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伦理及其建设原则(共3篇)
企业伦理及其建设原则 篇1
当今,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越来越与企业公共关系的实践紧密联系, 两者的整合运作, 便形成了“公关营销”这一新的概念。公关营销是企业营销工作者在营销过程中运用公共关系中的传播手段、沟通策略、协调方法等, 建立和促进企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双向交流, 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的基础上, 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 完成企业营销目标的过程。可以说, 公关营销既是对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所起到的重要功能的肯定, 又是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的互相嫁接、合成后的新一代的营销理念, 更使得企业营销进入一种艺术化的境界。
公关营销伦理是将伦理学中的道德观点引入营销学中, 探讨企业在进行公关营销的具体行为过程中所涉及的道德问题。企业公关营销的伦理研究是颇具时代意义的。首先, 它是规范企业行为的需要。现实的商业活动中, 企业在运用现代公关营销手段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道德行为, 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重视;其次, 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呼唤。关系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而在公关营销中的不道德行为会使企业最终失去各种关系, 从而破坏这一资源的持续利用。再者, 它是优化市场环境的要求。企业上有供应商, 下有顾客及经销商, 还要面对竞争者、政府, 因此, 企业的一举一动都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情, 而是会给整个市场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企业的不道德公关营销行为会破坏整个市场环境。最后, 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每一个企业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只有每个企业在公关营销中注重自身道德行为, 整个社会才会和谐。
1 现代企业公关营销行为的伦理缺失
正因为公关营销是一种新兴的营销理念, 还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 各企业虽然不断在实践中尝试进行公关营销行为, 也不乏成功的公关营销案例, 但在公关营销活动中还是广泛存在着伦理问题。在企业运用传播的手段、沟通的策略、协调的方法等活动中, 无不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伦理缺失问题。在企业中, 营销人员要跟顾客、批发商、零售商、竞争者、广告公司、研究机构、媒体、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打交道, 每一方都有自身的期望和要求, 因而利益冲突在所难免, 而且与技术人员、生产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相比, 营销人员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更直接、更大, 且公关营销活动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 公关营销无疑是企业最容易出现伦理问题的行为之一。如在进行事件营销、口碑营销、借助名流进行公关营销等行为时, 有些企业会违背道德良知, 仅从营销效果出发而不顾及各类公众的利益。此外, 企业在营造各种良好关系开展营销活动时, 也会出现一些道德缺失的现象, 将其等同于庸俗的“拉关系”活动, 将公关营销等同于“攻关营销”。
在企业众多的公关营销行为中, 目前存在最多的伦理缺失现象有下面几点。
1.1 广告信息表述不真实或不全面, 欺瞒公众对象
媒体发达时代中, 广告已成为公关营销的主要使用手段之一。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网络广告, 还有各式各样的墙体广告, 无一不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广告中出现了很多不真实信息, 误导甚至企图操控消费公众, 以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这样的例子很多, 甚至一些跨国的大企业也存在这样的伦理缺失问题。例如, 壳牌石油公司曾经有一则广告宣称, 它生产的加了某种添加剂的超级壳牌汽油能够比不加这种添加剂的汽油跑更多的路程, 这一说法本身是正确的, 但是几乎所有的汽车用的汽油都加有这种添加剂, 而消费者不知道这一情况, 还误以为这是壳牌石油所独有的。这种做法, 表面上没有违背任何法律条款, 但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 是有失公平公正的一种行为。美国当代哲学和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在其社会公正理论中指出, 人类存在一种基本的、共通的公正观, 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这告诉我们, 在公关营销活动中, 每一个消费者都是平等的, 他们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购买产品, 有权获得关于产品和服务的一切相关信息。企业在公关营销活动中应充分尊重消费者的这一权利。罗尔斯的社会公正理论从道德公正角度肯定了树立公关营销观念, 应将处于弱者的消费者权利纳入企业公关营销计划和决策中。
1.2 公关营销从业人员刻意夸大其词, 引诱公众对象
公关业内的权威刊物《公关周刊》曾发表过全国公关业道德调查报告, 他们调查并询问了1700名公关从业人员后, 披露说, 他们中的40%承认曾经在向新闻记者提供报道内容的过程中, “夸大”了事实真相, 25%的从业者坦白说他们曾在工作中夸大其词, 编造谎言, 62%的被访问者说他们曾经对有些公司的传闻听之任之, 没有确认信息的真实信, 也没有调查来源是否可靠,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引诱公众对象对他们服务的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产生兴趣, 并促使其产生购买行为, 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诸如此类的数据反映出公关营销从业人员伦理缺失的倾向。公关营销从业人员可以说是公关营销活动的主体, 是企业形象的一个窗口, 他们如同一座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 很大程度上更决定了一个企业公关营销活动的道德行为水平的高低。
1.3 恶意炒作事件, 进行不道德公关营销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炒作”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这一手段也越来越被一些企业所青睐。新闻炒作, 原本是公关手段中一种较有效的传播方式, 但这是基于一种信息真实的前提, 找到一个新奇点来吸引公众的关注, 同时也应有一定的社会效应, 目的是让大众接受企业的良好形象, 从而关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如今, 这种炒作似乎变了味, 拿来炒作的对象大多都是些社会阴暗面, 炒作的内容也是子虚乌有的, 或是他人隐私, 目的仅仅是为了宣传企业产品, 而完全不顾自身的形象, 也不顾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炒作就是有悖伦理道德的。英国人罗斯在1930年出版的《“对”与“善”》一书中, 系统地提出了“显要义务”理论。他认为, 显要义务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中人们进行自认为合适的行为。罗斯提出了六条基本的显要义务, 其中有一条是“行善”, 即要关心社会公益事业。还有一条是“自我完善”, 即使自身潜能和美德得到充分发挥, 实现自身价值。最后一条是“不作恶”, 即不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而企业的恶意炒作事件是以挖掘他人隐私、宣传社会阴暗面为手段, 严重地损害了他人利益, 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实现企业自身价值。企业是有社会义务的, 不顾社会义务而只追求短期利润的恶意炒作就是不道德。
1.4 与名流勾结, 滥用名人效应
名人代言一直是众多企业所推崇的公关营销手段之一, 因为名人在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小的, 而代言产品也是很多名人乐此不疲的事情, 因为从中他们可获得的收益也是不菲的。正是这种双赢的结果促使双方合作不断。但在这一合作过程中, 由于利益驱使双方很可能出现有违伦理的行为, 如名人不考察企业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就滥做宣传;企业提供代言产品的虚假信息给名人等等。这些不道德宣传行为, 是利用公众对名人的信任以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 也是有悖伦理道德的。
2 企业公关营销伦理建设的思考
由此可见, 当前社会中企业进行公关营销活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伦理道德缺失的行为, 这些行为也许能给企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 可是, 一旦这些行为被公众识破, 对企业的形象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企业的公关营销将不可持续开展。因此, 企业认清公关营销行为中注重伦理道德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规范企业的公关营销行为, 使公关营销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伦理建设。
2.1 完善企业文化建设, 将伦理道德列入企业文化范畴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的公关营销行为要符合伦理道德准则, 在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中就应强调伦理道德, 如在企业的经营宗旨中写入道德标准, 在企业的口号中加入道德口号, 在企业的行为规范中加入道德条例等。让这些伦理道德思想存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 由此, 对企业的公关营销行为可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2.2 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规范公关营销从业人员的行为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30%~40%的美国企业进行了某种形式的伦理培训,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人们公开宣扬某一种观点时, 他们就倾向于在行动上与这种观点保持一致, 即使他们以前根本不信奉这种观点。因而, 为了使公关营销从业人员树立企业提倡的伦理观念, 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伦理培训。而在培训中, 单纯的说教、灌输乃至惩罚都可能引起从业者的逆反心理, 因此, 企业伦理教育除了课堂教育外,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 如参观访问、典型事例分析、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生动形象的方式。
2.3 建立公开的公关营销伦理监督机制
企业的公关营销行为和从业者的行为, 都需要一定的监督。监督对于企业和从业人员来说, 一方面可以促使公关营销行为更加符合伦理准则的要求,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监督者对自己的信任。有效的监督必须是公开的, 公开的监督主要取决于信息的公开程度与真实程度。为此, 企业一方面需要健全可行的监督制度, 监督条例的内容应该涵盖企业的一切公关营销行为, 如对广告宣传、明星代言、促销打折、赞助活动等的监督, 还包括对其公关营销行为结果的监督, 如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的监督。另一方面, 企业需要建立双向公开的信息沟通渠道。监督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 信息的交流面越大, 监督的力度越大;信息交流的速度越快, 监督的效果就越明显。因此, 双向公开的信息沟通渠道势必能加大和加强公众监督的力度和效果。
2.4 进行消费教育, 进一步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伦理缺失问题
在现实的公关营销过程中, 企业的伦理缺失行为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 无论是企业广告宣传也好, 还是企业公关营销人员的口头游说, 消费者始终处于一个被动接收信息的地位, 在这一过程中, 消费者无从了解到信息背后的真实性。再加上一部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权利意识较弱, 这更是助长了一些企业的伦理缺失行为。因此, 有关行业协会组织有必要对消费者进行消费教育, 开展相关宣传, 以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及维权意识。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教育, 更是给企业敲响警钟的一种方式。
当前, 公关营销理论还很不完善, 在这一不完善的理论指导下的企业公关营销行为也还很不成熟, 而对公关营销的伦理研究是对这一领域的一个补充研究, 除了关注企业公关营销的各种有效手段及其效果之外, 我们也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一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以促使企业公关营销能更持续而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开础.企业公关营销研究的价值分析[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 2004.11.
[2]李春香.企业营销中公关营销的运作[J].柳州师专学报, 2007.3.
[3] (英) 格里.麦卡斯克著, 肖堇译.公关败局[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7.
[4]邓亚萍.企业营销道德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 (1) .
[5]王方华, 周祖城.营销伦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和谐企业文化的伦理原则探索 篇2
关键词:和谐,企业文化,伦理原则
和谐企业文化是以和谐思想为核心价值理念, 整合企业各部分的资源, 对企业内外部及各层关系进行有机结合和适度地调整, 将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在企业管理中积极有效地实行以人为本, 重视员工的价值, 使员工自主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和谐敬业。
1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意义
1.1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管理者长期致力于将个人的行为与企业的建设目标高度统一起来, 当行为的内驱被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相关联后, 企业文化便成为促进企业建设发展的有利保障手段, 寻找物质利益与精神文化层面的平衡点。构建以和谐为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聚合的重要基础, 也是企业扩展业务, 增强生存能力和发展途径的重要保障。
1.2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具有综合性、整体性、整合性的特点。企业作为核心地位的子细胞实现了和谐企业文化的建设, 必然会影响其他社会各子细胞朝向和谐、健康、文明的文化发展, 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取得了成功。
2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伦理原则
2.1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遵循“以人为本”
在企业管理中, “人”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是中心, 是基础, 文化作为引导人行为的重要理念, 起到方向性的引领作用, 不断深化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 将企业的共同愿景与个体行为价值追求相统一, 实现和谐理念在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的渗透, 不断激发员工的内驱力, 实现企业的和谐振兴。具体划分, 我们将“以人为本”总结为以职工为本、以人民为本、以人类为本。
2.1.1 以职工为本
职工是支撑企业发展, 实现企业生产, 确保产品流通运行的重要主体。以职工为本就要重视员工在企业的地位, 正视职工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通过各种形式给予员工培训、教育、迁升的机会, 在增加员工责任感的同时使员工将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有机结合并实现统一, 将企业核心精神作为职工的精神核心。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充分尊重员工对企业所提出的各项合理化建议, 以职工的共识为企业发展的基础, 并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并适时调整企业的发展目标, 树立更加合理科学的价值观, 培养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
2.1.2 以人民为本
企业所生产经营的产品要以人民的需求为风向标, 按照人民的要求进行调整,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2.1.3 以人类为本
企业要长期发展就要着眼于整体利益, 从整体出发,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 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 实现彼此的有效统一, 为人类服务。“以人为本”的本质是股东、职工、顾客、公众间的问题。企业内部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则是企业与职工间的问题, 其中利益的分配、权力的体现和需要等等, 都是比较集中的矛盾。企业外部“以人为本”则重点强调的是企业与环境、与社会间的关系问题, 包含环境与企业间利益平衡问题, 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以人为本”原则的实施, 能够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将人的热情和潜能进行激发, 在尊重的基础上, 满足各层关系间的利益和要求, 实现人本管理, 提倡尊重、理解和关心, 重视员工的需求和心理, 在企业和谐的氛围中保持员工的积极舒畅的心理状态, 高效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将“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伦理原则之一, 就是凝聚人心, 形成合力, 将公司的发展与员工个体的发展相统一, 相融合, 实现整体与个体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2.2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强调“公平正义”
公正是在一定的社会标准要求下, 遵循法律、政策和法规的规定, 正当、合理、有序地待人处事, 作为道德要求, 它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性质。也就是说, 公平正义就是在处理一定问题时, 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下, 实现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解决。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根据自然法则, 不带情感和偏见, 在人人享有平等权利的基础上, 主张对任何人的任何形式的侵犯都是不公正的。“公正是同等的利害相交换的善的行为, 是等利 (害) 交换的善行。公正的根本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交换。社会对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分配的依据是每个人的贡献;社会应该按照贡献分配权利, 按照权利分配义务”。在《正义论》中, 约翰·罗尔斯将正义归结为道德意识、道德理论和道德情感三部分。正义可以调动人们的情感, 可以得到人的道德认可, 它能够统一人们的意志, 使人们能够同心同德。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所强调的“公平正义”原则, 是协调企业间各种关系的基本要求, 也是最直接可以解决各类利益关系最直接的手段, 尤其对基层员工有一定的情感寄托。人们所追求的公平正义,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能够不偏不倚地解决问题, 能否尊重每一个个体享有平等的权利是员工衡量自身价值所在, 也是实现和谐企业文化, 调动员工内驱力的核心。坚持这一原则, 才能够在企业中实现和谐的氛围, 才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 在人员调配和分配上才能具有说服力, 才能够让员工认为企业一视同仁, 才能使员工真正意义上地愿意将个人的价值观自觉地统一到企业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上。这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成功之所在, 也是伦理原则的具体体现。
2.3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主张“诚实守信”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 儒家思想所提倡的“诚实守信”是我国一直奉行的道德文化的核心。诚实守信原则中所涵盖“诚”和“信”两个概念, 最先提出“诚”概念见于《孟子》, “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 未之有也;不诚, 未有能动者也。”而“信”的概念, 孔子表述为“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言必信, 行必果”也成为儒家的经典名句, 以示后人效法。因此, 儒家奉“诚信”为大乘, 为人之根本, 是传统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现代企业文化中要继承发扬传统伦理思想的精华, 将“诚信”贯穿于企业发展建设的始终, 才能使“诚”为企业聚心之魂, “信”成为企业立足之本。诚实守信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也是企业要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要将“诚实守信”的思想作为企业和谐企业文化构建的灵魂, 就要付诸于实践, 从企业生产、经营到销售、信息反馈等各个层面与各个环节抓起。建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管理制度, 用核心理念约束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遵守企业伦理的规范, 诚信经营, 实现在行业界的公平竞争, 对消费者童叟无欺, 对企业员工公平至上, 唯才是举;积极树立企业的核心品牌, 塑造对外宣传形象, 聚合企业的人气, 在市场和消费者中形成品牌效应, 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扭转当下转型时期企业和市场所出现的自发性行为, 使没有得到合理限制的市场角落通过伦理达到自觉的控制状态, 并减少企业为追求个体利益而造成的有机可乘的几率, 损害他人利益。要尊重企业合同, 尊重契约, 树立健全守信经营的理念。不要为了企业的一时获利, 牺牲企业诚信, 损害消费者利益, 撕毁一纸合同, 信誉缺失等行为势必会扰乱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转。诚信是一种社会责任, 既对他人负责, 也对企业自身负责, 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也是社会的共同财富。十八大的召开, 强调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诚信系统, 启动个人诚信档案的建立, 制约企业不诚信行为, 都将有助于和谐企业文化的建立, 只有诚信的企业才能做到品牌, 而品牌效应是确保企业常青的不败法宝。
3 结语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以“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实守信”为原则, 提升企业的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积极寻求企业与各层关系的利益平衡点, 大力发展企业和谐文化, 实现企业更优更快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明.伦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伟.加强人本管理和文化力建设, 构建和谐企业[J].经营与管理, 2013 (1) .
企业伦理及其建设原则 篇3
关键词:网络伦理,基本原则,大学生
0引言
互联网的发展,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进入了21世纪,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空间,迎来了机遇期和黄金期。
当前,我国大学生使用网络,更多的成为了信息的接受者、交流者、传播者和共享人,实现了立体化的发展,点、形、面、体的多位一体的发展。青年大学生处于一个涉世未深、心理不成熟、阅历较浅的群体,对于网络的使用,在伦理学需遵循一定的引导和规范,需要自律和修养提高,也需借助网络伦理的体系,规范自我的伦理规范行为。
1大学生网络伦理遵循的基本原则
网络伦理的含义,指的是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道德行为。从年龄上看,大学生的网络群体年龄阶段相对集中,在18-26岁的年龄段,对网络的多元化和发展的快速化,大学生在年龄上由中小学的朦胧接触到逐渐地获取认识,具有较好的认知能力,形成自己一定的看法和意见,表达观点,甚至走向一定的偏执和沉浸于网络的歧途。从社会经历上,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学习的能力,拥有较高的知识文化修养,但是往往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眼高手低,没有很好地关注和学习网络伦理学。在交际中,大学生具有相同的心理诉求和心理满足期,在网络社会表达自己较多的知识能力,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在网络伦理中产生一定错误的价值观,丧失约束与规范,走向无序和混乱,一步一步地陷入深渊中。
1.1网络伦理的资源共享的原则
第一,网络伦理是以资源共享的原则为首要的原则。网络中的资源共享,包括软件、程序源代码等,我们日常上网通过搜索引擎,就是不知不觉获得资源共享的过程,以便我们更全面地使用信息。大学生在通过网络的亲身体验和免费体验中,受到了社会化的要求,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社会要求、规范、原则的更深刻和准确的认识,最终调整价值的判断标准。“在体验的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
1.2网络伦理的知情同意的原则
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观点,任何一个公正有序的社会,其道德规范能够得以实现,都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大学生在网络行为中,遵循着知情同意的原则,具有诚实性、真实性和公正性的优点。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双方或多方都会被理想化成值得信赖的人。从上述中,很明显的看出,知情同意的原则被当作网络行为的前提,而默认地先入为主进入到网络的人脑中,虽然这种认识不是很科学的、客观的,但是不妨碍其成为网络伦理学的原则,是值得成为知情同意的原则。在网络社会中,这一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和极其需要即促进了网络伦理道德的实现。
1.3网络伦理的自律的原则
我国大学生在网络伦理中,需要遵循着一定的网络自律的原则。网络伦理中,自律原则包括自主和自制的两层含义,强调是个人如何支配其合法的网络信息的权利。
大学生在网络的生活中,是有限度的自由。哈耶克说:“所谓自由的人,是一个在和平年代不再受其共同体具体的共同目标束缚的人。”大学生在有限度自由中,是不妨碍国家、社会、集体、组织、个人的自由,才能对自我实现和创造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此外,大学生才能在网络自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的不断的反思,对自我以及他人的行为作出价值判断,才能保持对自我的驾奴,才能更更好地遵循自律的价值原则。
2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的启示
进入21世纪新时期以来,大学生的网络伦理亟需引起重视,我们需要在网络的社会中,对大学生网络伦理加以正确指导和规范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的修养,健全和建设好网络伦理的教育课程,以及构建系统的网络伦理思想体系。使大学生获得自我调适应遵循自我规范和自律的原则,实现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从而在网络道德自律中获得幸福与快乐!
2.1提高大学生的个人在网络伦理道德的修养
大学生在资源共享的网络社会中,遵循着知情使用和自律使用的原则,他们需要提高自我在网络道德伦理修养。首先,要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网络伦理的环境中,进行自觉坚守公民意识和规则意识,实现“自己规范自己”的一个过程,进一步提高个人在网络道德中的水平。其次,大学生在网络伦理的道德修养中,统一思想,提高自我认识,更好地接受伦理的熏陶和指导,增强自我的价值判断能力。在网络道德中有正确的判断和取向,以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的实践来满足网络对个人的学习与生活的需要,使个人在网络的环境中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最后,大学生是一个自由的人,在网络生活严格遵守自由的原则,需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理解和明白自由的必然性和应然性。大学生在网络自由中需要遵循自由的法则,由认识的深入程度和现实性,来提高个人在网络道德的自由。
2.2坚持健全和完善网络伦理教育的课程
健全和完善网络伦理教育的课程,大学的网络伦理教育需要重视本土的文化资源和传统的伦理,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网络道德建设的问题,追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人的本身的问题,在大学生中的教育中,大学生是网络伦理规范的主体。因此,从伦理道德上,必须要重视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在建构网络伦理时,大学可以充分地挖掘本土文化,汲取充分的文化营养,这样才可以进一步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在课堂和课外中,进行对大学生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事中更好修炼自我,以自觉的道德意识进行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使大学生在网络的平台做到“慎独”,也能自持而“不”,使其更好的内化和自律,自觉地遵守网络伦理规范,实现大学网络教育教育的目的,才能使网络主体在网络的世界中健康发展。
2.3构建系统的大学生网络伦理思想体系
大学生在网络的环境中,充满着虚拟性世界,需要大学生在环境中进行有高度的思想认识。一是要充分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对大学生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网络规范的引导,使学生在网络的伦理进行有效的管理。二是,学校要牢牢把握好公共课来进行道德伦理教育,针对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问题,进行专题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生在网络伦理构建中的重要性。三是,要在大学生网络伦理的道德教育进行心理疏导,要不断地认识自我,纠正偏差,摒弃不良消极的影响,使学生们重新找到自我、发挥潜能,使大学生在健康网络环境中身心得以净化,并走上了健康的发展之路,使网络伦理道德深入到大学生的思想体系中。四是,政府部门与学校要着力加强“绿网”建设,占领网络舆论的阵地。建设健康、开放的互联网传播环境,“绿色”是最有效的途径。“这就必须大力进行网上优秀内容建设,要发挥国家重点网站、专业网站和政府网站的作用,多提供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内容信息,用‘绿色’内容占领网上阵地。”这才有利于进一步充分地构建起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思想体系和网络规范,使大学生有序地参与到网络生活中。
参考文献
[1]童庆炳.现代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54.
[2][英]F·A·哈耶克.致命的自负[M].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69.
[3]谭培文.社会主义自由的张力与限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4(6).
【企业伦理及其建设原则】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伦理原则管理08-05
企业伦理建设07-08
企业的伦理建设05-11
论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规范05-26
企业伦理08-03
企业伦理行为06-27
企业伦理问题10-08
企业伦理决策10-27
企业家伦理05-18
企业伦理观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