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初中

2024-09-25

农村地区初中(精选11篇)

农村地区初中 篇1

在本文写作之前, 笔者已对实验对象学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有效课堂实施情况的调查, 发现学生英语成绩水平没有明显提高, 所以就此问题展开访谈调查来进一步寻找问题的根源。

一、调查方案

(一) 调查工具及对象

访谈分为两组:一是学生访谈, 随机抽取初二某班的5名学生;二是教师访谈, 选择了平均教龄在15年以上的英语教师3名。利用课余时间与师生分别进行谈话访问。需要强调的是, 随机抽取的学生均来自先前调查问卷被测的班级, 3名英语教师当中有来自被测班级的任课教师。

(二) 问题的设置

在访谈提纲的题目设置上避免具有歧义、内容偏激的题目, 在访谈前征询被访谈者的个人意愿后采取录音记录以便整理资料。学生问卷内容上主要围绕有效课堂实施后的感受和建议;教师问卷主要围绕学生英语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等。

二、结果分析

在访谈法进行之前, 从问卷调查法分析得出, 学生在对于传统教学法和有效课堂选择的百分比分别为16.7%和83.3%, 说明大多数学生是接受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 随后发现学生在有效课堂实施之前和实施一阶段时间之后的成绩水平显示, 只有中等和非常好的选项百分比变化最大, 其余基本持平, 因此在这里可以先假设一下有效课堂对中等以上学生有影响, 对中等以下学生的影响不大或不太明显。

(一) 学生访谈

问题1:你喜欢有效课堂模式还是传统教学模式?为什么?

这五名学生中经过访谈得知有三名是中等生、一名学困生和一名学优生 (随机) , 他们对于有效课堂都表示其更加生动有趣, 课堂有吸引力, 可以使他们完全置身于课堂之中。但是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上, 有学生表示“只有到讲台上展示的同学完全理解自己所说的内容, 下面的同学不能做到全部理解”。对于这一点学优生和中等生表示比较赞同运用传统教学法对语言知识进行讲解, 原因在于“毕竟教师讲解得要全面、具体、完整一些”“而且老师讲的内容更简单易懂, 不会的地方, 不用问, 老师就会讲出来”。学困生则表示喜欢有效课堂的原因在于时间过得快, 内容有趣, 没有关心到知识理解掌握的层面上。

问题2:请你谈一下对有效课堂的优点及不足?

学生1:“有效课堂充分锻炼了我们的全方面能力, 可以让我们展现自己, 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当然, 它也有一些小缺点, 我们学生一定不会像老师一样, 很多时候和同学交流并帮助同学消化。”

学生2:“有效课堂对我来说是能让我听得明白, 更清楚。有效课堂的弊端是全班同学不能都展示, 不能更好地锻炼。我建议有效课堂应该让所有同学展示自己。中下等同学更好地得到锻炼。”

由于篇幅有限, 以上节选的学生访谈内容为之前做出的假设进行初步地解释并得出结论, 有效课堂对于中等以下学生影响不大。

(二) 教师访谈

问题1:您喜欢传统教学法还是有效课堂?

总结:比起传统教学模式, 更加青睐有效课堂, 因为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明显提高, 尤其是原来成绩水平位于中等的学生。

问题2:对于中等以下学生学习成绩没有明显变化的问题, 您怎么看?

总结:虽然有效课堂改变了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 学生也十分喜爱, 但是仍有些学生处于课堂边缘, 两极分化严重, 这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的, 因为学生缺乏对自己的管理、期待, 学生的自主性不强等。

三、成因总结

从以上教师访谈内容的总结中, 笔者发现教师很清楚学生的学习现状, 也知道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哪。

(一) 课堂效率不高

从以上访谈内容中得知学生喜欢并接受有效课堂的情况并不能代表成绩水平就能提升。原因在于虽然在有效课堂中教师把多数时间交给学生, 学生有了展示表演的机会, 有了发言权, 确确实实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但因没有教师的指挥及任务分配, 课堂成为了学生表演的场所, 在展示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就会造成费时低效的效果。

(二) 知识容量不够

随着年级的增长, 知识难度增加, 学生对自己的知识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再加上学生展示环节会造成时间的极大浪费, 教师很难做到将知识的容量增加。这就使有效课堂的实施形成了一种新型矛盾。

(三) 学生层次不均

农村地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是农村地区学校的特点之一。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英语水平基础差, 底子薄的学生不在少数, 这是农村地区学生的基本特征, 也是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和知识容量不够的主要原因。课堂上出现“学优生吃不饱, 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现象也在所难免。

四、对策及建议

鉴于对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笔者针对该地区提出以下两点对策及建议, 以期为该地区的初中英语教师提供帮助。

(一) 明确任务分工, 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 导致学生对知识消化和理解的程度不同, 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和期待也有差别。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制定明确的任务分工表, 有针对性地分配给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 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也会使中等以下学生不再产生压力感并持续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 适当采用传统教学法扩大知识量

因为有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总是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去分配, 但是学生讲解知识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讲不全, 讲不透, 讲不清, 这就会使学生产生疑惑, 耽误课程进度, 学习成绩自然不能提高, 因此教师对于在语言知识方面的讲授, 大可不必拘泥于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而可以适当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来扩大知识容量, 有效解决课堂知识储备量不够, 学生英语成绩上不去的问题。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后, 虽然部分农村地区学校开始推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却表明学生的英语成绩水平总体上没有太大变化。本文通过访谈法进一步分析和处理该问题, 以及找到形成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有效课堂,访谈法

参考文献

[1]李少元.农村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2]郭昱麟.农村地区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依兰县某中学为例[J].学理论, 2015 (7) .

农村地区初中 篇2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94-01

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家长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的物理学习。农村中的物理教学水平比较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各方面教学设备不完善等,使得物理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部分的学生不喜欢物理,对于物理的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物理教学水平越来越低。本文主要具体分析了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学中各方面设备不完善,并且课程安排不合理等,这些使得物理教学水平比较低,学生的掌握能力差距比较大,这严重影响学生高中的学习。

1、部分教师自身素质比较低,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学生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教师,因此,教师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很重要。但是,有的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比较低,本身并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甚至有些学校教师年龄比较大,缺乏一些年轻的、有经验的、高素质的教师。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内容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是农村中教师队伍没有较大的改变,大部分的教师并不能真正精通新增加的理论知识,这就影响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制约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比较薄弱,教师综合素质不高,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

2、实验条件没有保障,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实验是物理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的理论知识需要做实验来加深理解,许多学生因为实验对物理产生兴趣。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各个方面的限制,平时的教学中一些必要的实验根本没有保障。有些学校没有实验室或者缺少各种器材,大部分的教师用仅有的简陋设备进行演示,或者直接用语言进行讲解,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够充分掌握知识,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解,缺乏自身的理解力。缺乏实验甚至没有实验课,大部分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兴趣,认为物理学习太抽象,增加了学习困难性。

3、教师评价机制死板,影响教师教学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但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初中教师的奖励机制只是单纯依靠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学习成绩提高就能够得到奖励。这样的评价机制存在着不公平的地方,许多努力工作但是学生成绩没有提高的教师不能得到一定的奖励,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许多的教师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把大部分的工作重心单纯放在提高学习成绩上,不再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4、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堂效率比较差。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只是依靠讲解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只是听,并且课堂纪律比较松散。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对于学生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学生认为物理学习比较难,因此更不愿意学习物理。久而久之,物理的教学水平整体下降,与其他地方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利于学生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

二、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初中阶段的学习。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物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现在学好物理知识,能够为高中时期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农村初中物理的教学水平。

1、积极树立责任意识,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树立和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积极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对于不理解的反复讲解,直到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解。学校要提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招聘年轻教师,使得队伍年轻化、高素质化。教师的知识能力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平时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内涵,扩宽知识领域,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讲解、传授知识。

2、切实加强硬件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教育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水平,因此,加强硬件建设刻不容缓。同时,学校要有专门的实验场所,并且最少一周安排一节实验课,保证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实验而喜欢物理。因此,学校必须完善实验设备,保证学生能够及时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

3、优化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学校要改革教师的奖励评价机制,不能单纯只依靠成绩进行衡量,使像物理这种动手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受到影响。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只能依靠题海战术来理解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物理深刻的学习与理解。因此,学校要改革评价机制,学生成绩只是一方面,还要根据教师平时的表现、公开工作的进行评价,这样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4、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物理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物理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讲解,课堂上多鼓励学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课堂上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引入知识,或者通过一些有趣的物理知识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课堂上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物理知识的学习。

物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比较低,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物理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需要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这样一定能够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立峰.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应对策略研究[J].教育学文摘,2011(5).

[2] 甄文珍.关于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篇3

一、更新观念,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当前, 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教育观念严重滞后一直是困扰当地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 是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优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一, 必须端正办学思想,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目的和意义不是仅仅为了升学、就业等需要, 而是个人素质提高和适应社会的需要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第二, 转变教与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初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旨,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采取措施, 切实提高师资力量水平

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民族农村地区数学教育的未来, 要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点.第一, 加强培训和学习.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鼓励教师进修学习,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 多形式、多渠道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型、创新型、学习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第二,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师德建设为切入点, 结合“民族”和“农村”这两个关键词,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倡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尚精神.第三, 优化师资配置.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良性的教师流动机制, 逐步建立教师队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 合理整合师资力量, 让优秀教师充实到一线, 从而达到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优化.

三、改革创新,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数学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只有教师由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由注重传授向注重引导转变, 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而真正培养出创新人才.第一, 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 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要靠教师去激发、去培养, 通过“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第二, 引导学生学习.以突出“自主求索”为基础, 要求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 让教与学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第三, 大胆创新, 学生打破书本的束缚, 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 不做知识的奴隶, 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四、因地制宜,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动力的源泉.第一, 任何一种版本的教材都能全面照顾到各个地域的实际, 尤其是民族农村地区, 有必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有效措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民族农村地区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第二, 不少学生认识不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所学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 存在于生活, 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第三, 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民族农村初中生层次差异明显,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善于引导鼓励学生, 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向上的环境.第四, 活跃课堂气氛, 化枯燥为有趣,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数学高度抽象性和严谨逻辑性的特点, 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障碍.而民族农村初中生一般自觉性较差、好奇心较强, 如果教师能掌握他们的心理规律, 利用知识与兴趣迁移逐步引导他们热爱数学, 进而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学质量必然会提高.

五、整合推广, 促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整合, 成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学科双赢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民族地区农村中学,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软硬件设施不足, 网络教室、电教设备、图书资料等都严重缺乏.多媒体教学设施无法与城市相比.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枯燥的, 这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 现代教学手段没有充分运用, 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教师因为自身原因, 在教学中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掌握不全, 不能充分运用.

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广泛共享性和方便快捷的优势, 在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促使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学也从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因此, 必须加大对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的现代多媒体设施的经费投入,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了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教具的传统方式, 发挥多媒体能够同时呈现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特点, 将数学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 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 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凌绍崇.民族教育新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2]翁乃群.村落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以西南四村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对农村地区消防安全探析 篇4

谐社会的重要工作任务。

【关键词】农村地区 消防安全 有效机制

一、当前农村消防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政府部门没有真正把农村消防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存在一个误区:重城市,轻农村。有的人片面地认为,城市重点单位数量多,价值高,危险性大,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惨重。而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规模小,效益低,特别是农村一家一户,即使发生火灾,也影响不了大局。在这种思想认识下,各级政府部门对消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农村消防工作认识存在偏差。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导致全局工作的不平衡,致使有些乡镇、单位消防工作责任、措施得不到落实,火灾隐患得不到整改。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前提下,各级政府都是致力于经济的发展,所有的人力、财力、物力都为了经济发展而服务。而消防工作投入大,回报不明显,这种特征使得消防工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被先放在一边,得不到重视。因此,导致消防分级管理和农村消防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口号上,没有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

(二)消防规划缺乏,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县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水平加快。但在农村地区消防建设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点:第一、水源。广大的农村地区都普遍存在缺少水源的问题,即使存在河流,池塘等天然水源,与村居距离也相对较远,无法加以利用。以**县周坡镇为例,缺水面积却达到50%,一旦发生火灾只能依靠消防车自身进行供水。第二、道路。广大农村地区,道路建设规划没有充分考虑消防车使用问题,道路狭窄,消防车根本无法进入,即使可以进入也无法掉头。同时,一些桥梁设计也不规范,桥面较窄、限重等原因都限制了消防车的使用。这些地方一旦发生火灾,就是拥有精良的消防装备也派不上用场,只能隔山观火、隔村观火,望火兴叹。第三、村镇建设。乡镇、村镇规划达不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由于历史原因,乡镇、村镇规划过程中没有将消防纳入农村整体规划中,更没有严格按照《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技术规范规划实施,农民建房随意性大,参差不一,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未批先建的建筑工程遍及乡镇农村。由于消防规划不到位,建筑耐火等级低、无地下消防管网、无消防通道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这些都给灭火战斗行动展开造成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街镇建筑防火间距严重不足,户户相邻,结构紧凑。发生火灾后,火势就会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迅速蔓延,很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严重威胁着广大群众的安全,也制约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家庭作坊、“三合一”工厂、私房出租屋增多

农村地区家庭作坊多是农民自行改装建设,自行招工揽接生产订单而成,形式多样,且规模大小不一,建筑类型、使用性质、产权关系等诸多因素各不相同,而且这些作坊大多数又或多或少存在“三合一”现象。消防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不足、不畅,可燃物多,私拉电线、用火用电多,内部结构复杂,消防安全管理混乱,这些火灾隐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同时,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大开发,大量工厂的兴建,“城中村”,违章建筑比比皆是,工业区周边房屋租赁业迅速发展,但由于村民、工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出租房屋火灾隐患大量存在,消防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四)消防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农村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相对城市居民而言,普遍较低,受地理位置远和传播媒介少的客观条件制约,集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较少,消防知识的传播渠道相对闭塞,农村居民无法及时获得消防知识。偏僻的农村地区往往成为消防工作无法触及的盲点,许多人不知道消防队是干什么工作的,更不知道火警电话“119”,了解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各种逃生知识的人则更少了。农民家中电器增多,用火用电增多,一些大功率电器也进入广大农民家庭,增多了致灾因素。一些村民家中的电气线路老化,电线乱拉乱接,没有套管保护,甚至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村民乱倒灶灰、小孩玩火、上坟烧纸、烧荒等现象较为普遍,由此引发的火灾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低,群众消防意识薄弱,对消防知识不太关注,消防知识相对缺乏。

(五)消防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宣传效果不理想

农村地区初中 篇5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音乐;音乐教学

一、加强对音乐学科的重视

(一)转变音乐教育观念

充分认识音乐教学对于农村初中生的重要性,并融会贯通,将音乐教学的内涵和功能落到实处。农村初中音乐教学旨在为学生奠定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调动初中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陶冶高尚情操,提升初中生的艺术品位,去除浮躁之心,让学生静心养性。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实质上是实现教育本质的重要体现,是教育的题中之义,是领导者在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二)重新审视音乐的培养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层面上谈音乐教学,凸显的是基本方向问题。音乐教学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歌唱教学是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歌唱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有益身心;

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初中生的音乐素质和特长,欣赏教学能拓展学生的視野,完善学生的个性;课外音乐活动则可以很好地检测学生所学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因此,音乐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内在修养的培养、思想境界的提升和道德品质的完善,对于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教育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应同等对待音乐和其他学科,不可等闲视之。

二、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等政策

鼓励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音乐专业学生支援农村音乐教育。增强音乐师范院校的师资力量,扩大音乐专业招生规模,动员毕业生毕业后服务农村。农村学校需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学习先进地区音乐教学的经验,城市中学则可让专职音乐教师来农村学校讲课,传授教学方式、方法与心得,城乡教师可利用节假日进行业务上的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也可以采取隔段时间城乡教师轮换的方式,给每一位农村音乐教师配上相对应的城市音乐教师,做好一对一的辅导与交流工作,既有利于城市教师对农村音乐教学的支持,又有利于农村音乐教师开阔视野,这些方式对解决音乐教学遇到的问题以及农村音乐教师师资薄弱有很大的作用。

(二)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素质,实现音乐教师的专业化

音乐教学在当下教育改革大刀阔斧的情况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任重而道远。我们可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培养音乐教师的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对于许多不想留在农村的音乐教师,提高待遇,增进幸福感;对喜欢音乐教师职业的在岗教师定期外培内训,加强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对于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应提高要求,令其发挥培训别的教师的作用。通过培训,增强农村音乐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加强城乡音乐教师互动和交流,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动员社会成员关心、支持农村音乐教学,群策群力,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农村音乐教学的面貌有根本的好转,缩小城乡差距。否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同虚设。

三、规范音乐教学行为

(一)注重规范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提升理论水平

由于音乐教育教学研究滞后,一些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显得落后、陈旧。特别是近年来,新课程理念己深入人心,教师们逐渐认识到专家型教师应是教学和科研能手。音乐教师需熟练地掌握乐理知识、视唱理论、音乐史、声乐知识、器乐知识、民族音乐知识等系统的、综合的音乐专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娴熟的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需借助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内在精祌,因此音乐教师需有广博的知识,只有深入学习艺术学、教育学、美学、音乐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才能触类旁通,淋滴尽致地解读音乐作品,了解曲目内涵,才能高屋建银地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与创造音乐。音乐教师应做到备课规范、上课规范,根据教学规范上好音乐课,要在各类培训中积累理论知识和成功地教学案例,以期培养教育机智,随时随地找到切实可行的音乐教学问题解决方法。如唱歌教学、音准训练如何进行,教材如何解读,如何管理音乐课堂,如何写音乐教学研究论文,如何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如何策划校级大型晚会等。

(二)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

音乐是听觉和音响的艺术,在欣赏、体验和齡听音乐作品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多媒体集视、听、唱、赏于一体,带给听/观众全方位的视听震撼。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把信息的作用无限扩大,熟练掌握便捷的新技术和方法等。音乐教师不仅要依靠教材和教参及配发的辅助资料,而且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而言,在欣赏歌曲时,由于歌曲有一定的意境,这时如果采用多媒体,就很容易帮助学生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情绪,引起学生的共鸣。

四、改善音乐教学基础设施

在加大音乐教学投资的同时,学校应积极努力改善音乐教学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学校应为音乐教学配置所需的钢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设备以及专用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应充实音乐方面的书籍、杂志、音像资料供师生学生收集、查阅资料。此外,学校应在设施设备、活动经费和场所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保障和支持。

五、结论

总之,对于农村学校音乐教学来讲,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还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的,亟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扭转这一落后局面,为推动农村地区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学[J].学周刊,2012/11

[2]何银春.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

农村地区初中 篇6

一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 由于信息相对闭塞, 经济条件比较落后, 大多数的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挣钱, 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小孩, 而老人的文化层次和思想觉悟都较低, 不重视学习。笔者在调查过程中, 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这样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 只要不做坏事, 读书只是为了养骨头”或认为“学那么多干啥, 只要学会算账就行!反正大学毕业也没有安排工作”, 除了受这些影响以外,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学生, 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 见识比较少, 因此, 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是没有任何用处的。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一定要通过家长会或家访, 对学生家长宣传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更应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 使他们端正学习数学的态度, 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教师应该多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 和学生交朋友,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们去参加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 给学生讲解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应用题或有关农村中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 让更多的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 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端正学习数学的态度, 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二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 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 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 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一万多名学生中喜欢数学的占总数的33.5%, 位居第一位, 在喜欢数学这一科的原因中, 其中认为是教师讲的好的占35.4%, 位居各种原因的榜首。这项调查表明: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初中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引领学生树立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学科学习兴趣

初中生思想不成熟、不稳定, 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 特别是刚入初一的初中生, 还未能完全从小学的学习中转变过来, 一方面对语文、数学、英语以外的学科往往认为是“副科”思想上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学科多、课程重, 加上环境陌生, 很容易出现不适应、成绩下降、心理负担重等诸多问题。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现象, 树立理想, 克服困难, 端正学习态度, 认真学习每一门学科知识。

2. 建立适当的教师期待,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影响。适当的教师期待, 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 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期待过高或过低, 则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或停滞不前, 或自暴自弃, 从而造成学习越来越差。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的能动的人, 存在差异是必然的, 一个聪明而优秀的教师, 会因材施教、因生而异, 利用适当的教师期待,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形成和谐、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3. 运用教师高超的个性教学魅力, 实现师生互动,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 常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而脱离教学的课前教学设想;学生是能动的, 周围的事物常常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以熟练的教学技能、高超的教学机智、高尚的人格魅力, 促使教师灵动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新生成的状况, 保持平衡的教学心态, 饱满的教学热情, 保持教学过程的平衡连贯,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充满兴趣, 与教师保持沟通, 减少课堂学习中的“听众”、“旁观者”, 消除课堂问题行为, 从而创造最佳的课堂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切实实现师生互动, 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三教师要竭尽全力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全力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如布置的家庭作业, 可由教师指定一定的范围和数量, 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去做、自己检查更正。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误的原因, 认真改正错题, 培养学生改正错题的好习惯, 从而提高数学作业的正确率。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和一个单元, 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知识点和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 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教师要求学生做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独立完成, 不弄虚作假, 即使做错了也要明白错的原因, 学会真本事。还可以在教师批改后, 找出错误的原因, 改错时可以互相交流, 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交流, 养成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 做错题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四教师要费尽心思摒除陈旧的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教师讲, 学生听、学生记”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主要方式, 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课程新课标改革理念的要求, 不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教师应全身心地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去。笔者认为摒除陈旧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教师应正确把握和掌握教材

教师应加强学习, 正确把握和掌握教材体系,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也是最好的办法。作为数学教师应加强对教材的通读和理解。教师自己先认真地学一遍教材, 然后才能决定自己要采取哪种方法教学。数学老师应把握和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教材的连贯性等。

2. 教师要全身心地上好每一节课

一堂好的数学课, 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 置身于课堂之中。教师一定要知道, 课堂不仅是你的课堂, 更是学生们的课堂。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 才有可能把学生带入数学课堂, 才能让孩子们愉快地学习, 投入数学课堂中去, 我们才能真正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给我们带来的成就感。

农村地区初中 篇7

1教师职业认同定义及意义

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从内心深处感到其有意义、有价值、有方向、有目标,工作中充满激情、动力,并能从中找到最大的快乐、幸福、归属[1]。

2015年4月15日,一份有“河南省实验中学信笺”抬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申请书,迅速流行网络并很快成为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这句短短的10个字的辞职申请出自顾姓人士。后经证实,该辞职申请系河南省实验中学的顾少强老师所写,顾老师是该校的骨干教师,曾荣获省市优质课、优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奖项,省的优秀共产党员等。由此可见,顾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城市中学的老师,这么一位优秀的老师选择辞职而脱离教师职业值得深思。

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职业归属感、认同感显得更加重要。一位教师对其职业缺乏职业归属感、认同感,教师生命质量很难获得提升及自身发展,很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对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中学的教师是如此,对教育资源欠丰富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初中教师更是如此。

不言而喻,英语是国际间非常重要的交往工具,在城市、农村学校教育中均占非常显著的地位,但在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广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归属感、认同感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异。因此,提高我国广大农村中学,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英语教师职业归属感、认同感,对于有效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城市教育公平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2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

2.1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由专业、学历及教龄等组成,而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职业归属感、认同感。有关研究显示,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不对口情况较严重,农村中学拥有本科学历英语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少,教龄偏长[2],上述情况在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可能更严重。

2.2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感较严重

有研究表明,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感现象非常严重,占98%,由于女教师承担着教学与家庭双重角色,女性教师职业倦怠感较严重。中青年教师(尤其是男教师)多为学校的骨干,其家庭负担、教学任务较重,其职业倦怠感较严重[2,3,4]。

2.3外部环境较差

乡镇的书店规模很小,英语书籍严重不足。多数乡镇没有一个像样的书店,图书资料医乏。农村中学硬件设施落后,绝大部分没有配备英语语音室,电脑配置差,网速慢,教学以板书为主,获取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农村初中教师的办公室按年级划分,教师的知识难以形成系统,不利于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的相互融合。

2.4英语教师主观幸福感及职业满意度较低

由于农村英语教师工作时间长,且工资收入、待遇又相对较低,较低的工资收入、待遇直接导致经济地位较低,较低的经济地位导致主观幸福感较低,有研究显示,农村英语教师职业满意度不到50%[5],同时也会造成其职业归属感、认同感低下。

2.5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较困难

受农村较封闭的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主管部门及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缺乏民主及欠科学,教师已经形成了对教材的依赖性,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加上偏低的学历及职称,不合理的年龄结构等因素,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较困难。

3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认同感措施

3.1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社会地位

尽管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和风气,但地处欠发达地区,收入较低,教学、生活环境较弱的农村教师仍是国家和社会需要重点补偿和关注,农村初中教师是如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更是如此,因为他(她)们才是广大教师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对其的补偿和关注衡量社会和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加大农村中学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经济收入[5,6,7]。

3.2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机制

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目前,我国的教师背负了很多职业以外的包袱,教育主管部门及全社会对教师的评价、要求、期望应该与其他普通行业相同,不应该以圣人评价标准要求教师,不能无限拔高对教师的要求,农村中学的教师更是如此[8]。

3.3学校管理者加强科学民主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该科学民主管理学校,客观、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教师,切实解决教师的福利收入、子女入托就学、职称晋升等问题,努力帮助教师构建和谐、自由、宽松的工作、生活、人文氛围及人际关系,不断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成长,如支持、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及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等。及时充分肯定教师的教学、科研业绩和成就,使每一位教师感到学校的关心、关怀和温暖,感到自己的角色魅力不断加强。

3.4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完善

教师必须养成积极主动的职业态度,而积极主动的职业态度决定着教师教书育人是否幸福与快乐,是教师取得事业成功的制胜法宝。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正确的做法是愉快接受自身的工作,将英语教育看作自己幸福体验与享受,看作自己职业责任和职业良心,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教师的威信,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注意尊重同事,互相帮助,融洽同事关系。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注重专业发展、提高专业素质,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以主人翁的态度从事自己的英语教学,不断加强自我完善,提高职业归属感、认同感[9]。

综上所述,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职业认同感较低的现状,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对应措施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归属感、认同感,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魏淑华.教师认同感研究[D].西南大学,2008,12.

农村地区初中 篇8

一、边境地区农村初中历史科学习“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因素

边境地区农村初中历史科学习“后进生”形成的因素是来自多方面的, 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 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因素形成的。

1. 缺乏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调查发现, 边境地区农村初中历史科学习“后进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差的。刚升上初中时, 学生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慢慢拉大, 形成了历史科学习“后进生”。这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些历史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以升学率为轴心和目标, 他们宠“优”嫌“差”, 对学习成绩暂时差的学生另眼看待, 伤害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 学习历史科的积极性下降, 甚至放弃历史科的学习。所以有人说“后进生是由老师制造的”, 这个观点虽然有失偏颇, 但也不无道理。

2. 师生关系不融洽, 学习环境不佳

初中历史科学习“后进生”的形成, 除了先天智力方面的因素外, 师生关系不融洽、学习环境不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一些历史教师宠“优”嫌“差”, 使学习成绩暂时差的这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对这些历史老师印象不佳, 不喜欢这些历史老师, 不愿意亲近甚至出现了敌对的倾向, 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进而出现厌倦历史课的情绪, 不喜欢历史课, 不学历史, 致使其历史成绩一落千丈。

3. 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 教学方法失误

根据调查统计, 目前在边境地区的农村初中, 仍有95%左右的历史教师是半路出家。这些历史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根底, 对教材和教学的驾驭能力不强。“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只注意所谓的知识点, 忽视教学中的兴趣性知识, 忽视了学生的兴趣, 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 不教学习的方法, 将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抹杀掉了, 使学生产生厌史的情绪, 先是厌恶, 而后是放弃。”[1]进而形成历史科学习“后进生”。

4.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边境地区农村初中历史科学习“后进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这些“后进生”由于受“学史无用论”不良思想的影响, 同时对现行的开卷考试存在不正确的认识, 认为开卷考试打开课本抄书就行, 平时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因此他们往往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自觉性和主动性差, 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也缺乏钻研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依赖性强, 不愿动脑思考, 学习上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 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同时, “后进生”普遍缺乏学习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因而不想学、不爱学历史的行为, 致使其成绩原地踏步或下降。

5. 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造成知识缺漏

“后进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要慢一些。由于边境地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 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能够跟上教学的进度, 造成知识缺漏。课后教师又忽视辅导, 知识缺漏日积月累, 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不断下降, 甚至放弃不学。

二、转化边境地区农村初中历史科学习“后进生”的对策

1. 教师要关爱和尊重学生, 对“后进生”要一视同仁

“现代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有差异的群体, 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应受到关注。”[2]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这是转化历史科学习“后进生”的前提。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孩子。”美国教育家爱默森说:“成功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 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 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 尤其要关心“后进生”。对“后进生”以诚相待, 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使他们感觉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才能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克服自卑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关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理。例如, 课堂上提问时, 多给“后进生”一个展示的机会, 教师对“后进生”投去一个亲切的、充满信任的目光, 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情感的浪花。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只有用心关爱和尊重“后进生”, 对他们一视同仁, 才能营造出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才能赢得“后进生”的信赖、尊敬和爱戴, 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产生“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2. 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为“后进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实践证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融洽的师生关系胜过许多空洞的说教。只有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为“后进生”营造出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促进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抛弃宠“优”嫌“差”的思想, 停止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 给予“后进生”期望, 学会等待“后进生”的成长;做到关爱“后进生”, 真心帮助“后进生”树立学有所成的信心, 获得个性才能的发展, 从而给“后进生”以尊重感和归属感。平时要多与“后进生”进行思想交流,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 欣赏他们的优点, 宽容他们的缺点, 努力做到以人为本, 充分顾及他们的感受, 尊重他们的心理需求, 使“后进生”体验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与尊重, 从而引起心灵的谐振, 从喜欢历史老师, 到喜欢历史课, 爱上历史课, 他们的历史学习也会因此减少阻碍, 变得充满乐趣, 这样教学效果最佳。

3. 要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素质, 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后进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目前, 边境地区农村初中非专业、半路出家的历史教师唱主角的局面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因此, 在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配备专业的历史教师的同时, 应采取激励的措施, 鼓励这些非专业、半路出家的历史教师通过自学、集中培训、进修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素质, 厚实历史专业知识根底, 增强对教材和教学的驾驭能力, 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后进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历史学习成绩。

4. 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增强学习自信心

加强思想教育, 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 是转化历史科学习“后进生”的思想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和所学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如通过介绍唐太宗留下的“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的千年古调: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是为了实现其“以鉴于人事, 有资于治道”的政治目的等等, 让学生认识历史学是现实需要的产物, 领悟历史学科鉴古知今、明智悟道的功能, 使学生端正学习历史的动机, 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需要感, 包括提高文化素质的需要、精神需要、生活需要等, 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动力,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转化“后进生”最重要的是找回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一改过去对“后进生”的态度, 要一视同仁, 给他们更多的关注, 不要让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同时要改变教育方法, 对“后进生”要多些表扬少些批评。特级教师王兰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 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适时、恰当的表扬对于任何学生都是必要的, 尤其是“后进生”。[3]当“后进生”取得哪怕是很小的一点进步, 教师都应该及时予以表扬与鼓励, 让他们找回自信心, 这样才可以保持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要注意培养和增强“后进生”的竞争意识, 使其养成一股不服输的精神。

5. 重视学法指导, 帮助“后进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后进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要慢一些,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放低起点, 耐心辅导, 对学生所落下的课程要及时补上, 让他们能够跟上教学的进度, 逐步提高历史成绩, 使他们对学好历史科充满信心。同时, 要重视学法指导, 帮助“后进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法国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实践证明, 重视学法指导, 帮助“后进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对提高“后进生”的历史成绩和大面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当“后进生”掌握了学习历史方法的金钥匙后, 就会觉得学好历史并不是一件难事, 进而愿学、乐学, 学习积极性提高, 摆脱了被动的学习状态, 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从而提高历史成绩。

总之, 对边境地区农村初中历史科学习“后进生”的转化, 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配合和努力。转化历史科学习“后进生”的工作, 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要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才可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鉞.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171

[2]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海南出版社, 2006:112

农村地区初中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北京市怀柔区、上海市奉贤区、广东省肇庆市的农村地区各选取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并在初中一年级在校学生中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本调查计划在北京、上海、广东分别抽取寄宿学生100,100,200名。研究对象无年龄、性别、民族等限制,要求在3 d膳食调查期间均在校食堂就餐。所有调查对象均已得到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的同意,并共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已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人体实验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依据研究设定的纳入标准、被调查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的共同决定,最终有387名学生进入本研究,其中北京87名,上海89名,广东211名。调查对象年龄为(13.78±1.40)岁,其中男生179名,平均年龄(13.81±0.10)岁;女生208名,平均年龄(13.76±0.10)岁。

1.2 方法

采用膳食回顾法[7],调查学生连续3 d的膳食摄入情况,调查形式包括食堂信息记录、学生个人记录2个部分。其中食堂信息记录包括:(1)食堂膳食基本信息,记录每道菜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量,每份菜品的重量;(2)调味品使用记录,记录各调味品每天的使用量及3 d总使用量;(3)食堂就餐人数记录,记录3 d所有在食堂就餐人员的总人次数。学生个人记录包括:(1)在校24 h膳食回顾,记录学生在校就餐的情况,此表只记录所摄入主食和菜品的名称及摄入份数;(2)在校24 h零食与补充品摄入情况,记录学生在学校食堂以外摄入其他食物的具体情况,用以统计学生摄入各种食物成分的量。

使用食堂膳食基本信息和在校24 h膳食回顾,计算学生3 d摄入学校食堂的膳食量和各种膳食成分的量;使用调味品使用记录和食堂就餐人数记录,计算人均调味品消耗量,使用在校24 h零食与补充品摄入情况直接统计学生3 d内摄入的各种食物成分的量。对以上结果进行归类汇总,进而计算每人每天各种食物成分的摄入量,并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8,9]食物成分进行分类计算每人每天营养素的摄入量。

根据以往有关身体活动水平的研究结果[10,11,12],并考虑学生脑力劳动的支出,本研究将3地中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归于中体力活动水平,并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速查手册:2013版”[13],按照相应的标准对调查对象的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评价。

1.3质量控制

调查员均接受了项目组培训,并通过考核。食堂信息记录由调查员在食堂每餐准备前完成。学生个人记录,由调查员利用学生晚自习时间,统一组织学生自行填写,并有调查员现场进行调查表质量控制。数据采用双人双机录入,并在数据分析之前进行数据清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 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连续变量使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一步应用LSD检验方法进行两两比较[14];对于分类变量使用χ2检验等,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3个地区各类食物人均摄入情况

3地之间谷类及制品的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北京学生日摄入量最高。蔬菜类及制品的摄入量各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广东学生日摄入量最高。畜肉类及制品的摄入量,3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北京学生日摄入量最低。其余各食物分类的日摄入量分析中,不同地区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3个地区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

见表2~4。

注:与北京比较,*P<0.05;与上海比较,△P<0.05。

注:1 kcal=4.18 k J。

注:△使用适宜摄入量为标准;□使用能量需要量为标准;*各地区合计之间比较,P<0.05;()内数字为检出率/%;1 kcal=4.18 k J。

注:□使用能量需要量为标准;*各地区合计之间比较,P<0.05;()内数字为检出率/%;1 kcal=4.18 k J。

在主要营养素摄入量方面,上海地区多数营养素摄入量相对于北京、广东地区高(P<0.05)。不同地区同性别之间,主要营养素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各营养素的实际摄入量是否满足推荐摄入量(RNI)方面,多数营养素在3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时各营养素的总体摄入水平除个别营养素以外,均难以满足RNI。上海地区97.75%的调查对象能量摄入能够满足能量需要量(EER),而北京、广东地区的调查对象其能量摄入量满足率仅分别为9.20%和2.84%(P<0.05)。3地蛋白质摄入量满足平均需要量(EAR)的百分率分别为28.74%,80.90%和21.33%,以上海最高(P<0.05)。北京、上海100%的调查对象钠的摄入量满足RNI,但数值远高于该年龄段的RNI[13]。3个地区学生维生素A和钙的日摄入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总体满足EAR的比例分别仅为5.94%和0.26%(P<0.05)。上海学生铁的日摄入量满足EAR的比率为95.51%,而北京和广东仅为47.13%和12.32%(P<0.05)。

3 讨论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通过审议并颁布实施[15]。为了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改善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国务院于2011年底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文件,旨在提高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水平,计划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此次调查发现,3个地区调查对象的多数营养素摄入水平偏低,无法满足现行的RNI或EAR。能量摄入方面,上海的满足率较高,总体为97.75%;而北京、广东的满足率极低,总体上分别仅为9.2%和2.84%。北京和广东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满足EAR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62.07%和76.78%,而上海较低,为15.73%。因此,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与能量摄入不足有关。学生人群维生素A和钙摄入严重不足,与沙怡梅等[16]、何宇纳等[17]的研究基本一致。北京和上海地区学生钠的摄入量远高于AI,原因可能是北京地区食盐的摄入量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18]中建议的健康成年人每天6 g的摄入量。上海学生虽然在食盐摄入量上并未超过推荐值,但是在糖、蜜饯等可能存在高盐的食物方面摄入较多,因此导致钠摄入量较高。进一步从食物分类摄入量上与广东比较发现,北京、上海学生钠的摄入量可能还与其速食食品和饮料类的摄入量存在相关性,此方面内容需进一步进行研究。本次调查来看,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营养改善主要途径,应该是通过以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食谱化食堂集中供餐进行膳食指导与营养保障。与此同时,还应关注学生在家的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有报道指出,我国中高收入地区只有13.0%的寄宿制学校开展了营养知识教育,而且形式也比较单一,内容较少[19]。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营养健康教育,掌握的营养知识有限[20]。由于调查对象均为初一在校新生,该部分群体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较低[21,22],因此他们的饮食行为更容易受到食物本身的色、香、味以及自身性格[23]和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中很难做出合理的食物选择与食物搭配。以往的研究发现,对这部分人群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可使其膳食行为发生明显改善[24,25]。可以看出,在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中,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途径。

农村义务制教育是我国的国家策略。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于城市学生家庭普遍偏低,而且农村的学校一般仅能提供较低的学生餐水平,就餐标准低于城市学校,因此也成为造成较为严重学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2012年,教育部、中宣部以及卫生部等部门以教财[2012]2号印发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提供就餐补贴,用以提高学生的膳食营养水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膳食营养水平与区域发展相关,以往研究多在贫困的西南和西北地区开展,事实上,大城市周边也分布着农村寄宿制学校,这些学校的膳食营养保障同样应受到关注。

我国不同地域之间,甚至是同一地区不同人群之间,食材的选择与饮食习惯都存在很大差异。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交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膳食成分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也有可能造成该地区人群膳食种类单一,并且长期受到不良饮食习惯的困扰。因此,在该类地区的膳食调查中容易出现各营养素摄入量不均衡的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展对特定人群的食物强化,尤其是针对青少年人群的食物强化可以得到显著的营养改善效果[26]。也有研究指出,通过公共政策在食品上标注营养标签,再结合有关健康教育,可有助于公众的营养均衡[27]。因此,营造良好的营养氛围,制定科学、易行的营养改善措施也有助于学生进行膳食的自主调控。

农村地区初中 篇10

关键词:边境地区;农村初中;考场作文;现状;对策

一、边境地区农村初中生考场作文的现状

1.開头不妙

大家都知道,万事开头难。考场作文对学生而言也是如此,边境地区农村初中生由于平日里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对于开头,几近于不知所云。

2.过程不美

对于考场作文的过程,学生存在如下四方面问题:(1)语段间的过渡不够自然。(2)行文中出现不恰当的网络用语或不健康的语句。(3)行文中出现与文题无关的语句。(4)用实心点替代标点符号。

3.结尾不妥

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一个好的结尾。本次的考场作文,会收尾的边境地区农村初中生大多用自然结尾法、首尾呼应法和问句结尾法,而部分不会收尾的学生结尾就表现得很不理想。

二、提高边境地区农村初中生考场作文的对策

1.指导审题

指导学生审好作文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那么,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审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看准作文的类型。(2)看准文题的信息。(3)看准作文的要求。

2.指导取材

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审题,还要指导他们如何取材。诚然,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源自学生生活的素材,要让学生通过写周记来自我发现。笔者认为有以下五点:(1)以学生推荐的话题为素材。(2)以学生发生的事件为素材。(3)以学生的闪光点为素材。(4)以学校开展的活动为素材。(5)以学生周末往返的见闻为素材。

3.指导训练

语文老师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指导训练学生。(1)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可分为拟题训练、开头训练、中间训练、结尾训练、片段训练。(2)专题训练:教师可从切题、结构、中心、选材、内容、情感等方面选择其一作为专题让学生加以训练。(3)书写训练:这是针对学生书写的整洁而进行强化的。(4)限时训练:如果是专项训练,可限制学生在几分钟内完成;如果是专题训练,则可限制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5)技巧训练:比如记叙文开头结尾、快速立意等技巧。(6)综合训练: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等。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对学生考场作文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恰当的对策,逐渐改变他们考场作文的现状。

参考文献:

王鹏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农村地区初中 篇11

一、对象与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 他们主要来自连云港地区的赣榆县、灌云县、灌南县、东海县这四个贫困县的138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 其中女教师95名, 男教师43名, 这138名学员都是来自于农村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定量研究的调查工具是“在职教师培训调查问卷”, 该问卷由15个题项组成, 内容涉及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和培训评估。题项采用5分制 (1-5分) , 如:1=非常赞同;5=非常反对。问卷调查于2010年7月培训结束后发放, 收回130份, 有效问卷126份, 占收回问卷的97%。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 (SPSS11.0) 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定性研究是选取一些本期和往届的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各方面的访谈, 所搜集的材料用来验证调查的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

1. 调查结果分析

(1) 数字1-5分别表示:1.非常赞同;2.赞同;3.既不赞同也不反对;4.反对;5.非常反对。 (2) 1-5下的数字代表百分比。 (3) 问题的编号为原始问卷编号。

培训方法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与教师参与程度, 是新课程培训能否高质量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结果表明 (见表1) , 参训教师对培训中授课方式的认可程度依次为示范观摩和研讨课 (70.7%) 、实践操作课 (42.5%) 、课堂案例分析课 (34.0%) 、角色扮演和游戏课 (24.5%) 和讲授课 (11.3%) 。各选项数据反映出学员希望各种培训方法都能运用于所接受的培训中, 但实际培训却以培训者讲授为主, 其他方法很少兼及。在与部分学员的访谈中, 大部分人也表明有些培训者的方式过于单一, 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沉闷, 而那些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培训者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训教师对其授课满意度较高。

培训内容是教师培训的精华所在, 是新课程培训能否达到培训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 (见表2) , 66.8%的参训教师对有关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的课程最感兴趣, 他们最需要的培训依次是语音语调、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因为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学生模仿的主要样本之一, 而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并非科班出身, 多为转岗教师或兼职教师, 加上农村的学习条件有限, 学生们很难接触到标准、地道的发音。对各种教学法和科研方法的培训内容也受到参训教师的欢迎 (57.7%和44.9%) , 同时将新课程标准知识和教研能力相结合的培训主题也是参训教师迫切需要了解的。参训教师在短暂有限的培训时段内, 最需要学习的是能解决他们教学中实际难题的方法。访谈表明, 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仅仅做一个“教书匠”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掌握科学的教研方法, 学会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已成为众多参训教师的共识。

考核评价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环节, 是检验评定教师培训质量的必要手段, 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结果显示 (见表3) , 42.5%和34.0%的参培教师认为培训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以及培训对自身的工作帮助不明显, 28.1%的认为培训更新了自身的教育理念, 提升了教学技能。而对于培训单位深入学校跟踪评价、收集培训反馈信息的工作则反映冷漠, 仅有9.4%的教师会积极配合。据往届的参训教师反馈, 所谓的后续跟踪评估服务并无任何客观的评价体系, 只是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教师培训忽视了培训效果评估与反思等环节, 且培训结果评价方式单一, 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2. 完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的建议

(1) 培训前———深入调研, 了解教师的内在需求, 组建培训者团队, 使培训内容和方式最大化地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和教育机构在实施培训时要有全局意识和超前意识[1]。培训前培训负责团队应通过问卷调查或和当地一线教师进行交流座谈等形式, 了解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熟悉农村中学教学的基本状况, 了解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亟待解决的问题、英语师资的缺额情况和教师培训的内在需要。在此基础上, 成立学科专家组研制开发培训课程, 优化课程结构, 做到有的放矢, 从而增强培训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和精品性。

组建一支专家型和经验型相结合的培训者团队是培训前各培训机构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 它是教师培训工作高质高效进行的必要保障。本次培训中所呈现的培训者团队模式, 即知名专家+展示专家+示范专家模式, 受到了广大参训教师的欢迎。知名专家是来自于高等学校的英语学科教学专家, 主要是介绍中学英语的教研动态, 总结英语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提升参训教师的理论素养;展示专家是来自于各市、区、县级教研室的教研员, 他们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起着桥梁纽带作用, 将教育理论融于教学实践, 指导参训教师的教学;示范专家是来自于教学一线, 有较高教学实践能力并获得国家级或省、市级中学英语优质课比赛奖项的优秀教师, 参训教师通过现场观摩具体课堂教学的实例, 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改进自身的教学水平。调查结果证明, 参训教师对这种梯队式的培训者团队模式评价颇高, 满意率高达90%。“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共同携手,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 进行共建, 统整教师利益、学校利益、社会利益的一致,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一致, 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一致, 将教育培训各要素的协调发展的需要, 内化为教师追求的目标, 将教师的价值取向与培训的环境融为一体”[2]。

(2) 培训中———改进培训方法, 完善培训模式, 强化培训管理, 保证培训内容和目标的顺利实施。

目前, 教师培训方法单一、陈旧是制约培训质量提升的瓶颈。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 以专家讲、学员听的单向信息传输方式为主的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必将导致整个培训工作缺乏活力, 效果堪忧。与之相反的是, 学员参与度高的培训方式则深受好评。师资培训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 比如以专家讲座为主的理论指导课+以听课、评课为主的观摩学习课+学员讲课为主的教学实践课+以讨论、交流与反思为主的研讨课, 这几种培训模式互补长短, 使得培训方式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

本次培训成功的管理模式也为今后的中学教师培训提供了借鉴和经验。本次培训由江苏教育学院的外语系主任和教务处处长共同负责, 落实培训方案, 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为协调和解决参训教师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培训班配备两名班主任。学习班主任要跟班听课, 主要负责日常的考勤、成为学员和培训老师之间的沟通桥梁;生活班主任主要负责解决学员饮食、住宿等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同时, 班级设立班长一名, 组长四名, 协助班主任工作, 及时反映学员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班级建立了网络平台, 印制了通讯录, 不定期开展学员座谈会, 使得班主任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正是这种人性化的学习和生活管理模式使得培训效果显著, 本次培训在江苏省教育厅的最终测评中取得了93分的优异成绩。

(3) 培训后———建立健全发展性评价制度, 通过多种形式对培训进行全方位评价。

长期以来, 全国各地的师资培训都侧重于培训期间的工作落实, 随着培训结束, 培训机构对参训学员的指导等后续评估管理工作就销声匿迹。为了避免培训的盲目性, 建立一套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具有权威性的中学英语教师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就十分必要。要建立这种机制, 就应当由培训者与受训者以及他们之外的第三方来共同分担培训主控权, 相互制衡, 把教师培训纳入法制化轨道, 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督导评价机制[3]。

对教师培训进行评估的内容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参训教师, 在培训结束后应进行跟踪调查, 可采用面谈、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者素质、学习效果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培训教师的评估, 主要对教师的责任心、教学热情、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对培训机构的评估, 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定期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工作, 并把评估结果与受评单位的资质许可相挂钩, 对培训效果差的培训机构, 应责令其限期整改, 甚至取消其资质, 从而激励培训机构严抓培训质量, 优化培训结构, 提高培训效果。

三、结语

短期集中培训虽然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但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 农村英语教师的复杂构成使得农村中学英语师资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没有一个固定的师资培训模式能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多层次、多角度不断更新师资培训的模式[4], 比如寒暑假区域性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培训。只有不断更新师资培训的理念和方式方法, 才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能力, 从而确保农村英语教师培训的优质高效, 为实现基础教育的振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曲中林.整体性教师培训的构想[J].教育评论, 2008, (3) :30-31.

[3]李冰.后续管理:提升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8, (11) :8-9.

上一篇:现代航空维修下一篇: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