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活动

2024-11-22

采购活动(精选12篇)

采购活动 篇1

物资采购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经营活动,加强采购过程的税收筹划也非常重要。否则,如果不重视采购过程中的税收筹划,可能会出现“低价购进,高税支出”的情况。对于采购环节,企业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税收筹划。

一、采购发票

许多企业采购时为了获得一些价格让利,往往能容忍供货方不开发票的行为。我们不禁会有所疑问,采用不开发票的办法真能节省采购成本吗?先撇开这种行为的违法性不谈,供货方的这种行为真的能为采购方节省采购成本吗?从财务角度略加分析就会知道,没有发票意味着不能进成本,就不能税前扣除,因此,采购方要为没有发票多负担25%的企业所得税;由于索取发票,采购方不能抵扣17%的增值税进项税。因此,企业在采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索取合法的发票。财务制度对不同情况下取得采购发票做出了如下规定:

(1)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时,应当向收款方取得符合规定的发票;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凭证入账。

(2)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即收购单位和扣缴义务人支付个人款项时开具的发票,如产品收购发票),开具发票时,必须按号码顺序填开,填写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字迹清楚,全部联次一次复写、打印,内容完全一致,并在有关联次加盖财务印章或者发票专用章;采购物资时必须严格遵守《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税法关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有关规定。

二、规避采购税收陷阱

采购中有许多税收陷阱。比如,在采购合同中要避免出现如下合同条款:“全部款项付完后,由供货方开具发票”。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原因,采购方往往不会支付全款,而根据合同条款采购方可能会无法取得发票,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因此,需要将合同条款改为“根据采购方实际支付金额,由供货方开具发票”,这样就不会出现不能取得发票这样的问题了。

此外,在签订合同时,应该在价格中明确具体款项的内容,税款的负担方等。例如,因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按规定由税务机关代开外),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货物就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这种情况下,采购方可以通过谈判将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货物的价格压低,以补偿无法取得发票带来的税收损失。

三、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筹划

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除了要特别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识别上多加留意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进项税抵扣究竟有哪些规定,抵扣时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从而帮助我们按照税法的规定开展采购活动。

1. 进项税额抵扣的基本政策

(1)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根据税法规定,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限于下列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和按规定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第一,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第二,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纳税人进口货物,凡已缴纳了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不论其是否已经支付货款其取得的海关完税凭证均可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凭证,在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期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17号)中规定的期限内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纳税人丢失海关完税凭证,应当凭海关出具的相关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抵扣申请。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核,并将纳税人提供的海关完税凭证电子数据纳入稽核系统比对,稽核比对无误后,可予以抵扣进项税额。

上述规定说明,纳税人在进行增值税处理时,每抵扣一笔进项税额,就要有一份记录该进项税额的法定扣税凭证与之相对应;没有从销售方或海关取得注明增值税税额的法定扣税凭证,就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第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农业产品,按买价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扣除。其进项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

第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再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的运输费用,按照运费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的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并允许其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抵扣。这里所说的运输费用,是指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包括铁路临管线及铁路专线运输费用)、建设基金,不包括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即随同运费支付的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不得计算扣除进项税额。

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运费×扣除率

(2)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第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购进货物,不包括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不含免征增值税项目),也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以下简称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

这里所说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

个人消费包括纳税人的交际应酬消费。

所谓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此处的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

第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所谓的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自然灾害因素所造成的损失不再作为非正常损失。

第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第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第五,上述四项涉及到的货物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

第六,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未按照规定取得并保存增值税扣税凭证,或者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未按照规定注明增值税额及其他有关事项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2. 特殊情况下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

(1)企业停产、倒闭、破产留抵的进项税处理。国税函[1998]42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破产、倒闭、解散,停业后增值税留抵税额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对因破产、倒闭、解散、停业而注销税务登记的企业,其原有的留抵税额处理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函[1995]288号)已明确规定,纳税人破产、倒闭、解散、停业后,其初期存货中尚未抵扣的已征税款,以及征税后出现的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后不足抵扣部分(即留抵税额),税务机关不再退税。

(2)处理积压物资进项税转出的处理。《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103号)规定:对于企业由于资产评估减值而发生流动资产损失,如果流动资产未丢失或损坏,只是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价格降低,价值量减少,则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3. 认证抵扣时间的筹划

按照现行增值税抵扣时间的规定,自专用发票开具之180日内到税务机关认证,同样,纳税人自行开具和代开的货物运输发票均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计算抵扣,也要从开票之日起18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因此,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时间和运输发票的抵扣时间就有了较大的、灵活的余地,从开具到认证有180日的调控余地,企业可以根据每月进项税额的比例进行筹划,合理确定认证抵扣的时间,避免缴纳的增值税税款出现较大的波动,以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利用通货膨胀和时间价值因素相对降低企业的税负。

四、材料购进的安排

1. 选择恰当的购货时间

选择恰当的购货时间,具体应该考虑以下方面:

(1)利用商品供求关系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应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选择供大于求、出现过剩时进行采购。因为在所需采购物品供大于求时,采购方往往可以大幅度压低价格,容易使企业自身实现逆转型税负转嫁。

(2)利用税制变化进行税收筹划

税制的稳定性决定了税制改革往往采取过渡的方式,过渡措施的存在为利用税制变化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对负有纳税义务的企业来讲,及时掌握各类商品税收政策的变化,包括征税范围、税率等的变化,就可以在购货时间上做相应的筹划安排,从而使得税负减轻。

2. 购进材料的涉税处理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材料主要是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但是也有一部分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于是,不少企业在财务核算时为避免在进项税额抵扣方面出现差错,便将用于上述项目的外购材料单独设立“工程物资”、“其他材料”等科目入账,同时将取得的进项税额直接记入材料成本。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仅指“用于”,也就是在领用的时候要转出进项税额,非“用于”这些方面时就无需转出。一般情况下,材料在购进和领用环节都存在一个时间差,企业往往最容易忽视这段时间差的重要性。如果能充分利用材料购进和领用的时间差,在购进时先行抵扣进项税额,待未来领用时再行转出,也可以实现增值税的递延缴纳,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案例分析]:一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下属有医院、食堂、宾馆、浴池、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工会、物业管理等常设非独立核算的单位和部门,另外还有一些在建工程项目和日常维修项目。这些单位、部门及项目耗用的外购材料金额也是相当巨大的,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必须不间断地购进材料以补充被领用的部分,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余额。假设企业购买的这部分材料平均金额为1170万元,如果单独成立“材料”科目记账,将取得的进项税额直接记入材料成本,那么就不存在进项税的问题,从而简化了财务核算;但是,如果所有购进材料都不单独记账,而是准备作为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在取得进项税额时就可以申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领用时作进项税额转出,虽然核算复杂了一些,但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可以少缴税款,合理地递延了应缴纳的增值税款。

这里不妨算一笔账,该企业将上述单位、部门及项目的材料不间断地购进、领用,再购进、再领用,并形成一个滚动链,始终保持1170万元的余额。如此,企业就可以申报抵扣进项税额170万元,少缴纳增值税170万元、城建税11.90万元、教育费附加5.10万元。如果没有这部分税金及附加可占用,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需向金融机构贷。假设以贷款年利率6%计算,则节约的财务费用为:(170+11.90+5.10)×6%=11.22(万元),则企业多获得的利润为:11.22×(1-25%)=8.415(万元)

由此可见,企业对材料采购进行税收筹划,不仅可以节省税款,而且还可以节约利息支出,真是一举两得。

五、购货对象的选择

税收是进货的重要成本,从不同纳税人手中购得货物,企业所承担的税收是不一样的。作为一般纳税人,考虑到所购买的货物的扣税问题,当然应该到一般纳税人那里去采购,因为只有到一般纳税人那里去采购,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最大可能地抵扣税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并不都是那么凑巧,有的货物能够在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之间选择,有的可能因为质量、采购量、距离远近等因素的制约,只能向小规模纳税人采购。因此,企业采购货物时应从进项税额能否抵扣、价格、质量、何时何地何种方式付款(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案例分析]:华丰商贸城为一般纳税人,假如当月拟购进某件商品,每件进价20000元(不含税),销售价为22000元(不含税)。在选择进货渠道时,可作出三种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请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开具普通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那么以这三种纳税人为供货对象,税收负担有什么不同呢?

方案一:以一般纳税人为供应商,经计算可知:增值税应纳税额为340元,当期净现金流量为2000元。

方案二:请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为供应商,经计算可知:增值税应纳税额为3140元,当期净现金流量为2000元。

方案三:以只能开具普通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为供应商,经计算可知:增值税应纳税额为3740元,当期净现金流量为2000元。

由以上分析可知,选择一般纳税人为供应商时,税负最轻,请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次之,只能开普通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最重。但考虑净现金流量,作为一般纳税人,无论向一般纳税人进货还是从小规模纳税人进货,只要进价(不含税)相等,当期的净现金流量都是相等的。

六、购货运费的税收筹划

企业采购材料要发生运费,运销产品也伴有运费。而企业的运费收支又跟税收有着密切的联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支付运费可抵扣进项税,收取运费应缴纳营业税或增值税。运费收支状况发生变化时,对企业纳税情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对运费进行调控时,就可以合理合法地筹划运费中的税收。

购进固定资产的运费不能抵扣增值税,而购进材料的运费则可以抵扣。采购时应予以考虑。随同运费支付的装卸费、保险费等杂费不能抵扣进项税额,采购时要予以考虑。

购进材料物资等发生运费、售货方名称要求与运费发票开票方名称一致,否则,由于销售方代垫运费未作为增值税价外费用计税,而使购货方不能抵扣运费进项税。

1. 运费结构与税负的关系

企业发生的运费对于一般纳税人自营车辆来说,运输工具耗用的油料、配件及正常修理费支出等项目,可以抵扣17%的增值税(索取专用发票扣税)。假设运费价格中的可扣税物耗的比率为R(不含税价),则相应的增值税抵扣率就等于17%×R。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思考运费扣税问题:若企业不拥有自营车辆,而是外购,在运费扣税时,按现行政策规定可抵扣7%的进项税额,同时,这笔运费在收取方还应当按规定缴纳3%的营业税。这样,收支双方一抵一缴后,从国家税收总量上看,国家只减少了4%(即7%-3%)的税收收入,即运费总算起来只有4%的抵扣率。

假设上述两种情况的抵扣率相等时,就可以求出R之值。即:

17%R=4%,则R=23.53%。

R这个数值说明,当运费结构中可抵扣增值税的物耗比率达23.53%时,实际进项税抵扣率达4%。此时按运费全额7%抵扣与按运费中的物耗部分的17%抵扣,两者所抵扣的税额相等。因此,我们可以把R=23.53%称为“运费扣税平衡点”。

[案例分析]:A企业以自营车辆采购材料一批,内部结算运费价格为2000元,现取R之值为23.53%计算,则这笔2000元的采购运费价格中包含的物耗为:2000×23.53%=470.60(元),相应可抵扣进项税额为:470.60×17%=80(元)。

如果自营车辆独立核算时,A企业可以向该独立车辆运输单位索取运费普通发票并可抵扣7%的进项税:2000×7%=140(元)。

与此同时,该独立核算的车辆还应缴纳营业税:2000×3%=60(元)。这样,站在A企业与独立车辆总体角度看,一抵一缴后实际抵扣税只有80元。

以上说明当R=23.53%时,两种情况抵扣的税额相等(都是80元),该运费扣税平衡点是存在的。

2. 自营车辆运输与外购运输的权衡

假定运输费用中的可抵扣增值税的项目(不含税)占运费收入(含税)的比重为R,运费收入总额为y(含税),可抵扣增值税的项目为x,不可抵扣增值税的项目为d,则可抵扣的增值税为x×17%。单独成立的运输公司取得的运费收入为y,就运费收入需要缴纳3%的营业税。

自行运输方式下的税后现金流量为:

成立运输公司方式下的税后现金流量为:

求两种方式的均衡点得:

从税收的角度考虑,当运输费用中可以抵扣增值税的项目(不含税)占运费收入(含税)的比重超过60.68%的时候,可以采取自有车辆自行运输的方式;当运输费用中可以抵扣增值税的项目占运费收入的比重低于60.68%的时候,可以采取将自有车辆单独成立运输公司,当然对此也需要综合考虑开办运输公司会发生的各种费用。

[案例分析]: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适用增值税税率17%),2月21日购入一批货物,不含税价格为400万元,进项税额68万元,3月11日,该企业和乙公司签订销售协议,协议规定该批货物出厂销售价格440万元(不含税),采取送货制,甲企业雇佣丙运输公司的车辆运送该批货物到达乙方,另外计算运费11.7万元,到达目的地的价税及运费总价款526.5万元,货物已发出,货款已收到(假设甲企业期初进项税额为0,本月无其他进项税额)。

方案一:由甲企业给乙企业开具运费收据

甲企业在销售时,以销售价格440万元(不含税)开具增值税发票,销项税额74.8万元,运费11.7万元,由甲企业给乙方开具收款收据,通过其他应收款收回。

按税法规定,甲企业在计算缴纳增值税税金时,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承受应税劳务也视为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价外费用销项税额。价外费用是指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性质的价外收费。凡随同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无论其会计制度如何核算,均应并入销售额计算应纳税额。因为根据税法规定,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都要并入销售额计算纳税,目的是防止以各种名目的收费减少销售额逃避纳税现象。

因此甲企业纳税情况计算如下:

增值税销项税额=440×17%+[11.7/(1+17%)]×17%=76.5(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68(万元)

应纳增值税=76.5-68=8.5(万元)

销售税金及附加=8.5×(7%+3%)=0.85(万元)

增值税税负率=8.5÷[440+11.7/(1+17%)]=1.90%

主营业务利润=440-400-0.85-[11.7/(1+17%)]×17%=37.45(万元)

方案二:由运输公司给销货方开具发票

甲企业在销售时,把销售价格440万元(不含税)和运费11.7万元一并开具增值税发票,销项税额为:[440+11.7/(1+17%)]×17%=76.5(万元);运费11.7万元由丙运输公司给甲方开具运费发票,这时按规定甲企业运费可以按7%抵扣进项税额,但税法规定随同运费支付的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不得计算扣除进项税额。

甲企业应纳税额计算如下:

增值税销项税额=[440+11.7/(1+17%)]×17%=76.5(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68+11.7×7%=68.819(万元)

应纳增值税=76.5-68.819=7.681(万元)

销售税金及附加=7.681×(7%+3%)=0.7681万元)

增值税税负率=7.681÷(440+11.7/(1+17%))=1.71%

主营业务利润额=440+11.7/(1+17%)一400-11.7×(1-7%)-0.7681=38.3509(万元)

方案三:由运输公司给购货方开具运费发票

甲企业在销售时,以销售价格440万元(不含税)开具增值税发票,销项税额74.8万元;运费11.7万元,由丙运输公司给乙方开具运费发票,甲企业把运费发票转交给乙方。但是,按税法规定必须符合代垫运费的条件:(1)承运者的运费发票开具给购货方的;(2)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货方。

甲企业纳税情况计算如下:

增值税销项税额=440×17%=74.8(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68(万元)

应纳增值税=74.8-68=6.8(万元)

销售税金及附加=6.8×(7%+3%)=0.68(万元)

增值税税负率=6.8÷440=1.55%

营业务利润额=440-400-0.68=39.32(万元)。

纳税方案效果比较: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缴增值税8.5-7.681=0.819(万元),少纳销售税金及附加0.85-0.7681=0.0819(万元),货物销售利润额增加38.3509-37.45=0.9009(万元),因此方案二优于方案一。方案三比方案二少缴增值税7.681-6.8=0.881(万元),少纳销售税金及附加0.7681-0.68=0.0881(万元),货物销售利润额增加39.32-38.3509=0.9691(万元),方案三优于方案二。通过以上比较,方案三为最佳方案。

3. 运输业务的税收筹划方法

(1)采购企业自营运费转变成外购运费,可能会降低税负。

拥有自营车辆的采购企业,当采购货物自营运费中的R值小于23.53%时,可考虑将自营车辆“独立”出来。

[案例分析]:B企业以自营车辆采购货物,根据其以往年度车辆方面抵扣进项税资料分析,其运费价格中R值只有10%,远低于扣税平衡点。假设2008年该企业共核算内部运费76万元,则可抵扣运费中物耗部分的进项税为:76×10%×17%=1.292(万元)

如果自营车辆“独立”出来,设立隶属于B企业的二级法人运输子公司后,该企业实际抵扣税又是多少呢?“独立”后该企业不仅可以向运输子公司索取运费普通发票计提进项税=76×7%=5.32(万元),而且还要承担“独立”汽车应纳的营业税=76×3%=2.28(万元),一抵一缴的结果,B企业实际抵扣税款3.04万元,这比原抵扣的1.292万元多抵了1.748万元。运费的内部核算价格未作任何变动,只是把结算方式由内部核算变为对外支付后对企业就能多抵扣1.748万元的税款。

(2)售货企业将收取的运费补贴转成代垫运费,也能降低自己的税负,但要受到售货对象的制约。对于售货方来说,只要能把收取的运费补贴改变成代垫运费,就能为自己降低税负。

[案例分析]:C厂销给D企业某产品10000件,不含税销价100元/件,价外运费10元/件,则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0000×100×17%+10000÷[10%(1+17%)]×17%=184529.91(元),若进项税额为108000元(其中自营汽车耗用的油料及维修费抵扣进项税8000元),则应纳税额=184529.91-108000=76529.91元)。

如果将自营车辆独立出来设立法人运输子公司,让该子公司开具普通发票收取这笔运费补贴款,使运费补贴收入变成符合免征增值税条件的代垫运费后,C厂纳税情况则变为:销项税额为170000元(价外费用变成符合免征增值税条件的代垫运费后,不再计入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为100000元(因运输子公司为该厂二级独立法人,其运输收入应征营业税,运输汽车原可以抵扣的8000元进项税额已经不存在了,则应纳增值税额为70000元),运输子公司应缴纳的营业税为:10000×10×3%=3000(元)。这样C厂总的税收负担(含二级法人应纳营业税)为73000元,比改变前的76529.91元,降低了3529.91元。因此,站在销售方角度看,设立运输子公司是合算的。

然而,购销行为总是双方合作的结果,购货方D企业能接受C厂的行为吗?改变前,D企业从C厂购货时的进项税是184529.91元,改变后,D企业的进项税分为购货进项税170000元和支付运费计提的进项税7000元两块儿,合计起来177000元,这比改变前少抵扣了7529.91元。

需要特别补充的是,无论是把自营运费转成外购运费,还是把运费补贴收入转成代垫运费,都必然会增加相应的转换成本,如设立运输子公司的开办费、管理费及其他公司费用等支出。当节税额大于转换成本时,进行税收筹划是合适的。

七、物资采购的结算方式

企业结算方式筹划分为采购结算方式的筹划与销售结算方式筹划。采购结算方式的筹划,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尽量推迟付款时间,为企业赢得时间尽可能长的一笔无息贷款。采购结算方式的筹划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付款之前,先取得对方开具的发票;

(2)销售方接受托收承付与委托收款结算方式,尽量让对方先垫付税款;

(3)采取赊销和分期付款方式,使销售方先垫付税款;

(4)尽可能少现金支付的比重。

以上结算方式不能涵盖所有采购结算方式,企业在与供货方协商结算方式时,既要从延迟付款的税收筹划思路出发,又要从企业自身商誉出发,不因延迟付款而影响企业形象。

八、选择委托代购方式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大量购进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由于购销渠道的限制,企业往往需要委托商业企业代购各种材料。委托代购业务,分为受托方只收取手续费和受托方按正常购销价格与购销双方结算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均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但其财务核算和税收利益不同。

受托方只收取手续费的委托代购业务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受托方不垫付资金;

(2)销售方将发票开具给委托方,并由受托方将该发票转交给委托方;

(3)受托方按销售实际收取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与委托方结算货款,并另外收取手续费。这种情况下,受托方按收取的手续费缴纳营业税;委托方支付的手续费作为费用,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受托方按正常购销价格与购销双方结算是指:受托方接受委托代为购进货物,不论其以什么价格购进,都与委托方按约定的价格结算,在购销过程中受托方自己要垫付资金。这种情况下,受托方赚取购销差价,按正常的购销业务缴纳增值税。委托方支付给受托方的代购费用视同正常购进业务,允许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对于一般纳税人的工业企业而言,由于第二种代购方式支付金额允许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而第一种代购方式支付的手续费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那么从纳税利益的角度看,第二种代购方式优于第一种代购方式。

九、增值税转型后固定资产采购的税收筹划

1. 采购固定资产应尽量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值税转型会对企业投资产生正效应,使企业存在扩大设备投资的政策激励,从而对企业收益产生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对除房屋、建筑物、土地等不动产以外的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和实物投资)固定资产、用于自制(含改扩建、安装)固定资产的购进货物或增值税应税劳务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享受增值税抵扣政策。如果购进时不能分清固定资产用途的,也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待明确购进固定资产的用途后,再最终决定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与否。

2. 采购固定资产必须选择供货商的纳税人身份

一般纳税人在采购固定资产时,必须在不同纳税人身份的供货商之间做出抉择。供货商有两种纳税人身份——一般纳税人或者小规模纳税人。假定购进固定资产的含税价款为S,供货商若为一般纳税人,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T1,若供货商为小规模纳税人(能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其增值税征收率为T2。则从一般纳税人供货商和小规模纳税人供货商处购进固定资产时,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分别为:ST1/(1+T1)与ST2/(1+T2)。

(1)若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T1取值17%,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T2取值3%时,则有:17%/(1+17%)>3%/(1+3%),则一般纳税人企业从一般纳税人供货商处采购能获得更多的进项税额抵扣。

(2)若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T1取值13%,T2取值3%时,则有:13%/(1+13%)>3%/(1+3%),则一般纳税人企业从一般纳税人供货商处采购固定资产能获得更多的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3. 采购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时机的选择

当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购进时机。一般来说,企业在出现大量增值税销项税额时购入固定资产最为适宜,这样在固定资产购进过程中就可以实现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否则,若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大于该时期的销项税额,则购进固定资产时就会出现一部分进项税额不能实现抵扣,从而降低增值税抵扣的力度。因此,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投资做出财务预算,合理规划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期分批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与企业财税目标的相互配合。

采购活动 篇2

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参加各项招标采购活动的监督。依据《招标采购活动监督办法》。建立了招标采购监督专家库,组织了监督专家业务培训。全年招标采购监督组,对13批次的各类招标和非招标采购活动进行了监督。总结如下:

一、按照招标采购活动管理办法,招标领导小组相对固定,而每一次的评标委员在监督组的监督下,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并经招投标领导小组批准同意。

二、招标文件公布前,组织项目主管部门、有关专业管理部门、项目单位、法律、监督部门等相关专业代表,及有关专家对招标文件的商务和技术条款进行审查。审查定稿后,需按程序经相关部门会签后由各单位招标管理部门批准,重大事项须招投标领导小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经批准的招标文件。

三、各类招投标活动中,监督组组长列到评标工作领导小组中,协调各评标小组的监督专家,处理在评标现场出现的问题,提高对招投标监督的力度和说服力。

四、在开标阶段,每个有效投标报价都在现场宣读并且进入报价得分的计算,对宣读的报价进行录音,防范在开标截止日之后的报价进入报价评分。

五、评标专家的选用对评标过程尤为重要,但评标专家库人员比较少,加之每次评标受专业的限制,可供随机抽取的专家有限,专业相同的招投标的评标专家基本固定。因此,不断充实评标专家库,提高评标专家的培训力度,培养复合型评标专家。邀请地理条件相近、管理模式相同的其他单位的评标专家参与到评标工作中,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公平性。每个评标小组的组长的选择更为关键,要限定某个评标专家当评标小组长的次数,最好利用电子计算机手段随机抽取。

六、有效保证评标专家独立开展,在评标过程如有疑问,以书面形式写明原因,交由现场监督员,再由现场监督员转交给招标顾问或评标领导小组作答后,再由现场监督员转给评标专家。

七、根据项目规模合理确定评标时间,为详细评审投标文件留有足够的时间,防止走过场,评标专家超时疲劳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八、在评标过程中,由小组成员分别来评分,不能由一个专家评整个一包。同时监督专家有权对同一厂家的打分异常情况进行询问。

九、在评标现场设立三部公用电话,技术组、商务组和评标领导小组各一部,设专人值守,做好通话记录。

中国零售业采购盲点之战略采购 篇3

零售业战略采购的概念

所谓战略采购,就是企业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确切了解外部供应市场状况及内部需求.了解供应商生产能力及市场条件,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关系管理,致力于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通过战略采购,企业可以更加明晰了解内部需求模式,从而能有效地控制其需求。通过深入有力的价值分析,企业甚至能比供应商自己更清楚供应商生产过程和成本结构。有了这些.企业在供应商选择、谈判及关系维持管理方面等方面能够获得重大支持,可以不断剔除一些现有的表现不佳的供应商,寻找新的替代供应商以提高整体的供应商绩效。也就是说战略性地将竞争引入供应机制和体系.以降低采购费用。

零售业战略采购的必要性

商品销售成本是原材料和服务

自始至终,采购是经营链中重要一个环节,特别是对于零售业来说尤为重要.商品销售成本的最大部分是由所采购的原材料和服务占据的,对很多企业而言,外部采购占企业平均费用的60%—80%。所以,这部分的支出哪怕是微量减少都将对公司盈利带来相当重大的影响。

不注重长期供应商的关系管理

长期以来,零售业企业采购中只注重谈判、比价、压价,缺乏从关注谈判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更没有从一味压价向建立双赢机制转变。采购就是“一次性”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款两清各自走人,这种采购很像散兵游勇,难以成为正规军,其后果是售后服务没有保障不说,一旦发现问题,人都找不到。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味追求单赢,只想着让自己合适,长此以往,把自己的名声搞坏了,寻找合作伙伴的路越来越窄。

不重视采购管理

零售业企业不重视采购管理,没有把采购策略和合作伙伴的选择评估标准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现象。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单纯地认为采购只要钱花的少就是好,公司还有其他诸如市场、销售、研发等等重要的工作要做,公司的低成本扩张和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才是最重要的,采购只是后勤部门的小事,不会影响发展大局。这些都大幅增加了零售业企业的采购成本。

零售业战略采购的一些要点

供应商提供的任何服务都是有价格的,只不过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包含在价格中。企业可以通过“菜单”选择所需的产品及服务,往往这种办法更能有效降低整体采购成本。这就需要企业明确和优化采购流程,明确采购的职能与步骤,实现企业对采购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控制。

通过控制环节(要素)避免漏洞,实现战略采购的目的,流程可采用的要素有:货比三家引入竞争,发挥公开招标中供应商间的博弈机制,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应商:通过电子商务方式降低采购处理成本(交通、通讯、运输等费用);通过批量计算合理安排采购频率和批量,降低采购费用和仓储成本;对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进行“菜单式“购买。

加强对市场采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市场采购信息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货源信息,包括货源的分布、结构、供应能力;流通渠道的竞争信息;价格信息;运输信息;管理信息等。由于市场信息具有社会性、有效性、连续性和流动性,借助于计算机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分析和管理系统,可以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提供各种决策方案供决策者参考。

确定适宜的采购时机与合理的采购批量

采购过早,库存过多,增加库存费用。采购过晚,库存过少,引起缺货损失。采购批量过大,有可能产生积压。采购批量过小,又会增加采购次数,增加采购的固定费用。所以企业应根据库存和销售情况确定适宜的采购时机与合理的采购批量。

筛选和圈定上游供应商

由于供应商对企业表现出不同的重要性,因此采购时要对不同供应商加以区别化。发展战略采购的关键是零售商和其关键供应商之间的力量平衡的影响问题,力量平衡最佳是有利于零售商。反之,零售商可能因某一商品过于依赖一个特定的供应商而遭受损失。

通过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引入更多的竞争、寻找上游供应商等来降低采购成本是非常有效的战略采购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到最优的资源,还能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企业的水准。

集中采购

现代零售业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特点,也就是说每一个零售店一次要货的品种可能比较多,但每个品种的要货量不会太大,因此对于一个零售店而言,不能享受价格折扣。在这种情况下,集中各零售店的订货,进行统一采购,采购批量大,就可以享受价格折扣。其优势主要表现在:集各零售店的集中要货为较大批量的要货,争取供应商在价格上给予尽可能多的优惠,从而降低进货成本.降低销售价格,提高竞争力;能相对稳定供应商,有利于更紧密合作和稳定进货渠道;有利于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减少流转环节,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有利于及时掌握供求信息,做好协调工作。

通过采购量的集中来提高议价能力,降低单位采购成本,这是一种基本的战略采购方式。目前虽有企业建立集中采购部门进行集中采购规划和管理,以期减少采购物品的差异性,提高采购服务的标准化,减少了后期管理的工作量。但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因采购量和种类较少而进行集中采购,随着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在采购上就出现分公司各自为政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采购优势。因此,坚持集中采购方式是企业经营的根本原则之一。

优化采购组合

通过对每种商品的分析,基于采购金额和其供应商数量,可把商品分为:一般商品、杠杆商品、战略商品和瓶颈商品,同时把供应商分为:一般供应商、杠杆供应商、战略供应商和瓶颈供应商。

一般商品,从采购的角度看,它很少会造成技术和商业问题。这种商品价值通常较低并存在大量的可选择供应商。瓶颈商品,主要是在金额上只占相对有限的一部分,而在供应上风险大,不得不面临着:高昂的价格、较长的交货期和劣质的服务。杠杆商品,供应商数量很多,转换成本很低。战略商品,对财务成果的影响很大同时又依赖于供应商。对于零售业,应动态地进行采购组合和商品分类,依据不同地域和不同时间动态地调整采购组合和商品分类,某种意义上,零售业所面对采购组合和商品分类严格来讲是阶段性的,往往比一般意义的生产企业的周期短。

产品、服务的统一

在采购时就充分考虑未来储运、维护、消耗品补充、产品更新换代等环节的运作成本,致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统一程度,减少差异性带来的后续成本。这是技术含量更高的一种战略采购,是整体采购优化的充分体现。采购产品差异性所造成的无形成本往往为企业所忽略,这需要企业决策者的战略规划以及采购部门的执行连贯性。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科学学院

采购活动 篇4

本刊讯近日,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举行“采购活动廉洁协议”签字仪式。席敦厚副总经理、省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中兴、华为、上海贝尔、烽火通信等20家供应商代表出席签字仪式。席敦厚代表公司与供应商代表签署了“廉洁协议”。

席敦厚在讲话中对供需双方的经济活动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廉洁从业, 在经济活动中要做到“干净做事, 用心服务”;二是诚信合作, 供需双方都应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为中心, 努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最终双方企业都能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无违纪 篇5

记录的书面声明

本人 xx(法定代表人)xxxxxxxxxxxxxx(身份证号码)代表本公司 xxxxxxxxxxxxxxxxx(公司名称)在此郑重声明,在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名称)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无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重大违法记录。本人愿为此声明的真实性负责,如有欺骗、隐瞒、谎报等行为,本人及参与投标人员愿意承担所有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并接受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的处罚。

特此声明!

附: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单位名称(公章):河南华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

集中采购在钢材采购中的优势探析 篇6

关键字:集中采购;钢材;优势

一、综述

钢材企业是大批量商品生产的主体,为了实现大批量产品的生产,也就需要大批量商品的采购。钢材生产企业的生产,是以采购作为前提条件的。没有采购,生产就不能进行。钢材企业的采购,不仅采购数量多、采购市场范围宽,而且对采购活动要求也特别严格。它要对全厂的需求品种、需求量、需求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对国内国外众多的供应厂商进行分析研究,还要对采购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操作,才能完成好采购任务,保证钢材企业生产所需。

集中型采购组织模式是指将采购工作集中在采购部门办理,总钢材企业各部门、分钢材企业及各工厂均无采购权。钢材采购人员要注意观察市场动态。尤其是近年来钢材市场价格波动很大,采购人员更要提高注意,看准市场动态,该出手时再出手,必要时预留提前量,杠杆采购、联合采购、趋势采购、标准化采购等不同采购方法灵活运用,这会给钢材企业降低成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集中采购的模式

(一)集中采购后调拨模式。集团总部或采购中心负责管理供应商及制定采购价格等采购政策,并且负责采购订货工作。采购中心根据分子公司提出的采购申请,进行汇总、调整、并根据调整结果下达采购订单,完成后续的收货、入库、外部贷款结算等业务。根据各分子公司的采购申请,启动内部调拨流程,制订调拨订单并作调拨出库,各分子公司根据调拨订单作入库,两者最后作内部结算处理或由各分子公司自行到总部进行领料,直接办理内部结算。

(二)集中定价、分开采购。钢材采购采用集中定价、分开采购的模式,由集团统一按全年估算总量进行招标,分各地区、与供应商洽谈运费,然后根据招标文件上制定的钢材定价模式协调供货价格,各分公司按照统一的价格政策,分别进行订货结算。

(三)集中订货、分开收货、集中付款模式。集团总部或采购中心负责管理供应商及制定采购价格等采购政策,并且负责采购订货工作。采购中心将分子公司提出采购申请,进行汇总、调整,并根据调整结果下达采购订单,由分子公司根据采购订单收货,然后由分子公司把收货单交由采购中心;采购中心根据收货单及招标制定的价格政策与供货商进行结算。结算结束后由采购中心统一和各分子公司进行内部结算。

三、集中采购适用条件

建立集中型采购组织的适用条件有以下几点:钢材企业产销规模大,采购量值大,迫切需要一个采购单位来办理,即可充分满足各部门对物料的需求;钢材企业各部门及工厂集中于一个地理区域,采购工作并无因地制宜的必要。或采购部门与需用部门虽然不是同处一地,但因距离也不是很遥远,通信工具相当便捷,采购工作集中由一单位办理,不至于影响需求时效;钢材企业虽有数个生产机构,但是产品种类大同小异,集中采购可以达到"以量制价"的效果。

四、集中采购在钢材采购中的优势

(一)批量集中采购中标价比协议供货价低,节约资金效果明显。批量集中采购能够体现规模经济性:标的金额大、受社会关注程度高,投标人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大,竞争增强了,采购的价格比市场价低了许多。

(二)批量集中采购能够体现规范性。批量采购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公开招标,有助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批量集中

采购也有利于规范采购单位的采购行为,能够有效促进采购人建立内部监管机制,有效杜绝超标采购。另外,批量采购具有一定规模,才有可能真正落实政府采购的绿色、环保、节能等政策功能。

(三)协调采购数量。从历史的观点上说,集中采购的主要优势就是实现由累积数量所带来的有利价格。不幸的是,当钢材企业追求集中采购的时候,不仅仅集中向供应商购买零部件,而且集中实际供货过程。这使人们普遍认为,集中采购会降低对内部客户需求的响应性。然而,由于存在着系统技术,从而使钢材企业可以在分钢材企业或业务部门之间集中确定统一购买共同采购的物品。为了促进这个过程,下级部门采购人员仍然可以保持直接向供应商下订单的权力。总钢材企业在汇总各分钢材企业或车间采购员要求的同时,可以通过合并采购数量来达到物料成本的降低。

实际上,随着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运营要求目前经常由用户直接发出,经钢材企业或者高层采购部门少量的日常干预就可送达供应商手中。钢材企业还可以通过累加服务以取得更好的采购合同。几乎所有钢材企业都依赖于运输服务来支持它们供应链的人库和出库部分。现在,钢材企业经常使用集中控制的运输合同,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成本降低,而且是为了在所有地点取得统一的绩效标准。

(四)减少重复的采购努力。在物资短缺的时候,集中采购可避免多头采购形成卖方市场,避免卖方借机抬价,也可避免系统内不同的部门为争夺资源而自行提价,造成整体效益不利的局面。分散采购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使得各个运营单位之间缺乏一致性。企业采用完全分散的采购结构,即每个地点都要负责制定它们自己的采购政策、程序和系统。这些分散的采购活动可能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重复,浪费成本。

(五)协调和管理钢材企业采购系统的能力。钢材企业对先进采购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加。复杂采购系统的设计和协调不应该是个别单位的职责。如果每个分钢材企业或者部门都负责制定自己的采购方案或者建立自己的编码方式,最终结果将是不协调的系统的混合。集中协调方式将支持系统设计并与所有部门都能很好地协调。

(六)采购技术的发展。采购人员不可能在采购的各个环节都成为专家,尤其是当采购部门变得更加综合和复杂时。发展专业采购知识的能力和支持单独采购单位的能力是集中采购小组的另一优势。下面列出了一些领域,在这些领域中集中采购小组发展专业技术,为分钢材企业或者业务单位的采购人员提供培训和支持:采购谈判、国际采购、采购的法律事务、培训和发展计划、供应商质量标准、预算和测量系统、采购研究(包括宏观经济趋势分析)、价值分析技术、钢材企业商品管理、所有权的总成本、团队建设技巧、全面质量管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技术。

五、钢材集中采购的注意因素

在决定钢材集中采购时,应注意的因素有:采购订单的及时性。钢材是建筑行业中最重要的一项物资,钢材的及时到达使用单位,能使施工顺利进行。集中采购确认供应商后,由采购中心及时根据各分子公司提出的需求申请,按照地区及时下发采购订单;收货部门的管理。收货数据必须真实、正确,执行当日原则,做好收货台账,及时反馈给采购中心;及时结算。由于钢材是根据施工的进度进场的,所以每个月每个地区都会有多次钢材送货到现场,及时的结算有利于工程后期分类管理。

六、结语

人均钢材材料的消费量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人均钢材消费量还比较低,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较相差较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钢材工业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的钢材采购人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事业心责任感,通过集中采购来帮助钢材企业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董千里.采购管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5).

[2]郝渊晓.采购物流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09).

采购活动 篇7

关键词:招标,采购,纪检监督

一、引言

采购方式按操作流程及适用范围不同, 可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比选、单一来源采购 (也称直接采购) 四种方式。其中, 公开招标是涉及采购金额最大, 操作环节最多, 公平性要求最高的采购方式。合法有效的招标采购, 能够有效降低项目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率、提升施工质量、避免审计风险、避免法律纠纷、预防物资采购及工程建设等项目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开展招标监督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部需要, 也是防止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

二、招标监督工作的必要性

招标采购在实施过程中应具备严密的组织纪律性以及严格的操作规范性, 以达到参与各方相互监督制约的目的, 维护经济活动的公平竞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可能就会出现诸如:行政干预、操作流程不规范、简化审批流程、对承包商资质审查不够、投标结果轻易更改等情况的发生, 会大大削弱招标机制所应有的效能。因此招标工作必须设纪检、法律、内控、经营、财务等多个部门进行全过程控制、监督、检查。

三、招标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在此将重点对招标实施过程中监督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对于招标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是阐述的要点。

1. 对招标监督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采购的监督需要由纪检、法律、内控、经营等部门同时介入, 这样就可能导致某一环节的监督人出现依赖心理, 或对采购监督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2. 业务能力水平差

招标采购内控流程多, 情况复杂。如果监督人员对相关法规制度了解不透彻, 不熟悉采购流程, 风险点预控不清, 则在监督过程中遇到违规问题就不能及时发现并提出合理的整改建议。

3. 监督部门职责划分不清

纪检、法律、内控、经营等部门都是采购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部门, 虽然监督的目的相同, 但各自职能却各有侧重, 并不相同。但在实际操作中, 却往往出现越位监督的情况。自身监督职能没有履行到位, 反而却将精力通入到他人的监督事项当中, 造成了重复式的监督, 影响了工作效率。

4. 监督未达到全面性

采购过程监督部门对“现场监督”较为重视, 往往却忽略了“场外监督”。而很多违法违规、权钱交易、干预招标的行为都发生在现场以外。一味地实施“现场”监督, 就会形成监督的“盲区”, 使监察工作失去了全面性。

5. 监督活动流于形式

作为采购活动的监督人员, 必须高度认清监督的严肃性, 严格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 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监督结果进行评判。不能有公报私仇、无事生非、装腔作势、不懂装懂等情况的发生。更不能徇私舞弊、无所作为, 与承包商或采购部门相互勾结、暗箱操作、吃拿卡要, 使得监督活动流于形式。

6. 监督部门之间沟通不足

由于纪检、法律、内控、经营等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能各有侧重, 这就导致了一味的“各司其职”, 信息交流较少, 造成了监督的片面性。例如纪检部门已对一个采购项目作出了“限期整改”的通知, 但法律、内控依然给予了项目审核通过的答复, 失去了应有的监督效果。

四、招标采购活动中纪检监督的主要内容

1. 招标方式的选取是否符合法律制度的要求。 (详细标准参见《国华电力公司采购管理办法》 (试行) ) 。

2. 编制的招标文件是否经过审批, 有无明显违反《招投标法》的内容。

3. 招标的审批流程是否按照招标程序的要求进行。 (详细标准参见《国华电力公司采购管理办法》 (试行) ) 。

4. 有无暗箱操作、行政干预、内定人选、限制投标人竞争、与承包商勾结等情况。

5. 有无泄泄露投标人信息, 泄露标底或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信息的情况。

6. 开标前检查标书密封情况是否完好, 外包装是否有雷同性情况。

7. 评标专家的选取是否在专家库随机产生, 专家人员的构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有无泄露评标专家名单的情况。

8. 开标时检查投标人资质是否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是否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

9. 监督投标金额记录是否与标书一致。

1 0. 监督有无陪标、串标的情况。

1 1. 评标中监督评委是否与外界隔离, 手机等通信工具是否受控。

手否有干预评标结果、引导评委专家结论、影响评标公平的情况发生。

1 2. 评标报告编制是否与现场结果一致, 签字流程是否规范, 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1 3. 合同谈判是否正常进行, 是否有违法违规现象。

1 4. 中标人是否存在转包、分包情况, 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内容执行。

五、招标采购活动中纪检监督的注意事项

1. 为保证招标活动的公平性, 应注意整个招标过程不能有任何“行政干预”行为。

如发现有暗箱操作、与承包商勾结、用限制性条款限制投标人投标等行为, 应及时汇报分管领导并终止采购继续进行, 同时采取必要控制措施。

2. 开标时, 应重点关注各投标人之间是否存在陪标、串标、抬标行为。

应注意的事, 投标价格之间相差过大或过小都有可能存在问题, 应格外注意。

3. 监督过程中, 原则性和灵活性应相互统一。

如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 应敢于提出意见。但要注意提出的意见应有理、有据、有力。发现问题不一定均要采取废标处理, 应及时告知相关责任人进行限期整改。

4. 应提高思想意识, 重视监督工作, 认识监督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不能使监督流于形式, 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 既要监督到位又不能越位, 例如:对评标过程不参与意见, 但应保证无违法违规行为。

5. 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对招标过程中的投诉, 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及时受理。

6. 即使目前公开招标都有第三发招标机构代理进行, 但期间的合法合规性依然需要进行监督。例如:招标公开公示期是否少于20天, 是否递交投标保证金, 投标人资质是否通过审核等。

7. 纪检作为内部监督部门, 应对采购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不能只重视“现场监督”, 现场以外的监督也同样重要。

8. 通过参加培训, 结合实践学习理论, 努力提升业务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要求:“要加强招标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力度, 有效发挥纪检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能”。其目的就在于通过监督工作, 规范采购部门人员行为, 严格执行招标管理流程, 保证招标工作的公正、透明, 从源头上预防经济犯罪发生, 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采购活动 篇8

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说过:“采购和销售是公司唯一能‘挣钱’的部门, 其他任何部门发生的都是管理费用”。采购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采购成本将会占到最终成品价格50%~90%的份额。对于一般的生产型企业来说, 采购往往不是所采购产品的最终流通环节, 采购的产品需要通过企业的二次加工, 以提升附加值、改变形态等方式成为消费环节的最终商品。

1 采购行为

1.1 采购行为前期

采购大致分为采购前期、采购期、以及采购后期。采购前期主要是对市场进行综合考量的过程, 其中市场信息涉及到产品供求信息、产品供应商素质等方面。采购行为也主要集中在前期, 这是整个采购行为能够顺利成功的基础。

1.2 对市场信息的考量

传统的采购, 一般是需要采购的企业将采购产品的资料通过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的直接沟通完成。采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等的关系, 信息流通的完善、通畅与否, 是采购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前提。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 芜杂的各种信息来自四面八方, 采购模式也逐渐发展演变为订购点采购模式、原料需求计划采购模式、零库存采购模式及网络采购模式。供应商在采购行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与供应商打交道的过程中, 需要采购人员结合最适合的采购模式, 通过精湛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社交能力以及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对市场及产品进行分析。

1.3 供应商评估

供应商素质分为供应商的配合度、研发能力、对产品要求的领悟能力、交货能力、服务质量、产品多样性等。

如果产品做得再好, 供应商与公司不够配合, 所需要的产品总是数量或质量打折扣、甚至不按期交货;这样不但不能完成终端客户的要求, 更有可能造成索赔等后续麻烦。

在这里, 要着重强调一下供应商对产品要求的领悟能力。凡涉及到设计范畴的产品, 如新模具、家具设计、汽车零配件等等, 往往需要供应商根据草图或书面的产品描述进行试生产。这就需要供应商有足够的对产品要求的领悟能力, 否则很可能生产出的产品不合要求或者完全不能用。不但耽误了采购企业的做货时间, 也浪费了生产资源。

在传统采购模式中, 一般是多头采购。供应商的选择可以有很多种, 对采购企业来说, 更换不合格的供应商是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 但频繁更换供应商不但会消耗企业的能源、更会使采购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影响下一阶段的生产。

供应商的研发能力就是供应商的成长性。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固步自封可能能够保全一时, 但终归是要被淘汰的。为了保证产品和公司不被淘汰, 供应商的研发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具有先进创新能力、且处于行业领先产品, 甚至无可替代的供应商一般叫做“战略供应商”, 这类供应商对采购企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的产品甚至能直接导致采购企业的生死存亡或利润的高低。

虽然不能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 但是综合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对产品的理解力、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出货守时性、人员管理、服务来说, 都比同类供应商更优秀的供应商称为“优先考虑供应商”。和这一类的供应商合作, 是每一个采购企业都乐意而为的。这类供应商往往有良好领悟力和优秀的执行力, 更高层次的“优先考虑供应商”甚至能为采购企业想得更多, 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4 对产品的考量

产品的考量主要是从质量、性能和价格上。价格永远是采购行为中的焦点。采购企业能够接受的适当价格需要经过对市场价格的考察、多方对比、并经过和合适的供应商议价得出。采购人员和供应商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往往得不到真实的合同价格, 这需要与多家供应商长期商谈方能确定。

产品的质量需求是相对于采购企业的定位来说的。不同的产品质量相对不同的产品价格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不同接受层面的订单。合格的采购行为是要在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中取得平衡, 既要价格适中, 又必须质量过关。

对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产品, 即使价格再低也坚决不能要, 否则在后期的生产销售过程中, 不但可能造成返工、误期, 严重的还会导致客户退货、索赔。但是, 如果在没有前期布局的条件下一味追求高品质, 丧失企业的产品定位, 不但无法打开市场, 甚至有可能丢掉本已开辟的大好局面。

2 采购期

采购期是采购企业前期的市场考察结束, 已选定了适合的供应商、产品, 开始根据终端客户要求, 实施采购行为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与供应商打交道的过程, 选定的供应商的综合素质在此时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同时, 在采购前期所未发现的问题也会在与供货商的进一步接触中暴露出来, 采购人员需要对新供货商进行跟进, 为避免下一次采购出现同样的问题而准备。

2.1 采购行为后期

采购行为后期主要是指采购结束后, 产品发往终端客户手中, 并获取客户回馈的阶段。采购的完成, 并不代表采购行为的结束。采购后期的客户满意程度直接表明采购行为是成功还是失败。终端客户对产品的态度也决定了采购前期对产品、供应商选择的正确与否, 采购人员要通过采购后期的反馈来修正下次的采购行为。采购人员为提高供货商的配合度, 可将客户对产品的反馈转给供货商共同商讨。

在工程的采购中, 采购行为后期还包括工程的完成顺利度, 以及工程现场的配合程度。

2.2 采购成本与企业的关系

采购环节每降低1%成本, 企业利润将增加5%~10%。可见采购成本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工程来说是何等举足轻重。采购成本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构成:

1) 地域因素

采购前, 目标产品、甚至产品生产链越集中, 越能够节约产品变动、更新换代等信息的汇集时间;在采购行为发生时, 产品集中地的供货商选择性更大, 一旦发生问题, 更换供货商的行为不致会引起后续连锁性的大变动;相对于公司所在地来说, 供货商所在地离采购企业越近, 企业对产品或供货商的可控度越高, 物流成本也相应较低。

2) 产品因素

在采购过程中, 产品的废品率、废料率越大, 直接导致成本越高;同时, 废品率增加也使得返工率增加, 返工成本也直接体现在采购成本中;采购的数量也是构成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 批量生产和科学核算是采购者合理降低采购成本的必要手段。采购人员应该运用科学手段, 准确预估所需的采购数量, 这在原材料计划采购和零库存采购的模式中尤为重要。

3) 市场信息因素

在全球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 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分析产品的市场信息, 诸如产品的性能、质量、等级是影响采购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网络采购也越来越成为很多中小企业采购的重要手段之一, 尤其在中小企业的跨国性采购中, 由于地域限制, 实地考察的目的往往无法实现, 或因时间所限, 实地考察无法面面俱到, 那么通过所能够得到的一切信息, 包括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 进而获得所需的资料就成为采购企业非常重要采购的途径之一。

4) 物流因素

在考虑到经济性、时效性、安全性及客户要求的前提下, 正确选择合适的物流运送方式是影响到采购成本的因素之一。

5) 仓储因素

仓储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的占用, 这在采购成本中也占有不可忽视的部分。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仓储率, 需要科学的计算和对各个环节的统筹规划。仓储过程中的损耗包括折旧、损坏等都将成为采购成本的一部分。

在新型采购模式中, 零库存采购, 亦称“JIT采购”是由日本丰田公司发起, 讲求各部门的统筹协调, 包括供货商的稳定供应。它通过单一的供货商长期稳定的货源, 小批量、频繁采购, 通过减少采购前期的行为来减少选择供应商的成本, 再通过频次较高的小批量采购降低大批货物囤积、仓储的成本。同时, 人为提高采购的频次也会适当降低一部分由于意外而产生的缺少原料现象的发生。零仓储的采购模式必须在科学化核算、高度依赖高品质供货商、企业员工的工作精神高度集中的前提下进行, 否则零仓储采购很容易自乱阵脚。

6) 员工的素质因素

采购行为是一个客观主导主观, 最终由主观决定客观的人的行为, 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具备一定科学知识、业务能力和丰富经验的采购和仓库管理员工, 随着经济全球化, 采购活动遍布全球, 则更是如此。

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建立人才储备机制, 对采购员工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 同时在员工内部形成竞争机制, 提高采购效率。

3 采购的管理

采购管理不仅仅是对采购行为的管理, 它包括采购计划生成、采购执行、到货接收、检验入库、采购发票的收集到采购结算的采购活动的全过程, 对采购过程中物流运动的各个环节状态进行严密的跟踪、监督, 实现对企业采购活动执行过程的科学化管理。这不但涉及到企业的采购部门, 还涉及到仓储、品管、财务、销售等各个方面。综合采购对企业的重要性, 采购的管理对企业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3.1 对采购人员的管理

采购归根结底是对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其中主观因素占了很大作用。为减少因主观因素, 甚至是无关因素的干扰, 对采购部门的采购往来进行电脑系统化采购流程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市场的调研, 招投标公开透明地确定采购价格是减少人为因素的途径之一。

3.2 信息共享

由于采购环节所牵连的部门较多, 优化采购流程, 实现信息共享可以使各个孤立的部门都了解到企业目标, 整合企业资源。在共同的目标下, 采购后期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包括在采购行为结束后的销售环节, 采购人员可以直接从销售部门得到第一手的客户要求, 直接指导采购人员的二次采购。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采购不但影响着企业的其他部门, 也通过企业的其他部门的反馈, 不断修正, 共同提高。

3.3 采购手法的选择

不同的企业, 如生产型企业、贸易型企业等都有不同的采购要求和渠道, 选择适合的采购手法是企业需要进行的重要决策之一。除本文粗略涉及的几种较为成熟的采购模式之外, 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现货采购和远期合同采购、招标采购和网上采购都可以灵活运用, 以期降低采购成本, 减少采购企业的自身风险。

摘要:文章主要从采购行为、采购成本和采购管理3个方面, 简单剖析了采购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 阐述了生产企业中采购部门和采购人员需要重视及关注的问题。在网络社会中, 采购也要适应时代潮流, 从传统采购形式发展开, 运用更多的先进手段达到缩减企业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采购行为,采购成本,采购管理

参考文献

[1]罗伯特.M.蒙兹卡 (美)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

[2]王宗湖.连锁企业采购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3]谢勤龙.企业采购业务运作精要[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 篇9

采购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编制需求和采购计划、制定价格目录、采购申请、供应商选择、货量价格谈判、运输方式选择、采购合同签订、验收入库、结算付款等环节。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既是企业“实物流”的重要部分,又与企业“资金流”密切相关。企业采购的物资和商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企业应对存货进行集中采购,实行物归一口原则,建立健全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加强采购业务的管理。

以八钢公司的采购管理为例,为了理顺采购管理系统中采购计划制定、采购计划管控及组织实施采购计划流程,八钢公司对各业务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1)设备工程部负责采购计划的管控管理,包括采购计划审定、采购计划实时跟踪。(2)采购中心负责组织采购计划的实施和采购计划执行结果反馈。(3)八钢公司授权部门负责组织工程建安物资采购计划的实施和采购计划执行结果反馈。(4)制造管理部负责制定大宗原燃料采购计划和采购计划实施跟踪。(5)资源公司负责国内大宗原燃料采购计划的实施和采购计划执行结果反馈。(6)国贸公司负责进口大宗原燃料采购计划的实施和采购计划执行结果反馈。

公司整体实行wzmis系统进行采购计划申报、合同签订、入库计量,货款结算等业务流程的处理。

一、编制需求和采购计划

需求部门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设备工程部依据公司年度生产经营目标计划和现有物资消耗水平,库存情况,根据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采购计划是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企业根据发展目标的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采购计划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严格执行。

二、建立健全采购申请制度

公司建立了采购申请制度,在物资系统中由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采购申请。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按照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办理采购申请手续。具备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应严格审批采购申请。

三、供应商选择制度

选择供应商是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公司建立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并建立企业统一的供应商网络。采购部门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应商,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四、采购合同管理

根据采购需要,确定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并与供应商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采购合同,该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情况作出明确规定。对大宗商品的采购采用招投标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一般商品的采购可以采用询价或定向采购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双方协商签订合同条款,并符合国家和企业的相关规定。采购合同有专人负责保管、整理、入档。

五、采购价格管理

每年初制定并下发当年最高结算限价的采购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确定采购价格。采购价格应遵循“三同三比”的原则,即同名称、型号规格比质量,同质量比价格,同价格的比费用,分别采取询价、招标、专家会审、最高限价等形式确定采购价格。

六、验收入库制度

设置物流库房,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各级验收部门及人员、收货验收部门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批准的合同订单、合同协议等采购文件,对采购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严格验收,以确保其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并录入物资系统,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务部门。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向有关单位进行索赔。

七、结算付款

物资系统完成收库手续并稽核无误后,数据传递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将入库数据与供应商开具发票审核无误后进行挂账、结算。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严格按合同协议的约定审核付款条件以及相关手续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严格按照资金计划的申报与审批进行付款。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防止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目前公司的管理流程存在以下不完善之处:

1.现场收货、验货时间过长,未能及时办理入库手续,无法进行财务结算。由于各部门职责分工不同,各部门之间协作显得非常重要,应加强协作减少职能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同时应加强制度的健全,加强相关工作的考核,只有各个环节互相配合,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要求办事,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2.对企业库存进行定期、全面的清查,使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整个库存状况,对库存信息及时共享,避免重复采购。

3.对积压库存物资,及时清理、变现,盘活资金,减少损失。

4.推进学习宝钢集团“阳光采购”工作,实行信息化采购,以电子商务、电子招标等方式在网络上实现交易。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战略采购与军队采购能力建设研究 篇10

关键词:战略采购,军队采购能力,建设

战略采购主要通过供应市场调节、优化节点分布、固化网络联接和整合网络能力四个环节来推动军队采购部门和市场向网络变迁, 以获取交易成本和交易效益持续动态优势, 最大限度提高军队采购的军事经济效益。在具体实施层面上, 战略采购过程主要是外包非核心能力、设计供应商群体、采购整合和发展长期合作交易关系, 提高军队采购的竞争优势。

1外包非核心能力

军队采购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现有资源的相对不足、发展不完善决定了我们不能走“大而全”的发展道路, 而应该注重“精与细”的建设, 将那些不太重要的业务外包出去, 而集中去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实施业务外包可以弥补军队物资采购部门的资源不足, 进一步发挥和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服务和质量并降低军队物资采购风险。

从军队后勤保障活动来看, 军队是执行作战任务的武装集团, 其核心职能是作战, 保障力量与作战力量的比例应该是越小越经济, 保障效能与作战效能的比例应该是越高越好。后勤保障是为作战服务的, 其核心业务应该是保障, 即如何科学地确定军队物资的需求品种、需求数量、需求地点、需求时间, 及时有效地安排物资补给任务和计划。其他具体的、服务于保障工作的业务, 可以交给具有比较优势和效率的地方供应商来完成, 实现社会化保障。因此, 对于从市场到部队这一加工——流通——服务环节中发生的包装、运输、储存、装卸等物流业务, 拣选、加工、分割、组配等配送业务, 以及人员培训、技术服务、维护维修等业务, 在不涉及军事秘密或者满足保密条件的情况下, 可以充分利用供应商在这些方面的产品优势、渠道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 经过军队物资采购部门认证后实行外包, 实现资源取得、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社会化保障, 解决军队后勤物资保障资源的集约化配置问题。

2设计供应商群体

设计供应商群体是战略采购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设计供应商群体包括供应商数量的减少和供应商群体结构的优化。

现代采购管理中供应商选择的目标不是寻求最低成本、最短交货期的供应商, 而是从全面质量管理角度出发, 注重选择在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方面提供合作的供应商, 采购管理的趋势是减少供应商的数量, 并与之建立互信、互利、互助的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以形成经济采购批量, 简化采购计划、运输和库存管理, 控制采购质量, 降低采购成本。

要减少供应商数量, 则需要军队采购部门进行供应商区分, 提高管理效率。对军队采购部门来说, 与之打交道的供应商较多, 分清供应商主次, 对供应商进行重点管理, 有利于节约军事人力、物力, 提高管理效率, 这里首选ABC分类方法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ABC分类方法即对供应商进行ABC分类, 区分出主次, 对关键供应商进行重点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我们可以依据下列比例对供应商进行ABC分类划分:A类供应商占总供应商数的10%, 但供应商品的价值占军队采购物资价值的60%-70%;B类供应商占总供应商数的20%, 其供应商品的价值占军队采购物资价值的20%;C类供应商占总供应商数的60%-70%, 但其供应商品的价值占军队采购物资价值的10%-20%;这样划分出ABC三类。A类供应商为军队提供大部分物资, 并且厂家数量较少, 对其重点管理是降低军队采购供应成本的潜力所在和主要方法, 因而要投入主要精力进行重点管理。B、C类供应商, 因其提供的物资比重少、数量多, 则可以减少精力的投入作一般管理, 它不是降低军队采购成本的重点。

对于大部分军兵种专用物资和军队特需物资的采购来说, 不断改善和优化供购关系是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手段。供应商的优化策略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 与优秀供应商和强势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管、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以显著降低采购总成本, 实施有效的采购质量控制, 提高军队保障采购效能;二是将部分保障环节, 如流通环节、配送环节和服务环节, 交给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供应商实行外包。

3发展长期交易合作关系

外包和和设计供应商群体是发展长期合作交易关系的前提, 网络交易认为: (1) 供应商是买方企业的延伸部分; (2) 与主要供应商的关系必须持久; (3) 双方不仅应着眼于当前的交易, 也应重视以后的合作。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 买方企业和供应商致力于发展一种长期合作、双赢的交易关系。采购部门改变一般采购多家比较和短期契约的采购手段, 减少供应商的数量, 向同一供应商增加定货数量和种类, 使供应商取得规模效应, 节约成本;并和供应商签订长期契约, 使其不必卷入消极的市场竞争中, 获得资源更高效的利用。在这种长期合作的交易关系中, 供应商对买方企业有相应的回报: (1) 供应商对买方企业的定单要求作出快速的反应; (2) 供应商有强烈的忠诚于买方企业的意识; (3) 愿意尽其所能满足买方企业的要求; (4) 运用其知识和技术, 参与买方企业产品的设计过程。

军用物资采购也是一种交易行为。交易是指一种价值形式的让渡和另一种价值形式的获取的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这种交换活动将相关的企业外部资源导向企业的任务。在交换的过程中, 采供双方均追求标的物的成本效用超过让渡标的物成本的目标, 力争取得交换者剩余。由于不同价值形式对不同主体的效用不同, 在交换中交易双方都有可能获得交换者剩余, 因此, 军用物资采购不是一种“零和博弈”, 存在着“双赢”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可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 威廉姆斯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供应链采购方与供应方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逐步提高了战略采购 (strategic purchasing) 这一概念。战略采购指宏观范围内确立采购资源, 建立最优的供应体系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过程, 它使企业重新定义如何与供应商交易, 永久降低成本, 提高供应商的价值供献。战略采购的意图之一就是与关键供应商 (Key Supplier) 建立良好的关系 (Buyer-Supplier-Relationship BSR) 。BSR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战略采购的成功实施。据此, 军用物资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定义为, 为实现战略采购目标, 军用物资采供双方立足军用物资供应链为实现财务状况、质量、数量、交货、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改善和提高而建立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

建立军队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的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 还要求双方信息高度共享, 包括公开成本结构等敏感的信息。前提是彼此间的高度信任, 而要形成这种信任关系, 必须加强经常性交流, 及时处理合同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特别是要处理好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问题。首先, 供需双方可不定期召开座谈会, 经常就成本、质量控制、市场动态等方面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 以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便于价格的确定和质量的把关。其次, 军队采购部门应及时将部队所需物资在质量、数量和供货等方面的新要求以及意见建议告知供应商, 以利于供应商能够及时调整生产满足部队要求。第三, 供需双方应该经常互访, 相互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4采购整合

通过融合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边界, 交易双方的动态能力因专有信息和知识实现高度共享而得到共同的提升。采购部门不仅可以引进供应商动态能力, 还可以从双方的动态能力提升中获益。信息和知识传递是采购整合的核心内容。整合网络能力有两个产出:一是提高引进的供应商核心能力与采购部门自有能力的兼容性, 二是创造新的能力。整合网络能力的决策称为采购整合。

战略采购强调供应商和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和其它职能部门 (如后勤财务部门、军队审计部门等) 之间的整合。采购整合有三个方面:供应商和采购部门采购战略目标整合;采购部门和竞争战略及其它职能部门战略整合;供应商、采购部门、其它职能部门间努力最优化。 (1) 军队采购部门和供应商沟通机制。在对抗性的交易关系中, 交易双方的沟通大都由买方主导, 信息流基本是单向的, 双方都不愿意共享信息。在合作性的交易关系中, 双向信息交流非常频繁, 双方经常就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可行性等交换意见, 并针对意见进行不断改进。 (2) 早期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军队采购部门和供应商之间沟通的增加促成了供应商参与军队物资开发。军队可以利用供应商的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 在军队科研机构的指导与协调下不断改进军队物资的品质。 (3) 供应商发展紧密的交易关系的另一成果就是军队帮助供应商发展能力。军队采购部门应着眼于长期的军事经济效益, 去改进供应商技术、质量、配送和成本方面的能力和业绩。 (4) 军队采购部门与军队后勤保障战略决策过程相整合。采购整合包括:采购部门参与战略采购计划过的整个过程, 为战略决策提供建议;战略选择时贯穿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采购部门有获取战略信息的渠道;重要的采购决策与军队后勤保障的其它战略决策相协调。

参考文献

[1]蒂莫西.M.拉塞特, 战略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的合作与竞争[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3.

[2]徐金发, 卢蓉.战略采购的过程模型及其作用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3) .

[3]卢蓉.企业战略采购的机理及应用研究[J].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采购活动 篇11

【关键词】 军队院校;国防采购

一、相同点

(1)逻辑起点和目标归属。不管是军队院校采购还是一般的国防采购它们的逻辑起点和目标归属是战斗力的最大化。军队院校采购是通过采购相关的教学设施来保障军校学员的学习生活,为部队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从而提高部队战斗力水平。一般的国防采购则是通过购买武器装备、工程、服务,直接表现为战斗力水平的提高。(2)采购的性质。军队院校作为培养各种军事人才的场所,其采购始终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军事人才素质展开的,显然军队院校采购就必然带有军事色彩。一般国防采购不论是对于武器装备还是军民通用物质的采购,都是直接为部队提供的,其性质更是不言而喻。(3)采购主体的性质。但是军队院校采购和一般国防采购却是特定,不论是军队院校还是军区机关、基层部队等他们始终都代表着军方。(4)采购部门的设置。军队院校与军区机关、作战部队等属于一个大的系统,其采购部门的设置也采用了相同结构模式。军队院校采购与一般国防采购机关则以党委作为决策领导机关,采购中心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财务部门执行结算和监督的职能。

二、不同点

(1)采购的对象。军队院校作为军事人力的“供应商”,在提供“军事人才”这种产品过程中消耗是教学仪器设备、基建工程和各类物资等,其采购对象也相应的是这些,一般国防采购对象包括武器装备、国防工程、服务以及军民通用物资。可以看到尽管它们的最终用途相同,在具体表现形式上还是有所区别。(2)采购的方式。一般国防采购实行指令性计划采购和市场采购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采购必须以市场采购为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军工行业尚未全盘放开。在仍将长期实行国有国营的情况下,许多武器装备采购将保留指令性计划采购的方式。军队院校采购的教学仪器设备、基建工程和各类物资一般为竞争性商品或服务,通过市场采购方式,既能降低采购成本,又能通过竞争激励供应商提高商品或服务质量,主要实行市场采购。(3)采购的市场结构。从两者的采购对象便可知道,军队院校采购和一般国防采购面对的市场结构是不同的,前者面对的一般是完全竞争市场或者垄断竞争市场,供应商为完全竞争或者垄断竞争厂商,而后者则所面对的市场结构根据其采购的对象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4)采购的保密性。国防采购尤其是武器装备采购涉及到许多军事机密,国防采购会设置较高程度的保密等级。军队院校采购的是教学仪器设备、基建工程等通用品,这些物品都是通过招投标方式在市场上公开采购,其保密等级较低。(5)采购合同的管理。由于国防采购涉及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家安全,故国防采购合同要比一般政府采购合同更强调严格履约,若不能履约或以次充好,供应商不仅要受到经济制裁,更要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国防采购对供应商要求很高,在国防采购招投标时必须进行资格认定,实行市场准入。国防采购要积极制定措施加强对采购风险的预防和补救。军队院校采购尽管也属于国防采购范畴,其合同管理没有一般国防采购合同管理严格,其管理更多的是参照政府采购合同管理模式来进行的,同时又比政府采购合同管理要严格。

三、启示

一是原则性与灵活性。军队院校采购首先应该遵循国防采购的原则性,在采购过程中要坚持把国家安全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以集中采购为手段,以提高采购效益为目的,以增强战斗力为宗旨,不断为军队院校提供优质的采购服务,为国防事业输送优秀的军事人才。军队院校采购与一般政府采购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军队院校采购也应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要开拓采购新领域,探索采购新手段,提出管理新思路。二是保密性与适度公开性。军队院校采购尽管没有涉及到武器装备,有些信息仍然属于军事机密,对于这些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信息,在采购活动中应该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以确保军事机密遭到泄露。保密只能是相对,不能以保密为名逃避监督,实行 “黑箱操作”。地方企业也会利用这一特性强加寻租行为,要求军队院校采购要保持适度的公开性,接收相关机构监督。军队院校采购自身的特点也要求采购信息公开发布,采购活动公开招标,企业投标公开竞争,这样有利于提高采购质量,增加采购效益。三是特殊性与公平性。军队院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它是为国防提供军事人才的地方,与一般的组织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很多方面军队院校都享有着一些特权,以此来保障军事人才的正常培养,这种特权不能成为采购交易双方权责不对等的先天因素。很多企业就是因为合同中的某些“霸王条款”望而却步。

参考文献

采购活动 篇12

采购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提高电网企业采购管理水平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电网企业采购管理水平就必须有良好的企业内部运作机制, 电网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对组织结构设置方面并不完善, 对内部人员的职责、岗位规范及工作标准也没有具体明确的定义, 而职责分工和明确定义有助于防止各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错误。采购流程的控制和优化采购流程可以引导人员的行为, 改善企业对采购活动的统筹控制。

1 电网企业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 电网企业不断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管理, 贯彻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思想, 但是在探索的道路上难免会出现问题。国家电网目前颁布的文件中对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各部门职责分工安排较为零散, 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分配体系, 而且并没有对采购活动整体做一个明确的流程划分, 导致员工对自己的职责认知不清, 并没有完全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虽然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按照规定进行物资采购, 但是由于分工不明确, 各自对自己的职责没有认识清楚, 往往造成部分工作重复或者部分工作遗漏, 采购行为不当引起的后果没有相应的人负责, 难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 这与电力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战略目标不符。再者, 企业并没有专门的组织进行协调和引导物资采购, 很容易导致问题的发生或者发生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寻源-采购“两段式”采购管理模式的目的就是解决上述电网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寻源-采购“两段式”采购管理模式是指将采购活动划分为前期的规划准备阶段和后期的实施阶段, 采购人员根据寻源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采购。寻源阶段的具体做法是在物资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下, 按专业设立不同的采购专业委员会, 采购专业委员会应用供应商评估结果, 拟定采购策略, 由物资管理部门依法通过招标或其他采购方式, 选定合作供应商;采购阶段则是根据物资需求完成谈判、定价, 实现战术采购向战术采购与战略采购相结合的转变。寻源-采购“两段式”采购管理模式的运作流程可划分为寻找供应商, 收集供应商信息, 评价供应商, 拟定采购策略, 供应商确定和采购实施六个部分。

2 寻源-采购“两段式”采购管理模式构建

2.1 寻源阶段的内容

从图1可以看出寻源阶段的工作包括五个过程, 即寻找供应商、收集供应商信息、对供应商做出评价、拟定采购策略和确定供应商。

(1) 寻找供应商。不同种类物资的特性以及重要程度有所不同, 招投标管理中心在遵守招投标法规的基础上针对物资重要程度和特性选择合适的途径寻找供应商。

(2) 供应商信息收集。电网企业通过供应商提供的资料、存档资料及与某供应商合作过的公司及同行业其他供应商提供的资料及时且全面地收集供应商资料。

(3) 供应商评价供应商评价的目的就是在众多供应商中选择最优的供应商为电网企业服务。供应商评价工作从源头上对工程项目质量加以监控。由于大部分电网物资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采购, 所以下面仅讨论招投标过程中供应商评价流程, 见图2。

首先公司招投标管理中心受理集中规模招标采购的供应商的评价申请并编制评估方案。物资部 (招投标管理中心) 成立供应商评价工作组, 评价工作组负责具体的供应商评价工作, 如组织相关专家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 推荐合格供应商名单等。待合格供应商名单通过审核后, 省物资供应公司整理资料并将合格供应商按照产品类别、档次归档保存和等级动态管理, 安全监察部、相关技术部门以及省物资供应公司等对供应商及其产品在建设、运行阶段的情况上报至公司招投标管理中心, 招投标管理中心出具评价初步意见并通过公司主管领导的审核后报国网公司备案。供应商评价工作结束后, 安全监察部门、专业技术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和监造服务机构负责对供应商在履约期间的行为和供应的产品情况进行反馈。招投标管理中心收集对供应商的所有反馈信息和评估结果并对供应商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理和对其升降级管理。监督部门在招标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相关规定对供应商评价过程严格进行监督。

(4) 拟定采购策略。寻源阶段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根据供应商评价结果拟定采购策略等相关内容, 具体工作由采购专业委员会负责实施。采购专业委员会选择物资采购方式和供应商并制定合适的采购策略, 指导采购工作的实施。

(1) 采购专业委员会组成。

采购专业委员会按专业分为技术、财务审计、营销、法律和督查专业委员会, 采购专业委员会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 只在需要的时候召集成员参与策略制定, 采购专业委员会归管于招投标管理中心。

(2) 采购策略拟定流程。

拟定采购策略的过程可分为图3所示的五个流程:

采购专业委员收集采购策略需要收集的资料, 如供需量数据和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等相关资料由物资部提供, 各部门需配合资料收集工作。营销部门参与人员根据产品需求计划和供需量等相关资料对所需物资的市场形势进行分析。各采购专业委员会成员根据物资技术特性, 供应商评价结果, 市场形势分析表等信息发表专业意见, 委员会负责人协调各方意见, 使形成的总策略达到全局最优。拟定采购策略之后, 采购专业委员会将采购策略上报招投标管理中心审批。通过审批后, 招投标管理中心在公司内部信息系统中公布采购策略。

(5) 供应商确定。电网企业选择供应商采取的是以招标为主非招标为辅的采购方式。公司招标采购领导小组是招标和非招标采购工作的领导机构。招标采购领导小组下设若干招标专业工作组, 各专业工作组分别负责招标工作中的招标文件审定、资格预审及评标标准与办法等属于自己专业范围内的部分。

2.2 采购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

寻源阶段结束之后物资部门就需要组织选定供应商签订合同, 到货验收, 物资入库退货。公司物资部负责物资合同的承办管理, 协调处理合同签订、履约变更等重大事项, 由省物资公司具体实施。合同签订之后, 电力公司各项目单位、物资需求部门或单位组织对到货物资质量进行检查和到货验收, 对不符合产品质量规定的物资及验收中的其他问题应及时将情况反映至省物资供应公司, 经省物资供应公司汇总后上报物资部。物资到货验收合格后, 仓储人员清点核对无误后为物资办理相关入库手续。物资供应公司在验收过程中收到不合格物资的反馈后及时通知其供应商退回物资, 并要求供应商限期送货再次进行验收并对其处理和追究违约责任, 所有退货情况记录应并记入档案, 作为评价供应商的依据。

3 结论

物资采购活动是电力建设项目和电网正常运行的主要支撑。提高电网企业的采购管理水平对电网企业的发展有着去足举足轻重的作用, 寻源-采购“两段式”采购管理模式明确了采购工作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 不仅能促进物资采购的有效进行, 还可以节省采购时间, 增加物资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减少库存储备, 进而降低成本。通过改进采购管理来增加电力企业效益的潜力还很大, 未来还需要加强对物资采购管理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沈俊娜, 刘明.采购物流管理及成本控制[J].物流科技, 2006, (7) :73-75.

[2]刘睿.浅析构建完善的企业采购内部制度的重要性[J].当代经济, 2010, (20) :16-17.

[3]谢久明.油气田公司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设计[J].四川石油经济, 2001, (1) :28-30.

[4]刘虹.职责分工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 2006, (6) :177-178.

[5]梁明华.浅议采购流程的优化控制[J].中国市场, 2013, (30) :25-26.

[6]孙艺新.大型电力企业采购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9, (4) :9-12, 38.

[7]赵建萍.电力物资采购管理创新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12) :69-70.

上一篇:教育的公共服务性下一篇:林业生产技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