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

2024-06-17

健忘(精选9篇)

健忘 篇1

1 新媒体环境概述

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新媒体,新的传播方式渗透到传统媒体,极大影响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改变了人们以前那种单方面接受信息的习惯。同时,新老媒体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之前泾渭分明的界限趋于消失,传播者和接收者的界限也开始模糊。在网络媒体Web2.0时代,每个人既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众。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在传播技术上无疑占据上风,它所具有的实时快速、双向传播、精准定位等特征也使之成为互联网用户和广告商的新宠儿,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大部分受众;而对于新媒体来说,传播技术升级和更新速度的加快,也让现存的新媒体迅速老化衰落,曾经的新媒体同样面临巨大压力。。

2 媒介信息的极度简约与刺激

电子媒介的繁荣发展每时每刻都带来海量信息,为了让信息的接受者更容易把信息转化为个体记忆,网络媒介尽最大努力使信息最简化。经过简化的信息内容比较精炼,表达也更加突出核心。在媒介记忆中,每组信息都标上压缩的关键字词,当我们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时,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相应的信息数据就可调取出来。在移动电子设备极度发达的今天,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就会弹出各种信息,大数据时代,我们在网上留下的每道痕迹都无处可藏。手机所关注的订阅号,微博关注的衣食住行、娱乐八卦,各种APP。它们全天候地推送消息,极大地刺激了受众的感官。这种连续不断的信息刺激未必完全符合接受者的意愿,媒介都有自己的诉求和欲望,它们暗自猜测受众的需要,期待自己的信息能满足或塑造受众的个体记忆,但同时也使受众承担着过量的信息。

3 社交媒体的健忘症

任何一种传播关系的达成,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情感关系的实现。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中,情感已经成为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然而这种情绪共振又能维持多久呢。媒介事件层出不穷,用户也随着事件的转换快速消费、快速遗忘。就像苏珊·桑塔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一书中的观点:媒体给我们带来一次次奇观,而我们边消费这些信息,边表达自己的良知,同时又变得越来越麻木。

4 媒介技术变迁带来的得与失

科技的发展使新媒体的更迭日新月异。如今人们生活在自动翻页的智能社会,我们是否可以更理智地看待新媒体呢?我们在得到更多信息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多的自主性。无形之中,我们已经无法离开媒体生活。我们被微博微信各种社交软件推动着向前,一边围观一边遗忘,我们习惯于忘记自己上一秒表达过的同情,宣泄过的愤怒,习惯于在各种情绪中转换自如,关上手机便抛之脑后。

新媒体带给各种人不同的可能性,商人看到的是商业空间,政治者看到的是公共空间,学者看到是传播空间。它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消解着人们的情感,瓦解着人们的记忆。笔者只能说,新媒体并没有悲观者以为的那样糟糕,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在新媒体这个大漩涡中,不随波逐流,保持理性,才能更好地享用科技带来的成果。

摘要:新媒体时代,各类媒介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种类复杂多样,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接触的信息纷繁浩大,记忆的形式也就更加多样化,然而个体记忆却在新媒介的作用下日渐压缩和消解。人是传播的主体,也是最善于使用媒介的物种。随着媒介化社会的形成,人们对世界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媒介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如今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更加丰富、迅速、便捷的传播方式,人们冲动的参与又麻木的遗忘。由此可见,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变迁并不总是那么美好。在自媒体时代,人们不应该仅仅只是参与到媒介事件中,凭一时冲动发布信息,还应当以媒体的要求自律,肩负起社会责任。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记忆,个体记忆,媒介化社会

参考文献

[1]刘锋.互联网进化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年版,2012.

[2]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3]刘京林,罗观星.传播、媒介与心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4]张博.记忆与遗忘的重奏——文学、历史、记忆浅论[J].文艺争鸣,2010(1)

[5]蔡骐.论媒介认知能力的建构与发展[J].国际新闻界,2001(3).

[6]丁华东.社会记忆与档案学研究的拓展[J].中国档案,2013(8).

[7]常江.网络文化的沉溺带来现实虚无的狂欢[N].中国青年报,2015-12-18.

[8]董晨宇.社交媒体的健忘症[N].金融时报,2015-12-13.

[9]刘亚秋.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对社会记忆研究的一个反思[J].社会,2010(5).

[10]郭景萍.社会记忆:一种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J].学习与实践,2006(10).

健忘 篇2

“叮铃铃……”放学了,我独自一人慢悠悠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我想起了一件事:我还要买橡皮擦呢!于是,大步流星地走向书店。

我拿起一块橡皮,付了钱之后,装进了一个早上带来的蓝色袋子里。

回到家之后,我正在找橡皮,这调皮的“健忘症”又跑出来捣乱了。“奇怪,我刚买的橡皮擦呢?她总不能张翅膀飞了吧?但是,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该不会吧??”结果我东翻翻西找找,累的气喘吁吁,也没找出个影子来。我想:找了那么久也没找到,该不会放在书店里没带回家吧?没错,一定是这样的。我恍然大悟。

第二天早上,我又一次走进了那家书店,满怀歉意地店长说:“不好意思,昨天我买了一个橡皮擦没带回家,放在你们的柜台上了。”我心想:他是会说我撒谎呢?还是直接把我赶出去呢?我说话也不用那么直白吧!令我感到始料未及的是,她居然说:“没关系,你在那一个吧!”我小心翼翼地又拿了一个,走出了书店。

可是,却在我回家后收拾书包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蓝色的袋子,便拿过来看了看,当我从里面拿出一个崭新的橡皮时。我目瞪口呆,明白了昨天买的橡皮不是放在书店里了,而是装在这个袋子里了。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十分惭愧。想:我到底是还回去呢?还是不还?但如果不还,就会整天跟做小偷没什么两样,所以,我下定决心把这橡皮还了。

健忘的章鱼 篇3

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了,我再也不想去学校了,不想再看到他们了。

我们学校刚刚举行过一场足球赛。我一直都特别喜欢踢球,但是因为长得瘦弱,真正能上场的机会很少。这次是因为主力球员请了假不能上场,我才能替补上去的。我简直高兴极了,我觉得自己踢得还不赖,身材小,所以我很灵活,回防我总是最快的。

直到比赛快结束了,双方都还没有进球,我们都着急了,特别是我,要知道这可是我难得的上场机会啊。可谁知,在一次次回防中,我昏了头,只顾得低头找球,回身看到门就踢了一脚,结果球进了。

可那是我们自己的球门啊!所有的同伴都在冲我吼,比赛也在那时结束了……我想我没脸再去学校了。

乌龙弟

乌龙小弟:

先忘掉你的比赛一会儿,来听一哥说点大海里的事情。

海鳗是章鱼的天敌,这种深海杀手常常出其不意地对章鱼进行攻击,然后以极其凶猛的方式将章鱼活吞进肚。海鳗真是个可怕的家伙是吧?

不过,有些章鱼的体形太大,海鳗把章鱼的头部生吞进嘴里之后,却没法把整个章鱼吃掉,只好把吞到嘴里的章鱼吐出来扔掉,再去寻找更小一点的章鱼。死里逃生的章鱼捡回一条命,迅速逃回到自己的洞里。可没多久,它又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乐呵呵地再次出来觅食了。

科学家们长期跟踪调查发现,柔弱的章鱼却是海洋里名副其实的强者,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强有力的身体(像海鳗那样),而是因为它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仅与它们的生理构造有关,更和它们的性格有关。差点被天敌活吞了之后,章鱼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调整好了情绪,一边更加谨慎地观察周围的环境,一边仍旧快乐地继续着生活。这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天大的事儿,笑一笑也就过去了。被天敌差点活吞了,这种生死大事都能轻松放下,那这世上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呢?

我想你也已经明白一哥想跟你说什么了。其实作为一名小足球运动员,提前体验下“乌龙球”也不是件坏事。你肯定不希望这样的进球发生在意甲联赛这样的比赛中吧?AC米兰队“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后卫”队长马尔蒂尼就曾在开场后1分钟时,解围对手的邊线球时将球碰进了自家的球门。你能想象他当时有多“囧”吗?不过这并没有妨碍他最终获得了欧足联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勇敢的后卫,去看看“乌龙球”集锦乐呵一下重新出发吧,比赛才刚刚开始呢。

健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0岁以上高龄合并有心、脑、呼吸系统疾病18例 (行胆囊切除术8例, 甲状腺Ca根治2例) (胃大部分切除术3例、其它手术5例) 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 (2例胃溃疡合并出血、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胃出血) , 2例扁桃体摘除术中大出血, 其余为肝脾破裂及其他创伤病例, 平均年龄56岁。ASAⅡ-Ⅲ级。麻醉方法:非急诊手术术前禁食6h, 术前3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 入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 监测中心静脉压, 监护仪动态观察ECG、HR、SPO2及MAP。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 病人平卧15min, 然后开始诱导。A组行健忘诱导插管, 嘱患者张口, 用2%利多卡因咽喉表面喷雾麻醉, 或2%利多卡因2-4环甲膜穿刺喷雾。芬太尼3~5ug/kg[3], 身体强壮者可给予咪唑安定0.06ug/kg静注, 患者入睡, 自主呼吸, 面罩给氧, 5min后, 唤醒患者嘱张口, 气管插管, 立即静脉推注丙泊酚1~2mg/kg、维库溴胺4~8mg, 麻醉维持为丙泊酚2mg/kg min/h芬太尼间断给予静滴, 吸入1%~2%安氟醚, 间断加入维库溴铵。B组为其它病例需要全麻者, 行传统的快诱导方法, 给芬太尼3~5ug/kg, 咪唑安定0.06ug/kg静注, 静推丙泊酚1~2mg/kg, 维库溴铵6~8mg, 3min后, 气管插管, 维持同A组。所有病例均由专人暴露插管, 以一次暴露插管成功且时间在15s同为实验对象。两组均测量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SBP、DBP、MAP及HR, 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处理, 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 并于手术后次日随访诱导过程的记忆情况。

2 结果

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种类无显著差异。麻醉诱导A组气管插管前SBP、DBP、MAP、HR明显下降 (P<0.05或P<0.01) , 插管后即刻与气管插管前比较明显上升 (P<0.05或P<0.01) , B组气管插管前SBP、DBP、MAP和HR下降更明显, 与前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插管后即刻与A组差异不明显。

病人均于术后5-15min内清醒, 20min左右拔出气管导管, A组无一例应用拮抗药, B组一例用拮抗药。术后疼痛A组两例, B组两例, 恶心呕吐各一例, A组均一次插管成功, B组有3例因肥胖颈短或鸟嘴形而改用清醒插管。A组病人均于术后随访时诉不能回忆插管时的情景, 部分患者只记得喉头表面麻醉时的记忆, 见表1~2。

3 讨论

“清醒插管”是在病人清醒或给予适量镇静及催眠药的状态下, 施行完善的表面麻醉, 病人能够唤醒, 且能张口配合气管插管。此项技术主要适用于呼吸道不完全性梗阻、高龄衰弱、休克、垂危、张口障碍或者普通插管较困难的患者[4]。相对全麻插管方式, 它具有减少误吸、减少大剂量全麻诱导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抑制、如插管失败可以保留自主呼吸等诸多优点。

注:与前一时点比较*P<0.05, **P<0.01。

注:与前一时点比较△P<0.05, △△P<0.01。

清醒插管的必然需要专门的训练, 其对病人的痛苦与插管的难易问题。取决于以下几点, 做到了就不会感到困难, 病人也无痛苦主诉, 而插管过程可做到非常平稳顺利 (无困难气道的病例完全可以做到) : (1) 术前须对病人做好解说工作, 指出需要病人配合的要点。 (2) 完善的咽喉气管表面麻醉、是关键的一步。 (3) 术者的操作动作必须轻柔、细致、精确。 (4) 如果无禁忌 (如气道阻塞、口腔内有出血破口等) , 在施行表面麻醉之前5min, 先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0.05mg, 足以使病人处于非常合作的状态, 病人安静, 而且完全听从你的指挥来配合。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912-914.

[2]李学, 杨雪, 牛新华, 等.清醒健忘式诱导气管插管术[J].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3 (9) :77-78.

[3]汪春祜, 赵维珊, 黄怡真.小剂量芬太尼-安定用于老年病人麻醉诱导的血统动力学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3 (9) :153-154.

健忘作文 篇5

“记得帮我关一下火啊,里面烧着我们最喜欢的红烧肉,不然会糊了哟。”妈妈嬉皮笑脸地跟着“命令”。

爷爷不耐烦地回答:“好了,我知道了,你们就安安心心出去耍吧!”

说完,我们便开心地出去玩了。爷爷,也一个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了。

“爷爷,我们回来啦!”我推开门,一开门便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烧糊了的气味,“爷爷,这是什么气味啊,怎么这么难闻?”

“是呀,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啥子这么难闻。”爷爷两眉紧皱,撑着沙发回答。

我明白了,冲进厨房,“呀!爷爷你看看你,你又忘记关火了!”我河东狮吼。

“什么?关火!我怎么不知道?”爷爷疑惑不解。

“爷爷,你给我削的苹果呢?”我窜出厨房,立在爷爷面前。

“什么?苹果呀,苹果不就在木箱子里吗?你们在说什么呀?我怎么没有听懂?一个说关火,一个说削苹果。”爷爷站起来,对着我们说,说完便又在沙发上看电视了。

妈妈看着已被烧糊的一锅红烧肉和发黑的炖锅,我看着还没有削的苹果:“唉,早知道该不让爷爷做这些了。”

爷爷终于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闯祸了,红着脸,闷声不响地坐在沙发上盯着电视里的画面。

沉浸回忆容易健忘 篇6

在研究中,参与者在回想特定记忆时,他们的大脑活动模式被核磁共振扫描仪记录了下来。研究者通过对大脑活动进行追踪,发现这一活动能抑制其他记忆。在四次选择性回忆期间,实验参与者都试图回想某个特定的记忆,每次尝试都会令他们的这段记忆更生动。但同时,其他竞争性记忆的激活程度则明显降低,甚至低于预期值。

剑桥大学认知与脑科学组的米歇尔·安德尔森博士是该研究完成人之一,他说:“人们习惯于认为遗忘是被动发生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记忆生活事物时比所想的更积极。正是回忆这一举动导致了人们的遗忘行为。”

健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ASA Ⅰ~Ⅱ级均为健康且择期行无痛人流的孕妇, 年龄19~35岁, 平均26.7岁, 体质量为43~78kg, 平均56.2 kg;所有孕妇经尿HCG、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 妊娠6~8周。其中初产妇26例, 经产妇52例。将78例妊娠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39例。且在孕妇年龄、体质量、妊娠周数及孕产次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术前禁食、禁饮6~8h, 入室后常规行鼻导管给氧, 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开放上肢静脉。观察组先静注咪达唑仑1mg, 氟哌利多1mg, 芬太尼0.05mg, 待病人稍有困意后静注诱导量丙泊酚至患者呈安定浅睡状态开始消毒;对照组单纯静注丙泊酚至患者对呼唤无应答。术中根据患者的躯体反应如肢动和皱眉追加维持量丙泊酚 (诱导量的1/3~1/2) 。人流术后,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记录患者下腹疼痛程度;VAS评分0分为完全无痛, 镇痛效果好;1~3分为轻度疼痛, 镇痛效果良好;4~6分为中度疼痛, 镇痛效果一般;7分以上为重度疼痛, 镇痛效果差;10分为难以耐受的疼痛, 镇痛无效。术毕清醒后留观 30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

全程监测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呼吸频率 (RR) 和SpO2, 同时, 记录患者在术中体动次数及程度等。术中体动程度无体动视为0分, 上肢动为1分;腿动不影响手术为2分, 臀部动且影响手术为3分。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 (自动睁眼、应答切题为完全清醒) 、行走恢复时间及术中呼吸抑制, 呼吸道梗阻或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术后恶心呕吐及下腹部疼痛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及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两组患者监测指标的比较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见表3。

3 讨论

丙泊酚作为镇静麻醉剂, 起效快, t1/2短, 可控性强, 但丙泊酚有心肌抑制和扩血管作用, 且可抑制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 [1], 无明显镇痛作用, 单纯静注用于无痛人流术所用剂量较大, 随着用量的增多, 其呼吸循环抑制作用也强[2], 且术中体动反应例数多, 术后不能有效镇痛。

咪达唑仑起效快而持续时间短, 小剂量咪达唑仑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几乎没有影响, 由于其顺行性遗忘作用, 患者不产生内隐记忆[3];氟哌利多是一种具有抗焦虑作用的药物, 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持续时间3~6 h, 可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芬太尼主要通过与中枢阿片β-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 其镇痛作用强, 效果确切, 是目前常用的镇痛药。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合用时具有协同作用, 不仅增强了镇静作用, 而且显著降低丙泊酚的用量, 延长其作用时间[4]。上述四种麻醉药联合小剂量应用, 能将各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5], 在无痛人流的麻醉中, 能够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减少单用丙泊酚时的体动反应, 术后立即清醒, 还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 下腹疼痛。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配合咪达唑仑和氟哌利多的使用, 适量使用芬太尼, 使丙泊酚的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 降低了对呼吸、循环的抑制;术后恶心呕吐, 下腹疼痛发生率下降, 用于人工流产术不失为一种合适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Maehata AM, Gonano C, Holzer A, et al.Awake nasotraeheal fibe-roptie intubatio:patient comfort, intubating conditions, and hemody-namie stability during conscious sedationwith Remifentanil[J].Anesth Analg, 2003, 97 (3) :904-908.

[2]王祥瑞.丙泊酚的剂量与镇痛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6 (8) :439.

[3]曾莉, 吴新民.不同剂量咪唑安定在纤维胃镜中的镇静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8, 18 (7) :395-397.

[4]李正, 彭章龙, 于布为.咪唑安定对丙泊酚诱导需要量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3, 19 (10) :610-612.

健忘 篇8

一、“ 历史健忘症”:保送生制度打开“ 关系门路”

无论是“ 实名推荐制”也好“, 匿名推荐制”也罢,都是“ 推荐制”的一种形式。“ 推荐制”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从战国时期的宾客自荐、汉朝时期的察举、曹魏时期的唯才是举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这些人才选拔制度都可以归为广义上的“ 推荐制”。 只不过,当作为考试制度“ 形象代言人”的科举制产生之后,“ 推荐制”就显得相形见绌,未能扛起中国封建社会人才选拔的大梁。这是由于“ 推荐制”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缺陷:“ 假如推荐者私心膨胀而又外无制约, 荐选易生营私、结派、请托、谬滥的流弊。 ”[1]推荐制在选拔大量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因缺乏刚性标准在政治腐败时易受权势干扰。 如汉朝后期的《 潜夫论·考绩》 提到,“ 富者乘其材力,贵者阻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运行到后期也避免不了权贵阶层垄断仕途的局面,导致“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不学无术的世家大族占据高位。

进入新中国,随着统一高考弊端的凸显,我们似乎遗忘了“ 推荐制”带来的教训,广受争议的保送生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为弥补统一高考制度唯分数论无法考察德行以及压制专才、 不利于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缺陷,教育部门于1988 年实行保送生制度。 但初衷虽好,却问题多多,腐败比比皆是:1996年, 湖北某市教委主任利用职权将其儿子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得幸于此,他儿子被保送至某名牌大学;2000 年, 湖南隆回一中14 名保送生中有13 名学生弄虚作假,其中两名为正副校长之子,其余为该县领导子弟;南方一所高校在梳理10 年来的保送生情况后发现, 绝大多数保送生为厅局级领导干部的子女……一时之间“, 推劣不推优,送官不送民”成为保送生制度的主基调。

保送生制度中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总的来说,就是没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没有意识到不加限制地推行推荐制可能带来种种不利影响的恶果。 所以说,保送生制度遭到的种种非议,是我们患上了“ 历史健忘症”的结果。

二“、 历史后遗症”“: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昙花一现

进入新世纪,随着科举研究的深入,科举考试得到“ 正名”,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纸笔考试在公平性上无可比拟的优势, 对推荐制度带来的弊端的认识也日益清晰。在这种情况下“,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产生之日起,便饱受人们怀疑。新浪网曾经对广大网友进行了一项调查,在参与讨论的10.8 万名网友中,67.5%的网友持反对态度,认为“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会对多数人产生不公平。[2]

公众对“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最大质疑在于推荐运作过程中易丧失公平性。一方面,没有刚性标准的推荐,易受到人情干扰“。 校长是一个普通人,有那么多的社会网、人情网,他会不会推人唯亲呢? 他能否抵制亲朋好友以及上头的压力呢? ”[3]另一方面,即使制定了标准也同样避免不了弄虚作假。古时便已存在“ 若欲设科立名以取之,则是教天下相率而为伪也。 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凡可以中上意,无所不至矣”[4]的现象。 今时如果制定了人才标准“, 那就一定会出现一大批根据这个标准制造出来的偏才、怪才,出现一大批制造偏才、怪才的培训机构。 ”[5]

表面上看, 大家是在抨击“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际上人们反对的是包括“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内的一切推荐制度。 与之相对的是,人们赞同标准统一的考试制,雷颐在《 我看中国教育改革之社会症结》 一文中是这样论说的“: 在恢复高考制度二十余年后的今天, 一些人似乎更多地看到了考试制的各种弊病,因而患了‘ 历史健忘症’……荒诞不经、费尽心机地要为当年的‘ 推荐制’ 寻找某种‘ 合理性’, 并想以此来补考试之弊, 这的确是‘ 吃错了药’。 ”[6]面对如此汹涌澎湃的质疑,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北大缺乏足够的底气,同时,肩负选拔特殊人才责任的校长们也强调“ 非不能也,实不敢也”。双重压力之下,“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2015 年被废除。

“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被废除,并不代表“ 推荐制”真的就一无是处。推荐制有着考试制无法比拟的优势,“ 人对人的好处是常能看到人的全部: 不仅文章、学问,还有德行、才干;也不仅一时表现,还有平日作为,乃至于家世根底。 ”[7]在运行良好的情况下,这一制度能够有效地避免考试制的唯分数论弊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培养多样化人才。因此,当我们从不加限制地采用推荐制,到一刀切地否定推荐制,实际上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从“ 历史健忘症”变成了“ 历史后遗症”。 在全盘否定推荐制度的同时, 就连同考试制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也一并否定掉了。

三、是非曲直如何评说

无视历史教训的“ 历史健忘症”让改革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盲区, 而因历史教训对改革心生畏惧的“ 历史后遗症” 则会使我们失去改革创新的勇气,让历史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包袱。这两者皆不可取, 尤其在联结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高校招生领域,我们既不能盲目改革,更不能因循守旧视统一高考的种种弊端于不顾。 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客观地区分出历史上推荐制的问题是其自身缺陷还是社会问题在教育中的体现, 找出推荐制易受权钱干扰的根源。

纵观我国历史,推荐制度不是必然和贪污腐败、弄虚作假联系在一起; 也并非总是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 比如察举制,在政治清明的汉武帝时期,政府通过察举选拔了大批人才,其中包括儒学家董仲舒、公孙弘,文学家司马相如、东方朔,军事家卫青、霍去病等等。 且唯才是举、公平公正并不注重家世背景,据《 秦汉仕进制度》 统计,汉代孝廉多数是从布衣中察举的,其中布衣占57.7%,吏占38%,且众多“ 吏”是从布衣中挑选的,所以察举这一制度“ 对当时统治人才的选拔、任用以及对社会的安定,均产生了重要作用”。[8]而到东汉后期,吏治腐败,举荐者权力过大且缺乏有效监督,权钱交易渗入其中,才会出现“ 以族为德,以位为贤”的局面。再比如九品中正制,在制度实行前期,政府监督有效,中正能够按照制度要求选贤任能,取士“ 盖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改变了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操纵荐举的局面。 在世族势力日益壮大,中正官完全被朝廷世家大族所垄断时,这一制度才沦为权势阶层垄断仕途的工具。

再看现实生活,建国后实行的保送生制度,其初衷也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但是当社会缺乏诚信、权力不受监督时则会造成恶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当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工业文明精神与后工业文明精神通过新的生存方式渗入人们生活世界时……我国的道德文化及道德现象出现结构性失调,社会道德秩序发生混乱,道德水平下滑。 ”[9]道德水平下滑,现实生活中法治约束经常性缺位,违法成本过低,使得守法者过寡。 社会诚信缺失,毒奶粉、地沟油、缺斤少两等等才会在神州大地上横行, 保送生制度弄虚作假只是社会诚信缺失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表现而已。而独揽大权,权力不受监督,更易导致教育腐败。 如有研究表明,教育腐败多为权势者个体腐败( 占76%) ;腐败主体在单位有较高行政职务, 或者拥有实际决策权( 占92%) 。[10]腐败发生后,监督的缺位,进一步加剧了保送生制度的异变。保送不受监督表现在两方面:缺乏对权力的监督及监督缺乏权力,一方面,保送既没有操作程序上的严谨规定,其过程也往往不受监控,即使规定了公开条例, 但规定归规定, 许多学校只是“ 内部公开”甚至完全封闭,缺乏监督从而为权势者以权谋私留下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即便师生及家长知情, 但在与权势的斗争中, 弱势阶层总处于劣势中,监督苍白无力从而使推荐成为权势阶层的游戏。隆回一中事件中, 在媒体广泛报道前, 就曾有人举报,虽举报到县、市甚至省级政府,但政府官员却一手遮天, 这一事件并未得到公正处理反而是举报人遭到威胁。[11]

从历史和现实经验来看, 认为推荐制度必然导致弄虚作假、贪污腐败,其实是一个误区。 在政治清明时期,推荐制能够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士,能成为多样化人才选拔的有效方式;而政治腐败、社会缺乏诚信时,任何设计良好的制度都难以正常运行,推荐制自然无法独善其身。因此,与其说是推荐制容易因腐败而导致人才选拔的不公平, 不如说是社会环境的恶化阻碍了推荐制度的良性运行, 使之成为滋生不公的温床。将一切罪责加之于推荐制度,就成了推荐制的“ 不能承受之重”。

四、鉴古知今

推荐制本身并无过错, 是缺乏权力监督机制的权钱交易以及社会诚信缺失造成的弄虚作假共同导致了推荐制的异化。从这个意义上看,北大匆忙废止“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做法,是看到了症状,但诊错了病根,因而开错了药方。 废止“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虽然避免了来自社会各界关于公平问题的抨击,但却也无法在按分数一刀切、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教育中扮演改革的先行者, 也没有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在高端人才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 在大批家长用脚投票把孩子送往国外接受教育等等背景下,我们无需再文绉绉地论证考试制的缺陷是否真的存在,也无需一叶障目地否定在政治清明的历史上、法制完善的国外运行良好的推荐制的优点, 更不能将推荐制永远扫入历史的垃圾筐。

就如学者指出的“, 教育改革的困境与不尽如人意主要并不在于缺乏清晰而有说服力的改革蓝图,也不在于缺少懂得如何操作改革过程的教育精英,而在于教育所处的整个社会生态格局的复杂性”。[12]推荐制的良性运行,有赖于健康的社会环境。

首先,在立法层面,依法治教应在推荐制的应用上有所作为, 设立相关法律法规, 为推荐制扫清障碍。 其一,国家教育部门应尽快出台法律法规,就参加推荐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资格及高校资格、 参加推荐招生学生的条件、推荐招生程序及结果公示、推荐生跟踪复查等等进行规范性要求; 制定严格的违法处罚条例, 大力提高违法成本, 做到推荐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且推荐程序环环相扣严防舞弊。 如在公开听取群众意见基础上科学制定推荐标准并进行公布,更改标准也需在公开公正的程序下进行,从源头上防止推荐标准如“ 三模三电”加分标准一样沦为权贵者谋私的盛宴;推荐过程中应公开推荐理由、考生成绩、特长等多方面信息,接受全面监督;推荐生就读后,高校应根据推荐标准对其进行跟踪检测,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则对学生、家长、推荐者及相关招生人员进行严惩,使违法成本远高于收益,从根本上降低舞弊几率。 其二,强化监督机制的法律保障,防止推荐权的滥用。如在公民监督上,要确立公民监督的法律地位和行使监督权的形式,做到公民监督有据、监督有效;在新闻媒体监督上,以法律形式明确新闻媒体的监督权,保护新闻媒体监督的独立性,防止新闻媒体受制于政府而成为某些部门的传声筒; 还应在法律上肯定网络监督这一新形式, 保障公民网络举报权,充分发挥网络监督及时、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优势,构筑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其三,应使法律成为社会诚信的坚实后盾, 防止推荐中的弄虚作假。 如欧美等多国法律对造假行为规定惩罚性举措,使违法成本过高从而守法者众。我们也应将诚信规范确定为公民的法律义务,使教师、家长及学生弄虚作假上升为违法事件, 通过鼓励诚信守法并严惩失信的违法行为,保障阳光推荐和公平推荐。

其次,最重要的,政府部门及高校需把监督落到实处,确保法律行之有效,为推荐制保驾护航。 一方面,建构全面的问责机制。 确立高校校长、高校招生负责人、中学校长为推荐制各环节的第一责任人,高校校长及高校招生负责人应肩负起对推荐学生资格审查及跟踪复查的责任, 中学校长应承担对学生资格进行综合考量和公平推荐的责任。 对违反法定程序,滥用推荐权以权谋私者,应取消推荐资格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追究刑事责任;对于监督缺位、不作为的责任人,应责令其公开道歉,严重者责令辞职、进行免职等。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尤其纪检、司法机关应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确保监督有力。纪检部门应强化信访举报工作, 在公民进行实名举报时保障公民隐私权,为公民监督解除后顾之忧,给予依据事实进行举报者相应奖励, 严厉处罚泄露举报人隐私和报复举报人的行为。纪检部门还应加强与新闻媒体、网络监督的协作,把媒体、网络快速、广泛揭发腐败案件的优势与纪检部门查处案件的长处结合起来,把监督落到实处。司法部门应公正执法,对于违法犯纪者予以法律的严惩,维护法律威严,为公平推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摘要:对推荐制的认识存在误区。不加限制地采用推荐制,是典型的“历史健忘症”,会让我们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一味否定推荐制,属严重的“历史后遗症”,也会阻碍我们改革创新的前进步伐。对推荐制的认识,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不在推荐制本身,而在于推荐制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完善法制,加强法治,才能促进推荐制良性运行。

关键词:推荐制,保送生,历史健忘症,历史后遗症

参考文献

[1]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M].北京:三联书店,1998,(12):93.

[2]新浪教育.七成网友反对北大自主招生“实名推荐制”[EB/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09-11-10/0945225158.shtml,2009-11-10.

[3]赵婀娜.北大首次回应质疑:偏才怪才不应成高招指挥[N].人民日报,2011-01-24.

[4]苏轼《.议学校贡举状》,选自《苏轼文集》(卷二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6:724.

[5]郑丽.给“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一个尝试空间-从浙江省镇海中学看“实名推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2):30.

[6]雷颐.我看中国教育改革之社会症结[J].中国青年研究,2000,(2):5.

[7]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M].北京:三联书店,1998,(12):93.

[8]赖华明.汉代察举制的内容及其功过[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1):206.

[9]李期.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滑坡与道德重建[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23.

[10]雷玉琼.张程我国教育腐败的现状和趋势研究-基于《检察日报》报道的教育腐败案件[J].中国行政管理,2014,(9):65.

[11]人民网.10多名不合格的学生竟被保送上大学-如此保送隆回一中:黑![EB/OL].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1/12/20000816/189088.html,2000-8-16.

健忘的爷爷 篇9

那天,爷爷要看报纸,他忽然站了起来,说:“我的眼鏡不见了,你们帮我找一下。”

爷爷东找找,西找找,急得焦头烂额。大家也加入了寻找的队伍,有的去书房找,有的去卧室找,大家跑来跑去,怎么也找不到,也和爷爷一样着急,仿佛是他们自己的眼镜不见了似的。

只有我站在原地,看着他们跑来跑去,我觉得真搞笑,不知不觉就笑出了声来。爷爷听见有人在笑,转身一看,发现是我,便对我说:“孙女儿,他们都在帮我找眼镜,你怎么不去找呢?”

哈哈,爺爷真奇怪,眼镜明明架在在鼻梁上,还要找眼镜,别人能找着吗?这不是人们常说的“背着小孩找小孩”吗?他大概是老毛病又犯了吧?爷爷看我还是一动不动,眼神直直地盯着他,好像有些生气。我才不管他生不生气呢,不过,看在爷爷很着急的份上,我便笑眯眯地告诉了他:“爷爷,你的眼镜不是戴着呢吗?”大家一听,目光都投到爷爷脸上,果然是这样,大家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爷爷摸了摸,果真是戴着的。

爷爷忙为自己解围,说:“人老了,总会忘事儿。”

我们笑得更欢了。你们说,我的爷爷是不是很健忘呢?

(指导老师:谭建明)

比较的趣味

健忘的爷爷真的很可爱,而装作没看见的小作者真的太调皮!爷爷戴着眼镜找眼镜,急得焦头烂额;大家跑来跑去,找东找西;小作者呢,笑看他们乱忙瞎找。静与动,忙与闲,两相比较,就把健忘的爷爷找眼镜的片段写得生动又有趣。(东东)

上一篇:认证模式论文下一篇:双频微带天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