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网络论文

2024-08-11

兴趣网络论文(精选11篇)

兴趣网络论文 篇1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了新的场景和工具。小学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 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一大尝试, 它适应了信息时代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

一、利用网络, 收集信息, 拓宽习作视野

只有“读万卷书”, 才能“行万里路”, 有了充足的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 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 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学习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词语, 学生立刻上网查看了更多的四字词语, 并了解掌握了更多的寓言故事, 如《自相矛盾》《叶公好龙》等。并由此搜索出《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富有想象力的故事, 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积累了大量素材, 为成功写作储备能量。慢慢地, 学生就变得想写、愿写、盼写习作了, 而从习作中体验到的喜悦, 更积极地促进学生这种写作意愿, 形成一种有效的良性循环。

二、利用网络, 创设情境, 促进习作兴趣

学生都是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赏的。因此, 教师要注意抓住每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的优点, 及时进行鼓励和支持, 比如一段优美的语言, 一个标新立异的词汇等, 然后上传到网上, 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看到。通过查看人气指数的高低, 有一种成就感在促使他们进一步写好作文, 不断地超越自我。

例如班里有位学生最怕习作, 每次习作都是不足一页作文纸, 草草应付了事。在一次雪后即兴描写雪景的习作中, 他写了这么几句“踩着厚厚的积雪, 吱吱响……最好看的是松柏, 浑身像挂满了绒线……”于是我立刻帮他把这几句佳句写入班刊中。从此他受到了鼓舞, 习作热情高了, 动机增强了, 习作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每当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处打开班级博客, 看到自己的习作时, 自信心、成功感便会油然而生。

三、利用网络, 评议批改, 开展师生交流

随着网上习作的传播, 大部分学生都爱上了写日记、写片断, 有时也会突发奇想, 进行大胆想象, 创作一段段、一篇篇科幻小品文, 形成了良性循环。作为教师的我更会常常利用点滴时间, 进行即时评改、重点批改、典型批改, 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能在一种民主、开放的环境中使学生全面参与,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学生在这样的修改过程中, 可以及时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和失误, 并且发现其他习作中的优点, 从而取长补短, 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能力。由此他们又会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二次修改。

学生还可以利用网上论坛, 发表自己的看法, 乐于把自己的生活世界看成习作的资源。

班里的贾伊芸同学, 习作水平并不高。自从有了习作在班刊上发表后, 就一发不可收, 喜欢上了写日记和作文, 有时一天写上好几篇。她根据诗歌《我想》自己改编了《我想……》一诗, 想象大胆、押韵讲究、对仗工整。通过网络传播, 她让远方亲戚都能读到自己的佳作, 这更加激发了她主动习作的欲望, 进一步激起了“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口”的热情, 更加调动起写的积极、改的乐趣、评的情趣。

四、利用网络, 博采众长, 培养成就感

通过信息技术网络, 能有效地把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体验的各类生活、参与的各种活动全部整合到习作中来, 为自己所用。我积极鼓励学生申请自己的E-Mail, 希望能与名师交流、与网上作家交流。我也鼓励每位学生建自己的博客, 把自己的照片、自我介绍、优秀习作发送到网上, 广交天下网友, 使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体, 彻底改变原有的“要我写”的被动局面为“我要写”的主动意愿, 视习作为乐事, 把习作视为终身学习的需要。现在班里的周宇、陈美玉、贾逸芸、王立政等学生的习作只要刊载到《为我竖起大拇指》班刊上, 就可称得上篇篇是佳作。这已经成为班刊骄傲!班级骄傲!更是名副其实的“为我竖起大拇指”的骄傲!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习作方法、借助多种习作手段并结合习作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激发习作动机,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自主习作。因为, 每个学生, 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他们就如初升的太阳一般, 每天都是新的!

兴趣网络论文 篇2

结题报告

邢台县皇台底中学 《青少年网络兴趣及其正向引导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江泽民同志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我国共有青少年网民1.67 亿人,占网民总数的55.9%,其中未成年网民占55.6%。据CNNIC 调查数据,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57.5%,其中,有48.4%的中学生在网吧上网。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年2月发布,青少年网民中网瘾群体比例为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内外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我国22 岁以下的网络游戏用户占到了总体的52.5%。和传统游戏相比,网络游戏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和特殊性。青少年接触了网络游戏以后,谁来指导他们,怎么样去引导他们?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对我校约2000 名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统计:星期天放假时有73%学生每天上网1-2小时,有61.5%的学生有通宵上网的经历;而走读学生中有97.4%的每天都要上网1.5-2小时。在这些家庭中80%以上的家长在适当监督或不监督的情况下允许孩子上网,家长愿意通过已有的互联网络获得孩子的生活成长资讯,但同时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

网瘾青少年主要是“网络游戏成瘾”,其次是“网络关系成瘾”。近一半网瘾青少年(47.9%)把“玩网络游戏”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络游戏成瘾”;13.2%的网瘾青少年在“聊天或交友”上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络关系成瘾”。在上网目的方面,网瘾青少年中选择以“玩网络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47.9%)远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中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21.1%);而非网瘾青少年中以“学习和工作”(45.5%)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则显著高于网

课题组

瘾青少年(31.5%)。在以“玩网络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的网瘾青少年中,38.1%“参加过网络游戏公会”,而在以“玩网络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的非网瘾青少年中,只有17.7%的人参加过。并且,“参加过网络游戏公会”的网瘾青少年中,72.0%认为“参加网络游戏公会后,上网时间增加”,而“参加过网络游戏公会”的非网瘾青少年中,这一比例为52.0%。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网络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虽然可以极大的满足学生的表达欲、表现欲、社交欲,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个性发展有可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与尊重。但是,长期的上网会直接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使他们人际感情变得淡漠无情,尤其可能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社会的心理;同时,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极大可能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使大部分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不服从社会或家长,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的情况。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对青少年网络兴趣的合理引导是培养社会下一代精英的关键问题之一。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影响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对青少年网络兴趣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是为了更好的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个性心理健康成长。

本课题富有挑战性、现实性和极大的前瞻性。课题的研究是在当前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对广大青少年面对网络世界心理素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惑时,采取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新方法、新策略,利用深入调查研究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研究过程中注重个体—人的发展。做的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注重“心理”发展,把理论研究与当前青少年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和手段,它本是身无可厚非的。但是,严酷事实告我们:网络绝对不是一片净土。如果让色情,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在互联网上肆意泛滥,将会祸害无穷。因此,加强网络防范,培养青少年网络道德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有关调查显示,16岁至25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最积极的使用者。由于他们身心发展和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的局限性,他们在上网

的过程,失范的网络行为显得特别突出严重影响和阻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的形成。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上信息的自由化已经超越了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的绝大部分限制,形成信息传播的无政府主义。特别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因特网语言环境,信息流量以及伴随其中的价值观输出等方面,均占

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一种以因特网为载体的西文强势文化正在形成,它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是难以避免。这种信息传播往往与青少年头脑中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冲突,使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究网络信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总结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广大青少年的直接危害,形成高质量的有关青少年网络兴趣方面的调查报告;

(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究并总结青少年网络兴趣正向引导的方法及措施,形成高质量的专题论文;

(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并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 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本课题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态是有关青少年网络兴趣方面的论文、研究报告等。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网络流行的今天,青少年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上网成为一种“时尚”,广大青少年中“网盲”不复存在。针对这一现状,网络兴趣的正向引导与探究已成为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的分析与探究,从根本上去了解青少年痴迷网络的原因—“网络游戏”的吸引;

(二)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对网络的接触情况及对青少年上网的看法;

(三)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探讨、研究,合理引导青少年尤其在校学生的网络兴趣;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网络兴趣是否引导到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方面是整个研究活动的重中之重。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以我校2010-2012年在校生和近一两年毕业学生为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文献法:学习并研究与网络兴趣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沟通交流等方法了解青少年对网络的兴趣及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三)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进行价段性总结,通过论文撰写、调查报告、总结等评价方式提升对网络兴趣的研究,并形成一定的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周期

二年

2010年3月—2012年2

(二)研究步骤

1、研究阶段

2010年3月—2010年10月

分析研究“网络成瘾”的原因。

2、调查阶段

2010年11月—2011年6月

调查网络兴趣对青少年的影响,形成阶段性调查报告

3、结题阶段

2011年7月—2012年2月

分析反馈信息、归纳整理,形成成果并撰写成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在主持人李改增的全面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近两年的认真研究与积极工作,在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认真研究与分析“网络成瘾”原因,形成理论型模式(论文)—《网络成瘾的成因》;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往往没有特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等[1]。

典型表现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餐饮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1、网络自身的原因

网络世界里没有地理的界线,没有人世间的距离,能给每个上网者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空,在这个虚幻的时空里,他们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可以在属于自己的这个世界里自由翱翔;可以找到了一个消磨时间的好去处;可以体会到现实生活当中不可能享受到的乐趣;可以获得虚拟奖励,得到自我肯定,从而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网络世界具有的丰富信息,齐备的功能,能满足人们的种种好奇心以及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欲望。

2、青少年自身的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仅身体发育急速进行和趋于完成,性成熟所产生的性差别明确化和性本能膨胀,而且其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意志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增强,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情感强烈而细腻,渴望友谊和交流,自制力相对较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其各种需要就难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人在现实处境与构想之间出现偏差的时候,总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求别的补偿途径,而网络以它

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给人们展示出了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和实现自身需求的平台。网络游戏可以使他们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网上聊天给了他们倾诉的空间和对象。当他们在这个神奇的虚拟世界里第一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由于他们相对较弱的自制力,这种重复行为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当达到失控的程度时,他们就成了“网虫”。

3、家庭因素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看不到孩子阳光的地方,却夸大孩子不足的地方,孩子得不到他人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便到虚拟世界中去寻找。在初中、高中,这时的孩子独立意识、平等意识、反叛意识增强,对自己评价较高,理想远大,现实中又不一定与自己的理想愿望相符合,再由于自己认知水平、经历有限,对问题看法又不一定那么完整,对自己不能正确估价,所以有时陷于情绪不稳定状态,成绩高时沾沾自喜,成绩低时自暴自弃。这时如果家长引导无方,就会加剧孩子的情绪反应。

中国的父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为此,他们总是尽可能地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为让孩子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上网的基本方法,家境较好的家庭大都主动给孩子配备了电脑,较差的则采取给孩子零钱让其去网吧上网的方法,以满足其需要。至于孩子上网干什么,则由于家长对网络知识的缺乏,以及无暇顾及等主客观原因,往往都没有加以过问。父母对孩子的不闻不问行为,容易使他们产生错觉,认为是默许。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便迷失于网络当中了。

其次,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与认真研究分析形成高质量的调查报告—《网络兴趣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1、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

青少年学生上网目的是好奇心、虚拟聊天、刺激娱乐、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追求。据抽样调查,其中有62%的人玩网络游戏,54.6%的人去聊天室聊天,其次是48.6%的人使用电子邮件,但也有12.1%的人表示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而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希望通过这样的渠道展示自己的风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究其原因,由于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侧重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网络就极易成为许多青少年学生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同时网络也成了他们感受、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

青少年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青少年学生在网上交流、交友的自由化,使青少年学生交往的领域空前地宽广,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学生的视野,给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平等的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青少年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青少年学生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

2、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是一个提供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青少年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他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

3、拓展了当今青少年学生教育的空间。

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已经不可能再是一劳永逸的事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接触新事物、接受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社会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网络的这些特征有利于培养上网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平等观念、全球意识,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也成为青少年学生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已成为当前共青团工作的必要。随时随地的德育和学习渗透已经成为必需,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二场所。“润物细无声”,随着我市教育网站的增多,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工作。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迅速传播良性信息的同时,其“无时差、零距离”的特点也使得不良内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扩散,但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暴力、反动的信息大行其道。青少年学生作为网络的一个庞大的使用群体,由于其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性和非稳定性,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同时青少年学生有的是时间、精力,缺少的是自立、自理和自控,在学习目的不明确、找不到学习乐趣的情况下,社会诱惑越多,出现的问题会越多,负面影响就会显得尤为突出。

(二)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1、网络上瘾,影响身心健康。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性格、心理和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若长期沉缅于网上虚拟世界之中,会受到“网络鸦片”的毒害,难以自拔,出现网络病症,“网络上瘾症”就是近些年出现的医学名词,患者过度依赖网络,甚至如同酗酒、吸烟一样,在下网后会出现精神萎靡、身体不适等症状,损害身心的健康成长。据调查对象XX反映,自上网后,视力明显下降,胸部、腰部经常疼痛。另据统计:上网的青少年学生中,约有62.9%的中学生出现了个性化情绪,20%的中学生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中学生与家人、朋友疏远,5.1%的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2、影响学习兴趣,导致荒废学业。

青少年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又不善于取舍,据一数据,90%的青少年学生上网不是在学习,而是沉湎于网络游戏或聊天,严重影响学习的兴趣,不少人一上网就玩《传奇》或找所谓的“红颜知己”,甚至产生早恋或越轨行为,一女生说她迷上聊天后,脑海里总是惦记网上的蒙面人,推测着他的性格、人品,猜想着他的语言真实性,甚至还得挤出时间与对方相会,浪费了很多时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更严重的还会出现厌学、逃学。对这个问题不可忽视。

最后,经过近两年的集体探讨与研究,整个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与自身素质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形成高质量论文—《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的网络兴趣》、《浅谈网络信息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网络能够带给孩子更广阔的知识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绝不能因为网络存在问题就杜绝孩子上网。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变“堵”为“疏”,正面引导。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学习幻灯片制作,发送E-mail,简单网页制作,设置电子表格,还可以让青少年见识网上精彩世界。学校还可以适当地安装一些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轻松一下,同时使网络在他们的心里不再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让他们在一个正态心理下使用网络。

中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中学生要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设想

虽然课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

题与不足:

(一)合理引导与探究过程中,学校师生积极参与,但是大部分的家长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真正投入,致使研究成果稍显强差人意;

(二)网络游戏的兴盛与孩子对“游戏”的痴迷无法真正清除;

(三)老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相对欠缺。

今后我们将不停对该课题的深层探讨与研究,力争最大限度的把学生对网络的兴趣真正引导的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中来。

九、参考文献: 1、2010.3[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王晓]《努力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2、刘新球

2004年01月01日

《健康上网》(中小学信息技术补充知识读本); 3、2000.6光明日报

《如何应对网络时代》;

4、陈侠、黄希庭、白纲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论文 2000年度

《关于网络成瘾心理研究》;

5、关成华 科学出版社 2006-04出版

《走出网络迷途》

; 6、2009.7 人文社科

网络作家六六:对婚外恋不感兴趣 篇3

她在网上发贴子,竟然写出好几部家庭故事的小说

六六,原名张辛,安徽合肥人,199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国际贸易系。1999年赴新加坡定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从1999年起,她以六六这个笔名开始在网上撰文。当初起网名叫“少妇六六”,意思是少妇闲来无事,到网上溜溜。后来网友图省事,都直接叫她六六,这个名字就延用到今天。

2003年,六六的小说《王贵与安娜》蜚声海内外网坛,六六本人也被看作是继张爱玲、虹影之后第三代海外华裔女作家的代表。

2005年,以描写婆媳关系的小说(双面胶)使六六一举成名;2007年出版(蜗居):2008年出版(仙蒂瑞拉的主妇生活)。六六说话风趣幽默,行文跳脱飞扬、新鲜灵动、活泼可亲,散发着生活的智慧和纯真。她的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

长期旅居新加坡,写起国内的婆媳关系竟然那么得心应手。六六自鸣得意,她说她25岁以前是按照父母的希望为他们活着,25岁嫁人之后才开始“退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完全没有朝九晚五地上过班,闲着就做自己喜欢的事,跟婆婆的关系也很好。但是,生活归生活,在她的心中的确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在翻腾,不写出来憋得慌。写出来之后,六六一下子成为畅销书女作家。六六有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家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她不愿人们称她为作家,她更愿意别人称她为写手。

当编剧写小说,六六并没有将这些看得有多么了不起,她常在饭后抱着电脑就在沙发上写开了。而且,其写作速度绝对打破了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王贵与安娜》写了15天,《双面胶》写了30天,长篇故事小说《蜗居》,40天就写完了。

和一般人写作不同,六六从没有花大量心思构思过故事情节,横竖列下大小不同的提纲,她通常是一打开word文档,就刷刷刷地写开了。偶尔遇到思维短路,她就上论坛去发帖子,直到有人回帖,她就精神倍增,马上又奋笔疾书写开了。

六六说写作也是一种玩儿法。可能小时候没玩儿够,总是想过一种没有压力,没有约束的生活。不过,六六觉得自己在写作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写作没有框架,也不打草稿,始终处理不好小说的立体层面。她的小说总是很简单,故事中的人物超过5个人以上自己就晕了,经常会忘记小说里主人公的名字。起初小说的女主角叫肖丽鹃,写着写着就姓胡了,类似的笑话经常发生。而且想象力有限,也就是用眼睛写故事,都是些凡人琐事。

六六言辞诙谐幽默,随时都能让你发现她思维中的闪光之处。她说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自由,写作是自己的事,平时想睡就睡,想写就写,前提是让自己愉悦。她在网络上写作一帆风顺,完全没有困难。写作对她来说,是一种力量。因为喜爱,所以不会轻易放弃。她只写自己想写并愿意写的东西,她写作是来娱乐自己的,能出名只是在写着玩儿的时候,一不小心娱乐了别人而已。

她说写作是生活中一件很简单的事儿

几部小说的出版,让六六在海内外的女性读者中刮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潮。借着东风,2008年1月1日,真实记录个人家庭及情感生活的(仙蒂瑞拉的主妇生活>出版发行。2008年12月,这部故事小说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并成为2009年中央电视台上演的大戏。很多人没有想到,那些在常人看来超级繁琐且乏味的小事,在六六笔下,竟也能如此地妙趣横生,温馨感人,竟然上了大雅之堂,让人赞叹不已。

六六认为,作家是个不靠谱的职业。有人问她什么职业不靠谱,她觉得像画画啊、搞音乐啊。这些职业就是不靠谱的,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因为没有固定收入,要靠运气。也可能兢兢业业写了一辈子,仍然默默无闻,两袖清风,但六六觉得自己要算幸运的。起码还有写作收入,可以作为生活的来源。

六六笔下的女主人公通常都很有特点,但六六说,她的性格特别懒惰,是一潭清水,你用火点不着的。六六自己除了写作,和别的家庭主妇一样,也不在外面吃饭应酬,也没有夜生活,没事儿的时候,就带孩子玩儿、旅游、听音乐和看演出。

如今,有了丰厚的稿酬,她不再需要为柴米油盐生计发愁,洒脱的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度假。用她自己的话说,实在待烦了,就去工作。在她看来,度假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工作只是补充。

在婚姻中,为了生存,你要扮演多重角色

六六与丈夫是在国内结婚的,1999年一起去了新加坡。两人是青梅竹马,两家人住在一个家属区。六六笑着说这个男人不仅宠爱她,还十分宽容她。

而立之年的六六,在医生认为没有生育希望的时候意外怀孕,这个消息让一大家子人格外欣喜。但接下来的故事却格外惊险。先是早孕反应严重,险些流产;后来被伊蚊狠咬一口,患上了登革热病住院;再后来,因早产住了4周的医院。有一次六六以为孩子保不住了,她的心都要碎了,直掉眼泪。一连串的遭遇让她喘不过气来,但结果还算满意,有惊无险。

六六说过这样一段话:“谁都喜欢有能力的男人,我也只喜欢掉到我跟前对我好的男人,但关键是找不到啊,每个人都想找到好老公,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找得到的。现代女性需要孤芳自赏,还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人应该学会以自己为傲,这可以让你面对生活时有信心。”

学理科的老公,和所有的男人一样,他也有自己的缺点,比如懒惰和懈怠,也会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六六对此很宽容,很大度。

被称为婚恋作家的六六,对男女之事见解颇深。她认为:“幸福就是一种东西,或者是一种状态,只有在理论状态下才会不变:正常状态下,它是反复变化的,这才是生活的魅力所在,任何痛苦与幸福,都不是永恒的。”

六六对人生变化无常感叹不已,她说:“人对爱情的看法是会变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变。去年的时候,还觉得婚姻是生活中必须的,一个女人要有稳定的家庭、丈夫、孩子,别人有的我都要有,这会让人感觉踏实。但是只过了一年,我的想法就变了。婚姻并不是一辈子的事情,它是变化着的,人们遭遇到一些挫折,就会改变自己的人生观。”

从前,六六一直相信白头偕老。但经过了坎坷、疲惫,以及各种挤压后,她发现,人生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尤其是人到中年,父母需要照料,孩子需要呵护,事业上还要经营,你要扮演多重角色。在婚姻中,你是一个妻子,对丈夫有责任;你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有责任;你是一个作家,对读者有责任。

多要求自己,同舟共济,才能把一段婚姻走得完美

儿子陈偶得是六六最大的欣慰,也是她的开心果。身为人母,她乐得与儿子分享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切。六六觉得现在的状况虽然没有达到天天有钱数的程度。但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还是可以的。六六是一名幼儿教师,工作就是玩儿,玩儿就是工作,感觉非常满意。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不想错过儿子的成长。等他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带他一起去学校,母亲上班他上学,母亲下班他放学,母子同出同进,这种生活像神仙一样,美好而快乐。

中年婚姻会面临很多危机,六六说:“小时候,我看30多岁的女人,觉得她们那么老。可是,自己到了30多岁,却感觉自己还像18岁那样年轻,甚至比18岁时还活得精彩。但问题是,别人不是这么看你的。这种反差反射到生活的各各层面,造成了中年危机。”在此情况下,六六说,绝对不能提幸福两个字,你没看谁一张嘴说自己幸福,没多久就离婚嘛。她还曾经跟丈夫开玩笑说,只要你不抛弃我,我就不会抛弃你。谁知说完这话没过多久,六六就说。我们离婚吧!这样就可以有人追我了。她这么一说,还真把人吓了一跳。

六六说,自己不爱动弹的特点,也表现在工作中,对她而言,生活中需要的是稳定,但不需要戏剧化的跳动。她不喜欢今天结婚、明天离婚这种生活,对婚外恋也不感兴趣。

2008年一整年,六六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旅游。每次旅游,必然带着孩子、保姆、公婆,一走就是一大帮。儿子陈偶得从小就跟着妈妈浪迹天涯,小小年纪哈都懂,常有妙语出来,令妈妈啼笑皆非。她说她的家庭也是上有公婆父母,下有孩子,中间夹着个老公。婆婆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六六自小与婆婆同住一个家属院,六六与婆婆亲如母女,她的婆婆是她父母的朋友,她大部分时候都是和婆婆站在同一战线上,双方都会去发掘对方的优点,发生了矛盾也可以坐下来谈,赞赏对方的长处,宽容对方的过失。

六六常说婆婆养育了儿子的爸爸,又给了她幸福的家庭,现在得万分感谢婆婆呢!对于自己良好的婆媳关系,六六披露了自己的心得:首先小辈要像小辈,才能够让老人比较有尊严感,老人有了尊严,她就会宽容晚辈,关爱晚辈,你的家庭生活就会丰富多彩,美满幸福。

兴趣网络论文 篇4

一、利用网络资料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小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积累不足, 其思维也多借用形象、声音、色彩来进行。书本上提供的图片极其有限, 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作用。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料, 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 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动机, 促使学生打开“话匣子”。因此, 上好口语交际课的最重要的一环是创设情境, 通过规定的情境深深地吸引学生, 让学生产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达到不说不畅快的效果。如口语交际课“找春天”, 要引导学生观察春天, 了解春天的特点, 我首先展示了一组从网络上搜集来的关于春天的图片, 并配以优美的解说, 再引导学生说说你心目中的春天。生动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于是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春天的景象。在下一环节, 我利用网络上的一个春天景象的短片, 让学生进行欣赏, 然后一起来说说春天, 并提出要求:要按一定的顺序;尽可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要形成一段完整的话。这里运用网络创设了口语交际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有话可说, 围绕一定的主题并结合相应的要求把话说好。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 解决了学生语言素材上的瓶颈, 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二、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口语交际内容,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小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窄, 生活积累不多, 视野不够开阔, 加上语言组织能力不强, 在面对某一现象或事物时, 有时觉得无话可说, 有时是东一言西一句地乱说, 即便勉强能说, 往往也是言之无物或者枯燥乏味,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其思维没有打开, 创造力没有得到有效拓展。如口语交际课“我会画”的教学中, 在让学生用三角形、圆形、方形设计图画前, 除了让学生观察书本里的图画外, 我还把课前在其他网站上收集的有关图画播放给学生观赏, 有生活用品、小玩具、动植物、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 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拓宽了思维空间。再如教学“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时,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 再从网络中选择有关残害小动物的图片, 并提供一些相应的文字资料, 让学生对小动物的无助与无辜有更加深入和充分的认识, 产生心灵的震撼, 为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动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维动力。

三、利用网络环境提供口语交际平台,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网络不但是有着海量资源的信息提供平台, 也是一个极好的信息交流和发布平台。网络拉近了人与人对话的空间距离, 学生不局限于和身边的同学交流, 可以和班上任何一位同学交流, 教师也成为对话当中的一分子, 在广泛的对话交流中,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网上发布作品也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能给学生以很大的激励作用。如在口语交际课之后, 我总是要求学生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发表在班级或学校的作文网站上, 让大家彼此交流、分享。网络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展示平台, 可以得到来自教师、学生的及时评价反馈, 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因此, 学生往往热情高涨, 认认真真写作、修改, 力求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如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能把自己见到的风景名胜与大家共享。课后我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导游解说词》, 向同学介绍自己参观过的景点, 要求按一定的顺序, 要突出重点, 力求生动, 完成后发布到网站上进行交流。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了激发, 进入了主动表达的状态, 其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肯定, 有利于提高和保持其积极性。

总之, 网络环境在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提供交流平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中, 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激发, 思维趋于活跃, 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规定的交际情境之中, 产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从而达到想说、敢说、乐说、善说的效果, 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坚.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 2008 (35) .

兴趣网络论文 篇5

摘要: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为例,针对目前众多高校填鸭式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提出了兴趣驱动法这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非自主自愿的学习转变为主动自愿自主的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增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兴趣驱动;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

0前言

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探求知识的动力。本文作者多年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了一套兴趣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

1因材施教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认识了解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在高等教育中,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专业非常多,但是每个专业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却大相径庭。对于不同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应当包括不同教学内容。例如,对通信工程专业,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和“网络安全”等内容;对计算机专业,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应用编程”和“网络安全”等内容;而对网络工程专业,学习内容则扩展为“计算机网络原理”、“互联网应用与维护”、“网络应用编程”、“网络安全”、“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管理”等课程内容;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则需要学习“互联网应用与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课程内容。与之相对应,网络实验内容对不同专业也应当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也不相同,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2从应用到原理

中国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理论与原理的讲述,常常忽视了理论或者原理的应用。比如,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网络应该着重强调网络的应用技术。而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讲原理再说应用或者不说应用,这样的教学效果会非常差,学生听课也会索然无味。其实,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完全可以颠倒过来,先讲应用,然后再从应用中为学生分析原理。这样改变之后,学生首先明白了理论应该怎么用,那么对理论的记忆也就轻而易举了。通常说的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举例来说,笔者在讲述现行IP规则IPV4中的私有IP地址时,首先会问学生:“现有的IP地址够用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均知道现有的IP是不够用的。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不够用的话,那么如何使现有的这么多台电脑或者网络设备都接入互联网?”答案就是我下面要讲述的许多网络都使用了大量的私有IP地址。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先告诉学生私有IP是做什么用的,然后再给他们讲述原理。当然,这里只是举例,私有IP地址的用途远远不止如上所述。

3兴趣驱动法教学

3.1从一本好教材开始

一本好教材非常重要。学生在没见到任课教师前,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教材。笔者认为,现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大学生的教材太过枯燥,里面大量的原理之类的罗列,缺乏作者精心的编排。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可谓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水平参差不齐。在教材的选择上,笔者认为,首先要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材。虽然教材的名称都叫做《计算机网络》,但是内容可能截然不同,出发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的教材应该是实用性较强,而有关网络底层的原理性较少的教材;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的教材恰好相反,应该选择网络底层原理性较系统的教材。还有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近3年出版的教材,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速度是令人惊奇的。另外,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指定一些好的参考教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该门课程的知识面。

3.2实例教学是兴趣驱动法的精髓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得实例教学不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已经存在很久了,在许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在使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的弊端:

(1)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都是虚拟或者虚构的。虚拟的案例,虽然从一个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帮助,但是虚拟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当学生遇到一个网络上的现实问题,很可能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

(2)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教师没有真正参与。比如案例中设置的许多场景,任课教师如果没有实际遇见过或者参与过,很难将该场景完整的呈现给学生,很难将场景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完全挖掘出来。

(3)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使用价值不高。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来源于实践的,只有来源于实践的案例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4)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已经过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如果还拿着3年以前甚至5年以前的案例来教学,那么无疑于别人都讲授windows7了,你还在给学生讲授windows98怎么用。因此,笔者这里提到的是实例教学法,不是案例教学法。实例哪里来?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应该拥有丰富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管理与维护的经验。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最好应该到企业或者相关单位的网络部门进行实务训练。来源于生活得实例才是最有使用价值的案例。 其次,在实例的选择上应该进行精心的编排。实例应该选用哪些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实例进行教学。比如:笔者在讲述网络中计算机端口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使用了以下的实例。在讲端口前首先告诉学生,给他们讲个故事,故事人人都爱听。故事是这样的:大家现在经常聊QQ吧?没QQ号的同学举个手让我看看“恐龙”长啥样儿!故事的第一句话就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了。现在大家使用的QQ版本大多都是那种能够显示对方IP地址的版本。和别人聊天时,别人的IP地址和所在地就都显示出来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现实的IP地址的后面还有一个冒号和一个四位数字?那么这四个数字是什么?就是计算机通信时使用的端口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端口号能够提供给我们许多信息。通过这个实例的讲解,不但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深刻理解端口的作用,以及他们最常用软件QQ的一个专业使用小技巧。

3.3良好的实验条件是兴趣驱动法的必要保障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属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因此,不但上课讲解的同时要有必要的操作演示,而且应该为学生安排适当的动手操作实践学时;所以,必须要有相应的实验条件提供支持。此时,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例作为实践的课题以增加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比如,在

讲解局域网的组网技术时,可以引入一个实际任务——现在需要开设一个网吧,应该购买哪些设备?应该怎么组建局域网?此时,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若干台PC,一台交换机或者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亲手搭建起自己的局域网时,必然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而成就感也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动力。

4结语

教育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已经传承了几千年。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现行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地探索找出解决现行教育方式问题的方法。兴趣驱动法改变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行较差等问题,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较高,比如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网络管理与实践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有亲身经历的实例用来驱动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鸣,胡谷雨,周雷,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6).

[2]@田慧君.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研究[J].现代技术教育研究,2008,(1).

兴趣网络论文 篇6

在最近举办的沃顿商界女性研讨会(wha rtonwomen in BusineSs Conference)上,几位来自华尔街的女经理谈到,人们经常谈及的短语“工作/生活的平衡”,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含义。此外,即使对同一个人而言,这一短语在其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也具有不同的意义。

在这次题为“为了长期职业生涯:华尔街女性谈在成为副总裁之后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之间达成平衡”的研讨会上,五位女性与会者一致认为,对第一年在华尔街工作的人来说,要想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达成完美的平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她们也认为,随着时间推移,还是有可能达成这种平衡的。

美联证券公司(也称为“瓦乔维亚证券公司”)股权资本市场部的董事总经理卡罗尔·谢佛尔说:“就取得工作/生活平衡来说,安排自己日程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条件允许时,要保持灵活性,要为你不想受到干扰的事情设置屏障。”

确定轻重缓急

与会者强调,在华尔街吵吵闹闹、乱乱哄哄的工作环境中,一个人应该很清楚自己需要优先处理的事情是什么,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回想起自己第一年作分析师时在办公室度过的很多夜晚,摩根大通自然资源投资银行的副总裁苏瑞娜·舒克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工作/生活平衡呢?”她说:“工作/生活的平衡并不是指你要工作X小时,玩Y小时。事实上,这种平衡意味着你要清楚什么对自己才是重要的。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你需要优先处理的事情也会发生变化。”

舒克里建议说,如果新人职职员优先考虑的是在工作中得到赏识,那么,就得到赏识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她可以而且也应该抱有现实的态度。“然而,如果你已经开始工作了,可你并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才是重要的,那么,取得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对你来说就会充满挑战。因为你没有目标。”

研讨会的与会者还强调了人际网络的重要性,她们认为,人际网络不但对成功的职业生涯策略至关重要,而且对取得工作一生活平衡也同样很重要。三位已婚与会者之一的舒克里谈到,屡见不鲜的是,华尔街的年轻女性倾向于自成一统,从来不关注工作以外的世界。“要及早寻求一个能为自己提供支持的人际网络。无论是在办公室内,还是在办公室以外,找些能帮助你、让你能轻松与之交流各种话题和问题的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你干的是很费力的工作,如果单枪匹马,那么,工作会显得尤为艰难。”

在创建金桥投资公司之前,埃姆博·艾哈迈德曾在高盛私人股权集团担任副总裁职务。最初在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工作期间,艾哈迈德曾罗列一个自己希望与之保持联系的人员名单,并将他们记录在自己的日程表上。“我每个月都要和每个人接触一次。”她说。她还谈到,自己会利用下午3:30到下午7:30的“停止周期”——也就是高级总经理们通常开完会以后的时间——与他们交流,她会给他们打电话交流,或者和他们一起喝咖啡。“听起来似乎很有计划,但其实不然。”她说。她开玩笑说,如果刚到华尔街工作的时候没那么做,那么,她可能还无缘和任何人交流,甚至还没有理过一次发,三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更重要的是,以打电话、-喝咖啡保持的这些联系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博伊登是艾哈迈德在上商学院时的朋友,现在是艾哈迈德的商业合伙人,她谈到,当自己和博伊登开始创办金桥投资公司的时候,“向我伸出援手、给我提供资金和支持、把我介绍给他人以及向我介绍经营思想的人数之多,让我惊奇不已。”

平衡两性关系

参加研讨的经理们谈到,从战略的角度来说,为得到工作一生活平衡提前规划无需牺牲职业发展的需要。“总体而言,这些年来,华尔街对女性已经比过去变得更为友善了。”舒克里说。“人们更注重留住女性职员了。有时候,女性的离职是自己的选择,因为她们不想工作得如此辛苦,不想如此频繁地旅行。”

为了满足她们对工作一生活平衡的需求,华尔街的机构给女性职员——同时也给男性职员——提供了在机构内部转换工作的更大灵活性。哈尔芬说,摩根士丹利公司“在尽最大努力寻找留住女性职员的办法。其中一位男性职员的全部工作,就是要确保希望在公司内部转换工作的人能如愿以偿。”

虽然坦斯维尔承认“很多母亲离开了华尔街”,但是,她并不认为原因在于华尔街更愿意聘用男性而不是女性。“很多男性职员也深受家庭问题和孩子问题的困扰,而且很多男性职员也辞去了专业工作,因为他们无法同时兼顾家庭和工作。”

4年以前,坦斯维尔将自己在瑞银集团的工作转到了一个不需要频繁旅行的岗位,因为她和丈夫准备要生个宝宝了。在新工作岗位上工作了6个月以后,她意识到,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份工作,所以,又想回到自己以前工作的那个部门了。她力劝研讨会的听众,不要为了工作——生活的平衡而躲避全新的职业挑战。“如果你有激情,那就去追求吧。如果你从来也不去尝试,那么,你就不知道自己会做何反应,就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会怎样。”

坦斯维尔说,轻重缓急的顺序是会发生变化的。“在金融服务领域,很多渠道都可以让你开辟自己的道路。对我来说,这不是一次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

兴趣网络论文 篇7

一、以说促写,打造活跃情境

视听出彩、情境逼真是信息技术下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环境在创设生活情境中的“便捷”,通过活跃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们“表达”的愿望,这个“表达”应该是由直白的口头表达,也就是“说”,逐渐发展并过渡到我们的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刺激学生的“说”,帮助他们在“说”当中解决“写什么”这个难题,从源头上解决“写作难”的教学困境。

例如在教学初中英语Project 1 A tourist guide时,我考虑到,综合实践板块向来主张以学生们的合作探究为目的,主要考查学生对前面几单元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此次活动的话题围绕“家乡旅游”展开,要求学生根据家乡旅游资源,设计旅游指南,这个话题即贴近学生生活,又符合学生口味。为了帮助他们理清指南的内容及构思的方向,我首先从“说”着手,在导入环节,播放了家乡的旅游风光片,以网络视频的方式,刺激学生们的视觉感官, 引导学生就家乡的旅游景点展开讨论,并在观看的同时及时补充学生在旅游方面的词汇量。

二、以仿导写,强化技能训练

在我们日常的写作教学中,不少老师都“异想天开”地认为,给学生们一个题目或是开个头,后面画上几条横线,学生自然就会写完整了。其实不然,写作并不是一种可以“一步登天”的学习技能,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读到仿到写。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开展“仿写三分钟”的专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通常会链接网络,将从“一日一句英语签”等微博中收集的好句子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欣赏并开展仿写活动。

如在教师节前夕,为了更好地渲染Teacher’s Day的节日氛围,引导学生们学以致用,将学到的英语应用于实处,通过英语表达自己对老师们的真挚情感,强化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我开展了“三行情书诉师情”的英文诗歌仿写活动。在活动前,我利用网络链接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了一些网络上流传的经典作品,如:“I saw you;You smiled warmly;The world began waking up.”“You like my mum;You like my friend;You’re my dear teacher.” “You gave me knowledge;You gave me confidence;You gave me what I needed.”等。通过这些优美且设计独特的三行情书,激发学生们的仿写热情,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仿写本小组的三行情诗,并将它制作成精美的卡片,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自己最喜爱的老师。

三、以图创写,设计多彩活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在感官面前。”这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以图创写正是这一意图。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写作放在唯美、有趣的网络图片中,通过设计个性明信片、个性主题桌面、个性签名、朋友圈个性封面等活动,引导学生们将写作与他们喜爱的网络图片的设计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他们的创造性写作。

在教授初中英语Unit 8 A green world这单元的Task环节中,我利用网络资源创设了一个“个性桌面”的设计活动。在活动导入中,我首先以班级电脑桌面为话题,感叹“搜狗”的神奇,竟然可以每天为我们的电脑桌面换一件漂亮的“衣服”。随后,在本单元话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张和“绿色、环保、 节能”有关的图片,并在图片中插入自己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倡议或者经验,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制作成个性化桌面。班长及英语课代表在课前收集每个小组的作品,并将其放置桌面,在下节课中,由老师进行放映并集体点评。在这种个性化的微写作任务中,学生显得很积极,原本乏味困难的写作任务一下子变得趣味无穷。

兴趣网络论文 篇8

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 那么教师的知识、认识水平也要与当前社会发展同步。这是使教学具有时代感的需要, 也是保持与学生同步发展的需要。网络作为当代流行元素之一, 特别是上网的便利, 使现代中学生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教师把网络流行元素引入课堂时机已成熟, 微博、博客和论坛这种文字性的元素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必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在语文学习中共织“围脖”

微博是一种字数在140字左右的微型日志体, 是网络新兴的交流平台。在微博中, 人们可以通过简短的文字把内心中的一切快速表露出来, 省时、高速的表达并交流让它成为现代人的新宠, 基于微博的功能特点, 我们可以尝试将其移植到语文教学中, 我们利用微博架起师生间、生生间、学习与生活间的桥梁, 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互动性、高效性、表达性功能, 促进教学信息化。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从趣味的微博式对话中互相了解, 互相解疑, 共同进步。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双休及长假通过微博跟大家分享自己每天的学习心得, 无意中看到的字词成语、优秀的课外阅读资源等;通过微博分组, 根据学生学习的层次、阅读的书目、个性兴趣把他们编成学习小组, 可以适当的进行线上分组PK, 相互激励;让学生在微博上发布自己遇到的问题, 个性的思考, 读书进度, 从而达到共同学习、互助学习的效果;留有固定的时间, 让学生提出共性的难点, 先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后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 相互借鉴, 擦出思想的火花;另外, 教师还可以提出学习上建议和窍门并进行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也可以适当表现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生活性, 从中得到无穷乐趣, 从而爱上这门学科, 全心投入这门学科。

由于学校是不能随时上网的, 那怎样解决在教室使用微博的问题呢?老子说: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从本源出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线上完全可以用原始的线下方式解决, 用记录本代替微博平台。现在讲得是合作探究式学习, 我们可以给班级的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本记录本, 把自己想写到微博上的内容写在本子上, 延续微博上的形式和内容, 只是在每天活动课的时间, 每组把本子放到阅读角, 供老师和同学传阅, 阅读者可以署名或匿名的方式, 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批注和点评。为了更好表现自己, 学生在创作微博时必将言斟字酌, 加深思考的深度;为了点评到位, 必将加强独立自我意识, 增加阅读的广度。同时还从侧面促使学生感受生活点滴, 形成敏锐的洞察力, “有了对观察材料敏锐、独特、细腻的感受, 就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语文教育心理学.韦志成, 韦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这样, 通过微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好奇心和兴趣中得到双赢。

二.用博客使阅读写作“软着陆”

在网络时代, 网络已成为重要的信息源, 网络空间文化的开放性让人们找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有人曾说过:“电脑网络空间不仅是知识的领地, 而且是心灵和意识的空间。”在虚拟世界里, 博客让人人都可畅所欲言, 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这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主动创作的阅读写作平台。在博客平台上, 有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有修改自如的操作方法, 有便捷的发表途径, 有自主创新的虚拟空间, 有热火朝天的转载和酷评, 这一切无疑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热情, 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阅读别人的博客是非常简单的事, 有的学生也乐于其中, 但由于网络社会良莠不齐, 博客质量相差悬殊, 对于同一问题的看法千差万别, 有中肯、有偏激。所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首先, 阅读素材方面, 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适当的推荐, 让他们关注一些文化名人或著名时评人的博客, 关注一些人文性、历史性、社会性的博客, 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开阔他们的视野。其次, 阅读方法上, 要强调在阅读了文章之后对文章进行个性思考,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同一篇博文进行讨论, 在自己的博客中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辩驳中得到真理。

博客的创作能让学生的宣泄、随意和认同心理得到满足, 自然很容易为学生接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给予学生以自由的空间, 但又不能放任自流。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写作博客意识, 让学生明白, 博客不是敷衍了事, 更不是诉苦、吐口水的, 博客是要引起别人共鸣并给评论的作品, 要能表现博主知识水平、表达技巧、表现能力和个性思想, 它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其次要训练学生博客写作的一般过程:搜集信息, 筛选信息, 个性思考, 形成思想, 组织思想, 选择文体, 编织文字, 博客发表。这样, 每一篇博客都是学生心血的结晶, 而博客发表的自由性, 可以保持学生写作的热情, 评论的肯定可以使学生尝到成功的欢乐, 在快乐心态的影响下又乐于写作, 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让论坛成为合作探究的“圣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段话表明课标要求学习应该跟生活联系在一起, 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源依然存在, 部分学生入高中后, 单调的三点一线生活使学生对生活产生麻木感, 没有生活感受, 写作也远离生活, 缺少真情实感, 文章模式化严重, 更不要谈“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了。如何让学生深入生活, 感悟生活中的点滴并行于文章, 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创造性的劳动, 而论坛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我们的论坛当然要以论为主, 在论中使学生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明白一些社会问题中的深层次的背景及影响, 侧面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作为“管理员”的老师要正确的引导、纠正和删除一些有争议的和敏感的话题, 由课代表做“总版主”, 负责协调和控制每周版主的人选和论题的数量。每周的“版主”要找到当前热点事件或生活中遇到有感想的事件, 进行筛选, 发出论题, 利用每天的课外活动课让学生们“盖楼”, 发表自己的见解, 精辟的帖子版主都要进行中肯的评价加精置顶, 这种匿名式开放的讨论方式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激情, 积极的、充满激情的讨论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从而使问题的分析更加深入。

当然教师要随时关注论坛的发展, 让它在理性、和谐、平等的氛围下进行, 在发现学生的讨论总是在浅层徘徊时, 教师要适时引导, 使讨论的深度更进一步。在论坛中, 不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在学生眼里更加亲切生动, 这样师生间的交流更加亲密, 教师的指导更能为学生接受。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也更加的和谐融洽, 学生间的心理差异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畅所欲言又能使学生表达能力增强, “盖楼”的乐趣真正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对语文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让学生知识、技能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转变。

兴趣网络论文 篇9

一、商标侵权界定

根据传统的商标理论, 构成商标侵权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商业性使用, 二是实际上或者可能造成消费者混淆。混淆包括现实混淆和可能混淆, 即在判断是否发生了混淆时只要求存在混淆的可能性, 而不一定有混淆的事实。美国法院在审理商标侵权案件过程中总结并且发展了判定“消费者混淆的可能性”标准因素, 其中最为著名的标准之一就是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在宝利来公司诉宝利来电子公司一案中 (Polaroid Corp.v.Polarad E lects.Corp.) 创造的“宝利来因素”, 包括:原告商标的强度;原告和被告商标之间相似程度;商品或者服务近似程度;原告进入该领域的可能性;混淆的具体证据;被告采用冲突商标是否具有善意;被告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消费者的精细辨认程度。

二、基于初始兴趣混淆原则的兴起

基于初始利益混淆的原则产生于美国, 这一原则的含义是, 如果商标权人可以证明消费者在实际购买行为产生之初, 由于侵权人的行为误导, 对商品来源产生了混淆, 即使在购买发生时, 这一误认已经得到纠正, 依然可以主张构成商标侵权。初始兴趣混淆与传统的商标混淆理论的区别就在于传统商标混淆理论关注的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是否对产品来源产生混淆, 而初始兴趣混淆强调的则是顾客在实际购买之前是否可能发生混淆, 两者强调的混淆时间点不同。

1. 初始兴趣混淆的网下世界的发展

美国联邦第二巡回法院在Grotrian案件中确立了这一原则, 将对混淆可能性的分析从销售发生时提前到了消费者搜索商品之时。该案中法院认为, 消费者的最初购买兴趣被吸引到了竞争者所提供的产品上, 即使在实际购买时, 消费者的错误认识已经得到了纠正, 但是混淆还是成立了。所以法院适用了初始兴趣混淆原则认为构成商标侵权。在Grotrian案之后, 初始兴趣混淆原则在M obil Oil Corp.v.Peg asus Petroleum Corp案进一步得以推进。在该案中, 第二巡回法院同样适用了初始兴趣混淆原则, 认为被告“Peg asus”这个文字商标侵犯了原告“fly ing horse”的图形商标。在分析混淆可能性时, 法院指出, 原告与被告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但是二者在石油产业上却构成竞争关系。法院进一步指出, 混淆的可能性并不是指实际上第三方与被告交易时, 会认为它与原告有某种联系, 而是在初始交易阶段, 混淆的存在使得被告借助于原告的商标得到了第三方 (消费者) 的关键性的信赖。

2. 初始兴趣混淆在网络商标侵权中的发展

美国联邦第九巡回法院在Brookfield Communications, Inc.v.W est Coast E ntertainment Corp.案中, 第一次将初始兴趣混淆原则适用在网上商标侵权案件中。该案中原告从事娱乐业的软件销售服务, 被告是一家影谍出租商店, 被告在自己的元标签内置入了原告的商标“Movie Buff”, 其网络域名是www.moviebuff.com, 原被告之间并不是直接竞争关系。在该案中, 法院亦以初始兴趣混淆为依据, 认为键入moviebuff.com或者“M ovie Buff”, 都会引导消费者到被告的网站上, 被告基于原告的商业信誉有搭便车的嫌疑, 尽管消费者最终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但很有可能消费者会决定继续停留在被告的网上并购买被告的产品, 藉此为被告带来了商业机遇。

在Play boy E nterprises v.Netscape Communications, 法院同样适用了初始兴趣混淆原则来解决网上商标侵权。法院认为被告在网上的旗帜广告的关键词侵犯了原告的商标权。只要消费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play m ate”或者“play boy”, 除了原告的企业商标出现在搜索结果中外, 被告的旗帜广告也会出现在搜索引擎结果中, 这将使消费者感到原告和被告存在某种关联或是由原告赞助的, 进而对广告的来源产生混淆。法院基于诸多因素的考虑, 最终判决被告侵权。

初始兴趣混淆与传统的混淆相比, 其意义在于混淆发生时的时间不同, 可以解决商标淡化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初始兴趣混淆适用恰当, 不会产生商标淡化。但是在美国近几十年的司法实践中, 初始兴趣混淆原则的适用有扩大化的趋势, 不仅在网下世界, 在网络世界, 更成为一个法院审理商标侵权案件的捷径。法院将初始兴趣混淆作为实质性的侵权判断标准, 而取代了传统的多元因素测试法。这就导致在商标侵权案件中, 商标权人承担了较轻的举证责任, 对于商标权人商业信誉保护过强, 破坏了对消费者和商标权人权利保护的平衡。

三、对我国的启示

1. 将混淆作为判断商标侵权的要件之一

我国在判断商标侵权时, 并没有使用混淆这个概念, 而是以商标标识及使用的商品或服务是否相同或类似为标准, 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做了列举: (一) 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 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四)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 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有投入市场的。”可以看出我国商标法保护的法律利益及于了相同类似商品上, 扩大了商标权的权利外延, 即消费者的选择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公益考虑。由于立法上的缺失, 对于基于网络域名争议案件、元标签争议中, 是否构成商标侵权成为司法实践的一大难题, 因为没有具体的技术性条款, 法院通常会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原则性条款来判案, 作为权益之计。可见, 完善商标混淆理论, 并且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的原则, 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商标权人以及消费者利益的衡平保护。

2. 完善商标合理使用制度

初始兴趣混淆规则适用不当, 很容易造成商标权人网络营销的垄断, 阻碍自由竞争。因此需要为该规则的适用设定一些限制和适用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对商标合理使用制度进行细化。我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还不够成熟, 虽然《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9条明确了商标合理使用制度:“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 或者含有地名, 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常使用”。但是规定过于原则, 可操作性不强。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理论, 按照商标使用的方式, 将合理使用划分为商业性使用和非商业性使用。商标的商业性合理使用主要包括商品或服务的叙述性合理使用和被提及的合理使用。叙述性合理使用的判断应符合三个标准:使用不是基于商标性质的使用;使用是基于诚实信用、公平基础上的使用;使用仅仅是对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描述。被提及的合理使用, 仅适用于如下情况:如果不使用某商标, 那么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就无法被描述;使用该商标对特定产品或服务作出的是合理的、必须的;使用该商标不得使消费者误认为该使用由商标持有人发起或是得到商标持有人的支持。非商业性使用主要包括:滑稽模仿与言论自由;新闻报道及新闻评论;字典中的使用。在具体规则上, 判定是否构成商标的合理使用, 应参照以下标准: (1) 以除使用与他人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图形外, 是否还加注了其他说明性文字以表明它的“说明性质”为判断标准; (2) 以被告所使用的文字图形是否作为商标来使用, 或者该文字或图形是否足以标识、区别商品来源作为判断标准; (3) 以使用该说明性文字时是否刻意强调该文字的显著性作为判断标准; (4) 以商业惯例和行业协会的意见作为判断标准; (5) 以原告是否可能因被告的使用而利润下降、声誉受损作为判断标准。在实践中这几项标准需要综合利用, 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

摘要:初始兴趣混淆强调消费者在实际购买行为产生之初, 由于侵权人的行为误导, 对商品来源产生了混淆, 即使在购买实际发生时, 这一误认已经得到纠正, 商标权人依然可以主张构成商标侵权。在网络商标侵权纠纷中, 这一原则有扩大适用的趋势, 破坏了商标法保护的法益平衡, 阻碍了自由竞争。我国应引入初始兴趣混淆原则, 在商标立法中明确混淆的定义, 完善商标合理使用制度, 对该规则的适用进行法律规制。

关键词:初始兴趣混淆,混淆,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郑成思:知识产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2]邓宏光:商标混淆理论之新发展:初始兴趣混淆.知识产权[J], 2007 (3)

[3]武敏: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初探[J].中华商标, 2002 (7)

兴趣网络论文 篇10

一、网络环境背景下中学生语文学习不容乐观的现状

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给人们铺设了方便快捷的信息高速通道,另一方面也催生了许多新问题。表现在教育上,一个日益突出的现象就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迷恋网络游戏,网络小说,不能自拔。尤其是在学校,教师精力有限,关注不到位;在家,家长迫于生计,忙于奔波,无暇顾及;家校沟通不及时等一系列的因素存在时,致使这些学生荒废了学业,我们的语文学习也难逃此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的学科又具有这样的特点:短期的勤奋付出难见“立竿见影”的效果。多做习题,理解能力也不能猝然提升。大多数的学生对待语文,也是令其处于寒热交替地带。在课外辅导机构,语文这一学科也是稳坐了冷板凳。语文,在多数人眼里宛若“鸡肋”。即使是我们语文教师,也会有不少的失望叹息。

绝望的心态,解决不了苦难的局面。面对当前的网络环境,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语文教师要懂得“用其利,避其害”。借力用力,积极地探求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引导学生步入语文学习的良性轨道,这样的策略才可堪称为上策。

二、利用网络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与注意的问题

网络的普及,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同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弥补。手机、短信、邮箱、微博、QQ群、YY语音、微信等媒介与学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计自己的微博空间,发表学习日志;利用QQ群集体讨论当前热点问题;利用YY语音群进行演讲、诗文朗诵;利用微信,开展读书活动、成语接龙;利用办公软件开展制作课件比赛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在有形与无形之中增强着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对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进行着有效的培养。此外,教师还要巧借网络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利用各种学习网站开阔学生的视野,让网络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保驾护航。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手段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去。

利用这些网络媒介,我们教师还要注意一些问题。(1)教师一定要经过仔细的论证,周密的部署,不能太过于随意开展没有实际的意义活动。活动在前期需要的准备、条件,中期的要求、流程,后期的整理、归纳。制定明确的活动规则及奖惩机制。保证活动顺畅无阻地进行。(2)选择合适的、合理的时间开展网上活动。可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这些活动放到假期进行开展。同时,注意每次不能让学生过长时间地从事网上学习活动。(3)不能用网络完全取代日常的语文教学。这些网上的语文活动是引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辅助措施。不能让网上学习活动喧宾夺主。(4)教师要随时保持高度的机敏,以高度的责任感调整教学策略与规划。(5)教师不必“百事通”。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在网络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懂得向学生请教。让学生也当自己的教师。这样,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就会变成亦师亦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沟通中得以发展,不错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形成,也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借网络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现实意义

中学生拥有了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则指日可待。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了必要的作用。现实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储备良好的知识与能力后,更好地懂得努力、懂得奋斗、懂得付出。从长远来看,能够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能够更好地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时刻刻地把握着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与高度。同时,也为自己成为社会上重要的创客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因素。没有兴趣,鱼儿惰游大海。没有兴趣,雄鹰懒翔长空;没有兴趣,沃土亦荒原。语文教师抓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点,懂得借力用力,懂得用心呵护兴趣,懂得开发兴趣。我们语文教师只有“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的困境是不足取的,还要必须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境界,这样我们才会迎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理想的结果。作为中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地对待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即使语文这学科再难学,生活环境再复杂,我们也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找准“语文学习兴趣”的这个切入点,进而借助网络这把利器,助力于学生的辉煌未来。

摘要: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园地,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许多学生将目光转移到网络上,在语文的学习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为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的问题,笔者以语文学习兴趣为切入口,借助网络媒介,从网络环境背景下中学生语文学习不容乐观的现状;利用网络手段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与注意的问题;借网络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现实意义这三方面系统、全面地论证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新举措。

兴趣网络论文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授课模式,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 应用型人才已经是各用人单位的首选, 各大院校也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首要的任务。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又再日新月异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及备课中要与时俱进的同时, 也要注意教材与实验环境的匹配问题。不幸的是, 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中, 和教材的更新相比, 实验环境存在滞后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 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首先就要解决学科教学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内容与网络发展严重脱节。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 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实际工作中的相差几个档次。一些新技术已经很成熟, 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教材中并没有提及, 或只是一带而过。而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往往会照本宣科, 从成熟的网络理论讲起, 却无法和实际结合, 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2) 实验环境严重滞后。这是大多数院校都出现的情况, 因实验经费问题, 往往会出现教材比现实技术落后, 而实验条件比教材又落后。实验往往只是验证最简单的理论, 以及最基础的网络模型。学生接触不到社会前沿的网络硬件设备, 无法进行有创造性的实验。同时教材中的设备型号与实验设备型号不配套导致, 部分网络命令, 协议, 参数产生混乱现象, 而枯燥的理论又理解困难,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

(3) 教学计划与教材严重不符合。因为网络发展飞速, 教材更新几乎一年一次。而大多数教师相关的教学计划并没有相应的作出调整。经常是一个教学计划执行几年。教材变, 计划不变。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在知识的重难点讲解中的课时分配中, 授课和实验的课时安排上, 产生严重的脱节。经常出现理论知识没讲完就开始做实验, 或者短期内理论授课课时不足。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为了解决上述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我们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有所改进

2.1 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授课方式

首先, 网络知识的理论比较系统化, 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网络的学生接受有些吃力。可以采用举例类比的方法拉近, 网络理论和现实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感受到网络的魅力。例如:讲授物理层中继器工作原理。可以简单的把中继器类比成一个负责传话的人。再例如:讲授OSI模型的数据封装原理, 可以简单的把数据类比成要邮寄的快件, 而各层对数据的封装相当于包裹。而数据封装的内容相当于包裹上填写的资料。这样通过学生经常接触的事物类比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网络的魅力。

其次, 可以采用真实的案例激发学生对网络的兴趣, 在解决案例的同时巩固知识的学习。例如:可以以本校实际情况为例, 和学生详细讲解本校网络拓扑结构, 要求学生对网络进行设置。达到一定目的。这样学生既可以接触到实在的硬件设备也可以模拟的对这些硬件设备进行设置, 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再次, 要注意教学中知识是否与现实脱节。避免出现让学生用昨天的知识做明天的事情。比如IPV6等知识在授课中要有一定比例的体现。

2.2 改进教学实验的授课模式

首先, 处理好实验和理论教学的关系。应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每课时均对验证理论性试验, 设计型实验, 综合性试验进行分类, 让学生在做实验中由浅入深。例如:做PPP协议实验时, 首先, 要让学生在理论上了解PPP协议中的二次握手, 三次握手的原理, 熟悉PAP, CHAP的区别和联系。再对交换机配置基本指令通过幻灯给学生演示。最后才让学生动手配置。通过成功配置后的验证, 让学生能深刻的体会到PAP与CHAP得区别与联系。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其次, 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和实验。按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均衡的分配成几组, 明确各个小组的具体任务, 共同的完成同一网络目标。教师同时也参与其中。这样分工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知难而上, 坚忍不拔的性格。集体成功的快感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 对于硬件设备无法满足的实验, 可以选择使用相应的模拟系统。让学生对新技术新设备的设置有个直观的认识。同时模拟软件的使用, 不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 可以使学生在课外时间里进行模拟的实验练习, 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对作业以及考核的方式进行改进

首先, 作业方面, 目前大多数教师留的作业基本是笔答作业。但对部分实践性较强的知识, 笔答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进而对学科产生厌烦情绪。建议给学生留些以调研为目的的作业, 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网络, 通过走访网络公司, 通过主动的学习来完成作业。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大多数院校中, 大多是采用笔试作为考试方法, 很难衡量学生的动手能力, 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可以将学生的最终成绩划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占20%。笔试成绩占30%, 实际操作成绩占50%。这样, 学生会更加注重动手操作, 而按照前面的方案动手操作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乐趣。形成良性循环。

2.4 加强对教师业务的培养和实验室建设

首先,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指导作用非常重要, 对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对教师的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对学科产生兴趣。教师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定期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增加教师间交流活动, 加强任课教师新技术培训及专业知识更新, 定期去相关企业学习实践。

其次, 网络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实践网络知识的最重要场所, 要重视并能定期投入资金加强更新网络硬件环境。同时在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中要考虑多层次多角度。即, 既能完成基础性试验, 同时也能提供复杂的网络搭建环境。

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师, 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日益细化的现代社会, 从某方面来讲, 其业务能力比其他微机科目的要求更高。综上所述, 改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从多个方面入手, 激发学生对网络课程学习的兴趣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完善教学模式及硬件设施, 让学生更容易, 更迅速的理解和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2) .

上一篇: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下一篇: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