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M光网络

2024-08-22

WDM光网络(精选4篇)

WDM光网络 篇1

一、前言

对于这种无源光网络 (如图1所示) 典型的系统组织结构模式就是光线路的终端 (OLT, Optical Line Ternfina1) 和光网络的单元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两大部分组成, 然而, 在光网络的单元中大都数设备都是光分支类型的, 却不含有有源地电子器件。

此外, PON的发展原先是在ATM技术的APON的基础上的, 在它之后的就是EFMA所提出来的EPON, 然后ITU提出来的G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就算是刚刚基ATM的APON技术, 还是基于Ethernet的EPON技术或着是ITU所提出的GOPN, 这3个技术全都是运用接入技术, 所以能笼统的成为TDM—PON。

二、普通PON技术与WDM—PON技术比较 (图2)

2.1功率的预算

在功率的预算方面, WDM—PON总共有两个优点, 第一个就是:在运行当中, WDM—PON接收机的工作功率低, 因次在灵敏度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第二个优点就是:和相对较大的分束比相比较, WDM—PON在插入时的瞬间损耗相对较小。

而在这以上两中优点方面上, WDM—PON在第二个优点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因次在上行信号中就会用到OLT接收机中的额外的解复用器, 但同时也会造成双倍的插入时的瞬间损耗。

2.2灵活性

在WDM—PON中讲究PSPON的灵活性, 但是这种要求现在这个技术难以实现, 例如:在商家对宽带的铺设问题, 如果是宽带业务需要高的地区, 运营商就铺建1×16PSPON, 但是在偏远地区和需求量低的地区, 就只随便放置1~32分束器。

一方面对于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检修和重新设计, 只要是PON不达到峰值就不需要此操作, 线路速率也不需要更改。另一方面对于WDM—PON的看待, 提高Router和WDM接收机的信道数我们就需要提高分束, 但是对于当前技术来讲非常困难。

“一分价钱, 一分货”如果想要选择更好更多的设备, 相应的花费就会提高很多。

2.3安全性

由于广播式的下行PSPPON信号中的全部的ONU所接收的都是PON净负荷, 所以我们要保证安全就要采取加密处理的方法。WDM—PON不同方向ONU的信号的选路是根据不同波长来确定的, 但是其中有一定的缺点, 就是Router中的串话在大多数ONUR全部可以接收到, 只是信号很弱。所以就会有一些技术人员通过这种技术来盗取或截取其他ONU的信号。但是Router的防密措施很好, 所以就不用进行加密处理。所以, 系统设计者的选择就会有两个选择:第一, 加密处理;第二, 提高防串或性能。WDM—PON具有一个很大的优点, 就是能升级PON网络。在当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的飞速增长的情况下, 最好的办法就是是用光纤技术。

三、WDM—PON中的关键的技术

3.1光源

1、DFB的激光器的阵列。

DFB激光器的阵列是在同一片的基底上生产很多性质一样的In Ga As P/In P多量子阱脊的波导激光器, 它和分立DFB的激光器对比有着价格便宜的优点, 同时属于集成的多波长的光源的一种, 并且通过调节控制某一个信号, 可以控制全部的波长。必须精确的对输出波长进行控制从而使所有波长都能够满足信道的间隔, 要完成这种精确地控制非常的不容易。

2、多频的激光器。

多频的激光器 (Ivl FL) 是一种在集成半导体的放大器和WGR的技术的新型WDM的激光器。在INP上的制作的WGR含有低插的损耗和和良好的频谱的特性。

WGR的激光器含有能够同时进行很多频率工作的能力。信道波长的间隔是由阵列的波导光栅 (AWG) 的临近阵列的波导的长度差△L所进行决定的, 目前的工艺水平可以对△L进行精确的控制, 所以信道的波长间隔能够稳定的控制, 对整个器件来进行温度的从而来进行调节波长。

另外, 贝尔的实验室现在已经作为实验的器件, 在阵列的波导光栅 (AWG) 的12个频率的WDM的激光器, 信道的波长间隔为3.2nm (400GHz) 、自由频谱的距离 (FSR) 38.4nm, 中心的波长156Onm, 器件的大小为14minx3.6ram。图3为它的输出的频谱, 图的上方为12个放大器的输出的频谱, 下方为一个单独的放大器的输出的频谱。

3.2单纤的双向WDM—PON的设计

当前伴随着大功率的LED和多通道AWG的器件的在商业方面的应用, 在LED的频谱的分割的WDM—PON的网络会引起大量的注意, 由于WDM—PON能够实OLT和ONU点对点进行简单的传辖, 所以系统面对协议要透明, 从而降低系统实现的这一难度。随着WDM的器件价格一直的下降, WDM—PON可能会变成接入网最后的解决办法。

当前的PON的系统 (如图4) 上下行大多采用了空分的方式进行传输, 所以为了减少相干的Rayleigh的散射和光器件的端面的反射产生较大的光功率的代价, 当前Jung采用将频谱进行分割的高功率的LED作为上行的光源, 实现了l5路500Mbi Ls、上行155Mbi Ls的WDM—PON的设计。面对接入网的网径很短并且成本这一因素, 实现了单纤的双向的传辖有其的必要的性质和可能的性质。在下文中按照当前的部分器件的水平, 我们设计并完成了单纤双向的w DM—PON的系统, 并且在理论上计算出了Raylei的出散射以及光器件的反射产生的光功率的代价。

OLT侧的下行光源利用了多频的激光器, 复用和解复的用器利用了16x16的阵列AWG, 它的通道的间隔是08rim, 当中一路的光源在不加载的调制信号, 并且在远端的节点直接的反射到了OLT的一侧, 按照它接受光功率的值来调节MFL和OLT一侧AWG的温度的控制, 并且使MFL和AWG在温度的漂移和远端的节点AWG的通道的变化一样。ONU一侧的接受机和LED通过了3d B耦合器的连接, 但是LED不含有谐振腔, 入射地LED的光不会对LED的工作产生影响。为了避免信道间的相互串扰。需要利用可调谐的并且携带通滤波器, 他的变换要根据MFL的调节来改变, ONU一侧的带通滤波器的调节能够通过信令的传递。分离上、下行的光信号可以通过环形器来进行。系统光功率的预算如表1所显示。在以上的方案当中, 远端的节点AWG能够同时完成复用和解复用器的作用。

在上面的系统中还有可能出现上下行双向的传输统一的频率光信号这种情况, 可是上下行一致采用相同的传输波长, 系统中的反射光和主信号的光相互的进行叠加, 并且形成了干涉, 同时引起了较大的系统功率的代价。与此同时Rayleigh的散射可能会引起比较大的功率为代价。但是在过去的的WDM—PON的文献当中没有对刚才的两方面功率的代价来进行详细的计算, 可是在本文章中给出了量化的计算的结果, 结果暗示表明:系统中的光器件的反射的功率所花的代价占据主要的地位, 但是因为接入网的网径比较短, 采用直接的调制的光源, Rayleigh的散射表比较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对于WDM—PON宽带连入方式的研究仍是不完全。由于这种技术在初次投入运行资金较大, 因此在大多数国家来讲都是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WDM和DWDM技术在骨干网、城域网中将会得到更好的运用, 也将造成WDM器件在制造方面趋向于过热化, 导致其价格下跌;另外, 在用户市场需求向的不断加大, 宽带业务必将会是发展的打方向, WDM技术也终将会成为在宽带接入方面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常娟.PON网络中关键技术之研究与对比[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3 (09)

[2]张磊.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机遇与挑战[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3 (05)

WDM光网络 篇2

传统的传输网存在诸多缺陷,它们表现为传统的传输网是根据窄带TDM业务来规划的,缺乏对宽带业务、数据业务的支持,多种类带宽的提供存在瓶颈;网上带宽提供速度慢,提供一个端到端业务需要逐点硬件重配和网管进行配置,开通时间较长,典型的国外设备开通一个155M~2.5G的专线一般大约需要10多周时间,2M的开通时间为几周;目前的传输网管还不能支持针对网络经营的用户对带宽的自管理,服务质量保证、计费等功能;目前光网络带宽利用率很低(北美只有2.3%、中国电信不到20%);无法动态调配带宽,

只有有效的经营带宽才能提高效益,从网络层次和交易对象综合考虑,基本可以分为三类?长途骨干运营商和本地运营商之间的带宽运营、本地运营商和用户之间的带宽运营、专门进行带宽交易的B2B公司的带宽运营。

骨干带宽运营业务主要有三种方式:用于洲际互联的波长出租、裸光纤出租和专线出租,专线主要为用户提供固定地点之间的带宽连接,包括服务质量承诺和保护。

带宽出租的特点为:覆盖面大,基本上所有美国的大中城市都可以开展业务;提供的带宽种类非常多,基本上覆盖了从1.5G到2.5M的所有带宽范围;带宽选择灵活,对于每种接入速率,用户都可以选择几种接入带宽。如AT&T提供的2.5G专线,用户可以从270M开始租用带宽,后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增加。

WDM光网络 篇3

波长是波分复用(WDM)光网络中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合理地进行路由和波长分配(RWA)是重要的课题之一。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RWA算法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本文主要讨论静态RWA问题,其描述如下[1]:给定全光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源宿节点对间需要建立的连接数,为这些连接分配路径和波长,使网络所能支撑的连接数最多;或者为了建立所有的连接,确定网络至少需要的波长数。

1 基于负载均衡的路由算法

目前大多数静态RWA算法中的路由算法都是基于最短路由算法的(例如Dijkstra算法),但是采用最短路由容易导致网络链路负载不均衡,某些链路可能会因负载过重出现拥塞,而其他一些链路又比较“空闲”,大量的波长信道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所需的波长数将会比较大,也不利于网络的平滑升级。

已有一些文献提出了基于负载均衡的路由算法[2,3]。在静态网络条件下,基于负载均衡的路由选择可以减少网络的波长需求数。深入研究文献[2,3]中的算法,不难发现算法的构造存在两点缺陷:(1)算法在寻找“负载方差最小的路由集”的过程中,采用的搜索方法随机性较大,对最优解的全局搜索能力较弱,容易陷入局部最优;(2)算法的优化目标单一,即负载方差最小,忽略了对网络拥塞的优化,而拥塞是影响波长需求数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文在文献[2,3]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备用路由算法MJ_TB_RV,新算法的主要特点如下:(1)利用禁忌搜索的基本原理来实现优化解的搜索,由于禁忌搜索算法能够跳出局部最优,全局搜索能力较强,故算法的性能较好且稳定;(2)同时对链路负载方差和拥塞进行优化。路由结束后,采用首次命中(First-fit)方法[4]为每条光通道分配波长,分配的原则为长通道优先。本文主要研究路由方法对波长资源利用率的影响。

2 一种新的备用路由算法

G(V,E)表示物理网络,其中V={v1,v2,…,vN}和E={e1,e2,…,eN}分别表示节点集合和链路集合;τ={τ1(s1,d1),…,τD(sD,dD)}表示需要建立光通道的逻辑连接集合,其中si,diV,i=1,…,N;Nλ表示网络需要的最小波长数。单条链路的负载c(e)(eE)等于链路e上通过的光路数;每条链路的平均负载为c¯=eEc(e)/L,其中L是全网的链路总数;拥塞Cmax=maxeEc(e);链路负载方差V=eE[c(e)-c¯]2/(L-1)V体现了链路负载平衡的程度[2]。评价规则选取负载方差V最小的候选集元素,如果存在多个V相同的元素,则随机选取一个。一旦达到确定的迭代次数,禁忌搜索迭代便终止。

2.1 备用路由

对于一个连接请求τi(si,di),我们选择源宿节点之间的K条最短路径作为它的备选路径集合。利用YEN_K-shortest算法[5]求出源宿节点之间的K条最短路径,由于K值过大会导致算法收敛较慢,而K值偏小时算法又容易丧失最优解,因此应该根据具体的网络拓扑选择合适的值。设任意一个连接请求τiK条无环最短路径集合为Pi,所有备选路由的集Q=∪i=1,…,DPi

2.2 候选集

所有的连接请求都选取第1条最短路由,生成初始解Γ。候选集中元素Γ′的生成规则如下:从Γ中任意选取一个已经分配路由的连接请求τi重新进行路由,即从该连接对应的K条备用路由Pi中任意选取一条路由pj替换当前路由。

2.3 禁忌对象

为了防止禁忌搜索陷入局部最优,需要设立一个全局禁忌表T来存放被禁忌变化的元素。在每次选取了新的候选集元素Γ′后,将生成Γ′的替换路由pi加入T,禁忌长度为TL,表示在以后的连续TL次搜索过程中,不能选取pi生成的候选集元素。

2.4 解禁和特赦

MJ_TB_RV算法的特赦规则:当候选集中所有元素都被禁忌时,选取V最小的候选集元素,如果存在多个V相同的元素,则随机选取一个。

2.5 MJ_TB_RV算法的实现

步骤1:用YEN_K-shortest算法求出源宿节点之间的K条最短路径,生成备用路由集Q

步骤2:所有的连接请求都选取第1条最短路由,生成初始解Γ;禁忌表T=Φ

步骤3:如果满足终止条件,执行步骤6,否则按照规则生成候选集。

步骤4:在候选集中选取未被禁忌且评价最优的候选集元素Γ′;如果候选集中所有元素都被禁忌,则解禁并选取评价最优的候选元素。

步骤5:分别计算Γ′和Γ各自的拥塞Cmax,如果Γ更小,则将Γ记录在表A中;如果Γ=Γ′,则将生成Γ′的替换路由pi加入禁忌表T;转到步骤3。

步骤6:把当前解Γ记录在表A中,从表A中选取Cmax最小的元素作为最终解,如果存在多个Cmax相同的元素,则选取负载方差最小的元素。

从步骤5、步骤6可以看出,虽然禁忌搜索的优化目标是负载均衡,但算法最终求取的却是在负载均衡的过程中各个局部最优解(负载方差局部最小)中的拥塞最小解,即MJ_TB_RV路由算法的优化目标是在负载均衡的同时尽量实现拥塞最小。

3 算法仿真及结果分析

我们分别在环网和网状网的静态业务模式下,对MJ_TB_RV算法和Dijkstra算法进行了数值仿真。网络模型遵循以下约定:(1) 任意直接相连的两个节点之间包含一对方向相反的单向光纤或一根双向光纤,这被称为一个物理链路(link),链路长度为1。(2) 全连接均匀业务矩阵,即网络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有且仅有一个双向的通信要求,并且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只占用一个波长信道。

3.1 环形网络的算法仿真和分析

算法的仿真环境为VC++6.0,Pentium 4 CPU,2.93 GHz,256 MB内存。对环网进行仿真时,MJ_TB_RV算法总能在不超过10次的迭代搜索过程中找到最优解,故具体参数设置如下:K=2,允许的最大迭代次数MI=10,TL=1。表1、2分别给出了节点数为奇数和偶数时MJ_TB_RV算法和Dijkstra算法的波长分配仿真结果。表中WP为波长通道,要求每一条光路在其所经过的链路上必须使用相同的波长。VWP为虚波长通道,光通道可以在所经过的光纤链路中分配不同的波长。

从表1可见,在奇数节点的环网中,两种路由算法获得的Nλ值都达到了理论边界,算法性能相同。这是因为在奇数节点的环网中,Dijkstra算法(或MJ_TB_RV算法)获得的路由集的链路负载方差始终为0,如图1(a)所示,此时网络的负载非常均衡。

从表2可以看出,在偶数节点的环网中,MJ_TB_RV算法的性能优于Dijkstra算法。这是因为在偶数节点的环网中,MJ_TB_RV算法获得的路由集的V值始终小于Dijkstra算法,如图1(b)所示。从图中还可以看出,Dijkstra算法获得的V值随着

网络节点数的增加增长很快,而MJ_TB_RV算法获得的V值随着网络节点数的增加增长缓慢,并且V值一直与0很接近,负载均衡。

3.2 实际网状网络的算法仿真和分析

对ARPANet、UKNet、EONet和NSFNet等4种实际网络进行仿真时, MJ_TB_RV路由算法的具体参数设置为MI=1 000,TL=60,K值的选取与具体的网络拓扑结构相关。图2给出了不同网络拓扑下K值与VWP网络波长数(或拥塞)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K值的增大,波长数不断降低,MJ_TB_RV算法仿真得到的最小VWP波长数均达到了理论下限。表3给出了MJ_TB_RV和Dijkstra两种不同路由算法的波长分配结果和链路负载方差。

实际网状网络的仿真结果表明:

(1) 与Dijkstra算法相比,MJ_TB_RV算法不仅降低了波长需求数,而且其获得的路由集的V值很小,负载均衡。

(2) 以ARPANet网络为例,MJ_TB_RV算法的搜索过程如图3所示。由于算法在第220次迭代时就收敛到最优值,为了显示的方便,图中只给出了前240次迭代搜索的过程描述,迭代次数为0表示初始状态。图4给出了两种路由算法在不同链路上的连接数分布,与Dijkstra算法相比,MJ_TB_RV算法不仅连接数分布起伏较小、负载均衡,而且链路上的最大连接数(拥塞)大大降低了。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负载的均衡,利用禁忌搜索的基本原理,构造了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备用路由算法MJ_TB_RV。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链路负载方差V和拥塞Cmax的优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安排最佳路由,从而有效地降低网络对于波长的需求。同时,MJ_TB_RV算法获得的链路负载均衡也能改善网络其他方面的性能,例如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网络的平滑升级等。当然,在路由选择过程中,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波长需求数的大小,例如各个路由的长度、连接量的大小和分布等,考虑的因素越多,算法越准确。

参考文献

[1]Lee K,Choe K.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in WDM all-optical networks[J].IEEE ElectronicsLetters,2000,36(5):964-966.

[2]徐世中.波分复用光传送网中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的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0.26-31.

[3]李明群,彭肖,罗正华.一种基于WDM光网络的静态波长路由算法[J].通信学报,2003,24(12):106-110.

[4]Chlamtac I,Ganz A,Kami G.Lightpath communica-tions:An approach to high bandwidth optical WAN’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1992,40(7):1 171-1 182.

WDM光网络 篇4

本文主要研究在任意拓扑结构网络中波长转换器的配置问题。通过优先配置最大度的节点,对一种已有的“子图+ADD(代数决策图)”算法[1]进行了改进,得到的新算法暂命名为“子图+BDF (大度节点优先分配)”,并在NSFNET网络上对该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1 网络阻塞模型

本文使用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求任意拓扑结构网络的N个辅助定向子图,然后对每个子图分别计算阻塞率,而子图中的阻塞率就是每条路径阻塞率之和。

现在设在一条H跳的路径上,链路负载均匀且相互独立。每条链路中有S个波长,每个波长被占用的概率均为p ,并且在该路径上依次配置了K个波长转换器,于是H跳链路被分成了K+1段。设向量L={l1, l2,…,lk+1}表示每段的跳长,则第i个分段中,段长为li,呼叫不被阻塞的概率为

undefined

因此,在H跳的路径中呼叫不被阻塞的概率为

undefined

以上只考虑了网络中单条路径的连接成功概率。下面将考虑网络的整体连接成功概率。利用几何平均值来衡量网络的整体连接成功概率是一种常用的方法[2],基于这一方法,对一个有N个节点的图来说,每一个子图的整体连接成功概率为

undefined

那么网络的整体连接成功概率可以表述为

undefined

以上问题可以转化成为:在任意拓扑结构网络中放置k个波长转换器,求转换器位置的放置,使网络整体阻塞概率最小,或者使网络的整体连接成功概率最大。

2 “子图+ADD”算法的介绍

“子图+ADD” 算法[1]的基本思想是使用辅助子图的概念加速ADD算法[3]。该算法共考虑了N×(N-1)条路径的阻塞率。而在配置第i个波长转换器时,又要进行N-i+1次预配置,因此得出该算法总共考虑了N×(N-1)×(N-i+1)个路径阻塞值。从而放入K个波长转换器所考虑的路径阻塞值共为

由此可以看出计算量仍然比较大。考虑到子图的特点,下面将用优先配置最大度节点的启发式算法来改进ADD算法,以得到一种时间复杂度更低的波长转换器配置算法———子图+BDF。

3“子图+BDF”算法描述

考虑到网络中度数越大的节点发生阻塞的可能性越大,尽可能将波长转换器放置在度数较大的节点上是降低网络阻塞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当网络负载增加的时候)。因此在预配置节点的时候应优先选择度数大的节点。该算法描述如下:

(1) 使用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求得网络的N个辅助定向子图,且对每个节点x计算其在网络拓扑中的度数,并按度数递减排序得到节点集合{DegreeSortedNode}。

(2) 选取{DegreeSortedNode}中还没有配置的最大和次大度数的节点,共N×βk个,作为预配置节点集合{PrePlacedNode},其中,βk为第k次预配置因子,βk=(最大度+次大度)的节点个数/N。

(3) 若集合{PrePlacedNode}中所有最大度或次大度节点已经正式配置完毕,则按照(2)的规则更新{PrePlacedNode}和预配置因子βk,否则继续。

(4) 在以下的每次迭代中将有一个不具有波长转换能力的网络节点被配置波长转换器,而且该配置使得网络阻塞率下降的最多。设此次为第k次迭代,则被配置网络节点的选择将遵循以下步骤进行:

(a) 依次选取{PrePlacedNode}中的每个节点,把无波长转换能力的节点依次预配置成有波长转换能力的节点,然后在这种预配置情况下分别对N个子图计算阻塞率:(Ⅰ) 对于子图Gi,判断每个节点x到子图的开始节点s之间是否有刚配置波长转换器的节点k。若有,则重新计算x到s路径的阻塞率;否则,不重新计算。(Ⅱ) 若1≤i

(b) 若1≤ j

(5) 若1≤ k

根据以上分析,本算法将根据节点的度数确定参数β,每一次迭代令β=(所有最大度数+所有次大度的节点)/N。可以看出β∈(0,1]。在步骤(3)中,该算法共考虑了N×(N-1)条路径的阻塞率。而在配置第i个波长转换器时,由于预配置节点总是选择度数最大的节点,所以只要进行N×βk次预配置,很容易得出该算法总共考虑了N2×(N-1)×βk个路径阻塞值。从而放入K个波长转换器所考虑的路径阻塞值共有undefined个。显然,当网络中节点的度数差别越大时,β的和就越小,本算法的优势将越明显。

4 仿真结果及分析

图1所示为14个节点的NSFNET网络。该网络中共有14个节点,21条双向光链路。假设网络中每根光纤有8个波长,每个波长被占用的概率均为0.25,且每条光纤链路为双向链路。图2是按照本文的“子图+BDF”和“子图+ADD”配置算法分别计算出的在网络每个节点负载率为1 Erl时,网络连通率随波长转换节点配置个数变化的关系曲线。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算法所得结果相同。

图中的曲线还表明,只需要配置7个(即半数节点)具有波长转换能力的节点即可使网络整体连通率达到0.995以上,但是当网络中已经存在超过半数以上的波长转换节点时,再增加波长转换节点,网络的整体连通率就很难得到改善。虽然NSFNET网络拓扑并不是规则的网络拓扑,但是由于本文假设业务负载是均匀的,图2中的曲线表明配置半数波长转换节点时,网络性能就接近完全配置的性能,这与规则网络拓扑结构的结论是一致的[4]。图3中给出了在NSFNET网络中配置7个波长转换节点时,两种算法所需计算的路径个数随配置的个数变化的曲线。

可以看出,对于NSFNET网络,在配置相同个数的波长转换节点时,本文提出的“子图+BDF” 算法所需计算的路径个数明显低于“子图+ADD” 算法。按照上述两种算法,在NSFNET网络中,每根光纤有8个波长且每个节点负载率为1 Erl时,这7个波长转换器节点在网络中配置的顺序均为4→6→10→2→9→8→5。

5 结束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任意拓扑结构的全光WDM网络中波长转换器的配置问题,通过优先配置最大度的节点,改进了“子图+ADD”算法,得到了一种新的波长转换器配置算法——“子图+BDF”算法,并对该算法在NSFNET网络中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结果准确,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所需计算的路径个数。

总的来说,对于一个任意拓扑结构的全光WDM网络,本文提出的“子图+BDF” 算法结果准确,时间复杂度优于或等于“子图+ADD” 算法。对于一些容易衰退成“子图+ADD” 算法的网络拓扑结构,本算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预配置因子β,以更有效地降低所需计算的路径个数。

参考文献

[1]叶通.WDM光传送网波长转换器配置和虚拓扑设计问题的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0.

[2]Gao Suixiang,Jia Xiaohua,Huang Chuanghe.An op-timization model for placement of wavelength convert-ers to minimize blocking probability in WDM networks[J].Lightwave Technology,2003,21(3):684-694.

[3]Harai Hiroaki,Murata Masayuki,Miyahra Hideo.Heuristic algorithm for allocation of wavelength con-vertible nodes and routing coordination in all-opticalnetworks[J].Lightwave Technology,1999,17(4):535-545.

【WDM光网络】推荐阅读:

上一篇:网络故障类型分析下一篇:测井数据传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