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

2024-07-17

IgE(共8篇)

IgE 篇1

甲亢 (Graves病, GD) 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 GD的体液免疫研究较为深入, GD患者的血清中存在针对甲状腺细胞促甲状腺激素 (TSH) 受体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称为TSH受体抗体 (TRAb) , 其性质属于IgG。目前认为TRAb是GD诊断、疗效判断、停药、预测复发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通过研究70例G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G、IgE的变化, 以论证血清IgG、IgE作为GD患者疗效判断、停药参考指标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70例均为本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临床确诊的甲亢患者, 年龄 (32.4±13.6) 岁, 其中男24例, 女46例。

1.2 方法

(1) 治疗前先测定血清FT3、FT4、TSH、IgG、IgE。经抗甲状腺药物或131碘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正常时复查上述指标。 (2) FT3、FT4、TSH、IgE采用Beckman公司Access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仪测定, IgG采用Beckman公司Array 360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 (3) 抗甲状腺药物采用他巴唑, 剂量依病情而定 (20~40mg/d) , 甲状腺功能正常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131碘治疗根据甲状腺重量和131碘摄取率确定给药剂量, 必要时6月后再予以131碘治疗至甲状腺功能正常。

1.3 统计学分析

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 果

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T3、FT4、TSH、IgG、IgE结果见表1。治疗后IgG、Ig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3 讨 论

GD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 GD的体液免疫研究较为深入, GD患者的血清中存在针对甲状腺细胞TSH受体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称为TRAb, 其性质属于IgG。目前认为TRAb是GD诊断、疗效判断、停药、预测复发的重要指标。国内董志辉、林星等[1,2]研究发现GD患者血清IgG、IgE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但并未进一步研究血清IgG、IgE随病情好转的变化情况。GD患者血清IgG升高主要与TRAb有关, 而IgE主要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及皮肤过敏等有关, GD患者血清IgE升高原因尚不明确, 林星[2]等认为IgE在甲亢突眼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GD患者血清IgG、IgE随病情好转、甲状腺功能正常而明显下降, 提示血清IgG、IgE作为GD患者疗效判断、停药的参考指标,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董志辉, 翟瑞娥, 王林桂, 等.甲亢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测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 17 (8) :941-942.

[2]林星, 郑斌生, 薛守贵, 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血清IgE测定的临床意义[J].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6, 30 (1) :73-74.

IgE 篇2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与免疫蛋白E(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47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非感染性哮喘患儿5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儿童的MP抗体阳性率、IgE水平以及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Mp抗体阳性率、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本组患儿中发热、心肌酶异常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通常具有明显临床特征,检测Mp抗体与IgE水平可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儿童;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 IgE;肺炎支原体抗体

【中图分类号】R125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53-01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儿科常见疾病,由多因素影响参与而发生,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对患儿成长发育与健康均有严重影响[1]。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MP)感染是小儿引发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因,其主要病理机制为支气管与肺部的炎症反应[2],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对小儿哮喘的认知程度,本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哮喘患儿分别开展了MP抗体、IgE水平及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4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将同期53例非感染性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均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诊断标准,且无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情况。观察组患儿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9个月~9岁,平均年龄(57±14)岁,急性期24例,缓解期23例,临床症状表现中咳嗽43例,发热21例,喘息28例;对照组患儿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11个月~10岁,平均年龄(59±16)岁,急性期27例,缓解期26例,临床症状表现中咳嗽47例,发热17例,喘息31例。两组小儿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分别在清晨空腹下抽取6mL静脉血,3mL标本在完成血清分离后开展MP抗体检测,采用被动凝集法,选择美国美德声科学技术公司提供的MP抗体检测试剂盒,其评估标准为未致敏粒子及样本反应表现(-)时为MP感染呈阴性,致敏粒子及样本反应表现为(±)时为MP感染呈弱阳性,致敏粒子及样本表现为(+)与(++)时为MP感染呈阳性。应用抗凝管收集3mL静脉血标本,分离后应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分析,选用酶联免疫法及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IgE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IgE水平。同时,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测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MP抗体阳性率及IgE水平比较观察组患儿中MP抗体阳性23例(489%),对照组患儿中MP抗体阳性4例(7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性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儿科常见的反复发作性呼吸系统疾病[3],由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不仅危害儿童呼吸功能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抑制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诸多不良后果[4]。肺炎支原体是人体中高度多形性的病原体,其感染后会显著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在气道内形成慢性炎症与高反应状态,进而对哮喘发生有明显促进作用,以往研究中表明哮喘患儿中其感染几率往往为50%左右[5],是影响小儿哮喘发生的主要病因。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依据,针对不同类型哮喘患儿分别开展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儿中心肌酶异常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哮喘的临床危害程度相对较高。同时,观察组患儿的MP抗体阳性率及IgE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性哮喘患儿,而急性期患儿的IgE水平亦明显高于缓解期。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会严重影响小儿免疫调节机制,使机体嗜酸性粒细胞等大量释放,从而加重小儿病情,提示针对此类患儿开展MP抗体与IgE水平检测可辅助临床诊断,并且在治疗期间适当采用免疫调节剂对疾病治愈具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通常具有明显临床特征,检测MP抗体与IgE水平可有效辅助临床诊断并指导治疗。

参考文献

[1]田占国,孙旭.阿奇霉素、丙卡特罗治疗儿童哮喘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初探[J].现代诊断与研究,2013,24(10):22342235.

[2]李萍.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临床特征及IgE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药,2013,17(12):21072108.

[3]黄涛,赵莉,张玲,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水平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2):7375.

[4]薛雄豪.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5):6869.

[5]劳丽芬,吴幼萍,李南德,等.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31(12):23212323.

IgE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患者243例为初步选定研究对象, 男158例, 女85例;年龄18~67岁, 平均年龄为 (48±4.2) 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向左肩及左臂内侧放射、心悸、气促、头晕、恶心、脉搏细微。以上患者均行心电图及生化检查, 结合检查结果及患者具体临床表现, 均确诊为冠心病。由于IgE是参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湿疹发病机制的主要抗体, 故将患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患有过敏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排除, 最终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220例, 男142例, 女78例, 平均年龄为 (42±2.8) 岁。

1.2 诊断分型

通过心电图检查以及查体等综合分析, 将正常患者分为对照组 (N) , 异常者进而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心肌梗死组 (A)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U) 、稳定性心绞痛组 (S) 。A组患者20min以上持续疼痛, 心电图显示2个以上肢 (胸) 导联的ST升高1 (2) mm, 心肌酶升高超过正常限度的2倍。U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 ST降低幅度大于0.1mV或T波倒置, 在3个月内胸痛性质改变且常在休息时发作, 服用常规剂量的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病症。S组患者在3个月内的疼痛部位、性质、时间等稳定, 服用硝酸酯类药物能不同程度地缓解病情。

1.3 临床方法

经诊断分型, N组20例, A组55例, U组78例, S组67例。对四组进行基本资料询问, 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等, 具体如表1。

统计学处理发现各组在平均年龄、吸烟上无明显差别 (均P<0.05) , A组、U组、S组在高血压病、糖尿病、≥50%血管狭窄数影响因素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进行下一步操作。

N组在清晨空腹采血, A、U、S组在基本治疗前进行肘静脉采血, 采集的标本4h内在4℃、3 000rpm条件下离心15min以取得相应的血清标本, 立刻在-80℃下贮藏备用。采用ELISA法测定IgE浓度, 正常参考值为1~165U/ mL。

2 结果

将各组所得数据进行整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具体数据如表2。

由t检验分析所得:正常组N组分别与A组、U组、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冠心病患者组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 冠心病患者的IgE水平明显较正常组高, 而冠心病的类型不同, 其IgE水平也不同, 心肌梗死组 (A) 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U) ,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U) 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S) 。

3讨论

IgE与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D是免疫球蛋白的五类分型。IgE是肥大细胞经过生化反应产生的物质, 在人体中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165U/mL。IgE是一种变态反应的介质。学者研究发现, 冠心病的炎症反应与IgE相关, IgE能导致组胺等介质的释放, 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小板发生血管痉挛, 加重冠心病患者的血液供应不畅、心肌缺氧病情。

本次临床研究表明, IgE在冠心病患者的体内浓度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 因此, 我们可以设想将IgE作为检测冠心病的生理指标, 此观念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冠心病患者中, 不同分型的患者其IgE水平也有明显差异, 心肌梗死患者的IgE浓度大于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高于稳定型心绞痛, 由此, 我们可以将IgE的定量检测用于衡量冠心病患者的病情。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 炎症反应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也逐渐被人们所发现, 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有新的认识和见解, 对IgE进行相关研究, 为寻找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娟, 曹颖, 王德信.冠心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 (1) :152-153.

[2]殷忠, 李兰荪, 谢学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总IgE水平的变化[J].心脏杂志, 2009, 21 (3) :390-392.

IgE 篇4

目前, 胶质瘤的治疗效果仍然受到了其诊断手段的限制。目前常用的临床病例诊断标准通常不能精确的提供肿瘤信息, 同时一些肿瘤分子指标的确定又严重依赖于肿瘤组织的获取, 在脑源型肿瘤中, 通常很难获取肿瘤组织标本。因此, 建立和发展血清生物指标就成为了对脑源型肿瘤诊断的新途径[2]。尽管目前对于非中枢系统肿瘤, 人们已经建立了多种不同的用于临床诊断的血清生物指标, 但是对于胶质瘤患者来说,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指标。

人体的过敏反应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 (IgE) 介导, 而IgE则主要由免疫B细胞和助T细胞所分泌和调控[3]。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清IgE在介导过敏和抗寄生虫感染之外, 同样具有抗肿瘤的作用。IgE抗体可以消灭卵巢癌细胞以及胰腺癌细胞。此外, 接种了肿瘤细胞的裸鼠在IgE治疗后, 和对照组相比, 表现出了更长的生存时间。因此, 血清IgE具有很好的作为生物指标的潜力。很多研究都试图归纳出具有过敏史的患者是否具有更低的肿瘤发病率, 但可惜的是, 这类研究的大部分结果都很混乱。本研究中, 我们试图寻找血清IgE水平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为此我们检查了不同阶段胶质瘤患者的血清IgE水平, 并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学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研究中, 我们前瞻性地研究了110名成年脑胶质瘤患者。患者入选标准:18岁以上患者, 经过神经影响学诊断证实患有脑瘤, 但还没有进行手术治疗, 化疗或者放疗。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此外, 作为肿瘤对照组, 我们还选取了25名非神经系统原发肿瘤患者, 这些患者表现出了典型的脑瘤症状, 并且经过神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了原发肿瘤的脑内转移。同时, 我们还选取了25名平均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1.2 血样抽取

在患者被确诊后, 并在接受手术治疗, 或者准备放疗之前抽取血样。抽取静脉血4毫升, 并立刻降温至4度。在收取后1小时内, 样品经由4度离心10分钟, 速度为3000转/分钟。取得血清后使用商品化的试剂盒 (ImmunoCAP-1000) 检测血清IgE水平, 其单位表示为KU/L (kilounits/liter) 。

1.3 神经病理检查

病理组织切片经过常规的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标准依据最新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4]。

1.4 统计分析

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各组实验室测定指标, 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P<0.05为统计学结果有差异。

2 结果

不同组别IgE水平检测结果见表1。我们发现, 首先, 健康对照组和肿瘤对照组相比, IgE水平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其次, 我们发现和健康对照组以及肿瘤对照组相比, IgE含量在胶质瘤患者中出现了显著性的降低。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符, 提示着IgE在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三, 我们发现在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升高, 血清IgE水平出现了进一步的下降, 这个结果提示血清IgE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分子靶标来提示胶质瘤的恶性程度。

3 讨论

研究表明, 在胶质瘤, 淋巴瘤以及前列腺肿瘤的患者中, 血清IgE水平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 但是乳腺癌患者却出现了其水平的升高[5,6]。此外, 在直肠癌, 肺癌, 宫颈癌和胰腺癌患者中并未发现IgE水平有明显改变[7]。在本研究中, 我们发现胶质瘤患者的血清IgE比同年龄组的正常人要显著降低, 这个结果与已知报道相符, 此外, 我们还发现随着胶质瘤程度的恶化, 血清IgE水平出现了进一步的降低, 而且这种降低与肿瘤的恶行程度呈现了正相关[8,9]。本研究中发现肿瘤对照组与健康组的IgE水平没有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我们的肿瘤对照组中并未选取某些特异性的肿瘤类型, 因此IgE水平在不同的肿瘤类型中可能变化不一, 最终导致和健康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既往的研究中, 研究人员发现在胶质瘤患者中, 血清IgE含量较高的患者, 其诊断后1年生存率, 要高于那些低IgE的患者。在一项2006年的研究中, 研究人员发现在当时收录的所有胶质瘤患者中, 血清IgE含量最高的患者比最低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了9个月。研究人员推断高血清IgE含量, 可能与免疫系统对于肿瘤的有效应答反应有关;或者是虽然IgE本身对于肿瘤并没有显著的作用, 但是IgE水平高代表着胶质瘤对于免疫系统的破坏较小, 因此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对更长一些。

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了随着胶质瘤程度恶化, 血清IgE水平也会出现显著的降低。尽管仍然不清楚这种降低是否具有因果联系, 但我们推测, IgE也许具有通过直接杀伤癌细胞, 从而控制肿瘤发展的功能。最近在机制性的研究中, 研究人员发现在星型胶质细胞表面, 存在着IgE低亲和度的结合受体CD23, 通过激活CD23, 可以介导细胞内产生一氧化氮盒白介素1-b (IL-1B) [10], 而后者可以有高效地激活调亡基因Fas的表达, 从而诱导星型胶质细胞凋亡。此外, 更有趣的是, 有研究发现CD23的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19p13.3的位置[11], 而这段位置在胶质瘤细胞中出现了丢失。尽管CD23在胶质瘤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但根据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进行推断, 胶质瘤细胞胞面很可能分布着很多不同的IgE受体, 而这些受体在患者体内IgE水平尚高的时候, 可能可以通过刺激细胞凋亡而控制着胶质瘤的发生发展速度[12,13]。

总之, 本研究发现了血清IgE水平与胶质瘤不同阶段显著相关。这一结果为血清IgE成为肿瘤分子靶标提供了一定的临床证据支持。

注:*和对照组相比, 胶质瘤组均有显著差异, P<0.05;#和肿瘤组相比, 胶质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和胶质瘤WHO2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摘要:目的:检测患者血清IgE浓度水平, 探索其作为预测胶质瘤不同病理阶段的血清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胶质瘤患者110例, 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25名, 非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25例。在治疗前抽取4毫升静脉血, 检测血清IgE的水平。结果:我们发现, 肿瘤对照组的IgE水平和健康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区别, 但是胶质瘤组却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此外, 在胶质瘤组内, 随着恶性程度升高, 我们发现IgE水平出现了进一步的降低。结论:该研究表明, 血清IgE水平可能随着胶质瘤程度增高而降低, 提示着血清IgE水平可能能够作为血清标志物用于预测胶质瘤情况。

IgE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儿科病房的肺炎患儿107例, 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既往均无支气管哮喘史或特异性病史。由于血清总Ig E水平<1岁及>10岁的儿童与1~10岁组相比正常范围有较大区别, 所以本次所选病例均为1~10岁的患儿。其中男58例, 女49例。1.2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采血样,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 M, 滴度≥1∶80列入支原体感染组;滴度<1∶80列入非支原体感染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直接加载标本进行总Ig E定量测定。

2 结果

107例中支原体感染组44例, 血清总Ig E水平 (187.9±84.0) U/L;非支原体感染组63例, 血清总Ig E水平 (113.3±68.8) U/L。支原体感染组明显高于非支原体感染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5.0 3, P<0.01) 。

3 讨论

近年来, 肺炎支原体对人类的致病作用逐步受到重视, 其临床表现多样, 除了肺部表现外, 还可引起肺外多系统器官损害, 且病程长, 一些既往无支气管哮喘史或特异性病史的患儿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李琳等[1]研究认为, 支原体肺炎与支气管哮喘有极为相似的遗传易感性, 从基因角度证实支原体肺炎有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李志辉等[2]研究表明, 支原体感染时存在细胞因子表达异常, 同样存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1/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2 (Th1/Th2) 失衡, Th2细胞功能亢进, 白细胞介素13 (IL-13) 分泌增多, 高水平IL-13促进B细胞分化, 提高B细胞活性, 促进B细胞合成过多的Ig E。高水平Ig E与机体处于高敏状态和Ⅰ型变态反应密切相关, 提示支原

本次结果显示, 支原体感染组总Ig E定量水平明显高于非支原体感染组, 与以上观点一致。对此, 笔者建议: (1) 对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持续时间长、血清总Ig E水平高者, 而单纯大环内酯类抗感染效果不好, 即使既往无支气管哮喘或特异性病史, 建议短期加用皮质激素吸入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2) 对于既往无哮喘史或特异性病史的感染性疾病患儿, 临床检测血清总Ig E偏高者, 建议加测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 M, 防止支原体感染漏诊。 (3) 对支原体感染患儿要进行密切随访, 警惕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参考文献

[1]李琳, 曹兰芳, 顾梯成, 等.肺炎支原体肺炎及支气管哮喘HLA-DRB1基因位点频率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 2003, 21 (1) :29.

IgE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皮肤科为研究点,收集于2010年9月至2012年2月内入院的患者,并且选取经过临床诊断确定为过敏性疾病的252例患者的血清样本,其中男性占108例,女性占144例,年龄分布于5~69岁,平均年龄为 (37.4±5) 岁,病程最短为2h,最长的有27年。

1.2 检测方法

检测试剂盒是由美国BIOMERICA公司所生产的。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所包含的14种最常见的过敏原(包括8种食物过敏原以及6种吸入物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IgE和IgG。在加入底物P指示剂半小时后观察,如血清样品中含有一种或多种过敏原抗体IgE,则会在管中相应反应部位出现特异性的紫色,即可判为阳性结果。若与两边隔离带的颜色一致,则为阴性。

根据酶标仪上得出的IgG吸光度值,输入计算程序中所设的表格,选好标准曲线,就可以得出血清样品中各种过敏原抗体IgG的浓度。而判定测试结果为阳性的重要依据为IgG4≥0.02pg/m 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6.0对研究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种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阳性检测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结果显示,食物组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的阳性率比吸入物组的阳性率高,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的阳性率与吸入物组之间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食物过敏原与吸入物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IgE与IgG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同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和IgG同时检出阳性,这两者P<0.05,故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该研究结果也显示出,对于过敏性疾病患者,不论是食物过敏原或者是吸入物过敏原,它们的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都存在一定的阳性率。对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它的阳性率与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阳性率相比较,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对于吸入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lg G与IgE相比,则明显的升高了。

2.2 14种常见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和IgG阳性检测结果见表2。

根据上述数据,在这14种常见的过敏原中,引起特异性抗体IgG升高最多的两种食物是鸡蛋和小麦,而引起特异性抗体IgE升高最多的是虾。在吸入物过敏原中,我们发现粉尘螨和屋尘螨能同时引起特异性抗体IgE与IgG的升高。

检测数据显示鸡蛋、小麦、梧桐、白桦等IgG的阳性率远比IgE的阳性率高;而蟹、鳕鱼及短豚草等的检测结果则呈相反的趋势,IgE的阳性率显著高于IgG的阳性率,

3 讨论

过敏反应是一种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是人体对一种或多种原本无害的物质产生不正当的反应,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吸入或食入含有过敏性物体刺激机体,触发细胞大量分泌药理活性物质,引起一系列过敏症状,同时产生相当量的E型免疫球蛋白(IgE);机体免疫系统把食入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 (包括血管) 发生炎性反应,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引起人类过敏反应的过敏原种类繁多,如能从中查出引起机体过敏的物质,就能很好地预防和治疗过敏反应。在对同一患者血清的检测中发现,血清中不仅能够检出多种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同时也能检测出多种特异性抗体IgG,又由食物过敏原较吸入物过敏原更容易导致IgE与IgG阳性率的升高。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测IgE与IgG也存在迟发过程,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所选择研究对象中存在的客观因素。

至今为止诊断变态反应的主要指标是通过对特异性抗体IgE的检测[2],同时这也是对过敏原进行筛选的主要方法,而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也可能介导I型变态反应,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在介导吸入物过敏反应的同时,又能通过竞争机制来阻断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3,4],因此对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IgG检测的重视程度也正在逐渐加深,但是到目前为止,究竟是何种作用占据了主导作用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调查。因此,对特异性抗体IgE和IgG进行联合诊断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5,6],尤其是食物过敏原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7,8]。这也说明了将食物过敏原与吸入物过敏原检测结果相比较,可以发现前者更容易导致特异性抗体IgE和特异性抗体IgG的同时升高。

摘要:目的 探讨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意义。方法 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对研究对象血清中的最常见的过敏原抗体IgE和IgG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通过研究检测可以统计到14种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阳性率结果, 而且食物过敏原中检测出的IgG阳性率与IgG和IgE同时存在的阳性率比吸入物过敏原的高。结论 对特异性抗体IgE和IgG进行联合诊断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 尤其是针对食物过敏原, 可以更清楚地检测出究竟是哪种因素导致的过敏, 对患者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具有很高的临床治疗意义。

关键词:过敏性疾病,酶联免疫吸附法,特异性抗体,IgE,IgG

参考文献

[1]周泷, 周迎, 仕桂玲, 等.11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E、IgG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 24 (1) :36-37.

[2]李涛.IgG4、IgE抗体检测在过敏性疾病过敏源筛查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 2011, 11 (6) :77-78.

[3]曹俊敏, 张源, 陈筱凡.哮喘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测定与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 2006, 8 (8) :1118-1119.

[4]严煜林, 朱薇, 罗虹.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J].广西医学, 2008, 30 (1) :28-30.

[5]叶进, 赵志炼, 成信法, 等.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过敏原特异性IgG4、IgE抗体的检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10, 22 (6) :692-693.

[6]朱威, 赵威, 赵琛, 等.慢性湿疹和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1, 31 (2) :93-94.

[7]金贵和, 宋芳吉, 李惠刚, 等.荨麻疹抗原皮试及血清总IgE含量测定的初步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1, 28 (2) :96-97.

IgE 篇7

由于食物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而引起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本次研究在于探讨一种目前适合基层及社区医院不同人群寻找食物过敏原,诊断食物过敏反应的经济、可靠、简易的诊断方法。研究采用了皮肤试验法和ELISA法中的QD过敏原检测试剂盒。通过比较两种方法对过敏患者过敏原的检测,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46例患者来自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南阳市第一、六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食物过敏的患者,其中男102例,女144例,年龄3~72岁,平均年龄3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食物过敏反应的患者46例,湿疹53例,荨麻疹18例,异位性皮炎15例,其余114例同时表现有2种或2种以上的上述症状及其它症状。

1.2 试剂与方法

1.2.1 ①ELISA法:QD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北京博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用ELISA法测定。检测板显色呈深蓝色为强阳性(17.0 /ml),蓝色为阳性(5-17 IU/ml),浅蓝色为中度阳性(1-5 IU/ml),浅灰色为轻度阳性(0.2-1 IU/ml),基本无色为阴性(<0.2 IU/ml),检测方法参照说明书进行;②皮肤试验法:(食物过敏原溶媒来自华北制药集团太原有限责任公司,过敏原浸液来自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麻黄素及其它抗组胺类药物的患者,需停药2周后方予检测;对某种过敏原高度易感者,不予检测。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以避免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备好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和设备。过敏原试剂,检测方法参照试剂说明书进行。以组胺做阳性对照,以生理盐水做阴性对照。反应表现为风团或红晕,反应强度与组胺反应相对照,反应风团直径为阳性对照1 /4者为(+ ),1 /2者为(++),相同者为(+++),2倍者为(++++),反应风团大小与阴性对照组相同者为(-)。皮肤试验法意事项为试验前12~24小时,停用抗组胺类药物及皮质类固醇;并备用肾上腺素、麻黄素、针灸针、舒喘灵气雾剂等,以防患者全身反应,如发生全身反应,应根据情况做适当处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3]。

1.2.2 根据患者过敏史,选用鸡蛋、淡水鱼、小麦、虾、大豆、花生、海鱼、蟹共8种食物过敏原,分别采用皮试法和ELISA法对患者进行检测。

2 结果

246例疑似食物过敏患者全部采用皮试法和ELISA法检测,结果比较分析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种类的丰富、食品添加剂的泛滥以及人类饮食习惯的改变等,食物过敏反应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据报道,急诊科的过敏反应患者中约有1/3为食物过敏 [4]。在美国,普查发现25%~30%的家庭中至少有一位成员发生食物过敏反应[4]。在英国,食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成人为1.4%~1.9%,儿童是5%,大约有1000万人发病,其中100万人反应严重[5]。因此食物过敏反应性疾病已成为令世界医学界高度关注的问题。食物过敏反应的诊断,除掌握病史外,特异性体内及体外诊断方较多,可难可易,对于一些典型的速发型食物过敏反应与进食有明显的联系者,诊断较易,病史是食物过敏诊断的最主要依据。但相当多的食物过敏者发病与进食无明显的联系,不能通过简单的进食史明确病因,必须用体内或体外的特异性方法查找过敏原。能引起过敏的物质较多。因此,寻求过敏源并非容易。由于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而引起的,因此过敏原的确定至关重要,只有明确了患者对哪种物质过敏,才有可能进行病因治疗。否则,只能在疾病发作时对症处理[6]。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过敏反应的诊断过程实际上就是过敏原的查找过程。目前用于过敏原检测方法较多有体内(如皮试、点刺、激发试验及斑贴试验)及体外检测(如全自动过敏原体外Uni CAP检测仪、放射性变应原吸附试验、ELISA法等)。

本研究结果表明:皮内注射法和ELISA法对于该8种食物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为55.4%~68.7%,阴性符合率为70.1%~87.7%,一致率为63.4%~82.5%,均明显高于非一致者,说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比较好的一致性。其次,两者非一致性结果出现的原因,可能与过敏原的地区差异及制备过程有关。近年来,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出现以及现代人饮食结构日趋复杂的加强,过敏原制备的标准化是变态反应诊断和治疗的关键[7]。

由于皮肤试验法方法简单、快速、易操作、成本低,从技术上易被基层卫生人员所接受,从经济上易被患者所接受。不足之处是结果会受抗组胺类药物的影响、带有主观性,令患者不便、痛苦,不适宜老年、小儿、妊娠妇女、皮肤病患者。尤其是极严重的过敏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喉水肿等全身反应,虽临床极少见这些严重的全身反应,但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QD过敏原检测盒能精确测定体内引起过敏反应的特异IgE 反应素,优点是只需患者少许血清,便能做多种过敏原测试,对患者安全,不受药物、年龄等的影响,但技术性强,成本费用较高,需一定的时间。一般基层和社区医院的医患双方都不太愿意接受。因此,目前在基层和社区医院对食物过敏反应患者的诊断,其过敏原的检测方法可推广应用皮试法测定体内反应素。而在有条件的县、市级医院亦可在推广应用皮试法的基础上结合ELISA法。皮内试验结合ELISA法能在方法简便、结果可信、快速、经济、安全的基础上,保证满足绝大多数食物过敏患者能就近诊断。

总之,皮内试验诊断食物过敏反应与ELISA法虽有一定的误差,但前者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可同时检测多种过敏原,更适合于基层及社区医院对大多数食物过敏患者的检测。条件好的医院两种方法结合应用,更有利于基层和社区医院对不同人群食物过敏性疾病的检测和诊断。

摘要:目的评价皮内注射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食物过敏的临床检测,探索适合于基层及社区不同人群食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方法。方法3~72岁患者246例,分别进行皮内注射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ELISA法),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两种方法对鸡蛋、淡水鱼、小麦、虾、大豆、花生、海鱼等8种过敏原检测阳性符合率为55.4%~68.7%;阴性符合率为70.1%~87.7%。结论皮内注射法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均适于基层和社区医院对食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但都存在一定误差,还应结合患者病史,进行确诊。皮内试验诊断食物过敏反应与ELISA法相比虽有一定的误差,但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一次可做几十种实验,更适合于基层及社区医院对大多数食物过敏患者的检测。条件好的医院将皮试法和ELISA法二者结合更有利于基层和社区医院对不同人群食物过敏性疾病的检测和诊断。

关键词:皮内注射法,ELISA法,血清特异性IgE,食物过敏

参考文献

[1]龚非力.医学免疫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9-133.

[2]王兰兰,吴建民.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5-307.

[3]杨增茹,张庆远,邓川莲.食物过敏反应的皮内检测结果与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181-1182

[4]刘文忠,韩跃华.食物变态反应.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3,23(1):3-6.

[5]李晓娟、王爱民、于兰贞,儿童食物变态反应的监定.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9):440-441.

[6]Kai-Li Liang.Comparison of the Skin Test and ImmunoCAP Sys-tem in the EvaIUation of Mold Allergy.J Chin Med Assoc o Janu-ary,2006o Vol69o No1.

IgE 篇8

关键词:小儿哮喘,IL-4,IL-10,IgE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呼吸科常见病, 是由多种炎症细胞、气道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以多种炎症基因表达增加或异常表达为特征, 当哮喘发作时, 通过一系列互相连锁的免疫反应、炎症反应, 使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合成及分泌失调, 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本研究通过对哮喘患儿外周静脉血IL-4、IL-10及Ig E水平的测定, 来评价其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入院时间收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8月收治的哮喘患儿资料, 其中哮喘急性期患儿30例, 年龄1~12岁, 平均5.7岁;其中男19例, 女11例。缓解期患儿资料为急性期患儿缓解后的随访结果 (缓解期:停止发作3个月以上, 停用糖皮质激素1个月以上) 。对照组为正常儿童30例, 年龄1~14岁, 平均5.4岁;其中男18例, 女12例, 无哮喘病及过敏史, 采血前1个月内无感染及用药史。诊断均符合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修订的哮喘诊断标准[3], 所有入选哮喘患儿抽血前1个月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 三组在性别、年龄及治疗方法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标本处理

急性期患儿于入院时留取外周静脉血标本, 缓解期随访时进行, 对照组正常体检时留取标本。所有标本留取后采用日本HITACH Himar CF15R低温高速离心机离心, 转速设定为3000/min, 离心时间10 min, 提取血清, -70℃保存备用。

1.2.2 IL-4及IL-10测定

采用双夹心抗体法, 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 检验程序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2.3 Ig E测定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Ig E水平, 采用美国RD公司生产试剂盒进行, 根据测定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Ig E值。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的输入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s)

2 结果

急性组、缓解组与对照组患儿IL-4、IL-10及Ig E水平的比较结果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0.05)

3 讨论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高反应性炎症疾病, 其气道对多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刺激的反应性异常增高。哮喘患者大多数从童年开始, 儿童哮喘较为常见。中国哮喘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 小儿哮喘的发病率约为成人的10倍左右。

哮喘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 目前认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两个功能性亚群 (Th1/Th2) 比例失调, 即细胞因子平衡偏移在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Th2细胞在过敏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 发病过程中起突出作用, Th2细胞的特征性因子 (IL-4、IL-5、IL-9、IL-14) 与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IL-4是由CD4+T细胞分化而成的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 并能促进Th细胞向Th2类细胞分化。IL-4是产生血中Ig E含量增高的必需因子[4]。IL-4还调控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使其自身活化并释放介质以启动和维持炎症反应[5]。既往研究发现, IL-4的产生与一种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增高有关, NF-κB通过对哮喘支气管ICAM-1表达的调控, 参与其炎症反应, 而持续的炎症又可诱导上皮细胞ICAM-1表达增加, 这可能是哮喘患儿易于受到变应原的刺激而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6]。

IL-10是一种抗炎因子, 在哮喘发病机制的调节中具有对机体有利的作用, 主要由CD4+T淋巴细胞以及CD8+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激活的B细胞产生[7], 可以直接抑制由变应原导致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早期阶段, 也可以通过对抗原递呈细胞的抑制来达到此效应。IL-10还可以直接作用于T细胞上的CD28+协同刺激受体, 阻断CD28+酪氨酸磷酸化过程及其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 从而有效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 使T细胞进入失能状态, Th1细胞因子和Th2细胞因子产生均减少, 从而降低炎症反应[8]。本研究显示, 哮喘急性期IL-4与IL-10水平均上升, 可能因为过度增多的Th2细胞反馈性地引起IL-10的分泌增加。缓解期二者均下降支持此推断。

大多数哮喘患者的发病机制属于Ig E依赖、T淋巴细胞调控这一类免疫反应的紊乱。有研究显示, 哮喘发作与Ig E的升高密切相关, 而且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哮喘严重程度与其血清总Ig E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9]。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无论在急性期还是缓解期, 患儿Ig E水平均增高, 提示哮喘患儿有基础体质, 也可能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徐颖.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9) :1791-1792.

[2]吴良霞.支气管哮喘的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 (4) :247-249.

[3]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1998, 36 (12) :747.

[4]Basehore MJ, Howard TD, Lange LA, et al.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L-4variants in ethnically diverse population:associa-tion of total serum IgE levels and asthma in white subject[J].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4, 114 (1) :80.

[5]夏俊波, 宋云熙, 曾雪峰, 等.Th1/Th2细胞因子处理的树突状细胞在过敏性气道炎症中作用[J].免疫学杂志, 2008, 24 (2) :197.

[6]Tang ML, Fiscus, LC.Important role for L-selection and ICAM-1in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 in asthma[J].Pulm Pharmacol Ther, 2001, 14 (3) :203-210.

[7]Uchida Y, Ike K, Katayama N, et al.Molecular cloning and se-quences of interleukin-10in the Djungarian (Pho-dopus sun-gorus) , Chinese (Cricetulus griseus) and Syrian (Mesocricetus aura-tus) hamster[J].JVet Med Sci, 2005, 67 (5) :539.

[8]Joss A, Akdis M, Faith A, et al.IL-10directly acts on T cells by specifically altering the CD28co-stimulation pathway[J].Eur J Immunol, 2000, 30 (6) :1683-1690.

【IgE】推荐阅读:

上一篇:免疫记忆克隆选择算法下一篇:综合判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