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诚信

2024-08-04

医患诚信(精选3篇)

医患诚信 篇1

目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信用缺失等社会问题也相应地出现, 因此, 诚信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近来, 有关诚信的话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发关注。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 由于社会转型时期体制以及法律等方面的不健全, 使弄虚作假、不讲诚信等不道德行为大量滋生于我们的生活中, 尤其是医患关系处在整个医疗活动的基础和关注热点问题上。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患都在面对医学领域的诚信伦理问题和冲突, 建立诚信的现代医学职业伦理关系等问题明显凸显出来。尽管近年来医疗机构总体服务质量上升, 就诊环境、医疗设备及医技水平明显改善提高, 但防御性治疗、假医假药、小病大治、费用居高不降等现象泛滥, 严重挫伤了医患感情, 减弱了医疗诚信, 增加了医患纠纷, 使医患冲突愈演愈烈, 医疗纠纷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一、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及医疗机构诚信的概述

(一) 医患关系和诚信的概念

医患关系主要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医患关系主要是指以医生为主要群体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在诊断、治疗疾病及预防和康复过程建立的一种相互关系。其中, 以医生为主的群体, 主要是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后勤人员等医疗服务人员, 患者群体主要是包括患者、患者家属、监护人及单位等。狭义的医患关系主要是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医患诚信是指我国医患关系间的诚信伦理问题, 在研究医患诚信问题时, 首先要对“诚信”、“医患关系”内涵, 诚即诚实, 真实无欺骗、不自欺, 信即信用, 严守信用, 兑现诺言。诚信的含义主要有三种:诚实无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

(二) 医患关系紧张的表现和原因

目前, 医患关系紧张是指医患双方在诊疗的过程中, 为了各自的自身利益, 对于某些医疗行为、医疗方法、对于医疗的态度和医疗后果上存在着认知和理解上的分歧, 从而导致双方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医患关系的核心问题主要归结于目前我国卫生资源分配失衡, 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和改革不彻底, 导致的医患利益关系冲突。 (1) 患者对于临床疗效的期望值和实际效果反差过大。患者和家属多数认为, “只要自己花了医药费用, 就要得到自己期望的临床效果和医疗服务”;“只要花了医药费用, 疾病就应该治愈或者明显缓解”。一旦患者发生意外或者治疗无效, 就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严重者出现医患纠纷。尤其是当患者的较大经济耗费不能达到自己期望的理想效果, 患者的心理就会不平衡, 对医护人员产生排斥心理, 无法继续或者很难接受治疗, 导致医患冲突发生。 (2) 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弊端, 局部医药市场管理混乱。如目前我国的抗生素类药品已达到几百种之多, 其中常用的在130种至140种之间。因此, 为了提高自家药品的销售额, 药商们在通过各种方式竞争。这就可能导致工人、农民、普通工薪阶层等面对日益增高的治疗费用不堪重负。其中也有医疗机构为了自身利益, 导致医药成本增高。医生成为直接面对患者的形象, 患者将对于居高不下的医药费用, 可能归咎于医生或医疗机构, 造成医患关系感情淡化, 严重者出现敌对情绪,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3)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人民的贫富差距增大, 对于医疗保健方面的待遇要求出现了较大的反差。医疗机构为了更好的满足不同收入水平人们的需求, 医疗环境的不同标准也逐渐显现, “富人医疗”、“富人保健”的趋势日趋严重。医疗机构的救死扶伤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 医疗机构的商业性气息逐渐浓厚, 使得中低收入患者及家属在心理上难以承受, 导致医患关系出现隔阂和矛盾。 (4) 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滞后,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和人们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医疗保健的需求,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5)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 患者对于自身隐私权、治疗知情权的要求逐渐提高, 医方对于患者疾病史和重症急症的把握也需要增强, 再加上近年来一些媒体和价值观不正确人士的片面的、偏激的宣传, 导致医生对于医疗事故责任认定担忧, 使医患之间相互戒备的心理逐渐严重, 促使医患关系紧张。

(三) 医患诚信缺失在医患关系紧张中的特点

医疗资源可以分为3类: (1) 以金钱为基础的医疗物质资源; (2) 以人才为基础的医疗技术资源; (3) 以思想、道德、文化为基础的医学伦理道德资源。诚信作为医学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医院生存、发展、获得经济效益的生命线, 是极其重要的医疗资源。但是, 很多医疗机构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医患间信任危机, 医务人员“谨言慎行”

今天, 医患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信任, 相互猜疑, 医务人员小心翼翼地走进病房又惴惴不安地离去, 生怕留下什么把柄。据报道, 医患双方通过摄录的方式保留证据做法在很多医院都发生过。医患双方彼此的戒心到了这种程度, 不能不说是一种信任危机。医患双方维权的基础是诚信, 而诚信的丧失势必会导致医患冲突频发。

2. 规避手术风险, 刻意寻求保存证据

医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科, 是在探索中发展的学科。以前医生的道德准则是“只要有1%的希望, 就要进行100%的努力”, 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现在则因医患之间缺失诚信, 造成医生不敢冒一点风险, “没有100%的把握就不要轻举妄动”。因为, 在医学探索过程中充满着未知数和变数, 临床又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和诊疗措施, 而疾病的原因又比较复杂, 不是“非此即彼”, 有些疾病还达不到“证明”的水平。患方强调自己享有知情同意权, 医方稍有不慎, 患方就会以不知情来控告。而医方因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 医疗风险责任增大, 就会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和举证不能所带来的巨额赔偿责任。怎么办?为规避风险, 分清责任是非, 医患双方签订手术公证, 以期取得法律上的证据效力。手术公证实际上是医患双方缺乏诚信的无奈之举。因害怕引发医疗纠纷, 刻意寻求保存证据, 使医学实践和医学探索受到很大的制约, 最终受损的仍是患者。

3. 防御性医疗, 以求自保, 损害患者根本利益

防御性医疗行为也称自卫性医疗行为, 是指医务人员为了规避医疗风险, 以求自保而实施的偏离规范化医疗服务准则的医疗行为。如惧怕漏诊进行拉网式化验或检查;回避有风险的手术或片面夸大手术风险;没有必要的会诊或转诊;推委重症病人等。防御性医疗行为不是完全出于对患者的需要而进行的, 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医患冲突。实际上是医患之间信任度降低所引发的戒备心理的表现。医患关系中的人性和道德的丧失, 医患间的信用关系被消费关系、供求关系、法律关系等所淡化, 医患关系的“诚信”基础受到了冲击, 由此产生了医患间的隔阂及猜疑。患方开始怀疑医者诊治的科学性、正当性、及时性, 医方开始担心患方无端的指控与闹事。据美国的一项对全科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的调查表明, 在300名全科医生中有98%的人承认自己有因怕医疗风险而采取防御性医疗的行为, 在我国也是普遍现象。防御性医疗行为不仅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 加重患方的负担, 造成医务人员工作心理障碍, 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 而且使本来就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 医患之间信用更加危机。既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也最终影响对医方的社会评价。

4. 忽视人文关怀, 人为地增加患者负担

诚信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是人文关怀的真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最应该倡导诚信。但是, 我们在深切感受到市场经济的活力、效率、丰富和优势的同时, 却不能不为其间的无序、失信、欺诈而困惑。医疗服务行业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 特别是医患冲突的加剧, 近乎天文数字的巨额索赔, 医务人员的顾虑越来越多, 胆子越来越小。“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动摇了。如手术签字的范围扩大了, 风险大的手术有的医院要求多名病人亲属签字, 有的还进行公证;甚至副作用大的、有反应的药也要病人或其亲属签字才用;病危的范围扩大了, 患者病情稍有变化就马上发病危通知, 要求亲属到场签字;完全可以在门诊进行的手术, 非要改到手术室去做, 甚至住院手术, 以增加安全感;一般护理改成特别护理, 甚至进重症监护室;迎合患方的要求, 无视诊疗规则和操作规程等。对患者缺乏责任心, 缺少人性化的关爱。医院的信用是救死扶伤, 防病治病, 保护公民健康。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是医务人员最根本的信用标准, 因此, 医方必须以病人为中心, 充分考虑患方的切身利益, “关心病人比关心疾病本身更重要” (希波克拉底语) 。

5. 不健康的就医心理, 医生举步唯艰

医疗服务市场化, 病人有权选择医院、选择医生、选择医疗服务。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等价有尝原则在医疗服务行业的表现就是患者要求用金钱买服务, 用金钱买健康, 选择名医, 提供特殊服务, 优质优价, 优价优先。一旦诊疗结果不理想, 不能以诚相待, 向医院提出索赔的名目繁多, 而且漫天要价, 甚至殴打医务人员, 扰乱工作秩序。

诚信作为医学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医疗机构生存、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医疗机构的重要医疗资源。诚信缺失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有如下特点: (1) 医学属于经验科学, 其主要是在理论基础之上, 结核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 从而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在医学教学中, 常会出现医学教授和实习生的手把手教学、对比式讲解、示范性演练, 对于年轻医生在医患沟通或者诊治过程中的瑕疵, 经验丰富, 资历深厚的教授会进行现场点评和答疑。然而, 这种传帮带的教学方式, 在医疗服务水平发展的今天, 可能引起一部分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不信任, 始终对于一些医生的临床治疗方法持怀疑的态度, 造成临床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降低, 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患者会更加怀疑医生的治疗水平, 从而形成一种反复的恶性循环, 进而损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 造成医患关系出现紧张。另外, 有些常年患病或者对于医药知识稍有了解患者及家属, 过度的对于自身所知道的知识充满“自信”, 对于临床医生的治疗不接受或者不信服, 刻意怀着考验医生的态度接受治疗, 造成医患冲突频发。 (2) 医学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的学科, 所以临床治疗肯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但是, 由于近年来医患纠纷的频发, 尤其是医疗侵权诉讼中“举证倒置”的实施, 导致临床医疗风险责任进一步加大, 医生承担的更多的责任和赔偿负担。为了规避风险, 一些临床医生尽可能谨言慎行, 规避手术风险, 造成患者的临床治疗可能达不到有效的、及时的救治。同时, 为了分清责任, 医患双方都要签订手术功能, 从而获得法律上证据效力, 实际上更加增加了医患双方的诚信缺失。使本来需要面对疾病的共同体, 成长为站在疾病两端的对立体。 (3) 由于医患纠纷的增多, 使得临床医生可能出现防御性医疗行为。对于手术风险性过分担忧, 可能使临床医生进行拉网式化验和检查, 从而减小手术风险的发生率, 因而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费用。同时使患者对于临床医生的诊治行为出现了戒备的心理, 进一步增加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性风险。

二、我国医疗机构诚信缺失的分析

(一) 卫生体制建构的不完善, 使支撑诚信发挥作用的机制无保证

医患冲突中, 诚信缺失的出现表面上看是伦理道德问题, 更深层次的则是体制和制度的原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实践发展了, 诚信原则植根的社会基础发生变化了。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体制和管理制度被打破了, 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体制和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导致支撑诚信原则发挥作用的机制和保障条件也相对滞后, 使医方得不到有效监管, 患方的不正当要求得不到有效遏止。

(二) 卫生立法建设滞后, 缺乏强有力的饯行诚信的法律保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法律和诚信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法律的基础是国家暴力, 而诚信则靠舆论、制度、法律得以实现。我国卫生立法速度近几年明显加快, 但仍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目前, 还没有统一的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还很不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法律适用疑义重重;医德医风建设还只是个软指标。在这种情况下, 医患双方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诠释法律, 很难保证做到诚实信用。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混乱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人们价值追求的多元化也对原有的价值观念造成了严重冲击,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在一些医院和医生中时有表现, 有的甚至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往往不惜牺牲病人的利益。在各种利欲的强大冲击下, 诚信显得软弱无力, 不堪一击。医院的资源主要是靠政府支持的, 但医生的基本生活条件主要不是靠国家提供的。应该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不能苛求医院和医生只考虑社会利益。如果没有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不仅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成问题, 医生的积极性也难以保证。还有医院对医务人员的考核制度、工资奖金与效益挂钩等等, 医生的医疗行为也或多或少带有个人私利, 也会有部分医生采取了过度积极的治疗方等。市场经济对医院和医生价值观念冲击最严重的后果不在于医院和医生对经济利益的重视, 而在于一部分医院和医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选择上发生的严重错位。使部分病人的心里认为现在的医生、医德与医风极差, 草菅人命, 金钱挂帅, 不放过任何榨取的可能。

三、加强我国医患关系的诚信建设, 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

倡导和谐社会讲究的是诚实守信,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倡的是相互信任, 也是医院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其中, 诚信的理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然而, 我们看到, 由于诚信的缺失导致的医患矛盾, 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不信任。患者到医院看病害怕是否会多收费, 对检查和治疗抱有不信任的心态;而医务人员也总感到病人是在存心挑剔。大家都抱怨社会环境不好, 是人的素质没有提高, 但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和信任的基础。同时, 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也遇到了诚信的挑战。因此, 以“诚心”换“诚信”是医务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同时也可看出, 医患之间的信任在诚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道德理念在诚信教育中的意义在完善的市场经济的社会中, 提出了“一次分配讲效率, 二次分配讲公平, 三次分配讲道德”的和谐社会。基本道德是“责任”道德, 对自己基本道德关注的是基本合格的个体, 在和谐社会是主体, 要有所得、有所失。积极行善事对他人有利, 对自己也有利, 需要有社会的激励。因此, 要建设诚信社会, 必须要从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做起。

(一) 加强法律建设, 保证医患诚信关系

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为诚信医患双方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在当今诚信缺失的社会中, 应当更加完备法律相关的制度, 制定专门的信用管理法律, 尤其是医疗卫生行业滞后的规章制度, 要进行逐步的完善和剔除。在健全医疗体制的同时, 提倡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减少社会上的拜金主义, 减少因面对经济利益, 失去医德。

(二) 加强医药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管理与监督, 制定有效的医药生产、销售、监督、售后等管理措施。加大对于医药市场的管理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处罚力度, 使医药市场违规现象彻底消除。使诚信成为自我约束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通过诚信道德教育, 培养公民的信用观念和意识, 使诚信道德深入民心。在人道主义旗帜下, 医生对病人负责任, 完成医生职业的道德义务, 为病人的健康服务。只要医生尽职尽责, 尽到自己的努力, 即或手术失败, 病人和家属也是会理解的。

综上所述, 医患诚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医患失信原因是多方面的, 建设的途径也很多, 制度建设是贯穿于医患诚信建设的一根红线。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构建诚信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体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摘要:全面建设诚信医疗机构, 缓解医患关系, 是我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也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之举。因此, 从医患关系的诚信角度, 分析了医疗实践中医患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其对医疗正义的危害, 从而提出如何构建医患诚信促进医疗正义的建议。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疗机构,诚信

医患诚信 篇2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认真贯彻执行《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医院规章制度。执行岗位责任制,坚持人性化服务理念,实现诚信服务。

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努力做到文明行医,礼貌待患,实现诚信服务。

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文明礼貌服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建设和谐医院、和谐科室。

四、团结协作,一切为了病人,正确处理协调同事间关系。

五、努力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六、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努力减轻患者负担。

七、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不犯法,不违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八、拒收“红包”,不接受馈赠,拒吃请,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患者的义务:

一、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和管理。

二、积极配合临床,接受和服从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争取早日康复。

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医患团结,促进医患沟通,增进患者间团结,建设和谐医院、和谐科室。

四、讲究社会公德,克服陈规陋习,做文明患者。

五、不送“红包”,不搞不正之风。

六、监督、帮助医院和科室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患者/委托人签字:医师签字:

医患诚信 篇3

诚信服务、取信于民, 这是关系到一个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卫生工作更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 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密切关联。卫生工作者必须把考虑并满足大多数人的健康需求作为卫生工作的最高标准和最基本的要求, 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医德, 树立高尚的敬业精神, 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共建和谐社会。

1 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诚信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促进卫生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这是卫生改革的首要任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 人民群众对卫生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 就医的观念从单纯的看病逐步上升到预防、保健、医疗、康复, 并显示出对公共医疗服务有更高的要求。目前,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 医患之间出现的矛盾也日趋增多, 且矛盾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有的矛盾甚至威胁到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影响到医疗机构正常的工作秩序。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医疗事件, 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当前医患之间缺少诚信。钟南山院士谈医患信任危机时指出:“目前医患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阶段”、“许多医生连底线都没有了”。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认为“医患危机反映出患者对于医疗机构和服务人员不信任, 这些不信任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医疗活动”。这些不和谐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引起的, 除了政策性因素和技术因素外, 另一个主要方面是由于医院和医务人员缺乏诚信而引起的, 原本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目的是一致的, 就是要运用人类目前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齐心协力战胜疾病, 使患者早日康复。从医务人员的角度看, 社会应该强调尊重医学科学, 尊重医务人员;但从患者的角度看, 医务人员更应该尊重医德, 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尊重、方便患者, 处处为患者着想, 珍视患者的选择权, 一个医生很真心很诚恳地对待患者, 患者会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医务人员应当奉行“仁爱救人”的精神,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道德标准, 重塑“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因此, 不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务人员的诚信服务。

2 诚信服务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

诚信是指诚实不欺, 讲求信用, 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 诚信是为人之道, 是立身处事之本。诚信是社会信任的基石, 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环节, 也是人们自由发展的应用品质。所有企事业单位, 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奉行信誉高于一切的原则, 因此, 诚信服务已成为医院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信服务能提高医院信誉, 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增加患者的亲近感。诚信虽然不能带来直接的效益, 但它是一种资源, 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巨大地促进作用。医院的顾客就是患者, 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是对医院的最高评价, 也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患者对医院的认可除了技术水平、检查手段外, 他们还需要得到舒心的感受和发自内心的尊重, 这种感受和尊重正是诚信所带来的。患者在就医结束后所产生的是否满意的感觉, 会以语言评价和行为表现出来, 相互传递自己就医后的体验信息, 进一步影响其他就医群体, 比医院的宣传更容易引起共鸣。诚信是每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都应遵循的价值观念, 随着医院经营意识的增强, 诚信医疗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道德规范, 因此, 树立“诚信医疗”这块品牌, 是在医患之间构筑起良好关系的基础。如果医院实施的是不诚信医疗, 结果必然是既损害患者, 也损害医院和医护人员。由于医患双方信息及知识结构不对称, 医务人员在医患关系中处于垄断地位, 患者对诊疗服务的选择权被动地掌握在医务人员手中, 医务人员的不诚信, 很容易使患者受到不诚信待遇, 会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 不能妨害别人的利益, 更不能妨害公共利益。纵观我国医学史, 人们公认的名医、名家无一不是以精湛医术、优良服务以及良好医德取信于民的, 而失去了信誉的医生, 也就失去了患者的信任, 失去了广阔的医疗市场。医疗机构要倡导诚信服务, 树立诚信的价值观, 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 提升医院竞争力, 创建人民满意的医院。

3 加强诚信服务建设,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1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培养诚信服务的理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决定,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卫生事业作为现代化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卫生技术队伍,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文化理念是医院发展的灵魂, 而诚信医疗就是医院文化的灵魂, 因此讲文化建设首先要考虑和推动诚信体系的建设, 医院要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培养良好的诚信风尚, 努力营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医院文化理念, 一是始终秉承对事业的忠诚、对患者的守信和对社会的奉献理念, 激励医护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 批评和抵制各种诚信缺失的不道德的行为和错误思想;二是要广泛开展诚信服务教育活动, 大力倡导真诚服务、信用至上的服务思想, 加强对医护人员普遍关注的诚信热点问题的引导, 把诚信服务标准不断灌输到每一个医护人员头脑之中, 牢固树立诚信理念;三是要建立健全医院信用道德规范, 落实岗位责任制, 有检查有考核有评比, 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自觉维护医院信誉。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不可能立竿见影, 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需要不断改进。

3.2 医院领导的表率作用是医院诚信建设的关键

医院管理层是推进诚信建设的关键, 医院诚信服务准则由管理层制定, 管理者首先必须是执行诚信准则的楷模, 在自身强化诚信理念的同时,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局观念、融通观念、相互尊重和积极参与的观念, 形成亲和向上、以诚为本的凝聚力, 一旦激发广大医护人员的凝聚力, 使医护人员的诚信理念从个体行为上升为群体价值观时, 打造诚信医院就成为一种必然。提高管理者道德和信用水准就是对医院未来的投资, 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有什么样的医护人员, 管理者走在前、做在前, 为医护人员树立榜样, 医护人员才会紧跟其后, 为患者创造健康, 为医院创造收益, 为社会创造和谐。

3.3 要激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医院诚信服务的主体是广大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是医院诚信建设的必备因素, 发挥医护人员的主体作用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充分依靠和发挥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和自我教育的作用, 要使广大医护人员树立积极、提倡包容的价值取向。包容的基础是尊重和维护公民的权力, 包容需要自信, 自信才不会浮躁, 才不会计较一时之长短, 才能心平气和的协商和求同。包容不是回避矛盾, 而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用理性的态度解决矛盾。正确对待患者的建议和意见, 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 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努力化解医患之间的矛盾。同时还要树立勇担责任的价值取向, 权利和责任相应而生, 只讲权利不讲责任的社会不可能存在, 只讲权利不讲责任的公民最终将丧失权利。医务人员的责任是为患者服务, 专业技术归根到底是为了服务患者, 离开了患者, 再专业的技术也将失去价值。另外, 还要倡导诚信医疗的价值取向, 从经营理念到服务水平, 都要以诚为本, 以信践行, 全方位、系统性的树立医院形象。良好的诚信形象是医院难以估价的无形资产, 它有助于医院赢得社会和广大就医人群的信任, 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及竞争能力, 有助于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医务人员不但要重视义务, 还要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 始终把患者的健康、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靠诚实劳动来取得合理的收入。

3.4 加强管理, 规范医疗行为

任何行业都有自身规范, 这些规范往往总是依托一定的价值观念、行业特点形成的, 行为规范建设是规定医院医护人员共同价值取向和工作目标, 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 并表现出价值取向, 个人行为如此, 群体行为也不例外。加强管理, 健全制度, 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做到有章可循, 自觉接受患者的监督, 告诉医护人员应做什么, 不应做什么, 建立赏罚分明的机制。对诚信服务者, 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称号, 满足医护人员对成就感、荣誉感的精神需求;对不诚信的服务者, 无论其名气多大, 职位多高, 都要给予必要的处罚, 做到诚实守信受尊敬, 欺骗失信受惩处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德育教育发展探析下一篇:信息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