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艺术

2024-12-06

中职语文教学艺术(共12篇)

中职语文教学艺术 篇1

新一轮中职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怎么教?如何学?具体可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区别对待。

一、多元智力理论:多样化成才的教学哲学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要想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对症下药。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不同智力结构和类型的人应采取不同类型的教育。职校学生对专业实践更感兴趣, 对纯理论的课程内容兴趣不高。调查发现, 对中职语文感兴趣的学生比例约占30%, 无所谓兴趣与否的学生比例约占50%。这种状况下的学生很难会对这门课程倾注多大的积极性, 而语文教师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比例又不少, 这种状态下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一句话, 把准了“病症”, 教师可下对“药”, 从学生的智力层次出发去考虑他们的学习需求, 重视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根据实际, 区别对待:多形式教学艺术探究

陶行知先生曾说, “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 对己说是“学”, 对人说是“教”。我们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1. 感悟式教学:

提供正能量, 促发共鸣。教材中记叙文、叙事类散文类选文往往注重时代性和典范性, 文质兼美, 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情感需求的正能量, 促发其感恩社会、感念亲情……以写母亲为例, 老舍的《我的母亲》告诉我们平凡的母亲用自己的做事之法影响孩子一生一世的成长;莫言的《卖白菜》告诉我们诚实做人行事大于一切, 再穷也不能丢掉做人的品质与尊严;史铁生的《合欢树》则讲述了一位母亲陪伴儿子走过最黑暗绝望的日子并使儿子坚强活着、顽强写作的故事, 告诉我们趁双亲还活着及时行孝的道理。选文都很感人, 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参与, 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讨论感兴趣的内容, 说出理解感悟, 并结合一些感人故事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生观进行适当的引导。

2. 问导式教学:

生成逻辑, 促进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中的议论文或议论性的散文就是很好的范本, 最好的办法就是“问中导, 思中学”。以教学王蒙的《善良》为例。为能即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及真正认知程度, 笔者把学生分成几组, 让他们讨论梳理作者提问的思路及文章的行文脉络后发言。在学生发言时抓住契机不时提问, 一男生提到“作者认为对恶人不该善良”时提问“作者是这样认为的吗?请从文中找出你的依据”, 当不断有学生找出相应段落来佐证自己“作者是这样认为”或“作者不是这样认为”的观点时, 课堂上的气氛特别热烈, 学生完全深入文本去解读, 作者的见解就在一再讨论、不断设问、不停引导中被学生清晰了解。通过提问引导, 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源头;引发学生思考, 思考作者“如此为, 非此为”的深意, 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抓住问题主动思考。这样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若能形成习惯, 懈怠学习的状态将得到很大的改观。在另一班笔者抓住学生的发言, 提问的是“作者认可东郭先生和农夫的做法吗?请从文中找出你的答案的依据”。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 随时处理生成的信息, 让学生在讨论中生成, 在询问中引导, 在引导中思考, 在思考中表达, 在表达中提高, 让课堂萌发个性的气息, 生成灵动的火花, 绽放思维的旋律。

3. 探究式教学:

激发兴趣, 培育个性。小说教学中教师角色最需要转换, 吕叔湘说:“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品味, 看懂小说情节的波澜, 揣摩意蕴深厚的语言, 构想鲜明独特的形象, 体验生动丰富的情感。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 引导学生对比现实人生, 激发探索兴趣。如《哦, 香雪》可提问“为一个铅笔盒, 香雪花了40个鸡蛋, 走了30里山路, 值得吗?”《最后一片叶子》可设计“贝尔曼为救琼搭上自己的生命, 值不值得?”《项链》可探讨“为一条假项链, 玛蒂尔德付出10年的艰辛, 值得吗?”让学生的探索兴趣获得激发, 情感体验日趋丰富, 初步鉴赏小说的能力逐渐养成。

探究主题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对比现实进行多角度思考, 形成个性化的解读, 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 在切磋中领悟提高。以《项链》续写为例, 同样从人性的贪婪和淡漠来解读, 有学生设计福雷斯杰夫人卖房卷项链而逃, 有同学设计其伙同丈夫假意还真项链实则以假代真欺骗朋友;从情节的不落窠臼出发, 有同学设计玛蒂尔德掉落的项链二十年后由拾到者的女儿展示在已通过辛勤努力过上幸福生活的玛蒂尔德夫妇面前, 也有同学设计要回真项链后的玛蒂尔德过上花天酒地的日子最终家破人亡的故事。这样的解读可锻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能力, 让创造活力进发, 可培养学生理性思索和自由精神, 进而完善人格修养, 升华人生境界。

4. 论辩式教学:

提升语言能力, 促进合作学习。一直觉得要改革文言教学的方式, 既重视“言”又不忘“文”, 既学习文言知识又注重文本解读, 一直尝试摒弃教学文言的常规方法———串讲法, 通过问题探讨等方式给学生新的解读视角, 真正提升语文素养。先把翻译、作者了解、内容理解、句式归类等都交给学生来做,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同时尝试用辩论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主动操作的积极性。教学《六国论》就设计了一个“六国破灭谁之过”的辩论赛, 尝试采用“苏洵组”“苏轼组”“苏辙组”外加专家评判组的辩论形式, 相互挑刺, 让学生比较“三苏”之《六国论》的不同论点、论据、写作意图等, 以达到了解“三苏”《六国论》的主要内容及理解“洵论”借题发挥、借古讽今特点的写作目的。这样既保证《六国论》这篇课文目标的落实, 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从学生的反馈意见中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被他们所接受。因为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是被动的, 他们是主动积极地投入课堂中、投入自己所负责内容的解读中。主动学习的效果远强于教师讲授时被动地接受。这种尝试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提高了互相交流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学习如同登高, 给学生一根绳子, 他们就可以自己爬上去。

三、强化言语运用, 提高语言技能:多层次开口教学尝试

对一个刚进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 口头表达能力是决定其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校的课堂而言, 学生会不会开口表达, 能不能主动表达是决定一堂课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语文课作为培养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 课堂上学生能主动表达、会主动开口提问应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课堂上能开口说并能针对课堂内容说出个所以然的学生才是真正在认真听课、认真思考的学生。

所以每接手一个新班, 笔者都从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做起,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想法, 让课堂气氛活跃沸腾, 语文课也就不再枯燥了, 让学生开口,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对教学效果而言, 事半功倍。

所有探索, 归结为一句话:尝试着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 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 教无定法, 学无定则,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积累的过程, 需要我们长期探索并不断认真总结。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做,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终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2]林颜仙.中职语文小说教学现状与反思[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 .

[3]张鹏.高中小说教学方法初探[J].文学教育, 2011 (7) .

中职语文教学艺术 篇2

针对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问题、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各个方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一些认识。

一、在我国,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一项内容,特别是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改善,学校与家长越来越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顺应时代的要求,开设相关的艺术类课程。公共美术课程要求结合学生以往与现在的生活经验和专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选择不同美术类型的经典代表性和时代性的佳作,从自然、社会、文化和艺术表现、发展演变进程等角度赏析,帮助学生了解美术以及应用美术的基础知识,熟悉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获得身心愉悦与欣赏经验,丰富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拓展审美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公共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公共美术课程在我校从开始实施至今已有较长时间,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在公共艺术――美术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1)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公共美术课程的开设,我校主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服装设计专业、社会公共艺术专业、计算机专业,虽然专业接近美术相关专业,然而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不稳定,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在这以前很少正规用心地接触美术,也没有相关的美术基础,加上公共美术的课程中,历史以及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枯草,因此在上课期间难免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缺乏动力,没有积极性,作业不能够按时上交。此外,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公共艺术――美术这门课程,心中没有目标,没有思考。在课堂中,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单单依靠一些强制的课堂纪律管理、强迫学生认真听课,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

(2)公共美术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我校在现阶段的《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实施中,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主要是运用老师与多媒体合作立体讲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该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环节,失去了主动自我实践,群体合作实践中沉淀与提炼的机会。然后继续死记硬背地应付考试,课堂教学不生动,更不能将学生应有的创新、创意灵气有效发挥。

(3)公共美术课程设置思路需待完善

课程设置是教学的核心。如果把“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这是不够全面的。公共艺术(美术)作为一门课程,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公共艺术(美术)》的课程设置思路并不完善,主要矛盾是课程分布比例以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相互关系与分配。

三、中职学校公共美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1)对于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原因在于学生对此内容缺乏兴趣,以及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因此,想要在这个现状上作出改变,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课程内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及更接近学生思维方式的方法等等这几个方面入手,找到其中的关系进行教学。如在西方美术史,西方名画欣赏的课程内容中,如果直接按照书本讲述,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可以适当找到名画与当代艺术,电影,音乐等相结合的切合点,从学生相对感兴趣的话题中引出其中与名画的联系,让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再者如在讲到原始绘画的时候,准备好相关的视频资料,一边用原始的材料在洞穴的墙壁上进行绘画情境的相关片段,以此告之学生,原始绘画就是在洞穴中,用原始的材料进行绘画的;明白艺术的创作灵感也来源于生活。

(2)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法。可以根据课程需求,适当变换教学法,找到创新点和突破点。传统的教学法是老师讲授---学生聆听,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公共美术课程教学中可作出创新:

情境教学法:在讲到中国象形文字欣赏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象形文字情境动画播放给学生看,通过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使学生自身于动画情景中,感受这个动画根据象形文字的特点以及内涵,创作出一个具有情境的识字故事。与动画结合的情境教学法,使本来学生觉得乏味的象形文字,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记忆深刻。

在一些名画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情境进行讲述,如名画《最后的晚餐》,教师通过语言对画作进行情境,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对故事中的语言表述,加以渲染,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对人物众多的绘画作品采取表演体会情境,以学生表演课程内容中的情境为主,将整个班的学生适当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组织,模仿一幅名画,让每一个表演者都融入画作中的情境,包括名画中的人物,有特色的物件等等,可以以名画为基础,配以音乐,造型,对话,情境。在这当中学生自己进入情景,参与角色,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一定的亲切感、幽默感与新奇感,内心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因此会更加专注,更加积极,更有兴趣地去欣赏,去学习,去沉淀。情景式教学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有独特的启迪作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适应能力。

(3)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设置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清晰规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分布,充分发挥实践检验真知的真理。例如在中国美术赏析课程中,实践性多与理论性的运用,我们挑选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活动。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制作过程非常简单易懂,不需要太过专业的手法和技能就能表现出来,对于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掌握其中的技巧,就能较容易地制作出成品,从而体会到中国美术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去我们美术公共课程教学中,尽量做到从实践中渗透理论,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体的审美水平和创造艺术的能力。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教学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等),而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创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科学达到关于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及提高中职生艺术素养的目的,是我们大家需要进一步合作探究的问题。

繁昌县教师进修学校

汪波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探究 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艺术;探究

一、中职语文课堂进行艺术化教学的好处

1.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改革,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起辅助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学生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即老师教什么,学生便学什么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地扩散学生的思维,不能让教材中的内容通过想象展现出来。让艺术化教学走入中职语文的课堂,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本知识情景再现,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2.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众多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学生思想行为懒惰,疏于对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较差的现象,这使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难于开展。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进入情景式教学,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压力较大,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对于存在的这些现象,在课堂中实施艺术性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变现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学生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自主学习。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拉近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通过艺术化教学,老师在课堂中引入一些趣味性的知识话题,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艺术化的教学改变了原来以老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所学的课程,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通过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领悟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

二、如何在中职语文课堂进行艺术化教学

1.利用体态语进行教学

在说话过程中,想要别人对自己所说的话感兴趣,就要注重体态语的教学。研究表明:沟通领域中,语言占百分之四十左右,而肢体语言占百分之五十左右,这个研究充分地说明,在讲课中老师肢体语言对教学的重要性。因此,老师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所讲的知识内容,随时变换自己讲课的音调,使用不同的手势和眼神进行教学,达到吸引学生,让他们对所讲的知识感兴趣的目的。

2.营造良好的學习氛围

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老师和学生放松心情,使老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陶艺情操,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教室的布置,要简单大方,具有时代的气息,对于桌子和椅子的摆放,要合理布置,达到美观,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死角”的出现,在客观上提高课堂的管理效率。

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让学生觉得老师平易近人,老师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

老师在自己的着装方面也要引起重视,穿着要大方得体,避免穿一些比较时尚潮流的衣服,以免在教学过程中,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老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语气要亲切流畅,举止要做到优雅端庄,使学生看上去赏心悦目。

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放一些电影和视频片段,通过这些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打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3.适当地表扬、激励学生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中职学生还处于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和赞赏,尽量做到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通过对学生的表扬,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得到认可之后,他们会更加努力、勤奋地学习知识。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实施艺术化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教学观念进行改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静.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

[2]刘容.“多动—做主”,开创语文课堂教学新局面: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新模式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02):32-33.

中职语文阅读的教学艺术分析 篇4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思想落后

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对于教学活动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许多中职教师不太重视语文教学,认为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没有关系。中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有一手好技术,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为社会做贡献。这些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语言特性以及人文性、情感性,没有重视语文学科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所受的重视不足,让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敷衍了事,引导学生画一画重点,应付一下考试就过去了。教师教学思想的落后,极大地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阅读学习以及教师的阅读教学都有一定影响。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出现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中职语文教师也有更多的教学选择。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仍然选择利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阅读的目标就是回答问题,在考试中取得分数。教师有时还会代替学生思考,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强加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接受。 在落后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剥夺了学生阅读的权利,没有让学生自主阅读,也缺少自主思考,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中职学生阅读学习自主性不强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在初中阶段,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积极性不足,认为自己是学习外的一员。进入中职院校,学生为了快速就业而积极去学习专业知识,忽视了语文阅读学习。初中学习给学生留下的阴影,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丧失了阅读学习的动力。加上教师教学模式的传统,让学生看不到中职语文阅读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区别,没有在课堂中发挥自主性的兴趣。学生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让许多教师无能为力。

(四)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氛围不佳

语文阅读学习氛围,对于中职学生的阅读学习心情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大多数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之后,就开始为走进社会的就业问题而担忧,没有稳定的情怀坐下来进行阅读学习。教师的功利性教学,让学生意识不到阅读的乐趣,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内的阅读氛围不深厚,一切为了专业学习与就业问题解决的浮躁学习氛围,让学生与语文学习越走越远,无法开展有效的阅读学习活动。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一)加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转变

第一,更新语文课程认知,突出学科特点。汉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学科内容包涵了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了较多的人文科学知识。中职语文教材,是编者精心构建的语文世界。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 更具有人文性,这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主要区别。中职语文教育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知识的传递,更要认识到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开展教学。人文性,让语文教学的作用不断放大,教师要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语文教学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

第二,更新学生观,改变对学生的看法。教师的教学永远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教师不能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理解,将自己的阅读看法直接强加给学生,这会影响学生内在认知能力的发展, 也会阻碍学生内心情感与外界的联系。只有学生具有内在需求,才能乐于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认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与质疑权,更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只有学生以主人的角色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能感受语文学习的开放化。

比如在讲解《故乡的榕树》的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由的阅读空间中去对文章进行审视,一边阅读一边审美,一边审美一边理解,产生个性化的阅读看法。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以形成,对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激发,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得以养成。

(二)加强中职语文教材的灵活处理

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专业,每一个专业对于学生的语言素养有着不同的要求。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差异化的语文学习需求,用单一的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只要让学生成为产品而不是人才。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更多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第一,从教材出发,做好教学内容延伸。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认为教材上的内容十分简单,希望在课堂中得到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阅读到更多文学作品。比如在讲解《奇妙的克隆》的时候,教师引导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了解科学领域的发展,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本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利用语言这一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一门科学技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扩展。像在讲解《致橡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与爱情相关的文学作品,介绍更多爱情观。像《简·爱》就是值得引入的文学名著,通过内容的扩展,让学生意识到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深化课本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学效率提升。

第二,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删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课本内容进行科学利用。从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出发删减教学内容,不仅能够节约课堂时间,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民主的方式对课本内容进行删减,对于学生已经了解的内容,没有必要在课堂中进行二次讲解。对于具有消极因素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合理删除,让语文课堂充满正能量。新一代的中职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

(三)加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语言优化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累, 于阅读中释放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作为一名现代化的教师,应当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 幻灯片以及录像资源,扩展教学内容。值得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学生的阅读体验有着直接影响。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是促进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

第一,重视阅读教学语言美。语言美不只表现在谦语与敬语的应用中,教师应当更加关注自己课堂教学语言的语气以及语言所带有的情感色彩。中职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语气过硬,会激发学生逆反情绪,无原因地与教师对着干,影响教学成效。学生讨厌教师,就会讨厌他所教的科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格外重视教学语气,平等地与学生沟通。

第二,教师要提高阅读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一位幽默风趣的教师一般不会被学生讨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教师就要对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抽象处理,而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处理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师用趣味性的语文去讲解课本知识,会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乐于接受语文知识。比如在讲解《神奇的极光》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有关极光的古老传说入手,如果教师即兴演唱能力,可以将其演绎成为歌曲。用另样的课堂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展示出语言学习的魅力,有利于趣味性课堂的打造。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性才能体现出来,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达成。

三、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艺术 篇5

一、设计思路

健美操课以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课程学习内容与提倡个性发展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健美操锻炼的热情,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模仿自学、自编自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习得的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及鉴赏能力,形成自信、自尊、自爱、乐观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相互探究、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情分析

健美操课程内容提倡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自身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与专长。本课为健美操专选课程,学生是各专业的学生,经过一学期健美操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健美操的基本动作特点,能够按照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协调、规范、优美地完成组合动作,并且能够结合所学的健美操理论知识,进行动作、造型的创编,为后期的自主学习动作和队形创编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习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在主要、重要阶段,通过学习健美操,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学生端正的身体姿态、提高艺术素养、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及群体意识。健康活力健身操黄金级套路是现代中学生非常喜欢的一套动作组合,动作舒展大方,运动路线多变化,利于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能够体现当代中学生的青春朝气,使学生进一步的体会健美操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

健美操教学过程由课堂常规、热身运动、学习健康活力健身操黄金级套路A组、自学健康活力健身操黄金级套路A组相反方向动作、创编空间、放松、总结几个部分来构成。

(一)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二)热身运动。教师指导学生把学习过的动作套路进行简单的队形变换,以表演的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充分热身的过程中,去复习巩固上次课的动作组合,同时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的热爱。

(三)学习健康活力健身操黄金级套路A组动作。教师完整动作示范,动作分解教学,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教师运用领做法、递加法、完整法、分解法、节奏变换法、视频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习组合动作,并且结合音乐巩固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加强学生动作的优美性和力度感,增强学生的韵律感。

(四)自学健康活力健身操黄金级套路A组相反方向动作。以6―8人为单位,小组形式自学相反方向动作,让学生在自学自练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并解决问题。自学小组由组长发挥作用,带领组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对个别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进行指导,使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练习过后,由教师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并带领学生跟随音乐练习,提高动作的规范性。

(五)创编空间。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健康活力健身操黄金级套路A组动作的基础上,将健美操创编理论知识与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创编新的动作套路。开展以小组的形式,组长带领组员,积极参与队形的创编练习,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健美操组合富有特色、更加充满生气、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创编思维,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放松练习。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学生做舒展柔美的形体操放松,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拉伸身体和自我身心调整。

(七)课后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点评,提出下节课要求及课后作业。

五、教学特色

(一)在新课前热身活动中,通过展示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原有知识之余,增强了学生的表演意识,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新知识学习的热情。

(二)通过教师动作套路分解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模仿,进行递加式学习,并自学反方向动作,逐步掌握知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而且也对自学能力有了积极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

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教学艺术 篇6

关键词: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教学艺术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弱,品格修养、行为习惯有一定的偏差,尤其是来自于单亲家庭或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性情较孤僻和暴躁,较一般孩子难以沟通。因此,实现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最要紧的是师生之间必须相互尊重。这一点,往往因为教师居高临下,常常伤害到学生。教师应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以一颗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并在师生交流中注重教学艺术,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进行沟通,力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在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应体现宽容精神——宽容的艺术

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爱撒谎、爱打架、贪玩、迟到、不爱学习。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该不该放弃?放弃就等于失职。教师应冷静分析其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源。结果发现,这个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成绩一向很差,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常受到老师与同学的歧视、家长的打骂。但学生又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于是就用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了解了症结之后,老师从各方面关心他。(1)关心他的生活,关心他的饮食。(2)关心他的学习,课上多提问,定期检查作业,对于他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鼓励。(3)关心他的家庭生活,以处理好父子、母子关系。(4)关心他的精神生活,引导他受一些良好行为的教育。在老师的宽容、关怀下,这名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得到了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可。

这位老师对学生的宽怀大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宽容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襟,是一种修养。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问题。让我们的老师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良知和自省力,使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充分体现在宽容教育之中。

二、在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应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情沟通的艺术

老师只要和学生多接触多交流一些,学生就会感到老师和蔼可亲,老师也会对学生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时间长了,师生之间就会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

我想起了发生在英国一所小学的故事:一位老师调任一个班的班主任,这些学生都很调皮。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下课了,老师说道:“你们要是把学习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牧场里的一头猪。”学生问:“这是真的吗?”老师说:“而且我要吻的是你们认为最大的一头猪!”学生们都希望老师去吻一头猪。从那天起,课堂纪律变好了,学习积极性变高了。

这个故事,在一些老师听来可能会觉得荒唐可笑,作为一名教师去亲吻一头猪,这成何体统!我们一些老师之所以不能一下子接受它,可能还是由于我们执著固守的教育理念。因为自古以来,教师特别讲究尊严,莊重仿佛就是教师永恒的标准现象。久而久之,教师似乎就有了一个放不下的架子。大概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就该高高在讲台之上,学生就得在讲台之下。于是,我们的教育就缺少了亲近自由。这位英国老师平等地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一起玩也是一种教育。愿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都能像这样:“抽点时间,找点空闲,带着爱心,常和学生谈谈,多份关心,多份关怀,常和学生感受欢快”。

三、在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应让批评“点石成金”——批评的艺术

一天,当老师走进教室时,见桌椅摆放不整齐,且向一边拥挤。老师眉头一皱,说:“同学们,我们要抗震救灾了。”学生们听了这话都惊呆了。老师说:“不是吗?天裂地歪,故桌椅板凳位移也。”学生听后,轰然大笑,赶忙把桌椅摆放整齐。不用说教,只是在同学生们开的一个玩笑中就让学生领悟到了自己的过错,并立刻改正了。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寓严肃与轻松,学生在笑声中顿悟,受到的启发也就深刻,而且师生关系和谐,感情融洽。愿我们的老师都能运用一些让学生心情愉快的方法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矫正学生行为的重要前提。应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用自己的思想、态度以及对人对事的行动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喜欢老师的课,学习才会有兴趣,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萍.一份特别教案:教育艺术案例与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

[2]谢盛圻,王华敏.教学的艺术.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8).

[3]班华.现代德育论.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中职疾病概要课堂教学艺术探索 篇7

一上好绪论课, 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疾病概要是一门综合的临床医学课, 对于医学影像技术、检验、药剂等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困惑, 一是对医学基础课的掌握就很不理想, 再把那么多知识糅合在一起, 更难以理解, 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二是认为自己将来不当临床医生, 没必要学习这门课, 存在厌学情绪。所以上绪论课时必须解决“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要从事的专业是为病人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 必须认识疾病, 才能有效做好本职工作。要以学生熟悉的病症作为引子, 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 让学生听懂并放下“学不会”的思想包袱, 产生想知道的学习动机。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素质包括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还包括教师人格方面的素质。

1. 专业知识层面

疾病概要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 这就要求代课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 能把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 具备从不同方面阐释同一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 ”针对每一个知识点, 教师都要力求通晓其相关知识, 避免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 才能灵活掌控教学内容, 使理解能力差、学习被动的学生认识深奥的道理。

2. 教育教学能力层面

疾病概要是医学专业课, 教师除了要有广博的医学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才能对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实用性的指导, 课堂内容才丰满生动而不至于死板空洞。教师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懂得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才能有效把握课堂。

3. 人格方面

中职教师必须要热爱职业教育和学生, 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不论是对学生课堂行为管理还是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中职教师经常会感到无奈和无助或受挫感, 所以教师的人格素养在课堂活动中非常重要, 教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情绪稳定性和职业认同感, 充分理解、尊重学生, 赢得学生的敬重, 进而引导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关爱学生, 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师没有爱, 激情将不存在;培植爱, 一切激情将得以复活。爱学生, 教师才能接纳学生、包容学生, 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问题学生和课堂问题, 从而走进学生, 与他们成为一个共同体, 而非对立面, 教学过程中师与生之间才能有激情, 课堂气氛融洽愉快, 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 吸引学生, 学生愿意亲近老师, 才能信任老师, 才能喜欢老师所教的课。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在教学中必须要避免传统的“满堂灌”。疾病与每个人的生活实践活动息息相关,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主动搜集身边的病例带到课堂来讨论, 促使学生产生“想知道”的学习动机,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课堂气氛活跃,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克服上课倦怠、睡觉、玩手机等课堂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利用课本知识来讨论、解答问题, 学生的协作学习意识、自学能力逐渐形成, 课堂成就感使学生有了快乐的体验, 逐渐克服了畏难情绪, 变得会学习、爱学习。

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适度降低要求

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 适度降低要求。课堂所学病种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相关检查、治疗, 要学生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 备课和授课时须注意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及学生的接受能力, 重点掌握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点, 其他内容因人而异, 使学生不感到疲倦, 产生满足感而不是受挫感。在有限课时对课本所列的所有疾病都在课堂学习是不现实的, 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取舍, 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 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持续, 学习效能才能提高。

总之, 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 提高自身素质, 从多方面努力找准与学生的契合点, 才能使教与学统一、融洽, 教学效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昌权主编.疾病概要 (第二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中职艺术体育教学的创新构想 篇8

1 艺术体育教学的观念创新

从教学层面而言,艺术体育教育活动在中职教育中一旦被过分固定化和教条化,无疑会背离艺术体育,无法表达出艺术体育的深刻内涵。因此,只有对艺术体育教育梳理新的教育观,才能够为培养人才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因此,观念创新是确保艺术体育教育中能够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也是首要环节。

树立全新的创新教育观念,首先要用了解传统的艺术体育教育观念是一种以继承性为主要特征的单一性教育观念,并以此为基础,注重对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强调掌握相关知识的数量以及艺术体育实践的精确度,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关注传统知识本身的积累式教育观念。然而,中职学生的艺术体育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再仅仅是单纯去增强学生体质,而是要在在让学生对此形成兴趣,并逐渐形成惯性,由此不断深入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体质也能得到同步发展,这就意味着“增强体质”这一传统教学目标已经正在被弱化。

在新形势下,无论是基于时代的人才需要还是基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艺术体育教学否需要梳理一套全新的教育观念。一方面,在艺术体育育人观层面,由升学教育转变到成才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树立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的观念,打破原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教学方法由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由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这种新的教育观点提倡教育的终身化。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单纯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相结合,应该由以教师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学生为主,教师则应当作为协调者和组织者,从而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不仅要注重中职学生的基本功,更要注重对他们个性的培养。

2 艺术体育教学的教师能力创新

首先,艺术体育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教学态度,心怀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意识。根据肌肉工作原理的思想,学习型老师在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日常的点滴积累,对艺术体育领域的新问题进行不断研究,始终追索该体育项目发展的前沿,要分别从生理上和心理上不断激发中职学生艺术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并且乐于投入到日常体育锻炼之中。此外,要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应该使学生加深理解艺术目标的体育锻炼,重视把教学的短期行为融入到学生的长期利益之中。

其次,教师应该注意到,轻松愉快的气氛有利于学生放下心理包袱,提升锻炼的积极性,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克服惰性。对于此,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气氛,并不断积累和交流教学经验,从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样板式教学等单向教学方式转变为生成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双向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前提下,至少要具备如下素质,一是通过深入细致的日常工作来了解中职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具体情况;二是能够从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具高度的层面来对艺术体育教材进行把握。在了解教材体系和项目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确保整个教学过程融会贯通。

3 艺术体育教学的教学思路创新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思路都有其明显的针对性,艺术体育教学也概莫能外,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需要分析受众者——中职学生的具体状况,从而形成科学的艺术体育教学思路。

一般而言,中职学生的年龄大约为15岁以上,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上已经逐渐趋向成熟,从心理角度来看,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这些中职学生群体在个人生活安排以及对人生的观点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判断力,逻辑思维正从传统的“经验型”逐渐过渡到“理论型”,这实际上也正是他们独立性增强的主要原因。二是具有较强的逆反性。由于中职学生在这一阶段会形成较为独立的人格,这就容易导致他们形成极端的心态,对教师所传授的正确观点往往不容易接受。并且,由于他们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拓展,因此创造性也随之增强,尽管如此,他们此时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往往呈现出发散的特征,并且还不具备完整的逻辑性。基于上述对中职学生心理状况和认知水平的分析,艺术体育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分为采取如下4个阶段。

第一,密切关注阶段。密切关注阶段需要教师使每一名学生参与到艺术体育的学习任务中来,并且通过设置具体问题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这个阶段的活动应该能够引发学生已有的艺术体育理论和实践认识储备,并且应促使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与自己的过去所学和将来的学习规划产生逻辑关系较强的联系。

第二,学生投入阶段。这个阶段应在教师的组织和协调下,以学生开展亲身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为主,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艺术体育领域的某一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指导学生完成诸如提出假设、方案设计、方案测试以及得出初步结论,并对结论进行自我解释等事项,从而让学生对答案的正确与否进行科学评价。

第三,自我整合阶段。这个阶段需要以艺术体育教师为导向,教师有必要提前对学生提供与艺术体育学习相关的成熟经验和学习方法。此阶段的核心学习任务是在学生自己得出的初步结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推论,从而建构自身已掌握的与为掌握的艺术体育理论和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并最终对艺术体育形成合理的自我认知结构。此阶段应以学生的解释为逻辑起点,把学生的解释与学生的自我探究的经历进行密切结合,基于此,教师应该在此时明确自己工作的关键点——即能够清晰简洁、直截了当地为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正确的思维程序或艺术体育理论和实践要领。

第四,总结评价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对上述整个学习活动的诸如知识技能、思维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有效总结。

4 艺术体育教学的方法创新

首先,要在教学中采用化繁为简法。在艺术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当教师面临一些教材中动作技术传授较为复杂的局面,往往难以通过简明扼要的教学语言来向学生传递有效信息,此时就可以转换角度,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相对熟悉或频繁接触的事物来比喻,或者用当下较为时髦的网络语言来描述。实际上,一个贴切形象的比喻往往立刻能够把那些复杂费解的问题变得清晰简洁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动作的要领,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其次,情感带入法。教师在艺术体育教学的讲解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引入教师自身的情感,就能够让自己产生角色扮演的主体感受,同时也能明显渲染和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判断一名教师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带入了自身的情感,对其教学语言的评判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教学语言洪亮清晰,语言节奏缓急适当,语音语调抑扬顿挫,语速快慢结合,从而使教学信息能够条理清楚地向学生传达。此外,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运用适当的手势、眼神以及恰到好处的面部表情来将教学信息进行多渠道传递,从而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再次,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竞赛法。例如教师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教学项目,在秉持“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原则的基础上,把全班的同学分成若干竞赛小组,每组5人左右。在每个小组的小组成的任务设置上,每个小组可安排一名组长,具有刚毅的性格和较强的领导气质,能够在小组落后的关键时刻鼓舞小组成员的士气,让每名小组成员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小组可安排一名同学作为协调员,该同学的性格特质是具有稳定的性格和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平衡小组内部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纷争,并能够针对小组内部成员的“寂静期”适时鼓舞小组成员的士气,促使大家纷纷提出自己对艺术体育理论以及时间运动环节中的各自观点和不同见解。每个小组可安排一名记录员,具备认真仔细的特质,能够客观详实地对自己组中每个成员的观点以及实践运动中出现的重要事项认真记录在案,并能够综合归纳小组成员的共同观点。教师对每个小组成员的综合实力应进行有效平衡,既不让某一小组过多地集中优秀学生,也不能让某一小组集中过多的弱势学生,而是要搭配得当,让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大致相同,从而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在小组之间对同一问题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有效调控每个小组组员的情绪,既不至于让讨论气氛过于沉闷,也要避免小组之间的讨论过于激烈,而是始终在和睦友善、相互促进的气氛中进行良性竞争,从而让每个小组的每名成员都能在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并对这些知识和实践技能留下更深刻的记忆。

5 艺术体育教学的学习评价创新

首先,教师对学生开展学习评价时,要结合学生所处的年级。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对他们重点是进行艺术体育理论以及基本动作环节等方面的考核,对于高年级同学而言,其考核重点则应有所调整,应多一些考虑学生们是否能够在理论学习中梳理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体现出科学的个性化表达创新。

其次,教师对学生开展学习评价时,应该正向表扬和鼓励为主,适当付之以负面批评,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在一点一滴的每一个小进步中都能受到鼓舞,获得更大收获。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无论是从社会发展层面而言,还是对于个人发展层面而言,都越来越对创新教育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诉求,对于中职艺术体育教学而言,同样也应该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得到进一步创新。该文结合中职学生的特征和艺术体育教学的要求,分别从中职艺术体育教学的念创新、教师能力创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学生的价创新这5个方面对中职学生的艺术体育教学工作展开了论述,目的在于为中职艺术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合理对策。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9

一.使用易于共振的语言

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 是我们每位教师期望达到的效果。教师要用能打动学生心灵的、拉近师生心理距离的的艺术语言, 以引起师生感情的共鸣, 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观察力及创造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的学习及运用能力。

如何打动学生, 引起师生共振呢?笔者认为一是要使用富有情感并能引起感情共鸣的语言, 二是要饱含热情讲课, 并使用声情并茂的语言。

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 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 真正做到理中蕴情, 通情达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定会善于抓住学生的心, 如同样是开场白, 不同的语言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曾有一位语文老师, 在初次与学生见面的开场白中, 前一部分讲得较好, 学生对这位新老师充满期待, 课堂气氛也已调动起来了, 然而因为后面一句“这个学期我来到你们学校担任你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致使学生新奇、渴望的眼神没有了, 大部分学生低下了头, 然后是各干各的, 结果后来的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试想如果这位老师一开始就在感情上融入到学生中, 不是用“你们”而是改用“我们”, 对于这些在中学常常被轻视、比较敏感的学生来说效果会大不一样的。而另一位语文教师就因为开场白中一句“虽然我们拥有不一样的实际年龄, 却拥有一样的心理年龄, 我们定能成为学习上的朋友, 心灵上的至交”而获得满堂喝彩, 师生间心理距离一下就拉近了, 这位教师随即跟学生相处极为融洽, 教学效果显著。

教师的情绪或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 这样才能情动于衷而溢于表, 语言也会句句为情感之词而打动学生。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1) 可见, 教师满怀激情的生动描绘, 声情并茂的语言, 才能使学生产生情境上的共鸣, 从而易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使用规范准确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要富有示范性, 规范、优美的语言能给学生语言营养, 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语言规范一是要语音规范。教师用普通话教学是先决条件, 即发音要准确, 吐字要清晰。如果发音不标准、吐音不清晰, 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二是语言要高度准确。这是语言教学最基本的条件, 是教学语言的基础和灵魂。故教学中遣词造句要严格按照语法规范, 不出现口语化中最易出现的语病和错句, 要求语言精炼, 言简意赅, 恰到好处。

中职学生虽然成绩并不怎么理想, 但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却比其他学生可能更高, 如果语文教师因语音不标准、用语不规范引起学生注意和反感的话, 学生往往会更加缺乏学习兴趣, 甚至毫不客气使事情扩大化, 如因教师普通话不标准, 学生联名要求换老师的事也是时有耳闻的。

三.使用简洁浅显的教学语言

语文教学要求语言艺术, 但语文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 而课堂教学则主要是口头表述, 因此, 通俗易懂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加之考虑到中职生的特点, 中职语文要坚持“低难度、高品位”的教学思路, 因而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 准确地表达所讲内容, 要言简意赅, 恰到好处;要剔除那些假、空、套话, 把书面语言改成学生化语言, 把深奥的语言简化成学生容易听懂的语言, 而不宜使用刁钻灰色、生冷怪癖或深奥的词句, 否则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较差, 理解能力有限, 更要注意这一点。如笔者曾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下课后一学生迷惑地告诉我, 他对这句话整整想了一节课, 因而没有去听老师接下来讲的内容。因此, 中职教师要首先考虑学生的水平,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课堂语言进行精心组织, 选择确切、精辟、通俗、常用的字词句, 用比较活泼的口头语言来表述课文内容, 尽可能把课讲得实实在在, 讲得新鲜活泼, 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 简洁浅显的语言也意味着教师要多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 也就是说教师所说的话、所讲的课, 要尽量与学生的亲身经历、身边的事、视野范围及生活经验相靠近;要用贴近学生实际的语文把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理讲出来, 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 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喜欢听、愿意听, 听得懂, 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舍近求远, 讲些远离生活实际或不关痛痒的话, 让学生听起来不亲切, “曲高和寡”, 贴近不了学生的思想, 自然也就引不起师生共振。

四.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 课堂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 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教师。 (2)

幽默风趣在语文课中是不可或缺的, 它犹如菜肴中的调味品, 少了它可能就会寡然无味, 中职语文尤其如此。幽默风趣一方面可以把语文课中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 使之通俗易懂, 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 改善和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课中不时地穿插一些颇具情趣的小故事、发人深思的典故、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 或介绍一些最新研究资料等, 使教和学都轻松活泼、兴趣盎然,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大笑, 它在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的同时, 促使学生深入思索, 在轻松一笑中领悟到老师用心之良苦, 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

五.使用激励关爱的教学语言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验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 主动性强, 自信心也随之提高, 因而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而缺乏激励的学生, 学习没有劲头, 表现消极, 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中职学生本来就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缺乏, 如果教师不善于激励, 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所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 舍得给学生用褒扬的词语, 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享受到尊重, 不断体会到成功,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效果。

中职生在学习上是比较自卑的, 从小不是受老师批评就是被父母责怪。因此教师要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 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以此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故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要懂得欣赏与赞扬, 如当学生回答问题与正确答案有出入时, 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或烦躁、失望的情绪等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甚至会使学生惮于回答问题并形成恶性循环。此时若教师能耐心亲切地对学生说:“你的思维方式很有特色, 只是与这个问题的思路有些出入, 能否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下, 或许会有新的发现。”然后再引导“从某某角度思考一下试试”, 如此, 那位同学或班上其他学生往往会踊跃思考, 课堂问题得以尽快解决。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 可能造就一个天才, 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 (4) 可见, 教师的激励关爱的语言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 因而在教学中宜经常使用诸如“请你来”“对不起, 请重复一遍好吗”“别慌, 说错了也没关系”“再想想, 你肯定行”“试试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还能不能再完善些”等平易而亲切、富有人情味的语言;或是带着惊喜用“你怎么知道的”“你们真聪明”“有道理, 不要笑”“对对, 你比老师聪明”“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 可你们一下子就解决了, 可真了不得啊”“嗬, 这么有文采, 你完全有能力写文章到杂志上去发表”“我早就知道你们是最棒的”等礼貌性、肯定性、商讨性、褒扬性的溢满赞美喜爱之情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要尽量少用贬抑性、否定性、命令性语句, 避免有斥责性、侮辱性以及讽刺性的语句, 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欢愉的氛围中孜孜以求。这样既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 体现了面向全体、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又能让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 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 中职语文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准确地传递信息,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创造和谐的良好的教学环境, 并注重师生情感的共鸣, 使师生双方处于轻松愉悦的良好的状态下, 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因为种种原因, 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教师教得很苦, 学生学得很累, 课堂气氛沉闷等, 要想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 中职语文教师可从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入手, 如使用规范准确、简洁浅显、幽默风趣、激励关爱的教学语言, 尽量使师生产生情感和心灵的共鸣, 借助教学语言的魅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注释

1转引自吕国珍.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魅力[J].考试周刊, 2009, 24, p52-53.

2转引自李成秋.把课上出味道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6, 10, p58-59.

中职公共艺术教学的迷津与探路 篇10

潮流驱动,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 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职公共艺术大纲作为教育部教职成厅[2013]2号文件附件, 特别强调“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诚然, 全国范围内中职公共艺术教学才刚刚起步, 就连教育文化大省江苏省, 也仅仅是启动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培训与计划落实。

一、现实迷津

1.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公共课程两个不同概念, 在教学实践中容易混淆轻重。

公共艺术课程 (美术·音乐) 与艺术公共课程的含义一旦混淆, 势必引发教学目标的迷茫、引起教学活动的困惑。

第一, 中职公共艺术课程 (美术篇) 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基础模块 (绘画、雕塑与建筑、书法与篆刻、艺术设计、摄影艺术) 和拓展模块 (环境设计、动漫艺术、中国民间美术) 。而公共艺术 (美术篇·音乐篇) 在学科地位上等同于德育、体育、计算机教育, 是中职的四大必修课。

第二, 艺术公共课程则狭隘一些, 它的子课程具体到艺术专业所涉及的学科基础与技术技能方面, 如美术学科包括素描、色彩等;音乐学科则包括视唱、练耳等。

第三, 公共艺术课程面对的是全体中职学生, 又可理解为大众艺术课程, 而艺术公共课程则专门针对艺术专业学生而设, 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与方向的差异。

现实教学中的迷津为:将公共艺术课程看作一般副科, 放羊式教学;太过看重艺术学科的专业知识, 专业化教学。

2.中职公共艺术教材与大学公共艺术教材跨界, 在教学目标上造成左右不定。

大学公共艺术课程是根据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开设的, 之后《美术报》刊登过张道森的文章《值得关注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 引发行业内部认真反思, 起到较好引领效果。目前人教社和高教社分头编出两套涵义一样的中职公共艺术教材, 高教版本更加容易出现跨界现象。

(1) 相对而言, 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 公共艺术课程研修的层级较高, 内容安排除了大众艺术欣赏基础之外, 有时指向城市公共艺术欣赏范畴, 甚至独立成为大学一门正式专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公共艺术课程研究、探讨、深入的层级不会像高校版本那样, 它处于比较级的层面而已。

(2) 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涵盖更多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以及更多专业理性知识, 中专学校公共艺术则涵盖更多艺术现象、德育内容、文化知识, 更强调文艺的普及感性认识。

(3) 中专公共艺术大纲明确该课程任务:“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 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 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 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现实教学中的迷津是:错把中职学生当成低能儿, 幼稚化教学;误将中职学生当万精通, 高深化教学。

3.普高艺术欣赏与中职艺术必修教材外观相似, 在教学适用对象上认识不清。

观察普高公共艺术教材和新版中职公共艺术教本, 两者貌似一样。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两份教材不可互换、转注, 毕竟适用对象有异, 教学范畴有别。

深入研究发现, 普高与中专在公共艺术大纲方面是有明显区别的, 普高更注重文艺欣赏成分。中职公共艺术教学除了基础理论之外, 更加突出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拓展模块实施中还可根据中职学校不同专业, 适当举办不同的艺术创造和实践活动。

现实教学中的迷津有:普职公共艺术教材十分相似, 通用式教学;过于强调中职某些专业特点, 断章化教学。

二、教学探路

笔者参加过南通市、江苏省两级公共艺术课程培训, 两次教研主办方都拿出实际行动, 南通市举办了一节实践教学研讨、江苏省在培训基地举办了一节谋课说课示范, 两位参与者的投入与口才让人没齿难忘, 专家组的及时评课也让我们获益匪浅。但是, 超大容量的弊端、平淡无奇的遗憾、众说纷纭的困扰, 还是让人苦恼不已。究竟如何才能上好中职的公共艺术课程?

1.大纲引领与两套教材选用相融合, 充分利用团队资源, 认真谋课、上课、评课。

《公共艺术大纲》执笔者刘五华说得非常直白, “教材非学材”。仔细回想, 道理清楚, 观点新鲜, 具有时代性、引领性, 让人拍案叫绝。为此, 国家规划教材在组织编写的时候, 就搞了“一纲两本”, 即人教社一套教材 (《公共艺术·美术篇》《公共艺术·音乐篇》) , 高教社一套教材 (《公共艺术·美术篇》《公共艺术·音乐篇》刘五华编) 。我们可以依据一份大纲和两套课本, 做出合理抉择, 实施因材施教。集体备课, 认真谋课、上课、评课, 这是集思广益的最好措施。

2.落实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环境并举的措施, 是取得公共艺术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功夫在诗外——最好的艺术教育课堂不应局限在固定场所, 美术馆、展览厅、博物馆、音乐厅全部可以作为教学环境。乡村条件有限的学校, 放在青少年宫或者专门陈设的公共艺术教室也未尝不可, 但我们在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尽可能地到公共艺术场所真切体会, 或者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 身临其境地体验、实践、升华, 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实现中职公共艺术大纲目标, 最大化地促进未来劳动者艺术素养的提高。

3.基础模块教学与拓展模块教学共存, 积极拓展中职专业模块, 彰显职校教学优势。

作为中职公共艺术必修课程, 最大的特点就是呈现了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人教社《公共艺术·美术篇》出版说明第三段明确写道:“考虑到公共艺术课程的特点, 我们在每一个门类中, 以美术欣赏为主, 并适当地安排了实践练习。”据此, 我们可以理解到编书者在理解大纲时的困惑与办法。具体应用中, 我们可以在完成基础模块教学的塔基上, 构筑拓展模块的理想大厦。

浅谈优化中职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11

关键词:中职课堂工作重点行为管理教学艺术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师愈来愈感到课堂教学的困难。技能课情况还稍好,对于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一般都是迷茫的眼神,向教师投来一束束忧郁的目光。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上课不说话,看闲书抑或睡觉都行。不管他们听不听,能让我把课讲完,我就认为他们是好学生了。面对这种窘态,教师该怎么办?经过几年的教学管理笔者逐渐发现,转换课堂工作重点、优化行为管理,提高教学艺术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

1转换课堂工作重点

传统课堂工作重点是按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授课任务,采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这个工作重点是比较准确的,这就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所教授知识的分析和处理上,以便学生能掌握。但是,对于时下的中职课堂而言,问题就出现了,无论你把所要教授的知识分析得多么透彻,但学生几乎不给你讲解的机会,他们表情和行为抹杀了你的激情,使你越来越疲于应付。在一次次精心备课———失落,认真备课———失落,到最后的备课———失落,一上课就失落。有些老师坦言,上中职的课就是受罪。

这样下去,教师的成就感会消失殆尽。教师并不是不愿意教,而是学生不听。所以教师需要转换课堂工作重点:把对课堂的管理作为第一任务,把传授知识作为第二任务。即把备学生作为第一任务,备教材教法作为第二任务。当你把主要精力用在对学生的管理上时,你会惊喜地发现,他们都还是孩子,是那么的可爱。当管理到位时,课堂秩序和气氛好了,教师的授课激情会被重新点燃。

2优化行为管理

2.1正确对待特殊群体

对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不能一味训斥,责骂,这样不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师生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人皆有渴望被人理解、认可和肯定的需要,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尤为如此。对于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即使到了高中阶段,教师也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也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服教育,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明白自身言行的错误,产生改正不良言行、习惯的决心,并找到改正方法。

2.2欣赏学生具有个性的声音,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学会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教育应帮助学生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虽然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每位学生又都是独特的,又是出色的,所谓“差生”根本不存在,教师应以欣赏的心态,倾听来自学生的具有个性的声音,乐于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每位学生的优势潜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作为教师,教师首先应该相信: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样能够成才。

2.3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相处交流。在学校,即使教师不是班主任,除了课堂教学外,也应该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无论是在课内时间还是课外时间,一定要创造机会多与学生接触、谈心,一起开展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会越来越亲密,学生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和谐的学习氛围水到渠成。

3提高教学艺术

3.1让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因为笔者教的是会计专业课,笔者一般都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代替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是社会中的热点话题,会计史上的趣味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消除他们对会计的恐惧感和枯燥感。

3.2介绍有关的会计背景知识

学生很喜欢故事性较强的知识,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笔者适当插入一些会计小知识,小典故,借以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3.3让课堂评价成为师生心灵的对话

教师恰当而充满激情的评价语,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对学生的评价应做到:适时、适当、适人。适时,教学时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旦发现学生的优点应及时表扬,给予肯定和鼓励。反之,如果学生出现了不当或错误之处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意见,在批评中蕴涵鼓励。适当,教师的评价态度和语言不能过激,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过于平淡,引不起学生的注意。适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接受的评价方式也不同,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该学生的评价方法。

4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项目化教学结构,将课前、课中、课后连贯一体,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中职教学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中职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型,并给出了教师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实施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刘光然.翻转课堂优化中职课堂教学探析[J].职教论坛,2013(02).

[2]张伟.以学生为主体优化中职课堂教学谈[J].职业教育研究,2010(06).

[3]彭茂清.中职教师课堂教学困惑及其原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05).

中职语文教学艺术 篇12

一、目前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 是没有充分考虑到授课对象的改变。中职学生与高校学生存在着年龄上的差异, 致使其在学习上的理解、领悟能力、自主性和自控能力以及学习的持久性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同时,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的不断扩张, 致使中职学校的生源一再受到挤压, 生源素质急剧下降。文化课成绩差、专业课零基础这已成为每年入学新生的一种常态。在这种状态下, 继续使用原本用于高校的教学模式, 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 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

其次, 是教学目的不明确。一方面, 受传统绘画基础教学的影响, 大部分训练时间都集中在临摹、写生之阶段, 一味追求写实技术能力的培养, 重再现、轻表现。教师要求标准仍倾向于为提高技术而深入刻画, 是为真而画, 为画而画。写实性技能的训练, 有利于学生对造型和色彩的基本认识, 这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 艺术设计不是复制自然的美, 而是创造。对学生审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才是我们教学的首要目标, 而这恰恰是我们目前普遍所忽略的。另一方面, 是自身定位模糊, 有人说:“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教学, 应把全面的审美能力的提升放在突出位置。”这样说本没有错, 但这是本科院校对基础教学的定位, 中职育侧重将学生培养成生产、服务等领域“第一线的技术人才”, 强调学生的“技术能力”。在这个背景下进行设计基础课教学探索, 整合各设计基础课的门类, 针对不同专业方向选择不同的后续教学和实训中最亟须培养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是一条必行之路。

二、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

1. 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对职业及专业学习的认识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时也是一个人学习的原动力源泉。对于学习态度及习惯普遍较差的中职学生, 一方面, 进行学习的引导, 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兴趣的培养, 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及自己所学习的专业, 并由此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事实证明, 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学专业和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产生了兴趣, 才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习, 才能在碰到困难时去坚持。具体作法是:一方面, 将职业规划和专业介绍适时、适度的贯穿于整个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 了解专业的工作状态、工作特点尤其是工作要求, 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紧迫感。同时, 通过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 加强对教学规范化的要求, 制定一系列详细的、明确的教学规范和教学要求, 也就是让学生清楚, 在什么时间必须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因为对于学习目标明确并有一定自制力的高校学生来说, 适度的宽松化管理有利于个性化的发展和个人能力的提高, 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管理才是最需要的。

2. 明确教学目标, 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目的是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在基础课程中, 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 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训练, 引导他们打破常规, 活跃他们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活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动力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同时, 作为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将来所面对的工作, 更多的是学要实际动手操作, 而不是纸上谈兵的设计。对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的始终, 特别是在基础课训练阶段。具体的做法是, 引入实践教学方式, 从基础课教学阶段就开始, 结合实践训练。例如, 让学生利用绘制的形式对个人的校服进行个性化的改进;利用所学知识美化班级教室墙面等。

3. 优良的教师队伍、全新的教学观念是基础教学更新的根本。

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前提,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首先自己要有“道”才能有资格传。基础课老师应积极主动地与设计课老师共同研究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形式、方法与手段, 集众人的智慧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基础教学改革的重心要放在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上。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如何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工作中去, 这是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最终目标。

摘要:文章指出了中职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教学的弊端, 提出了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中职学校,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09) .

[2].冯炳妹.艺术设计教育造型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美术大观.2008 (09) .

上一篇:创业教育实践下一篇:存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