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免疫功能(精选11篇)
儿童免疫功能 篇1
随着科学的发展, 人类对免疫疾病的认识越来越多, 免疫功能诊断在指导治疗与预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应的, 临床免疫专业的医师也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实验评价模式。一方面对患儿进行临床评价, 另一方面借助辅助检查, 尤其是应用实验免疫技术, 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价后确立相关诊断[1]。全国各医院均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 形成了如血液-免疫、风湿-免疫、肾脏-免疫、过敏-免疫等不同类型的组合方式。目前在国际上, 尤其以北美为代表逐步形成了以过敏一免疫为临床免疫专业医师的主要工作范畴, 并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迅速发展。但作为一门新兴专业, 与其他传统专业相比, 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以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2], 现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HSP患儿进行相关免疫功能诊断, 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7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HSP患儿 (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ARA) 1990年HSP诊断分类标准) 的初发病例55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8例, 女27例, 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 (7.5±2.0) 岁;所有病例之前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治疗, 且均有出血性紫癜疹, 其中, 关节肿痛45例, 单纯性皮疹4例, 镜下血尿15例。此外, 另收集健康儿童血标本30份作为对照, 同样进行相关免疫检测。从而初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可能的免疫损害以及免疫损害的环节。
1.2 功能检测方法
1.2.1 病史
包括主诉和现病史。存在免疫异常的患儿临床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的损害:免疫防御、免疫耐受和免疫监视。
1.2.2 体格检查
免疫系统受损后, 其临床表现主要出现在其他组织器官中。其中, 某些具有特征性, 但更多时候不具有特异性。免疫科医师尽量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免疫缺陷特点。
1.2.3 实验免疫检测
细胞免疫则包括T细胞百分比绝对计数、判断各项指标的高低、T细胞功能等等。本案例中, 所有入选患儿于治疗前均先行检测CD3、CD4、CD8及补体 (C3、C4) 、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Ig E) [3]。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 采用卡方进行检验, 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检测与对照组相比较, HSP患者Ig A及IgM IgG的水平显著升高 (P<0.05) ;补体水平的也有明显变化。HSP组与对照组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两组CD值。CD4/CD8比值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见表1。
3 讨论
相较于其他临床专业, 临床免疫学是一门相对新生的专业。我国在这一领域起步相对较早, 针对原发性免疫性免疫缺陷病的免疫诊断评价等工作也已取得一定成绩[4], 但还有待改善。我院在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免疫诊断观察的基础上, 对儿童免疫功能的检测、诊断及其对疾病的治疗、预后的作用, 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为了促进临床免疫学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该专业固有的体系和范畴, 从而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证据与支持十分重要, 待于所有从事这一专业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履周.我国儿科免疫学临床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 15 (2) :67-70.
[2]继豹, 叶家鹤.过敏性紫癜体液免疫状态分析[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 15 (2) :115-116.
[3]李文斌, 陈凤琴, 刘泽英, 等.过敏性紫癜患儿Th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状态的研究[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6, 11 (1) :19-22.
[4]王晓川.原发性抗体缺陷病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 (21) :1516-1517.
儿童免疫功能 篇2
为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切实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针对南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工作服务人群多,流动人口多,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特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遵循“政府负责、社会参与、部门配合、法制保障”的原则。通力合作,齐抓共管,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与辖区公安、教育和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公安部门在输暂居证和教育部门在办理入学入托手续时,严格审查儿童预防接种证,凡无接种证或未按国家规定接种有关疫苗者一律不予办理,从而有效督促家长主动带孩子到南直辖区预防接种门诊接受免疫。
3.预防接种医生定期与居委会一道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摸底调查,每月下社区走访1-2次,及时督导家长办理接种证,按时到接种点接受免疫。
4.采取“现场办证”方式,改进计划免疫服务方式,提高办证的及时率,在农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地等流动儿童高密地区采用现场发现现场办理接种证,使流动儿童有更多的免疫接种机会。
5.建立流动儿童档案,定期开展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种。
6.采取多种宣传方式与途径,开展计划免疫知识宣传教育。利用计划免疫日、社区妈妈班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和计划免疫知识宣传。
7.在农贸市场、车站等流动人口聚集地宣传计免知识,提高家长的认识,让家长明白“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8.强化培训,定期对辖区的学校及托幼机构保健医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指导其开展工作.幼托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常规开展查验接种证,对无证或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补证、补种。
儿童免疫功能 篇3
【关键词】 儿童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痰热清;免疫调节功能
Azithromycin Tanreqing mycoplasma pneumonia treatment of children and its effect on immune fun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zithromycin Tanreqing efficacy of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and the impact on immune function. METHODS: 80 cases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40 patients, two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reatment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to treat azithromycin Tanreqing, and select 40 healthy children as a healthy group, the efficacy of each group, and to detect the object serum IgA, IgG and IgM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of 40 patients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5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otal efficienc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gA, IgG and IgM leve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group, close to the level of the healthy gro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but the control group and healthy group, the difference is still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azithromycin Tanreqing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 can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improve the body's immune function in children, should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Key words】 children Mycoplasma pneumonia; azithromycin; Tanreqing; immune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 R725.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54-02
儿童支原体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上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但红霉素疗程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由于支原体肺炎部分常合并细菌、病毒的感染,临床多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案[1]。本研究通过对4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探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7.36±1.48)岁,排除心、肺、肝、肾、血液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及免疫系统缺陷疾病患儿。全部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并另选择同期本院门诊体检健康者40例儿童作为健康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7.2岁,平均年龄(7.30±1.25)岁。各组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吸氧、镇静、化痰、止咳、退热等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加入5%GS 200ml静滴,根据病情、年龄、体重等每日分别给予痰热清注射5-15ml加入5%GS 250ml中静点,症状改善后改为阿奇霉口服,疗程2-4周。
1.2.2检测方法两组患儿均于入院时、治疗后4周抽取静脉血3mL;健康组于体检时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各组均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IgA、IgG的含量[2];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M含量.
1.3疗效标准[3]
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基本消失,10d后复查胸片肺炎吸收或明显吸收;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明显消失,10d后胸片示肺炎吸收好转;无效:疗程结束后症状无改善,10d后胸片示病灶未吸收或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40例患儿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达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各组血清IgA、IgG和IgM含量比较,见表2.
表2各组血清IgA、IgG和IgM含量比较(g/L,±s)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IgA、IgG和IgM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治疗后治疗组与健康组比较,接近于健康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
2.3安全性观察
两组患者用药期间肝功能均正常。其中两组均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共8例,经对症治疗均好转,未影响继续治疗。
3讨论
人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MP)后体内最先产生Ig M,而后产生IgG及IgA。另外,MP抗原与人体的心肺肝 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器官存在部分共同抗原,当 MP感染机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呼吸道外的其他靶器官病变,出现该器官组织相应症状[4]。
痰热清注射液属国家中药二类新药,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抑菌、解痉、镇咳和祛痰平喘之作用。大环内脂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抗生素,传统多采用红霉素治疗,但疗效及安全不是令人满意[4]。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口服吸收好,并迅速分布于组织,药物作用时间长,具有较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5]。近年研究发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有抗菌活性外,尚有增强免疫功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产生多种细胞 因子及减少炎性反应因子的作用,又可减少支气管黏膜黏液的分泌,直接保护气道[6]。本研究显示,二者联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IgA、IgG和IgM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治疗后治疗组与健康组比较,接近于健康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综上,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4
[2]赵琼;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0,18:81-82.
[3]赵春玲.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6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145-146.
[4]张凤娟.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99-100.
[5]刘卫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0,42(3):172-173.
儿童免疫功能 篇4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意义
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呼吸道飞沫传播是该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可导致支原体流行性或散发性呼吸道感染[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前支原体感染性肺炎发病率显著提升,年龄愈来愈小,且肺外并发症呈现多样化,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2]。支原体感染性小儿肺炎可导致患儿凝血系统及免疫功能紊乱,使其抵抗力下降,危害其身体正常发育。掌握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可为临床病情判断、治疗等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其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7个月~11岁,平均(5.7±2.4)岁;治疗前肺炎病程2~15 d,平均(8.1±1.7)d,根据疾病类型分为间质肺炎组(45例)和大叶肺炎组(35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1个月~10岁;平均(5.2±2.1)岁。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肺炎组:①所有患儿均有刺激性咳嗽、高热等临床肺炎症状,听诊均有不同程度湿性啰音,胸部X线片检查肺部呈大片状、点网状及斑片状阴影;②所有患儿均行临床检查确诊,诊断及确诊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肺炎相应诊断标准[3];③发作均处于急性期;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①无慢性感染性及免疫系统性疾病史者;②近3个月内无发热、感染、咳嗽等疾病史者;③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2.2 排除标准
肺炎组:①其他原因造成的凝血及免疫系统功能异常;②其他病毒、细菌及衣原体感染者;③近期使用过免疫调节剂及免疫抑制剂者。对照组:神经功能及代谢功能紊乱者。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3.1 观察指标
两组受试儿童均抽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4 m L并送检,记录并观察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调节蛋白(TM)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4+、补体C3、补体C4、Ig M、Ig G、Ig A)等。
1.3.2 检测方法
①试剂与仪器:APTT检测试剂盒批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12第241085号;血浆D-D检测试剂盒批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第2404270号,购自沃芬医疗设备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型号:ACL TOP700(美国);血清免疫蛋白检测试剂盒购自西门子公司,生产批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07第2401875号,全自动蛋白分析仪购自西门子公司。
②凝血功能:PT、APTT、PTA、TT、INR及FIB等常规凝血指标采用凝固法检测,试剂盒操作步骤为:待测血浆与试剂盒中的抗凝剂枸橼酸钠混匀后,与3000 r/min离心5 min,收集上层血浆,同时以未离心前的血浆为对照,将试剂盒中白陶土-脑磷脂与待测血浆或对照血浆混匀后置于37℃水浴锅内,期间轻柔混匀数次,计加入25 mmol/L Ca Cl2,开始计时直到出现纤维蛋白丝,重复3次取平均值。
③免疫功能: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补体C3、补体C4、Ig M、Ig G、Ig A等指标,操作步骤为:在反应孔加入稀释标准品、待测样品、生物素标记抗体各50μL,盖上膜板,轻轻混匀,37℃温育1 h,甩去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洗涤,用吸水纸拍干,每孔加入80μL亲和链酶素-HRP,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30 min,甩去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洗涤,用吸水纸拍干。每孔加入显色底物A、B各50μL,轻轻振荡混匀,避免光照,37℃温育10 min。取出酶标板,迅速加入50μL终止液,加入终止液后应立即于450 nm波长处测定结果。细胞免疫指标CD4+送南京金域检测中心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受试儿童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间质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PT、APT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FIB、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三组TT、PTA及NIR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PT、APTT、TT、PTA及INR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肺炎组FIB、D-D显著低于大叶肺炎组(P<0.01)。见表1。
2.2 三组受试儿童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间质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间质肺炎组Ig A、补体C3低于大叶肺炎组(P<0.05),Ig M、补体C4高于大叶肺炎组(P<0.05);间质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Ig G、CD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大叶肺炎组比较,#P<0.01;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PTA:凝血酶原活动度;FIB:纤维蛋白原;INR:凝血酶原比值;D-D:血浆D-二聚体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大叶肺炎组比较,#P<0.05
3 讨论
支原体感染肺炎多发病于儿童和青少年,为临床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支原体可通过有毒代谢产物的释放损伤宿主和刺激免疫细胞产生自身抗体进而导致宿主抗原细胞结构改变,进而引起免疫系统的病理反应。多数学者认为,肺炎支原体的直接侵入、免疫功能异常及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功能等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原因[4,5]。也有许多文献报道,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等疾病,提示支原体感染对患儿凝血功能有严重影响[6,7]。由此可见,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凝血功能及免疫系统功能能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数据。
免疫系统包括体液部分和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两个部分,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够造成两者损伤,导致免疫失衡,尤其是细胞免疫系统失衡更为明显[8]。其中细胞免疫指标CD4+的敏感性最强,这是因为其对细胞免疫应答具有调节功能,同时也存在制约性,在维持细胞免疫系统维持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9,10]。本研究间质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患儿补体C3、补体C4、CD4+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此结果提示,亚细胞群各指标变化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进而导致其免疫阻滞功能的消失,造成细胞毒性损伤,使免疫功能出现缺陷。体液免疫则是通过T淋巴细胞发挥作用,受到刺激后促进免疫球蛋白分泌并形成抗体,对免疫应答反应进行干预;然而支原体肺炎感染后能够造成抗体不能充分生成,造成获得性体液免疫[11,12,13]。本研究中间质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患儿Ig M、Ig G、Ig 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结果表明体液免疫功能降低与CD4+下降存在一定关系,使淋巴细胞功能及抗体产生量下降。
支原体肺炎可激活凝血系统和炎症系统,在炎症介质作用下炎症系统和凝血系统进行交叉对换,引起微血管功能异常,形成血栓,甚至器官功能衰竭[14]。D-D为特异性终末纤溶酶生成物,继发性纤溶酶活性增强时其水平明显上升,并提示患儿凝血处于高凝状态[15]。有资料显示,D-D在肿瘤、感染等疾病中,水平同样呈上升状态[16]。这可能是因为感染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被过度激活致内皮因子损伤,造成微循环血流缓慢,形成微血栓,因此导致D-D升高。本研究中间质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间质肺炎组显著低于大叶肺炎组,此结果提示,大叶肺炎组凝血功能失调更为严重,形成血栓的危险性较间质肺炎高。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内纤溶与凝血处于动态平衡,当状态失衡时,不能及时清除FIB,使凝血功能增强,有研究报道,FIB在急性肺炎等感染病的患者中水平较高[17,18],因此在感染性疾病中,FIB可以作为预测感染的指标并评估感染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间质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患儿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间质肺炎组FIB显著低于大叶肺炎组,此结果提示,大叶肺炎组患儿凝血系统障碍更为严重,同时可将其作为区分两者的观察指标之一。PT用来检测外源性凝血功能,APTT检测内源性凝血功能,两者灵敏度较高[19],有研究表明,在凝血障碍患者中APTT、TT水平较健康者水平均升高,表明APTT、TT等指标在凝血纤溶状态异常中有重要的作用,能及早判定肺血管血栓前血液状态[20],本研究结果显示,间质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PT及AP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间质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患者出现凝血障碍,提示凝血指标的测定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凝血功能测定中起重要作用。
每日一灸 提高免疫功能 篇5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及至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燒”,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
施灸的原料很多,以艾为主,艾叶气味芳香,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
现代家庭可以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皮肤两三厘米,进行熏,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至皮肤红晕为度。也可用药物将艾炷(艾条内的艾绒用手搓捏成圆锥形,大小如黄豆粒)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再施灸。如隔姜灸:是将鲜姜切成直径两三厘米、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腧穴处(常用神阙穴)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以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
我们在日常保健当中可以使用艾灸强身健体,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中脘(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合谷(两手虎口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等。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尤其对于女性,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穴位,每穴悬灸5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为度。1个月为1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儿童免疫功能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儿科选取136例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进行住院的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 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修订的儿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8例患儿中女34例, 男34例, 年龄1~6岁, 平均年龄 (3.2±1.3) 岁, 病程1~13个月, 平均病程 (7.2±1.2) 个月;实验组68例患儿中女33例, 男35例, 年龄2~7岁, 平均年龄 (4.6±1.1) 岁, 病程1~12个月, 平均病程 (6.7±1.8) 个月。在治疗前对全部的患儿进行检查, 均无心、肾、肝等疾病, 患儿无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 无先天性肺部的发育不全, 无先天性支气管疾病, 没有注射疫苗和免疫的试剂。两组患儿在发病季节、年龄组成、每年感染次数、病程、身体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进行不同的治疗前要对其进行检查, 确诊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要对患儿的病情加以详细的分析, 以便能更好的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抗感染、止咳、化痰的一系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匹多莫德进行治疗, 使用方法为口服, 2次/d, 0.4g/次, 连用2周后改为1次/d, 0.4 g/次, 总疗程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CD4、CD8、Ig A、Ig G、Ig M水平的变化, 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在对停药的患儿的家属, 要注意给予患儿生活细节上的照顾, 避免下呼吸道反复的感染。在患儿停药后要随诊10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2]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测定, 主要有CD4、CD8、Ig A、Ig G、Ig M。显效:患儿咳嗽和发热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 患儿下呼吸道感染复发的次数明显的减少, 无并发症;有效:患儿咳嗽和发热等临床症状得到部分的缓解, 患儿下呼吸道感染复发的次数减少, 有并发症;无效:患儿咳嗽和发热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患儿下呼吸道感染复发的次数较多, 较多的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患者的CD4、CD8、Ig A、Ig G、Ig M治疗前后的比较
实验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在治疗后的CD4、CD8、Ig A、Ig G、Ig M的量明显高于治疗前的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实验组总有效率 (92.65%)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52.94%)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儿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为儿科常发的呼吸道疾病, 每年都会频繁的出现下呼吸道的感染, 年龄的增加发生的频率会逐渐下降, 气管炎反复发作1~3次或每年患有肺炎2~3次称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原因复杂多样, 主要是由于患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 营养不良而缺乏的维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 最终而使患者的免疫能力下降, 严重者会导致恶性循环, 免疫球蛋白如Ig A、Ig G、Ig M和T细胞的免疫功能下降, 此外因为护理方面、周围环境的不适应等均会导致患儿下呼吸道再次的感染[3]。给患儿带来痛苦, 给家庭带来负担。本研究是使用匹多莫德对儿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匹多莫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免疫调制剂, 主要功能是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刺激, 可在自然免疫方面促进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 趋化性逐渐增高, 自然杀伤细胞被激活, 一方面可提高T细胞数量, 增强对免疫细胞的调控, 增强免疫功能[4]。使用匹多莫德治疗效果显著, 患儿的咳嗽、发热、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 患儿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 增强了患儿的体质, 病情恢复较快, 大大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实验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在治疗后的CD4、CD8、Ig A、Ig G、Ig M的水平量明显高于治疗前, 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实验组总有效率 (92.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52.94%)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使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疗效确切, 安全性高, 尤其是Ig A的合成明显增加, 免疫球蛋白的量增加, 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明显减少,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 增强免疫功能等, 安全性高, 应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匹多莫德佐治儿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136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6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 实验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治疗,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的变化, 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在治疗后的CD4、CD8、IgA、IgG、IgM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总有效率 (92.65%)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52.94%)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使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能有效的提高患儿的的免疫功能, 安全性佳, 病情恢复较快, 可将其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匹多莫德,儿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戴迭宗, 李烈坚.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56例疗效观察.广西医学, 2013, 35 (2) :252-253.
[2]李晖, 黄巧云, 何成龙, 等.匹多莫德佐治新生儿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疗效观察及免疫功能变化.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5) :15-16.
[3]王为红.氨溴特罗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60例.中国药业, 2010, 19 (9) :72-73.
免疫规划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 篇7
关键词:免疫规划,儿童免疫接种,接种率
为更好地了解我高新区近年来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和一些相关的影响因素, 为后续制定相应的儿童疾病干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于是对我高新区辖区内45个居民区或者村落的常住儿童展开调查, 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凡是在我高新区调查地区内连续居住达1年及以上的儿童 (没有外来人口和本地户口之分) 。儿童的年龄在1~3岁, 即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均在调查的范围内。同时接受调查的儿童必须满足以下四个要求则为符合规定的调查对象: (1) 出生时间和接种的时间准确详细; (2) 乙型肝炎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为出生后24h内接收第一剂接种; (3) 儿童在1岁内完成基础免疫的接种; (4) 家长承认或者手持的接种证、接种卡是一致的。
1.2 调查方法
根据地区的人口容量,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1], 随机抽取我高新区辖区内45个居民区或者村落 (对人口数不满足150人的村落进行合并) , 又在每个村居随机抽查1~3岁的常住儿童, 共调查了560名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状况。调查的时候根据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的户列表随机确定一个座位第一户, 然后按照一路向右的原则依次选择第二户、第三户。用自制的调查表对儿童的信息进行调查, 该表的信息包括儿童的身份信息 (编号、户籍、出生日期) 、接种的信息 (是否有建立接种证、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在1岁年龄内疫苗的接种状况) 、家庭的经济状况 (家庭月均收入) 。
1.3 调查的疫苗类型
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乙型脑炎疫苗、麻风疫苗、流脑A (2次剂) 疫苗、麻风腮疫苗共八类。
2 结果
2.1 接种卡和接种证的建立情况
我高新区辖区内45个居民区, 每个居民区随机抽查1~3岁的常住儿童, 符合调查条件的儿童560名中, 建卡率为96.76%, 建证率100%, 所建的卡和证相符率为100%。
2.2 免疫接种率
从调查中来看, 我高新区自2009-2012年的儿童免疫接种率均达到了95%以上, 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乙型脑炎疫苗、麻风疫苗、流脑A (2次剂) 疫苗、麻风腮疫苗共八类疫苗的全程合格接种率为95.68%。疫苗接种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疫苗96.38%, 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6.26%、卡介苗接种率为100%、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为97.13%、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率为99.83%、乙型脑炎疫苗接种率为95.38%、麻风疫苗接种率为94.67%、流脑A (2次剂) 疫苗的接种率为92.39%、百白破加强接种率为85.96%、麻风腮疫苗接种率为93.34%。
3 讨论
儿童计划免疫是国家为了防止传染病, 通过一定的规划对这些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2]。儿童计划免疫我国自1978年以来就开始实施, 在防治和消灭传染病的工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3]。我高新区自上世纪90年代落实该计划疫苗以来, 通过多年的努力, 一直保持者很好的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疫苗接种率。随着近年来联合疫苗的运用, 对预防儿童疾病将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 我高新区免疫规划儿童免疫接种率自2009-2012年均保持着95%以上的接种率, 接种的普及以及效果很理想, 说明我高新区的免疫规划儿童免疫接种工作保持了很好的连续性, 并且有及时的跟进。但是从具体的情况来看, 一些相对偏远以及落后的地区, 由于受到经济水平的影响, 流脑A (2次剂) 的接种率为我高新区最低且百白破加强接种率为85.96%, 表明我高新区的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这是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疫苗计划工作中不断加强的。
另外, 通过此次调查, 我们发现儿童的首针及时接种率仍然偏低, 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6.26%, 百白破加强接种率为85.96%, 流脑A (2次剂) 疫苗的接种率为92.39%, 这可能与我高新区乡镇医院取消住院分娩、基层卫生服务不到位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同时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基础免疫的接种率基本上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 但是加强接种率却偏低, 这与我们对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未做统一的规定和宣传不到位等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3]。随着环境的变化, 在新的时期, 我们需要加大对免疫工作的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接种免疫的意识, 同时要加大对儿童免疫接种工作门诊的相关人员的行业务培训, 提高我高新区的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随着联合疫苗逐渐成为了发展趋势, 因为新型联合疫苗不仅减少注射程序, 减少注射针次, 而且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 我高新区在接下来的疫苗规划工作中将会加大新联合疫苗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美平, 刘大卫, 刘爱华, 等.北京市外来人口聚集地儿童免疫接种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 2010, 8 (2) :191-194.
[2] 马楠, 韩联宇, 王琳, 等.2011年济南市历城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12, 18 (7) :537-539.
儿童免疫功能 篇8
关键词:胰腺癌,肠内免疫营养,胃肠功能,免疫功能
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多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的营养干预与患者最终的治疗结局息息相关。胰腺癌患者本身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不佳,手术创伤会使患者处于应激及免疫抑制状态,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将进一步恶化[1]。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已经得到诸多专家的认可,认为术后早期胃肠道内营养物质的给予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有助于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保护。常规营养制剂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影响甚微,免疫营养制剂中包含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可能对患者的免疫状态产生影响。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胰腺癌术后行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促进机体胃肠功能、免疫功能恢复的效果,现报告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13年1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确诊为胰腺癌。根据术后接受的营养干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3~78岁,平均(65.82±7.31)岁,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36.42±5.28)g/L、前白蛋白(Prealbumin,PA)(0.30±0.05)g/L、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2.04±0.31)g/L、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15.59±2.24)g/L、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 A)(4.48±0.71)g/L、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1.96±0.25)g/L、CD4+(44.28±6.95)%、CD8+(30.22±4.49)%。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5~76岁,平均(63.92±7.07)岁,ALB(37.13±5.51)g/L、PA(0.32±0.04)g/L、TF(2.11±0.34)g/L、Ig G(16.12±2.56)g/L、Ig A(4.71±0.78)g/L、Ig M(2.05±0.31)g/L、CD4+(45.56±6.35)%、CD8+(29.57±4.63)%。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胰腺癌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具体如下:经鼻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选用肠内免疫营养制剂(瑞能,国药准字H20040722,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每100 ml含精氨酸2.3 g,ω-3多不饱和脂肪酸0.3 g,含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患者从术后第2天开始经鼻肠管缓慢给予等渗盐水300 ml,无不良反应后2 h给予瑞能输注液,剂量由少至多,首日达全量的1/3~2/3,输注速度从30 ml/h开始逐步加快至80~100 ml/h,术后第3天增加输注速度至100~150 ml/h,总量达全量,维持1周左右至正常饮食。
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早期单纯肠内营养支持,具体如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无锡Nutricia产品),第1天使用全量的1/3,第2天2/3,第3~7天给予全量。全量配方为热量125 k J/(kg·d),糖脂比例6∶4,氮量0.2 g/(kg·d)。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及普通胰岛素按照临床常规给予。
1.3 观察指标
1.3.1 营养状态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营养干预后1周及2周,均测定患者ALB、PA、TF。
1.3.2 胃肠功能
接受不同营养干预后的两组患者,均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
1.3.3 免疫功能测定
两组患者的营养干预后1周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指标值,具体包括Ig G、Ig A、Ig M、CD3+、CD4+、CD8+和CD4+/CD8+。
1.3.4 并发症情况
术后恢复过程中,随访两组患者30 d内发生腹泻、腹胀、便秘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术后1周及2周的血清ALB、PA、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胃肠功能
观察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2.3 免疫功能
观察组患者接受营养干预后1周,Ig G、Ig A、Ig M、CD3+、CD4+和CD4+/CD8+值高于对照组患者,CD8+值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2.4 术后并发症
术后康复的30 d内,观察组发生腹泻1例、腹胀3例、便秘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腹泻6例、腹胀13例、便秘7例。经χ2检验,观察组患者发生腹泻、腹胀、便秘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胰腺癌是临床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性疾病,对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手术是最佳治疗方式。胰腺癌发病平均年龄较大,加上疾病本身对机体的损耗,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下降[2]。围手术期营养干预是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关键环节之一,肠内营养因其具有经济、便于维持、符合患者生理特点等优势,逐步成为临床营养的首选方式。目前,临床研究显示在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患者,远期相关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提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更加符合患者的营养及胃肠道需要[3]。
肠内营养具体营养制剂的选择较多,主要包括含常规热量及维生素、糖脂、氮元素等,可以满足术后患者加倍消耗的热量需求。胰腺癌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下降,手术创伤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常规营养制剂并未添加免疫相关营养素,对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较弱[4,5]。肠内免疫营养是临床最新推荐的用于免疫功能较差患者的肠内营养制剂,含有谷氨酰胺、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底物,有研究显示,其可以在提升患者免疫力上发挥积极作用。关于是否需要在癌症患者术后早期使用免疫营养支持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次研究在观察组患者中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干预,通过与常规肠内营养相比较以明确干预效果。
营养不良是胰腺癌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机制较为复杂与肿瘤侵袭、手术创伤等均相关。血清蛋白质水平是反应患者营养状况的最常用指标,具体包括ALB、PA、TF等。本次研究首选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干预后营养状态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营养干预后1周及2周,血清ALB、PA、TF水平均较高,提示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促进内脏蛋白合成、提升患者的整体营养状态[6]。
胰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胃肠功能处于整体抑制状态,早期恢复患者的自主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营养吸收是加速患者的术后各脏器功能恢复的最佳方法。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结果显示其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均较短[7]。食物进入肠道可以直接刺激胃肠道并增加其血流量,激活肠道神经-内分泌-免疫轴,促进胃肠蠕动、肠道激素分泌、胃激素合成及释放。在营养配方中添加的特异性免疫营养素有助于预防及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及释放,减轻过度有害炎症反应,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也为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奠定基础。
胰腺炎患者普遍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这是因为患者手术后处于高度应激及分解状态,使得体内必须氨基酸含量减少、对免疫细胞的能量供给减少,最终导致免疫细胞生成减少、数量下降。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直接反应体液免疫状态,具体包括Ig G、Ig A、Ig M,细胞免疫状态主要表现为CD细胞的含量及分布,包括CD3+、CD4+、CD4+/CD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营养干预后Ig G、Ig A、Ig M、CD3+、CD4+、CD4+/CD8+值较高,CD8+值较低。Ig G、Ig A、Ig M含量可以直接表示机体体液免疫水平,当体液免疫受到抑制时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上述结果提示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可以提升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8]。CD3+为成熟T细胞表面特有,当出现免疫缺陷时其值下降。有研究显示,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主要表现为辅助性淋巴细胞亚群CD4+减少,抑制性淋巴细胞亚群CD8+增多,导致CD4+/CD8+比值下降。上述结果提示免疫营养支持可以优化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胰腺癌患者接受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升机体整体免疫功能,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思曾,张永炼,桂翔.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癌病人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5):277-279.
[2]KARAGIANNI V T,PAPALOIS A E,TRIANTAFILLIDIS J K.Nutritional statusandnutritionalsupport before and after pancreatectomy forpancreatic cancerand chronic pancreatitis[J].Indian J Surg Oncol,2012,3(4):348-359.
[3]杨垚.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对胰腺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58-60.
[4]KLEK S,SZYBINSKI P,SZCZEPANEK K.Perioperative immunonutrition in surgicalcancerpatients:a summary of a decade of research[J].World J Surg,2014,38(4):803-812.
[5]王赟,谷建钟,傅婷,等.肠内免疫营养对食管癌化疗病人营养状况、血液毒性和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2):76-78.
[6]SLOTWI N SKI R,OLSZEWSKI W,S L ODKOWSKI M,et al.Apoptosis in lymphocytes ofpancreatic cancerpatients:influence of preoperative enteralimmunonutrition and extensive surgery[J].Arch Immunol Ther Exp(Warsz),2011,59(5):385-397.
[7]李欣,吴姗珊,杨晓斌,等.早期肠内营养对晚期胰腺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199-201.
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篇9
1 氟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细胞免疫主要是指T淋巴细胞及其淋巴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 以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Seffner等对4~6周龄的雌性小鼠经胃给药, 每组每天分别给以10、20、30mg/kg·bw Na F共10周, 结果:30mg/kg Na F组小鼠较对照组相比, 脾细胞对Con A诱导的增值反应显著性增强 (P<0.05) 。Machalinska等研究表明, 氟化钠处理组小鼠脾脏淋巴结中淋巴细胞数量及白髓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数量减少, 同时, 红髓中充满大量的淋巴细胞, 这种变化随着染氟剂量的升高而加重。说明氟不仅能通过各种机制影响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还能对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结构造成明显的形态学损伤。Bober等研究表明, 氟离子浓度在10~30mmol/L时能明显的抑制人和兔嗜菌性粒细胞的发育、分化、成熟和吞噬功能。在染氟小鼠脾细胞亦表现出相同的现象, Jain等用14C-亮氨酸检测染氟家兔淋巴细胞蛋白质对其摄取能力, 结果摄取减少。
何立端等对小剂量氟短时间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结果:Na F高、低剂量组 (50mg/kg和5mg/kg) 实验小鼠ANAE、脾细胞E-玫瑰花环形成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 (P<0.05) , 提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这可能是由于短时间作用引起机体应激反应所致。与此相反, Masayuki等用同位素标记检测方法, 观察了Na F对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摄取氚标记的胸苷、尿苷及亮氨酸, 发现有抑制作用。长时间的高氟可导致T淋巴细胞a-醋酸脂酶活性明显降低。王俊东等报道, 自然高氟区放牧的山羊T淋巴细胞转化率极低 (P<0.01) , 高氟山羊补硒后, 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对高氟环境人群植物血凝素皮肤试验也提示, 氟抑制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氟中毒患者外周血-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和淋巴细胞转化率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动物实验也支持这一观点。吴德清等观察发现, 地氟病人外周血活性T淋巴细胞、总T淋巴细胞、NK细胞的百分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吴岩等认为, 氟对细胞免疫毒性的作用可能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实现的: (1) 通过抑制DNA和蛋白质合成, 使淋巴细胞代谢和增值受到抑制, 从而使淋巴细胞产生减少; (2) 通过氟的诱变性实现的, 氟是一种诱变剂, 它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发生形态上的改变, 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增殖, 导致淋巴细胞减少; (3) 通过氟对机体内多种酶的抑制作用, 使淋巴细胞免疫活性降低。
2 氟对体液免疫功能的研究
体液免疫为B细胞介导 (又称抗体介导) 的免疫反应。
Jain等研究了Na F对大白兔抗体产生的影响, 大白兔用转铁蛋白免疫接种前和接种后每隔一周采血一次, 血浆中循环抗转铁蛋白抗体滴度通过标记的转铁蛋白进行评价。结果染毒大白兔抗体的产生显著低于对照组, 证实Na F抑制兔抗体的产生。血循环中抑制抗体产生的氟浓度为0.778mg/L。
宋世震等用豚鼠对氟化物体液免疫毒性的实验研究发现, Na F对豚鼠抗兔红细胞抗体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0.05) 。当Na F染毒剂量为每日40mg/kg时, 染毒一个月即可表现明显的体液免疫抑制作用 (P<0.01) 。丁晓红等研究表明, 氟中毒大鼠血清中抗绵羊红细胞抗体脾溶血斑形成细胞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1) , 表明慢性氟中毒大鼠血清抗体水平下降, 体内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减少, 其合成抗体能力减弱。氟化物对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均表现一定的毒性作用。
氟对免疫球蛋白Ig G, Ig M, Ig A的影响, 文献报道很不一致, 一些研究发现氟病区人群血清中Ig G, Ig M, Ig A均明显降低。另外一些研究认为, 血清中只有Ig G降低, 而Ig M, Ig A无明显改变。还有人提出, 高氟环境对人体体液免疫功能无影响, 相反的报导则认为, 氟骨症患者血清中Ig G, Ig M, Ig A均有所增加。
上述结果的不同可能与实验动物给药剂量、给药方式、给药途径和氟中毒的时间及机体本身诸多因素有关。另外, 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还与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3 氟对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细胞因子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细胞分泌的, 可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的多肽类小分子。在免疫应答中, 细胞因子对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有白细胞介素-1 (IL-1) 、白细胞介素-2 (IL-2) 、白细胞介素-6 (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目前, 研究氟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并进而探讨氟性免疫损伤机理已成为氟的免疫毒性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Loftenius A等则认为Na F可增强人体血液淋巴细胞对PHA或Morb Ag的反应, 使用0.62mmol/LNa F和PHA组的T细胞和NK细胞分泌的IFN-r及标记IL-2受体的淋巴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单使用PHA组, 而0.62mmol/LNa F并不加强IL-6的释放。
丁晓红等用生物学检测法发现氟中毒大鼠脾细胞分泌IL-2, IL-6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并抑制淋巴细胞IL-2R的表达, 从而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 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提示氟化物可降低机体免疫细胞活性, 使白细胞介素分泌减少, 活性降低, 促进B细胞分化产生抗体Ig G, Ig M和Ig A的能力减弱, 机体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相反, 宋世震认为, 当氟离子浓度在30mg/L时, 即可明显抑制IL-2, IL-6活性, 且呈剂量-效应关系。李术研究表明, 氟病组奶山羊血清细胞因子IL-2、IL-6、EPO含量、红细胞E-C3BRR、RFER均降低于对照组, E-ICR、RTIR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徐增光等应用细胞培养技术, 将获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浓度为0、1、10、20mg/L的含氟溶液进行培养, 以观察氟对巨噬细胞分泌的IL-1的影响。结果显示:含氟1mg/L的溶液即可抑制IL-1的活性, 但差异无显著性, 而随浓度增高, IL-1活性受到明显抑制。IL-2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值、增强细胞毒T细胞 (CTL) 和自然杀伤细胞 (NK) 活性等作用。肿瘤坏死因子 (TNF) 作为免疫调节因子, 可促进靶细胞分泌IL-1和IL-6增加, T, B及NK细胞活性, 短期氟暴露使人血清TNFa明显增加, 而长期暴露使人血清TNFa明显下降, 说明氟化物对机体TNFa含量的影响具有双向性。
参考文献
[1]Wang JD, et al.Effect of high fluoride and low protein on tooth matrix development in goats.Fluoride, 2002, 35 (1) :51-55.
[2]Machalinska A, et al.Morphological effects of sodium fluo ride on hematopoietic organs in mice.Fluoride, 2002, 35 (4) :231.
[3]Bianhua Zhou, et al.Malnutrition and supplemented nutrition effects on F-induced immune function changes in rabbits.fluoride, 2007, 40 (3) 169-177.
[4]Bober J, et al.The Influence of fluoride ions on the via bility, reduction of NBT, cytolysis, degranulation, and phago cytosis of human and rabbit neutrophils[J].Fluoride, 2000, 33 (3) :108-114.
[5]李术.奶山羊氟病理学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1.
[6]王彬, 等.氟中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世界元素医学, 2006, 13 (4) .
儿童免疫功能 篇10
关键词:审计;免疫系统;内涵;功能
在审计成立25周年之时,审计长刘家义就提出了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深刻地揭露了审计的“免疫”本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提出后,人们对审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清楚的认识。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我们基层审计人员应该坚持和发展的长期目标,让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成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平台,成为切实保障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一、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内涵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指人体对外来入侵病毒或微生物产生抵抗力的一种生理现象,是人体对外来病原的重要防火线,是保障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生理需求。而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则是指审计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检查权,通过事前、事中审计去预防、揭示和查处企业在经济建设和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不合法、不真实、违纪、违规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来确保国家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审计“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预防、揭露、查处和修复。预防功能是在审计调查时,创造企业和谐发展的环境,随时检查企业经济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将违纪违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揭露功能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企业经济行为存在不真实、不合法现象,或发现违规、违纪问题,要及时揭示或者披露出来,把它公之于众,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查处功能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欺瞒、违纪、违规等不合法行为时要依法给予适当的处理处罚,涉及犯罪的要依法移送相关部门,要让其他单位和人员的以此为鉴,处理处罚尺度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修复功能是指审计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及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完善本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各项管理制度,以便于本企业能够规范企业管理,跟上时代“潮流”,顺应经济发展。
二、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现实意义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审计的本质,审计监督和服务都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合理科学地阐释了审计的职能,除了监督、评价、鉴证外,还具有示警、抵御、修复等职能。在目前各界人士都关注的“三农”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保险问题、劳动就业问题、官场腐败问题等热点问题都不容忽视的形式下,立足于预防,着手于管理,提高审计意识,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正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在维护企业经济合法、有序、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面,作为基层审计人员,我们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三、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审计职能
1.发挥审计的主动性,增强审计预防功能
充分发挥审计的主动性,更进一步增强审计预防功能。审计要及时的、主动的去揭示和反映企业中存在的不好苗头倾向,实时给予提醒和示警,确保企业内部与外部经济环境的正常发展。首先,要解放原来的审计思想,打破传统的审计思维格局,脱掉传统的外帽,树立全新的审计意识,紧扣企业发展方向,稳定企业发展局面,要按兵团近几年改革发展的方针路线,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关注社会热点,根据重点行业及重点领域来确立审计的重点,以点带面,把服务经济寓于审计工作之中,正确理解和把握监督和服务的关系。立足于监督,把服务搞好,正确把握审计监督和服务经济的完美切合点,把审计工作的职能充分发挥。在审计工作安排时,要围绕兵团经济建設的中心顾全大局,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重大项目、专项资金和重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要及时发现并“围剿”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违规违纪、损失浪费、做假报假、贪污受贿等性质恶劣的问题,扫清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另外,审计机构还要不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打造团结互助的审计团体,树立审计人员公平、公正、公开“三公”意识,切实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2.把握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客观存在不以我们人的意识为转移,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为我们人类所服务。我们要把这个马克思主义思想贯穿到审计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审计工作的方法,使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更全面、更有效的发挥审计监督功能。在审计机构建立初期,我们认为审计只是单纯的查错补漏,刘家义对审计本质的提出才让我们对审计有了更为准确、更为深刻的认识,是推进企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确保企业正常、有序运行的“免疫系统”,是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给力武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审计监督功能。
3.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审计的独立性需要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不受外界和个人因素的干扰;审计的客观性则需要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要用事实说话,保证做到依法、客观、公正。确保企业审计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客观性的前提条件,审计独立性的加强就能促进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提升,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两者相辅相成。审计的独立性要求其再组织上的地位要独立,一般来讲,审计部门领导人的级别越高,独立性也就越强,要赋予审计机构在组织上、经济上、人员上的独立,才能确保审计的本质独立,才能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审计部门可以直接向本系统最高领导汇报工作,让最高领导随时掌握最新的企业动况,其组织地位要高于其他部门。
4.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审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所以审计人员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还要学习审计所涉及的财务、经济、法律等方面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来源于实践,要求我们不断加强自身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符合实际需要的真理,再用真理来指导我们实践,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我们还要培养审计工作的创新精神,以适应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现象。
5.站在维护国家和群众利益的高度揭示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问题
作为审计机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当作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一直关注的“三农”问题、医疗问题、保险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等突出的、棘手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外,还要重点加强对各类援疆资金的审计,对影响新疆西部大开发建设进程和挪用援疆资金的贪官污吏或庸官要“严惩不贷”,切实保障援疆资金用到实处。一切以国家的利益和关系民生的热点作为审计关注的重点,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审计计划、方案,抓住新疆大开发的机遇,为兵团的经济建设发展出一分力。
四、结束语
儿童免疫功能 篇11
深刻理解“免疫系统”内涵, 牢固树立跟踪审计理念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 审计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障碍、矛盾和风险的作用。“预防、揭露、抵御”这六个字不但是对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精辟概括, 也是新形势下对审计职能的全新定位和诠释, 更是对各项审计工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 军队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就要充分发挥预防功能、揭露功能、抵御功能。多年来, 军队基本建设项目基本上都是事后审计, “秋后算账”时往往是“找到了管理漏洞, 但问题已经无法纠正了;发现了损失浪费, 但资金已经难以挽回了;查出了腐败案件, 但人已经倒下了”, 很难做到事先的预防和控制, 造成审计监督的作用和效果大打折扣, 还存在巨大的投资风险。为克服事后审计的弊端, 就要在深刻理解“免疫系统”理论的基础上, 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结合起来, 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审计。
在“免疫系统”理论指导下, 充分认识跟踪审计的重要性
有利于促进建设单位规范化管理
跟踪审计人员从项目一开始就介入项目建设并全程参与, 能够及时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从监督者的角度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以确保建设项目的优质高效。
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军队基本建设项目规模较大, 投入资金较多, 施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 常常会不择手段, 采用种种办法, 腐蚀工程管理人员。实行跟踪审计后, 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到建设项目中, 使工程管理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两方参与变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跟踪审计人员三方参与, 并通过制度区别监理和审计监管的不同侧面, 形成从源头上控制和监督资金运行的机制, 起到良好的遏制腐败作用。
有利于提高建设资金利用率
军队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由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跟踪审计, 审计人员从基本建设项目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就介入到项目建设中, 可以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更、签证及时核实、确认, 防止出现由于签证不准确、施工单位多报工程量等造成建设资金流失的现象。此外, 实行跟踪审计, 还便于审计人员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进度对拨给施工单位的进度款进行计算核实, 防止工程款早拨、超拨, 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
有利于降低建设项目的投资风险
军队基本建设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大、建设工期长、施工组织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容易产生损失浪费、权钱交易等现象, 蕴藏了极大的投资风险。实施跟踪审计后, 审计关口前移, 突出事前、事中审计, 对建设资金的使用层层把关, 步步防守, 给建设项目带来了有效的监管。同时, 在跟踪审计的威慑力下, 建设项目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成本意识得到大大强化和提高, 使得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强化跟踪审计
处理好“五个关系”, 提高“免疫”效果
“免疫系统”理论提出审计人员工作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审计思想的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关系;二是审计工作的服务性和监督性的关系;三是审计监督的宏观性和微观性的关系;四是审计服务的主动性和适应性的关系;五是审计信息的开放性和独立性的关系。为此, 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一要树立正确的审计思想, 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既要持批判的态度坚决予以揭露, 又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建设单位整改;二要协调好服务和监督的关系, 在工作中既要当好项目管理者的“谋士”, 以服务建设项目为已任, 又要当好建设资金的“卫士”, 恪守审计条例赋予的监督职能;三要协调好跟踪审计工作专业性强、时间跨度大与审计力量不足、任务繁重的矛盾,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综合考虑, 宏观监督、突出微观, 保证审计监督成效;四要既主动参与建设项目的管理活动, 又要适应其在管理活动中的监督者角色, 增强跟踪审计的服务性;五要独立开展审计监督, 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并及时、规范地公布审计信息。
准确把握角色定位, 防止出现两种倾向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要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 依法独立实施审计监督工作。防止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偏离工作定位, 侵入项目管理。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频繁进入工程现场进行审计, 很容易偏离工作定位而侵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因此, 审计人员要明确审计条例赋予的监督职能, 正确处理好与项目管理人员的协调配合关系, 工作时做到“不越位”、“不错位”, 在职权范围内进行审计。二是以跟踪审计之名行事后审计之实。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 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 审计人员常常只静态关注工程造价, 不动态监督项目建设各阶段是否正常运行, 也不为项目建设提供合理、有效的审计建议。所以, 在实施跟踪审计时, 审计人员应综合考虑审计资源和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 选择适当的审计形式, 全面履行跟踪审计的职责, 不应只重视工程造价核实的职能, 而忽视跟踪审计的监督和咨询的职能。
选择适当的审计形式, 发挥跟踪审计作用
实行军队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时, 应综合考虑审计资源、审计成本和被审计项目的资金运行情况, 以及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 选择适当的审计形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跟踪审计的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阶段性跟踪审计。是指根据项目进展情况, 将建设项目划分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 在每个阶段即将结束时, 针对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实施审计。人少事多是当前军队审计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 对每个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不间断跟踪审计困难很大。因此, 审计部门可根据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周期, 对大型工程项目开展阶段性跟踪审计。二是环节性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的重点环节进行审计, 根据项目建设经验, 环节性跟踪审计应主要抓好审查设计文件、招标文件、施工合同, 核实变更、签证, 记录、验收隐蔽工程, 审核材料、设备价格, 核算工程进度款等几个环节的审计工作。根据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周期, 审计部门对重大工程项目可以开展环节性跟踪审计, 这样, 既能节省人力物力, 又能保障项目审计质量。三是同步性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必须常驻被审计单位, 对审计项目实行全过程不间断同步性跟踪审计。可以全面掌握项目的资金运行和建设情况, 最大限度地获得审计成果, 但是投入审计资源较多, 一般只适用于特别重大的基本建设项目。四是批量跟踪审计。是指同时对同一类型的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其优点是可以将一个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经验扩大到其他同类型建设项目中去, 提高审计效率。但是, 同时有若干个同一类型的项目在建, 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充分整合资源, 提高跟踪审计工作效率
要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就要将各级审计资源整合到一起, 形成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一是建设单位领导要主动参与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在进行跟踪审计过程中, 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建设单位领导负责落实意见、解决问题, 促使审计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二是调动群众参与跟踪审计的积极性。执行跟踪审计任务过程中, 审计人员除了要审阅文件、资料, 查阅账目、凭证外, 还要针对审计内容进行调查了解。群众的积极参与有利于把建设项目审清查透。三是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军队审计人员熟悉军队内部审计业务, 但专业人才储备往往不及地方充足, 在保密工作允许的范围内, 有效利用外部审计资源, 实行内外协作审计, 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效率。
合理配备审计力量, 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
军队基本建设项目工期长, 跟踪审计时间久, 情况复杂。在配备审计工作力量时, 应注意保持审计组成员的相对稳定, 特别是审计组组长和主要审计人员要保持稳定, 以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保持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和针对性。
跟踪审计要求审计组成员的知识结构互补, 专业涵盖全面。为保证审计质量, 减少审计风险, 在审计组成员配备上, 既要有工程管理和预结算审计人员, 也要有工程财务审计人员。同时, 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素质不容忽视。军队基本建设项目是用来保障部队作战、训练、生活需要的, 其投资规模动辄几百上千万甚至过亿, 容不得跟踪审计人员有半点疏忽。要高效开展跟踪审计工作, 首先要抓好审计人员思想教育, 通过正反案例警示, 帮助审计人员强化工作责任感,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确保思想政治素质经得起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