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A

2024-06-13

TPPA(精选4篇)

TPPA 篇1

近年来隐性梅毒报告病例明显增多, 统计我院就诊的436例梅毒患者, 发现隐性梅毒患者220例 (50.5%) 。早期诊断和治疗隐性梅毒可以有效控制梅毒的发生与传播, 对梅毒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7月对436例梅毒患者进行统计, 发现隐性梅毒患者220例, 作为观察组, 余216例梅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9例, 女247例, 男:女=1:1.31;年龄0~69岁, 平均29.9岁。观察组220例, 男95例, 女125例, 年龄0~67岁, 平均28.2岁。对照组216例, 男94例, 女122例, 年龄2~69岁, 平均30.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本试验对436例患者均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初诊化验出现4种情况:TRUST (-) , TPPA (-) ;TRUST (+) , TP-PA (-) ;TRUST (-) , TPPA (+) ;TRUST (+) TPPA (+) , 分别对其进行讨论分析。

结果

因隐性梅毒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多为体检、孕检、手术前或入院前常规检查发现, 初诊做梅毒血清学实验时经常出现TRUST、TPP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模式, 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本试验将近5年来我院436例梅毒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见表1。

从表1统计发现, 隐性梅毒感染初诊时出现TRUST、TPPA结果不一致100例 (45.5%) , 对照组初诊时出现TRUST、TPPA结果不一致8例 (3.7%)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因对照组有明显阳性体征, TRUST、TPPA血清学实验有1项阳性即可诊断, 很容易确诊。而观察组隐性梅毒患者症状隐匿, 诊断则相对复杂。梅毒螺旋体感染后血清模式转变一般经过3个时期:TRUST (-) 、TPPA (-) (感染梅毒螺旋体到硬下疳初期) , TRUST (-) 、TPPA (+) 或TRUST (+) 、TPPA (-) (硬下疳初期到入血前) , TRUST (+) 、TPPA (+) (梅毒血症期) 。本文对我院220例隐性梅毒初诊血清TRUST、TPPA检测时的4种血清学实验结果模式进行分析, 见表2。

讨论

本试验隐性梅毒组有8例血清初查TRUST (-) 、TPPA (-) 。其中5例2周后复查血清TPPA转为阳性, 证实为隐性梅毒, 所以临床上高度怀疑隐性梅毒患者而化验单TRUST (-) 、TPPA (-) 时, 应该嘱患者2周后复查, 排除早期感染。余3例血清TRUST (-) 、TPPA (-) 患者中男2例, 女1例, 其性伴侣均为梅毒患者, 开始治疗仅对其性伴侣进行驱梅治疗, 但性伴侣在驱梅治疗中, 0.5~1年内均出现TRUST滴度先转阴后又复发情况, 重新双方同时驱梅治疗后, 性伴侣梅毒血清TRUST滴度再次转为阴性, 虽然3例患者2年内复查血清均为TRUST (-) 、TPPA (-) , 但根据病史仍然考虑为隐性梅毒。是否有其他原因造成隐性梅毒患者血清TRUST (-) 、TPPA (-) 传染性伴侣梅毒, 因本文病例有限, 有待进一步研究。性伴侣有梅毒血症的患者血清TRUST (-) 、TPPA (-) , 也一定要同时正规驱梅治疗[1]。

凡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表现或临床表现已消失, TRUST (+) 、TPPA (+) 者即可诊断隐性梅毒, 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复查7次, 如TRUST转阴则为临床治愈, 如TRUST滴度持续无变化则可以诊断血清固定。TPPA是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主要成分作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的抗梅毒螺旋体Ig G和Ig M抗体, 该方法采用特异性的螺旋体作抗原, 即使患者经过足够治疗, 仍能长期存在, 甚至终身不消失[2], 血清反应仍持续存在阳性, 不能用于评价疗效或判定复发与再感染的指标, 其滴度变化与梅毒的活动性无关, 临床上无需测滴度。临床治愈和血清固定梅毒患者无论男女均可以结婚生子。男性梅毒临床治愈和血清固定患者结婚后不会造成子女梅毒血症。妇女血清TRUST (+) 妊娠, 胎儿出生后如果TRUST (-) 或者TRUST滴度小于母亲, 无阳性体征, 可排除先天梅毒诊断, 3~6个月内血清TRUST可转为阴性。血清TPPA (+) 妇女妊娠, 胎儿血清TPPA生后也为阳性, 无需治疗, 胎儿血清TPPA3~12个月可自行转为阴性。

注:结果不一致率与对照组比较, P<0.01。

因隐性梅毒症状隐匿, 对临床高度怀疑梅毒而又无明显症状者梅毒血清学实验则为临床唯一确诊手段, 隐性梅毒血清学实验时经常出现TRUST、TPP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模式, 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我院现已将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血清模式表格分发到各个临床科室, 提高了隐性梅毒的检出率, 有效地控制了梅毒的流行。

摘要:目的:进一步加深临床医师对隐性梅毒的认识。方法:对220例隐性梅毒血清TRUST和TPPA检查时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归纳。结果:隐性梅毒初次检查常出现血清TRUST和TPPA结果不一致的情况。结论:对4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分析, 并总结制成表格, 使临床医生一目了然, 提高了隐性梅毒的检出率, 可减少漏诊和误诊, 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

关键词:隐性梅毒,TRUST,TPPA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22-523.

[2]吴铁峰.皮肤病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295-312.

TPPA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至11月门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5007份。其中男性1771份, 女性3236份, 年龄1~97岁。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786份, 检出梅毒阳性76份, 阳性检出率2.0%。用TRUST法检测658份, 检出阳性45份, 阳性检出率6.84%。用TPPA法检测563份, 检出梅毒阳性69份, 阳性检出率12.26%。

1.2 试剂和仪器:

TRUST检测采用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TPPA检测采用日本富士瑞比欧株式会社试剂盒。

1.3 检测方法。

TRUST:将50µL患者血清与1滴TRUST试剂混合, 按每分钟100转摇动8 min, 肉眼观察结果, 可见红色凝聚物为阳性;TPPA:试剂中的致敏颗粒与患者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 (TP) 进行反应发生凝集, 由此可检测出TP抗体。

1.4 统计方法:

TRUST和TPPA阳性检出率用χ2检验分析。

2 结果

TRUST和TPPA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χ20.005 (1) =7.88, χ2=10.51, P<0.005。梅毒阳性检出者的性别、年龄段和科室分布无特殊可比性。69份TPPA阳性检出者, 用TRUST作疗效随访检测, 其中TRUST转阴者48份 (69.56%) , 随访一次TRUST仍为阳性者9份 (13.04%) , 随访二次TRUST均为阳性者2份 (2.89%) , 失访10份 (14.49%) 。

3 讨论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发生一系列血清免疫学反应, 产生并释放出两种抗体。一种是磷脂类物质, 黏附在螺旋体上, 形成新的复合抗原。此种抗原可刺激机体6周后产的抗磷脂类的自身免疫性抗体, 即非特异性抗体, 也称反应素。另一种是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抗原的梅毒特异性抗体, 主要成分是Ig M和Ig G, 大约在感染4周后形成。

TRUST试验用于检测反应素, 是VDRL试验的一种改良方法。用炭颗料作为指示物, 用特制的白纸卡替代玻璃反应板。所用的抗原是标准牛心肌脂抗原。血清不需要加热灭活, 节省了操作时间。肉眼可观察试验结果, 并可以保存。TRUST试验操作简单快捷。经治疗后患者的TRUST滴度随着病情好转而下降或因疗效不佳而反复。抗类脂质抗体效价的消长曲线与临床病情症状的变化相关性较好[2]。因此, 用TRUST检测梅毒, 不但可作为梅毒的筛查, 还可以用于疗效的随访观察, 判断复发或再次感染。TRUST试验比ELISA和TPPA有更长的检测观察窗口期。缺点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磷脂类物质产生和消失, 导致假阳性发生[3]。当一至三期梅毒患者治疗后, 抗体随之变化。有时TRUST阳性检出率下降, 又可以出现假阴性[4]。所以TRUST检测要用TPPA检测进行复核确诊。

TPPA试验用于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该试验是TPHA试验的改良方法, 可取代TPHA。在梅毒血细胞凝集试验基础上, 以明胶颗粒为载体, 吸附TP-Nichols株菌体抗原, 克服了血细胞易自溶而造成的漏检出弊端。TPPA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好, 不易出现假阳性[5]。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可作为临床标准化的确诊方法之一。已在国际上广泛使用。患者抗梅毒治疗后, 梅毒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Ig G仍可通过记忆细胞作用继续产生, 甚至终身可在血清中检出TPPA持续阳性。TPPA滴度变化与病情变化不一致表明TPPA试验不能作为评价疗效或判断复发或次感染的指标。

ELISA是一种基于基因工程的特异性检测技术[6]。采用双抗原夹心法, 同时检测梅毒Ig M和Ig G混合特异抗体。用基因重组工程技术, 在体外表达得到了梅毒相应特异抗原, 提高了ELISA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梅毒潜伏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被检出。虽然对梅毒的早期诊断较好, 但只能说明正在感染或曾经感染。ELISA成本低, 效率高, 操作简单, 但阳性时不能判断梅毒的活动性程度, 也有假阳性发生[7]。因而不能作为现症梅毒确诊指标, 还须用TPPA检测作确诊。许多报告指出ELISA和TPPA二者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二者均为高特异性, 高敏感性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

TPPA相对成本高, 操作较复杂, 耗时较长。但准确可靠, 对早期梅毒检出率也高, 优于ELISA,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认为TRUST和TPPA是理想的检测组合, 二者的显著性差异由此得到取长补短。二者联用对梅毒的筛查, 诊断准确可靠, 同时达到跟踪疗效, 判断复发或再次感染的多项目的。上述临床应用范围的复盖, 对梅毒的有效防治, 随访监测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摘要:目的 对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TPPA) 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用TRUST和TPPA检测1221份血清标本,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58份血清标本中, TRUST检出阳性45份 (6.84%) 。563份血清标本中TPPA检出阳性69份 (12.26%) 。二组之间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05) 。69份TPPA阳性血清标本中, 用TRUST法检测, 其中阳性的有21份 (30.44%) , 经治疗后第一次复查TRUST仍为阳性者9份 (13.04%) , 二次复查TRUST仍为阳性者2份 (2.89%) , 失访10份 (14.49%) 。结论 TRUST法检测适用于梅毒筛查, 随访疗效, 判断复发或再次感染。TPPA法检测准确可靠, 适用于确诊梅毒。二法联合应用是一种理想组合, 对梅毒的诊断可以减少漏诊误诊, 提高确诊率。对于梅毒的有效防治, 监测随访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梅毒,梅毒螺旋体,TRUST,TPPA

参考文献

[1]王华, 张洪为, 李代渝, 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梅毒感染检出情况分析[J].中华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 25 (8) :618.

[2]王光超.皮肤性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128.

[3]尹跃平.快速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验的实验室初步评价[J].岭南皮肤性病杂志, 2009, 16 (1) :11-14.

[4]林耀堂.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临床应用结果的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9) :301-302.

[5]程艳杰.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 19 (8) :503-504.

[6]吴先玉.ELISA和TRUST两种方法检测梅毒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09, 7 (9) :176-179.

TPPA 篇3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

梅毒是一种慢性经典性疾病,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此病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而且病期长,临床症状复杂,发展过程时隐时现,既可产生多种症状和体征,又可多年无症状呈潜伏状态[1]。人体一旦感染梅毒螺旋体,数周后,血清中可产生一定数量的抗类脂质抗原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特异性抗体,可通过对血液中这些抗体的检测判断是否感染梅毒螺旋体。目前,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方法主要有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法(RPR)、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或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TP-ELISA)。本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TPPA 2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分别对各期梅毒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梅毒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血清标本共计283份,其中健康体检者血清125份来自我院特殊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梅毒血清25份来自门诊皮肤性病科,健康献血者血清80份,本科室收集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15份、霍乱患者血清18份和伤寒患者血清20份。

1.2 试剂

ELISA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TPPA法试剂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以上试剂使用时均在有效期内。

1.3 仪器

自动酶标仪S/N5782,洗板机CAT5955(美国基因公司提供),孵育箱等。

1.4 检测方法

1.4.1 ELISA法:

检测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步骤如下:在酶标板条孔中加入酶标抗原液,然后将血清分别加入酶标板条孔中混匀,置于37℃环境中温育35min后洗涤,加入显色剂,置于37℃环境下15min后加终止液,最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判断结果。

1.4.2 TPPA法:

检测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步骤如下:室温条件下在U型板上用稀释液依次稀释血清样本,然后分别加入未致敏和致敏明胶颗粒,振荡数秒后,静置3h观察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患者血清检测结果

对25份梅毒血清15份EHF患者血清、18份霍乱患者血清、20份伤寒患者血清和80份健康献血者血清分别用2种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未出现阳性反应,说明ELISA法和TPPA法对不同患者血清检测特异性相似。

2.2 体检者血清检测结果

对125份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2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ELISA法共检出梅毒抗体阳性13份,阳性率为10.4%;TPPA法检出阳性11份,阳性率为8.8%,2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总符合率为98.4%。

3讨论

人体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将会产生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即反应素,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比非特异性抗体出现得早,即使通过抗梅毒治疗后,梅毒螺旋体抗体仍然可以终生存在[2]。梅毒检测方法很多,但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是梅毒血清学方法。过去常用TRUST法检测血清中抗类脂质抗原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的非特异性试验,检测结果特异性差,而且易受自身免疫性疾病、疟疾、妊娠、血清溶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必须以特异性试验为确诊依据[3]。而目前特异性试验最常用的2种方法为ELISA法和TPPA法。ELISA法采用双抗原夹心法酶联免疫吸咐试验原理,通过双抗原夹心法来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4],即以高纯度的重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包被反应板来检测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其主要包括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该法因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等特点,被广泛采用。TPPA法是将梅毒的精制菌体成分包被在人工载体明胶粒子上,而这种致敏粒子与样品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反应后会发生凝集,即为粒子凝集反应,由此可以检测出血清和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

本结果表明,在对158份不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检测中,ELISA法和TPPA法均未检测出阳性反应,说明ELISA的特异性是可靠的。而125份特殊服务行业从事人员体检血清的检测结果显示,ELISA法检出的阳性较TPPA法多2份,即ELISA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但有资料表明TPPA试验对早期梅毒的检出率较低,实际工作中也会出现漏检现象。因而也不能断定ELISA的假阳性的真实性,需进行进一步的确诊检测。如果TPPA法检测结果呈阳性则应将样本稀释后再进行ELISA法试验,避免因前带现象而误诊。反之,TPPA法检测梅毒能避免ELISA法检测所引起的前带现象,故应对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时出现的灰区样本进行TPPA法复查,这样可提高检出率,最大限度地避免漏诊、误诊。

ELISA法对各个时期的梅毒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抗梅毒螺旋体抗体(TP)即使经抗梅毒治疗后仍然会持续存在,甚至会终身存在[2]。此法不仅成本低,且可用于全自动酶免疫系统,易于标准化、规范化,适合大量样本的筛查。TPPA法虽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但相对来讲,操作较为繁琐、耗时长,而且成本较高,适宜作确认试验。该2种方法各有优劣,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以免漏检、误检,进而避免医疗纠纷。对梅毒血清学结果的最后临床解释,必须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抗梅毒治疗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叶顺章,张木有.现代性传播疾病实验诊断技术[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

[2]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116.

[3]孙慈惠,邓红樱.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不确定结果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7,30(1):18-19.

TPPA 篇4

关键词:TPPA,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诊断,有效性

梅毒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 在临床中, 主要根据该疾病感染的时间、途径、临床症状等分为潜伏梅毒、先天性梅毒和一期、二期、三期梅毒。在我国传染病防治中, 梅毒病被分为乙类传染病的病种。目前, 在各个地区中都有发病, 在东南亚和南亚中发病人群是最多的。近年来, 我国各地区梅毒的感染患者也逐渐上升, 据统计, 该疾病是我国病例报告最多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研究中, 潜伏梅毒是最多的, 一期和二期梅毒次之, 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该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公共物品的接触进行传播, 其中性传播是最多的, 占我国梅毒传播途径的95%。该研究主要通过我院门诊收治的98 例梅毒患者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 年4 月-2015 年3 月我院门诊收治的98例梅毒患者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 例。对照组中男31 例, 女18 例, 年龄20~68 岁, 平均年龄 (40.3±13.46) 岁;观察组中男22 例, 女27 例, 年龄24~73岁, 平均年龄 (45.32±15.46)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进行梅毒检测, 观察组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 (TPPA) 的方法进行梅毒检测。TPPA方法:选用梅毒螺旋体 (TP) 抗体诊断试剂盒 ( 日本富士) , 严格按照检测标准和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 用微量滴管将血清稀释液滴入微量反应孔第1 孔中, 共滴四滴 (100 μL) , 从第2 孔至第4 孔各滴1 滴 (25 μL) 。 (2) 用微量移液管取25 μL样品至第1 孔中, 然后再从第1孔稀释至第4 孔。 (3) 用试剂盒中的滴管在第3 孔中滴入1 滴 (25 μL) 未致敏粒子, 在第4 孔中滴入1 滴 (25 μL) 致敏粒子。 (4) 用平板混合器以不会导致微量反应板内容物溅出的强度混合半分钟, 加盖后置于温室 (15℃ ~30℃ ) 下水静止, 2h后, 观察其反应, 或利用免疫稀释判定装置进行测定。

ELISA:选用的试剂盒为厂家万泰, 操作规程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检测, 利用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的梅毒抗体数量。 (1) 配液:使用蒸馏水将浓缩洗涤液稀释20 倍。 (2) 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顺序进行编号, 每板反应设阴性对照3 孔, 2 孔阳性对照和1 孔空白对照。 (3) 加样:分别在相应的孔加入待测样品或阴、阳对照100μL。 (4) 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 置于37℃左右环境内温育1 h。 (5) 洗板:小心揭掉封板膜, 用洗板机洗涤五次, 最后一次尽量扣干。 (6) 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100 μL, 空白除外。 (7) 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 置于37℃左右环境内温育半个小时。 (8) 洗板:小心揭掉封板膜, 用洗板机洗涤5 次, 最后一次尽量扣干。 (9) 显色:每孔加入显色剂A、B液各50 μL, 轻轻震荡摇匀, 置于37℃环境内显色半个小时。最后测定, 每孔加终止液50 μL, 轻轻震荡摇匀, 10 min内测定结果, 设定酶标仪波长为450 nm, 用空白孔调零后再测定各孔。

1.3 诊断标准

梅毒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大多阳性, 亦可阴性,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主要采用SPSS 15.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行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χ2检验, 所有数据采用±s表示,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 ELISA和TPP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ELISA和TPPA的假阳性率为23.43%、2.43%;ELISA的假阴性率为2.43%, 总阳性率为90.57%;TPPA的假阴性率为0%, 总阳性率为100%。如果把ELISA作为梅毒螺旋体检测的标准, 对照组TPPA的敏感度为93.76%, 观察组TPPA的敏感度为97.43%。

3 讨论

梅毒一开始是藏在冠状沟或者包皮内, 在患者的阴茎上、包皮系带上会出现椭圆形或者圆形的米粒疹子, 绝大部分都是单发性的, 疹子的周围皮肤坚硬, 且皮表的溃烂、糜烂速度很快, 但是患者不会因此不适。如果梅毒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患者将会在30 d后出现非常严重的2 期梅毒, 患者全身会出现不适感, 且体重会迅速下降, 身上的淋巴结异常肿大, 且口腔膜发生溃烂, 并且伴有慢性腹泻症状, 极易引发多发性学肿瘤或者肺部感染等症状。

针对正处于2 期或3 期梅毒感染的患者而言, 行血清检查有助于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的病毒感染情况, 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更有利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在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中, 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TPPA检测法, 是最常使用的梅毒感染检查方法之一。患者在感染梅毒的12 个月内, 其传染性越大, 患者感染梅毒的感染期越长, 其传染性就越小。患者在感染梅毒4 年后, 虽然性接触已经无传染性了, 但是会通过胎盘传播, 由此可见, 患者在感染梅毒后一定要及时就医, 并接受有效的治疗, 才能够有效控制梅毒的传播, 因此, 梅毒感染患者治疗方法的必须结合RPR等非特异性检测指标来指导。

该研究中, ELISA和TPP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的比较差异较大, 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LISA和TPPA的假阳性率均为23.43%、2.43%;ELISA的假阴性率为2.43%, 总阳性率为90.57%;TPPA的假阴性率为0, 总阳性率为100%。如果把ELISA作为梅毒螺旋体检测的标准, 对照组TPPA的敏感度为93.76%, 观察组TPPA的敏感度为97.43%。

综上所述, TPPA和ELISA在梅毒诊断中, TPPA的特异性要比ELISA好, 而ELISA的敏感度要比TPPA高。该研究表明, 只有将TPPA和ELISA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结合起来, 才可有效防止误诊、漏检, 还有良好的重复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旭东, 马艳华, 周少聪, 等.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抗体的一致性比较[J].武警医学, 2013, 36 (9) :756-757, 760.

[2]谢薇, 郭光萍, 李燕, 等.边远山区妇女孕早期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检测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35 (33) :3639-3633.

[3]齐啸, 徐杰, 张政, 等.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和梅毒本底感染及新发感染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3, 34 (6) :407-413.

[4]郑伟, 杜艳丽, 王慧媛, 等.三种梅毒螺旋体Ig M抗体检测方法在献血员筛查中的意义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3013, 17 (4) :405-406.

【TPPA】推荐阅读:

上一篇:电视歌手选拔下一篇:供冷系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