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精选8篇)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 篇1
肺结核在本世纪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 据报道近年来老年肺结核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 合并肺癌者也相应增多[2,3], 但由于两者在临床表现、X线胸片上有时难以区别, 极易导致漏诊、误诊[4]。为总结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经验, 我们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X线胸片、肺部CT等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收集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40例, 其肺结核及肺癌的诊断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证实。40例中男30例, 女10例, 年龄40岁~90岁, 平均年龄68岁;结核病史最短者2年, 最长25年;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者28例, 非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者12例;40例患者血沉在25~120 mm/1h, PPD试验阳性27例, 阴性13例。
1.2 临床表现
(1) 咳嗽:34例 (85%) 有呛咳或刺激性干咳; (2) 咯血:16例 (40%) 有间断痰中带血, 其中2例有大量咯血; (3) 胸痛:19例 (47.5%) 有不同程度的胸痛, 其中10例应用一般性止痛药效果差; (4) 呼吸困难:22例 (55%) 有呼吸困难, 且呈进行性加重; (5) 低热:15例 (37.5%) 有低热, 且经抗炎及抗结核治疗无效。
1.3 X线胸片、肺部CT
40例中浸润型肺结核16例, 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2例, 陈旧性肺结核12例;两种病变在肺的同一部位者20例, 同侧不同肺叶者9例, 分别在两肺者11例;中心型肺癌者22例, 周围型肺癌者18例。
1.4 临床及影像学动态变化情况
40例患者中有28例在抗炎及规则抗结核治疗下肺部病灶反而增多, 或出现新的病灶, 或出现血性胸腔积液等, 其动态变化情况如下: (1) 肺部孤立影8例, 周围有卫星病灶, 在抗炎及规则抗结核治疗下病灶扩大, 其边缘出现短毛刺或病灶出现凹陷分叶状改变; (2) 肺不张13例, 在抗炎及规则抗结核治疗下肺不张更加明显; (3) 胸腔积液7例, 在抗炎及规则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胸腔积液生长迅速, 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反复抽吸胸腔积液无效, 并最终转变为血性胸腔积液。
1.5 细胞学及组织学活检
40例在痰中找到结核杆菌者15例, 纤维支气管镜下毛刷涂片找到结核杆菌者18例, 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结核者7例;痰中找到癌细胞者10例, 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找到癌细胞者13例,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细胞学活检发现癌细胞者10例, 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癌细胞者3例, 胸腔积液中找到癌细胞者4例。40例中鳞癌22例, 腺癌10例, 小细胞癌7例, 未定型癌1例。
2 结果
40例中有28例在规则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病灶扩大, 或出现新病灶, 或出现血性胸腔积液, 或胸痛、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等, 经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为合并肺癌。
3 讨论
3.1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
本组40例入院后2周内确诊肺结核合并肺癌者仅12例, 其余28例开始都以不同类型的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治疗, 后发现病灶增大恶化, 或出现新的病灶, 或出现顽固性血性胸腔积液, 或胸痛、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才考虑合并肺癌, 误诊率高达70%, 教训十分深刻。从本组40例的诊治经过我们认为以下临床特点应视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线索: (1) 凡老年肺结核患者, 有长期吸烟史, 若出现刺激性呛咳, 或胸痛明显, 或有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或肺部病灶恶化均需高度警惕合并肺癌之可能, 此时即使在痰中已找到结核杆菌也不能排除合并肺癌的可能。 (2) 对陈旧性肺结核患者, 若结核病灶趋于稳定期或好转期, 而患者仍反复咯血、胸痛或长期低热, 应考虑合并肺癌的可能。 (3) 无论以前是否有结核病史, 凡老年患者出现胸腔积液, 在排除心肾疾病所致胸腔积液后, 胸腔积液生长迅速, 颜色发生改变, 抗结核治疗无效者, 应高度怀疑合并肺癌。
3.2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X线胸片、肺部CT特点
40例患者中有20例结核病灶与肺癌处于同一部位, 这是导致X线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重要原因[5]。我们认为虽然两种病变并存时X线胸片或肺部CT可表现不典型, 但只要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病灶扩大, 或出现新的病灶, 或出现血性胸腔积液均应考虑合并肺癌的可能。
总之,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仍是临床难题, 特别是结核病灶与肺癌在同一部位时诊断更加困难。故提高对两者并存的警惕性, 重视早期诊断线索, 动态观察, 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细胞学活检、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等) 极为重要, 这也是提高两者并存时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 (1) :3-7.
[2]梅早仙, 李丽, 吴琦.肺结核合并肺癌68例对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 (4) :413-414.
[3]钟炼.肺结核合并肺癌41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 :52-53.
[4]林天锋.老年肺结核与肺癌并存误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02, 4 (8) :625.
[5]张文兵, 李永安, 黄淮安, 等.肺癌并存肺结核22例诊治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 2005, 10 (5) :199-200.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心病临床分析 篇2
现将我院1994~1996年住院的老年肺结核合并肺心病的有关问题,作临床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1994~1996年住院的老年肺结核病患者100例(不包括粟粒型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以咳嗽、低热、盗汗、气短为主要症状。男77例(77%),女23例(23%)。其中合并肺心病13病(13%)。合并肺心病13例中,男8例,占8%;女4例,占5%。13例肺结核合并肺心病者中,好转9例,死亡4例(其中男3例,女1例)。死于呼吸衰竭2例,死于心衰1例,死于肺内感染1例。
选例标准:①病历记录完整;②年龄>60例;③13例合并肺心病患者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
结 果
年龄组与肺心病发病关系:60~65岁组59例,合并肺心病7例(11.86%);60~70岁组28例,合并肺心病6例(21.4%)。其他年龄组无合并肺心病者。两组比较P>0.05,没有显著性差别。
初、复治,城市、农村及菌阳者与肺心病的发病关系:在13例老年肺结核合并肺心病患者中,城市11例,农村2例。其中初治4例,复治9例。初治菌阳1例,复治菌阳4例。
病程与肺心病的关系:病程5年以下者50例,合并肺心病3例(6%);6~10年者11例,合并肺心病4例(36%);16~20年者12例,合并肺心病1例(8.3%);21~25年3例,合并肺心病1例(33.3%);26~29年者14例,合并肺心病2例(14.2%);30年以上者2例,合并肺心病者2例(100%)。经统计学处理,病史6~10年及21~25年P值均<0.01,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病史30年以上者P<0.05,与其他组别差异有显著性。
病变范围与肺心病的关系:病变位于1个肺野16例,无合并肺心病者;病变位于2个肺野21例,合并肺心病4例(19%);位于3个肺野22例合并肺心病1例(4.5%);病变位于4个肺野15例合并肺心病3例(20%);病变位于5个肺野10例,合并肺心病0;病变位于6个肺野16例,合并肺心病5例(31.25%)。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13例老年肺结核合并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3例次、窦速8例次、肺型P波6例次、顺钟向转6例次、右室扩张3例次、右室肥厚2例次、心肌劳损6例次、电轴右偏2例次。由此可见,肺结核合并肺心病心电图表现中,顺钟转、肺型P波占百分比最高(P<0.05),与其他组别差异有显著性。
讨 论
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及尘肺等反复发作,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以至发展成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因为此病发展缓慢,常常要数年或数十年才发展成为肺心病,所以,多见于老年人,是心肺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肺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长期咳嗽、咳痰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特别是活动后或在阴冷季节里症状更为明显。
在心肺功能代偿期,病人安静时可以没有症状,一旦稍微活动,就出现气短、呼吸急促、心悸、心前区疼痛、乏力、胸闷等症状。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心病的高发年龄组依次为66~70岁6例(21.4%),60~65岁组7例(11.86%)。提示老年肺结核合并肺心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许多资料报道,50~60岁是老年病人易发病年龄,这些病人发病后没能及时治愈,经过10~20年的牵延,病变纤维化,以及纤维化的牵拉,使肺通气量降低,以致出现缺氧及高碳酸血症,使肺血管收缩,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而发生肺心病。
病史30年以上及21~25年、6~10年者,合并肺心病的百分比依次为50%、50%、40%,P值依次为<0.05、<0.01、<0.01。此三组合并肺心病危险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心病者危险与病变范围成正比。病变位于6个肺野者合并肺心病的百分比为31.25%,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5)。故认为,病变范围越大,对肺功能影响越大,合并肺心病机率越高。
从老年肺结核合并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中所见,顺钟向转位及右室肥厚占百分比分别为50%,肺型P波及心肌劳损分别占46%,电轴右偏占40%。其中顺钟向转位与其他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认为老年肺结核合并肺心病者均由肺循环阻力增高所致。因而右室代偿性肥厚、扩张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故老年肺结核合并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以顺钟向转位为主。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认为,为预防老年肺结核合并肺心病的发生,降低老年肺结核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应加强对老年肺结核病的重视及警惕。对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伴有低热、资汗、乏力的老年人,应注意是否患有肺结核病,应及时胸透,必要时拍胸后前位片及肺CT,多次查痰结核菌,以便早期发现老年肺结核病人。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 篇3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共收治确诊的36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病例, 其中男25例, 女11例, 年龄59~82岁, 平均67岁。患者中有21例每日吸烟大于20支, 并且吸烟超过10年。
1.2 临床特点
全部36例患者均出现咳嗽、咳痰、消瘦以及乏力等不同程度的症状, 其中14例表现为咯血, 14例胸痛或胸闷, 8例呼吸困难。所有36例患者均出现消瘦症状, 痰结核菌检查出阳性患者22例,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患者5例。
1.3 胸部X线表现
通过肺部X线平片结果显示为多个病灶共存, 其中24例表现为密度不等斑片状病灶, 4例表现出纤维条索状病灶, 5例出现弥漫性结节病灶, 3例患者具有空洞; 7例患者出现肺不张, 11例为胸腔积液, 7例出现结节状影, 8例有肺门影增大现象, 3例出现絮状影; 11例在左肺, 25例在右肺; 病变部位位于肺上叶18例, 中叶8例, 下叶10例; 21例患者肺癌与结核位于同一侧肺叶, 15例病变位于不同叶。
1.4 诊断依据
诊断过程中分别进行痰结核菌与X线胸片、临床症状、PPD、CT等各项试验检查。全部36例患者肺结核类型及例数见表1。上述36例患者其肺结核病程从1月至27年不等, 平均14年, 全部患者肺癌的检查与诊断过程均通过病理检查后确定, 这些患者中包括14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患者, 13例痰找脱落细胞, 7例为胸水找脱落细胞, 2例为淋巴组织活检。按照癌症类型划分, 包括21例鳞癌, 8例腺癌, 3例小细胞泡癌, 2例恶性淋巴瘤, 1例未分化癌, 1例为未定型。就其位置划分, 包括30例周围型肺癌, 5例中央型肺癌, 1例为间皮瘤。确诊肺癌的患者从3周至32周不等, 平均为17周。
2结果
全部36例患在肺癌确诊前均通过常规的抗结核治疗, 治疗后肺癌患者症状未见显著改善或X线结果显示病灶处出现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32例患者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16例患者1年内死亡, 14例在2年内死亡, 2例好转。
3讨论
目前认为肺结核是肺癌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大量资料表明具有20年以上肺结核病史患者, 其出现肺癌的几率是正常人群的2.5倍, 甚至还要高。通常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 结核病灶常常会掩盖肺癌病灶, 导致出现误诊或漏诊现象, 尤其是超过60岁的老人被认为是肿瘤的高发期, 因此, 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出现持续性胸痛或血痰, 并有10年以上吸烟史的老年性肺结核患者, 医师更应该高度重视。肺内活动性肺结核通过常规的抗癌治疗后未见理想效果或病灶进一步发展时, 就必须要高度重视。还要高度重视X线结果显示肺内相同位置出现反复感染、肺门增大、肺不张以及胸水增长或反复血性胸水。X线出现典型的结核症状, 但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显示阴性时, 也要高度重视。在老年人的肺结核出现痰结核菌阳性时, 应尽早做好与肿瘤的各项检查[3,4]。本组的全部患在肺癌确诊前均实施正规的抗结核治疗, 治疗后肺癌患者症状未见显著改善或X线平片结果显示病灶处出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其中32例患者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16例患者1年内死亡, 2年内死亡14例, 并有2例出现好转。综上所述, 老年结核通过正规抗癌治疗后无理想疗效时, 必须尽早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CT检查以及痰脱找落细胞等检查措施, 尽早检查以避免出现癌症被漏诊或延误诊断。
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延误诊断的原因、诊断方法以及临床特点。方法 诊断过程中分别进行痰结核菌与X线胸片、临床症状、PPD、CT等各项试验检查。结果 全部36例患者在肺癌确诊前均通过常规的抗结核治疗, 治疗后肺癌患者症状未见显著改善或X线结果显示病灶处出现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32例患者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16例患者1年内死亡, 14例在2年内死亡, 2例好转。结论 老年结核通过常规抗癌治疗后无理想疗效时, 须尽早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CT检查以及痰脱找落细胞等检查措施, 尽早检查以避免出现癌症被漏诊或延误诊断。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延误诊断,原因
参考文献
[1]郑苇菁, 高玉堂, 汪钟贤, 等.肺癌与肺结核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88, 11 (8) :135-138.
[2]陆生钧.肺结核与肺癌的关系及其并存的诊断.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 1982, 22 (4) :251-253.
[3]翟晓慧, 张晓春, 束凉.肺结核合并肺癌误诊原因分析.黑龙江医学, 1999, 11 (4) :250-251.
肺结核合并肺癌48例临床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48例, 男37例, 女11例, 年龄32~86岁, 其中>60岁患者39例占81.3%, 中位年龄66.8岁。
1.2 诊断标准
肺结核的诊断标准按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1], 肺癌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
1.3 临床表现
1.3.1 临床症状:
刺激性咳嗽、咳痰45例, 占93.8%;咯血36例, 占75%;胸痛28例, 占58.3%;消瘦21例, 占43.8%;发热、盗汗15例, 占31.3%。
1.3.2 X线表现: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云絮状、斑片状浸润灶及钙化灶的30例, 占62.5%;出现团块影、结节影或伴有局部区域浓密浸润影的7例, 占14.6%;病灶中出现空洞病变的11例, 占22.9%;在抗结核治疗下, 局部病灶较前浓密、增长, 甚至出现团块状影或肺不张的28例, 占58.3%;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胸腔积液影的2例, 占4.1%;肺癌切除术后或抗癌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斑片状浸润病灶的4例, 占8.3%。
1.4 实验室检查及检验方法
1.4.1 痰结核菌检查:
包括集菌和培养, 所选病例中痰结核菌检查阳性者30例, 阴性者18例。
1.4.2 细胞学、组织学检查:
所选病例中痰脱落细胞学检查10例,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阳性25例, 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2例,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9例, 术后病理2例。
1.4.3 PPD试验:
采用纯蛋白衍化物5TU进行皮内注射, 于72h后观察结果, 硬结平均直径≥20mm或虽<20mm但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和坏死者为强阳性反应。
1.4.4 血清抗结核抗体测定:
采用金标准测量。
1.4.5 血清癌胚抗原 (CEA) 测定:
采用免疫学荧光法测定。
2 结 果
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肺结核合并肺癌病理类型中非小细胞癌占95.8% (46/48) , 两病合并时鳞癌多见, 占62.5%, 其次是腺癌, 占25%, 与文献报道相符。笔者根据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病理分型将其影像学特点总结如下: (1) 肺结核合并鳞型肺癌病变多靠近肺门, 可形成偏心空洞, 空洞壁厚且不光滑, 病变内可见钙化点, 并可合并全肺或肺叶的不张, 纵隔内可见淋巴结钙化或肿大的淋巴结, 病变晚期可出现胸水征。 (2) 肺结核合并腺型肺癌多与慢性炎症引起的瘢痕和肺间质纤维化有关[2], 其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多发小结节及纤维条索样病变, 病变部位累及多个肺叶、肺段, 小的瘢痕组织呈多棱多角形及不规则形, 病变周围可见钙化增殖样病变、陈旧性结核病变及肺间质网状病变, 早期可见胸水征且量多, 亦可无明显的占位及空洞形成。 (3) 肺结核合并鳞腺型肺癌, 常可见肺门周围团块状阴影、偏心空洞及阻塞性肺炎, 除占位性病变外亦可见多发小结节样或片状阴影, 病情进展快, 可见胸水征。
临床上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常因原发病而掩盖新的症状。午后发热、乏力、盗汗多为结核中毒症状, 结核性胸膜炎的胸痛常与呼吸、胸水量、抗结核治疗有关。合并肺癌后, 咳嗽常为刺激性, 以白色泡沫痰多见, 合并感染、结核广泛或伴有阻塞性炎症时有黄痰。咯血以持续不止或间断痰血为主。侵犯胸膜时表现为与呼吸无关的局限性持续胸痛, 呼吸困难, 胸水常为血性, 抗结核治疗无效。两者并存时在结核病灶基础上出现短时间内病灶增大或小结节增大, 并出现厚壁偏心空洞或团块影, 边缘不规则。本研究中血清CEA阳性率达54.2%, 其中肺腺癌血清CEA阳性率高达83.3%, 显示血清CEA是诊断肺腺癌的一个敏感指标。有文献报道两病并存时结核病的某些特征发生改变, PPD试验阴性率及结核抗体阴性率有所增高, 本研究显示PPD强阳性率及结核抗体阳性率均达到50%以上, 故PPD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测定在两病并存时有临床意义。
本研究显示60岁以上的患者占81.3%, 结合近期有资料统计报告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60岁以上者为10%~15%, 其中以老年男性居多, 约占70%, 有吸烟史者占75%左右[3]。因此, 临床上对于60岁以上男性且有长期吸烟史的肺结核患者, 应视为肺癌高危人群, 要高度警惕。若肺结核患者在正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 结核中毒症状控制, 但反复咳嗽、痰血不止;以往无胸痛的肺结核患者, 出现与呼吸运动无关的局限性持续胸痛;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 不伴有糖尿病或其他并发症, 而体重锐减或伴有重度贫血;肺癌患者手术切除后或化疗后肿瘤缩小, 临床出现不能以感染或其他原因解释的低热、盗汗、咳嗽等症状, 且抗炎治疗无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有直接阳性表现, 而病理不能证实为支气管结核;肺部伴有结节肿块, 经抗结核治疗后未缩小而其他病变有吸收好转, 不能以结核球解释时;肺结核肺癌并存于同一肺段叶, 抗结核治疗下不能以治疗无效或耐药情况解释时;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胸腔积液或积液增多等几种情况下, 均应考虑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可能, 要常规行CEA、PPD试验, 结核抗体、痰细胞学检查, 胸部CT等以明确诊断, 必要时应进一步行纤维支气管镜刷片、活检, 甚至可考虑开胸探查, 以防止漏诊、误诊, 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
肺结核合并肺癌为双重疾病, 应同时给予抗结核治疗与肿瘤综合治疗。双重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只对肺结核或肺癌作单一治疗。治疗中应避免使用对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严重的抗肿瘤化疗药物, 同时适当避免或缩短可能引起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的抗结核药物的选用和应用时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老年人居多, 免疫功能尤其低下, 加强免疫治疗及对症支持、营养等辅助治疗对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也颇为重要。
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以及PPD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血癌胚抗原 (CEA) 特点, 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方法分析48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和病理类型及PPD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血癌胚抗原 (CEA) 特点。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病理分型鳞癌30例、腺癌12例、鳞腺癌4例、小细胞癌2例, 非小细胞癌占95.8%, 以鳞癌多见。血CEA测定阳性率达54.2%, 其中腺癌高达83.3%, 有临床意义, 而PPD试验强阳性率及血清抗结核抗体的阳性率也达到50%以上, 故亦有临床意义。结论临床医师在关注肺结核患者时, 应警惕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在明确肺癌的前提下, 亦不能忽视并发肺结核, 尽早进行相关检查, 以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以及患者的存活率。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诊断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24 (2) :70-74.
[2]齐宇.肺结核与肺癌并存30例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6, 19 (4) :331-332.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集确诊的2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为观察组, 其中男性15例, 女性10例, 有吸烟史14例, 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 (65.4±4.2) 岁,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9例, 浸润型肺结核16例。同时期确诊的25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14例, 女性11例, 年龄42~75岁, 有吸烟史10例, 平均年龄 (64.3±5.6) 岁, 均为继发性肺结核, 其中结核球6例,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9例。
1.2 诊断标准
肺结核诊断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结核诊断标准 (WS288-2008) [2], 即主要通过临床表现, 结合查痰找抗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 (PPD) 阳性来诊断;肺癌确诊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经鼻纤维支气管镜, 手术穿刺和病理送检及痰脱落细胞检检查等。
1.3 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GE Brightpeed 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 扫描方向自膈肌至肺尖, 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膈肌。扫描参数:采用volume扫描模式, 螺距1.75/1, 管电压120 k V, 自动电流为100~200 MA, 时间0.8 s;全部患者均加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剂量为100 m L, 注射速度是3 m L/s, 以便于对病灶的边缘、内部结构进行强化。部分兴趣病灶进行1~2 mm HRCT扫描, 观察肺窗宽和纵隔窗并对病变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分析数据选用SPSS17.0软件包,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分布特点
观察组肺癌病灶14例位于肺上叶尖段、后段及肺下叶背段, 11例位于其他部位对照组结核灶发于双肺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的有18例, 位于其他部位的有7例;结核灶和肺癌病灶发生部位均位于同侧。
2.2 两组患者CT影像学特征比较
观察组在毛刺、棘状突起、分叶征、空泡征、肺炎并肺不张、胸膜凹陷征的表现多于对照组, 在空洞、空腔的表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钙化、条索影的表现,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疾病, 肺癌亦称支气管肺癌, 多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 在发病机制上, 二者可以相互影响, 因此往往容易合并存在。同时其临床症状比较接近, 而在早期结核病症状表现多更明显, 在临床诊断中容易忽略肺癌的症状, 使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高分辨CT及CT增强扫描在肺癌及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中, 能对病灶包括位置、大小、形态、钙化以及病变周围组织的变化等仔细观察, 对鉴别二者具有重要意义, 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肺结核病灶病变可局限也可侵犯多肺段, 多发生在肺上叶尖后段、肺下叶背段;该研究中观察组病例中结核灶发于双肺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的有18例, 位于其他部位的有7例;肺癌病灶14例位于肺上叶尖段、后段及肺下叶背段, 11例位于其他部位;结核灶和肺癌病灶大部分位于同侧。这与董琼雄[4]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在CT表现上肺结核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 也可伴有钙化, 较多见炎性条索状阴影;肺癌肿块多表现类圆形阴影, 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 边缘清楚, 有切迹或毛刺。Ohtsuka[5]等总结研究了82例肺结核患者高分辨CT及CT增强表现为:结核球多为球形或斑点、肿块、片状或条状等高密度影, 多<3 cm, 结核性肉芽肿增强CT值低于30 Hu, 边缘强化, 增强后强化峰值在5 min内出现, 边缘多无深分叶和突起, 无细小毛刺征, 有空洞时多为无壁或薄壁, 且内壁光整。肺内或纵膈淋巴结肿大是肺癌的重要征象, 肺癌肿块多为树叶状、土豆状或桑椹状, 增强CT值为 (40±12) Hu, 强化峰值在2 min内出现, CT值增加20 Hu以上, 表现为边缘呈锯齿状、分叶明显有突起和细小毛刺征, 少钙化, 有空洞时多为偏心、厚壁且不光滑。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增强CT表现为多累及肺内或纵膈淋巴结肿大, 片状阴影增多并空洞变大, 空洞壁不规则、厚度不均、粗糙, 边缘细小毛刺征、分叶征和锯齿状, 病灶多位于同一侧, 也可同时伴有胸腔积液和支气管狭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与肺结核患者的增强CT鉴别要点:累及肺内或纵膈淋巴结肿大, 肿块短期增大, 多>3 cm;病灶多位于同一侧;片状阴影增多并空洞变大, 空洞壁不规则、厚度不均、粗糙;边缘多表现为细小毛刺征、分叶征和锯齿状;累及气管或血管, 由于癌结节血管相对结核球血供丰富, 造影剂进入病灶中心较多, 强化较单纯肺结核患者明显。
在收集的病例中, 观察组在分叶征、毛刺、肺炎并肺不张、棘状突起、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的表现多于对照组, 在空洞、空腔的表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钙化、条索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分叶征既可为肺结核肿块, 亦可出现在周围型肺癌, 深分叶提示肺部恶性肿瘤更具意义;毛刺征的病理基础为肿瘤周围受侵而拉直的肺支架结构, 或肺组织的不规则纤维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 对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有重要的价值;胸膜凹陷征形态对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主要病理基础是局部胸膜无增厚粘连和肿瘤方向的牵拉[6]。因此, 对于肺结核病灶边缘不规则, 有分叶、毛刺者, 应高度怀疑肺癌可能。
综上所述, 肺结核合并肺癌CT表现较为复杂, 应注意判别病灶影像特点, 充分发挥CT诊断的优势, 以提高确诊率。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表现特点, 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正确诊断率。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3年9月该院收集确诊的2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为观察组, 同时期入院的25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CT表现特征。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别有25例结核病灶、18例肺癌病灶位于双肺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 结核灶和肺癌病灶大部分位于同侧;观察组在分叶征 (65.12%) 、毛刺 (53.49%) 、阻塞性肺炎并肺不张 (37.35%) 、棘状突起 (69.77%) 、胸膜凹陷征 (68.60%) 、空泡征 (24.42%) 的表现多于对照组, 在空洞、空腔的表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而钙化、条索影的表现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癌CT表现较为复杂, 应注意判别病灶影像特点, 充分发挥CT诊断的优势, 以提高确诊率。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CT特征
参考文献
[1]刘连荣, 张雪君.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表现[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1, 2 (6) :270-274.
[2]孙建兵.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征象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2) :232-233.
[3]谢春英.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表现及临床误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057-1058.
[4]董琼雄, 郑浈浈, 黄钥潘, 等.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征[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 9 (3) :40-42.
[5]余庭山, 孟家晓, 龙显荣.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肺结核单发空洞与癌性空洞的价值研究[J].海南医学, 2010, 21 (1) :98.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 篇6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相关性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有全身疲乏、夜间盗汗、午后潮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近些年肺结核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病例越来越多, 由于医疗工作中的一元化疾病诊断思维, 加之二者疾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的相似性, 做出明确诊断的概率并不高, 从而导致延误治疗。
本文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27例明确诊断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讨论肺结咳合并肺癌的相关性和临床特点, 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肺结咳合并肺癌27例中男性21例, 女性6例;年龄45~79岁, 平均65.2岁。占同期住院肺结核人数的1.91%。
1.2 病程
见表1。
1.3 临床症状
27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 以干咳为主, 伴咳少许粘痰。其中18例有不同程度的咳血 (少量咳血者15例, 多为痰中带血;中量咯血者9例, 大咯血者3例) 。其中5例有胸痛症状。
2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2.1 影像学检查
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同在一叶的24例, 占89%, 其中中央型11例, 周围型16例, 合并肺不张7例。23例见肿块影, 4例仅见组织侵润影。
2.2 痰找抗酸杆菌及癌细胞
痰找抗酸杆菌阳性10例, 痰找癌细胞阳性3例。
2.3 病理检查
16例作穿刺活检, 11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鳞癌18例, 腺癌6例, 未分化癌3例。
3 讨论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 肺结核合并肺癌确诊有一定的难度, 容易产生漏诊、延误治疗时机, 探寻有效、快速的诊断方法为当务之急。
肺结核和肺癌的发病是否具有相关性至今未明,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 肺结咳合并肺癌为肺结核总数的2.2%, 肺结核病程越长, 所占比例越大。医学界多认为肺结核与肺癌的发病有着相关性, 本文临床资料分析支持此论断, 认为长期肺结核是促发肺癌的因素。
关于肺结核引发癌症的机理, 医学界一般认为钙化的淋巴结直接刺激比邻的支气管恶变为主要因素。众所周知, 肺结核是机体与入侵体内的结核杆菌相互作用的免疫反应的结果, 慢性肺结核不断地产生渗出、增生、变质坏死等病了反应, 因此, 组织细胞长期反复的损伤坏死、修复, 体内免疫物质长期消耗, 代谢物堆积, 疤痕组织的刺激, 缺氧等等, 这更利于病毒、外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的直接侵害, 局部支气管扩张滞留焦油苯肼比和胆固醇结晶[2], 使肺组织细胞长期处于不利环境中, 不能正常的进行增殖分化, 导致不典型增生也可能是恶变因素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观点就是诱导了癌基因的释放, 最终导致了不可逆的异常组织增生, 产生癌组织。二者课互为因果, 结核致癌发病率上升, 癌症使结核恶化[3]。
从上资料可以看出,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的咳嗽、咯血症状比较突出, 影像学检查肺门或肺内出现块状阴影, 多合并有肺不张。咳嗽是肺支气管受刺激时的生理反射, 咯血可能由于结核长期损伤肺部, 加上肿瘤生长侵蚀小血管破裂而致出血为主要原因素, 与结核病灶疤痕牵拉、体质消耗凝血功能下降也有关。因此, 对于高龄、病程长、不正规抗痨治疗的肺结核患者, 当出现咳嗽性质的改变、反复咯血、胸痛等情况时, 应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 明确是否系结核复发。不要因为肺部X线无明显改变, 几次查痰阴性就排除肿瘤的可能, 最好能多体位或断层摄片, 作肿瘤标志物检查, 必要时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穿刺活检以便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4.
[2]刘小红, 潘克梗, 吴殷, 等.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 2006, 28 (2) :81-83.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 篇7
讨论
结核合并肺癌而且在影像学上2个病灶重叠在一起的情况非常少, 且极易误诊, 所以对待每一位病例都要综合性慎重分析。在临床上医生首先是“一元性思维”即把所有的症状用一个病来解释, 而把“多元性思维”放在最后。但就这个病例, 痰中2次查到结核杆菌, 支气管镜病理示:结核性炎症, 用结核来解释似乎能行得通, 如果这样就容易漏诊。虽然“一元性思维”有它的科学所在, 但也要全面考虑问题。
目前肺癌的诊断方法包括CT检查、细针穿刺活检、支气管镜和直视下胸腔镜等检查。CT检查是评价肺部结节的常规方法, 特别是高分辨率的薄层CT, 能更好地鉴别结节内的钙化方式, 主要不足是诊断缺乏特异性。对不能定性的肺结节可选择透视、CT或超声波引导下的TTNA, 但仍存在10%~25%的假阴性。支气管镜对位于中央位置的较大的病变可进行活检, 但因大多数结节部位是支气管镜所不能达到的。胸腔镜检查虽有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然而胸腔镜检查系创伤性检查, 有时并不能将恶性组织全部切除。因此上述检查都受许多条件的限制, 在临床上有些病例通过上述检查仍不能最后确诊, 只能随访观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是一种新型发展迅速的能检测肿瘤和正常组织代谢差异的功能性影像学技术, 其目前正被广泛用于恶性肿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各个方面[1]。季洪兵等[2]通过PET/CT与CT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发现:PET/CT在NSCLC原发病灶诊断及其转移灶的检出上优于CT显像。PET/CT将代谢图像与功能图像的融合, 双方信息的互补能够明显提高肿瘤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 改变了单纯采用PET和CT诊断中约30%患者的临床诊断, 特别是显著提高了对小病变的诊断能力, 有效的降低单纯CT或PET或CT和PET融合影像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使得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 本病例结核性炎症和肿瘤组织重叠在一起, PET/CT在此病例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避免了漏诊。
参考文献
[1] Ling CC, Humn J, Larson S, et al.Towards multidimensional radiotherapy (MD-CRT) :biological imaging and biological conformalit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0, 47:551-560.
老年肺结核与肺癌并存28例分析 篇8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中男19例, 女9例, 年龄在56~88岁, 平均年龄72岁。
1.2 临床特点
28例患者均有咳嗽、咳痰、乏力、消瘦等症状, 咯血11例, 胸痛12例, 胸闷、呼吸困难4例, 胸腔积液8例, 消瘦7例, 痰结核菌阳性8例,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6例。
1.3 胸部X线表现
结核病特征性条索状、斑点状、弥漫性病变13例, 肺不张5例, 胸腔积液6例, 结节状影2例, 大片絮状影2例;右肺16例, 左肺9例;病变发生于同一肺叶13例, 同侧不同叶7例, 不同侧5例。
2诊断依据
根据痰结核菌和X线胸片、症状、PPD试验。28例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18例, 血型播散型肺结核1例,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4例, 结核性胸膜炎5例, 其中痰结核菌涂片阳性8例, 结核菌试验阳性7例。以上患者中肺结核病史2个月至30年不等, 所有患者肺癌的诊断均经过病理证实, 其中纤维支气管镜活检11例, 胸水化验2例, 痰脱落细 胞7例, 淋巴组织活检3例, 手术病理证实5例。其中鳞癌15例, 腺癌8例, 未分化癌2例, 小细胞癌1例, 未分型2例。最早确诊肺癌的患者为2个月, 最晚的达8个月。
3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在确诊肺癌前都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 一般选用2 hREZ/4 hRE方案, 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改善而X线病灶进展、恶化。肺癌确诊均为晚期, 病情进展快, 一年内死亡14例。
4讨论
肺结核是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尤其是20年以上病史肺结核患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2.5倍以上。老年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 胸部X线与肺癌相似, 常导致两病相互掩盖, 造成误诊、漏诊。肺结核与肺癌并存关键是如何早期发现, 这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处在肿瘤的高发期更应引起重视[1]。对于老年性肺结核如有持续性胸痛、血痰、长期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肺内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的感染、X线显示上叶前段、后段、下叶基底段出现的肺不张或浸润病灶、胸水迅速增长且为血性、活动性肺结核抗痨治疗后病灶进展等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即使痰结核菌阳性也要做肿瘤的相关检查。本组患者中有62%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及痰脱落细胞中找到癌细胞的, 因此对以上人群应给予常规检查, 以免肺癌漏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8例老年肺结核并存肺癌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除有结核病中毒症状外另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肺癌确诊均为晚期, 预后差。结论两病并存较常见, 肺结核并存肺癌时, 肺癌症状易被结核掩盖, 易发生漏诊, 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结核,肺癌,诊断,老年
参考文献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推荐阅读: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06-10
老年肺结核08-23
老年肺结核病人09-22
老年肺结核护理分析06-21
老年肺结核临床分析11-22
老年复治肺结核09-10
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10-04
老年脊柱结核05-29
老年性结核性脑膜炎08-09
矽肺合并肺结核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