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育

2024-09-24

结构体育(精选12篇)

结构体育 篇1

1 工程概况

泰州市体育公园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周山河街区园博园以南, 北临海军东路, 东临鼓楼南路, 西邻海陵南路, 南临淮河路。体育馆建筑面积24 700 m2, 体育馆坐席数为6 000座。内设70 m × 40 m比赛场地区域, 可满足篮球、排球、手球等区域性综合及全国单项比赛要求。体育馆平面投影近似一个直径140 m的圆, 在立面上是上大下小, 西面低、东面高的一个圆形椎体。地面以上有2 层, 局部3层。泰州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土类别为Ⅲ类。体育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游泳馆建筑抗震设防

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拟建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度14. 7 ℃ , 极端最高气温41. 0 ℃ ( 1988 年) , 极端最低温度- 23. 4 ℃ ( 1969 年) 。根据地勘报告, 泰州市城区历史最高洪水位4. 91 m, 最低水位1. 20 m, 一般水位在1. 89 m。体育馆鸟瞰图如图1 所示, 夜景图如图2 所示。

2 混凝土结构

体育馆下部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混凝土屋面最高点高度为22. 62 m, 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为建筑美观要求, 将体育馆主体结构外侧环向钢筋混凝土柱设置在与外侧放射性的平面钢桁架立柱 ( 桁架平面投影指向体育馆投影面的圆心) 同一投影平面内, 也成放射状布置。体育馆主体结构为超长混凝土结构, 施工时拟采用设施工后浇带和掺入膨胀剂的混凝土结构释放和补偿混凝土固结收缩变形引起的内力[1,2]。计算中考虑温度应力作用, 加强结构配筋和在梁板混凝土中掺入化学纤维的方法解决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应力问题体育馆剖面图见图3, 钢屋盖轴测图见图4。

3 屋盖钢结构

体育馆屋盖为一倾斜放置的球面, 西侧低, 东侧高, 西侧球面顶标高为10. 60 m, 东侧球面顶标高为23. 95 m。

体育馆屋盖配合建筑空间和立面的需要, 采用双向正交的平面桁架结构。各平面桁架采用变厚度, 中间厚, 檐口薄。屋面桁架结构重量轻、经济性好、且刚度大、抗震性好。屋盖周边采用放射性的平面钢桁架立柱 ( 钢桁架立柱平面投影指向体育馆投影面的圆心) 作为屋盖的竖向支承, 钢桁架立柱同时又是外围幕墙的主要受力支撑。钢桁架立柱西边14 榀底部支撑点位于 ± 0. 00 m标高, 其余的26 榀底部支撑点位于6. 00 m标高。为增加支撑桁架的平面外刚度以及改善结构整体稳定性, 支撑桁架两榀一组分别用上下两组交叉拉索相连, 上下两组拉索之间安装一水平撑杆。钢桁架立柱的位置与体育馆下部主体混凝土外侧立柱相对应, 从体育馆外面看, 钢桁架立柱与内侧混凝土柱沿径向在一个平面内, 使整个建筑显得简洁明快、和谐统一。在檐口处设置了贯通的环向转换桁架, 作为立面竖向支承桁架与屋盖平面桁架的转换。屋盖钢结构共设置落地的支座40 个, 14 个位于 ± 0. 00 m标高, 26 个位于6. 00 m标高, 均为固定球铰支座。落地支座X方向最大水平支反力为430 k N, Y方向最大水平支反力为366 k N, 竖向最大支反力为1 149 k N。为降低桁架的跨度, 减小屋盖用钢量, 使屋盖结构更经济合理, 还利用体育馆中部部分的柱设置了18个内支座, 内部支点间的跨度为81 × 89. 1 m。内支座最大竖向反力4 460 k N, 最大水平反力1 242 k N。为释放桁架的温度应力, 内支座选用了滑动支座, 将柱顶支座处平行于每榀平面桁架方向的水平线位移释放, 同时减小了对下部钢筋混凝土柱的水平推力。整个屋盖结构体系与建筑效果协调一致, 且经济可靠。

钢屋盖在不同荷载工作组合下的强度和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钢屋盖的整体稳定性是结构设计计算的一项重要内容, 屋盖在不同荷载下的稳定系数如表1 所示。

从表1 计算结果看, 屋盖整体性较好, 在恒载和满布活载作用下, 稳定性系数最小为6. 18。进一步计算非线性稳定, 在恒载和满跨活荷载下考虑几何缺陷的非线性稳定系数达到了7. 7, 能满足网格技术规程的要求。钢材总用量1 926 t。屋面桁架最大管351 × 16 mm, 最小管168 × 12mm; 转换桁架最大管351 × 10 mm, 最小管152 × 8 mm; 支撑桁架最大管402 × 10 mm, 最小管168 × 10 mm。

4 结语

本工程初步设计主要从宏观上考虑了结构布置、屋盖的选型等, 具体的细节设计要到施工图阶段进一步完善和解决。本工程在当地属于重要建筑, 结构体系设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效果和美观要求, 本工程结构布置时充分考虑了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和建筑的外观要求, 建成后将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张玉明.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裂缝控制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6.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3]JGJ7-2010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S].

结构体育 篇2

体育课的类型:根据体育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的种类,分为:

一、理论课:一般是指在教室里传授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课,分为:

1、引导课:开学后的第一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和内容,以及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重点项目介绍给学生。

2、体育基础知识课:包括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比赛规则、技术与战术分析、竞技运动项目介绍及欣赏和体育新闻等。

二、实践课:一般是指在操场上(或体育馆)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工作计划进行的身体练习课,分为:

1、新授课:是指学习新内容的课,或是在复习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些新的动作。(1)由于讲解新内容过多,影响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

(2)教师讲解正确,示范优美。

2、复习课:是指复习学过的内容。但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内容,而且应逐步提高动作的质量和达标要求。

(1)在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增加练习次数和练习要求,合理加大课的运动负荷。

3、综合课:是指既要学习新内容,又要复习已学业过的教材的课。(1)每次应安排两种以上的内容。(2)科学合理安排新旧内容的教学顺序。

4、考核课:是在某项内容基本结束后,用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

体育课的基本结构:是指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教法步骤的合理顺序,以及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法规律,可将体育实践课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3个阶段。

(一)准备部分(也可分为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基本目标是:迅速地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学生精神和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组织全体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得到充分活动,使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地进人工作状态,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适宜的身体状态去参加一节课的学习活动。

准备部分的基本内容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教学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教学常规活动是指每节课开始时所需进行的一些基本活动,主要包括全班整队、检查人数、宣布教学目标与要求、检查服装,布置见习生活动内容、队列队形练习等。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活动。通常有各种走、跑、跳、投练习、各种徒手操或持轻器械练习、传统项目基本动作、游戏、舞蹈等。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其动作的性质和结构与基本教材有关或相近似的练习。主要有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基本功以及掌握该项教材内容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等。

准备部分的组织教法:

练习方式采用集体或分组形式进行,既可定位练习,也可以行进间练习。队形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化,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准备部分的时间大约为7-8分钟,一般应根据教材内容性质、学生特点、季节气候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二)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的目标:

学习、复习、考核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教材,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基本部分的内容:包括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内容和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所选用的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内容,以及根据学习主教材的需要而选定的辅助性、诱导性练习等。

基本部分的组织教法:组织形式一般可采用分组轮换与分组不轮换的形式进行。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完成课教学目标的主要部分。关键在于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组织和抓好基本部分的教学时,应认真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通常应将新的、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教材内容放在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使学生具有饱满的精力去完成较复杂较难的学习任务。

应根据课的目标和主要教材内容的性质与学生的特点,正确地选择和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如在进行难度大或强度大的练习前应做一些相应的专门性准备练习和辅助性练习。

根据课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性质、学生特点和场地器材设备等具体条件.设计和安排好练习密度、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采用相应、有效的组织教法措施,调控练习的次数、强度与休息时间,使之合理地交替进行,使基本部分的练习的密度、生理与心理负荷达到适宜的程度。

根据学生人数、场地、器材条件和身体练习的需要,选定全班、分组或个人的形式进练习,根据本班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的情况.一般多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进行。

基本部分的时间的安排取决干教材内容的性质、负荷和学生特点等,按45min的课为例,一般约占25-30分钟。

(三)结束部分。结束部分的目标:

这阶段主要是有组织地结束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对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小结,布置课外作业的任务.预告下次课的内容等。

结束部分的内容:

根据基本部分最后一个教材的性质和运动负荷大小的情况,选用一些动作结构简单、节奏缓和、轻快的身体练习,如活动性游戏、徒手操、舞蹈、慢跑等。小结本课的教学情况,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布置课外锻炼作业,预告下次课的内容和收拾器材等。

结束部分的一般采用全班集体的形式进行,也可分组进行整理放松活动。然后集中全班小结。结束部分的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

体育实践课几个部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互相衔接,紧密联系、和谐构成课的整体。

附:体育课的微观结构。课的微观结构(具体结构)是指课的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的顺序与时间等的设计与安排。包括各个部分的教学任务、内容、组织教法措施、密度和生理负荷以及时间分配等。

课的准备部分的具体内容包括:

整队、检查人数、宣布课任务与要求,布置见习生活动内容,队列练习、集中注意力的练习、一般性准备练习,专门性准备练习游戏以及讲解示范和队伍调动等。

基本部分的具体内容有:

教师讲解示范、专门性练习、新旧教材内容、教和学的步骤、正误对比、教学比赛、游戏、身体体能练习、学生练习与休息、队伍调动等。在教学实践中,除注意各项目前后顺序及联系安排外,更应注意各项的分组练习次数与时间的分配。

结束部分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

队伍调动、全身放松练习、呼吸练习、游戏、舞蹈以及总结和布置作业等。在这部分应对每次活动都作出具体安排。

结构体育 篇3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其中,综合设计的“天津市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问卷”经多次请教专家审核,经修改并进行预调查后定稿。发放调查问卷55份。问卷要求各校校长或副校长亲自填写,确保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经统计,共收回问卷53份,其中,有效问卷52份,总有效回收率94.55%。

一、研究结果

1.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总数及性别基本情况。中学共有体育教师2576名,其中男教师1802名,占调查人数的69.95%;女教师774名,占调查人数的30.0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除普通小学外,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体育教师。”与潘明荣(2003)调查的上海市中学体育教师男、女合理比例25%~30%相比,男女教师比例适当、合理,符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

2.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显示,中学40岁以下的教师占67.5%,小学40岁以下的教师占76.6%,且呈随教师年龄增大而人数逐渐减少的趋势。可以看出,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为今后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具有锐意进取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且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善于汲取先进事物、先进知识,敢于推陈创新,这是当今素质教育环境中教师不可缺少的有利条件。应该说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是合理的。但是,青年教师比例过大也可能出现一些其它不利现象。在市场经济大潮下,青年教师思想容易产生波动。刚参加工作时豪气十足,胸怀大志,想干一番事业,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工作条件等制约,可能受挫,加之世俗的偏见,有可能产生思想波动。

3.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基本情況。对体育教师学历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94%,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7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它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专科或者其它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通过调查发现,在调查涉及到的中学体育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2.4%,本科学历的教师占59.24%,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占32.65%,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占5.98%。中学体育教师目前学历不达标者占38.63%。在调查涉及到的小学体育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0.08%,本科学历的教师占10.78%,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占62.43%,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占26.53%。小学体育教师目前学历不达标者占26.53%。

从统计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学历不达标的教师有1632人,占总数34%,约为三分之一,尚显学历偏低,还不适应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但是研究生等高学历教师,且学历达标的教师占主体。曲宗湖、刘绍增、赖天德3位学者1998年曾对全国包括河北省在内的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小学体育现状做过调查。当时全国高中体育教师学历达标率为36.76%。4年后河北省县级中学体育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51.14%,年平均提高率在3.6%左右。需要指出的是,截至调查时止,已有部分教师正在参加在岗进修,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今明两年体育教师队伍学历达标率还会有较大提高。但是,今后教师进修、培训的任务依旧还很艰巨。

4.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基本情况。调查发现,中学一级以上教师占64.32%,小学一级以上教师占75.97%。从数据来看比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但是二级以下教师职称人数达1378人占总数27.7%,均为年轻教师。年轻教师专项技术较好,但业务不宽,教学经验不足,不适应中小学生多种项目的教学和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5.中小学体育教师学生总数与师生配比基本情况。第一,全市中小学生在校生总数1125503人,全市师生配比为:1∶226;第二,城乡中小学师生配比;①市区中小学。中学师生配比为1∶228,小学师生配比为1∶207;②农村中小学。中学师生配比为1∶240;小学师生配比为1∶224。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中学每6个教学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师生配比均符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

二、改进体育师资结构建议

1.结论。(1)统计数据表明,天津市中小学具备了一支师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庞大体育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大专以上学历、一级教师以上职称,均占明显优势;男女教师比例与师生配比均符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2)从数据表明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年轻教师是未来体育教师队伍的主体。

高职体育课程结构分析 篇4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之后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在的高职在校生人数已经超过本科生人数,占据了高校人数的半壁江山。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课程的改革也必须跟上高职教育的发展,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提高。现阶段高职体育课的结构一直沿用中小学或者本科教育的课程结构,其中有些环节已经不能适应高职体育课程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有必要探讨高职体育课程结构的改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高职体育教育体系。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能人才,毕业后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学生是通过高考或者单独招生考试进入高校的,他们的高考分数较本科学生有明显差距,单招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高考的经历。可以说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表现不突出,在高中班级属于学习落后生,一般不受任课教师的重视。这些造成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差,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体育课中不爱表现,缺乏青春的表现欲望和展示自我能力的特征。

二、高职体育课程的特点

高职体育课一般是大一、大二共四个学期课程,每周安排一次体育课。课程时间为90~100分钟,中间有5~10分钟间歇。课堂内容大一多为普修,内容广泛但难于精细化,大二年级为专选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种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但是,由于高职阶段每学期都有实训课或外出顶岗实习课程,体育课程学习又具有不定期的间断性,给学生系统学习体育知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现阶段高职体育课程结构的组成部分

现阶段,高职体育课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至于每部分的内容和组织共安排等,则因课的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作业条件(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根据现有结构划分,有时难以实施体育课程的内容环节,直接表现为学生进入课程状态较慢,学习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节奏差异大等方面。

四、改善高职体育课结构的建议

(一)把准备部分改为导入部分和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重要环节,准备部分的较好引导可以使学生较快进入上课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打好基础。现阶段高职体育课常用的准备部分大多是点名、宣布课的内容、热身、徒手操等环节,一是缺乏新意,二是难以使学生从室内课或实践课中把注意力收回,直接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准备效果差,易发生伤病等情况,间接造成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退化,最终造成不理想的体育课效果。

因此,建议在高职体育课的结构加入导入部分,这一部分以5分钟左右为宜。其内容主要是用语言描述本课的内容、运作方法、鼓励参与本次活动等方面;其目的是聚敛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注意力,通过鼓励,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准备部分放弃一贯的慢跑热身等环节,改用游戏活动进行,这一部分以15~20分钟左右为宜。把准备部分的内容融入游戏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必要时教师主动参与游戏当中,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和自尊心,加强师生交流的融洽性,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同时,每节课可以安排2名学生组织游戏,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基本部分的细化

基本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衡量体育课教学目标完成与否的主要部分。根据课堂时间安排,基本部分一般安排2~3个主要内容,其中有复习内容和新授内容,新授内容时间比重较大。在现有的体育课结构中,多数显示教师讲解内容较多。虽然很多学者提倡精讲多练,但是由于高职学生的体育基础普遍都差,精讲的效果并不明显。为了今后更好地上好高职体育课,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多讲新授内容,精讲复习内容。对于个别基础差、理解慢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个别纠错。基础稍好的学生可以组织分组练习,以小组组长带头练习,发现问题集中纠错。练习的密度和运动负荷以某一普通学生为基本参照,一般以微微出汗为间歇依据。随着时间的变化、天气的变化,依据规则应有所不同。对于新授内容,练习的密度与负荷应稍微加大,但要以加大密度为主,以增强负荷为辅。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运动中的变化,必要时适当进行间歇性调节,期间可以以集中讲解或以与优生师范的方式进行直观性学习,也可以以提问或个别抽样的方式进行调节,这样学生在主动休息的同时,可以以视觉、听觉的方式感知运动技术的原理和技术内涵。

授课中体育器材的运用要具有原则性,新授课程器材应多一些,复习巩固阶段的器材应相应减少,以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与配合效应。

(三)结束部分应有小结

在现阶段高职体育课堂中,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放松活动,而往往忽略了对本次课的总结,这是多年来存在的一个弊端。结束部分的课堂小结,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课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学生看到差距,明确优势,以利于下一步的学习。

参考文献

结构体育 篇5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结构优化

分析了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认为应该强化学科教学实验,加强课外实践训练,扩展实践教育环节,从而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不断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 者:曹社华 尚华萍 陈荣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4)分类号:G642.0关键词:体育教育 实践教学 能力培养 能力结构

结构体育 篇6

一、 我国体育图书市场出版现状

1. 我国体育图书出版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体育图书出版发展缓慢,1977年开始形成规模,成为体育类图书发展的分水岭,在这个阶段,体育科研成果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体育史、体育新闻、体育社会学等书籍层出不穷。在从1977年至1989年的12年里,我国就出版各类体育图书二千二百余种,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到1976年间出版体育图书品种总量的2倍,中国体育图书市场进入第一个高速增长期,不仅体育图书的内容和题材丰富多彩,数量品种也逐年攀升。特别是田径、体操、武术、球类等书籍增长趋更为明显。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体育图书出版市场发展得更为快速和稳定,伴随着经济转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新生事物的向往、对娱乐时尚的热衷形成新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而带动棋类、桥牌类图书的出版销售热度不断上升,读者对体育图书的消费也从原来的“锻炼身体、促进健康”的单一追求转向“娱乐、健康、时尚、潮流、前卫”等多功能、多元化方向。从20世纪末到北京奥运会召开前,中国体育图书出版又发生了四个重大变化:一是棋牌博弈类体育图书稳定化,二是传统体育类图书大众化,三是瘦身健美类图书多样化,四是新兴类体育图书时尚化。2008年后,体育休闲类图书单边上扬,仅2009年,该类图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1.98%,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出现百花齐放的市场格局。

2. 体育图书读者分类

体育类图书的读者主要包括体育专业人员、业余体育爱好者和其他类读者三大类。第一类是体育专业人员,涵盖了体育院校师生及体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教练员和运动员。因为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实战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所以阅读需求集中在学术理论书籍之上,阅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体育知识水平,特别关注出版社是否权威、作者是否有较高知名度,对专业人士推荐的书籍会重点研读,忽略图书价格。第二类是业余体育爱好者。这类读者群规模庞大,阅读目标锁定在乒乓球等传统竞技项目类书籍、棋牌类书籍和瘦身健美类书籍上,并以入门级和初级图书为主。他们的购买动机是通过阅读此类书籍获得情感、知识的提升,满足娱乐消遣。其购买习惯基本以出版社的权威性、作者的知名度为主,也会兼顾书籍的装帧设计,关注价格这一重要因素。第三类是其他类读者,这类读者主要包括应试类体育图书读者和学生家长。购买时多关注出版社的知名度,对图书价格关注度较差。

3. 当前体育图书市场现状

(1)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体育图书市场持续发热,特别是体育健身健美、养生保健类图书出版小幅攀升,销售情况较好,占市场总量的24.36%;传统武术、气功、棋牌类图书,由于民族特色、民俗特色鲜明,也有很大一批的忠实读者,销售量占市场总量的40%;专业性较强的体育理论、史料、工具书、教材类、资料类图书发行量较小,只占市场销售总量的35.4%,受众面较窄,非大型书店无法购买。

(2)权威体育类图书出版社占领出版发行市场的绝对地位,仅人民体育出版社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品种就将近2000种,占该类图书总量的38%。

二、我国体育图书市场存在的问题

1. 目前,我国体育图书总量大,但相对数量不足,特别是精品体育图书较少,出版社在培育市场、引导市场和刺激消费三个方面做得很不到位。究其成因,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文化氛围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体制无法与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不匹配。

2. 专业出版人才匮乏,无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图书出版一直由少数专业出版社垄断,除人民体育出版社和北京体育大学出生社外,只有寥寥几家出版社参与体育类图书的出版竞争,这就造成出版社在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方面踌躇不前,也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刚刚兴起的体育新闻学或体育传播学在研究与人才培训也还停留在对大众媒体的研究上,很少深入到图书编辑出版领域。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从事体育类图书出版的专业人才极为罕见,专业院校毕业的几乎没有。那些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的体育爱好者成为出版编辑的主力,无法应对变幻莫测的出版市场。

3. 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出版质量。经济效益是多数出版社追求的短期目标,为了迎合少数读者的品位,一些格调不高雅、读者趣味庸俗化、内容肤浅的书籍成为利润获取点,无法关注质量的提升。近年来,不断深入的出版体制改革激发了个人出版图书市场的活力,自费出书形成热潮。出版社规避了销售风险,资金迅速回笼,造成图书质量良莠不齐,选题撞车、著作泛滥等情况频繁发生,并且多数图书有拼凑之嫌。

三、如何破解体育类图书出版难题

若想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宏观调控体育类图书出版结构,树立精品意识

体育类图书的出版原则是为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提供精神动力,所以出版发行部门都应该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的准则,纠正营销方面的偏差,精心策划好的选题,严把质量关,不断提高体育专业与学术类图书的质量,提供优秀体育类图书。可以引进国外优秀体育类图书,丰富产品吕种,拓展阅读空间,在竞争中提高国内图书质量,满足读者各类需求。endprint

2.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

任何事业的发展,人才都是根本。在我国的体育图书出版行业,高端的出版经营管理人才、编辑人才、发行专业人才都极为匮乏,这从根本上限制了体育类图书出版的良性发展,成为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一定要加快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企业管理机制,在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下建立优秀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一批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熟悉和掌握市场规律、有志于开拓国际出版市场,能够在出版业的制度创新、技术革新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专业人才。

3.打破体育类图书出版垄断格局,完全走向市场

市场经济拒绝垄断。对于长期历史原因形成的垄断出版制约了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应该尽早着力破除。例如,取消国家对人民体育出版社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在人才、专业技术知识、信息、出版资源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将其完全推向市场,同其他出版公司一起“华山论剑”,从而规避那些不公开的暗箱操作和非规范竞争,靠质量论效益,严厉打击“注水”体育图书,促进体育类图书市场健康发展。国家还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税收的等手段培育和规范体育图书市场。

4.树立服务理念,满足市场需求

任何经济行为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目前的体育类图书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为出版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者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由原来单一的“锻炼身体,促进健康”转向“时尚、前卫、潮流、娱乐”等目标,多元化、多功能日益明显,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社会地位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提高的必然结果,更是体育类图书出版不断走向高层次高水平的唯一动力,因此,体育出版社在策划选题之初就要通盘考虑读者需求,做好基础调研,在社会效益基本实现的前提下,从各种角度出版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图书。要关注各个阶段的读者群,细分读者市场,既考虑到初级入门类读者,也要考虑到体育专业人士,既要考虑到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的读者,也要考虑到阅读高端人群,从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实际出发,找准营销结合点,有针对性的出版为读者喜闻乐见的优质图书,切实做到挖掘自身潜力、整合出版资源、提高出版质量、实现双重效益。

景德镇体育中心体育场结构设计 篇7

景德镇体育中心是景德镇市规模最大的体育建筑群, 包括四万人体育场、游泳馆、水上娱乐中心等一组现代化的体育建筑。体育中心位于景德镇西北地区, 北临石洪路, 东临紫金大道, 南靠西河滨江路, 形成景德镇市又一现代特色的大型文化中心。

体育场是体育中心的主体工程, 建筑面积六万平方米, 投资约1.2亿元, 设有总高33.5米的二层看台, 可容纳四万观众, 一流的场地设施, 可以承担国内国际的一流大型比赛。

体育场由四个花瓣形看台组成椭圆形平台, 长轴267米, 短轴204米, (周长约800米) 竞技场设于其中, 从任意位置均可清楚的观看场内项目比赛。看台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局部设置剪力墙, 框—剪为桁架支座, 屋盖采用倒三角形悬臂桁架结构, 形成框—剪—桁架结构体系。 (见图一)

2 结构体系

2.1 框架结构体系部分:

桁架以下部分为体育场看台及办公辅助用房, 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径向框架为主要受力方向。承受看台及楼盖荷载, 并承受桁架荷载。框架共68榀。

径向框架悬臂端为桁架大悬挑伸臂支座。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矩形刚臂。顶点根据桁架反力和计算简图设计为铰支座, 矩形刚臂的下端为桁架后部支座, 形成桁架伸臂的平衡系统。

横向框架由径向框架柱、连梁、楼盖梁组成。看台座采用现浇混凝土梁, 整体性较好。

2.2 桁架体系:

整个钢结构屋盖倒三角形的主桁架, 各主桁架之间通过次桁架连接成一个整体, 构成桁架的杆件截面为圆管。屋面由铝镁锰合金板和卡普隆采光板间隔布置而成。

主桁架最大悬挑距离32.2m, 高度由2.8m左右逐渐降低0.99m左右, 桁架上弦平面有2.5m逐渐降低到1m。主桁架为倒三角形平面, 钢管空间桁架。后部通过钢管空间弯曲, 锚固于为钢筋混凝土刚臂侧面。锚固结点采用焊接结点。主桁架通过上、下弦铰接在混凝土刚臂顶端上, 桁架侧向有两道三角形管支撑桁架和一道平面支撑桁架。

每6榀桁架组成一个结构单元, 在体育场入口处的单元则由5榀桁架组成, 共计68榀主桁架。每个结构单元承担结构自重、屋面荷重、检修荷重和音响、灯光、马道等悬挂荷载。风载是桁架结构的主要荷载, 通过风洞试验取值。计算模型为三维实体模型, 计算时所采用的单元均为FRAME单元, 恒载、活载以及风荷载以线荷载的形式作用在主桁架的上弦, 马道荷载以及吊挂荷载以线荷载的形式分别作用在主、次桁架的下弦上。风荷载分沿长轴和短轴方向作用两种工况。 (见图二)

3 内力分析

由于体系的非线性特点, 采用非线性专用程序进行内力分析。

根据体系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整体分析求解, 从而得到杆件单元的设计内力。

设计考虑了17个工况, 进行荷载不利组合。起控制的工况为上拔风工况及XY风荷载与活载组合的工况。属于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东西看台铰支座内力最大值其竖向力为6500kN, 水平力为4500kN。

4 节点设计

主桁架后端与混凝土刚臂采用焊接。主桁架顶端与框架支座采用空间铰。空间铰的设计是保证桁架受力和框架支座安全的关键。

在进行整体力学分析时在桁架平面内设计为铰。目的是不传递弯矩, 避免框架支座产生很大的柱端弯矩, 使钢筋混凝土矩形刚臂立柱截面、配筋很大而难以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桁架安装时安装偏差的次弯矩, 造成刚臂立柱的扭矩, 也是必须避免的。在使用阶段风载会产生水平不平衡力, 其力由次桁架和水平支撑承受, 在该节点处不产生扭矩。

空间铰接触面为一球冠, 球面半径按接触面承受水平力和垂直力的最不利内力数值设计, Nmax=6500kN, Vmax=4500k N, 不同工况水平力与垂直力的夹角不同, 该球面半径形成的球冠能在所有工况的夹角下保证相适应的合力点位于球面之内并使接触面的抗压满足要求。

球冠的矢高不宜太高, 虽然大矢高对钢铰设计有利, 但对立柱和铰底面的设计不利, 水平力作用点或合力点形成附加弯矩较大, 矢高和半径必须经过各种组合后优化确定, 最终取用Ⅰ、Ⅲ区为r=375mm, f=171.5 mm;Ⅱ、Ⅳ区r=375 mm, f=158mm。

5 风洞试验

由于大型体育场桁架结构风载取值无规范可循, 因此通过风洞试验确定。风洞试验由同济大学风洞实验室完成。根据风洞试验结果设计取值:风压最大值1.15kpa (压力) , 最小值-1.65kpa (体型系数最大值1.4 (压力) 最小值-2.7 (吸力) , 风振系数根据设计部位不同分别取值1.25~2.5。

风洞试验为刚性模型, 模型比例1∶150, 压力由模型每转动15°角测量内、外表面一次, 当模型旋转360°即24次后, 即获取内、外表面各自的全桁架压力分布。

主要测点数据列表如下: (风压值为经过换算后设计可直接采用值)

6 材料

主次桁架和支撑杆件的材质为Q345B, 所有连接与预埋板件的材质为Q345B。所有圆管均为无缝管。辅材选用不锈钢紧固件, 铝合金压条等标准件。钢屋盖总用钢量1805吨, 杆件桁架由焊接钢管和无缝钢管组成。

节点均采用对接焊缝, 不同部位采用熔透焊和角焊缝。角焊缝用于次要受力部位和超声探伤不便进行处, 并通过检测保证焊接质量, 达到设计要求。

7 结语

通过景德镇体育中心四万人体育场设计和施工, 可以认为:

(1) 大型体育场容纳观众越来越多, 场地越来越大, 成为其建设趋势。桁架结构具有自重轻, 覆盖灵活, 覆盖面积大, 造型美观的优势, 是当代大型体育场的合理先进的首选型式。

(2) 风载是桁架结构的主要荷载, 应通过风洞试验确定并应考虑风振作用。

(3) 桁架应与下部支承形成整体受力体系, 设计的重点要选择好整体受力模式, 整体受力应该是稳定的、简捷的、可靠的从而是最经济和合理的。

(4) 特殊的节点设计必须加强, 要考虑多种可能的受力状况, 即需要考虑不利组合的同时要考虑施工过程及可能发生的非常规复杂内力, 确保安全。

摘要:景德镇体育中心四万人体育场结构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桁架整体结构体系。结构受力分析采用空间非线性计算程序。通过风洞试验确定风载取值。通过局部模型试验检查关键部位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计算结果。根据桁架结构特点的特殊结点设计保证了安装、使用的安全可靠。框--剪--桁架结构在大型体育场的设计中是一种先进的效果良好的结构型式。

关键词:框—剪—桁架结构,风洞试验,节点设计

参考文献

体育场看台结构设计 篇8

某体育中心项目含体育场, 综合训练馆, 配套教学, 宿舍楼等。其中体育场分为东, 西看台两个区, 总面积约13000m2。其中西看台为主看台, 主体为混凝土框架结构, 上部设有全覆盖的悬挑钢结构罩棚。西看台南北长188m, 径向尺寸最宽处为38m, 罩棚最大悬挑达30m, 檐口最高处标高为34m。东看台为简单的露天看台及配套用房。总体平面图如图1, 平面图见图2。

本工程为丙类建筑,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场地类别为II类, 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基本风压Wo=0.5kN/m2, 地面粗糙度为B类。

2 设计要点

由于本建筑及罩棚外形有别于常规结构, 罩棚悬挑大, 悬挑端顶标高高, 因而罩棚的抗风设计是本设计的重点部分, 同时影响着主体框架的设计。为此, 专门委托了具有专项设计资质的某省建科院, 在模拟大气边界流场的风洞中进行模型试验 (考虑拟建场地周围500m范围内建筑物, 模型比例为1:200, 试验在00-3600之间, 每隔150共24个风向下进行, 如图3) 来测定罩棚表面风压, 进行分析后取值并出具相应的风振系数及体型系数计算报告。据此进行上部结构设计。

3 罩棚钢结构设计

罩棚采用悬挑式钢管立体桁架结构 (如图6, 7) 采用空间钢结构系统软件3D3S (同济大学钢结构计算程序) 进行分析, 主桁架悬挑32m, 桁架最大厚度为4.3m。各榀主桁架间距约18m, 每榀有两个支点, 桁架前端压力支座采用销栓支座, 径向铰支可转动, x, y, z三向按刚性支座定义, 按拉压受力设计, 支承于看台后排的框架柱上 (如图4a, b, c) ;桁架后接弧形下弯到3层高度处, 侧向与框架柱铰接, 作为悬挑桁架的第二个支承点, 支座节点处由于处于复杂的空间受力状态, 同时对结构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后期支座节点采用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建模时, 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处, 侧向墙面镂空, 不设檩条及屋面板, 如图5, 6中“开洞处”, 可减弱向上风吸力等的不利影响。

主桁架的断面为倒梯形4管立体桁架 (如图7) , 每榀桁架之间布有三道横向三角形立体桁架与主桁架的结点采用刚接模型 (其中三角形桁架的上, 下弦杆为Φ219x10;腹杆为Φ114x4) , 作为罩棚屋面覆盖材料的支撑结构, 同时保证桁架的整体稳定。桁架弦杆采用无缝钢管, 腹杆为高频焊接钢管, 屋面处采用彩色压型钢板。

荷载输入:屋面上弦恒载为0.5kN/m2, 活载为0.5kN/m2;下弦吊挂荷载为0.3kN/m2, 局部马道处荷载为1.0kN/m2;温度应力考虑±25o的温差;风荷载按风洞试验提供不同风向的风振系数分别计算。设计计算最大挠度为Lo/385=166mm, 对于空间整体桁架结构, 是满足要求的。分析结果支座1, 2的最大反力设计值详下表1: (+为压力, -为拉力)

4 主体结构设计

对于带有较大悬挑结构罩棚的看台来说, 协调上部钢结构传递的内力, 概念性加强结构的整体刚度, 使主体结构能较多地发挥整体空间作用, 同时加强对支座节点处框架柱的约束作用, 是本设计的重点之处。对于支座节点处预埋件的处理也应高度重视。

4.1 结构布置

按看台坡度在框架柱沿径向方向设置斜梁, 可通过程序中改变节点高度的方法, 将梁设成斜梁。对于有些斜梁下端实际是搁在下一层的梁上, 因此在该点处设一虚柱 (50x50mm) , 以便于模型的建立, 又不影响受力。沿着斜梁铺设环向密肋小梁, 梁高为看台踏步高度, 密肋梁之间设80mm厚混凝土板做为踏步板。由于密肋小梁及踏步板都不在同一平面上, 如果都按实际输入模型中, 将会使计算结果失真。因此在模型建立中, 有看台踏步处, 板厚均设为0, 密肋梁不在模型中体现, 该处荷载和自重均按板荷载输入, 并按单向板传力, 以密肋梁的方向传至两侧的框架梁上。同时, 采用弹性楼板假定对结构进行空间整体分析。而密肋梁的配筋计算可按简单的连续梁另行计算。

构造措施方面, 有意加大柱顶及柱侧预埋件处的环向梁, 断面为1000×1200mm;斜看台顶部的环向梁断面为1000×1600mm;罩棚每榀支座处的框架柱, 则按计算结果分两种断面1400×1800mm及1200×1800mm。径向每榀框架内其它柱, 相应加大断面以提高整体刚度, 提高抗风作用。

4.2 电算结果

本工程采用PKPM系列的SATWE程序对结构主体进行电算, 结构对称。除常规结构的荷载输入外, 根据上部钢结构分析所得的各支座内力, 分别按恒, 活载单工况作用的内力, 输入至PKPM前期荷载输入窗口;风荷载按罩棚根据不同风向所得的不同反力, 依次输入SATWE前处理中的“特殊风荷载定义”窗口, 比较计算结果, 配筋取包络值。同时对柱配筋最大的150°风向组复核双偏压柱配筋。列出4组 (30°, 90°, 150°, 180°) 风向反力及柱配筋 (只列出对称结构的边柱及最大中柱) 如表2。

电算结果, 结构的周期满足规范要求, 具体周期见表3。水平力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1/550。

4.3 PK程序的复核

由于斜看台对看台柱有一水平推力, 考虑到SATWE程序无法准确模拟看台梁推力对柱的影响, 本设计抽取两榀典型框架用PK程序进行复核, 如图8。其中, PK程序无法读取SATWE中的特殊风荷载项, 在PK程序中要重新输入。对梁, 柱的配筋取两种程序计算结果的大值。

4.4 支座处柱的设计

根据计算结果, 罩棚支座处柱的配筋较大。设计时考虑了两种方案:一种采用钢筋混凝土柱, 柱内增设核芯柱;另一种采用钢骨混凝土柱, 柱内增设核芯柱, 如图9。进行经济性比较, 两种方案用钢量相当, 但从施工角度考虑, 钢骨混凝土柱在节点处与梁筋的锚固等现场问题较难处理。综合考虑后, 仍采用钢筋混凝土柱, 最大柱总配筋率约为3.8%。

柱内按短柱, 超大柱设核芯区, 尺寸应大于h (b) /3, 核芯区纵筋部分可伸出柱顶, 作为部分顶部预埋件的锚筋。核芯区的箍筋则独立设置。框架柱的箍筋全高加密, 且体积配箍率≥1.2%。由于顶部及侧向支座处预埋件的锚筋较多, 应根据柱纵筋摆放情况, 调整锚筋的位置, 避免相矛盾。预埋件钢板-1200X1000X40, 锚筋54C32, 均匀布置, 满足锚固长度。锚筋端部均采用小钢板焊接, 增加锚固能力, 保证支座结构的安全。同时设置抗剪件。

4.5 超长结构采取措施

西看台南北长188m, 因功能要求不设缝, 因此必须考虑在施工期间及投入使用后如何减少或控制裂缝。各层平面上布置3道施工后浇带, 带宽800mm, 间距约40m并要求至少一个月后采用强度等级比原混凝土高5MPa的无收缩混凝土浇灌密实, 以解决施工期间的裂缝问题;同时, 按照1.0MPa的预压应力值在各层平面的梁中及局部板内设置环向预应力束抵抗后期混凝土收缩应力。

5 结束语

1) 带有钢结构罩棚的体育场看台的结构设计与常规的公共建筑还是不同的, 须整体考虑罩棚的抗风设计对下部主体的影响。

2) 罩棚的抗风设计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

3) 下部斜看台整体刚度要与上部罩棚的相互作用匹配, 主要采用弹性楼板假定对结构进行整体分析, 再通过平面框架结构分析进行校核。设计中应认真对多种受力方向进行计算, 比较, 得出构件最不利配筋。

4) 支座处柱及预埋件设计是重点部分, 尤其要对比, 推敲, 得出最优方案。

5) 超长结构应采取措施控制裂缝。

本工程结构设计及本文编写均得到本院黄志雄总工的指导, 谨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006版) (GB50009-2001) , 2006年7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 2001年7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1) , 2002年2月

体育馆结构设计探讨 篇9

1 工程实例简介

本工程为某地一综合性体育馆, 体育馆分两部分, 一部分为篮球馆, 一部分为游泳馆, 二者之间由伸缩缝分开, 本文仅介绍篮球馆部分的设计过程。该篮球馆主体为框架结构, 框架等级一级, 总高15. 900 m, 屋顶为网架结构, 建设场地位于设防烈度8 度区域,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2g, 地震分组第二组, 场地类别Ⅲ类, 抗震设防类别: 乙类。结构平面图 ( 见图1) : 左右两边为斜看台, 上边为连接两侧的走廊, 中间为篮球场, 下部为整个体育馆入口。设计时混凝土主体结构和上部网架分开计算, 下部混凝土结构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PKPM系列软件, 上部网架采用MST软件。

2 计算分析要点

本文旨在分析体育馆结构与其他结构设计时的不同, 所以一些比较常规的设计步骤就不再赘述了。这里将主要讲述如下内容: 1) 如何合理简化上部网架使其能参与整体计算; 2) 特殊楼板在结构计算中应如何假设; 3) 计算结果分析。

2. 1 上部网架的简化

本次设计网架计算采用MST软件, MST软件可用于空间网格结构的前期处理、图形处理、杆件优化设计、球节点设计以及绘制网架施工图, 它能完成各种复杂体形的空间网格结构, 是一种网架计算比较常用的软件。设计时先对网架做整体计算, 计算完成后导出计算结果, 然后将网架支点处的内力输入混凝土结构柱顶节点处, 最后再对整个结构进行计算。由于本工程网架比较规则, MST软件应用也较多, 所以这里不再赘述用MST计算网架的经过, 而是主要分析结构整体计算时, 如何考虑网架部分对结构整体计算的影响。网架对主体结构计算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内力以及刚度, 内力在整体计算前已经输入到下部框架柱顶, 剩余就是如何考虑网架刚度对整体的影响, 刚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计算结果中的周期、位移以及配筋。由于SATWE计算时不能直接考虑网架刚度, 所以设计时就需要对整体附加一些刚度, 代替网架对整体的刚度。这个设计中是在屋顶网架部位输入交叉钢梁, 将楼板的板厚设置为0, 荷载为0, 将钢梁的重量设置为一个很小可以忽略的值0. 01 ( SATWE参数设置中) , 这样既能对整体结构提供刚度, 又不会产生多余的荷载, 使计算结果更加精准。本次设计的依据是JGJ 7—91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规范规定: 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 可简化为交叉钢梁体系, 简化的原则是惯性矩折简, 内力、位移计算使用差分法。交叉钢梁截面根据网架折算惯性矩I选取, 惯性矩I可按下式计算: I = AtAbh2/ ( At+ Ab) 。其中, At, Ab分别为网架上、下弦杆截面面积 ( 网架弦杆截面有变化时, 在差分法计算中可分别取上、下弦杆截面面积的算数平均值) ; h为网架高度。选取的梁截面惯性矩等于网架折算惯性矩I即可, 按惯性矩等代后的钢梁输入模型得到等代钢梁平面布置图, 见图2。

2. 2 特殊楼板的简化

在使用PKPM系列软件设计混凝土结构时, 是将楼板本身的计算和结构整体计算分开进行的。楼板本身的配筋可采用专用的楼板计算配筋程序设计, PKPM软件通过PMCAD中的“结构平面图”和专用模块中的“复杂楼板有限元分析SLABCAD”单独计算, 前者用于普通楼板设计, 后者用于复杂楼板设计, 结构整体计算采用SATWE软件, SATWE软件整体计算主要以梁、柱、斜支撑等杆件的内力和配筋为设计对象, 计算中不对楼板做单独的内力分析, 仅考虑结构整体计算时楼板为主体提供的刚度。在使用SATWE软件计算前, 先通过PMCAD计算将楼板上全部荷载导算到楼板周围的梁上, 梁再导算到柱、斜支撑等竖向构件上, 整体计算时直接读取导算后梁、柱、斜支撑等构件上的荷载, 这样就能得出结构设计所需要的周期、位移和构件的配筋信息等结果。在体育馆这类结构的设计中, 因为楼板的特殊性, 所以如何考虑楼板为主体提供的刚度是这类设计的一个要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5. 1. 5 规定, 进行结构整体内力与位移计算时, 可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刚度无限大, 设计时要采取保证楼板平面内整体刚度的措施, 但是当楼板平面内整体刚度无法保证时, 楼板就会产生明显的面内变形, 计算时就必须考虑楼板面内变形影响, 或者对楼板面内无限刚性假定的计算结果进行调整。规范3. 4. 6 中规定在下列情况时需要考虑平面内变形: 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或开洞时; 楼板开洞面积大于该楼层面积的30% ; 开洞后楼板在某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小于2 m;开洞后洞口处楼板的有效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宽度的50% 。一般的结构设计中, 钢筋混凝土楼板有非常大的面内刚度, 楼板平面内变形与结构主体的层间位移相比要小很多, 因此在SATWE计算时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可以假定为无限大; 而在平面外楼板刚度相对很小, 可以假定在平面外刚度为零, 这就是一般楼板常用的“刚性楼板假定”。而本工程楼板大部分为狭长楼板和斜楼板, 根据上述规范的要求, 计算时需要考虑狭长楼板和斜楼板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所以这次计算不可以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只能采用弹性楼板假定。结合PKPM软件对弹性楼板假定的分类, 选用弹性膜假定。这种假定真实地反映楼板的面内刚度, 平面外刚度为零, 平面外刚度以梁刚度放大系数形式来间接考虑, 目前版本的SATWE程序可以自动判断梁和楼板的关系, 对不同位置的梁指定不同的刚度放大系数, 参数选择“梁刚度放大系数2010 规范取值”。经过最后对比分析计算结果, 这种假定比较合理, 能真实的反映出整体变形情况。

3 计算结果分析

经过上述假设后, 做SATWE计算得到整体计算的周期和位移的结果, 如表1 所示。

由结果可以看出层间位移角和位移比的计算是不满足1 /550和1. 2 的要求的。分析这两项计算结果首先要了解这两项参数的意义, 结构位移比是指在考虑偶然偏心的规定水平力作用下, 楼层的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 平均位移是最大位移和最小位移的平均值, 是一个整体参数, 不应在竖向构件中出现弹性节点; 位移角是指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 保证结构有足够大的刚度, 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要求, 这两者均是要求在楼板为刚性楼板条件下的参数, 而本工程结构中很多柱子不在同一标高, 或某一层没有楼板且结构计算时所有斜楼板和狭长楼板均采用了弹性膜假定, 这都不满足这两项参数所需的假定条件, 所以计算结果中的位移角和位移比就没有意义, 也就不能说明结构计算不满足要求。那如何判断结构的位移比和位移角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在SATWE进行内力计算时, 位移输出方式选择“详细输出”, 然后观察计算结果中的空间变形图来分析结构的整体效应, 先排除由于错层、不等高柱、斜板层原因产生的局部楼层的位移, 然后选取结构中比较主要的角点, 取其柱上下节点位移差来补充计算结构的位移比或层间位移角, 最后再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通过这次设计可以看出, 在使用PKPM软件设计体育馆这一类结构时, 需要做一些不同于一般结构的假设, 做这些假设的基础首先是规范条文的规定, 其次是假设最接近真实受力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让软件计算出最接近实际的计算结果, 使设计的工程更加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3]陈岱林.PKPM结构CAD软件问题解惑及工程应用实例解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结构体育 篇10

山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南环高速公路以北,机场大道以南3 km处,西侧为新晋祠路,东侧为滨河西路,为山西体育中心建筑群的主体育场,其设计规模为 6万人,属大型甲类体育建筑。体育场外侧一周+6.00 m标高以下为裙房,裙房最宽处达17 m。

山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的上部钢结构为钢结构罩棚,呈弧形状,东西高、南北低,覆盖看台观众席。罩棚最宽处约68 m,最窄处约49 m,罩棚外边缘南北向最长处约293 m,东西向最宽约275 m。整个罩棚外立面落于混凝土结构上,屋面与墙体浑为一体。罩棚中间高,两端低,高差9.3 m,罩棚最高点离地面约55.45 m。

整个罩棚钢结构由32榀三角形主桁架组成主体承力体系,以体育场中心向外呈椭圆形发射状分布。主桁架由外环支撑点和内环支撑点支撑,最大悬挑长度约为52 m,桁架根部最大高度7.8 m,最小悬挑长度约为34.7 m,根部高度5 m,每榀桁架内支座间距约26 m。主桁架之间由三道环形桁架、两道次桁架及一道边桁架相互连接,外立面上桁架之间设置钢管网格结构。

2 施工总体方案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经过方案比较,确定“分区施工、流水作业,先主后次、内外进行,地面拼装、分段吊装,同步卸载、稳步成型”的施工总体思路,有序组织,合理穿插,确保工程快速、顺利进行,并满足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为下道工序——屋面与幕墙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

1)分区施工、流水作业,先主后次、内外进行。

本工程罩棚钢结构系统呈圆弧形,且总体沿X,Y轴对称。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和罩棚钢结构系统的布置情况,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现场安装时,从体育场南侧(27)轴线开始,每8榀主桁架连同主桁架之间的环桁架、次桁架及其他构件作为一个施工区域,将体育场罩棚钢结构划分为四大施工区域,逆时针方向依次为一、二、三、四施工分区,由一区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进行钢结构的安装,即按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的施工顺序逐区施工,流水作业。各区之间设置合龙口,待罩棚钢结构全部安装完毕后,气温达到设计要求的温度条件后(10 ℃)再进行整体合龙。

根据罩棚钢结构的布置情况和结构形式,各个区域流水施工时,按照先措施后结构、先V形支撑柱与主桁架、后环桁架、次桁架及其他次结构的顺序,内、外同时进行施工。为增加施工作业面,提高大型吊车的使用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实际施工时,内圈分五大施工作业线:桁架地面拼装作业线、支撑胎架加工与安装作业线、主桁架安装作业线、环桁架、次桁架及其他屋面构件安装作业线、高空焊接作业线,外圈分五大施工作业线:桁架地面拼装作业线、主桁架倾斜段、边桁架及V形支撑柱安装作业线、主桁架肩部段与外环桁架安装作业线、立面网格安装作业线、高空焊接作业线。各作业线之间合理搭接,流水施工。

2)地面拼装、分段吊装,同步卸载、稳步成型。

本工程罩棚钢结构主要由32榀主桁架、3道环桁架、2道次桁架、1道边桁架及其他次要结构组成,桁架长度长,断面高度高,无法在厂内整体加工和出厂。同时,主桁架包含立面倾斜段、肩部弧形段和顶面悬挑段,总体长度长,单榀重量重,无法整体进行吊装。考虑到罩棚钢结构的结构形式及各构件之间的节点构造,经过方案综合比较,桁架结构均在宝冶钢构一厂加工,散件出厂,现场就近搭设拼装胎架,地面拼装,每榀主桁架分3段进行吊装,下设支撑塔架,高空成型,主桁架的立面倾斜段和肩部弧形段场外吊装,顶面悬挑段则场内吊装;环桁架与次桁架整榀进行吊装。

山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罩棚钢结构属大悬挑空间管桁架结构,钢结构安装过程中,整个结构都是不稳定体系,需搭设支撑塔架进行临时支撑,确保体系稳定。因此钢结构安装前,需进行电脑模拟计算,设计承载力满足施工荷载及便于施工操作的临时支撑塔架,并结合计算结果对局部结构进行加固处理,使结构在安装过程中保证其空间稳定性。待整个罩棚钢结构安装、焊接完毕后再分区、分级同步卸载,确保罩棚钢结构体系的稳步成型。

3 现场平面布置及管理

3.1 施工现场的现状

土建混凝土看台已施工完毕,内场较为平坦、空旷,外场局部位置存在高差,大部分位置也较为平坦。同时,由于总体施工工期的需要,体育场南侧的混凝土车库平台及西北侧的室外大楼梯已提前进行施工,外场吊车行走路线和运输通道无法形成环路。

3.2 现场平面布置的原则

1)满足施工需要,充分考虑专业需要,体现项目施工管理特点,符合区域管理协调原则。同时,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2)经济实用,合理方便,在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临时建设的投资。3)合理布置起重吊车以及垂直与水平运输工具,规划好施工道路和场地,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对材料堆放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场内运输,特别是减少场内二次搬运。4)按照生活区、办公区及生产区分开布置的原则,并保证符合施工现场卫生、防火安全和环境保护等要求。

3.3 现场平面布置

1)现场构件堆场。现场构件堆场应尽量布置在构件拼装点和结构安装位置附近,并靠近施工道路,以方便构件的运输、拼装及安装,减少现场构件的二次倒运。所以,为便于现场施工组织及构件堆放,可在体育场外圈布置四个构件堆场,内圈布置两个构件堆场。构件堆场要尽量平整,场地承载力达到堆放要求,处理方法为:平整压实,局部土质条件较差的位置铺设不小于100厚碎石,同时场地四周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排水沟。构件堆放时,应垫实道木,防止构件污染和油漆损伤。构件堆放高度不宜过高,以防止构件侧翻、圆管滚落伤人。2)构件拼装场地。本工程的罩棚钢结构拼装包括主桁架地面拼装、环桁架地面拼装、次桁架地面拼装及立面网格的地面拼装等,现场拼装工作量大,拼装难度高,需要的拼装场地数量多,总体面积大。为便于吊装,地面拼装场地布置在吊车行走道路的周边且靠近桁架吊装位置附近。根据现场场地情况及罩棚钢结构的布置情况,在体育场外圈、吊车行走道路的外侧共布置8个拼装场地,体育场内圈场地中央布置4个拼装场地。拼装作业前要求土建单位将场地清理、平整、压实。3)场内施工道路。为便于构件的运输和大型吊车的行走,体育场内、外设置两条环形道路,考虑到吊车和构件运输车辆的错车,此两条环形道路的宽度不得小于18 m。同时为保证构件的运输,现场还需设置进入施工场地的道路,该道路宽度不得小于8 m。道路需特殊处理,处理方法为由下到上:素土压实→200厚碎石。施工道路承载应满足构件正常运输和履带吊的行走要求。4)大型吊机布置。本工程主要施工的机械为履带吊、汽车吊。根据工程需要,现场地面拼装采用6台25 t汽车吊,每处拼装场地布置1台;罩棚钢结构的吊装由2台400 t履带吊、1台160 t履带吊、2台150 t履带吊负责,其中外圈布置400 t履带吊、160 t履带吊及150 t履带吊各1台,内圈布置400 t履带吊、150 t履带吊各1台。另外内、外圈各布置1台50 t履带吊,负责构件倒运、卸车等工作。5)现场办公室。现场办公室可由总包统一布置在现场办公室的区域内,尽量靠近钢结构安装的位置。此位置既不影响土建施工,也不得影响构件堆放和施工道路。6)工人生活区。工人生活区安排在总包划分的工人生活区内,分开管理。统一设在总包的生活管理区内便于生活用水、用电的统一管理,便于生活垃圾的统一收集处理。分开管理是为了避免工人间相互发生摩擦,发生偷盗、打架等不良事件。

3.4 现场平面管理

结构体育 篇11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我国高中体育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教学于上世纪初进人中国,至今已经历经了近百年沧桑,这一阶段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前50年就其结束了2000多年中国学校教育中重文轻武的历史而言,意义十分重大,但从其具体作用而言,只能算是初露端倪。后50年,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都发生了巨变,我们借鉴前苏联模式和吸纳欧美发达国家模式,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中国式的教育教学体系,并定格为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化教学,对培养新中国的体育人才,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确实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这种传统模式在体育教学思想观念上的僵化,对体育的概念理解上存在偏差,加上受社会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已经是弊端丛生,表现在课程结构方面可以归结为下几点。

1高中体育课程结构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的体育课程结构单一化,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体育课被普遍理解为教学计划规定的每周2学时,而将课外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与竞赛,机械地理解为学校课外群体工作。第二,体育知识结构的单一,主要表现在体育课教学一味地强调运动项目的技术和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能的教育,突出运动学科的环节,而未把支撑体育教学学科成长与发展的心理学知识、保健学知识、人体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高中体育课程类型过于单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机会、质量的需求激增,使全国统一的课程方案越来越无法顾及地方、学校和学生、教师的差异。未来的校本课程权力会从中央逐步地、部分地下放到地方和学校,使体育课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开放性。另外,多数人对潜课程的作用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我们只把课程看作显性的、事先确定好的、计划好的内容。而事实上,学生在学校还会学习到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潜课程”看不见抓不着,是无形的,但它客观地存在于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之中,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设计、控制和利用它,就会对提高体育显课程教学质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高中体育课程教材结构过于强调逻辑性

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文理课程,在教材体系与结构上并不存在一种必然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它可以具有很大的弹性,不像英语那样,不会固定的语法结构就不能组成句子。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学过短跑的学生,也可以学跳高;不会打篮球的学生,可以去打乒乓球。我国各地区在自然环境、办学条件、师资条件等方面差异很大,这就要求体育课程结构要适应各种特殊情况。除了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对课程结构的弹性提出要求。

综上所述,当下高中体育教学在课程结构与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无形中局限了学生的独立活动能力和创造性,忽略了对学生科学健身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基本上不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所以,加大、深入对高中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中体育课程结构优化策略

1高中课体育程结构改革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

通常来说,课程的结构被看作是一个有关教育理论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对于课程结构的问题还没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致使人们只从形式上理解课程的构造和其内部的相互关系。对课程结构长期的误解,也使得高中体育课程的课程价值长期得不到体现。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也是课程设计得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笔者认为高中体育课程的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使课程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多种教学方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转变以往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

2高中体育课程结构改革要坚持创新观念,使高中体育课程设置曼具特色

有无特色是教材设计相比于从前有无突破的重要标准。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南方和北方不仅在地理气候上有较大的差异,并且经济、文化等方面更是多有不同。根据我国各区域经济文化差异的特点,体育课程应选择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内容和项目。这样不仅能传承、弘扬各民族传统体育,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和了解,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3高中体育课程结构改革要改进高中体育教材的设计,增进高中体育教材的实用性

传统观点认为体育教材选编主要是依据社会的需要、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的,但笔者认为仅仅以这三个方面作为编撰高中教材的依据是片面的。因为影响教材编撰的因素有很多,如生产力的强弱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一定时期内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和培养的总体目标等。而实用性对于教育来说意义重大,教材的内容和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只有实用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例如教材内容要增加身体锻炼知识、锻炼方法、健身运动处方知识,切实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以期达到真正将体育活动的习惯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4高中体育课程结构改革要使课程结构具有多样性,增加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文化元素

结构体育 篇12

由男、女组成的人口结构, 是人口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人口结构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体育人口结构则是反映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人口中, 男女体育人口占总体育人口的各自比重, 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性别的人口对体育的参与度。[2]人口社会学关注每一人口年龄段性别结构变化情况和差异性以及性别结构差异背后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3]性别比的差异反映了基本人口过程中的性别差异, 也反映了两性所具有的社会生存条件的差异。

鉴于此, 笔者通过对厦门市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的调查研究, 着重对厦门市妇女体育开展的现状进行剖析, 探寻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期均衡两性的健康发展, 进而对指导我国的全民健身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以厦门市6个区的居民为研究对象, 采用多段分层抽样的方法, 抽样范围涵盖了思明区、集美区、湖里区、海沧区、同安区和翔安6个区的居民, 对其的体育活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 研究方法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厦门市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 回收有效问卷512份, 有效回收率为93.1%。正式调查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 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性别、学历、年龄段、工作与收入的人群, 能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厦门市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与特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人口性别结构的比例关系直接反映了该地区不同性别的人口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和参与度。[4]本研究将体育人口定格为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不低于2次, 且每次的锻炼的时间不低于30min, 具有与自身的体质相符或从事的该体育项目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的人群。

由厦门市的体育人口的性别年龄的趋势图中可知:厦门市的体育人口集中在21~40岁之间, 20岁以下的体育人口的比重相对不大, 主要体现在学校体育课上, 60岁以上的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甚少。呈现两头比重小、中间比重大的正态分布趋势, 即“马鞍形”分布与实际状况相符, 故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通过对厦门市各个年龄段的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的深入分析与探讨, 试图得出厦门市的体育结构出现“异步”的缘故。

厦门市体育人口的性别比为156.03% (上表) , 与厦门市目前总人口的性别比99.50%, 高出了56.53个百分点, 高于人口学界所规定的总人口性别比的平衡区间96~106这一标准。男性体育人口高于女性体育人口, 且波动较大。性别比最高的为41~60岁该年龄组, 为342.86%, 女性体育人口很大程度上低于男性。说明年龄段的妇女, 很少参与体育锻炼, 一方面, 自身原因, 未能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另外, 外部因素, 该年龄组的人口大致处于中年阶段, 处于事业的平稳期, 大多的妇女将精力投放在了家庭与工作之上, 孩子的成长成为该段女性任务的重中之重。此外, 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影响可供选择的体育项目较于男性偏少。20岁以下的性别结构的差异也较大, 在该年龄段主要表现为学校体育的发展, 对于该数据的说明, 主要是参考的厦门市人口结构与厦门市的人口状况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步淡化, 社会现实的残酷性导致男性的出生率降低。21~40岁为125.00%, 性别比也超过了平衡区间, 说明该段为妇女们家庭、工作压力的增大, 再加上结婚生子, 负担系数过高, 没有过多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

“中国妇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显示, 女性的健身意识很强, 还透露了一个数字, 在消费方面, 健身列女性消费支出的第四位, 从侧面显示, 在体育消费上女性比男性更舍得花钱。大力发展女性体育运动, 是厦门市体育人口发展的生长点和着力点, 也是社会进步的显现。

(二) 厦门市体育人口的体育项目偏好的logistic模型研究

在本研究中建立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 因变量是体育项目的偏好状况, 自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月平均收入五项, 变量类型及定义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 回归模型分析

1. 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有许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的前提是不管反应变量的分割点在何位置, 模型中各个自变量的系数都保持不变, 即自变量对反应变量的影响在回归方程中相同。通过平行性检验, 得P值<0.05, 通过显著性检验, 因此, 拒绝回归方程相互平行的原假设, 说明样本数据不适合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应采用多分类的无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

2. 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主要是研究女性结构的差异导致项目选择的差异, 故本研究的主要变量为性别。通过参数检验, 学历与性别差异是影响球类运动选择的主要因素;月平均收入主要影响田径运动的选择;同样的, 性别影响桥牌运动的选择;学历主要影响水上运动的选择。器械运动受到变量的影响不大。其中性别对项目的选择最具显著性意义的是球类运动与桥牌运动;其次, 性别在项目选择中出现了几个哑变量, 各哑变量的偏回归系数中有某一 (几) 个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也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3. 拟合优度检验。

通过拟合度检验, 得P值=.000<0.05, 说明拟合情况良好;偏差的P值=.000<0.05, 通过显著性检验。通过“贸然比检验”, 可得影响人们选择体育项目的主要因素是学历、年龄、月平均收入和性别这四个变量显著程度较大, 对于模型的贡献率大。其中, 学历、月平均收入与性别对体育人选择项目锻炼的关键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厦门市体育人口的性别比为156.03%, 比目前厦门市的人口性别比99.50%, 高出了56.53个百分点, 出现较大的反差。其中女性体育人口低于男性的体育人口, 且年龄性别比波动较大, 说明女性参与体育锻炼大众化程度较低, 且喜欢体育项目的程度相对较低。

2.妇女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与其参与体育锻炼发生冲突, 其角色冲突是制约体育运动开展的瓶颈, 传统的社会角色“相夫教子”和后现代主义, 严重制约着妇女的行为, 严重影响她们的体育参与。

3.体育项目自身的问题。目前, 社会普遍流行的体育项目大都属于力量型项目, 针对女性开展, 或根据女性身体特性开设的体育项目较少, 从而影响女性体育参与的热情。

(二) 建议

1.转变观念, 提高妇女的体育参与意识。由于观念对行为具有导向和决定作用, 因此, 要多渠道培养和宣传广大妇女的正确体育观念。广大的女性应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观念, 扩大自己的活动与交流空间, 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 塑造自身的社会形象, 形成正确的健身观与审美观, 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 这是自身权利和自身独立的象征, 也是建立良好生活方式的主要途径。

2.充分利用媒体效应, 形成科学健身的生活方式。通过大众传媒加大对女性健身活动宣传的力度, 借助新闻媒体及其他的途径手段, 充分报道科学、正确、和谐的生活方式, 使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响应国家的全民健身政策。秉承“人人参与锻炼, 人人享受健康”的理念, 形成全社会范围内关注的妇女体育运动, 各界支持的妇女体育参与, 全体妇女自愿参与的科学健身氛围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3.加强妇女体育组织建设, 丰富妇女体育健身项目。建立网络式的体育锻炼网, 即建立以社区和基层组织为主体, 在体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体育参与者、体育组织者的积极性, 不断探索适合妇女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的简单易行的体育健身项目, 以满足广大妇女群体的体育需求。扩大妇女健身指导员队伍, 有计划地进行体育健身的培训班。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提高妇女的体育意识, 从而提高女性的体育参与度。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 通过对厦门市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及人们对于体育项目选择的偏好研究。结果得出:在厦门市体育人口中, 女性的体育人口低于男性体育人口, 且女性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单一。在对制约妇女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希望为妇女体育运动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体育人口,性别,妇女体育,影响因素,厦门

参考文献

[1]徐菁, 肖焕禹.从上海市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透视其妇女体育的开展[J].中国体育科技, 2005, 41 (1) :1.

[2]徐奕宏.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社会文化学分析[J].体育学刊, 2008, 15 (4) :1-2.

[3]肖焕禹, 翁志强, 陈玉忠.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体育人口机构的基本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9 (2) :3-4.

上一篇:回顾性分析下一篇:健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