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制作(共10篇)
服装制作 篇1
京剧服饰的基本制式源于明代服饰, 清末之前, 舞台服饰基本和生活服饰接近, 但是到清末民国时期, 随着京剧改良运动的发展, 京剧服饰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逐渐产生了自身固有的体系。
“海派”京剧服饰的概念还未有专家学者提出过, 笔者以为“海派”京剧服饰不单单指的是上海地区制作的戏曲服饰, 而是指为了满足上海地区的观众审美需求, 吸收了上海以及周边地区 (包括江苏、浙江等地) 的工艺技巧而产生的京剧服饰。这可以包括北方地区的京剧演员为了在上海地区演出而特殊制作的京剧服饰、找上海地区的设计师设计的适合上海地区演出的京剧服饰, 或者上海地区的演员去北方演出而将南方的服饰渗透到北方甚至全国地区的服饰等。
本文主要记录分析京剧服装 (不包括首饰) 的主要制作流程, 许多地方会涉及到“海派”京剧服饰的制作工艺和审美差别, 为“海派”京剧服饰的研究提供一些记录。
京剧服装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确定成衣尺寸、选料、染色、开料、印花、配线、刺绣、篦浆、劈剪、成衣、后道等程序。
一、确定成衣尺寸
制作服装之前首先要给制作者量尺寸, 主要确认领围、胸围、腰围、出手、身长等。
清代戏服沿用明朝日常服饰, 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直筒样式, 不凸显人的第二性征, “多为宽袍阔袖, 全封闭式, 外轮廓造型宽大平直, 不显腰身, 多数呈庄重质朴的‘H’型”。
到了晚清民国, 海派京剧逐渐形, 其根源可以概括为“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机制而来的城市大众文化、商业文化、娱乐文化等等的兴起, 特别是期间所蕴含的民主思想、新的文化艺术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表现形式的渐入人心, 各种力量此消彼长, 而又共同作用”。
上海开放的风气使得人们的审美发生变化, 戏服的制作也吸收了西式服饰的制作方法, 演员的性别从纯粹的男性演员到男女合演, 四大名旦等旦角演员的声名鹊起使得旦角行当的地位日渐成为和老生并驾齐驱, 基于如此等等原因“海派”京剧旦角的一些服装 (如帔、褶子、古装衣等) 样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主要特点是相对传统戏曲服饰而言较为凸显演员的第二性征, 剪裁修身, 收腰, 凸显女性演员胸部、腰部、臀部等线条的轮廓。
所以在确定这些成衣尺寸的时候必须要对演员的身量进行较为详细的测量, 从而使得成衣能够合身, 使得演员能在舞台上全面展示身段技巧。
男性角儿的服饰基本还是继承了传统的样式, 但是男性服装一般都是齐脚面的长度 (旦角的很多服装都是齐膝的) , 因此对于长度的尺寸而言比很多旦角的服饰要求也更需要精准些。
二、选料
选材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选择的材质利于表演, 除常见的绉锻、大缎、重绉等面料外, 还使用别的面料, 如使用杭纺做水袖, 可让水袖更加灵活;使用春绸做腰包和青褶子, 使得服饰挺括;西湖呢比较厚实, 多用做彩裤和武旦使用的腰巾子, 更加结实耐用等等。
其次材质的选择也要考虑到角色的性格地位。如蟒一般都使用大缎的材料, 料子更沉稳厚重, 适合于帝王、后妃等宫中具有较高地位的角色使用;将高档材质, 如金银、云锦、缂丝等运用在服饰之中, 使得服饰更加华美大气, 更能突出主角的地位和身份。
戏曲服装的选料十分丰富, 传统的材质外, “海派”京剧服饰还会使用亮片、塑料珠子、纱料等现代材料。其目的是为了使得舞台效果更佳。
三、染色
现在的“海派”京剧服饰布料色彩的纯度或者部分色彩的纯度一般较北方低, 颜色搭配较北方色相对比强烈而言, 更加协调。现在较为讲究的戏曲服饰制作都不会买现成颜色的料子 (除特殊材质的料子外) , 一般都是制作者自己染料, 主要是为了能控制好色彩。
京剧服饰的色彩具有明显的隐喻功能, 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人物身份、人物性格、人物所处的环境。比如黄色代表是皇室的身份, 红色代表职位高的官员;白色的服装体现了角色稳重的特点, 蓝色绿色更多体现的是角色豪爽的性格;黑色在女性服饰中代表了贫困或者丧夫的身份, 红色多出现在喜庆的场面, 白色多出现在葬礼的场面。
四、开料
京剧服装的开料都要严格根据衣服尺寸进行开料, 因为一般使用的都是高档的真丝材质。如要制作身长3.2尺的女帔, 要开6.4尺的料, 不破肩, 加放缝头2寸左右。开料不能太大, 太大不便于上绷子和绣花, 但是也不能开得太小太散, 不易于篦浆。开料以袖子的长度为基准, 一些小部件, 如领子、飘带等尽量安排好位置使得材质得到充分的利用。
五、印花
1. 设计花样
戏曲服饰常用的花样主要有折枝花、散花、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满花花样等。“海派”京剧服饰的花样一般较为靠近工笔画, 画花样要求花样画得更细致, 但是花样不能画得太满, 不能完全按照绘画的比例进行花样绘制, 因为在绣花和圈金的过程中, 图案会变粗, 画面也会饱满起来。画得太满反而最后图案呈现的效果会比较杂乱。“海派”京剧服饰, 特别是花帔、花褶子等最常用的服饰的花样, 都要以人为本, 需要体现人物的特点, 以及利于舞台美感。因此在领子、袖子、背后、偏襟、飘带 (如意头) 、等各方面的花样使得演员无论做什么身段, 都能有所展示。
2. 刺样
受苏绣影响, “海派”京剧服饰的刺样从手绘到木板版印再到硫酸纸, 最后到现在的塑料纸, 塑料纸承受腐蚀性的能力强, 能见水, 刷样的时候, 很多图案是左右分刷, 因塑料纸全透明所以正反都能刺。
3. 刷样
刷样是指将刺样好的图纸放在料子上, 用油墨在布料上花样范围内刷出花样的图案。一般浅色料子用黑油墨, 深色料子用白油墨。刷样时候, 样纸要压紧, 手势轻柔反复刷, 使得花样清晰, 刷样结束后, 样纸正面对正面贴好卷好存放, 以免弄张反面影响下次使用。
六、配线
由于工艺的限制, 清代民国时期的配线较少, 随着工艺水平的发展, 现在苏州地区的配线有三千多种, 并且颜色成套, 因此配线很方便。北方很多地区的刺绣依旧还有一朵花用多套颜色配线的现象存在。颜色成套使得花色更加文雅, 有工笔画的质感。并且在同一个过渡色在运用中, 北派京剧服饰一般使用三、四个颜色过渡, “海派”戏服一般能使用到六、七个颜色, 使颜色过渡更为自然生动。
“海派”京剧服饰的配线较北方配线而言, 色彩的纯度低, 颜色色相、纯度、明度的综合对比协调。如“海派”的宫装, 有别传统北派宫装普遍色彩纯度较高、色相对比较强烈的特点, 采用湖、粉等纯度较低的下五色和纯度较高的上五色相结合, 在色彩的纯度、色相上也具有一定的对比, 使得色彩变化更加丰富, 色彩搭配更加雅致。
七、刺绣
刺绣工艺是京剧服饰制作过程中最复杂又最漫长的一个过程, 也是最能体现的确工艺区别的一个过程。刺绣主要包括劈线、上绷、绣花等过程。
1. 劈线
受苏绣 (一般一根线劈八分之一使用) 影响, “海派”戏服刺绣前劈线一般劈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股线使用 (一根线是两股线) , 北方地区一般用单股线甚至有双股线。因此南方戏服更加细腻美观, 但是却不如北方地区的服饰耐用, 这也是南北方刺绣工艺发展程度不同所决定的。
2. 上绷
就是将开好的料子上到绣花绷上, 要求花样要剧中, 绷面要紧, 才能便于绣娘刺绣。
3. 绣花
“海派”京剧服饰的绣花收到苏绣的影响 (其实很多戏服都是拿到苏州去放绣) , 针脚多变, 比如牡丹这样的大花用集套的绣法, 梅花这样的小花用散套的绣法。并且各种刺绣工艺相互结合, 比如:蝴蝶喜欢用反戗的绣法;花心之类用打籽绣, 也有全部用打籽绣的绣法;勾线有用金线, 也有用银线, 根据花的颜色以及布料的颜色而定, 也有用接针 (也叫滚针) , 可以突出花的层次, 类似工笔画的勾线, 使得绣片更加文雅, 而北方做戏服一般以圈金线为主, 使得图案更加突出, 各有所长;也有做全盘金银的绣花花样, 但是“海派”的钉金线用彩色的钉金线。比如叶子的钉金线就会采用绿色, 枝干的采用深色, 花朵采用和花本身颜色一致的颜色的钉金线, 使得单一的盘金银绣所展示出来的效果也是富丽多变的。
八、篦浆
篦浆就是将绣好花的绣片上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检查。篦浆前先确定面料是否干净整洁, 确定辅料 (滚
条、里子等) 是否齐备。
2. 固定。
将绣好花的绣片四面拉紧, 用浆针固定到桌台上, 浆针固定布料也是传统服饰制作的首要基本功, 要让绣片在桌台上紧绷平整, 才能使篦浆的效果最好地呈现出来。
3. 上浆。
上浆的目的有四:一是调整面料的硬度, 比如蟒、靠等服饰需要面料硬度比较高, 多上浆就能呈现出挺括的效果;二是把有花样的绣花部位拉平浆直;三是在裁剪部位上浆后便于裁剪;四是在要贴裱衬布的地方上浆后更利于贴裱。
4. 贴裱衬布。将衬布贴在需要加厚的部位, 如领子、蟒摆等。随着工艺的发展贴裱的材质也从棉布进化成衬布。
5. 整体熨烫。使衬布固定在外料和里子之间, 并且使整体料子挺括利于裁剪成合。
九、劈剪
开料的主要考虑大小如何适合上绷子进行刺绣, 而在戏服成合之前还要对绣片在开料的基础上裁剪出具体的尺寸, 称为劈剪。过程是对约烫出并用缝线袋画出前后中线、左右肩线 (使用缝线袋的原因:丝绸比较滑, 不便使用尺子, 能画出比较直的直线, 也不会弄乱料子。并且戏服都是单件单套, 手工裁剪的, 不适用机器印线) , 然后确定尺寸和样式, 里子面子一起裁剪下即可。
十、成衣
“海派”京剧旦角服饰一般采用活里子的制作方式, 晚清民国开始, 受西式服饰影响, 好处在于不起泡 (外面的料子使用丝绸, 里面使用富春纺 (原来也用杭纺、电力纺等) , 里外的面料的缩水率和软硬度不同。虽然戏曲服饰不会下水洗涤, 但是制作时篦浆、使用前熨烫、演出前后熨烫清理都会接触到水分, 形式美感和功能) , 易于修改。里子一般选用白色或者湖色的料子, 能使得服饰具有层次感。也有因为人物的特殊身份或者性格用别的颜色, 如皇室人物的服饰常常里子使用黄色。里子的材质也由以前的夏布发展到粗麻到现在的富春纺。一些会露出来的服饰部分 (如蟒、靠的下摆等) 的里子要使用和面子一样的材质。
十一、后道
后道是戏服制作中最后一道工序, 在成衣上加缝各种饰件, 如打扣子、钉扣子、上亮片、勾亮管、缝水袖、缝排穗、加腰带等。最后整烫叠放。戏服由于不能下水清洗, 所以一般叠放都是反叠, 里子叠在外面, 避风存放。
小结
20世纪, 京剧主要有北京、天津、上海三个根据地。行内话有云:“北京学戏, 天津成角, 上海赚钱。”北京、天津的京剧向来以“京朝派”自我傲居, 上海京剧被称为“海派”京剧, 不仅在剧目、风格、化妆、舞台布景等方面与“京朝派”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 并且在服饰设计上与“京朝派”服饰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传统的“京朝派”多有不屑“海派”的姿态, 但是在当今社会, “京朝派”戏曲服饰的改良也逐渐开始借鉴“海派”服饰, 这正是因为“海派”服饰在设计中存在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和风格。“海派”服饰的演变在京剧服饰的发展中的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正确看待“海派”京剧服饰, 并且吸收其设计理念的精华为其他戏曲剧种服务, 也是当今戏曲工作者、学者需要更深入探讨研究的一门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炼红.“海派京剧”与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空间的建构[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 2005, 26 (3)
[2]陆琰.解读昆剧戏衣服饰文化中的图案之美[J].新美术, 2009, 5 (30)
服装制作 篇2
一、单选题(第1 题~第20 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0 分,满分20 分。)
1.关于服装与人体比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比例是设计服装号型、规格的依据
(B)人体比例通常划分为亚洲型6 头高和欧洲型7 头高的成人人体比例
(C)服装专业中使用的人体比例是通过人体测量直接得到的(D)服装与人体的比例关系一般以胸宽计算
2.在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厚面料应用粗缝纫线
(B)化学纤维制品,通常用化学纤维缝纫线
(C)服装的内缝线与面料可以不同
(D)一般服装的明线颜色与面料不同颜色
3.文化式原型最早起源于()。
(A)日本(B)台湾(C)美国(D)中国
4.下列()不属于样板文字标注的内容。
(A)产品编号(B)号型规格(C)剪口(D)布丝方向
5.在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排料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性工作(B)排料合理可降低生产成本
(C)排料不需考虑经纬方向(D)排料不当,会造成服装质量问题
6.在铺料时不需考虑倒顺方向的织物是()。
(A)有绒毛的织物(B)有风景图案的织物
(C)有条形图案的光面织物(D)有动物图案的织物
7.合体上衣做褶有时现有的基本省量转移或褶量仍显得不足,一般通过()加以强调。
(A)增加服装胸围(B)增加服装腰围(C)增加松量(D)增加褶的设计量
8.在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裁剪是按照排料图上的样板形状裁
(B)裁剪时要保证裁剪精度
(C)裁剪就是将铺好的面料,随意裁成裁片的过程
(D)裁剪前要先铺好面料
9.从成年到老年,主要是()的变化和骨骼的疏松造成了人体体型的不同。
(A)肌肉、皮下脂肪(B)肌肉、体表皮肤
(C)皮下脂肪、体表皮肤(D)皮下脂肪、身高
10.职业道德是()的直接产物。
(A)社会活动(B)职业活动(C)社会道德()文明程度
二、女西服的结构制图
内容要求
(1)款式:单排扣,平驳头两枚扣,画出平面设计图前、后身。
(2)成品规格:按国家号型160/84A制定(列出成品规格表,单位cm)
(3)制图比例:1:400
服装制作 篇3
云为衣,彩为裳。系列作品是以云彩的自然景观带给人的视觉感受为设计灵感,将云彩的变化多端、丰富多彩、柔美妖娆、千姿百态的特点展现在现代女性服装设计中,同时结合现代时装流行的特点,以创新的思维把大自然的美感在服装款式、色彩和图案等方面完整地呈现出来,整个系列作品展现出了女性的柔美和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丽特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以“云层臆想”为主题的系列服装设计的全过程,并且从造型、色彩运用、面料选择、装饰细节及配件、工艺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创新应用的探讨。
关键词:
云彩 自然景观 设计创新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衣”更是首当其冲,成为当前社会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服装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遮羞,而是一种时代文化的缩影。
我们现处于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往往被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所束缚,在大街上永远看见的是低头看手机的人,他们往往忽略身边随处可见的美好景象,也很少有抬头仰望天空、感受自然的人,而云彩的美更是难以被人发觉。因此,以大自然中的云为灵感,研究和探讨系列服装的开发与发展有重要意义。现通过以云彩的自然景观带给人的视觉感受为设计灵感,将云彩的变化多端、丰富色彩、柔美妖娆、千姿百态的特点展现在现代女性服装设计中,同时结合现代时装流行的特点,以创新的思维把大自然的美感在服装款式、色彩和图案等方面完整地呈现出来,整个系列作品展现出了女性的柔美和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丽特征。“云层臆想”系列作品将在造型、面料、色彩搭配、图案、工艺和服装结构方面按不同的比例进行了创新、组合、设计,可为云彩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二、“云层臆想”系列服装的设计
本系列服装设计定位是带有一定舞台展示效果的实用性服装。该系列作品选用统一和整体的设计元素,进行一系列的服装设计。为了展现出云彩的丰富多彩、如棉如絮的特别美感,该作品选用具有独特云彩色彩特征的面料搭配大自然中花草造型面料进行服装设计,材质上有薄和硬的结合穿插,结构上采用拼接和立体造型等手法。服装设计讲究细部设计,强调精致感觉,赋予现代女性沉着自信、甜美妩媚的独特气质。为了凸显云彩的磅礴气势,服装的整体造型多以膨大的廓形为主;为了强调女性的臀部曲线,使用了掐腰的造型,在突出云层磅礴感的同时也体现女性的柔美之感。不论是款式还是面料或是色彩的选用都紧扣作品的设计主旨。希望此系列在融入设计元素的同时能够传递出飘渺、仙逸、自由洒脱、安静却有内在力量这样一种氛围和气质,也符合“云层臆想”这个主题。
(一)色彩选择
色彩能够带给人们最直接的感官刺激,本系列作品的设计元素是来源于云彩,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柔美妖娆、千姿百态、优雅、浪漫的风格特点,同时也给人一种力量感、运动感和速度感的视觉效果,渲染了云彩特有的一种气势和力量。为了使服装在视觉上产生新鲜另类的感觉,使云彩更加时尚化,更好地展现出云彩的效果,在色彩的选择上采用了以紫色、蓝色、橙色、粉色等具有云彩感觉的颜色搭配于一起的彩色面料为主面料,再搭配纯粹、干净如云层一般的白色面料,使得服装即有丰富的层次感又不至于太过于花哨,白色的镂空加上紫色欧根纱的结合给人一种神秘又缥缈的感觉,营造出云层多姿多彩的独特美感,显示出高雅、端庄的女人味,让人不禁想要亲近这种自然界的景观。
(二)面料选择
服装面料作为服装设计的载体,是衡量其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元素,不同的面料,有着不同的表现力,其表现力是影响服装外观审美的重要因素。同样的设计运用不同的面料制作,展现出的服装效果也截然不同。想要充分表现设计的整体效果,面料的运用是极其重要的一点。本系列作品选择面料时,是根据云彩的特点,追求自然和质感的对比,同时强调女性的特质,达到云彩的塑型效果。作品选择了太空棉和纱质面料相搭配来完成,太空棉做出服装的大轮廓,使服装看起来大气,纱质面料用于局部细节,往往是服装的一处亮点。服装上采用不同类型的面料,使得系列更加体现层次感和节奏感,用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手法则展现出云彩气势磅礴又徐徐妖娆的特点,既有大廓形又能体现出女性的柔美,也传递出女性一种追求品质、渴望高贵的心理。
(三)款式设计
本系列服装在造型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服装整体形体搭配协调,注重细节造型和整体轮廓造型的设计,采用立体裁剪和拼接的剪裁方式,塑造出不同的造型。设计线条含蓄流畅,颜色斑斓鲜艳,中长短错落有序,内外搭配有序,强化了服装的视觉观感,如曲水蜿蜒,若虫蛇游走,似烟云升腾的长长短短的“s”形流线,汇成一个仿佛流溢满幅、生机盎然的宇宙大气场。整体造型和谐而不失个性,紧贴了设计主题并呈现出一定的舞台视觉效果。“云层臆想”设计具体如下:(图1)
设计作品一,是一件落肩设计上衣,下身是包臀裙设计,类似中国传统的旗袍。包裹着女性迷人的身姿,修长挺拔,勾勒出玲珑的曲线,清素却又不失迷人。淡雅却又不失华贵。使整体造型有松有紧,流线感效果强。将女性优美曲线呈现得恰到好处。
设计作品二,是一件无袖的A形宽版长裙,上身和腰围较窄,形成纤腰胸衣。下面的裙子是A字形下摆,裙摆的设计在这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长裙左下角开口处拼接了百褶纱,此处采用多层重叠的手法表现出了服装的飘逸感,也形成了材质轻重、厚薄、透视和不透视的对比。长裙内是一件长袖上衣,袖口是宽大型的设计,使之和A字裙相互呼应。
设计作品三,是二件套设计,长连袖设计的不对称外套,外套下摆左右长短不一,使整体造型在个性中又不失时尚感。下摆造型不对称,具有时尚和酷酷的感觉。
设计作品四,是荷叶边短裙,小巧的短款蓬蓬裙,显示着活泼可爱的乖巧气质,最大限度修饰了着装者的双腿,美化了其身材比例。使用掐腰造型,使服装既有造型感又不失柔美。
(四)装饰细节及配件
该系列服装设计注重局部细节造型,在服装领口、袖口、裙底摆处采用拼接、镂空的手法,使服装看起来不会过于死板。由于现代的装饰手法更为多元化,更为广阔,几乎所有的材质都能够在服装上进行创新装饰,采用了纱质面料,亮钻等辅料元素植入到丰富的设计细节中,使服装在大廓形的整体中又不缺乏柔美细腻之处,这在整个系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系列服装的整体效果,灵活运用了细节,在每一款服装中都运用了不同的装饰造型进行搭配,通过设计创新使之呈现出与传统服饰不一样的新面貌。另外一个创新点就是以镂空等手法体现出来,如设计作品一的太空棉A裙下摆拼接的百褶纱质面料,模特儿在演绎服装的过程中可展示出云彩气魄又飘逸的感觉。设计作品二在上衣左侧有大面积镂空一直延续到背后,镂空面料下附着一层纱,使服装不会过于暴露也可展现出服装的层次感,形成不一样的镂空效果。
此外,为了符合整个系列的设计效果,设计中会搭配耳环、项链、手环等物件来提升整个服装的系列感觉。耳饰、项链多以垂坠感强的材料制成,手环是以服装面料自制而成,并运用一些辅助的元素来提升服装整体的感觉,使服装在符合主题的前提下更有独到的韵味。
三、工艺制作
时代潮流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流行服装的款式、造型也在不断创新,但不论潮流、观念、款式如何演变,直接影响到服装水平高低的关键,还是服装裁剪、缝制的基本工艺,选择合适的缝制方法是对现代服装缝制技术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工艺制作过程中,将传统与现代工艺巧妙结合,创造出更适宜穿着又体现中国文化特质的新理念。主要利用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相结合的方式制作本系列服装,运用了分割、镂空、拼接等工艺手法,为系列服装设计风格理念的体现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从而丰富了服装的细部结构,镂空的技法也使面料产生出了强烈的浮雕感。主打款的A字裙用平面剪裁的剪裁方法完成了太空棉面料的剪裁,并分割了不同颜色的太空棉使裙子看起来不过于单调,同时裙子设计为宽版造型,并在A裙下摆开口处用百褶纱质面料作为里层的一层和太空棉贴合在腰部缝合,这样穿着起来非常方便。裙子面部还有一件镂空设计的上衣,袖口是放大版的,使整件服装都极具层次感。
由于纱质面料轻柔飘逸,在裁剪、缝制、熨烫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缝制时要先用别的面料做一个边条,防止脱纱和错位。而太空棉面料由于弹性较大在缝制拉链的时候容易拉扯到布料,使其凹凸不平,所以在缝制前应该在两边黏上粘衬,让其不再有弹力,缝制起来也更为方便,这些都体现了浪漫服装风格。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工艺巧妙结合,提升了本服装设计的水平。
四、结语
浅谈《服装制作工艺》教学 篇4
一、明确培养目的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校要学习哪些知识?本专业学生在工厂实习, 进厂工作, 要实习什么, 有何作用, 目的必须明确。实习指导教师要针对实用性提出一些要求。要明确专业理论知识对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作支撑, 技能培训将举步维艰, 还必须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以及做到何等程度。
二、服装制作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就技能而言, 它与知识、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了知识, 不等于有了技能;有了知识, 有技能, 不等于有能力。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而我们的服装制作工艺则是二者结合的产物。服装基本的制作过程是运动技能, 而服装的组合设计制作则属于智力技能, 这往往需要我们的学生手脑并用。根据心理学的规律, 可把技能的获得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1. 动作的定向即认知阶段。
服装制作工艺的学习大部分是动作技能的学习, 在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要在教师示范, 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在哪里?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所要经过程序。学生在学习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前, 先要让他们了解操作的全过程以及全过程可分解成多少个简单动作, 了解操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方式等内容以及操作过程如何检验, 注意操作安全等。例如学习女裙的制作之前, 要学习直线、弧线的练习操作, 学会装拉链 (可通过学习手提包学习然后进行转换迁移) , 学会装腰头 (简单转化的包边练习) 。有了这些条件做基础, 在学习女裙的制作过程中, 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以及知识的转换, 通过教师讲解、演示, 让学生对有关知识、工艺过程形成正确的概念, 为规范地执行每一个操作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初步练习。
2. 操作技能的模仿即动作过程的联系阶段。
操作技能总是从模仿开始的, 模仿老师的动作、制作要领, 逐渐掌握操作的过程, 模仿的过程中前一阶段的认知定向得到检验、巩固、校正和充实。为使学生在学习制作过程得到好的学习效果, 实习指导教师要注意几点: (1) 要求学生掌握制作过程中动作要领做出正确的动作或过程。 (2) 当学生发生错误时, 要抓重点, 分主次先要求正确再要求速度。 (3) 对学生模仿的结果要及时进行评价, 提供校验校正动作的信息, 并且要逐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调节。在这一阶段中, 要让学生学会把各个基本动作有机衔接起来, 逐步消除动作间的过度和干扰, 增强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 使成品质量不断提高, 速度不断加快, 并使之成为熟练动作, 达到自动化动作。
3. 动作的熟练即自动化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 各部分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完善, 并达到高度自动化。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播者、讲解者, 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评估者。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训练, 使学生按照熟练操作程序、工序完成的质量、速度和工作协调来评价自己的技能, 调节自已的活动, 最终形成协调和完善的操作技能。技能不是先天的, 而是后天习得的, 每一位服装制作者所具有技能水平, 也不是一蹴而就。技能学习的主要途径是练习。在这一阶段训练中, 训练成果, 服装的制作产品具有典型性, 工艺水平要高, 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
三、服装制作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解决
在服装制作技能学习过程中, 重难点的掌握是学习的重点, 同时也是技能教学的难点, 往往是在示范时, 学生理解能懂, 也能模仿动作, 当真正独立制作时, 在制作难点上就会漏动百出。有时制作的第二件衣服远不如第一件衣服模仿制作的质量好。学生当时的模仿, 也不是真正的理解掌握。多次教训让我分析这一现象, 重视制作过程中的难点, 研究帮助学生掌握难点的教学方法。
1. 降低难度, 一分为二、为三。
在服装制作过程中, 从面料到成衣, 需要经过多个程序, 工序中重难点较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 有时费尽心思, 制作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教师教的苦, 学生学的累, 从而影响学生对服装制作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点, 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思路。个人认为应先降低难度, 化整为零, 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 分解制作过程中的每个难点, 各个击破, 每一次上课讲解一个难点或重点, 然后在此基础上, 再二合为一, 三合为一, 把每个重点再溶入其中, 把分散学习的工艺方法一种种应用其中。一方面, 使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进步的巩固、提高和应用。另一方面, 又增强知识技能的连贯性, 大大降低整条制作的难度, 提高了整条制作的质量, 同时也提高了制作服装的兴趣。
2. 层层分解, 突破教学难点。
工艺难点, 往往制作过程中最复杂的。学习过程中, 虽然在零料上进行, 但教师也不能掉以轻心, 在学习过程中, 合理安排, 周密布置, 争取突破难点, 应做好以下几点: (1) 准备充分, 提高效率, 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时间的保证。 (2) 层层分解, 步步示范。把问题简单化, 教师一步步示范操作, 再由学生一步步模仿。 (3) 借助样品, 突破难点, 用坯布把每一制作步骤分解制作出来, 然后用串线把过程连接起来, 把样品展示在黑板上, 使学生对每一个操作步骤一目了然。在课后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难点。当然, 这个样品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 可能会用不少时间, 而一旦制成就可永久使用, 为平时的教学提供不少方便。在缝制工艺方面, 有不少工艺制作的难点值得我们去做成这样的样品, 如双嵌线挖袋、前门襟装拉链、男衬衣领的制作、宝剑头袖叉的制作等等。
3. 类比迁移, 拓展教学难点。
在制作过程中, 各工艺方法并不是独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制作过程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获取新的知识, 以旧带新,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例如, 耳朵片挖袋的制作、缝插袋的制作、拉链袋的制作等等。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反复比较, 使学生既掌握了各种口袋的制作, 又进一步理解了各种口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又如, 在学生掌握了一种斜插袋的制作, 如带嵌条的, 袋口加贴边的, 还有弧形的月亮等等, 在服装工艺中像这样相互联系的工艺内容是较多的, 教师必须合理组织、精心安排。有时可出示一个做好的样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 研究其工艺方法;有时也可让学生设计制作与样品有着一定联系的另一种式样的作品,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工艺知识面, 并能在课外的服装设计制作中加以运用, 提高学生对服装制作的兴趣。
摘要:服装工艺的教学是服装专业教学的重点, 自参加工作以来, 一直从事专业教学, 从自身出发, 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把握重点, 循序渐进, 相信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服装制作 篇5
关键词:中职校 服装 设计与制作 目标教学法 探究
本文以伞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教材《服装设计基础》中第六章中《服装设计美学法则》为例阐述笔者在中职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中初步实行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探索研究。
一、课前预习
课前儿天布置学生预习《服装设计美学法则》伞义并做思考练习题:一是你是如何理解统一与变化关系的?试用图加以说明。二是平衡有儿种形式?参考课本上的图分别试用每一种平衡形式进行服装款式设计(设计12~24款,用款式图表示)。三是如何运用黄金分割比例进行服装设计?运用比例法则设计儿款符合比例的服装(设计3~6款,用效果图表示)。四是根据分割种类进行不同的比例分割练习(设计12~24款,用款式图表示)。五是运用节奏的4种表示形式,进行服装款式设计(设计12—24款,用款式图表示)。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一天完成,并交给各学习小组长检查登记。各小组长将检查登记在名单上,在上课前一天晚修上课后交给任课老师。
二、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四个部分,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活动。以第一部分内容《统一与变化》为例,第一课时的教学分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把握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把统一与变化的关系运用把握得恰到好处,使设计的服装造型展示出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感,给人以统一利谐的整体美感。
首先,教师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在服装设计中,统一与变化是恒久不变的重要法则。请大家翻开课本104页,认真阅读6-2《服装设计美学法则》中统一与变化的课文内容。阅读时请大家思考并在书上分别找山统一的概念、统一的作用、统一的主要表现及服装整体美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上述思考问题,并对学生关于概念、作用、主要表现等问题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肯定。随后师生共同鉴赏书中6-29彩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彩图中得山结论,服装构成的统一与和谐是服装整体美最直观的表现形式。
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归纳回答思考题:在服装设计实际运用中应注意哪三个问题?为什么说统一是必需的,它有什么具体标准?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评议:“同学们回答都很正确。我们必须明确把握在服装设计中强调统一是非常重要的,甭则将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我们在服装设计中要注意设计造型、线条变化、色彩明晴、材料搭配的合理运用,使设计构思形成一种有序的章法,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这其中的‘合理运用‘循序章法‘目的三个词我们必须反复、深刻理解、体会,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精益求精使服装整体造型更显和谐美。”
然后师生共同鉴赏课文彩图6-30和图6—3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通过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得出结论:前幅彩图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整体造型显出和谐之美;后幅图虽然绝对统一,但显得呆板、单调、毫无生气。从对比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从中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相对的,是在多种形式形态的造型、色彩、材质的和谐对比中产生的,因而统一是相对于对比而言的。”
随后教师再提出思考题:“你是如何理解统一与变化关系的?(试用图加以说明)。”学生听到问题后纷纷举手踊跃要求发言,教师最后归纳大家的发言,统一认识:从彩图6-30、图6-31及彩图6-32对比中可以看出,在服装设计美学法则中,强调统一的秩序与章法,虽然会使服装设计造型在产生稳重庄重之感时略显呆滞,但抛弃了统一的原则又会使服装设计造型杂乱无章,毫无美感。服装设计既然是一门艺术,设计者对美的追求自然是首选。要使学生们认识到服装设计一定要把握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只有把统一与变化的关系运用把握得恰到好处,才能使服装造型展示出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感。
最后,由教师对本课时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并布置课下作业。继续完成预习作业中的二、三、四、五题。
三、小结
皮革服装裁剪与制作工艺浅析 篇6
动物的皮板经过特殊的切割去肉, 鞣制加工工艺处理后被称为皮革, 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属最珍贵、古老的天然服装材料。皮革服装虽然是服装产品大门类中的一个细分种类, 但是它的设计、裁剪、缝制加工又与棉、毛、丝、麻、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等服装材料产品有着巨大的差别。皮革服装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工艺复杂。皮革服装具有华贵高雅、防寒保暖, 耐穿耐用, 柔软而挺括, 穿着舒适。此外, 皮革风格素材具有野性与运动的特有魅力, 因此在秋冬季节时装中多用于夹克、大衣、裙和裤子等。国内外都把皮革服装列为高档商品, 除了倍受青睐的天然皮革以外, 各企业还在竞相开发各种人工合成皮革, 很多品种已经投放市场。他们不仅接近于天然皮革的组织和性能, 还具有物美价廉、便于裁剪和制作的优点, 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
1 皮革种类及特性
皮革的种类很多, 按照原材料品种分类有猪革、牛革、羊革以及其他动物革;按鞣制方法分类有铬鞣革、植鞣革、醛鞣革、油鞣革以及复合鞣革等;按用途分类有工业用革、军用革、生活用革, 生活用革还可细分为鞋用革、服装用革、箱包用革等。
1.1 几种主要的天然服装皮革
服装用天然皮革只要是猪、牛、羊皮革, 羊皮革包括山羊革和绵羊革, 此外还有其他动物皮革如马皮革和鹿皮革, 但应用较少。生产优质的皮革服装, 除了必须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外, 还必须选用优质的服装革, 而原料皮质量特征与优劣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1.2 皮革的特性
正常情况下我们所提及的皮革指的是把动物外皮的毛除去并经过药品鞣制加工后的皮革, 其耐久性、保温性、耐磨性、吸湿性都较好。裁剪制作皮革面料, 与裁剪其他材料有较大区别。由于皮革价格昂贵, 一件皮革服装的面料成本约占所有材料成本的80%~90%, 所以从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 节约皮革料是节约成本的最有效途径。而由于皮板的开张大小、色泽、粗细相差过大, 同一张皮板中不同部位的厚薄, 软硬也有很大的差异, 从而使得皮革面料服装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工艺处理方法。
2 皮革服装的裁剪工艺及要求
由于真皮的天然性, 导致真皮各个部位的皮质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 臀部较为硬实, 颈部粗糙不平, 腹部软而松。裁剪时应该根据皮张的特点, 有选择合理地安排皮革服装的相应部位。
2.1 根据部位选皮
皮面有主次部位之分, 整件皮革服装也有主次部位之分, 什么部位的皮适合安排在什么部位的服装上也是裁剪的关键步骤, 划样时要根据皮衣技术标准规定, 进行合理的安排。皮衣的主要部位如领面、驳头面、前后身、门襟、前袖等都要用皮的中心部位。选皮时常采用对称法, 即一张皮以背脊线为界, 左右两侧对称下料, 或挑选两张比较接近的皮板, 划两块左右对称的料。而皮衣中的次要部位是指摆缝、袖底上部、挂面、驳头反面、领里等, 这些部位选皮时可考虑腹部皮。另一方面, 选皮时还要考虑到皮的利用率, 要尽量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要设法巧妙地设计一些分割线, 使得小块的皮料也能派上用场, 但这些分割部位, 不要给人有一种由于皮子不够才勉强拼接的印象。
2.2 排料划样
将选好的皮板按着样板, 根据主次部位进行合理的搭配划样, 这个过程也可称为排料。排料前首先将皮板整理平整, 对于轻微的不平整现象, 可以轻轻地拉皮, 直拉、横拉或斜拉, 可以视不同情况整张拉。比较严重的褶皱要求熨烫, 熨斗的温度不要太高, 熨烫时间不宜过长, 而且尽量在反面熨烫。如一定要在正面烫时, 可在皮面上垫上一层薄牛皮纸, 防止皮面损坏。熨烫时要向下且同时向外用力。
水是皮革的一大忌, 不过在熨烫皮面时, 为烫平坑洼处, 可在皮子里局部喷上少许水后在熨烫, 千万注意水量不可多, 否则皮子会变硬。排料时, 对称部位尽可能在一张皮上对称排料, 若一张皮确实不够, 要用到其他两三张时, 要确保几张皮子的色泽, 粗细、厚薄一定要一致。划样要有顺序要分主次, 一般先划大块样后划小样, 先主料后辅料, 划过的样板收拾放旁边, 以免搞错、少划或多划。
2.3 横直纱向
皮料和其他面料一样也有纱向横直问题 (梭织服装材料称为经纬纱向) 。皮长是从头部到臀部的顺向为直丝向, 从腹部切开展平为横丝向, 皮张横丝和直丝向的延伸性不同, 直丝向不宜延伸, 特别是背中部。有些皮革纹路比较明显, 这样的皮在划样时一定要注意相邻部位纱向方向的一致性, 皮衣原则上要求直向划样。有些皮表面纹路不很明显, 看不出是直是横, 这种皮在划料时可以采用横划或者斜划。至于哪些部位使用什么方向的皮料及其面积大小, 要视皮革服装款式和部位而定, 灵活性较大。一般前身主要部位、后身主要部位、袖面、裤子主料等均不采用横料, 特别是袖肘和裤子膝盖处, 这些部位弯曲频率大, 穿着时间长了, 部位会形成鼓包。
2.4 裁剪
皮革面料的裁剪与其他面料不太相同, 大多采用刀割的方法, 采用普通割刀或用断锯条自制的割刀, 试用割刀的优点是裁剪时可进可退, 转弯灵活, 运用方便, 速度比较快。但技术要求比较高。落到后无法更改。裁剪皮料要求齐、直、打了剪下后, 再剪小料。裁好的衣片要做好标记, 以免缝制时搞错。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有时在剪小料时, 在看准皮面无瑕疵的情况下, 可两块叠起来剪, 这样既省工也省力。裁剪结束要检查一下看样片是否裁顺, 有无漏裁, 缺料等现象。
3 皮革服装的缝制工艺
3.1 缝制前的准备
3.1.1 选配缝针
缝针需要根据缝料的性质选配。一般皮料常用16~18号针, 有时还用大于18号的车针, 这时就要相应加大针板孔直径0.2 cm左右, 否则会产生抽线或针迹不均匀或断线现象。
3.1.2 调好针距
挑匀底面线, 缝制皮料的针迹要适当, 一般以每3cm8-9针为宜, 因缝针较一般布料缝针粗, 针距过密容易破坏皮的结构, 影响牢度。又由于皮衣在不同部位的叠厚程度有较大差别, 所以要注意底面线的松紧是否合适。皮料的底面线松紧度要比普通服装面料紧得多, 压脚压力也要增大, 地面线交接点应该在缝料中间或稍微偏下些。
3.1.3 调节缝纫机的吃厚度
缝纫机的吃厚度, 一般通过调节布牙及压脚的压力来控制, 缝皮料的送布牙在调节时以露出针板高度1.5mm为宜, 压脚压力和送布牙的高度成正比, 送布牙高, 推送力增加, 针距也就相应增大, 缝料越厚, 压脚压力也要相应增大。
3.2 皮革服装的工艺流程
下面以绵羊皮男夹克衫为例, 简要介绍其缝制的方法。
3.2.1 前后片拼接
工艺要求:前后上下方向不能颠倒, 正面缉止。宽度一致, 门襟粘衬。
3.2.2 划袋口、开袋
工艺要求:位置准确, 开袋平服、反面缝分要分烫开, 正面袋口缉止口。
3.2.3 缝大身里布、袖里布、绱拉链
工艺要求:拉链装缝在挂面上, 大身与袖夹里不缝合。
3.2.4 做袖、绱克夫、绱里布
工艺要求:袖中缝、袖底缝均敲开, 袖克夫松紧适中, 袖里布底缝处留一空隙, 以便翻转。
3.2.5 缝合侧缝、绱袖、绱肩衬
一片平服, 左右对称、肩衬对准, 侧缝缝分敲开。
3.2.6 装底边克夫
工艺要求:松紧均匀, 左右对称。
3.2.7 做领子、绱领子
工艺要求:粘衬、无链形、平服、领子左右对称、缝分敲开。
3.2.8 缝合里布、面布
各部位对齐, 先缝合大身、后缝合大身与袖片。
3.2.9 翻转
服装制作 篇7
一、民族服饰在影视中的重要性
(一) 服饰有助于塑造角色形象
影视中的服饰一般来说都是依据角色的地位、个性等需求进行设计的, 在影视作品中, 服饰更多的是对角色形象的一种塑造和衬托。影视服饰最核心的创新点在于要源于生活忠实于生活, 成功的服饰制作不仅能够揭示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还能够具体地展现出人物角色的个性。不同时期的影视剧都会展现出不一样的特色与时代感, 而服饰就能够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并且营造出影视所想要传达的视觉效果。服饰的制作不仅要与角色的形象和心理相适应, 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时代感, 从而给受众造成一定的视觉冲击。
(二) 服饰有助于传承民族艺术
影视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播载体, 不同时期的影视服装制作都会有不同的特色, 服饰制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影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民族以及文化发展中来吸收其养分, 从而更好地反映出时代、文化以及不同民族的特征。蒙古族服饰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服饰, 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 也是一定阶级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蒙古族服饰在样式、纹样以及色彩、装饰上都始终沿袭着一定的规律, 在影视作品中利用蒙古袍、腰带、靴子, 以及首饰来展现出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 而且可以通过蒙古服饰的样式来分辨出地区的差异性, 从而彰显出民族的独特艺术感[1]。
(三) 服饰有助于交代故事背景
影视的逼真性需要通过画面进行还原和表现, 在一个短暂的画面中, 如何让受众最快地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服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创作者可根据演员在影片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然天气气候来设计服饰, 而且蒙古族人们大多在马上活动, 所以在服饰的制作创新上要依据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设计, 从而来交代不同影视时期的故事背景, 使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影视作品的真正艺术魅力。
二、不同时期影视行业民族服装制作的创新性
(一) 尊重民族文化, 赋予现代元素
不同时期影视行业的民族服装制作都会有自身独特的时代艺术感与美感, 能够感受并传达出不同时期蒙古族特有的艺术文化气息。由于人们对蒙古特有的草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 甚至很多人对蒙古人的个性及生活习俗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质疑。因此, 不同时期传播媒介手段的变革, 致使民族文化开始不断地扩散。
民族服装作为影视行业中最具代表特色的艺术元素, 每一个时期的制作和创新都遵循着一个原则, 那就是尊重民族文化, 尊重草原人独有的个性。随着时代的变革, 传统影视中服饰制作的繁复华丽已经不能引起受众的太大认同, 还原真实感的过程中赋予影视中的蒙古族服饰一定的现代感元素是时代的需求。传统的蒙古服饰由于过于繁重, 活动起来不太方便, 为了能够让蒙古服饰更加地符合不同时期的影视需求, 适当地进行一定的现代元素革新, 将传统的工业与现代的服装进行融合, 将蒙古的特有标志性元素、花纹和样式应用到服装制作中, 从而赋予不同时期影视民族服装以时代感和创新性[2]。
(二) 款式风格多样化, 追求精美
在我国影视作品中, 蒙古族服饰一直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款式风格以及制作工艺。随着不同时期的发展, 蒙古族人们在生活以及生产实践中, 不断地进行服装制作上的创新, 使得不同时期的影视作品中的服装制作款式风格愈加多样化, 造型、色彩、面料以及缝制工艺更加地具有时代气息, 从而为受众创造出更多精美绝伦、形式多样的服饰。
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都给人一种豪迈、放浪不羁的性格, 面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一种独有的淳朴感, 他们的服装样式都是以长袍为主, 可以适当地将蒙古族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的时尚结合起来, 创造出更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服装样式, 展现出蒙古族人民的才华。
三、不同时期影视行业民族服装的传承与应用
(一) 影视中服装与传统文化的相承性
不同时代民族服饰都会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以及倾向性, 都代表着一定的阶级利益和政治主张。针对蒙古族服饰而言, 每一部影视作品中的服装制作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大都是相通的。服饰的制作是不同时期文化的表达, 不同时期的影视作品所展现出的蒙古族服装都会具有时代感, 但是在样式、服饰纹样以及色彩的应用上依旧是保持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
蒙古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及外来人口对蒙古传统服装的影响, 给传统的蒙古服装赋予了新的现代感元素, 在影视中的应用也比较的广泛。人们审美追求的变化使得蒙古服饰也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变革, 但是其创新的原则依旧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虽然在造型设计上会有所变革, 但是服装制作的创新只是给人视觉上的一个冲击力, 更多的是反映一个时代的变化。
(二) 影视中服饰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蒙古族服装应用于影视作品中, 本身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服饰作为影视作品的造型工具, 对于塑造角色性格以及故事背景展现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整体的传播艺术效果来看, 蒙古族服饰在影视剧中的应用更展现了不同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 体现了历史的蜕变。蒙古服装的制作不是一种纯粹的角色装饰物, 而是对影视艺术的一种美感表达, 是对蒙古民族文化精神的传递。
蒙古族的服饰会给受众一种淳朴、自然、热情、豪爽、 谦卑的个性, 在影视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让受众更好地去认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所独有的精髓。受众观看影视作品的最主要目的是满足内心的文化需求, 蒙古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朵奇葩, 极易勾起受众的窥探欲望。一部优秀的作品向受众传达的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供养。为了能够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 影视作品中一定不能出现与蒙古族不相符的服装个性, 避免使民族文化遭到侵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强化对蒙古族服饰的创新性要求以及影片审核制度, 保护民族精神的传承, 十分有必要[3]。
四、结束语
以蒙古族服装为例, 对不同时期影视行业的民族服装制作的创新与传承进行探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民族影视产业的发展, 让受众能够在影视中品味蒙古族独有的传统文化以及服装魅力, 在画面、声音以及服饰中去感受独特的影视美感, 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摘要:影视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形式, 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服饰作为影视行业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其重要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外观审美以及娱乐受众, 更是一个民族或者地区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蒙古族服饰作为影视作品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 对整个民族影视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不同时期影视行业的蒙古族服饰的创新与传承展开了探讨和研究, 基于蒙古族服饰在影视剧中的应用, 阐述民族服装的艺术美感。
关键词:影视,民族服装,蒙古族服饰,创新,传承
参考文献
[1]孙志芹.从影视作品看20世纪上半叶我国服装变迁的时代语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6 (7) :23-26.
[2]董赫男.窥视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的服装艺术[J].电影评介, 2015, 23 (11) :111-112.
服装制作 篇8
由于现代服装口袋的设计与变化丰富多样, 这给设计者的运用和变化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所以将服装的口袋按其工艺制作特点进行分类研究应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服装口袋的分类
从工艺制作方法上来看, 服装口袋大致可分为贴袋、挖袋、插袋三种。
贴袋即将袋布直截绱在衣片上, 包括明辑线贴袋、暗辑线贴袋、立体袋等种类。其造型没有限制, 可以是方角的也可是圆角的, 可以是规则形状的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的, 更可以在袋布上加折裥、绣花等装饰。
挖袋指制作过程中需在衣片上进行开剪而形成口袋, 它包括单嵌线 (一字嵌) 、双嵌线、弧形嵌线等。挖袋工艺的关键是保证嵌条的宽窄一致, 辑线顺直;口袋两端的三角封口牢固, 不露毛边。
插袋指借助衣片分割缝插入口袋, 原理与挖袋有相通之处。如裤子的侧缝插袋, 上衣的公主缝分割等, 只要有长宽大于手宽的分割缝都可以完成插袋的制作。这里分割可以是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甚至是弧线、曲线的;现在有些运动休闲装出现了省间袋, 它的工艺原理也可归入插袋类。
二、各类口袋的工艺要领
(一) 贴袋工艺的工艺要领
1.“明辑线贴袋”工艺要领
(1) 自行设计贴袋的形状, 并用硬纸板制作净袋样板, 口袋可大可小, 袋角可圆可方。
(2) 依净板裁剪袋布, 口袋上口留出3cm的贴边, 其余各边留出1cm缝份。
(3) 依净板将事先预留的贴边量和缝份扣净, 熨烫平整。此时袋口贴边两端角内的缝份较厚, 可适当修剪。
(4) 将扣烫好的袋布放置在衣片的袋位上, 沿口袋边缘将除贴边以外的各边以0.1cm的明线平缝辑固即可。
(5) 最后, 将辑缝好的口袋放在熨台上熨烫平整。
2.“暗辑线贴袋”工艺要领
“暗辑线贴袋”与“明辑线贴袋”工艺方法及要领基本相同, 只是在绱袋的辑线方式上有所区别, 且工艺难度较大。
“暗辑线贴袋”工艺要领前三步与“明辑线贴袋”相同, 第四步也是将扣烫好的袋布放置在衣片的袋位上, 将口袋缝份用针线假缝在衣片上, 然后撑开口袋布在里面掏辑在衣片上, 口袋正面不见辑线。
3.“立体袋”工艺要领
立体袋的造型就是在袋布和衣片之间增加一个4cm的袋墙, 裁剪时, 袋墙的宽度为4cm以外加放2cm的缝份, 长度为口袋除上口贴边外闭合三边的总长度再加放2cm的缝份。
缝制前, 用口袋净样板在衣片上划线定位。缝制时, 依明贴袋的方法事先将袋布的贴边和缝份扣烫干净, 同时也将袋墙缝份扣烫干净备用。然后将袋布有缝份的三边与袋墙一长边里儿对里儿以0.1cm的缝份辑合在一起, 再将袋墙的另一长边对位衣片上的定位线, 以0.1cm的缝份辑合在衣片上即可。熨烫时, 将袋墙宽度对折内收压倒, 整理好现袋角, 熨烫平整。
(二) 挖袋工艺的工艺要领
1.“单嵌线”的挖袋技巧
“单嵌线”即单袋牙口袋, 由本料裁制的袋牙、垫袋布以及由口袋布裁制的口袋三部分组成。裁剪时, 袋牙宽度窄到1cm, 宽到3cm左右不等。袋牙由直纱面料裁剪而成, 宽度为2倍袋牙宽以外上下各回放1cm缝份, 长度为袋口大左右各回放2cm缝份;垫袋布的宽度为6cm左右, 长度与袋牙长度一致;口袋布宽度即与袋牙的长度相同, 长度为2倍口袋的深度加一袋牙的宽度以外再加2cm的缝份。
(1) 将袋牙反面粘贴一层无纺布粘合衬, 然后对折熨平, 再在袋牙的正面上口居中划出袋牙的长度和宽度。
(2) 在衣片袋口的位置反面也要粘一层无纺布粘合衬, 粘合衬四边比口袋各大出2cm。衣片下面用划粉定位出口袋位置和形状。
(3) 将扣烫好的袋牙止口净线朝下, 将袋牙和衣片上事先定位好的口袋下边缘线对准并辑合。
(4) 将垫袋布正面与衣片正面相对, 一长边缝份与衣片口袋位上口居中对准并辑合。
(5) 将袋牙与垫袋布的缝份扒开露出衣片上的口袋位, 用剪刀将衣片上的口袋位居中剪开, 两端剪剩0.6cm时停止, 分别向上下口袋转角处开剪, 注意剪至转角内0.1cm处停止, 以防口袋转角出现毛茬。此时, 在衣片口袋开剪两端各出现一个约为1cm的等边三角形。
(6) 依次将辑合在衣片上的垫袋布、袋牙分别从开剪处翻扣至衣片反面, 缝份分别朝向上、下方展平, 两端的三角分别朝向左、右两边方展。将衣片正面口袋的形状调整至方正顺直, 放熨台上熨烫平整。
(7) 将口袋面上口缝份与衣片反面垫袋布缝份对齐辑合在一起;然后将垫袋布下口缝份扣净, 平辑在口袋布上;接下来, 将口袋布下口缝份与袋牙缝份对齐辑合;进而掀开衣片, 在口袋缝份上贴根辑合口袋左、上、右边线, 加固口袋;最后圈辑口袋布左右两边线, 整烫口袋。
2.“双嵌线”的挖袋技巧
“双嵌线”即双袋牙口袋, 造型上即为在1cm的袋宽上呈现上下各一个0.5cm袋牙。其工艺步骤与“单嵌线”基本相同, 只不过将辑合的垫袋布换成上袋牙即可, 而垫袋布则在辑绱口袋布时夹上。
3.“月牙形”嵌线袋的挖袋技巧
由“双嵌线”挖袋可以演变出“月牙形”挖袋, 其造型为在衣片正面呈现月牙形的双嵌线袋, 挖袋技巧也与“双嵌线”挖袋工艺类似, 只不过在袋牙布裁剪时需采用面料斜丝, 以便制作好的月牙形的双袋牙造型自然平服。
(三) 插袋工艺的工艺要领
插袋与挖袋相比, 无需在衣片上开剪, 而是见缝插袋, 在衣服的分割缝、省缝间均可以制作插袋。插袋通常是由面料制成的牵条、垫袋布以及由口袋布制成的袋布三部分构成。
1.西裤插袋
西裤插袋分为“直插袋”和“斜插袋”两种, 插袋部位均设置在裤侧缝内。将牵条和前袋布固定在前裤片侧缝缝份上, 将垫袋布和后袋布固定在后裤片侧缝缝份上, 最后封袋口和圈袋布即可。
2.省间插袋
在辑省时预留出口袋的大小, 通常要保证口袋位反面的省缝份至少在0.3cm以上。然后在衣片反面沿省中线剪开, 省尖处留下0.8cm左右不剪以保障省尖牢固, 进而分烫省缝份。在预留口袋位的前、后两缝份上, 如西裤插袋的方法, 分别接缝牵条和前袋布, 以及垫袋布和后袋布, 最后封袋口和圈袋布即可。
结语
在服装设计中口袋设计的变化十分丰富, 但从工艺制作角度讲可以归结为贴袋、挖袋、插袋三种方法。了解了以上三种口袋的制作要领, 对口袋的设计与创新都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依据。
摘要:本文将服装成衣口袋类别按其工艺制作要领分为贴袋、挖袋、插袋三种, 并详细总结了三大工艺类型的工艺要领, 为服装成衣口袋的设计及制作提供了工艺理论依据。
“蓝之韵”针织服装的设计与制作 篇9
1 设计灵感来源
蓝色是非常纯净的, 通常让人联想到海洋、天空、水和宇宙。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蓝色沉稳的特性, 又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炎炎夏日里, 淡雅的蓝色如同薄荷糖一般, 给人增添了许多凉爽, 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因此, 由此感生灵感确定本系列服装的主题为“蓝之韵”, 主要表达女性的魅力与韵味。
2 色彩选择
色彩是服装外观最引人注意的元素, 服装色彩给人的印象和感受主要是由色彩的基本性质决定的[1]。“蓝之韵”针织服装以沉稳, 冷静、理智的蓝色和浪漫、纯洁、可人的白色为主色调, 选用针织面料为主要面料, 采用褶皱, 荷叶边, 流苏, 蝴蝶结等装饰手法来诠释女性的魅力。蓝色与白色相结合, 通过布料的拼接, 打破了单色的单调和沉闷, 为服装带来一丝活泼的气息。蓝色的沉稳, 冷静与白色的安静、纯洁相互渗透, 创造出一种活泼而简单的美。
3 款式及风格设计
“蓝之韵”针织服装选用了紧身款式, 设计以长裙为主, 将针织布料的弹性表达得淋漓尽致, 主要体现女性的婀娜多姿, 楚楚动人。在款式设计上, 主要运用了比例与分割、对称与均衡、对比和调和、视觉与视错等造型手法以及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 并将它们相互结合共同设计出独具风格的系列服装[2,3]。在设计过程中, 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 以及色彩的搭配, 配合以不同面积布料的拼接, 使得“蓝之韵”针织服装在款式上既相互协调, 又各具特点, 总体搭配和谐美观[4,5]。
4 服装样板设计及计算
服装样板设计的方法有很多, 概括起来主要有平面构成法和立体构成法两种, 平面构成法又可分为比例分配法、原型法、基样法和规格演算法。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 可根据服装设计的特点和要求选择。“蓝之韵”针织服装均采用原型法打板[6]。
4.1 服装成品规格、样板计算及样板设计
服装成品规格相关尺寸见表1。表1中的尺寸数据是根据实际穿着对象测量所得。样板计算中合缝缝耗取0.75cm, 挽边布缝耗取2cm, 汗布工艺回缩为2.2%。
4.1.1 服装规格尺寸计算
表1服装成品规格 (单位:cm)
根据成衣尺寸, 服装样板规格计算如下:
裙长样板尺寸= (成品规格+缝耗) / (1-回缩率)
胸宽样板尺寸=胸围成品规格/2+1.5=43.5 (cm)
腰宽样板尺寸=腰围成品规格/2+1.5=33.5 (cm)
臀宽样板尺寸=臀围成品规格/2+1.5=45.5 (cm)
4.1.2 样板图的绘制
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服装样板尺寸, 采用原型法绘制出服装的样板图如图1所示。
4.2 成品效果图
服装效果图如图2所示。
图2的服装采用A字型款式, 给人稳重文雅之感, A字边用布艺小花朵装饰, 使服装精致典雅, 同时又夸张地修饰女性的肩部。胸前用白色荷叶边捏褶皱形成扇形, 层层叠叠, 既在款式上起到装饰作用又使服装的颜色不再单调。腰间用辫子装饰在视觉上起到分割的作用, 下摆局部捏褶皱具有规律感, 一抹蓝色配上白色小花, 就像大海里的几滴水珠, 晶莹剔透。
5 服装的缝制工艺流程
服装的缝制主要根据布料、款式与缝制部位要求选用合适的缝线、缝迹和线迹密度等[7,8]。“蓝之韵”系列针织服装采用了锁式线迹、三线包缝线迹和双针绷缝线迹。锁式线迹用于绱口袋、绱门禁和止口线等, 三线包缝线迹用于合肩、合肋及上袖等部位的缝制, 双针绷缝线迹用于滚领、滚边、绷线等。服装的缝制工艺流程如下:
包布边 (三线包缝机) →合侧缝 (三线包缝机) →绱领 (平缝机) →挽领口、下摆 (三线绷缝机) →缝装饰花 (手工) →成品整烫→检验。
6 服装的装饰
服装款式中的装饰是服装功能的一部分, 款式与装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构成了服装设计的整体和谐之美[9]。本系列服装运用的装饰手法有荷叶边, 褶皱, 镶拼、贴补和布艺花等, 通过装饰使得服装效果更加突出, 美观大方。
7 结语
“蓝之韵”系列服装的设计主要运用了针织面料的弹性和悬垂性, 使服装穿着舒适柔软, 富有弹性, 不仅能体现人体的线条起伏, 又不妨碍身体运动, 从而将女性的魅力表现出来。在颜色上, 选用了沉稳、理智、冷静的蓝色和浪漫、纯洁、可人的白色, 通过蓝色和白色布料不同部位和不同面积比例的拼接, 使得蓝色和白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形成良好的艺术效果。在款式上, 采用了合体的紧身款式, 充分利用了针织面料的弹性, 将女性的曲线美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服装装饰上, 采用了流苏, 荷叶边, 褶皱, 布艺花等多种装饰手法, 使得服装外观精致, 主题更加突出。
摘要:主要介绍了“蓝之韵”针织服装的设计过程, 包括灵感来源、色彩选择、样板设计、尺寸计算、裁剪以及缝制工艺等, 并制作了成品, 展示了其服装效果。
关键词:针织服装,样板设计,缝制工艺
参考文献
[1]田静, 王洪武.色彩心理与服装[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5 (3) :336-338.
[2]张梦欣.服装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3-13.
[3]桂继烈.针织服装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1.
[4]徐丽慧.装款式设计与配色[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9.58-75.
[5]林燕宁, 邓玉萍.服装造型设计教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9.51-66.
[6]吴厚林.新概念女装纸样法样板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19-53, 158-170.
[7]刘艳君.针织服装缝制工艺与设备[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1-29, 227-233.
[8]秦晓, 王建明.针织服装的面料特性与缝制工艺研究[J].针织工业, 2011, (4) :60-62.
服装制作 篇10
关键词:精英班,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在服装设计类专业招生及就业情况一片大好的情况下, 我校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招生人数也逐年增加, 这为我校的服装专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但每年有很大比例的服装专业毕业生没法胜任岗位而主动改行, 流向了其他行业, 这不能不引起院校及专业教师的恐慌, 市场已经对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就业作为基础, 良好的就业要求学院培养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 企业苦于招不到高技术人才, 院校的师生苦于找不到对口的职业岗位。造成这种毕业生虽多, 但企业和学校却喜忧参半的原因是什么呢?服装行业是市场化特别明显的职业,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 服装行业就业队伍越来越庞大。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考验着原本就底子单薄, 积淀较浅的服装教育体系, 我们的服装教学体系存在许多弊端, 比如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培养目标不明确, 专而不精等。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这一系列问题是长期积累综合而成, 因此服装院校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为进一步深化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我校于2013年2月成立精英班, 并形成特定的考核机制, 藉此培养更专、更精的服装专业技术型精英人才及服装行业协会各类型参赛选手, 经历一年多的实验及教学改革, 现已逐步完善, 形成良好的教学规范。精英班的设立, 主要发挥选优、激发、创强人才三种功能, 如今精英班已成为我们学校服装专业改革的标杆。它是学生提高专业能力、获得高端职位的重要保证, 也是学校服装专业不断做强、做优、做专的重要动力, 同时也是储备服装行业协会市级、省级、国赛及世界赛选手的基地。精英班的开设, 促进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发展,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项目革新上, 也获得了很多经验, 它促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在精英班, 项目教学及教学改革是如何促进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提升的呢?具体而言, 有以下几种:
第一,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及创新能力。
精英班的成员构成是高年级各班级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三方面专业基础较好且好学上进的学生。精英班的人数固定, 但进行末位淘汰, 被淘汰的名额由其他的学员补充, 精英班的教学目标是给名优服装企业的高端技术岗位 (设计、服装营销、板房等) 输送人才及为各类服装大赛储备选手, 这对学生而言, 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城外的人想进来。非精英班学生会加倍努力, 以取得候补名额机会。每年的服装类大赛, 参赛选手都由精英班的尖子和老师组成, 这保证了参赛选手的专业素质, 同时, 参赛也为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精英班学习竞争猛烈,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学习动力。服装设计大赛胜出的关键在于学生在设计上的创意和灵感, 以及把创意和灵感制作成服装成品, 这些创意和灵感来源于平时的设计积累和反复的实践, 精英班无需上公共课, 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去积累设计经验及制作经验, 在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大幅度地提高了学习质量。精英班的学生在参与项目学习的过程中, 会遭遇很多难题, 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独自钻研的习惯, 激发灵感, 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比如, 在婚纱设计制作项目当中, 学生要考虑效果图上的立体花在制作成品过程中所用的工艺方法, 通过实操过程积累设计经验和制作经验, 而普通班只须画出设计图, 不需制作。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 精英班的学习时间被无限制地延长, 晚上和周末, 学生主动呆在一体化教室, 解决问题, 最终将设计理念制作成服装成品。精英班的考核制度完善、严格, 通过作品汇报和评委评选的方式, 对学习质量进行监控。专业老师和企业老师以未记名方式对学生的整体设计、结构板型及工艺缝制打分, 优胜劣汰, 如连续三次考核都是末位将直接淘汰, 由候选学生补上。
在精英班,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专业组坚持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原创设计, 引导学生创新理念, 鼓励学生在各项目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观点, 展示个性设计理念以达到竞争不休, 创新不止的效果。
第二, 调整课程结构, 优化项目教学, 改革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综合专业能力。
精英班课程简化为三块———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这三个模块相辅相成, 老师进行总目标定位, 每一个项目模块都由学生进行策划, 从款式设计方案制定, 设计效果图绘制, 购买面辅料到纸样设计, 缝制服装, 展示设计成品,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教师是整个项目的引导者。学生通过这样的课程结构去修正自己的设计, 也能通过缝制效果检验纸样的合理准确性, 还能在缝制工艺技术的认知上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通过购买面料, 缝制成品掌握面料选用的技巧, 精英班的一些作品也有不足, 比如在女时尚白领西装的设计项目阶段, 有些同学选用蓬松粗糙的格呢面料制作修身的短西装, 结果成品臃肿、呆板, 完全不能达到效果图的精美和流畅, 学生会从失败的案例吸取经验教训, 积累面料运用方面的经验, 这是多少纸上谈兵而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会在服装成品中去审视自己的结构设计, 修正每一条线条, 做到板型精准, 精英班特有的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对每个环节的精益求精, 近一年的实验, 精英班的止痒制作水平显著提高, 工艺水平可以达到中档品牌的质量, 这种质的变化让精英班的学生树立了更强的信心, 也让服装专业更加坚定了坚持精英班模式的信念。学生将设计构思、设计效果图、结构设计打版、缝制成品、面料选取等方面知识融于一体, 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效果。非精英班, 学生的款式设计纸样、工艺相互孤立, 设计图、打版、工艺缝制都不是同样的项目。传统的模式没法进行全面综合性检验, 学生的技能水平很难提高。
第三, 增强学校实力, 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和竞赛实力。
我校服装专业由创办初的一个班30多人逐年增长, 到2013年9月, 新生入学人数高达200人以上, 服装专业在校总人数超300人, 这种增长是服装行业蓬勃发展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学校专业实力越来越强所带来的必然影响, 学校只有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才能保证毕业生的质量。精英班的尝试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一些企业将就业的橄榄枝抛向精英班毕业生, 进行订单式培养, 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款式设计开发, 做出样衣以补充企业的设计需求。这增强了我校坚持改革, 开设精英班的信心, 也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2013年度, 在服装设计定制工中级考证的项目中, 精英班正考就以100%的通过率和较高的考试分数明显优于普通班75%、85%的通过率。在省级的服装竞赛项目中, 我们的师生团队获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 名次的获得为学校专业宣传提供了好的案例, 扩大了专业的影响力。
在精英班, 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以培养专业能力手人才为目标, 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精英班的成长无形之中给学校服装专业的实力加砖添瓦, 提高了服装专业校内外的影响力。
第四, 激发专业教师队伍朝“双师型”转变。
服装专业是个理论性和技能性相辅相成的专业, 现阶段, 服装专业教师队伍以高校毕业生为主, 工厂经验丰富的技师为辅。高校毕业的教师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修养, 但是技能水平薄弱, 缺乏服装纸样设计的经验和熟练的缝纫技巧, 工厂经验丰富的技师实践能力很强, 具有较高的技能, 在实践教学中有较强的专业水平, 但缺乏理论教研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里, 设计老师单独讲设计, 实操老师教纸样及缝制, 这容易使得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脱节, 成为孤立的个体。而精英班的开设, 对这一传统的教师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使院校的服装教师快速地朝“双师型”转变。使之既能胜任理论教学, 又能胜任实践教学, 以改变目前青年教师理论深度不够和实践教学能力较低的状况, 企业型教师通过精英班的教学向理论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教研的方向完善。
另外, 为了提高精英班的教学质量, 不定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精英班授课进行指导, 面对面交流研讨, 这成了专业教师业务学习及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精英班师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 教师得以不断锻炼和学习, 与兄弟院校的师生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伴随着我校服装精英班的开设, 到2013年底, 我校的青年服装教师100%拿到了技师证, 这些青年教师在指导企业型教师理论及教研的过程也起到重要作用, 指导企业型教师理论研究及教研教改, 而企业教师在指导理论教师实操水平提升方面也起到了非常主要的作用。教师能力得以快速朝“双师型”发展, 这能更好地适应精英班的人才培养及教学。
精英班是我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次猛烈呐喊, 以高端就业和培养参赛选手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培养面向服装生产技术、设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摸着石头过河, 精英班从筹建到开班、走入正轨, 经历了教学项目优化、教学方法改革等一系列的探索, 现在还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 有很多的弊端和不足, 但是正朝着越来越成熟的方向发展。我们必将坚持以精英班为依托, 培养精通服装设计的技术型专业人才、推选技能竞赛选手为目标, 以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为内涵, 在精英班成员体制的完善, 教学项目的调整、教学改革等方面敢于创新, 深化改革, 实现精英班的业务能力及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实现院校服装设计类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创造服装教育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服装制作】推荐阅读:
服装工艺制作05-11
服装制作与工艺11-25
服装专业制作工艺教学07-10
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简历11-11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英文简历制作08-29
绿色服装与服装设计08-10
服装销售-2010必看的服装导购销售技巧,服装销售技巧08-27
服装设计对服装结构及服装管理的影响论文10-17
服装经营全攻-服装零售管理08-18
服装销售技巧之品牌服装销售技巧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