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改善效果

2024-06-21

机体改善效果(共4篇)

机体改善效果 篇1

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 对其生活质量与机体不适感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于本院受诊的乳腺癌手术患者128例, 按照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 分为常规干预组 (n=63) 和延续干预组 (n=65) , 常规干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 延续干预组采取延续性护理模式。于干预2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Piper疲乏评分、乳腺癌EORTC-QOL-C30评分及SAS、SDS评分。结果:干预2个月后, 两组的Piper疲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且延续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的EORTC-QOL-C30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延续干预组高于常规干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 且延续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有效调节其生活不适感, 对患者身体、心理及生理均有较好的干预意义。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乳腺癌,生存质量,机体不适感

乳腺癌为妇女常见病, 其发病率有逐年攀升的倾向, 且逐步呈现年轻化发展, 当前乳腺癌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41%, 已引起全球相关医学专家的重视。现今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乳腺根治术, 同时乳腺切除对众多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加之手术带来的恐惧与焦虑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负面情绪,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1,2,3]。据文献[4-5]报道, 91%的患者实行乳腺癌手术后都认为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基于此, 本院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 旨在对其生活质量及机体不适提供有力帮助, 助其回归正常生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12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列为研究样本, 纳入标准: (1) 患者均无乳腺癌根治手术禁忌证, 手术均成功进行; (2) 患者对本研究知情, 全程配合护理工作,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患者术前精神意识正常, 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 (4) 入选者均为成年女性[6]。排除标准: (1) 合并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者; (2) 合并重大肝、肾、心肺、疾病者; (3) 资料不全、不配合护理工作或中途失访者; (4) 术后2个月内去世者[7]。将上述病例依照护理模式的不同, 分为常规干预组和延续干预组。常规干预组63例, 平均年龄 (52.89±7.55) 岁, 49例已育, 14例未育;延续干预组65例, 平均年龄 (53.17±8.13) 岁, 47例已育, 18例未育。两组患者的年龄、生育情况等基线数据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常规干预组

患者均于术后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围术期进行相关知识普及, 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 对患者实行切口护理, 防止患者切口感染, 督促患者及时用药, 于日常生活方面给予患者所需的帮助, 并给予体能运动方面的指导, 令患者愉快度过围术期。之后进行周密的出院指导, 并与患者约定适宜的复诊时间, 交待患者如有疑虑, 及时沟通。

1.2.2延续干预组

在常规干预基础上, 于患者出院后加用, (1) 康复宣传指导:于患者出院时发放本院拟定的“康复计划手册”, 围绕“乳腺康复指导”的话题展开系统的、分阶段的知识宣教, 从乳腺癌理论知识、术后饮食、术后心理调节、术后运动锻炼等方面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8,9,10,11]。 (2) 系统化评估: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 多方面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修养、服药依从性、兴趣爱好、家属概况、饮食规律等信息,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以讨论式或开放式的模式进行交流, 和患者产生良好互动,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及不适症状, 及时解决患者生理与心理的顾虑。 (3) 延续性交流:可通过建立微信交流群的模式或定期举行交流集会的模式向该群体患者宣教相关知识, 为患者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 制造温馨轻松的环境, 争取以此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3 观察指标

(1) 在患者干预2个月后进行机体不适感与生活质量的调查。机体不适感以癌症疲乏量表 (Piper疲乏调查量表) 进行[12], 该量表包含认知、行为、感觉和情感4个维度, 涵盖22个项目, 满分为10分, 分值越高, 疲乏程度越严重。 (2) 以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制定的乳腺癌生存质量问卷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C30, EORTC-QOL-C30) 评测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情况[13,14]。比较患者功能评分和总健康评分, 满分各为100分, 分值越高, 生存质量越好。 (3) 患者心理状态以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评定[15,16], SAS与SDS量表均为分值越高, 病情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数据加以统计,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iper疲乏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的Piper疲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2个月后, 两组的Piper疲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且延续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EORTC-QOL-C30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的EORTC-QOL-C30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2个月后, 两组的EORTC-QOL-C30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延续干预组高于常规干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2.3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干预前,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2个月后, 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 且延续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乳腺癌根治术对广大妇女来说无疑是危害其身心健康的重大打击。患病妇女由于对手术效果的恐惧, 对术后远期生活的焦虑, 多数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情绪, 对身体造成进一步不良影响。文献[17,18,19,20]研究表明, 尽管新型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没有直接的治疗效果, 但其却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对改善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不适有良好的效果, 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基于多个医疗中心采用的新型护理模式, 加之本院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 总结出一套延续性护理模式, 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发现, 干预2个月后, 延续干预组的Piper疲乏评分、SAS评分、SDS评分、EORTC-QOL-C30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常规干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见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加强患者精力与活力等方面均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可能是因为延续性护理干预颠覆了传统护理的局限性, 将优质护理干预延伸到患者离院之后, 解答了患者出院后的种种生活疑虑, 及时处理了患者继发相关性问题, 为患者的健康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由于延续性护理需要护理人员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与财力, 所以建议实施此项护理的相关医疗中心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延续性护理体系, 开通专门的护理指导科室与院外护理随访工作部门, 管理、记录好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时更新患者治疗进度, 定期随访患者病情恢复进程, 及时进行心理访问, 调查患者生存现状, 对患者生存质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统筹、分析, 专人或多人制定相应对策, 为患者提供舒适、有效的护理服务。由于本研究为结合本院实际护理经验的小样本研究, 而关于延续性护理的具体操作一直没有统一定论, 更加完善的延续性护理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共同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提供更好的护理对策。

综上所述, 持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 可显著改善患者机体不适感, 加强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 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 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临床护理干预。

机体改善效果 篇2

之所以用普通打印纸来输出图像,无法产生很好的打印效果,主要是因为普通打印纸在吸水性能方面表现不是很好,而且这些普通纸张与专业的照片纸相比,要薄许多。这样一来,喷墨打印机中的墨水喷洒到普通打印纸上后,墨水不能被及时吸收掉,当图像输出后,我们会发现此时的打印纸有一种很潮湿的感觉,特别是在一些色彩较深的位置,墨水颜色甚至还会渗透到薄薄的打印纸背面,这样可能会导致纸张局部区域变形,而局部区域处的墨水颜色,相互之间也多少会出现渗透现象,从而最终导致我们无法获得理想的图像输出效果,

根据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只要想办法提高普通打印纸吸收墨水的速度,就能很好地改善喷打输出效果,笔者是按下面的方法来实现的:在使用普通打印纸之前,先找一台普通家用电熨斗,要是该熨斗带蒸气功能,一定先要将蒸气功能关闭;然后像熨烫衣服一样,将要使用的普通打印纸均匀地熨烫几秒钟,这样就能保证打印纸张更加平整光滑;等感觉到打印纸有点微微发热时,立即将它放入到打印机中,并执行打印命令,这样由于打印纸张表面的温度升高,喷洒到该表面上的墨水就能在很短暂的时间内快速被蒸发干燥,以避免墨水之间的相互渗透现象,这样就能使最终输出来的图像感觉更加锐利、清晰,从而保证了打印效果的提高。

健身追踪器改善健康效果欠佳 篇3

据美国合众社10月4日报道,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埃里克·芬克尔斯坦说:“我们没有找到健身追踪仪器在短期内改善健康状况的证据,也没有证据表明它们在中期内能对健康产生正面影响。”

芬克尔斯坦的研究小组使用的是智能乐活夹扣Fitbit Zip。研究持续了1年,涉及新加坡800名受试者。

受试者被随机分成4个小组:一组只有智能乐活夹扣,一组除了智能乐活夹扣外还能收到现金,一组既有智能乐活夹扣还有基于慈善的奖励,还有一个对照组。

奖金与达到每周规定的行走步数目标挂钩。两个有奖励小组的参与者每周完成5万~7万步就能获得约11美元,如果他们能超越上述目标,奖金就会翻倍。

为了使其他受试者积极参与试验,每周会给他们发不到3美元的现金奖励,无论他们每天记录的步数是多少。

除了计算步数,研究人员还测量了他们的运动量和健身结果,包括体重、血压、有氧代谢能力和生活质量。

在试验进行到6个月的时候,现金组比对照组更活跃。与最初的测量数据相比,它是4个小组中唯一每日步数有所增加的小组。

此外,88%的现金组成员在6个月的时候继续使用智能乐活夹扣,而在只有智能乐活夹扣的小组和慈善小组中,这一比例是62%。但当奖励取消后,所有小组仅有10%的人仍使用该装置。

芬克尔斯坦说,人们放弃该装置是因为他们无法获得新信息。“如果你不愿动,你知道你走得不多,不需要看显示屏就知道。”

机体改善效果 篇4

此外人工操作甲醛灌注复杂繁琐, 对操作人员危害性较大。

科学研究表明[1]甲醛浓度过高会引起急性中毒, 表现为咽喉烧灼痛、呼吸困难、肺水肿、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肝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甲醛有刺激性气味, 低浓度即可嗅到, 人对甲醛的嗅觉阈通常是0.06~0.07mg/m³。但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 有人可达2.66mg/m³。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会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感觉障碍、免疫力降低, 并可出现瞌睡、记忆力减退或神经衰弱、精神抑郁;

长期甲醛暴露所诱发的慢性中毒对呼吸系统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长期接触甲醛可引发呼吸功能障碍和肝中毒性病变, 表现为肝细胞损伤、肝辐射能异常等。2010来发现, 甲醛能引起哺乳动物细胞核的基因突变、染色体损伤、八断裂。甲醛与其他多环芳烃有联合作用, 如与苯并芘的联合作用会使毒性增强。

此外甲醛具有强烈致癌性。研究动物发现, 大鼠暴露于每立方米15μg甲醛的环境中11个月, 可致鼻癌。美囯囯家癌症研究所2009年5月12日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 频繁接触甲醛的化工厂工人死于血癌、淋巴癌等癌症的几率比接触甲醛机会较少的工人高很多。研究人员调查了2.5万名生产甲醛和甲醛树脂的化工厂工人, 结果发现, 工人中接触甲醛机会最多者比机会最少者的死亡率高37%。研究人员分析, 长期接触甲醛增大了患上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性白血病等特殊癌症的几率。

如何降低灌注过程中操作人员甲醛暴露一直是相关从事者所考虑的问题之一。

我们从灌注压力、灌注量、甲醛浓度三个方面对甲醛灌注实现控制, 使操作技术人员无需长时间监控灌注进展, 从而使得技术人员免受甲醛侵害, 并同时取得较理想的灌注效果。

1) 灌注压力:遗体灌注需要比正常血压更高的灌注压力才能确保甲醛溶液顺利进入遗体心血管系统, 并经过心血管系统行至毛细血管, 进而渗透至遗体组织间隙。多年实践表明180mm Hg的灌注压力可以满足灌注需求。

1) 流量:成年人有效循环血容量通常为5L, 所以灌注流量达到5L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灌注效果已经比较理想, 多年的甲醛灌注实践也证明了5L的流量是较为合理的。但是考虑到关注过程中的液体渗漏, 单从流量角度判断灌注效果存在其局限性。

2) 远端静脉甲醛浓度:甲醛灌注防腐处理的原理是甲醛溶液随着遗体心血管系统行走至毛细血管网, 由于福尔马林溶液胶体渗透压为零, 灌注会使得毛细血管网中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浆渗透出毛细血管壁至组织间隙中。甲醛分子属于有机小分子, 毛细血管管壁位单层上皮组织, 对甲醛分子有着良好的通透性。当血浆渗透至组织间隙中时, 小分子甲醛会随着血浆一同渗出进入组织间隙。

组织间隙是体细胞耐以生存的内环境, 同时也是造成遗体变质腐败微生物耐以生存的环境。细菌是有蛋白质构建而成, 甲醛具有强烈还原性, 甲醛上的甲基能与细菌蛋白质上的氨基发声聚合反应, 使得蛋白质变性, 变硬, 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失去生命活力。

甲醛灌注必须使得甲醛分子渗透至组织间隙才会达到理想的防腐效果。所以我们利用远端静脉甲醛浓度监测的方式来确保甲醛分子顺利扩散至组织间隙。福尔马林溶液经股动脉、颈总动脉或颈外动脉途径灌注进入动脉系统, 液体顺动脉行走至各级毛细血管网, 在毛细血管中完成渗透。如果灌注足量, 溶液将会流出毛细血管系统, 进入毛细血管后方的静脉系统。所以当静脉中检测出甲醛, 即可表明福尔马林溶液已经顺利通过毛细血管网。

溶液进入静脉系统后, 会遭到静脉血稀释, 甲醛浓度难以达到灌注初期的37%。经过对灌注理想标本的静脉血采样分析, 得出当甲醛浓度达到20%时灌注效果较为理想。

监测甲醛浓度选择在远端静脉进行, 通常情况下选择手背静脉网。此处浅静脉丰富, 位置表浅, 易于操作。此外无论是经股动脉灌注还是经颈动脉灌注, 当甲醛浓度出现在手背静脉网时, 即可以溶液分布已经符合防腐技术要求。

从上述三个方面控制甲醛溶液灌注量的方法尚在实验中, 成熟后期待借助科学仪器的帮助能够实现对甲醛溶液灌注的自动化控制, 使得操作人员免受甲醛侵害。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免疫功能提高论文下一篇:电子报的技术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