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精选6篇)
二调 篇1
土地调查也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查直清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促进土地登记发证工作。要全面开展土地权属调查, 明确土地权属界线, 离不开土地权利人的参与、配合。要通过相邻土地权利人的共同指界, 签订土地权属协议书, 才能明确土地界线。这一调查成果, 还将成为下一步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依据, 为依法明确土地产权归属, 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奠定基础。根据《总体方案》要求, 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 要全面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状况, 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 全面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 依法明确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可以说, 第二次土地调查也是有效保护农民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1 问题探讨
1.1 不一致的问题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正在应用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数据库图及实地三者存在不一致的问趣.特别是耕地, 第一次土地调查后由于受历史的影响, 各地把部分耕地作为其它地类上报, 使上报耕地数比实际耕地数少。近年来随着粮食补贴政策的执行, 相关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 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补贴, 按一定比例调大了耕地数, 使上报耕地数比实际耕地数大。
第二次土地调查投入大、难度大, 具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等特征, 为了达到数据、图件和实地三者的一致, 保证获取全面、客观。真实的凋查成果, 不仅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而且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查成果质量管理措施, 防止各种人为的干扰, 决不容许弄虚作假或擅自修改土地调查成果。
1.2 与现有数据库衔接问题
目前已经完成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库工作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年一次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更新工作,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次土地调查是全部放弃已有的数据库成果进行全面普查, 还是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成果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年度变更的基础上进行变更次调查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进行普查, 不仅使已有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成死库, 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还要花费更多的土地调查经费, 延长土地调查时间。根本不划算, 得不偿失。但如果进行变更调查, 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年度更新的数据库进行并轨, 不仅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 而且还能减少土地调查经费、缩短土地调查刚间, 同时在土地调查时制定的上图标准细则还要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相一致, 以便进行充分衔接。
1.3 技术规程与软件不协调的问题
全国很多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库软件主要使用的是武汉中地公司生产的MAPGIS软件,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 笔者发现该软件与国图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库规程在某些方面不协调, 导致数据库验收时总是达不到部里颁布标准, 同时数据库软件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如数据冗余大、软件系统性能较低、决策支持弱、数据为静态而不能动态地反映现状变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不及时解决, 势必影响到土地调查成果的验收和成果的应用, 因而必须加快M A P G I S软件的深度开发, 不断完善各项功能。
2 具体措施探讨
2.1 统筹规划、统一标准
由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范围大, 调查项目多, 涉及面广, 承担作业队伍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等不尽相同, 所以要确保提供的土地调查成果的真实、准确可靠和高质量、高效率, 就必须做到统筹规划, 统一技术标准。
首先要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通知精神, 加强领导, 明确分工, 按照“国家整体控制, 地方细化调查、各级优势互补.分级负责实施”的形式组织实施。由国家统一购置航空、航天遥感资料, 统一制作调查基础图件。
其次是要制定方案, 统一技术标准, 按照国家统一要求, 根据本地的土地利用特点, 制定符合当前和未来国土资源管理需要, 便于信息交换及各使用单位的信息共享, 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技术标准, 以现代化调查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 高质量、高水平、快捷迅速地完成工作。强化全面质量管理, 严格质量检查, 以确保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成果质量。
2.2 利用3 S等高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
根据国务院 (国发[2006]38号) 文的精神, 此次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等先进技术, 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 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掌握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逐地块调查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调查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 登记、造册;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 市、县4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外, 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这些调查内容的规定, 给第二次土地调查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近年来遥感技术 (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特别是以GIS为核心的3S技术集成, 构成了对空间数据实时进行采集、更新、分析、处理及为各种实际应用提供科学决策的强大技术体系, 其中RS+GPS所获得的遥感图博和数据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源, 它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地理信息 (包括了各种地理要素) , 可提供研究区域的人文与自然要素相交织的景观实体影像, 同时又是一种空间信息, 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提供了较高精度的定位、定量数据。而GIS强大的对空间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 又可将RS+GPS所获取的。
浩如烟海的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从定量、动态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 实现了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完全合一。因此, 35技术集成是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强有力的技术工具, 在调查实施过程中, 要积极研究、引进、推广国土资源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调查方法体系, 解决多参数、多目标的综合调查资料集成及表达方法, 改变传统调查成果以纸质图表为主, 描述自然现象的形式, 充分运用35高新技术, 在已掌握的国土资源信息的基础上, 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信息数据, 实施数字国土工程, 实现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实时性和为社会服务的广泛性, 全面提高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高科技含量。
3 结语
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多, 已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调查是世界各国进行土地调查的主要手段。相信新一轮的全国土地调查在正确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 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成果。
摘要:本文基于参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相关项目的工作体会, 研究探讨了新一轮土地调查中出现的一些较难克服的问题, 同时, 笔者基于长期的GIS专业知识的积累, 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 全文是笔者工作体会基础上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问题分析,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包卫正.国土快速动态监察系统的选型[J].测绘通报, 2000:34~35.
[2]陈军.加大NSDI建设力度发展中国数字地球[J].测绘通报, 1999:1~2.
二调 篇2
巴州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顺利通过外业验收
1月12日上午,巴州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外业验收会议在区林业局会议室举行,由省、市、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区国土局、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等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外业验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和区林业局关于外业调查的开展过程、技术控制、质量检查等情况的汇报,并于1月13日到清江镇塘坝村、三江镇龙门村实地核查。验收组专家指出,本次调查技术手段先进,方法科学,全区初步统计森林资源状况基本符合巴州区实际;并要求调查承担单位根据与会专家和领导的意见,对部分小班调查因子进一步核实、补充修改完善后,尽快转入内业材料整理、数据汇总与分析、成果编制,按期提交调查成果。(曾冬、袁丁)
二调 篇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立国的基本要素之一。真实、准确的土地调查数据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任务可以概括为:利用遥感、GIS等先进技术, 以正射影像图为调查底图, 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 掌握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逐地块调查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调查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建立互联共享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国发38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这是二次调查和第一次调查包括更新调查最明显的一个区别, 就是要求成果信息化管理。调查要求图、数、表的一体化管理, 并且借助现有的网络管理平台、网络管理框架等实现网络化管理, 使土地调查成果能够快速的调用、应用和各级土地数据之间的上传下达, 以及对社会的广泛的共享。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实施要求明确指出以GIS为平台, 满足矢量、栅格和与之关联的属性数据管理, 具有输入、编辑、查询、统计、汇总、制图、输出, 以及更新功能。
MAPGIS作为此次调查应用软件, 在调查过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此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采用国家统一的超图软件, 但该软件不便于前期数据的采集、处理, MAPGIS以其方便快捷的数据处理功能成功地完成了前期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为数据的最终入库做好了准备。
2 MAPGIS在土地调查中建库应用
GIS空间数据库区别于传统CAD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GIS空间数据库除了管理空间几个图形外, 还需要管理相应图形的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与空间图形数据是相关联的, 从而应用GIS系统做决策的应用者可以实现从属性到空间数据, 或者从空间数据到属性数据的双向查询。
2.1 图形数据采集
2.1.1 图形数据采集步骤
(1) 扫描土地利用标准分幅图, 获取栅格图。 (2) 对栅格图进行误差纠正。 (3) 对照栅格图进行分幅分层矢量化。 (4) 利用MAPGIS对点、线文件进行分层采集, 并对采集后的点、线文件进行图形检查, 修改点线错漏处, 检查内容包括拓扑错误检查、图形参数等。 (5) 检查无误后建立图形数据库, 对标准分幅图拼接并进行接边处理。 (6) 对图形数据库中的文件进行坐标投影变换, 转换到规定的坐标系下。 (7) 对点、线、面文件建立属性结构, 为图形属性的转化做好准备。
2.1.2 拓扑关系构建
拓扑关系的建立即在图形编辑过程中得到的点 (.WT) 文件和线文件 (.WL) 基础上通过拓扑重建得到区文件 (.WP) 。首先, 进行矢量化复检, 检查点、线有无数字化错误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将原始数据中那些与拓扑无关的线 (如航线、铁路、线状地物悬挂线等) 放到其它层, 而将有关的线放到一层中, 并将该层保存为一新文件, 以便进行拓扑处理。
在建立拓扑关系过程中, 我们采用MAPGIS图形编辑模块中区编辑下的拓扑重建功能, 拓扑重建比人工建立拓扑关系的方法效率高。拓扑重建主要步骤为:自动剪断线→清除微短线→清除线重叠坐标→自动线结点平差→线转弧段→装入转换后的弧段文件→拓扑查错。在此自动结点平差时应正确设置“结点搜索半径”, 半径过大, 会使相邻结点掇合一起造成乱线的现象, 反之半经过小, 起不到结点平差作用。以上工作准确无误后系统即可自动构造生成区, 并建立拓扑关系。
2.2 属性数据采集
在MAPGIS中, 属性数据的采集分2种, 一种是单记录的录入, 即逐个图斑直接录入属性数据。还有一种是批处理, 利用一些关键的属性字段进行挂接批量转换。
关于属性数据采集, MAPGIS系统会自动为每一个点、线、面文件建立相应的缺省属性结构。可以根据土地调查成果的需要修改属性结构, 即增加或减少相应的字段。可以通过两种渠道予以实现, 一是在图形编辑子系统中;二是在属性管理子系统中, 都可通过编辑属性结构增加或减少相应的字段。在定义结构中,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数据类型。对已建立好的属性数据结构还可随时进行修改。在编辑子系统中, 又提供了两种输入途径:一是通过选择修改属性输入属性数据;二是根据参数赋属性, 可通过属性或图形参数作为条件给属性赋值。在属性管理子系统中, 也在两种输入途径:一是通过选择编辑属性进行输入;二是选择编辑单个属性进行输入。线性属性结构表可编辑如表1。
关于批处理属性数据采集, 可以通过属性管理子系统下选择连接属性功能, 利用关键字段将其它类型的数据库文件, 如*.DBF或*.DB等类型文件与MAPGIS文件进行连接, 实现批量转换。
2.3 分幅数据接边
对分幅采集的矢量数据进行接边处理。该功能主要是将相邻图幅间接合处图元的连接误差消除。在进行图幅接边处理时, 先设置好接边参数, 即接边带宽度、接边容忍度、接边衰减系数。然后选择接边图幅, 通过接边编辑处理, 可以消除相邻图幅间接合处存在的误差。
(1) 图形数据接边时, 要注意保证图形与其相应属性数据的一致性, 线划和与它同位置的多边形边界的接边一致性问题。 (2) 不同比例尺数据接边以高精度的图形和属性要素为接边依据。 (3) 检查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接边处理后的矢量数据进行重构拓扑处理, 建立拓扑关系。
2.4 投影变换
投影变换中有两种方式将空间数据转换到MAPGIS的平面图形中, 分别是线、点、区文件投影转换和单点屏幕输入投影转换。线、点、区文件投影转换步骤如下 (以1∶50000图幅为例) 。
(1) 选择转换文件:将文件装入工作区内, 选择需要转换的文件, 被选中的文件称为当前文件。 (2) 编辑当前投影参数:利用投影转换菜单下的编辑当前投影参数功能来设置或编辑当前由“选择转换文件”功能项选中的文件的投影参数。投影类型选择地理坐标系, 坐标单位选择“±DDDMMSS.SSSS”格式。 (3) 输入文件的TIC点:该功能项用来计算用户当前所选文件的坐标系与其在相应投影参数下的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TIC点实际上是一些控制点, 即用户已知其理论值的点。理论值既可以是大地直角坐标, 也可以是地理经纬度。在进行文件投影变换时, 至少得输入4个TIC点, 否则将不进行投影转换。若在输入数据时已经通过TIC点转换到投影平面坐标系, 则在转换时不需要TIC点。 (4) 设置转换后的参数:设置投影转换后的目的文件的投影参数。投影类型选择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单位选择毫米;比例尺分母输入图幅比例尺分母50000;椭球参数选择“1983年I.U.G.G推荐椭球”参数;输入投影中心点经度、投影区内任意点纬度:采用DMS格式, 如1113000和307000 (见图1) 。 (5) 设置当前地图参数:设置当前文件的描述信息, 这些参数在建立图库、图元显示、坐标转换等时要用到。 (6) 进行投影转换:投影转换的原图投影参数和结果图的投影转换参数设置好后, 就可以开始投影转换了。选中投影转换菜单下的进行投景变换功能, 系统会弹出转换窗口。各项参数设置好后按<开始转换>按钮, 系统随即根据设置的原图和结果图件的投影坐标系, 开始自动进行不同投影或不同椭球参数之间的转换。单点屏幕输入投影转换与线、点、区文件投影转换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3 结语
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库是以图形的表达为主要途径, 报表只是图形的一个附带的属性, MAPGIS作为一个平台和窗口, 借助其强大的空间分析与数据处理功能, 可实现数据输入、编辑处理、查询、统计、汇总、制图、输出, 以及各级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等功能。满足对各级土地调查数据的调查统计、数据更新和维护保证数据的现势性。相信随着MAPGIS功能的不断完善, 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库将更加实用, 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董高梅, 秦岩宾, 李奎.MAPGIS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J].四川地质学报, 2008 (4) .
2014春历史二调答案 篇4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AB A6---10ADCDC
11---15CADBB16---20ABDCC
21.(1)②与C;④与A
(2)和平方式:马可·波罗来华,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阿拉伯人传播东西方文明,丝绸之路等。和平交往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历史永恒的主题 暴力方式或战争方式: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征服等。战争给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整合许多是通过暴力冲突完成的。(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宽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意思相近即可)
2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即洋务派,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洋务运动,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军事工业。为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23.(1)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了籼型杂交水稻。
(2)大幅度增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3)好的政策;科技成果;教育。
24.(1)文艺复兴运动
(2)君主立宪制
(3)工业革命
(4)文艺复兴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工业革命提供前提;工业革命的完成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25.(1)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形成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苏联解体。
(3)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4)经济实力。坚持改革开放;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顺应经济
二调 篇5
土地调查成果直接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社会经济宏观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对国民经济影响极为深远。多年来, 我国土地调查成果不仅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 促进了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 土地数据还成为国家实施土地监管、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土地调查为各级人民政府日常决策和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特别是每年的变更调查成果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数据。
土地调查中充分发挥了“3S”技术、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最后全面获取了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全国性展开, 将推动土地调查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将传统的土地调查的技术方法推进了一大步。
土地调查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为土地调查方法的选择存在了一定的条件。如何合理选择有效的土地调查技术方法, 实现更高效、无偏差的土地调查就要先了解各种土地调查技术方法的特性, 才能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调查技术方法的设计, 才能更准确、高效地完成土地调查工作。
2 二调技术比较
土地调查技术方法从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野外法;另一种是内外业一体化法。
2.1 全野外法
全野外法是根据土地调查内外业两部分的侧重点来划分的。全野外法是指外业部分的时间和调查时间占整个土地调查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 数据源的收集, 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部分内业解读, 输出工作底图, 然后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其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从上面的作业流程可以看出, 内业部分解读主要是根据数字正射影像图对行政界线、行政村名矢量化, 这种矢量化主要是对照权属协议书和原土地变更数据库, 不对地类进行预判, 内业作业完后没有内业作业的检查。
2.2 内外业一体化法
内外业一体化法是现在国内比较先进一种技术方法。内外业一体化法是指内业部分的时间占整个土地调查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 数据源的收集, 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全部内业解读, 进行内业检查再输出工作底图, 然后进行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其流程如图2所示。
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主要是作用于内业解读方面, 同时辅助于外业调查的的方法充分预判, 除了对行政界线和行政村名的矢量化, 还包括对各地类和地类范围的预判以及自然村名, 图斑预编号, 和线状地物的确定等, 在进行了内业充分预判后的同时, 还对预判结果进行了内业的专业检查。
从人员的技术要求来看, 内外业一体化法明显要比全野外法的人员技术要求更高, 不但要求技术人员对外业调查要点的掌握, 同时对内业数据处理软件也要精通;而全野外法作业人员在和内业作业人员进行交接数据时, 容易造成数据丢失, 数据质量上得不到保证, 作业速度上也远远比不上内外业一体化法。可以看出全野外法主要是适用于数字正射影像比较模糊, 根据影像特征无法完全判读, 对地类地物判读比较困难时可采用全野外法, 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内业作业时间。
2.3 全野外法与内外业一体化技术对比研究
土地调查技术方法主要是全野外法和内外业一体化法, 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不仅反映在内外业工作量的多少的不同, 而且还反映在对作业成果的检查上, 从作业效率上来说, 内外业一体化法要优于全野外法, 全野外法是体现在室外作业的工作量较大, 而内外业一体化法主要是内业作业时间较多。全野外法采用的是先内业少预判 (即只在工作底图上作业权属界线与权属名称) , 对于地类的确定、线状地物和自然村名全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 而内外业一体化法先充分内业预判 (对地类、线状地物和自然村名和权属界线等都矢量化, 线状地物宽度须外业采集) , 外业作业还可以对内业情况进行检查和修改, 大大的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全野外法的缺点是外业作业工作量太大, 外业中除了对线状地物宽度采集和自然村名等反映在调查底图上外, 还要对地类范围等的确定;而内外业一体化法只要在室外对室内作业内容的修改少量采集就可。这大大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 同时增加了对内业和外业数据的检查。从上面可以看出, 对于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有三点优点:一是内业的充分预判, 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二是内业作业对地类判别, 在外业还可以对其范围、地类、位置等的正确性做一次检查;三是对于外业调绘情况的反映在内业矢量数据上更为方便, 并能对预判数据再做一次检查和修改。
2.4 技术改进思路
土地调查常采用的是全野外法和内外业一体化法综合法。具体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复杂丘陵、山区, 易充分利用并结合两种方法, 即对于影像比较模糊, 影像地物阴影比较多、影像现势性差的区域, 采用全野外法, 而对于地势比较平坦, 影像清晰的一些区域, 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法, 同时采用固定作业人员的方法, 即内外业为同一作业员, 减少在作业员交接时产生的数据的丢失。
3 经验总结
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及处理的实践, 笔者总结出以下经验。
(1) 内业预判, 容易出现内业作业标准不统一, 矢量化精度达不到要求, 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发生。对于矢量化数据线型及颜色不一致的情况, 处理的方法是统一内业作业标准, 加强内业质量检查;对于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 有明显错误的, 内业立即修改。但对于内业把握不准的, 外业调查后再作修改; (2) 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 解译比较明显、容易判断的线状地物、林地、居民地以及较大的河流、湖泊, 无法判断的地方作好标注, 进行全野外调查以及对解译的地类图斑进行全野外核实和补充, 与权属调查同时进行, 依据影像调绘在工作底图上。将地物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记录在《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 确保每一地块的地类、界线、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 (3) 外业作业时对于行政村合并情况较多的, 但却与县民政局提供的村合并和村名称不符, 处理方法就是按民政部门提供的资料为准, 对于实地行政区界线与权属文件不符时, 应签写新的权属协议。
实践证明, 对于丘陵、山区面积较大的区域土地调查的作业方法采用本文设计的方案, 既先对影像进行分类, 能充分在室内预判的影像, 先在室内充分判读, 对于影像比较模糊的图幅, 采用部分预判的方法处理, 这样在室内节省了时间, 在野外也有减少了工作量, 在进行土地调查时, 既提高了效率, 又保证了质量。
参考文献
[1]来丽芳.浅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流程[J].科技资讯, 2009 (S1) :54-56
二调 篇6
1.1 对已登记宗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利用状况等进行实地核查和记录;
1.2 对现申请登记宗地, 按土地登记规定程序和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和界址确认, 填写地籍调查表;
1.3 对未申请登记宗地, 调查实际用地情况 (主要包括使用
者、土地座落、地类、面积、用地范围、建筑物等情况) 和有关地形信息。
2 权属核 (调) 查主要内容
权属调查应遵循多用途的原则,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2.1 宗地权利人、权利人性质;
2.2 土地使用权合法性;
2.3 土地位置:宗地四至、所在区、街道、门牌号的调查, 对界址点及性质类型等;
2.4 土地用途、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等;
2.5 土地获得方式、取得时间及土地使用年限等;
2.6 宗地房屋建筑占地面积, 建筑物用途、结构、层数等。
3 权属核 (调) 查中容易碰到的问题
3.1 数据库中原登记属性数据输入不完整, 有大量的数据比对工作量。
3.2 在于现状已变更宗地核查, 如宗地有档案, 但实地已拆除, 档案没有注销;
或有档案, 但实地已经发生变化, 没有进行变更登记, 造成档案和实地不一致等, 该种情况需要借助于原宗地坐标或四至关系并结合实地询问、核对开展调查。
3.3 建土地登记簿中由于原登记资料未按宗地管理, 出现一些登记信息漏掉现象。
3.4 未登记宗地的权属调查。
4 权属核 (调) 查中调查员意见的确定与分析
权属核 (调) 查思路分为三大类:一是对已登记发证宗地进行权属核查;二是对申请登记未发证的宗地进行权属调查;三是对未申请未登记发证的进行地类调查。对申请登记未发证的宗地进行权属调查, 按《浙江省城镇地籍调查规程》来执行;对未申请未登记发证的按土地利用调查。
本次任务的工作重点是对第一类已经登记发证的宗地, 即利用符合界址点精度要求的现势地形图, 把登记发证档案资料进行全面梳理, 把登记发证宗地落实到地形图上, 核查宗地是否发生变化, 若无变化, 则通过内业判绘外业核查的方式确定宗地, 填写权属核查表, 且无需双方指界确认, 若有变化, 则通过外业实地调查的方式依法确定宗地。
4.1 本宗地权属核 (调) 查中的房屋现状情况, 大致分为四种情况
权属核 (调) 查中的房屋现状情况必须在权属调查表中记录。
4.1.1 本宗地界线范围无变化, 界址点增加几个, (原现状无变化) 。
4.1.2 本宗地房屋已 (*侧) 拆建, 按 (拆建部分参考) 原登记构宗, 界址点增加几个。
4.1.3 本宗地房屋拆扩建, 按原登记构宗, 界址点增加几个。
4.1.4 本宗地房屋**侧扩建, (扩建****平方米) , 界址点增加几个。
4.2 本宗地权属核 (调) 查中土地权利人出现的情况, 大致分为五种情况
4.2.1 土地权利无变化。
4.2.2 土地权利有变化的情况直接在其他说明上填写。
4.2.3 权利人已过世。
4.2.4 房屋产权发生变化, 现房屋权利人为*** (产权证的名字) 。
4.2.5 房屋已协议买卖。
4.3 本宗地权属核 (调) 查中四至变化情况
在宗地权属核 (调) 查中四至变化情况必须写明属实情况。
4.3.1 四至无变化。
4.3.2 东、南、西、北至中有变化。
4.4 本宗地权属核 (调) 查中面积情况
在宗地权属核 (调) 查中清楚交代面积变化的情况。
4.4.1 在原登记构宗不变的情况下就不用写。
4.4.2 现宗地面积比原登记小 (大) ***平方米, 在误差范围内。
4.4.3 现宗地面积比原登记小 (大) ***平方米, 超出误差范围。
4.5 原登记的信息有误的情况下要加以说明
4.5.1 原登记面积计算有误。边长量错:现J1-J2实际距离为***米, 原登记界址J1-J2距离为***米有误。
4.5.2 有新证但无登记信息的。要在其他说明里填写上述的具体情况。
4.5.3 有分摊面积的情况下:共同分摊面积**平方米在**宗地内, 要在其他说明里填写。
4.6 未登记宗地权属核 (调) 查中的房屋现状情况, 大致分为五种情况
4.6.1 经入户调查, 本宗地权利人无法提供相关用地资料, 以实地调查定界。
4.6.2 经入户调查, 本宗地有土地证, 无登记数据, 以实地调查定界。
4.6.3 经入户调查, 本宗地为*** (宗地号) 宗扩建部分。权利人无法提供相关用地资料, 以实地调查定界。
4.6.4 经入户调查, 本宗为中堂, 为***、***、***、***几人共有。
其中某人***宗公共分摊面积占多少平方米, 某人***宗公共分摊面积占多少平方米 (已确权的) 。
4.6.5 经入户调查, 本宗地已于****年**月办理房产证。
4.7 已登记企业宗地权属核 (调) 查中的现状情况, 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4.7.1 本宗地界线范围按原登记坐标与四至描述相结合构宗。
本宗地界线范围按原登记坐标构宗, 本宗地界线范围按四至描述相结合构宗。
4.7.2 本宗地内房屋发生变化。
1) 现宗地面积比原登记小 (大) ***平方米, 在误差范围内。
2) 现宗地面积比原登记小 (大) ***平方米, 超出误差范围。
3) 现J1-J2实际距离为***米, 原登记界址J1-J2距离为***米有误。
4.7.3 经入户调查, 权利人未能提供详细资料, 现按实地构宗。
4.8 未登记企业宗地权属核 (调) 查中的现状情况
经调查该宗地无用地手续, 现以实地调查定界。
4.9 宗地权属核 (调) 查中几种特殊情况
4.9.1 村里的公厕:用途为公共设施用地, 权利人为该行政村的村委会。
4.9.2 村里的水泵房:用途为公共设施用地, 权利人为该行政村的村委会。
4.9.3 村里的老人协会 (老人亭) :用途为文体娱乐用地, 权利人为该行政村的村委会。
4.9.4 村里的菜市场:用途为公共设施用地, 权利人为该行政村的村委会。
4.9.5 村里的宗祠:用途为宗教用地, 权利人为该行政村的村委会[加注宗祠名称]。
4.9.6 村里的庙宇:用途为宗教用地, 权利人为龙湾区佛教协会[加注庙宇名称]。
4.9.7 村里的道观:用途为宗教用地, 权利人为龙湾区道教协会[加注道观名称]。
4.9.8 村里的教堂:用途为宗教用地, 权利人为龙湾区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加注教堂名称]。
4.1 0 未能调查到权利人的权利人直接写“无名” (待确认)
“无名”情况下的调查员意见写法:经调查, 无法联系该宗权利人, 现以实地调查定界。
4.1 1 有支宗的情况下在其他说明上的写法
有支宗的情况要详细说明, 写法如何:经查, 该宗地原地籍号为2-4-311120-89, 两宗并发一证, 确权总面积为***平方米。经核查, 本宗地面积为***平方米, 为原宗地界址点J*-J*;现宗地地籍号为********, 剩余部分地籍号为
********。
4.1 2 土地坐落问题
对于没有详细地址及门牌号的的要尽量写到***区***镇***村** (**路*边) 。
5 结束语
本文对温州市二调权属核 (调) 查工作中的出现的情况作了深入的分析, 并在调查员意见技术上做了探讨与解决思路。由于本次温州二调项目工作量是温州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籍调查测绘项目, 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管理与完成好本次项目工作。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还会出现大量的技术难点与问题, 有可能笔者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 待温州市二调工程项目完成后, 再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S
[责任编辑:常鹏飞]
摘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要求, 我单位浙江省测绘大队受温州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对温州市龙湾区、经济开发区标段利用数字测绘、GPS、GIS等先进技手段进行调查, 并开展土地权属与地类核 (调) 查。土地权属调查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政策性、涉及面广、法律性强、技术要求高, 应保证地籍资料的系统性、现势性、精确性、可靠性、概括性与完整性。我单位浙江省测绘大队使用WALK软件进行测绘与调查, 笔者参与上述三年的工作, 积极参与工作和商讨, 略有一点体会与总结, 做以抛砖引玉之意, 能为以后的地籍测绘工作更顺利而服务!
【二调】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