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会支持系统(通用7篇)
虚拟社会支持系统 篇1
1 构建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着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政府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1]。然而,当前我国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多数大学生感觉就业压力日益加大。临近毕业,大学生们会经历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求职期,参加招聘会,投递简历,参加笔试、面试……在一次次被拒绝中,一些学生日渐沉重的焦虑代替了曾经的自信。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实施的调查显示,有57.9%的求职者承认自己存在“就业恐慌”,“担心”(50.2%)、“焦虑”(44.7%)是不少大学生对校园生活最后阶段的定义[2]。求职期过大的心理压力,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将影响到他们能否顺利择业与就业。因此,如何缓解大学生求职期的心理压力,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着重研究的课题之一,也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工作人员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兴趣。研究者们已经比较一致地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界定社会支持,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上虚拟社会已经初步形成,它同现实社会一起,共同作用于我们的社会,成为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人群之一。尤其是在求职期,大学生既离开了家庭又离开了学校,可以说是“居无定所”,利用互联网向处于求职期的大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成为最佳的方式和途径,因此,构建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必须思考并追问这样的问题:互联网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熟悉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社会需求信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求职技巧,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等方面应该做什么?已经做了些什么?还能做什么?
2 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的维度
广义而言,社会支持包括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是指从正式社会网络(政府、学校等)获得的支持,非正式支持是指从非正式社会网络(父母、同学、朋友等)获得的支持。支持内容分为工具支持和情感支持,工具支持是指通过财物等硬件帮助的社会支持;情感支持是指向需求者提供倾诉、亲情、友情等情感帮助的社会支持[4]。笔者认为,由于大学生求职过程的特殊性,在支持内容方面还应包括信息支持和技能支持。信息支持是指向大学生提供职业信息方面的帮助,技能支持是指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技能以及初步适应职业的技能。考虑到虚拟社会支持系统难以向大学生提供工具支持,所以在内容维度上,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情感支持、信息支持、技能支持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在时间维度上,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可分为求职前期、求职中期、求职后期三个阶段。求职前期指大学毕业班学生开始正式找工作的准备阶段;求职中期指开始求职的正式实施阶段;求职后期指找到工作正式上班的试用期阶段。
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在其差序格局理论中指出,中国人传统的社会网络是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纽带,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人就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一圈的波纹;在这样的网络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仿佛扩散开来的一个个圈子,体现出社会关系的亲疏程度[5]。按照差序格局理论,由内向外可把大学生求职心理社会支持系统分为亲属圈、友情圈和义务圈三个层面[4]。亲属圈包括父母、家人、亲戚等,友情圈包括朋友、同学等,义务圈包括政府有关部门、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学校有关部门、教师、辅导员等。
3 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开发的构想
系统论启示我们,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无疑是个大系统———既需要正式社会组织提供正式支持,又需要非正式社会组织提供非正式支持;既要在大学生求职的各个时期向大学生提供有效支持,又要在支持内容上涵盖情感支持、信息支持、技能支持等各方面内容;既要面向学生整体,又要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个人;既要能充分提供帮助和支持,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支持能力。
首先,按照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应该是整合非正式社会组织、正式社会组织资源的动态平台。系统的整体性原则要求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要着眼于有机整体,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整体性观念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亚里士多德很早就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由要素和结构组成,其功能取决于要素与结构的合力。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同样依赖于构成要素和结构,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通过提高要素的性能来达到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第二,好的要素性能需要在一定的优化结构中才能协调地发挥作用。按照这一要求,必须整合非正式社会组织、正式社会组织资源,形成合力,向大学生提供有效支持和帮助。
其次,按照系统论的层次性原则,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应该是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呈坡度、出层次,使学生从简单的信息需求到求职技能创造性地获得和运用,以及对学生提供情感支持方面都能得到实现。前文所述,在内容维度上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情感支持、信息支持、技能支持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缺少任何一方面的内容都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都达不到向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目的。
第三,按照系统论的结构性原则,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应该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既能面向全体,又能针对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大学生求职心理的支持需要既有共同性又有个体性,在求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支持需要。在求职前期,大学生即将结束学校生活,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但同时在心理上又有种种潜在的恐惧和彷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最需要的是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审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建立自己明确的求职目标,形成一定的求职技能。在求职中期,很多大学生因为求职碰壁,极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条件,正确定位自己的求职策略,否定以往不合实际的想法。但也有人消极懈怠,经受几次打击就认为前途渺茫,开始惧怕求职,所以在这一阶段,大学生最需要的是情感支持。在求职后期,大学生刚刚从没有着落的求职状态稳定下来,心理上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但由于突然从宽松、悠闲的校园生活过渡到紧张繁忙的职场生活,很多大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过来。很多人因为适应能力差,最终坚持不下来而被企业淘汰。因此,在求职后期,大学生最需要的是能获得技能支持,从而尽快适应职业生活。
第四,按照系统论的动态性原则,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应该是大信息互通、共享、快捷的管理体系。系统的动态性原则要求高度重视系统内部信息的流动,每个大学生目前处于求职过程中的哪一阶段,应该能及时得到体现;每个大学生目前有何种支持需要,应该能及时提出并能及时得到反馈;大学生的亲属圈、友情圈和义务圈要了解大学生目前有关情况,应该能通过查询或通过单独通道与学生取得联系。
4 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的模块组成及其功能
按照以上构想,我们认为,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政策信息模块、知识技能模块、情感交流模块、学生状态模块等组成,而且应有查询和单独通道功能,以实现查询有关资料和学生信息的功能,并能有效保护学生资料和信息,达到系统安全性需要。
政策信息模块主要发布当前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所制定的政策文件,并及时收集和发布人才信息。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首先要做好毕业搭建相互了解的桥梁。知识技能模块主要向大学生提供求职知识和技能帮助,使大学生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推销自己,敢于毛遂自荐;帮助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使大学生求职时能衣着得体,仪态大方,语言精炼,给应聘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情感交流模块主要是向大学生提供情感支持。求职初期的憧憬和向往、恐惧和彷徨,求职中期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求职后期无所适从的不安,都需要得到及时的安慰、支持、鼓励、分享、分担和帮助。学生状态模块主要是反映学生目前处于求职过程中的哪一阶段,感受压力大小,有何支持需要等。
摘要:构建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构想了如何构建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并对其组成模块和功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心理,虚拟社会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水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深圳: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
[2]董伟.大学校园为何弥漫“就业恐慌”[N].中国青年报,2006-12-4.
[3]肖水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4).
[4]陆相欣.转型期城市居民的社会支持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2).
[5]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虚拟社会支持系统 篇2
虚拟企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它是指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 为赢得市场机遇, 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只保留各自的核心能力, 将其它的功能通过整合企业外部资源的多个法人主体, 组成无明确边界的暂时性的企业联合。
虚拟软件企业是虚拟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软件行业的应用, 它是由多个软件企业根据能力互补的原则, 彼此贡献核心竞争力, 集合优势资源和专门知识, 为了共同的软件开发或服务目标而组建的一个分布式协作联盟。
虚拟软件企业的特征
1.市场渗透能力强。虚拟软件企业是一个全球性网络, 每一个成员都为其它合作伙伴提供进入某一市场的桥梁, 因此它的市场渗透能力很强。
2.虚拟化程度高。在虚拟软件企业合作伙伴之间传递的主要是信息流, 几乎没有物流, 合作伙伴之间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沟通, 动态性和虚拟性程度高。
3.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虚拟软件企业各个合作伙伴都专注于自己的特长, 充分利用合作伙伴关于客户的知识, 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品质。
4.管理过程灵活。虚拟软件企业合作成员的组织结构和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异, 软件的开发、管理过程也呈多样化, 因此为了驱动合作, 虚拟软件企业的管理过程是高度灵活的。
5.对等沟通的嵌入式合作。虚拟软件企业中成员之间的合作是嵌入式的, 每个合作成员都贡献出自己的核心能力或资源。同时, 每个成员都依赖于其他没有受到严格控制的独立的合作者, 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对等的。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
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虽然为全球范围软件企业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可能, 但是由于国际互联网中的企业资源信息量庞大, 要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上找到从未接触过的合作伙伴是很困难的。再者, 互联网的普及虽然使得虚拟软件企业的盟主企业选择的范围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 能获得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 但是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带来了许多问题。地理位置分散的软件企业之间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也是不安全的。如何甄别企业信息的真伪, 迅速搜索到有效信息并将其有机地组合, 组建高效率的虚拟软件企业是对盟主企业的严峻考验。在这种背景下,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就出现了。
中介, 是一种向客户提供中间代理服务的机构, 它本身虽然并不能直接提供相应的服务和物品, 但是它能够替你寻找并安排这些服务和物品, 供客户选择并决定。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本身同样不提供软件开发和维护等服务, 只是利用自身优势获得的资源, 帮助软件项目需求双方 (多方) 组成并维系联盟。为了使有需求的企业能够快速找到联盟企业的资源信息,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要存储大量软件企业的信息, 并且对这些信息的真伪加以甄别。软件企业信息量的多少、是否真实和覆盖范围大小将影响虚拟软件企业中介的服务质量。通过智能搜索引擎,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向查询企业提供其它软件企业的较全面的信息, 并能辅助企业进行合作伙伴的选择。为了保证管理的有序和服务的质量,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的管理方式可考虑采取会员制, 吸纳企业以会员资格加入。虚拟软件企业中介在对虚拟软件企业的建立、运行和解散的事务处理过程中, 要进行监督, 要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 以使在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支持平台上的虚拟企业联盟稳定运行。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的作用
1.有利于虚拟软件企业的软件企业充分发挥优势, 获取新知识, 增强自身能力。我国大多数软件企业虽自身力量弱小, 但仍有某些方面的优势, 可以与“人”合作, 通过“优-优”或“强-强”联合实现共同发展。通过虚拟软件企业的组织模式, 软件企业参与到软件项目的合作中来, 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同时也能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使自身的实力得到增强。
2.有利于虚拟软件企业进一步发展。软件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素。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市场上的份额偏低, 仅占1.1%左右, 这与目前我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并不相称。因此我国的软件企业应紧跟国际市场的趋势, 努力加入到国际化的软件开发中去, 不但要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软件技术方面的差距, 还要在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上有所突破。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提供的服务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提供怎样的服务才能有助于虚拟软件企业的组建和运作, 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作用?
1.信息中介——基础服务。中介的桥梁作用是虚拟软件企业中介基本的功能和业务领域。作为中介组织的立足之本, 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是其基础性服务。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掌握了大量的软件企业信息, 通过智能搜索引擎, 可及时有效地向查询企业提供其它软件企业的较全面和可靠的信息。
2.辅助决策———拓展服务。虚拟软件企业中介不仅是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桥梁, 而且它还可进一步拓展业务的深度和广度, 积极服务于虚拟软件企业的组建和运作, 这样无论是对虚拟软件企业还是对虚拟软件企业中介自身而言都有好处。
3.调节稳定合作关系———保障服务。在虚拟软件企业运作过程中, 各个企业出现分歧和矛盾可以通过虚拟软件企业中介进行调解。虚拟软件企业中介作为双方或多方都信任的“第三方”, 应能起到良好的协调作用, 提高虚拟软件企业组建运作的成功率。
4.监督和评价———后续服务。在虚拟软件企业的组建和运作过程中,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对联盟内各个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 并且企业的表现将被虚拟软件企业中介通过一定方式反映在对企业的评价中。虚拟软件企业中介对每个企业的评价, 被所有的企业或客户看做对该企业信誉的度量参考之一, 它对虚拟软件企业的监督和评价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的支持系统
1.支持系统的特点。虚拟软件企业中介作用的发挥必须依托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 否则即使掌握了大量软件企业的信息也会由于开放程度不够和效率欠缺而难以发挥作用, 因此构建支持系统有助于有效推进它的实际应用进程。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支持平台的特点:一是开放性。注意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服务的快捷性, 必须保持与外界信息之间的交换, 这是一种开放式的信息系统。二是及时性。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所掌握的软件企业信息必须经常更新并有效保存, 并且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检索。三是数据的广泛性。为收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要广泛收集并整理大量的软件企业信息, 以达到更好地为软件企业服务的目的。
虚拟社会支持系统 篇3
随着疗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以及各个科室的工作对信息化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信息化的普及也给各个科室的工作带来便捷, 同时也对软件系统及硬件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虚拟化技术来整合服务器的资源, 配置2台存储设备对相关数据和应用进行储存, 并搭建高可用性平台, 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提升服务的满意率。
1 现状分析
1.1 系统繁多, 容量剧增
随着我院体检中心被评为“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 体检业务的不断增长, 放射科使用64排CT机, 图片数据量增长迅猛, 现有的PACS服务器容量已经无法扩容, 通过挂载NAS存储解决文件存储问题。
1.2 服务器数量繁多、功能单一、维护量大
由于各个应用系统的环境布置多样化, 软件之间存在不兼容的情况, 使得一台服务器上只能安装一个应用系统, 每增加一个系统就可能需要增加一台服务器, 导致机房空间大量被占用, 硬件的故障率会升高, 维护工作量增加【1】。
1.3 硬件性能未能充分利用
服务器CPU利用不能最大化, 对于单一的应用来说, 硬件的利用率大约在15%~20%【2】。
2 方案制定
2.1 搭建虚拟化平台
疗养院信息化的不断提升, 系统不断增加, 各个系统又相互独立, 并且不能整合在一台服务器下, 对信息化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因此, 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整合硬件来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 采用VMware vSphere虚拟平台的VMware ESXI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整合各个系统, 将整个数据中心的存储系统整合到EMC Vplex存储引擎下, 在虚拟引擎的统一管理和配置下, 构建一个虚拟化存储平台, 并通过Vplex对2台EMC存储之间的数据做高可用性, 采用EMC Networker备份软件实现备份【3】。
2.2 部署高可用HA集群
PACS和体检系统访问频率较高, 数据传送较大, 不影响整体虚拟环境的条件下, 因此考虑将用两台物理机做“双活”。考虑到这两项应用对硬盘I/O要求比较高, 故用两台物理服务器可以直接对EMC存储中的LUN进行挂接, 提高I/O性能。整体方案架构图1
3 方案实现
3.1 硬件设备升级
3.1.1 搭建虚拟化平台
本着利旧原则, 采用机房现有2台X3650M3服务器。升级配置至CPU 2*E5620、内存64G、2*300G硬盘2*HBA单口光纤卡使其具备构建虚拟化系统的所需基本条件。对升级后的服务器进行虚拟化平台搭建, 安装虚拟化系统, 并做虚拟化HA部署。在搭建好的虚拟化平台上, 部署包括LIS、ECG、全成本核算、智能排队叫号、VitrualCenter等应用系统。
3.1.2 集群服务器
PACS和体检的主备两台服务器的性能原则上不应相差太大, 否则在主机宕机的情况下, 备机可能支撑不了现有业务, 导致同时宕机的可能, 因此, 在利旧的前提下, 对原有服务器进行内存上的升级 (sqlserver占用内存较大) 。PACS原服务器为IBM X3650M3, 内存为16G, 两台“双活”主机分别为IBMX3650M4, 内存升至32G;IBM X3650 M2, 内存升至16G;体检原服务器为IBM X3650 X5, 内存为16G, 原服务器做集群主机, 备机配置为IBM X3650, 内存升至14G。
3.2 保证系统切换的安全性
PACS服务器做“双活”, 需要对数据库做集群, 重装安装环境, 考虑到PACS中服务比较多, 接口多, 因此建议保留原先的服务器, 在做集群环境失败时, 能够保证第二天的业务不中断, 并在做集群环境前就把原来的服务停止掉, 备份出最新数据。
体检服务器做“双活”, 由于体检服务较少, 只要求sql服务正常就行了, 因此新建了一个虚拟环境, 再将最新数据备份出来, 然后就重装原服务器, 将其设置为集群主机。
心电服务器是搭建虚拟化平台的其中一台服务器, 因此切换时是将心电服务器的所有应用全部先装在另外一台虚拟机中, 等业务全部测试成功后, 再将这台服务器重装并入虚拟化服务群池中。
4 存储空间划分
两台EMC高速盘 (转速15K, SAS盘) 主备存储配置了15*600G的硬盘, 除去系统和raid之后剩余可用空间约5.73T, 两台做镜像, 全部用于数据库的存储, 因此根据我们现有的系统进行相关系统的划分, 根据增长量计算出预留5年的增长空间, 占用4T左右, 剩余1.73T做其他系统的预留。另一台低速盘 (转速7.2K, SATA盘) 扩展柜, 配置了15*3T硬盘, 除去系统和raid之后剩余32T左右, 主要用于文件存储, 未做镜像备份, 因此根据各系统容量增长量, 也保留了5年的增长空间。
5 数据迁移
由于切换业务需要集中在晚上业务空闲或者停止时才能进行, 新增存储后, 最大的难题是对PACS影响图片的重新归档, 因为数据量大, 耗时长。旧存储/旧服务器中存在10T以上数据, 迁移数据需要几个月时间[4]。在数据未完全迁移的情况下, 不能更改旧存储/旧服务器IP地址, 数据库记录的是旧存储/旧服务器地址, 一旦更改老图片将读取不到。因此, 对于历史数据, 我院采取的办法是先将历史数据库中访问就图片的路径批量更改后, 保证科室能够正常访问, 再进行逐一归档。
6 结束语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结合EMC存储可以有效整合资源, 降低成本, 减少维护量, 改善了资源分配, 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利用存储虚拟化镜像技术做异地数据备份, 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我院在实施了一体化容灾备份方案后, 服务器已经从5台减少到2台, 今后再将其他所有应用都整合进来, 保证其业务的高可用性, 性能提升后, 业务系统的访问速度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对大数据的查询提升了好几倍。虚拟化技术是值得关注的一项技术, 而且这项技术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可靠, 疗养院采用虚拟化技术成为一项可行的趋势【5】。
摘要:目的解决疗养院在有限的硬件成本投入条件下, 提高硬件利用率, 并对信息系统的整合以及保证其业务的连续性。方法对现有服务器通过VMware虚拟化技术进行整合, 再配置存储用于数据存储。结果实现了对系统业务的整合, 提升了硬件的利用率, 减少了成本, 并做到从服务器到存储的高可用性, 保证了系统业务的不间断运行。结论虚拟化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疗养院各个独立系统的整合, 降低硬件成本投入, 提升硬件利用率。
关键词:服务器虚拟化,存储,高可用性,信息化,vplex
参考文献
[1]王修凯, 李庆梅, 韩强, 朱祥.运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简化医院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J].医疗卫生装备, 2013年9月第34g-g, 9期.
[2]陈宇斯.浅谈虚拟化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15) :386—387.
[3]王玉珍, 王志强, 赵正军, 王健.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3年第28卷09期.
[4]郝雁罡, 孙宏国.医院PACS系统的数据迁移[J].《中国病案) 2013年第14卷第4期.
虚拟社会支持系统 篇4
目前,对于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模型建立的解决方法有很多,如数据包络分析法、定性描述法,pertri网法、两阶段过程模型、三层结构过程模型、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等。根据问题性质、数据来源以及决策者的偏好等不同,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其结果也不尽相同。本文从internet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web2.0新环境下进行数据挖掘,探讨虚拟企业伙伴选择决策支持的新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及其模型。
1 Web2.0下数据挖掘的优势
Web2.0是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网络从Web1.0转变到Web2.0,无论从模式、基本结构,还是工具、运行机制上都有所改变。
Web 2.0的精髓是以人为本,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它提供了更方便用户织网的工具,鼓励提供内容,根据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组织浏览的线索,提供相关的服务,给用户创造新的价值,给整个互联网产生新的价值,大大提升了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体验,不但“可读”,而且“可写”和“可交互”。
Web2.0环境的一个关键原则是用户越多,服务越好,具有一种隐性的“参与体系”内置在合作准则。在这种参与体系中,服务主要扮演着一个智能代理的作用,将网络上的各个边缘连接起来,同时充分利用了用户自身的力量。这正为虚拟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提供了更方便、快捷、有效地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式。例如在前段时间,flickr的网站推出了一个新的称为Camerafinder的板块。通过对用户上传照片的exif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整理,发现在flickr社群里,最受欢迎的数码相机是CanonEOSDigitalRebelXT(350D),尼康和佳能所占的份额很大,傻瓜相机基本是佳能的天下,手机拍照则是索爱第一。这种数据挖掘后得出的结果比任何一个媒体的评测更有说服力。数据挖掘是一种在数据仓库基础之上自动地从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取对用户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间的特定关系,并且产生新的知识的技术。
Web2.0环境下的数据挖掘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收集来自于Blog,Wiki等Web2.0服务的数据资源,并提取出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包括对Web2.0站点中内容,结构及使用的挖掘,其过程可以分为资源发现、数据采集及数据与处理、数据汇总及模式识别、分析验证四个阶段。
核心企业要想正确的从众多的潜在企业中选择合适的,相容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必须借助于正确且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在Web2.0环境下建立的合作伙伴选择决策支持系统,是针对Web2.0的特点,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潜在企业的信息数据资源存储在数据仓库中,在线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从而帮助核心企业在评价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时提供决策支持系统能够。Web2.0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处理来自互联网的多个数据源的各种复杂的、混合的数据类型,从其中开采出有利于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有用的参考数据,并作出选择决策。
2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决策过程
传统的虚拟企业寻求合作伙伴的方式具有时间长、市场反应慢等缺点,不利于瞬息万变的竞争市场中占据优势。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在Web2.0环境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并在互联网上主动搜索潜在的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资料,挖掘企业的核心能力,为核心企业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提供了更广阔的机会。不但可以缩短虚拟企业组建周期,同时也提高了核心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
对于如何评价潜在的合作伙伴,美国东库一家专门从事顾问的华伦公司建议采用以下8个指标:1)推动力2)相处性3)互补性4)双赢性5)集中焦点6)整合性7)成长性8)一致性。
虚拟企业在选择理想的合作伙伴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持续性2)频率性3)多样性4)对称互补性)互动性。
通过运用这5项原则,在已收集的候选企业息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挖掘,采集符合要求的企业再通过决策系统进行评价对比,就可以选择出合的合作伙伴。虚拟企业选择合作伙伴的决策流图如下:
3基于Web2.0数据挖掘的合作伙伴决策支持系统结构及模型构架
虚拟企业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通过Internet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运作,其核心是通过网络进行伙伴选择,这有利于扩大潜在的选择面,也有利于降低寻找潜在合作伙伴的交易成本。在基于Web2.0环境下建立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时候,不但要有进行数据挖掘的系统模块,还要考虑到将收集到的大量数据信息的存放问题,可以引入一个虚拟数据仓库系统,用于存储所有收集到的数据。
根据上述分析,Web2.0数据挖掘下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决策系统结构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组成:虚拟数据仓库子系统、信息挖掘子系统、指标评价子系统、伙伴邀请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具体的模型构架如图2所示。
该系统的运行流程是:核心企业通过Internet发现有价值的商机,分析实现价值所需的核心能力,以及本身已具有和不具备的核心能力,从而制订出寻求合作伙伴的评价指标,然后从Web2.0环境下收集到并存储在虚拟数据仓库中的大量信息数据进行信息挖掘,筛选出潜在合作的伙伴信息,同时使用方法、模型库中设定的相应的评价标准、规则和方法对潜在的合作伙伴发出邀请,并将有回馈结果的潜在合作伙伴信息存入候选合作伙伴信息库,最后再对候选合作者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终的合作盟友,组成虚拟企业。
在该系统模型构架中,虚拟数据仓库子系统用于存储所有从网络中收集的数据信息,可以将各种数据源作为企业关系数据库的扩充,把各个分散的数据源集中到一起,通过包裹、映射、提取等处理,把分布异质的数据转化为统一的结构化形式。该子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数据集成模块,其功能主要是通过包裹器、映射器和提取器从各个数据源搜集数据,并变换得到结构化的关系数据库;二是数据发布模块,可以根据发布规则将数据发布出去,便于访问最新数据,实现动态查询。
信息挖掘子系统是该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由网络搜索模块、信息提取模块组成。主要用于完成按照核心企业确定的评价指标作为关键词搜索潜在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并存储到潜在合作伙伴信息库。网络搜索的方法可以使用多搜索引擎策略,根据核心企业输入的关键词信息,同时查找多个单搜索引擎的www站点。信息提取模块主要实现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特征提取、数据格式转换等,并将信息存储潜在合作企业信息库中。
指标评价子系统根据核心企业设定的评价指标,利用方法库中提供的方法、模型、策略,对潜在合作伙伴信息库中的企业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传递给伙伴邀请子系统,伙伴邀请子系统根据得到的评估结果,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发出合作邀请,
伙伴邀请子系统主要包括邮件群发模块、回收反馈信息模块。前者用于周期性地向潜在企业发出合作邀请的信件;后者是对邀请做出反馈的有感兴趣,或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整合,通过企业注册,电邮或电话咨询等方式,修整或者进一步完善这些企业的信息,并将结果存入到候选合作企业信息库中。
综合评价子系统是通过设定更为细致,具体的评价标准,对侯选企业库中的企业综合进行评价,最终确定综合评价最高的企业此次合作的伙伴。
4 结束语
组建虚拟企业过程中,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否选择出理想的合作伙伴,关系到虚拟企业的成败。本文主要研究了企业动态联盟中作为核心主体的企业,基于Web2.0环境下进行数据挖掘,对虚拟企业合作伙伴进行选择的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流程、系统结构以及模型构架,并阐述了由不同子系统模快结合在一起的决策支持系统问题,至于在集成框架的指导下,如何实现相关子系统的无缝连接,则是今后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永军,董平.企业动态联盟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5—6
[2]陈菊红,汪应洛,孙林岩.虚拟企业伙伴选择过程与方法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21(7):48—52
[3]叶飞,孙东川,张红.面向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新过程框架结构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11(3):88—94
[4]黄晓斌.网络信息挖掘.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张少华,等.基于样本实例的Web信息抽取.河北大学学报,2001,12(4):431—437
虚拟社会的综合管理研究 篇5
1 虚拟社会的形成
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上, 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每一次工具系统革命都带来了全新的社会形态, 而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为中心的信息化革命中, 一个全新的现代化世界———虚拟社会应运而生, 正在迅速进入传统的人类社会中。虚拟社会的“虚拟”并非指虚幻的影像式存在状态, 而是一种有别于由原子构成的现实世界的, 另一种由比特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电子社会的技术层面描述。正如在现实社会中地理空间作为人类社会的活动平台一样, 虚拟社会中的也需要有一定物理空间作为人们的活动平台, 否则虚拟社会就会无处落脚, 无法形成, 而这种物理空间就是赛博空间。赛博空间的概念是美国科幻学家吉布森在1984年发表的科幻小说《新浪漫者》中提出的, 是一个由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
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产物, 赛博空间不仅将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与网络连接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互联起全世界各个角落人与人间的关系。而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 一个物理意义上的电子空间, 延伸和拓展了人的行为活动场域, 进而建构起一个全新的社会文化空间。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构成现实社会的各类基本属性在赛博空间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 虚拟社会在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取得了迅猛发展。随着网络参与主体的增多, 人与人的关系很快超越了人与机器、人与信息的关系, 成为了虚拟社会中的主导关系。社会的形成及发展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等功能的实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现实社会中的学习教育、商业贸易、娱乐游戏等各类应用逐渐渗透到了网络空间的各个领域。虚拟社会己覆盖了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构成了现实社会的缩影。因此, 虚拟社会是一种技术的创造物, 但更是一种社会性的创造物。
2 虚拟社会的特点
2.1 虚拟性和跨地域性
在虚拟社会中, 网民之间的交流方式与现实社会并不完全一样, 由于网民身份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 可以无需顾及现实社会交流中的许多因素, 一个人可以使用同样的虚拟身份在不同的虚拟社区中出现, 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虚拟身份出现在同一个虚拟社区之中。一般网民之间可以没有现实接触, 可以远隔千里, 也可以近在咫尺, 没有地域和国籍限制, 因此虚拟社会中的各种行为均带有虚拟的色彩。
2.2 开放性和交互性
虚拟社会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社会, 互联网的开放性, 使得不同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不同的虚拟区域间自由流动。人际交往是在不同聊天室、博客、论坛等网络空间中进行信息的双向交流而实现的, 成员是信息的接收者, 同时也是信息的发送者, 各成员在社区中的每一次交流都强调互动, 使得虚拟社会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
2.3 管理自治性
虚拟社会里人们往往依据自身兴趣、爱好等价值取向聚集在公告栏、聊天室等网络空间中交换信息、宣泄情感, 形成虚拟社区。虚拟社区中的成员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力,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没有明显的隶属关系, 社区事务往往实行高度自治。正是具有这种超越空间、超越现实社会等级身份的信息交流功能, 使得权威力量对虚拟社会相对现实社会影响较小, 存在明显的管理自治性。
3 为什么要加强虚拟社会的管理
虚拟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新领域和新课题, 在该领域中, 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技术、管理规律可能面临失灵的困境, 加强虚拟社会的管理势在必行。
3.1 从互联网的影响力来看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报道, 截至2013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我国现有上百万个论坛, 超过3亿个微博用户, 据抽样统计, 每天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微博等渠道发表的言论达300多万条, 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 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 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同时, 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支柱。据有关数据统计, 在过去17年中, 互联网创造的价值已接近汽车工业100年发展所创造价值的总和。全球大约有100万个以上公司的50%以上的收入是通过网络获得的。互联网在我国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 而在网络物理基础快速膨胀的背后是互联网对社会发展产生地深层次影响, 它不仅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交往各个领域, 更为重要的在于掀起了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 推动了人类生存形态、人际关系乃至社会管理体制的再造。
3.2 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角度来看
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带来效益的同时, 也使人类面临着虚拟社会管理方面的巨大挑战。近年来, 虚拟社会所衍生出来的网络犯罪、网络色情、虚假信息、垃圾邮件、隐私侵犯、病毒等诸多问题日益突出, 已经对虚拟社会的公共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然而, 由于上述虚拟社会问题尚未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系统性解决, 已经对当前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当前, 由于网络管理而引发的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的重大影响, 正日益突出地显现出来, 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虚拟社会维系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命脉, 虚拟社会需要管理, 也必须管理。虚拟社会管理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有序、道德规范、社会和谐的全局性问题。
3.3 从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来看
网络是把双刃剑, 被好人利用, 就会服务于有效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被坏人利用, 尤其被那些反华势力利用, 就会成为他们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和谐, 甚至颠覆政权的工具。此外, 网络还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随着网络的发展, 一些网络推手、公关公司也应运而生, 他们利用网络对事件或人物进行大肆炒作, 甚至一些人为了出名不惜博得骂名, 且引以为傲。这种思想的扭曲, 不仅影响了国人的形象, 也很容易影响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和民族的价值观。所以说, 虚拟社会体现了现实社会, 也影响着现实社会, 需要加强管理, 不断健全舆论引导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网络的优势, 避免恶意分子利用网络制造事端、扰乱社会的目的。
4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构建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
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在虚拟空间上的扩展, 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的扩大, 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必然向互联网上延伸管理职能, 在此基础上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探索虚拟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 构建以政府为主体, 包括公安、文化、信息产业、新闻宣传、通信管理、教育、工商等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系, 明确职责分工, 加强协作配合, 多层次、全方位地共同管理虚拟社会中的各类问题。
4.1 立法监管
首先针对虚拟社会的自身特点及现有法规中存在的问题, 尽快建立健全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的相关法律规范, 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确定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规律性的问题, 理顺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 确定权利义务关系和工作关系, 明确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全体公民在维护虚拟社会安全中的权利和义务, 切实承担起各自的社会责任。
其次要严格执法, 依法办事, 既要严格要求社会公众普遍遵守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的法律规范, 更要严格要求从事虚拟社会管理的相关组织和人员依法办事, 杜绝管理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和任意性, 从而保障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规范有序开展, 确保人们对虚拟社会的各种合理需求得以满足, 实现与现实社会的协调发展。
4.2 网络道德建设
网络道德是传统道德规范在虚拟社会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与传统道德比较, 网络道德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依靠网络主体理性、信念和内心自觉来自律, 发展趋势也在于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明显变化。虚拟社会中的道德不像传统道德那样, 主要依靠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 而是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
网络道德建设, 需要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首先开展网络文明行为公德教育。若要避免虚拟社会因道德缺失而引起的乌烟瘴气, 就必须由上层建筑对虚拟社会道德进行必要的引导。通过价值判断的频繁交锋, 形成一个网络行为的参照系, 向大众指明应该或不应该的网络行为类型, 引导虚拟社会人应对他人利益和权利应有的尊重, 善用自己的自由, 避免权利的滥用和误用。其次加强网络文明行为警示教育。在现实社会的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 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网络常见犯罪案件等, 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 加强自我防范保护意识。针对未成年人上网总量多、行为失范多的特点, 要将网络文明教育从娃娃抓起, 在中小学校开设网络文明德育课程, 教导正确的网络社会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虚拟社会发展考验着一个政府的控制能力, 政府应对网络社会道德的失范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4.3 政府部门监管, 其他职能部门协作
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是一个全社会参与的宏大的系统工程构建, 必须以政府为主体, 公安、文化、信息产业、新闻宣传、通信管理、教育、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参与协作, 还必须将全社会对虚拟社会管理有益的组织、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非政府组织都纳入到综合管理参与体系中来, 共同参与虚拟社会的综合管理。建议在中央或国务院层面成立专门负责虚拟社会管理的领导机构, 指导和协调全国虚拟社会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应加强交流与协作, 在理清各自职责的基础上, 明确分工, 形成合力, 逐步健全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虚拟社会管理通报制度、协作制度。通过政策调控、行业管理等多元化手段引导互联网业界行业自律, 实行自我管理和良性发展。
网络的特点决定了政府不可能对虚拟社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还应当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的作用, 才能够达到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因此, 我们还应当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虚拟社会的管理, 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 发挥它们的作用, 通过它们更好地落实国家方针政策, 密切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积极倡导行业自律, 听取会员和行业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和愿望, 特别是在政府行政管理难以企及或者效果不佳的地方发挥出协调作用。
4.4 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整合
虚拟社会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技术在其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其秩序的维护必须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做强力支撑。首先加强网络技术研发。虚拟社会的秩序维护首先依靠的是技术屏障, 只有抢占技术制高点, 才能取得工作主动权。其次完善网络技术更新改造。对现行的网络安全性进行分析, 对数据库等安全性在技术上严格把关。再者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在政府内部及各个机构之间, 利用信息技术, 以信息链、业务链代替金字塔的层级结构, 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内部结构的整合及重组、政府工作流程的再造和简化, 从而提高政府内部事务处理效率, 促进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流转共享及协同管理。同时通过在政府网站等全方位搭建网上官民对话平台, 政府各决策、管理部门定期通过平台与社会公众进行网上问政、联线沟通, 更好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愿望同时, 政府能更好搜集民意、获取民情, 进一步拉近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距离。
4.5 国际合作
各国互联网彼此相联, 同时又分属不同主权范围, 这决定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网络安全问题作为非传统安全问题, 不只是个别国家的国内安全问题, 也不是单凭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一种技术就能解决得了的问题, 而是一个必须通过开展长期、广泛和深入的国际合作, 包括各国政府、各种国际组织、民间团体、私营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充分合作, 才有可能解决的国际安全问题。
同时, 维护虚拟社会安全需要世界各国的相互合作、密切配合, 逐步形成各国参与、普遍受益的网络安全格局。
5 结语
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宏大的系统工程构建, 应当从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 构建以政府为主体, 公安、文化、信息产业、新闻宣传、通信管理、教育、工商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立法监管、网络道德建设、政府部门监管、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整合、国际合作五方面的体系建设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未雨绸缪, 积极主动地开展对虚拟社会管理工作, 营造虚拟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 维护虚拟社会的和谐稳定。
摘要: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与传播方式, 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 但目前的管理还不能有效适应这一重大变化。如何顺应信息社会的时代特点, 提高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已成为社会管理中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从虚拟社会的产生及自身特点入手, 通过剖析为什么要加强虚拟社会的管理, 探索虚拟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 提出了从建立健全立法监管、网络道德建设、政府部门监管、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整合、国际合作等多方面构建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 对完善虚拟社会的现实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虚拟社会,综合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郭玉锦, 王欢.网络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345.
[2]曾令辉.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9, 17 (4) :40.
[3]李继尊.论互联网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及其治理[J].商业时代, 2006, 21 (2) :77-78.
虚拟社会中社会动员及其治理 篇6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地发展和渗透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社会兴起并逐渐成熟,互联网构建的虚拟社会已经成为和现实社会形态并存的一个社会形态。作为现实社会主体的个人,也逐渐成为虚拟社会的主体,网民在虚拟社会中的活动影响正日益扩散到现实社会中,虚拟社会中社会动员正对现实社会带来强有力的影响。
因特网这个虚拟世界在初创和原始阶段,主要是用来交流科学、军事、经济类的数据,它们是不带人类感情的。经过短暂的发展,当人类意识中的情感开始注入虚拟世界时,虚拟世界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虚拟世界中并将自己的情感汇入信息的洪流之中时,虚拟世界终于诞生了一个我们人类梦寐以求的新的人类社会——虚拟社会[1]。这个虚拟社会,改变了人际互动的模式,改变了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模式,给社会动员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虚拟社会动员即将现实社会中的社会动员延伸到了虚拟空间,网络成为社会动员信息的流动渠道和平台,网民通过虚拟符号化信息传达想法、引导受众、集聚资源、获得现实关注和行动。虚拟社会的社会动员一般是借助于网站、论坛、博客、即时聊天通讯工具等交流组织实施,也可称为互联网社会动员。如广东茂名PX项目事件等一些社会事件的发生,都与网络社会动员相关,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都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的舆论场发酵、扩散,进而影响到现实社会的行动。
2 虚拟社会中社会动员的正负效应
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通讯技术,它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现代生活施加着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2.1 虚拟社会中社会动员的正面效应
2.1.1 表达民意与诉求,宣泄和减压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利益冲突频繁、社会矛盾凸显。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与当前的社会现状问题形成冲突,人们急需表达民意与诉求的渠道,网络空间便给网民提供了一个公共的平台,可以发挥社会“减压阀”的作用。
2.1.2 促进社会问题解决,保障和发展民生
在网络空间点滴网民行动可以汇聚成社会动员的巨大力量,甚至能从中透视出社会变迁运动的迹象与脉络。杨国斌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普普通通,并不表达争取宏大政治目标的崇高愿望,但就在这些平凡的斗争背后,流淌着能量巨大的暗流[2]。网络空间为网民提供了开放的平台。在互联网上,网民可以通过社交工具等多种方式联系,如论坛、微博、微信等,并且实现较为稳固的联系。
2.1.3 丰富精神生活,促进个性发展
在网络空间,有着相似兴趣爱好、相似利益诉求、相似行为习惯的网民聚集在一起,交流讨论,丰富了其精神生活,并且可以在网络社会动员中迅速积聚力量。在与其他网民的互动中,营造出促进个人个性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群体环境,网民个性得以发展,潜能得以充分开发。
2.1.4 提高民主素养,推进民主化进程
网络社会动员中,公众参与政治活动更加灵活、便捷、可选择,以及参与活动成本低廉,使得广泛直接的民主成为可能,激发和增强了公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和兴趣,体现了言论自由,实现了公民的知情权和接近权,促进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2.2 虚拟社会中社会动员的负面效应
2.2.1 非理性表达易引发社会冲突
在网络空间这个虚拟的社会中,没有国界、不分民族,每个网民都可以借助虚拟身份畅所欲言。在社会动员中,一些网民群情激奋,意气用事,有不少非理性表达的声音。在网络中“没有人知道你的性别和年龄,没有人与你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网络便成了宣泄感情、显示‘本我’的最佳地点”[3]。
2.2.2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政治经济秩序
网络社会动员,具有传播的迅速性、海量性、自由性等特点,网络的“把关”功能会相对弱化,缺少把关导致部分信息的迅速传播,虚假新闻、小道消息、谣言也充斥其中,尤其是谣言以其特殊性和轰动性吸引眼球,在传播中不断放大,扰乱了公众情绪,增加了社会压力,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破坏社会政治经济秩序。
2.2.3 淡漠感情,诱发认同危机
在网络动员中,网民之间的交往采用文本语言、动画表情等,缺少面对面的交往,淡漠了个体之间的感情。网络提供的更多是一种情感宣泄的渠道,在线上的交流是暂时的、虚拟的,个人与电脑机器的交往是单调的,网民回到现实生活中就会产生新的社会孤独心理。
3 虚拟社会中社会动员的社会治理
所谓社会治理,是指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和公民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4]。社会治理的主体既包括政府,也包括公民社会组织,其在网络关系上也是平等的,双方互动协同合作;在具体管理上,政府更多的是对社会事务的引导,要发挥市场力量作用,调动公民社会更多的参与。
在互联网虚拟社会中,社会动员“度”的问题尤为重要,过度的社会动员会产生负面的效应,不足的社会动员不足以调动并合理配置资源,而只有适度的社会动员才能充分调动民众投身到社会事业的建设中去,发挥民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表达和疏导民意,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等。而对社会动员中非理性表达引发社会冲突,人肉搜索侵犯公民权益,谣言散布扰乱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等负面效应提前采用社会治理方式进行预防、引导,避免甚至消除其负面效应。
3.1 重视引导网路社会动员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虚拟社会的社会动员既可以对社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要看到社会动员操作不当或被少数分子利用,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有引导网络社会动员的意识,预防不良的社会动员思想侵占主流思想,及时采取措施来防范。
3.2 强化网络舆论的监测
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一些负面热点事件的传播,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舆论传播影响巨大,影响到组织形象、政府形象,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测十分必要。通过监测,把脉社会动员的原因、动向,及时进行干预和疏导。
3.3 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着眼未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我国作为互联网使用大国之一,虽然已经初步构建了自己的网络法律体系,仍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写进法律。
3.4 加强教育提高网民素质
网民是网络空间的“主人”,网民的素质直接决定着网民的行为,主导着虚拟社会动员的方向。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手段加强宣传,通过学校的媒介素质教育等来提高网民的综合素质、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其能够辨别网络社会动员的正负方向,正确运用网络。
3.5 建立动员机制主动出击
网络已成为网民参与政治活动的一个途径,网络社会动员是网民表达民意诉求的一种方式,为防止恶意社会动员的发生,政府要畅通网络渠道,主动动员民众表达诉求,建立日常的社会动员协调机制,支持积极的社会动员,改变消极应对社会动员的理念与工作方式,主动出击,成为虚拟社会中的舆论领袖。
总之,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利益冲突频繁、社会矛盾凸显。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并存的环境下,要特别关注网络安全,坚持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处理好网络社会动员,加大依法管理网络的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治理好虚拟社会中社会动员,趋利避害,为实现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保驾护航。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兴媒体不断发展,虚拟社会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为社会动员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声平台。虚拟社会中的社会动员具有推动事件的解决、表达释放民意、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正效应,也伴随着非理性表达引发社会冲突、谣言散布扰乱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等负面效应,如何理性面对网络社会,深刻把握虚拟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引导虚拟社会中社会动员的良性发展,使网络社会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和有效平台,是政府、社会、公民必须关注和思考的。
关键词:虚拟社会,社会动员,社会治理
参考文献
[1]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商务印书馆,2002:125.
[2]杨国斌.连线力:中国网民在行动[M].邓燕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34.
[3]刘冰.从网民心理因素看网络非理性舆论的调控[J].新闻知识,2006,(11).
虚拟社会支持系统 篇7
关键词:法的作用,虚拟货币,立法
在现今的数字化时代, 法的局限性淋漓尽致的体现莫过于是它的滞后性。法律是在继承、发展、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虽不能做到填满马克思·韦伯所谓的“自动售货机”的所有物品, 但是应尽可能的完善。当下虚拟财产问题在国内外都引起了人们莫大的关注, 然而在法律、法规、规制方面却是盲点。“徒法不足以自行”, 而“无法不足行”。仅靠引起金融市场恐慌或造成市场瘫痪的说辞并不能服众且有违反政府法治精神的嫌疑, 必须考虑相关的立法问题。针对虚拟财产的立法, 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从现实意义上都具有可证性。
一、通过实例来加以说明对虚拟财产立法的紧迫性
(一) 王女士诉腾讯公司案件
2011年王女士的案件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丈夫在一场车祸中遇难, 她为了纪念丈夫, 想整理并拥有他保存在QQ邮箱里的信件和照片。对此求助, 腾讯公司予以拒绝, 理由是根据与用户之间的协议, QQ号码的所有权归腾讯所有。用户只有号码使用权而不能将其作为个人财产处置。在此案例里我们能作为法律依据的只有一份用户服务协议, 此协议的法律效力尚待商榷, 因为拟定此协议并没有明确的法规指导。另外, 腾讯公司的协议有霸王条款之嫌, 更类似于电子或格式合同, 它并没有取得使用者们的赞同。并且在继承法中虽未明确规定网络虚拟财产可继承, 但它依附了被继承者的人类情感, 可转化为具体的现实价值, 这符合继承物的属性。
这里或许可以暂时借鉴国外的一些类似经验或做法。目前, 美国已经为“数字遗产”立法, 并已有俄克拉荷马、爱达荷等州通过了针对“数字遗产”的法案;在德国, “数字遗产”是按照普通继承财产的办法统一管理的, 当“数字遗产”被认证为具有金钱价值后, 在死者死后10年内, 这些“数字遗产”的财产权都会受到保护;芬兰的电信管制机构FICO-RA则规定被继承人死亡后, 其近亲可以继承其“数字遗产”。“数字遗产”作为数据信息的一部分, 往往掌握在服务商手中。其会在《用户使用协议》中规定, 用户只对账号有使用权, 没有所有权。“数字遗产”能否顺利继承离不开国家法律的支持。无论是法律在控制由于科技发展所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调整科学技术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防治对技术的不当使用所引起的社会危害方面, 都具有十分广泛而重要的作用, 这需要立法者与时俱进。
(二) 关于比特币
2009年, 日本人中本聪开发了一个称为比特币的开源P2P (点对点) 电子现金系统。它和传统货币最大的区别在于, 没有一个中央发行机构, 完全无中心化, 没有中央服务器或者托管方, 所有一切都是基于参与者。其设计初衷就是对抗现有的货币体系。比特币在发行方式、发行主体、流通方式、支付方式上都和以往的货币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种较为成功的全电子化货币, 极大便利了资金的全球支付, 降低了中间费用, 对传统货币的发行、支付业务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但是, 因其特性, 在现实生活中, 使用比特币还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障碍。法律的作用本是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 通过法的运行使社会更有序, 实现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化。从这一点上, 我们对待比特币这样一种新兴的便捷的电子货币的态度应该是疏而不是堵, 比特币, 不论在将来能否真正的流通, 都是一次伟大的尝试。这不仅能完善法制, 而且也能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金融安全。
二、对虚拟财产立法的法理依据
首先, 这种依据来源于法的自身限制性。它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经济、政治、行政、道德文化等都是调节社会矛盾冲突的手段。且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多变的现实生活也存在着莫大的矛盾, 它往往滞后于时代的变迁, 因此立法者应对事物有一种敏锐的感觉,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哲学原理, 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规律, 而不是在面对生活变更时手足无措。其次, 科技与法律的冲突。科技的发展使立法内容更加繁杂, 并催生多种法律法规, 数字财产问题就是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 网络信任与法律信任促生法律信仰。在全球化与网络时代消息的传播迅捷无阻时, 如果我们能在新问题上提出独到又可行的见解, 这不仅本身会促进我国法治进步, 还能让世界上拥有最多网民的国家对自身的网络体制产生一种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通过法律与监管机制体现出来, 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信仰体系。
毋庸置疑, 数字财产立法问题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中都没有能良好解决, 也没有协商一致的解决方案可供参考, 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难题也是一种契机, 只要我们的立法者在此种问题上能够提出良好的法规, 那么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也定在国际上获得认同。
参考文献
[1]郭晓峰.试论互联网环境下“数字遗产”的继承[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