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活仔数

2024-05-29

产活仔数(精选6篇)

产活仔数 篇1

目前在养猪生产中, 困扰养猪者的难题为产仔数少, 造成猪场的繁殖水平下降, 猪群补充困难。在生产实际中, 要分析造成产仔数少的原因, 以便在生产中加以防范。

1 品种原因

1.1 有些品种的繁殖能力低, 产仔数少

如:皮特兰、杜洛克等, 由于品种的原因, 产仔数提高非常困难, 在商品猪生产的母系中, 尽量避免有产仔数少的品种的血缘。

1.2 品系原因

有些品系如:英系大白, 在培育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 选育过程中只注重猪种的瘦肉率, 而没有注意其它指标, 造成产仔数指标下降。

1.3 遗传原因

同一品种, 由于家系和个体的差异, 也会造成产仔数的不同。

2 年龄原因

猪的年龄及胎次影响产仔数的多少, 同时影响活产仔数的多少。

2.1 胎次

1~2胎的母猪繁殖性能低、排卵数少、产仔数少;3~5胎繁殖性能最好, 产仔数及产活仔数最高;6胎以后的母猪繁殖性能有所下降, 产仔数及产活仔数下降。

2.2 年龄

1~2胎初产母猪、6胎以上老龄母猪, 由于体力的影响, 产仔过程易产生疲劳, 时间过长, 造成死胎比例过大, 在生产中应加强低胎次和高胎次猪的助产, 减少产仔的间隔时间。

3 饲养管理不当

母猪群的饲养管理为猪场的关键, 很多产仔数少和产活仔数少都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 如:驱赶、鞭打、咬架。

3.1 饲料的原因

3.1.1 没有给母猪营养全价的配合饲料。

有些饲料公司也认为母猪的饲料不重要, 做配方不认真, 不全价, 偷工减料, 甚至造成养猪者有加不加添加剂都一样的思想误区。

3.1.2 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中, 玉米的黄曲霉

超标;豆粕的尿素酶偏高;麸皮的质量不好;矿物质的消化力不强, 钙、磷无法吸收, 氟含量超标;均影响母猪的产仔数及产活仔数。

3.2 管理上的问题

3.2.1 过早配种。

后备母猪配种体重及月龄过低, 由于现在猪的品种生长速度太快, 配种过早, 没有达到体成熟, 造成产仔数减少, 后备母猪的配种月龄应该在7月龄以上。

3.2.2 没有控制配种前的膘情。

后备母猪没有限饲, 造成配种时体重过大过肥, 产仔数减少。母猪断奶后体况过瘦, 流产和返情母猪过肥, 影响母猪的排卵数, 从而影响产仔数。

3.2.3 配种前没有短期优饲。

为了增加排卵数, 后备和断奶母猪配种前4~5d要短期优饲, 喂给优质全价的饲料, 增加饲喂量, 以提高排卵数。

3.2.4 妊娠期间饲喂量不合理。

妊娠前期1个月要少喂, 喂量为1~1.5kg;中期适量, 喂量为2kg;后期的喂量为2.5~3kg, 同时要视母猪的个体体况随时调整饲喂量。

3.2.5 疫苗接种时间不合理。

母猪在妊娠期间, 尽量减少疫苗的注射, 除大肠杆菌、红痢外, 其它疫苗都应在配种前注射, 减少因疫苗注射对胎儿的影响。

4 疫病的影响

很多疫病都能造成繁殖障碍, 造成产仔数下降, 死胎、木乃伊比例增加, 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口蹄疫、猪丹毒等。

对于传染病造成的母猪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减少的原因复杂, 症状相互重合, 不做血清学检查很难判断, 有的症状作血清学检查也难判断。

在母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防疫工作, 减少外来野毒的感染。 (2) 减少外地区频繁引种, 因为各地区的种猪健康状况不同, 减少地区就减少感染的机会。减少引种次数。不要从疫区引种。引种后要隔离检查, 防止传染病的引入。 (3) 对母猪群进行血清学检查, 针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各种疫苗的免疫工作。 (4) 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由于管理的原因造成产仔数的减少。 (5) 引种时选择繁殖性能高的猪种, 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

母猪产活仔数少的原因分析 篇2

1 品种原因

有些品种的繁殖能力低, 产仔数少如:皮特兰、杜洛克等, 由于品种的原因, 产仔数提高非常困难, 在商品猪生产的母系中, 尽量避免有产仔数少的品种的血缘。

2 品系原因

有些品系如:英系大白、比利时长白, 在培育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 选育过程中只注重猪种的体型和瘦肉率, 而没有注意其他指标, 造成产仔数指标下降。

3 遗传原因

同一品种, 由于家系和个体的差异, 也会造成产仔数的不同。

4 年龄原因

猪的年龄及胎次影响产仔数的多少, 同时影响产活仔数的多少。

胎次1~2胎的母猪繁殖性能低, 排卵数少, 产仔数少, 3~5胎繁殖性能最好, 产仔数及产活仔数最高, 6胎以后的母猪繁殖性能有所下降, 产仔数及产活仔数下降。猪的年龄1~2胎、6胎以上母猪, 由于体力的影响, 产仔过程易产生疲劳, 时间过长, 造成死胎比例过大, 在生产中应加强低胎次和高胎次猪的助产, 减少产仔的间隔时间。

饲养管理不当母猪群的饲养管理为猪场的关键, 很多产仔数少和产活仔数少都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 如:驱赶, 鞭打, 咬架。

5 饲料原因

没有给母猪营养、全价的配合饲料, 有的生产者认为母猪不用或少用添加剂是不正确的, 必须加以纠正, 有些饲料公司也认为母猪的饲料不重要, 做配方不认真, 不用全价, 偷工减料, 造成养猪者加不加添加剂效果不明显, 造成思想误区。

喂给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中, 玉米的黄曲霉超标, 豆粕的尿素酶偏高, 麸皮的质量不重视, 矿物质的消化力不强, 钙、磷无法吸收, 氟含量超标, 均影响母猪的产仔数及产活仔数。

6 管理问题

配种前的管理。后备母猪配种体重过低及月龄太小, 由于现在猪的品种生长速度太快, 配种过早, 没有达到体成熟, 造成产仔数减少, 后备母猪的配种月龄应该在7月龄以上。

没有控制配种前的膘情。后备母猪没有限饲, 造成配种时体重过大过肥, 产仔数减少。基本母猪断奶后过瘦, 流产和返情母猪过肥, 影响母猪的排卵数, 从而影响产仔数。

配种前没有短期优饲。为了增加排卵数, 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配种前4~5天要短期优饲, 喂给优质全价的饲料, 增加饲喂量, 以提高排卵数。

妊娠期间饲喂量不合理。妊娠前1个月要少喂1~1.5千克, 中期适量2千克, 后期2.5~3千克, 同时要视母猪的个体体况随时调整饲喂量。

减少并群、追赶和咬架等情况。

疫苗接种时间不合理。母猪在妊娠期间, 尽量减少疫苗的注射, 除大肠杆菌、红痢外, 其他疫苗都应在配种前注射, 减少因疫苗注射对胎儿的影响。

7 疫病原因

很多疫病都能造成繁殖障碍, 造成产仔数下降, 死胎、木乃伊比例增加, 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口蹄疫、猪丹毒、链球菌病和猪流感等。

传染病造成的母猪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减少的原因复杂, 症状相互重合, 不做血清学检查很难判断, 有的症状作血清学检查也难判断。

8 防治措施

母猪产活仔数少的原因分析 篇3

1 遗传原因

有些品种的繁殖能力低, 产仔数少如:皮特兰、杜洛克、英系大白、比利时长白等, 这样的品种, 提高产仔数非常困难, 在商品猪生产的母系选择中, 尽量避免产仔数少的品种。

2 胎龄原因

1~2胎的初产母猪繁殖性能低, 排卵数少, 产仔数少;6胎以上的老龄母猪繁殖性能有所下降, 产仔数及产活仔数下降。由于体力的影响, 产仔过程易产生疲劳, 时间过长, 造成死胎比例过大, 在生产中应加强低胎次和高胎次猪的助产, 减少产仔的间隔时间。

3 饲料的原因

喂给母猪营养不全或发霉变质等劣质饲料, 均会影响母猪的繁殖力, 导致产字数减少。

4 管理因素

4.1

配种前的管理后备母猪配种体重过低及月龄太小, 由于现在猪的品种生长速度太快, 配种过早, 没有达到体成熟, 造成产仔数减少, 后备母猪的配种月龄应该在7月龄以上。

4.2 没有控制配种前的膘情后备母猪没有限饲, 造成配种时体重过大过肥, 产仔数减少。

基本母猪断奶后过瘦, 流产和返情母猪过肥, 影响母猪的排卵数, 从而影响产仔数。

4.3

配种前没有短期优饲为了增加排卵数, 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配种前4~5d要短期优饲, 喂给优质全价的饲料, 增加饲喂量, 以提高排卵数。

4.4

妊娠期间饲喂量不合理妊娠前1个月要少喂1~1.5kg, 中期适量2kg, 后期2.5~3kg, 同时要视母猪的个体体况随时调整饲喂量。

4.5

减少并群、追赶和咬架等情况。

4.6 疫苗接种时间不合理

母猪在妊娠期间, 尽量减少疫苗的注射, 除大肠杆菌、红痢外, 其他疫苗都应在配种前注射, 减少因疫苗注射对胎儿的影响。

4.7 疫病影响

很多疫病都能造成繁殖障碍, 造成产仔数下降, 死胎、木乃伊比例增加, 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口蹄疫、猪丹毒、链球菌病和猪流感等。

5 防范措施

5.1

加强防疫工作, 减少外来野毒的感染。

5.2 减少外引种猪的地区, 因为各地区的种猪健康状况不同, 减少地区就减少了感染的机会。

减少引种次数, 不要从疫区引种。引种后要隔离检查, 防止传染病的引入。

5.3

对母猪群进行血清学检查, 针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各种疫苗的免疫工作。

5.4

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由于管理的原因造成产仔数的减少。

5.5

产活仔数 篇4

1 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和体重

引进瘦肉型品种(长白、大白及其二元杂种母猪)7月龄体重达120 kg,国内培育瘦肉型品种8月龄体重达110 kg。配种时母猪P2点背膘厚(最后一根肋骨处距背中线6 cm处)达1.8~2.2 cm,这样的母猪初产时泌乳能力强,母猪使用年限长。

2 母猪发情鉴定与适时配种

母猪发情持续期3 d左右。瘦肉型母猪发情时外部表现并不十分明显,但会出现不安、呆立、阴门红肿等现象。排卵发生在发情开始后24~48 h,高峰发生在发情后36 h左右,排卵持续时间10~15 h。

精子在母猪生殖道内最长存活时间42 h,精子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在24 h以内。卵子保持受精能力一般为8~12 h。未受精的卵子和精子在母猪生殖道里存活时间都不很长,甚至在它们死亡前的老化过程中,就会削弱它们正常受精的可能性及其以后的发育。养猪生产者为了争取高的受胎率和高的窝产仔猪数,必须密切注意排卵时间,而排卵无外表征状,必须依赖平均排卵时间,所以最适宜的配种(人工授精)时间是在母猪发情后24~48 h,此时受胎率最高。

在生产实践中,对母猪发情开始时间的确定很难做到十分准确,因此最好的配种(包括人工授精)时间是在每天早7:00—8:00,下午16:00—17:00,尽可能用公猪对所有待配母猪进行面对面试情。当用手按压母猪腰臀时,母猪四肢挺立,摆出待配姿势。母猪外阴红肿消失产生小皱褶并形成一条线,表示为适宜的配种时间(第一次配种)。要想使一个发情期内不同时间排出的卵子都有机会受精,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对母猪采取两次或三次配种。采取二次配种时,第一次配种与第二次配种间隔为12 h或24 h。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种猪场采用两次间隔24 h配种(第一次与第二次均在8:00),一个情期母猪受胎率平均90%(200头母猪统计资料)。采取三次配种时,在母猪第一次配种后,间隔9 h、14 h或14 h、9 h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配种。在一个情期内有95%以上母猪可配准。这样可使母猪在排卵前、排卵中、排卵后都有活力强的精子在受精部位等待卵子到来,如采用人工授精最好采取三次配种法。

3 后备母猪与断奶母猪配种前的饲养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1~14 d,日饲喂量提高到3.5 kg,可增加母猪排卵数。经产母猪断奶当天饲喂2 kg,从第二天到发情配种(平均6 d),每日饲喂3.5 kg。均采用哺乳母猪料(粗蛋白16%~17%,消化能13.8 MJ/kg,赖氨酸0.8%)。短期优饲可增加淀粉采食量,提高母猪能量摄入量,可调节刺激母猪生殖激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促卵泡激素、雌激素的水平,使母猪及时发情并增加排卵数。配种结束后立即改用妊娠母猪料,并降低饲喂量。

4 妊娠母猪的饲养

妊娠母猪在分娩前具有八成膘(体况评分4分,满分5分)能提高产仔数。母猪过肥时,腹腔沉积脂肪多,产仔数少,初生重小且不均匀,产后仔猪拉稀严重,成活率低,同时还会使哺乳期母猪采食量下降,影响母猪泌乳力。据测算,母猪背膘厚与胚胎死亡率呈正相关。母猪过瘦时会使体组织分解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胎儿发育虽好,但产后母猪很快消瘦下去,导致断奶后长期不发情,甚至因营养不足而瘫痪。为防止母猪过肥过瘦,经产母猪妊娠期采用高-低-高限量饲养方式,全期平均日采食量2 kg。初产母猪妊娠期采用步步高的限量饲养方式,全期平均日采食量2.2 kg。妊娠111~113 d(产前3 d)每日饲喂量2.0 kg。

大量研究表明,第一阶段母猪日采食量如超过1.8 kg会使受精卵死亡率增加。第二阶段是受精卵形成胚胎并附植(附植发生在妊娠后12~24 d)到子宫角的不同部位,并逐渐形成胎盘的时期。此阶段也是断奶母猪恢复膘情的时期,可适当增加饲喂量,但饲喂量不应超过2.5 kg。大量采食饲料会使猪体产热过多,增加肾上腺激素分泌,导致受精卵、胚胎的死亡率增加。初产母猪配种时已具有较好体况,本身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妊娠期每日饲喂量应随着胎儿体重的增长而逐步提高。

第三阶段,母猪新陈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提高,而胎儿生长发育仍然较慢,经产母猪膘情也基本恢复,应采用低营养水平饲养。

第四阶段,胎儿体重、体长增长极为迅速,初生重约60%是在最后20 d内完成,增加饲喂量可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抗病力,也可使母猪消化道扩张,有利于提高母猪哺乳期采食量。

产前3 d减料是为了激活母猪肌肉和脂肪组织,为产后泌乳打基础,同时也可提高母猪产后采食量。

生产实践中发现,母猪在妊娠期平均饲喂2~2.2 kg的饲料会有较满意的结果。因初产母猪需较高体重增长需要,而对体重大的经产母猪需较高的维持需要。所以这个推荐采食量适用不同类型母猪,不会影响母猪哺乳期采食量,还可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妊娠母猪饲料营养要全价,营养水平:粗蛋白质13%~14%,粗纤维6%,消化能12.6 MJ/kg,赖氨酸0.6%。尤其是维生素种类要全,且添加量要高出营养标准(NRC) 20%。不得急剧增减日粮水平,否则会造成饲料应激,使胚胎不易附植。

5 妊娠母猪的管理

(1)妊娠母猪可小群饲养和单栏饲养。小群饲养就是将配种期相近、体重大小相近的2~4头母猪在一圈饲养。优点是母猪可单独自由运动,缺点是吃食时由于争抢易引起胆小母猪吃食少甚至跳圈,从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单栏饲养优点是吃食均匀,饲喂量容易控制,缺点是不能自由运动,肢蹄病较多。

(2)良好的环境条件。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5~21℃,湿度65%~75%。妊娠第一、二阶段,在胎盘未形成前,胚胎很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此阶段母猪内分泌系统处于调整状态,如猪发生应激会干扰各类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胚胎的着床,增加胚胎死亡率;妊娠母猪配种后的宁静与休息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减少胚胎损失;不得粗暴地对待母猪;防止妊娠母猪便秘,保证清洁饮水。

产活仔数 篇5

1 饲料的原因

1.1 饲料单一, 有啥喂啥, 猪的日粮仅是玉米粉、米糠和大量青粗料。甚至有的饲养户把市场上出售的育肥猪浓缩料也当母猪浓缩料来用, 导致母猪过肥乏情。

1.2 喂给大量酒糟使母猪过肥乏情。

1.3 喂给发霉变质的饲料。

2 选种失误

猪场缺乏科学的选种标准, 特别是后备母猪较少时, 往往不加选择地把所有母猪留为种用, 造成一些不具备种用价值的猪也被留作种用。

3 管理中的问题

3.1 配种前母猪配种年龄偏小及体重过低。由于现在猪的品种生长速度太快, 配种过早, 没有达到体成熟, 造成产仔数减少, 后备母猪的配种月龄应该在7月龄以上。

3.2 没有控制配种前的膘情或后备母猪没有限饲, 造成配种时体重过大过肥, 产仔数减少。基本母猪断奶后过瘦, 流产和返情母猪过肥, 都影响母猪的排卵数, 从而影响产仔数。

3.3 病源因素, 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和附红体病等均会引起母猪乏情及其他繁殖障碍。

4 预防措施

4.1 选择健康并有6对以上有效乳头, 且肚脐前有3对乳头的小母猪留作种用。此外, 应选体长腹深、四肢强壮、外阴大小适中、后躯丰满的小母猪。俗话说“头大、身子及四肢粗, 一定是好猪”。

4.2 良种要良法, 不能有啥喂啥。要保证洋二元后备母猪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后备母猪体重达60 kg后即换用怀孕母猪料饲养, 以获取全面的营养。

4.3 调控体况对体况瘦弱的后备母猪应加强营养、实行短期优饲, 使后备母猪尽快达七、八成膘;对过肥后备母猪实行限量饲喂, 多运动、多喂粗料、少喂精料、直到其恢复种用体况。

4.4 投药保健用精制敌百虫片或伊维菌素驱虫。并用阿散酸 (200 g∕t或土霉素 (1 000 g/t) 拌料, 连续使用3~5 d。

4.5 按免疫程序做好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具体做法是:

(1) 猪瘟:后备母猪用猪瘟脾淋苗每隔5~6个月分别注射1次。经产母猪配种前10~15 d免疫接种1次。

(2) 伪狂犬病:配种前10 d左右免疫接种1次。

(3) 蓝耳病:每隔5~6个月免疫接种1次。

(4) 猪圆环病毒病:仔猪:14~21日龄肌肉接种1次 (2 m L/头) 。后备母猪:配种前45 d左右肌肉接种1次, 间隔3周后加强免疫1次;产前30~40 d再肌肉接种1次。每次2 mL/头;生产母猪:产前45 d左右肌肉接种1次, 间隔3周后加强免疫1次, 每次2 mL/头。

(5) 细小病毒病:后备母猪第一发情后免疫接种1次, 第二次发情即可配种。经产母猪配种前10~15 d免疫接种1次。

(6) 乙型脑炎:每年的3月初和9月初分别免疫接种1次。

应该注意的是, 为了保证每种疫苗有效抗体的产生, 每种疫苗免疫的间隔时间须在5 d以上。

4.6 饲料原料的控制:避免使用霉变的玉米或其他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为减少霉菌毒素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可在饲料混合时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1~2 kg/t。

4.7 对个别长期不发情的母猪或产活仔数少的母猪 (除受疫病侵袭外) , 可以釆用以下一些措施:

(1) 换圈促情。母猪饲养在带运动场的大圈内 (3~5头) 饲养, 可通过互相爬跨和外激素的刺激, 诱导发情。

(2) 按摩敏感区。每天按摩乳房基部一次, 每次10~15 min, 连续7~10 d。

(3) “公猪效应”诱情。即成年公猪的求偶声、外激素气味、求偶及交配行为, 会通过母猪的听觉、视觉刺激其脑垂体, 引发排卵, 发情, 求偶, 接受交配等行为。具体做法有: (1) 体形诱导法。在配种舍内, 将母猪栏与公猪栏相对排列或相邻排列, 或将母猪赶入公猪栏内, 有意识地让公猪追逐、爬跨母猪, 可有效促进不发情的母猪较快发情。也可用生殖器包口袋罩住的试情公猪追逐、爬跨已发情的母猪, 如果母猪没有反抗而是老实接受, 可确定其正处于人工授精的最佳时机。 (2) 精液诱导法。即用健康公猪精液少许或采精过滤后剩余的胶体直接涂摸于母猪面部或鼻孔, 一般隔4~6 d即可发情, 釆用这种方法催情配种, 初产母猪受胎率平均为87%, 经产母猪为96%。

产活仔数 篇6

关键词:窝产活仔数,初生重,断奶重,相关性,哺乳仔猪

近年来, 随着规模养猪逐步走向标准化、现代化生产, 养猪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不断提升;通过早期断奶技术及保温产床和保育栏的推广应用, 使哺乳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饲养效益不断提高。为了探索窝产活仔数对仔猪初生重、断奶重的影响, 不少学者相继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如金大春等[1]通过对窝产活仔数、初生重与仔猪早期断奶重、成活率的相关性研究, 认为初生仔猪个体越大早期断奶重越大, 成活率也越高。陈方琴[2]研究了仔猪初生重对21日龄断奶重和日增重的影响, 认为仔猪初生重在1.3 kg以上, 仔猪21日龄重和日增重都会高于平均水平。郜军伟等[3]对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及母猪乳头数进行相关分析, 认为大约克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在10~12头之间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根据这些结论, 试验选择窝产活仔数在9~13头的哺乳仔猪, 通过研究窝产活仔数与仔猪初生重及21日龄断奶重之间的影响, 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 旨在为饲养哺乳仔猪获得更高效益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猪场

试验在瑞安市森绿畜牧有限公司进行。该公司系“国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场”, 占地面积5.07 km2, 注册资金500万元, 现有固定资产2 100万元, 建有生产和管理及附属用房2.1万m2, 配套安装保温产床、定位栏、保育栏、自动饮水和半自动给料系统、湿帘温控系统及沼气粪污处理系统等, 常年保持能繁母猪700头左右, 年出栏商品肉猪13 000头, 产值2 200万元。

1.2 试验动物

随机挑选出生间隔期不超过3周、窝产活仔数在9~13头的杜长大哺乳仔猪各6窝, 共计30窝330头作为试验对象。

1.3 测定项目

测定窝产活仔数、初生重、断奶头数和断奶重。窝产活仔数为重在1.00 kg以上的每窝初生健仔数, 初生重为每头仔猪出生后2 h内称的重量, 断奶头数为21日龄早期断奶时的每窝头数, 断奶重为21日早期断奶时的仔猪个体称重。

1.4 试验分组

按窝产活仔数为9, 10, 11, 12, 13头分为5组;同时, 将带仔母猪和哺乳仔猪调整在同一幢栏舍内, 由同一饲养员负责饲养。

1.5 数据的统计分析

将测定的数据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预处理, 用SPSS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窝产活仔数对仔猪初生及断奶个体重的影响 (见表1)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含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仔猪初生重除9头组与11, 12, 13头组间差异显著外 (P<0.05) , 其他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 (P>0.05) ;断奶重除9头组与11, 12, 13头组间及10头组与12, 13头组间差异显著外 (P<0.05) , 其他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 (P>0.05) 。说明初生重及断奶重均以窝产活仔数为9头时最高, 随着窝产活仔数的逐渐增加, 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均会随之下降, 断奶重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尤其是12, 13头组明显低于9, 10头组。

2.2 窝产活仔数与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的相关性 (见表2)

注:**表示极显著相关 (P<0.01) 。

窝产活仔数与初生重及断奶重呈极强负相关 (R=-0.587, -0.734, P<0.01) , 初生重与断奶重呈极强正相关 (R=0.630, P<0.01) 。说明窝产活仔数越多, 初生重和断奶重就越小;而初生重越大, 断奶重也越大。

3 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 窝产活仔数与初生仔猪初生重和21日龄早期断奶重呈极显著负相关[1];窝产活仔数越多, 仔猪初生重就越低, 早期断奶重也越低[1];仔猪初生重越大, 断奶重也越大[2]。本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本试验中的窝产活仔数为9头时的初生重和断奶重分别是1.322, 7.260 kg, 而到13头时则下降至1.259, 6.671 kg, 两者之间分别相差0.063, 0.589 kg (P<0.05) , 分别下降了4.77%和8.11%, 可见窝产活仔数引起仔猪断奶重的差异要大于初生重。

断奶重是哺乳仔猪重要的经济性状指标, 对断奶窝重的影响仅次于断奶头数[4], 对规模猪场经济效益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断奶重和初生重与窝产活仔数间呈极强负相关 (-0.734, 0.587) , 与初生重呈极强正相关 (0.630) 。如果窝产仔数增多, 则初生重和断奶重均会变小;但如果初生重变大, 则断奶重也会随之增大。这与金大春等[1]通过对窝产活仔数为6~17头的哺乳仔猪进行研究后认为的“窝产活仔数过多, 则仔猪初生重就越小, 到时会直接影响到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重”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 规模猪场如果不是按断奶头数作为唯一经济效益指标的话, 通常应当优先考虑窝产活仔数或带仔哺乳数;可通过科学方法将窝产活仔数控制在13头以下, 或通过寄养方式将每头哺乳母猪的带仔数调整为13头, 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 努力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 方能综合提升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

参考文献

[1]金大春, 金俊杰, 金叶舟, 等.窝产活仔数与初生重对早期断奶重及成活率的相关性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 2013, 35 (1) :21-24.

[2]陈方琴.仔猪初生重对21日龄断奶重的影响[J].当代畜牧, 2007 (12) :4.

[3]郜军伟, 李新建, 吕刚, 等.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及母猪乳头数的相关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9 (5) :283-285.

【产活仔数】推荐阅读:

上一篇:一对一辅导下一篇:创造高效科学课堂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