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丰产

2024-09-28

综合丰产(精选6篇)

综合丰产 篇1

毛竹 (Phyllostachys edulis) 又名楠竹、矛竹、孟宗竹, 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经济价值最大的竹种, 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材用和笋用竹种。广泛分布于皖南山区、大别山区, 在江淮丘陵地区栽培较多, 淮北也有少量引种。实践证明, 毛竹最适合生长于土层深厚肥沃、水湿条件好、避风温暖的山谷洼地, 垂直分布于海拔1 000 m以下地区。要求年平均气温12.6~21.0℃, 极端最低气温大于-18.0℃, 年降水量900~2 000 mm, 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70%。在花岗岩、页岩、板岩、千枚岩、石英砂岩、石灰岩以及第四纪红色黏土所发育的黄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以及酸性石灰土上均能生长, 土壤p H值4.5~6.5。但不适合栽植于山坡上部土层瘠薄处或碱性土壤上。为使竹林达到丰产高效, 就必须有合理的地上系统﹙增加有机物质的组成﹚和地下系统﹙营养物质的吸收、积累和分配以及良好的肥水管理﹚。

1 建立合理的地上系统 (即母竹管理)

粗放经营的竹林, 以清明至谷雨期间留养母竹为宜, 花年竹林每年留养竹450~750株/hm2, 大年竹林留养900~1 500株/hm2。集约经营的毛竹林, 推迟留养母竹可增产、增值。经过对清明、清明至谷雨、谷雨3个时间段留养母竹对比, 表明谷雨留养母竹效果最佳, 比清明至谷雨时段留养母竹增产27%, 增值28%;比清明前留养母竹多出笋40%, 增值40%, 差异显著, 且新竹质量没有下降。推迟留养的母竹都是深鞭发的笋, 竹笋粗度加大, 更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养分和水分, 增强抗性, 增产效果明显[1]。

白露以后伐去5度以上老竹, 4度竹可适当给予择伐, 择伐时要避免出现空缺, 砍伐株数应与留养竹株数一致。留枝盘数应在15档左右, 立竹数2 250~2 700株/hm2, 1~4度竹的株龄结构为1∶1∶1∶1, 平均胸径7~8 cm﹙6~7级﹚。

2 培育合理的地下系统

2.1 竹鞭管理

竹鞭分布在土壤上层10~50 cm处, 横向起伏生长。鞭梢生长的速度在一年间按慢—快—慢的节律进行:当早春土壤温度回到5℃时即开始活动, 5月以后随着气温升高, 降雨量增大, 进入快速生长季节, 以6—10月生长最旺, 11月生长减慢, 12月至翌年1月停止生长;竹林发笋长竹则在3—5月。大小年分明的毛竹林:大年大量发笋长竹, 地下鞭生长量较小;小年主要是换叶生鞭, 地下鞭生长量较大, 交替进行, 每2年为1个周期。毛竹发笋比例最高的鞭段长度约2 m, 又称为有效鞭段。可以在竹鞭生长期内, 适当挖除鞭笋, 清除老鞭、细弱的浅鞭或断鞭来促发岔鞭, 既能调整竹鞭的生长方向, 又能增加发笋鞭的比例。竹鞭的生长特性:趋肥、趋松、趋润。竹鞭以20 cm左右深度产笋量高。一般每深5 cm, 竹笋增重0.25 kg。高产型笋用林的竹鞭要求以三至五年生的粗壮鞭为主。

2.2 土壤管理

除“三头”和深翻林地, 每年春笋结束至入霉前 (5月) 和秋分前后 (9月) , 结合施肥翻垦2次, 翻垦深度在40 cm以上。翻垦时, 应剔除褐色的老鞭、霉鞭和细弱的浅鞭, 同时除掉“三头” (即石头、树蔸和竹蔸) ;2—3月和7—8月各除草1次, 深度7~10 cm。垫土:每年或隔年冬季在竹林地的上坡挖取客土, 加盖在林地上, 也可以别处取客土。加土厚度以7~10 cm为好, 过薄达不到加土的目的, 过厚则出笋时间推迟, 甚至出现烂鞭现象。在垫土的同时, 应清理排水沟, 防止林地积水。

2.3 施肥管理

竹林施肥对竹笋出土有促进或延缓作用。增施氮肥, 竹笋出土多在前期, 笋期也延长。偏施磷肥则发笋后移, 以中后期为盛, 由此可调节发笋出笋时间、周期及利用状况, 定时定量养笋。

2.3.1 施肥量。

年产竹笋22.5 t/hm2、产竹11.25~15.00 t/hm2的笋用林, 每年应施畜禽栏肥7.5 t以上, 通常分催笋肥、笋穴肥、行鞭肥和孕笋肥4次施入, 4次施肥的大致比例分别为4∶2∶3∶1, N∶P∶K=5∶1∶2。氮肥对增加收笋量有显著效果, 主要对竹笋个体发育起促进作用。追施氮肥可使收笋量稳定, 施氮肥3 750 kg/hm2可达最高产量;磷通过提高笋芽发笋或直接促进笋芽形成增多发笋数而增产;钾在于和氮、磷互相配合, 有助于氮、磷功能的发挥。通常施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能提高竹林产量和竹笋产量, 连续施肥3年以上, 经济效益显著。

2.3.2 施肥方法。

毛竹林地施肥方法一般有4种, 分别为撒施、蔸施、穴施和沟施。重点介绍沟施, 即沿等高线方向开沟, 水平带间距1~2 m, 沟深20 cm, 沟宽20 cm, 将肥料施于沟中, 加土覆盖。沟施的优点是林地沿水平带形成阶梯和土壤疏松带, 能起到蓄水、保水、保土的作用。施用肥料处于20cm土层, 易溶解和转移。根据竹鞭趋肥、趋松、趋润的生理特性, 诱导竹鞭在15~25 cm土层生长, 形成良好地下鞭空间结构。出笋早且主要集中在沟的两侧, 便于挖笋和留养母竹[2]。

2.3.3 施肥时间。

具体如下: (1) 催笋肥。在早春 (雨水前) 施入, 以促使笋芽膨大生长, 提早发笋。在离母竹干基1~2 m处开深20~30 cm的沟, 将混合肥 (用人粪或猪粪每50 kg掺复合肥或尿素2 kg) 浇入沟内, 然后覆土填平。 (2) 笋穴肥。挖取竹笋的笋穴, 当天施用混合肥或尿素0.2 kg/穴左右, 由于笋穴肥一般埋施较深, 并最接近粗壮的竹鞭, 能较快被吸收利用, 故应重施。 (3) 行鞭肥。为了恢复母竹的长势和竹鞭的伸长, 在春笋停挖后至入霉前, 结合深翻, 每隔2 m开深20~30 cm的水平沟, 将肥料 (栏肥、饼肥或煮熟的黄豆等) 施入沟内, 即用土覆盖。 (4) 孕笋肥。秋季 (9—10月) 笋芽开始分化, 为充实行鞭, 促进笋芽分化发育, 可在夏末初秋, 结合深施入畜肥。

2.4 笋期管理

挖笋与留笋养竹是竹林集约经营的重要环节。毛竹林地下竹鞭芽可达15万个/hm2以上, 且每条竹鞭都能出笋成竹。虽然挖掘鞭笋使平均鞭长和节长变短, 但鞭段数量明显增加, 出现单侧多岔, 竹鞭纵横向之比为3∶2, 多分布在10~40 cm的土层, 以1~3龄抽发新鞭最佳, 2~5龄鞭发笋最强。壮芽多分布在竹鞭中部, 竹鞭上有84.7%的侧芽能萌发成竹鞭及竹笋[3]。

只要加强竹林的水肥管理, 加速笋芽萌发转化, 及时挖去早期的浅鞭笋, 调整转化冬春笋的营养矛盾, 就可促进春笋及时萌发, 提高笋产量。实践证明, 清明至谷雨间留养的母竹产量、质量最佳, 可获最高笋产量, 其他所有早期、初期、末期笋均可提早挖光。挖笋要及时, 疏笋要均匀。整个笋期以没有退笋为佳。

2.5 水分管理

2.5.1 竹林水分管理。

“竹怕秋冬旱, 出笋少一半”。8—9月 (笋芽分化期) 和10—12月 (孕笋期) 是水分管理关键期, 管理程度直接影响冬笋和翌年春笋的产量。水分管理不仅能增加出笋数量, 而且能增加单个竹笋的重量。研究表明:在8—9月干旱季节, 竹林灌水可提高冬笋产量3~10倍[4]。

2.5.2 竹林用水量。

8月至翌年2月, 如出现连续20~30 d干旱, 有水源的地方要减少灌水, 一般要求自然浇灌75~120t/hm2, 喷灌用水量75~120 t/hm2。有条件的地方, 灌水后用稻草覆盖, 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参考文献

[1]葛勤像.毛竹丰产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4) :241.

[2]郑林水, 周紫球, 陆媛媛, 等.不同肥料对毛竹冬笋品质特征的影响[J].林业科技, 2011, 36 (4) :43-45.

[3]关永忠.毛竹现代培育技术及成效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 2011 (1) :99-102.

[4]郭延芳.毛竹林丰产林经营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14) :307-308.

综合丰产 篇2

一、低产成年树形成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柑橘的幼苗(嫁接苗)一经种植,在正常的管理条件下,3年就能开花结果,经4~6年的初结果期后即进入丰产(盛产)期,一般丰产期可长达20年以上,之后进入老龄期。但常常因为各种原因,使得正值丰产期的柑橘树未老先衰,严重影响到果农的种植效益。根据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种植地土壤瘠薄。种植前土壤未改良培肥,或随柑橘植株长大,根系扩展到未经改良的瘠薄土层,使树体的生长、结果受阻而产量锐减。二是肥水跟不上。柑橘进入盛产期后结果多,所需要的肥水也多,一旦肥料不足,就会出现大小年结果,甚至隔年结果,树体提前进入衰退期,进而成为低产树。柑橘植株需水时得不到及时灌溉,也会影响生长结果。三是植株的营养生长未控制,只长树不结果或很少结果,成了低产的旺长树。四是树体未能科学整形修剪。幼树未整形,对出现扰乱树形、影响树体通风透光的大枝未及时处理。随树龄增大树冠会出现郁闭,树冠间出现交叉,使光合作用变差,树冠绿叶层变薄,产量下降。另外,密植柑橘园后期未能及时间伐(间移),也会使树冠郁闭、交叉而造成低产。五是遭受病虫害、自然灾害。如柑橘的黄龙病、溃疡病、裂皮病、脚腐病等病害和螨类、蚧类、天牛类等虫害的为害,使树势早衰,产量下降。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也会严重影响树体生长、结果,导致树势早衰、低产。

二、低产成年树综合丰产技术

1. 选择可供改造的低产成年树 低产成年树能否改造成丰产树,应先对树体进行选择。要选树体健康,至少基本健康,尤其是树干、主枝要健康,无严重病虫害为害,如裂皮病、树脂病、脚腐病和天牛等的为害;园地可供改良的土层厚度应在1.0米以上,这样改造后树体根系有适宜生长的土层。

对于树体不健康,树干、骨架枝受病虫为害严重,失去改造价值的树应及时挖除新植幼树。通常幼树不在挖除老树的穴位定植,若非利用原穴位不可,则以间隔2~3年后再行定植为宜,以利定植后植株正常生长、结果。

2. 不同类型成年树综合丰产技术 对于不同类型的低产成年树,在找出其低产的原因后,采取改土、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使树体恢复正常生长,抽生优良结果母枝,盡快结果,提高产量,丰产稳产。

①旺长低产成年树综合丰产技术。旺长低产树通常在土层深厚、肥料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因营养生长强而消耗了大量养分,使之不开花或结果极少,改造这类树常采取地下部与地上部结合进行的方法。枝梢旺长的原因主要是由砧穗组合不当或施肥不当等造成,对此,应适当控制氮肥使用,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配合修剪,促使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修剪技术上采取多疏剪、少短截,防止刺激枝梢旺长,其要点:一是要疏剪部分强枝。生长较旺的树冠不宜短截,也不能一次疏剪过重,以免抽发更多强枝。采取逐年疏剪部分直立枝组和强旺侧枝,改善树冠内部光照,使保留的枝梢多次分枝,缓和长势,促进开花。二是要抑制主根旺长。春季枝梢萌发期,将主根下部20厘米的土壤掏出,用木凿沿主根周围刻伤韧皮部,削弱根系生长,以相应减弱树冠枝梢旺长。三是要保花保果。采用少疏成花母枝、拉枝、大枝环割、断根控水等措施,促使花芽分化。开花后抹除强春梢和全部夏梢保果,以增加载果量来削弱树势,逐步实现梢果平衡,进而转入丰产稳产。

此外,因品种而造成旺长低产的应采取高接换种的改造技术,此处不做详述。

②衰弱低产成年树综合丰产技术。由于种植后管理不善或其他原因,出现植株长势弱,迟迟不结果或结果少。衰弱低产树通常根系弱,吸收力下降,采用常规的深翻改土、扩穴施肥,有时难以见效,可采用“浅、勤、补、铺”的施肥技术而达到恢复树势、增加产量的目的。具体施肥方法:“浅”是浅施有机肥。春季萌芽、促梢肥推迟到4月上旬,一般成年树每株施人粪尿液30千克左右;冬季基肥提前到9月底或10月上旬,施100千克人粪尿+0.7千克尿素,在树盘中耕后对水浇施。“勤”是指勤施薄施速效肥。5~7月份的每月上旬施尿素0.3千克或复合肥0.7千克。“补”是指补施多种元素肥。为使树体得到全面的营养和营养平衡供应,于盛花期、生理落果期和壮果期多次喷施0.1%硼砂+0.2%磷酸二氢钾+0.3%~0.5%尿素溶液。干旱期喷施0.2%尿素溶液。“铺”是指夏秋干旱季节,用绿肥或秸秆覆盖树盘,再在其上盖一层薄的肥土,这对护根、壮果、促梢有好的效果。将地下部施肥与地上部重剪相结合,以促使枝梢生长和结果母枝形成,提高产量。

③树冠郁闭低产成年树综合丰产技术。郁闭树是指树冠密接郁闭、通风透光差的树。主要有密植园树冠管理不善使之郁闭和大龄树不进行修剪而造成的郁闭。改善此两类郁闭树的通风透光条件,应采取地上部和地下部结合的措施:对地上部进行重剪,用树冠更新或疏枝,顶部剪去大枝,即通过“开天窗”解决树冠郁闭不通风透光问题;侧边去除大枝,解决株行间密闭的问题。与此同时,地下部的肥料要跟上。采用开沟压埋绿肥、厩肥,施人畜粪尿等有机肥,促进根系生长、扩展。且在根系生长促发新的枝叶时,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肥料。

对树冠郁闭树的修剪,柑橘计划密植园投产后,树冠逐渐扩大并封行,导致内膛郁闭,光照条件恶化,抽枝稀少,绿叶层变薄,顶部枝梢竞相直立生长,形成“鸡蛋壳”。此类型的树体尚好,及早改造还能高产。采取及时间伐,结合回缩修剪,有好的效果。其技术要点:一是疏剪顶部密枝。将中上部过密遮阴的强枝疏剪部分,或缩剪中心枝干顶部大枝,改善光照。二是冬剪时短截部分一年生枝,促发营养枝,充实树冠叶绿层。三是逐年缩剪非永久(间伐)树。树冠交叉封行后,逐步对非永久树与永久树交接的大枝进行压缩修剪,让出空间,保证永久树正常扩冠,直至非永久(间伐)树结果不多时,将间伐树砍伐或移出。四是间伐后,永久树按丰产稳产树修剪。

④衰老树更新丰产技术。结果多年的老树,对树势衰弱,主干、大枝尚好,具有继续结果能力的,可在树冠更新前一年7~8月份进行断根,压埋绿肥、有机肥,先更新根系;于春芽萌动时,视树势衰退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更新修剪,促发隐芽抽生,恢复树势,延长结果年限。根据树体的衰老程度可分别进行局部更新、露骨更新和主枝更新。

局部更新(枝组更新):结果树开始衰老时,部分枝群衰退,尚有部分结果的可在3年内每年轮换1/3侧枝和小枝组,剪去先端2/3~3/4,保留基部一段,促发新的侧枝抽生,更新树冠。轮换更新期间,尚有一定产量,彼此遮阴不易遭受日灼伤害。3年全树更新完毕,即能继续高产。

露骨更新(中度更新):树势中度衰弱的老树,结合整形,在5~6级枝上,距分枝点20厘米处缩剪或锯除,剪除全部侧枝和三至五年生小枝组,调整骨架枝,维持中心主干、主枝和副主枝等的从属关系,删去多余的主枝、重叠枝、交叉枝干。这种更新方法当年能恢复树冠,第二年即可投产。

主枝更新(重度更新):树势严重衰退的老树,可在距地面80~100厘米高处3~5级骨干大枝上,选主枝完好、角度适中的部位锯除,使各主枝分布均匀,协调平衡。剪口要削平并涂接蜡保护。枝干用石灰水刷白,防止日灼。新梢萌发后,抹芽1~2次放梢,逐年疏除过密和位置不当的枝条,每段枝留2~3条新梢,过长的应摘心,促使长粗,重新培育成树冠骨架,第三年即可恢复结果。

不论是旺长低产成年树、衰弱低产成年树、树冠郁闭低产成年树,还是衰老树的更新丰产技术,在改善土、肥、水条件和树冠光照条件的同时,都要做好柑橘病虫害的及时防治,尤其是柑橘脚腐病、树脂病、炭疽病等病害和螨类、天牛类的防治,以利恢复树势和尽快进入结果丰产。此外,还要做好柑橘冻害、旱害等的防止工作。

(作者联系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 邮编:400712)

天麻综合丰产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天麻,萌发菌,密环菌

天麻是名贵中药材之一, 也是重要的保健品, 经济价值较高。天麻生于海拔1200~1800m的林下阴湿、腐殖质较厚的地方。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随着野生天麻的过度采挖, 野生天麻的产量已经很小了, 不能满足需求。天麻的保健及治疗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需求量不断上升, 野生变家植迫在眉睫。近年来, 天麻的人工栽培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是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农民发家致富的途径之一。天麻栽培不与农争地, 不与农争时, 即可在农田也可在日光温室、林下及房前屋后栽培, 农户可根据自己的优质, 因地制宜选择栽培场地, 也可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选择栽培阶段。

1 天麻的作用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又名赤箭、神草、赤箭脂、定风草、水洋芋等。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入药。富含天麻素, 香荚兰素, 蛋白质, 氨基酸, 微量元素。其性辛、温、无毒, 有抗癫痫, 抗悸厥, 抗风湿;镇静, 镇痉, 镇痛, 补虚, 平肝息风的功效。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 肢体麻木, 癫痫抽搐, 破伤风。头昏眼花, 神经衰弱, 风寒湿痹, 小儿惊风等症。临床应用证明, 对血管性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

2 天麻丰产栽培技术

2.1

要到正规守信的菌种厂购买萌发菌和密环菌

2.2 培养无性繁殖用的菌材

天麻是寄生植物, 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营养, 天麻必须与密环菌共生, 从密环菌中吸收养分。密环菌一般都生长在硬杂木上, 从木材上吸收营养。接种并生长密环菌的木段称作菌材。榛木、柞木、桦木、色木等梗杂木可作菌材栽培天麻。先将直径2~10cm的硬杂木切段, 大约40~60cm不等, 根据具体种植方式确定长度。在木段上每15cm左右砍一鱼鳞口, 深度以砍到木质部为标准。根据地形选择堆形。高度一般以4~5层为好。一层沙子一层木段, 然后接种密环菌。生产菌材期间要注意沙子的湿度, 高温季节沙子上盖遮阳网或用其它办法遮阳。一般选择第1年生产菌材, 第2年栽培天麻。

2.3 天麻有性繁殖

2.3.1 天麻人工授粉

天麻的穗从开第1朵花到整个花穗全部开完, 需7~10d。花粉多在开花之后的第2天9:00~14:00之前成熟, 人工授粉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并且雌蕊柱头上有粘液时进行, 最好在不同品种的异花之间进行授粉。具体操作方法是:左手固定花托, 右手持小摄子或大针轻轻伸入花颈, 见到冠状帽顶起, 花粉块松散时, 便可取下冠状帽, 将花粉放到异花朵上, 这样即完成整个授粉程序。每株箭麻可生产30~80枚蒴果。每枚果内含2万粒左右种子。

2.3.2 接种萌发菌

选择柞树叶或榛树叶子, 用高锰酸钾或粉锈宁将树叶泡4h左右, 捞出来控至不滴水时将萌发菌与树叶充分混拌, 然后将天麻种子拌在接种萌发菌的树叶里。

2.3.3 培养天麻0代母种

根据栽培数量选择栽培容器, 可选择使用塑料袋或塑料筐。先放1层大约5cm厚河沙, 放1层拌好萌发菌的种子, 大约3cm厚, 3层沙子2层种子。然后套上无棉盖。摆放到室外, 盖上10cm厚的树叶, 上遮95%遮阴网。夜间温度到0℃时转移到冬季不低于-5℃地方过冬。经过4个月或16个月培养可生产出米麻 (小米粒大小) 或小白麻 (黄豆粒至花生果大小) 。

2.4 天麻无性繁殖

2.4.1 栽培场地选择

农户或城镇居民想种植天麻就要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栽培场所。如果自己有承包的自留山或林地可选择林下仿野生栽培;如果有条件可选择日光温室;如果有不积水并能看护的农田可选择农田栽培天麻;也可以利用房前屋后用塑料筐或木箱栽培天麻。

2.4.2 天麻无性繁殖

一般都选择2层天麻, 3层填充料。栽培前先将天麻种子按大小分开。林下仿野生栽培时在林下选择不积水、腐殖质层深厚的地块, 郁闭度70%~80%, 挖10cm深栽培沟, 将栽培沟及周边环境用粉锈宁、敌百虫喷一遍, 摆一层菌材, 菌材之间距离大约10cm, 在菌材的鱼鳞口附近摆上大小一致的天麻种子, 覆3cm左右腐殖土, 再放一层菌材, 摆上天麻种子, 再覆盖10cm腐殖土, 上盖10cm厚阔叶树叶。长白山地区栽培时间在5月中旬。其它方式栽培时填充料选择河沙。要注意温度、湿度管理。适度遮阳并做好越冬管理。

2.5 天麻的采收

天麻的采收宜在休眠期进行。秋栽的第2年秋季或第3年秋季采挖;春栽的当年秋季或第2年秋季采挖, 也可以春季采挖。收获时先取菌材, 后取天麻、箭麻作种, 大白麻作药, 小白麻和米麻作种。

2.6 天麻的产量

2.6.1 在林下用小白麻做种栽栽培天麻

根据林地土壤情况, 地势情况, 平均每667m2能栽100穴。0代母种、菌材、人工等每穴投入100~120元。2年每穴可收获干品天麻2~3 kg×120元/kg, 箭麻1 kg×70元/kg, 1代母种0.5kg×160元/kg, 扣除成本每667m2可收入至少2万元。如果每个参与农户种植天麻3335m2, 连续种植5年总收入在50万元以上。

2.6.2 在林下用天麻种子直接栽培天麻

用人工授粉成熟的天麻蒴果直接播种到拌好萌发菌的树叶里。每667m2林地根据土壤情况, 地势情况, 平均能栽100穴。投资额在4000元/667m2。最少每穴2a可收获天麻:箭麻 (第2年可抽苔开花的大白麻) 0.2kg×70元/kg, 商品干麻0.5kg×120元/kg, 0代母种麻0.5 kg×300元/kg, 总计收入224元/穴。扣出其他支出24元/穴, 每667m2收入20000元。每个参与农户收入在30元/m2。如果农户每年参加3335m2天麻合作, 连续参加5a就可收入50万元。

2.6.3 用小白麻在农田里栽培天麻

每667m2农田可栽培天麻400穴。每穴大约1m2。每穴投入大约在100~120元。667m2投入在5万元左右。2a每穴可收获干品天麻2~3 kg×120元/kg, 箭麻1 kg×70元/kg, 1代母种0.5kg×160元/kg, 不包括种子外还可收入至少300元/穴。扣除成本每667m2可收入7万元。还收获3万元多的1代种麻。或者下一个生产环节不用购买种麻。第2和第3个生产周期每667m2可收入10万元。6a每667m2地可收入至少27万元。

2.6.4 用小白麻在日光温室里栽培天麻

667m2投入与农田投入基本一致, 只是日光温室由于生长时间长, 当年即可收获, 3年3个生产周期可收入至少27万元。

参考文献

[1]周昌华, 韦会平.天麻栽培技术[M].金盾出版社, 2009.

[2]关良州.天麻有性繁殖技术要点[J].食用菌, 2001 (06) .

[3]吴树东.天麻无性繁殖栽培技术[J].农村科学试验, 2008 (07) .

枣树丰产栽培技术 篇4

枣的果实营养价值极高,据测定,含糖量干枣达62.1%、鲜枣23.8%~30.36%,鲜枣含蛋白质为3.3%、脂肪0.3%~0.4%,另外还有钙、铁、磷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A、B、C、P等,尤其是维生素C,每100克果肉中含量高达380~600毫克,比柑橘高12~20倍。据分析,在枣果实中还含有丰富的环磷酸腺苷(CAMP),100克果肉中含量达50毫克,环磷酸腺苷对癌细胞具有的破坏作用和抑制作用。另外还发现果实中还含有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成分卢丁(Rutin)。枣果除鲜食外,又可制干和加工成酒枣、蜜枣、水晶枣等,枣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枣树的植株也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它的枝叶是蚕和山羊、兔的优质饲料;我国农村还常利用它的嫩梢代替茶叶;它的木材坚硬,纹理细致,是有作雕刻的优质材料,古代用它作为车轴。枣树除以上的直接利用价值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枣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无论平原、丘陵、河滩沙地,海边盐碱地或其他果树不能栽植的瘠地,它都能生长。枣树的抗旱、耐湿、抗寒、抗热等也很强,在我国分布之广,适应性之强,是其他果树所不及的。

1.在繁殖方法上可进行分株、插根、嫁接枝插,而其它果树繁殖方法单一,成苗较慢。

2.枣树寿命长,且开始结果的年龄早,一般嫁接苗2~3年就可有一定产量。在老枣树区常能见到二三百年的大树结果。

3.枣树喜光,枝叶稀,发芽晚,落叶早,所以有利在枣树行间种植矮杆作物,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枣树开花期迟(4月中旬发芽,5月中下旬开花),因此,可以避免晚霜的威胁。

4.枣树管理粗放,一般枣树栽植后不需特殊管理,就能正常开花结果,并能获得满意的经济产量。从以上各方面看,枣不论在营养价值,医用价值,还是栽培管理,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枣果营养价值很高则重要滋补食品和药用食品,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出口食品,而我国目前人均鲜枣只有0.3公斤。从市场需求看,现有产量远不能满足需要。枣树适生范围广,抗逆性强,在山区、沙地具有较强的防护效益。随着城市园林的发展,枣树的花、果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花又是重要的蜜源。在我沿海地区,土壤含盐量较大,大多乔木不能正常生长,还能够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在新疆、河北、山东等地正积极地开发枣树这一资源。

1.枣树产量低,发展缓慢,主要是对枣树缺乏科学的认识,老枣区长期以来的粗放管理,造成树体质量下降。同时对新建枣园的幼树没有整体设计和系统管理措施。因此达不到高效益。具体说有以下几点:(1)老枣园长期以来,投入很少或只采果不投入,枣园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很低,养分严重缺乏,树体过早衰弱。(2)新建枣园缺乏对品种的选择了解,盲目建园。枣树的不同品种对环境有不同要求,如果品种不适应当地条件,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收益。(3)不能进行合理密植,密度过稀,使土地、光能大量浪费。过密严重影响通透光,使得叶片上病,果实生长不良。2 枣树良种标准问题,目前没有统一的指标,根据枣商品市场和生产的要求,总结出以下几点:(1)早丰性:即早期丰产的特性。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定植的第二年开花结果,并有一定的经济产量,第三、四年株产鲜枣2~4公斤。1~2年生结果基枝上的结果枝在50%~60%。(2)稳产性:枣树进入盛果期后,枣股要具有较强的结果能力,结果枝在70%~80%以上,大中型果品种(果重11~16克以上),结果枝在40%~60%以上。(3)果实品质:枣果品质不论是鲜食、干制品种,总的要求应是外型美观光亮,果实整齐一致,可食率高,耐贮运。具体说:鲜食品种:果皮薄、肉质厚、不裂果、口感好、肉质脆、多汁液、酸甜适口、个大。干制品种:果皮坚韧、肉质致密、富有弹性、含水量低,制干率在50%以上,干物质含糖量73.5%~76%以上。制干后色泽光亮,口感清甜,不苦不涩。(4)适应性:对土壤、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风,采前落果轻。(5)抗枣疯病:目前枣疯病还在威协着枣的生产,选择抗病品种是控制枣疯病的重要手段。

3.制干品种是广大果农非常喜欢的种类,其主要特点是栽培方法简便,管理容易,对肥水要求不严,便于贮运、销售,可大面积种植。果皮厚韧,含糖量高,含水量低。鲜食品种适于集约化栽培,可在城近郊区种植,供应高档市场。果实皮薄,肉脆多汁,风味甜美,口感好,深受市民的欢迎。制干、鲜食兼用品种主要有:金丝小枣、长红枣、板枣、骏枣、壶瓶枣、灰枣、鸡心蜜枣、晋枣、赞皇大枣、团枣等。其主要特点:果皮较厚,干物质含量高,质脆硬,耐储运,平川山地均可栽埴。

4.梨枣分布于山西运城龙居乡东辛庄一带,是重要鲜食品种。果实梨形,特大,单果平均重28.5克,最大单果重57克,果面凹凸不平,皮中厚,淡红色,肉厚,绿白色,地疏松,汁液中多,味甜,鲜枣含糖22.25%,含酸0.368%,核中大,呈长纺锤形,可食率占96.93%,品质上等。树势中庸,发枝力强,枝条尖削度小,结果易下垂。树体中大,进入结果期早,丰产稳产。最高株产可达100公斤,枣头结实力强,可占总结果数的45%。树冠乱头形,树姿下垂,成树高6米,冠幅5米×6米。枣头枝褐红色,皮孔中大稀疏,凸起灰白色。枣股一般抽生枣吊3~8个,枣吊长13.5~28厘米,花量稀每一花序有花1~5朵,枣吊有叶13~20片,叶片阔卵圆形,长3.9~5.9厘米,宽2~2.9厘米,先端锐尖,叶缘锯齿钝,基部圆形,深绿色。在山西4月中旬萌芽,5月下旬开花,10月上旬成熟。梨枣由于枣头结实力强,所以适于矮化密植栽培。该品种对肥水较其它品种要求高,适宜平原、肥沃土壤及城近郊区大量栽植。

5.枣树良种选择是提高产量、品质的重要措施,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随时都在进行品种选择,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为两种:一是无性系选种:也叫芽变选种、营养系选种。它是通过枣树体细胞突变,逐步形成的新变异类型,经过人们的筛选,繁育,在栽培性状上明显优于一般株系的个体,再经过扩大繁殖推广。一是实生选种:是通过自然杂交或人为有目的的杂交所获得的枣种子,经播种繁育,从实生苗中选出良个体,通过试验鉴定,再经过无性繁殖推广。对于选择出的枣树良种,要与其相适应的环境条件相配套,并在生产中不断的提钝,保持良种特性。

6.最佳栽培品种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与适地适树、相应的栽培技术、市场供需状况及人们的消费观念等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在确定本地栽培品种时,除考虑枣本身品质外,更要考虑以上多种因素,否则,就达不到栽培的最好效果,例如:在大城市人们消费水平高,知识信息传递快,交通快捷方便,栽培技术水平高。这样,在城近郊区,就应考虑栽植一些大果型、鲜食品质好和品种。反之,在交通不便,栽培条件较差,水源缺乏的干旱山区,就应考虑栽植制干类型的品种。这样才能丰产、丰收取得最佳效果。

三、枣树根系最主要特点:是水平骨干根强大,它的强度远远超过垂直根;另外,枣树的水平根具有繁殖新植株的能力、面且每一单位根都能产生新植株。单位根的延伸力弱,但分枝次数特别高,可分生大量的细根。水平根是枣树根系的骨架,其主要作用是扩大树体根系分布吸收范围,同时具有固定树体,运输养分的作用。垂直根主要作用是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养分和固定树体。单位根是由水平根分枝面形成的根群,其主要作用是分生细根,吸收养分,并能形成根蘖,产生新的植株。细根是由单位根分生面形成,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养分。

1.枣树的根系活动与土壤的温度、湿度及通气状况、养分状况密切相关。适宜的条件可促进根系的活动。枣树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广,一般能超过树冠的3~6倍,但大部分根系集中分布在树冠下较小的范围内。垂直根分布深度达1~4米以上,一般是树高的二分之一,吸收根多分布在0~30厘米。根系的生长活动一般早于地上部,以毛细根活动最早。大体在芽萌动的前10~15天根系开始活动。此时由于温度低,活动较缓慢,进入萌芽后期,土温上升加快,根系生长加快,一般在华北地区7月中旬至8月中旬,活动最旺盛,进入9月根系生长下降,11月上中旬以后生长逐步停止。一般大的骨干水平根、垂直根活动较缓慢,生长高峰持续的时间短。枣的根系抗旱耐涝性比其它果树强,对水分的需求范围较宽。但长时间的干旱缺水或涝灾,也会给树体造成不良影响。

2.枣树根系的生长活动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通气。一般树势健壮、发育良好的枣树,土壤温度高于20℃,根系开始生长,22~25℃时开始旺盛生长,当土壤温度下降到21℃时,根系生长趋缓慢,20℃以下停止生长。在生长季节,土壤湿度要求60%~70%,空气通透良好,土质肥沃,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

3.枣树对土质要求不严,不论砂质土、粘质土、山地、平原,还是低洼盐碱地,都能生长。PH值在5.5-8.2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土壤盐分在0.4%的条件下也能忍耐。从枣树的分布范围看,也说明了枣树对土质的适应性。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土壤上的树,表现出强壮,寿命长;同一品种表现出果大、质优。所以,对生长在土质较差条件下的枣树,要加强土肥水管理,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4.枣树是喜光树种,日照时间的长短,对其生长、结果影响较大。充足的光照可使结果数量增加,树体表现健壮。光照不足使树体发枝量减少,且细弱,结果量明显减少,果实品质低劣。如果树冠内长期光照不足,枝条干枯死亡,所以在生产中要根据枣树喜光特性,合理安排栽培管理,随时调整树体结构,使树体各部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

四、枣树优良品种繁育,枣树良种繁育的任务主要有两点:①加速繁殖和推广枣树良种,及时供应生产上需要的优良种苗。②保持和提高良种种性。

1.良种繁育是一项系统工作,要做好良种繁育,必须建立和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和管理制度,具体有以下内容:(1)建立枣树良种采穗圃和良种繁殖圃:采穗圃是提供繁殖材料的场所,要求品种典型纯一,园地自然条件适宜,采用良好的栽培技术措施,无病毒和检疫对象的病虫害。建立采穗圃可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新建,或选择品种纯度高和栽培水平高的现有枣园改造而成。建立良种繁殖应选择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有排灌设施、交通方便;具有自然或人工隔离条件,无严重病虫害,能满足良种苗木生产任务和专业化要求的地方。(2)严格选用繁殖材料:应在品种典型,生长优良的母株上,选用树冠外围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种条(芽),徒长枝、纤弱枝以及枝条的基部或先端不宜用作接穗或插条,分枝或根插时,还要注意根系的选择。(3)采用良好的农业技术措施育苗。(4)严格进行苗木鉴定和检疫:品种鉴定能保证苗木的典型性和纯度。

2.枣树苗木的主要繁育方法有:嫁接育苗法,断根归圃育苗法,扦插育苗法,组织培养育苗等。嫁接育苗法是果树育苗常用方法之一。其能够保持优良品种特性,使幼树提早结果。方法简便易行,群众易掌握、易接受,能够快速繁育大量良种壮苗。断根归圃育苗,是利用枣树根系容易形成不定芽长成株的特性,采用挖沟断根,来刺激根系产生不定芽,形成根蘖苗,再将根蘖苗取出归圃来培育苗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近几年枣树产区育苗的主要方法,其繁殖的苗木能保持母株的性状,方法简单,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健壮。扦插育苗,此法是利用枣树的根或枝条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的原理,培育繁殖新植株。根插育苗成活率高,但取根较难。枝插包括硬枝和嫩枝,这种方法需特定的扦插环境条件,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现在生产上应用的较少。但在繁殖材料较紧缺的情况下,应用枝条扦插可以广泛的利用繁殖材料,在不同时间挨反复进行。组织培养育苗是利用现代设备、现代科技手段来繁育苗木的方法。其育苗条件要求严格,设备投资较高。目前已获得成功苗木,但在批量生产上还有一定距离,对一些珍稀品种,可用此法繁殖。

3.现在生产上常用的砧木有本砧、酸枣砧,二者均采用根蘖苗或实生苗。根蘖苗的根系属于茎生根系,水平根较发达,垂直根较纤细。实生苗的根系垂直根强于水平根。本砧是指一般枣树的根蘖苗和用种仁饱满的枣核播种育成的实生苗。酸枣可利用野生的,也可在苗圃播种,酸枣出仁率高,成本低,繁殖容易,抗旱耐瘠薄能力强。另外,近年研究发现铜钱树可做为枣树的砧木。铜钱树是鼠李科马甲子属的乔木树种。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安徽、江苏、云南、广西等地。它是我国南方较好的枣树砧木,其嫁接成活率可达80%以上。

4.培育酸枣实生苗的第一步是种子的收集和处理,首先要选择果实较大且充分成熟的种子,经加水浸泡,漂洗,除去杂物,然后将酸枣核晾干,于11月底进行沙藏处理。种子处理方法为:将干净的种子用清水浸泡2~3天,使其吸足水分。然后将枣核与3~4倍(体积)的湿沙混合均匀,沙子的湿度掌握在手握成团,但又不滴水为度。存放地点选在背阴高燥地方,挖深40~50厘米,大小依种子多少而定。臵放前,坑底铺5~10厘米厚的湿沙,种沙放入坑后,上面再覆盖10厘米湿沙,沙上面加盖10~15厘米细潮土封好。待到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种核裂开,大部分种子露出白色胚根,即可播种。也可根据种子开裂程度分期播种,这样可保证出苗整齐,有利于管理。第二步是播种技术:在计划播种的地块,于秋季施足底肥,每亩20方,耕翻整平,做畦宽1.0米,灌足冻水备用。次年3月将处理好的种子播于畦内,每畦皤行,行距30厘米,播种量5~7.5公斤,覆土厚度1.5~2厘米压实。苗木长到5厘米开始间苗定苗,株距15~20厘米。定苗后要加强肥水管理,以促进苗木生长,实生苗当年苗高50~60厘米,可于秋季芽接或春季枝接。

5.枣树枝接的方法有多种,枣树常用的枝接方法有:(1)插皮接(皮下接):是枣树育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适用于粗度较大的砧木。插皮接必须在砧木树液流动、皮层松动时进行。(2)劈接:砧木等于或粗于接穗都可用此法接,接时要求形成层对齐,嫁接时间可稍早于插皮接。(3)切接:适用于砧木与接穗粗度相差不大或砧木稍粗于接穗。(4)腹接:适用于粗1.5~2厘米的砧木。枝接通常在休眠后期进行,以枣树砧木萌芽后,接穗尚未萌发时嫁接成活最好。北京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接穗应蜡封后放在0~5℃的冷藏室保存。枣树枝接成苗快,生长健壮,当年秋季可成苗出圃。插皮接是一种较好的嫁接方法,其操作简单,易掌握,成活率高。嫁接时期一般情况只要砧木离皮期间都可嫁接。对砧木要求基部直径略粗于接穗,一般1~2厘米为好。接穗选择生长充实的1~2年生枝,粗度在0.5~1.2厘米。在发芽前将接穗剪下沙藏,在接剪10天蜡封。嫁接时,要求嫁接部位靠近地面为好。接产前,剪除砧木接口以下的蘖枝,然后将砧从地面4~5厘米处剪掉。砧木的迎风面,自剪口向下将皮层纵切一刀,长1~2厘米,深达木质训。接穗由切口处插入皮层。接穗的削法:在接穗下端主芽背面向下斜削成马耳形,长3~4厘米。要求削面平滑。接穗插入皮层时,使接穗的削面对着木质部,接穗削面露出接口1~2毫米,以便愈合牢固。穗砧接合后,用塑料带自下而上地绑紧接口(图5)图5插皮接 接后一周左右,接口以下出现的萌芽要及时去除。接穗生长到20~30厘米,要立支杆绑新梢,防止风吹折断。40天后接口充分愈合,可解掉嫁接绑带。如接穗在发芽后采集嫁接,此时接穗已来不及蜡封,可在接完后用培土法或用地膜包扎接穗保湿,均能取得良好效果。芽接是用枝条上的芽片,插嵌在砧木的皮下,使之愈合萌芽生长,形成新的植株。芽接一株苗只用一个芽片,接穗利用经济。芽接对砧木粗度要求低,一般0.8厘米粗的砧木,即可嫁接,而且愈合容易,成活率高,结合牢固,操作简便,工效高,可操作时间长。芽接未成活的苗,可于当年再进行补接或于明春补接,所以芽接成苗率高。芽接方法主要是Т字形芽接。芽接时期在生长期中只要砧木易剥离、厘米,纵长1.5厘米。取当年生发育枝上的主芽,在其上方0.5厘米处横切一刀、再在芽的下方1.5厘米处向下斜削,取下一个上平下尖并带有木质部的长盾形芽片,然后用刀把砧木的“T”字形切口交叉处轻轻向两侧撬开,而后将芽片插入。使芽片上方与砧木横切口对齐,再由下而上用塑料带绑扎。芽体露于外面。剪砧:枣树芽接剪砧的时间,要根据嫁接时间早晚而决定。生产证明,一般在6月底以前芽接苗,可在接后15-20厘米处剪掉,接芽即可萌发,当接芽长到15-20厘米时,将其绑在砧桩上,以防风吹折断。次年春季出圃时,接口已牢固。可剪去砧桩。如在6月底以后芽接苗,由于生长期短,枝条幼嫩弱不能充分成熟,冬季易抽条干死,所以不进行剪砧,而在翌年春季萌芽前进行。春季剪砧一般在接芽上方1.5-2厘米处,而不留砧桩,以利于伤口及早愈合。解绑:嫁接成活后,为不影响生长,应及时松绑。一般在6月底以前嫁接,当年剪砧萌发的苗,可在接后15-20天松绑,如6月底以前接的,不需当年萌发,可以翌年春萌芽前解绑。

五、枣树嫁接后是否能成苗,管理很关键,具体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除萌去蘖:枣树嫁接后,砧木易发萌芽,影响接芽、接穗生长,为使养分集中供应接芽接穗生长,要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2)解绑:芽接苗接后正处在茎干加粗生长的旺盛期,一般在接后25天左右,接口完全愈合,个别单株在接芽部位出现轻度缢缚现象时,要进行松绑。枝接苗和高接树,根据生长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松绑。(3)剪砧:夏秋芽接,以休眠接芽过冬的芽接苗,在第二年春季接芽发前,及时剪去接芽上部砧木,以利枣树接芽萌发生长。(4)肥水管理及松土除草:枣树嫁接圃要抓好前期的促苗工作,施肥要重点放在6月份以前,并以氮肥为主,以促进苗木前期生长。干旱时要及时灌水。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进入后期要控制肥水,使苗木充实健壮,有利于安全越冬。每次灌水后要及时松土,保持清洁无杂草。在土壤上冻前,要灌冻水一次。(5)抓好病虫防治工作:发现病虫为害要及时打药,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提高苗木质量。另外,为调整苗木平衡,对生长过旺的苗木,要及时摘心,控制高生长。

六、枣园的建立与栽培管理

1.枣树为多年生树种,其寿命几十年至几百年。树体生长如何?经济效益的高低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建园前,应合理的选择栽植的地点。具体注意以下几点:①地势平坦开阔,光照充足;②排水良好,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不积水;③土壤含盐总量不高于0.35%;④在山区应选向阳坡面,土壤肥厚的地块为宜。

2.苗木质量的好坏是枣园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选择苗木要求生长充实,根系发达完整。苗高100厘米以上。健壮的枣苗体内营养物质贮存多,移栽后成活率高,缓苗时间短,生长快,能提早结果丰产。品种配臵要根据建园目的和当地环境条件综合考虑,如在交通不便的山区,肥水不足的条件,应考虑制干,耐贮运的品种。如在城近效区,交通方便,肥水资源丰富的平地可种大果鲜食品种或生食制干兼用品种。另外,为提高枣树坐果率,对一些自花结实能力较差的品种,应配臵授粉树。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同行混栽或二行主栽品种加一行授粉品种。选择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的花期,果实成熟期应尽量一致或接近。

3.枣树栽植方式的选定,应根据合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使枣树有充足的营养面积,合理的利用光能,在有效面积内,能获得更高效益,同时要考虑到田间管理的方便。总的来说:城近郊区,多以生产鲜食品种为主,宜集中成片密植。远郊山区,多以生产耐贮运制干品种为主,可采取宽行密植或枣粮间作的栽植方式。闲散土地可零星栽植。具体有以下几种栽植方式:①长方形栽植:行距大,株距小;②正方形栽植:株行距相等;③三角形栽植:各行交错栽植;④双行栽植:是以两行树为一带,株行距均较小,带距较行距宽3-4倍;⑤等高栽植:这种方式一般是山区坡地或梯田常用的栽植方式。它的行距是根据坡度和梯田面的宽窄来决定。

4.枣树和其它落叶果树一样,春秋两季均可栽植。但栽植最适宜的时间,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而确定。秋栽地上部分易长时间失水,根系伤口不易愈合,所以春季芽萌动前后栽植效果最好。根据予先设计的定植点挖植树坑,坑深一般为60-80厘米,直径100厘米。挖坑过程:首先把表土挖出放在一侧,再挖心土放在另一侧。植树时,坑底先垫上腐熟的有机肥料与表土混合均匀的熟土,用脚踏实并使中心略高于四周。将枣苗立在坑的中心,根系自然舒展,把熟土填于根际处,心土填在上层、踏实,再填土踏实。苗的栽植深度以根茎部位略高于地面为宜。栽植后及时灌透水1-2次,封埯。在无灌水条件地区栽植时,要提前结合降雨做好蓄水保墒工作,在土壤墒情最好时栽植,栽后及时用地膜覆盖树盘保墒。

5.枣栽植成活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总的说来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枣树本身的活力;第二是栽植环境条件。如果这两方面把住关,枣树就应正常成活。要达到以上两个方面要求,必须掌握好以下关键技术:①苗木在起运过程中,要保持根系的完整,缩短根系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近距离最好随起随栽。长距离运输时,一定要打好包装,保持湿度,使苗木在起过程中,不失水,不腐烂变质,不吹干,具有良好的存活状态;②选用苗木:最好选用在圃内实生砧的嫁接苗或二年归圃苗,这样的苗木根系发育良好,成活率高;③栽植与管理:优质的苗木需要良好的栽培与管理。首先栽植方法要得当,深度要适宜,严格按操作规程去做,栽后要加强管理,栽植水灌透以后,要及时进行覆土保墒,根据旱情及时灌水松土,保持土壤良好的湿度和通透性,以加快苗木栽植后的树体恢复,这样成活才能有保证。

6.枣树发芽展叶,新梢长到15-20厘米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株追施尿素100-150克,在干旱缺水地区,可利用雨季开沟追肥,以加速苗木生长。另外,还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发现病情、虫情及时打药,以保证枣树的正常生长。

五工台镇林业站

综合丰产 篇5

1.1 品种选择。

在选择品种上, 可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选择, 选用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00~150℃的优质绿色玉米品种。

1.2 选地、选茬与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绿色玉米。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马铃薯茬或肥沃的玉米茬等茬口。实施以深松为基础, 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制。

1.3 施肥。

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并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最后一次追肥在收获前30天进行。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及含氯钾肥。每公顷施入含有机质8%以上腐熟的优质农肥30~40吨, 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每亩施用磷酸二铵5~10公斤, 结合整地做底肥或种肥施入。每亩施入硫酸钾3~5公斤, 做底肥或种肥, 不能做秋施底肥。直播玉米施纯氮100~150公斤/公顷, 保护地栽培玉米施纯氮150~240公斤/公顷, 其中30%做底肥或种肥, 70%做追肥。采用锌肥浸种、拌种, 或结合坐水种施入, 每亩用量为1公斤。

2 播种

2.1 播种方法。

地温稳定通过5~6℃时, 抢墒播种。土壤含水量低于20%地块, 坐水播种;土壤含水量高于20%, 可直接播种, 做到播种深浅一致, 覆土均匀, 镇压后播深达3~4厘米。坐水埯种地块播后隔天镇压, 机械播种随播随镇压。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

2.2 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种植形式等确定种植密度。水肥充足、株型收敛、小穗型品种宜密, 水肥条件差、植株繁茂、大穗型品种宜稀。清种株行收敛品种, 肥力较高的地块每亩保苗3300~3700株;株型繁茂品种, 一般每亩保苗3000~3500株。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定苗。

绿色玉米间苗宜早, 间苗次数一般依田间出苗率、病虫害危害程度掌握。采用一次间苗、定苗的, 可在幼苗4~5片叶时进行。采用两次间苗的, 第一次在3~4片叶时疏苗, 第二次在4~5片叶时定苗。每穴留一株壮苗, 做到一次等距定苗。确保苗齐、苗全、苗壮, 提高群体整齐度。

3.2 铲趟。

当幼苗长到2~3片叶时, 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 深度为20~25厘米。头遍铲趟后, 每隔10~12天铲趟一次, 整个生育期做到三铲三趟。要将苗眼和苗旁的杂草铲净, 雨后趟地时注意防止伤苗。

3.3 追肥。

拔节前或6~7叶期间, 结合铲趟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 追肥部位离植株8~12厘米, 深度10~15厘米。在玉米拔节期~喇叭口期喷施1~2次0.3%磷酸二氢钾。

4 病虫草害的防治

4.1 杂草的综合防治。

4.1.1 农业防治。

严格执行杂草的检疫制度, 控制杂草传播;清选种子、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清除灌溉水中的杂草种子, 防止杂草种子入田。

4.1.2 化学防治。

生育期间应以人工机械铲趟除草为主, 化学除草为辅。可选用乙草胺、2、4-D丁酯等除草剂中的一种进行杂草防除, 每亩用乙草胺50%乳油100~160毫升, 2、4-D丁酯50ml在播种后或出苗前对水喷施在土壤表面。

4.2 虫害的综合防治。虫害防治以物理人工防治为主。

4.2.1 地下害虫 (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 。

(1) 农业防治。通过耕翻、清除杂草上的虫卵和幼虫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 (2) 化学防治。地下害虫较重, 没有用药剂闷种的, 下列方法可任选一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 对水500克拌玉米种子40~50公斤, 堆放3~4小时后再播种;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 加水500克拌入20公斤细干土中, 施入垄沟中。

4.2.2 粘虫 (夜盗虫) 。

(1) 人工捕杀。6月中下旬, 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 进行人工手捏捕杀。 (2) 药剂防治。可选用除虫脲、灭幼脲、敌百虫、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杀虫剂中的一种进行防治, 每公顷用灭幼脲25%悬浮剂525毫升, 对水喷雾。每公顷用敌百虫90%固体750克, 对水喷雾。公顷用溴氰菊酯2.5%乳油150~225毫升, 对水喷雾。每公顷用氰戊菊酯20%乳油150毫升, 对水喷雾。

4.2.3 玉米螟。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为主。 (1) 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处理越冬寄主秸秆、根茬, 在4~5月玉米螟醒蛰前, 对寄主有玉米螟的秸秆、根茬等每立方米用100克白僵菌粉剂封垛。 (2) 物理防治。玉米螟趋光性强, 可采用高压汞灯 (或佳多频振式杀虫灯) 诱杀成虫技术, 当玉米螟成虫羽化初始日期, 在村屯每隔50米设一盏400瓦的汞灯, 大的村屯应设双排。每晚9时到次日早4时开灯。

4.3 病害的综合防治。

以选择抗病品种最为有效。其它措施包括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残株;清除地头和田间杂草;避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加强肥水管理, 增强植株抗病力。

4.3.1 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丝黑穗病较重的地块, 用2%立克秀按种子重量0.4%拌种预防, 晾干后干籽直播;在田间发现病株, 孢子未散粉之前及时拔除, 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 以防病原再次扩散浸染。

4.3.2 玉米茎基腐病。播种前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0.2%拌种。

4.3.3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灰斑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1) 农业防治。适期早播, 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 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 摘除底部2~3片叶, 降低田间相对湿度, 使植株健壮, 提高抗病力;实行轮作。 (2) 药剂防治。可在玉米心叶末期到抽穗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隔10天防一次, 连续防治2~3次。

5 放秋垄

8月上、中旬, 放秋垄拿大草1~2次, 注意做到不砍株、不伤根。

6 站秆扒皮晾晒

玉米蜡熟后期扒开果穗苞叶, 进行站秆晾晒, 加快籽粒降水。

7 收获

7.1 收获时间。

9月末到10月初, 在玉米果穗完熟后期, 当植株基部叶片变黄、苞叶呈黄白色而松散、籽粒变硬呈固有粒形和粒色时, 及时收获。

7.2 收获方法。采用站秆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 不可地面堆放, A级绿色玉米要单收、单运、单放、单贮, 防止与非绿色食品玉米混杂。

7.3 收获质量。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晾晒。籽粒含水量达到20%以下时脱粒, 高于20%时上冻后脱粒, 脱粒后进行清选。

8 其它

综合丰产 篇6

1 山茱萸低产林形成的原因

根据调查, 山茱萸低产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立地条件差、山茱萸园地郁闭、树体衰弱、品种混杂、病虫害严重等方面。

2 山茱萸低产林改造与无公害丰产培育技术

山茱萸低产林综合丰产培育是依据山茱萸生物学特性与生产发育规律, 针对山茱萸低产的原因, 按照无公害培育技术措施 (垦复、配置抗旱保墒设施、施肥、品种改良、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 使低产山茱萸树在较短时间内, 迅速恢复树势, 提高产量, 保持高产优质。

2.1 选址

园地应选择坡度在25°以内, 交通相对便利, 距公路主干线100 m以上, 并在距园地1 000 m内没有排放有害气体、有害灰尘工矿企业, 土层较厚的阳坡或半阳坡。要掌握先易后难的原则。

2.2 垦复

垦复是山茱萸低产林改造与无公害丰产培育技术的主要技术措施, 也是确保山茱萸树丰产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垦复, 可以增加土壤厚度, 熟化和改良土壤, 阻止杂草与山茱萸树争肥争水, 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土壤温度, 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的能力, 提高土壤肥力, 达到树体结果量增加的效果。据试验, 同一品种的山茱萸, 垦复与没有垦复的产量提高12.7%~16.1%, 效果比较显著。

2.2.1 垦复的方法

坡度在15°~25°园地, 结合垦复, 根据地势, 在树干基部外沿2 m处筑挡垒堰, 里切外垫, 修建水平带或大鱼鳞坑, 并保持内低外高, 达到蓄水保土的目的。坡度在15°以下的园地, 可采用全园垦复的方法。先将林地深挖1遍, 然后根据地势, 修建梯田或撩壕拢堰, 杂草压在土中。

2.2.2垦复时间

夏季和冬季均可以进行垦复。 (1) 夏季垦复:7、8月份气温高, 雨量大, 杂草腐朽快, 能部分补充树体营养, 同时又可阻止杂草与山茱萸树争肥争水, 是垦复园地的最佳时期。 (2) 冬季垦复:果实采收后至次年开花前。冬垦能消灭土壤中越冬害虫。夏垦宜浅 (10 cm左右) , 冬垦宜深 (20~30cm) , 垦复时不要挖伤直径在1 cm以上的根。

2.3 配置抗旱保墒设施

垦复结束后, 在每两棵山茱萸树之间的水平带或鱼鳞坑内侧, 挖长1 m, 宽0.6 m, 深0.8 m的蓄水槽, 储存多雨时的雨水, 供给根系吸收。蓄水槽上面用树枝杂草遮盖, 减少水分蒸发, 延长蓄水时间, 提高树体抗旱能力。

2.4 施肥

对山茱萸树适时施肥, 可及时补充营养, 满足山茱萸树正常生长结果的需要, 是保障山茱萸树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措施。

2.4.1 基肥

基肥是供给山茱萸树多种养分的基础肥料。一般是优质农家肥或腐熟饼肥为主。据试验, 同等地力、品种、树龄的条件下, 施基肥比没有施基肥的增产15.3%~21.4%。

施肥方法: (1) 穴状施肥, 在树冠外缘下对称挖4~6个, 40~50 cm见方的穴, 将肥料施入。 (2) 环状施肥, 在树冠外缘下, 对称挖2~4条施肥沟 (深40~50 cm, 宽30~40 cm, 长依肥料多少而定) 。肥料施入后覆土压实, 施肥可与改良土壤同步进行。挖沟 (穴) 时要避免伤大根, 施肥方法要交替使用, 施肥位置要逐年轮换, 最好是山茱萸果采收前施入。

施肥量要根据山茱萸的长势结果量而定。一般第1年每株山茱萸树要施优质农家肥80~100 kg或腐熟饼肥40~50 kg, 以后可酌减。

2.4.2 追肥

每年的6月份前, 山茱萸新梢旺盛生长, 果实重量猛增, 同时, 花芽分化开始, 因此, 要在每年的3~5月份追肥两次。既满足山茱萸的生长发育, 提高座果率, 增加产量, 也有利于花芽分化。每株每次追施腐熟的人粪尿或沼液40~80 kg。

2.5 品种改良

通过改接, 采用优质丰产型山茱萸品种 (如石磙枣、珍珠红) , 淘汰低产劣质型品种 (如小米枣、笨米枣、青头郎等) 。树稠的园地, 要去劣留壮 (去除品种差的、树势衰弱的, 保留品种好的、树势强的) , 每667 m2保留山茱萸树30~50株。

2.6 整形修剪

山茱萸是灌木或小乔木, 萌芽力强, 分枝多, 往往是主枝多, 枝条茂密, 相互交叉重叠, 枝干紊乱, 通风透光差, 内膛结果少, 致使结果多限于树冠外围或上部, 造成单株产量低。因此, 要对这些不合理的树形进行整形, 使之成为开心形、丛状形, 符合山茱萸自然生长习性。

整形要求:一是降低树冠高度, 缩短地上部与根系距离, 有利于树体营养输导, 减少无效营养消耗;二是减少繁多主枝, 枝条相互交叉重叠减轻, 树冠叶幕厚度变薄, 减少叶片的重叠层次, 提高叶面光合作用效率, 从而增强树势。

具体作法: (1) 树高控制在3 m以下。每株选留角度适宜3~4个主枝, 每个主枝上选留2~3个侧枝。过于密集大枝、交叉枝、重叠枝应分期分批锯除, 使保留的枝要错落摆开, 病虫枝、干枯枝一次锯除。 (2) 先端下垂的衰弱骨干枝, 要及时回缩, 利用背上枝提高角度, 恢复长势, 提高负载能力, 发挥骨干枝的作用。 (3) 结果枝要缩前促后, 疏弱留壮。生长衰弱的中型枝组要进行较重回缩更新, 促使枝条组复壮。 (4) 内膛发生的徒长枝, 如有空间或有利用价值的, 适时摘心促壮, 逐步培养成结果母枝, 反之疏除。 (5) 根蘖苗要及时疏除, 花芽形成较多的年份, 要适当疏去部分结果枝, 以减轻树体的负担, 防止树体过早衰弱和大小年结果现象发生。

2.7 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危害山茱萸果实的山茱萸炭疽病和山茱萸蛀果蛾, 危害叶片的山茱萸角斑病和大蓑蛾等。

防治方法:要遵循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原则。其无公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 物理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 药物防治以生物性药物、植物性药物和矿源物药物为基础。 (1) 农业防治, 加强园地管理, 增强树势, 提高山茱萸树抗病虫能力;选用抗性较强的山茱萸品种 (如石磙枣、珍珠红等) 。 (2) 物理防治, 冬季对园地进行垦复, 消灭越冬害虫, 结合抚育管理, 及时将树上病虫枝、僵果及树下枯枝落叶、落果带出园地, 深埋或焚烧;刮除主干、主枝翘皮进行树干涂白, 消灭越冬害虫及病源菌。 (3) 药物防治, 应尽可能的使用植物性药物、矿源性药物, 不用或少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在山茱萸落叶后至萌发前, 对山茱萸树喷1~2遍5°Be石硫合剂, 消灭山茱萸炭疽病、角班病越冬病菌;4月上旬开始喷波尔多液3~5次, 每次间隔10~15 d, 以达防治山茱萸早期落叶 (角班病) 和护果 (炭疽病) 之目的;7月下旬开始进入山茱萸蛀果蛾化蛹盛期, 结合浅垦复, 对树冠下土壤喷洒0.2%~0.125%辛硫磷药液2遍, 间隔1周, 使药液与土壤混匀, 毒杀蛀果蛾蛹;8月中旬进入山茱萸蛀果蛾羽化盛期, 喷洒0.1%吡虫啉或辛硫磷药液2遍, 间隔1周, 可使山茱萸的虫果率控制在5%以内, 防治效果显著;7~8月份, 对树冠喷洒吡虫啉或辛硫磷0.1%药液, 可有效防治大蓑蛾。

3 小结

3.1 园地远离工业污染源或重要有害污染源是生产无公害药材的前提。

3.2 垦复、配置抗旱保墒设施、施肥是保障山茱萸树高产稳产、优质最基础、最重要的管理措施, 方法要因地制宜。通过垦复, 给山茱萸树创造一个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透气性好、保水能力强的生长环境;在鱼鳞坑内侧设置蓄水槽, 集无效水为有效水, 能持续补充土壤水分, 提高树体抗旱能力, 提高座果率和产量;施足有机肥, 是生产无公害药材的基础。

3.3 选用优良品种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条件。

3.4 合理的整形修剪能有效地调节山茱萸树生长与结果关系。

3.5 适时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 物理防治和矿源物药物 (少量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 防治相结合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确保山茱萸树药材的无公害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数字频率规划下一篇:欧洲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