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女

2024-05-19

宅女(精选9篇)

宅女 篇1

南京有几位女画家,交往甚笃,笔下总是生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花儿来。生于艺术世家的东离,就是其中一位。上世纪80年代就在专业杂志上刊登作品,二十岁出头就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展,出道甚早的东离,更为普通大众所知大约要从为刘心武2005年出版的《揭秘〈红楼梦〉》绘制《金陵十二钗》的插画说起。

“《金陵十二钗》不好画,但是画有难度的东西,才更有乐趣。”插画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好评,东离则决定在这个题材上再画出不同。耗时两年,东离最新的一套《金陵十二钗》油画在2014年7月份完成了。

1. 宝钗 , 油画 , 140cm×80cm2.《刘心武揭秘 < 红楼梦 >》插图,晴雯3.《刘心武揭秘 < 红楼梦 >》插图,黛香4.《刘心武揭秘 < 红楼梦 >》插图,宝玉

1. 东离2. 法院·检查大员之一,插图,纸本,2012 年3. 法院·检查大员之二,插图,纸本,2012 年

胖瘦都是美选取一个切片画心中的《金陵十二钗》

两只狗、一个小院子,家里摆放或悬挂着佛像、钢琴与画。楼梯上有画板,楼上一层便是画室,东离的家,随处都是艺术的触感。东离与同为画家的丈夫顾宝新2000年把家搬到了仙林,这一住就是十几年。“那时候买个菜都要进城,周围全是农田,我们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画画。”顾宝新说。

拉开画室黑色的布帘,入眼便是一幅尺寸不小的油画。灰色为基调的画面上,身材纤细的女子面色苍白地倚在树边,眼神淡漠地望着观者,最鲜艳的颜色不过唇上的一抹红。这正是东离此次《金陵十二钗》油画作品中的妙玉。

一套插画、两套油画,东离的《金陵十二钗》已经画出了不同的版本,每套都不同,也都与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小时候看的电视剧版《红楼梦》,给观众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但仔细想想,那真的是《红楼梦》完整而全部的样子吗?这是一部太伟大的著作,我只是选取了其中一个切片,画一画我心里的金陵十二钗。”东离谈起了她对人物的理解。当记者提及对湘云的喜爱,她笑着说:“湘云很难画,与黛玉、妙玉身上的疏离感不同,湘云是一个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人物,没有隔离感。所以怎么构图,我思考了很久。”

东离画中的女子,大多十分纤细,骨感十足,十二钗也不例外。

“这是你心中对美的追求吗?”

“不,胖、瘦都是美,只要你的线条圆满、技法扎实,就能画出各种各样的美。”东离说,如果再画下一套《金陵十二钗》,她就想画得更富丽一些、丰腴一些,往古典走得再深入一些。

点滴源于生活用传统画出有趣味的视觉体验

国画、油画、版画,东离涉足了绘画的多个领域,也多有所成。她说她觉得这之中只是媒介不同,本质并无界限。从小,东离就从身为画家的父母那里,汲取了充分的艺术积淀。“那个年代每本书都很珍贵,我看书很杂,接触经典作品也很早,包括毕加索、马蒂斯的画册也都很小就开始看了。”至今,她还收藏着1986年的一本江苏画刊,那年15岁的她自己设计了一组邮票作品刊登其上,其间还能看出毕加索、高更对她的影响。

“画画来自于积累,也来自于生活。”东离为张小波新版图书《法院》、《检察大员》所绘制的插图,融进了许多她生活的部分。“只要你是细心、安静的人,就能看到生活的点滴。比如手套放在口袋里的状态,比如猫趴在人脖子上的样子。”这些出现在东离画面中的细节,都来源于她的生活。

“绘画画的就是对世界的认知,只不过是通过画家的手把它重新表现出来。”

东离的画面,精致、干净,也有一种似乎颠覆了传统的构图与美感。她却说:“我画的就是传统。”

“我的用线用笔都是传统的国画线条,是起承转合的基本功力。”在东离看来,画得不好才叫背离传统,她则是在传统的美的基础上做自己的东西,“画家如果不能给别人创造一种新的视觉体验就没有意思,就不好玩。我并不是想画得多深刻,只是想提供一种别样的趣味,做一点好玩的东西。”说起这些,东离的表情还带着兴奋,像一个90后。

1. 谜行,53cm×39cm,2014 年2. 蚕,39cm×29cm,2013 年3. 月光女孩,油画,138cm×80cm,2008 年

小房间里的无尽世界让每一个物体融合成一首交响乐

聊起生活状态,东离说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宅女”,平时就是在家画画,有空就淘淘宝,工作、生活的中心全都在家里。

“我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特别是在画画的时候——就像我有一个自己的小房子,似乎看到的所有都在我的小房子里过一下,喜欢的留下,不喜欢的抛弃,然后再自己排兵布阵。比如这个茶壶,在画里,我可以让它飞得很高,也可以让它一下摔碎,跑来跑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不是很有趣吗?”

“我觉得这些画作是交响乐,每个部分都相互融合、渗透。”在东离的作品中,人物总是没有什么表情,各种奇思妙想则连接着似乎不可能相容的物体。“画面里的每个部分我都是平等对待的,如果表情太多,就掩盖了其它事物的存在感。就像在空中俯瞰时,所有的物体都不是跳脱的,我希望我的画面有宏观的感觉。”

“细节充斥着黑色因素,阴沉、颓废,有时甚至掠过恶心的边缘,画面却异常精致、粉嫩、干净、漂亮!”徐乐乐曾用“邪恶少女”来评价东离的画。当被问及这样的风格是否会担心观众的喜好时,东离说:不。

“我要画出自己觉得好的东西来,遵循自己的标准,也对自己的标准有信心。”东离说,别人看她的画,可能说的是优点,而她自己看自己的作品,则都是在挑毛病:“在绘画这件事上,虽然做不到真的完美,但我也在力求完美。特别是在做长期作业画大画的时候,一直过着改画的日子。有时候迷在上面,早上画得不好下午想想不舒服会改,晚上睡不着还会爬起来在灯光下看。作为一个画家,必须要对自己负责任。”

宅女 篇2

2、情若能控,哪里来的过错,来的烦恼

3、当你和别人聊天聊得火热时,别忘了还有一个人等你回复

4、爱若能剪碎,虽能在风中回忆,可是再也回不去

5、有人说,倘若你心里有我,我又怎会不与你浪迹天涯。

6、能爱一个人,能放过一个人,去寻找要的幸福,也许这才是真爱

7、不管怎么说,总是会有人在你的视线里出现,出现又消失,消失又出现

8、不懂的相爱的人,就不懂得相爱的勇气,也许很小,但却不可缺少

9、记不起的哀伤,原来你也在这里,缘来你也在这里

10、其实世界上并不缺少与你相遇的人,只是缺少与你到白头的人

11、每个人的曾经都有一次繁华的冒险,只是再怎么精彩也成了过去

12、如果两个人是真爱,又有什么人,什么事将你我拆散

13、爱需要勇气,面对流言蜚语,面对糖衣炮弹

14、我不愿想起你说不爱我,是因为我不想想起你曾说你很爱我

15、可怕的不是嚎啕大哭,而是失声痛哭。

16、就算千万人都说你不好,你也是我最骄傲的.存在。

17、这么不把我看在眼里,你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

18、我并不是一个善于坚持的人 但我唯一走下来的一条路便是通往你所在世界。

19、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荒唐。

20、思念不需结果,它只证明在心里有个人曾存在过。

21、瞳孔留下的闪影,成为岁月的刺青。

22、你不知道那个爱你的人为你胡思乱想的时候有多难受

23、我们做的最有默契的一件事是,我离开了,你不爱了。

24、你不知道那个每天想你念你的人心有多痛

25、我们连一句告别的话也没说,就不相往来了。

26、关上了爱别人的门,独爱你一人,可你却把别人拥入怀中。

27、我想给你全部的爱,可是我却忽略了你需要的不是我。

28、我努力让自己冷静,可眼泪终究不听话的流下来。

29、别再说,你很寂寞,别再说,你还爱我,当初为何如此的决绝放手?

30、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世界太小还是丢了你。

31、爱情不是数着日子过去,它让每个日子都变得有意义。

32、得到的时候你在毁失去的时候你在悔。

33、在爱情的世界里没有输家,输家是不会珍惜的人。

34、我最不想承认的事实就是从未真正的放下过你

35、原来这只不过是我自说自话自导自演的一场自作多情

36、地下铁是你选择离开的方向,回忆地图是我迷路时的信仰。

37、爱的方式有很多,伤害,占有,争吵,刺探,从一开始我便选择了远观。

38、我只是习惯了有你,并不是缺你不可。

39、喜欢你,不需要理由;不喜欢你,什么都可以成为理由

40、只有自己一个人是最好的,只有那样才不会有人伤害你。

41、有些人是你一辈子忘不掉的伤,很痛但必须怀念。

42、给你最大幸福的人,也能给你带来莫大的痛苦。

43、你有没有一个喜欢却永远都不会去追的人 ,

44、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过去,让开始开始。

45、给我一台时光机我想要回到过去选择不认识那些不该认识的人

46、你亲手毁掉的一切。对不起我也无能为力。

47、就是这样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生生的将两个原本亲密的人隔为疏离。

48、难过是吃再多的零食也没有用的。

49、人总是在将死之时才能清楚自己的欲望有多简单。

宅女日记 篇3

刘俊余:杨蕾,你淘宝卡上还剩多少钱啊?

杨蕾:大概三十块钱吧。

刘俊余:那不够……孙婉清……孙婉清!

杨蕾、刘俊余两人在讨论在淘宝买衣服的事, 见孙婉清不语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刘俊余悄悄地走到她身后。

刘俊余:(猛拍一下孙婉清肩膀)干嘛呢你?

孙婉清:(眼睛仍专注地盯着屏幕,下意识地说)在破解他的QQ空间呢。(接着回过神来,失落地望着刘俊余和杨蕾)

杨蕾:(走上前,知道孙婉清有秘密,坏笑地说)哦……他……怪不得你这两天有点不开心呢……

刘俊余:对啊,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孙婉清:你们俩也太没良心了吧。前天,我下楼拿外卖,遇到一个也来拿外卖的男生。

杨蕾、刘俊余:哦?(升调)

孙婉清:(若有所思,坏坏的)他长得像梁朝伟?

杨蕾、刘俊余:哦?

孙婉清:(摇头)不,更像金城武!

杨蕾、刘俊余:(花痴状)哇哦!

孙婉清:(笑杨蕾、刘俊余)其实他看起来很普通,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很想认识他。

杨蕾:然后呢?

孙婉清:然后我一紧张,就错拿了他的外卖。

孙婉清:我想这次机会可不要错过,我打电话给田野,想要把外卖换回来,喂,是田野吗,我的外卖拿错了,我定的是酸辣土豆丝,拿到的却是红烧大排,我能不能和刚刚那个男生换回来啊?

孙婉清:然后,我就开始等他电话(音乐 莫文蔚《爱我的举手》)

杨蕾:电话来了?

孙婉清:你们忘了我前天晚上半夜拉肚子。还不是那碗凉透的红烧大排害的!

杨蕾、刘俊余:(掩嘴偷笑)

刘俊余:这小子!人肉,必须人肉!

孙婉清:这还用你说!然后我马上就上百度搜他。我搜啊搜啊,终于让我找到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原来这个家伙实名上的“人人”,我查了他所有的帖子,终于发现他在一个关于杨过是不是私生子的帖子上留了自己的QQ号。

杨蕾:(装严肃状)你俩在八卦道路上还真是有一拼!

孙婉清:这两天我正试图进入他的空间,这家伙设了访问限制,问题是……

杨蕾和刘俊余一起说:是什么?

孙婉清:我喜欢的电影是什么?

刘俊余:这还能难倒我们电影学院的?

孙婉清:你不知道,从冯小刚到伯格曼,从岩井俊二到昆汀塔伦蒂诺,我是横跨欧亚大陆,远渡大洋彼岸,亚非拉美,犄角旮旯,样样不落。结果,还是不能芝麻开门!(音乐,《芝麻开门》)

杨蕾:(做“收”的手势,音乐随即停止)有我们呢!《恶棍天使》!

孙婉清:(雷到)不是吧?我勉强试试……(输入,长舒一口气,小声嘟囔)幸好不是。

刘俊余:那肯定的。《变形金刚》?

杨蕾:《黑客帝国》?《终结者》?《二次曝光》?

孙婉清:不对不对!全试过了,都不对,疯了,我放弃了。

刘俊余:这大海捞针也忒难了。看空间有什么意义啊?你见谁在空间上掏心掏肺的,都是些不痛不痒的。身为专业级宅女的我们还不晓得这一点。

杨蕾:对,我们是专业级的。要做有技术含量的事儿!微博、“开心”一个不落,漫天遍野搜寻他!

孙婉清:微博、“开心”还真没有,豆瓣上他倒安了家!(刘俊余杨蕾凑过来)

杨蕾:你们有20张相同的在听唱片。

刘俊余:35本共同喜欢的书。

杨蕾:456部共同喜欢的电影。

刘俊余:你们都参加了“悄无生息杀死舍友的100种方法讨论”……

刘俊余和杨蕾惊奇地看着孙婉清。

孙婉清:(尴尬地笑着)这是个开发智力的话题讨论,只有理论,不会实践的。

刘俊余:OMG,他还在宅男俱乐部里。

孙婉清:原来他也是个宅男。

《远方》演唱

孙婉清:我是宅女他是宅男,我该怎么认识他呢?

刘俊余:咱们宅女就要发挥宅女的优势。在网络上对他展开全面攻势。

杨蕾:对!你在网上和他接触,第一步成为QQ好友,互相认识。第二步,第三步。

刘俊余:好的,那我们就一起布下天罗地网,等着这个宅男乖乖地束手就擒。

李雯宇偷偷潜入宿舍照镜子,慢慢被三人谈话吸引,站在三人背后听。三人下意识地扭头看到李雯宇,她装着正经,不等三人问起就主动挑起话题。

李雯宇:你们这群宅女可真是幼稚,恋爱怎么能在网上谈呢。你们还以为你们是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搞什么网恋?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男人们喜欢的是可以牵着手的爱情。而不是摸不着的网络!像你们这样,怎么可能抓住男人的心!尤其是那少之又少的好男人!

李雯宇演唱《姐姐妹妹站起来》。(大家一起跟着她跳)

李雯宇:你们三个宅女,整天不出门,宿舍里还装这么大个镜子。(可惜状)女生啊,就要重视自己的外表,讲究视觉冲击力!就比如说一会儿约会,为了配他那件亚洲限量版的迷彩羽绒服,我就要带上我那个全球限量版的包包,话说过来,他那件衣服上的红色拉链还真是拉风。

(孙婉清听后吃了一惊,坐在凳子上)

李雯宇:(看到桌子上一个项链)这个红色项链刚好配我今天的毛衣,我带走了啊,过两天还你们。

(刘俊余和杨蕾看孙婉清很伤心)

刘俊余:亲爱的,怎么了?

(孙婉清伏在刘俊余身上痛哭)

孙婉清:张雨武那天就穿着那一件亚洲限量版的衣服,全球限量版啊……

杨蕾:晕,他不会是李雯宇的男朋友吧,我怎么没见过啊?

刘俊余:她一星期换俩,估计她自己还没混个脸熟呢。

孙婉清:哎,我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心动的,怎么这么可怜啊!

刘俊余杨蕾劝孙婉清。

(手机响)孙婉清:好了,我的外卖来了。

孙婉清出门看到送外卖的就是张雨武。

孙婉清:(惊奇)怎么是你?

张雨武:你还记得我?

孙婉清:你怎么送外卖了?

张雨武:因为你!(又做害羞状)上次见过你之后,我就老想起你,可我老宅在宿舍里,也碰不到你。想给你打电话,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想你肯定还会再定外卖的。就一直在田野里打工专门送咱们学校的外卖,我想总有一份外卖可以送到你手上。

孙婉清:(听了感动,伸手接外卖)谢谢你!(孙婉清腼腆笑,作突然想起状)对了,你不是去和李雯宇约会了吗?

张雨武:李雯宇?她是我哥们儿的女朋友啊……

孙婉清:她男朋友怎么会穿你上次穿的那件迷彩羽绒啊?

张雨武:那哥们是我舍友,他整天不洗衣服,他女朋友还要求他每次出去都能给人视觉冲击,每次都穿我衣服出去。

孙婉清:(装矜持)哦,那再见了,(走到宿舍门口回头说)你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

张雨武:《东京》,因为里面一对宅男宅女因为送外卖认识,然后相爱,最后在一起了。等下,我还有几份外卖没送,过会能一块出去吗?

孙婉清:可以,你等一下啊!

跑回宿舍

孙婉清:我终于知道了,有一件事情在宿舍里是不能完成的,那就是约会。

论小学生中的“宅男”和“宅女” 篇4

“宅”作为外来词, 出生地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御宅 (otakuおたく) ”是其前身, 其本意是一种尊称, 作为名词, 可翻译为“贵府”、“您家”、“贵公司”;作为代词的话, 可翻译为“您”、“阁下”。经过时代的发展, 其含义发生了变化。“御宅族”指热衷及博精于动画、漫画及电脑游戏 (A CG) 的人群。作为舶来词的“御宅族”在我国由于国情和文化的差异而与外国有所不同, 而称为“宅男”“宅女”。本土化之后,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媒体的普及, “宅”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宅”文化兴起于台湾, 源于流行的日本短剧《电车男》, 将“御宅男”等同于“宅男”, 主要指整天呆在家中或沉迷于上网的年轻人。后经网络、媒体传入大陆地区。但是, 国内对“宅”的界定还比较模糊。本文中小学生的“宅男”“宅女”指的是由于课业负担、安全因素或个人的爱好, 课余时间里, 热衷于某一事物 (看电视、玩电脑、看书等) 而长时间封闭在同一个空间的小学生。

远离了学校的约束, 远离了各色各样辅导班、特长班, 小学生是非常愿意“宅”在家里的。在家里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自己喜欢的书、动画片、上网……小学生“宅”在家中有一定的好处, 如静心学习、放松身心、有安全保障等。那些乐于“宅”在家里的小学生, 大多是一个个“小胖子”和“近视眼”, 原因在于回家后就盯着电脑, 不出门、不运动。同时, 心理健康的隐患也伴随其中, 长期“宅”在家中, 尤其是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小学生, 逐渐逃避现实, 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不愿与人沟通, 这对小学生未来适应社会, 甚至对将来的升学和就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宅”作为一种现代流行的生活方式, 其利弊共存。我们需要做的是兴利除弊。国家在政策层面应加长体育“短板”,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这需要政府去做。在孩子的成长环境下, 我们更需要学校和家长去做一些具体的事。

1.学校“给予”更多的课余时间和更多的活动时间

导致小学生“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应试化体制下, 课业负担沉重。将小学生的行动“绑架”在教室的同时也将小学生的思想束缚了, 使他们一个个变成“宅”在家里, 不爱活动的“木头人”。学校应在充分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 落实小学生大课间活动, 保证小学生每天有一定的运动时间。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课外活动 (包括组建小学生兴趣社团) , 成立督导小组时时检查存在的安全隐患。

2.家长做到“一转变”

家长应改变只重视分数的思想, 树立多渠道成才的观念。要认识到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一定要具备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的齐全功能。应重视陪孩子外出旅游, 开拓视野或一起参加训练营等亲子活动上, 取代孩子对于游戏、电视的情感寄托。家长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鼓励孩子多结交小伙伴, 丰富孩子的生活。

现在我国的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 家长出于安全的考虑让孩子呆在家中也毋庸置疑。但还是应该根据孩子的喜好, 在休闲时间和孩子一起到附近小区或者公园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如:花样跳绳、酷走、轮滑等。这样的活动安全系数比较高, 既可以增进感情, 又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 把他们从“宅”居的状态里拉出来。

宅女的寒假生活作文 篇5

在家里呆着,以为自己了不起。走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只井底之蛙。

寒假都过去一大半了,整天在家宅着,不是手机就是电脑,再多还有个电视。转瞬想想,还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好不容易告别了学校里两点一线的生活,有个机会能干点其他,拓宽拓宽眼界,却没想到都这么给耗光了。

打开电脑,非常迫切。想我从初二开始,只要我身边十米之内有台电脑,除了玩电脑我干不了什么。除非电脑坏掉了,然后要有电视的话,我一定卧在沙发上看一整天电视都不带眨眼的。除非电视也坏掉了,只要十米之内有张床,我也是除了睡觉什么都干不成。再除非,老爸老妈见我几天无所事事真的`发怒了,这时候我才会懒洋洋地抱起书来看。还一边看,一边想着哪本我看过的小说要翻拍成电视剧了,新电视剧什么时候才会上映……

这样的日子,自己想想,都感觉过得毫无意思。倒还不如,学校里两点一线半夜作业写到十二点的日子过得充实。

其实,人只要习惯了懒洋洋的,什么都不干,等到想干的时候也是力不从心。

听说,人只要养懒了,懒惰就会生根发芽,到时候才是真的后悔莫及啊。

再说了,小小年纪的,本来就该活蹦乱跳多多活动的嘛,要是从小就养成懒惰不爱动的习惯,以后靠什么去周游世界啊?

101岁宅女杨绛 篇6

家中常练“八段锦”

早几年她会经常早上下楼到小区的院子里散步,每天坚持走七千步。有时她漫步树下,低吟浅咏,流连忘返,呼吸清爽宜人的新鲜空气。但这几年由于年龄的原因,她主要在家中进行锻炼。每天她都要在客厅里慢走七千多步,甚至还发明了一种独特的锻炼方法——“八段锦早课”。因此,杨先生虽已百岁高龄,仍是头脑敏捷,走路轻快。

杨先生每天把八段锦作为早课,感受舒筋活络的愉悦。原来练大雁功,但由于动作太大,老年人并不适合多练习,这些年来改练八段锦,老人一直将口诀清晰地记在心里。“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好习惯加有规律

令人感到惊异的是,100岁的杨绛,身体的各项指标竟还都很正常。纵观杨绛先生的百岁长寿经,正应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

杨绛的身体能够如此长寿和健康,其一是源于杨绛早年身体底子打得很好。由于杨绛出身的家庭境况较好,不但使杨绛接受了很好的家庭熏陶,而且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加之杨绛早年生性活泼,注重全面发展,她曾多次在聊天时告诉过朋友,自己在中学时代就曾当过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而且还非常调皮,甚至爬过学校的大树。

其二是杨绛晚年的生活规律,注意养生。饮食方面,杨先生平日生活很清淡,爱吃些时令蔬菜、水果,喝点牛奶,有时蒸一点鱼。平衡营养,控制油腻。生日之前,朋友拜访杨绛,老人精神很好,脸色也很红润,一点也不像一个百岁老人。

除此之外,杨绛还经常翻阅报刊看电视,练字抄诗,重读旧书,这些都可以提升她对大脑思维的锻炼。

从今年年初开始,她再次用毛笔练小楷,抄写钱钟书的《槐聚诗存》,一天写几行,到6月19日的凌晨2点,她又全部抄完了一遍。而距离她上次抄写《槐聚诗存》,已经有10年时间了,那时钱钟书刚刚去世不久。

心静如水没有烦恼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的痛楚是任何人都体会不到的。杨绛的写作,果真如她自己所说,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此,全身心地投入超然忘我的境界,烦恼和痛楚也就无从生起了。

杨绛在她人生的边缘,还是自由的、健康的,也是心情平静的。正如杨绛在回答上海的一家报纸记者采访时,谈到她的晚年生活:“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当代大学生的假期“宅男宅女”症 篇7

随着网络的普及, “宅男”、“宅女”已经成了早已流行的词语, 也成就了一种新的特殊的生活方式。所谓“宅”, 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当时日本出现一个名词, 叫“御宅男”, 御宅男专指过分沉迷于网络、漫画、游戏的人, 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每月拿着丰厚的薪水, 对昂贵的动漫游戏及周边产品有着强大的购买力, 并有收藏癖好。而如今网络上俗称的宅男宅女, 大多指那些痴迷于某事物, 依赖电脑与网络, 足不出户, 厌恶上班或上学的新新人类, 多为80后, 甚至90后。

二、宅男宅女是怎样炼成的

很多学生, 在校上课期间, 每天都安排了各式各样的课程, 如果学校和老师抓得紧, 就不敢旷课, 只能带着埋怨去上课, 但实际上, 在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心里, 很想每天“宅”在寝室, 沉迷于游戏、动漫、影碟等, 特别在一些大专或三本院校尤为突出。甚至有些同学会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 很少主动和外界接触, 去结识新朋友。上课期间不能“宅”, 但是一到了假期, 部分学生就开始了“宅男宅女”生活。

在我们身边, 假期中到底有多少“宅”着的学生呢, 根据新浪网的调查, 大约56%的人认为自己或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 这种现象在大学生或者大学刚毕业不久的人居多。这些人集中在80后, 他们是自由思想的产物, 是网络技术的衍生品, 他们高举“自由”与“新人类”大旗, 却终日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 深居简出。

在网络上, 一个自称“六星级宅女”的小李这样描述自己在假期中的每一天:

起床, 穿着睡衣对着电脑, 开机, 然后打游戏、看电影、看漫画, 电脑还整天放着音乐, 毫不嫌烦, 吃饭在老妈的再三催促下胡乱吃几口, 如果老爸老妈不在, 自己就已饼干、泡面充饥, 还能边吃边玩, 电话一响或者有人敲门就神经紧张……

“六星级宅女”这个称谓, 来自小李在网上参与过的一个宅男宅女的测试, 这还不是最高分, 这个等级的人, 会觉得在现实中与人交流会让你觉得麻烦或感觉厌烦, 网络变得不可取代, 它也称谓你逃避现实的一个避风港。

现在在网络上, 甚至专门有论坛专门为宅男宅女而开设, 讨论、交流热烈, 如HTTP://WWW.ZNANZNV.COM、HTTP://WWW.HOUSEFISH.CN等。对于当代的学生, 他们本身就是在网络的发展下成长的, 学校、课堂约束了她, 但是一到假期, 人长大了, 上大学了, 父母也不再如同高中般严格要求, 学生对自己也就逐渐随心所欲起来, 当然, 不排除有那么一部分同学, 在假期也能跟朋友、亲戚玩的火热, 但是一部分沉迷网络的, 会更倾向于在假期当个“宅男”或“宅女”, 可以毫无顾忌的在电脑前做一些平时上课不能尽兴的事情。

在宅男宅女举行的网络社区中, 有人这样描述自己变“宅”的过程:从小就好静, 不喜欢人多。独生子女, 家人不放心我在外面跑, 所以经常被关在家里。受家庭环境影响, 对亲戚和朋友的感情不是特别强烈。从中学开始, 强迫自己与人沟通, 完全没有成效, 受打击以后, 就继续宅。另外, 在网络上比较轻松, 还可以找到有相同爱好的人, 习惯性的逃避了现实生活, 于是就宅了……

三、“宅”的利弊

互联网的发展对宅男宅女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样, 新浪网对宅男宅女的调查中, 58%的人认为宅男宅女的形成原因是过度依赖网络, 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 那么这种假期“宅”生活, 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呢, 一部分人认为“宅”会让这些大学生失去动力、活力,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甚至有人提出, 宅男宅女应该接受心理辅导, 但是也有部分人认为这是个人的兴趣爱好, 只是一种生活状态, 生命只有一次, 我们要做自己真正感受深刻的事情。

不能说哪种说法绝对正确或者完全错误, 我在这里讨论的是假期宅男宅女症, 如果仅限在大学生的假期, 倒也无可厚非, 但是万不可把这种宅生活带入校园, 在校园内, 应该以课堂为主体, 如果在假期有“宅男宅女”症, 在放假结束前, 应该给自己几天的适应期, 出去走走, 逛街或运动、交友等, 适应与人交流沟通的生活, 只有这样, 才能融入学习状态。“日日宅”并不是大学生该过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2004.11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北京

宅女 篇8

关键词:新词语,媒体,应对

新闻媒体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 肩负着促进汉语规范应用的重任。媒体的用语方式是社会和大众学习及运用规范语言的榜样和示范。新闻媒体用语产生之初就伴随着真实和新鲜的特点, 这决定了新闻语言必须富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而新词语是社会生活最直接、最真实、最生动的反映和记录, 应该说, 新闻语言与新词语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新闻媒体对其进行规范和筛选不仅是语言健康发展的需要, 而且是弘扬和传播汉语汉文化的历史责任感的呼唤。

先看下面的例句:

(1) 内地歌手黄征以一身军装风格的别致西装亮相红毯, 尽显潮男风范。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1月13日)

(2) 不过看着她情绪日渐稳定, 郑秀文的家人也同意她搬出去, 在早前所买的其中一套房子开始单身宅女生活。 (《信息时报》%2009年11月22日)

例句中的新词语“潮男”和“宅女”已频频见诸报端。如何对待新词语, 这不仅关乎媒体的质量与威望, 也关乎媒体语言的影响力。重视语言运用, 不仅是媒体的社会职责, 而且也是媒体自身发展所必需的。面对蓬勃而出的新词语, 新闻媒体应采取何种态度, 作何选择呢?

面对新词语时要理性对待:先有容纳胸怀, 然后客观分析

容纳胸怀。所谓新词语是指某一时段产生的新的词和短语, 也指赋予了新义或新用法的词语。 (1) 2006年教育部、国家语委171条“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首次发布后,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谷歌、新浪网等60多家媒体相继作了报道, 引起媒体和网民的热议。综观媒体观点, 大致可分为支持和质疑两种声音。

北京大学教授赵冉指出, 新词语多数具有感染力, 有个性, 同时又能记录某个特定年代的特定情绪或民众心理。这些词以后可能会存在, 也可能会消亡, 都是很正常的, 词汇的生命力是需要时间去检验的, 我们不必过于排斥。 (2) 有些学者认为, 一些新词语昙花一现, 不宜发布。比如冬天开展促销活动的“寒促”, 称压力巨大的亚洲为“压洲”, 这类新的文字组合, 能否马上认定为新词语, 值得讨论。 (3) 更有言辞激烈者认为, 教育部对新词的“宽容”, 就是对社会乱造词语的“纵容”。诚然, “不稳定性”是新词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南开大学教授周荐认为, 有些新词语可能会继续、频繁地被人们使用, 逐渐成为人们熟知的词语, 甚至可能成为固有词语, 如“谷歌”、“八荣八耻”等;有些则不为人们经常使用而逐渐退出实用领域。“如果我们不能在它们‘消失’前把它们忠实地记录下来, 会失去一份弥足珍贵的语言历史记录。” (4)

新词新语的大量涌现, 总体说是一个民族语言充满活力的表现, 是语言生活 (也是社会生活) 生机勃勃的表现。

客观分析。《文汇报》于1999年12月30日曾刊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题为《容纳分析引导规范》一文, 此篇也许可以全面、宽容和积极地令我们看清如今新闻媒体应如何应对新词语的现实问题。针对语言无序的负面影响, 许嘉璐认为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容纳、分析、引导、规范”。“所谓容纳, 即不必大惊小怪, 不必横加指责”。“所谓分析, 就是社会对此不能漠然待之, 应该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研究。”我们试以“潮男”、“宅女”为例进行相关分析。

“潮”可以解释为“潮水”, “宅”则是“住宅”之义。 (5) 作为名词的“潮”和“宅”是如何与名词组合的?“潮男”、“宅女”是什么意思?组合后所形成的新词在语义上有什么特点?“潮”和“宅”的构词能力如何?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再看一些具体的例句:

(3) 许多“潮男潮女”都穿着印有“喜羊羊”和“灰太狼”的T恤, 私家车里都是大大小小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玩偶、靠垫。 (《浙江日报》2009年4月24日)

(4) 始于本月十日晚的初雪, 令河南省会郑州的市民欣喜不已, 他们甚至忘记了已是深夜在大街上呼喊“下雪了”, 更有市民给好友发短信报告, 让不喜欢出门的“宅男”、“宅女”们分享这一好消息。 (中国新闻网%2009年11月13日)

根据上下文我们不难断定:“潮男”是“引领潮流的年轻男子”, “宅女”是“窝在家中不出门的女子”之义。显然, “潮男”、“宅女”不是简单的两个语素的组合, 而是两个概念的整合。“简单组合”好比是1+1=2, 而“概念整合”则是1+1≠2。“概念整合”是由美国认知语言学家福柯尼耶和特纳 (Fauconnier&Turner) 提出的, 其基本观点是:“概念整合是在语言表征形式幕后运作的, 概念整合不是物质形式的操作, 而是心智的加工。它是人类把来自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有选择地提取其部分意义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概念结构的一系列认知活动。” (6) 进一步来说, “潮男”、“宅女”是属于“非组合性概念整合” (7) 。语言中有很多这样的实例, 如“绿色食品”、“绿卡”、“红色政权”、“红铅笔”等, 它们在结构上虽然同是“形容词+名词”, 表征形式是相同的, 但绝不是意义的简单组合, 是相应的形容词和名词这两个输入信息压缩 (conpress) 进入心智整合空间而得到新的意义的。如此语言单位之间的整合会产生创新意义。沈家煊指出:概念整合形成的浮现意义不同于参与整合的各部分意义的简单加合, 也无法从后者直接推导出来, 这种浮现意义又称为“创新意义”。 (8) 概念整合下的“潮男”和“宅女”正是具有这样的创新意义:“引导潮流”和“窝在家中”, 这样的意义从字面中是不能直接推导出的。

同时, “潮男”和“宅女”的出现还符合语言经济性的原则。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用尽量少的语言形式表达尽量多的意义, 这就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表示“引领潮流的年轻男子”的“潮男”和表示“窝在家中不出门的女子”的“宅女”正是这样的鲜活例证。同时, 伴随着“潮男”、“宅女”的出现, 如今的“潮”已经作为一个能产性较强的“类前缀”, 构成了一系列的新词。

选用新词语时要取舍有度:多选高频词、遵循必要性原则

面对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出的新时期的新词语, 有的报纸极少“涉足”, 有的晚报则不恰当地大量使用, 如网络词语“GF”“LG”“酱紫”“偶”等。 (9) 对此, 新闻媒体到底该如何取舍呢?

众所周知, 网络语言拓宽了传统媒体在语言表达上的自由度, 使传统媒体在话语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但传统媒体对网络语言有一个甄选、规范、保留的过程。因此, 新闻媒体在这个问题上, 过于前卫和过于保守都是不适宜的。

我们的工作是在报纸新闻报道中规范地使用流行语, 防止新闻语言的粗鄙化倾向, 使语言的运用受制于新闻传播的要求, 并为新闻报道内容服务。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口头流行词汇, 不能照搬照抄。因为这些口头流行词汇的产生有一定的来源和流行范围, 有些是专业术语, 有些是地方方言, 还有些格调低下甚至在政治上不太严肃的词汇, 对于这些就不可能统统搬到报纸新闻中来。报纸从业人员在新词语的使用中, 应当发挥一种“过滤器”和“转化剂”的作用, 将低级趣味、古怪生涩的新词语过滤掉或转化掉, 将语意不明、令人费解的新词语替换掉, 只有这样, 才能让报纸媒体使用的语言文字符合国家颁布的《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和推广普通话的规定。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针对2006、2007年度新词语目前的使用情况, 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2008年的语料 (包括平面、有声、网络新闻3个媒体) 里进行了检索统计。在2008年语料中出现频次在100以上的各占20%左右, 为高频词;频次在10以下的占25%左右, 为低频词;每年都有近30%的词在2008年语料中没有出现, 或没有以实际使用的身份出现, 我们称之为“隐退词”。上文中的“潮男”、“宅女”, 位于300~999频次段, 显示仍然为高频词。 (10) 类似这些词语很有可能会在语言生活中慢慢稳定下来, 甚至进入基本词汇系统。另外, 在该书发布的2008年新词语中, 仍有“宅爱” (宅男宅女的爱情) 、“宅内族” (指经济不景气时, 将家务劳动由别人做改为自己动手做的人) 、“宅生族” (指宅男宅女) 等词见诸报端。可见, “宅”族词有旺盛的生命力。新闻媒体若选用“宅女”一词表示“窝在家中不出门的女子”之意, 形象生动, 确有必要。类似高频新词, 若运用于报纸新闻中, 可以使报道生动、形象、活泼、上口, 增加作品的吸引力, 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而且可以最直接、最真实、最迅速地反映和记录这个时代的新现象、新观念和新活动。

笔者认为, 新词语的选用应本着“必要”“高频”的原则, 党报应略从严, 更显示范性;都市报则略从宽, 更显时代性。

应用新词语时要引领方向:发挥新闻媒体示范和表率作用

“新词语的显现一般经历初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从收集研究到推广、编入教材和词典, 毕竟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 (11) 新闻媒体在选用这些新词语时, 具有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 它在传播语言的同时, 也在传播语言规范。由于新出现的词语良莠不齐, 有些有一定文化内涵, 有些则比较低俗, 要具体分析, 不能一味模仿。因此, 在新闻媒体中要引导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有这样的意识:“保留符合语文规律和民族习惯的新词语, 淘汰不合理的部分;允许一部分只停留在特定的人群里变成社区语言。” (12) 比如“宅G”、“宅青”, 它违背了语言简洁形象、通俗易懂的特点, 语义模糊, 易造成人们误解或难以理解, 产生负面影响。此外, “宅”族词里还有很多语义重复的词, 比如“宅窝”、“宅居”, 在新闻媒体中也不宜使用, 因为这不符合语言经济的原则。

这正如许嘉璐先生指出的:“我们是在不规范的情况下搞规范, 语言又在规范中发展。”“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 当然也就不能保证出现的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 过分强调规范, 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 (13)

对待新词语, 我们既要讲究包容, 又要注重规范, 二者不可偏废。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曾指出:“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这句话既阐释了新闻媒体与语言文字工作密不可分的关系, 又强调了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 新闻出版界应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 只有符合规范, 语言才能健康地发展。

结语:构建和谐的媒介环境, 积极影响当今社会生活

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真实地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如上文的“潮男”、“宅女”, 这些新词语在吸收不同文化的同时, 也反映出国内年轻一代的生活、观念和文化状况。可以说, 新闻媒体具有巨大的语言影响力, 主导着今天的语言生活, 它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是在向大众传播语言。选用何种新词语, 某种意义上已暴露了媒体的立场、文化取向和生活态度。

“在对待新词语的问题上, 我们既要注意词汇用法的相对稳定规范, 也要以开放的胸怀, 科学借鉴吸收有益元素, 营造全社会和谐包容的语言生态和语言生活”, 而“媒体应当在这方面做出表率, 带动全社会对语言的应用和发展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为促进汉语言的健康规范发展发挥主导作用” (14) 。

注释

1 (10)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 (下编) 》,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年版, 第499页, 第329~330页。

2 《新词语体现社会生活新理念》, 《青年时讯》, 2007年8月30日。

3 郑永川:《遭到“火星词语”》, 《咬文嚼字》, 2007 (10) 。

4 《171个汉语新词课题组负责人接受专访回应质疑》, 《羊城晚报》, 2007年8月18日。

5 《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年第5版, 第161页、第1709页。

6 (7) 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版, 第11页, 第35页。

7 (8) 沈家煊:《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 《修辞学习》, 2006 (5) 。

8 (9) 《新闻出版领域语言状况》,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年版, 第38页。

9 (11) 陈思和:《从文化多层面看“新词汇”》, 《文汇报》, 2007年8月23日。

10 (12) (13) 许嘉璐:《容纳分析引导规范》, 《文汇报》, 1999年12月30日。

宅男宅女研究 篇9

关键词宅人;动画;漫画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1-0096-01

0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社会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群体”和“边缘群体”。这些群体的成员,其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与“一般”社会成员有着较大的差异和区别。“宅男”、“宅女”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1“宅男”、“宅女”的起源

“宅男”、“宅女”统称为“宅人”,都是由“御宅”一词衍生出来的。“御宅”(おたく)这个词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本意指“贵府上”。发展到后来专门那些沉迷于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足不出户的人。日语中的“御宅族”除了指这些沉迷于动漫和游戏的人,也可以指在其他方面的热衷者,只要对于某一特定领域有着非常的热衷就可以称为“御宅族”了。

2“宅人”的分类

1)论坛族文化水平较高的宅人群体。论坛族属于相对有文化和经验开放型的人群,一般受教育程度都较高。他们认为对事物信息的掌控是必须的,喜欢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游戏族最年轻的宅人群体,大多数在15-25岁之间,很多是在校的学生,游戏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主要人际交往对象也是在游戏中认识的。

3)网购族女性为主的宅人群体,男性比例不到30%,她们的受教育程度也较高,网购是他们的首选购物方式。

4)研究族年龄最长的宅人群体,大多数在25-35岁之间。他们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对于网络具有很高的依赖程度, 92%的研究族是因特网重度使用者(1周超过10小时)。

3中国宅人现状

1)年龄:89%是80后;

2)性别:差异不明显;

3)学历:宅人学历较高,有47%的人拥有大专以上的学历;

4)家庭状况:宅人的家境良好,月收入在3500元左右(税前),高于同龄人;

5)分布情况: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天津等大城市宅人数量较多;

6)生活态度:宅人对待生活都很实际,不愿意在休闲活动中进行较大的投入;

7)健康状况:宅人大都不喜欢运动,有研究显示宅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4迎接“宅时代”

台湾《天下》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宅”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甚至成为新时代竞争的潜能。虽然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宅人的生活方式、消费形态、文化品位难成一格,但是他们的数量、能量已经厚实到影响我们的品位、消费行为,甚至改变企业和民主的运作逻辑。

1)经济力艾琳格拉夫是一位网络角色扮演游戏行家,花了多年宅在家中研究虚拟世界的规则,并于2006年以“钟安社”的虚拟地产开发商身份在“第二生命”这个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出售和租赁土地及建筑物,获得的虚拟货币以274.5:1的汇率换取美元。 现在,丰田、沃达丰和IBM等国际品牌已经在“第二生命”中开设了虚拟商场,向该游戏的100万名用户推广其产品。

2)购买力2003年,日本宅人仅在动画、电玩和动漫电影上的消费就达7.67亿美元。根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NRI]所作的日本宅人调查报告,2004年宅人的消费达到了40.3亿美元,一年之间消费量猛增4倍。经济学家估计,整个市场可以达到260亿到340亿美元。

3)舆论力宅人是挑剔的业余专家,作为第三方的评论,在这个“怀疑者的年代”具有无利益纠葛、有信誉、公正的特点。企业发现,宅人的评价有助于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口碑的力量不容忽视。

5“宅”现象出现的原因

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是宅人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责任意识、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可否认有些宅人的确存在这些问题,但我们不能就因此就否定了整个宅人群体的心理健康。“宅”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是有其更深层的原因的。

1)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呈现多样化,“宅男宅女”的出现其实是社会问题的一种反应形式。宅人们对生活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期待和需求,不同的“宅”法真是反映着他们的不同的心理诉求。

2)网络的兴起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网络可以满足这五个层次的所有需要。通过网购 “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完全都可以“宅”在家里通过网络实现。“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需要”则可以通过论坛和社区来实现。虚拟的网络将交流、培训、交易、商业、娱乐等结合在了一起,宅人只需要在家里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实现自我的价值。

3)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从CMMS2007的调查数据我们看到宅人大都分布在一些大城市,随着城市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房价飞涨、林立的高楼和越来越淡薄的人际关系……对于都市男女们哪一块净土是属于自己的呢?于是有一群性格内向的年轻人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眼里逛街旅游太累,K歌泡吧太吵,恋爱聊天伤心费力,通宵派对有害身体。蹲在家里宅起来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才能找到最本真的自我。

4)独生子女长期的生活习惯有调查显示89%的宅人是80后,而80后是一个以独生子女占多数的群体。有些独生子女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从小就是独自相处的生活方式,自娱自乐已经成为一种习惯;(2)由于长期的独处导致不喜欢他们不喜欢和他人交流。

5)性格内向,大多数性格内向的人都比较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注重自我剖析,交往面较窄,不喜欢与人交往,向往独居的生活。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各种服务的便利,使得这些性格内向的人可以安心在家成为宅人。这些人之所以宅,并不是因为其它的因素,而是因为宅是他们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马川.“我很宅”--浅析都市“宅男宅女”心理诉求[J].中国青年研究,2008,02.

[2]群邑智库.聚焦“宅世代”中国宅男宅女研究报告[J].中国广告,2008,06.

[3]苏中笛,邱琛. 宅男宅女:“茧式”生活中的非常男女[J].健康生活,2008,10.

[4]董时.网络与运动场争夺宅男宅女[J].成才之路,2008,11.

[5]李雪莉.迎接宅时代,百万宅男宅女的新消费革命[J].天下,2007,08.

[6]王艳.“御宅族”与“出宅之道”[J].教育,2009,03.

[7]文刊.宅男宅女:我们孤单,但不孤独[J].成功,2007,12.

作者简介:

【宅女】推荐阅读:

上一篇:主题艺术表现下一篇:对变异的考虑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