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要重视情感教育(共11篇)
育才要重视情感教育 篇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情感教育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得到了重视。作为完整的教育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 虽然很多知识性的内容并无情感的成分,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情感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育,培育人才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育教学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也需要进行情感教育。但是, 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一般只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把握和数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运用, 很少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实际上,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素质的培养, 将冷冰冰的数学问题探究和解答过程融入一定的情感目标,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 培育人才呢?下面,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相关理论的分析研究提出如下看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双边互动的学习活动, 现代教育观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创新定位, 强调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自我构建的过程, 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唯一主角, 学生的地位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成主动探究。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突破过去的“一言堂”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式, 采用合理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数学概念、原理和定理进行探究分析, 并加以综合运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新知识的生成过程, 引导学生一起循序渐进地对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究,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管正确是否, 都能看到学生不同思维方式中的可取之处, 并通过适当引导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二、设计情感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1) 设计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 抽象思维水平较弱, 数学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逼真的生活化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会到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 培养其数学思维。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认识“10的分成”时, 可以设计一个分果果的生活情境:阿姨拿出10个果果, 要分给小红和好朋友明明吃, 如果你是小红, 你觉得应该怎么分?有的说应该分的时候要公平, 每个人拿5个;有的说给明明多分1个, 因为明明是小红的好朋友;也有的说还要留1个给阿姨……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了10的组成, 也适当地渗透了人文精神, 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
(2) 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动手能力和竞争精神。
首先, 教师可以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出示一组数字:252、475、381、4789、87, 让学生计算哪几个能够被3整除, 然后快速给出答案。这时, 学生会怀疑老师先进行了计算, 便自己重新列出数字, 这时教师依然能够迅速得出答案。这样, 就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也培养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次, 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 在教学中设计一定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实干精神。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时, 教师可以在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进行讲解之后, 让学生自己利用一定的方法来制作轴对称图形。在制作对称图形的过程中, 有的同学用剪纸的方法先对折后裁剪, 这时教师可提出拓印的方式, 让学生尝试利用一个固定图样制作出轴对称的图案, 接着再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竞赛活动, 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小学生喜欢表现, 争强好胜,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来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精神。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 教师可让学生比一比谁认时钟认得又好又快。
(3)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数学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地探究。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一课中, 教师可让各小组对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集体探究, 接着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大胆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即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两个底面与侧面积的和, 然后对其他同学提出的各种算法进行思考借鉴, 讨论总结出最合理的算法,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此外,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并利用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总之, 教育是培育人的艺术, 小学数学教学除了要让小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技能, 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外, 还要注意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培养其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为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群.情感决定学生成败——浅谈情感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J].科技信息, 2008 (31) .
[2]张永忠.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点滴做法[J].成才之路, 2011 (9) .
[3]刘天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1998 (2) .
[4]卜冬梅.激趣乐学探究——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初探[J].考试周刊, 2009 (48) .
育才要重视情感教育 篇2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对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因素。笔者认为,情感因素是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行动的功能和信号交际的功能。所谓调节功能指情感作为动力,有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中的障碍的作用;其信号功能即通过表情实现的交际功能,包括肢体表情、言语表情和面部表情。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要正确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就必须靠真挚的情感去体验。
首先,情感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情感依赖于认识。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但情感又作用于人的认识,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例如,对一种事物的喜爱,能促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去认识它,了解它;相反,如果我们讨厌一种事物,就可能性不去理睬它,甚至就在眼皮底下也视而不见。
其次,饱含情感地认识事物,使事物也染上感情色彩。而带上感情色彩的事物,往往更容易为我们认识和接受。例如:在险滩处处、重峦叠嶂的三峡间行船本是件辛苦的事、惊险的事,可是在《早发白帝城》一诗中,由于李白当时是途中遇赦,满怀喜悦,所以使选种也充满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欢乐气氛。又如,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古井》一文,作者由于喜爱古井,而觉得乡亲们取水经过家门前时,“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似的。”这样,作者将原本抽象、呆板的事物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最后,文章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所以说,语文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有情意性。一篇好好的文章总是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般。而许许多多的文章都是在作者激情如注的情况下诞生的。例如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被称为唐朝著名爱国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当时由于“安史之乱”,国家四分五裂,民不潦生。作为因战而流离失所的诗人,渴望祖国统一,返回故里的心情是非同一般的,当听到“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祖国得于统一的消息,而极流泪,欢喜欲狂,于是挥笔写下了这流传千古、饱含激情的好诗,可见,情感对文章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缺乏情感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小学獐情感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有关教学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辅导学生写一篇介绍暑假生活的作文。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自己暑假生活里经历过的一些事,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想想自己暑假生活里经历过的事情,这时学生往往就有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心理。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把自己的小故事讲出来。当然,事情一旦叙述清楚,再动笔把它写下不来,就不再困难。
2.引导实践,培养学生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实践,认识生活,才能为作文解决源头问题。例如写一个劳动场面的作文,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只有经常参加劳动,才能对劳动的艰辛有所认识,对劳动成果的甘甜有所体验,对劳动快乐有所感受,文章的内容才比较真实、充分,而且有真情实感。如果平常没有参加劳动,只能三言两语写自我服务劳动,或者从有限的几次卫生大扫除中去搜索枯肠,就写不出饱含激情的好作文。作文同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直生活作文的道路,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病,把各种实践活动引进作文中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活动和体育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总之,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都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写。
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稳定学生情感。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外在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作文的老师。为此,教师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和他们一起阅读课外书,一起讨论读后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敢于大胆地把一些真实的事情、心理真实的感受写到作文中去。从而做到作文内容的真实具体,有真情实感,也使学生更加喜欢写作文。
4.肯定成绩,深化学生的情感。
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小学儿童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学业成就范围内。在作文过程中,肯定学生成绩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热情鼓励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个性培养原则。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予于热情鼓励和适当表扬。为使学生有更多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经常创设一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如:片断练习、即兴作文、口头作文、活页作文等。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就给予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作文中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就一定会更深层地喜欢一写作文。
要重视数学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篇3
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使得数学在害怕学习数学的学生看来,几乎成了“枯燥”的代名词,他们看到她就觉得害怕,甚至讨厌,更谈不上怎样热爱了,学习成绩是不容乐观的。
毋庸置疑,相对其它科目而言,数学学习的确显得有些严肃了。那么,对这一类学生而言,数学教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情感着手,使他们成为有感情的人。著名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消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阻碍力。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并自觉克服消极心理,才能使学生充满热情地不辞劳苦,不畏困难地去攀登数学知识的高峰。
数学情感包括教师的数学情感和学生的数学情感两个方面。
实行情感教育之前与之后,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是很不一样的。
根据样卷调查,以往,学生从初一升到初二,知识有所增加,厌学人数也在增加,不喜欢数学的人数也在增加;而由于对数学没有情感,不愿主动去了解数学家的生活,更不愿意做数学工作者。对于数学知识的贫乏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多数学生把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也忘了,而且初二比初一更普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的是学生越来越讨厌数学,越来越远离数学;而最后两个问题,则反映了同学们呼唤早日改变这种教学方式的声音,呼唤他们所喜欢的活泼有朝气的、知识渊博的敢于进行课改的数学老师的出现。
经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初中数学教学必须进行教改,传统的“知识教育”的那种为讲而讲的传道授业解惑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进行“能力教育”的变通。“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必須深入教师之心,深入教师和学生的课堂。
要对得住学生,就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二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除此之外,毫无办法而言。
原先课堂的一讲到底,学生昏昏;如今,经过数学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尝试,课堂改革而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甚至可以进行推而广之的“四部曲”:
学生自主预习——学生合作交流——教师释疑拓展——当堂测试。
先是给出学生自主预习的时空,接着给出学生合作交流探讨的时空,学生会了的老师基本不讲,然后,在学生就难点提问时,教师进行释疑拓展,其间,教师会对课堂知识与能力教学的重点再补充一些内容,最后,就是当堂测评。为了时间的有效利用,教师在课前比以往课堂要花去甚至双倍、三倍的精力和时间。
教师忍“痛”放下心中的无形教鞭,坚决、果敢地进行教学改革,放手学生自己预习、探讨、演板,45分的课堂时间让学生主宰近三十分钟,虽然开始的确有不放心的心理和担忧,但担忧总是放在心里。老师的人本教育观念的形成与贯彻于课堂上的实践落实,首先让数学教师的“喉咙”解放出来了。学生先在小组内探讨,好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生,可以肯定地说,学生一定没有教师讲得漂亮,但教学效果未必比教师教的要差。听讲内容讲解的学生面广了。这点,是教师无法比拟的。学生之间互讲,学生倾听程度会更高,因为生生讲解往往觉得有趣,有味,态度上,也比教师教的态度要平和些。
除此之外,个别小组接到到讲台上板书的任务后,站在讲台上的感觉,“我喜欢”,学生们经常这样讲。为了讲好,学生们往往会在课外花一些时间去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这是传统教学想都想不到的。
还有更有趣的是,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比拼中,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如果失败了或落后了,就会感到难受、不服输、懊恼;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兴奋与喜悦。数学课堂上的这种种情感,虽然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
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注重以人为本、变课堂主人为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除了课堂上有趣、热闹和胆大、心细的生成教育效果之外,数学教师还看到了数学成绩的整体上升。通过一次次的考试,学生们不但没有这种学习的倒退,而且可以看到,学习数学的人数增加了,愿意做数学工作者的人数增加了,他们的数学知识明显比非实验班的学生的数学知识要多,考试要好。
虽然,在平时,由于进行课改,要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学进度适当地放慢了下来,甚至占用了学生课余的一些的时间,但学生们是愿意的。他们感觉到了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更加事半功倍了。
分数就是证明,分数说明了推行“课堂改革”“变学生为课堂主人”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简而言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势必进行课改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做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数学教师钻研教学教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更主要的是可以培养一批爱数学、善长学习、具有一定数学探索精神的学生。
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最终让学生具有了较高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已不再是“枯燥”的代名词,学习数学,反而成了很多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的舞台。
愿我们所有的数学教师都能够及早参与进来,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教育教学;而且,《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也都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祖国建设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因素 篇4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以情导情
语文教材中, 情景交融的诗歌, 富有诗意的散文, 引人入胜的小说, 催人泪下的剧本, 占相当比例, 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都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 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 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 以情导情, 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 引发学生的情感, 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 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当然, 导情要适度, 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进行;还要适时, 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引导, 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 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 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 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 声情并茂, “一石激起千重浪”, 拨动学生的心弦, 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 又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
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情感, 以情激情
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 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首先, 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 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其次, 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 丰富学生的情感。写作教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 “情者文之经”, 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 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指导学生投身生活, 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 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 深刻体味, 用心感悟,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的生活感受力。在教学及生活中, 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态度、乐观的精神、高尚的情操、饱满的热情、稳定的心境来面对生活和学习。总之, 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三.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 以情引情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 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 关心爱护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 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时时给学生微笑、期待和赞许, 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 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相信学生,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而,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 要多方引导启发, 让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 增强学习自信心, 从而更加佩服教师, 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再者, 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热情高涨的情绪, 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 以免影响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热情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政治课要重视情感 篇5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 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濟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 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 了恶性循环。
我首先运用了“以情激学法”。
⒈情感投资,以爱结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 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 像大姐姐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作游戏、侃大山、说故事。有一次,一个校外歹人气势汹汹地 从课堂上把一名学生叫了出去。我见势头不对,安排学生们看书,自己便跟了去。
⒉真情实话,以情诱学。我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四有”两个大字,微笑着问其含 义。当学生们说出它的内容时,我亲切地说:“同学们都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你 们知道吗?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逐渐确立,而这恰恰 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接着,我介绍了一些革命老前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赴汤蹈火投身 革命的事迹。讲了雷锋努力读毛主席的书,终于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我又举了个反面的例子:有个大 学生,由于不关心政治,最后堕落成了一个偷书贼并杀了新华书店的营业员,而被判处死刑。我提高声音说: “毛主席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你们看,学习思想政治课重要不重要哇?”同学 们异口同声:“重——要——”这堂课,激发了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断“升温 ”,使同学们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以情明理
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 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⒈语言含情,讲活知识。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 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如讲“ 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 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 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我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同学们个个绷紧小嘴,闪动泪花。我点明了“落后会 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我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我兴奋地讲 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同学们脸上绽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国耻 我辱、国兴我荣”八个字,让同学们高声朗诵。
⒉故事渗情,吸引学生。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我就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如 时传祥,我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粪桶,不怕脏臭和讥讽,感动得学生啧啧称赞。讲“为 人民服务”的内容时,我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棉大衣脱下给九十多岁的 藏族老奶奶穿上;他又是如何几次卖血抚养两个藏族孤儿。讲徐洪刚为了保护受辱妇女,赤手空拳同四个持刀 歹徒博斗,身中14刀,用背心托着流出的肠子追歹徒达五十多米,最后倒在血泊里。悲壮的语调,赞叹的表情 ,形象的手势象磁铁般地吸引住学生,他们深深地被英雄事迹所感动。我还从本市找典型,增强学生们的亲切 感。
⒊教具育情,形情交融。我还注意选用教具,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讲“祖国养育了世代儿女”的内容 时,我挂上彩色大地图,祖国地大物博、秀美山川、佳境名胜,一一跃然纸上。讲“为人民服务”,用投影机 打出周总理的大幅画像,那浓眉英姿、微笑神态,使学生感到了他那博大胸襟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
三、以情导行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 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我竭力以情感化,导之以行。
⒈教师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如讲“关心他人”时,我视学生为弟弟妹妹,思想 上鼓励他们进步,主动当他们入团介绍人;学习上耐心辅导;晚自习后,还护送路远的同学回家。讲“热爱劳 动”,在学校大扫除中,我不怕脏累干在前。从我的行动中,同学们懂得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⒉以情启思,明理践行。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又 挂出《游子吟》的诗句,引导学生们讨论一下:“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饮 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我又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教室立即静下来。一会 儿,有个别同学说出了父母生日,但语气还不大肯定。我叹息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我启发大 家:“想一想,怎样报答父母生养之恩?不要口头,而是要行动,一星期后向我汇报。”结果没过三天,就有 不少同学对我讲了他们如何帮助妈妈刷锅碗、洗衣服,给妈妈做生日卡,还有的述说怎样跟爸爸到煤厂买煤, 累得满头大汗把煤拉回家的事。
⒊严中有情,端正学风。动之以情,不是对学生错误的一味迁让,而是包含着有理有节的批评。正象苏霍 姆林斯基说的:“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 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一次,有两个出名的捣蛋学生,在课堂上做猴相、出怪调,课后被 叫到办公室。我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帮助他们挖根源,分析危害,并与他们一起学习初一第五课关于“ 遵守纪律”的内容,使他们明白“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问能变坏”的道理。他们终于认真地检查了错误。 谈完话天色已晚,我让他们回家吃饭,他们却坚持去上晚自习。我立即打电话告知家长放心2⑻颓蛄怂母錾 毡卸垢偷剿┦稚希饺烁卸醚酆峄ā?从此,二人改掉了坏毛病,还争着为班集体做好事。
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的渗透 篇6
激发学生走进生活, 用真心拥抱生活, 积累必要的情感体验。写作的源泉是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 很多老师总是习惯性的给出一个题目, 然后“首先凤头, 其次猪肚, 最后豹尾”地大讲一通, 让学生作文。却不知道学生的个人人生之路不同, 自然经验也不一, 有的可以下笔千言, 而有的却是此时无语。比如, 给定一个题目:《母亲》, 因种种原因, 有的学生没得到过母爱, 他如何去写母爱?更有的学生很早就失去了母亲, 又何谈母爱?因而鼓励学生走进生活面对现实, 让他们感悟生活, 体会到生活之美, 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米”下锅。这“米”不仅仅是写作素材的收集, 更重要的是情感体验的累积。王国维说:“世间景语皆情语”。世间的一切景 (事) 物都是情物, 否则就不会有“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了, 就不会有“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了。所说的亲情、友情, 以及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都是学生作文的囊中之物, 而这些都必须是从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来。试想让学生闭门造车, 却还要要求出门合辙。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我让学生写关于秋天的作文时 (题目自拟) , 自然先把学生关在教室里, 并要求他们两节课后交作文, 只见他们个个如小猴样抓耳挠腮、进而望“纸”兴叹, 一节课下了竟无人能动笔;当时正值落英缤纷的秋季, 天空高远, 蔚蓝如洗, 于是, 我将学生放出去, 让他们走遍校园, 去观察、去感受、去构思, 也不规定交作文的时间。后来, 有一篇名为《秋日黄昏》的作文, 开头写道:“茫茫黄昏, 华美而至上, 枯燥无味的x、y、z纵然遮住了外面世界的可爱模样, 却怎么也遮不住那日落大地的壮美秋色;教室里弥漫着着浓浓的粉笔气味, 酝酿出令人窒息的‘三氧化碳’, 可怎么掩得住那偷偷溜进的芬芳……”片言只语, 可那欣喜真情, 已跃然纸上。
其此, 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的“情”弦。一篇好的作文不仅是饱含了个人情感的真诚流露, 还可以体现一个学生对写作的文学修养。因此, 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已不在是写作知识与技巧的传授, 而是要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使学生在富有情感的状态下自然地进行写作, 从而达到“心口如一, 笔随心动”, 进而提高对写作的兴趣。试想一下:如果老师一脸严肃地站在讲台上, 却要让学生来写热闹非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那将是不切实际的!在生活中, 往往会因为某一个人物、某一段回忆或某一个场景等, 触动到学生的情感思绪, 激发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头脑中本来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变得井然有序, 如胡适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 文中有着“别样的母亲”。母爱是“我”成长的源泉, 作者是从两个角度体现文章的主旨。一方面是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另一方面是写母亲与他人的交往。选取的材料也是生活中的小事, 这些事件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也是最能触动胡适心弦的事件, 这样安排既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正面影响——言教作用, 也写到母亲侧面对我的影响——身教作用, 这样一个立体的母亲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这其中蕴藏着催人泪下的浓浓的母慈子孝之真情。
再次, 要运用多种手段, 创设情景, 进行即景作文。作文教学不能进行强制性写作, 而要激发写作兴趣, 让学生乐意写作。要学生在作文中情感因素的渗入, 应该如清泉石上流, 如春雨润物, 如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因为最真实的感情来不得半点做作,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抓住时机, 擅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 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作文的情景, 让他们的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认知是情感的寄出。以作文《家》为例。对于家, 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但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呢?怎样才能让他们坐在教室里感受“家”的温暖呢?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优美的萨克斯独奏《回家》, 让学生从悠长柔美的旋律和轻优的音乐中能够快速找到家的温馨感觉, 让他们的思绪自然悠然而绵长, 飘向很远很远的爱的天堂, 那里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啊。在学生的作文中, 他们不但写出了家的温馨, 还写出了家中的种种令人魂牵梦绕情愫;不但写自己对家的依恋的感受, 还编织出了游子对家的怀念与向往。舒畅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创设情景, 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创新的前提。一幅有趣的画面、一段动听的音乐、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 都能成为成功触动学生心灵的情景,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走进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高涨的情绪可以让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 教师还要尽量为学生拆除束缚思想的藩篱, 鼓励学生写实事, 抒真情, 做到以口言心、以笔代口。在动笔之前, 相互交流, 说说自己的选材、心里的真实感受以及行文安排。这种“说文”, 可以在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 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使其在写作时能够相互学习、扬长避短。
学生工作中要重视情感管理 篇7
情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心理反应, 如喜、怒、悲、惧、爱、恶等。而情感管理是在组织中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因素, 尊重理解人, 通过适当的方式使人产生对组织、工作、人际关系的正面情感反应, 从而使人更易于接受制度的管理, 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 彼此互为命运共同体, 从而使被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促进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可以说, 情感管理的根本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 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感情, 不断加强管理者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方面的双向沟通,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生活热情, 服从规范, 接受管理。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化解消极性和对抗情绪, 使学生努力学习, 健康成长, 达到实现人本管理的目的。
二、情感管理的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情感管理提倡的是关心人、爱护人、安慰人、激励人, 营造和谐温馨的组织气氛, 改善人际关系, 满足个人前途发展需要等。因此,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不管采用什么手段, 管理的核心是人, 即学生, 管理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发展。管理中要真心地把被管理者视为上帝, 使被管理者的人权、人格和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
2. 效益原则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效益, 情感管理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工作的顺利发展, 提高管理效率。情感管理的终级目标应是:学生情绪良好, 积极向上;学生的需求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热情十分高涨, 从而促进学校组织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3. 控制原则
运用情感管理时, 需对情感管理的范围、程度有所控制, 滥用情感管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讲情的管理, 容易使老师丧失原则性, 最后会导致混乱和矛盾, 导致感情的涣散与破裂。尊重、信任、沟通、鼓励都应建立在学生对组织的尊重和贡献的基础上, 教师应对学生的情绪、需求、积极性做准确分析, 该肯定的肯定, 该否定的否定, 该调整的就调整, 不可失去控制, 无原则地应付。
4. 整体性原则
学生人数众多, 反映出来的情感千姿百态, 理顺学生的情绪, 培养健康的情感则需顾全大局, 着眼普遍性问题, 不能为某些少数学生情感的满足而打击、压制多数学生的积极情感。老师进行情感管理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准则, 平等适用全体学生, 不可偏颇, 否则会导致评价标准不一, 情感投入或泛或缺, 不利于学生的内心认同感。
5. 适度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心理机制就是管理者善于自我暴露, 显示积极、肯定的情感, 从而引起被管理者的情感共鸣或移情。但是, 管理者情感暴露的程度和速度要恰当, 即自我暴露要讲内容、讲时间、讲场合、讲对象, 否则就会使管理对象感到无聊, 甚至厌恶。
三、情感管理的作用
1. 增强师生间的凝聚力
情感管理能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使大家能坦诚相待, 给学校创造一个团结互助、以诚相见的工作环境。情感管理可以建立起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信任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流, 它的流动往往始于以自我价值感与目的感为基础的自信, 并以此为圆心向外扩展形成一个个信任环。信任是将师生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是构成组织强大凝聚力的基础。
2. 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创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 是做好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今天,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平等的师生加朋友的关系,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有着完全一样的人格价值和人格尊严, 这决定了教师管理学生的工作要在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中才能收到效果。缺乏一定的感情基础, 教师讲的道理再对, 学生也会不愿听, 产生逆反心理, 工作难以收到成效。因此, 工作必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进行。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教师在情感管理中, 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证明真情的存在, 使他们感受关爱, 并对社会充满信心。情感和道德上的无知是不道德行为的根源, 学生情感上的冷漠, 将必然导致其思想道德上的失足。因此, 情感管理能促使学生更快地成熟起来, 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提供条件,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要利用情感管理, 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增强学生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学生“情商”增强后, 情感体验将更为强烈, 其创新能力也会大为增强, 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会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个性, 确立学习目标。
5. 化解矛盾和冲突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面对学生的牢骚、不平、甚至辱骂, 教师切忌不加理睬, 而要用情感来迅速化解, 要做到倾听不发火、处理不偏倚, 以情动人、以情服人, 用真诚去化解抱怨和矛盾, 换取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情感沟通不但能增进彼此的了解, 同时个人也因抱怨情绪得以宣泄, 而感到心情舒畅, 因此能减少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冲突。
四、情感管理的途径
1. 了解、尊重学生
了解学生是以适宜的方法管理学生的重要前提。而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相互影响又是对学生实施管理的最有效、最得当的方法。了解包括学生来校之前的成长环境, 学生的思维、智力活动特点, 学生的才干、能力、兴趣, 他的困难及他们的家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教师要不断地肯定学生, 应允许思想与思想的交流, 情感与情感的碰撞, 达到心合志同。同时, 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 充分信任学生, 使他们有自尊感和信心, 这种情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2. 管理者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不断学习, 更新思想, 追随时代的发展步伐, 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注意经常分析学生的心态, 摸准思想脉博, 掌握情绪变化, 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教师的品行会留给学生较深的第一印象, 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 教师优良的品行榜样, 也会为将来顺利开展学生工作打下基础。
3. 增强情感激励
教师一定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等各个方面, 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 化解学习上的疑难。对家庭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师生的帮助, 减缓其经济压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要鼓起他们努力学习的勇气, 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搞好学业。教师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 必然会使学生受到鼓舞, 自觉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在关心爱护的基础上, 教师要及时准确地运用激励手段, 增强学生的活力。对热心服务、工作积极负责的学生要给予充分肯定, 并通过口头、书面的形式给予表扬, 在评优、推优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从而起到正面激励和榜样示范作用。
4. 强化诚信意识, 提高信任度
诚信是一种高尚的情感, 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感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 学生将受到鼓舞。没有诚信, 学生可能会得过且过, 自暴自弃。诚信可以赢得学生的心, 激励他们按照教师的期望成长。因此, 教师要像信任自己一样信任学生, 与学生坦诚相待, 相信他们的自觉意识, 学习的态度、能力和毅力, 加强沟通与交流, 在信任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其自身素质。
5. 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才能调动其奋进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 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感受, 与他们平等交流。要充分地信任学生, 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 而教师主要起到主导作用, 使学生工作处于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对涉及学生利益的工作, 要坚持公开、公正。通过民主管理, 让学生提升自我意识, 感觉自我价值的存在, 从中获得满足感。
情感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日常工作中悄悄地发挥着作用。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给人以更多的心灵召唤。管理者应激发学生的心灵潜能, 使学生的个人奋斗目标与组织奋斗目标互动, 进一步增强积极性, 激发组织的活力, 促进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曹鸣岐.企业员工的情感管理途径探析.企业活力, 2005 (11) :68-69.
[2]熊伟.情感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07 (3) :125-128.
[3]谭慧英.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管理艺术分析及其启示.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 :61-65.
[4]刘敬东.谈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情感管理的重要性.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83-84.
美术教学要重视价值与情感的体现 篇8
一、以美术多元化为载体, 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
美术教育对开启形象思维、陶冶审美情操、培养创造才能和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高中美术教学要真正实现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 美术教师应该以美育为切入点, 把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认识能力,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目前客观条件上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 但我们的美术教师必须有坚定的信念, 确信美育是培养和教育学生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是人类共同的理想。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 完全有理由相信学校美术课一定会日益受到重视。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可与欣赏美术作品结合进行。因为美术作品是作者对于生活深刻感受的产物, 是情感、道德、理想和审美的结晶。优秀的美术作品能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 从而使人们受到深刻的教育和鼓舞。美术欣赏教学是融造型、色彩、审美为一体的多元化载体,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 加强美术欣赏教学的力度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美术欣赏与音乐欣赏、文学欣赏一样, 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 因此, 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 引导学生用丰富的想象去感受、分析、鉴别美术作品中真善美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从而获得艺术美的享受。在美妙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中, 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升华。总之,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注意选择思想性、艺术性强的作品, 鼓励学生向“画中人”学习, 向美术家学习, 培养他们正直、诚实、无私、勤奋、守纪、友爱的行为品质, 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二、按照新课标要求实施教学, 结合实践体现人文精神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在高中期间文化课成绩一直不理想, 自认为很难考进心仪的大学。这时恰逢一些高校设立美术专业, 并且对“艺考生”提供优惠政策, 降低入学“门槛”, 这样诱人的低门槛吸引了很多文化课并不出色的学生纷纷报考美术专业。其实这些学生对绘画也并没有多么热爱, 只是为了利用这个艺考低分的优惠政策迈入理想大学的校门。如此一来, 美术专业的高考生较少有单纯因为热爱美术而学习绘画的学生, 美术教育也因为高校这样的录取政策受到了强烈冲击, 这也导致了原本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审美能力的美术教育变成了各中学急功近利、追求高升学率的美妙“法宝”, 以致美术教育的目标被严重扭曲, 教育也更加机械化。高中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人文教育, 其本质是传递丰富的美术文化与育人相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的高中美术教育得不到足够重视, 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有效, “艺考热”对美术教育的冲击较大。美术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 其本质是传递丰富的美术文化与育人相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是对时代精神的体现, 是对我国美术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目前高中美术教育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美术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美术教学要求掌握整体的观察事物, 但是, 学生往往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 以致造成包括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学习方法, 善于总结经验, 避免学生少走弯路。美术教学中以系统、科学的培养学生的素描认知力、观察方法, 明确素描表现的具体法度。应用正确的观察方法, 体现了一个画者的艺术修养, 也是画好一张素描的首要前提, 它甚至决定了一个从事造型艺术家的未来;正确的观察方法, 首先要解决透视问题, 用透视的眼光观察物体, 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 以及物体固有联结的结构问题。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变化:如何构图, 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 把握画面的细节特征等;而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加强画面的组织能力, 对画面中体现美感的东西进行重点描绘, 集中感受对象鲜明的特征, 从而让学生较顺利地走入美术的殿堂。
四、美术教学中巧妙引导, 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 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 而且还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鉴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 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高中阶段“美术鉴赏”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重要的课程价值, 不仅本身是一个具有独立学科价值的学习系列和模块, 而且也能渗透到其他各系列和模块中, 起到其他各模块学习的引导和辅助作用。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在美术鉴赏的教学中, 为保证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持久性, 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育才要重视情感教育 篇9
一、创设教学情景, 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情感的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小学生情感纯洁, 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教师的每一个精心的教学设计, 都能够引发他们的情感。 每一节语文课, 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 有着浓郁的人文教育情愫。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情感, 发挥情感的应有作用。 在学习新课之初,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学生创设可视、可听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进入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氛围之中, 使学生为之所情动, 为之所感染, 为之有所悟, 真正进入情感的境界之中, 进入作者所创设的优美意境之中。 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 鸟语花香的世界, 桃红柳绿的意境, 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但这些需要教师的引导, 需要教师将学生带入这种境界之中。 这时,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妨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音像, 让学生进入春的世界, 感受春的气息, 让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或是教师设计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 这个耳熟能详的歌曲, 动人的旋律, 优美的歌词, 能够让学生感到春的美好, 马上引起学生的向往之情, 喜爱之意。又如, 学习《观潮》一文时, 教师可以先播放波涛汹涌的潮水波澜壮阔的情境, 让学生聆听汹涌澎湃的涛声, 大海如泣如诉的倾诉, 波涛喃喃的细语。这时, 学生就会感到大海是多么的深沉, 是多么的浑厚, 是那么富有内涵。音乐的播放, 学生就会陶醉在大海柔情的静美之中, 感受到大海雄奇奔放的壮美。情到此刻, 自然溢于表情。纯洁的感情, 崇高的境界, 会随着课文的展开不断深化。
二、巧妙设计悬念, 诱发探索欲望
读古代章回小说, 每到关键之处, 每到急于知道事情结局之时, 作者总是故设悬念,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种悬念艺术手法总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引发读者探究的欲望, 激发读者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许多文章都是文学作品, 编者在编排时充分考虑作品的可读性、吸引性, 所以很多作品在手法上运用了悬念。 悬念手法的运用无疑作用非凡, 增强了阅读兴趣, 强化了阅读效果。例如, 教师在布置学生复读故事情节时, 在关键之处可以停顿一下, 让学生展开想象, 推测故事的发展, 猜测主人公的命运。 学生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 每种答案都有其客观性, 有其合理性。教师不要给予肯定或否定, 紧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 看看作者是如何精心安排的, 我们与作者的安排有哪些相似之处, 作者又有哪些高明之处。悬念意在提出疑问, 引发出不同的思考, 可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最后, 鲁提辖“提了一条齐眉短棒, 奔出南门, 一道烟走了”, 这是让学生思考的关键之点:鲁提辖要到哪里去呢? 后面还会有哪些精彩的情节呢? 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 是在造成悬念。 此时, 学生就会有一种课文虽尽而意味无穷的感觉。
三、有趣故事吸引, 情境氛围感染
小学生都是在故事中长大的, 他们充满着好奇心对故事有着特殊的爱好。 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注意运用故事引入教学。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 选取有趣又适合小学生的小故事, 穿插在教学之中,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尤其是在新授课, 教师可以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很快进入教学的氛围中, 投入到学习里面。 教师也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授情节离奇曲折的故事, 让学生兴趣盎然;也可以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 将学生带入课文的境界之中, 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 在教学一年级诗歌《小小的船》时, 我编了这样一个童话:一个夏天的晚上, 我坐在庭院里的椅子上, 一边乘凉, 一边看着夜空中那一轮弯弯的月亮。 忽然, 我感到自己飘了起来, 飘到了月亮上。 弯弯的月亮成了一只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尖的, 我就在这小小的船里坐着,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呼———”突然, 一阵风吹来, 我浑身一抖, 惊醒了。 原来, 这是我在做梦。 可是这梦太美了, 我真想什么时候真的能到月亮上去看一看。 一个小小的故事, 由于是自己的原创, 很能吸引小学生, 引发学生上天揽月的梦想。
总之, 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让学生在课文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因此,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极为重要, 不容忽视。 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学生神思飞扬, 在教学的活动中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 巧妙设计悬念, 运用有趣故事吸引, 激发学生的情感。
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的情感投入 篇10
一、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十分强调教师的这种情绪状态的重要性,他指出:“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励人呢?”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兴奋的情绪和振作的精神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1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法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既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也要备好情感方面的课(情感性、体验性、表情性),而后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第二,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第三,抓住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第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
2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过去教学比较重视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要求准确、清晰。在理解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后,现在的教学言语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当然,这要求数学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力,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3要善于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数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理解数学意义和实际应用。同时,对有些本身不含情感因素的数学知识,教师也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时,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对后进生给予特别的情感关注
传统教学十分重现“知识与技能”,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分就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优劣来衡量的。而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有各自的情感优势与缺憾,因此,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后进生”课堂学习时的情感态度特点可能是没有自信的、压抑的、恐惧的,其外现行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而“优秀生”除了积极进取隋感态度特点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的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时高度焦虑。这些不同的情绪表现,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合适的处理。对于后进生,认知上要给予低坡度,情感上要给予多激励。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倾向少数尖子生,提问提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而对“学困生”歧视冷淡,引导关心帮助不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
老师要改变对后进生的态度,增加对后进生的情感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心灵的沟通会使学生普遍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从而一改数学课的沉闷气氛。
在平时的课余时间,教师经常与学生一起相处,会拉近教师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格外亲切,从而有什么心里话他会大胆地给老师讲,这样他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增强激发学习兴趣,就会逐步取得好的成绩。
育才要重视情感教育 篇11
一、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感动
当代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过:“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感动”。
在阅读教学中, 语文教师首先要认真解读文本, 体会、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真实思想感情;对于教学参考书上的理解只可参考, 去劣择优, 千万不能照搬;教师也可以补充自认为较正确的理解, 供学生参考、讨论。
因此, 教师只有遵循“新课标”要求, 认真解读文本, 独立思考, 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才会备出让自己满意和感动的好课来。这样教师的授课内容才会让学生易于接受以至于感动, 学生才会久久地沉浸在对于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情感中, 沉浸在课堂上的阅读文本、与教师对话交流和体验感悟的氛围中, 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
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如何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感悟呢?一般说来, 教师既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和对于学生情感的激发, 还要特别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另外, 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见解。
例如, 初中语文课本选编了一篇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叙写自己求学经历的文章——《我的老师》。有位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 先让学生闭起眼睛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捂起耳朵什么声音也听不见, 闭上嘴巴什么话语也说不出, 时间长达2分钟。然后教师让学生谈体会, 明白作为集盲、聋、哑三种残疾于一身的残疾人海伦·凯勒所具有的坚强意志, 克服了种种艰辛求学, 最终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教育家与作家, 这是多么的不容易。这样, 学生自然而然会对海伦·凯勒产生敬慕之情, 在进一步学习整篇课文时就有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阅读教学中, 当学生思维出现卡壳时, 教师要鼓励要引导, 让学生大胆地说, 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都要给予肯定。作为教师, 最忌越俎代庖, 代替学生说出理解与感受;甚至对学生独到的理解与感受及探索性、创造性的思维见解轻易否定, 冷嘲热讽。
当然, 个别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可能会出现思维偏激甚至有原则性错误的见解, 教师对此不但不能怂恿, 而且要注意及时把学生往正确思路上点拨、引导。
因此, 教师不能轻易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和教学参考书上连自己也一知半解的东西, 强加给年纪尚小、阅历尚浅的中小学生, 让他们囫囵吞枣地加以接受, 这就剥夺了他们自己对作品理解感受、体验感悟的权利!
三、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让学生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 对于优美感人的文章或文学作品, 通过教师的情感激发, 学生肯定会产生各种情感体验。如果学生采用朗读、吟诵、分组讨论、写读后感, 甚至边读边唱等形式进行情感体验, 教师都可以视其为正常, 这说明学生们已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或文学作品的情感氛围当中, 正在进行或已经进行了情感体验。然后, 学生就可以把各种情感体验与感悟借助声音、语言、文字甚至是肢体语言宣泄和抒发表达出来。
【育才要重视情感教育】推荐阅读:
历史课要重视情感交流07-20
教育要重视培养习惯08-14
要重视教育科学精神的培养论文09-28
要高度重视07-06
重视朗读激发情感05-12
儿童骨折要重视07-18
初中语文要重视朗读05-22
作文要重视课堂训练06-06
学习语文要重视积累06-22
英语要重视朗读教学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