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的感染力

2024-07-07

初中语文课的感染力(精选3篇)

初中语文课的感染力 篇1

一、引入故事, 提升课堂感染力

按照“教育性、新颖性、趣味性、针对性、综合性”的五性原则, 教师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讲故事、引入典故等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提升课堂的感染力, 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放在课堂上。在《我学汉语》的课堂教学中, 我让每位学生都想出一个歇后语, 然后将它们编成故事, 通过语言、表情与肢体动作, 向其他学生表达自己。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全班学生记住了这些歇后语与小故事, 而且还懂得了如何应用与延伸。比如, 在学“班门弄斧”的成语时, 我解释了它是“在高手面前逞能”的意思后, 并引入“采石江边一堆土, 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 鲁班门前弄大斧”一诗。进而将其以故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牢牢记住了“班门弄斧”的典故与含义。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升课堂感染力

将现代先进的媒体适时、恰当地引入教学活动中, 能起到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的绝妙功效, 从而能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面前,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变得浓厚, 参与意识增强, 感知的难度系数降低, 知识的接受过程得到了明显优化。高明的语文教师都善于借助多媒体所说之“言”、所发之“声”、所绘之“形”及所创之“境”来构架一座教与学的桥梁, 使课堂油然而生一种亲近感和真实感, 让学生置身其中欲罢不能, 使得双边活动的效果能得到比较深入的强化。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乌鸦喝到水的过程, 我借助多媒体, 特意演示了“捡”“投”“喝”等动作, 学生一个个目不转睛, 看得十分真切, 整个过程下来学生被课堂内容深深吸引了, 甚至意犹未尽, 对课文理解得也比较到位。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具来丰富课堂, 就会充分提升课堂的感染力, 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感氛围, 提升课堂感染力

冰心说过:“情在左, 爱在右, 走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播种, 随时开花。”情感的蕴含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 情感生成于课文的一字一词一句中, 生成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以及浓浓的人文氛围中, 能够强有力地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育学家托兰斯认为, 语文教学就应创设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起反应”其实就是点燃学生的热情, 调动学生高涨的情绪。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皆是名篇佳作, 每篇均是“情动而辞发”的情理统一体。为此, 教师必须借助具体的教学内容, 多角度地渗入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欣赏文章。朱自清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的确, 我们要想真正地理解作者的感情, 就必须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为了整个班, 为了整个潜伏部队, 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 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烈火在他的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的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 直到最后一息, 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 没有发出一声呻吟”这一段时, 我是这样讲述的:“一个伟大的战士, 一个平凡的战士, 为了他所忠诚的事业, 宁愿忍受烈火的煎熬, 宁愿将其年轻的生命在默默中结束,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战士, 这分明是一位钢铁战士。让我们用最激情的语言来歌颂它吧!”学生在这样的情感熏陶下读这段课文, 受到了极大的感染, 沉积已久的情感一下子就迸发了出来。又如在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 借着课文中的悲伤基调, 我出示了一首小诗:卖火柴的小女孩, 请不要再叫卖;快从童话世界中, 来到我身边来;这里有温暖, 这里有关怀;让我们用双手带给你, 那份属于你的爱!学生静静地听着, 已经被这种氛围深深感染了。从学生的眼神中, 仿佛看到小女孩那悲惨的一幕幕, 当学生满怀激情地朗诵时, 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情感一涌而出。这样的课堂怎么会不吸引学生, 怎么能不打动学生?

四、创设有效情境, 提升课堂感染力

叶圣陶也说:“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于亲”。说的是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要想把握作者的细想感情, 就要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 去切身感受作者所处的环境与当时的心境。教学中, 教师要以“思”为核心, 以“美”为突破口, 以“情”为纽带, 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根基, 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融通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与野外教育活动, 使这些方式相互渗透, 并联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整体联动, 以构成一个区域广远、目标一致的优化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自由丰富的发展空间,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提升课堂的感染力。

摘要:语文课的感染力对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缺乏感染力的语文课是没有生命力的, 是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 追求有感染力的高效课堂已刻不容缓, 广大一线教师也一直把如何上好语文课、使语文课富有感染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感染力进行了一番论述, 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关键词: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感染力,措施

参考文献

[1]薛毅涛.如何提高语文课堂语言的感染力[J].语文天地, 2009 (15) .

[2]曾彩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染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3) .

[3]邓晓玲.持续保持小学语文课堂的吸引力[J].新课程学习, 2011 (10) .

[4]陈福梅.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具吸引力[J].儿童大世界, 2012 (1) .

[5]蔺宏宾.浅谈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J].大观周刊, 2012 (4) .

[6]马丽霞.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6) .

初中语文课的感染力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语言;不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57-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引进,使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这就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造成很大考验。怎样使语文教学中课堂语言感情丰富化,充满语言表现力和审美性,达到教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想象力,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中课堂语言教学存在的不足

初中语文语言教学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前提下,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开始努力改进自己的课堂语言,虽然语文课堂语言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 课堂语言逻辑性不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部分语文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或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这就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语言问题,如逻辑混乱、语句颠倒、答非所想、语序混乱等,甚至出现跑题现象,这就对学生的听课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 语调过高,语速过快,语言缺乏感染力。众所周知,优美的语言就像音乐一样富有感染力,而语调忽高忽低、语速忽快忽慢的语言就像噪音一样令人厌恶。当然,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课堂讲课声音很小,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另有一部分教师讲课声音很大,音调很高,有时讲课声音能传出几十米,学生听课时神经过于紧张,造成听课累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教师语速过慢,讲课中多次停顿,造成学生上课昏昏欲睡,听课效率大大降低。

3. 教学语言不具针对性。初中语文教学处在小学教学和高中教学的衔接点上,应该注意语言的过渡使用。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初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显得比较幼稚,像是教导小学生,而有的初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显得比较严肃,像是在进行高中教学,并且一部分教师不注重语言的语调和语气,语言抒情性少,造成学生对语文课文的角色转换能力不强,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涵。

4. 语言缺乏创造性,陈词滥调现象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语言缺乏创新性的问题,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或是懒惰问题,不善于研究新的教学语言,只是一味地对别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进行模仿,陈词滥调现象严重,缺乏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二、培养教师课堂语言能力的措施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知识储备不足、逻辑思维不条理、综合素质低等影响因素,使得语文课堂的语言教学停滞不前,怎样提高语文教学中语言的感染力就成为现今教学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加强教师语言知识的积累,教学语言多样化。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素材积累,强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语文与各个学科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师应在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基础上,对心理学、审美学、基础逻辑学等学科进行大体的涉猎,以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讲课的语调、语速等做一下适当的调整和控制,充分显示出语言的艺术魅力和亲和力,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针对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不高的问题,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普通话的统一培训。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兴趣,教师抑扬顿挫的音调和速度适中的语速,也增强了语言的魅力,使得学生愿意听老师讲课,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增强教师教学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教学过程中应逐步转变课堂教学教师为主的观念,而是要注重师生融洽关系的构建,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语言使用恰如其分的能力。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亲切,应摒弃呆板、俗套,要充分体现出语言教学的魅力和亲和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课堂语言的激励作用,针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言技巧,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维护,自信心不断增强,并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被调动起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只有具有充分的亲和力,关键地方做到抒情到位并适时诙谐幽默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潜能。教师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舒适、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课堂语言技巧的把握是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语文课堂语言魅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屈继南. 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J]. 中等职业教育,2010,06.

[2] 韩涛.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探索[J]. 吉林教育,2014,05:9.

[3] 苏洪源. 语文教师要善于用美的语言进行教学[J]. 教育教学

论坛,2011,16.

[4] 尚瑞华.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优化探析[J]. 通化师范学院

初中语文课的感染力 篇3

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 不仅是传授知识, 还应包括情感的正确激发和引导。这其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

一、教师情感感染力发挥作用的基础

1. 教师自身良好的亲和力。

教师是否具有亲和力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故意装出一副威严的样子, 学生就会从心理上与老师产生一定的距离, 很难与教师形成情感上的沟通, 教师也就无法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情感指向。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老师, 平时不苟言笑, 学生们一看见他就像老鼠看见猫一样。这样的班集体看似风平浪静, 其实有很多师生或生生之间的矛盾潜藏其中, 一旦激化就会爆发。相反, 有的老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别人看起来好像有点“没大没小”的, 其实, 学生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这样的老师, 老师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所以, 良好的亲和力, 能让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调节师生关系, 进而诱发学生情感上的呼应。

2. 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修养。

“学博为师”, 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教师的信任感。因此, 我们作为教师, 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 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 掌握多种才艺。声情并茂地朗诵、载歌载舞地表演、浓墨重彩地勾勒、海阔天空地畅谈……“多才多艺”的老师一定会深深地打动学生、吸引学生。

3. 教师应具备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作为教师, 学习的速度务必超过教育变革的速度, 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 (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 , 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 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时代在发展, 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用同一种教育模式去教育几代人。因此, 教师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引导, 面向全体学生,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语文教师发挥情感教育感染力的途径

1. 创设情境, 以境激情。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创设一个情境,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受到教师的关爱, 体会到语文学科的美感, 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

2. 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教师本人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一个热爱学生、教态优美、朗读声情并茂、以信赖的眼神看学生的老师, 肯定会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认为:“学生们处处模仿老师。所以说教师的世界观, 他的品行, 他的生活, 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 这点往往是不自觉的。”作为教师, 要严格要求自己, 使自己的品格更加高尚美好, 才会产生“近朱者赤”的陶冶效果。

3. 关注情感, 注重反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如今的教学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目标的反馈。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到情感目标的反馈, 会更好地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有一次, 我在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 当讲到“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时, 我发现一个学生握紧了拳头, 在胸前顿了一下。我赞许地朝他点点头, 以示对他这一动作的肯定。然后, 我对大家说:“比如现在, 我们班就有许多同学有很强的自信心。现在请你用一句话, 或一个动作, 或实际行动说明你有没有自信力。”大家反响非常强烈, 纷纷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自信。在不知不觉之中, “树立自信心”这一情感目标就落实到位了。

上一篇:组培育苗下一篇:印刷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