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2024-06-07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通用7篇)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篇1

人工耳蜗植入又称为电子耳蜗, 是用于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一种模拟耳蜗功能的声电换能助听装置, 它分为体内植入装置及体外佩戴装置两部分[1]。我院从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为14例重度耳聋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手术效果均不错, 现把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本组患者14例, 男10例, 女4例;年龄最小2岁, 最大6岁, 平均4岁。都是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 均为语前耳聋。其中内耳和中耳畸形3例, 药物中毒2例, 原因不明9例。

1.2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静脉注射和吸入麻醉, 术中监测面神经, 耳向上, 弧形切口, 切口从耳后沟2.5cm, 扁平耳附件保证金水平, 耳后乳突尖, 面部凹陷的方法人工耳蜗植入术, 加压包扎5d。静滴消炎6d, 7d耳后静脉滴注。

2 手术配合

2.1 物品准备

常规耳科器械、耳显微器械、Cochlear公司生产的Nucleus22人工耳蜗系统、显微镜及显微镜套、电钻及电钻套、电刀、滴水双极、球后针头、15号刀片、4~0带针缝线、4~0可吸收缝线、眼科伤口膜等, 各种仪器术前应检查好其性能。

2.2 巡回护士配合

①主要是做好儿童和家长思想, 尤其是语前聋儿童, 特别偏执, 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担心程度, 并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2]。②术前准备:检查是否签署知情同意书, 麻醉操作, 术前用药, 皮肤准备, 术前禁食, 禁水。如果没有错误, 协助麻醉师麻醉, 留置导尿管。位置:患者耳枕顶侧, 同时, 要注意不要使操作的的对侧压缩, 姿势, 以满足操作要求。③良好的凝固, 电钻, 吸水管连接, 参数和调整仪器, 以确保正常运行。随时根据需要调整床, 并提供该项目的运作。护士应注意面部神经监测, 最容易受损的面部神经在这个过程中, 尤其是在电极插入人工耳蜗畸形患者面部畸形, 观察面部肌肉, 面部表情。④人工耳蜗植入术是一项新技术, 想参观学习的人员很多,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控制人数, 不能超过3人, 并应启用电教室观看。⑤注意术后包扎, 防止形成头皮瓣血肿, 手术后水肿。⑥对于人工耳蜗植入物, 术前巡回护士必须仔细检查其包装质量, 生产日期, 中文标识, 以确保植入物的包装, 保质期合格。用后的植入物条形码贴到护理记录单背面, 以供日后追塑。

2.3 洗手护士的术中配合

①协助医师消毒铺巾后, 把无菌贴膜贴于术野表面。固定好电钻、单极电凝、微型电钻导线, 并按顺序插入信袋内;将输液器连接到500m L生理盐水中, 协助医师上好显微镜套。②手术台上肾上腺素盐水的配置。手术台上的药物要做好标记, 以防发生差错。熟悉手术步骤, 聚精会神配合, 并熟练掌握精细手术器械的使用, 维护方法。根据手术进展情况, 随时更换手术器械, 并将常用的几件放置在医师容易拿到的位置, 且应轻拿轻放, 一用一擦, 然后放回原处备用, 术毕妥善保管。③严格执行清点制度, 防止器械, 敷料等用物遗留在患者体腔。④掌握使用电钻和注意事项。不要将电钻放在手术切口上, 避免损伤有可能外露的面神经。⑤掌握使用电钻和注意事项。小心不要钻在面神经隐窝在面神经的底部可能避免面神经损伤外露部分。⑤面神经的保护。面部神经损伤是操作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面部神经休会打开, 当钻头钻面神经以上的产热[3], 因此, 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在使用冷位继续滴。

3 护理体会

3.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无菌操作室操作, 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无菌操作条件。并严格控制数量, 严格控制操作人员之间的流动, 有效地确保干净和稳定的[4]的环境。

3.2确保操作仪器, 安全监管货物, 尤其是对植入物检查, 确保操作安全监管设备, 货物, 尤其是植入测试, 我们都必须经护士和护士两个检查, 确保包装完好无损, 并没有过期可以在桌子上的操作, 打开操作时, 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使用该仪器的同时, 要注意显示器的电源线和电气安全[5,6]。

3.3仪器和设备完好率为100%, 在操作室灭菌的备用设备, 所以返回制剂, 消毒设备和操作的时间延迟。

3.4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一种精细的显微耳科手术, 手术应积极配合, 熟悉手术操作, 特别是在人工耳蜗植入的关键时刻, 速度要快而准确, 缩短手术时间。对植入物的放置要遵循保存条件和医师需要, 不可弯折或泡湿, 避免电子功能损伤。

参考文献

[1]王忠植, 张小伯.耳鼻咽喉科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369.

[2]王萍, 宋烽.小儿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5) :13.

[3]姜学钧, 惠莲, 杨柠, 等.人工耳蜗植人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5, 34 (3) :59-260.

[4]Kang Young Lee MD.Impact of Splenectomy for Lymph Node Dissection on Long-Term Surgical Outcome[J].Surgical Oncology, 2011, 8 (5) :87-89

[5]张一楚, 欧敬民.人工耳蜗植人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 32 (6) :375.

[6]郭赞, 董京辉, 马会杰, 等.正确认识人工耳蜗植人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J].临床荟萃, 2010, 25 (17) :121-1

植入人工耳蜗可有效治疗成人耳聋 篇2

杨仕明是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最早提出并最早开始研究成人人工耳蜗植入的专家之一。他介绍说:“我国居民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认识不足。人们只知道老年人耳聋了要戴助听器,却不知道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可以治愈耳聋。在临床上,很多医生甚至并不了解这种手术。”

语后聋患者是最适合进行植入人工耳蜗手术治疗的人群。据了解,成人语后聋患者和先天性耳聋患者相比,其听力、语言能力更容易恢复。成人患者的语后聋多半是衰老、患有脑膜炎或中耳炎所导致的,也可能是滥用药物引发的。成人语后聋患者在发病之前都拥有正常的听力和语言功能,其语言中枢发育良好。杨教授说:“低龄儿童没有语言基础,植入人工耳蜗后需要进行半年左右的语言训练,才能逐渐恢复语言功能。发病时间短的成人语后聋患者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治疗后,一开机就能听到声音。即使是耳聋多年的语后聋患者,也能在进行此项治疗后的短时间内恢复大部分的听说能力,使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很多成年耳聋患者都因为对病情不够重视而错失了治疗的良机。年龄较大的此病患者,如果没有进行积极的治疗,会很快脱离社会生活。杨教授说:“老年人若听不到声音,在与人交谈时就会不断打岔,慢慢地,他们就会不再与人交谈,进而会感到十分孤独。因此,成人耳聋患者在发病后应尽早植入人工耳蜗,以通过声音的刺激唤起他们对语言的记忆,获得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杨教授指出,不只是语后聋患者,很多耳聋合并耳鸣的患者在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后都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他说:“使用植入人工耳蜗治疗耳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是‘动听事业’,我们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先天性耳聋需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70例 (70份病历) 。男30例, 女40例;年龄2~16岁, 平均年龄 (4.07±2.72) 岁, 平均住院时间 (12.31±2.46) d, 入院后术前待术时间平均 (3.37±1.61) d。

1.2 方法

对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分析, 逐项记录并统计患儿一般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手术名称、手术日期、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包括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疗程、用药时机) 、切口愈合情况等。参考药品说明书、相关法律法规及治疗指南制定合理性评价标准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情况。见表1。

注:a表示青霉素过敏不宜选用头孢类时可选用克林霉素;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疗程一般为24 h

2 结果

2.1 药物品种选择

70例患儿中, 围手术期均使用抗菌药物, 其中有5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 1例切口感染, 1例双耳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 1例泌尿系感染。选用药物涉及5个品种, 包括头孢类、大环内酯类;首次选用的抗菌药物分别是:47例 (67.14%) 选用头孢呋辛钠, 21例 (30.00%) 选用头孢他啶, 2例 (2.86%) 选用头孢曲松钠。70例均未选用头孢唑啉, 约70%选用头孢呋辛钠, 选用合理;选用头孢他啶或头孢曲松钠, 均属于选用起点相对较高。

2.2 给药时机

70例患儿中, 术前30 min~1 h给药63例 (90.00%) , 术前>2 h给药6例 (8.57%) , 术后给药1例 (1.43%) 。

2.3给药途径及用法用量70例患儿住院期间均采用静脉滴注给药, 出院后采用口服剂型。预防使用头孢呋辛钠单次给药剂量为0.375~1.500 g, 给药频次为2次/d;溶媒均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 首次 (术前30 min~1 h给药) 溶媒体积13例为50 ml, 24例为100 ml, 1例为250 ml, 9例未注明溶媒体积;继续用药溶媒体积均为100 ml。预防使用头孢曲松钠单次给药剂量为0.5~1.0 g, 给药频次为2次/d;溶媒均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 首次以及后续用药溶媒体积均为100 ml。预防使用头孢他啶单次给药剂量为0.5~2.0 g, 给药频次为2次/d;溶媒均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 首次以及后续用药溶媒体积均为100 ml。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当情况见表2。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干混悬剂用法用量均按照说明书规定执行。

2.4 给药疗程

70例患儿中, 有62例属于预防用药, 疗程普遍过长, 均超过72 h, 住院期间平均用药时间 (8.53±2.16) d, 出院带药的用药时间平均 (6.69±2.75) d。

2.5 联合用药情况

70例患儿住院期间大部分选用一个抗菌药物, 少数由于过敏或者合并感染等原因更换抗菌药物。联合用药1例, 应用“头孢他啶+阿奇霉素”:患儿术前常规预防性用药, 选用药物为头孢他啶, 术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 联合使用阿奇霉素, 属于治疗用药。

2.6 预防用药合理性综合评价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62例, 给药时机及给药途径均合理 (100.00%) ;预防用药品种选择适宜44例 (70.97%) , 单次剂量适当50例 (80.65%) , 溶媒体积合理12例 (19.35%) ;给药疗程均>72 h, 24 h内停药率为0。

3 讨论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 从患儿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 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 包含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段时间, 又称手术全期。在本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 入院后待术时间一般为2~3 d, 进行术前常规检查, 术后一般7~9 d即办理出院。根据文献报道[5],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风险相对较少、较为安全的手术。李玉洁等[9]对全国51家医院施行的1396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多中心大数据的统计分析, 发现受术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感染不愈的并发症, 但文中未涉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本文针对本院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 情况如下。

3.1 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及选用品种

根据2013版指南,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属Ⅱ类切口, 围手术期应常规使用抗生素, 手术准备、全身麻醉准备和术前用药同其他手术[4]。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上应该选用广谱、杀菌、安全及价廉的药物。由于有关的指南及文献均未明确规定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 因此, 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 (2015) 43号, 简称“《指导原则》”], Ⅱ类切口属于可能污染的切口, 可以选用抗菌药物, 如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等。本院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均应用抗菌药物, 其中属于预防性用药62例, 由于患儿年龄偏小, 平均年龄约4岁, 以2、3岁小儿为主, 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 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钠作为预防用药, 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肾毒性较第一代头孢菌素小, 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中具有循证医学证据, 因此选用适宜;但仍存在单次剂量过大、日使用次数较少及溶媒体积过大等问题。头孢呋辛钠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其抗菌效果取决于药物在组织中的浓度维持在最低抑菌浓度以上的持续时间, 故须一天多次给药以保证药效。所有病例头孢呋辛钠的用法均为2次/d, 正确的用法应该是每6~8小时一次;单次剂量需根据小儿的体重进行计算, 因剂量增大不仅未能加强杀菌作用, 反而使毒副作用加重。部分病例选用头孢曲松钠及头孢他啶, 选用药物起点较高。

3.2 预防用药时机

预防用药给药时机极为关键。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 头孢呋辛钠血清半衰期为70 min;肌内注射达峰时间为30~45 min, 静脉滴注后约20 min即可达到血药峰浓度, 故最好在术前30 min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以保证发生污染前血清及组织中药物已达有效浓度[12]。如在术前>2 h给药, 则药物已消除≥50%, 难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人工耳蜗植入术手术时间一般为2~3 h, 一般不须术中追加抗菌药物。

3.3 预防用药疗程

鉴于2003版指南中未涉及预防用药疗程, 王正敏等[13]专家在《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 (上海暂行方案) <续>》一文中提到“为预防感染发生, 术中即可开始使用抗生素, 术后使用7~10 d”。本院临床医师参照此方案, 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住院期间预防用药疗程一般约为8 d。但参照2015年《指导原则》, 清洁-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24 h, 因此, 人工耳蜗植入术预防用药疗程7~10 d值得商榷。预防用药时间过度延长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 且预防用药时间>48 h, 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12], 因此, 应准确把握好用药疗程, 尽量控制在24 h以内。

3.4 带术溶媒体积

参照2015年《指导原则》,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采用静脉输注, 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0 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 因此, 溶媒体积大小关系到抗菌药物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输注完毕, 才能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感染细菌的药物浓度。由于手术患儿年龄偏小, 平均年龄 (4.07±2.72) 岁, 因此, 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参照有关文献资料[12], 婴幼儿、学龄前儿童静脉滴注速度分别为15~20滴/min、20~30滴/min, 以滴管滴出20滴相当于 (1.0±0.1) ml为标准, 50 ml的溶媒体积按15~30滴/min静脉滴注速度, 需要时间约为33~66 min。因此, 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0 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予50 ml的溶媒体积比较恰当, 必要时根据药物、患儿体重、尿量、心率等指标, 进行灵活调整。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篇4

3.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300例2~6.5岁健听儿童采用全国聋康系统通用的韵母识别能力词表进行评估,测试各年龄段健听儿童的韵母识别率,分析年龄对韵母识别能力的影响,探讨韵母识别能力作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康复效果评估指标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法分析,因变量为健听儿童的韵母识别率,自变量为健听儿童的年龄。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6.5岁年龄段健听儿童的韵母识别率都在90%以上;该评估指标显示健听儿童韵母发育发展规律。 结论 韵母识别能力在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术后康复评估中可以作为一项评估指标应用于临床康复效果评估中。

[关键词] 韵母识别能力;健听儿童;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 R7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1-03

Standardization study of vowel recognition ability as one of assessment indexs on rehabilitation effects of cochlear implant children

LIU Jianju1,3  SUN Xibin2,3

1.Faculty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habilit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2.China Research Center for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Rehabilitation,Beijing 100029,China;3.Key Laboratory of Speech and Hearing Sciences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influence of age to vowel recognition ability and to discuss the effectiveness of vowel recognition ability as one of assessment index on rehabilitation effects of cochlear implant children by evaluating 2-6 years of 300 hearing-normal children. Methods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one-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the dependent variable is the CI children's assessment results of vowel recognition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the CI children's age. Software SPSS16.0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tatistical data. Results The score of CI children's tvowel recognition ability are more than 90%;The index can show the growth regularity of normal-hearing children vowel. Conclusion Vowel recognition ability are used in rehabilitation effects of cochlear implant children as one of index.

[Key words] Vowel recognition;Hearing-normal children;Assessment index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重建听力的手段之一,也是促进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听觉、言语和语言发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自1995年我国开始进行听障人群的多导人工耳蜗植入以来,共计有1万以上听障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其中90%以上为儿童[1]。随着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的开展及慈善机构和个人出资的捐助项目,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康复在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因而随着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增多,对于康复效果评估的研究也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的康复效果评估,国内目前存在众多的评估工具及词表,由于使用的评估工具不同,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康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韵母是汉语的主要语音成分,每个音节都离不开韵母,韵母也可以独立成为音节并在音节长度和语音能量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2],通过韵母识别评估听力障碍儿童的听觉功能及语音能力,为个别化康复教学指导提供理论依据。因而韵母识别能力作为一项康复效果评估指标,是评价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康复效果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对300例健听儿童应用全国聋康系统通用的韵母识别能力词表进行评估,测试各年龄段健听儿童的韵母识别率,分析年龄对韵母识别能力的影响,探讨韵母识别能力作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康复效果评估指标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全国13个示范基地随机抽样,包括华北(北京)、东北(吉林、黑龙江)、西北(陕西、甘肃)、华东(江苏、浙江、福建)、中南(广东、广西、深圳、河南)、西南(四川)6个行政区13个省。被试儿童的年龄选择为2岁1个月~6岁12个月健听儿童。

入选标准:所有被试者都必须满足:无过度噪声暴露史,耳毒性药物使用史、耳聋家族遗传史和耳部外伤手术史;鼓膜及中耳结构形态功能正常;0.25~8 kHz纯音听阈≤20 dB HL,鼓室导抗图均为A型,镫骨肌反射同侧对侧均在100 dB HL以内引出。

本研究共选取300例健听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0例,女150例。年龄分组及被试情况见表1。

1.2 主试

本研究的测试方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对施测者的要求较高,不仅要会施测,还要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完成现场评判的任务,因此主试主要为康复教师或听力师。该测试的结果与儿童当时的身体状况、配合度都密切相关,因此在收集数据前,所有主试接受了统一的专项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测验工具的使用、测试过程的标准化、判分标准的统一、实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等。通过培训,主试人员能熟练掌握如何诱导患儿发音的本领,能根据主观聆听和视觉线索给出被试目标音发音的准确性和错误类型并填写在纸质原始记录表中,并能够按照实际情况修改、补填数据。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参加的主试人员全部通过了考核,为保证后续测试结果的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实验方法

1.3.1 评估工具 采用中国康复系统通用的评估工具《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韵母识别能力评估词表[2],该评估工具包括3个测试词表:词表1、词表2和词表3,这3个测试词表共包括75个词,每3个词组成1组,其中1个是测试词,2个为陪衬词。75个词是依照教材《学说话》中的韵母出现率,在《汉语拼音方案》中选取出现率最高的31个韵母组成。每个词都配有彩色图片。

nlc202309010945

1.3.2 评估方法 测试在较安静的房间进行,要求本底噪声≤50 dB(A),采用听声识图法进行评估。测试时,被试者坐在测试参考点位置,依次以组为单位出示词表,在3个词表中选取词表1作为发音词表,词表2和词表3作为陪衬词表,25组图片循环出示1次即可完成测试。测试过程中测试者应注意回避被试者的眼睛,采用正常言语声强度(约70 dB SPL),出示词表的同时发音。韵母识别能力采用韵母识别率表示,记录不同年龄段被试者的韵母识别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样本均数以()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龄段健听儿童韵母识别率

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韵母识别率提高,但是在4岁以上的大年龄段健听儿童的韵母识别率90%以上,4.5岁以上年龄组韵母识别率基本相同。而2岁和2.5岁即2岁1个月~2岁12个月的健听儿童的韵母识别率低于90%。

通过韵母识别率转换表,2岁年龄组的韵母识别率转换为98%,2.5岁年龄组的韵母识别率转换为100%。韵母识别率转换表见表3。

2.2 年龄对韵母识别率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对健听儿童的韵母识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P=0.000)。多重分析的结果表明,2、2.5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岁与3~6.5岁年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以上年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韵母是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是指汉语字音中出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韵母的主要部分是元音。韵母可以只由一个元音直接构成,叫单韵母,也可以由2个或3个元音构成,叫复韵母,还可以由元音和鼻辅音构成,叫鼻韵母,韵母又可以分成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3部分。

国内外学者[3-5]一致认为人工耳蜗植入年龄越早,术后言语识别率越高,年龄越小,植入效果越好,植入年龄最佳在3岁前。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 [6]也指出,人工耳蜗植入最佳年龄为1~5岁。本研究采用的评估工具为中国康复系统通用的《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7]中韵母识别能力评估词表,该评估词表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故本研究中被试的年龄选择为2岁1个月~6岁12个月健听儿童。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2岁1个月~6岁12个月的健听儿童采用全国聋康系统通用的评估工具[7],测试各年龄段健听儿童的韵母识别率,分析年龄对韵母识别能力的影响,根据2~6.5岁正常儿童的语音发展规律,探讨韵母识别能力作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康复效果评估指标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根据听障儿童听觉康复标准[7],康复级别一级要求言语识别率≥90%,即为达到正常儿童的听觉水平。故在本研究将韵母识别率≥90%作为判断评估指标是否具有临床评估价值的标准。见表4。

表2结果显示,除了2.0~2.5岁年龄组,3.0~6.5岁年龄组的韵母识别率都在90%以上,而2.0~2.5岁年龄组的韵母识别率通过韵母识别率转换表后,也在90%以上。本研究结果表明2岁1个月~6岁12个月的健听儿童的韵母识别率都达到了标准要求。

根据2~5岁正常儿童的韵母发展规律,韵母大多能够发展完成。所谓发展完成,并不是指单音,而是把他们放在词语当中与其他韵母结合可以发音良好。韵母听觉的发展要早于言语的发展,综上可以得出2~5岁儿童的韵母听觉能力发展良好,5岁时韵母辨听可以发展完成。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听儿童对于韵母的发展在逐步完成,4岁以上发展发展完成(4岁时韵母识别率为95%)。符合正常儿童的韵母发展规律。年龄对韵母识别率具有极显著影响,韵母识别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变化明显。3岁及以下儿童韵母发展变化很大。而在3岁6个月后,韵母虽然仍在发展,但是发展速度渐缓,与大年龄组之间韵母识别率已经没有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表明使用该评估指标,可以显示正常听力儿童的韵母识别的发育发展规律,因而可以作为一项有效的评估指标。

综上所述,韵母识别能力可以作为一项有效的评估指标应用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术后康复评估中。听障儿童在植入人工耳蜗后,听力年龄为0,其植入耳蜗时的年龄不作为分析指标,但是由于植入年龄的不同,部分听障儿童还有配带助听器且有康复的基础,他们韵母识别能力的发展不相同,根据该评估指标还可以大致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力年龄。

[参考文献]

[1] 曹克利,魏朝刚.亟待加强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的评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10):798-799.

[2] 韩德民,许时昂.听力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473.

[3] Hassanzadeh S,Farhadi M ,Daneshi A,et al.The effect s of age on auditory speeeh perception development in cochlear 2 implanted prelingually deaf children[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2,126:524-527.

[4] Waltzman SB,Cohen NL,Gomol IN RH,et al.Open 2 set speech perception in congenitally deaf children using cochlear implant s[J].Am J Otol,1997,18:342-349.

[5] 孙喜斌,刘建菊,陈滨,等.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康复效果跟踪评估[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1,19(1):15-20.

[6]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S].2003.

[7] 孙喜斌.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M].第2版.北京: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10:12-16.

(收稿日期:2012-02-14)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篇5

1 出入室标准

1.1 入室标准麻醉后意识未清醒, 自主呼吸、肌力未恢复

的带管患儿, 或已拔管但意识、呼吸、肌力欠佳, 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儿。

1.2 出室标准

意识清醒, 呼吸道通畅, 咳嗽、吞咽等反射有力, Steward苏醒评分>4分, 生命体征平稳的患儿。

2 患儿转入、转出恢复室流程

2.1 转入恢复室

2.1.1 恢复室准备

检查呼吸机、监护仪、负压吸引、供氧装置, 使其处于备用状态。备好各类常用药品、抢救药品、抢救物品。

2.1.2 手术间准备

备好转运所需氧枕、呼吸皮囊、便携监护仪、抢救药品、物品等。提前10分钟电话通知麻醉恢复室做好准备。

2.1.3 转运

由主管麻醉医师, 手术护士共同护送患儿至麻醉恢复室, 向恢复室医生、护士交接基本情况, 恢复室工作人员调节呼吸机参数, 连接呼吸机和监护仪, 恢复室医师听诊双肺呼吸音。双方床旁核查患儿信息, 详细交接术前病史、手术、麻醉相关情况, 尤其是在恢复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双方签字。

2.2 转出恢复室

2.2.1 恢复室准备

检查患儿伤口敷料、静脉输液、四肢约束情况, 备好便携监护仪、根据情况备好氧枕、呼吸皮囊、抢救药品、物品等。提前30分钟电话通知病房做好准备。

2.2.2 病房准备备好监护仪、负压吸引、供氧装置、麻醉床、抢救药品、抢救物品等。

2.2.3 转运

由麻醉医师, 手术护士共同护送患儿至病房, 交接相关情况, 双方签字。

3 恢复期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1 呼吸系统并发症占首位, 尤以呼吸道阻塞和呼吸抑制最常见。

3.1.1 原因:分泌物增多、舌后坠、声门水肿, 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的残余作用, 疼痛等。

3.1.2 处理:常规备好吸引器、氧气、插管用具等。立即

吸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取平卧位, 头偏向未植入电子耳蜗一侧, 肩部垫软枕, 使呼吸道呈水平位, 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道或托起下颌, 防止分泌物过多和舌后坠引起呕吐物误吸及呼吸道梗阻。吸氧并严密监测SpO2。喉头水肿患儿可给予适量皮质激素。必要时可行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支气管痉挛者给予解痉剂处理。

3.2 循环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等。

3.2.1 原因:术后缺氧、疼痛刺激、血容量不足等。

3.2.2 处理:根据患儿血压、心率及术前失水量、术中出

血量等情况进行适当补液, 避免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注意观察创口敷料有无渗血, 对于哭闹厉害的儿童容易导致分泌物堵塞气道引起缺氧, 在吸氧同时如有必要可给予小剂量镇静剂或镇痛剂, 如异丙酚、曲马多。

3.3 消化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3.3.1 原因小儿咽喉反射不健全, 食道相对成人较短, 麻醉药物抑制, 胃肠蠕动减弱, 手术创伤刺激。

3.3.2 处理立即清理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 侧卧、吸氧。如有必要可给予适量止吐药。

3.4 体温过高或过低

3.4.1 原因

小儿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健全, 相对体表面积大, 易于散热, 皮下脂肪少, 保温能力差;麻醉药物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抑制血管收缩, 手术室室温过高或过低, 手术野皮肤消毒时消毒液蒸发吸热, 手术创面散热等。

3.4.2 处理调节恢复室温度为24℃-26℃, 湿度在50%~60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体温过低的患儿加盖被子, 体温过高的患儿应及时物理降温, 用温水或酒精擦浴, 避免发生高热惊厥, 如有必要可给予异丙嗪等药物降温。

4 沟通

依据认知发展学说的分期, 大多数患儿属于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前运思期, 此期儿童的思维发展到了用符号的水平, 即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但思维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以自我为中心, 观察事物时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不能持久和分类[1]。由于患儿听觉障碍, 长期的言语交流障碍及患儿智力开发迟滞, 沟通存在着障碍, 虽患儿植入电子耳蜗, 但术后听力不能立即恢复, 无法理解医护人员的语言性指令, 加上与父母的分离性焦虑, 患病后心理自卑, 不能积极配合麻醉恢复。患儿平时会通过一些习惯的身体动作和表情变化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或不适, 术后伤口疼痛、不适、恐惧等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动作, 通过这些方式和外界建立沟通。这就让我们有机会掌握和患儿沟通的渠道-观察患儿身体的动作和表情变化。但这必须要求其父母之前了解患儿一些习惯动作所表达的需求意思。因此, 解决沟通难的问题, 首先应做好与患儿家长的沟通, 掌握患儿日常行为习惯和异常行为习惯, 了解患儿习惯动作所代表的需求及所表达的情绪变化, 让家长积极参与找出患儿疼痛及不适的原因, 并予以纠正或去除。除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及小儿护理经验外, 还应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如充分发挥非语言沟通方式的作用, 将所表达的信息通过身体运动、面部表情, 利用空间和触觉传达给患儿。非语言沟通交流是无意识的, 它不象语言交流可以有意识的检测词语的选择[1], 所以应掌握儿童心理变化及非语言沟通的技巧[2]。可以在术前访视时通过其父母了解患儿一些习惯动作所表达的意思, 也可以通过观察肢体语言和表情变化来判断患儿的需要或不适, 同时也可将所表达的信息通过手语、口型、身体运动、面部表情等传达给患儿。恢复室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 面带微笑, 操作轻柔, 以消除其恐惧紧张的心理,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给予不同的引导, 尤其注意让患儿减少剧烈哭闹, 以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引起呛咳和误吸。

5 小结

小儿不是简单地把成人各器官与系统进行缩小, 其解剖结构、生理、药理等各方面与成人差距很大, 且年龄越小, 这样的差距就越大, 加之小儿生理代偿能力有限, 肝肾功能不完善, 解毒、代谢、排泄功能不充分, 麻醉恢复中并发症发生率也高, 恢复期应提高警惕,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给予正确及时的处理, 使小儿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 防止各种意外和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潘孟昭.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10.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篇6

1 临床资料

2012年9月—2013年1月共收治105例1岁~7岁的耳聋患儿, 均为语前聋的患儿, 除2例因住院后感冒未能进行手术, 其余103例顺利完成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术后出现轻度眩晕3例, 头皮血肿3例经积极处理后术后10 d出院, 其余均在手术后5 d~6 d出院。

2 大量耳聋患儿住院的护理管理

2.1 建立耳聋患儿住院的临床路径

2.1.1 成立耳聋患儿住院的护理小组

由医院主管副院长牵头, 包括医务部、财务科、住院处、病房医生、护士、手术室、麻醉科共同组成“七彩梦行动计划”治疗组。由科主任协调, 病房护士长担任组长, 抽调各层级的护理骨干, 组成护理小组, 全科护士进行培训, 制订耳聋患儿住院护理临床路径, 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 规范护理程序, 配合医疗小组, 完成此类患儿的住院全程监控。

2.1.2 住院前的再次筛查

由广西聋哑康复中心做筛查, 合格者将有关资料送到我科由专家再次审核, 由于国家提供的经费有限,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患儿家庭的负担、缩短住院时间, 患儿在住院前完成各项术前准备。

2.1.3 住院护理临床路径 (见表1)

2.2 人工耳蜗的管理

人工耳蜗是国家提供的免费贵重材料 (20万元左右1套) , 人工耳蜗成批量送达, 需设专人专用保险柜保管, 专册登记, 保证账物相符。

2.3 患儿住院的管理

2.3.1 术前管理

2.3.1.1 身份的核查

筛选合格的患儿由家属陪送批量入院, 入院时带齐有关证件 (身份证或户口本) , 在护士站由专职小组的护士对患儿再次进行身份核查, 无误后即按医院绿色通道办理入院手续。

2.3.1.2 多种身份标识

由于均为1岁~7岁的患儿, 常规病人的身份查对已经不能适用这些患儿, 患儿是批量住院手术, 少则2例, 多则8例, 有时病房会出现同类手术的患儿10例~20例。由于入住时间较短, 为了便于手术部位的选择, 患儿入院后一律剃光头, 相同的诊断、相仿的年龄段以及相同的手术很容易对护理查对工作造成干扰, 患儿不能用语言交流, 但能随意走动, 给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故患儿入院经核对身份无误后除书写床头卡外, 立即书写手腕带进行身份的标识并取得家属的配合, 制作标识有患儿床号姓名的防水卡通卡片, 贴于患儿衣物醒目处, 做好家属的住院宣教, 尽量避免患儿之间相互串床, 以防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 家属24 h陪护患儿, 以便于各种查对的进行。

2.3.1.3 患儿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年龄和个性与其进行沟通。因患儿语言沟通障碍, 接待护士要微笑, 应用简单的手势及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交流, 适时鼓励和小礼物奖励患儿, 减轻患儿的焦虑。

2.3.1.4 住院安全管理

1岁~7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尚未形成, 对各种危险性不能正确评估, 易致走失、外伤、烫伤、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工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标识好患儿, 家属24 h陪护, 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 危险物品放置于患儿不易触及的地方, 随时上好床栏, 各班加强病房巡视, 手术后避免患儿头部剧烈晃动, 术侧碰撞。

2.3.1.5 医院感染的管理

病房人员突然剧增, 每例患儿有2名~4名家属陪护, 给病房安全管理, 尤其是医院感染带来很大的挑战, 患儿是易感人群, 相同的病种使这类患儿家属情感上出现共鸣, 经常扎堆聊天。治疗时, 尤其是输液时间较长, 患儿寻找玩伴, 有时一张床位坐着2例或3例患儿一起在输液, 家属带着输液的患儿随意走动, 这不但给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人口密度增大还会造成交叉感染的发生, 护士应将隐患通俗易懂地与家属讲解, 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做好健康教育。观察期间仅有2例患儿由于感冒延误了手术时间, 及早隔离后未造成其他患儿的感染。

2.3.1.6 手术前的准备

人工耳蜗植入体价格昂贵, 虽然患儿住院期间所有治疗费用都是免费的, 但家属对耳蜗植入的相对期望值仍然很高, 故护士做好术前准备的同时, 也要对家属的心理预期有客观的评估, 为手术医生提供必要的信息, 与手术医生共同召集所有手术患儿的家属对其进行宣教, 使其正确认识国家的惠民政策和手术风险, 强调医生、护士对其会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取得家属的理解。患儿常规禁食8 h, 禁饮4 h, 安排在下午手术者术日晨进食早餐, 以减少因饥饿不适而哭闹。

2.3.2 手术日的管理

为了保证手术的质量, 国家认可有资质的医生只有1名, 由于手术的批量进行, 每天的手术只能连台进行, 对主刀医生是个严峻的考验, 每台手术的时间需要2 h左右, 家属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第1台, 术前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 遵循年龄由小到大排序的原则安排手术, 相互理解。对由于饥饿严重不适的患儿可适当静脉补充能量。

2.3.3 手术后的管理

2.3.3.1 一般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无法表达自己的不适, 要多观察患儿的伤口及整体的变化, 重视家属的反映, 严格“三查七对”, 及时执行各项治疗及护理, 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2.3.3.2 并发症的观察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出现面神经麻痹属严重并发症, 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很低 (0.3%~1.7%) [3], 103例患儿未出现面神经麻痹现象。耳蜗植入术后眩晕是最常见的轻度并发症, 发生原因可能与该类病人的平衡代谢机制减弱有关[3]。本组患儿可能因为年龄较小, 前庭发育不完善, 大脑皮层泛化, 注意力分散, 无法表达自己, 出现轻度眩晕的3例患儿年龄接近7岁, 表现出术后1 d~2 d不愿进食, 不想与人交流, 倦怠, 卧床休息, 经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后, 术后3 d恢复正常饮食 。本组103例患儿出现头皮血肿3例, 可能是因为手术后弹力绷带拆除太早, 术后患儿的烦躁哭闹绷带移位, 查体发现耳后伤口处饱满, 触之有波动感, 用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性渗出液, 通过积极处理, 抽出血肿内血液后加用2 d止血药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 d后血肿消退康复出院。

3 结果

2012年9月—2013年1月共顺利为103例耳聋患儿完成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短时间大批量相同病种相同年龄段的患儿实施同样的手术, 在没有增加护理人员的基础上没有发生任何的护理差错, 无一例因护理监管不到位而发生不良事件, 患儿除3例头皮血肿者延长住院时间外, 其余患儿均在预定的时间出院, 得到了协作单位及患儿家属的一致好评。

4 小结

“七彩梦行动计划”是国家提高国民生存质量的一项惠民政策, 救治耳聋患儿行动给不幸的家庭带来福音。作为医疗单位, 只有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将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这项工作仅是一个开端, 为了救助更多由于各种原因致聋的患儿, 还他们一个有声的世界, 国家在十二五计划中明确此项活动持续进行, 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患儿得到救治。长期大量的耳聋患儿手术不仅考验着医院的技术水平, 也考验着护理管理水平, 护理工作在此项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制定出更好更便捷的护理措施来保证患儿安全, 顺利实施手术, 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选兆, 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30.

[2]韩东一.人工耳蜗植入巡礼[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 11 (1) :11-14.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篇7

关键词:低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术,舒适护理,临床效果

低龄语前聋患儿,出现耳聋症状后,会对患儿的正常生活、学习等,构成直接的影响[1]。临床方面认为,药物因素、遗传因素为影响耳聋的主要原因。人工耳蜗植入术,属于治疗耳聋的康复新型技术,这对于耳聋患儿非常有利,可促使其及早获得康复,并回归社会。为此,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6例低龄语前聋患儿,观察这类病症患儿接受舒适护理服务的效果,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低龄语前聋实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其中男、女分别为35例、8例;年龄范围3~6(4.5±0.6)岁。

1.2 护理方法

1.2.1 手术前舒适护理服务

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每日对病房实行消毒、通风,并做好病房温度、湿度的控制,防止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情况。受患儿年龄所致,护理人员需将病房的环境,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设置,如病房的墙壁张贴卡通图纸、粘贴等,进而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

心理舒适疏导,长时间语言障碍,使得患儿家长会产生严重的困扰,主要的表现为不安、恐惧、焦虑、担忧等。为此,护理人员需积极和患儿、患儿家长沟通,沟通面带微笑,以亲切、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儿沟通。因这类病症所致,使得患儿不能正常沟通,护理人员需给予患儿更多的关注、关爱,平时可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进行沟通。多给予患儿肯定的表情或手势,以此帮助患儿树立治疗的自信,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手术前舒适护理,手术前患儿易于产生紧张、不安等心理。所以,手术前护理人员需陪同患儿进到手术室,为患儿介绍手术室的基本环境、手术的方法,给予抚摸患儿头部、拉住患儿手等方式,给予患儿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支持和鼓励。

1.2.2 手术后舒适护理服务

手术后接诊舒适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需对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进行观察,并严格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取患儿去枕平卧位,移动患儿的时候,保持动作缓慢、轻柔,以减少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

饮食舒适指导,手术后6h可鼓励患儿进食冷流质食物,以少食多餐的原则进食。手术后7d,进食一些半流质食物;15d后,可进食软组织饮食。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进食后,需及时漱口。

疼痛舒适护理,手术后3d,为避免电极脱落、切口发生出血情况。手术切口需实行加压包扎处理,并及时换药,以减少患儿的术后疼痛感、不适感。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儿手术切口是否存在红肿、出血情况,进行严格的观察。可采取玩具、粘贴的方式,控制患儿哭闹的情况,以减轻患儿的术后疼痛程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低龄语前聋患儿风险事故发生情况、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病房环境评价状况。

1.4 疗效评判标准

护理满意度,经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儿家长实行调查,主要调查的内容:病房创设、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几个级别,实行评判。

2 结果

所有患儿均接受舒适护理服务,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出院。其中风险事故发生率3.49%(3/86),护理满意度98.84%(85/86)病房环境评价良好率97.67%(84/86)。

3 讨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属于先天耳聋患儿获得康复的主要渠道。较多的报道中显示,低龄语前聋患儿实行这项手术的年龄越小,手术的效果就会更加理想。为此,当前越来越多的低龄患儿家长,均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患儿实行治疗。因为低龄耳聋患儿,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使得其听力、语言均存在一定的限制[2]。为此,护理人员需摒弃以往护理的理念和方式。舒适护理,主要经全程式提供患儿舒适的护理服务,确保患儿能够获得整体性和个体化的病房、心理、疼痛、饮食等,舒适护理服务,进而及早获得康复。因患儿的年龄比较特殊,病症所致不能正常沟通,所以护理人员需结合患儿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沟通[3]。如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通过故事书、粘贴等方式,给予其心理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年龄稍大的患儿,可采取表情、手势和眼神等方式与患儿进行沟通[4,5]。实际开展舒适护理服务的时候,护理人员需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和患儿、患儿家长沟通,以便减少其心理压力。确保患儿感受到被尊重、关爱,进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护理工作,及早获得康复。

总而言之,低龄语前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儿,接受舒适护理服务,能够获得全程舒适护理干预,风险事故发生率较低,且可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促使患儿及早获得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萍,邹卫珍.舒适护理在低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4(6):603-605.

[2]郝剑萍,吴燕萍,师天祥等.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能力评估[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 5,21(3):187-190.

[3]冯永.大龄语前聋患儿的人工耳蜗植入——个不容忽略的群体[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21(3):175-177.

[4]王菲,赵宁,李巍等.语前聋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结果的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6):533-537.

上一篇:美国教师评价下一篇:可执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