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控制设备

2024-09-26

综合控制设备(共12篇)

综合控制设备 篇1

由于军事应用中一些不断电设备耗能较大,因而普遍采用串连电池组的模式避免过高的电流。串连电池组的充放电与单一电池的充放电有所不同,电池组内不同电池的差异如果不被重视就会造成电池组使用效率降低,减少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考虑军用设备的应用环境的特殊要求,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综合充放电控制设备,因而这里设计一种可以很好满足这些需求的新型蓄电池充放电综合控制设备。

1 系统设计概述

该蓄电池充放电综合控制设备以MC68HC908SR1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FPGA辅助控制设计。主要包括电源电路、恒流恒压充电控制单元、平衡放电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FPGA辅助控制单元、温度检测电路、人机接口电路等。蓄电池充放电综合控制设备主要针对军事应用中一些不断电设备耗能较大,普遍采用蓄电池串联供电的情况设计的。在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蓄电池的平衡特性,以提高串联蓄电池供电组的工作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图1是其系统框图。

2 硬件设计

下面对充放电综合控制设备的硬件设计过程进行概述说明。

2.1 电源电路

使用开关电源作为充电器的供电设备。开关电源采用脉冲调制方式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和MOSFET,BTS,IGBT等电子器件进行设计。开关电源集成化程度较高,具有调压、限流、过热保护等功能。与线性电源相比其输入电压范围宽(通常可达交流85~265 V)、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同时,其易于FPGA辅助控制单元对其进行控制。

2.2 充电控制单元

充电控制单元采用目前较成熟的恒流恒压充电电路来设计完成。图2是电路原理图。恒流恒压电路由Motorola公司的MC68HC908SR12单片机片内模拟电路模块和片外的MOSFET开关管、肖特基二极管、滤波电感、滤波电容等器件组成。模拟电路模块是Motorola公司的MC68HC908SR12单片机的特有部件,它由输入多路开关、两组可程控放大器、片内温度传感器、电流检测电路等组成。可程控放大器总放大倍数为1~256。放大器的输入可选择为2路模拟输入脚(ATD0,ATD1)、片内温度传感器、模拟地输入(VSSAM)。ATD0和VSSAM间可接一个电流检测电阻,用于测量外部电流,它还连接至电流检测电路,可在电流超过指定值时产生中断并输出信号。

在充电开始前的预处理阶段,根据检测到的不同电池特性,软件选择相应的充电算法,充电算法由单片机和FPGA辅助控制单元实现。在充电开始后,软件定时采集感应电阻R上的电压值,经过计算,设置SR12单片机的输出控制参数。同时,电流检测电路实时检测充电电流,在电流超过指定值时产生中断并由SR12单片机控制及时关断充电电流,实现恒流恒压的充电控制。

均衡充电是本充放电综合控制设备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充电的过程中,由于电池的质量不相同,容量小、质量差的电池端电压在充入相同电量后会出现电压增长比另一个电池多的情况,如果不采取措施,它们的电压差将会增大,以至其中一个电池很快达到规定的安全电压,充电过程也将被迫停止。此时应该停充电压高的电池,即均衡充电。这样有利于恢复电池内受损的单元,使充电过程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2.3 放电控制单元

放电控制单元主要有2部分组成,一是返驰式平衡放电电路,可以实现电池组的平衡放电。平衡放电是本充放电综合控制设备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放电的过程中,由于电池的个体差异,如果不采取措施,电池组内电池个体的差异将越来越明显,这样会使电池组工作效率降低,使用寿命减少。放电控制单元采用的返弛式放电电路设计,其原理图如图3所示,该电路本身具有的电感端电压互相牵制特性(也称电路的返弛性)可以实现蓄电池组放电电池个体的平衡放电。这样有利于恢复蓄电池内的受损单元,提高蓄电池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二是过度放电保护电路,该电路可以实现对电池组的过度放电保护。图4是电池组过度放电保护电路原理图,当端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电压低于设定的安全放电电压时,该保护电路可以把放电电路切断,实现对蓄电池的保护。

2.4 温度检测电路

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会随着充电容量的增加而上升,尤其在接近充电终止时,温度变化率ΔT/Δt最大,该特性是判断电池是否充满的主要条件之一。因此,采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出品的单片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LM92设计温度检测电路。其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

2.5 人机接口单元

(1) 键盘响应电路

设计键盘响应电路时,使用MC68HC908SR12单片机PORT D(PTD6和PTD7)端口的键盘中断功能(KBI)。根据实际情况,在MC68HC908SR12单片机的键盘中断使能寄存器KBIER中写入相应的值,写入“1”表示中断允许,写入“0”表示不能中断。键盘中断允许的端口,MC68HC908SR12单片机将对其内部上拉30 kΩ的电阻,这样键盘响应电路的设计十分简洁,要注意的是应用软件中要增加键盘消抖动子程序,防止误操作。

(2) 状态显示电路

状态显示电路的设计使用MC68HC908SR12单片机PORT A(PTA0~PTA5)端口的LED直接驱动功能。编程时首先设置PORT A的工作状态,在LED控制寄存器LEDA中写入相应的值,写入“1”表示可直接驱动LED,写入“0”表示作为标准I/O端口。在充电的每个阶段均有状态显示,如:电池处于正在充电状态、电池因温度过高进入温控状态等。

2.6 中央控制单元和FPGA辅助控制单元

中央控制单元和FPGA辅助控制单元主要实现充放电综合控制设备的状态控制转换功能。根据传感器获取的不同状况,写入不同指令,转换不同的工作模式。

3 软件设计

充放电综合控制设备的软件设计思想是:各个功能组件实现模块化编程,软件流程采用中断工作方式。其目的是使应用软件流程清晰、可读性强、易于功能调试以及产品的维护和升级。本软件主要由初始化、预处理、控制算法、充放电4个部分组成。

3.1 初始化

在程序的初始阶段应首先对MC68HC908SR12单片机进行初始化操作,包括设置I/O端口的输入/输出状态,设置PLL锁相环电路参数,设置TIM定时器参数等。

3.2 预处理

预处理阶段是充放电综合控制设备正常工作前的准备阶段。程序初始化后,先根据利用MC68HC908SR12

单片机的内部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均不能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否则将损伤电池。然后,设置A/D转换参数和通道,检测电池的端电压。将检测数据与理论经验值比较,判断电池的类别以及是否连接正确。对端电压低的电池,采用短时间的脉动电流充电,这样有利于激活电池内的化学反应物质,部分恢复受损的电池单元。

3.3 充放电

根据控制单元给出的指令,进行充放电。

综合充放电设备在硬件电路设计时考虑了平衡充电、平衡放电以及过放电保护等情况,因此,软件设计时也给予相应的考虑。

3.4 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主要是控制MC68HC908SR12单片机和FPGA辅助控制单元,写入相应指令,控制充放电综合设备各模块协调工作。

4 结 语

该蓄电池充放电综合控制设备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串联电池组充放电时的平衡效应,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串联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能够提高串联电池组的工作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考虑到该充放电综合控制设备主要配合军用不断电设备使用,在其设计时也充分考虑了军事应用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而,该蓄电池充放电综合控制设备在军民两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Gottwald T,Ye Z,Stuart T.Equalization of EV and HEVBatteries with a Ramp Converter[J].IEEE Transactions on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1997,33(1):307-311.

[2]Hopkins D C,Charles R Mosling,Stephen T Hung.DynamicEqualization during Charging of Serial Energy Storage Ele-ment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1993,29(2):363-368.

[3]张占松,蔡宣三.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4]曲学基,王增福.稳定电源实用手册[Z].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5]王刚,李国勇,陈微,等.基于DSP的蓄电池充放电装置的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7(3):122-124.

[6]王平,余刚,胡向东,等.基于MSP430单片机的以太网供电设备的硬件设计[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92-196.

[7]王桂风,王桂光,王希天.基于LTC3780的开关电源模块及其在蓄电池中的应用[J].电源技术应用,2006(9):18-22.

[8]片春媛,刘俊峰,袁莉,等.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J].铁道机车车辆,2005(6):46-47,55.

[9]王举,王鞘,郑天举.基于89C51单片机的蓄电池快速充放电系统[J].企业标准化,2006(z1):110-111.

[10]蔡子亮,马俊朋.一种新型电力系统蓄电池放电装置的设计[J].继电器,2007(14):38-41.

综合控制设备 篇2

如此一层层向下分析,直到找出可以解决的答案。减少六大损失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故障与短暂停机是一个障碍,应该加强对设备的检查,从小处做起。例如前面曾提到的日本西尾泵厂就提出:无人(化)管理起始于无尘。

防止设备劣化。蝼蚁虽小,能决万里之堤,设备劣化往往从尘土开始。尘土粘附在设备上,产生划痕,容易腐蚀,逐渐松动,继而又造成振动,这就是劣化的开始,

除了日常的紧固螺钉之外,还要注意预防维修。图1-4展示了预防维修与预防医疗之间的关系。

图1-5上半部分是设备故障率浴盆曲线,下半部分则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主要故障原因和处理对策。

零故障的处理对策。故障是冰山的顶峰,消除故障应从小做起。如:①严格保持设备原始基本状态(靠清洁、润滑和紧固螺钉);②遵守操作规程;③及时根除劣化;④改进设备设计缺陷;⑤改进操作与维修技能。

图1-3 利用PM分析寻找深层次原因

图1-4 预防维修与预防医疗的比较

图1-5 设备故障率浴盆曲线和处理对策

图1-6介绍了五类控制故障的措施和防止潜在故障发展为功能故障的措施及相关部门。

计算设备综合效率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明确损失来源,采取对策,提高设备效率。设备综合效率也可以作为衡量、评估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企业设备资产综合管理探讨 篇3

关键词:设备资产;综合管理;设备管家;主动维修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23-2

0 引言

机器设备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物资基础。现代企业中设备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也是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对设备资产实行综合管理。

1 设备资产综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备资产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以获得企业最佳的经济效益。设备资产综合管理特点:一是全过程管理;二是全员参加管理;三是价值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管理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资产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的秩序;牵涉到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及技术进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否提高。设备资产综合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设备成本控制

设备的购买、安装成本。这就要求在设备选型时一定要做到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做到生产、技术、经济三者统一权衡。设备的使用维修成本。由于对设备使用保养不正确,维修不及时、不彻底,致使设备损坏或者发生设备事故,造成设备维修频率增加,维修费用增多。既影响生产,又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1.2 设备的生产能力

设备资产综合管理的宗旨之一就是利用投入最少的资金、人力、设备等并采用最优的办法,力争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3 安全运行

设备资产综合管理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安全生产就是保证生产过程中人身和设备财产的安全。

1.4 节能降耗

现代设备的动能大多都是由电能或电能设备转化而来的。因此节能降耗也是设备资产综合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1.5 环境保护

加强设备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设备对人员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使设备的噪音、震动、辐射和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大大减少。给职工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树立一个良好负责的企业形象。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设备资产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做好设备管理就能降低成本、能够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生产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有着极其长远的意义。

2 金口岭矿业公司设备资产及设备资产管理的现状

2.1 矿业公司设备资产的现状

矿业公司是七十年代从铜官山铜矿分离出来,并随着矿山资源的枯竭,经2003年政策性关破后重新组建起来的。矿业公司目前共有各种设备420台左右,其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设备约占16%,从八十年代后到二千年前的设备占21%。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矿没有大的设备更新的投入,相当一部分设备较为老旧。在不计2008年后投入的设备资产,之前设备资产原值为一千五百多万元,而净值只有八百多万元。有一部分设备净值已经为零。例如我矿现在所用的四台提升机中,除深部开拓工程项目笔东盲井提升机外,主井提升机电控系统陈旧老化,减速箱齿轮点蚀严重;另有两台型号为2бM2500×1211提升机,出厂日期分别为1959和1960年,均属于淘汰的落后设备。设备更新改造形势紧迫。

但是,随着矿山深部矿体的开采和铜冠庐江矿业公司的即将开工建设,矿业公司将进入了一个以矿山为主业的高速发展阶段。新型设备也将会源源不断地进入矿业公司。

2.2 矿业公司设备资产管理的现状

矿业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在近些年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合理使用有限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积极主动的、合理的对老旧设备的改造和更新,使得设备的综合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如采矿一区,在2012年5月在矿主井泵房安装投用了一台PD280-65×5型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应用,在生产中作为主开水泵,其性能优良。提高了水泵的运行效率,降低了维修量及维修成本。经测试,排水单耗每立方降低0.108kW·h,每年直接节约排水费用11万元左右。选矿车间2008年将PYT2100破碎机(功率280kW)更新为由PLC控制的GP11F型破碎机(功率160kW),一改过去效率低、能耗高、维修量重、噪音大的状况。矿业公司压风系统由“集中供风改为就地供风”等,这些对矿山的节能降耗和装备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矿业公司高速发展的面前设备资产管理显得相对滞后,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①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没有完全摒弃,反思不够。如“重生产,轻维修”。为了赶生产任务,不惜挤掉设备维修时间为代价的现象仍局部存在。②设备资产管理没有完全转到“要服务于生产的全员、全面的生产维修”方向上来。设备管理责任者不够明确,重心下移不到位,设备监管不力,存在着谁也管谁也不管是状况。③维修仍建立在摩擦磨损的基础上的计划维修。对有隐患的设备维修政策比较单一,不善于改良维修,习惯重复简单的、恢复性的维修。④对新型设备技术了解不够,缺少多面手,设备系统员工专业面窄。未能很好地利用社会维修力量,造成新型设备发生故障时,停产时间过长。

3 倡导更加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观念,改进设备资产综合管理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设备向着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一体化及结构复杂化发展。因此,现代设备投资较大,停产损失更为巨大。为了搞好设备管理,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就是说现代设备资产管理的本质是现代化设备与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结合。结合矿业公司设备管理现状,笔者认为应当倡导更加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观念,改进设备资产综合管理工作。

3.1 建立传统管理制度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是指设备服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其出发点是从设备可靠性角度出发,具有为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而进行的维修管理的相关内涵。包括设备资产物资运动形态,即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拆换,体现出的是设备的物资运动状态。

现代设备资产管理更侧重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其涵盖购置、投资、折旧、维修支出、转让、报废等一系列资产寿命周期的概念,其出发点是整个其运营的经济性,具有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而管理的内涵。体现出的是资产的价值运动状态。

建立传统管理制度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可以根据矿业公司设备现状更有效地发挥新旧设备的最大能力。

3.2 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家体系”

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将设备管理的重心下移,让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建立以岗位生产、维修人员;各生产单位设备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职能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三位一体,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家”体系。

①岗位生产、维修人员:是设备操作点检员,他们就像值班的护士。对设备贴身护理。其主要任务是:对设备进行清扫、润滑、紧固、调整、患情报告。②各生产单位设备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是专职点检员,他们犹如主治大夫。对设备的工况、性能进行检测。其主要任务是:按计划点检,对日常点检员上报的隐患进行甄别、排查,拿出维修方案,并组织

实施。做好每天的设备管理工作。③职能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是设备工程师,犹如专家门诊。在接到专职点检员上报到材料后,积极认真地配合开展精密点检,倾向管理和状态检测工作。定量的确定设备的技术状态和劣化倾向程度,以便确认设备故障的原因和决定调整、修理还是更换,并督导实施。

三位一体的“设备管家”体系,就是让全体员工,在企业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结合矿山设备分散,单一性的实际情况,对各自分管的生产设备实施独立自主、全面、全方位的管理,运用“点检定修”的手段,做到“预知状态、超前管理”,认真负责、当家理财,让维修更好的服务与生产,为企业生产任务顺利的完成保驾护航。

3.3 建立新的维修策略

维修是设备管理的重点之一。维修要适合于企业的要求,要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服务”,要改变“不坏不修、坏了再修”的状态,要从被动维修走向科学发展的策略维修。在以设备点检制度为基础,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和故障规律建立适合实际生产需要的设备状态维修模式,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及隐患,科学掌握设备劣化的发展趋势和有针对性的进行主动维护,是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和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可靠性的较好办法。将预防维修、事后维修、改善维修直至绿色维修有效的相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设备的性能、效率、精度和节能的中心任务。

根据设备维修的费用、难易程度,结合企业的现有维修力量和水平,将设备划分为三类,更为合理的利用社会维修资源。我们应将设备维修费用高、难度大的设备由生产厂家指导维修,这也是我们学习掌握的过程。同时由于企业维修力量的限制,我们可以将维修技术含量不高的,交由社会维修力量来干。使矿业公司的维修组织更合理、可靠。

4 设备资产综合管理工作达到的预期效果

①通过建立强有力的设备管理组织,建立点检、定修制度,落实三位一体的“设备管家”体系。使设备管理重心下移,设备管理重点放在生产工区、车间,发动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管理,弥补了矿业公司维修力量不足的矛盾,夯实设备管理的基础。②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参与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筹措、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全过程,改变过去规划、采购与使用维修相脱节的情况,使设备管理的全过程更加科学管理。③设备的运行能力将发挥到最大。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老旧设备焕发第二春,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更新的设备上。对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进行考察、学习、引进、移植、总结、推广,使我矿设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要对设备、工艺不断专研,成立相关QC小组,从而让每一台设备的能力发挥的最大。矿业公司在工艺改造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例如矿业公司“集中通风该为就地通风”,淘汰了高能耗老旧的活塞式空压机,采用了适合矿业公司生产,技术先进的单螺杆空压机。这一成功经验就在控股公司各单位中广泛推广。④设备管理的制度更加健全。工程技术人员在参与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做好设备验收、分类、登记、编号、调拨、事故处理、报废等工作,从而建立和执行设备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使矿业公司所有设备的管理都建立了完善的“档案”,更便于查寻管理。

5 结语

设备资产管理是矿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对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树立设备资产管理的新观念,才能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行,真正实现矿业公司利润最大化。

参 考 文 献

[1] 古可.现代设备管理(上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张孝桐.现代设备管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印制,2009.

[3] 邓家青,蔡国章.选择最佳维修策略 实现设备状态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2).

综合控制设备 篇4

1 设备综合效率概述

设备综合效率 (OEE,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指设备实际的生产能力与理论产量的比值, 是一个很直观的管理指标它能精确的反映出设备的效率如何, 生产的具体过程中发生的损失, 并能指出可做的改善性工作。

因为制丝过程采用流水线生产, 正常生产时如果一台生产设备出现问题, 有可能造成整条流水线的停止运行, 这无疑将对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产生极大影响。如制丝过程中叶片段、烟梗段设备, 该环节中的主要设备真空回潮机、松散回潮机、洗梗机、压梗机等设备, 若设备真空回潮机或洗梗机故障停止运转, 则必然使烟叶或烟梗无法正常进入下一道工序松散回潮机或润梗机, 而后面设备也不得停止运转, 直接造成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降低。因此, 对于制丝生产线来说, 要求的是整条生产线的完整顺畅, 确保所有设备的良好性能。所以整条设备生产线的运行情况好坏与否成为设备管理部门考核的对象。

结合烟草制丝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 在设备考核的过程中, 我认为, 应该采取灵活实用的考核办法, 具体有以下建议。

(1) 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车间时, 应采用设备有效工作率或综合作业率作为最终值对车间进行考核。因为对车间各项工作的综合考核, 应充分体现车间设备的使用、维护、计划调度等方面对生产带来的影响。

(2) 在车间内部管理中, 以设备综合效率和设备故障率为依据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以此能更有效地找出车间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并确定改善方向, 对车间设备管理上有重要意义。

(3) 生产过程注重整条设备生产线的性能, 但在考核过程中应该打破仅仅考核整条生产线的框架思维, 应逐步把每台设备的综合效率及故障停机率计入车间内部考核中, 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能力。

2 制丝设备六大损失及对策

OEE利用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减少一般生产中的六大损失。下面结合制丝生产实际, 分别对该六大损失进行分析。

(1) 故障损失:主要表现为一些突发性的设备故障, 如烘丝机出现内漏、切丝机砍刀、设备程序出现错误等问题。

(2) 临时停机损失:该损失主要出现在生产线断料、堵料和设备的空运转时。该故障虽易处理, 且浪费时间也较少, 但如果生产过程中多次发生该故障, 同样会对生产的综合效率产较大影响。

(3) 换装调整损失:该损失主要表现为一些需要更换刀片或需调整的设备, 如切丝机更换刀片、砂轮及金刚石的更换。

(4) 运行速度减少损失:该类损失主要由于生产设备的老化、维修保养不到位或是操作工工作时责任心缺乏, 致使设备在较低的运行速度下工作。该类损失直接造成设备综合效率的下降。

(5) 废次品返修损失:由于该类损失在制丝过程中影响并不是很大, 车间出现的不合格烟丝的几率比较低, 故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该类损失常以其他方式进行考核, 如出丝率指标。

(6) 调试生产损失:该损失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烘丝机、回潮机、切丝机的车头车尾造成的损失。该类损失除车头车尾造成的损失无法避免外, 其他的损失是可以通过有效地措施予以弥补的。

3 改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影响设备综合效率OEE的六大损失中, 几乎每种损失都同员工的责任心和基本技能素质有关。因此, 提高车间操作工和技术工的责任心、工作技能及正确的工作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要求员工行为, 并激励员工的工作心态,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以此来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综合效率下降。此外, 我们还需要充分调动广大技术人员和青年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施行创新管理手段, 刺激他们克服工作难题、开发新技术新手段的积极性, 为提高车间管理水平、提高设备综合利用效率贡献自己的知识力量。为此, 我们专门制定并实施以下三项管理新规: (1) 设立部门技术主管; (2) 设立流动技术主管; (3) 实行设备管理内部承包制度。为确保新管理体制的顺利执行, 车间分别对部门技术主管、流动技术主管、及设备管理承包人制定权限和职责, 并明确规定考核内容与奖罚条例, 对于能胜任工作表现出色的员工实行奖金奖励, 对于不能顺利完成工作的员工取消其资格, 对出现重大责任者可随时解除聘用关系。

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对产品优化批次大小、优化物料流程, 避免生产过程因流程对时间造成浪费;进行生产过程中对流程环节的研究分析, 制定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时间对比研究, 优化人机比例, 减少闲置工作人员的浪费;对组织结构和信息流程进行科学管理, 与同行内最高水平比较, 量化改进的空间;对产品设计保持最前端科技水平, 持续改进工艺,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4 结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 全球化的经济浪潮正席卷我们的国内经济生活, 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 对我们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巨大挑战。在如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合理开发及有效地利用资源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课题, 该文针对制烟厂中制丝设备的综合效率与设备损失问题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希望对于以后的制丝设备管理和使用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黎明, 刘国林.烟草制丝设备操作保养标准的建立与实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7, 11.

[2]徐平, 赵晨光, 王鹏, 等.制丝设备辅机改造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烟草科技, 2006, 11.

[3]李金热, 杨新春.设备综合效率OEE计算及扩展[J].工业工程, 2008, 3.

设备管理制度综合 篇5

本制度规定了设备巡回点检的管理组织及工作内容等;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工艺线上的生产设备管理;

二、管理组织

1.根据本公司设备巡回点检的实际需要,建立以岗位人员为基础,工段技术人员为关键,设备管理部门巡回点检为督促检查的三级管理网络。

2.生产设备由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工段应建立健全定人定机制度。岗位操作人员坚持不离设备,设备有人管理,做到手勤、眼勤、耳灵,把本岗位的设备维护好,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或报告相关人员及时排除。

3.工段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要掌握好本工段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各岗位工人对设备的点检及维护情况,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4.设备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对全生产工艺线上的在线设备进行巡回点检,不定期对主机设备进行巡回点检,以便掌握全线设备的运行情况,指导和监督工段,班组的设备巡回点检工作,以达到生产设备安全、高效运转。并做好巡回点检记录及问题处理记载,巡回记录要保存齐全。

三、点检的工作内容

1.设备管理部门

⑴由设备主管组织,各工段设备段长或技术人员参加。

⑵点检周期:每月一次,对生产主机设备定期点检。

⑶点检内容:

a.检查各单位贯彻执行有关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b.检查日常点检和巡回点检记录。

c.检查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技术状态。

d.对异常情况的设备组织监测和提出解决措施。

2.工段级点检:

⑴由工段设备段长主持,技术人员班组长参加。

⑵点检周期:每周一次。

⑶点检内容:

a.按点检标准书规定的项目进行,监督并复核岗位与维修班组的日常点检记录。

b.检查主要设备和重要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技术状态,发现设备异常,损坏和磨损情况应做好记录以便确定修理部位,更换零件,修理的种类和时间,以此安排维修计划。

c.检修设备测试、维护情况和设备环境卫生。

⑷检查方法:

除人的感官外,对重要的设备定期用检查工具和仪器进行检查、测定,做好记录,便于准确掌握设备的技术状态。

3.班组岗位点检:

⑴岗位点检由岗位操作人员进行。

⑵点检周期:岗位工按照各工段制定的“岗位点检标准”规定的周期进行,负责点检分管范围的全部设备。

⑶点检内容:

a.设备运行中的异音、震动。

b.润滑系统工作情况(油温、油压、油位、冷却水等)。

c.运转件是否移位、窜位等。

d.目测部件是否开裂、变形、开焊。

e.设备地脚螺栓、紧固螺栓是否松动。

f.检查设备零部件是否齐全、可靠。

g.检查安全保护装置。

h.检查设备跑、冒、滴、漏等现象。

i.变电站及各电气控制等专业电气设备按设备规定内容进行。

⑷点检方法:

运用眼看、手摸、耳听、鼻嗅等方法,结合设备的仪表和信号标志。

四、考核

1.结合工段经济考核责任制,纳入工段考核。

2.对点检工作不负责而造成不该发生的设备事故,要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并按事故大小酌情处理。

附则:

1.各级点检工作记录,应记载在点检标准书上,并存档备查(填写时一式两份,工段留一份,上交设备管理部门一份)。

2.运行中岗位点检也应使用点检标准书,并签名,对于运行中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做详细记录。

3.对于点检中不能查看的零部件可安排在停机后进行定查。

浅谈如何加强设备综合性管理 篇6

关键词:设备综合管理;新模式;补充

一、建立设备管理新机制

设备的综合管理要需要积极的调整原有的组织结构,提高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同时,通过对设备管理的正确定位,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文化,从而实现设备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的综合性管理:

1、调整组织机构提高效率

管理僵化往往会导致公司内部的控制、指挥、督导等工作的不利进行,会阻碍公司组织机构的管理效率,因此,应加强公司内部的策划、协调与外部的环境相互结合,并通过合理的运用和安排公司的固定资产,加强并完善组织机构的调整,从而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组织机构的调整,可以使公司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紧跟市场的节奏,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组织机构的灵活性

公司员工在履行了自己的权责之后,就没有了更多的作为,为了加强设备的综合性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公司的宗旨,并积极鼓励员工,对员工进行多元化的培养。比如说,公司的设备管理人员不能只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转,生产管理人员不能只负责公司的生产计划的制定,他们都应该参与到设备的生产、控制和运转中去;对于操作人员,他们不能只懂得设备的维修,也应该参与到设备的生产中去;同样的,对于设备管理人员和各个阶层的领导,在各个工种之间都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建立各部门的相互协作机制,从而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创造能力,增强企业的活力与生命力。

3、对设备管理正确定位

为了确保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公司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避免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对公司的正常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公司还可以制定一套设备管理的激励机制,通过对员工的督促,促进公司管理理念的落实,并通过加强设备的管理,使得设备的管理系统能步入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设备管理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旨在发展以员工为核心的团队管理,因此,公司应该针对员工的特点,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并合理运用各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考评制度,通过对员工的监管和鼓励,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员工的不同潜能,将员工培养成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的责任感,而且更能够提高员工科学管理的理念,能使员工积极应对发生的各种问题,使员工具备解决每个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着自律和自我激励的的状态。

5、实现规范化设备管理

要对设备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的控制和监管,使得设备在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指标和考核标准,而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设备的投资管理、现场管理、维修管理和各种专业管理等等。只有把设备管理的每个环节和过程规范化,才能保证设备的综合性管理的实施与运作,才能够将企业的设备管理科学化。

二、创建设备管理和维修新模式

1、充分认识设备资产的作用

设备管理不仅要注重设备的功能性,还要注重设备资产的经营性。只有保证了设备资源的有效配置、管理、运营的过程,不断的改善设备的整体水平,更加积极的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才能够使设备资源合理的使用。做好设备各项管理的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设备资产的作用。

2、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保养相结合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应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设备的检查包括公司定期组织的,由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组成的检查小组,对各种类型的设备进行随机或者全面的检查,在检查期间,主要对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情况和设备使用安全的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价,从而可以保障设备的安全性,确保在日后的安全运转。

3、建立预知维修、状态监控平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设备的高频使用,采用传统的设备维护很难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建立更先进的设备维护机制和平台,才能够更好的降低设备的故障率。除了要做好设备的前期管理,更重要的是提高工人的预知维修能力,通过人工仪器的科学化操作,对设备的工作参数进行分析和管理,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设备的维修状态,并在最大的限度上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进行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理论应用研究

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已经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工作程度上了,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具体的事物上,应该定期的对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预想,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发现设备的漏洞,找出设备管理存在的差距;除此之外,应该积极的开展对设备的故障分析,采用新的工艺和技术材料对设备进行维护,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才能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增强设备的适应能力。

5、加强设备维修工作的社会化

为了更好的实现设备的维修和综合性管理,公司或者企业应该针对自身设备管理工作的内容、行业的整体设备管理状态以及行业的性质进行修管分流,这样不仅可以利用行业的现状对设备的管理达到简化整合的效果,而且还能够为企业减轻负担。

三、未来设备综合管理的补充

1、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和维修网络化的建立

计算机的普及已经为很多行业带来了便利,因此,在加强设备的综合性管理的同时,应该将计算机的应用纳入其中,为设备管理的网络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设备的生成到使用,设备需要经历很多个过程,包括设备的分类统计、设备的移装和挑拨、设备的租赁和评估等,除此之外,设备的技术资料和档案也是要分类整理的。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也要对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测,对设备的维修和性能的掌握和监督都是要进行统计和记录的,因此,使用计算机就能够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全面的记录,有助于设备的综合性管理。

除了引入计算机技术加强对设备信息的记录和管理,更需要采取计算机技术进行对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因此,需要建立计算机设备管理与维修网络化的平台,通过对设备适时的监测,了解设备的性能和修复状态,可以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能及时的了解设备的动态,这样有助于管理者掌握到设备最全面的信息,而且更有助于管理人员对设备的运行和保养进行监督并提供监控的最佳信息,从而为设备的管理工作与发展工作提供最及时有效的资料。

2、建立设备备件ABC管理模式

为了更加完善设备的综合性管理,并优化设备备件的管理,应该做到计划准确和管理先进的效果,也能够为企业创造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通过建立设备备件的ABC管理模式,也就是按备件的性能、消耗量以及易损程度进行分类,这样就能够突出重点,进一步完善企业对备件的临时采购。通过正确的把握ABC备件的各种特点和性能,就能发挥出备件的最佳储备周期,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资金的占用,做到最合理的库存。

四、小结

设备的综合性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過程,也是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因此,只有不断的加强设备的综合性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不断的对市场设备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完善,才能够做到最科学的管理,使企业能够不断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时刻保持着企业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丁俊伟,《浅谈如何加强设备综合性管理》[J],《宁夏机械》,2008年第2期

[2]柳汗工、华士威,《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及其在设备管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设备工程》,2008年

[3]宋金梁,《积极推进设备综合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07年

综合控制设备 篇7

英国是老的市场经济国家,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过多追求资金、利润等方面的问题, 管理分散, 形成经济效果不佳, 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设备综合工程学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提出了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理论, 得到各方面公认, 也是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一大突破, 影响深远。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内介绍国际上有关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开始是派出人员学习, 当时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后通过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派出人员参加一些国际会议和培训活动, 同时邀请了国外的专家来华举办讲座, 同时又组织通过《国外设备工程译文集》等方式尽快的向国内介绍了国际上的有关设备管理学科的发展。通过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引入, 推动了我国在设备管理和维修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逐步接近当前国际水平。拿设备综合工程学来说, 从1979年开始了解到80年代在国内介绍推广, 很多企业在这个时期接受了这个概念, 推动了工作。一些大学也增设了这门课程, 各个工业部门也陆续开办了这一学科的讲座, 形势很好。在这一时期, 国务院颁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推动了全国各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启。这与英国政府推动提出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方向是一致的, 《条例》中也含有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用综合管理这一名词概括了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内容。这一工作把我国的设备管理现代化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当前我国进入了市场经济, 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应该看到英国为什么建立设备综合工程学, 再看我国80年代以来推行和宣传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经验, 结合企业实际,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不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 共同努力把设备管理搞好。

设备综合工程学是设备管理理论上的指导原则, 是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基础, 需要认真学习和发展, 使其为当前和今后的设备管理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现代设备管理的几个方面

1.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

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推进了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发展。从开始的计算机表格式的管理 (第一代) , 到计算机辅助维修管理 (CAMM第二代) , 这个时期在维修计算机管理上已经有了很多发展, 但由于应用的计算机硬件尚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因此, 这个时期停留在辅助管理层面并且是静态的, 不能满足深层管理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开发出动态管理的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 (第三代CMMS) , 带来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当时计算机的存储量有限, 系统需配备大容量的计算机, 成本高。因此只能在有实力的企业中应用。因此限制了这一系统的发展。当时已有少量的系统在市场上, 但不普遍。当时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由几方共同完成的。首先是企业自己提出要求, 然后是由维修咨询公司根据企业的要求, 设计出系统的逻辑框图, 再由他们委托数据公司编成计算机软件输入到系统中运行。一个是不方便, 另一个是运行中要靠咨询公司一家, 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非常希望能有用一般的微机可以运行的系统。198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欧联第八次会议上由意大利米兰大学设计的用一般的PC机可以运行的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在会上展出, 并提出了报告。这使这一管理系统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引起了注意, 我国代表团也同样对此十分热心, 在会后应意大利维修协会的邀请访问意大利时, 和他们谈起这一问题, 并由中石化出面邀请意大利ENI石油集团组团访问中国并介绍这一系统及商谈合作问题。意方接受了邀请, 并由其维修咨询公司派员组团访华。在燕山石化进行了介绍, 与会者比较满意。从此我国不少企业有了这方面的体会, 也有了要求。

在这个基础上国际上第三代的CMMS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发展成熟, 形成了企业中必须的管理系统, 而推出各个系统的也不是三方合作了, 而是基本由一方为主, 这一方既有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也明白维修管理系统。在这个基础上随着资产管理受到重视, 增加了资产管理的内容, 形成了现在通用的第四代系统 (EAM) 。目前应该是以第四代为主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共存的时期。

2. 设备维护工作尤其是操作者参加的加强

设备的维修工作 (MAINTENANCE) 从建立开始就是两部分, 即维护和修理,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同的内容, 达到广义上相同的目的, 但起着不同的作用, 但又密不可分。维护是在设备开始使用时即应开始的日常的清理、调整、检查、润滑 (此处指日常的润滑) 等项工作, 不含修理内容。因为它是日常进行的, 因此也没有具体的工作令或工单, 而是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来进行的。我国多年来重视这一工作, 并且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方法, 尤其是操作者参加这一方面, 是我国的特殊经验。从1986年开始曾在不同的国际会议上多次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 受到好评。也和国外的专家做过不少交流。国外企业没有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把这一工作主要作为清洁工作来处置, 交给了没有技术的清洁公司, 操作工不参加, 这样可节约开支。近年来国外也开始接受我国的这一概念。在2008年的欧洲维修团体联盟大会上就有专家发表了操作者参加维修的报告, 并在会议上举办讲座 (WORKSHOP) 推行这一专题。说明我国的经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我国这一工作在20世纪70年代学习大庆的经验时已有了很好的基础, 在80~90年代自己建立了不少不同内容的方法。随着行业的不同, 具体做法也不完全相同。当时影响很大, 效果比较显著。近年来随着新企业的建立, 主管部门的调整, 新的人员大量增加, 一些企业在这方面有所放松, 甚至交予外部单位和人员进行, 以节约费用。这是应该纠正的。在现代设备管理中我们应发挥自己的经验这是很重要的一环。

3. 新技术在设备管理和维修上的应用

多年来我们在维修上应用的是传统的维修技术, 从80年代以来新的维修技术不断出现和推广, 这里面有抢修性的技术和改造性的技术, 效果都不错。从刷镀、喷涂开始推广, 这些都是提高修理质量、延长零件寿命的技术。应用和研究不断扩大, 并且在新技术的应用中提出了更换件再利用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之后开始了再制造工程。现在再制造工程已成为一项新的产业, 并有着非常好的前景, 是循环经济的一部分。新的维修技术的应用可以分成三大类。一是利用一些技术抢修一些损坏的零件, 使生产系统迅速恢复或不停生产, 到整个系统停产检修时可以再进行处理, 效果非常明显。这些技术如带压堵漏、零件快速修补等均可以达到这一效果。二是更换下来的一些零件利用新技术在企业内利用自己的能力进行有效的修复, 或请其他有专业能力的部门进行修复, 这些修复应达到或超过原来的水平, 再安排今后的更换利用。在此必须要进行技术和经济的综合评价, 做出技术鉴定及质量验证, 再安排。实际上效果好的, 甚至修复后已经达到或超过原零件的, 已经从修复利用提高到再制造的层次上。在此要说明, 一些修复件或再制造件, 必须经过验证;修理或制造单位必须有资格验证, 以防止质量差的再生件流入市场影响使用, 并可能带来事故隐患。三是一些价值高或有成批利用价值的零部件由专业部门在整机上利用进行再制造。这些都达到了循环经济的作用。

应该说这一方面我们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也建立了一些专业的生产点和企业, 为推动这一工作创造了条件。

综合控制设备 篇8

与新的修复技术的推广同时, 从1984年开始向国内推广和引进了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1984年举办了状态监测的国际讲座, 向国内企业介绍这一技术在设备上的应用。在此基础上, 1985年原国家经委召开了全国的诊断技术应用推广会, 向全国各行业、企业宣传和推广了这一技术。同时推动一些生产单位研制和生产了一些检测仪器。由于这一技术开始应用时比较容易, 尤其是一些手持式的测量仪器很快推广应用起来。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中也列入了这一内容。随后这一技术向深度发展, 有相当多的企业、学校以及科研院所投入到这一工作中来。在企业中应用开展亦比较快。这一技术的发展使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有着飞跃性进展。从事后修理到定时预防性修理, 再到经过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去预防维修。这一检查是凭感官的经验, 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无法发现, 如裂隙等。同时一些查出的现象无法判断, 如高速的振动等。不少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是把一些已有的技术通过研究、改造、实验应用到设备状态的监测方面, 因此这一技术应用的面很广, 发展也非常快, 可以事先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和缺陷的位置及情况, 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保持设备的长周期运行。

设备在运行中状态的磨损是有规律的, 但掌握具体的规律尚感困难。对一些重载连续作业及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设备, 已经从离线监测发展到在线监测, 可随时掌握其状态的发展情况, 并可及时分析出问题的部位及性质, 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设备的运行。这些在线的监测设备及其分析系统的运行, 加上冗余度系统, 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运行保障系统, 这也是一个发展和飞跃。这是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另外, 在日常的状态监测中更要摸索、掌握设备状态的劣化的发展规律。每台设备的状态劣化发展情况是不同的, 要进一步利用状态监测的数据分析掌握主要设备发展期的规律, 做好维修的全面安排, 进一步提高状态监测的效果和提高维修效率。

5.维修管理方式的提高。多年来企业的维修体系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为原则性的指导方法, 如PM的预防维修系统, 它有一些原则做法, 如对主要设备进行有计划的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安排一定的维修。如何检查、何时检查、由谁来检查, 检查哪些设备等均没有规定或安排, 是由企业自己安排, 有益于企业自己的特点, 没有费用问题。另一类是对企业的维修工作做了全面具体的安排。如修理类别、修理间隔、修理主要内容等, 甚至定额。企业干起来很容易, 但没有考虑企业不同的特点及具体的情况。应该认识到当前维修方式的主流应是检查后修理, 并配有现代监测方法的检查, 以期对设备状态有更多和更深的了解, 以安排修理。对不同重要性的设备采用不同的方法, 也是需要研究和积累经验来探讨的内容。另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从单一的定时维修及预防性的检查后修理 (PM) 中发展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修理方式, 虽然目前应用不多, 但可以看出这一方面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已经不再继续使用的一些维修方式, 虽有一定的优点和效果, 但缺少灵活性的固定系统。随着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的发展, 目前已经用于预防维修系统中, 使之在质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如有计划的检查、检查后修理 (PM) , 现在已经比较多地应用状态监测技术和手段来代替人工感官进行检查, 但一定的人工检查还是必要的。维修的原则没有变, 但手段不同, 效果也有很大不同。但一些简单的缺陷和一些目前尚无手段去检查的部分仍需要通过人工感官进行。如某企业的高科技新品试验所用的一台设备上对滑动转轴的配合要求非常高, 修理时达不到要求, 请了一位技师用手艺专门处理, 解决了问题。另一个例子是一台大型水泵发生振动, 由企业的主管工程师用了精密的测振仪器通过频谱进行分析。最后从频谱中发现是联轴节的橡皮垫圈磨损造成不同心所致, 检查时间很长, 解决很快。实际上这类不同心问题由有经验的维修工用简单的工具可以很快检查出来, 可以不用仪器, 效率大大提高。想通过这两个例子说明现在仪器及新的检查测试方法多了, 人的作用尚需存在, 该用时还要用, 要看效果和效率。

应当发展已有的一些系统, 如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RCM) 。这是个已经发展了的系统, 对一些对可靠性要求很高的企业或设备是很有效的, 目前在核电站已有很好的应用, 也已用于近海采油平台, 但均是原则相同, 具体有不同的要求和内容。还会有其他的设备可以应用, 如某些船舶需要发掘和研究。又如《配件 (或称组件) 更换维修》是用配件或组件紧急更换后换回去修理, 在现场保持继续生产的一种维修方式。需要有更换配件的储备 (费用) , 但停机损失很小, 适合于停机造成的生产损失很大, 或因其他原因要求故障后迅速恢复生产的设备。用储存配件来代替备用设备, 也可在建设时确定, 购置的设备已包括了需紧急更换的部件, 并且就在现场, 形成非固定的冗余部件。又如建设时的备用装置, 以备故障时配用而生产线不停机等。应当完善这些预防维修方式中有独特功能的专用维修方式并推广利用, 以取得更好的效益, 使维修管理不断发展, 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

此外也要注意,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只看资金忽视全面管理的现象。设备管理和维修对企业来讲不是小事, 把它当做小事放手, 其结果会是自己不想看到的。

四、结语

前面回顾了历史, 从维修的形成到发展, 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形成与当前的现代设备管理。可以看到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设备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也是曲折的, 随着发展也有不同的认识和变化。但总是在发展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逐步前进。由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是企业生产中的一项业务工作, 虽然它在企业的建设初期是主要工作, 在日常正常的生产过程中也是重要的一环, 但毕竟是保障性的工作, 并且不能直接产生收益, 反而要付出维修和改造费用, 因此在这一点上容易受到忽视、放任或交给别人去管。历史的经验表明, 在这一点上必须有明确而科学的观点, 只有提高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才是现代管理的表现, 也是企业应走的道路。设备管理的加强正是这一工作的表现。多年来在评优和表彰工作的推动下一批企业进入了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的行列。他们在企业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也形成了这一领域中的排头兵, 树立了榜样。为此希望这些国优单位和其他有认识和远见的企业家能从现代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吸取有益的经验, 创造出更好的业绩。通过现代设备管理的发展, 推动企业有更大的发展, 做出新的成绩来。

我国煤炭综合采掘成套设备浅析 篇9

一、煤炭综合采掘成套设备简述

煤炭综合采掘成套设备, 是指系列大功率电牵引掘进机以及硬岩掘进机、掘锚一体机、掘钻一体机、全自动掘进机、连采机、窄机身掘进机、大坡度掘进机、刮板运输机、液压支架、矿用车辆等系列设备。目前世界上综合采掘成套设备由德国的DBT公司、美国的JOY公司以及德国的艾柯夫公司占领大部分市场, 其生产的产品价格昂贵, 维护成本极高, 限制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应用。

因此, 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综合采掘设备, 形成产业化规模, 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满足煤炭生产行业的需求, 是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煤机制造业现状

目前, 国内煤机企业有数百家, 骨干企业仅有十余家, 生产的产品各具侧重面。IMM集团 (原佳木斯煤机厂、鸡西煤机厂联合组建) 、天地科技公司 (收购西北奔牛、整合煤炭科学院太原分院而成) 、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中煤装备、煤炭科学总院、国际煤机、郑州煤机、中煤机械集团等公司已经或基本实现综采装备成套化, 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占有相当份额, 具备了一定竞争实力。还有一些较有优势的单机生产企业。从整体上看, 我国煤机制造行业集中度还是较低, 竞争激烈。

我国煤机制造企业积极推进科技进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郑州、张家口设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 北京、郑州等地的公司也先后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各大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 重点围绕大功率采煤机、岩巷掘进机、大型运输提升和洗选设备等组织科技攻关, 加快引进、消化吸收, 使得我国的综采设备、掘进装备、煤矿辅助运输装备、煤炭洗选加工装备以及成套自动化煤矿装备都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和显著的成效, 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煤机制造装备国产化, 但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集中体现在设备的能力、可靠性和智能化方面。

以我国的综采设备为例, 采煤机技术性能方面突出表现为总装机功率偏低, 切割能力较小, 可靠性和监测、监控系统智能化方面差距更为明显;刮板输送机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在整机软启动技术、监测和监控技术、故障预警系统以及零部件和整机可靠性等方面还有许多关键技术有待今后逐步加以解决;液压支架在设计理论和方法、支架标准及试验要求、操作与控制等方面差距较大。

因此, 国务院在下发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要抓大型煤炭井下综合采掘设备等重大专项, 主要是面向煤矿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及其配套的设备和技术, 包括年产600-1000万吨厚煤层综采成套技术装备研制, 年产150-200万吨薄煤层自动化综采成套技术装备研制, 年产100万吨以上短壁综采成套技术装备研制, 巷道快速综掘成套技术装备研制等。

三、我国煤炭生产状况亟待改进, 为煤炭综合掘进成套设备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煤炭资源非常丰富, 已探明煤炭储量近万亿吨。但煤炭的采掘手段相对比较落后, 高产量的背后, 中国的煤炭产业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 生产集中度低。

我国通过煤矿整顿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促进了煤炭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增强了煤炭供应能力。2009年, 年产原煤超过1000万吨的煤矿企业已有43户, 产量接近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但全国仍然有近2万家独立煤矿, 小煤矿个数占矿井总数90%以上, 其产量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3。可见, 我国煤炭生产集中度仍较低。

2. 生产方式落后。

目前, 国内煤炭行业机械化率仅为60%左右, 而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率平均达到95%, 差距显而易见。国内除国有大型煤矿外, 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 装备差、效率低, 特别是乡镇煤矿, 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

据上所述, 改进目前煤炭生产的落后局面, 淘汰落后生产模式和小煤窑生产, 扩大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和提高生产集中度已成为煤炭工业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就煤炭生产企业而言, 机械化采掘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这就为煤炭综合掘进成套设备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国家煤炭工业发展规划, 为煤炭综合采掘设备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依据和更加广泛的市场需求

对于煤炭工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引起高度重视, 制定了行业发展规划, 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1. 政府通过行政与经济双重手段, 大规模淘汰小煤窑, 改进生产方式, 大幅度提高资源回收率。

近几年通过行政命令每年关停的小煤窑4000-5000个,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小煤窑的生产方式必将以更快的速度退出历史舞台, 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将得到极大程度的普及。

2. 国家通过规划, 以神东煤业公司哈拉沟矿井为基

本模式, 在全国建立1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大幅度提高煤炭生产的集中度, 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煤炭生产的局面。

3. 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指出:

到2010年国家要求我国现有大型煤矿机械化程度要达到95%以上, 中型煤矿机械化程度要达到80%以上。

煤炭行业规模的扩大与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对煤炭采掘机械的发展带来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另外, 国家加大对煤炭工业安全生产政策的执行力度, 加大了对资源回收的执行力度, 对于可以保留下的小煤窑必须联合重组成为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 调整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 使煤炭企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使企业从粗放型采煤向精细型采煤发展, 采用机械化采掘, 提高安全水平, 降低事故发生率, 提高煤炭的回采率, 节约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这一系列措施, 都为煤炭综合采掘设备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五、煤炭综合采掘成套自动化设备的研制成功, 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煤炭综合采掘设备系井下工作的重型机械设备。在井下作业, 工作环境恶劣, 粉尘量大, 能见度低, 工作空间狭窄, 极易偏离工作方向和造成机械设备的损耗, 因此对设备性能要求较高。而煤炭生产是一个恶性事故频发的行业, 事故死亡人数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事故死亡率。发展无人值守, 最大程度上实现工作面的无人化, 有助于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是煤矿机械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一重装研制出高自动化的本质安全、高效率的综采装备———QMZ300智能型全自动联合采煤机组, 其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我国煤炭综采装备自动化程度低、安全性和生产效率不高、产品配套性差等问题。作为国内第一套全智能采煤机组完全是沈阳三一重装自主研发的, 具有完全知识产权。

智能型全自动联合采煤机组不是综采设备 (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 简单的叠加和组合, 它是基于综采成套设备优化配置和高度自动化控制基础上的一个完整高产高效采煤、运煤和支护煤系统。其主要特点如下。

1. 本质安全。实现回采面无人化自动采煤。通过工作面隔爆防尘防水视频监控系统, 可在中央控制室或地面对工作面设备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就如同人在工作面工作。

2. 高产高效。通过提高牵引速度、降低端头维护时间, 增加日进刀数量, 保证在相同综采工作面条件下提高年产量20%以上。

3. 采用煤岩图像识别技术, 对工作面煤岩分布情况进行辨识, 实现采煤机牵引速度与滚筒高度自动调节。依靠智能分析, 实现降架降摇臂绕行、降速硬切、遇硬断层停机等多种切割模式。

4. 发生采煤滚筒啃底和飘刀时, 可智能判断, 自动调节修正。

5. 液压支架顶梁平直控制技术, 可以有效防止采煤机误切割支架顶梁。

6. 可自动判断回采面局部顶板冒顶现象的发生, 并声光报警。

7. 传感器、电气元件与电气接头采用可靠连接, 防潮防振, 可靠性高。

8. 采用专利产品支撑刮板, 与常规刮板一同使用, 使得圆环链与中板完全分离, 提高圆环链使用寿命。

9. 通过采用新材料和优化设计, 使输送机设备的空载功率消耗由国家标准的28%降低到18%, 相同装机功率下刮板输送机可铺设更长距离。

1 0. 支架护帮板位置监控与保护功能, 实时监测护帮板的收放状态。

1 1. 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结合。通过中央控制室内的中央控制器和工业PC对整个工作面和顺槽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程序控制, 实现不同设备性能最大匹配。同时保留现场控制优先权。

2009年11月25日, 三一重装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成为国内首家在香港上市的煤机制造企业, 这为三一重装扩大成套综合采掘设备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标志着我国煤炭综合采掘设备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总之, 随着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关政策的调整, 我国煤炭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也将出现一些新变化, 煤炭设备正在向重型化、大型化、强力化、大功率和机电一体化发展, 煤机市场开始呈现由“单机制造”转向“成套装备”的竞争态势, 大型化、智能化以及成套装备将成为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热点。

浅谈煤炭企业的设备综合管理 篇10

关键词:设备综合管理,信息化设备管理,报废设备处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 煤炭企业中设备所占企业资产比重越来越大, 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如何通过设备的日常管理, 对设备进行合理维护和计划检修, 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率, 已成为煤炭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课题。因此, 设备管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环节。

1 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规划决策、计划、调研、设计、制造、购置, 直至安装调试、试运转的全过程。

煤炭企业应组成由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 有计划、生产、技术、设计、设备管理等部门参与的、各负其责的全方位设备管理机构, 对企业所需设备进行规划、调研、决策、购置或设计、自制。

企业在增添设备时, 应收集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情报, 拟订可行性方案, 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 选取最优方案, 从而使得设备的性价比最高, 增加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设备的维修费用和备件费用, 降低成本,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部门在签订商务合同时, 应同时将技术部门提供的设备技术要求作为商务合同的一部分来执行, 并就技术培训、售后服务、零备件供应等事项同供货商达成协议, 在保证设备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 为企业争取最大化利益。

设备到货验收、安装、调试时, 应有技术人员和设备使用单位人员参与, 确保设备的性能可靠、运行安全, 保证企业的利益。同时, 收集设备的技术资料, 建立技术档案, 以备设备维护和维修使用。

2 设备的中期管理

设备的中期管理包括设备的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下的信息化设备管理应开展以下工作。

2.1 建立易于查询的设备主数据库

设备到货验收移交后, 应建立易于查询的设备主数据库。包括详细的设备清单 (含配套设备) 、设备编码、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功能、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出厂编号、煤安证号、防爆合格证号、现状况、所处地点、使用单位、大修、更新改造等内容。在进行信息化设备管理时, 要做好以下工作:①人管和机管相结合。机管虽然可以代替人管中常规的、定式的、数字化的管理, 但机管并不是万能的, 它不能够完全代替人管, 在运用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的同时, 不可忽视人管的作用, 要做到机管与人管的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实现设备管理的效益。②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只有对设备实行动态与静态的全监控, 才能实现设备的全方位管理, 对设备进行合理维护和计划检修,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最大限度地实现设备管理的成效。

2.2 建立设备备件的计算机管理子系统

包括设备备件的清单、备件代码、最小订货批量、供应商信息、跟踪并记录备件的使用情况;制定重订货点, 并利用重订货点等信息自动产生采购申请, 从而降低备件库存数量, 提高备件库存的周转率, 减少备件资金占用量,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3 建立设备运行、维修管理制度

“围绕生产流程, 深化设备管理, 降低设备故障, 保障流程畅通”是现代化企业设备管理的工作方向, 它要求更新设备管理观念, 将单一的机电设备管理转变为整个流程设备的系统管理。

这一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对设备管理实行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 形成生产管理部门和设备使用单位齐抓共管的局面。①按照生产流程, 对所有设备制定运行管理制度, 制定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日常保养制度和巡检维修制度, 并将设备的管理责任明确到人, 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定期保养和日常维修。②根据设备流程推行设备点检制度。通过技术培训, 提高点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提高故障判断的准确性, 变被动维修为主动维修, 对设备进行实时维修和计划维修, 消除隐患,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为煤炭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③制定设备的月度、季度、年度检修计划, 实行计划检修, 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④主要设备和重点设备实行领导上岗巡回检查制度, 对设备的运行、保养、维修进行监督、检查。⑤设备管理部门和技术管理部门也要定期、不定期地到现场进行检查, 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对设备维修要进行维修组织优化设计, 对维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实现维修效率最大化和维修成本最小化。企业设备维修组织的配备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数量多、维修量大、维修难度低的设备, 由企业内部的技术工人完成;②数量较多、维修量较大、维修难度较高的设备, 由企业内部专业维修人员完成;③数量不多, 但维修难度高的设备, 可以采用外协方式解决。

对于设备外委维修, 应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外委维修管理制度, 以规范外委维修管理程序, 确保外委维修质量。应同信誉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外委维修单位建立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 同时, 建立完整的外委维修技术档案 (包括待修设备鉴定情况、外委维修合同、外委维修设备的验收检测情况、使用后的质量跟踪记录等) 来长期跟踪检验外委维修工作。通过设备维修的专业化、社会化, 摆脱因企业维修技术力量薄弱造成的设备维修工作滞后、维修质量低下的局面。

在设备维修时应进行规范化管理, 设备维修的规范化管理实际上是制定和执行维修工艺的过程。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设备维修没有一套完整的维修工艺作为支撑, 维修往往是经验型的工作, 每次维修都存在差异, 这样, 就使得损坏性维修难以避免。制定设备维修工艺, 按照设备维修工艺去维修设备, 可以大大减少差错, 降低维修损坏风险, 保障设备维修质量, 减少设备维修费用和设备购置费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4 加大技改力度, 改善设备技术状况

煤炭行业是一个老企业较多的行业, 普遍存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现象, 许多设备在超期服役, 相当一部分设备到了迫切需要进行改造或报废的地步。由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造成原材料、能源消耗较多, 设备效率低下, 工人劳动强度大, 工作环境恶劣, 企业生产成本高, 经济效益低, 市场竞争力差, 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 沿用陈旧设备的企业越来越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 要想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必须对陈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 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高收益。在进行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时, 不可盲目地求新、求好, 而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利用价值工程手段对其进行科学分析, 从而确定最佳方案, 对设备进行改造或更新, 实现成本最小化, 收益最大化,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设备的后期管理

设备的后期管理包括设备的报废和处置。对于报损设备、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和超期服役且无修复价值或技术性淘汰的设备, 应进行报废。为加强设备的后期管理, 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报废设备进行处置。在处置报废设备前, 应组织专家对其进行性能和价值评估。处置报废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在煤炭行业禁止使用, 而在其他行业可以继续使用的设备, 实行竞价让售, 实现设备的增值。

(2) 整套 (机) 已无使用价值的设备, 可以拆套 (件) 进行修旧利废。

浅谈电力通信自动化设备综合管理 篇11

[关键词]电力;通信;自动化

一、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优点

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具有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 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有利于达到企业经济运行目标。通过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显示出显著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通过自动化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配电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进—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由于是管理系统的规范化,使得配电设备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这样就降低了总的投入;最后,统一数据采集的方式,减少了相当一部分的人力资源的投入,从而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2.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想要取得良好的收益,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供电企业也不例外。对企业而言,提高竞争力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服务水平。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采取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例如,通过配电自动化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即使发生事故,也能很快的处理解决好,这样就使得整个企业的服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服务质量上去了,竞争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3. 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电力通信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对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般的业务信息就不是通过人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的发展,使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更多地是借助网络来进行输送,这样就减少了很多手工操作,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不仅如此,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终端用电效率,还可以综合地掌握业务相关数据,使得运算效率、运算速度极大提高,进而使工作的运行更加准确高效。

二、防雷设备接地电阻与屏蔽

通过介绍雷电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其对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危害,提出了通信自动化系统的防雷方法。

1. 接地良好的接地是防雷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接地电阻值越小过电压值越低。因此,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接地电阻。通信调度综合楼的通信站应与同一楼内的动力装置共同接地网并尽可能与防雷接地网直接相连。通信机房内应敷设均压带并围绕机房敷设环行接地母线。在电力调度通信综合楼内,需另设接地网的特殊设备,其接地网与大楼主地网之间可通过击穿保险器或放电器连接,以保证正常时隔离,雷击时均衡电位。接地的其他方面均应严格按有关规程办理。

2. 屏蔽。为减少雷电电磁干扰,通信机房及通信调度综合楼的建筑钢筋、金属地板均应相互焊接,形成等电位法拉第笼。设备对屏蔽有较高要求时,机房大面应敷设金属屏蔽网,将屏蔽网与机房内环行接地母线均匀多点相连。架空电力线由站内终端引下后应更换为屏蔽电缆;室外通信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要接地;对于既有销带又有屏蔽层的电缆,在室内应将错带与屏蔽层同时接地,而在另一端只将屏蔽层接地。电缆进入室内前水平埋地10m以上,埋地深度应大于0.6m;非屏蔽电缆应穿镀锌铁管并水平埋地10m以上,铁管两端应接地。若在室外入口端将电力线与铁管问加接压敏电阻,防雷效果会更好。

三、完善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措施

电化自动管理的深入发展,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克服了传统和现有管理系统的不足,其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等一系列的优点日益凸显,使网络管理更加集中维护和方便及时,并且这种自动化管理系统随着实践的发展将会越发完善。在电力通信及自动化设备综合管理中,完善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人手,即了解自动化管理的条件、建设好配电的基本框架和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 了解自动化管理的条件。要想实现配电自动化管理,了解自动化管理的条件是关键。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在运行环境的要求方面,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输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终端设备必须在0℃~5℃之间运行。除了温度,终端设备还会受到湿度、散热、雷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安装的时候就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加以支撑。另外,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对于终端设备的稳定性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如果稳定性不够,会给终端设备的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

2. 建设好配电的基本网架。建设好配电基本网架,是实现电力通信自动化管理的基础。为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在配电网架建设方面,根据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最常用的配网接线主要有几种形式,包括树状接线、放射状接线、环网状接线等,其中环网状接线是最常见的形式,也可看作是树干式的另一种接线形式,环网配电供电能力强、范围广、形式方便灵活,能够在发生事故的时候有足够的转移负荷的能力,将配电网环网化,无论是安全性还是稳定性,都会有一定的保障。

3. 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是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与传统的电力通信配电管理系统相比,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属于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进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其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改进电能质量。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加强领导、合理安排,从而使电力通信自动化设备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随着配电化自动管理的深入发展,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克服了传统和现有管理系统的不足,其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等一系列的优点日益凸显,使网络管理更加集中维护和方便及时,并且这种自动化管理系统随着实践的发展将会越发完善。相信不断提高电力通信及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在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之下,整个电力系统会朝着一个更加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白浅.谈智能光网络的特点及应用[J].技术与市场.2009

[2]吴佳伟.智能先网络技术白皮书[J].电力系统通信.2010

综合控制设备 篇12

一、 港口设备管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港口机电设备管理技术也随之发展变化, 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由于科学技术并不发达, 因此其管理判断的主要依据大多来自于知识和经验; 继而进入现代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港口机电设备管理技术主要依托传感器技术、 计算机技术以及动态检测技术等专业技术设备进行综合管理; 最后一个阶段, 即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时所达到的智能化阶段, 在此阶段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因为设备的故障检测、 诊断、 调度以及管理等诸多环节都是智能一体化完成的, 因此智能化阶段使港口设备管理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升级和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港口设备管理模式和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 传统的人工化策略港口设备管理技术以不适应目前的发展步伐, 港口设备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亟需对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改进、 创新, 从而使港口运输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智能化港口设备管理技术刚好迎合了港口经济发展所需, 因此, 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进一步引导并尽快实现港口设备管理技术的创新, 使港口设备管理技术实现从人工化向智能化的跃进, 以更好地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 注重港口设备技术综合管理

( 一) 降低港口设备使用成本的综合管理

设备使用成本由诸多因素决定, 一般由人工费、 维修材料费、 折旧费、 大修费以及一些其它费用等, 因此, 若要真正做到港口设备使用成本的最小化就要从各个环节入手, 进行综合性的管理控制。 人工费顾名思义就是设备运行过程中工人操作、 维修等所需的工资; 维修材料费即设备在维修过程中采购备件的成本以及在修理过程中所需的零件、 油料以及加工费等, 其中维修人员工资和零配件费用是主要部分。 因此, 港口企业成本的控制要将这些因素尽量考虑其中, 严格控制好该费用成本, 以最大限度地将降低港口设备使用成本。

( 二) 港口设备综合管理中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关乎整个港口运营的重中之重, 这其中设备的安全使用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与基础。 国家对港口装卸中所使用的设备有具体的标准, 即要做到精、 大、 细, 如若任何一台大型机器设备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 则对整个生产的全过程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 要是安全生产保证不了必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企业要确保生产的顺利、 有序、 安全进行, 要加大对安全系统的重视程度, 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预防措施, 从而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 三) 管理模式不完善

虽然现阶段大多数的港口对设备管理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 很多制度均不完善, 执行存在阻力, 还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等现象, 导致各个部门、 人员的职责不明确, 不仅影响到当前企业的经济效益, 还对企业日后的长远发展起到不利的影响。 因此,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科学、 严密的港口设备综合管理体系与制度, 通过对设备有效的进行监管, 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科学的管理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 还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使企业的设备固定资产价值得到保值和增值。

( 四) 提高港口设备维修管理水平

港口企业为了提高产量, 降低成本, 必然需要保持设备长期运行的状态, 在这一情况下, 一定要提高对设备维修、 保养工作的重视程度, 否则极易出现设备的故障或损坏。 设备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 坚持运行不仅降低了运输质量, 还降低了设备的运转效率, 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最终造成能耗增多、 性能下降、 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的现象。 因此, 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是设备综合管理的重要环节, 特别是在如今设备使用条件日益恶劣的条件下, 我们更应提升设备的维修保养水平。

现阶段很多设备的维修、 保养受到生产任务的限制, 很难彻底解决设备的隐患, 降低了设备的完好率与使用寿命, 因此, 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维修保养与生产的关系, 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 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 因此, 我们首先应该建立起针对各类设备的检查制度, 以便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了解, 也为设备的维修保养提供理论依据; 然后我们需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 进行相关配件的采购, 根据生产情况, 制定维修工艺, 合理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 最后再建立一支技术水平高、 作风过硬的维修队伍, 并经过不断地学习, 实现维修技术的不断进步, 实现设备维护与生产的协调发展。

( 五) 完善港口设备的技术创新管理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港口设备的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 不仅能够保证港口的正常生产, 还能够维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并通过提高设备性能的方式, 实现设备运行效率的提升, 不断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 最后, 设备的技术创新管理应从产品质量、 质量成本等方面着手, 保证港口的经营目标。 此外, 还要通过强化设备的技术创新管理, 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方式提高港口的经济效益, 改善设备的运行效率。 设备的技术创新管理还需要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 以便于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技术检测, 确保制定的制度能够彻底落实, 保证各项管理制度都得到贯彻和执行, 为港口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 六) 加强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为了更好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建立设备管理系统, 宏观管理设备使用情况, 直观并实时监控设备使用状况和经济效益。 利用信息化的手段, 对设备的基本资料, 以及使用维修状况、 使用成本、 维护成本等进行统计分析, 跟踪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的轨迹, 同时为管理层做决策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三、 结论

综上所述,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管理, 港口设备的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 需要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港口设备的性能,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 总结, 加速港口设备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 使其能够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功能, 提高作业效率, 保障设备正常使用, 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少雯.浅析我国港口设备维护技术的反战现状[J].价值工程, 2013.

[2]丁泽熙.论港口设备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性[J].港口装卸, 2009.

上一篇:线阵CCD图像传感器下一篇:严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