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共12篇)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 篇1
一、保证金制度研究与出台情况
《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 (国发〔2005〕28号) 明确规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应尽快制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经济政策, 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等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 (财建〔2006〕215号) 明确要求要求各省 (区、市)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 落实企业治理责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 明确规定采矿权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 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上述一系列文件、规章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目前保证金制度已成为推动企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的重要抓手。
事实上, 自2002年开始,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相关研究人员就已经开展了保证金制度的系列问题研究。《矿山环境管理需要保证金制度》提出了建立保证金制度的必要性, 依据及原则等 (孙贵尚, 2003年) ;《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投资机制研究》分析建立了什么样的投资机制解决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 针对新建矿山在未来环境恢复治理的投资问题, 建议建立保证金制度, 并对保证金的收取标准、收取方式、如何返还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白雪华, 2003)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研究》提出了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框架, 深入探讨了建立保证金制度的依据和原则, 针对保证金制度建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内部研究报告, 2005) ;《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体系构成研究》提出要研究制定我国保证金制度标准和管理办法 (孙贵尚, 2009) 等等, 这些研究为该项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运行成效
国土资源部大力推进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建设。全国31个省 (区、市) 相继出台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 开展了利用保证金督促与约束矿山企业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各项工作。各地在保证金制度实施过程中, 有效采取保证金缴存与采矿权审批、年检挂钩, 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挂钩等方法, 使得保证金缴存工作总体上顺利推进。全国应缴保证金矿山数量为88592个 (应缴存保金证993亿元) , 已缴存保证金矿山数量为71726个 (已缴存保证金612亿元) , 已缴存保证金的矿山数量占应缴矿山数量的80%。缴存率达到100%的省份有北京、天津、吉林、山东、贵州5省 (市) 。
1、各省 (区、市)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保证金缴存管理体制
保证金缴存管理体制呈现出三种模式, 即:国土资源部门单独收存管理、国土资源部门与财政部门分工管理和国土资源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收存管理三种模式。
(1)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单独收缴管理的体制模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单独核定收存与管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体制又可细分为以下四种型态:依照采矿权的审批权限分级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收缴管理;由矿山所在地的设区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缴管理;由矿区所在区域的县级或其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收缴管理;由地 (市) 、县两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矿山规模分别收缴管理。
(2) 国土资源部门与财政部门分工收缴管理的模式。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与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核定和收缴, 如:黑龙江省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存核定由矿山所在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收缴由矿山所在地的财政主管部门负责。
(3) 国土资源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收缴管理的模式。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与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收缴管理。该模式的典型是贵州省、广东省、重庆市、河南省、江西省和北京市。
2、各省 (区、市) 保证金缴存标准形式多样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缴存标准制定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缴存基价以采矿许可证登记面积为计算依准、缴存基价以矿种和采矿许可证登记面积为计算依准、缴存基价以矿种矿石产量为计算依准。缴存标准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矿区面积、开采方式、有效年限、矿山规模、采石量、地表坑道口数、基价、采场数、分层采矿法、坑采法、高边坡采矿法、充填法、崩落法、空场法 (允许地表塌落、不允许地表塌落) 等16种。
以矿种作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存基本标准单元的省 (区) 有:广西、山东、云南、黑龙江、甘肃、辽宁、江西、陕西、河南、北京、贵州。这1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对能源矿产中的煤、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地热等矿种, 金属矿产中的铁、锰、金等, 非金属矿中的磷矿、铝土矿、矿泉水等矿种, 分别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缴存的基本标准。其中广西、山东、云南、黑龙江、甘肃、辽宁、江西7省在核算不同矿种的缴存保证金总额时, 与采矿权人的矿区登记面积相挂钩。北京针对煤、铁、非金属矿产不同的生产规模制定了不同等级的缴存标准。此外, 广东和重庆的缴存标准比较特殊, 广东将矿种分为三类, 分别对同属一类的矿种规定统一的缴存标准。
以采矿许可证登记面积作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存计缴单元制定缴存标准的省份有福建、湖南、湖北、青海、浙江、四川、安徽、宁夏、内蒙古、江苏, 共1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这10个省份是依据面积大小, 按每平方米N元的标准直接提取保证金的。
比较特殊的是, 甘肃省的非金属矿保证金的缴存依据是基于矿区登记面积, 能源矿产保证金的缴存按照矿种分别缴存。新疆同时考虑面积和矿种因素, 根据不同的矿种的面积大小, 设定每平方米提取N元保证金的单价标准。
以矿种、矿石量作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存计缴依准的有陕西、河南、贵州、北京4省 (市) , 其在核算不同矿种的缴存保证金总额时, 与产出矿石量相挂钩。
3、各省 (区、市) 保证金形成了缴存与返还动用机制
(1) 保证金缴存机制。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都已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缴存账户, 且是以现金或者以现金账户划转作为缴存方式, 不接受其它资产抵存。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实行的缴存机制是以一次性缴存、分期缴存并行或独立形态存在。
其一, 一次缴存和分期缴存并行。湖北省、辽宁省、江苏省、江西省、宁夏、山东省、内蒙古、新疆、四川省等省 (自治区、直辖市) 都明确规定了保证金缴存的方式采用两种方式并行, 并且是以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3年 (含3年) 为时间点, 作为划定采取何种缴存方式的依据。即: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在3年 (含3年) 内的, 必须一次性全额缴存保证金 (浙江省, 是以采矿许可证有效期5年为时间点) ,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3年以上的, 采取分期缴存。各省对分期缴存的首次缴存额度比例、缴存次数、余额缴存方式等实施细节稍有差别、各有千秋。如:湖北省规定:“每年度按照一定比例分期缴存, 第一次缴存的额度不得少于总额的30%, 余额按剩余期限年均数予以缴存。最长年限不得超过采矿许可证有效期。福建省规定的第一次缴存的保证金不得少于总额的20%。”辽宁省规定采矿许可证有效期3—6年的分2次缴存, 6—10年的, 分3次缴存, 10年以上的, 5年缴存1次。
其二, 采取分期缴存方式。北京规定保证金按照年度进行分期缴存。青海省规定采用分期缴存, 首次缴存的保证金额度不得低于总额的50%, 余额分年度平均存储, 有效期满前一年全部缴清。
(2) 保证金返还机制。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基本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返还机制, 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矿山达到了治理恢复标准,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其治理恢复的矿山地质环境工程项目组织经验收认定合格后, 按照一定的比例逐步返还或者一次性返还。有的省还规定了“保证金”未能返还而转作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资金的程序。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在返还方式和返还比例上略有不同。广西规定分段返还的比例不得超过保证金总额的85%, 山东省规定分期返还比例为50%。黑龙江省, 辽宁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 (区) 规定采矿权人完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的, 且经验收合格, 保证金本息予以一次性返还。比较有特点的是, 广东省将保证金返还方式同采矿权人投入治理资金挂钩, 规定投入治理恢复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 且分期完成治理恢复并验收合格的, 可申请提取总额不超过已投入资金50%的保证金。
(3) 保证金的政府动用机制。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基本建立了保证金的政府动用机制, 动用方式基本贯彻落实44号令所提出的“采矿权人未按照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进行治理或者治理工程验收不合格, 且经责令限期治理, 但仍不合适的, 由负责审批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以公开招标的形式组织有资质的单位给予治理, 治理费用由采矿权人缴存的保证金中支出”要求。江西省规定了“保证金”未能返还而转作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资金的程序。山西省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动用直接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具体方案相挂钩。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目前, 全国保证金制度建设工作仍在正在稳步推进。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较晚, 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一, 该制度建设进度和完善程度也存在差异。保证金制度建设实施工作, 仍存在着困难与不足之处。
一是法规位阶较低。从国内外情况综合来看, 保证金制度的实施, 对于建立经济责任机制, 监督采矿权人履行治理义务具有显著效果。但目前, 该制度尚未在《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中予以明确, 基本依据主要是政府文件、部门规章和一些地方法规, 法律效力较低, 给实际操作带来一定困难。二是管理仍需完善。目前, 中央层面只对保证金制度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具体管理办法由各 (区、市) 自行制定。各地操作过程中采取的标准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 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一方面是大部分省 (区、市) 规定的保证金缴存标准过低, 企业缴存的保证金不足以满足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费用, 存在“只缴不治”的做法, 没有实现保证金制度出台的初衷,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返还率过低。另一方面是部分省 (区、市) 规定的一次性缴存额或者分期缴存中的首次应缴额过大, 资金占用时间过长, 对个体中小型矿山和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较长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造成影响较大, 不利于企业发展。同时, 部分省 (区、市) 保证金存储按活期计息, 或存入财政专户, 不计利息, 对于存储时间较长的矿山企业造成一定损失。三是部分地区矿山企业保证金缴存率较低。
因此, 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法律, 将保证金制度法律效力提升;同时建议保证金缴存按照一矿一评的原则进行, 保证标准的可行性。
摘要:自2002年开始, 国土资源部已经就出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开始了预研。随着国家一系列文件及法律法规的发布实施, 2009年5月1日保证金制度正式实施。由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及理解不统一, 各地保证金制度也不统一。经评估后显示:保证金制度法律效力较低, 给实际操作带来一定困难;大部分省 (区、市) 规定的保证金缴存标准过低;部分地区矿山企业保证金缴存率较低。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法律, 将保证金制度法律效力提升;同时建议保证金缴存按照一矿一评的原则进行, 保证标准的可行性。
关键词:制度,评估,研究,我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S].2005.
[2]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S].2006.
[3]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S].2009.
[4]孙贵尚:矿山环境管理需要保证金制度[J].西北地质, 2003 (36) .
[5]白雪华: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投资机制研究[J].西北地质, 2003 (C00) .
[6]孙贵尚: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体系构成研究[J].现代矿业, 2009 (5) .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适用本规定。
开采矿产资源涉及土地复垦的,依照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 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 国家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普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和方法,制定有关技术标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 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对已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违法行为都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规
划
第八条 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第九条 国土资源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经国土资源部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工程;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十一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相协调。
第三章 治理恢复
第十二条 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基本情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三)矿山开采可能造成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估(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五)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经费概算;
(七)缴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承诺书。
依照前款规定已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不再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十三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和相关工作业绩;
(二)具有经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业务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四条 采矿权申请人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或者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告知申请人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不予受理其采矿权申请。
第十五条 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六条 采矿权人应当严格执行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当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同步进行。
第十七条 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复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责任人灭失的,由矿山所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使用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政府专项资金进行治理恢复。
国土资源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资金补助。
第十八条 采矿权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标准和缴存办法,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数额,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遵循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十九条 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要求履行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经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的,按义务履行情况返还相应额度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及利息。
采矿权人未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未达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要求,经验收不合格的,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采矿权人限期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
第二十条 因矿区范围、矿种或者开采方式发生变更的,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变更后的标准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第二十一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后,对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矿业遗迹,国家鼓励开发为矿山公园。
国家矿山公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由国土资源部审定并公布。
第二十二条 国家矿山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国内独具特色的矿床成因类型且具有典型、稀有及科学价值的矿业遗迹;
(二)经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废弃矿山或者部分矿段;
(三)自然环境优美、矿业文化历史悠久;
(四)区位优越,科普基础设施完善,具备旅游潜在能力;
(五)土地权属清楚,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科学合理。
第二十三条 矿山关闭前,采矿权人应当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采矿权人在申请办理闭坑手续时,应当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提交验收合格文件,经审定后,返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逾期不履行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治理恢复仍达不到要求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使用该采矿权人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组织治理,治理资金不足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
第二十四条 采矿权转让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同时转让。采矿权受让人应当依照本规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 以槽探、坑探方式勘查矿产资源,探矿权人在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结束后未申请采矿权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恢复措施,对其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进行回填、封闭,对形成的危岩、危坡等进行治理恢复,消除安全隐患。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相关责任人应当配合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如实反映情况。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体系,健全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指导、监督采矿权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采矿权人应当定期向矿山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矿山地质环境情况,如实提交监测资料。
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汇总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资料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确立的治理恢复措施落实情况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并依法查处。
第二十九条 开采矿产资源等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突发事件的,有关责任人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而未编制的,或者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未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许可证年检。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未按照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治理的,或者在矿山被批准关闭、闭坑前未完成治理恢复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5年内不受理其新的采矿权申请。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未按期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不缴存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活动报告,不受理其采矿权延续变更申请。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探矿权人未采取治理恢复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5年内不受理其新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扰乱、阻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侵占、损坏、损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设施或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实施前已建和在建矿山,采矿权人应当依照本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原采矿许可证审批机关批准,并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研究 篇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与环境已经成为了重要主题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就变得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矿山地质环境被破坏的现象也愈来愈严重,因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就变得迫在眉睫,而本文主要是简述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目前矿山开发对当地环境带来的危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综合探讨
1、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基本原则
1.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增强减灾防灾意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许多矿山灾害都间接或直接地和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增强矿山职工、管理者以及矿区居民的减灾防灾意识,是确保其财产安全的主要举措之一。此外,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过程中要先确保矿区不会受到因开发矿山而诱发的多种灾害的威胁,进而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1.2要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治理,因害设防,因地制宜
也就是说,要对矿山环境的特点、灾害形式、危害程度以及破坏程度做出详细地勘察,并依据矿山的地理位置,采取多种手段相适应的治理措施,并有针对性地找出关键环节和治理重点,同时依据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资金状况,分阶段、分期地进行治理。
1.3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在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过程中,要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紧密地结合起来,才可以达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最终目的。一般而言,工程措施只要得到合理地配置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对矿区的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治理效果,但通常投资较大;而生物措施则与工程措施相反,其投资额较小但是需要较长期限才可以见效。
2、矿山开发对当地环境带来的危害
2.1 地貌景观影响
通常情况下,开采矿山会对当地的地貌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土壤漠化加剧、植被减少以及水土流失等。而在出现土壤石漠化的状况下,再加上人类的不科学的经济活动会导致植被严重受到破坏,土壤自身的生产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2.2 地质灾害
一般而言,矿山被不合理的开发就会导致许多地质灾害的出现,对于矿区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而在露天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极易造成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而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时,如狂风、暴雨,就会造成山体滑坡。而过度的矿山开发,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山体的内在构造,产生山体倾斜乃至崩塌。此外,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随意堆放开采过程中剩下的矿渣也会增加山体的负荷重量,而当遭遇暴雨天气时就很有可能会引发泥石流灾害。
2.3地面塌陷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进而导致地面塌陷,而这主要是因为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土层会变得非常薄弱,就不能很好地承受在桥梁和道路的重量,而在经过很长时间的使用后,桥梁和道路的内在构造就会发生变化,这就会很容易导致地面塌陷。而地面塌陷对地表上的堤坝、河流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坏,甚至还会出现人员伤亡情况。
2.4土地可利用资源減少
矿山开采活动的进行,会导致土地被大量占用以及地面塌陷。而土地被占用通常表现在矿山开发现场上产品以及矿渣的随意堆放,在长期的矿产开发过程中,就会渐渐扩大其影响范围以及影响程度,开采所产生的有毒物体也会经过土壤的长期渗透,对当地环境以及植物生长带来极大的威胁。
2.5 大气、噪音污染
在矿产实际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尘土,而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空气质量;此外,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还需要用到大型机械,因此会带来较大噪音,这也会给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恶劣影响。
2.6 水质污染
矿山开发也会给当地的地下水源造成间接或直接的水质污染。在矿山开采过程当中,开采的残渣以及污水会渐渐渗透到地下,此时地下水源就很有可能会受到污染。而矿山的不科学开采更是对引用水井、含水层带来极大影响。
3、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措施。
3.1建立新机制,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管理体制
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管理机制。而一个健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管理机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3.1.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所谓“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就是从矿山开发利用规划时着手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避免矿山环境受到破坏的基础就是在矿山资源的规划阶段。矿山地质环境已经遭到破坏,且破坏情况较为严重,那么在制定恢复治理的目标以及措施时就要依据实际的破坏情况,慢慢改善已经破坏的地质环境,逐渐实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最终目标。
3.1.2建立健全的矿山地质环境准入体制
避免矿山地质环境受到破坏的措施之一是建立健全的矿山地质环境准入体制。有些地区的环境保护有关法规上面明确规定:扩建、改建以及新建矿山时不仅需要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还需要对地质灾害危险度以及地质影响进行评估;此外,还需要对新建矿山设置严格的环境准入体制。
3.1.3针对地质环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地质环境进行科学监测
若想真正发现每种地质环境影响因素,相关人员就需要对所在矿山的外、内力地质作用、矿山附近区域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出现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调查,之后再依据调查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此外,还需要对矿区的地质环境进行科学地监测,构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系统,从而全面地掌握矿区内出现的地质灾害以及其出现规律,使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能更有效地展开。
3.2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与宣传,培育环境保护意识。
在实际开发矿东汉过程中,“低治理、轻保护、重开发”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并由此而引发很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给人民乃至国家财产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而针对这些状况,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当大面积地开展相关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广大人民的保护环境意识,使其真正意识到恢复自然环境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充分地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唤起广大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以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让更多的矿山负责人开始重视矿区的地质环境,将矿山绿化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做到实处,比便确保矿区环境保护和矿业生产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3恢复治理与保护监督并行,有效保护矿区环境
我们除了要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之外,还要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监督和保护,促使矿业能得到可持续地开采,且还不会危害到当地的生态环境。首先,要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强化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功能,避免滑坡、边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出现;其次,要科学的处理采矿产生的废渣废石,选择好适当的堆放位置,使其不会危害到当地的含水层以及造成地质灾害;在此,还要保护当地的植被,强化植树绿化工程,避免由于恶劣环境带来的地质灾害对当地人们造成危害;最后,还要全面建立并逐渐地完善矿山环境的监测系统,如建立地面变形观测体系、塌陷区等,完善矿区地质灾害监管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非常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点,是一项益于人民和国家的项目,因此,我们必须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注重保护矿区环境,减少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带来的灾害,避免由于开采方式不当而对矿区人民带类的各种伤害,并利用有效治理措施,预防泥石流、坍塌、滑坡等人为灾害的出现,进而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合理、科学的恢复治理,把矿区逐渐变成生态环境优良、有益于矿区人民生存栖息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林文红.试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J].科技创业家,2012(18)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 篇4
一、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现状
景德镇市是依托高岭土资源发展起来的陶瓷工业城市, 主要开采高岭土、陶岭土、石灰岩、砖瓦粘土和少量砂金以及煤矿, 开采方式绝大部分为露天开采。矿山开采后, 相继出现了土地及植被破坏、尾砂及 (废) 矸石堆放不当造成水土流失和崩滑流隐患、地下采空造成的地面变形或塌陷、矿山排水引起的水均衡破坏、水土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严重影响了矿区周边及下游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秩序。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历史欠账过多,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堪忧。尤其是矿山停采以后, 矿山疏于管理, 地质环境有日益恶化的趋势。
作为老矿业城市和资源枯竭性城市, 景德镇矿山企业在我国具有代表性, 在计划经济时期矿山企业以生产为主要任务, 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被忽视, 而矿产资源开发的收益和税收都上缴到国家。随着大量老矿山和开采点关闭停产, 日积月累造成的严重环境代价在当代凸显;现存矿山企业也难以独立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需要国家投资支持。
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通知》, 该市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重点治理工程区。2004—2008年期间, 景德镇市共有5个矿山7批次申请到中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扶助资金, 总计金额2600万元 (见表1) 。
2010—2012年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投入经费由中央财政申请治理工程资金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两部分组成, 以中央财政治理资金为主, 具体如图1所示。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主要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 与景德镇市部分矿山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座谈, 发现该市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其治理的投融资环节中存在部分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面临的突出问题, 景德镇具有典型代表性。
1、投融资机制不健全, 历史遗留治理任务重
景德镇市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其高岭土资源已开采数百年, 即使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 部分矿山开采至今也已近尾声, 遗留下的是老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问题。目前, 在国家政策层面针对新建、在建矿山实行“谁开发, 谁负责;谁污染, 谁治理”政策, 治理与审批挂钩, 治理投入有保证金保障。但是, 对于景德镇历史上大量矿山开发资源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来说, 仅仅依靠政府税收来推动, 远远不能满足这项耗时长、投资大的事业的资金需要, 亟需建立健全针对市场引导的矿山地质环境投融资机制。
2、投资主体单一, 多渠道主体投资参与度不高
1988年《土地复垦规定》出台前已经闭坑的矿山由于责任主体已经缺失, 当时又无相应的治理资金账户, 本部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责任人为政府;《土地复垦规定》出台后,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主要是污染者。基于以上原因, 我国现行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投资-管理模式;污染企业投资-管理模式;污染企业与政府共同投资-污染企业管理模式。
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投资资金和小部分地方配套资金, 是典型的政府投资管理模式, 即政府财政资金是投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资金和管理主体。这种情况与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来源情况一致。根据2012年国土资源公报数据 (见图2) , 我国投入矿山环境治理资金106.10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6.80亿元, 地方财政投入35.43亿元。恢复治理矿山6112个, 累计3.2万个;恢复治理面积10.18万公顷, 累计62.52万公顷。
(注: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12。)
3、投融资渠道陈旧, 资本市场筹资功能未显现
资源开发导致的地质环境治理的投入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性引导资金, 更重要的是吸纳社会资金, 用于恢复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投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基金、国债等。银行贷款是矿山企业环境治理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从事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项目有根据经济效益和还款能力给予择优扶持的规定。但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中小型企业而言, 由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景德镇矿山企业主要是开采价值较低的高岭土的 (问题最好能通过类似方式跟景德镇挂上钩) 中小企业, 其获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较难。
三、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模式的建议
虽然近年来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资支出比例加大, 但对大量历史存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和部分新产生的问题来说, 国家财政投资的数量不能满足治理需要。为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机制, 加快建设矿产开发领域的生态文明, 提出如下投融资建议。
1、加大财政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激励政策
(1) 设立专项财政基金。对于资源开发过程中, 需要资金支持并且资金用于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有资质企业, 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对于进行过资源开发, 但是尚未治理 (含历史遗留问题) 对居民生活影响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 财政基金应该予以支持;对于未改制, 并且承担较大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 缺乏保护和治理资金的, 财政专项基金需支持。
(2) 加大地方和中央政府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活化筹集财政性投入的方式, 如财政信用方式, 投资重点放在公益性较强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跨地区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基础学科研究上。
(3) 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并逐年增加数额。结合本地财政实际状况, 各级政府每年从预算内支出部分资金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此外, 在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的各项预算外资金中, 统筹部分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4) 增强财政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刚性约束力, 加大企业不投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压力。
2、拓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融资渠道, 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投融资模式并行
(1) 设立资源开发企业参与地质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账户。资源开发企业应该是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体, 参与资源开发的企业必须在银行建立单独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账户, 预留企业从事资源开发不低于10%的利润用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2) 发行矿山地质治理的专项国债、专项债券。利用国家信用和资源配置优势发行用于矿上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国债, 使其成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长期、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对于治理后收益率较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国家政策适度倾斜, 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专项债券筹资。
(3) 加强银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信贷融资力度。建立和完善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多元化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适当增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针对商业银行实行货币政策倾斜性, 放宽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企业获取贷款的条件;政策性银行全力支持有利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资项目和信贷融资, 用低于社会的贷款利率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企业的积极性, 存贷利差可由中央财政专项补贴。
(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ABS融资渠道。在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中合理利用资产证券化融资 (简称ABS融资) ,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结束后会有一定的收益, 可以以此为担保发行在国内市场通行的债券来筹集治理项目的资金。用可预见的收益来吸引投资, 这种方式风险低、投资者积极性高, 同时可以为如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宽泛、安全的投资路径, 进而拓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融资渠道。
(5) 引进国际资本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外资注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融资路径虽然执行起来较为曲折, 也更为困难, 但是争取诸如世行、亚行贷款和国际地质环境治理的合作项目是利用国际资金、优惠贷款和技术援助的有效途径, 应从改善具备吸引外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项目承担企业还贷能力出发, 积极争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国外投资、融资。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提出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景德镇,矿山,地质环境,投融资
参考文献
[1]王宣桦、沈磊、王瑀:我国环境领域的公共财政政策制度及实施效果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0 (3) .
[2]吴小燕:矿山环境治理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11.
[3]张雪梅:矿山环境治理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S2) .
[4]王志芳: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5]杨锋涛: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投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 2007 (12) .
[6]国土资源部: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R].国土资源部, 2013.
[7]王军、宋征: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问题思考[A].首届九寨天堂国际环境论坛论文集[C].中华环保联合会, 200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备案 篇5
一、审批依据:
《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2〕14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备案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函〔2005〕1166号)《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二、申请条件: 无
三、申报材料:(一式一份)
1.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备案表(原件一式四份);
2.地质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任务)委托书(原件一式二份,附在报告内);
3.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附在评估报告内);
4.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承担单位审查意见书(原件,单位总工或技术总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附审查组名单,附在报告内);
5.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原件,附在报告内);
6.评价单位对专家审查意见的的修改说明;(加盖单位公章、附在报告内)
7.采矿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法代表人身份证明(须加盖单位公章、附在报告内);
8.矿山企业对提交资料真实性的承诺书(附在报告内)。
四、办理时限: 20个工作日(法定时限30个工作日)
五、收费依据: 不收费
六、收费标准: 不收费
七、查询电话: 216245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初探 篇6
【关键词】对策;地质环境
我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矿业大国,截至到2012年,中央财政专项投入了超过234亿的资金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总数达1898个。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根本上的进步,矿产资源的开发正在从粗放式到可持续的开发模式的转变。但是,因为体制、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了矿上周边的居民饱受危险的折磨,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空气、土地质量的严重下降等原因不但使居民无法安居乐业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在矿产上的全面发展。
1.矿山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
1.1矿山责任制不明
当前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归属于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环境口管理,并由具有地质灾害防治勘查、设计资质的单位治理工程设计承担,但因为目前并没有具体有关于项目勘查、设计一级别的等详细的划分标准,导致相应的项目也就没法对勘查、设计资质等级作出具体要求。另外,因为某些地方单纯以投资规模要求资质等级,反而对一些从事复杂勘查设计项目单位的资质等级缺乏行政约束。小煤矿大多建在原国有大中型煤矿区范围内,矿区受大矿历史上长期开采影响,地表产生了大面积塌陷和土地占压,小煤矿在此基础上开采,进一步加剧了塌陷范围及深度,因此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就存在责任如何承担的问题:,但是即使如此,小煤矿仍认为地质环境破坏主要是由大矿造成的,所以应由其承担主要治理责任,存在依赖心理。其实,在同一矿区范围内往往存在多家小型煤矿,虽然其开采煤层"范围"深度不同,但对相同区域内地表塌陷"水体"植被"土壤等地质环境破坏具有累加影响,所以在煤矿企业间也存在责任不明确、相互推卸责任等问题。
1.2治理目标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环境越来越重视,从而对于矿上环境的治理规划也逐加强,但是,从往年的项目管理经验上看,我们在初探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我们的治理目标和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只有项目所在地的区位条件与治理目标与标准需要高度协调,才能以较小的投人取得较大的效益,否则,将会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同样的,对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背景下,应体现出不同的对待方式,如位于城镇规划区内的项目,对生态环境效果就有较高的要求,土地恢复的目标要立足于建设用地;而在一些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内的项目,对景观效果的再造就有较高的要求,位于农耕区内的项目则着重于土地复耕;而在深山区内,投人巨资对采石场岩质边坡进行绿化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2.矿山地质的特点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往往和我们常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不同,它担负着解决多重复杂矛盾的重任,这主要与产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复杂背景有关,因为矿山上的任何一座大型煤矿都可能破坏一片广大区域土地及其所有的地面设施,更可能破坏一个很大的区域的水循环系统,使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具有特殊的属性:其一,以人为本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治理工程首先要具有防灾减灾的功能;其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具有特殊的观赏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好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其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具有特殊的社会性;其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要与当地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景观具有特殊的协调;另外,还要知道山地质环境治理具有不可逆性。
3.项目管理重点
3.1保证金制度的建立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可以是矿上环境更好的得到改善。保证金是指为了保证矿山企业在采矿过程中以及矿山停办、关闭或闭坑时,切实履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由矿山企业按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确定的标准,预提并单独存储的专门用于本企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资金。这一管理制度是一项既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义务,并且又蕴含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的经济激励中国矿业的措施,在全面的建立该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做到:第一,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立法工作;第二,合理测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数额的生态补偿标准;第三,严格矿山地质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四,实行更加严格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制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初探中检验该计划在日后的工作中是否可以永远施行。
3.2其他项目管理办法
根据上面所说的问题,我们在初探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第一,加强重点矿山地质环境专题调查,查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第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应遵循的程序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按照法定建设程序进行,先勘查、后设计,二者不可偏废。对于规模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简单、区位条件不重要的项目二者可合并进行,但必须有界定标准。第三,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渠道多元化,建立多渠道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整治工业园区建设、城市改造相结合;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新机制。第四,特殊的专业设计由相应专业部门承担或参与,独立承担责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特殊专业设计如农林技术、边坡挂网客土绿化、铀矿山治理等、新技术引进,应有相应专业部门承担或参与。第五,政府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勘查设计应形成独立的管理体系目前,行政管理体系已经形成,但专业技術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建议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主要从业人员的置业资格制度,成立专业的矿山地质环境勘查设计成果审查机构,并赋予其相应的资质。第六,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应尽快出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办法,明确责任,规范项目管理。加强资金管理,制定奖惩措施,改进项目款拨付方式,通过资金拨付调控项目进展,使投资综合效益最大化;加大资金的投入,实施一批有带动性、影响性的大项目。
4.结语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认清小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性,摸清了小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积极应对在我们的初探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充分调动和迎合矿山业主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人人都参与到治理当中来,深化责任制,促进矿山环境走建设之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爱华,赵国彦,李夕兵,等.罗山矿区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的特殊性[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78-79.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探析 篇7
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专业、系统的监测是评估、判断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危害程度的前提与基础工作。由于多种原因, 我国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起步较晚, 矿山地质环境系统化的监测工作还没有有效开展起来, 在监测内容与方法、监测技术、监测范围以及监测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矿山环境管理的决策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开展。
1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对象及要素
根据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对象主要包括了矿区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土壤环境、土壤污染、采空区塌陷、边坡、含水层破坏、地表形态破坏等。
地下水环境主要是指监测由于矿山开发而对矿区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主要监测要素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水量、流速、温度等;地下水污染是指由于矿山开发而导致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地下水, 引起地下水质量下降的现象, 其主要监测要素为地下水污染组分以及地下水温度等;土壤环境监测主要是指对矿区土壤在矿业活动中其生态环境系统受到的影响进行的监测, 主要监测要素包括土壤微量元素、重金属元素以及土壤水溶性盐等;采空区塌陷监测是指对矿山采空区进行的在自然、人为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失稳、塌陷过程或现象的监测, 其监测要素主要为地表、地下形变以及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及地脉动等;不稳定边坡是指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易发生失稳变形或破坏的临空土体或岩体, 其监测要素主要为地表、地下形变以及岩土体含水率、地脉动、孔隙水压力及土压力等;含水层破坏是指由于矿山开发而造成地下水含水层位置、厚度、孔隙率等发生物理变化, 致使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改变的过程或现象, 其监测要素主要为含水层厚度、地下水位、地下水流量等;土壤污染是指由于矿山开发而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土壤, 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构成对农作物和人体的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其监测要素主要为土壤污染组分以及土壤水溶性盐等;地表形态破坏是指在矿山开发过程中改变了矿区的地表形态, 造成矿区的地形地貌发生重大破坏的过程或现象, 其监测要素主要为压占土体面积、剥离岩土体积以及植被损毁面积等。
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国家、地方和矿山企业联合监测原则;重点区域重点监测、先行监测原则;常规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原则;多种监测手段与方法并重原则。
国家、地方、企业三级联合监测可以确保对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更到位, 有利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落到实处;重点区域重点监测、先行监测, 在国家与地方层面, 这一原则是优先对矿产集中开采区或者群采点进行监测, 以确保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矿山企业层面, 则是集中技术与资金实力, 对矿区的重点监测对象优先进行监测;常规与应急监测相结合原则是指要在常规的定期监测之外, 对于重点区域、重点监测对象应具备应急监测的能力, 以应对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快速获取矿区地质环境数据的需要;多种监测手段与方法并重是指要将传统的监测手段与高新技术相结合, 要充分考虑到监测技术的经济性、适用性以及有效性。
3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为矿山开发侵占、破坏土地及土地复垦监测;固体废弃物及其综合利用监测;尾矿库监测;采空区地面沉降、塌陷监测;矿区地质灾害监测;矿区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监测;矿区地表水污染、地下水监测;矿区土壤污染监测等。
矿山开发对于矿区土地资源的侵占、破坏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 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测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 具体的监测内容包括侵占、破坏土地的面积、方式, 植被破坏的类型、面积以及土地复垦的面积等。矿山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 对矿区的地质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也是矿区地质环境监测的重点, 具体内容包括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种类、年排放量、积存量以及综合利用量等, 此外, 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也是监测的重要内容, 包括堆放隐患、压占地面积等。尾矿库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重点区域, 主要监测内容包括尾矿库的数量与规模大小、尾矿的主要有害成分以及存在的主要隐患等。采空区塌陷监测内容主要为塌陷区数量, 塌陷面积, 塌陷坑最大深度、积水深度, 塌陷破坏程度等;矿区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对矿区本年度地质灾害发生次数、造成的危害, 地质灾害隐患点或隐患区的数量, 已得到治理的隐患点或隐患区的数量的全面监测;矿区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监测内容主要为矿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区域面积及治理情况等;矿区地表水污染、地下水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对矿山开发排放的废水废液类型, 年产出量、排放量、处理量、排放去向以及地表水体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造成的危害、年循环利用量、年处理量等方面的监测;矿区土壤污染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造成的危害等。
4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现场人工调查、量测以及取样分析;GPS监测;遥感技术监测等。
对于矿山采空区的监测, 矿区塌陷面积较大的, 可以采用遥感技术监测;重点矿区可采用高精度GPS、钻孔倾斜仪、全站仪等监测, 其他则可以采用人工现场调查、量测。矿区水土流失监测可以采用遥感技术监测和人工现场调查、量测相结合的方式。矿区土地沙化监测可以采用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和地面GPS监测以及遥感卫星监测等。矿区侵占破坏土地与土地复垦监测采用人工现场调查、量测, 辅以遥感技术方法。矿区土壤污染监测可以采用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 辅以土壤污染自动监测仪的方式进行。其它如矿区地表水体监测、废水废液排放监测、地下水水质监测等, 采取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的方法进行。
摘要:矿山开发对于矿区的地质环境造成了诸多的不良影响, 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专业、系统的监测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该文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对象及要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原则, 并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环境监测,地质环境监测
参考文献
[1]张进德, 田磊, 赵慧.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初探[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8 (2) :129-13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篇8
然而, 矿山开采已然成为我国生产活动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据统计, 我国95%以上的能源, 80%以上的工业原料, 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以前, 由于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缺乏管理和规划的经验, 而且矿山环境缺乏相应的及时的治理, 从而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目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环保意识认识的不断增强, 特别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矿山环境治理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常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是我们最关心的“三废”排放污染, 这主要是大气污染, 矿山废水和矿山固体废弃物。在矿山的生产过程中, 难免会使用大量的炸药和使用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作为生产设备的动力, 在这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尤为严重的是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和粉尘。除此之外, 矿区堆积的大量矿物废物所产生的扬尘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极大的污染, 遇到大风天气还会引起沙尘暴。废气和粉尘不仅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植物进行光和作用, 以及造成土壤形成板结。
选矿废水、矿坑水以及尾矿池废水都是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水。在这些主要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酸碱、固体悬浮物, 甚至在有些废水中还含有放射性的物质, 严重的危害了人体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
相对于上述两种危害而言, 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则突出表现在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上。据2002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在当时我国产生工业废弃物9.45亿吨, 其中尾矿2.65亿吨, 煤矸石1.3亿吨, 冶炼废渣1.07亿吨。而其中的一些矿山固体废弃物中则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致使在长期堆放的过程中被氧化分解, 使得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污染了生活用水和农业用地。
其次, 是地质灾害的问题。根据中国地质的特点, 可将地质灾害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主要由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第二大类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地质灾害。据统计, 中国地质灾害除地震和火山爆发等之外, 仅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地质灾害的诸如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和地表塌陷等主要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平均每年约为300亿元。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在铜陵地区因为采矿而形成的的空区塌陷就有二十多处, 影响面积422hm2, 发生突出就达三十多起。
最后, 是资源环境的破坏。由于乱采乱挖、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在采矿的过程中会经常的发生, 这就直接导致了矿山的开采对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还有综合回收利用效率底下和伴生矿的部分开采, 也会导致矿产资源的破坏。于此同时, 矿山开采还导致了地表景观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
面对上述的种种的问题, 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有关“三废”的治理。随着我国矿山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矿山企业对“三废”治理越来越重视。对于固体废弃物, 我们通常采用尾砂综合利用, 如对有价值的成分进行合理的科学回收 (主要是金属、石英、云母、其他金属、非金属矿物等) , 使尾砂减量化。而对于煤矿固体废弃物, 则可以利用煤矸石发电、造地与铺路、利用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等。矿山的开采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如果能将矿山开采、冶炼过程中用过水处理后循环利用, 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而且又是对矿区水资源的一个更好的合理再循环利用。有学者曾经对黄金矿山的浸金含氰废水进行过处理和研究, 这些研究数据表明金矿含氰废水完全可以循环利用, 这既可以节约水资源, 又可以多次利用浸金含氰液, 从而达到无废水排放。但是相对于难循环利用的矿山废水应使其处理达标后排放, 并对其部分酸、碱废水则可以用于以废治废。对于矿山产生的大气污染, 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湿式爆破、路面洒水、种植防护林等。
第二, 对废弃土地进行生态恢复。开采后被废弃的矿山废地是我国在开采矿山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我国的矿山废弃地的复垦率是很低的。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由于矿山废弃土地的土壤条件相对恶劣, 在复垦的过程中, 必须尽力的改善土壤的环境, 而这一措施主要有:填土造田, 植物修复, 灌溉与施肥以及微生物修复等, 除此之外, 还可以施加有机改良废弃土地基质。
此外, 我们还要:第一, 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等。第二,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同时加大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监管力度。第三, 加强科学技术在矿山开采中的应用, 积极的预防矿山环境破坏, 努力恢复矿山地区生态环境。第四, 走“绿色矿业”的发展模式。
总之, 只有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 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的管理, 积极的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防止和避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最终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重要, 但又十分艰巨的工作。这不但需要国家相关机构的努力, 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支持。也只有真正做到合理科学的开采矿山资源, 在遇到环境问题时能够积极稳妥的处理, 才能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同时也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巨大财富。
参考文献
[1]彭建, 蒋一军等.我国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土地复垦典型技术[J].地理科学进展, 2005, 24, 2:38-48.
[2]王开平等, 全力打造生态型矿山[J].矿业工程, 2005, 3, 5:50-51.
[3]孙君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3 (10) :30-32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 篇9
在中国, 矿产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陕西与山西, 这两个省矿产资源种类多, 储量丰富, 分布范围较大, 是中国矿产资源覆盖面积最大的省份。矿产资源的开发效率提高, 能够促进建筑、冶金、建材及化工等产业的发展, 并且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但是,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 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 也给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矿山地区开发矿产资源不合理, 使得矿山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并引发多种地质灾害, 破坏了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针对这种情况, 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研究, 找出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 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减少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率, 确保矿产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
1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现状
矿山环境是指矿山区域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而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则是在地质作用的影响下, 矿山生态环境恶化, 并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事件, 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现阶段, 中国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地下开采过程中造成采空坍陷、地面裂缝及泥石流等情况出现;露天开采时, 造成坍滑坡、矿坑渗水;矿山中排放出不达标的废水废渣, 造成水土污染等, 例如鸡毛山地址灾害治理区 (见图1) 。
a) 土地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在矿产活动中, 矿产资源开采可以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其中露天开采会破坏大量的土地植被, 影响山体结构, 使得大量废渣、废物堆积, 不仅造成矿山开采区域污染, 还带来新的水土流失;b) 废渣随意堆放, 造成地质灾害。由于矿产开采需要借助大量的机械设备, 开采过程中震动非常强烈。在露天开采时, 大量基础施工使得废渣、废物增多, 加上矿产开采区域面积较小, 导致废渣废物随意堆放,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率。经调查, 中国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 因矿山环境破坏而发生地质灾害的比例占60%, 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的次数不下千次。出现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还是矿山环境污染程度较大造成的, 加上管理不到位, 促使污染加剧, 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一种突发性灾害, 其发生毫无征兆, 难以预测, 使得灾害发生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甚至出现人员伤亡。通常情况下, 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规模越大, 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就越大。这些地质灾害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房屋、企业、工厂、基础设施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 加上灾害发生难以预测, 没有进行及时的预防控制, 使得人员伤亡增多, 经济损失严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还会对交通运输线路造成破坏, 使得交通受阻, 带来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同时, 地质灾害发生破坏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使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本就不高的山区人民更加贫困, 严重影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2 矿山环境发生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2.1 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评价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评价, 能够有效了解矿山地区地质环境和自然环境, 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 也有助于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2.2 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
随着矿山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使得矿山环境污染程度加剧, 进而引发多种地质灾害。针对这种情况, 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加大对矿山环境和灾害源头的监管和治理力度, 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化及科学化的行业标准进行开采,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促进矿山资源开采可持续发展。矿山企业要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做好各方面预防控制工作,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加大先进技术和开采工艺的应用, 减少矿山环境污染源, 修建污水处理厂, 减少废水排放量, 保证矿山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3 加快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a) 对已经封闭的矿山, 政府机构要加大宣传力度, 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投资开矿, 相关部门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 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 吸收社会资金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改造, 也可以向国家申请专项治理资金, 对一些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和治理, 确保矿山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进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b) 政府部门和矿山企业要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利用, 根据不同的受污染程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对多种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理措施, 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保证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不再发生。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治理经验,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2.4 治理矿山开采中产生的废水
因矿山环境污染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是水土污染。这是矿山开采过程中非常普遍的问题。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矿坑积水、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要将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再实施排放, 以避免当废水排放量增大时, 大量废水渗入地下的现象出现, 那么土壤和地下水也不会受到污染。由于在水土污染之后, 地质环境问题会非常严峻, 因此, 矿山开采时及时处理大量废水, 就能够保证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 能够恢复地下水的水位, 矿区周围用水紧张现象也能妥善解决, 农田灌溉水源充足。
3 结语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但是, 开采给人类带来的系列地质灾害也是非常严重的。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需要, 各矿区应建立起生态环境破坏恢复及防治地质灾害制度, 切实将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初探 篇10
本文中笔者针对于现阶段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做了简单的分析。对于什么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工作, 以及到最后的这种工作的有利之处在哪。都做了比较准确并且是比较客观的评价。对于现阶段的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也做了简单的分析。
1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简单介绍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在采矿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简单的说就是对于采矿中遇到的一些列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非常好的监测。对于采矿前后都会有着非常明确的介绍。很显然, 在一定情况下, 采矿的前后, 都会对相关的地质环境有着非常明显的破坏。下面笔者主要对于什么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为什么要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意义
四个方面, 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1 什么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就是对于矿山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测, 采矿等工作对周围的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正式开采之前, 一定得对其进行预测开采后的结果。矿业活动会影响到矿山周围的环境, 包括周围的地质以及相关的大气等因素。相关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就是对其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监测。及时对其作出反馈信息。有问题就要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的矿山地质环境的稳定。对于采矿后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也要及时的补救, 这样才能更好的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2 为什么要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有着其自身的意义。非常明确的就是对于现阶段的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 人们对于高质量的生活需求中, 逐渐忽略了对于生活环境的保护, 大力开采矿产资源的时候, 不难发现的就是对于现阶段的环境的大肆破坏。地形的塌陷, 地下水质的污染, 相关的一系列的问题的出现就直接导致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的下降。大家都觉得生活质量的提高就是对于高新科技的拥有以及使用, 其实不然, 良好的环境才是享受生活的前提。所以说进行矿上地质环境的监测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相关的环境问题遭到破环。
1.3 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
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确实是不容乐观的。相关的地形发生塌陷之后, 直接导致的就是相关的地下水循环发生了改变, 也使得非常多的生物链发生了断裂, 最后的结果就是对于整个的矿山地质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如何更好的对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得到改善也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但是针对于相关的采矿企业而言, 人们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等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导致的就是越来越对生活环境的漠视。最终的结果就是现阶段的矿山周围的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1.4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意义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从最简单的环境方面来说, 不难看出的就是现在的矿山地质环境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被采矿企业以及相关的采矿后的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对于现阶段的很多问题来说, 如何更好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也是现阶段的矿产企业的重点问题之一。提高了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 才能更好的对矿山周围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最终的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的改良有着非常好的监测作用。也是对现阶段的环境进行一个比较全满的了解。
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工作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工作主要的几个方面就是塌陷深度, 积水深度, 塌陷面积等方面的监测, 还有就是对于现阶段主要的地下水的遥感监测。塌陷的区域主要的就是对于现阶段无法完全完成的填补矿材的面积。有很多人对于注水等方法也进行了非常好的研究但是相关的地质环境还是会遭到很好的破坏。怎样将这样的监测工作以及善后工作做得更好, 就需要现阶段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去探索了。下面笔者主要对于塌陷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2.1 塌陷是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
塌陷区影响因素监测主要包括地表水动态, 地下水动态, 人类工程活动情况监测。大家都知道, 一旦出现了塌陷, 那么整个的地质环境就被破坏的非常严重了。一方面是由于塌陷而导致的地下水的断流, 以及相关的地形被破坏之后的一些地表的生物链的断裂甚至是整个覆灭性的破坏。
3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
现阶段的人们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还是存在着非常多的疑惑。下面笔者就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制两个方面入手。
3.1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其实都是非常可观的。主要的原因在于现阶段的环境越来越差, 人们已经在进行清醒的认识了。如何更好的对这样的生活做一个改善, 那就是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3.2 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制
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制对整个的环境的保护以及改善都是有着非常大的意义的。很显然的就是在现阶段下, 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是太强烈, 更好的进行相关的强制, 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制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相关的工作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
4 结论
综上所述, 笔者对于现阶段的矿山地质环境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对于现阶段的人们对于矿山地质的环境监测的认识以及现阶段的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 众所周知的就是现在的地质环境相对较差, 并且相关的技术的开采还是非常落后的, 对于开采之后, 地形的塌陷以及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等等, 都是非常严峻的。如何更好的对环境进行保护也是亟待解决的。笔者在本文中为大家介绍的, 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小飞, 辛亮, 程胜高.钒矿开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理处置探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 篇11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质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矿山地质作为国内采矿化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创建满足国际化标准要求的动态监控平台,可加强矿山地质整体监测能力。对此,研究信息系统具体功能和特点,创建远程控制方式,可促进国内矿山地质的科学技术改革。
一、矿山地质环境主要灾害
(一)滑坡。山体滑坡主要指斜坡中的泥土或者是岩体基于地球重力影响下,顺着斜坡进行整体或是局部向下的运动。一般情况下,在进行矿山开采时若是遭遇雨水,就可能造成山体滑坡形成泥石流,从而对附近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二)塌陷。对于采空区塌陷灾害而言,许多矿山都发生过各种程度的采空区塌陷,此种地质灾害发生的过程比较复杂。地下矿层在采出过后,采空区域中顶板岩层会受到自身重力与上覆岩层压力,从而发生向下弯曲与移动,引发采空区塌陷灾害。
(三)崩塌。崩塌通常形成在雨季,而且是发生在软硬相间的岩层。因为存在差异分化,其中坚硬的岩体比较突出,通过结构面的切割或者是重力的蠕变,就可能造成崩塌、落石。另外,地质构造的发育可使相对完整的岩体变成分割体,而分割体会在相关诱发要素的影响下失稳进而产生崩塌。
二、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
科学技术深化改革获取的成果就是数据库的安全控制,同时其也是目前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创新必然需求,且与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对于企业持续增多的数据量,通过测绘系统中的关系模型能够实现优化处理,并且应用筛选与优化等相关方法,可完成数据资源有效筛分,最终依据用户具体需求的内容筛选出相应的信息数据。
首先是操控系统。操控系统的智能化已经成为动态监测控制的发展趋势,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创建相对稳定的计算方式,然后以人工智能系统替代传统的手工数据操作模式。对此,基于移动网络自身所具备的兼容性和广泛性以及功能性等相关特点,可为网络数据的有效传输与处理提供相应虚拟化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网络用具实践操作的服务水准。
其次是网络系统。对于矿山地质的信息系统而言,网络系统已是采矿科技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具备的专用设备。一般情况下,应用计算机与遥感器以及通信网络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矿山地质中人机设备调控方面的均衡性,创建更为安全与优质以及有效的监测指挥方案。同时利用远程网络能够完成矿山地质相关信息一体化处理,然后依据可行性方案所设定的数据进行操作,不但可实时了解系统具体性能变化情况,还可对远程结果进行标准化分析,有效加强动态监测系统实践操作能力。
最后是调度系统。目前,信息系统中远程次数持续增多,经常会发生远程破坏问题,直接影响测绘区域的矿山地质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限制了我国采矿工程的快速发展。调度系统通过信息系统相关动作状态创建稳定的远程指挥体系,然后制定合理的远程控制方案,从而为指挥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
三、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模块设置与应用
(一)传感器。依据传感器性能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了能够加强矿上地质中远程控制功能,可在动态监测系统的结构优化过程中应用传感器设备,然后综合矿山地质中的人机一体化技术,在软件与硬件方面实现指挥系统的完善,并且熟练掌握设备相应功能,合理控制矿山地质的远程调度指标。
(二)控制器。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传感器在机械与电气等相关设备自动化管控中的大量应用,并推动了信息装置在矿山地质开采中的高效能转换。基于矿山地质信息的不断发展与信息系统自身承载远程调度任务的加重,造成指挥系统装置在远程操控方面的次数大量增加。而在动态监测系统中合理运用控制器,可为实现自动化控制提供有效依据。
(三)转换器。转换器作为矿山地质中调节控制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其能够完成动态监测中远程信号的有效转换控制,保证区域测绘的稳定调度。综合分析矿山地质的具体实地测绘需求,研发满足监测具体情形的远程控制系统,可在各个方面加强监测装置的实际操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动态监测的效果。
四、遥感动态监测系统数据处理
(一)添加功能。在矿山地质信息中添加处理,一般要依照GPS-GIS的矿山地质群体相关人数变换状况,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添加,同时收录具体的矿山地质有关数据,以便在矿山地质的管理过程中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以信息化作为平台,一定要建立可行信息查阅方式,实现矿山地质信息的及时处理。
(二)编辑功能。对于矿山地质信息中的编辑处理而言,由于我国每年的GPS-GIS应用在矿山地质的监测中都会遇到许多特殊问题,怎样及时掌握矿山的地质信息变化情况,是现阶段管理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为了防止以往人工数据处理方式的缺陷,可通过智能化处理方法,创建智能编辑模块实现信息的有效录入和处理。
(三)删除功能。对于矿山地质中的信息处理而言,通常需要每年對遥感信息数据库完成清理,针对部分不需要的数据要删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库存量,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建立信息删除模块可发挥系统管理优势,并为矿山地质的管理体系制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结论:测绘技术的普及,可实现矿山地质灾害的准确监测,并且确保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有效融合。因而,我国矿山地质测绘院应通过遥感监测平台,加强矿山活动的全过程跟踪和勘测研究,以推动监测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探讨 篇12
1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背景研究
1.1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
我国的矿上环境问题危害的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 分别为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 其中表现为山体崩塌、泥石流、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等。
1) 矿山环境污染问题的表现主要包括矿山地区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废渣污染三大类。矿山地区的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此煤矿、煤歼石、粉尘、和易挥发性的气体等污染物造成的污染, 其中煤歼石所带来的污染给大气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 煤歼石不但能够给当地的水、土带来危害, 煤歼石自燃、爆炸等现象很容易发生, 而且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 直接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水质污染主要的污染源是矿山开采、和洗选业所排放出的废水超标带来的污染。另外, 矿山开采中的废渣, 如煤歼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等的长期堆积, 不断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田和草地, 在降雨时废弃物中大量的重金属的酸水和一些微量元素顺着雨水流入地下水, 对地下水源和地表水造成危害极其严重。2)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可以诱发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面坍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 由于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的不合理造成了地下采空, 或者对地表的开采影响了斜坡的稳定造成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其中煤矿带来的地质危害最为恶劣。3) 矿山地质的开采说带来的生态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 例如采矿活动中建设的厂房、堆矿场, 为采矿服务的公路或铁路等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同时对方的固态废弃物所占有的土地等, 据统计已经累计达到600万公顷, 为此破坏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160万公顷左右, 而且每年都会以一定的速度递增的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 然而为此而恢复耕地的比率只占百分之十二左右, 同时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使得草地不断退化, 严重的影响了生态平衡。
1.2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现状
矿山的地质环境在矿山环境组成中占重要的位置, 同时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能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益于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的改善问题, 因此我国的各个省、市都制定了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治理规划, 但由于各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情况不一, 技术水平和经济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指标和目标设置的也有所不同, 但部分地区出现了改善不合理的情况。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的角度来看, 我国今年来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还是取得了一个积极的作用和效果的, 但目前为止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应处于严峻的形式的, 矿山地区的环境污染、环境的破坏和地质灾害的发生使得我国国民的经济遭受了损失, 同时还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因矿上的开采所带来的土地占用, 污水、废弃物的排放, 尾矿和固体废弃物的堆积已经严重的危害了矿山地质的环境, 因此所诱发的地质灾害严重的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国民的经济损失。
我国国土辽阔, 不同地区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也是各不相同, 我国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背景脆弱, 而矿产的不断开发使得西北地区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害, “三废”的无约束的排放使得空气、土质、水质受到了严重单位污染, 但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西南地区的环境污染主要是由西南的金属矿山诱发的, 不良的开发破坏了生物链的良性循环, 严重的地区还出现了人畜中毒的现象, 污染严重。东北地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 同时由于开发、利用的不合理出现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华北地区出现了土地塌方、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主要是非金属矿产引起的, 华北地区主要集中小型石材类和沙石类的矿产。
2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我国矿山资源的大力开采, 使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采矿、选矿等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正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矿山的管理部门和企业之间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造成了基层矿山的环境受到破坏。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 他们主要注重对生产、安全等方面, 而却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 这种保护意识在矿山的管理者和企业之间并没有真正树立, 或者管理部门根本就忽略了对地质环境的管理和监督。2) 有关部门忽视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管工作造成了环境受到污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应涉及到国土、安监、环保等多个国家成立的行政部门, 而目前针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内容并没有落实到具体部门, 尚未形成完善的职责、分工等, 而在开采矿产资源中的采、选、冶生产等过程中的废水处理、废弃物的处置、再利用等情况没有部门监管落实, 造成了如今的状况。3)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法律尚不健全, 执行力度也不够。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方面还不够完善, 很多具体问题并没有得到落实。完备的法律是对矿山地质保护最重要的依据。不仅如此, 基层的矿产地质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也是十分的薄弱, 大部分地区并没有明确的执法机构, 或已存在的地区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都有待于提高等。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缺乏资金, 阻碍了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我国地质矿山治理资金缺乏主要表现在对老矿山、闭坑矿山等这些濒临枯竭的矿山的治疗欠缺, 因为这些矿山经济效益很差、企业负担过程, 已经无力去治理矿山的地质环境, 而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不能得到解决, 污水、破坏地貌等环境问题就被滞留下来了。
3 关于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和治理
31我国矿山地质黄金保护与治理的指标体系建立
由于我国各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不均, 对矿山资源的开发和、破坏程度也各不相同, 因此对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标准也有一定的差别, 但在各地区建立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指标中应满足以下几点:“三废”的控制、生态环境恢复指标、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灾害的控制。
关于“三废”的治理主要是指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要达到二级指标。部分地区并没有将“三废”达标就进行排放, 严重污染了环境。与此同时也应将噪声的指标列入其中, 厂界噪声和矿区机械噪声应控制在三级指标。我国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状况, 将我国制备恢复率、土地复垦、水土流失的治理和地下水的污染治理列入了生态环境恢复的指标当中。对尾矿的综合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废水区的恢复等应满足二级指标, 同时被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的指标的内容之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应得到重视, 对大型煤矿的综合利用、泥石流的治理、崩塌和滑坡的治理应列入地质灾害控制之内。而我国目前大多省份并为对此作出控制, 应针对各地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 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
3.2 加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治理建议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 生活速度的不断加速使得对矿产资源的消耗也是与日俱增, 因此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1) 我国应加大对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视程度, 根据各地区地质环境的不同状况, 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标准。明确不同地区的物理破坏程度、诱发原因等设置不同的治理指标。制定标准之后, 地方应严格遵守这些指标规定的排放标准等。2) 加强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是改善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任务。首先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使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管有法可依。因为矿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 所以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3) 应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整个过程张的环境防治工作。应在矿区环境的勘测阶段应预测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在开发前应严格按照“三同时”制度进行审批, 在开采过程中应对地质环境进行危害性评估, 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关闭矿坑前应做好对废弃物、废水和污水的处理工作, 为矿山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矿山土地复垦还绿等工程做充分准备。4) 应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机制建设。首先应在明确开发的前提下制定保护、防污染等治理问题, 其次应明确对破坏环境的企业应根据其可恢复力度进行相应补偿等问题的落实工作, 为实现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 国家的有关部门应设定对矿山资源开发的标准, 要求对矿山地质开发的危害评估和维护保护方案双重合格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开采。对未在有限期内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矿山企业应依法收回并处罚。5) 加大对矿山环境保护所用经费的投入。政府可以通过成立矿山地质保护基金会, 通过对矿产产品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 或者通过征收资源税、补偿税、占地费用谁、排污费等形式, 在或者可以从国家财政公公财政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基金会, 来解决对矿山环境保护这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由企业负担治理资金, 政府可以辅助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人们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资, 通过投资谁就拥有使用权的原则来解决资金不足的状况。
4 结语
今年来, 由于人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妥善的治理使得我国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不断的恶化, 这样不仅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同时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人类的生命财产都受到了损失, 也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然而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还处于初步实施阶段, 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和政府的不断重视, 我相信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面一定会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石忠林.景观生态学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大科技, 2012.
[2]金奇慕.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J].科技与生活, 2012.
[3]乔冈, 徐友宁, 何芳, 陈华清.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J].中国矿业, 2012.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推荐阅读:
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09-30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08-0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08-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07-30
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与对策分析11-14
矿山地质构造08-11
矿山地质工程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