青少年活动开展起来。

3、维持我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正常运转需要人员、经费的保障,由于教育局经费紧缺,无力挤出我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运转及设施改造购置所需的工作经费,还需各级财政部门给以经费上的支持。

梁河县教育局

云南省梁河县 篇3

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各民族相互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由此带来的有关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交流与融合、冲突与碰撞等问题也日渐突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近些年,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微博、微信、QQ等为代表的传播平台制造出了所谓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们以不同的方式抹黑中国,抹黑中国共产党,制造历史虚无主义,公开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共产主义,而初中生介于小学生和高中生之间,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转化的过程,他们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外界诱惑,不断涌入的各类外来文化思潮冲击着他们的文化观念,是其民主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中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情况,对其开展国家认同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国家认同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在心理上将自己归属于国家,并承认自己具有该国成员的身份资格,是对国家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国家认同作为一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国家的“软实力”,同时也是公民应该有的一种常识性认识。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严峻形势,民族主义、区域保护主义等现象的存在对国家认同产生了一定的消解作用。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缘划分,使得这些地区经济闭塞,很多工作受到限制,该地区人们的国家认同度关系到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关系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发展。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始终是我国提倡的爱国教育理念。初中生的心智、思想观念尚处于成形阶段,许多方面都具有可塑性,他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国家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初中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学生和外界接触相对较少,对自己本民族文化耳濡目染,这也有可能会消解对国家的认同,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是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增强中学生爱国情感,凝聚国家力量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更好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15年7月2日,我们4个带队教师对红河县架车乡进行了4天的前期基础调研,做了大量准备工作,2015年7月16日,我们师生一行17人再次从昆明出发,驱车九小时来到红河县架车乡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在架车中学,我们随机实际发放问卷为243份,有效回收问卷243份。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等三个主要维度。

2 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架车乡架车中学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初中三年级学生,总计243人,学生人数分布及学生比如图1、图2。

初中一年级学生117人,初中二年级学生80人,初中三年级学生46人,男生占总人数的39%,女生占61%。

此外,还有接受访谈的学生40人,召开座谈会过程中,我们邀请到教师8人,均为哈尼族,架车乡中学共有教师38人,专任教师37人,其中包含中学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8人,二级教师10人,三级教师2人,未定级教师16人(未定级教师也称特岗教师,特岗教师是中央针对西部地区农村实施的义务教育特殊政策,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任教,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少数民族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2.1%,访谈及座谈会内容作为我们调查目的的补充,这部分学生和老师人数不计入问卷统计中。

3 少数民族中学生国家认同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1 国民身份认同基本情况

国民身份认同是在有他国存在的环境下,国民成员确认自己属于哪一个国家以及对于这个国家的归属感与依恋感。调查显示,架车乡中学生在国民身份认同上呈现出高情感认同,当问到:“当奏起中国国歌的时候,您的心情如何”,82%的中学生为自己是中国公民感到无比自豪,4%的学生认为内心平静,没什么太多的感情起伏,14%得学生认为说不清楚。国民身份认同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体现中学生较为强烈的国家与民族情感。

当被问道“你认为哪国人民最幸福?”这一问题,75%的中学生回答是中国。A、中国75%;B、美国3%;C、日本1%;D、瑞士3%;F、韩国16%;G、其他国家2%。

总体而言,该地区中学生对国家表现出较强的情感依恋,同时,在对国家和社会的评价上有消极的一面,64%的人认为社会很乱,国家的治理不好。其次,在对国家未来发展信心强度上,87%的中学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从统计数据和访谈结果来看,学生年龄较大的,其国民身份认同强度较高,国家认同的意识较强。被问的243个学生中,均来自农村,母亲没有上过学的占了67%,初中文化的占7%,父亲没有上过学的28%,初中文化占29%,父母的教育程度与中学生的国家认同相关度较高,父母亲接受过教育的家庭,其子女的国家身份认同度、中国文化认同度相对其他同学高。

3.2 政治认同上的基本情况

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情感归宿、态度和行为,其实质是心理认同,具体体现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对国家制度的认同等。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政治认同总体呈现积极样态,当代中学生对国家制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体现出较高的认同度。94%的中学生赞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国歌和国旗是国家的重要象征,98%的中学生知道我国的国旗,65%的知道国歌,56%的少数民族中学生知道中国的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图中有麦穗和齿轮,还有五颗星,这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唱国歌和参加升旗仪式是学生表达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81%的中学生表示可以完整地唱国歌,另一方面,中学生对于社会公正等问题又表现出消极的一面,有56%的受调查中学生表示对现阶段社会公正问题充满信心。

其次,是日常学习生活中义务意识不够强,中学生对于“如有机会,我会向学校反映我对学校各项事务的看法”这一问题,只有19%的中学生表示会积极反应。

我们调查的架车乡架车中学住宿生较多,占总人数的70%以上,这一部分住宿生自己安排的时间比较少,有的周末回家一次,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在校期间活动地点很局限,每天重复“三点一线”———教室、宿舍、食堂的生活,走读学生课余生活较为丰富,除了完成学校基本学习以外,回家有很多事情可做,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走读生和寄宿生在政治认同上也有差别,走读生的政治认同比寄宿生的政治认同稍低。究其原因,走读生接受的思想更加多元,而寄宿生的思想相对较为单一。

3.3 文化认同基本情况

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的国民品性、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精神总和。民族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特色,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条件。文化认同,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对于所属文化及文化群体的共识和归属感。从本质上讲,文化是在一定的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产生的特定心理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点,各种文化思潮汇聚在同一地域,使得青少年面临多种心理选择。一项调研显示,在文化认同方面,中学生表现出心理选择多元化的思想趋势,也就是说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乐于接受西方现代文化,并且也崇尚当代流行文化。为此,在多元化的文化认同中,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无疑是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

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学习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涵养民族性的重要方式。其次,中国特色节日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中国特色节日习俗的认同意味着其对民族文化的内化,是国家认同的重要体现。统计表明,98%的中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很了解,喜欢自己本民族的节日,自己民族的节日很隆重。语言是一个民族最大的特征,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调查发现,99%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在家里只讲自己民族的语言,在学校才会说汉语。在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上,问卷主要涉及到西方节日、国外影视等方面,统计结果表明,有41%的同学表示喜欢过西方节日,在随机访谈中,大部分中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更喜欢看国外影视剧。这说明随着社会越来越走向开放,西方文化正在对当代中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即使是云南边远山区,网络的发达,通讯的便利,让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已经是一件极其轻松平常的事情了。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红河县教育发展不容乐观。我们调研的架车乡中学流失率比较高,上级政府对主管教育的部门有很严格的要求,学生流失率必须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对于不来上课的学生,班主任、校领导要想办法让其回校上课,学校老师做各种努力,但每年的学生流失率仍然高,因为父母认为读书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不如现在就出去打工赚钱,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适应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意义就是成为国家发展的合格人才,但是高的学生流失率影响了这个基本意义的实现,我们走访的对象中,有小学生,小学生的流失率相对初中生来说低了很多,一般到入学年龄父母都会送孩子去学校,父母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孩子识字是好事,至于学得多好并不要求,孩子的学习基本上是完全交给学校。在孩子进入初中阶段,也是接受文化信息量最重要的阶段,流失率却变高了,这对我们文化的传承极为不利。

4 少数民族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建议

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样性、多元化,尤其在地缘政治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带来身份认同的迷失和国家认同的弱化。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不同的价值理念交织碰撞。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增强以国家认同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我们在架车乡前后10天的调查走访,架车乡中学生国家认同状况总体很好,对自己的国民身份认同度很高,同时,作为哈尼族,对自己本民族的民族身份认同度同样很高,他们既高度认同自己的国民身份,也高度认同自己民族身份,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中学生对自己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多,对祖国的历史、现实的国情不熟悉,对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目前国家的重大事件显得不够关心等等。

在此,我们进行分析与梳理。

4.1 经济发展是根本

国家认同是爱国主义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家庭支持,需要学校重视,在架车乡中学,据学校相关领导介绍,80%都是留守中学生,在这里,这些留守中学生没有父母的陪伴,更不用说父母的教育,父母外出打工了,大多数一年见面一次,父母外出打工很多是迫不得已,因为生活困难,没办法支撑家庭基本开支,如果农村经济发展上去了,社会保障健全了,农民不用担心基本生存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减少外出打工的人口数量,留守学生数量也会随之而减少。发展经济、健全社会保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尚未完成之前,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选择就业,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有针对性地推荐合适岗位给留守学生父母,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等,政府适当给予补贴,努力为留守学生父母返乡就业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减少留守学生数量。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发展当地经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架车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其他离县城较近的乡镇有差距,导致这个地区的人们喜欢走出去。

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发展当地经济,让这里的人真正感受到政策的实惠,愿意留在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家庭对孩子的关爱就不会缺失。

4.2 爱国教育是基础

爱国情感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当代中学生对国家的苦难历史没有刻骨铭心的理解,可能存在片面看待当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因此,首先要加强历史教育,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共党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学习,认知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中遭受的屈辱和艰难的奋斗,理解我们民族遭受的苦难和珍惜今天的不易。其次要加强国情教育。引导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对国情的了解与把握,客观地看待中国发展现状,了解国家未来发展前景,了解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以及人民真正获得的实惠,认清中国所选择的道路和制度的优越性和必然性,增强对国家与民族的自信。

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认同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是国家发展与安全的一项重要工程,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需要爱国主义教育。当今时代培养中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要不断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爱国主义在全球化的今天是必须和必要的。没有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国家认同感就无法形成,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各不同民族构成了一个大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各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承等方面各不相同,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更好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强化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使其有力的凝聚在中华民族之下,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在学校,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需要继续加强,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的历史、国家发展的历史,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在架车乡有8个村委会,60个自然村,我们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有的村里不同民族发生斗殴事件,主要是有彝族和哈尼族共同居住的自然村,乡镇干部只能驻扎在村里进行调解,有的干部驻扎之后就是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家长的思想无形中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这对于民族的团结合作是极为不利的。

4.3 学校教育是保障

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学校是培养少数民族中学生国家认同的重要地方,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学习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行为,在这个逐渐内化的过程中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学校教育在国家认同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第一,学校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与信仰是一个人的人生奋斗目标、精神支柱和成功动力。因此,是否具有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对于一个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主要有时代性、实践性、预见性等鲜明的特征,不同的时代人们对理想的渴望是不一样的,要受到时代的制约,任何理想都需要实践,离开实践,理想就变为空想或者幻想,同时,理想又是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提前预见。

信念指人们对某种观点、原则和理想等所形成的内心的真挚信仰。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意识的核心部分。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都属于人的基本信念。信念和信仰密切相关,信仰,侧重强调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的认识和态度,信念,则主要表现为人们内心深处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动机。信念的突出特征就是其稳定性,人的信念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

学校对中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最基本的职责,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启蒙阶段,中学的教育和引导会影响到一个人未来的价值判断。

第二,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能够塑造人的良好精神风貌,有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包含学校发展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情绪情感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是学校的软件设施,校园文化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以校园基本设施、图书资料为主,包括校容、校貌、学校的整体规划及布局、校园的美化绿化和净化等。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自然景观建设要达到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要求,人文景观要突出浓郁的文化氛围,达到怡情励志、促进师生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办好校园网站、广播、宣传栏、校报校刊等,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而这一点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较为欠缺的部分,我们走访过程中,发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许多不足,尤其是软件建设上,因该地区平坦地势较少,学校建在山上,面积有限,学生活动场所也很有限,但外部环境很好,校园干净整洁,绿化较好,学校周围有天然美景,其他方面如校园宣传栏、教室墙壁、教室走廊等地方没有充分利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处景点、每一个宣传栏、每一块黑板、每一个展室,充分展示成功者足迹、名言、警句等,做到“无一物不景,无一景不用”。从学校的外部环境来看,我们应该做好合理的规划,更加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

从学校的软环境建设来看,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我们走访中了解到,架车乡中学因为师资原因,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软环境的建设缺失,面对这种情况,建议学校可以定期请乡政府工作人员或者本校教师开展讲座,增加学生视野,同时,教师要修养师德,从学生实际出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也要尊敬老师、勤奋好学、遵守纪律,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从各个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我们所调查的架车乡中学,90%以上的学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大多数学生和父母一年见一次面,平时以电话联系为主,主要询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没有其他更多的交流,家庭教育基本上是缺失的,而家庭教育的缺失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所以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学校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4.4 传统文化教育是核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的根基,文化的力量在当今世界凸显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软实力。将自己本民族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利用这些节日宣传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尊重少数民族的节日,将自我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保留和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政府、学校、各村委会联合起来大力宣传才会有效果。

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以上四点分析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国家认同,如家庭因素、个人经历等等,总之,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是关键一环,政府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是重要保障,国家要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尤其是经费的保障,同时,持续进行人才的交流,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目前最缺教师,持续的人才交流可以保证教学质量,拓宽学生视野,更好的进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增强对国家的认同。

摘要:国家认同是爱国主义的核心。红河县架车乡架车中学的学生在国民身份认同上呈现出高情感认同,随着年龄增长,国民身份认同感略有上升,政治认同上比较积极,在文化认同上显示出对自己少数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趣,又有对西方文化的接纳。中学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加强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需要在各种合力的结合中培植中学生的民族与国家责任意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强化以中华文化为根基的主流文化认同教育。

云南省梁河县 篇4

下列不属于纪实文学赢得读者的原因的是()。

A.它描写的大都是公众关心的问题

B.它的报道和描写是实事求是的C.它的描写生动,分析精到

D.它描写的都是读者所思、所感或为之所苦的问题农田基建,科技兴农,农业产业化,综合开发等均是每个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均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全部。因此,建议上级财政改革支农资金分配使用的方式,在一个省、地市、县区内选择几个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开发价值的优势骨干产业,以产业为对象,对瓶颈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系统扶持,在一个省范围内形成几个全国独具优势,在一个地区或县范围内形成几个全省乃至全国独具优势的主导产业。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农田基建,科技兴农,农业产业化,综合开发等虽然均是每个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均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全部

B.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

C.国家要通过财政改革,加大支农力度

D.每一地区都要有一个在全国独具优势的主导产业人们一谈到要培养儿童成长,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提高他们的智力,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似乎成绩好的孩子将来就有出息。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不少研究资料表明,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其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才占三分之一,而非智力因素却占了三分之二。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考虑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力是错误的B.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因素是不全面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C.有名科学家的成功大都归功于非智力因素

D.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未必有出息《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斗争史展览》继在京城轰动之后,又在全国五十多个大中城市的巡回展出中连接引起轰动。尽管每次展览时间一再延长,但展厅内外依旧人如潮涌。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红岩魂》在北京及全国五十多个大中城市展出

B.《红岩魂》展览在展出城市引起轰动

C.《红岩魂》应该多举办几次

D.《红岩魂》是很不错的展览服装新标志是由人的身高、胸围和体型三部分组成的。如172/90A,斜线前面的数字表示身高172厘米,斜线后面的数字表示胸围90厘米,最后的英文字母表示体型。A表示一般体型,B表示微胖型,C表示胖体型,Y表示胸大腰细的体型。

这段话谈的是有关哪方面的内容?()

更多考试信息请上航帆网查询!

A.介绍服装的标志

B.介绍172/90A是什么意思

C.介绍英文字母所表示的体系

D.介绍172表示身高个体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中,中国传统儒家制度安排大多是非正式的,强调行为规则的内化过程,不重视外在的强制、约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因此()。

A.儒家制度具有现代性

B.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个体可以随心所欲,不受约束

C.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个体能以自我制度规则的理解来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规则

D.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个体能获得最大的自由中国古代较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并非民间的商业航行,而是官方的出使。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远洋航行的古代很盛行

B.古代民间也有远洋航行

C.古代远洋航行主要是官方的出使

D.远洋航行很重要布鲁诺为了坚持“日心说”而被烧死,当攻城的士兵冲进来的时候,阿基米德仍然守护着沙盘,说:“不要动我的圆”„„有很多东西可以高于生命,像爱情、主义等等,但是一个圆、一个“太阳、地球谁绕着谁转”这样的问题高于生命,以致成为追求的核心,这却是西方一脉相承的特点。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布鲁诺、阿基米德都不怕死

B.沙盘上的圆对阿基米德来说是最重要的C.一个圆、一个“太阳、地球谁绕着谁转”这样的问题离我们很遥远

D.“舍生取义”是西方人才有的精神寻找地球外的智慧生物一直是人们乐此不疲的工作。如果“外星人”确实存在,他们居住的星球应该和我们的地球具有大致相同的环境。科学家已就这一点基本达成共识,他们正努力在太阳系外寻找“第二地球”,也就是所谓的类地行星。从这段文字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外星人是地球外的智慧生物

B.外星人居住的星球是类地行星

C.科学家认为有外星人存在D.“第二地球”可能存在于太阳系外无论是在温州市区,还是在桥头、白象镇,你总感到一种异常浓烈的气氛和活力在包围着你,这就是温州特有的商品经济气氛和活力。在温州城乡,你看到千家万户都在从事商品经营,到处有车间、作坊,到处有专业市场、自由市场和零售摊点,到处有大大小小的商品,到处有种类繁多的新产品。几百万温州人不是忙于生产,就是在忙于销售。古代有一幅名画叫《清明上河图》,温州商品经济所展现的图画是现代的《清明上河图》,而它比古画所描绘的更繁荣百倍、千倍。

下列哪句话能最准确概括上文?()

A.温州所展现的景象是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

B.温州到处是商品交易

C.温州到处是商品生产

梁河县烤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5

1 生产现状

在云南省“巩固提高老烟区, 培育开发新烟区”战略方针指引下, “十一五”期末以来, 德宏州委、州政府及其梁河县委、县政府, 以本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条件为依托, 因势利导, 再次切实提出了大力推进烟草产业发展战略。目前梁河县的烤烟主要以德宏州香料烟公司为龙头承担来做, 公司负责技术、生产与收购, 地方政府作引导, 县烟草站、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积极做好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狠抓措施, 对种烟区做了五年规划:“到‘十二五’末, 全县计划发展烤烟达4000hm2, 总产15万担。”全县烤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66.6hm2发展到2014年的2 566.6hm2, 涉及8个乡镇, 41个村委会、5 501户农户。累计种植烤烟6 373.3hm2, 收购烟叶27.76万担, 实现烟叶农业产值3.4亿元和烟叶税0.74亿元。至此, 通过大力发展冬春季烤烟生产, 为梁河县冬农开发打开了局面和创造了新的亮点, 使梁河县的许多冬闲田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2 存在问题

2.1 烟区规划布局尚不完善

目前梁河县种烟区分布在海拔860~1 300m之间, 区域布局跨度大, 自然条件差异大, 海拔较高的地区有低温冷害发生。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同时存在, 导致收益不均衡和产业优势效益未能充分显现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还挫伤了烟农的积极性。

2.2 投入不足, 生产效率低

烟农经济实力薄弱, 机械化程度低, 劳动力投入不足, 耕作管理劳动强度大, 带来移栽期长, 烟叶成熟不一致, 难烘烤, 难分级, 造成中上等烟叶比例偏低, 低次等烟叶比例高, 生产效率低。

2.3 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

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不高, 文化水平偏低, 大多数烟农只有初中、小学文化水平, 接受科学技术能力弱, 技术措施实施不到位。

2.4 基础设施滞后

部分烟区道路不畅, 农机难作业, 沟渠不配套, 工程性缺水面积大。

2.5 争地矛盾突出, 发展建设难度大

由于规划不到位, 烟区布局尚不完善, 烟地依然比较零星分散, 产业交叉分布的状况大量存在, 造成产业之间争地、争劳动力现象突出。加之, 冬马铃薯、西 (甜) 瓜、冬早甜脆玉米等, 近年市场价格较好,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烟草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进程, 影响了烤烟产业发展壮大。

2.6 烤房建设质量不高, 烘烤技术不到位

一方面, 部分烤房发生漏雨、漏气现象, 影响到烟叶烘烤质量。另一方面, 由于我县是新烟区, 而烟叶烘烤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强和实践操作经验要求丰富的“技术活”,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烟农烘烤技术还不完全掌握, 烤坏烟叶现象时有发生, 而且坏损比例较大, 人为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状况依然较为突出。

3 发展优势

3.1 自然资源条件优异

梁河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和德宏州西北部, 高黎贡山西侧, 北纬24°31′~24°58′, 东经98°06′~98°34′,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8.3℃, 年降雨量1400mm左右, 年日照时数2 083~2 524h, ≥10℃年均活动积温6438~6 884℃, 全年无霜期328天。全县最低海拔860m, 最高海拔2672.8m, 境内有千亩以上的温热坝子 (盆地) 5个, 其中:海拔在1200m以下, 面积达万亩以上的坝子有3个, 总面积14 349.3hm2, 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3.1%。坝区盆地土壤多为河流冲积形成的沙壤、黑油壤和粘壤等混合性壤土, p H值为4.5~6.5, 呈微酸性, 土层深厚, 理化性状优良, 土壤肥沃。梁河县气候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优异, 被列为特色优质烟叶后备战略基地。

3.2 水资源丰富

梁河县地跨伊洛瓦底江水系, 境内有大盈江、龙江和罗卜坝河等“两江一河”水系贯穿, 水系支流网状分布, 水资源丰富。特别是多年来通过各级各相关部门的努力,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大力加快了坝区大面积高稳产农田耕地整理和排灌沟渠等水土改善工程设施建设。梁河县种烟区主要布局在海拔1 300m以下的坝区农田, 冬季基本可保障有水灌溉。

3.3 技术力量雄厚

梁河县1990年开始种烤烟, 直到1998年由于受国家烤烟双控政策的影响才不种, 在此期间, 广大烟区已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加之, 梁河县烤烟龙头企业以及梁河县农业局、县烟草站和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单位均拥有和投入了强有力的科技队伍, 技术力量雄厚。

3.4 政府重视, 扶持政策较好

一方面, 梁河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抓住云南省“巩固提高老烟区, 培育开发新烟区”的大好机遇, 顺势而上, 高度重视烟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了烟草产业发展组织领导机构和机制, 切实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工作措施, 从而, 为大力推进烟草产业兴旺发展提供了强大组织措施保障。另一方面, 每年都及时出台和不断强化优惠扶持政策力度, 政府和企业给予种植烤烟的补助相对较高, 有烘烤燃料补助、农药补助、种植补助、优化烟叶等级结构补助以及烟区烟水工程设施改善建设等, 所有烟用物质由公司先行垫支, 交烟时扣回, 实行定单生产, 从而, 切实有效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烤烟种植的积极性。

3.5 产业效益突出, 发展前景广阔

烟草是一项既富民又富县的优势产业, 2014年梁河县种植冬春烤烟2 566.6hm2, 收购烟叶11.1万担, 实现烟叶农业产值1.5亿元和烟叶税0.329亿元, 平均产量144.1kg/667m2, 产值3 921.82元/667m2, 最高产量228.1 kg/667m2和最高产值达8 463元/667m2, 平均烤烟实现税收854.7元/667m2。无论是农民收益或是财税收入, 在全县各项农业产业中对比收益是非常明显的, 特别是梁河县生产的早植烤烟 (冬春烟) 不仅不会影响全县粮食生产问题, 而且烟叶品质较好, 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所产烟叶主要销往上海等地, 产销前景广阔。

4 对策与措施

4.1 统一思想, 强化管理, 切实抓好烤烟产业

烤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要把烤烟产业做大做强, 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密切配合, 共同努力, 把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布置上, 进一步强化领导和措施, 完善责任管理和奖惩机制。实行县级四大机关分片挂钩联系制度, 同时要成立以副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各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 分管领导要具体抓,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多方协调配合, 使烤烟生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4.2 科学制定产业规划, 实现合理布局

以我县的勐养坝、芒东坝和南甸坝等三大坝子为重点, 因地制宜, 选择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适宜, 且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区域, 划定为烤烟产业发展重点地区, 大力宣传动员农户积极参与烟草种植或进行土地流转, 理顺并坚决杜绝多项产业交叉混种的状况, 大力推进烤烟产业形成区域化布局,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良好格局。

4.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强化扶持措施, 以强有力的扶持和较为优惠的政策, 吸引老烟区有经验的种植户来新烟区承包种植, 这样既能引进技术, 又能推动当地烤烟生产发展。同时, 应加大对种植户的扶持, 帮助解决短期生产贷款, 提供购买农机补贴, 推广机械化作业, 提高生产效率。

4.4 注重科学技术培训, 提高科技素质

1) 培养技术骨干。通过普及性培训、专项培训、技能培训等, 建立一支高素质、懂技术的人才队伍来指导田间生产。

2) 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农信通等媒体手段和农业科技宣传栏、明白纸等对农民进行培训, 努力使农民掌握新知识, 引导农民树立新观念, 形成学习科技、运用科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风尚结。

4.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上级烟草部门支持, 加大烟水、烟路工程设施建设, 完善烟区道路和沟渠, 改善烟田条件。应科学规划, 以片区为基地单元打造梁河县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4.6 走集约化、专业化道路

按照现代烟草农业的要求, 走“两头工厂化, 中间专业化”的路子, 即工厂化育苗、供苗, 集群烤房工厂化烘烤, 各种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管理专业化。大力普及农机具的使用, 降低烟农劳动强度, 帮助烟农减工降本, 提质增效。

4.7 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和行政问责制

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 凡涉及抓烤烟生产的工作人员都收取风险抵押金, 对完成生产任务的如数退回并予以奖励, 完不成生产任务的不予奖励, 所交的风险抵押金作为县烟草产业发展资金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4.8 健全保障机制

一是推进病虫害预测预报建设体系, 统防统治。二是推进天气预报预警防范建设体系, 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对烟农造成的损失。三是把烟叶生产纳入农业保险范畴, 大灾大旱之年对烟农给予补偿, 降低损失, 解决烟农后顾之忧。

5 结语

烟草产业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和主要财源, 在加快调整农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 财政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首选的短平快项目之一, 也是一项既富民又富县的优势产业, 对比效益突出。梁河县具有发展冬春烟的优异气候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 发展前景广阔, 在确保大春粮食生产不受影响的条件下, 充分利用冬闲田大力发展烤烟生产是切实可行的, 认真抓好该项产业, 将其做大做强, 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烟草是一项既富民又富县的优势产业, 对比效益突出。梁河县具有发展冬春烟的优异气候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 为确保梁河烤烟产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针对当前梁河烟草产业生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烤烟产业,发展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云南省梁河县 篇6

1 梁河县乡村兽医人员信息采集登记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乡村兽医管理工作的通知》农医发 (2010) 7号文件精神, 凡符合《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取得中等以上畜牧、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 (民族兽医) 或水产养殖学历的;取得中级以上动物疫病防治员, 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连续5年以上的;经县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 均被列为乡村兽医信息采集登记对象。梁河县认真落实文件精神, 经过精心组织, 对全县乡村兽医进行了信息采集登记。通过登记统计, 符合条件的有40人。从调查摸底情况看, 绝大部分人员能履行乡村兽医职责, 医德医风好, 在群众中深受赞誉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对促进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村级防疫员的工作压力, 发挥了不可估价的作用。

2 存在问题

2.1 乡村兽医人员年龄结构不尽合理, 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统计的40人中畜牧兽医专业学校毕业仅有8人 (其中专科2人, 中专6人) , 高中6人 (职高5人) , 初中17人, 小学9人。年龄结构:35岁以下16人, 36~50岁12人, 50岁以上12人。多数人员没有得到专业技术培训学习, 在实际工作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突出, 仅凭经验摸索实践、投师学艺开展诊疗服务活动。

2.2 硬件设计严重不足

乡村兽医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没有固定的工作室, 没有工资, 以家为室, 游诊服务, 谈不上药物分类、陈列摆设, 凭几支注射器, 几盒常用药物库存, 主要靠对外诊疗获取收入, 需时向县乡兽医经营部救急, 跨区治疗, 相互摩擦, 纷争治疗现象时有发生。

2.3 防疫意识观念淡薄, 局部发生疫情措施不力

由于专业技术知识受限, 大多数乡村兽医人员对区域发生的重大疫情防控意识差, 滥用药物, 治疗所用注射器具消毒不到位, 滥用药物、小病大医现象时有发生。

3 建议

乡村兽医是指尚未取得执业兽医资格, 经登记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人员。乡村兽医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 是各项动物防疫措施实施的重要力量。加强乡村兽医队伍建设, 可以把动物防疫网络延伸到基层, 可以把动物防疫意识强化到基层, 可以把动物防疫技术传授到基层, 有利于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 有利于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加强乡村兽医队伍与建设, 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乡村兽医管理办法》, 规范乡村兽医登记制度, 严格规范乡村兽医从业行为。现提出如下建议:

3.1 增加投入, 加强培训

国家要有目的制定乡村兽医培训规划和计划, 下拨培训专项经费,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兽医培训, 保证乡村兽医人员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 使乡村兽医人员知识逐步得到更新, 不断提高其素质和工作能力, 以适应新形势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需要。

3.2 健全制度, 规范乡村兽医从业行为

加强乡村兽医从业管理, 切实规范乡村兽医兽药使用行为, 严格履行动物疫情报告义务。兽药经营应具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仓库, 布局合理、相对独立, 基本达到GSP检查验收标准。县城所在地兽药经营企业营业场所面积不得低于30平方米, 仓库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乡镇及以下兽药经营企业营业场所面积不得低于20平方米, 仓库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通过对乡村兽医的专业知识培训,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逐步建立完善乡村兽医管理制度。实行乡村兽医执业准入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3.3 加强乡村兽医队伍建设的领导

梁河县冬烟膜下小苗栽培技术初探 篇7

1 田块选择

根据试验, 梁河县冬烟适宜种植区为海拔800~1 400 m。土壤质地结构良好, 耕作层25 cm以上, p H值5.5~6.5, 前作未种过茄科作物, 排灌方便的田块为宜。

2 品种选择

以“云烟87”“云烟99”为主。

3 大田预整地

及早翻犁晒垡熟化土壤, 增加土壤温度和通透性。移栽前耙细土壤, 小田开背沟, 大田开四边沟和中心沟, 做到田平土细, 排灌方便。

4 理墒、打塘规格

行距110 cm, 株距50 cm, 栽植1 200株/667m2, 墒高35 cm。理好墒后, 按移栽规格进行拉线定位, 再进行打塘, 塘深以20 cm为宜。

5 底肥施用

打好塘后, 每667 m2用25 kg钙镁磷肥, 复合肥 (10:10:29) 25 kg, 撒施于塘内, 用锄头轻锄15~20 cm, 充分与土壤均匀混合。

6 苗地选择及育苗时间

苗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连片面积适中、便于运输、具备浇水的田块。育苗时间按移栽时间而定, 海拔1 100 m以下, 11月15-25日育苗, 1 100~1400 m, 11月20-30日育苗。具体育苗操作, 按标准漂浮育苗技术统一育苗。

7 移栽

7.1 移栽时间

苗龄45 d左右即可移栽, 海拔1 100 m以下, 1月1-10日移栽, 海拔1 100~1 200 m, 1月10-20日移栽, 海拔1 300~1 400 m, 适当增加苗龄为50~55d, 1月15-25日移栽。

7.2 移栽程序及要求

7.2.1 浇水

因小苗移栽, 烟苗较小, 不宜先栽苗后浇水, 应先浇够定根水后栽烟, 每塘浇2~3 kg, 确保烟苗成活。

7.2.2 栽烟

栽烟时, 生长点露出2~3 cm, 其余茎秆全部埋入土中。

7.2.3 喷药

栽好烟后, 用2.5%敌杀死或阿维菌素喷施, 防治地下害虫。

7.2.4 盖膜

喷药后, 以免水分挥发, 应及时覆盖地膜, 将地膜拉紧拉平, 两头两边用土压严压实。

8 大田管理

8.1 查塘补缺

移栽后3~5 d, 及时查苗补缺, 确保667 m2有效数。

8.2 水分管理

移栽结束后, 及时灌一次走沟水保苗成活, 随后隔20 d左右再灌一次, 以后视田块土壤水分灵活掌握, 若早晨烟苗叶片出现萎缩失水, 应及时灌水。灌水应掌握灌到墒面的1/2为宜, 要速灌速排, 避免田内积水。

8.3 破膜、培土封口

移栽20 d左右, 烟株叶尖准备接触薄膜时, 在烟株上方将薄膜撕开一个直径4~5 cm的小孔, 炼苗5~7 d后, 取出烟苗, 培好塘土, 盖好封口土。

8.4 追肥

每亩施肥总量 (含底肥) :钙镁磷肥25 kg, 复合肥 (10:10:29) 50 kg, 氮钾肥 (15:0:30) 20 kg, 优力硼锌肥0.2 kg。

第一次追肥:移栽后7 d, 每667 m2用复合肥 (10:10:29) 5 kg, 氮钾肥 (15:0:30) 5 kg对水, 使用“施肥枪”在距烟株10 cm处打孔10 cm左右深施。第二次追肥:移栽后25~30 d, 结合破膜、除草、培土, 每亩用复合肥 (10:10:29) 5 kg, 氮钾肥 (15:0:30) 对水10 kg, 优力硼锌肥0.2 kg对水浇施, 顺序是破膜、除草、施肥、培土、封口。第三次追肥:移栽后40 d左右, 每667m2用复合肥 (10:10:29) 15 kg, 氮钾肥 (15:0:30) 5 kg, 硫酸钾肥10 kg对水, 使用“施肥枪”在距烟株15 cm处打孔10~15 cm深施。

8.5 除草

杂草过多会加大病虫害的发生, 应除草2次。第一次结合破膜培土封口, 要铲除沟内杂草, 第二次可用人工铲除, 也可在杂草3~6叶期, 用25%砜嘧磺隆 (宝成) 喷雾防治。

8.6 病虫害防治

烤烟病虫害管理以生产优质安全烟叶, 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违禁农药, 提倡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8.6.1 农业防治

一是做好烟田清洁卫生, 病株 (叶) 、底脚叶、农药包装袋 (瓶) 统一集中销毁;二是规范农事操作, 农事操作前用肥皂水清洗手和清洗农具, 移栽时剔除病苗、弱苗, 不在田间吸烟, 封顶打杈时先处理健株, 后处理病株, 并将摘除的花、杈、叶及时运离田间集中销毁。

8.6.2 物理防治

主要方法是用人工捕捉幼、成虫, 剔除病叶, 黄板诱杀。

8.6.3 化学防治。

(1) 黑胫病。移栽后7 d, 结合第一次施肥, 每667 m2用80 g的72.2%霜霉威800倍液浇灌防治。

(2) 气候型斑点、炭疽病。200单位农用链霉素、80%代森锌、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防治。

(3) 白粉病。20%粉锈宁800倍液, 移栽后45~50 d及封顶后各防治一次。

(4) 病毒病。发病前用1:1: (160~200) 波尔多液预防, 或8%菌克毒克1 000倍液、毒消600倍液等进行交替防治。

(5) 虫害。蚜虫可用康福多1:4 000倍、20%吡虫啉1:4 000倍、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地下害虫用2.5%敌杀死或阿维菌素防治。

9 封顶抑芽

烟株现蕾后, 留足叶片, 进行封顶打杈。长势旺盛的留叶20~22片, 长势一般的留叶18~20片, 长势弱的留16~18片。封顶抹芽后及时用芽畏 (钟丁灵) 100倍液涂抹芽口, 抑制烟芽生长。

10 成熟采收

一般烟株封顶后20 d左右进入成熟采摘阶段, 要适时采烤。

10.1 采收原则

严格把握烟叶成熟度, 下部烟叶适熟采收, 中部烟叶成熟稳收, 上部烟叶充分成熟采收。

10.2 采收标准

下二棚烟叶:主脉变白, 支脉绿白, 叶面出现7~7.5成黄 (绿黄色) , 叶尖稍下垂时采收;中部烟叶:主脉全白发亮, 支脉变白叶面略皱和显现8~8.5成黄 (浅黄色) , 有黄白色成熟斑, 叶耳黄绿, 叶尖下垂是采收;上部烟叶:主脉全白发亮, 支脉浅白, 显现8.5~9成黄 (淡黄色) , 黄白色成熟斑明显, 叶尖下垂变白或稍枯是采收。顶叶3~5片充分成熟后一次性采收。

10.3 采收时间

一般在早晨采收, 宜采露水烟, 有利于保湿, 易识别成熟烟叶。晴天必须避开烈日采收, 阴天、雨天整天均可采收。若遇长时间降雨, 烟叶出现返青, 应等其重新落黄后再采收。

10.4 采收方法

云南省梁河县 篇8

梁河县位于云南省西部东径:98°06′至98°31′、北纬:24°31′至21°58′之间, 境内南北纵距49公里, 东西横距45公里。东与龙陵、潞西毗邻, 南与陇川相连, 西与盈江接壤, 北与腾冲交界, 国土面积1159平方公里, 其中山地面积1012平方公里, 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7.5%。境内辖六乡三镇, 2012年底, 全县常住人口16.03万人, 多数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全县共有耕地面积20.55万亩, 其中水田10.33万亩, 是典型的农业县, 主要以甘蔗为主导产业。

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8.3℃, 年平均降水量为1342.3mm, 境内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不均, 一般每年5月至10月为雨季, 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季降水特别充足, 干季多日照, 降水少, 空气干燥。雨季降水量为1178.5mm占全年降水量的86%, 其中, 6月至8月降水量为782mm, 占全年降水量的58%。

2 项目概况

梁河县山洪灾害防治 (县级) 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于2011年8月纳入我省第二批山洪灾害防治 (县级) 非工程措施建设县任务, 2012年3月, 省防汛办以 (云水防汛[2012]20号文) 对其进行了批复, 批复工程投资为:570万元。设计规模为:在梁河县防治区内的村庄和河流上设立14个自动雨量站、2个自动水位站 (含监测雨量) 、190个简易雨量站和2个简易水位站。9个乡镇级无线广播预警站、46个村委会级无线广播预警站和190个群测群防人工预警站组成。工程实际到位资金为510万元, 其中:中央补助资金400万元, 省级配套75万元, 州级配套35万元。通过公开招标, 项目工程分为二个合同段实施, 施工单位为:昆明龙慧科技有限公司和云南华日中科智能网络系统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为:云南致信监理有限公司。工程于2012年7月11日开工, 于2012年12月15日完工。

3 项目的成功应用

2013年入汛后, 针对复杂多变的气候情况, 我县以山洪灾害防治 (县级) 非工程措施建设为依托, 建立监测预警系统, 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入汛后, 县防汛部门更是依靠全县山洪灾害防治 (县级) 非工程措施项目建立的防御体系, 深入落实“监测到点、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防灾抗灾机制, 多次避免了强降雨可能造成的损失, 取得了初步效益。如基于水雨情监测系统的水位雨量站点监控系统, 成为防汛指挥的“千里眼、顺风耳”;县级监测预警平台能够自动监视汛情、自动发送预警、实时提供图形化信息服务, 使得“耳聪目明”;日趋完善的预警系统可以通过无线预警广播实现异地发出预警信号;群测群防体系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更趋完善和实用, 群众自防自救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3年8月13日凌晨, 我县境内普降大到暴雨, 暴雨中心分布在勐养镇及芒东镇一带, 据梁河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观测数据显示, 位于勐养镇的康福雨量站和芒东镇的罗岗雨量站24小时降雨分别为116毫米、112毫米, 其中最大1小时降雨高达42毫米。暴雨导致山洪骤发, 致使房屋、耕地受到损毁, 据灾后, 勐养镇收集上报数据显示, 此次山洪共造成800余人受灾, 房屋倒塌9间, 受损15间;农作物受灾1717亩, 其中绝收12.6亩;水毁灌溉设施17处, 其中渠道3处, 长20米, 取水坝14道, 长200米;乡至村级公路中断1条, 公路塌方8700立方米。共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3.1万元, 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67.2万元。

灾情发生期间, 县防汛部门通过县级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上的雨情动态, 及时向乡 (镇) 、村负责人及监测人员发布“乡三级”预警10次, “乡二级”预警3次, 共发布预警短信20条, 同时发布预警广播10次, 乡 (镇) 、村干部接到预警信息后, 根据相关预案迅速发动转移群众430人, 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

4 结语

山洪灾害防治 (县级) 非工程措施建设对于防御山洪灾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有效提高我县防御山洪乃至防汛抗旱整体能力。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划部署, 今后, 我县还将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防治 (县级) 非工程措施建设, 增强全民防灾避灾意识。改变山洪灾害防御落后手段, 实现在标准洪水内避免人员伤亡, 发生超标洪水时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尤其是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的目标, 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 发挥政府防汛部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河县人民政府.梁河县志.

[2]梁河县水利局.梁河县水利志.

[3]梁河县水利局.梁河县洪涝灾害统计年报.

上一篇:体制困境论文下一篇:箱梁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