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网决赛

2024-06-27

澳网决赛(精选4篇)

澳网决赛 篇1

前言

网球男子单打代表着网球运动发展的最高水平。作为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于2009年1月19日到2月1日在墨尔本公园开赛。在男单决赛中经过激烈角逐ATP世界排名第1的选手纳达尔在决赛中3-2战胜世界排名第2的费德勒。两人此前总共交手18次,纳达尔以12-6的战绩占先。从技术上讲纳达尔左手持拍,在和对手的竞技中具有很强的底线奔跑能力,击出的球具有强烈的上旋球路,稳定性高,而费德勒善于正反手抽击球(右手持拍)、发球的速度在当今世界网坛也是屈指可数的,每次击球后的落点极富于变化。两位选手代表着世界网坛的顶级水平。对比赛技术的研究分析希望能为我们平时的网球训练提供了宝贵经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澳网公开赛男子决赛选手纳达尔和费德勒。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

2 费德勒和纳达尔近几年的对抗基本数据分析

2.1 澳网决赛选手资料对比

由表1可看出 澳网决赛的两位选手的世界排名是第一名和第二名,费德勒的年龄是27岁,1998年进入职业赛事。纳达尔22岁,2001年进入职业赛事,这两位世界排名前两名的选手十分相似,两人均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2.2 澳网决赛选手平均身高、体重的比较

表2中看出,澳网决赛2位选手费德勒和纳达尔的身高均是185cm。纳达尔的体重是85kg,而费德勒体重是85.5kg,双方的体重也是仅差0.5kg。运动员的身高和体重在现代网球比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澳网决赛的两位选手身材和体重的差异决定了选手不但在发球和正手的力量上没有很大差异,而且网前截击的有效面积两位选手也十分相似。

2.3 费德勒和纳达尔的对抗记录及成绩

根据权威数据统计,截止2009年2月1日费德勒与纳达尔共交手19次,纳达尔以13胜6负的成绩暂时领先。其中在红土场地上纳达尔9胜1负,硬地场与费德勒战成3 ∶3,双方平分秋色,草地上费德勒2 ∶1领先。截止2009年2月1日来看,费德勒战绩为626胜151负,57个冠军头衔;至今共夺得13个大满冠。纳达尔344胜78负,32个冠军头衔(其中红土地22个、硬场地8个、草地2个)。

2.4 赛前双方技术分析

2.4.1 费德勒技术分析

费德勒的正手最强,球路多变,角度能打得很开,而且落点很准,他的反手很有特点,削球技术很好,他的削球不是简单的过渡,而是结合正手进攻的杀招,他经常反手把球削到对手反手位靠近网的地方,将对手调动到中场或者网前,这时候费德勒能够从容地在中场用正手打对方正手位的空档,这是他比较典型的一个战术。反手的上旋球也很厉害,角度极大,能够出其不意。

2.4.2 纳达尔的技术分析

整体来说,纳达尔是一名防御型底线型球员。他利用强而有力的上旋球、快速移动的脚步、坚强的意志力,持续来回压迫对手,迫使对方失误。由于上述特性,使他在红土球场的表现格外优异。

3 比赛技术分析

3.1 发球和接发球的技术统计

表3中,澳网决赛的选手纳达尔在比赛中双误为4个,低于费德勒得6个双误;ACE球方面纳达尔在比赛中共发出4个,少于费德勒得11个ACE。纳达尔一发64%的成功率,则高于费德勒得52%的一发成功率,然而一发得分率费德勒为73%高于纳达尔的66%数据显示,纳达尔在如高于对手10%的发球成功率的基础上,一发得分率却低于费德勒7个百分点;表2还显示,纳达尔得一发最高球速和一发平均球速、二发平均球速均低于费德勒,费德勒在澳网决赛中发球最快球速为204km/h,纳达尔最快达到196 km/h,这说明,纳达尔的高发球成功率是在降低球速、降低发球攻击力的基础上获得的,尽管费德勒的高速发球和11个ACE球对纳达尔很有威胁性,但这也给费德勒自己带了得6次双误和仅有52%的一发成功率,而发球在现在得网球比赛,扮演着相当重要角色,

3.2 接发和破发技术统计

接发球技术在现代网球比赛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接发球属于短时爆发型技术,要求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对对方来球做出反映,爆发肌肉力量。由表4的数据反映在澳网决赛中纳达尔的接发球得分率为40%,而费德勒是41%的接发得分率;说明两位选手在发球得分方面费德勒仅比纳达尔高1个百分点,从破发方面来分析,纳达尔44%的破发成功率,则比费德勒的32%高出10个百分点,纳达尔出色的防守让费德勒仅有32%的破发率,在出色防守的基础上迫使对手失误而拿到44%的破发率。

3.3 非受迫性失误和网前得分技术统计

由表5 数据反映纳达尔的总得分173比费德勒的174少了1分,但费德勒的非受迫性失误却比纳达尔多了23个,这才是整场比赛输赢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整场比赛录像的反复观察,整场比赛过程中,费德勒在底线相持中常常能占据主动,但费德勒的非受迫性失误太多,导致很多该拿下的分却白白送给对方。所以在比中,要在保持自身稳定发挥并减少失误的基础上,迫使对方失误送分,从而赢得比赛。

从表5可以看出,纳达尔在对费德勒的决赛中,总的上网得分率分别是58%、72%,这说明费德勒的上网机会把握得比较好,通过录像可知,费德勒的上网主要是通过强力的底线对抽,在对方击球质量下降时,出现落点较浅的中场机会球时随球上网,利用上步抽击取得直接得分,或是在网前通过高压球或截击球得分。但过多的非受迫性失误让他与冠军失之交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发球是比赛的关键,纳达尔高发球成功率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2.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比赛中费德勒的非受迫性失误过多是输掉比赛的主要因素之一,非受迫性失误多也是选手现在普遍存在主要的问题。现代网球正朝着力量和速度型发展,失误也必须要增加,在加强进攻的同时,如何兴利抑弊,减少非受迫性失误,是每个网球运动员必须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4.2 建议

1. 平时训练中我们应该加强发球的练习,要想打好网球就要很好的掌握网球的基本技术,在这些技术中发球技术又是最重要的一项。

2. 比赛中非受迫性是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平时我们训练中应该减少失误,只有平时训练中多注意才能到比赛中减少非受迫性失误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失分。

3. 网球中积极的跑动是比赛中的重要环节,在网球教学训练中,应先徒手、后持拍、再与其他技术结合练习,在练习中进一步对脚步动作提出具体要求,不断使动作达到快速、灵活、协调、稳定。更好地为其他技术服务,为网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怡.2008年澳网男单半决赛、决赛德约科维奇技战术统计分析与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8,(11):69.

[2]黄丽.2006年温网1/4决赛李娜对克里斯特尔斯一战双方技战术比较分析[J].体育世界,2008,(11):48.

[3]潘建华.费德勒与纳达尔在网球比赛过程中技战术的研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102.

澳网决赛 篇2

2011年1月29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公园的罗德拉沃尔球场展开了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的争夺。赛会9号种子中国选手李娜,在先胜一盘的情况下被赛会3号种子比利时选手克里斯特尔斯逆转,以1比2的总比分无缘冠军。虽然澳网亚军是当时亚洲选手在大满贯单打赛事中的最好成绩,但是面对不久前在悉尼公开赛决赛中输给自己的克里斯特尔斯,还是不免为李娜的失利感到惋惜。本文拟对本场比赛进行深入分析,从得失分方式的角度出发,力求揭示李娜在比赛中的得失分规律,为以后的训练比赛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

我国网球运动员李娜在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中的得失分情况。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调研

分别以“网球、网球比赛得失分、竞技网球、女子网球”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查阅相关研究成果;阅读近年硕士、博士论文多篇,相关论著4部。

3.2 三段统计法

根据项群理论,乒乓球与网球在项目规律上有一定的相似,国内学者陶志翔借鉴吴焕群等为研究乒乓球比赛发明的三段统计法,将网球比赛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每一分的争夺为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也分为三段:发球方的前两拍(第1、3拍)的战术运用称为发球战术阶段,与之向对应的接发球方的前两拍(第 2、4拍)为接发球战术运用阶段,在第5拍或者5拍以后称为相持战术阶段。

3.3 录像分析统计

收集本场比赛录像,并按照本文所设计的研究指标进行逐一统计。

4 结果与分析

4.1 基本数据统计分析

从本场比赛的基本数据统计分析上看,在发球环节,双方的差距主要在一发得分率上,李娜落后克里斯特尔斯14个百分点,可见李娜一发的攻击性略差;在接发球环节,李娜的接发球得分率比对手低8%;从发球和接发球对于网球比赛的重要性来说,这两个环节的对比就基本决定了本场比赛的走势,而比对手多14个非受迫性失误则直接导致了李娜的输球。从其它环节对比看,双方的差别不大,从比赛的过程来看,李娜整场球一直在全力进攻,而克里斯特尔斯顽强稳定的防守是其赢球的关键。

4.2 对发球、接发球战术系统得失分分布的统计与分析

李娜在本场比赛中暴露的主要问题是在局点的把握上有所欠缺,网球比赛的致胜规律简言之就是保住自己的发球局并破掉对手的发球局。由此可见,对于运动员来讲,比赛就分为两个战术系统:发球战术系统和接发球战术系统。发球战术系统的优势主要在前四拍,也就是说如果在前四拍无法确立优势、取得得分,一旦进入相持阶段,发球方发球的优势则会丧失;反言之,在接发球战术系统中,则力求接发球直接得分或将回合拖入相持阶段寻找机会得分。

在本场比赛中,李娜的主要得分分布在发球战术系统,达到63.8%;主要的失分发生在发球战术系统的相持战术阶段和接发球战术系统中的接发球战术阶段。这也反映在比赛的过程中,比赛的一开始,克里斯特尔斯就以“love game”的形式连得四分保发成功,李娜的四分全部丢在了接发球战术阶段;由于进入状态较慢,李娜的首局就被破发,同样是对手的“love game”,这四分主要丢在了发球战术阶段。随后,李娜逐渐进入状态,在第三局破发,并最后以6比3的比分胜第一盘。第二盘的比赛,李娜开局不利,在浪费了三个局点的情况下被对手破发了第一局,第三局比赛也就是李娜的第二个发球局又被破发,随后发挥不利,以3比6输掉第二盘。在第三盘的比赛中,李娜一开始就连输两局,虽然在第三局回破一局,但第四局浪费多个局点后又被破发,最终比分定格在3比6,克里斯特尔斯获得冠军(表2、3)。

4.3 得分方式统计

如上表所示,李娜在本场比赛中的得分分布是:制胜分47%、对手的非受迫性失误35.7%、对手受迫性失误17.3%。制胜分是在网球比赛的某一个回合中,选手的有效击球未被对手的球拍碰到而得分,制胜分的统计反映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攻击性。非受迫性失误通俗的讲就在是指网球比赛中运动员在没有受到对手压力的情况下的主动失误,而受迫性失误则相反。统计表明,在本场比赛中李娜所有的得分中有接近一半的比率是制胜分得分,一方面反映出了李娜在击球方式的选择和击球技术的运用上是比较具有攻击性的。

4.4 失分方式统计

如上表所示,李娜在本场比赛中失分最多的指标是非受迫性失误,高达40.8%,其次是受迫性失误32.8%和对手的主动得分26.4%。从非受迫性失误的内容看,又以底线的失分居多,占到了总失分的29.8%;在受迫性失误失分的小项中,底线的失分同样是最多,占到了27.2%。从以上数据表明,李娜的主要失分方式是非受迫性失误,主要失分的位置发生在底线。这与李娜底线型打法有关,李娜的优势在于扎实均衡的底线正反手技术,其幼年时期经历的羽毛球训练又奠定了迅捷的移动速度,这样以底线为主、伺机进攻的比赛风格一直伴随李娜多年。近年来,随着发球技术的进步,李娜在底线的攻击性也极大的提高,但是又由于心理状态的起伏,导致了底线非受迫性失误的增多。而李娜本场比赛的对手克里斯特尔斯是三届大满贯冠军得主,经验丰富,特别是防守出色。在比赛过程中我们也屡屡发现,李娜刁钻凶狠的底线进攻经常被克里斯特尔斯的“劈叉救球”化解,多次进攻未果的情况下,李娜容易产生急躁的情绪而失分。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李娜主要的得分来自与发球战术系统中的相持阶段,这说明李娜的发球优势不明显,容易被对手拖入相持;在接发球战术系统中李娜的得分偏少,说明李娜接发球的攻击性较差。

2.李娜的得分方式主要是制胜分,也就是主动进攻得分较多,尤其是在底线,说明其在底线的攻击性较强。

3.李娜在发球、接发球战术系统的失分相当,发球战术系统中的失分在相持阶段较多,而接发球战术系统的失分中接发球战术阶段较多。这说明李娜在击球的稳定性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4.李娜的失分方式主要是底线非受迫性失误,这种失分通常是发生在主动进攻、主动变线或者说急于得分的情况下。这说明李娜在比赛中容易发生急躁的情绪,导致主动失误增多。

5.2 建议

1.提高发球攻击性,尽可能在发球战术阶段(也就是发球的前三拍)得分。发球的攻击性不仅指发球的速度,更主要的是速度、角度和旋转的集合。李娜在发球速度上已经达到很高水平,200公里/小时的球速对于李娜也很常见,如何把发球攻击性进一步提高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2.寻找击球攻击性和稳定性的平衡点,适当改变节奏,在进攻过程中多采取一些削球、放小球、上旋球等过渡方式,减少主动失误。

3.提高把握关键点的能力,在局点、盘点、赛点发生时更要不急不躁,稳扎稳打,不断向对手施加压力、确立优势。

摘要:本文采用了三段分析法、录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网球运动员李娜在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中的得失分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李娜得分的主要部分在发球战术系统,但与对手相比发球战术的优势不明显,李娜的失分主要发生在底线非受迫性失误。

关键词:澳网,决赛,李娜,得失分

参考文献

[1]蔡治东.2011年李娜澳网法网温网竞技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3(3):64-67.

[2]王银晖.2011年李娜在网球四大满贯赛事单打比赛中的非受迫性失误特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1):34-36.

[3]张斐.法网夺冠后李娜竞技状态下滑的多重原因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3):47-48.

[4]张智等.两项赛事中李娜与克里斯特尔斯的技术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3):17-19.

澳网决赛 篇3

关键词:澳网,李娜,技战术

1、引言

网球运动在18世纪末传入中国, 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从二十世纪在法国的诞生到今天已经盛行全世界, 被称为是第二大球类运动。近几年, 我国的网球事业经过不懈的努力, 也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特别是女子网球更是让国人见识到了中国金花们为国家所做出的努力。女子单打方面尤为突出, 我国选手李娜, 彭帅, 郑洁多次击败世界排名前十的顶尖选手, 为中国女子网球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2010年澳网, 李娜和郑洁双双进入澳网四强, 这是第一次有两名中国选手进入大满贯四强。李娜之后的世界排名也来到了第十位, 这是第一次有中国选手进入世界TOP10。2011年我国女网一姐李娜更是成绩喜人, 在WTA顶级巡回赛澳大利亚站中, 李娜首盘0:5的情况下奋起直追, 最终以7:6, 6:3击败赛会三号种子, 前世界第一克里斯特尔斯。首次获得WTA顶级巡回赛冠军, 随后她的个人世界排名在WTA排名中来到了地7位。李娜更是在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中, 获得冠军, 实现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大满贯单打赛事上零的突破。这些傲人的成绩显示出了中国的女子网球正在崛起。

2、李娜在2013年澳网决赛中的技战术分析

2.1、整场比赛的整体局势分析

2013年1月26日, 墨尔本, 澳网女单决赛, 李娜VS阿扎伦卡。先赢一盘的李娜先后在第2盘和决胜盘两次扭伤脚踝摔倒在地, 但顽强的中国金花还是坚持作战, 最终以6-4, 4-6, 3-6的比分惜败未能阻止阿扎卫冕屈居亚军, 输掉这场比赛的李娜遗憾无缘个人第2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2.2、李娜、阿扎伦卡的个人信息对比

对阵双方:李娜V阿扎伦卡;世界排名:阿扎伦卡第1, 李娜第6 (同时也是澳网的种子排名) ;大满贯:都为1个, 李娜是2011年法网冠军, 阿扎伦卡是2012年澳网冠军, 为本届澳网的卫冕冠军;进入大满贯决赛次数:都为两次, 李娜2011年澳网决赛输给克里斯特尔斯, 2011年法网赢了斯齐亚沃尼;阿扎伦卡2012年澳网赢了莎拉波娃, 2012年美网输给小威;双方年龄:李娜30岁, 阿扎伦卡22岁。单从年龄上看, 阿扎伦卡具有绝对优势, 她成名于少女时期, 获得多个青少年大满贯, 进入成年后上升不算快, 但稳扎稳打, 进入2011年开始爆发, 于2012年拿下第一个大满贯并使世界排名达到第一。李娜属于大器晚成型运动员, 虽然成名甚早, 身体条件和网球技术在国内无出其右, 但心理起伏波动大, 成绩并不突出, 不过进入2010年后, 李娜的成绩突飞猛进, 先是在当年澳网半决赛挑战小威, 双个抢七惜败, 同年排名进入世界前十, 是中国和亚洲第一个前十选手;2011年澳网进入决赛, 这也是中国和亚洲第一次打大满贯决赛, 可惜输给了复出的克里斯特尔斯, 在同年的法网, 李娜再次进入决赛, 并拿下了中国的第一个大满贯冠军, 世界排名最高到第四, 进入2012年李娜状态有所下滑, 但在今年初恢复, 再次进入澳网决赛;过往战绩:李娜4胜5败, 已经4连败, 但在大满贯比赛中2胜0败;比赛过程:6:4, 4:6, 3:6, 李娜先赢后输。

2.3、李娜在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分析

正反手的运用分析。李娜的反手在今天的比赛中远没有在上一场对阵莎拉波娃时发挥的好, 成为今天比赛的最大不稳定因素。在对阵莎娃时, 李娜反手得分为7分, 非受迫性失误5个, 在本场比赛中, 反手得分为9分, 但非受迫性失误上升至27个, 因此李娜在本场比赛中Winner是阿扎一倍的情况下, 总得分落后阿扎8分, 失误原因, 李娜大部分的反手失误都集中在中路, 并且都是出界球, 这反映出李娜试图通过中路深球将阿扎压制在底线后, 限制阿扎的回球线路, 然后再抢先上手, 主动调动阿扎, 但可惜的是, 过多的失误还是限制了今天李娜既定战术的完成效果, 反而陷入了被对手调动的困境当中。

接发球方面的分析。在接发球方面, 本场比赛李娜尝试打的很主动, 特别是想在接发球时就抢先上, 阿扎伦卡的球具有强大的全场地覆盖能力, 并且能够把非常被动的防守球打成又深又重的攻守兼备的防守性进攻球, 但是发球是她最大的软肋, 在接发球开始就对阿扎形成压迫, 才能尽可能的不被阿扎拖入到她喜欢的比赛节奏中。但可惜的是, 李娜今天的接发球并不算很稳定, 李娜接发球时的20个非受迫性失误完全抵消了14个接发球得分所带来的优势, 相对应的, 阿扎6个接发非受迫性失误和6个接发得分的数据则显得均衡的多。

伤病影响。客观的说, 李娜今天的伤病确实是影响了她的发挥, 特别是第二盘的关键局时, 李娜明显不敢主动蹬地发力, 而阿扎恰恰又是一个善于利用对手状况的强势球员, 李娜的两次脚伤严重影响了她的移动速度和发力, 阿扎伦卡通过调动占尽优势, 李娜稍微显露出移动的困难, 阿扎就进行了大范围的调动。

3、结果分析

李娜绝对是中国球员是身体和力量最好的一个, 技术与世界一流选手齐肩, 通过大赛的历练, 大赛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逐渐成熟, 通过本场比赛可以看出, 虽然已经到了31岁几近退役的年龄, 但是李娜仍然显示出了较高的水准, 技战术水平仍然处于巅峰状态。本场比赛由于伤病的困扰, 使得李娜屈居亚军, 但这并不影响李娜在比赛中表现出的较高水准。

参考文献

[1]郭伟, 安晶晶, 李剑兰.优秀男子网球单打运动员制胜因素的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 2011, (11) .

澳网决赛 篇4

关键词:澳网,李娜,决赛,技战术

李娜,注定是一个不断改写中国、亚洲,甚至世界网球历史的名字。三次进入澳网女单决赛的李娜,终于印证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和“事不过三”这两句中国俗语,澳网中国李娜直落两盘战胜斯洛伐克的齐布尔科娃,首次拿下澳网女单冠军。这是李娜继2011年法网夺冠后,第二次获得大满贯女单冠军,李娜成为澳网100多年历史上,首位夺冠的亚洲球员,31岁334天的夺冠年纪,也让李娜成为澳网历史上最年长的女单冠军。

1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2014年澳网决赛李娜与对手的技战术统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

2分析与研究

2 . 1发球与接发球技术对比分析

从表1得出,李娜的Aces球多于齐布尔科娃,双误少于对手。说明李娜发球的攻击性与稳定性均高于对手。李娜的一发进球率低于齐布尔科娃,但一发赢球率与对手相近,二发得分率远大于对手,说明李娜发球后的战术压制住对手的技战术,发球水平已居世界超一流水平,从而为技战术的发挥提供保障。李娜的接发球得分率为53%高于对手的40%,由于对手的发球速度较慢,对于攻击性打法的李娜而言接发球经常采用强攻,以占取主动。说明李娜在对发球落点、速度、旋转的判断以及在回球处理上高于对手。

2 . 2网前技术、破发率的对比分析

从表1中看出李娜的网前得分率虽为62%低于对手的75%,但李娜不再固守底线,而是频繁的来到网前,丰富个人技战术组合。同时李娜应加强在网前球的处理方式。而网球的获胜规律是发挥自己特长、抑制对手,在保住自己的发球局同时并破掉对方的发球局。破掉对方发球局不仅能带来胜利,还能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相反,如果握住很多破发点,却不能破发,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被动和心理压力。李娜的破发率为50%低于对手的67%,说明李娜在处理关键分时产生心理波动,在日后训练应加强对关键球的处理。

2 . 3制胜分与非受迫性失误的对比分析

非受迫性失误与制胜分的多少是左右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李娜向来采用的是主动的底线进攻战术,球速快,底线正反手有杀伤力,但其失误也常常让人无法想象。李娜输赢的依据往往是“主动得分减去非受迫性失误还剩多少分”,从表1中可以看出李娜把握34个制胜分远大于对手的11个,非受迫性失误和对手相近,李娜通过主动进攻获得较多破发机会,并成功破发,这为她赢得冠军奠定了基础。她能够立足网坛,正反手进攻是“制胜法宝”,这是李娜赢得比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李娜总得分高于对手的技术。

2 . 4体能水平分析

高手之间较量的基础是体能,体能训练不能间断需要天天练, 有伤有病也不能间断。世界顶级网球选手均非常重视体能,当今谁不重视体能谁就不可能长期保持胜绩,谁就不可能保持高排名、谁就不可能拿到大满贯冠军。李娜经过几年系统的体能训练,体能储备良好。冬训后体能水平保持的不错,为技战术的发挥、连续作战直至最后赢得冠军提供坚实保障。

2 . 5心理水平分析

心里水平是指运动员的心里能力,在比赛中主要表现于运动员的参赛情绪及竞技意志。优秀的网球选手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 特别是在“局点”、“盘点”、“赛点”等关键分的处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选手技战术水平正常发挥的关键。李娜已是第三次进入澳网决赛心态比对手稳定、平静、充满自信。虽然在第一盘中出现心理波动,但及时自我调整。而对手在比赛中出现急躁情绪、负面情绪导致最终输掉比赛的因素之一。

3结论

(1)李娜在二发得分率,最快发球速度,平均一发速度,平均二发速度,接发球得分率制胜分都优于对手,李娜发球无论是球速还是角度是世界超一流的,为技战术的发挥并最终赢得冠军提供坚实保障。

注:1st%=一发进球率,DF=双发失误,UE=非受迫性失误,1st%W=一发赢球率、,2nd%W=二发得分率,W=制胜分,RPW=接发球 得分率,BPC=破发率,NA=网前得分率,TPW=总得分,FSS=最快发球速度,A1SS=平均一发速度,A2SS=平均二发速度,Li=李娜,Qi= 齐布尔科娃。

(2)李娜第二次获得大满贯女单冠军,表明她的竞技能力达到新的高度;有连续作战的体能;心理承受能力和场上应变能力也得到加强;技战术组合优秀合理,在澳网决赛技术统计中多项技术统计优于对手,其中二发得分率、制胜分及总得分与对手有显著差异,这是她获得比赛胜利关键因素。

上一篇:教学模式研究下一篇:技术要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